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10-21 17:55:23

土建职称论文

土建职称论文篇1

关键词:明代 甘青地区 土官 土司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2)03-20-25

明清土司制度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少数民族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涉及到土司分布、承袭、世系、家族等多方面的内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国内少数民族史学界对土司制度中的两个核心问题存在争议:从整体研究的层面来看,对于“土官”与“土司”概念的使用上没能取得一致,有的学者使用土官制度或土官土司制度来指代土司制度;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学术界对西南土司制度的研究较为深入,而忽略了西北土司制度的研究,甚至有学者认为西北地区在明清没有实行过土司制度。这两个争议问题的存在,已成为约束土司制度研究继续走向深入的瓶颈。

一、“土官”、“土司”概念辨析

学者们对于“土官”与“土司”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目前依旧存在较大的分歧。

余贻泽先生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酋长所封官职分为土官、土司、土吏3种,以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为土官,以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等为土司。[1]1他沿用了将土职统称土司的观点,但未提出土官与土司的根本区别。首先提出土官、土司两类说的是江应樑先生,江应樑认为土官与土司的区别源于明朝把云南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区域,而“土官属吏部铨选,土司兵部任命”,则是两者区别的重要表现,提出“土官文职,土司武职说”。[2]也有学者认为“土官”和“土司”在正史中出现的时间不同,“土官”一名,出现很早,元代时,“土官”是指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首领中任命世袭地方官的统称。“土司”一词在明代中后期才出现,遂有“土官”和“土司”的划分。开始时“土司”专指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中央政府在地方设立的办事机构即“署衙”,后亦将担任朝廷世袭官职的少数民族酋长称为土司,于是有了土官与土司含义上的重叠。成臻铭认为“土官不是土司”,他首先给出了土司的基础概念,即“广义的土司既指少数民族地区的土人在其实力范围内独立建造的且被国家法律允许的治所(土衙署),又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狭义的土司则指后者。”[3]9认为“土官”在“土司”产生以后概念发生了变化,“无治所、未入流”成为“土官”与“土司”的主要区别,而土官具备了“世治其所、世入其流”的特征后便成为土司了。

支持土官即土司的学者也不乏其数,如韦文宣列举八条理由论证“构成土官和土司的基本内容一致,唯有名称和隶属上的差别,实质上根本没什么差别”[4]。罗贤佑认为“云南行省建立后,行省以下地方官员有流、土之分,于是始有‘土官’(亦称‘土司’)之名”[5]279,是将土官与土司视为同一事物。方铁教授将土官制度归于元代,土司制度赋予明清,但又认为土官制度与土司制度之间“大体一致”,而概称之为“土官土司制度”,因其论述的是羁縻制度向“土官土司制度”的转变,将二者等同起来看待也有其合理性。[6]白耀天则否定了“文职为土官,武职为土司”的观点,认为不能以所属职官类别来判定是否为土司,提出了作为制度而言,应以“土司制度”为名。[7]纵观持“土官即土司”观点的学者,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官和土司都是少数民族首领受中央政府册封获得的世袭官职,“土”与“流”相对应;第二,土官与土司职权相同,统摄少数民族地方军事民政大权;第三,土官和土司对中央政府“守土御民”的责任相同,且基本上都是有职无俸。

搞清楚“土官”与“土司”的概念,对解答明朝时期西北甘青地区是否存在土司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首先,“土官”和“土司”在产生时间上有先后之分,“土官”产生较早;其次,“土官”和“土司”所指,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土司”最初指的是指土官的治所即衙署,而后引申为少数民族首领受中央政府封赏而获得的世袭官职,此时的“土司”与“土官”在意义所指上具有同一性;最后,从制度层面上来看,使用“土司制度”较为妥贴,但不能说被称为“土官”的少数民族首领不具有土司的属性,“土官”的称谓应为土司制度的组成部分。

二、甘青土司制度探讨

关于西北地区是否施行过土司制度的争论由来已久,方铁教授提出,“土官土司制度主要施行于南方,并非是在全国边疆地区通行的统治制度”[8]279;马大正指出,不能将土司制度泛化,尤其是在空间上超越西南边疆范围[9]。认为西北地区无土司的主要依据有:首先,《土官底簿》、《明史·土司传》等史籍均不著甘青,仅叙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各省土司,这是西北无土司的史料依据;其次,按照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土司应当是有衙署、有统兵之权、受中央政府委任而入流的少数民族首领,而西北地区没有类似西南地区都司以下的宣慰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等衙署,且西北地区管理少数民族地方的并非是本民族的首领,更多的是客籍土官甚至很多是汉族官员,能与土司产生联系的便是他们世袭和执掌军政权利的属性了。

土建职称论文篇2

河南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河南中级职称论文

轨道交通的轨道施工应用

摘 要:通过轨道的特征来介绍轨道 交通的施工流程及操作要点。

关键词:轨道交通;梯形轨道

1 前言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 发展,各大城市已进入到城市建设的高潮,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关键在于城市居民区、商业区等繁华地段,因而需要满足可靠性高、成本低、维修少、振动低、噪音低、抗振性能高等,普通整体道床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梯形轨枕轨道系统是由PC制纵梁和钢管制的横向联接杆构成的,形似扶梯,因此称之为梯形轨道,它是纵向轨枕的一种,具有既能够发挥轨枕本来的特性,大幅度提高荷载的分散能力,又可补充钢轨本身的刚性和质量的性能特点,可以说是轨枕的一种革新形式。

据统计,铁道的维护管理成本占总营运费的1/3,越是高速对轨道的整备条件的要求越高,梯形轨道系统通过改造车辆,轨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的动力特性,能够达到减少20%~30%的维护管理成本,这对促进经营改善起到很大作用。同时,车辆轨道结构相互作用系统动力特性的改善,能明显地减轻车辆轨道系统的冲击轮重。因此,在维护管理及环境问题的解决上有很大作用。

2 工法特点

梯子形轨道施工整体道床一次性成型,简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每工日施工进度达到50m~75m。梯子形轨道施工后梯形轨枕能有效浮置,对其减振降噪性能有保障。

