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03:15:18

写生实训总结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装饰专业;三步走;教学方法

写生实训教学是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对前一部分手绘表现、色彩表现、构成艺术等基础课程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加深,也是对后期设计类专业课程起到启发设计思维和收集设计素材的作用。写生实训室艺术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拓展的最好方式,它离开了课堂,进入到了大自然和生活场景之中,是把理论和实习相结合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而言,通过外出写生实训,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陶冶学生的情操。所以,每年的写生实训教学环节也是老师和同学们们共同盼望的一个环节,但是作为高职装饰专业而言,教学现状却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高职院校的装饰专业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美术基础。以我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们建筑装饰专业一个班大概在35人左右,但是作为艺术特长生招收进来的不超过5个人,只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在他们写生实训之前,一般是上一个学期的手绘基础课程,每周8节,一般是128个课时,这里面包含了结构素描的64课时,手绘的64课时。我们的艺术生在高考之前,最少是经过了一年的专业训练,很多是更长时间的训练。而这仅仅128个课时,很难达到能够进行风景写生的教学目的,所以常常在我们带学生出去景点时,学生看到建筑物不知从何下手。

其次,我们的老师在外出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的作业量达到规定的数目,或者是沿用一些美术院校传统的纯艺术类风景写生的教学模式,没有针对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自身条件进行精心设置准备,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在写生景点的选择上,很多院校在出去之前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和精心踩点,盲目扎堆一些绘画类的写生场所,缺乏构建固定的写生实训基地。

通过近些年的带写生实习的工作经验,我觉得在整个的写生实训过程当中,主要是把握好“三步走”的原则,在各个源头控制好,每一步都精密部署,才能让写生实训达到真正的训练目的,而不让写生变成走马观花甚至于纯粹的游乐。

1 前期准备:周密部署、明确任务

在我们高职装饰类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美术基础的,即使是通过艺术特长招收进来的,在高中时期也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并没有画过风景的钢笔速写,尤其是写生。那么在出去之前,我们的教师应该有一到两周的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内进行建筑物的速写,每天布置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并领导学生作适当的建筑速写作品赏读和临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在出去之后面对风景时的茫然和仓促。我们的写生实训带队老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在写生实训的上一学期末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开设方案,制定详细的风景写生实践教学计划,选定写生教学基地,明确写生实践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只有带队老师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计划具体才能够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出发之前,带队老师应该以动员会的形式,对学生做一个写生安排的具体介绍。这里面包括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安全防范意识、写生实训教学计划安排、训练方法要求,让学生明白自己此次出行的目的,切保外出写生的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外出写生不比在校内教学,所涉及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很复杂,还要面对很多的突发状况,所以带队老师在出发前一定要做最为全面的考虑,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措施。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2 过程管理:严格管理、加强训练

在外出的过程当中,我们最为关心的往往是安全问题,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任何的学习都是空谈。因此,与在校期间的学习不同,安全是放在首位的问题。为了保证整个写生实训期间的人身安全,对于我们的教师来说,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法规和制度,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和风俗。遵守景区内的管理制度,爱护环境,保护人文景观。在整个外出过程中,时刻向学生灌输这些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写生实训氛围。对于在外期间不遵守规定的同学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在归校之后要做出严肃处理。在写生临近结束的时候,可以组织一些娱乐性的活动,对此次写生做一个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是最为直观的教学方法,在写生开始之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将建筑物描绘到纸上,这时,我们的教师应该动手为学生做上几张示范画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演示的技法而受到启发和强化,是提升学生写生技能最有效果的方法之一。每天应该给学生布置定量的作业和作业要求。每天晚上根据每个学生上交的作业对其提出意见,进行辅导。

另外,我们也应该改变过去的单一的手绘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摄影、收集民俗素材等方式对当地的民俗、建筑背景、人文底蕴有所了解,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关注,建立起人与环境相和谐的理念,对于今后设计思维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

3 成果展示:完善成果、组织展览

写生实训结束返校之后,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对写生作品和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和消化,接着根据学生所交的作品等进行集体的评阅,达到交流和评价的作用,最后选出优秀的作品,举办学生优秀作品展览。通过这种形式,既可以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风景绘画的思考和认识,巩固和发展实践教学成果,强化学生美学素养,实现教学目标,也可以达到与在校学生的交流展示。总之,写生实训结束后举办师生的作品展,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检验,是师生对一个阶段教与学的总结,为写生实践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展览的内容一般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写生作业,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外面收集的很多素材都是值得展出的,既起到了展现写生基地名俗风情的作业,也可以丰富我们展览的形式和内容。比如说,建筑局部的速写、建筑物某部位结构、摄影图片、写生地的宣传画册和明信片、师生收集的工艺品、名族服饰、古董、书画等等。通过这些素材的结合展出,使得我们的展览从二维跨越到了三维立体的展览,使得视觉效果和冲击力有了大大的增强。

而且,回来之后应该组织学生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来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进步。我们的学生在座谈会中可以互相学习,谈谈写生过程中的一些感想和体会。老师也可以从座谈会中了解学生的感受,增进师生感情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下一次的写生实训中总结经验,更好的开展活动。在活动当中,除了座谈会的形式之后,我们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互动,比如说:当地的民俗服饰秀、民间故事演绎、民族工艺演示等等,既能丰富会谈会的形式,也能锻炼和展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总之,写生实训是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脱离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校内教学的模式,走到自然当中,使得我们的学生从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加强艺术修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手绘表现能力,强化观察力。但是在整个的教学组织中学校和教师绝不可大意,必须走好每一步,精心策划,妥善安排,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启明.对艺术设计专业风景写生实践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

[2] 张爽.对在建筑装饰专业写生实践教学的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烹饪工艺美术主要以造型及色彩表达烹饪的内容、形式,无论从烹饪技术层面考量,还是从烹饪工艺美术设计方面看,都具有鲜明的特征。烹饪工艺美术特点在这里指的是在烹饪美术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主要特点。

1.个人能力外在的综合性体现厨师的综合能力

包括其学识、修养、性格、专业技能、审美意识等。厨师借助食材的可塑性,运用烹饪技术独特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饮食方式,在激起人食欲的同时,让饮食的过程平添无限的快乐。因此,烹饪工艺美术作品的设计和制作体现了厨师高超的技艺。

