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15:15:01

土建实训总结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土建 实训室 建设 管理

土建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安排一定时间到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但由于施工现场环境条件限制,实习时间及内容与现场施工内容和进度无法一致,使施工现场进行实训出现了种种问题。因此,为缓解这种问题,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保证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教学需要,可规划在校内建设一个包括施工技术多个分部工程在内的工艺操作训练实训室,让学生及时地到实训室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使学生在较好的工程环境中接受土建工程师的初步训练。

1、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

1.1 实训室建设的思想及要求

建设校内土建实践教学实训室,一方面让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学习期间,对所学到的专业内容按分项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现场认识和操作训练,深化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及时进行工程实际工艺操作、检查、验收;另一方面,为校外施工现场实践教学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对实践教学环节质量进行检查提供考核硬件条件。

1.2 合理设置,科学管理

高职院校的实训室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学校要把实训室建设作为教学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做到合理规划,加强指导,突出重点,建出特色。土建实训室的规划要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宏观上确定要建立哪些实训室,服务于哪些专业方向,实训室的目标特色定位,以及实训室的场地、资金、人员等基本安排。同时,实训室自身的规划,要根据专业需要,确定设备配置、工位规模、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教师配备、成绩评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目标、有规范、有重点地进行实训教学工作。

1.3 实训室硬件环境建设

根据实训室建设的目的,通过一定的论证,根据土建施工技术各分部工程教学要求,可确定五个实训区,即砌体工程实训区、钢筋工程实训区、混凝土工程实验区、模板工程组装区、结构型式陈列区。一个材料堆放区和一个办公区。通过单位设备管理部门购买各种训练操作检测工具、设备,也可以自制钢筋工程加工制作台,实训材料加工制作的辅助工具。其不但可用于课程讲授中或讲授后的实训训练,亦可用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后的检验和效果评定。硬件建设即应考虑符合实际和规范要求,又应考虑土建工程实践训练的特殊需要。对自制的设备由专业教师掌握消耗和开发设计(钢筋加工制作台,钢筋调直辅助工具、皮数杆、靠尺等),并用于实训教学。大件设备应由校设备管理部门统一购买,实训辅助工具材料由校专业教研室自行挑选购买,并经教学设备管理部门审核。做到设备建设中活而不乱。

1.4 实训室教学软件条件建设

土建工程施工实训室硬件环境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供了基本的产地、设备、材料基础,但是合适的训练方法、规范的教学管理以及高素质的实践指导力量则是实训室建设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因此,建设实训室,单位专业教研室应针对各专业有关土建施工技术课程的学生进行施工技术实训训练,并在以下几个方面软件建设上采取如下措施:

(1)教学安排上,针对“土建施工技术”理论课程,应划出一定的学时作为实训时间,并使二者能同时穿插运行,做到感性认识与理论学习及时联系,使每个学生较早地接触实际,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

(2)对土建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土木工程管理、建筑学)要求从校外施工现场实习回来后,由我校指导教师在校实训室现场针对施工技术工艺、质量检查验收方法进行考核测试。同时,解决学生在外地实习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开拓一定的知识面。

(3)教学要求上,理论教学和室内实训各有侧重点。理论教学要求学生对当今施工技术工艺、方法全面了解、认识、掌握,通过理论学习指导以后的工程实践。室内实训主要是通过实际的工程操作去检验理论方法、工艺水平,使学生对施工工艺方法、质量检验控制方法做到既有理论根据,又能实践验证,加强对工程思维方式的培养。其教学过程为:施工工艺技术了解施工方法确定工程实际问题验证室内实训总结评定成绩。通过理论讲授与室内实训结合,边讲边练将理论知识化为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实训室训练的效果。

(4)配备具有“双师”素质的指导教师及聘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操作技师进行现场指导,并编写适合不同专业课程的基地实训指导书。

在实训室实训过程中除承担理论教学的专兼职教师外,现场指导教师配备应是经校认定的“双师”型教师,或者外聘长期在建筑施工企业或科研单位工作的高职称技术人员,具有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及一定的实践工作能力,可大大提高基地实训的质量。

2、实训室可达到的预期目标

(1)实训室建设实施可解决土建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在施工现场进行而考核在教室进行的矛盾,为正确检验学生实践环节学习效果提供一定的条件。

(2)实训室建设实施可解决相关专业理论教学中专业训练认识参观需要到校外施工现场进行而产生诸如交通组织困难、施工现场结构形式不符,工程施工进度限制等问题。

(3)可以想象通过实训室的实施,土建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大大加强,综合素质有一定提高,90%以上的学生通过工程实训可具有较大收获。经过实训的学生能够具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通过实训,学生在很多问题上能以工程应用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识其实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学生具有高工程素质,为更快的适应专业工作的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

3、结语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

一、目前高职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我国的教育工作正处于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社会需求大,招生、就业形势喜人。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建设方面也存在的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1)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忽略了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宗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尤其是很多高职院校过分强调学校的规模和人数以及发展和扩张,忽略了专业特色的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并且偏重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忽视实训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缺乏能力培养的措施、手段和方法。

