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22:52:09

精益实训总结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控铣加工 实训 精益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0183-03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成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中心,高职院校将企业技术改造的成果、工厂的管理经验与教学相结合,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实训教材等,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

近几年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创新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先后推出“植入工作站”“厂中校”“校中厂”“托管企业生产线”等不同的校企合作形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精益管理是现代企业所推崇的一种管理模式,为实现将现代先进企业的管理与建设模式引入学校,与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建设先进制造模拟工厂的共识,2013年签署实训教学长期合作协议。该项目是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上,用企业的做法、学校的语言,将企业的知识经验对接学校的专业课程,以便真正实现学校实训完全贴近工厂的真实环境,使学生的职业素养从单一的学校训练转变为学校、个人、企业三方面共同协作的综合训练,解决了学生职业素质训练的难题。通过这一项目的合作,将学校实训教学与工厂的工程技术、生产实践相融合,创新和发展了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一、生产性实训及精益化管理的内涵

(一)生产性实训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高职院校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独自或与政府、行业及企业联合,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生产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社会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

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以下特点:院校进行教学管理,通过企业进行生产组织,教学与生产交替实施,训练、生产一体化;教学的内容和企业生产任务密切联系,具有任务明确性、训练全面性、内容生产性、产品应用性的实践特点;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和职业体验条件下,按真实的生产要求生产真实的产品。

按这种教学环境对学生进行实训有很多优点,如有助于提升学生素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为高职院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对高职院校实训场地等基础设施的务实利用,可以降低设备的投入成本,提高办学的方向性、目的性和实效性,解决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训条件问题。

(二)精益化管理

精益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

精益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全面化是指精益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要贯彻到整个企业的所有管理活动中。它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精益化的操作,精益化的控制,精益化的核算,精益化的分析,精益化的规划。

二、数控铣加工生产性实训的精益化管理

作为与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实训教学合作项目的一部分,我校数控铣加工的生产性实训精益化管理也逐步得到落实。在推行精益化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学生当做员工,倡导“管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日事要日清,成绩考核定”的工作作风,用理念引导学生,用制度约束学生,用考核激励学生,用文化教育学生。以下是具体做法。

(一)提倡全员参与

召开“精益化管理”动员大会,要求全体教师、系部领导全员参与,在路创公司工程人员的指导下,学习精益化管理相关课程,然后结合数控铣实训教学的特点,参照柳工精益化管理的内容,制定了数控铣实训车间的管理制度、学生上岗操作规程、教学内容等。经过全体讨论,定初稿,出书面文件。

车间规划布置完成后,设备安置到位。全体教师亲自对设备进行彻底的维护保养。开学后以全新的车间面貌进行全新的数控铣实训课程教学。

(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为了使每个岗位在管理上、考核上更加细化、量化,能够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教师工作的责任心,结合教学实际,制定了完善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精益化考核细则,编制了设备日常点检作业标准指导书、标准化操作单、清洁作业标准指导书等。

(三)规范教学流程

精益化的操作要求规范化,所以制定了当班教师和学生的“每日教学流程”(图1),规定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相关步骤及内容。

、 例如教师完成交接班后,在“计划”阶段安排生产任务,下发“教学任务单”给学生。教学任务单由《学习任务单》《任务记录单》《质量检验记录表》三个文件组成,《学习任务单》用于教学任务的介绍;《任务记录单》用于记录学生学习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质量检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加工产品的过程质量信息。学生明确生产任务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工艺、编程等方面的指导。

对学生而言,每班的工作模式基本一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例如,在“班前点检”阶段需对设备进行日常点检,学生根据《设备点检标准》的要求逐项完成点检工作。点检完成后,填写设备点检记录表。学生在进行“加工”操作之前需仔细阅读标准化操作单,掌握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准确无误。在完成生产操作之后,需对工位进行5S清洁,其中设备的清洁参照《设备清洁标准》的要求进行。完成工位的5S清洁后,学生需按照《5S检查表》对清洁结果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完成产品检验后,需记录检验结果在《质量终检表》上,并将出现频率最高的三项质量问题填写在《质量问题清单》上,以便持续改善。

通过规范教学流程,教学工作就有了标准参照物,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透明度,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同时教学流程的标准化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记录表单把关

在日清控制上,突出管理,严在考核,每天由班长或值日班委进行出勤考核、纪律考核、工作完成情况考核、训练考核等,把当天考核内容填入相应记录表单并签字。

记录是考核工作的依据,没有记录或记录不清,容易造成考核脱节。因此在记录上采取交接班记录、设备日常保养点检记录、工位5S点检记录、数铣车间5S点检记录、质量检验记录、检修记录等,每天实训生产的工作流程有多项记录,做到了精益化考核的量化、细化,实现了精益化管理。

(五)科学划分车间区域

为了更好地推行精益化管理,把车间重新划分区域,分为教学培训区、操作区、质量确认站、拆刀换刀台、存储区等。参照柳工企业车间布置,在安全通道、机床操作区域等画上醒目的标志线。每个区域都有相应的精益要素及相关训练内容。

(六)车间引入物料定置管理

物料定置管理是通过整理,把生产过程中不需要的东西清除掉,不断改善生产现场条件,科学地利用场所,向空间要效益;通过整顿,促进人与物的有效结合,使生产中需要的东西随手可得,向时间要效益,从而实现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

车间现场用颜色和区域定置线将各类物资进行定置管理,大型硬件使用黄色定置线定置一圈,桌椅等用黄色定置线定置四个角,在使用过程中需避免超出定置线,以保持现场的整洁。

工位的物品定置根据物品的外形来设计,检具、刀具和物料的区域布置符合人因学原理,在使用过程中,需根据物品外形对应放置在规定的位置。车间物料按照种类放置在货架的规定位置,并做好物料标示卡。

实行定置管理的优点包括:因为上课的班级和学生很多,对车间物品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实行定置管理后,有助于车间物品的规范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实行定置管理,能使学生减少物品找寻时间,提升学校效率;能让学生养成规范管理物品的习惯,以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实行定置管理使车间变的井井有条,对维护车间环境,提升车间整体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七)突出质量意识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质量管理是生产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因此职业教育必须加强对质量管理的培训,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教学中,在工位操作时要求学生进行自检和互检,而对于产品终检环节,为了更好地符合实训车间的现状,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质量知识,建立了质量确认站。

质量确认站是在标准检验流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确认和管理的工作站点。质量确认站的功能除“不传递缺陷”外,还需把质量信息反馈到制造工位,遏制“缺陷”的再次发生。

在车间里单独划分区域作为质量确认站,质量确认站文件目视墙包含产品工艺图纸、量具操作SOS、产品质量标准、5S定置图、检具清单和点检记录表、检验记录表、质量问题清单和5S点检表这8类文件。

通过质量确认站,让学生了解学习质量相关知识,满足其未来工作的需求,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八)车间5S管理

车间5S管理是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主要是使用设备清洁标准作业指导书来对设备的5S进行维护、使用5S定置图来对工位的5S进行维护、使用5S点检表对车间的5S进行维护等。

例如,每班下课前都需将本教学班组的车间进行一次5S活动。每个工位的清洁工具是做好标记的,领用时需一一对应。车间保持地面干净、无灰尘杂物等。

在实训车间推行用5S定置图、5S点检表来开展5S工作,具有很多好处,如5S定置图可以告诉老师和学生物品的摆放要求及维护标准,使其能够根据这些定置图标准来保持工位的整洁和美观。5S点检表能够让学生和老师保持对车间5S的定期检查,并要求他们随时保持车间的清洁和整齐,进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九)车间分层审计

为确保管理制定的落实,可采用分层审计的办法,这是一种由组织中各级人员按照预先计划的频次定期参与评审并回顾整改为基础的标准化的评审过程,用以确保过程受控并加强精益制造理念。