3 工艺原理

梯子形轨道施工采用“散铺法”施工工艺,施工前根据设计的轨道高度对梁面实际高程进行复核,当梁面高程不能满足轨道设计高度要求时,需要对桥面进行凿除处理。然后进行基底凿毛、清理工作,按照整体道床施工工艺进行铺轨基标测设,并用墨线在桥面上标记出轨道中心线、道床边线等,绑扎L形支座钢筋,然后吊装梯形轨枕就位,粘贴泡沫板,上扣件及钢轨,利用支承架调整轨道状态,再支设支座模板,检查轨道状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利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支座混凝土一次性浇注,养生待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模板,人工清除泡沫,从而形成浮置状态梯子形轨道,梯子形轨道施工断面。

4 施工操作要点

4.1 梁面高程、预埋筋的检查及梁面凿毛处理

在梯子形轨枕就位前完成梁面高程复核、预埋筋的位置和高度检查工作,若不符合要求要及时进行处理。梁面高程不能超过设计值2cm,对预埋钢筋高度、数量、位置也进行全面检查,对歪斜的钢筋要进行调直、锈蚀钢筋要进行除锈处理。为加强支座混凝土与桥面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防止通车运营后支座混凝土在长期振动过程中与桥面剥离,对L形支座范围内桥面进行凿毛处理,凿毛点位间距为30~50m m,凿深5~10m m,凿毛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将基底面冲洗干净。

4.2 基线测设、放线

铺轨基标及加密基标的测设与普通高架道床相同,控制基标在直线地段每120m 设置一个;曲线地段每50m 设置一个;曲线起止点、缓圆点、圆缓点处各设置一个;加密基标在直线上每隔6m、曲线上每隔5m 设置一个;水准点间距宜为100m,标桩应与道床同级混凝土埋设牢固。另外根据梯形轨枕设计图纸利用墨线将L底座及轨枕位置标记在梁面上,梯形轨枕的编号、轨枕面标高也标记在对应位置处。

4.3 L形支座钢筋绑扎

支座钢筋采用基地集中下料,现场绑扎的施工形式,钢筋加工后集中存放,并将钢筋分类编号、做上明显标记,确保上料运输过程中钢筋种类不混乱。现场按图纸要求进行支座钢筋的绑扎,钢筋交接点用铁丝捆牢,钢筋铺设顺序为:底层、中间层、面层、板块端部,最后绑扎特殊部分加固钢筋,钢筋绑扎过程中严格按图纸要求设置好预埋管线。

4.4 梯形轨枕吊装、架设、调整

梯形轨枕吊装前,将WJ- 2 型扣件的橡胶垫板、铁垫板按要求安装在轨枕上。用起吊设备将梯形轨枕吊装至梁面对应位置上方,在梯形轨枕的凸形挡台吊装孔位置安装支架,移动轨枕使其基本就位,而后放置在梁面上。梯子形轨枕吊装时,其起吊点位四点,位置设在梯子形轨枕两端的连接钢管端部。轨枕就位后,可在梯形轨枕两端部的表面适当位置处,用红油漆做标记作为轨枕调整参照点,用千斤顶或专门工具调整轨枕的平面位置和高低,当达到要求后,将轨枕固定。

4.5 粘贴泡沫板

梯子形轨枕主要依靠减振垫及缓冲垫满足减振降噪作用,为保证施工完毕后的梯子形轨枕能与L形支座有效浮离,最大程度发挥梯子形轨道的减振降噪作用,在梯子形轨枕就位前,在梯子形轨枕底部(减振垫范围外) 用厚30mm 的泡沫板满贴,在梯子形轨枕外侧面(缓冲垫范围外) 用15mm 泡沫板满贴,泡沫板的粘贴效果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枕的减振效果,为保证泡沫板有效粘贴并防止施工过程中脱落,采用胶水先将泡沫板粘贴在轨枕上,然后再利用胶带进行绑扎加固,在浇筑混凝土前全面进行检查,防止泡沫板破碎和脱落。另外在粘贴泡沫板的时候注意泡沫板边缘与轨枕边缘平齐,粘贴的顺序是先粘贴底部的泡沫板,然后粘贴侧面的侧面的泡沫板。

4.6 钢轨及扣件安装

放置橡胶垫板I,将钢轨拨入铁垫板的承轨槽内。扣件组装时,钢轨内侧采用10号轨距垫,外侧采用8号轨距垫,安装弹条,按扣件扭矩要求拧紧T形螺栓。

4.7 轨道几何状态调整

钢轨及扣件安装完毕后,按照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测量和精调,注意不得使用轨枕支撑架的丝杠调整,使用千斤顶或其他专用工具进行调整,调整到位后将轨枕固定。

4.8立模板,浇筑混凝土

待钢轨精调完毕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清洁梁面,立L形底座模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按《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执行,另需注意以下事项:

从L 形底座的侧模上方浇筑。先浇筑 L 形底座水平部分,再浇筑垂直部分。浇筑时间间隔等要求按规范执行,并不得导致水平部分混凝土变形。

L形底座混凝土浇筑时,防止混凝土与梯形轨枕的减振垫之间出现空隙。

混凝土终凝后,及时松开扣件及接头夹板,以防止钢轨胀缩对混凝土造成损坏。混凝土浇注质量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道的减振效果及轨道状态,如果混凝土浇注振捣不密实,则梯子形轨枕减振垫与混凝土间出现空隙,直接影响到梯子形轨道的减振效果及轨道状态。

4.9 清除泡沫板

支座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人工将轨枕底部及外侧面的泡沫板清除,从而使梯子形轨道依靠减振垫和缓冲垫浮置在L形支座之上。

5 结语

随着城市 经济和生活的 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我国的地铁建设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地铁车站内部装饰装修和城市综合开发将密切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当然,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其适当的规模。同时,创造出良好的地下环境和更具特色的 中国地铁车站建筑,将是我国建筑师为之奋斗的任务之一。

参考 文献:

[1] 铁道标准设计,北京地铁梯形轨道工程试验段考察报告.2006.

