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范文

时间:2023-02-21 20:16:14

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范文第1篇

我们曾帮助过许多企业克服他们所遇到的障碍,已经为25,000名企业家和雇员们提供了有关精益创业方法的培训。另外,我们自己也创立了一家精益企业――精益创业机器,精益创业机器最初始于一个从无数失败的企业案例中获得的疯狂的想法。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它发展成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在世界五大洲的500座城市里有300个训练营。

我们并没有发明精益创业。埃里克・莱斯写的《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一书,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创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但精益创业方法提供了功能强大的新工具,可以让专注于现有市场的企业更善于发现和挖掘新的市场。

对精益创业的争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未能成功感知近几十年产品开发和营销领域的深刻变化。让我们依次检讨最常见的反对意见。

异议:现有组织可以处理创新

企业管理者们很难接受建立一个单独的创新实体的需要。他们的公司经营得很成功,所以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还不够。他们为自己的公司而骄傲,这无可非议。他们喜欢控制一切――毕竟,这是他们所擅长的。

问题是,企业环境是属于执行的,而创新是一个先于执行的发现过程。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表明,企业不能从内部颠覆自己现有的业务。对任何特定企业而言,这是企业生命线的资源和实践,是让其无法挑战传统业务的根深蒂固的免疫系统。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需要一个环境,其中文化、优先事项和流程是可变的。我们选择了创新殖民地隐喻来强调对创新至关重要的独立性。而其他的说法――臭鼬工厂、内部创业项目、创新实验室和创业伙伴关系――都对产生新的高增长业务无效。它们的最大弱点是缺乏自主性。

创新殖民地无须履行企业优先事宜,可以快速学习客户需求,开发产品,并在竞争对手之前到达市场。它可以开发出与公司现有业务直接竞争的产品,并吸引不会考虑为大型公司工作的创业型人才。它将仅为追求增长做任何它所需要做的事。

异议:企业不需要创新殖民地,他们需要一种创新的文化

企业文化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初创企业的文化是拥抱风险。高管们相信他们可以引领公司冒更大的风险,他们的员工可以被激励押注在不确定的未来上。但企业文化并不具有可塑性。它源自这家公司数年来维系其运行的结构和流程。文化不能单独被改变。这种变化需要改变使该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它将不再是同一家公司。

你不用改变公司文化,你需要创造一种全新的、不同种类的组织,为你想要培植的文化提供肥沃的土地。把创新殖民地设想为远离企业的“大陆”,在那里,冒风险是常态,员工自己会主动选择孤注一掷,并且当他们赢得赌注时能获得丰厚报酬。殖民者每天都会进行创业型思考,而不仅仅是在少数强制性的时刻,或当其符合公司预算或政治时才去进行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创造性的、颠覆业务的能力将成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异议:与员工共享未来利好是复杂、昂贵和没必要的

对许多企业高管而言,分享股权的概念是违反直觉的。他们习惯于通过在公司内支付工资或股票来创造价值。他们可能会认为企业的支柱――现金、市场营销、分销网络和技术投资组合要比其员工的产品开发努力更有价值。他们可能很难理解创业的冲动。毕竟,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已将大部分的职业生涯奉献在攀登企业的阶梯上,而不是在建立自己的公司上。

这些高管们缺少的是所有权所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动力。与 Instagram的联合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在 TechCrunch 进行视频交谈后,主持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做出了一个精明的观察结论:“所有权是对你为什么会日夜颠倒地工作以及整日思寻的最佳诠释。我不知道微软的股票期权是否能感觉像所有权一样。”换句话说,若有正确的动机,企业家将会倾其所有,这些都是对实现产品 / 市场契合十分必要的。他们需要拥有那些初创公司,如果他们不能在企业内这样做,其中最具决断力的人将会开始自己的事业。其部分原因是在企业内部获得巨大成功的机会很小。但它也关乎人们的荣誉感和遗产:当新的帝国消亡时,创业者们需要的是离开。

与员工分享上升空间不必过于复杂或慷慨。换个角度看,用股票交换薪酬实际上减轻了企业的风险。通常公司会砍掉工资的 50%,以便能够大规模地雇用创新人员。更多的人意味着在大量投资中可以更好地进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如果你够幸运的话,可以命中一次,但如果你因感觉给了他们太多的股权而放弃的话,下一次尽量减少股权,再看看情况如何。将建立-衡量-学习周期应用于所有级别的业务上,而这只是其中之一。

异议:精益创业技术不能产生复杂产品

许多人都误解精益创业适用于玩具,而不是严肃的产品。企业高管们习惯于了解最好的情况。由于代际问题,他们可能对用瀑布传递方法有些经验。当你确切地知道你想做什么并且不会改变你的想法的时候,这些久经考验的模型无疑是好的。当然,它们对于制造没有人想要或需要的东西也是非常棒的。

我们认为,这种误解的根源之一是精益创业风格的实验和迭代的早期输出是一个按比例缩小的最小可行产品(MVP)。如果这是你所知道的精益创业,那么,反对意见就显得很有意义。但在现实中,这一最小输出仅仅是一个又一个可持续业务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一个 MVP 能够确保你为你的客户建立正确的产品,并且这个最初的步骤可以作为核心 , 扩大产品规模以有效地进入一个更大的市场。

为什么最小可行产品的规模不能和团队野心同步扩大呢?这其中没有任何原因。看看由埃里克・莱斯创立的 IMVU 公司,他也是精益创业的创造者。IMVU 是一个大型虚拟世界,拥有大量尚未为世人所知的技术。它是以最小可行产品为开端,多年来逐步发展为一个精心设计广泛的基础设施,用于探索、社交互动和娱乐。不断地应用和发展精益创业并实践于建立衡量学习周期。

我们知道,正确地实践精益创业方法甚至可以让大型而复杂的产品以更快、更便宜的方式抵达市场。从企业的角度看,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灾难性的产品失败。没有什么能比推出一个失败的产品更能损害一个 CEO的职业生涯,没有什么比浪费在无意义的努力上的资源更能破坏员工士气的。确保每一个功能都服务于客户需求,精益创业方法指导团队走向成功,不管最终产品是简单而小、或是复杂而庞大的。

异议:为什么当你可以购买一个成熟的创业项目时要进行孵化或早期收购

业务拓展部门一直在寻找值得收购的公司。不仅仅如微软、谷歌和facebook 这样的科技巨头会进行收购,农业汽车、健康、金融服务,甚至是零售业的大公司在硅谷及其他各地也在“狩猎”。