实训车间审计人员分为三层,每层人员职位及审计频次如表1。各层级审计人员按预定的审计频率通过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分层审计。将分层审计表放置在车间现场的目视管理看板上,通过目视分层审计结果,管理者可以明确了解到目前车间的管理现状,对于现场或者教学管理执行不到位的参与人员,也可起到一个明确的警示作用。

通过分层审计,确保单项实训改善,针对项目制定的各项制度得到严格遵守和执行,保证教学、生产的稳定,提高施教水平和学生综合能力,并通过各层管理人员及师生的互动和监督,使学校各级管理人员都参与和支持实训改革项目的各项工作。

三、精益化管理的成效

通过精益化管理,使车间管理由粗犷型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激励了学生学习技术,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实训教学各项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利用精益化的实训平台和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通过对学生进行包括数铣加工操作、NC程序应用、标准工位管理等内容的系统教学指导,培养学生具备熟练的数铣加工操作技能,了解并认知先进的标准工位管理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了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精益化的实训平台的持续改进和创新、教学流程标准化设计以及课程的创新和标准化应用,提升了数铣加工实训师资队伍能力。

数铣加工生产性实训环境、硬件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车间面貌可谓焕然一新。

创新和发展了校企合作的实训教学模式,起到了职业教育的示范作用。数控铣加工生产性实训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在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与帮助下,2013年广西全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精益化、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模式创新”研讨会在我院顺利举行。

四、反思与建议

在精益化推进过程中,精益化管理得到不断完善和改进。但也有做得不到位的,现就从制定到推行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一些建议。

(一)学生参与程度的不足

精益化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最好是全员参与,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学生参与进去。学生是生产性实训的生产者,作为主要参与者,学生对精益化管理的认知度、执行的难点所在等问题,在精益化管理制度的讨论制定过程中不能体现,这会影响精益化管理推行的效果。建议学生代表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制定,共同推进精益化管理。

(二)精益化管理的规划和教学计划没有协调好

例如刚和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实训教学长期合作协议,就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推行精益化管理,由于时间的关系,必须进行设备彻底清洁,包括机床内部、面板、电器箱等部位。由于教学计划没安排好,所以没学生参与,只有教职工和广西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人员参与。建议精益化管理的推行也要有规划,以便教学计划能及时跟上。

(三)观念的转变仍需加强

在精益化管理推行半年来,有些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没完全转变,或者说是习惯没有完全改变到符合精益化管理的要求。例如现在精益化管理要求必须填写“工位5S点检表”,而以前学生实训的各工种工位5S清洁后都没有填表这种制度,导致有些学生总是漏做这一项工作。建议精益化管理推行从新生入学以后的各种实训开始,避免学生养成与精益化管理不符合的习惯。

(四)相关硬件尚满足不了需求

由于学校很多制度和实际的生产工厂不一样,比如设备、工量具等的购买制度就不太合理,由于涉及政府招标采购的漫长过程,精益化管理推行半年来,各工位的工量具、用具还没有全部到位,比如虎钳扳手、千分尺等,这些硬件条件跟不上会影响精益化管理的推行。建议采用租借、挪用等各种灵活的方法来保证硬件,满足精益化管理的需求。

经过半年的实践,通过精益生产的导入来改善教学流程、改善教学现场环境、提升教学效率、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打造了一个前景很好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将精益思想导入到教学现场以及教学内容里,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也让学生可以学习了解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各种精益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可提高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度。

下一步,首先要对精益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整改,摸索问题与困难的解决途径,力求使精益化更进一步。其次,按照精益化管理工作的要求,继续推行精益化管理,不断深化、拓展、外延精益化管理成果。

【参考文献】

[1]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

[2]周扬程,蒙 圻.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3(6)

[3]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作者简介】曾林(1974- ),男,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数控加工技术;邓海英(1972- ),女,硕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自动化及数控加工技术。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TWI项目管理的目标描述

TWI项目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TWI项目精益化管理强调“以终为始”“慎终如始”的理念,即在需求明确、方案策划时要系统性考虑培训目标与实现的可行性,强调从实际出发;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将工作指导培训、工作方法培训、工作关系培训分解细化,渗透到工作中;在培训评估与总结过程中,要围绕项目目标和实际工作进行再分析,提出新的目标,形成循环。最终,将TWI项目精益化管理作为一种深刻的培训文化,长期加以实践,充分挖掘和发挥它的潜能。

TWI项目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适用于所有现场培训项目,包括常规性岗位练兵、专项技能培训、应急事故处理培训、技能竞赛集中培训等。

目标:清晰项目目标,加强培训项目精益化管理,确保目标在实施过程得到落实,提高培训有效性和满意度。

TWI项目精益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基本流程

(1)每年2月前,按照国网公司统一格式,下达项目计划。

(2)在项目实施前2-3月,结合学员需求、公司发展要求、主办部门意见三方面,进行项目目标分析与要素确认。

(3)项目实施前1-2月,进行项目方案策划。

(4)项目实施前1月,由人资部主任或培训专责或主办部门负责人、专责进行项目方案审核。

(5)项目实施前20天-30天,下达项目实施计划。

(6)项目实施前15-30天,导师做好与学员的沟通,了解需求,做好教学备课,配合培训中心做好培训现场准备工作。

(7)项目实施前3-15天,学员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知晓培训时间、地点、内容与目标。

(8)项目实施前3-30天,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

(9)项目实施前1-4天,项目实施前确认、演练。

(10)培训项目实施:工作指导培训(JI),导师指导学员如何正确地、安全的、尽责的开展工作,使学员能够快速地掌握工作要领。培训以导师为主,培训中心配合组织实施,控制好培训质量和效果。工作方法培训(JM),导师通过改善工作方法,教导学员通过利用现有人力、工具、材料,在更少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培训项目实施:工作关系培训(JR),导师掌控学员情绪,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完成培训任务。

(11)培训结束当天-3周内,办理培训项目结束评估、总结与费用结算手续。

(12)培训结束当天-2个月内,做好项目费用结算ERP系统流转完毕。

(13)培训结束后做好重点培训项目三级评估,撰写培训项目三级评估报告。

关键流程说明

(1)项目目标分析――分析培训需求,建构VISA目标

TWI项目目标分析基于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培训中心分别对培训对象、培训对象的直属上级、以及上级的上级进行项目需求调研。调研内容一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当前重点工作和工作需求;二要研究、分析业务分管领导对该领域绩效提升的要求;三是掌握技能岗位员工当前能力与企业需要之间的差距。只有基于对培训需求透彻的分析,才会制定出贴合工作实际的VISA目标。

我们认为好的项目目标,应该达成以下效果,简称为 VISA目标:

V――开阔视野

I――更新知识

S――提升技能

A――调整思维、促使行动

即在项目目标落地时,要清楚,开阔学员哪方面的视野、学到哪些新的知识、提升哪些方面的技能、调整怎么样的思维、如何使他们在今后能够有所行动,学有所用。

(2)项目方案策划――以精益化管理的总策划思路,紧密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项目方案策划是一个项目计划工作,要对项目的范围进行说明,也是项目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因素。经过实践我们总结出影响培训效果的三个要素,既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表 关联培训效果的三个三分之一

第一个三分之一:好的导师,是培训的关键 第二个三分之一:培训组织有效 第三个三分之一:培训管理规范,培训服务周到

1)策划方案中能将培训目标分解到各门课程和各项训练上,即所有目标均须有相应的课程和操作任务来承担,目标可以重复分配,但不能有漏洞。 1)培训开始要有开班典礼、领导讲话环节。开班典礼营造培训氛围,学员了解此项培训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能更好融入、投入到项目当中。 1)自主管理、职责分明。培训班设立班委,职责分工不同,进行自主管理,接受导师统一领导。

2)选择敬业、负责、理论和实践能力强、有一定表达能力,熟悉该领域专业的导师。敬业负责的导师能根据学员情况精心准备。 2)培训中期要书面张贴阶段性成绩测试结果,而张贴效果起到看板作用,提升培训效果与学习氛围。 2)纪律严明、执行严肃。培训班要取得好效果需要有严明的纪律,而在执行过程要保持其严肃性。

