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9 20:06:29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第二条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县经济运行分析工作。季度、半年和全年的经济运行分析由县人民政府县长统筹,副县长、副调研员协调开展,政府组成部门共同参与。

县人民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定期对本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报县人民政府决策参考。

第三条全县经济运行分析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一)综合分析。

每季、半年、全年对全县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每半年对全县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二)重点产业分析。

每半年对全县特色和优势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潜力、政策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三)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适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提出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的意见建议。

(四)周边经济政策比较分析。

适时对周边县、区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及时了解掌握周边地区动态,把握发展机遇。

(五)其他专题分析。

针对全县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以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定期开展专题分析研究。

第四条每季度以书面或会议方式向县委汇报经济运行情况;半年及全年向县委常委会作专题汇报。

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由县发改局形成后报送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领导及县级有关领导。根据需要,提供县委常委会议、县委中心组学习会议、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等作参考;半年、全年的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在县人民政府重大决策通报会上予以通报。经批准后,定期或不定期在政府网站或以其他方式公布全县经济运行相关信息,为部门、企业等提供信息参考。

第五条建立调研和预警机制:

(一)由县发改局牵头,适时组织经济研究分析人员到县外学习考察,开展专题调研,了解相关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及时掌握全县经济发展趋势。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今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全委会和三干会精神,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奋力攻坚,扎实工作,前半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指标如期完成。下面,简要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按照“2311”发展战略,以龙头产业为引领,以园区规划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载体,狠抓项目,发展生猪、肉兔、核桃产业、小米小杂粮加工,成效显著。

1、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截止目前,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完成3528万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9万元,增长18%;税收完成17.8万元,同比增长9.1%。乡镇企业增加值实现156万元,同比增长8.6%。实现了任务“过半”,预计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可圆满完成。

2、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

(1)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传统产业稳步发展。谷子种植面积8000亩,改造老梨树300亩,发展新品种梨树300亩,嫁接梅杏500亩;建成养羊小区、养猪小区各一个,猪、羊存栏、出栏数实现了新突破。二是兔养殖业和有机蔬菜种植实现新突破。武乡县檀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辐射带动作用凸显。檀原公司位于__乡斜道沟村,成立于2010年3月,是一家以养兔和大棚蔬菜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武乡县村官创业示范基地。现已建成优质兔繁育养殖基地1200㎡;有机蔬菜大棚50座、15000㎡;有机小杂粮示范基地2000亩。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带动了全乡19个村养兔和种植产业的发展,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种兔1万只、商品兔15万只、有机蔬菜80万斤、有机小杂粮180万斤,每年实现年人均增收300元。三是核桃经济林长足发展。截止目前,全乡核桃种植总面积达6000亩,实现了户均1.5亩的目标。乐家坪、圪针庄村核桃种植实现了集中连片,张庄、铺上的管护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下一步将组建核桃经济林专业合作社,加强全乡核桃种植、管护、加工、销售等工作,到十二五末,力争核桃种植总面积达10000亩,实现人均1亩的目标,核桃加工销售一体化,使核桃产业成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柱。

(2)项目建设方面:一是王家垴万头生猪项目建设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建设全面启动。该项目位于__乡王家垴村,总投资1808.37万元。去年完成投资1250万元,截止5月底完成投资450余万元,已建成猪舍等生产区建筑面积8500平米,饲料生产及产品库建筑面积1039平米,办公区建筑面积600平米,职工宿舍等后勤区建筑面积350平米,检验检疫中心100平米,销售服务部100平米。考虑市场和发展效益,6月份与山西大同佳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引资1500万元,继续扩大建设规模,建设猪舍2000平米,饲料生产及产品库1000平米,职工宿舍200平方,绿化、硬化3000平米,购置空调、热风炉等配套设施,引进种猪500头,目前项目完成立项批复,办理了前期手续,主体工程已开始建设。建成后可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年销售收入1698万元,年纯利润608万元。同时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农户的发展方式,为社会提供100多个就业机会,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极大推动我乡养猪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蒋家庄金谷子杂粮有限公司万吨小米精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1633万元,去年完成投资1260万元,截止5月底完成373万,项目建设全部完成。

3、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蒋家庄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200万元,截止5月底完成投资120万元,完成健身广场、跃进门、凉亭、便民服务中心、洗浴中心主体设施建设,建成200平方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旧村改造完成工程量的60%,村庄绿化、污水处理系统及附属配套工程将于8月底前全部完成。

二、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总体来讲,上半年我乡主要经济指标均按计划完成,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种养业仍是我乡的主打产业,起着主导作用。二是近年来引进的个别企业今年将成为我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亮点。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于去年工程项目续建,新签约项目进展缓慢,投资侧重于种养殖业,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未能落实。四项目签约数量单一,储备项目落地尚有困难。五是一产较之去年同期有所上扬。其主要原因是农建设施作用不断壮大,部分设施农业发展较快,核桃经济林管护工作初见成效。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自身力量有限,重点项目推进资金十分紧张。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支撑经济发展的企业数量有限。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观念滞后。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目标任务:

1、抓好业生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0吨左右;

2、农村经济总量达7700 万元,绝对增加700万元,同比增长700万元;

3、固定资产完成200

0万元,全年完成3349万元,增长12%。4、招商引资完成33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0%。

(二)、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县完成村高架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粮食产量。

二是优化招商环境,加大招商力度,使储备项目签约落地。加快签约重点建设项目进度,筹措资金,落实责任,倒排工期,强化督查,确保工程进度。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今年上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促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有效投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推动全市经济逆势上扬,经济运行止跌企稳、逐步回升,发展态势好于预期。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1.“保增长”政策措施初见成效

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3.68亿元,同比增长19.8%;一般预算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位于苏州五县市之首,高于苏州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52.2%。完成工业总产值700.5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39.5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左右,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工业经济在紧环境中逐月回升。单月规上工业产值稳步走高,1-6月分别实现单月产值54.69、73.66、96.14、102.22、106.73和113.26亿元,二月份起环比增幅分别为