2.个人内在素养的提高

厨师在制作烹饪工艺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付出了体力和脑力两方面的劳动。厨师的厨艺不但指烹饪技术,还指艺术创作的内容,二者相得益彰。厨师所塑造的形象和题材必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或者表达人们美好的意愿。因此,厨师需要在平时学习和积累源于生活的艺术、文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个人内在素养,才能在烹饪中如虎添翼,制作出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由此可见,烹饪艺术修养的深浅与厨师厨艺进步的快慢有着密切联系,厨师通过烹饪工艺美术的学习,提高审美素养,进而遵循审美规律进行美食创造。

二、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烹饪工艺美术

能力的生成与培养厨师是餐饮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的窗口。厨师厨艺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也影响到厨师自身的发展。从事中职烹饪美术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环节及学生的实践环节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能够运用美学规律创造美食。

1.教学内容与专业对接

虽然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受食材及饮食卫生的制约,烹饪工艺美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烹饪专业要求,表现的形象要简化、概括,色彩搭配简洁,并且以图案的表现形式为主。具体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是烹饪图案、烹饪色彩、传统吉祥图形等。

2.课程设置结合学生特点

中职生往往在理解能力、文化基础、实践能力、学习习惯、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笔者在几年的烹饪工艺美术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中职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一些学生初中时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了美育,绘画基础较差。二是一些学生对目前流行的动漫比较感兴趣,而对传统绘画和相关艺术如传统图案、民族民间艺术了解不多。三是一些学生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巩固课堂知识有待加强。如,食品雕刻中经常出现鸟类造型,但学生每周只有两节课,课堂训练的时间较短,如果课后不加强训练,学生对鸟的基本特征、动态、比例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在运用食材造型时较为困难。五是从企业反馈的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看,一些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比较单一,实践能力较弱,融入工作岗位比较慢。由此可见,在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如,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卡通造型及传统的龙凤图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3.强化实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用我国民谚“动手有功”概括烹饪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再恰当不过了。学生只有勤于动手,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技艺经验,感知“动手”对于“成人”的生命成长意义。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审美活动本身不只是一种直观活动,而主要地是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就是一种改变世界实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和‘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烹饪工艺美术实践教学注重材质,注重技艺,实际上是以一种“超越物质和技术的自觉文化意识去看待并增进这种既强调物质性又强调技术性的艺术实践或艺术形式的人文价值”。因此,教师应强化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艺,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满足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的需求。

实训内容一:潜移默化,临摹学习。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绘画临摹也如此。临摹学习能让学生借鉴优秀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处理画面的方法。在临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优秀作品的意境、构思、构图、主题思想、表现手法,通过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临摹的过程宜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局部后整体。临摹的方法分为摹写、对临、背临三种。值得一提的是,摹写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适合初学者,但是不利于长期训练,过多地摹写可能会影响造型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摹写,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必须过渡到对临、背临的训练,锻炼造型和构图的能力。特别是背临训练,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为其将来的创作打下基础。实施方法:第一,让学生制订练习计划,养成每天坚持临摹的好习惯。教师每周定期检查临摹作业,提出修改建议。第二,根据学生能力,每堂课选择一个内容让其临摹,力求达到训练要求。如,以线条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和体会不同线条组成画面黑、白、灰的效果和空间感。

实训内容二:师外造化,写生训练。一切造型艺术源于生活,烹饪工艺美术也如此。写生课在于让学生研究自然规律、形态特征、神态的变化,锻炼学生观察对象、发现美和表现对象的能力。写生不是简单的描写对象的过程,而是为设计搜集素材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带着创作目的和要求进行写生,还要将临摹和写生结合起来,使临摹学到的经验通过写生得以消化。实施方法:第一,以烹饪时装盘点缀使用的花卉为写生对象,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花卉的生长规律和造型特征。第二,教师以理论结合示范教学,讲解写生步骤和方法。第三,写生造型从简到繁,从单体叶片写生入手,到花头的写生,再到折枝花和组花的描绘。第四,引导学生借鉴临摹学到的技法刻画对象,发挥学生的个性表现。

实训内容三:注重实践,烹饪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其一,图案设计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美学基础、造型能力、创作能力,提升自身审美意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好铺垫。实施方法:学生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图案写生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规律、图案创作、图案装饰色彩的练习,掌握图案设计的原则。其二,烹饪图案的制作,这是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相结合的需求。以往的烹饪美术教学以绘画形式为主,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做了教学尝试,强化任务驱动,以“做中学”为教学理念,在绘画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食材进行烹饪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实施方法:第一,以婚宴和生日宴为主题进行菜点图案设计(包括素材收集、构思、构图、材料选择等过程)。第二,用食材塑造菜点造型。第三,课堂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开讨论,互相学习。

三、结语

菜肴制作与烹饪工艺美术的统一,成为现代饮食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烹饪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孕育审美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对接,结合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强化实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等,重视中职学生烹饪工艺美术设计能力的生成与培养,是社会和时代赋予专业教师的责任。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烹饪工艺美术主要以造型及色彩表达烹饪的内容、形式,无论从烹饪技术层面考量,还是从烹饪工艺美术设计方面看,都具有鲜明的特征。烹饪工艺美术特点在这里指的是在烹饪美术设计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主要特点。

1.个人能力外在的综合性体现

厨师的综合能力包括其学识、修养、性格、专业技能、审美意识等。厨师借助食材的可塑性,运用烹饪技术独特的语言和艺术表现手法表达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饮食方式,在激起人食欲的同时,让饮食的过程平添无限的快乐。因此,烹饪工艺美术作品的设计和制作体现了厨师高超的技艺。

2.个人内在素养的提高厨师在制作烹饪工艺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付出了体力和脑力两方面的劳动。厨师的厨艺不但指烹饪技术,还指艺术创

作的内容,二者相得益彰。厨师所塑造的形象和题材必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或者表达人们美好的意愿。因此,厨师需要在平时学习和积累源于生活的艺术、文学、民俗、宗教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个人内在素养,才能在烹饪中如虎添翼,制作出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由此可见,烹饪艺术修养的深浅与厨师厨艺进步的快慢有着密切联系,厨师通过烹饪工艺美术的学习,提高审美素养,进而遵循审美规律进行美食创造。