3)导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现场经验、工作要求对学员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3)培训结束要有结业典礼或总结环节。总结环节一方面让学员代表谈收获,另一方面体现了组织者对学员的关注、鼓励。 3)管理有序、服务周到。培训组织应有序实施,流程控制到位。培训服务到位,对于学员反馈的后勤、学习等问题,落实后回复学员。

(3)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做好培训前期准备工作――“四个到位不可少”

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细致的工作,也是项目实施的开端,在这项工作当中,要做到“四个到位不可少”:计划分解到位不可少:各方沟通到位不可少:文档物品到位不可少:日程检查到位不可少。

(4)培训项目实施

1)工作指导培训(JI)。导师要做好工作指导培训准备,导师分步骤做好工做指导培训。步骤一:安排团队成员;步骤二:介绍操作,导师耐心讲述、解释和说明每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做第二遍以强调关键点,并能回答学员疑问;步骤三:尝试演示,让学员尝试完成操作并纠正其错误;学员再次操作时,向导师说明重要步骤及自己的理解;步骤四:跟进,让学员独立完成任务,并反复训练,导师应经常进行检查并提问。阶段性训练后,组织考试测验与评比。

2)工作方法培训(JM)。工作方法改善是工作创新的亮点所在,是工作效率提高的关键。如何改善工作方法,在导师指导下,分四步:分解工作;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提问;开发新方法;应用新方法。向导师提交新方法提议,训练过程中在安全、工艺、质量、数量和成本等方面取得数据支持,并将新方法付诸工作实践。

3)工作关系培训(JR)。员工与企业良好的工作关系能促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如何才能使员工“由于愿意工作”而进行工作?从现场培训角度,分四个方面说明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让每个学员知道自身工作进展情况,导师要乐意指出学员工作改进的方法,让他知道导师及公司对他的期望;适当给予表扬,导师应能发现学员的不寻常表现,并在事情保持热度时表扬学员,给予其信心和鼓励;充分利用和发挥每个人的能力,挖掘学员没有被利用的能力,绝不阻止个人的发展;由导师向学员传递企业文化,如导师应告知学员电力企业发展方向,体制变革本质及目标,并与学员一起工作接受变革,传递正能量等。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组织机构

要确保流程得到正常运行,需建立四级培训责任体系,即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参训部门。

(2)各部门主要职责

1)人力资源部为TWI项目精益化管理的责任部门,负责培训项目计划的制定、审核与组织实施,负责培训期间的监督、检查、考核管理。

2)培训中心负责培训项目计划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包括项目分析、培训安排,导师选聘、培训场地、实施培训、三级评估,负责培训的总结鉴定并上报人力资源部。

3)实训基地按照培训中心下达的培训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落实导师、培训场地、安排学员食宿、考勤等。

4)参训部门按项目培训计划,负责安排参训学员,并做好学员外出学习期间的工作安排,配合开展评估评价。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绩效评价指标与考核管理,公司成立以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主要负责人、专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考核管理小组,负责对培训项目全周期培训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2)人力资源部对培训项目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在培训期间,可通过向学员、导师发放调查问卷、考试考核等形式,对集中培训情况进行考评;培训结束后,可通过对学员所在单位对学员进行现场跟进、跟踪调查、抽查考试等进行调查。绩效考核结果报绩效考核管理小组,人力资源部将评价结果纳入公司业绩考核。

评估与改进

评估方法

(1)评估目的

培训效果的评估,是指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分析、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TWI项目精益化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2)评估内容和范围

1)问卷调查:向学员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培训后总体反应和感受情况,了解培训项目的设置是否合适,了解培训导师的培训情况,培训中心组织情况。

2)通过现场考问和考试考核,确定学员受训后的行为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态度对工作的影响。

3)评估范围包括授课导师、培训中心、学员所在单位、学员。

(3)评估项目和标准,评估项目主要包括:

1)授课导师:主要有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任务完成情况、培训教学改革情况等。

2)学员:学员遵守纪律、完成任务、考试考核、团结协作等情况,以及实训基地、授课导师和其他学员的调查。

3)培训中心:主要有学员满意度、培训效果分析、计划执行情况、认真负责态度。

问卷调查,评估标准要达到所有问卷人95%以上。

(4)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类比法和绩效考核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施培训前后对比,了解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通过绩效考核法,掌握培训的实效,掌握实训基地、授课导师的负责态度和工作效率,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

改进方向或对策

(1)加大教育培训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全面整合优化县公司培训资源,建设高标准的实训基地。

(2)实行TWI项目精益化管理,按照P-D-C-A闭环管理的要求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培训情况纳入月度业绩考核。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汽车装配 实训中心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50-02

企业的现实需求与当下的汽车产业人才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中高职校为社会输出的汽车专业人才与企业需要的适岗人才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熟悉汽车制造的综合性人才缺口更甚。企业的需求就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风向标。柳州市交通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接近企业,了解岗位需求,缩短与企业现实差距,建立一个高标准、规范化集“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与生产”五位一体的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创新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汽车装配、生产、销售以及汽车检修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参与了很多技能方面的操作训练,但由于没有企业工作体验,毕业进入汽车企业后仍然有一段相当长的理念和行为差异期,不能很快地融入到企业主流中。他们一般需要进行岗前训练,才能胜任岗位工作,这影响了其在企业更好地发展。

此外,虽说目前许多学校的实训设施设备上去了,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利用率不高,达不到预期效果。经过探究发现,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好的运行方案或运行模式。为此,柳州市交通学校建设了与企业生产装配建设环境相一致的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引入精益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学生感性地认识汽车装配生产企业,熟悉汽车整车装配工作流程,正确并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在实践中,规范工作操作规程,培养学生具备装配质量自检、安全操作和生产现场管理等能力。通过在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的实训,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走上企业岗位、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可见,建设与企业环境相一致的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二、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要求

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要求是,满足教学、实训、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与生产的使用。装配实训中心要突出工艺的实用性、完整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突出设备的多样性及先进性,使学生熟练掌握汽车整车装配与调整技能、汽车检修技术等,熟悉使用专用装配工具。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设要求:

(一)加强校企合作内涵建设,实现校企理念融合。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建设方案,引入企业元素,从企业和教育教学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把校企理念进行融合。

(二)把精益化、信息化和标准化融入实训中心建设。实训中心建设引入精益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精益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为支撑,实现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

(三)融合汽车制造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实训中心应该是实际工作岗位的模拟,要注重职业文化的渗透。校企双方共同商定后,融合汽车制造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职业的文化,了解本职业的特点。以利于学生职业行为与规范的养成、职业道德的形成。

(四)创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新模式。学校与共建企业共享双方的职业教育资源、专业师资与培训人员、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新模式,使其产生最大效益。

三、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的具体建设措施

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不只是硬件的建设,更多的是融入了软件的建设。通过引入精益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校企合作共建汽车装配实训中心,吸收企业员工培训模式,为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体验精益管理的平台,使学生在理念上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校企共建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具体建设措施有:

(一)校企充分沟通、交流、了解真实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各自的目标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如何进行合作,核心在于使双方利益获得最大化。“双赢”是进行校企合作的原则与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长期合作。学校与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多次沟通和交流后,了解到企业有从原来单纯服务于汽车制造企业向服务于职业教育迈进的愿望,企业也具备丰富的企业员工培训咨询经验,并擅长于理念提升培训。为此,经过协商,双方共同创建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

(二)校企共同规划实训中心建设方案。原来校内实训中心基本是由校内专业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订建设方案,更多地是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来看待实训中心的需要,企业元素的引入难免有所缺失。后来由校企共同规划,将企业的现代管理理念融入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从企业的角度和教育教学的角度进行全面规划,实现了校内实训中心满足现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三)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实训中心。由校企双方成员共同组成项目领导小组和相关组织机构,负责校内实训中心的全面建设与监督。通过合作更好地交流想法、设想,让企业人员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让学校专业教师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工作规范,使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满足专业实训教学的同时,满足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需求。