他们寻找与自身业务范围相协同的企业。这也就意味着是快速成长阶段的初创公司。它给人的第一反应是企业可以利用其大量资源帮助收购对象成长。

然而,这种策略是有风险的。后期收购必然会导致上升空间有限,这大大缩小了你的潜在收益。获得一家有动力的公司会让你付出高昂的代价,并有可能让创始人有足够的退休金让他们放松休息(在他们的新游艇上)。

另外,如果你仔细考虑,那些最愿意出售公司的创始人将是那些对未来发展能否超越你所提供的价值最不自信的人。

其后是将初创企业融入一个大型的企业文化中的风险。早期收购将减少或回避这些危险。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公司,你可能以廉价的方式得到一块崭新的、利润丰厚的土地。

请注意,我们并不是建议用早期收购来取代通常的公司收购。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单独的活动,具有高风险,但能带来更高的回报。创新殖民地的收购并不想为现有的业务范围服务,而是培育颠覆式创新,让企业保持长期健康的运行。

异议:真正的男人不会轻易转型

作为精益创业理论的诸多元素之一,转型的概念激起了一些观察家的男子气概:“转型即示弱。”

让我们举一个有趣但真实的故事例子:2013年初,我们两个飞去硅谷与 Y Combinator 会谈,希望参与他们著名的加速器计划。在与我们的谈话中,一个合伙人说:“上帝啊,如果我们让你们在这里,我们将不得不时刻听到‘转型’这个词!”

他的眼睛都长到后脑勺了,我们担心他会癫痫发作!但说真的,有一种趋势,特别是在特权阶层之间,他们认为转型是优柔寡断和散漫的。几十年来,这种思维定式在企业中蓬勃生长。即使是初创社区中的杰出人才,如 TechStars 纽约公司的戴维・蒂希(David Tisch)与布鲁克林大桥创业公司的查利・唐奈尔(Charlie O’Donnell),曾公开表示对于转型价值的置疑。

问题是,市场“保持原轨”是一个成功策略的说法已不再风行。根据技术的速度发展和市场变化的不可预测性,转型的意愿可以说是创新的前提。基于扎实的指标模型的转型并不缺乏承诺。这是一个基于证据的面向现实世界的调整。

此外,创业者们将为自己初创企业的股权所激励,只有当一个无效的假设已经运行时,才会仔细考虑转型。

精益创业范文第2篇

定价:¥49

作者:[美]埃里克・莱斯(Eric Ries)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的全球创业兴盛时代,但无数创业公司都黯然收场,以失败告终。精益创业代表了一种不断形成创新的新方法,它源于“精益生产”的理念,提倡企业进行“验证性学习”,先向市场推出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在不断的试验和学习中,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灵活调整方向。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最好能“快速地失败、廉价地失败”,而不要“昂贵地失败”;如果产品被用户认可也应该不断学习,挖掘用户需求,迭代优化产品。这一模式不仅针对车库创业派,对于全球最大企业内部的新创业务也同样适用。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硅谷流行的一种创新方法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极简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有价值的用户反馈,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期适应市场。这也就是精益创业提到的三个主要工具:“最小可用品”、“客户反馈”、“快速迭代”。

最小可用品――是指将创业者或者新产品的创意用最简洁的方式开发出来,可能是产品界面,也可以是能够交互操作的胚胎原型。它的好处是能够直观的被客户感知到,有助于激发客户的意见。通常最小可用品有四个特点:体现了项目创意、能够测试和演示、功能极简、开发成本最低甚至是零成本。

客户反馈――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最终用户那里获取针对该产品的意见。通过客户反馈渠道了解关键信息,包括:客户对产品的整体感觉、客户并不喜欢/并不需要的功能点、客户认为需要添加的新功能点、客户认为某些功能点应该改变的实现方式等;获得客户反馈的方式主要是现场使用、实地观察。对于精益创业者而言,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客户而进行,产品开发中的所有决策权都交给用户,因此,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客户反馈,就不能称为精益创业。

快速迭代――是针对客户反馈意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融合到新的版本中。对于互联网时代而言,速度比质量更重要,客户需求快速变化,因此,不追求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不断让产品的功能丰满。所以,才会有微信在第一年了15个版本,QQ保镖3周上线的记录。

精益创业来源于互联网行业,是软件开发的一种新模式。但其背后的“客户验证”思想在大量非IT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美剧的拍摄,往往都会先拍摄一部几十分钟的先导片,交代主要的人物关系、矛盾冲突、故事背景,然后邀请几十位观众参加小规模试映会,再根据观众的反馈来决定剧情要作哪些修改,是否需要调整演员,以及决定是否投拍。在每一季结束时,制作方又会根据收视率和观众意见,决策是砍掉该剧还是订购新一季内容。这种周拍季播的模式,把所有的决策权交给观众,让制作方的投资以及失败成本降到了最低,是一种典型的精益创业方式。

整体而言,精益创业适合客户需求变化快但开发难度不高的领域,比如软件、电影电视、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国内,除互联网企业外,酒店管理领域的“今夜酒店特价”就采用这种小步试错的方式进行开发,一些传统企业如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利用精益创业进行信用卡产品及客户服务的创新,并把三大法宝固化到项目管理机制中。

由于精益创业需要经常进行客户验证,因此对于一些客户验证成本较高、或者技术实现难度较大的工作并不适合。比如大型赛事,服务客户是全体运动员,想要获得他们的频繁反馈是比较困难的。又比如航天工程,客户需求是比较明确、清晰的,主要难点在行器的技术实现和对接控制。

书评

蒂姆・奥莱利 O’Reilly传媒CEO

《精益创业》不仅谈及如何创建成功企业,它还告诉读者如何改善任何其他领域的工作。希望“精益创业”的理念有一天能运用到政府规划、保健政策以及其他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之中。它为我们找到有效方案、摒弃无用之物提供了终极答案。

罗伊・巴哈特 IGN娱乐公司总裁

如果商业以客户的真实需求为基础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精益创业》为我们重新思考企业的运转提供了基础。不要为书名中“创业”一词所迷惑,无论身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所有企业家都可将此书作为工作指南。

