工作感想和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06 16:59:31

工作感想和体会

工作感想和体会篇1

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客观事物引发的,又会在人的行为中表露出来。通过仔细观察人的行为变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的思想动态,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人的内心,尤其是利用社会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和理解人的思维活动,从而走进人的心理。如果不掌握一般的心理知识,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具有生命力。

1 心理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群众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运用民歌民谣、街头剧等形式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如陕北民歌《骑白马》,一句“有心回家看看姑娘,呼儿嘿哟,打鬼子就顾不上”,将国家存亡与儿女情感联系在一起,让人同时体味到八路军的人格与人性。又如《黄河大合唱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通过黄河岸边,两位老汉的对唱,把家仇国恨进行回放和再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达到全民动员的目的。所有这些,都是心理学在群众发动中具体而成功的应用。

2 心理学的动机和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把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出发点上来,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政治历史、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基础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思想和行为的出发点,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是在动机的指引下,并向着某一目标进行的。例如,一个干部像孔繁森那样对待群众和工作,是因为他有效仿榜样的动机;动机具有指向功能,在它的推动下,个体的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或对象;动机还有维持和调整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人们是否坚持进行这种活动,同样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懂得动机产生的本质和功能运动机制,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了解和分析人们活动的各种动机,从而根据正面引导的方针,采取不同方式,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动机,使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它可以来自有机体内部,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如人饿了需要吃饭,这就是由机体内部的要求引起的;父母“望子成龙”,引导孩子好好学习,积极向上,这种需要是由外部要求引起的,因此,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重要源泉。

马斯洛对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定义为,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臻于完善。懂得这一点,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能自觉地引导人们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去追求高级需要,有意识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使人们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这是因为从实质上看,崇高理想对人的激励作用很大,是鼓舞人们前进的重要精神支柱。人们是依靠崇高理想投身于创造历史的洪流,并推动历史前进的。崇高理想使人具有为之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并具有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及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3 情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引导工具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实现成功的社会引导总是与有效的情感激发相联系的,它表现为从情感的角度唤起对象,并运用情感的力量感染对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富于情感的沟通最容易产生影响。富于情感的沟通方式首先要求引导者对自己所传播的引导信息有着真切而强烈的感情,情绪感染是人际间情绪同化的反应。心理学家认为,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其内容包括刺激情境、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等。人的情绪和情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是由一定的刺激情境引起的。各种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以及人体内种种生理状态的变化等都是刺激情境。但人的情绪和情感并不直接决定于客观对象,而是决定于人对环境、事件的解释或评估。对同一种对象的解释或评估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和情感也就不一样。一个人对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就是主观体验。没有主观体验,人就不知道自己是否产生了情绪和情感,不知道欢乐和忧愁,不能体会幸福与苦恼,不懂得爱和恨。在多种情况下,情绪和情感固然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但客观事物本身并不直接决定情绪和情感,它对情绪和情感的决定作用是以需要为中介来实现的。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如饥者得到食物会感到高兴,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生活中遇到知己会感到欣慰,看到助人为乐的行为会感到敬慕,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会感到幸福。反之,凡是不符合需要或妨碍需要满足的客观事物,就会引起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失去亲人会引起悲痛,无端遭到攻击会产生愤怒,工作失误会出现不满和苦恼,看到某些不道德的行为会感到气愤等。那些与人的需要没有直接关系的客观事物,对人既无益也无害,是中性刺激物,一般不引起情绪和情感。懂得这些心理学道理,思想政治工作者才会对受教育者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和情感从本质和根源上进行分析,善于疏导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在符合人们需要的客观情境中努力培育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促使人们时时以积极向上的情怀去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工作。

4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加关注人的思想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多还是以具体的人为对象的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好就会积重难返,成为多人多事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对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大体存在三种错误认识:①不愿做。因为面对的是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矛盾、具体的问题,所以知难而退,望而却步; ②不会做。人的思想,不可能像数学中的对数表、化学中的周期表那样富有规律、合乎规则,人的思想千变万化,这就说明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高超的工作艺术,需要高尚的人格魅力,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工作艺术,别人不信,没有人格魅力,别人不服; ③不屑做。认为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太没有科技含量。实际上,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工作内容和主要实现形式。因为群众利益无小事。

工作感想和体会篇2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072)

摘 要: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在传播内容,传播对象和方式,传播目的及传播媒介等方面产生交叉,二者的交叉不仅可以促进彼此的相互发展,而且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二者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交叉性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8-0208-02

一、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

企业文化又称作组织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且可以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从创立到逐步成熟的过程中由其价值观、信念、符号、管理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企业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员工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企业和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就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企业而言,其作为社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子团体,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当中产生若干的交叉也是中国国情下企业发展的一种创新模式。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的交叉性

1、企业文化的内容:

从结构上来说,企业文化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企业文化的符号层。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识,广告宣传,产品设备,店面设计,主体色彩,工作服装等。符号层是企业的表面部分,是从总体上衡量一个企业发达程度的外在标志。第二,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包括企业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等。制度层是企业的总体组织构架,集中体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行为的要求,规定了企业领导以及职工在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第三,企业文化的观念层。包括企业哲学,愿景使命,价值观念以及企业道德等。观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文化深层次、抽象性的体现。观念层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标志。

2、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为提高企业员工思想道德素质所设置的,是社会主义体制下企业的一大特色。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着力点和特点。简而言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

(1)职业道德教育: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社会公德教育: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交叉

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在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不符合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企业文化是无法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茁壮成长的,一个违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或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企业文化势必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对企业员工而言,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是没有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势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反过来讲,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应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应运而生的,良好的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企业员工有饱满的精神面貌,热情的工作态度,对企业文化的贯彻实施可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概括来讲,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企业文化内容的应有内涵,而企业文化的内容是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外延表现,二者合则两利,分则俱伤。

三、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和传播方式的交叉性

1、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对象的交叉

企业文化的受众群体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群体都包括企业员工,但是企业文化的受众群体还包括企业的客户以及社会大众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群体主要是本企业的员工,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企业的员工隶属于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服从企业的管理和教育。企业文化除了让本企业的员工了解以外,还需要在社会上宣传,使企业的品牌、精神、宗旨为社会大众所熟知,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企业的品牌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此外,企业文化的受众还包括企业客户,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吸引来更多的客户,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2、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的交叉

企业文化的传播有一个从企业上层传播到中层,下层,然后又可以自下而上的反馈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时企业文化有一个从内到外,由企业影响到客户,又由客户反馈到企业的过程。员工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工作场所中也会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也可以从基层传播到中层、上层。而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一个由上到下的灌输过程,一般都是企业的相关部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组织员工进行学习,从下到上的反馈和影响较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企业文化那样可以自下而上的传播。

四、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目的的交叉性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目的都在于使企业员工在企业的工作过程当中产生认同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1、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在认同感上的交叉

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的判断和评估。

企业文化通过传达企业宗旨,制定企业发展的短、中、长期目标,并将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而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只要企业员工对企业、企业产品、自身的工作和企业的前景规划等产生认同感,他们就会自觉地为公司作出奉献。按照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员工的认同感的产生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监督成本,每个员工不再是机械的完成上级委派的任务,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指引,将工作融入乐趣当中,然后单个的认同感被同样的价值观统一起来,就能实现较高的工作效率。

因此,没有文化认同感的企业,即使再能够赚钱,也注定只是一台短暂运行的赚钱机器,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所体现出来的一样,个体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就会追求认同感、归属感以及被尊重的渴望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是情感动物在群居社会环境下所必然的需求。而对于没有认同感文化的企业而言,组织只是作为其谋求生存满足最低需求的暂时的选择而已,一旦个体在满足基本需求而企业又无法提供其追求更高需求的空间时,员工就会选择辞职跳槽到他认为可以满足其更高需求的企业中去。

就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认同感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于促使企业员工认同企业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当中企业所承担的使命和责任。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需要企业包容和满足员工个体的需求,与企业文化所体现出来的认同感的不同在于,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激发的认同感是需要员工个体去理解和接纳企业的使命和责任。从而使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彼此弥补,相互促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内容,让员工除了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之外,还需要对社会主义社会和国家有认同感。

2、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在责任感上的交叉

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和社会的义务和职责。

企业文化促使员工在满足自身利益需求的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责任感,企业文化的熏陶使员工个体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是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根源,强烈的责任感可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切实将企业的宗旨、发展目标融入到自身的工作当中。有责任感的员工会自觉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但丝毫没有怨言,而且还充满着自豪和荣耀。

思想政治教育在责任感的教育过程中要求企业员工既要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社会、利国家,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思想政治教育在责任感教育过程中的目的是与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相契合的。这就使得企业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在市场经济当中其责任感得到升华,自觉抵制唯利是图等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3、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在幸福感上的交叉

幸福感就是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衡量和评估自己生活水平的质量高低,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

企业文化当中的幸福感元素对企业员工潜移默化的影响会使员工内心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企业的一员是多么的幸福。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于不仅使企业员工感到作为企业的一员感到幸福,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更应当感到骄傲和自豪,幸福程度会提高。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员工幸福感的提高只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员工只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忠于企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的交叉性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播过程当中会产生若干的交叉,对企业员工的影响都会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1、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媒介传播中的交叉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刊物,一份优秀的企业刊物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将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的刊物当中,以可读性、趣味性、哲理性的文章故事体现出来,其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应当是可观的,而且对员工的影响作用也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体现在企业员工在阅读企业刊物的闲暇娱乐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将融入刊物当中的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灌输进自己的大脑,并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

2、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媒介传播中的交叉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科技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脑、手机等几乎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企业应当借助网络平台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借用的方式多种多样,诸如企业网站、企业微信、企业微博等。尤其在对外宣传企业当中,网络平台的应用更为方便快捷,效果更加显著。将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这些新媒体当中,员工在日常接触网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已经了解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传播中的交叉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通过素质拓展、文娱活动、公益事业等来宣传企业文化,以实践的方式使员工领悟到企业文化的精髓,同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使每位员工身上都深深的印刻企业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烙印。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叉性体现在方方面面,二者的交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大特色,对于企业而言,二者没有先后、主次之分,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功敏,袁汪洋.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的结合[J].前沿,2007(2)

[2] 周绪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J].理论学习,2007(4).