34.7%、30.5%、6.3%、4.4%和6.1%,至4月份开始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6月份再创历史新高。部分主要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带动工业经济回升,十大主要行业中,纺织、石油制品、化工医药、塑料制品、化纤加弹行业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5%、25.8%、24.0%、17.4%和12.4%。综合效益指数回升较快,2-5月分别为145.2%、165.35%、180.42%和187.46%,5月份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84.04亿元,同比增长8.9%,占规模以上比重达15.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势明显,上半年实现产值224.1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规上增幅15.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降幅逐月收窄,

2月份以来累计工业用电降幅分别为12.4%、10.3%、9.4%、8.8%和7.6%。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外包增势强劲。全市共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85家,其中3家通过cmmi3级认证,1家通过iso70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上半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5859.16万美元,同比增长101.0%,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799.56万美元,同比增长55.99%。现代物流稳步发展。太仓物流园区建成12.3万平方米仓库和3.7万平方米商务监管大楼,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耐克物流中心启动建设,新增物流企业28家。港口运输保持增长。上半年新辟内贸航线1条;实现货物吞吐量2196.17万吨,同比增长25.5%;完成集装箱运量68.18万标箱,同比增长3%。休闲旅游加快发展。城厢镇电站村获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金仓湖一期建成投运,郑和公园推介运作,恩钿月季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项目亮点凸现,成功举办系列大型活动。金融运行态势平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41.5亿元和50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2.3%和31.9%;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上半年新增98.3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80.2%,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新增74.1亿元;短期贷款新增3.9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60.45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09亿元,同比增长25.3%,房地产投资15.91亿元,同比增长46.5%。个私投资趋于活跃,完成投资50.22亿元,同比增长51.7%,占投资总量的38.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略有增长,部分行业快速扩张。2月份以来逐步扭转回落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1.1%,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橡塑制品和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43.4%、148.3%、99.4%和55.1%。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上半年,我市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3.4%,开工建设46个,开工率76.6%。苏州市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0%,超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其中万方码头和耐克物流中心项目投资大、进展快,分别完成投资3.7亿元和3.09亿元。省重点项目太仓港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13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87%。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四次举办开工开业仪式,其中开工奠基项目60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1-5月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市以下同比增长17.2%。餐饮服务快速发展。娄东宾馆、陆渡宾馆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活动成功举办;1-5月份,全市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5.9%。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1-5月新增各类车辆4111辆,同比增长13.3%。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上半年,全市累计销售商品房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4%,其中住宅4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2%;商品房均价4486.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4%,其中住宅均价441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6%。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8.8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7.5亿元,增长19.5%,其中,二季度个人消费贷款占上半年增量的66.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至6月底,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仅高于去年年底0.1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同期。上半年,全市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189期,招聘单位3764家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2%,累计安置就业8742人,3月始新增就业渐趋正常;宾馆餐饮、商贸零售、物业管理、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装配业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

2.开放型经济攻坚克难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1-5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4个,完成注册外资5.73亿美元,同比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超千万美元项目占据主导,21个项目新增注册4.3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总量的75.7%,其中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注册1.45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扩幅较大,达1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23.6%。1-5月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23个,新增注册3.18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5.5%,实际利用外资2.6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6.8%。

对外贸易低位徘徊。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般贸易出口降幅小于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5.17亿美元,同比下降17%,低于加工贸易降幅28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影响小于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同比下降12.7%,低于外资企业降幅2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影响较大,进出口额下降44.0%,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进出口额下降9%。

3.区域合作积极推进

接轨上海又增亮点。年初,我市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中国20xx年上海世博会太仓游客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长三角(全国)首个世博游客中心;市政府签约首期世博门票团购;娄东宾馆餐饮成功签约进驻世博园区。和嘉定区签订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框架协议。产业和项目接轨情况良好,引进上海项目69个,新增投资22.59亿元,新增注册9.94亿元,占全部内资项目的30.1%。

内资引进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349个,新增投资总额81.37亿元,新增注册资金32.97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年度计划的78.5%,新增注册资金位居苏州五县市之首。二三产项目占比各半,119个工业项目注册资金16.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2%,228个服务业项目注册资金16.2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3%。产业招商力度加大,引进钢材交易相关企业88家,其中钢材批发企业74家,注册资金3.6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22.6%。

4.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载体建设日趋完善,部级软件产业基地太仓软件园16栋软件楼和配套公寓楼竣工启用,安软等十家企业入驻;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新园即将开园,68家企业入驻运作;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开园营运;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顺利开展,首批通过3家,另有8家已公示。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中科院上海分院3家部级技术转移中心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1-5月,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同比提高58.2%,专利授权量达540件。

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六个项目被确认为苏州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占苏州全市19个示范工程的近三分之一。积极做好节能技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上报部级节能技改项目4个,省级项目9个,已获批7个。加强节能宣传工作,14个部门联合举办了节能宣传周活动。认真开展重点行业的限期治理工作,共验收提标改造项目30个,关停并转项目9个。组织实施排污权有偿交易试点工作,已完成cod年排放量10吨以上的40家企业网上申购、核定和公示工作,总计申购5052.84吨,申购金额达1027.18万元。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以工业园区思路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上半年投入2.85亿元,已入驻项目22个。恩钿月季公园正式开园,玫瑰庄园、蝴蝶兰花玻璃温室、生态餐厅、明珠观赏鱼休闲垂钓中心、百果园等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陆渡──浏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创新运作,现已形成多亩设施蔬菜生产核心区,蔬菜储存加工配送中心正式启用,组建蔬菜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1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可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4969万元、38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37.6%,带动农户约6万户,同比增长20%,人均收益5100元,同比增长15.9%。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上半年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44个,累计已达459个。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半年,我市经济止滑回升,逆势上扬,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是一些经济指标的增速明显回落,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开放型经济遭遇更多挑战,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今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而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gdp增幅分别为16.8%、18.3%、14.5%和14.6%。从工业产值完成情况看,今年的1、2月份呈现负增长,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0.3%和11.4%;3月份开始同比出现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仍低于全部工业增速。工业用电量还未止跌回升。

2.企业效益明显回落。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外部需求减弱、企业成本上升、产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前五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销售、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5.5%和-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1.8%,较上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2%。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开放型经济一直是我市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但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双双较大幅度全面下降。前五月单月出口额环比增幅分别为-8.6%、-40.7%、44.5%、-0.5%和-6.2%,环比仅3月份呈现增长。