二、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烹饪工

艺美术能力的生成与培养厨师是餐饮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的窗口。厨师厨艺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也影响到厨师自身的发展。从事中职烹饪美术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环节及学生的实践环节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能够运用美学规律创造美食。

1.教学内容与专业对接

虽然与绘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受食材及饮食卫生的制约,烹饪工艺美术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因此,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内容必须结合烹饪专业要求,表现的形象要简化、概括,色彩搭配简洁,并且以图案的表现形式为主。具体教学中,重点教学内容是烹饪图案、烹饪色彩、传统吉祥图形等。

2.课程设置结合学生特点

中职生往往在理解能力、文化基础、实践能力、学习习惯、审美意识、创意设计等方面存在不足。笔者在几年的烹饪工艺美术教学工作中,发现一些中职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一些学生初中时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忽视了美育,绘画基础较差。二是一些学生对目前流行的动漫比较感兴趣,而对传统绘画和相关艺术如传统图案、民族民间艺术了解不多。三是一些学生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学生在课后练习中巩固课堂知识有待加强。如,食品雕刻中经常出现鸟类造型,但学生每周只有两节课,课堂训练的时间较短,如果课后不加强训练,学生对鸟的基本特征、动态、比例就不能很好地把握,在运用食材造型时较为困难。五是从企业反馈的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看,一些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比较单一,实践能力较弱,融入工作岗位比较慢。由此可见,在烹饪工艺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专业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如,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卡通造型及传统的龙凤图形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方法,使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乐趣。

3.强化实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用我国民谚“动手有功”概括烹饪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再恰当不过了。学生只有勤于动手,才能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技艺经验,感知“动手”对于“成人”的生命成长意义。正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所说:“审美活动本身不只是一种直观活动,而主要地是一种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就是一种改变世界实现自我的艺术活动和‘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烹饪工艺美术实践教学注重材质,注重技艺,实际上是以一种“超越物质和技术的自觉文化意识去看待并增进这种既强调物质性又强调技术性的艺术实践或艺术形式的人文价值”。因此,教师应强化实训,提高学生的技艺,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满足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的要求,毕业后很快适应岗位的需求。实训内容一:潜移默化,临摹学习。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绘画临摹也如此。临摹学习能让学生借鉴优秀作品的审美规律和处理画面的方法。在临摹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优秀作品的意境、构思、构图、主题思想、表现手法,通过一系列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临摹的过程宜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局部后整体。临摹的方法分为摹写、对临、背临三种。值得一提的是,摹写是最简单的训练方法,适合初学者,但是不利于长期训练,过多地摹写可能会影响造型能力的锻炼。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摹写,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后,必须过渡到对临、背临的训练,锻炼造型和构图的能力。特别是背临训练,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为其将来的创作打下基础。实施方法:第一,让学生制订练习计划,养成每天坚持临摹的好习惯。教师每周定期检查临摹作业,提出修改建议。第二,根据学生能力,每堂课选择一个内容让其临摹,力求达到训练要求。

如,以线条为训练内容,要求学生学习和体会不同线条组成画面黑、白、灰的效果和空间感。实训内容二:师外造化,写生训练。一切造型艺术源于生活,烹饪工艺美术也如此。写生课在于让学生研究自然规律、形态特征、神态的变化,锻炼学生观察对象、发现美和表现对象的能力。写生不是简单的描写对象的过程,而是为设计搜集素材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带着创作目的和要求进行写生,还要将临摹和写生结合起来,使临摹学到的经验通过写生得以消化。实施方法:第一,以烹饪时装盘点缀使用的花卉为写生对象,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花卉的生长规律和造型特征。第二,教师以理论结合示范教学,讲解写生步骤和方法。第三,写生造型从简到繁,从单体叶片写生入手,到花头的写生,再到折枝花和组花的描绘。第四,引导学生借鉴临摹学到的技法刻画对象,发挥学生的个性表现。实训内容三:注重实践,烹饪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其一,图案设计训练,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美学基础、造型能力、创作能力,提升自身审美意识,为将来的工作做好铺垫。实施方法:学生以写生为基础,进行图案写生变化、结构和组织形式规律、图案创作、图案装饰色彩的练习,掌握图案设计的原则。其二,烹饪图案的制作,这是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教学与企业工作岗位相结合的需求。以往的烹饪美术教学以绘画形式为主,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笔者做了教学尝试,强化任务驱动,以“做中学”为教学理念,在绘画训练的基础上,采用食材进行烹饪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实施方法:第一,以婚宴和生日宴为主题进行菜点图案设计(包括素材收集、构思、构图、材料选择等过程)。第二,用食材塑造菜点造型。第三,课堂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开讨论,互相学习。

三、结语

菜肴制作与烹饪工艺美术的统一,成为现代饮食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烹饪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孕育审美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对接,结合学生特点设置课程,强化实训,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等,重视中职学生烹饪工艺美术设计能力的生成与培养,是社会和时代赋予专业教师的责任。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中国分类号:TG802

1.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教育部高教司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建设是三个关键环节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杠杆。

2.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训基地建设

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二则对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连接社会和学校的坚实桥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使之成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学模式。