蒂姆・布朗 IDEO首席执行官

埃里克・莱斯揭开了创业家的面纱:魔力与天才并非成功创业所必需,运用可学习可复制的科学的创业程序才是最重要的。无论你是创业者还是大型集团的企业家,本书都能为你探求未知领域提供有力的帮助。

诺姆・沃瑟曼哈佛商学院教授

《精益创业》是所有创业者的必读书。创业管理往往不是特别正式,因此更像是一门艺术,本书帮助创业者将结构性方法和科学运用到创业公司的管理中,以减少产品的失败。它提供了避免产品认知失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经证实的认知严密评估来自市场的早期信息,以此决定坚持下去抑或调整方向,评估增加企业失败风险的各种挑战。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定价:¥55

作者:安迪・格鲁夫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部影响巨大的管理学著作,它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理念:偏执狂管理。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将会出现一个战略转折点,这时候,企业有机会上升到新的高度,但它也同样有可能标志着没落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偏执狂式的管理能使公司保持足够的谨慎,时常捉防他人的袭击、窃取你的生意;作为一名管理者,还需要将这种防范意识传播给手下的员工,让他们和企业领导一起度过战略转折点,走上企业发展的一个更高的平台。

《创意黏力学》

定价:¥36

作者:奇普・希思(chipHeath)/丹・希思(DanHeath)

出版社:译文出版社

精益创业范文第3篇

创新充满不确定性,创新企业并不知道他们的客户需求是怎样的,因此不应像传统企业那样列冗长的发展计划和预测较长的产品周期,“精益创业”提倡企业进行“验证性学习”,《哈佛商业评论》将其精炼出三大原则:一、勾勒假设:与其做一个复杂的商业计划,不如勾勒出商业模式的框架,这一框架要明确公司如何为自己及其客户创造价值;二、倾听客户:企业应迅速制造出成本较低的测试版可行性产品,并立即启动搜集各方面的客户反馈信息,通过快速反馈修改假设,如此循环,以最小的成本和有效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三、快速灵活的开发:通过灵活的“最小可行性产品测试”不断修正,迭代增量,以步步为营的小调整代替华而不实的臆想,减少资源和时间浪费。

——《哈佛商业评论》文章指出,“精益创业”的实践不仅可用于年轻的科技企业,对于传统大公司商业模式的探索也有益处。大公司面临更多的外部威胁和内部路径依赖的惰性,需要全新的组织结构和技能以适应新的变化。近年来,通用电气、高通等大企业都用精益创业的方法作出了有效的尝试。

李安:把心放出来

中国有句古话,“人算不如天算 ”。你当然要有各种组织管理能力和对预算的掌控能力,在执行上面你要非常理性,非常有组织,但是最后要能够让人家觉得像是一气呵成的作品,不是计算出来的,才比较动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那些你没有计算过的东西,比如感情。电影要有情感的高低起伏,故事要流畅,感情要抓到。这个东西是你计算不出来的。你要把心放出来。还有一点是,做事容易做人难。把事情做好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对付人是比较困难的,需要比较用心。——李安在接受沃顿商学院访谈时认为,最动人的是没有刻意计算过的东西。

反思紧缩经济学

2010年,经济学家莱因哈特和罗戈夫指出,在很多国家及很多不同时期,当一国公共债务与GDP的比值超过90%时,经济增速就会骤降。当公共债务与GDP的比值低于90%时,平均年度GDP增速大约3%-4%。但若超过90%,GDP增速将骤减至-0.1%。然而,现在美国马萨诸塞经济学教授波林和阿什了这一观点,并认为应该反思紧缩经济学。他们发现,当一国债务与GDP的比值超过90%时,平均GDP增速为2.2%,而非-0.1%。经济增长率与公共债务之间的关系,因时间和国家的不同而存在巨大差异。假如一国公共债务与GDP的比值正逼近90%,不代表该国经济增速一定骤降。当美国和欧洲遭受金融危机、以及随后的私营部门财富和支出大幅缩水的打击时,依靠赤字融资的政府支出是向经济重新注入需求的最有效工具。最近几年,赤字和债务确实大幅上升,但这是危机的结果,同时也是让经济摆脱衰退的一种政策工具。债务并非是经济增速骤降的原因。

精益创业范文第4篇

在美国南加州海岸丰饶的海草床里,生活着成千上万种鱼虾,但只有北美牙鲆和白海鲈是人们餐桌上的最爱,因此市面上的售价也最高。但这两种鱼都生活在海底深处,北美牙鲆善于隐藏在海底的藻类之中,只有当沙丁鱼游过时才冲出去捕食,而白海鲈对声音非常敏感,捕捞难度更大,普通渔民几乎与这两种鱼无缘,只有长期从事规模化捕捞,对这两种鱼类习性非常了解的渔民,才有可能成功将其捕获。

如果将渔民和创业者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两者的相似性:是否精益化,决定了他们的前景和回报。许多创业者都坚信自己掌握了很有技术和商业前景的创业概念,却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市场、客户需求、行业动态,也没有耐心去向客户及投资人说明创业的价值主张(诱饵);至于产品以怎样的方式营销、客户将以何种方式和价格购买(工具)、客户对购买流程的期望、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鱼儿上钩的可能性),就更是超出其理解范畴的问题了。作者在书中提醒,许多创业者对自己的创意过于自信,在跟客户首次交谈时,就大谈特谈自己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只会让客户反感,而不会去关注创业者提及的产品功能、架构及给客户带来的实惠。

许多创业成功案例都表明,忽略客户建议是危险的。但另一方面,史蒂夫・乔布斯等商业领袖也以忽略客户需要、提出更高层面的创业(创新)价值主张的方式,获得了巨大成功。作为美国资深的创业企业家,本书的两位作者布兰特・库珀和帕特里克・沃拉斯科维茨指出,“倾听你的客户,或者不听”。这并不是在“骑墙”,客户的意见建议在一定情况下是需要聆听的。比如,客户同企业谈起产品的改进问题;企业在推行新产品,通过客户互动,能让客户意识到意见表达的重要性;与之同时,如果企业询问现有客户,是否喜欢新产品,其反应则需要审慎对待;如果企业征询预期客户是否会付费购买某种绝佳创意,其反应也不能盲目信赖。至于那些并非企业、创业者细分目标客户的人(比如企业老板、创业者的亲属)表达出对创意的喜爱,则更应该理解为是纯粹的恭维。

精益创业者应该尝试做个“动物学家”,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客户在互动中的反应,精益创业者更应该做个“医生”,探询、盘问和督促客户,要找出感觉和原因,促使客户主动表达其真实看法。 责编/寇斌

精益创业范文第5篇

在中国,“创业第二季”,即“精益创业”时代已经来临。如果说“地产+资本+政策”是众创空间的1.0版,那么为创业者强化“服务”,提高创业者生存率的服务模式,才是众创空间的2.0版!“精益创业”时代的到来,恰恰为“创业第二季”以及众创空间的升级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创业指南,为开展精益创业的人们提供了强大的模式、方法和工具。

为什么需要“精益创业”?