4.内需拉动的可持续性尚不稳固。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虽高于苏州大市的平均增幅,但从投资结构分析,工业投资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6个百分点,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7.44亿元,同比下降15.8%;服务业投资虽有31.2%的高增长,但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占64.7%和26.3%,生产业投资明显不足。从新增就业人数来看,虽呈逐月上升趋势,但安置就业人数只占去年同期的50%左右。就业不足,企业利润的下滑等因素,必然导致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影响最终消费。

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外需减弱直接对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依存度达到50.3%,而且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下半年以来,先是加工贸易进口同比跌幅明显高于出口跌幅、进口总额中进口设备和进口原材料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全市外贸的下行走势;其后外贸出口订单的锐减,使工业生产因此而明显下行。外向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市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政策引导,但外部市场、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在全球化市场风险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本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面临严峻考验。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诸如新型工业化推进不快、产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徘徊不前等矛盾,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和问题便凸显出来。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大项目储备不足,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培育不够。四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尚有缺憾,机关行政服务效率、企业经营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

三、形势预判及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目前预期,今年经济运行将走出前低后高的“保增长”路线图。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制造业下滑速度已开始放缓,经济信心有所恢复。从国内情况看,内需增长良好,投资和消费均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率先见底回升的预期明显增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下,我市经济回暖迹象也正在增多,企业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也正在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先低后高是基本走势。工业经济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将较快回升。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好于外资企业,内需企业好于外贸企业。从具体行业来看,纺织服装等产业由于刚性需求以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刺激将领先增长;化工产业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回升而持续反弹;医药等行业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的推动,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能源行业将随经济回暖而保持平稳增长;金属制品及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受金融风暴冲击影响较大,短期内恢复增长的难度较大。受工业生产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物流等生产业短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外贸出口面临的总体环境较为严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尤其是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持续低迷,预计今年出口增幅将明显回落。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我市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的拉动,随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趋弱,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投资不仅会在今年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投资的质量与规模也将成为决定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向标。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实施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我们要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继续下大力气保增长、促发展。一是加大拓展外需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创新对外贸易预警机制,搭建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出口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网络桥梁,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扭转出口下滑过快态势。二是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当年新吸收的存款绝大部分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增资组建工作,做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种模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覆盖面,提升担保规模;完善担保风险防控措施,研究财政反担保措施。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坚持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完善部门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探索建立全市联网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以及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四诊式”服务。进一步清理与压缩审批事项,梳理与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优化与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整合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的资源,建立“一个窗口、一个网站、一个号码”的便民服务机制。继续放大“一表制”便民服务系统的优势,实现更大更广范围的资源共享。五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切实帮助城乡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着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2.进一步增强内需动力。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紧密跟踪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和部委专项资金安排方向争资争项;紧紧抓住国家、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重要机遇,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重大产业完善布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开发,策划大项目,力争有项目进入省以上“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配合,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的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项目核准等关键性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政府实事工程,要加强跟踪促建,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建立重点建设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调度有关事宜。加强重点建设协调服务,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二是继续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业,落实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旅游招商项目给予优惠与奖励,实施旅游发展以奖政策,完善推进旅游区域协作的政策措施,搞活旅游人气,扩大旅游份额。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降低住房交易税率、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二手房交易税收负担、调整建设项目规费收取标准、合理调控房价等政策,稳定和培育住房消费增长点。刺激汽车消费,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支持发展餐饮、住宿业,进一步降低餐饮、住宿业经营成本,采取分步实施办法,逐步实行规模型餐饮、住宿业与工业用电同价政策。加快城乡市场建设,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扩大农村商业服务网点覆盖面,提高统一配送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3.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改奖励,对大额技改投入,按新增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行一次性奖励;推行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对设备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技改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推动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资源配置政策向名牌企业倾斜,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品牌。引导我市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把培育品牌、经营品牌、推介品牌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产品,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二是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速产权流动;完善经理人市场,规范经理人行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和积极推动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利用世界经济大调整机遇,加大对欧美企业和台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招商力度;借国家规划产业振兴之机,加大对“中”字头企业的招商力度;抓住世博经济以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复兴”之机,加大对上海、珠三角、浙江等重点地区的招商力度。整合招商资源,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打响“中国制造业十佳投资城市和亚洲制造业示范基地”、“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最具投资价值园区”、“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省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等品牌。创新招商机制,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强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招商。围绕启动盘活低效利用土地、闲置厂房和停滞项目资源,开展存量招商;围绕挖掘现有项目的增资扩股潜力,开展零地招商。积极探索股权并购和境外上市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开发潜力大、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支撑作用强、投资回报高的重大产业项目,吸引战略投资者。完善项目信息处理、重大项目论证、项目跟踪推进等机制,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和洽谈成功率。加强与重点客户、重大项目以及有长期合作的客商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使客商在时机成熟后把我方作为投资首选地。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创业载体的投入力度和推进强度,搭建优质平台。积极应对形势变化,适时、适当调整招商政策,切实强化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优化服务,促进以商招商,以企引企。

太仓市上半年度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促进步”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增加有效投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全力稳定工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推动全市经济逆势上扬,经济运行止跌企稳、逐步回升,发展态势好于预期。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1.“保增长”政策措施初见成效

主要经济指标逆势增长。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3.68亿元,同比增长19.8%;一般预算收入27.62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位于苏州五县市之首,高于苏州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6月单月实现一般预算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52.2%。完成工业总产值700.54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39.5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左右,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左右。

工业经济在紧环境中逐月回升。单月规上工业产值稳步走高,1-6月分别实现单月产值54.69、73.66、96.14、102.22、106.73和113.26亿元,二月份起环比增幅分别为

34.7%、30.5%、6.3%、4.4%和6.1%,至4月份开始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6月份再创历史新高。部分主要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带动工业经济回升,十大主要行业中,纺织、石油制品、化工医药、塑料制品、化纤加弹行业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1.5%、25.8%、24.0%、17.4%和12.4%。综合效益指数回升较快(图二),2-5月分别为145.2%、165.35%、180.42%和187.46%,5月份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9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84.04亿元,同比增长8.9%,占规模以上比重达15.6%,较去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势明显,上半年实现产值224.1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规上增幅15.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降幅逐月收窄,