看了“河南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2.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3.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4.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土建职称论文篇3

(一)课程体系固化,以专业为主

从高校研究生培养计划可以看出,研究生的课程受专业限制很大,这就导致本专业研究生与跨专业研究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个体差异关注不够,课程内容前沿性、综合性不够,交叉学科课程、综合性课程较少。

(二)跨学科人才培养中,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导师起主导作用

首先,由于理工类研究生大多是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培养,受导师自身专业背景的局限与依赖,各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跨度等原因,致使学生很难进行跨学科研究。其次,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导师的课题方向决定研究生的选课方向。

(三)院系设置以学科为主导,不利于跨学科课程整合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学科为主导设置院系,而以跨学科设置院系的高校较少。现有院系设置不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整合。这样的局面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热情,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跨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前面系统地讨论了建立跨学科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弊端,现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两个学科的实际,对北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资源利用和设施农业结构防灾减灾两个方向进行跨学科课程体系分析。在确立课程体系时我们设计了《农业工程和土木工程跨学科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调查问卷》。在制作调查问卷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两个交叉专业可能出现的课程共通性,尽可能设计更多的课程,力求使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具有宽泛的理论基础,使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所学到的知识适应两个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调查问卷统计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的对象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的在职教师,共收到23份有效问卷。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年龄集中在28—38岁和38岁以上两个年龄区间,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95.65%,具有副教授职称和教授职称的总和占65.20%,问卷填写教师的任职专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其他专业总和低于10%。

(二)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分析

1.北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资源利用方向。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术型研究生所修学分总数大于等于30学分,扣除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必修课外,交叉学科研究生必须选修不少于五门的基础必修课,其中数值分析是学位必修课,还需要选修4门基础必修课。基础必修课的数据统计结果如下:在备选的15门课程中,数值分析得票最高23票,土壤水文过程模拟得票最少仅为8票。考虑到交叉学科研究内容的宽泛性,结合统计结果,去掉土壤水文过程模拟、土壤物理化学、喷微灌理论与技术三门课程。这样在北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资源利用方向就剩下12门课在基础必修课模块内供交叉学科研究生选修。课程名称如下: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程、土壤水动力学、水工建筑物健康监测与检测、节水灌溉工程学、计算流体力学、水土资源规划与评价、高等水工建筑物、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应用、灌溉原理与技术、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流体仿真与软件应用。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在选修课模块所修学分大于等于10学分,而每门课的学分分配是1.5或2学分。结合统计结果,选修课模块去除土壤学与肥料学及环境水利学两门课,保留其余12门得票较多的课程供交叉学科研究生选修。课程名称如下:水生态工程学、粘性流体动力学、弹塑性力学、生态水文学、现代环境监测与控制、环境水动力学、土壤学与农作物学、水工钢结构、水工混凝土、水文学与水利计算、农田水利学水力学。

2.设施农业结构防灾减灾方向。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所修学分大于等于30学分。去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及学位课数值分析,每位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必需选择不少于4门基础必修课。问卷结果表明,除设施环境工程学获得11票外,其他13门课,每门课程所得票数比较均衡,最低票数是15票,最高票数是22票。考虑到设施环境工程学和防灾减灾的关联性不是很大,结合统计结果把设施环境工程学去掉不作为基础必修课的选用课程,这样基础必修课就改成13门课,供交叉学科研究生选择。课程名称如下: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程、农业设施概论、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结构动力学、高等结构力学、计算力学、有限元原理、工程结构加固技术、建筑火灾安全新技术、地震工程学、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在选修课模块中,共列出了10门课,供调查问卷填写人投票选择。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土壤学与农作学仅有6人投票,考虑到这门课自身的内容和防灾减灾的关联性不大,所以决定把这门课去掉,不在研究生选修课范围内。振动信号处理虽然只得到11位问卷填写人的投票,考虑到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需要对数字振动信号处理的技巧和理论基础,所以,振动信号处理仍供交叉学科的研究生选修。其他8门课,每门课的票数相对较均衡,故不作调整。课程如下:弹塑性力学、工程结构分析与软件应用、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振动信号处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砌体结构、农业设施环境控制、农业设施设计制造。

文中论述了确立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设计了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问卷,并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3份,通过对23份问卷的基本信息及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立了农业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学科的两个交叉方向的课程体系。

土建职称论文篇4

关键词:风景园林; 景观设计; 综述; 景观设计教育

Abstract:This paper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Landscape Architecture:The Profession and Education. This book is so far the most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writings about the profession and educ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collected papers are some classical writings by some of the world renowned LA educators, including Hideo Sasaki, Carl Steinitz, as well as by some of the Chinese professors from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The editors called for a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 in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China, in terms of practice and education.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Design; Summ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编者桉:

2003年4月,在北京大学成立“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之际,俞孔坚和李迪华先生编辑了《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一书,并于9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学科与教育的论述和资料。国际风景园林师协会(IFLA)主席法加多(Martha Cecilia Fajado)为该书作序,予以推荐。此书适应了当前繁荣发展的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实际需要,势必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拟议发表此书编者所撰写的“导读”的审稿过程中,我刊的几位资深编委为此发表了一些审稿意见,适恰反映了学科迅速发展中业内专家深入思考和学术思想的活跃。我刊征得作者和编委本人的同章,现一并发表,供读者参阅,并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发表意见,将讨论引向深入。

阅读《中国园林》几位资深编委的评论,并参与讨论,发表你的见解!

1 关于景观的含义

景观(Landscape),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的概念。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景象,或综合自然地理区,或呈一种类型单位的通称,如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等[1];艺术家把景观作为表现与再现的对象,等同于风景建筑师则把景观作为建筑物的配景或背景;生态学家把景观定义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的系统[2、3];旅游学家把景观当作资源而更常见的是景观被城市美化运动者和开发商等同于城市的街景立面,霓虹灯,房地产中的园林绿化和小品、喷泉叠水。而一个更文学和广泛的定义则是“能用一个画面来展示,能在某一视点上可以全览的景象。尤其是自然景象。”但哪怕是同一景象,对不同的人也会有很不同的理解,正如Meinig所说“同一景象的十个版本”(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1976)[4]: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晶,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本书所强调的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坏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5、6]。

2 关于景观设计学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根据解决问题的性质、内容和尺度的不同,景观设计学包含两个专业方向,即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和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前者是指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基于对自然和人文过程的认识,协调入与自然关系的过程,具体说是为某些使用目的安排最合适的地方和在特定地方安排景恰当的土地利用而对这个特定地方的设计就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市政工程设计等学科有紧密的联系,而景观设计学所关注的问题是土地和人类产外空间的问题{仅这一点就有别于建筑学}它与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的主要区别在于景观设计学是物质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与区域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而城市规划更主要关注社会经济和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尽管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专业仍在主要承担城市的物质空间规划设计,那是因为中国景观设计发展滞后的结果。因为,只有同时掌握关于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双方面知识、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设计人地关系和谐的城市。