创业到底是为了什么?价值的创造。为谁创造价值?价值由谁来定义?用户。这问的其实就是谁拥有最核心的价值。另外一点,就是痛点。从前,定价权在制造商或者渠道商,互联网诞生后,定价权转移到用户。每一个痛点都是一个机会,痛点越大,机会越大。精益创业最本质的就是两点:如何定义和验证用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

这本书,个人认为有两个价值,第一个就是打造大企业的“创新殖民地”,第二个,毫无疑问,就是关注创业者的存活率。

“精益”,“精”,即少投入、少耗资源、少花时间,同时又确保高质量;“益”,即多产出、高效益。它与创新的巧妙融合,可极大地降低不确定的市场风险,提高创新的效率,让企业管理者做好三件事: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持续不断地做正确的事。

如何打造大企业的“创新殖民地”?

通过打造“创新殖民地”,利用一系列科学的技术手段,就能极大提高企业的创业创新成功率。那么,该如何打造创新殖民地?个人认为,在《精益创业》这本书中,关于“创新殖民地”共讲到了三个方面。

第一,有价值的创意。创新殖民地追求大规模的有价值的创意,而这些创意与基于流行的科技、投资、消费者行为学的创新理论相一致。那么“创新殖民地”的含义是什么?就是特区。

第二,实践的过程。这个实验过程是一个三阶段的迭代方法:建立、评估和学习。

第三,产品和市场契合。所有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产品及市场契合,也就是创意足够有价值,其规模能迅速扩张并覆盖一个庞大的客户群。

有些大企业并不想一头扎进高风险和高回报的深渊中,而宁愿循序渐进地小步深入。但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创新殖民地,也能产生足够的创意并爆出冷门。

还有,创业创新总体来说具有三大战略:一是,通过内部孵化企业创造出开创性的新产品;二是,通过早期收购,时机恰当的收购可以为企业带来宝贵的资源,并助推企业内部创业的创新努力;三是通过投资外部,一家企业可以不用做出孵化或收购的承诺,购买具有巨大上升潜力的股份也是一种战略。

从大企业的内部创新来说,其实这是整个创新殖民和孵化的生长过程。

如何进行“精益创业”

“精益创业路线图”,我个人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有“套路”可循。

参考“精益创业”根据其“路线图”,有针对性的方法论:

1.形成假说:呈现客户的问题及相应的产品或服务的想法;

2.确定最具风险的假设:对假设进行测试,你可以从教练、导师和熟悉你所调查市场的人那里寻求帮助;

3.确定测试方法:探索、推介、金钥匙、原型是你可以用到的几种方法;

4.细分客户:找准客户的特点,弄清这些特点与客户对你的产品感兴趣的因果关系;

5.设置成功标准:控制花费的时间,确定你认为的“成功”;

6.构建指标模型:只有建立了模型,你才知道需要跟踪哪些变量,避免浪费时间进行重建。创业项目中越往后的越需要把场景描绘清晰,越近的越需要拿数据说话。

7.建立最小可行产品:不要贪大,建立最小的最可行,它可以是你为达成特定实验目的所需要的任何东西;

8.运行实验:创新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熟悉产品,以及潜在客户和商业模式;

9.转型或者坚持:要是在实验中出现问题,确认哪些是要变的,哪些是要坚持的,此时要决定是转移到新的假说上,还是持续不断地发展现有的想法。

正好,在《新智囊》上一期的封面主题就是“精益创业”。在其中,正好把精益创业的五个原则说了一下,即:

第一,创业者无处不在。你不一定非要在车库里折腾才算创业。在创业企业中工作的任何人,都算得上是创业者。所谓的新创企业就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以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为目的而设立的个人机构。这意味着创业者无处不在,而且精益创业的方法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在任何规模的公司,甚至是庞大的企业中。

第二,创业即管理。新创企业不仅代表了一种产品(的问世),更是一种机构制度,所以它需要某种新的管理方式,特别是要能应对极端不稳定的情况。事实上,我相信“创业企业家”应该是一个在所有现代企业中使用的头衔,因为企业未来的增长需要依靠创新。我将在后文中详细论述这一点。

第三,经证实的认知。新创企业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制造产品、赚取金钱、服务顾客,它们的存在更是为了学习了解如何建立一种可持续的业务。创业者们可以通过频繁的实验检测其愿景的各个方面,这种认知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第四,开发-测量-认知。新创企业的基本活动是把点子转化为产品,衡量顾客的反馈,然后认识到是应该改弦更张还是坚守不移。所有成功的创新企业的流程步骤都应该以加速这个反馈循环为宗旨。

第五,创新核算。为了提高创业成果,并让创新者担负相应责任,需要关注那些乏味的细枝末节:如何衡量进度,如何确定阶段性目标,以及如何优先分配工作。这需要为新创企业设计一套新的核算制度,让每个人都肩负职责。

反思精益创业

看完《精益创业》这本书之后,作为一个读者,我有了自己的一些反思和疑问,我进行了罗列:

反思1:现有组织是不是可以处理创新?

反思2:企业是需要创新殖民地,还是需要一种创新的文化?

反思3:与员工共享未来是否很复杂、昂贵和没必要?

反思4:精益创业技术是否能产生复杂产品?

反思5:为什么当你可以购买一个成熟的创业项目时,还要进行孵化或早期收购?

反思6:转型是否意味着承认失败或者定力不够?

反思7:为什么企业内部创新往往以会失败而告终?

反思8:企业内部孵化器真的是成功创新和留住创业人才的唯一良方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思考、一起去研讨。

最后,我用这本书结尾的一段话作为拆书分享的结束:“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代。我们正在见证创业创新的新曙光。我们正在一个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世界中觉醒。我们将更快地为人们最紧迫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将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中拥抱创新。欢迎来到精益创业的时代!”