2月份以来累计工业用电降幅分别为12.4%、10.3%、9.4%、8.8%和7.6%。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外包增势强劲。全市共有各类服务外包企业85家,其中3家通过cmmi3级认证,1家通过iso7001信息安全管理认证;上半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5859.16万美元,同比增长101.0%,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799.56万美元,同比增长55.99%。现代物流稳步发展。太仓物流园区建成12.3万平方米仓库和3.7万平方米商务监管大楼,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耐克物流中心启动建设,新增物流企业28家。港口运输保持增长。上半年新辟内贸航线1条;实现货物吞吐量2196.17万吨,同比增长25.5%;完成集装箱运量68.18万标箱,同比增长3%。休闲旅游加快发展。城厢镇电站村获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金仓湖一期建成投运,郑和公园推介运作,恩钿月季公园等一批农业休闲项目亮点凸现,成功举办系列大型活动。金融运行态势平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41.5亿元和506.9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42.3%和31.9%;中长期贷款增长明显,上半年新增98.3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80.2%,其中基本建设贷款新增74.1亿元;短期贷款新增3.9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上年。上半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2.7%,增幅高于苏州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5.3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完成60.45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09亿元,同比增长25.3%,房地产投资15.91亿元,同比增长46.5%。个私投资趋于活跃,完成投资50.22亿元,同比增长51.7%,占投资总量的38.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9.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略有增长,部分行业快速扩张。2月份以来逐步扭转回落态势,上半年同比增长1.1%,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橡塑制品和装备制造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43.4%、148.3%、99.4%和55.1%。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上半年,我市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5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3.4%,开工建设46个,开工率76.6%。苏州市1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9.0%,超序时进度9个百分点,其中万方码头和耐克物流中心项目投资大、进展快,分别完成投资3.7亿元和3.09亿元。省重点项目太仓港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11.13亿元,完成投资计划的87%。项目推进力度加大,四次举办开工开业仪式,其中开工奠基项目60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8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市以下同比增长17.2%。餐饮服务快速发展。娄东宾馆、陆渡宾馆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江海河三鲜美食节”活动成功举办;1-5月份,全市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6.87亿元,同比增长25.9%。车辆保有量持续增长,1-5月新增各类车辆4111辆,同比增长13.3%。房地产市场止跌回升。上半年,全市累计销售商品房6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4%,其中住宅4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2%;商品房均价4486.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4%,其中住宅均价4416.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1.6%。上半年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8.8亿元,其中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7.5亿元,增长19.5%,其中,二季度个人消费贷款占上半年增量的66.6%。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至6月底,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仅高于去年年底0.1个百分点,低于苏州同期。上半年,全市市镇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现场招聘会189期,招聘单位3764家次,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1.2%,累计安置就业8742人,3月始新增就业渐趋正常;宾馆餐饮、商贸零售、物业管理、纺织服装业和电子装配业等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

2.开放型经济攻坚克难

利用外资难中求进。1-5月,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4个,完成注册外资5.73亿美元,同比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3.50亿美元,同比增长2.1%。超千万美元项目占据主导,21个项目新增注册4.3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全市总量的75.7%,其中超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新增注册1.45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扩幅较大,达1301.7万美元,同比增长23.6%。1-5月太仓港经济开发区新批外资项目23个,新增注册3.18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5.5%,实际利用外资2.69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76.8%。

对外贸易低位徘徊。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19.8亿美元,同比下降36%,其中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下降34%。一般贸易出口降幅小于加工贸易,实现出口额5.17亿美元,同比下降17%,低于加工贸易降幅28个百分点。内资企业影响小于外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3.85亿美元,同比下降12.7%,低于外资企业降幅2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影响较大,进出口额下降44.0%,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进出口额下降9%。

3.区域合作积极推进

接轨上海又增亮点。年初,我市与上海世博局签署《中国20xx年上海世博会太仓游客中心合作框架协议》,成为长三角(全国)首个世博游客中心;市政府签约首期世博门票团购;娄东宾馆餐饮成功签约进驻世博园区。和嘉定区签订区域合作行动计划框架协议。产业和项目接轨情况良好,引进上海项目69个,新增投资22.59亿元,新增注册9.94亿元,占全部内资项目的30.1%。

内资引进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内资项目349个,新增投资总额81.37亿元,新增注册资金32.97亿元,同比增长12.2%,完成年度计划的78.5%,新增注册资金位居苏州五县市之首。二三产项目占比各半,119个工业项目注册资金16.5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50.2%,228个服务业项目注册资金16.2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9.3%。产业招商力度加大,引进钢材交易相关企业88家,其中钢材批发企业74家,注册资金3.67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的22.6%。

4.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科技载体建设日趋完善,部级软件产业基地太仓软件园16栋软件楼和配套公寓楼竣工启用,安软等十家企业入驻;省级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园新园即将开园,68家企业入驻运作;省高新技术企业服务中心江苏(太仓)loft工业设计园开园营运;科技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顺利开展,首批通过3家,另有8家已公示。与上海交大、华东理工、中科院上海分院3家部级技术转移中心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太仓工作站。1-5月,专利申请量达1161件,同比提高58.2%,专利授权量达540件。

节能减排大力推进。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六个项目被确认为苏州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占苏州全市19个示范工程的近三分之一。积极做好节能技改项目的对上争取工作,上报部级节能技改项目4个,省级项目9个,已获批7个。加强节能宣传工作,14个部门联合举办了节能宣传周活动。认真开展重点行业的限期治理工作,共验收提标改造项目30个,关停并转项目9个。组织实施排污权有偿交易试点工作,已完成cod年排放量10吨以上的40家企业网上申购、核定和公示工作,总计申购5052.84吨,申购金额达1027.18万元。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以工业园区思路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上半年投入2.85亿元,已入驻项目22个。恩钿月季公园正式开园,玫瑰庄园、蝴蝶兰花玻璃温室、生态餐厅、明珠观赏鱼休闲垂钓中心、百果园等一批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稳步推进。陆渡──浏河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创新运作,现已形成多亩设施蔬菜生产核心区,蔬菜储存加工配送中心正式启用,组建蔬菜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四位一体的运作模式,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上半年1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可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4969万元、387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7.5%和37.6%,带动农户约6万户,同比增长20%,人均收益5100元,同比增长15.9%。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上半年新增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44个,累计已达459个。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上半年,我市经济止滑回升,逆势上扬,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仍比较突出,主要是一些经济指标的增速明显回落,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开放型经济遭遇更多挑战,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