(2)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不合理,即在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中或是过多依赖于理论教学,以理论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把高职教育办成了本、专科教育的缩小版,或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重视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不重视学生岗位素质、职业素养的培养,把高职教育办成了中职教育的放大版,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由于过度扩张、软硬件条件不足等原因,后一种情况越来越趋于严重,甚至出现了淡化专业理论、专业素质培养,过分依赖企业,过度进行实习、操作等校外教学,一味强调技能培养的现象。

(3)实践课或是依附于理论课,或者完全与理论课教学脱离,即在课程设计和实施时,实践课或是依附于理论课,或者完全与理论课教学脱离,形成两张皮现象,没有从根本上确定理论课和实践课、知识和能力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4)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软、硬件条件的不足,使得工学结合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过多的借助和依靠企业,没有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主导作用。

二、对高职土建类专业专业建设的几点认识

(1)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专业,通过市场调研和就业岗位调查对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分类,对岗位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确定学生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既要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所必需的人文素养和基本素质,又要围绕学生将来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作为“工程人”所必须的基本职业素质和基本工作能力,同时要围绕“岗位”、“职业”以及职业资格要求,突出职业能力的指向性、针对性。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要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内涵,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并准确进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指向和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这个中心,技术路线、课程构架、课程组合、教学目标应清晰直接。同时应体现高职教育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的特点,对专业培养目标与方案、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进行研究、计划、实施、总结和提炼,不断优化和整合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服务并围绕职业能力、围绕学生的岗位和素质要求,尤其着重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妥善处理职业性与学科性、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高职土建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都是相同的,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的培养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2)推进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建设的核心工作。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具体实现。对于学生而言,知识和能力主要来源于课程学习和不断地模仿、练习、实践,因此课程改革应该紧密围绕学生的职业和能力需要,以职业能力需求为统领确定课程,以理论课、实训课、单(专)项能力培养课程、综合能力培养课程构成课程体系,以单(专)项能力训练、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仿真模拟训练和顶岗实习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以课程改革为推手,推动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思考和解决这门课的基本知识点、拓展知识点、实现拓展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课程应实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能力的获取途径、学习成果的考核和评价。

(3)学生职业能力的实现要以课程为载体,以工学结合为手段加以实现。工学结合的“工”有多种的方式,其中一种“工”是到相关企业进行教学和实践,一种“工”应该是学院自身组织和安排的技能和能力训练教学。工学结合不仅仅是指到企业去、到现场去,校内的工种操作实训、模拟、仿真实训都属于工学结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由于在工学结合上学校和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存在根本的差别,目前社会条件下还无法真正实现校企双赢,高职院校无法真正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工学结合中大多学生尚不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并且学生的动手实践参与还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增加企业的资源投入,再加上安全、学生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使企业很难让学生从事关键岗位工作,更多的只是见习、帮忙、参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职学院应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练好“内功”,将职业基本能力培养和综合能力培养放在学院进行,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后再到企业进行施工实训和顶岗实习。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土建专业;课程建设;校本教材;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33-3

2014年,我国将继续推动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铁路完善、公路骨架网络,推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土建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逐年增加。施工企业需求大量精通施工技术、施工测量、材料性能检测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尤其是测量、检测工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精准先进的仪器更新迅速,企业中高素质测量工、试验工高薪难求。虽然每年各院校不断地向建筑企业输送毕业生,但毕业生书本知识多,实际经验少,加之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脱节,导致毕业生到企业后短期内无法上岗,还需要企业重新岗前培训,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如何改变土建专业这一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深入探索与实践。

传统专业课程设置对比与分析

以我院土建专业为例,专业主要面向交通土建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材料检测、工程测量、工程施工等工作的,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传统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为“工程制图”、“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工程测量”。学期设置和教学计划参见表1。

在传统课程体系和教学设置模式下,纵向来看,单一学科内,知识结构完整,衔接紧密,符合教学规律。但横向来看,各学科教学内容之间互相没有关联性,各讲各的内容,各举各的实例,自成体系,缺乏系统性。专业整体的教学计划方面,也只是考虑到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单项堆叠,并没有整体宏观的控制。时间方面,各学期有不同的学科课程,即便是同一项工作任务,也是在几个不同的学期分不同的学科讲授。空间方面,各学科有各自的实训基地(室),同样缺乏关联性。而在土建工程的实际建设工作中,每个项目都是综合性的,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同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只有找到一个途径将这些学科知识技能系统地、充分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拓展建设思路,以工程项目为抓手,建立工作、教学结合点

结合专业实训场地实际地形,虚拟建设工程项目。根据场地地形设计一条二级公路,该二级公路线形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和竖曲线;经过高坡地段需采用隧道形式;在填方地段需设置排水涵洞;经过公园水系需设置桥梁过渡;包含填方段及挖方段以及排水、边坡等相应附属设施。虚拟工程整体设计完全与实际建设工程项目一致。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全真工作环境中完成试验、测量、施工等全部课程,在体验真实工作过程的同时获得熟练的技术能力。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依托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对真实企业工程项目开展调研,分析整理典型工作任务。创建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计模式,通过企业工程施工必须使用的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作业指导书,把土建核心课程重新构建与整合。新的模式要解决土建专业以下三点课程教学与岗位工作脱节问题。如图1所示。