[3] 薛寒冰,冯汝平.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结合[J].企业家天地,2007(7).

[4] 于亚男.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J].政工研究动态,2007( 9).

[5] 张莉.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企业导报,2009(2).

[6] 胡大鹏.浅谈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J].东方企业文化,2014(3).

工作感想和体会篇3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对象是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并研究人的心理特点。职工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希望和重要生产力,要将职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对象。本文通过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针对如何根据心理特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心理特点;思想政治工作;青年职工

一、企业职工的大众心理特点

职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要力量,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撑力量,因此要做好企业中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是人,因此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心理特点。目前,我国企业中的职工主要具有以下大众心理特点。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即一个人对自身以及自己和周围的人、事、物、环境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相信、自我尊重、自我检查、自我控制等。随着职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因此自我意识也逐渐强烈。

(二)集体意识

企业由各个部门组成,只有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团结统一时,才能够为企业求生存、谋发展,因此企业中的各项活动都需要群体配合,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需要具有团结、协调精神和集体意识。由于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因此企业中的职工一般都具有较为强烈的集体意识,并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受到工人阶级优良传统的影响,因此集体意识逐渐增强。当职工在集体劳动完成之后,心理往往会产生集体荣誉感,在适应集体劳动时,职工会感觉到自己已经和集体建立起了革命感情,从而树立起了干好工作的信息和为集体争光的决心。

(三)兴趣与职业并存

每个人都有兴趣爱好,企业职工也是人,但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企业职工在追逐着兴趣爱好的同时,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职工一方面和其他人一样会对某种事物有强烈的追逐心,另一方面也能够适应自身定性的心理定位,能够将一切事物都具体化和实际化。

二、根据心理特点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企业是由人组成,而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不可能将每一种心理特点都列举出来并进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能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个人认为,根据企业中职工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将心理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联系发挥到极致,还值得进一步研究,通过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根据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观点提出:人具有三方面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意识属性。自然属性表明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属性表明了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意识属性表明人不同于动物,具有思想和意识,且心理机能高度发达。可见,要深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要根据人的本质特性,坚持和正面教育和疏导结合的方式。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肯定会出现一些特殊时期,例如老职工退休、新职工入职等,这些变化促进者企业经济和发展,且为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一定的贡献作用,而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平复人的情绪、鼓励人的精神、转变人的心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职工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发展环境,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二)重视情感因素

凡是人便有七情六欲,情感不仅具有调节作用,还具有感染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展开时,要注意以下情感因素。

1.要尊重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人的基本精神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尤其是一些青年职工和新职工,他们刚刚进入公司,并且年轻气盛,在工作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不理智、冲动的行为,那么我们要为其正面分析行为,并且用尊重的态度来教育、转化职工,不能让职工感受到被忽略、被歧视的感觉,相反,通过尊重和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职工对企业产生集体归属感,感觉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份子,尊重不仅包括尊重人的尊严,还包括尊重人的劳动成果、尊重人的意见等,通过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能够让职工将自己当做朋友,以诚相待,增加感情交流,从而让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发挥出作用和价值。

2.要理解人:青年职工具有自身独特的心理特点,有着丰富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因此要充分理解企业职工的性格、爱好、兴趣等,不仅青年职工如此,所有职工都一样,凡是人就一定会有自身的特点,肯定不合他人相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理解每位职工的思想和感情,当矛盾出现时,要设身处地的为矛盾双方着想,然后冷静的提出解决办法,让双方都能够感觉到是在为自己着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

3.要关心人、爱护人: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忘记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要在工作者本着关心人和爱护人的原则来进行,不仅要关系干部,更要关系不同层次的员工。企业中会有些竞争意识过强,动机不纯的职工,相较于工作努力、动机单纯的职工来讲,我们更要将工作重点放在这些人身上,通过和职工进行交流,转变他们的思想,逐步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和价值观。

(三)考虑个人差异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具有差异性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对个体差异给予充分重视。人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例如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动机等,另一个是心理特征,例如人的性格、兴趣、能力、气质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人的心理差异和个性差异进行揣摩,并根据个人特点来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笔者通过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一般企业中的职工大概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积极进取型,即用于探索、敢于实践,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工作中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并赢得领导和其他职工的肯定;2.埋头苦干型,平时在工作中默默无闻,能够完成基本工作,不图名、不图利;3.灵活应变型,即接受能力较强,社交面较广,反应够快,在工作中有一定的能力但是比较偏激,自我随意性较大;4.消极观望性,即眼高手低,理论和理想较空,无法联系实际;5.骄傲幅造型,即看不起其他职工,骄傲自大。