2.1.1建设校内实验室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效果图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电脑实训工作室和材料与施工工艺实验室等,分别对应各专业教学课程。实验室的建设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组建,是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公司化运行方式建设和管理,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公司化,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内实验室建设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例如:AutoCAD电脑实训工作室是一种配备多媒体教学的投影设备,结合电脑实际操作实训,辅以全套教学课件,综合完成项目化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教学硬件设施。电脑实训工作室大多模拟设计公司的里面的布局,设有学生工作区、教师工作区、出图打印区、讨论区、资料室和休息区等。学生工作区有配备较高的电脑供学生使用,出图打印区配备彩色打印机、扫描仪和CAD绘图仪,资料室提供艺术设计专业所需要的专业书籍等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里查找相关的专业书籍资料,以便更好的完成项目任务。休息区和讨论区是为了创造协作学习的工作环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就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沟通。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和完善实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工作。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加强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和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各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际项目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首先,应构建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艺术专业教师团队,优化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其次,应建立教师进修、学习、参加技能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号召老师走出校外,承接实际的工程项目,既能为社会服务,也能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最后,应聘请相关企业专家为客座讲师,组建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一方面,企业专家站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主持相关项目的设计及实施,他们最了解设计使用者的需求,并能准确把握市场的趋势。另一方面,企业专家因为长期处于生产第一线,容易因为用户需求、市场、经济利益等因素,忽略了设计项目的创意性、研究性,高校教师与学生恰恰弥补了这一问题的不足,因为高校教师长期从事科研与教学的任务,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而学生则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思维比较活跃,创新意识较强。因此,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是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的重要途径。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设施和场所,更是为学生创造了与社会就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就业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社会,胜任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设计公司,进行项目现场教学。可以把教学地点设在施工工地、材料市场、会展现场等,由企业设计师和行业专家为学生讲授最新的专业信息和行业发展情况。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一个安稳有序的环境,形成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拓展写生、考察和实习基地建设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写生、考察和实习显得及其重要,所以高校要重视这三个基地的建设。写生和考察是学生专业课中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美、开阔眼界、吸取设计灵感的大好时机。要安排好每学年的校外风景写生和考察的时间和地点,写生要到保留有原始生态美的地方,诸如安徽皖南、甘肃敦煌、太行山等地。考察一般去大城市中去,比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这些城市都是设计比较超前的,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考查能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专业知识。写生和考查不仅仅在于专业技术的加强,更重要的是切身了解各地建筑结构和民居特色,以及宗教文化的传承,切实体验其相辅相成的环境和氛围,从中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信息和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将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应用到以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去,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

2.2.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注重学历转变到重视专业技能。从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更加需要专业技能,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更加容易找到就业岗位,所以让学生在就业前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非常必要。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的的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3.5+0.5”的模式,三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过长,半年的实践时间太短,学生无法很好的完成实践的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求。“3+1”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包括“3”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毕业设计两个部分,即学生入学后的前3年在校主要进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最后一年是毕业设计实践课的学习,学生要通过学校推荐或自己主动联系公司和企业,去参加实际项目的学习和制作,最后以实际的工程项目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通过“3+1”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来进行,能缩短学生转换角色的时间,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提倡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2.2.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实训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延续和深入。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学生不但可以丰富专业知识,拓展理论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有理论丰富的专业教师、有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实际的设计项目、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各种专业的设备。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条件,让学校的专业老师和企业的设计师配合起来,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把公司的设计师请进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企业真正做设计、做项目,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2.2.4建设校内生产性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重要的实践教学课堂,是教师得到锻炼和施展才华的主阵地,是学院服务社会行业的主渠道。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正是根据大学教育发展规律与教育文件要求,促进学院实践教学的建设;同时,更是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创业要求而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学院开展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硬件条件的建设,而且还是一个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学生组成的设计制作工作团队。按照设计公司的模式,广开渠道,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资源,将实际的设计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专业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际项目设计与制作。将教学内容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将学生实训学习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充分体现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项目设计、制作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无缝对接的需求。从而提高就业机会。

3.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让校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互结合、形成互补,促进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一方面,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掌握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老师积累了设计项目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及实践教学能力。既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及地方经济,又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林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12

[2]邹阳.环境艺术设计实训教学建设之浅析[J].读与写杂志.2010.9

[3]曾丽娟,吴健.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志.2012

[4]钟香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真题实做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8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造型设计 教学改革实践

通过几年的一线教学管理实践经验,我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现就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多停留在绘画范围内,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出发进行改革,更没有突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特色。

2.高职院校生源分数普遍较低,造成学生整体专业素质偏低。

3.高职教育讲究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详细的课程标准制定,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对课程整体设计以及单元设计等方面的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为对一些作品的讲解、临摹,犹如高考应试教育。

4.很多专业教师以及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质疑基础课对自己专业的真正作用和效果,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呈现递减趋势,如很多专业教研室主任删除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风景写生、速写等基础课程的课时要求。

5.不少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就学习素描、色彩,到大学还画素描、色彩,提不起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积极性,以至于基础课水平得不到提高。

6.高职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其教学方法的特点是“理论实践合一”,虚拟教学、项目实做,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所以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专业基础课程应如何开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断积累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所以如何做好课堂设计,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形成以单体练习、单元训练、课程综合实训、课外练习及项目实训的模式,在模式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1.单体练习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任课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实际范画演示等教学方法,讲解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以后学好专业课程有哪些帮助。

2.单元训练是对知识能力形成进行的小结,是任课教师通过理论的讲授、实际范画演示以及优秀作品欣赏、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总结这一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等。

3.课程综合实训是通过各个阶段的学习,以一个综合的技能实训来把单元训练中的点串联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技法运用,用来作为技能实训。例如,风景写生后,学生可通过之前所学的设计素描、色彩以及建筑速写等专业基础知识,对写生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表达,所以学生在综合技能实训中能充分培养今后对专业技能的整体性把握能力。

4.课外练习是每天课程授完后,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并布置任务,由教师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资料,学生进行课外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针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的一个转化过程。

5.项目实训是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做好《项目教学实训任务书》,选取一到三个实际项目,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该项目进行分析、绘制(如建筑速写等),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进行分解、吸收、消化,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三、试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教育思想的转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应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教学改革的先导,把如何拓展表现技能和审美素养、如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贯穿于整个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

2.教学内容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要从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课程标准入手,改革传统的绘画教学、应试教学观念和方法,真正做到课程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养成服务。

以素描、色彩课程为例,有些人反对把素描、色彩列入各个专业基础课,原因就是素描、色彩课程的基本意义和目的被忽视了,认为“应用型人才”不需要花时间学习、练习素描、色彩景物、写生等基础课程了。然而实际上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提高观察能力、造型能力、徒手表达能力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绘画知识的延伸以及实际范画的演示,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绘画种类的传统特色及发展趋势,了解掌握传统艺术精神和语言特色。再如造型设计基础课(三大构成),对于同属于设计专业的不同方向来说,其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如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对构成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就有很大的差别。

3.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结构,解决传统基础课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带来大量的信息和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改革方向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独创性方面去研究探索,重新构建新的适应时展的教学模式,使高职高专艺术人才的培养向综合型、素质型转变,给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余勐.素描教学随感.美术大观,2006.

[2] 姜余.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美术大观,2006.

[3] 李晓林.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时代特征――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研究.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4] 高权德.职业教育应注重适应性从业能力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0).