延伸阅读

精益创业重塑大企业创新

本书是第一部将创业思维带入大型企业的最全面的书籍,以重塑企业创新文化。在精益创业方法的基础上,本书涵盖了成功的企业产品开发 、创新实验室的建立以及兼并与收购新创企业的方法。是产品经理、总监、高管甚至财富2000强企业董事会成员必读的一本书,涵盖了大型企业与新兴的初创企业竞争的工具与方法以及具有竞争优势的开发新产品和开拓新兴市场的方法。

《精益创业》

作 者:[美] 特雷弗・欧文斯

[美] 奥比・费尔南德斯

精益创业范文第6篇

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2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0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1%;每股收益0.358元。

铁路车辆业务收入稳定增长,毛利率大幅提升贡献利润

公司目前形成了敞车、罐车、平车、棚车、漏斗车及专用车六大系列四十多个型号的整车产品体系,公司是国内三大货车车辆生产企业之一,收入七成来自铁路车辆。受益于货车装备需求的增长,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0.20亿元,同比增长10.80%,带动了公司收入的稳定增长。同时,新造车价格提升及规模效应显现推动了毛利率水平的大幅上行,铁路车辆业务毛利率提升6.34个百分点,达到13.88%。因铁路车辆销售数量增加及毛利率提升因素共同作用,毛利较上年增长约9100万元,增幅达180%,在扣除期间费用及所得税影响后,铁路车辆业务较上年同期增加利润约3400万元,占到公司同期利润增加金额的89%,使得公司利润实现翻番。未来随着公司在国内企业自备车采购占比的提高及大轴重货车车辆占比的提高,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曲轴锻件产品业绩贡献尚未发挥,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公司作为国内重要的曲轴生产企业,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毛坯锻造环节,附加值较低,上半年分别实现收入2.07亿元,同比分别下滑9.71%,毛利率也有小幅下滑。其原因在于曲轴生产线尚未完全调试就绪,影响生产顺利进行。预计随着设备调试工作的完成,产品向精锻曲轴成品的转型,将极大提升曲轴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精益制造显现效益,成本控制见成效

2011年公司开展"精益制造"活动,通过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和精益化生产,营业成本占收入的比重降至多年新低,从去年同期的91.57%降为87.95%,成本控制效果明显。

货车车辆产品获海外市场认可,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公司推动外贸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工作,部分产品欧洲TSI认证、AAR认证,并在国际招标项目中已有猎获。2011年4月公司与印度尼西亚铁路总公司PT.Kereta Api Indonesia(Persero)签订了KKBW型运煤敞车车辆购置招标项目供货合同,中标数量1200辆,合同价值8145万美元,对公司业绩影响积极。

风险提示

1.产品成本大幅上涨;

精益创业范文第7篇

这些事情还没能想清楚,已是年底。会议扎堆儿,创业者们又要跑会场了,哪怕是给自己的公司或者产品买个奖品也好:什么年度最佳移动应用,最具创新的十大产品,最值得投资的八个初创企业……赚不到钱,得个奖也好,总要对方方面面有个交代。

对于创业者和创业团队来说,这个冬天可能要比几年前的那个冬天更为寒冷。投资者们早已捂住钱袋子,在需要贪婪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更为恐惧。创业者们,暂时别想融资的事情了。

抛开这些不愉快的问题,说说“创业”这个事情本身吧。

长久以来,创业者们迷恋各种成功者的经验,东奔西走地参加业界各种“峰会”或“高端论坛”,听上那么一会儿业界名人演讲,会场外面握个手、换个名片,也能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好像真被传授了什么创业秘笈。尤其引人发笑的是,那些创业明星的各种言论无一例外地被放大,被仔细研究。微博上,各种科技创业媒体上整天充斥着《给创业者的 N 条建议》(N 可能从 3 到 10 不等)之类的垃圾文章。每天看着各种乱七八糟的经验谈,没等做事都已糊涂,简直不知道走路要先迈哪一只脚了。或许,选一个合适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加以实践,才是更有效的。

今年在创业者群体里一度流行的话题是“精益创业”,相对比较流行的一本书是《精益创业》。这本书以及书背后的精益创业运动,在尝试解决全世界创业者的一个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是否有一种方法论可以用来指导创业者,而不再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精益创业”可能是一个答案。创业可以有方法么? 如果真的有方法,那岂不是“成功可以复制”了? 非也,方法论并不等同于方法。

令我比较担心的是,创业者们是否还有时间看书,“精益创业”流行毕竟是流行,有多少创业者看完了《精益创业》(或是其他任何一本书 )?又有多少能真正运用精益方法做事情呢? 怕是不多。我在前面说《精益创业》“比较”流行,是因为这本书应该“非常流行”才对,但不知何故,远不如去年的《重来》一书给国内创业者所带来的影响大。

《重来》阐述的是简单而有效的商业思维,很多观点完全与常规商业逻辑相背离,但因为是著名的 37 Signals 团队以自己为例,言简意赅,极具说服力,因而受到中小创业团队的追捧与肯定,但中大型团队就未必能接受此书的宣教。

最后说一下,“精益”一词来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倡导的“精益生产”。现在,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能为全世界输出一点什么理论和方法呢? 现在还看不到。或许我们都太着急了。

精益创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精益政府,政府治理工具,变革创新,美国环境保护署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6)04-0082-04