(四)引入精益化、信息化共建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引入汽车制造企业广泛采用的精益生产理念,在汽车整车装配实训中心全面引入精益生产管理工具,如,目视看板、定置管理、5S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和全员生产维护(TPM)。同时引入汽车制造企业真实的生产作业管理工具,如,标准作业单、作业要素单,实现标准化作业。引入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间所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从市场需求到物料供给、生产制造,直到产品交付全过程的数字化,展现真实的汽车整车装配生产场景。

(五)校企共同进行实训中心软建设。共同进行实训中心文化建设,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商定汽车整车装配中心的文化内涵、展现形式。一是纳入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文化内涵,二是考虑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岗位员工要求,三是关注学生行为规范培养与养成等,在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营造一种既展现汽车企业文化,又能结合学校教育培养学生品行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共同进行教学和培训流程设计,双方从教学目标出发、分析硬件平台能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或模式,分别列出典型装配工艺教学、体验教学、岗前培训、理念提升培训等教学与培训类型。根据每一类型制订相应教学内容与流程,如典型装配工艺教学流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理论培训、单项技能训练、岗位技能学习、班组内部轮岗、走线(像汽车装配流水线一样)、交班、研讨(持续改进、标准化操作)等教学组织形式。

(六)校企共享职业教育资源。学校与共建企业共享双方职业教育资源,共同为学生服务,为第三方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由于柳工路创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与学校有相同的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双方培训资源可以进行有效地互补与共享,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建、共享专业师资队伍,并共同开展培训,共同为学生和第三方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发挥人力资源最大效用,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共享汽车装配实训中心,为企业培训相关人员。

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是在部级示范校建设期间历经一年多建成的,在建设过程中,有这样几条经验:(1)在建设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的过程中,将汽车制造企业最现代的精益生产管理理念融入学校的教育理念,提高全体师生为顾客服务的意识,企业是学校的顾客、学生是教师的顾客、“岗位”是学生的顾客。让顾客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标,也是学校的目标。(2)建成一个与现代汽车制造企业总装车间场景一致的汽车装配综合实训中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场景中学习与实训,引入了精益化、信息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学生通过在这一实训中心实训,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了理念、养成了良好的职业行为和规范。(3)共同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4)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实现学校、企业“双赢”或“共赢”乃至“多赢”,找到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平衡点,实现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

【参考文献】

[1]罗美菊.汽车整车装配与调整[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罗美菊(1978- )女,壮族,广西河池,机械应用工程学士学位,柳州市交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汽车装配技术等;董 忠(1969- )男,汉族,实验师,研究方向:数控加工等理实一体化教学。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车电气动作试验 实训 工匠精神 技能鉴定

2016年,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总理为何要提工匠精神?因为这是我们的差距。总理在参加一个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时,举例说中国至今不能生产模具钢,比如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一、为什么需要工匠精神

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 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它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是严谨,一丝不苟;是不投机取巧,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是专业,敬业。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而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中技能的培养。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机车电气动作试验,作为机车电传动课程的主要技能实训内容,同时作为内燃机车乘务员技能鉴定实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是以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技能为核心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路图去查找故障、处理故障的能力。下面就如何在教W技能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阐述。

1.严谨、一丝不苟、注重细节――实训前的安全

对于带电实习,安全问题是贯彻始终的主题。为了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实习前,将试验台靠在暖气片上并将所有台位试验一遍。每组指定2名认真负责的同学记下实作中各个台位出现的故障,对操作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均作详细说明,按下开关后,应是哪一个电器动作。要求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切勿私自处理,以便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实训工作的正常顺利进行。

2.热情、专注、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鼓励优秀学生在技能实训过程中积极探索

在实训过程中,每次实习前,老师要强调安全意识,在操作示范前说明要领。在分组练习时,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常会因台位问题发生争执。因最多只有五个台位可以操作,将他们除了分组之外,可以把每人的操作顺序列表,有组间、台位轮流顺序,力争让每一位学生熟悉每一个台位。不少学生要求课外活动时间练习,在不影响其他班级的情况下教师要尽力满足他们的要求。试验室里常常有师生忙碌的身影,争论问题的声音,夹杂着电器的动作声,声声入耳。

在电路全面检查试验程序中,熟练掌握试验程序只是第一步,如何迅速准确地查找故障、处理故障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技能鉴定考核中,设置两个故障,一般不在同一条电路上。如何设置故障和查找故障成为学生还学习过程中乐此不疲的内容。如果对电路图不熟,学生就不知道所设的故障是否是同一条电路;如果对电路图不熟,找起故障来便会费时费力;如果对电路图不熟,就难以对故障进行正确处理。

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同学不满足于技能鉴定考核的内容,他们会发现问题:有没有可能在一条电路中同时出现两个故障呢,可能发生的是哪一种,在刚修理过的机车试运行中去试一试这种故障如何来设置,又如何来排除?他们跃跃欲试,并进行多次试验、对比、总结。经过指导、讲授,他们不但总结出一条电路两个故障的寻找办法,而且对于多个故障的查找也找出了方法。

3.耐心――对后进生及时督促,让他们都会做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巡视、指导、答疑,对个别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后立即进行教育,例如有的同学操作程序不熟,乱动开关,导致电器频繁通断电,甚至出现火花、烧断熔丝的现象。这时教师应严格提示学生掌握好程序,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操作示范,必要时个别课后辅导,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随时解答。这期间,教师很难对每一位学生的行为随时进行监督。对于后进学生来讲,这是可以放松、散漫的好机会,因此也是对后进学生管理难度最大的阶段。教师要注重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加强教育,了解学生动态。

4.实训过程中反复总结

电气动作试验中,要求每一位学生一周写一次实结,在试验结束后汇总。他们收获很大。不少同学将试验中所有的故障现象与排除方法一一做了总结,有个人的体会,有理论的分析,还有图解,说得有理有据。从其叙述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个性,有的善于分析,有的善于总结,有的善于归纳,更有博采众家之长者。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思考与教学建议

电气动作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教学气氛活跃,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班级的气氛,形成使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大多数学生知道要成为一个工匠应具备的品质――热爱所做的事,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学会了如何学习,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做人。但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教材陈旧,设备不足且老化严重

现在使用的教材还是90年代版,有些内容滞后于现实,需要教师进行改进、增减。机车专业课教材普遍陈旧,参考资料较少。尤其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运用,在一无感性认识,二无资料的情况下,仅凭网络上的简单介绍很难使学生具体了解。自从职业教育与企业在体制上脱离,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被割断,就出现了这一系列的问题。与现场的良性互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目前实验室有四台练功台,一台电气动作试验台。随着学生操作使用,四台练功台故障较多,经常有试验台怠工。此外,现有台位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机车班一般是两个班,每个班级学生约50名,最多时有五六个班,因此,急需增加设备的投入,以满足学生提高技能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2.合作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

教师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采用探究性学习,通过讨论,查找资料,采用小组或组间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学生却习惯依赖老师,缺乏精雕细琢、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

工匠精神教学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增强了其自信心,为他们实施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技能学习中的运用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从理论知识到合作意识、技能的形成与迁移,工匠精神的培养为他们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兆坤.东风4型内燃机机车乘务员[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于彦良.内燃机车电传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周建波.关于职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4).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制造升级三步走

:对于中国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讲,目前还处于工业2.0甚至1.0的阶段,怎么跑步进入到4.0?有没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王洪艳:中国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实现由大变强的目标,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该做的功课一样也不能落下,既要做好补课工作,补足2.0、普及3.0的基础课。同时,也要做一些由2.0到4.0进程当中的超前、创新的工作。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企业自身特色的4.0升级创新之路。这就要求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如果还只是跟在德国人和美国人后边,照抄照搬,人家怎么走,我们怎么走,那样中国制造一定没有未来,或者说我们无法实现10年、20年、30年的战略规划,超越欧美,引领世界制造业。所以我们必须要寻找出符合中国特色的产业升级的路径,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您认为中国特色的升级创新之路该怎么走?