结束语:综上所述,心理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这种联系进行研究,并将其融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让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韩淑魅.高校教师劳动、心理特点和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09,02(76)

[2]夏静.论青年职工的心理特点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湖南有色金属,2010,09(52)

[3]徐翠萍.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9(30)

工作感想和体会篇4

一、感恩教育是新时期做好企业员工思想工作的现实要求

感恩教育是企业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员工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有效开展感恩员工队伍的。

1.感恩教育是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感恩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很早就有“知恩图报”的训条,儒家思想中的“忠、孝、礼、义、仁、爱”更是蕴含着深刻感恩思想。这些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价值认同——做人必须懂得知恩图报。随着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可避免受到外来思想影响和冲击,部分青年员工出现了思想观念动摇、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群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化,更缺少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因此,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提倡感恩思想,重视感恩教育,对于引导青年员工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有着重要意义。

2.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企业,保持员工队伍稳定的需要

企业的稳定是员工的稳定,人心的稳定。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员工利益诉求越来越高,心理预期与现实生活产生差距,心理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失衡、嫉妒等心态。归根结底是感恩意识的缺失。这些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经过长时期的积累,不仅会影响员工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要正确对待、妥善处理这些现实问题,必须加强企业感恩教育,培育员工健康心态,塑造员工健康心理,确保企业和谐稳定。

3.感恩教育是增强企业聚力,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员工群众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和根本依靠力量。员工身心健康,幸福快乐,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这是企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石油企业在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伟大征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矛盾。要克服这些困难,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全体员工凝聚起来,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开展感恩教育不仅能够改变员工不良心态,增强员工幸福指数,塑造健康阳光的心理,而且能够进一步增强企业归属感和责任感,有利于集中广大员工的力量和智慧,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确保奋斗目标的实现。

二、感恩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的有效途径

员工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随着职工群众思想认识的提升,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对客观事实的直接感觉和判断。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注重用事实说话、注重员工的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是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1.感恩教育通过正面宣教,引导员工知恩于情

人的感恩思想是经历知恩、感恩、报恩三个阶段逐步形成的。知恩是员感恩、报恩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员工队伍之所以感恩意识缺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恩”认知的缺失。开展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员工知道企业给予的恩惠,真切地知道恩是什么,恩来自哪里。而用事实说话,坚持正面宣传是最有说服力的方法。通过员工亲身体验和亲身感受,强化教育说服力和感染力,加深员工对“石油企业好”的理性认识。

2.感恩教育通过强化自我启发,引导员工感恩于心

感恩是人的一种自觉心态感受,而这种心态感觉往往产生于对事物的比较。员工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不平衡心理,这种心理很大程度是由于片面攀比,而不是全面的、多维的综合比较造成的。作为企业党组织,深化感恩教育就要引导员工进行理性比较。公司党委针对员工心理实际,引导员工进行今昔对比活动,通过请老会战忆当年艰苦会战,引导员工“忆苦思甜”,激发感恩认识。通过鲜明的今昔对比、横向对比,收到了说教无法替代的效果。

3.感恩教育通过倡导感恩行动,引导员工报恩于行

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在于调动、保护员工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企业生产实践。这是由企业性质所决定的。作为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内容,必须以服从、服务于企业生产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融入生产、走进岗位,激发员工在生产实践中的报恩行动,以活动推进工作落实,以工作检验活动效果,才能克服就教育抓教育,才能体现感恩教育现实价值。

三、感恩教育是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感恩教育是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开展企业感恩教育活动,有效地培育了员工健康心态,提升了企业凝聚力,促进了企业生产精英的实现,可以说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借鉴。

1.感恩教育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更强调解决心理问题,有利于培育员工健康心态

员工思想出现问题,大多伴随着心理问题,感恩教育,不仅关注职工的内心感受等深层次问题,强调自我启发、自我调解,能够帮助员工化解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幸福指数,这能有效调试职工的情感和心理,有利于培育员工健康的心态,是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塑造健全人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队伍心态的重要手段。

2.感恩教育注重企业单向宣教,更强调员工互动反馈,有利于提升企业凝聚力

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多是单方面警醒思想引导和灌输,只强调企业对员工单向的教育和疏导,忽略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结果的反馈。而企业感恩教育,即强调企业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同时更强调员工对企业认同和认识,强调员工感恩回馈、报恩行动。这有效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改进和提升员工和企业的关系,从而有利于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3.感恩教育注重员工思想转变,更强调员工心理转变,有利于激发队伍工作干劲

工作感想和体会篇5

所谓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理解人、尊重人,不断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培养,基本内涵是强调人的主体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全方位、全过程地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要倡导员工与媒体共同发展,着力维护职工权益,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待人。