解决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不一致的问题 改革传统的各学科理论课教师照本宣科、实训课学生单一练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按照每一道施工工序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教学组织与授课,学生在实训课堂上按照每一道施工程序所需要的技能进行综合练习操作,将教学组织形式模拟成一道道施工工序,使学生了解施工项目的流程。每一个进度有哪些施工程序,每一个施工程序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解决教学内容和岗位工作内容脱节的问题 更新传统教材的教学内容,增加实际施工项目工作岗位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改变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状态。把专业课教授内容重新编排更新,按照工程项目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利用教学项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自我学习,充分锻炼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如下页表2所示。

解决校内实训环境和企业工作环境差距大的问题 结合虚拟工程项目特点,在校内建立虚拟工程的业主、监理办公室(教师担任),工程施工项目部(学生担任),工程实训管理方面引进企业的员工守则、岗位职责、奖惩制度等员工条例,制定与企业管理文化及职业岗位工作流程相融合的教学管理机制,形成具有鲜明校企文化特色和专业特色的学习实训环境,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具备了较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二)加强宏观设计,寻找典型工作任务,统一规划,建立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

传统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中,每学期的课程自成系统,互相之间没有关联。通过设计的仿真工程施工项目,依靠典型工作项目的施工方案、工作任务,把各学期不同学科按照统一的工作项目流程和工作目标,进行横向教学组织安排。由“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制定完整详细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重构系统完善的施工课程内容;根据施工项目流程,设计“道路材料试验”和“工程测量”课程顺序与新内容;开发相关的作业指导书,最终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土建专业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三)深化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依托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与春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和中铁现代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把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内容、环境,与土建专业教学充分地融合在一起。根据实训场地地形设计一套全真施工图,涵盖了公路、桥涵、隧道、房建多种工程项目,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内容和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编制了指导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符的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岗位施工项目作业指导书。同时,考虑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因素,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制作该公路的仿真施工工艺虚拟仿真互动软件,及完工效果演示。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根据设计图施工的进度及最后工程完工的效果呈现,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

一体教学,多法并用 将企业文化与实践教学结合,构建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环境。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及施工现场教学等一体化教学。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与工作任务对接,提高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

实施专业课程改革成效与总结

目前,我校土建专业学生获得双证率100%,通过回访调查,企业认可满意度95%以上。

第一,推动了土建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改革和实践。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教学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提高我校土建专业的教学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增强了学生求职就业的本领。学生通过仿真教学的锻炼,接触到了与土建施工现场完全一致的岗位任务与工作项目,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

第三,改革了创新实训基地的功能,完善了内涵建设。在企业专家、校领导和专业教师的探索创新支持下,完善了土建实训场地功能。仿真实训基地不仅锻炼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还是企业的培训基地,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校企合作推进课程改革方面,我院土建专业虽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拓宽思路、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过程,要真正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课岗“零距离”对接,还应做大量创新性的、细致的工作,真正在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梯 指导 实训 安装 学生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82-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梯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梯是一种大型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由近10 000多个机械、电气部件组成,属于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是一种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其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其安装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运行维保技术要求高。

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提高和规范电梯行业专业人员势在必行,与社会对电梯专业人才需求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梯专业的学生极其缺乏,而且当代大学生的娇生惯养与电梯行业辛苦的工作难以磨合,作为电梯安装实训教学的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安装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形成了自身对专业的归属感,毕业的学生也受到了电梯企业的广泛认可,以下具体分析了电梯安装实训中学生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对于电梯专业的实训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借鉴价值①。

2 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

电梯的安装实训应放在学生具备制作相关管理文件能力的前提下,或上完以下全部或部分电梯专业课程之后才可进行,如:《电梯结构与控制技术》、《电扶梯国家标准》、《电梯施工安全规范》、《电梯工程项目管理》和《电梯检测与调试》等②。在学生教学过程中,除了提供必须的教学资源,如:电梯实训井道、电梯整机部件、劳保用品、施工工具和指导老师,其他则要求学生自我完成,比如讨论施工工期、质量管理方式和指标、安全管理守则和指标,紧急事故处理方案,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施工进度表、施工方案、质量和安全指标、人员安全组织图、人员质量组织图、安全守则、考勤表、土建勘测表、施工用电计划、电梯规格表、工具借用清单、电梯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场吊装和库房方案、井道施工警示牌、开箱检查清单、还有每天需要提交的安装日志和安全报告、自检记录和互检记录;所有的文件经学生讨论制作完成后,指导老师需要一一检查,保证可行性和安全性,对于学生自发的管理模式,只要在保证工期、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一切管理模式都是可以支持的。

3 教学过程的监督

实训开始,并要求学生在实训井道外张贴制作的项目管理文件,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工具和劳保用品,每天开工前召开班前会议:明确施工任务和安全守则。作为指导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严格监督学生的施工过程按照施工计划和方案落实,并协助做必要的调整。