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今年一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而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的gdp增幅分别为16.8%、18.3%、14.5%和14.6%。从工业产值完成情况看,今年的1、2月份呈现负增长,累计同比分别下降20.3%和11.4%;3月份开始同比出现增长,但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仍低于全部工业增速。工业用电量还未止跌回升。

2.企业效益明显回落。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外部需求减弱、企业成本上升、产品价格回落等因素影响,前五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销售、利润的同比增幅分别为-5.5%和-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1.8%,较上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2%。

3.外贸形势依然严峻。多年来,开放型经济一直是我市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支撑,但今年1-5月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双双较大幅度全面下降。前五月单月出口额环比增幅分别为-8.6%、-40.7%、44.5%、-0.5%和-6.2%,环比仅3月份呈现增长。

4.内需拉动的可持续性尚不稳固。今年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虽高于苏州大市的平均增幅,但从投资结构分析,工业投资增幅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6个百分点,且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仅7.44亿元,同比下降15.8%;服务业投资虽有31.2%的高增长,但其中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占64.7%和26.3%,生产业投资明显不足。从新增就业人数来看,虽呈逐月上升趋势,但安置就业人数只占去年同期的50%左右。就业不足,企业利润的下滑等因素,必然导致可支配收入的下降,从而影响最终消费。

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外需减弱直接对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我市的外贸出口依存度达到50.3%,而且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下半年以来,先是加工贸易进口同比跌幅明显高于出口跌幅、进口总额中进口设备和进口原材料大幅减少,直接导致了全市外贸的下行走势;其后外贸出口订单的锐减,使工业生产因此而明显下行。外向型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市制造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政策引导,但外部市场、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在全球化市场风险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本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也面临严峻考验。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从我市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看,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几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诸如新型工业化推进不快、产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高新技术产值占比徘徊不前等矛盾,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这些矛盾和问题便凸显出来。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大项目储备不足,优势产业优势企业的培育不够。四是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尚有缺憾,机关行政服务效率、企业经营环境营造等方面都有明显不足。

三、形势预判及下阶段工作重点建议

目前预期,今年经济运行将走出前低后高的“保增长”路线图。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制造业下滑速度已开始放缓,经济信心有所恢复。从国内情况看,内需增长良好,投资和消费均快速增长,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4个月出现回升,中国经济在下半年率先见底回升的预期明显增强。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拉动下,我市经济回暖迹象也正在增多,企业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也正在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先低后高是基本走势。工业经济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将较快回升。从企业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好于外资企业,内需企业好于外贸企业。从具体行业来看,纺织服装等产业由于刚性需求以及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刺激将领先增长;化工产业随着国际市场价格回升而持续反弹;医药等行业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的推动,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电力能源行业将随经济回暖而保持平稳增长;金属制品及加工、通用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受金融风暴冲击影响较大,短期内恢复增长的难度较大。受工业生产及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不稳定影响,物流等生产业短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外贸出口面临的总体环境较为严峻,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尤其是欧美等传统主要出口市场持续低迷,预计今年出口增幅将明显回落。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我市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与出口两驾马车的拉动,随着出口对gdp的拉动作用趋弱,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预计投资不仅会在今年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投资的质量与规模也将成为决定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向标。保持消费稳定增长则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实施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政策。我们要抓住当前的良好机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1.继续下大力气保增长、促发展。一是加大拓展外需力度。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通过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外贸企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市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创新对外贸易预警机制,搭建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出口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网络桥梁,提高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扭转出口下滑过快态势。二是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争取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金融机构当年新吸收的存款绝大部分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中小企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增资组建工作,做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种模式的信用担保体系;扩大融资担保覆盖面,提升担保规模;完善担保风险防控措施,研究财政反担保措施。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是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与工作平台建设。坚持经济运行监测例会制度,完善部门沟通、协作、协调制度,实现跨部门信息快速交流、情况互通;健全与重点企业信息交流制度,加快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速度;建立与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制度,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工作;探索建立全市联网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信息数据库建设,夯实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基础。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以及热点问题的专题调研,提高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水平。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深化“四诊式”服务。进一步清理与压缩审批事项,梳理与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一个窗口对外”的服务机制,扎实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优化与提升服务水平。全面整合全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便民服务的资源,建立“一个窗口、一个网站、一个号码”的便民服务机制。继续放大“一表制”便民服务系统的优势,实现更大更广范围的资源共享。五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切实帮助城乡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解决就业难题,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着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2.进一步增强内需动力。一是着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争资争项力度,紧密跟踪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中央预算内和部委专项资金安排方向争资争项;紧紧抓住国家、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重要机遇,对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促进重大产业完善布局。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开发,策划大项目,力争有项目进入省以上“十二五”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配合,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的土地供应、信贷投放、环境准入、项目核准等关键性问题。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对今年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政府实事工程,要加强跟踪促建,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优化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建立重点建设责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调度有关事宜。加强重点建设协调服务,建立部门联动快速反应机制。二是继续扩大消费。大力发展旅游业,落实鼓励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旅游招商项目给予优惠与奖励,实施旅游发展以奖政策,完善推进旅游区域协作的政策措施,搞活旅游人气,扩大旅游份额。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落实降低住房交易税率、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降低二手房交易税收负担、调整建设项目规费收取标准、合理调控房价等政策,稳定和培育住房消费增长点。刺激汽车消费,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支持发展餐饮、住宿业,进一步降低餐饮、住宿业经营成本,采取分步实施办法,逐步实行规模型餐饮、住宿业与工业用电同价政策。加快城乡市场建设,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积极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菜市场标准化改造。扩大农村商业服务网点覆盖面,提高统一配送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