[5] 张晓庆.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

[6] 姜淑荣.对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07.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关键词:艺术设计;手绘表现能力;训练;创新;快速表现能力;课程改革

在国家示范校建设当中,我分院正在认真学习了姜大源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专题报告。通过这次会议,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任重道远、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困难重重。同时,我们也深刻感受到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意义之大。姜教授的演讲信息量丰富,生动而又富有哲理。使在场的教职工深刻感受到了观念的冲击、信息量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开阔了视野,对职业教育内涵有了更深更新的认识,解决了许多我院在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观念上、理论上、实践操作上的问题,分析并深入讲述了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建设重点与要点,使教师们启发颇深。

速写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是不言而喻的。速写课程教学的任务有四个:一是观察方法与造型能力的培养;二是空间结构理解,三是画面黑白处理,四是技法表现。即通过对速写基本规律的掌握,举一反三地应用于专业设计。一般来说速写的入门是从学习写生开始,写生画这种传递方式不是用语言来传递的,它是一种形象构成,传递一种情感和认识。学习速写的初级阶段可分为临摹与写生。写生是自文艺复兴以来美术教学经典的学习方法。各个时期的绘画作品大多都会涉及到造型、黑白等问题。研究造型与色彩是一切绘画与艺术设计都面临的两大课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速写课的老师逐渐认识到:继续沿用传统绘画艺术的套路教学,必然与现代设计的要求产生较大脱节,尽管按照设计院校系科的教学模式进行速写教学,同样存在欠缺,不是很适合高职教育方向。课程组各位教师出于一种改革的自觉性,从速写训练的工具和材料上,已开始从教学示范中做出探索和尝试:比如高丽纸、牛皮纸、色卡纸、马克笔等。同时,已开始与专业课发生联系,逐步走向速写课程改革的轨道。

加大了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特别是速写的教学改革,要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大刀阔斧地展开。要在创新上做文章、要在特色上想办法,做到和突出“两个创新”、“两个特点”,并处理好“三种关系”,才能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推行。

一、《速写》课程的全程教学,做到和突出“两个创新”:

1.做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安排。

在所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当中,无论是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动画艺术设计专业还是动漫设计专业,毕业后的岗位方向绝大部分在中小型设计企业和相应的岗位上,相当普遍地被安排在基层的技能操作岗位。因此设计艺术高职培养的主要目标应定向在这一目标上,学习阶段主要解决表现技能,即手绘表现能力和电脑操作能力以及设计创意能力。而速写教学在解决这些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尤其是手绘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设置时,将速写贯穿于整个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2.突出了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多样化的交叉学科,手绘表现与纯艺术的绘画无论从形式或思维方法都大不相同。所以按照高职设计类专业实际出发,没必要过分追求绘画性质的质感、量感、空间感。因此,我们是从写生训练中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从应用的实际出发,融入设计创意主观形态、混合材质与多种工具表现方法,这样就大大地释放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表现性能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强调和突出“两个特点”:

1.强调设计意识,突出 “应用性”。

在改革中纠正了两个偏向:一是绘画性较强的速写与设计衔接不密切;二是为改革而改革,摒弃写生方式,不注重基础,以电脑代替实际动手能力。从速写教学内容的改革实施中,坚持了一定量的训练原则(比如在学生学习的每次课后的作业中要反映到这一点,每次作业形式要新颖,不仅要有独创性,且数量多达20张速写),着重面向设计表现本质层面教学研究。给同学们留下相应的设计理论余地。同时重视写生训练,尽管写生的目标在这阶段仍然以写实为基础,同时也强调了设计的思维训练。

我国的设计教育在课程体系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和任意性,无论是对技术层面的片面强调,还是认为画好画就能搞好设计这都是片面的。如今,正如滕守尧先生所说“设计成为了结合艺术是结合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那么我们对艺术审美观念的培养和设计意识的强化并举就是切实可行的。学生的基础教育才不至与专业教育脱节。

2. 突出三段教学法,训练学生手绘能力。

通过理论知识及临摹训练,写生训练,技法表现训练等三个阶段基础性、综合性、表现性速写训练,突出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和针对性训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快速表现能力、综合性应用设计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推进速写课程改革的实践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的关系,其次是处理好学生的专业基础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还要处理好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关系等等。

1.观念更新和制度保障。要推进速写课程改革的实践,思想必须先行,学校的教职工尤其是院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必须到位。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层次性和职业教育类别性,应该注重从职业性上体现其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行教改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要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转变教学思想、课程改革和教改机制。同时,要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光有理念,“课程改革”就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

2.学生的专业 基础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就综合素质而言,高职学生不仅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意识;就职业能力而言,高职学生应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沟通能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让教师全员参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实践,基础、专业课课堂教学和生产性实训、实习各环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地方优秀特色文化,使学生素质教育更加贴进社会、贴进生活。

3.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速写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职业技能教育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加以保证。传统的办学模式把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实习看作是绝然分开的二张皮,校内的资源是由高职院校自己所能控制的,并且把学生在学校的专业技能实践性教学工作由学校教师为主承担,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既懂理论又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是少之又少,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一些模拟实训与市场企业的实际脱节,而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实训基地多数很难到位。课程改革要求高职院校开放办学,必须充分利用好学校、企业各自的办学资源,高职院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要总结并深化自己原有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现在企业需要美工人员越来越多,如我们可在公司“美工”人员的操作流程和具体工作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企业互动,共同合作参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校外紧密型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的试点力度,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甚至可以走出去,观察市场动态,进行作品素材的积累和创作思维的锻炼,使学生提高动手能力,逐步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成为职业人。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主要由绘画基础、素描、色彩、造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风景写生和速写(人物速写、场景速写建筑速写)等课程组成,其目的是提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造型设计、色彩的认知及运用等技能,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这几门课程的涵盖面很广,几乎包含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本认识和技能的要求。

【关键词】艺术设计造型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几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现就目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 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实践中,大多数停留在绘画范围内,没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出发进行改革。更没有突出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特色。

2、高职院校生源分数普遍较低,造成学生整体专业素质都比较偏低。

3、高职教育讲究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详细的课程标准的制定,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的是对课程整体设计以及单元设计等方面的思考,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单一,多数是对一些作品进行讲解、临摹、犹如高考中的应试教育。