精益政府(Lean Government)变革是近几年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治理关注的重点。精益政府指应用精益生产原则和方法以辨识并实现最为高效、最为有价值的途径,指导政府公共服务提供行为。塞尔兹尼克曾指出:“人类追求的理想不是过于庞大的政府……相反,理想状态是老练的政府,侧重实际条件和共同体需要的政府。” 〔1 〕8简而言之,精益政府即是对如何建设“老练的”政府、体现公共价值政府的新思考,它应用精益中的原则和方法,识别和实施最高效的、增值的流程方式来提供政府服务。政府机构已经发现,精益方法可以使它们更好地理解机构内所有的过程是如何工作的,有助于快速地识别和实施改进,并建立一种持续改进的文化。当前,精益政府变革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潮流,尤其是在美国,各州政府都已开始关注政府的精益化变革,爱荷华、明尼苏达、康涅狄格等州已经开始执行了“精益政府”计划,威斯康辛州也于2012年5月发起了“第66号行政命令”,即《关于威斯康辛州“精益政府”的计划》,并在政府各部门精益实践中获得了良好效果。在美国联邦层面,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及其下属部门的精益变革取得了一定进展,它在《精益政府方法指南》《精益政府指标指南》《精益政府项目调查指南》等文件基础上,于2015年7月9日《EPA精益政府倡议:如何复制精益的成功》,在环境保护署各部门发起精益政府变革,并提供相应精益管理变革经验。进而,美国环境保护署于2015年12月《精益、IT工具箱》,向环保署各部门全面总结和推广政府精益管理。美国环境保护署从企业精益管理经验出发,研究并采纳了精益管理工具中各部门最为适用的具体方法,从政府精益创业、精益流程改进模式和敏捷开发工程三方面入手,将精益政府从理论转向了具体的实践变革。关注美国环境保护署所引入政府治理的种种精益管理工具,学习其精益政府变革的经验,对于我国政府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改革,提升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一、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政府精益创业循环模型

在政府治理行为中启动精益变革,美国环境保护署要求各部门采用精益创业的循环模型(图1),对环境保护署当前各具体工作进行细致分析。

精益创业是由美国学者埃里克・莱斯开发的一套管理方法,它可以使新项目利用“常常迷失在项目管理中”的创新行为,迅速越过探索和创建的过程。具体而言,精益创业理论的核心在于精益创业循环,此循环包括三大步骤:第一步,确定“价值观念”,即“识别潜在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并聚焦“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提供什么价值”“最关键的设想和假设是什么,其中又有哪些是不确定的”等几个问题。第二步,通过对价值观念的识别和确立,设计“最小可行性产品”,即设计一些产品雏形并推向市场,最初的最小可行性产品很可能只是通过书面或个人沟通向顾客介绍产品概念,通过顾客反馈加以改进。设计最小可行性产品将充分考虑对产品使用和满意度的“持续习得”和“反馈”,目的在于围绕客观实际与顾客建立稳定的联系。第三步,汇总用户数据,即通过测量产品使用者的相关数据,对用户的反馈情况进行评估,聚焦“用户是否认可现有问题和价值” “我们学到的哪些东西是对用户真正重要的” “哪些可以得到用户认可并最起码不会招致抵制” “用户反馈是否建议重新考虑整体产品或项目的设想”等问题,从中对“最小可行性产品”进行反思,并对“关于产品价值的理念”进行修正,完成一次精益创业循环。精益创业循环方法即是如此不断设计最小可行性产品、不断从顾客反馈中反思价值,最终设计出价值最大的产品,取得高效业绩。

精益创业方法不同于以往某些企业或公共部门使用的精益流程改进方法,尤其是对于公众态度不确定性较高、风险较大的公共产品,精益创业方法的引入十分必要。比如在可能引发邻避式冲突的公共工程决策过程中,多轮最小可行性产品信息反馈将大幅降低工作风险,提高公众满意度。运用精益创业循环方法,美国环境保护署将环境治理领域公众所关心的议题厘清摸透,对于公众所需要的全新的、有必要彻底重新设计的或公众态度不确定性比较高的公共产品,通过最小可行性产品的公众意向摸底进行价值和重要性排序,由此不断循环,指导美国环境保护署整体的精益变革。此外,精益创业方法同样关注于管理技术方面的文化转变,从“线性”的管理文化转为“循环性”的管理文化。因此,美国环境保护署引入精益创业循环同样为更深层的精益变革提前肃清了部分文化障碍,在部门内部逐渐培养起公民意愿导向的、步步精益推进的循环式经验学习氛围。

二、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精益流程改进模式

精益流程改进是精益政府变革的中心任务。在探索精益流程改进方面,基于精益管理的基本价值流图析之上,美国环境保护署提出了多种问题解决思路,希望以此倡议各部门选用最合适的精益工具以推进精益政府变革。

第一,对现存问题的定位是流程改进的开端。在定义当前政府治理工作的问题时,美国环境保护署对引入问题解决过程模型持保留态度,即通过“问题是什么”“如何处理”“哪些流程需变革”的逻辑思路进行变革,这种方法在精益政府变革中不应提倡。美国环境保护署指出,这种迅速跳跃至“问题处理”阶段的逻辑,将使政府忽视掉一些不太棘手的问题,诱使政府在本应直接去掉的流程方面投入过度的资源加以变革,造成更加难以消除的浪费。所以,深入认识问题本质,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必须关注“识别核心问题” “明确需改进的流程” “确定量化目标”三个方面,以便抓住关键、核心、可操作的问题,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利突破口,为精益变革的实操打下基础。

第二,“先创建后投入”的方法是政府精益流程改进的关键。在画出当前政府价值流图、确定需持续改进的政府工作流程,并对政府公共价值流的“未来状态”作出初步规划之后,必须对潜在的问题解决和精益变革方案进行优先性排序,分析每个精益变革可选项的优劣性,找出最佳践行选项,搭建变革框架。在此,美国环境保护署推广运用“影响度―困难度”矩阵分析,希望各下属部门能以此为基础,“先创建后投入”,最大化降低精益变革风险。

“影响度―困难度”矩阵是在横轴“影响度”和纵轴“困难度”的框架下划分出影响度、困难度高低不等的四个象限,以分析精益变革备选方案的可行性。其中,“高影响―低困难”是最优象限,在此象限内的变革选项或方案将优先进行,而“低影响―高困难”象限内的选择则需要从变革开端即做好思想准备,在更长远的考虑中加以具体安排。在将这一切都提前规划好之后,投入阶段的工作将会变得更为顺畅。

第三,在确定精益政府变革任务的先后顺序之后,进入具体流程精益化实操阶段。其中,最为重要、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是持续地跟踪管理精益政府各流程的工作,在变革行为“冻结期”监督精益流程的逐步稳定化。美国环境保护署在跟踪管理工作中向各部门推介企业管理中业已成熟的“看板图”管理方法,希望将这种在企业管理中获得广泛成功的管理工具引入各下属部门日常精益工作中。美国环境保护署对此作出了具体要求:指派一位政府具体精益项目的管理者跟踪管理工作项目,以简短的周会形式布置工作并矫正失误,并采用“看板图”等跟踪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跟进,不断推进精益化。 “看板图”可将一个精益变革小组的工作完全“可视化”,将精益变革过程中的“任务”“缺陷”“特征”呈现出来,尤其关注以“用户故事” (User Story)①管理整个项目,精益整个公共产品生产、投送、服务的流程,提高公众满意度。