与市政工程设计不同,景观设计学更善于综合地、多目标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单一目标地解决工程问题,当然,综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有赖于各个市政工程设计专业的参与。

与环境艺术(甚至大地艺术)的主要区别:景观设计学的关注点在于用综合的途径解决问题,关注一个物质空间的整体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分析基础上的,而不仅仅依赖设计师的艺术灵感和艺术创造。

3 关于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是以景观的规划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他的终身目标是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景观设计师的称谓由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Olmsted)干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为职业称号[8],奥姆斯特德坚持用景观设计师,而不用在当时盛行的风景花园师(或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这不仅仅是职业称谓上的创新,而且是对该职业内涵和外延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扩充和革新。

景观设计师有别于传统造园师和园丁(Gardener,对应于Gardening)、风景花园师(或称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Gardener,对应于Landscape gardening)的根本之处在于: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景观设计师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绝不是某个层面(如视觉审美章义上的风景问题) 景观设计师的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及上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及可持续的问题。他是以土地的名义、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名义,以及以人类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名义,来监护、合理地利用、设计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

4 关于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

与建筑学一样,景观设计职业先于景观设计学的形成,在大量景观设计师的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便是景观设计学。

农业时代中西方文化中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称为风水),农业及园艺技术,不同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经验,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和思想等等,是宝贵的技术与文化的遗产,它们都是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学的创新与发展的源泉。但景观设计学决不能等同于已有了约定俗成的内涵与外延的造园艺术,或园林艺术,也不能等同于风景园林艺术(Landscape gardening)。

正如算术之干数学,中国的针灸之于现代医学,不能同日而语一样,任何一门源于农业时代的经验科学或技艺,都必须经历一个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理论方法进行脱胎换骨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工业时代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化带来的人地关系问题。早在1858年,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坚持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称为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当时普遍采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风景造园,或译为风 景园林),从而为景观设计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开辟的一个广阔的空间,绵延100多年。

同样的理由,奥姆斯特德给这个专业和学科定义的空间决不应是景观设计学科当今发展的界限。早在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美国景观设计学科的领袖人物麦克哈格(McHarg)就是针对当时景观设计学科无能应对城市问题和土地利用及环境问题,而扛起生态规划的大旗,使景观设计学科再次走到了拯救城市、拯救人类和地球的前沿。

又有半个世纪过去了,城镇化的深入和蔓延,信息与网络技术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化趋势,都将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都将要求重新定义景观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可持续理论、生态科学、信息技术、现代艺术理论和思潮又都将为新的问题和挑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对策。我们既没有必要用新瓶子去卖老酒,更不应该用老瓶子去装新醋。

但无论学科如何发展,景观设计学科的一些根本的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热爱土地与自然的伦理(天地)、人文的关怀(人)和对待地方文化与历史的尊重,对待脚下土地的敬畏、归属与认同(神)。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2] Naveh, et al,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M].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1984.

[3] Forman, et al. Landscape Ecology [M]. New York: John Wiley,1986.

[4] Meinig, D.W. "The beholding eye: Ten versions of the same scene"[J]. Landscape Architecture,1976(1):47-53.

[5] 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4-17.

[6] 俞孔坚.土地的设计:景观的科学与艺术[J]. 规划师,2004(2):13-19.

[7] 西蒙兹 著,俞孔坚 等译.景观设计学[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土建职称论文篇5

一、理论学习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及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对于共性学习和个性学习,我科室人员都进行认真学习并作了学习记录。

二、业务目标

1、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认定,资格委托评审工作。在接到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关于转发〈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筑职改字〔XX年〕39号)后,我科室组织全市开评职称的事业单位,包括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于6月5日召开全市职称工作会,对XX年的职称工作做出总结,对XX年年的职称工作做出安排。在会上将相关文件转发给各个单位。并要求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将相关材料报送到我们办公室。各个单位将申报职称的材料报送到我办后,我们再根据省人事厅《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人通〔XX年〕38号)、省人事厅、省农业厅文件《关于印发〈省农业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人通〔XX〕88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人通〔XX〕85号),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XX年年高校、中专、中小学和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教人发〔XX年〕146号),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关于二七年度全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工作的安排意见》(卫发〔XX年〕128号),省广播电视局《关于XX年年度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广职字〔XX年〕193号),中共省委党校《关于XX年年度党校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党校通〔XX年〕20号)文件精神,对各个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逐项审查,对符合评审条件的个人就开出市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推荐到市人事局参加评审;共开出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428份。

委托省各系列评审委员会评审高级职称19人,其中教育系列12人,农业系列1人,卫生系列3人,工程系列1人,经济系列1人,党校系列1人;委托市各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和市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审中级职称231人,其中:教育系列215,农业系列5人,工程系列7人,党校系列4人;委托市各系列初级评审委员会和市中学初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初级职称178人。我科室今年从8月就开始小学教师中级职称、小学教师初级职称、中学教师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对参加评审职称的所有人员材料进行逐个审查、并对晋升小学高级的教师进行听课打分。

2、根据市人事局《关于XX年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4号)、《关于XX年年度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18号)文件精神,我市共有99人报名参加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有256人报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3、撰写调研文章《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研究》、《建设新农村着力培育乡土人才》。

4、根据市人事局文件《XX年年度市乡土人才培养工作安排意见》(筑人通〔XX年〕28号)文件精神,我们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积极与各乡镇进行联系,委托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91名。我们专门下发了文件《关于举办XX年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的通知》(清人劳通字〔XX年〕64号),在文件中规定培训时间为XX年年8月至XX年年9月。培训内容是晚番茄种植、肉鸡饲养管理、荷兰豆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嫁接技术、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开发、职业道德、《劳动法》等。该培训班已圆满结束,191名农村实用人才全部通过了考试,并取得省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5、根据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筑职改字〔XX〕224号)。今年我市第一次开评农民技术职称,为了开展好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一是成立由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林业绿化局、市水利局、市科协、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组建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委库(评委库成员均由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评委库里随机抽取评委,然后组建下文的。