王洪艳:首先,要做好精益制造。就中国大部分制造企业而言,生产线的基础流程还没有实现标准化和精益化,没有这些基础,信息化是很难实现的。信息化是精益流程的充分优化,精益流程是高品质、高效的流程管控,是标准化的基础,没有做到精益化,就没有标准化,信息化没有了基础,两化的深度融合也无从谈起,更不用说实现智能制造。

第二步,要在精益制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对标准流程进行固化、强化与持续优化。

第三步,在信息化与整个管理流程打通之后,再实现柔性、个性化生产与智能制造。

建设制造示范基地

:“三步走”说起来容易,但对于多数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他们更希望给出方法和路径,对此,您有何建议?

王洪艳:政府等各个层面还需要采取增加投入等多种措施,切实推动智能制造的基础建设――精益制造。这其中应包括建立制造业人才培训中心和制造示范基地这两方面的内容建设。

爱波瑞在中国发起成立了第一家精益制造和智能制造的人才实训基地,因为我们在借鉴德国和日本制造企业的先进经验时,发现他们大多建有自己的人才实训基地。就中国现状而言,靠高校培养人才相对较慢,通常也缺乏实训的场地与条件,即便是国内大型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的也少之又少。

制造业是讲究实训场景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在考虑并总结,如果想快速完成基础课,必须把欧美、德国、日本的经验标准化,结合中国企业的实践进行转化。企业负责人带着高管团队,一块儿带着问题在实训基地进行演练,经过几个月场地实训后,他们发现解决了他们原来几十年没解决掉的问题。而且品质、效率、人才,包括观念,工作的统一,效率的提升、方法的提高,都是空前的。这样的实训基地,它是看到见摸得着的,而且是有针对性的。因此,这样的基地,其实每个省都需要,每个大企业都需要,没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通过众筹模式去实现,而且效果更好。

:制造业有不同的门类、产品和设备,在这样的实训场地里,可以完成各种类型的生产实践并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吗?

王洪艳:实训场地不是解决具体的生产问题,是企业带着自己的问题来,通过现场演示,把方法抽取出来。管理的方法是互通的。比如做饲料的,做标准件,做电器的,行业不一样,产品也不一样,但是管理的人力、方法、出发点是一样的。掌握了管理的原理、方法之后,针对自己的产品和设备,再去设计解决你自己的问题,方法就很简单了。你要了解你产品的品质、质量提升、效率提升,成本怎么降低,要了解背后的原理,把原理弄清楚了,就很容易找出方法论来。

构建共识生态

:就目前来看,国内大多数企业并未实现生产的精益制造,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有没有高效推广的方法,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基础课?

王洪艳:无论是精益制造还是智能制造,要快速推广需要上下形成共识。首先从政府层面要倡导科学管理。在倡导的同时,还要切实推动。4.0的方向和目标是好的,但要考虑企业当前的现状,找出通向4.0的那条踏踏实实的实现之路,越是想要快速发展,越要注重打好自身的基础。

第二,我们在谈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时候,要从上往下,自下而上的集成地走。不能只强调要从上往下――“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能等着自下而上的革命。要上下一起走,中间会合。

第三,要专注、聚焦。无论是政府倡导,企业发力,还是相关机构或媒体呼吁,要实事求是地基于一个目标,用统一的思想和观念,统一的方法论,统一的标杆进行推广、塑造,不能够各唱各的调。所以要打造共同的生态圈,政府、企业、协会、研究机构一定要高度共识、聚焦、相互统一,共同着眼于中国制造的强大,为了中国的未来发展协同发力。

这方面,媒体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有一批懂得制造,懂得管理,懂世界制造前沿的专业媒体,基于全球化视角看待我们的产业升级,不断地进行呼吁。

最后谈回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家也要有各自的手段,即便没有政府扶持,也应有信心、决心、智慧做好企业。这个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作为倡导者,实践者、推动者,要呼唤这样的企业走出来。在企业内部,把企业管理夯实了,把品质搞上去,品牌搞上去,研发搞上去,技术搞上去,领先全球!所以说生态圈是个共建过程。政府、企业、媒体,机构,我们几个方向全是这方面发力,企业自身也得争气。像德国,联邦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时,默克尔亲自站台,哪怕是为小企业站台。但人家的企业也真争气,企业能做到措施不落地不罢休,踏踏实实地做,他也不图谁认可我或不认可我,我就踏踏实实地做好品质,做精工艺。因此,德国出了大量的隐形冠军企业。

认识科学管理

:您曾说过,中国目前不缺战略、不缺规划、缺的是管理。您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企业当前的管理水平?从现实情况来讲,企业应着力在哪些方面提升管理能力?

王洪艳:就制造企业而言,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技术力量太薄弱,还没有进入系统化生产的阶段。很多企业生产的管理并不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化的,可持续改进的,以价值为导向的模式,而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且很多的信息化系统并不开放,没有相互打通,这是我们未来走向工业4.0的最大障碍。各个系统是孤立的,这样即使各自效率再高,整体的效率也是低的,这是管理的最大问题。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残酷的产业调整期,作为制造企业,整个的基础管理要能扛得住。同时,除了现场的管理之外,端到端的研发,采购、供应链,一直到销售、售后,全价值链的管理,都应该是效率最高,价值最大,成本最低,品质最好的。

另外,要培养一批研究大数据的互联网工业人才,从心底热爱制造业,关心工业企业,钻研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严重缺乏人才。其实大多数人没有真正关注并研究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的方法,而是觉得,制造业还能赚钱吗?所以说我们目前的人才结构是断层的。同时包括资本,国家要发行一批运营产业升级的资金,而不是投在股市上、房地产上。现在,大家都看好大健康产业,身体是健康了,但支撑经济发展的产业没了。我们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跟实体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不要抛开产业谈创新。

:作为制造大国,中国制造业一直不重视流程建设,流程文化缺失,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王洪艳: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精益制造效果相对较慢,不符合国内企业不看过程只要效果的观念。由这个观念我们谈到第二点,中国企业过去对管理有一个误区,觉得拿到订单,产品做出来就好了,老板的关注点很少在精益生产这一步上,觉得订单是第一位的,有了订单之后就可以实现企业效益,也不愿意花时间和投入在精益化、标准化流程改造上面。但现在智能制造提出以后,问题就出来了,智能制造要求标准化的流程和信息化的结合,而国内大多数企业生产工艺,操作手段,设备运转还处在原始生产阶段,再往下走就难以为继。

问题的凸显,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对于如何做好制造缺乏正确的观念。他认为我到了研发,到了销售阶段就有价值,这是错误的,最起码对如何产生利润是有误区的。现在的制造到了客户需求拉动下的管理制造,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

觉醒的中国制造

:刚才我们更多谈到制造业在管理观念、人才培养、技能提升乃至制造文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国制造业有哪些优势,可加以充分利用?