(2)重心放在监督学生的安全问题上,必要时责令停工教育,要求其学生对自己的安全负主要责任,经常性的做安全意识的思想工作,使将遵守安全变成习惯性的意识,养成良好施工习惯。

(3)施工进展到关键时刻才进行现场指导,处理紧急情况,其他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包括稍作分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安装指导手册有解释的问题),不回答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发扬探索的求知能力。

(4)用企业的时间管理方式、安全管理方式、国家的质量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不时验证学生的自检报告,每天上下午施工前后,及时梳清和总结当天施工内容,警示质量和安全问题,传递现场工作经验和技巧,表达鼓励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实训与现场工地的实践有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对工期的要求,现场工地对工期往往要求很高,而现场在土建、设备和人员准备方面却难以跟上安装工期的要求,现场施工过程中甚至需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去与多方协调、去克服各种土建等方面的困难,认识这些困难非常重要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的。因此,实训教学中要重视培训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不要抱怨困难,学会自己去克服困难,指导老师也要不时的传播现场工作经验与学生分享,避免学生盲目自信,降低对自己能力的培养。

4 实训教学后期的总结

安装结束,除了要求学生做整机的质检、清理现场、上交工具、劳保用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学生写安装技术总结、安全总结、管理总结、紧急事故处理总结等,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全面提升、为接下来工地的工作做好技术等各方面的准备,甚至还可以当做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安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分工、仓库管理、工具准备、脚手架搭建、土建勘测及组织机构图等各种项目管理文件的准备。

(2)施工过程总结,包括:每日工作安排,班前会议,安装日志,质检记录,安全记录。

(3)技术总结,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的安装技术总结。

(4)安全总结,包括:回顾安全培训的内容,总结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分析和学习各种重伤和死亡事例。

(5)自检记录和项目移交记录,包括:自检报告③④,电梯移交清单。

总结是提高学生安装实训知识和经验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时要求学生做好;提取总结中精华的部分,让企业管理和技术负责人提供帮助,针对其中的要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如安装过程禁忌、工期管理要点、分工合作安全注意事项,并增加一些安装后期的经验知识,如安装款的回收、验收现场的协调、电梯安装与维保的交接、与总包和分包工程协调、工程例会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工地现场的安装管理流程,最后让学生探讨并发表个人看法,使得短时间的安装实训教学能够得到最大的收获。

5 结语

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是每一位老师的重要工作,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电梯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是区别于“农民工”的要点之一。

通过三届电梯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工作情况实已经充分证明,采用新教学模式--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电梯安装实训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配角变成了主角,不仅技能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毕业后学生的技能和做事态度也广受企业好评。

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方向,更为企业培养出符合其发展战略的人才。在“学生自我管理”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受到广泛认可,并且为国家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注释:

① 电梯行业安装人员的传承[J].中国电梯杂志,2009(21).

②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SV学员手册-过程管理与文件[S].

③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安装验收检查清单[S].

④ 电梯国家标准 GB10060-1993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

参考文献: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实践教学

Abstract: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is a key project of teaching reform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pla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the total under the topic of corpus. Since January 2011 the total task start later, in June 2011 to May 2012 to form the course training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knowledge chart, building materials, mechanics, measurement) corpus study, forms through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raining course; Practice base; The 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E2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1.专业基本情况

据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已达540所(包括本科和高职院校),在校生22万余人。这些数据表明该专业是在市场需求下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根据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22个省53所高职院校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各个学校的建设情况差异很大,校内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的比较好的主要是国家“示范校”、“骨干校”和以建筑类为主的高职院校,而对于其他高职院校开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30%的左右的院校校内实训基地不能满足专业的需要,不能完成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个别院校根本不具备实训基地,也不开设实训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与实践教学研究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2.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根据对国家高职示范校及骨干校的重点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其结果基本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土建施工类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基本要求。课程设置如下。

普通教育内容:

思想与道德教育;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等。

专业教育内容:

(1)专业基础理论:数学、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测量、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2)专业实践训练:工种实训、建筑材料检测、测量实训;施工图会审、招投标与合同、施工技术管理、技术资料管理。

拓展教育内容:

主要是为了适应学生就业专门化需求而设置,主要涉及部分土建工种操作实训、建筑结构设计实训、建筑节能施工和特殊构造实训等内容。

在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专业实践训练内容开设的较少,而拓展教育内容基本不开设。

3.课程训练(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实训基地现状

课程训练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研究(识图、建材、力学、测量)子课题,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理论教育中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材料及测量四门课程。通过调查发现在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建材、力学这两门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比较好,基本能够满足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规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而测量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稍显薄弱,识图课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课程的特点各个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差异较大。

二、调研分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正处于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过渡阶段,建筑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很大。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数最多,分布地域广,主要从事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活动。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结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建设任务量仍然逐年递增,建筑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将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建筑业仍有400万技术人员的缺口,尤其是基层技术应用与管理岗位的缺口占很大比重。鉴于以上形势,各高职院校争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方面解决了部分高职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各学校课程实训及实训基地基地建设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全国高职建筑类院校和非建筑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尤其是近5年内新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的调查,结果表明各院校间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差异很大。分析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经费和场地短缺