3.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及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技改奖励,对大额技改投入,按新增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实行一次性奖励;推行技改项目贷款贴息,对设备投资额达到一定规模的技改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推动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使资源配置政策向名牌企业倾斜,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品牌。引导我市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把培育品牌、经营品牌、推介品牌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大力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知名产品,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二是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加大宣传的力度,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民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加速产权流动;完善经理人市场,规范经理人行为;完善资本市场,鼓励和积极推动符合上市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稳步推进

1.顺利完成小春粮食收割。一是3000亩冬早洋芋,实现产值300万元。二是收割小麦550亩,总产13.75万公斤,实现产值24.75万元。三是收割蚕豆、豌豆1200亩,实现产值24万元;油菜1000亩,实现产值30万元。

2.大春作物按时、按计划播种。农业中心对农药、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备耕到位,大春作物顺利播种。一是完成水稻大田移栽6800亩,预计亩产600公斤,产量达408万公斤。二是完成包谷种植2.3万亩,其中:普通包谷1.2万亩;优质专用饲料包谷1.1万亩,预计产量达1035万公斤、产值达1552万元。三是完成绿谷种植1.7万亩,预计产量达250万公斤、产值达450万元。四是完成生姜种植2万亩,预计产量达3000万公斤、产值达2100万元。

3.加强大春作物中耕管理。一是对6800亩水稻做好稻飞虱防治工作。二是对生姜、绿谷、玉米做好合理施肥、锄草等工作,切实做到沟无杂草、株无病虫害。

4.林业发展速度加快。一是林业经济的凸现激发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上半年来新造林面积1.5万亩,使××乡宜林而未造林的荒山减少到5万亩以下。二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完成宗地勘查10111宗,确权面积283908.76亩,发林权证面积达205446.56亩。三是新建育苗基地4块,培育杉木幼苗300万株,另外在设里村建成一个占地12亩的特色树种、珍贵树种苗圃。四是投入防火资金6万余元全力抓好护林防火工作。五是查处非法运输木材案2起,收缴木材15立方米,罚款3200元。

5.畜牧业发展有新亮点。一是培育存栏5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18户,今年新培育3户;开展生猪产业“三百”工程建设,新建60头以上能繁母猪扩繁场5个,生猪养殖小区4个,能繁母猪6头以上规模养猪户共计20户,2008年已通过市级初验1个;建成黑山羊养殖小区2个;鸡年出栏10000只以上专业户6户。二是1—6月份完成畜种改良总计6603头(窝、匹、只),其中人工授精696头(窝、匹、只),另外,设里、小纳坡2个牛冻精改良点完成牛冻精改良211头。三是全乡共建永久窖1656m3,累计完成青贮饲料推广5466吨;氨化饲料612吨,全乡工业饲料销售261吨,人工牧草种植2515亩。四是畜牧执法、疫病防治正常开展。产地检疫开展面、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面均为100%,兽药抽检1次、饲料抽检1次。五是畜牧生产指标按期完成。今年1—6月,全乡大牲畜存栏23527头(匹),比去年同期增长7.37%,其中黄牛存栏11334头,水牛存栏7307头,马骡存栏4886匹;生猪存栏32612头,比去年同期增长13.73%,其中能繁母猪1632头;山羊存栏11609只,同比增长9.67%,其中能繁母羊5937只;家禽存栏134910只,同比增长28.66%,其中鸡存栏115040只(蛋鸡22380只),鸭存栏19870只。出栏肉牛4178头,同比增长10.18%;出栏肉猪22984头,同比增长30.34%;出栏肉羊4658只,同比增长17.44%;禽类出栏73110羽,同比增长12.3%;禽蛋产量52.44吨,同比增长1.33%;肉类总产量3105.931吨。

(二)小集镇建设进一步加快

一是设里老寨小集镇开发目前正在建盖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房40套,共8253m2,现框架已建起,8月底将全部完成屋面装修。二是投入3万元购买垃圾车对设里等集市进行清淤、疏浚、保洁、集镇环境整治等工作,通过整治,集镇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三)固定资产投资成效突出

一是“866”工程稳步有序推进,目前,户“八有”建设已完成新建安居房616户,占新建安居房总数的95%;完成维修加固633户,占规划总数的85%;完成墙面刷白852户,占规划总数的80%;完成国债沼气建设586口,占总数的90%;已改卫生厕1331个,卫生厩1668个,节能灶915眼,占三改总数的80%;新建小水窖(池)33口;完成灌溉沟渠三面光3条,全长1000米。自然村“六有”建设已完成改扩建村间公路5条,30公里,建涵洞17道;新修通村公路3条,17.3公里,建桥涵2座;硬化村庄道路43条4.2万平方米;安装管引15.7公里。行政村“六有”建设已完成村办公室7间、支部活动室7间、文化室3间、卫生室11间、兽医室3间。其它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通过“866”工程建设,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现象,夯实了发展基础。二是廉租房、老年活动中心、××客运站正在紧张有序的筹资建设,预计总投资330万元,10月底完工。

(四)财税金融平稳运行

1.地方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1—6月,全乡共组织入库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2万元,为年初预算收入50万元的44%;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85.2万元,是年初预算386万元的48%。

2.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加大对农业、农村信贷投入力度。1—6月,各项贷款余额4983万元,其中今年累计发放支农贷款1177万元,收回贷款88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35万元;各项存款余额4958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12万元。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农副产品价格下滑,农业增效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发展难。

二是气候变化导致××境内降雨量偏低,水稻栽培没有全部完成,明年扶贫救济工作量加大。

三是木材采伐指标满足不了林农的需求,林业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群众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解决。

五是财政收入低影响经济发展。××乡没有工矿企业,税源单一,地方财政收入低,制约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下步经济运行和指标完成情况预测分析

(一)第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预测分析

一是做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及收割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做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工作,使大春作物:生姜、玉米、绿谷、优质稻“沟无杂草,株无病虫害”,使农作物优质、高产。二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在11个村委会全面开展,尽快完成录证与发证等后续工作。三是开发林下资源养殖户和肉牛养殖示范村,顺利推进“三百”工程建设。四是发展林下养殖100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6户。

(二)全年各项经济指标实施情况分析

在全乡各项经济指标分解的基础上,大春作物的播种任务已按下达数基本完成播种,当前面临做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的任务,力保农业增产增收。