8月8日上午,我局召开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会上对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由于今年是初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我局组织相关乡镇对所属农民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宣传的方式为到各村张贴《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并派出乡镇劳保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逐一宣传。通过宣传共有275人报送材料参加评审。通过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初审,共用273人通过审核,并将这273人的评审材料委托给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

XX年年11月10日,我市召开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会。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条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为推荐2人到市参加高级技师(高级)的评审,其次共有271个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中初级评审。其中37人通过技师(中级)的评审;234人通过技术员或助理技师(初级)的评审。

6、共聘任高级、中级职称163人。其中卫生局聘任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8人;教育局聘任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93人;林业局聘任高级职称1人;党校聘任中级职称1人;农业局聘任中级职称2人;计生局聘任中级职称1人;水利局聘任中级1人;站街镇政府聘

任中级职称1人;流长乡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新店镇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

7、审核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1109本。办理教育系统小学高级职称证书112本。补办教育系统初级资格证书3本。

8、会同市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聘请农业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的专家建立农业专家咨询团、医疗卫生专家咨询团、教育系统专家咨询团。

9、开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班,聘请大学、师大、医学院、学院的教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医学道德、财经职业道德、科技道德、创新概述、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其他创新等。通过培训使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得到增强,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业务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我科室已完成全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工作,共计培训5087人。

10、根据市人事局《关于转发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需科目学习的通知》的通知》(筑人通〔XX年〕65号),市人事局、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知识产权学习的通知》(筑人通〔XX年〕66号)文件精神,组织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报名参加知识产权学习,共有5483人报名参加。

11、 3月20日召集全市事业单位召开“市XX年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动员会”,会后审核42个单位的《省事业单位岗位调查表》,并汇总上报市职称专家处。

12、统计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并报送给科技局。

13、协同综合科开展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共培训964人。现培训工作已于8月份结束。

14、XX年年10月26日举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开班典礼。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XX年年选拔优秀青年提升学历工作的通知》(人通〔XX年〕148号)文件精神,开办“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此班共招收40名学员,这些学员是在全市进行了摸底调查,采取组织安排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同意后,市电大进行资格审核并向中央电大申请了注册的(这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文凭)。并且明确学费由省、市、市三级财政按比列承担。这个班专业设置为《乡镇企业管理》,学制两年,采取开放式教育的形式学习,免试入学。

15、共报送信息17则。

三、其他方面

在工作中坚持“三优两满意”及文明窗动,廉洁自律,没有“吃、拿、卡、要”现象,坚持局本部考勤制度,并能及时完成领导分配的其他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四、存在的问题

在乡土人才培训认证和后续管理方面应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局党组的安排,组织开展好科室业务学习.在培养中级职称以上人员的工作中,协调指导各部门做好工作,使我市科技队伍的力量不断壮大,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方面,还需常抓不懈,继续搞好农民技术职称等评定工作。切实搞好人才资源整体性工作,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土建职称论文篇6

一、抓本职,业务工作全面落实

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局领导班子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三大管理、三大指导、一个基础”的农经中心工作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目标,狠抓农村土地流转、农民负担监管、农村集体“三资”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等业务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土地流转,逐步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发展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们在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由我局拟订的《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在全省率先出台,提出了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了集政策咨询、信息供求、合同服务和纠纷调解于一体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民群众提供了土地流转“一站式”服务平台。三是明确规定了每月15日和30日为土地流转集中办理日并实行不定期下乡办公制度,做到了以群众需求为己任,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四是成立了村调解室、镇(街办)调解中心和市仲裁委员会三位一体的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网络,有效维护了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秩序。截止目前,全市家庭承包土地流转总面积累计达到16万亩,签订流转合同3938份,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3万亩,其中全市经营面积达到50亩以上的农户有103户,100亩以上的有23户。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自成立起受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25起,其中结案21起,立案4起。此外,我们还重点参与了白洋镇垭子山村、雅畈村土地补偿费问题、镇村原芦苇地发包问题等一批涉及土地承包纠纷的重难点问题的专题调研工作,通过调研,为指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严格督促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税费改革后,农民群众对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呼声越来越高,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在强化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从市至镇逐步建立了各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二是认真开展惠农补贴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专项检查,着重清查整改截留、挪用、抵扣和冒领惠农补贴资金等问题。三是会同市综改办、市财政局认真落实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的填发,确保惠农政策和补贴标准深入人心。去年开始,全市负担卡统一采用电脑打印方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失误率大大减少。四是会同市物价局对全市涉农收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规范,公开了具体收费项目和标准。五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兴建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确保筹资筹劳标准在政策规定的额度以内,农民群众真正从中受益。去年以来。我局共审批筹资筹劳项目共258个,涉及财政奖补资金1297.5万元。