4、很多专业的教师以及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很是质疑这些基础课对自己专业的真正起到的作用和效果,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呈现了递减趋势 。如很多专业教研室主任删除了本专业中人才培养方案对风景写生、速写等基础课程的课时要求。

5、不少学生认为自己高中就学习素描色彩进入了大学还是学习画素描、色彩,所以很多的学生根本就提不起学习专业基础课的积极性,以至于基础课水平得不到根本上的提高。

6、高职教育定位是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其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理论实践合一”,虚拟教学、项目实做目的是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 所以最终导致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 专业基础课程应如何开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不断积累职业素养和岗位能,所以如何做好课堂设计,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应形成以单体练习、单元训练、课程综合实训、课外练习及项目实训的模式,在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养成。

1、单体练习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任课教师要通过理论讲授、实际范画演示等教学方法,讲解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以后如何学好专业课程有哪些帮助。

2、单元训练是对知识能力的形成进行的小结,是任课教师通过理论的讲授,实际范画演示以及优秀的作品欣赏,作业讲评等教学方法,总结这一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等。

3、课程综合实训是通过各个学习的阶段,以一个综合的技能实训来把单元训练中的点串联起来,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技法的运用,用来做为技能实训。例如,风景写生过后,学生可通过之前所掌握的设计素描、色彩以及建筑速写等专业基础知识,对写生作品的表现手法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表达,所以学生在综合技能实训中能充分培养今后对专业技能的整体性的把握能力。

4、课外练习是每天课程授完后,任课教师提出要求并布置作业任务,由教师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书籍、资料学生将进行课外练习,这种练习主要是针对课堂所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转化过程。

5、项目实训是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做好《项目教学实训任务书》选取一到五个实际项目,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该项目进行分析、绘制(如建筑速写)等,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进行分解、吸收、消化、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三 试谈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进行教育思想的转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应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教学改革的先导,把如何拓展表现艺术技能和审美素养,如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运用的能力,贯穿于整个艺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

2、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要从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以及课程的标准入手,改革传统绘画教学,应试教学观念方法,真正做到课程教学为学生职业能力素质养成服务。

以素描、色彩课程为例,有人反对把素描、色彩列入各个专业基础课,原因就是素描、色彩课程的基本的意义和目的被忽视了,认为“应用型人才”不现需要花时间去学练习素描、色彩景物、写生等基础课程。然而实际上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不断的提高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和对色彩的运用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讲解,绘画知识的延伸以及实际范画的演示,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多种绘画种类的传统特色及发展趋势,了解掌握传统艺术精神和语言特色,再如造型设计基础课(三大构成),对于同属于设计专业的而又不同方向来说,需求是有很大的差别,平面设计和环境设计,对构成知识需求的侧重点就着很大的差别。

3、教学方法进行进行改革。首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优化教学结构,解决传统艺术基础课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给学生带来大量信息和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1.1重模仿轻应用《图案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学生的专业定位以及毕业后的求职与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专业底子较薄,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与艺术设计与制作相关的职业,因此在《图案设计》教学中不应采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而应当注重学生对市场、对行业的调研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图案实际应用能力;其次,不要落入传统教学模式的怪圈,除了模仿就是写生,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现代教育革新需要《图案设计》课堂在项目化教学的情节中以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1.2教学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图案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艺术规律,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熟悉相应的图案规律与形式法则,把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成实际图案,在有形的感受与无形的体会中拓宽设计思路。同时,通过实训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市场、了解消费群体的心理、熟悉设计流程和环节;此外,通过实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专业表现技能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图案设计》教学还停留在模仿、写生阶段,学生对于市场图案流行趋势、顾客对图案的喜好等信息来源于有限的网络与教材,因而这样的教学没有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反而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需求。