要倡导职工与媒体共同发展

媒体发展归根到底是媒体和员工个人的发展,没有员工的发展就没有媒体的发展。要充分地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不能仅仅把员工看作是追求经济利益的劳动者,还要把员工看作是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尊重员工,关心员工,努力营造一个让员工感到温暖和谐、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人文关怀”环境。

思想政治工作要介入媒体的人力资源开发,促使媒体围绕经营发展目标,完善培训教育规划,加大在岗培训力度,使每个人的智慧得以充分开发,技能不断提高;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善于为员工创造发展的平台,并将其融入媒体的长远发展之中。国外许多成功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员工规划发展计划。如美国的花旗银行为1万名经理人员设立了正规职业发展计划;摩托罗拉公司为新加入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制定了成长计划,并且因人而异地进行培养和锻炼。

要着力维护员工权益

古语有云: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亲在于察其疾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员工的利益得不到根本满足,存在的实际困难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思想政治工作就会缺乏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新闻媒体或企业中,要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实惠,享受成果,感受企业的温情。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群众为本,从心灵深处拉近企业与员工、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从解决员工意愿强烈的问题入手,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同时,要着力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和企业决策的民主化,让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以及拥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

要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待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人际关系的剂,是征服人心灵的渗透剂。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心理上的需求。人们的心理需求,说到底是希望被别人关爱和关爱别人。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研究员工的心理状态,坚持以情感人,以情待人。对待员工,要像对待亲人一样,以心换心,形成情感共鸣;以情动情,温润对方心灵。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理解和同情,带着感情去倾听问题,体谅他们的难处。在具体工作中,应当在紧紧把握、了解员工的愿望、要求、思想认识和接受水平的基础上来进行,不能只是居高临下地单向灌输,更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放弃自己的认识和意愿而被动地适应和接受企业的要求,要注重企业和职工、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互动、思想互助。

工作感想和体会篇6

关键词:人文关怀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所谓人文关怀,其核心就是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不仅关心个体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个体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就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了解人的需求,关心人的需要,尊重人的本性,以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用人的方式去不断创新形式和方法,使基层群众的心灵得到自由和解放,主体精神得到发扬,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

一、目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力度不够

虽然我党基层党组织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并由此赋予了思想政治工作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吸引力、说服力和战斗力,但是,目前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1、观念上不重视对象的个体差异。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立足点在各个具体的科室、班组等,受其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虽然人数不多,但成员的年龄、文化、性格、爱好、思想水准、道德观等都不一致。而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可能采取采用一刀切的工作模式,不分析对象的个体和社会角色差异,缺少人文关怀因素,常常造成工作对象反感,取得“对牛弹琴”的工作效果。

2、工作方法陈旧,不考虑受教对象的心理感受。单纯采用说教式、注解式的思想工作方法,而忽视尽量运用讨论式、探讨式、交流式等平和的方式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用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和新鲜营养,去增添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活气息,一成不变的工作方法必然导致受教对象的逆反心理,甚至招致受教对象的反感和反抗,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3、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感情投入不足。在坚持以理服人的同时没有坚持以感情动人观念,把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当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为了工作而工作,缺乏感情沟通和情感交流,不能把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不知道在思想引导和转化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因此,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人文关怀,创新工作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重要论断反映了人文关怀对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 是解决各类社会新矛盾的需要。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各个经济主体的主体性要求愈发强烈,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自主能力和自主精神,增强主体意识。

2、是增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需要。当前,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新形势,以及人民群众个体日益突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为加强和改进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带来了新挑战。

三、以人为本,创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既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后,全党都在为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研究创新问题,也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迫切的任务。基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不足以及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探索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进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具有可操作性。

1、紧密贴近政治工作对象实际。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对于基层来说,贴近实际,既要贴近生产经营实际、创建精神文明实际、构建和谐单位实际,又要贴近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实际,贴近实际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贴近生活,包括贴近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政生活等方面。贴近生活的实质,是要求全面关心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增强基层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关注基层群众思想的新问题,关注基层群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物质取向、行为方式深刻而复杂的新变化,对症下药,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采取丰富多彩的工作方法,充分考虑对象的感受。方法创新的视野,比内容创新的视野更宽广、办法更多样。在当前,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要以新机制、新形式、新方法、新载体解决职工的疑惑和问题,对不同的人和事应本着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和爱护人的原则,平衡心理,缓解矛盾,使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落到实处。

3、加大思想政治工作感情投人。人与人的交往主要是以感情为纽带的,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中工作者与受教者的感情交流很重要,人文关怀要求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把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加大感情投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心”,自身态度要端,要通过亲切的笑容、动听的声音来打通群众心灵的思想通道;要“用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切实把握对象的思想动态,切实弄清楚对象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真诚相待,用真心换真情。真诚才能打动群众的心灵,熔化群众心中的疙瘩要有亲切感。

参考文献:

[1]毛丽娜.以人为本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G].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1(2).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石昌显.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对策与思考.政工研究动态,2009(19).

[4]刘军.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意识初探.中国金属通报,2010(30).