总体上看,美国环境保护署的精益流程改进模式将企业精益思想、精益管理的具体可引用于公共服务的工具全面引入政府工作流程改进之中,强调以公众体验为标准,从流程本身出发寻找持续精益的变革方法。除了上述所提到的几种精益流程改进工具,美国环境保护署在《精益、IT工具箱》中对政府各部门整体精益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工作安排,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也做了细致交代,基本将其精益流程改进工作做了完整布置。

三、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敏捷开发工程

如果说美国环境保护署精益创业和精益流程改进模式是其精益政府变革的重要思路和工具,那么IT技术则是其精益化最重要的保障。所谓敏捷开发,即应对快速变化需求的一种软件开发能力,相比较传统软件开发工程,它更强调团队紧密协作、面对面沟通,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敏捷开发具有时限性、循环迭代性和服务指向性的特点,其核心理念是使政府服务的软件开发赶上公众需求变化的速度,随时随地根据公众需求制定改进方案。

相比较“瀑布式方法”(the Waterfall Method),敏捷开发的迭代性更具优势。敏捷开发流程强调随时跟随公众需求沿着“设计、开发、检测、需求反馈、再设计……”的流程循环滚动发展公共服务IT技术,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将开发失误可能造成的浪费降至最低。美国环境保护署首席技术官格雷格・戈德布特曾指出,“没有对价值认识的敏捷开发,那就仅仅是IT工作者没头苍蝇似的循环”。短周期的公众需求反馈和技术开发的回应要求所有政府敏捷开发工作者对公共价值有清晰的认识,政府精益IT技术更加聚焦公共价值,更具有即时的回应性。

实际上,对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IT软件的敏捷开发是美国环境保护署应对风险社会、高速发展变化环境的有效举措,敏捷开发可以有效回应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难以计划性和未来效果的不可预期性,进一步将政府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计划性生产行为降至最低,充分发挥公共价值和社会公众需求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从这一点说,敏捷开发工程乃至美国环境保护署整个精益政府变革计划都是一种“企业家政府”的深层探索。

美国环境保护署几年来的精益政府变革已经取得非常可观的成效,在威斯康辛州自然资源部门、康涅狄格州能源和环境保护部、爱荷华州自然资源部等几个试点部门精益变革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精益政府变革经验,将精益思想与精益管理方法引入政府治理已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其中,康涅狄格州能源和环境保护部在2013年的报告中指出,比较推行精益管理前后政府工作,各项服务平均节约时间达到了惊人的74%;爱荷华州自然资源部在近几年精益政府变革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各项精益项目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空气质量综合许可审批”所需工作日由改进前的214天缩短至改进后的180天,“空气质量新源工程许可审批”由62天缩短至6天,“动物饲养工程许可审批”由66天缩短至36天,“洁净水资源建设工程许可审批”由28个月缩短至4.5个月,“垃圾填埋许可审批”由187天缩短至30天,“国家污水排放控制系统污水处理许可”由425天缩短至15天 〔2 〕。

四、结论与启示

美国环境保护署精益政府变革计划是一套比较完整的政府治理改革方案,其具体精益工具也从政府精益创业、精益流程改进模式和敏捷开发工程三方面很好地回应了精益思想从定义价值、价值流顺畅流动、依靠客户需求拉动、不断改善并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益原则,把思想理论与精益政府实践真正有效连接起来。美国环境保护署精益政府变革对于我国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究其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美国环境保护署所引入的几种重要精益管理工具而言,对于我国精益政府建设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精益创业方法对应对当前我国公共产品决策、生产与供给所面临的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意义重大。实际上,精益创业方法是专门应对风险的管理,其基础在于通过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多轮循环沟通,找到最有价值的公共产品在生产供给过程中最大的风险因素,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加精准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服务。精益流程改进模式建立在各种成熟的精益流程改善工具基础之上,美国环境保护署精益变革所倡导的认识问题的逻辑、“先创建后投入”的方法对于我国精益政府变革降低成本风险是有借鉴价值的,而“看板图”管理及其他流程改进方法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步试点借鉴应用,以便提升我国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生产供给的效率。敏捷开发工程回应的是精益思想对于“持续改善”的要求,在敏捷开发循环中,我国政府可以不断依据社会公众需求改善公共产品的生产速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政府的公共性和回应性。

第二,信息技术是政府精益变革的技术基础和政府流程再造的精益工具,对我国精益政府建设有重要作用。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在美国各级政府精益变革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IT的引入也是美国环境保护署精益变革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在政府治理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代,全力推进政府治理电子化、网络化发展是提升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效能的关键。政务网络的发展不仅连接着政府各个办事部门,同时也连接着政府与社会公众,为公共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提供了高效的路径。如在我国电子政务大厅的建设方面,即可借鉴美国环境保护署精益政府变革经验,研究推进敏捷开发工程,提高电子政务、公共产品服务各种软件的针对性,优化服务的各项性能,及时回应社会需求。

第三,在政府精益变革的工具层面美国环境保护署已做到极致,而在精益文化、精益精神层面的变革上则需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客观上讲,在精益政府治理工具的引入和创新方面,包括美国环境保护署在内的美国各政府部门已作出卓越的探索,企业管理中久负盛名的多种精益管理工具经过改造发展均成功运用于政府部门。不过,在借鉴其精益工具过程中,我国政府切不可忽略精益工具可在政府部门高效运用的潜在前提,尤其应当重视精益文化、精益精神在美国各级政府中的作用。美国各级政府均非常关注精益文化的培养,麦肯锡咨询公司于2012年就指出,公共部门变革最重要的驱动力源于能力素质与文化。不过,从美国环境保护署等部门具体的精益实践中可以看出,在部门精益文化方面主要聚焦于部门职员工作满意度和精益管理培训两方面,而对于精益精神则没有提及。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具体的文化与相应的公务员职业精神在美国已不必做特别说明,宗教和社会伦理的成熟对精益工作精神的塑造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我国而言,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工匠精神”、精益精神的培育应当在进一步研究中高度重视,敬业专注工作精神的培育和精益文化环境的变革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第四,精益政府变革还仅是一场政府治理渐进性的变革,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如此,我国精益政府建设应对此有清醒认识。美国环境保护署所倡导的各种精益工具在其选择上均非常注重工具的适用性和如此带来变革的阻力强度。比如精益创业和敏捷开发工程的运用,都要求政府不断回应公众需求,最大化降低变革风险,这些努力为美国环境保护署精益政府变革贴上了“稳健”的标签。在对精益思想、精益方法的理解和对精益政府变革的侧重点上,美国环境保护署也着重强调了精益政府变革的“边界”问题,认为“精益方法的目的在于重新审视全流程,但精益并不改变监管性的、法令性的或其他法律规定” 〔3 〕,即在不改变法律规则的前提下,在具体操作层面进行持续改善,这种限定既可聚焦关键问题,也降低了改革的阻力。我们可以认为这种选择是对精益政府变革战术层面的安排,其目的在于更顺畅地推动变革,这种渐进的、不涉及敏感领域的变革选择对于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改革无疑具有借鉴作用,对以后我国政府各项改革也有重要意义。