四、后两季度工作打算

一是抓好农作物中耕管理及收割任务。生姜、水稻、玉米、绿谷等支柱产业播种后,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适时收割、入仓、销售。

二是抓好“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作。做好第二批5个建设村“866”工程建设工作。

三是抓好林权制度改革后续工作,尽快让农民得实惠,确保尽早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让利于民。

四是抓好狂犬病预防控制工作,达到六个100%。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今年,受国家管理通胀预期而实行的持续紧缩货币政策影响,三季度全区经济延续回调,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从各季度GDP同比增长来看,一、二、三季度分别为16.5%、14.4%、14%,经济增速逐渐回调,下滑速度逐季趋缓。从产业增长情况来看,三季度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9.65亿元,可比增长12.5%,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增速分别提高了3.2、1.3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0%,贡献率比上年提高了1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势强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投资增速继续回升,重点项目进展良好。

我区城改项目的投资较快增速及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使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持续回升态势。截止9月底,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3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较一、二季度分别回升0.6、0.8个百分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良好,提前四个月完成《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重要支撑。前三个季度,91个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4.25亿元,超过节点进度要求12.4个百分点。其中,9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6.33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04.9%。重点在建项目中有69个项目完成时间节点任务,28个项目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重点在建项目中,综合改造类、房地产类项目占全区重点在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的68.02%,其投资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商贸类项目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三、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批发零售仍占主导。

行政中心、铁路北客站、世园会、地铁二号线、汉城湖景区等项目的运营给我区商贸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持续的商机和消费效应。我区住宿、餐饮、批发和零售等产业得以发展,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3.0%、22.6%、33.6%和21.7%。这些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消了汽车销售增速不甚理想的状况,消费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态势。截至9月底,我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8.1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较上年同期和上季度分别提高了0.2、0.7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批发和零售行业仍然占据我区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地位,全区限上批零企业实现零售额191.15亿元,占全区社消总额的96.5%。住宿餐饮业成为我区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快速增长潜力的产业。

四、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和壮大,使我区总体发展实力和内生活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增长保持较快增速。截至9月底,全区累计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14.46亿元的收入总量;较上年同期可比增长29.9%,完成年度预算的85.43%。收入结构上,工商税收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前三个季度,全区工商税收累计实现12.18亿元,可比增长28.06%,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83.9%,财政收入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五、区域开发深度推进,商贸业培育效果显现。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预计一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亿元,不变价同比增长15%,三次产业比为:1.55:61.57:36.87,三产比重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税11.1亿元,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1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实现30亿元,同比增长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4845元,同比增长8.5%。预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427元,同比增长10%。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8321万美元,同比增长31.2%。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情况平稳,农村经济预期良好。

今年我区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今年以来,我区气候、地墒条件良好,小麦生长总体向好,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畜牧业生产略有增长,一季度,全区猪、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3.8万头、3万只、72.4万只。肉类产量3835吨,同比增长9.6%;禽蛋产量2643吨,同比增长9.7%;奶类产量974.4吨,同比增长8.8%。

(二)工业生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回升。

全区工业企业步入企稳回升阶段,绝大多数企业正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步入平稳快速发展阶段。1-2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2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分别为64.77亿元、4.09亿元、6.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27%、94.37%、58.46%。

1、重工业继续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1-2月份,在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3.42%)、耐火材料制品业(同比增长36.7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38.72%)、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8.45%)等行业高速增长的带动下,全区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84亿元,同比增长32.86%,高出轻工业11.19个百分点。

2、重点优势企业拉动作用明显。1-2月份,全区10家龙头企业、20家骨干企业和20家成长型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23.4%,增速同比提高23.14个百分点;50家重点企业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43%,比个数所占比重(8.03%)高出20.4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为23.07%。

3、工业出口形势良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区经历了外需疲软的困扰,去年全年出口负增长。今年工业品出口开局良好。1-2月份,全区实现出货值3.4亿元,同比增长16.46%,比去年年底增长了近45个百分点。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在重点调度的52种产品中,有39种产品实现正增长,增长面占到75%。其中:减速机产量同比增长65.28%、锻件产量同比增长42.29%、泵产量同比增长29.43%、耐火材料制品产量同比增长27.68%、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3.88%、纱产量同比增长29.52%,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31.49、11.49、2.38、26.71、1.69和20.58个百分点。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今年我区继续坚持抓投入上项目,按照“储备项目抓前期、开工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投产”的思路,全力抓好年度投资131.2亿元的242项过千万元项目,确保项目投资持续高效。1-2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44.5%,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四)假日经济效应明显,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大环境下,“元旦”、“春节”、“元宵节”等节假日拉动作用明显增大,有效促进了城乡消费的升级和市场的繁荣。1-2月,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亿元,同比增长17.7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实现1.02亿元、16.72亿元、0.05亿元和2.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63.2%、14.39%、25.89%和29.44%。

(五)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继续复苏,在各项稳定外贸增长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全区外经贸出现强劲反弹,进出口全面大幅回升。1-2月份,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134万美元,同比增长45.8%。其中:出口完成3973万美元,同比增长7.8%;进口完成2161万美元,同比增长312.4%。全区六大出口行业中化工、陶琉、食品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同比增长分别为82.2%、37.6%和114.5%。重点外贸企业对全区进出口业绩的支撑力度显著增强,外贸出口20强企业的出口量占全区出口总量的80%。

(六)财税状况有所好转,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呈现出企稳向好,全区的财税收入明显好转。1-2月份全区地方财政收入达1.1亿元,同比增长22.86%,增速高于全市1.97个百分点。国地税税收1.88亿元,同比增长34.74%,其中:国税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2.79%;地税收入7604万元,同比增长88.59%。

各项存贷款余额稳步增加。2月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7.23亿元,较年初增加7.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120亿元,较年初增加6.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94亿元,较年初增加6.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长明显,较年初增加4.6亿元;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增长相对缓慢,较年初增加1.6亿元。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1-2月份,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84.39元,同比增长4.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66.27元,同比增长10.5%。收入的增长以及民生的改善,促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1-2月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874.68元,同比增长14.8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12元,同比增长7.5%。