工作感想和体会篇7

关键词:心理问题 角色转换 大学生思想教育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种社会变化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人的精神生活就容易产生不适应和不协调,而作为正在步入社会但尚不成熟的群体――大学生,更是处于社会、家庭、自身发展等种种变化和压力的中心。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直到今天,在高校中进行的诸多调查显示,仍然有10%~20%的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开掘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励他们的学习工作热情,圆满完成大学学业呢。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一重要原则去解决好学生在工作、学习、生活及其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采用角色心理换位的方式,试图运用教育心理学原则对角色心理换位的方法和作用,做一些探讨。

一、角色心理换位的作用

“将人心比自心”“将心比心”就是粗浅的心理换位。所谓“角色心理换位”就是甲对乙所处的地位及客观环境在心理上进行设身处地体验的一种换位。此时甲的心理态势与乙的心理态势,大体上形成一致。这种甲乙心理上的换位就是角色心理换位。这就是角色心理换位起决定性作用。

二、角色心理换位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

采用正确方法进行角色心理换位并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方法。

1.摸清被教育者情绪波动变化的根源,是奠定角色心理换位,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人的思想认识变化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这是因为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是受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社会意识等因素影响制约和决定的,大学生也不例外。那么我们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首先应找出他思想变化的症结和变化的因果关系,不能就事论事,忘却其他连带关系去处理。而是应该主动探索学生掉队的主客观原因,得到客观圆满的答案后,方可拿出处理意见。这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动机看需要,通过行为看动机的做法,也就是寻找把握被教育者情绪波动变化的影响源,只有把握影响源,才能奠定角色心理换位基础并有针对地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才能为正确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2.确定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感情共鸣点,是进行角色心理换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感情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具有某种独特色彩的主观体验。人的感情有肯定性情感(如理解、喜欢、赞扬等)和否定性情感(如痛苦、厌恶、憎恨等)之分。我们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是变否定性情感为肯定性情感的过程,使其达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目的。青年学生大多数都有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只要我们努力寻求这种感情上的共鸣点,那么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融哲理于情感中,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实现双方在共同理解基础上的思想认识的理性升华,是运用角色心理换位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效能这一根本目的的重要途径。人不但有感情,而且也有理智,找到换位双方在感情上的共鸣点并不意味着思想工作的终结,而要遵循人的心理变化活动过程的“知”“情”“意”等运动规律,在“知之其源”和“动之以情”的基础上达到共同的信任和理解。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满足其正当合理的需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促使其内心的省悟,促使思想认识上的理性化。

4.我们学生工作者要积极主动为困难者抚慰相济,替不幸者排忧解难,为彷徨者指明方向,帮失意者振作精神,才能使之正确地处理好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的关系、个人需要与为社会贡献的关系,自觉地把他们的正当需要同承担的社会义务结合起来,把主观需要和客观需要统一起来,逐步把青年学生的各种行为引向正确、健康、向上的轨道,从而完成角色心理换位切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

三、角色心理换位的作用

运用角色心理换位的方法,对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感染性、有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角色心理换位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运用角色心理换位,把自己置于青年学生的客观环境中去,调查预测其需要动机,是寻找青年学生思想问题根源的科学方法。运用角色心理互换从而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群体的需要层次,摸准学生群体思想活动的脉搏,有的放矢地做思想工作,力求平衡学生的心理态势,提高解决各种矛盾的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角色心理换位,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性。“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实施角色心理换位要求我们学生工作者,首先必须从“爱生如子”“严中有爱”的感情投入,达到心理相融,引起心理“共振”,从而使对方产生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才能使受教育者在理解中受教育。在释疑解答中受到启迪,这样既改变了那种简单生硬的工作方法,也防止了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的弊端, 增强了思想工作的感染力。

3.角色心理换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相互联系的,以情感人是手段,以理服人是目的。通情才能达理,理明才能促行,这是我们学生工作实践中经常体会到的。要以理服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从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出发,才能满足学生群体物质的和精神的合理要求。学生的正当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后,能强化对学习工作积极意义的认识,而且也能唤起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因此,在帮助学生群体解决正当合理需要的基础上,“晓之以理,以理励志,以理促行”,才能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这样才能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学克.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J].中北大学学报.2005.21(3):75~78

2.张改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训练的团体辅导活动设计与实施[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4):288~290

3.张大均.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导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亮,1979年5月,助教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辅导员

工作感想和体会篇8

一、劳务员工群体影响因素的调查及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场区管理部所属劳务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部党委开展了调查研究。调查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劳务员工群体工作的压力源所在;第二部分是个体及组织层面对劳务员工群体的影响因素。

(一)样本来源

本次调研的样本,主要来源于现场一线的运营低端操作性劳务员工,对象为出租车导巡员及停车场收银员共100名,其中女性45人,男性55人。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所采用的是由组织者编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方式还有座谈交流、个别访谈、现场观察等。