2应用型理念下《图案设计》教学的革新

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传播的加速,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的《图案设计》课程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以跟上时展的步伐,迎合现代设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学习特点与现有的水平,《图案设计》教学应从学生搜集图案素材、图案模仿训练、图案提炼变化等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更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各种图案在实际应用中的训练,从而使其在日后的职场生涯中很快适应环境,并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2.1尊重传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图案设计》课程在教学中既要注重传统知识的继承,又要注重现代图案设计理念的灌输。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学情的限制,学生更多注重图案设计的实践训练而背弃图案理论的接受。但对于《图案设计》课程来说,传统的图案元素、民间的图案符号以及本土的图案是最为有价值的借鉴资料,在教学中首先需要进行中外传统经典图案的介绍,让学生在赏析中感受前人图案美的创造,与此同时观察图案形式美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其次,在图案基础训练中,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形成图案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色彩和肌理等的构成关系。在图案组织中这些元素被某一形式法则统一在某一特定的关系内,因此,学生就要对这些基本元素的性质、造型规律及构成方法有所认识和理解,再针对典型案例进行临摹并从中得以启发。最后,在临摹前人经验之后进入图像写生与图案概括、抽象的阶段。前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图案原型更多来自于自然万物,因此,对于自然的写生是图案设计课程不可逾越的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植物、动物、人物等实物写生,然后对写生的对象进行抽象、整合、解构,甚至夸张变形从而最终凝练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创意图案。《图案设计》教学不只是掌握前人总结的规律和法则,更多的则是对传统图案的艺术美感、文化渊源、设计理念的继承与发扬。同时,我们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敢于实践和创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观念相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的作品[1]。2.2拓宽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应用《图案设计》课程在基础知识学习与模拟阶段沿袭的是传统授课路线,在图案设计实践应用阶段则有了许多革新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图案创新意识。教师以主导者的身份为学生设立实际应用性课题,这些课题应当贴近生活以增强设计的可操作性。学生借鉴传统图案元素,并结合自身生活的体验以团队为单位完成课题设计。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强调与实际相结合,与项目结合,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完全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图案设计》课程可以展开若干虚拟项目,比如为某公司设计手提袋,手提袋是商业广告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广告宣传方式,一个好的手提袋设计作品是对文字、图案、色彩、构图的合理设计;手提袋图案元素的创意体现了设计者对于特定人群消费需求和审美心理的准确把握。模拟该项目的时候要求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团队,首先,对于手提袋市场进行调研,寻找自己团队所需的图案,并收集、归纳、整理;其次,展开消费人群的调研,了解顾客所喜欢与接受的图案元素;第三,策划某一主题,并针对主题进行相关图案设计;第四,手绘或者计算机辅助设计图案草图,并最终将草图描绘于手提袋上。最后,团队之间模拟客户与制作方对手提袋图案设计进行评价,并接受评价意见做最终修改。模拟项目教学或者引入真实项目于图案教学中,学生通过规范设计流程,调研市场收集资料、制定项目设计计划、讨论并完善设计方案,最后以设计说明书形式体现项目设计,这一系列实战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市场敏感度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整个项目活动中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他们的创意思维得到充分展示,实践应用教学环节使得学生既有基础知识和技巧的训练,又得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方式的培养[2]。教师作为主导者,密切注意学生的每个实训环节,尽量以旁观者身份作好记录而不去更多干涉学生的设计,但是在最终评价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综合性建议。2.3结合“创意市集”,激发学生创意思维“创意市集”是指在特定场地展示、售卖个人原创手工作品和收藏品的文化艺术活动,其主要特点是:作品的原创性和多样性,创意作品的可交易性。“创意市集”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开放性的课题,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学生不仅仅通过具体的课堂工作任务制作创意产品,并且可以将原创作品变为商品出售,这既改变了传统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空泛,使得实践教学切实与市场需求接轨,而学生也锻炼了动手能力。传统《图案设计》课程注重图案的临摹与写生,“创意市集”实践教学模式引入图案教学课堂中,通过项目化与任务驱动的设置,将图案课程与艺术设计的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起来[4],如以设计个性T恤为任务的单元,要求学生在避免任何图案直接引用的前提下,以形式美法则变形、夸张、挪用、重构进行T恤图案再创作。图案的创作手法也不再局限于完全手工绘制,可尝试采用其他综合材料创作出不同的图案效果。每个单元任务结束时,学生的作业都以原创成品的形式呈现,并可以拿到“创意市集”上售卖,以接受市场的检验[5]。这样的教学任务与创新理念无疑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会促使学生主动调研市场,关注客户需求,让图案的选取与设计具有创新、创意性,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实训教学目的。2.4重视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是对课程学习最终取得的成果给予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作为一种鼓励方式给予评价。传统的《图案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呈现为一元化,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数量化,整个评价过程中既没有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其他方面建议的介入,只有教师个人的观念与意见。现代教学评价既注重设计最终结果的评价,也注重设计过程的评价,因为在学校的教学环节中学生是来学习设计创意或者设计表现过程的,设计的最终结果对于尚在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并不是唯一的[6]。因此,《图案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指导者的身份,关注创意设计过程中学生的独特想法和思路,结合学生设计过程的表现以及最终设计作品给予合理的评价。《图案设计》教学评价除了上述以教师作为评价主体之外,还有可以尝试其他交互评价模式。例如:(一)学生团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在图案的设计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相互间的评价将会更为贴切与直观;(二)团队内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评价:这类评价关注的是团队协作中每个人在分工及合作中的表现与完成的效果。(三)进行“创意市集”客户问卷调查:顾客对设计的成品给予评价,这个评价意见走出了教室与校园,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与流行走势,也更加贴近民意。

3结语

《图案设计》作为职业技能课,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实训教学内容,借助项目化、任务型等实训手段拓宽教学模式,使《图案设计》教学更加符合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最终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1 油画人物写生是油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油画人物教学中最直接的学习方法是写生训练,写生是油画人物教学的根基。油画人物写生过程可以认识人的基本规律,决定了画家的造型艺术手段,写生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油画人物写生是油画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实,一幅好的写生作品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创作。不仅历来欧洲油画大师重视写生,而且中国的老一辈艺术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吴作人等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写生艺术精品。

油画人物教学中的写生常常作为绘画基本功训练的课程之一。把握人物造型,色彩关系,寻求色调构成等手段往往在写生过程中进行,通过深入观察、对比和调整来加以掌握。通过写生,使学生不但对人物面部、手及身体的光和色有敏锐的感知力,而且对油画的色彩绘画语言和运用表现形式技法有着独到之处,同时通过对人物所处的环境的观察进一步把握各个不同的人物色彩、环境色彩,充分表现客观自然的真切感,无论是强烈的对比或和谐的组合,以抓住瞬息万变的自然,表现得得心应手。

然而,现在有许多学生在写生当中,只是为写生而写生。要知道,写生不是一件简单的艺术劳动。写生不是自然的描模,更不是模仿照相技术,那些为写生而写生的呆板摹写是不可取。写生要有感而发,以情作画,做到情感气质与客观生活统一。

2 油画人物创作是油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风格是不言而喻的事。笔者常常对自己尝试性的作品充满兴趣,却又不时地怀疑和否定。探索,否定,再探索,这样反复地进行着。把自己的感情管制起来,这样就无心去感受人物的美。生活中的美往往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每个画家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偏爱,形成这种偏爱是有多种原因的。除了客观条件提供的可能性外,画家的情感和各种修养形成的感受能力也是重要因素。

喜好和表现方式也因人而异。从离开艺术学院走上工作岗位时起,笔者就开始在艺术的探索中向创作转变。利用业余时间大量地连续地作画,不断地画,不断地思考,随时调整自己的画法,随时补充一些新的设想,随时试验。首先,很认真地推敲素描的小草图,把画面的构图安排,人物的形象特征、神情、动态都考虑成熟,并描绘在油画布上,再设计色彩关系等。当一切都做到心中有数后,动油画刷子就大胆了,也主动了。笔者的人物画《嘎嘎》《母亲》《马语者》《星晴》等就是这种尝试性的作品。为了使画的对象更朴实、更粗犷一些,笔者从弗洛伊德和忻东旺及郑毅的油画人物作品中借鉴涂色办法,许多人物画上都有这种痕迹。这些尝试是十几年学习的继续,笔者愿意从教学实践和创作实践中汲取灵感和不断地进行探索,并在大学的油画人物课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和引导学生探索的风气。

创作在各个艺术院校一直被鼓励、支持和提倡。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通常要求学生把创作和写生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参加省、国家的各种画展,通过参赛提高学生创作热情,把写生课与创作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 写实油画人物是油画教学的一种必要手段