高职建筑类院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基本上都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开设时间长,有历史积累也比较受重视,尤其是国家示范校和骨干校在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上投入较大。而非建筑类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般不是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从资金上和场地上都得不到满足,因此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

(2)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认识不清

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由于是根据市场需求仓促上马的专业,在师资配备上不尽合理,一方面是原有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老师和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另一方面有很多学校采用临时外聘的方法解决教师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造成了专业内涵建设上的缺陷,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课程设置以及专业培养目标上都存在偏差。

(3)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缺乏经验

由于一部分非建筑类高职院校和近几年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在专业建设上欠账较多,实训基地建设经验较少,这也是制约这些院校课程实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思考建议

面对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现状,我们认为,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某些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师资结构、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投入等),将会严重影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整体水平,也会制约我国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加强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 另一方面对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的评估,凡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要求的专业进行限期整改,通过整改不合格的实行停办,以此提高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质量。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 工程造价 教学体系改革 创新

我院在面向市场需求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为了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重新修订了我院的工程造价教学体系,对原有教学经验总结、分析、修订、更新,使新课程体系在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体现高职特色,使开设的各门核心课程与支持课程与整个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相适应。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一)教学模式改革

首先我院对本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高职三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理论课讲解阶段。第二阶段为实践阶段,该阶段又分为院内教学实训阶段及集中顶岗实习阶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本着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该阶段就逐步地将专业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在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在学院内部建设的实训基地内参与某项建筑工程从招投标、综合施工管理、工程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到预决算计算机软件上机编制工程量清单及综合单价的全过程,并到建筑工程工地现场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在建筑工地兼职,承担职责,初试身手,经受锻炼。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新一轮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中, 我们以工程项目为载体,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构建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在对执业范围、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知识分析的基础上, 将原有课程进行解构重构整合, 设计了新的工程造价专业学习领域,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学习情境设计, 尽可能保持项目的连贯性, 在不同的学习领域中选择相同的项目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学习内容。例如,以框架结构办公楼的建设项目贯穿建筑识图、测量、施工、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工程造价控制等课程。在项目教学过程中, 以项目为主, 但又不局限于项目, 要求适当拓展有关知识, 以弥补项目内容的不足。

(三)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我们将整个建筑工程的初始到其建筑功能的投入使用的全过程都相应设立了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来帮助我们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力学工程经济、辅助课程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经济法与法规三门课程,在项目招投标及施工阶段设立核心课程为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计量与计价(含土建、安装、装饰),施工组织设计,辅助课程为合同管理、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四门课程,在项目竣工及后评估阶段,设立项目管理课程为核心课程,会计学为辅助课程,并且在整个学习计划的安排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贯穿始终,便于学生理解。

二、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

在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中实训实习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提升学生层次的关键因素。我院先后为工程造价专业建立了建筑CAD制图实训室、广联达、神机妙算实训基地、招投标模拟实训室使,我们的实训培养模式可以分立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使专业教学按照 “全过程连续进行”的思路开展,使学生通过实习来获得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具体实训课程安排如下:

(一)建筑制图与识读实训

在这一环节中包含四大块内容:①制图: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图纸以及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的测绘,将测量实训与建筑制图实训相结合。②建筑施工图读图:该阶段目的是要学生能独立完成读图的工作,为后续的土建预算工作奠定知识基础。③建筑结构图识图:完成一个工程项目结构施工图的读图任务,使学生学会钢筋图的读图知识,尤其是将平法制图消化理解。④设备施工图识图:完成相应项目水施、暖施、电施、通风空调施工图的读图任务,让学生读懂安装施工图纸。

(二)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

在工程预算的编制实训这一环节中包括五方面内容:①建筑工程在定额计价方式下土建预算造价编制,锻炼学生土建、结构、安装工程的手工算量、套定额、取费的基本能力。②清单工程量表编制,使学生掌握工程量计价方法与计价原则;③清单组价工程(包括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作,在这一环节将招投标模拟实训安排其中,让学生参与到具体项目的招投标全过程中,了解掌握清单组价的内容;④工程中间结算和竣工决算文件的编制,掌握预算、结算与决算的差别;⑤预算软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将以前的手工计算的工程量转化为电算成果,利用神机妙算、广联达软件进行电算、套价,目的是锻炼学生电算水平,为工作上岗做充分的知识准备。

(三)施工组织设计实训

在最后一环节,将施工组织管理、项目管理、施工技术三门理论课程相融合,提供一典型案例,让学生选择施工方法与相应的技术组织措施,编制施工总进度图和进度计划,编制施工平面总图,对施工现场进行平面布置;编制施工网络图并编写有关劳力、施工机具、建筑安装材料、施工用水、电、动力及运输、仓储设施等建设工程的需要量及其供应与解决办法。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交通土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04-02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完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提升行业指导能力。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努力探索寻求校企合作发展的道路,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企业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为此,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让政策扶持、企业支撑的发展道路,应坚决避免专业建设中学校“一头热”而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的“挂牌式”合作形式的尴尬局面。本文试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土建专业群为例,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三条路径。