(三)调查结果

1、劳务员工工作压力感受及来源

(1)主观感受程度有8.9%的员工感到没有工作压力;有30.7%的员工感到有点压力;有39.8的员工感受到比较大的工作压力;剩余25.7的员工感到工作压力非常大。(2)主要压力来源通过与人事部门沟通后,基本确立30个可能对员工造成工作压力的来源,并让参与调查的员工进行测试,最后汇总。最大或经常存在的压力源包括:每天从事同样的事情;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工作中不能发挥自己才能;经常受到服务对象谩骂;工作环境太恶劣,觉得辛苦;工资低,与期望值有差异;薪酬激励机制缺乏;看不清职业上升通道等。最小或偶尔存在的压力源包括:与同事发生不愉快或冲突;经常长时间加班,超负荷;工作中经常受到上级批评;工作有危险;受到正式员工歧视;人际关系有问题,无法沟通等。

2、影响劳务员工群体的因素

(1)个体因素个体因素除了上面部分提到的压力因素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感”。心理学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心理意义、心理安全和心理可获得性对员工能否积极愉快并有效地投入工作将起着重要作用。从这次调研来看就印证了这一成果,即如果劳务员工感到工作目标的价值与自己理想或标准越接近,则心理意义感越强;如果劳务员工有机会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并拥有一定自开展工作,无需承担失败等负性结果,那么他的心理安全感就越强;如果劳务员工觉得自己有能力和信心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那么他的心理可获得性就越强;如果劳务员工对上级交代的特定领域的工作目标拥有所需的能力和信心,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若上述四个方面的感受越强烈,则劳务员工对现职岗位的认同度、工作投入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就会越高。(2)组织因素组织因素主要包括支持感、安全感、公平感和归属感等四个方面。“组织支持感”是员工希望获得的,它带给员工的是积极的心理支持。如果劳务员工能够获得较强的组织支持感,对于组织拥有积极心理感受的话,在工作中就会更投入。“组织安全感”关注的是员工的失业担忧、薪酬保障、职业发展瓶颈、工作环境恶化等消极影响,如果企业很少为劳务员工提供晋升机会、不关注员工工作环境,短时间或许员工迫于生计会留在该企业,一旦有机会,员工就会离职。“组织公平感”分为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如果组织始终保持公平与积极的工作态度,就能使劳务员工越发信赖我们的企业。“组织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一段时间内,思想、心理、感情上对企业产生的认同、公平、安全、价值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有可能会内化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归属感越强,忠诚度就越高。(四)现场观察通过现场观察发现,劳务员工群体特征主要显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就总体而言,他们在岗位上的精神面貌尚可,队伍也比较稳定,能较认真地完成本职工作,但对于额外的付出就表现较为反感,比如班后会占用自由支配时间,又比如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单位组织的外出活动、接受培训、参加相关会议精神传达等。尤其是出租车导巡员,因在以往的一次出租车司机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经历了一场难以名状的挑战和考验,士气一度很低落;直到部党委对出租车管理科领导班子重新调整后,导巡员们低落的士气才得以缓解。其次,有明确的价值观,一旦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或矛盾时,大部分劳务员工能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只有极少数员工会选择个人利益。第三,在工作方面有部分员工仍存在自卑心理,易与正式工进行比较,认为自己总是低人一等,不敢言论和争取维护自身正当的利益。第四,部分员工归属感缺失,受交易型心理影响,以经济利益主导个体的思想行为,客观上存在着组织忠诚度较低、人员流动性较高的现象。第五,对机场未来发展不够关心,责任心和进取意识不强,工作上表现出应付状态。

二、加强劳务员工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六法”