王洪艳:中国现在提出互联网+,从宏观到微观,我们的基础都很好,这种开放思维甚至好于德国。互联网思维让企业变得开放,注重创新,主动求变,目前也有了很多的企业成功案例。

第二,中国制造的品类和行业是最全的,各个品类和行业都很全,各个产业链在国内都有,不必去国外,很多的外资企业想迁厂,但发现去别的国家产业链不完整,配套不全,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优势。

第三,中国的市场很大。没有哪个国家能和中国的市场潜在规模相提并论。

第四,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只有30―40年,通过这次技术革命敲响警钟,相信会诞生一批有梦想,懂管理,能够打造出世界知名品牌的中国企业,国内企业一旦认识到形势,主动创新、求变,追求卓越的精神是有的。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数控课程 优化 工匠精神

新时期环境下对数控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技术型人才,而且是具有较高职业精神的技术人才。数控专业属于技术精密型专业,需要高校要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目标,加快对数控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使培养出的人才是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型人才,实现高校数控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专业课程设计中加入工匠精神

专业课程是构成数控专业课程的主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专业课程的开展需要专业课教师度力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估,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评估内容,将一丝不苟、知行合一、尊师重道、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提高学生的服务、奉献与诚信意识,同时还需要教师发挥好榜样作用,在日常教学的一切行为中都能够体现出工匠精神,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例如对零件设计环节的教学,教师要以实际案例为依托,让学生认识到零件设计的严禁性对机械设备来说的重要意义,体会精密的零件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不能轻视任何一个微小的零件,在数控中每一个差错都可能是致命的,进而培养出学生的工匠严谨精神。

二、在创业指导和思想政治课程中加入工匠精神

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衔接,工匠精神作为对人才的要求准则,自然就可以加入到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中。在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工匠精神需要与课程内容相协调,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避免与课程之间造成突兀的感觉[1]。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工匠精神进行强化,慢慢领悟工匠精神对精益求精的追求,理解工匠精神对自身发展乃至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在实训课程中加入工匠精神

数控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做出大量的实际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最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本质,因此实训课程就成为了数控专业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一个有效途径。数控专业实践教学在所有课程中占有很大比例,学生在c实际相当的环境中操作练习机械设备,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水准,实训课程在每个学期的开端做出合理的安排,以保证学生所获得知识是有效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数控专业课程设计的完善,逐渐提出了一种能够融合多门课程的实训形式,具有很强的仿真性,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教学时间也比较长,通过多种课程的合理结合,能够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好的效果[2]。数控专业的学生可以模拟实际相关企业的管理与生产情境,由教师下达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或者合作完成。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不仅使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而且形成一定的工匠精神。

四、在校企合作中加入工匠精神

如果仅仅依靠数控专业的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因为即使是经过了实训培养但是仍然会有学生抱有侥幸和无所谓心理,难以让一些学生为之动容,而且学校用于数控专业教学的机械设备比较陈旧,加之学生过多,难以进行长时间练习。但是走校企结合的道路就能够有效改善上述现象,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感受到生产带来的魅力和压力。工匠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数控专业对技术的要求很严格,这和工匠本身的性质是相符合的,都是追求工艺上的精益求精,态度上的严谨。一般来说企业拥有的机械设备是相对于学校的机械设备先进且更加完善,学生通过对新设备的学习与操作,能够获得最新的技能与理念。

新时期下的人才需要对新技术有很强的应用能力,能够操作先进的机器。先进的机械设备所带了的理念也是先进的,当学生拥有了先进的思想理念之后对新的技术就更加向往,进而不断对新技术做出探索和创新,这与工匠精神也是相符合的,是作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数控专业人才所必备的精神与能力。

五、总结

文章对高校数控课程设计的优化,和工匠精深的培养从专业课程设计、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训课程以及校企合作对工匠精神的培养做出了探讨,提出了有效的数控专业工匠精神培养的课程优化设计。当前环境下数控课程的安排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数控编程方法、数控原理等方面的专业的知识,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有与时代要求相符合的工匠精神,加快学生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与操守,促进高校数控专业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敏捷;可触摸式

精益思想产生于“丰田生产系统”,后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研究和总结,正式发表在1990年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将精益思想运用于需求相对稳定,市场可测的环境下,节约了大量资源,提高了企业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进入90年代后,产品生命周期变短,市场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美国制造业认识到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还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迎合消费者的需求。随即提出了敏捷思想,敏捷思想的核心是,在需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随市场变化做出判断和预测,采取灵活策略,对市场做出快速响应。

高职院校若比喻为制造企业,那么学生就是产品。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升和优化教育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敏捷”思想,根据学生多多变的需求随着学生特质变化做出改变,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教学内容和过程,对学生的需求做出快速响应,令我们的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

现代高职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管理类的课程如何设计实践教学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改研究内容。高职课程体系有许多理论实践课,课程在课时分配上通常采用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各半的方式。教师在授课时最常用的实践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完成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由哈佛大学流传出来的优秀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了解企业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案例教学法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但是案例是概念的、文字化的学习素材,对于高职学生所拥有的高度实践热情的学习特点是不够有效的,因此引入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将对教学效果产生关键性的效果。本文通过《供应链管理实训》课程近5年的教学改革过程与效果展开研究,提出以“可触摸式的”敏捷型教学方法提高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效。

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高阶形态,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课程定位上,本校将其定位为专业核心课程。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物流知识才能开始学习,因为本课程是将学生之前所W习的分散的物流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它是最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最高层级课程。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对于高职物流学生而言不易设计,课程通常包括较多的理论与较少的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课程做了大幅的改革,设计了“可触摸式”的授课内容。

由于供应链具有独特性,每一个行业或者企业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供应链。因此,本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按行业划分为不同主题的实践项目。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校内空间的人/物/事件,结合网络调研,实地调研等方式,实训项目内容围绕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接受程度与学习特点进行设计,并将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各种理论、方法融合到每个实训项目中。

主要的实训项目包括:汽车供应链实训,实训场地在校内停车场;出版发行行业的实训场所为校图书馆,校内活动供应链管理的实训场地则利用运动会/篮球赛/晚会等校内活动展开;学校食堂供应链优化的实训场地为校内食堂;电商行业供应链实训是与电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展开进行。将校内现有设施设备、各项活动融入课程教学设计当中,令实践教学具有敏捷性,令教学内容可触摸,学生可以每一个实训项目中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展开调研、采集数据、上传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最终提出具有真实数据支撑的可执行方案。实现最大限度控制实训时间、成本完成教学目标的敏捷型教学方法。

本文展开介绍实训1:汽车供应链实训项目的教学流程与方法。汽车供应链实训项目的实训场所为校内停车场,目前现有的两块校停车场,在校车辆数据范围是80-120辆。囊括了汽车市场上大部分的品牌,如:外国品牌奔驰、宝马、奥迪等,国产品牌吉利、比亚迪等。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型市场模型。

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对停车场所有的车辆进行数据采集,结合网络调研,了解汽车产品,包括配置,功能和价格。保证能够学生建立汽车行业所属产品的基本概念。当学生采集完所有汽车的数据之后,上传入教学平台使用数据模块开始进行分析,分组合作建立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型的汽车产品数据库,实现马丁.克里斯托弗提出“敏捷的基础”中的第一步信息共享,同步作业。紧接着学生将进行分析和总结学校客户群的消费偏好、零配件供应商分布,结合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策略相关理论知识展开教学,令学生在掌握汽车市场的基本行情的同时理解去库存战略。 通过数据分析与网络调研的结合,整合供应商/制造商的信息,了解汽车企业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从中引入供应链知识点进行教学,如:供应链的类型,BULLWHIP效应等等。最终学生制作PPT并以小组演讲的方式展示“XX品牌汽车供应链调研项目”的实训成果。再使用“敏捷的基础”的利用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学生发挥更大的潜能。

敏捷思想在高职物流实践教学当中的应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2013年首轮采用“可触摸式”的项目制教学方法至今,已迈入第6轮教学,项目内容不断优化、去粗取精。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在提高,从多媒体教学升级为数据平台,制作微课视频《爱上供应链》、开设供应供应链沙盘。2011-15级学生课程满意度均在91%以上,学生对课程知识点、供应链管理方法与工具的应用能力大幅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对实训项目,对项目内容印象深刻,圆满的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的高职教学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1]马丁.克里斯托弗.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95-110

[2]孙瑛. “可见、可触摸式”教学方法研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11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钳工实训 职业综合能力 教学改革与实践

钳工实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技能基础课程。钳工实训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其培养目标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其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加工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其次,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构建钳工实训课程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就钳加工训练本身而言,动作单调,内容乏味,劳动强度大,训练过程苦、累、脏,知识获取、技能成长的过程漫长。特别对于新生而言,学习的方式变化巨大,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总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制约。