一、依托交通背景,立通事业,发展交通土建专业群

(一)依托交通背景,把可持续发展落实到行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广西教育厅及广西交通厅的“两厅协管”机制,在公平、公开、公正享有教育厅资源前提下,依托交通背景下的优势,大力发展交通土建专业群。如何加强企业服务意识,合理设置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是评估一个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职业院校要“落地生根”,对接地方交通企事业单位,谋求地方交通行业事企业的认可的专业发展方向;二是学校主动出击,探索校办企业,利用土地及人员优势吸引企业“参与”创办校企公司。其中,“对接”要求职业院校主动为专业谋求生存空间,得到行业认可,招聘自己的毕业生;“参与”则是发挥协同创新理念,以自己“场地、人才、设备”优势,以开放的态度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办企业,为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技术更新、实训基地服务,加强交通专业群的内涵建设。

(二)立通事业,加强协同作战,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依托“2015年广西高职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获得1000f的实训基地建设财政支持资金。学院把该项目列入学校党委工作会议的讨论议题,明确作为学院“十三五重大项目”,成立项目建设的保障机制体制,集全院智力、财力支持完成。经过系部与学院各部门多次沟通,借此机会向行业表明学校对交通土建群建设的决心,向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及广西路桥总公司等行业企业发出邀约,共同参与广西交通事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实现对外窗口的“蝴蝶效应”,促进学校对外合作深度,促进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合作的“双赢”模式的发展。

(三)发展交通土建专业群,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全国名牌效应。校企深度合作,应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发挥自己的长处,将交通土建专业打造建成特色鲜明、区内领先、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优秀专业。为了完成建设目标,达到建设效果,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教研室全体教师多次走访企业,围绕1000万财政资金作项目规划及建设方案进行深入而全面专业剖析。两个月内教师代表团与企业专家团开了大大小小十余次会议,从最初的校方提出的“原则”(60%进行基础建设,40%完善软件建设)到全部1000万投入到基础建设中,后期追加500万元完善整个专业群的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再到全面实训基地选址,提出“建设地标,以专业建设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把实训基地放在教学楼与学生宿舍楼中间的黄金地带,同时确立了一次性完成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学校额外追加700万余元。这就向行业发出一个信号,全力支持打造品牌效应,1700万余元的全力支持,以促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

搭建“基础实训平台―强化实训平台―生产性实训”三级能力训练平台,既满足理论教学、仿真实训、工程实体的实验、检测等教学活动需求,又实现规划建设项目与校园建筑和谐统一。在发挥校内通行功能的同时,作为校园景观和地标性建筑之一,美化校园景观,达到以专业建设带动校园文化的作用,最终达到集教学、实践、专业技术研发、培训、服务社会于一体的路桥专业校园工场。

二、整合资源,坚持以校企合作带动专业群发展

(一)积极探索新型校企合作。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初步提出“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教学并享有相应权利”;2016年教育部发文《关于征集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典型案例》,鼓励全国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

股份制的核心是股东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而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从资产的组织运营方式角度提出的,简单来说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建立在股份制的优化及对现代错综复杂的资源更合理配置、整合的协同合作。校办企业是促进行业生产技术发展、帮助企业推进技术升级、加大地方经济服务能力的责任与义务的新力量。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教育发展集团,开展混合所有制公司(企业)的发展探索道路。积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对设备、人员、政府、企业、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高度配合政府的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的参与力度,高效使用校外优良设备,以高校为基地,集中各个方面的高端技术人才,达到校企共赢目标,效应政府号召,完成国家及区域科技、生产的优化布局,是地方高校的义务,也是科技人才的社会价值体现。创新校办企业是产教融合背景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校企合作的改革,努力致力于提高新型企业的活力与创新。第一,可以解决企业用地紧张、学校设备更新速度不满足现代职业技术要求的双方“刚需”;第二,能够实现校企间的设备、人员、技术的协同创新功能;第三,可以促进行业的技术更新速度,更好地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战略目标;第四,校办企业对于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提升企业的科研能力、稳定壮大研发团队、弥补教育基金的不足也作出显著贡献。

(二)协同创新合作形式,务实完成专业群建设目标。随着政府参与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人才”的深度协同,校办企业的蓬勃发展不单是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优势获得发展的契机,获得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在荣誉的背后更应该看到提学校办企业对行业的生产效率及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是高校促进行业生产技术发展、帮助企业推进产业升级速度、加大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责任与义务。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学生不单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是适应企业升级后要求达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熟练本专业操作技能应用,综合培养学生的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兴办校办企业,实行深度“产教融合”必不可少。深度“产教融合”兴办职业教育,使得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让企业用工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挂钩,专业发展与行业发展挂钩,教育事业与企业升级挂钩。这样实习单位才会乐于接受学生实习,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促进专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深度校企合作以学生受益为准则。校办企业是“产教融合”的重要依托,用企业的用工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用企业的观点去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实现培养企业用工标准优秀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教室和实习基地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校内设备完善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场所,那是从学生到员工适应期的第一步,是技术与技能转换为生产力的潜化过程;搞好校办企业,是把教育目的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把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当作必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就能获得真正的实践锻炼,把学生当作员工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用企业的用工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用企业的观点去评价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才能培养企业用工标准人才,让学生长期收益。