(三)积极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提高村级“三资”营运效益。推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改革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切实抓好这项惠民工程,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了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具体从事村集体“三资”的日常核算与管理工作。目前,全市9个镇(街办)均建立和健全了“三资”服务中心,做到了人员、经费、管理三到位。二是组建了清理工作专班,严把清查登记、群众监督和公开公示三个关口,做到账清、财清、物清。全市共清理核实村集体资金7470.87万元,资产7180.9万元,资源45774宗124448亩,通过清理,新增资产856万元。三是运用专业软件进行“三资”管理,对建立的“三资”管理台账,运用专业农村财务管理软件进行了数据录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技术顾问,提供下乡现场指导和电话连线咨询等技术服务。该软件还提供资产、资源到期提示等服务。四是规范账户、票据、债务、招投标等四项管理。实行“单一账户管理,分村设账核算”,使用市财政局统一印制的“村级收入专用票据”和“村级往来资金结算票据”,将债务明明白白移交至“三资”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和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度,并由镇(街办)纪委、“三资”服务中心和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实施。各镇(街办)“三资”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为村招标23次,交易额近200万元,签订规范资源承包合同5314份,公开处置资源4239宗,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00多万元。五是从程序、审核、公开、归档、监管等“三资”服务的重点环节上进行统一监管,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的村级议事程序,确保基层权利阳光运行。在全体经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三资”服务工作始终走在全宜昌市的前列,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四)努力做好指导服务协调工作,不断提高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飞速发展,标志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逐步转变。几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水平,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营造浓厚氛围,广泛宣传发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我们对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法规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宣传,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近三年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寥寥几家一下子发展到如今的157家,基本达到了花卉园林苗木、农业机械、植树造林、生猪养殖、瓜果蔬菜种植、水稻、棉花种植、食用菌等多个行业的全覆盖。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宽松环境。除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登记注册、内部管理制度的拟定,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帮助和指导,我们还主动为发展势头好、规范化程度较高的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帮助其克服发展瓶颈。几年来,先后共为龚坪农机、枝农果品、天盈蔬菜、白银棉业等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100多万元。去年9月份,还组织枝农果品、天盈蔬菜、龚坪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了在宜昌举行的全国农产品推介洽谈会,与会期间枝农果品、天盈蔬菜两家合作社均签订了一批项目合作协议。三是认真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培训,提高合作社骨干的管理水平。从年起,我们将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培训与阳光培训工作相结合,积极协调培训场地和经费,通过专家指导、经验交流、考察学习等途径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社骨干政策法规和经营管理水平。近几年来,累计培训合作社骨干579人次,发放由我局汇编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法规类宣传资料420多份。四是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近两年来,为全面提高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建设水平,我们着重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并做到了月月有督办,年终有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目前,龚坪农机专业合作社被明确为全国示范点,被评为全省示范专业合作社;枝农果品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宜昌市级示范社;枝农果品、白银棉花、天盈蔬菜三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今年,我们又开展了一镇一家示范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创建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的健康发展。

二、抓班子,支部建设全面进步

几年来,局党支部“一班人”以提高干部素质为抓手,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全体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有了大幅提高。支部“一班人”以身作则,团结共事,民主决策,执行力强,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落实、双促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一)建设学习型机关。支部“一班人”坚持以提高干部素质为重要抓手,始终坚持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一是重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支部从严要求,坚持把每月的政治理论学习与党员的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经工作的业务知识结合起来,认真开展支部书记上党课等学习活动。几年来,支部一班人累计作各类培训辅导讲话12次,支部书记上党课6次,组织收看各类远程教育节目40多次。二是重视党员干部的业务学习。支部大力提倡在岗学习,努力营造立足本职成才的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学其业,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几年来,我局共组织培训活动7次,包括镇、村两级会计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培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员、书记员培训等,参训人数达310人次。三是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年12月,三支一扶大学生胡锦平借调到我局后,支部对这股新鲜血液非常重视,为其创造了机关最好的办公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业务工作上,支部一班人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做好传、帮、带,以长辈的身份关心他的成长和进步。去年10月,他已正式录用为我局公务员,青年干部的加入,给偏老龄化的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

(二)建设和谐型机关。支部“一班人”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坚持民主决策,努力营造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不断强化支部的执行力。一是建立了党建工作专班。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支部委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在抓好“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和“创先争优”等党建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加强了党建阵地建设。几年来,支部通过民主决策,投入用于党建宣传阵地、党员活动室建设的工作经费12000元。主要用于制作宣传专栏、公开栏、购买学习资料、改造党员活动室等,确保了阵地建设的全面配套。三是营造和谐氛围。支部一班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班子团结、党员干部团结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一方面在工作作风上诚心纳谏,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形成共识,不搞“一言堂”;另一方面在生活作风上,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不拉派系,不任人唯亲,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此外,支部一班人还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将民主决策、执行责任、考核监督等工作形成了长效机制。由于班子团结,思想统一,全局上下人心思上,士气高昂,从而形成了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开拓创新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三)建设廉政型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几年来,支部“一班人”以各项党建活动为契机,始终抓住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几年来,我局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关内部管理等各类制度29项,对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建立了个人廉政档案,每名党员都明确了岗位风险及防控措施。局优化办负责定期对全体党员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进行考核,定期上报考核结果,并与评先表优直接挂钩。局党支部坚持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制度,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解决班子成员和全局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八个禁止、五十二个不准”等规定,不断规范勤政廉政行为。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党建活动。几年来,支部先后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双争”、“六型机关”创建、“创先争优”、“廉政文化进家庭”、“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纪念”、“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等一系列党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全体党员干部重温了入党誓词、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增强了服务宗旨,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建设清正廉洁型机关和干部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体党员干部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务实的精神,廉洁的作风全面推进农经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三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支部“一班人”围绕提高工作透明度,积极推行政务、党务公开工作。利用政务公开栏,三峡网政务公开系统公开了单位职能、办事程序、发展规划和服务承诺等,公开名目一目了然。年9月,支部结合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深入基层调研座谈,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归纳、汇总、整改,有效促进了农经工作的全面落实。此外,我局还通过三峡农经信息网、宜昌市政风行风在线等途径提供农经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在局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团结奋斗,取得了农经工作的辉煌成就。几年来,我局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单位: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文明单位称号;被宜昌市农业局授予全市农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省经管局授予全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年被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授予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宜昌市农业局授予全市农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省经管局授予全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年被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授予全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单位称号;被省经管局授予全省经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以上成绩的取得,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与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与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和社会各方的关注支持是分不开的。从支部履职尽责情况看,可以说是尽职尽责的,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企盼相比,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

一是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多注重平时一般性的理论学习,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深度不够,如在如何加速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等问题上研究深度还不够。

二是推动工作创新上缺乏动力。虽然我们单位小,但承担的责任重大,尤其是各项工作的政策敏感性较强,加之本单位缺人缺经费又缺手段,常常感觉工作如履薄冰,多数情况下只求把本职工作做好,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动力。

土建职称论文篇7

关键词: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和工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创办的二级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学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56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经历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75%以上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7%。学院现有校级“师德标兵”1人,4人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现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下设三个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有多个教学实践生产基地。(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5年4月)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重人品、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拥有的办学资源及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服务城乡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工程纷纷立项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简称“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设计院、建筑公司、铁路、科研、公务员、教学及房地产都是很不错的就业岗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7月首次招生,属于新办学院的新专业,截至今年(2015年8月)一共招生9届,毕业了5届,每年招生场面十分火爆。以2012年招生为例,仅第一志愿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上二本A线的就有近千人,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仅录取了133人,但也远超过计划名额70人。从已经毕业的五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情况反馈信息来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专业课未开设,一些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精简,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有400多名,共3个年级(12个班级),已远超过每年招生计划规定的名额,今后招生还是扩招的趋势,今年暑期又已招生142名土木生,这更增加了在农业院校创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难度。为了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最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较强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及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使农业院校走出来的土木工程学生能和重点理工类高校毕业生一样得到社会的肯定,从专业申办至今,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调研和探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进行合理分配,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我们参考一些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以下几方面对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究。