第五,精益管理在我国政府中的运用绝不能仅停留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层面,各级政府“非公共产品生产或供给领域”的精益化是下一步精益变革的关注重点。毫无疑问,“精益管理方法适用性很广,它可以在从政府规章制定到补助和合同履行的任何流程改善中发挥作用” 〔3 〕 。既然精益管理可以胜任政府治理广泛的领域,那么,在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部门取得较大成效后,下一步更大幅度推进政府精益化、降低更多公共价值浪费的领域就应当聚焦于政府非公共产品生产、供给领域的办公场所。鲍・凯特和德鲁・劳克尔在对企业非生产领域精益化研究中指出,“我们发现,提高企业生产率的绝大多数改善机会都存在于生产车间外部的非生产领域,而这些领域的人仍不理解或不愿接受精益的思想和方法” 〔4 〕1 。那么,在我国政府“非生产”的办公领域是否应当探索精益化变革,以追求更大的精益成效,应当是我国政府今后在填补精益政府理论与实践探索空白、推进政府精益化变革、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精益变革领域上所必须关注的重点。

注 释

①用户通过系统完成一个有价值的目标,这样的过程就叫“用户案例” (user case)或者“用户故事” (user story)。以“用户故事”管理政府工作流程,即从用户的角度来描述用户渴望得到的功能,有助于优化公共服务或精简“无价值”工作。

参考文献:

〔1〕菲利普・塞尔兹尼克. 社群主义的说服力〔M〕. 上海:上海世纪集团,2009.

〔2〕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Lean Initiatives at State Environmental Agencies:Iowa Depart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Lean Six Sigma 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Initiative〔EB/OL〕. https://www.epa.gov/lean/lean-initiatives-state-environmental-agencies-iowa-department-natural-resources-lean-six-sigma#iowa.

〔3〕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About Lean Government〔EB/OL〕. https://www.epa.gov/lean/about-lean-government.

精益创业范文第9篇

如果将渔民和创业者的行为进行对比,不难发现相似性:是否精益化,决定了创业前景和回报。许多创业者都坚信自己掌握了很有技术和商业前景的创业概念,却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市场、客户需求、行业动态,也没有耐心去向客户及投资人说明创业的价值主张(诱饵);至于产品以怎样的方式营销、客户将以何种方式和价格购买(工具)、客户对购买流程的期望、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鱼儿上钩的可能性),就更是超出其理解范畴的问题了。

布兰特·库珀和帕特里克·沃拉斯科维茨都是美国资深的创业企业家,也均参与到指导其他创业者的事业之中。他们两人合著的《精益创业家》一书,是在精益创业已成为一种成功创业模式主流化但仍为许多创业者所不了解、创业创新质量不高的整体背景下所推出的。精益创业是为确保创业企业适应不确定性的发展环境,帮助创业者以减少浪费的方式来鉴别和应对各种商业模式的挑战。

大多数成功的创业努力都始于一个宏伟的价值主张(愿景),但更多的失败创业也有愿景。这并不是说愿景对于创业成败显得毫不重要,恰恰相反,愿景非常重要,但这种重要性体现为实现愿景的动力——细分:你希望给某个特定群体带来某种产品;问题:你希望解决某个特殊问题;产品:你有独特的产品视角;技术:你有新的发明,希望将之产品化;销售渠道:你善于营销或致力于电子商务——创业者只有明确自己将致力于哪个要素,才能发掘出动力。

如果将细分定义为精益创业的中心,创业者就需要先了解细分市场,搞清楚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方案,采用最适合客户环境的技术。《精益创业家》书中列出了细分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包括按企业统计特征或人口特征来划分人群;按产品类别、垂直市场来划分,等等。

精益创业范文第10篇

关于这本书对读者的价值我提炼了几点:

激励是“精益创业”的源泉。“精益创业”这个概念我们不必要看得特别狭窄,他既适用于大企业当中的“创新殖民地”,也适用于个人的创业创新。从一个更广阔的范围来讲,无论是大企业内部创业创新或是个体创业创新,激励机制都是实现“精益创业”的源泉。

这本书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是,它既不是纯粹写给企业管理者的,也不是纯粹写给创业创新者的,而是从不同层面,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层面去讲的,它既讲到了大企业管理层如何激励下面的人去做创新,怎么去做创新;同时又从具体的实践者的角度去讲到了如何去做,如何沟通去获得管理层的支持等。

创新殖民地的核心一点是管理者要放权,这里的“放”不是放弃而是下放,怎样放权,按照什么步骤来放权,这本书里有许多具体的方法,书中有很多高端访谈,可以学习国外知名企业是怎样做的。

同时,对于具体的执行者、运作创新殖民地的人,如何获得领导的支持(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如何团结周围的人,如何协调内外部资源等,这本书也有很多细致的方法。

总之,这本书无论是对企业管理层还是对于执行层都具有重要的、可操作的指导性。 与会嘉宾的讨论聚焦在“精艺创业”的核心问题:一是大企业如何打造新殖民地?二是精益创业的方法对创业企业适用吗?

说到外版书,一般都是讲高层面的、方向性的、比较务虚的,但是像这本书将具体的操作步骤罗列出来同时又有许多案例支撑,在国内还是很少见的。在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在谈创业创新的大背景下,这是一本值得认真学习的书。

上一篇:创业大赛范文 下一篇:创业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