(二)产教深度融合,让师资队伍业务能力及专业素质得到提升,实现自我增值。校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总结起来就是实行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六位一体,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具体运行机制下,专业教师不能参与企业的管理,但是可以参与到具体项目的运作,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眼界,提高专业素质。教师的“企业员工”的身份可以协调教学、实习及生产的关系,而企业员工也可以作为“兼职教师”的身份从事项目建设的同时参与教学,校企一体的师资队伍远比到外面聘请“兼职教师”有利于学生,更有利于学校管理。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保障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同时保障了企业员工具备“教师职业道德”,既能加强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资,又能充实企业人才储备;既把前沿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传入课堂,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把生产问题反馈于课堂,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借助校办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有利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掌握行业前沿技术,优化专业设置及发展。

综上所述,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开拓校企合作的多样形式,加强与行业的联系,是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把控实训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是跟踪行业前沿技术,提高行业地位,提高行业认同感与地位,有利于学生,有利于教师,有利于专业建设,有利于学校树立品牌的大事。应以企业对专业人员的用工缺口为人才培养规模,以企业升级后的产业布局调整做专业设置,以满足于企业用工标准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加强校企深度及广度上的合作,提高企业服务意识,务实执行“企业获近利、学生得远利、学校求发展”的政策指导,努力寻求企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共赢,促进学校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广聪.CIPP评价模型下高职院校专业产业化服务研究[J].广西教育,2014(4)

[2]孔婉茹.高校校办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蔡广聪.“611”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4(8)

[4]袁柠,蔡广聪.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探索[J].广西教育,2015(5)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政行企校‘四位一体’的广西交通行业协作培训机制探索”(2014JGA331);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2014JGZ169)

【作者简介】蔡广聪(1979― ),男,广西桂平人,硕士,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BIM实训室;教学

1.BIM概述

随着建筑产业的飞速发展,新材料的相继出现,工艺复杂的建筑物层出不穷,工程造价行业的业务规模和需求也相应的迅速扩大,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错误率等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从根本上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为工程造价行业准备好了充足的技术保证。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的模型,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造价的数字化方法[1]。它具有参数化建模可视化和虚拟施工等强大功能,并通过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促进了建筑业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进程。BIM技术的应用给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我国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现状

2.1造价管理模式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动静管理相结合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模式,即由各地区的主管部门统一编制工程预算定额,分阶段的调整市场价格,定期公布指导性系数,然后由各地区的工程造价机构编制、审查和确定工程项目的造价[2]。这种管理办法基本适应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制约着造价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2.2算量计价手段

在计算机未普及之前,工程造价人员根据图纸、预算定额和计算规则手工计算工程量,然后根据市场行情编制出预算报表,形成工程造价文件,这样的工作方式效率较低且劳动强度较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与逐步走向成熟,广联达、神机妙算等计价软件的可自动套价,使造价人员在工程量计算上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专业技术人员开始进行三维算量软件的研发与应用,使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进信息化时代[3]。

3.BIM实训室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课程体系主要由工程技术类课程,经济类课程和管理类课程组成。由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往往造成理论与实际脱节,教学效果不佳。尹贻林教授在《世界工程造价学科发展报告》一书中指出,在学科教育和具体应用之间存在差异导致刚毕业的学生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在能力上,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再学习再培训才能适应工作岗位[4]。其根本原因是在课堂教学中未能为学生创建一个能模拟真实工作过程的情境。以BIM实训室为平台,侧重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改变相关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薄弱的局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在校两年时间内先后学习《CAD 制图》、《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等课程,现进行改革,加入BIM实训室操作环节。《CAD 制图》课程结束后,用4课时时间,练习建模。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建筑设计软件绘图,在电脑中绘制出符合拟建建筑的施工图形,包括平、立、剖、局部造型等图样以及尺寸标注,同时应辅以装饰装修材料说明,形成完整的建筑施工图。《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完成后,用4课时时间,练习土建工程算量。利用土建工程软件对工程施工图进行建模,快速准确计算土建工程量(包括建筑、结构和钢筋等),与手算结果对比。《安装工程预算》课程完成后,用4课时时间,练习安装工程算量。利用建筑的BIM关系,将土建计量的模型或建筑设计建模和结构设计及分析建模的模型,导入安装工程计量软件中,在模型中进行管线和设备建模,以保证计算的准确和模型的完整,通过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安装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量,与手算结果对比。《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完成后,用4学时,练习计算工程造价。在土建或安装工程分部分项的工程量的基础上,利用造价计算软件将工程量数据进行对应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消耗进行分析计算,辅以相应的单价、管理费、利润、税金等,就可以得到分部分项的人工、材料、机械使用消耗和工程造价。学生顶岗实习前,用4周时间练习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建筑物的工程造价,能够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

在BIM实训室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教师介绍学习目的,呈现学习内容,提出任务。(2)学生识别问题、分解问题、制订问题解决计划。(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4)教师进行整体性评价[5]。

4.结语

在BIM实训室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BIM的特点,将真实复杂的预算项目引入课堂,通过在BIM平台上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得学生能进行协商与互助,通过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能更加真实全面地评价学生。BIM实训室的创建较好地解决了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从实际操作环节落实学校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培养出了既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又与社会实践相接轨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在建筑业的位置、评价体系及可能应用[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3).