二、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计划表

总学时: 513总学分:33

备注:《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通过比较各大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易发现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名称、学分安排及学期安排都差不多,但通过对学生的调研,了解到很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世界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土木与生态等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建议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

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教学进程计划表

学分要求:学分:(47 其中必修40.5学分, 选修6.5 学分)

由于房屋的建设和计算离不开力学基础,我们强烈建议在学科基础必修类别里面增加两门重要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32学时,2学分;《结构力学(下册)》,32学时,2学分。学科基础选修类别里面增加:《建筑灾害及其对策》,16学时,1学分;《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前四个学期都可以安排。

四、专业课程平台

学分要求:学分: (46 其中必修32 学分, 选修14 学分)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目前无法分方向教学,专业课有点散而不精,建议增加:《混凝土结构:中册》,32学时,2学分;《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4学时,1.5学分。《砌体结构》16学时,可以并入《混凝土结构:中册》后阶段学习,不必单独开设,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后续实践教学平台会再提);去除《道路勘测设计》,对于“大土木”来说,《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这两门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

近两年城市建设学院飞速发展,学校对我们学院越来越重视,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申请各种各样的省级科研项目,随着校区大迁徙,实验室建设也紧跟步伐,随着师资队伍的日益强大,预计未来三五年,土木工程专业可以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头两年半时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后一年半时间分三个方向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建筑管理,专业得到细化,学生学得更精更细,更有利于毕业后工作上立即上手。

不管是现有“大土木”的笼统教学,还是未来“平台+模块”的教学,建议都必须开展以下专业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扩宽多方面知识面:《建筑设计》《PKPM结构设计》《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结构可靠度》《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监理》等。

五、实践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实践学时共38学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德育实践16学时1学分;其余22学时由各学院结合入学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在思政部的指导下以讲座、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主动组织完成

课外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

合计

根据2007年至今的教学经验,课内的课程设计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由于第七学期已经有3周的生产实习,建议取消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同时把生产实习增加到5周,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到14周。这样实践方面既不重复,又有更多时间留给毕业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和找工作。由于去除了《道路勘测设计》,也相应取消其对应的课程设计。(这门课的开设可以等“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形成之后,作为其中某一个方向的专业课。)

土建职称论文篇8

关键字:民俗文化,民间信仰,土地神,社神,土地神信仰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Folk culture, which appears to be an impartial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flourishes with folk beliefs widely spreading in China. Among various gods or immortals, the God of Land is most widely believed and has impose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lineage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This article, therefore,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beliefs on the God of Land among the folks and suggests its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role it plays moral education of the grassroots.

Keywords: Folk culture, folk belief, God of Land, God of Land beliefs

土地神信仰,与中国民间其他神灵信仰一样,是中国民间最广泛的信仰之一,其影响深远,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是中国民间信仰及民俗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众多天神地o中,土地公是最为民众所熟知的神灵形象,从坐落在全国各地几乎每一个村落的土地庙便可见一斑。

《太平广记》卷三八引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蔡荣》:“中牟县三异乡木工蔡荣者,自幼信神o,每食必分置于地,潜祝土地,至长未常暂忘也。”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除夕》:“又装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土地夫人》篇,并在其多篇故事中提到土地神。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每每唐僧为妖怪所捉,孙悟空便请来土地帮忙查问妖怪出身,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情节。由此可见,土地神的信仰由来已久,且深深地根植于我国民间文化之中。

一.土地神信仰的起源

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立国,以农桑为根本,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农业一直是国家的支柱和生存发展的基础。

古代农业社会中,人们发现,其生产生活无不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认为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是一种难以战胜的神秘力量,人的吉凶祸福均受这些力量的影响。在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中,人们开始向自然妥协,且对自然界产生敬畏之心,称其为天,以天为至尊,并将生存的希望寄托于天,认为刮风下雨均为对人们的告诫,使其不敢违抗天命,一切言行、思想须顺从于天。这种对天及自然界的敬畏也促成了“神”的产生,从而“神”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无论是富有四海的皇族亦或普通平民均须臣服于k。这种自然崇拜的形成虽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然崇拜与根植于人民群众中的“神”的观念为土地神信仰的形成作了必要的铺垫。民以食为天,因此,先民们将其农桑劳务与“神”联系到一起,从而将主管其农业生产的神灵称为“社”,掌握其赖以生存的土地,称之为“社神”,后称“土地神”。

二、土地神信仰的形成

土地,是万物滋生的本源,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土地赋予人所需要的东西,给予人无穷无尽的财富。由于土地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然而然地引起古人对土地极大的关注。人们不理解土地的奥秘,于是赋予丰富的想象。物质的土地上升为精神的土地,逐步创造了各种土地神。土地神观念产生之后,土地神名称、形象、祭所、神话等文化元素相继产生。各种文化元素产生之后,又不断地发展、变化,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土地祟拜文化。

土地神观念是土地崇拜文化的核心。其他文化元素都是在土地神观念基础上产生的。然而,土地神观念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它形成之后又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变迁,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地神。土地神后来成为人民心目中最重要的保护神,保佑其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土地神信仰不仅盛行于汉族聚居地区,而且在很多少数民族之中,也是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信仰之一。

在民间土地神或社神信仰中,根据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土地神也被赋予不同的职能。春耕播种时祭于社,谓之春祈。秋天收获后祭于社,谓之秋报。冬天杀牲祭于社,谓之“蜡祭”或“大割”。国家有征伐之事,必先祭于社,天子田猎,亦必先祭于社,日食之时祀于社,天旱求雨,祈祷于社,发生火灾之时,亦祭告于社,以消除火灾。总之,土地神无所不能,具有保护神的性质。如湘鄂川黔接壤的土家族有三种土地神,各司其职:“山神土地”管坡上五谷,“家先土地”管家禽、家畜饲养等家庭副业;“梅山土地”管打猎和不让野兽进屋危害等。[ 《中国自然神及自然崇拜》,何星亮著,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5月第一版。]人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土地神的保护,则“家丁不兴、禽畜不旺,诸事难得顺利。”)[ 《马可波罗行记》中册,中华书局1954年版,第416页。]