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非常必要。

1.钳工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与理论课程与实习实训课程的割裂。传统的钳工课程体现福谢依(A.W.Foshay)并行课程理念。单纯强调知识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以传授知识和技能动作为主,忽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行动学习和心智成长,无法系统实现经验的获得及并最终形成实践能力。

二是单纯强调实际操作技能成长。单纯的技能训练缺乏基于社会需求、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不能按企业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缺乏对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三是训练目标与岗位工作不相适应。脱离真实生产情景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能力点,难以形成真实的职业能力。

2.钳工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重构钳工训练课程体系,重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核心职业能力是胜任某一职业领域或工作岗位工作的能力。包括技能、计划、探索创新、解决问题、信息处理、职业道德、沟通表达、自主学习、引领指导等等能力。按照知识、技能和素养合一的要求,重构钳工训练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改革,改变知识获取、技能养成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相互割裂的现状,既遵从认知规律,又注重职业发展规律,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职业资格分析得基础上,通过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完整有机衔接和交融,使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以形成未来就业岗位或工作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

2.2.丰富教学内涵,实施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传统技能训练课程,按能力结构实行分解式教学,与真实的工作情景无直接对应性。只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动作技能和技巧联系,缺乏在真实工作情景中的综合性学习,难以形成完整的职业能力。以传授知识和技能动作为主,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忽视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新课改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既要传授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职业品质和良好职业素养。因此,教学内容要扩展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和意志品格等诸方面,通过职业化、生产化和工作过程化的实训,培养学生逐步因此职业能力。

2.3.创新教学模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按照企业员工素质要求,实施“三训”、“五精”训练模式,“三训”即早训导、日训练、晚训勉,“五精”即精细、精心、精准、精确、精美,以“三训”培养服从意识、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以“五精”培养职业意识、规范作业意识和精益求精意识。

开展以企业“6S”管理为内容的作业和现场管理活动。要求钳工实训做到整理(SEIRI)、整顿(SC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TEY)。做到每天实施教学前,对学生进行五精规范训导,安全教育和项目引导;在实施教学中,按照汽车企业“6S”管理标准执行,要求学生在工具摆放、操作流程、作业习惯等环节做到“五精”,强化对学生职业规范的训练;在实施教学结束后,对学生一天的表现、五精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训勉。

推进“教、学、查、检”四同步教学法,将教学、学习、实践、体验和验证有机融合,将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

创设企业化工作情境,企业化的安全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工艺流程、交接班制度、登记制度和其他各项管理制度上墙,引入富有明显企业文化宣传画、警示标语和工作规范的标语和口号,张贴工作流程、工艺流程和技术数据等实用生产技术指标。做到环境企业化、设备布置企业化、工作管理企业化和实习实训作业企业化。

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引进企业案例,将原来的铝制八角锤,改为企业常用的钢制防爆扁尾检验锤。一是增加了训练强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二是提高了加工产品的实用价值,作品拿回家,可以作为常用工具,激发了学生学习训练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成就感。

适时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提高训练效果。在锯削训练中,有写同学星系比较急,动作幅度大,操作不规范,锯缝总是偏离基准线,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学习训练步骤和加工工艺方法,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总结,纠正错误姿势,规范锯削操作时动作,开展一对一技能竞赛、小组竞赛,引导学生进入到职业工作角色,培养规范作业意识、精益求精意识和优良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进步明显。

总之,钳工实训教学改革要与培养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为目标,要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完成知识、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为行业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精益思想;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48-02

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毫无疑问,就业危机成为了当代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虽然我国也采取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刺激经济,鼓励企业多招人,鼓励大学生创业,然而大量毕业生仍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拥有特定的能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学生才有就业的机会,这就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接近市场需求,是所有学校都在努力思考的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各院校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拟就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就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及学校教学管理中引入精益思想进行了一些探讨。

精益思想的内涵

精益思想最早来源于精益生产方式这一概念。James Womack和Danel Jones于1990年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将丰田汽车公司的成功经验总结为“精益生产方式”。1996年,James Womack和Danel Jones又在两人合著的《精益思想》一书中明确提出了“精益思想”这一理论。二人在此著作中提炼出了精益管理五原则,即精益思想:顾客确定价值、定义价值流、价值无间断流动、拉式生产、尽善尽美追求卓越。但精益思想的精华远不止于此,组织和人是精益生产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这说明,精益思想是人、过程、技术的集成,任何一个企业在踏上精益历程时都不能单纯把精益思想当成一种管理措施或技术的运用,精益思想的精髓是把管理当作企业运营中的一个职能,将这一职能与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活动等同起来,在管理中创造利润,在管理中控制成本,从管理中索取效益。精益思想发展到今天,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思想与管理理念。

精益思想的五个原则更像是五个步骤,通过不断循环的过程将最终用户价值带入系统中,并将系统中的浪费一层层逼下来,消灭之。(1)根据客户需求,重新定义价值。精益思想的关键出发点是价值,价值只能由最终客户来确定。即价值只有在由具有特定价格、能在特定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定产品来表达时才有意义。(2)识别价值流,重新制定企业活动。识别价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即浪费。精益思想要求价值流域中的各个企业重新思考其经营方法,共同发现浪费、消除浪费。(3)使价值流动起来。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如部门的分工、大批量生产等等,阻断了本应动起来的价值流。精益思想将所有的停滞视为企业的浪费,用持续改进、JIT、单件流等方法创造价值的连续流动。(4)依靠客户需求拉动价值流。理解拉动思想的最佳途径,要从一个实际客户表示对一件实际产品的需要开始,然后倒推至把合意的产品交给客户所需要的各个步骤,而不是把用户常常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他们。拉动原则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能抛开预测,直接按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5)追求尽善尽美。价值流中浪费的步骤不可能通过一次改善彻底消除,浪费是被不断发现和具体化的。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当前的价值流状况设定一个新的目标,重新开始流动和拉动的过程,发现和消除更多的浪费,不断地持续这一改进过程。

精益思想在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突出。天津滨海新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六的综合性港口和中国北方国际航空货运中心,聚集了部级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及正在建设的东疆保税港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滨海高新区、临港产业区等功能性区域。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天津滨海新区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5年8月,国家决定在天津建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目前,滨海新区建成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工商职业学院和天津生物工程职业学院等五所高职院校,另外还有塘沽中专、滨海职专等十几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机械、物流、航运、工程管理、生物医药等专业近百个,在校学生近五万人。

(一)精益思想在试验区规划中的成功应用

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在规划过程中已经成功应用了精益思想,这是因为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需要的东西。

由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大量高层次、高技能型人才。在滨海新区空间发展方向上,规划和建设好教育改革试验区,对于提升滨海新区人才素质、扩大人力资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试验区已经启动了8个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这8个基地直接对接滨海新区重大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天津海河教育园区选址于海河中游南岸地区,规划中设有园区管理中心、公共图书馆、公共实训中心(技能大赛中心赛场)、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和酒店等7个公共设施。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已有7所职业院校入驻,其中包含5所高职学院和2所中职学校。园区内校区相对集中,便于搭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因此,入驻的院校可以共享园区提供的各种配套设施,享受良好的文化氛围,避免了每个院校的重复建设,减少了浪费。另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的需求,入驻的院校将进行专业整合及资源整合,这样便会有效降低国家及学校的投入成本。如专业方面的整合和开发就是要充分考虑到“资源导向”与“需求导向”相结合,避免一个学院由于办学资源有限而专业跨度过大导致资源的分散程度加大。又如实训基地的校际整合,可为国家节省办学投资,同时还可以降低教学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避免同样的专业每所学校都建实训基地,同样的设备、仪器重复投入。