[2]孟森,刘欣,张世洋.浅谈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管理[J].工程建设,2012,44(5):74-78.

[3]张利歌.基于BIM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科学,2013,18:247.

[4]黄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4):61-64.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一门必要的传统课程,其教学内容已经延续使用了十几年,更新速度慢。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我国土木建筑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行业队伍的迅速扩大,使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逐年大幅度地增长。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尤其测量、材料试验,精准先进的仪器更新迅速,工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虽然每年各院校不断地向建筑企业输送毕业生,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书本知识多,实际经验少,到企业后短期内无法胜任工作,重点建设该专业迫在眉睫。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建立教学组织和施工程序相结合,教学内容和施工项目相结合,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中职类土建工程检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优化课程体系

近两年,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大家基本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任务和作用以及总学时已经取得了共识。问题是需要商榷如何从建筑工程岗位工作的内容和能力需求为依据,分析施工员、试验员、材料员、质检员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合理选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应该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加强课程建设,针对岗位技能要求变化,更新教学内容,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完善以工程检测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传统内容应合理保留。内容上做到要少而精,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材料性质与应用,结合土建工程检测专业可以保留:①筑路用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指标;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③胶凝材料的基本技术性质和应用;④水泥混凝土及建筑砂浆的的技术性质和配合比设计;⑤沥青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⑥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⑦建筑钢材的技术性质与应用。在新旧技术并存的材料检测工作中,传统技术必不可少。

2、强化课程建设。借鉴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我国职教的实际情况,开展土建工程检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现场施工检测任务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挑选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实训项目和实训模块。随着新仪器、新规范内容的学习应用,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为新技术、新仪器的接收、推广应用打好基础。

3、建设教材及教学资源库。由于建筑新型材料更新和新规范的变化比较快,需要收集一线资料,与企业合作编写高质量、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专业教材。将最新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规范引入课程,编写工学结合实训教材。与企业共同整合教学内容,开发对原有教材具有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以此为基础的教学内容也应在材料检测实训中现出来。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目前中职类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是目前首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将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课堂,使教师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参与教研和生产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编写课件,提倡更多的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一体化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教学。

1、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行动导向教学,着力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构建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广泛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及施工现场教学等一体化教学。将职业道德、职业核心能力、企业文化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实施“做中教、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程与工作任务对接,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手段中。教学过程中除常规教学手段外,收集及拍摄施工现场的图片、工程录像等制作成教学素材,形成课堂教学与岗位工作接轨、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方便师生间的交流。利用多媒体动态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得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采用电子教材、网络、CAI课件等多媒体技术制作演示讲稿,为营造智能学习的环境,构建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奠定物质基础。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法呈样多样化。授课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判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

(三)实训教学环境的改革与建设

大力发展“校企合作”,专业依托企业,可共享其关系资源。要实现校企融通的实训平台,参照施工企业真实的试验环境和管理运作模式要求,合理设计实训室的环境、工位、操作规程、以及环保与安全规程等,提升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水平。先进仪器设备采用课堂演示的方法或采用学术讲座的形式,满足学生对新设备了解和掌握的渴望,让学生能跟上迅速发展的土建工程检测专业步伐,又弥补了目前先进设备不足的问题。

三、教学改革效果总结

土建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程实际;岗位任务;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通过自己的现场施工工作经历和对建筑相关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所培养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定位。在对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施工及施工管理相应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对施工员岗位的工作进行分析、取舍,凝练出行动领域和相应的学习领域。构建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面向工程实际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施工员岗位任务

作为土建施工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要求,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具有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具有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具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预算知识;具有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具有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或构造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AutoCAD软件及有关专业软件。

二、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施工员岗位任务分析,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结构

本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法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方向课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钢结构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实务、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平法识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项目管理、建筑电工基础、市政工程概论。

实践课程包括:集中实训,建筑制图实训(平、立、剖面图)、建筑测量实训、建筑CAD实训、地基基础实训(土工试验)、工程计量与计价综合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综合实训、工种操作实训;专业实践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2.课程设置

通过上述的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的学习效果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根据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计划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应取得相关的岗位技能证书。我院学生近几年参加施工员、资料员考试,一次通过率达较高。另外由于课程教学改革中加大加强了实训的教学力度,使得学生能充分掌握建筑施工过程的要点。学生掌握了具体的工程实际,知道自己以后干什么,这么干。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有些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上一篇:推销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销售实训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