三、土地神与土地神祭祀活动

祭祀仪式是土地神崇拜的重要内容。它是以行为活动方式表现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在古人看来,人和神之间的职责和义务是相互的,祈求土地神的恩踢和保护,就必须有所表示,祭献神所最喜爱吃的东西。“凡时和年丰,家人繁庶等事,皆向此神求之。”[ 清波:《哈尼族民间诸神浅析》,裁《长红河民族研究》1989年第1期。]对土地神的祭祀是民间最常见的活动。如辽宁《义县志》:“土地,俗称‘土地老’或‘土地爷’,谓乃为冥河之地保,实即社神,街头村尾多立庙祀之。其庙殊小而简陋,朔望、年节,附近居民多焚香往祀。”[ 1913年铅印本。]

在云南农村,起房盖屋时,建地基前须行“祭土”仪式,即履行一系列仪式,祈求土地公将地“卖”或“转让”出来作为建宅之用;房屋建设完毕,须行“谢土”之礼,以表达对土地公“舍”地的谢意,并请其保佑家人平安、六畜兴旺。农历新年除夕,每户须将三牲祭品端至土地庙供奉,表达对土地公一年来的护佑;每逢嫁娶,均须以三牲祭品对土地公进行祭祀。白族勒祭祀土地神,每年二月逢亥日,每家必祭土地于门前坡头。富裕人家用猪羊祭祀。九月收割后,为报神恩,又宰鸡杀猪祭祀。

在中国民间,土地神为福德正神。据记载,福德正神本名张福德,自小聪颖至孝;三十六岁时,官至朝廷总税官,为官清廉正直,体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许多善事。一百零二岁时辞世。死后三天其容貌仍不变,有一贫户以四大石围成石屋奉祀,过了不久,即由贫转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资建庙并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祭祀仪式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反映了土地神信仰在民间信仰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一种淳朴憨厚的民族特征。

四、土地神在道教神灵系统中的地位

土地神既为神o,早已被道教收录于其庞大的神灵系统之中。在道教神系中,土地神是职位较低的小神。《孝经纬》云:“社者,土地之神。土地广博不可遍祭,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 《道教小词典》,钟肇鹏编,2001年12月版。]秦汉以后,总司天下土地之社神逐渐演变为与天帝相对应之“后土皇帝o”。由国家专祀,而各地方、乡村之社神则逐渐演变成土地神。据记载,最早成为土地爷的是汉代秣陵尉蒋子文,死后成为钟山之守护神。明清之时,流传有《土地宝卷》之书。

道教宫观中举行各种科仪时,均诵持《土地神咒》,曰“经坛土地,神之最灵,升天达地,出幽入冥… … 向来诵经功德,上奉高真,下保平安,赐福消灾,… …”可见土地神在道教神系中充当了向上界呈递奏表疏文、向人间传达神旨的“信使”,一切灾祥祸福均与土地神息息相关。在道教经典中,更有《土地真经》有如下记述:

“而是世尊,同大众游;华盖山中,见一老人,身长五尺,头戴三山之冒,须鬓苍苍,身着白栏之衣,腰系皂纵,脚踏双履,手执曲木之杖,大众喊惊,尔是时世尊问老人曰:何方圣者,居此山中土地修何道德?老人答曰:吾是华盖山中土地,上通天机,下察地理,吾管豺狼虎豹百禽兽虫,亦管帝王与国家及分野之处,又为五方龙神土地,土府土公,土子土孙,十二神位,二十四向,三十八神,土府土禁之神,此是吾家之所管,吾在山者,为山林土地;在人家者,为住宅土地;在庙宇者,为镇坛土地;在府县者,为城隍土地;在寺观者,为伽蓝土地;管人间寿命长短,富贵贫穷,察人间善恶,有持斋布施,烧香念佛,孝顺父母,敬重三宝,种种功德,每月初三、十三、念三六日,吾下降人间,受人供养,若有人诵经念佛者,获福无量。凡遇庚申甲子日,吾同五瘟使者巡游,操察人间善恶轻重,同五帝灶君,门神户尉奉上天曹定其善恶。”[ 古本《安龙拨阳经》卷一。]

可见,道教经典中不仅详尽地描述了土地神的长相、职位、职能等,并对其在道教神灵系统中的地位进行了充分肯定。其可“管人间寿命长短,富贵贫穷,察人间善恶”等。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入人民生活。其神灵数量众多,有名有姓,百姓“日用而不知”,但道教神系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神灵为民众所熟知,如土地、山神、门神、灶君、龙王爷以及广泛流传于较大城镇的关圣帝君(或民间俗称关帝爷)等,若以庙祠的数目论,土地庙几乎村村必备,应当属于全国为数最多的庙宇了。

五、结论

古往今来,我们以农业作为民族振兴的根本,以地为母,因而对土地神的崇拜和信仰成为我国民间最大的信仰。中国民间的土地神信仰,仅仅是先民们对大地的感恩和对大自然的情感寄托方式,却体现了我国人民勤劳、质朴的民族特征。

信仰是一种灵魂式的爱、关爱,是人类最基本精神活动之一。神灵崇拜信仰,有利于调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那些对自然认识有限的先民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是一种内心平衡的手段。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这种信仰在某些方面就具有盲目与迷信的性质。然而,由其所延展出来的民俗文化,却不失为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值得关注与发展。

参考书目:

[1] C.A.托卡列夫《宗教的早期形式及其发展》,莫斯科,1964年。

[2]《布胡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 何耀华著 《川西南纳木依人和拍木依人的述略》,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 何星亮著 《中国自然神与自然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5月第一版;

[5] 傅亚庶著 《中国上古祭祀文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6] 马书田著 《中国神o文化丛书・中国道教诸神》,团结出版社,1996年1月;

[7] 卿希泰主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上一篇:电力职称论文范文 下一篇:保护环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