油画人物教学是踏着前人的路走的,要总结前人的精华为己所用。从传统的角度出发,无论是学习哪一派,都是从写实起家,都有一个共性来探讨艺术,在共性中寻找自我艺术的个性,形成各个艺术院校的独特面貌。纵观古今中外美术大师,无论从事哪个派别,都是从写实训练开始,都有着共同的基础,都可找到自己的风格――写实。

写实是中国近百年艺术流派的主流,如徐悲鸿大师。欧洲的写实画家夏尔丹、德拉克洛瓦、库尔贝、莫奈、雷诺阿等以及其他画风,如印象派、表现派、立体派等,无论哪一位画家,无论哪一个画派,都是从写实出发。最早的记载表明,艺术家们都曾研究和临摹他们的前辈画家的作品,学习他们扎实的写实基本功。因为,最伟大的艺术家往往是学习得最多的人。写实仍然是训练和提高一个画家的观察力和技能的最简便、最合适的方法,也是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向前辈大师学习,了解他们的艺术发展道路,但不要完全地模仿照搬。

综上所述,在油画人物教学中,通过写生训练、油画创作、临摹名家写实油画作品等手段,对培养和提高油画人物作品的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遵循科学发展观、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人物教学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钱锋.油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写生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学生在具备了敏锐的色彩观察能力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技能训练,包括进行单色稿练习、静物写生、风景写生等等。风景写生这个训练项目,对于学生提高色彩表现能力,整体把握色彩感觉非常有效。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仔细地观察自然界,分析物象的色彩关系,整体把握色彩感觉,分辨色彩的丰富变化,做到胸有成竹再一挥而就。优秀的画作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同时还要注入写生者自己的内心情感。日本的风景画家东山魁夷说过:“我画的是作为人类心灵象征的风景,风景本义就是阐明人的心灵。”本课程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互相联系,相互对比的关系,学会在写生过程中进行色彩的概括、归纳、取舍、强化。野兽派大师马蒂斯认为:色彩不可以与其他造型因素分开,他也不认为任何一种色彩本身都是美的,或是富有表现力的。他认为重要的是一组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性。他的色彩是根据主观感觉强化某些色,根据对象概括、归纳、取舍和添加。这些对于形和色的精辟论述都值得我们在写生过程中去体会、去感悟,找到属于自己的有意味的形式③。我们常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指红色在绿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得红,通过绿色的衬托才能达到色彩的和谐统一。无论是绘画还是产品设计,色彩的感染力都在对比与和谐中产生美感效应。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中要多安排色彩并置训练,让学生从色彩的对比中体会到色彩的美感。

二、拓展色彩表现能力

我们研究色彩,不单一是认识色彩的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人们主观意识对色彩的反映。色彩表现的拓展练习是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色彩训练中的重点,是色彩设计与创新应用基础。色彩表现的拓展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方法去感受,分析,拆解、组合、变异、强化等创新实践,是色彩再现与理念表达的重要手段。高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改革就是要求学生在掌握色彩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弄清楚色彩是一个系统、互相关联的有机体。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色彩表现能力的培养,强调“主观意识的艺术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和“设计创作的独立性”。要教会学生掌握色彩变化的规律及其特点,重视色彩心理作用与色彩效应。追求和谐的色彩表达方式,但不否定和谐以外的色彩存在。因为和谐是视觉美的表达,而存在视觉反差的色彩应用于设计中,其强调的色彩则会带来强烈的信息传达。设计专业的色彩表达拓展训练主要是让学生能自由驾驭色彩、搭建设计应用创新基础。设计色彩拓展是从自然色彩中提炼生发的,它是对创作者精神内涵的一种深度发掘,是创作者在探索自然色彩中而获得的色彩表现能力,超越了自然物象表面的色彩模仿。物象色彩变调训练是设计色彩训练中较高层次的表现形式和创新手法,属于色彩观念转换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色彩变调训练可以让学生摆脱对物象和固有色的依赖,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一系列的色彩变调训练,学生可以对物象色彩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风景写生训练后期,可以安排一些适度的风景分解与重构训练。通过对风景画素材进行色彩的分解、重构、强化训练,由具象描绘转换到抽象表达的阶段,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的思维方式之目的。学生在风景写生创作训练中,不要再受客观物象形体与色彩的限制,要将原形打散、肢解、重组,从中抽取出有助于表达主题的色彩与形体元素,展现出与自然物象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学生的色彩表现和运用能力大幅提升后,开展设计色彩的命题训练,能够让学生把握主题,创新思维。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主题的明确性和典型性。要求学生在训练中注重色调的和谐与对比,突出主次和主题形象。同时,要有新颖的创意,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运用色彩规律对作品画面进行整合设计,充分地传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设计意愿。色彩是能表达情感的,每种色彩都有自己的表达语言,色彩间的组合又有不同意象与神情,借助对色与形的选择、加工、整理,确定要表达的某种意念和愿望,形成作品的主题思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三、加强色彩知识应用转换

日本高校教育重视知识应用转化与创新,例如,设计色彩知识理论在游戏动漫、卡通产品、工业产品、建筑外观、园林设计等行业都有出色的设计运用。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高校注重设计色彩在商业化领域运用研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没有美术基础,进入高职后学习《设计色彩》课程课时量不是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设计色彩运用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设计色彩知识在工作实践上转换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色彩训练方式。传统的训练方式耗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耗费大量精力,而在创新与构思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平时训练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多采用计算机等辅助设备,以增强学生学习设计色彩的兴趣,进而活跃思维、掌握技能。例如,运用绘图与图片处理软件,可以事半功倍,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效果的表现上,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升了制作效率,而且容易控制色彩效果。教学实训和课外参观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职业化能力提升途径。在实训室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今后室内设计流程和施工工艺,激发学习兴趣。在室内装饰施工现场及家具城、建筑装饰公司的参观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职业技能培养有更多的感受,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信心。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中,如何遵循我国高职教育“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宗旨,对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职业化教学改革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学生日后就业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我们通过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知能力、加强色彩写生训练中风景写生项目,通过不同方式拓展学生设计色彩的表现能力、提升设计色彩的创新运用能力、做好设计色彩知识岗位实践应用转换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通过《设计色彩》课程朝职业化教学方向的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明确色彩课程与室内设计实践关系,更好地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室内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精益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统计实训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