(二)精益思想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建议

职业院校相对于人才市场来说就是生产者,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就是“产品”。“产品”到底能否满足市场的需求、如何使“产品”适销对路,是现在职业院校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精益思想为职业院校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拉动”方式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具有一定的技能,但仍有大量学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这是因为很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只是按照自己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来制定培养计划,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求。精益思想中的“拉动”一词最简单的意思是,在下游客户提出要求之前,没有一家上游企业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但是要真正按这个规则办事,则要复杂一些了。理解拉动思想的逻辑和挑战的最佳途径,要从一个实际客户表示对一件实际产品的需求开始,然后倒推至把合意的产品交给客户所需要的各个步骤。这也就意味着职业院校在制定办学模式及学生培养计划时,一切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首先应该深入市场了解市场需求。一旦有了市场需求的时候就应快速制定一系列的培养方案,迅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是说,职业院校可以让市场按需求拉动培养学生,而不是把市场常常不想要的“产品”硬推给市场。职业院校与市场之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应用供应链管理中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匹配图来说明,如图1所示。其中,横轴以合作数量表示合作关系的相对广度,纵轴表示合作的相对深度。在整个关系匹配矩阵中,定义了4类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交易型合作、协作型合作、协调型合作和协同型合作。事实上,职业院校向市场推销所培养的学生,职业院校和市场中的用人单位之间暗含着一种关系,但却未必意味着彼此间存在合作。所有的关系不尽相同,所有的合作也有所差异。交易型合作关系的双方比较注重短期的效果,不太重视发展长期的伙伴关系;协作型合作关系具有较高的信息共享水平,比如用人单位会及时更新用人需求,职业院校就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更改培养计划等,这是一种单向的沟通;协调型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加密切,需要沟通的信息在合作伙伴之间双向流动,紧密地协调流程的计划和执行;在协同型合作关系中,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只是相互传输和交换信息,而是更关注于未来的战略愿景,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培养所需人才。职业院校在选择合作模式时,要平衡理论上可行、支持院校战略及管理日常运行切实可行等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院校自身发展的模式。

柔性教育 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将大批量生产改为精益生产,提倡柔性教育。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政府教育部门和某些大学的管理者就开始关注和探索适应信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大学教育发展新思路,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学教育理念――柔性教育。柔性教育是美国为适应全球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柔性需求而采取的一种大学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强调向学生传授“可转移性技能”,培养和开发学生应对能力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职业教育面对的是快速变化的市场,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善于继承、学习及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及学会创新。

结语

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其建设势必会对全国职业教育起到示范作用。精益思想在职业院校建设中的应用,能为天津滨海新区职业教育带来一种较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美)沃麦克・琼斯.精益思想[M].沈希瑾,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赵卓.精益思想理论与实践探析[J].航空工业经济研究,2006,(6):43-46.

[3]王建飞.浅析精益思想及其在中国企业中的发展[J].中国商界,2009,(4):265.

[4]曲志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校际整合发展模式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33-34.

[5](美)肖尚纳・柯恩,约瑟夫・罗塞尔.供应链最佳绩效管理原则[M].汪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49-153.

[6]梁文明,金童.论美国柔性教育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16-17.

[7]朱军.高校教学管理引入精益思想的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2):79-82.

作者简介:

精益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企业生产管理一、实施背景

传统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习惯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轻视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团队协作、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封闭,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传统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专业素养不高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水平。

我校针对教学中常出现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积极开展变教案为任务书、变教师主讲为分组学习、变考试为多元评价的教学改革活动。在改革中注重“德技并重”,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企业生产管理模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六步骤三贯穿”教学改革。

二、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实践一体化教学奠定基础

(一)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学校从企业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或技师中聘请优秀兼职教师到校任教指导。校企合作定期派教师下企业锻炼,保证一体化双师教师的企业培训。

(二)资金和教学资源保障。我校投入专项经费,加大对图书馆、五大专业平台、实训仿真室、实训车间等教学资源及设施设备的投入,为一体化教学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和资源保障。

(三)机制保障。我校探索建立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督导制度和教学评价制度,同时,建立了一体化教学改革激励制度,保障突出贡献教师的奖励和优先培训,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三、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一体化教学

为了确保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我校制定了《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学生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暂行)》等相关文件。

(一)教学设计

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企业生产管理模拟”的一体化教学中最关键的是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书的编写,在教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教学项目设计,撰写学习任务书,保持任务书和教学项目之间内涵的逻辑联系。在任务书的设计过程中按照完成学习任务的线索,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形成较紧密的联系,包括基本常识(以完成某一工作设计的常识和基本规律)、专业知识(概念、原理)等,同时任务书的设计要体现综合职业能力。

任务书设计完成后要进行教学活动策划,撰写教学活动策划表,教学活动策划表中明确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活动,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流程

我校规定了教师备课和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是推行“六步骤三贯穿”的教学方法。先将教学班级分组,每5~8个学生为一组,每个小组都设有一名小组长,教学活动在工学教室中进行,同桌面对面坐。

第一步:引入任务。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讲解、示范教学项目,下发任务书,明确工作要求,组织小组讨论。学生接受任务,明确任务要求。

第二步:制定计划。每位同学都要制定工作计划,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控制各小组工作计划的编制,并点评工作计划。

第三步:做出决策。各小组根据制定的人员分工、配合方式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工作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步:实施计划。学生根据各自的分工观看视频、查阅资料、设计绘制图样、小组讨论,分次实施工作计划。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查阅资料,指导学生设计绘制图样、组织学生讨论相关知识与技能操作方法。

第五步:分组评价。学生对实训产品进行检测自评,与其他同学交换产品进行互检。教师组织、指导、控制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每组抽检2~3个产品进行检测,并与学生自评和互评结果对照,分析检测结果。我校已建立了一个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把学习的结果、过程、方法、合作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纳入评价范围。

第六步:总结整改。以小组的形式设计展示方案,展示小组成果,撰写个人总结报告。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成果,点评成果,撰写项目综合评价报告。如果学生有能力、有时间,可以增加知识拓展和能力拓展。

(三)教学过程“三贯穿”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6S管理、目视化管理和精益生产管理理念。

6S管理:将全员的责任分担明确化、提高参与意识,全员参与,全员执行。我校奉行6S始于素养,班前劳保用品穿戴整齐、无迟到、早退现象,具有文明安全意识。每人都有6S责任,实习过程中随时保持工整状态;实习结束后整理、整顿、清扫现场,保养设备、工、量、刃具,要求所有人照章执行。

目视化管理:目视化管理看板与实训一起流动,看板随着实训内容变化,学生每班次动手展示看板。一体化教学目视化管理看板每班次流动的板块有“学生技能统计”板块、“6S管理”板块、“学生合理化建议”板块、“安全日历”板块。“学生技能统计”板块展示学生技能掌握情况;“6S管理”板块展示学生劳保用品穿戴、整理、整顿、清扫、安全等6S执行情况;“学生合理化建议”板块展示在实训过程中学生总结的技能技巧、方法、定置管理等的合理建议;“安全日历”板块展示每天实训是否为安全无故障日,如果发生故障,要写出安全事故分析。

精益生产管理:我校执行精益生产管理理念,各小组团结协作,实现“3零”目标:零浪费、零故障、零灾害。

四、实施效果

(一)丰富了教学资源。一是各专业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案、任务书、作业指导书、综合评价总结等资料,供教师学习和资源共享;二是各专业开发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校本课程;三是建设了五大专业平台和30门网络课程,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教学成果。

(二)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很大提升,近两年我校在省、市技能比赛中成绩优异。2012年青岛市第十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八个工种参赛获第一名6人,第二名8人,第三名6人,其中五个工种包揽前十名。

(三)就业竞争能力,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我校学生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就业待遇年年攀升。教改加强了学生的技能,学生与家长满意度和社会声誉不断上升,新生招生人数年年提高,2014年我校招收新生1800多人,是青岛市招生人数最多的院校之一。

五、体会与思考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企业生产管理模拟”的一体教学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完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评价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学生分组参与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但要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持久性,还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二是学生学习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丰富。一体化教学除了分组教学外,还有更多模式需要研究和探索;三是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上一篇:电脑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写生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