根据调查研究及现场观察的结果,部党委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加强劳务员工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方法一:畅通渠道,沟通无限部党委设立“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网格,即根据员工不同的居住区、工作区、娱乐圈等,设定四个维度划分网格单元:根据班组设置,组建“班组网”;根据员工所在社区,组建“社区网”;根据35岁以下青年员工所在工作区域,划分“青年网”;根据基层一线员工兴趣爱好,划分“兴趣网”,并在每个网格单位,设置思政联络员。目前,已组建了一支有20名同志的思政联络员队伍,具体负责和掌握各网格单位内的劳务员工思想动态情况,及时倾听员工诉求,广泛收集员工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定期召开思政工作例会,分析排查员工队伍思想状况,研究解决思政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开通微博、微信、QQ群等信息交流平台,搭建简便及时的信息反馈平台,畅通互动交流渠道。方法二:有效激励,提高热情为避免劳务员工因岗位操作机械性而产生的倦怠情绪,部党委一方面在劳务员工队伍中推行明星班组、品牌班组的创建,让劳务员工群体产生集体荣誉感,进而提高企业忠诚度;开展“每月一星”评选,主要从“工作态度”、“思想建设”、“业务能力”、“行为规范”及“诚实守信”五个方面内容进行考察,并通过自荐、互评、最终认定等环节,确定一名岗位明星,并张榜公示,在行政支持下予以奖励。另一方面推选部分优秀劳务员工担任副值班长和班组长,从简单的机械操作工作进入管理工作,尝试打开劳务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切实提高劳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方法三:心理支持,缓解压力在前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尽管劳务员工队伍从事的是相对简单的劳动,但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不小。因此,部党委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入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等内容。通过拟定劳务员工的心理支持计划,帮助解决员工及其家庭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主要有:开展心理培训(压力管理、情绪管理、自我认知、婚恋亲子等);开展集体团训(放松、减压);开设心理辅导室,对需要帮助的员工进行个案心理辅导(包括在岗位上受委屈,承受家庭压力、人际沟通有障碍、职业指导等);工作能力的再训练(包括沟通技巧、服务技能的培训等)。通过心理支持计划的逐步推行,让劳务员工有了释放压力、疏导郁闷、缓解焦虑的渠道,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持续提升。方法四:微型载体,释放能量在管理方面对劳务员工队伍可能强调更多的是“刚性规章”,而在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更强调“柔性教育”。在这方面,部党委尝试推行了小型、多样、大众、普及等为特征的“微载体”教育方式。“微系列”包括:拍摄劳务员工自己的“微电影”、开设宣传教育“微课堂”、开展“平凡人物微故事”征集、拓宽“微渠道”(微博、微信)沟通、开展读书交流“微评好书”等活动。“微载体”教育方式的推行更贴近群众,更易让劳务员工群体接受,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品质。方法五:用心服务,彰显关爱为了让劳务员工能够安心工作,切实体会到组织的温暖,行政、工会、共青团组织秉承着“寓服务于管理”的理念,每年都会给予员工许多的关心,帮助劳务员工解决各种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改善休息室环境、加装洗浴设备、更换被褥床单、春节送温暖和高温送清凉等。员工家中有喜事,公司会派代表参加;员工生病或家中有困难,单位总是第一时间送去问候;工作中受了委屈,部门主动派人疏通排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部门都会通过多种途径点名表扬。一点一滴的积累,彰显了组织对员工的关爱,以此帮助劳务员工尽可能地消除因身份差别所带来的失落感,部党委通过努力也切实收到了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方法六:开展活动,促进交流部党委要求,将家庭式的和谐融于劳务员工班组建设当中,将“大家庭的温暖”注入到每位劳务员工心中。比如停车楼收银员们,大多住的很近,业余爱好和兴趣也类似,因此,工会就经常组织活动,鼓励员工利用休息日外出聚餐、K歌、集体购物、亲子活动、十字绣交流评比等。同时,工会经常组织文体活动,包括一年一度联欢会、趣味运动会、外出采风踏青等,有效促进了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

三、探索实践过程中的几点理性思考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笔者深切感受到,对劳务员工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较好成效,使这支员工队伍无论在大局意识和增强责任方面,还是在精神面貌和岗位奉献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关键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有意识抓住四个环节。第一,人文关怀、情感管理,是高度重视劳务员工人格尊严的基本功。一个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以体现个体人格的尊严,这是每一个正常人的基本心理特征。遵循这一特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向劳务员工这一特殊群体提供了更多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管理,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人格的尊严在用工单位被高度重视,从而打消了“旁观者”、“局外人”的顾虑,对机场的归属感油然而生。实践使笔者切实感受到了情绪管理、情感沟通、心理干预等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魅力,这些好的方法应当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功。第二、转变观念、一视同仁,是有效调动劳务员工积极性的“金钥匙”。思路决定观念,观念影响态度,态度指导行动。尽管劳务员工不属机场正式编制,但在工作思路上应当一视同仁,决不能另眼相看。因此,在不违反机场制度的前提下,无论是传达精神、政治学习、文化建设,还是员工培训、文体娱乐、评比表彰等方面,都应当让劳务员工享受机场正式员工同等待遇,使他们在第一时间了解上级公司和本单位各项重大决策以及领导对员工的要求,看到企业发展前景,明确自身职责定位,这样才能使他们“消除自卑不见外,自觉融入大家庭”,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第三、团队建设、集体活动,是员工展示自我及企业构建和谐的好抓手。强化团队建设,活动,往往能架起员工间人与人交流、心与心相通的桥梁,消弭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员工间的矛盾、误会和隔阂。因此,工会可以经常组织动员广大劳务员工积极参加场区管理部承办或主办的各项活动,鼓动劳务员工上台表演,展歌喉、露绝活,展示他们除工作之外的另一种风采;通过野外采风、团队拓展等活动,弘扬相互关心、热情照顾、齐心协力、配合默契的团队精神。团队建设、集体活动有助于融洽员工感情、增强团结,夯实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础。第四、品牌培育、表彰激励,是提高员工热情度和自信心的“助推器”。应当把劳务员工班组和个人品牌培育摆在重要位置,树立先进典型、岗位标杆、员工榜样。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劳务员工多表扬、多肯定、多关心、多引导,以增强他们的“群体自信”,促进他们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把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篇:大讨论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水浒传阅读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