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保持高位运行。1-2月份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食品类价格偏高是拉高CPI的主要原因,虽然猪肉价格有所下降,但由于气温偏低,冰雪偏多,粮食、蔬菜和水果的价格分别为去年同期的121.9%、126.1%和130.7%,带动食品价格比去年上涨8.8%。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我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一)工业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区经济支柱的工业,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稳,企业增效的形势仍较严峻,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压力依然较重。

一是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随着工业企业恢复生产,经营费用逐步增加,原材料采购、产成品压货等原因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不足。1-2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两项资金占用达35.83亿元,同比增长11.82%,占到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的39.65%。

二是工业企业能源供应严重不足。我区的企业(陶瓷、耐火材料等)均以清洁燃料——天然气为主,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天然气供应压力不足的情况,达不到窑炉供热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受到限电措施的影响,电价的上涨使企业的用电成本增长了2.3%。

三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快,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自去年四季度由下跌转为上涨,今年涨幅快速升高,1-2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了19.6%,而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了9.2%,这两种价格明显倒挂,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

(二)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外需市场总体仍较为低迷,我区外贸出口仍未摆脱下行局面。去年以来,全区外贸出口一直呈负增长,而且这种趋势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西方国家经济是真正企稳复苏还是短暂回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危机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还在延续,随着竞争的加剧,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日趋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受部分重点企业税收下滑、结构性减税免费、新增税源相对较少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保增长、扩内需、重民生等政策的出台,刚性支出大幅增加,财力缺口进一步加大。

(四)城乡居民增收压力大。

金融危机使我区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全区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初期,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城乡居民以及单位职工的收入缺少有力的增长因素,增收的压力依然很大。

四、经济运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认真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围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搞好项目的策划;

二是做好项目的融资工作,深化银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增加信贷规模,放宽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积极落实土地、资金、能评、环评及基础配套,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实施工业调整提升工程,巩固工业生产回升基础。

一是推进工业布局调整,大力实施我区的“一核二区三片”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工业企业向“两区”搬迁步伐;

二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抓住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立足我区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同时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装备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技术联盟,联合攻关,人才共用,成果共享。深入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化战略,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三)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以围绕我区文化特色产业为中心,以打造“鲁中休闲文化名城”为指导,大力调活发展服务业。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商贸物流企业、文化创意企业、信息咨询企业,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四)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系统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经贸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着力抓好经济运行、自主创新、工业投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和开拓市场等重点工作,工业生产、销售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当前我市工业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全市工业经济延续去年以来的稳定增长态势,增幅高于全年计划目标。截止4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2.73亿元,同比增长19.3%,与去年1-4月份工业增加值比增24.09%相比,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放慢了4.79个百分点,基本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走势,增速有所放缓。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5.6亿元,增长25.68%;实现工业利税69.7亿元,增长21.3%,工业生产、销售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增速均高于全年工业发展计划目标增速。

按隶属关系来看,中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48亿元,增长4.17%;省属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9.11亿元,增长16.41%;市及市以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1.14亿元,增长22.74%。

按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1.25亿元,增长10.85%;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71.49亿元,增长20.38%,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3.6:76.4变化为23:77,重工业比重提高0.6个百分点。

按经济性质来看,公有制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129.75亿元,增长12.3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工业增加值92.98亿元,增长27.56%,其中三资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4.53亿元,增长10.65%。

(二)工业产品出口稳定增长。1-4月份,全市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出口持续增长,出口总额累计完成7.1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出口完成3.66亿美元,同比增长90.6%,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4423万美元,增长79.8%。骨干企业出口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重汽集团、山水集团、轻骑集团、玫德铸造、松下公司5家大企业1-4月份出口2.16亿美元,增加出口1.36亿美元,拉动全市出口增长23.7个百分点,其中重汽集团增加出口9331万美元。

(三)重点工业产品产量生产增势强劲。从全市重点调度的50种工业产品看,有37种产品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占74%。其中投资类产品和部分轻、纺织产品保持稳定增长,如水泥熟料增长53.41%,水泥增长40.53%,钢增长15.84%,钢材增长26.04%,生铁增长21.09%,载货汽车增长20.44%,改装汽车增长26.77%,变压器增长33.44%,电站锅炉增长33.64%;半导体器件增长48.51%,灯具及照明装置增长42.82%,机制纸增长36.66%,塑料制品增长36.85%,布增长78.14%,纱增长3.6%等。

(四)工业经济效益较一季度有所好转。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利税69.7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较一季度上升1.45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8.16%,较一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亏损面达到20.91%,比一季度下降1.0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较一季度减少17户;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1亿元,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19.8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的好转主要得益于几户大企业经济效益的上升和全市规模工业的亏损情况有所好转。

(五)规模经济特征更加突出。在政府多年来扶优扶强政策的推动下,我市工业的规模经济特征更加明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70户,同比增加5户。合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3.94亿元,实现利税42.26亿元,实现利润16.8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61.5%、60.64%、54.2%,均超过了50%。济钢、重汽、炼油三家企业1-4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44亿元,同比增长32.68%,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2.2%,对全市的贡献率达到38.9%,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98个百分点,规模经济特征更为明显。

(六)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比重明显提高。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达到1318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99家;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的增幅分别为27.56%、30.34%、37.18%和38.28%,分别高出全市平均增幅8.26、4.66、15.86和30.1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工业增加值92.9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68亿元,利税33.49亿元,利润19.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41.75%、46.2%、48.1%和63.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7、1.65、5.56和13.78个百分点。

(七)、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是当前企业增产的主动力。截止4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41.8亿元,同比增长13.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1.93%,同比上升8.58个百分点。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排前50位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看,除8户同比减产外,其余均增产,其中,增幅达到3位数的有6户;50%-100%的5户;20%-50%的7户;10%-20%的13户;10%以下的10户,还有1户为去年3月后投产的。

(八)煤电供求基本协调。今年以来,煤炭、电力等重要生产要素供应保持稳定。1-4月份,我市重点用煤企业累计购进煤炭319万吨,消耗288万吨。截止4月底,重点用煤企业煤炭库存48.2万吨,比年初增加5.5万吨。1-4月份,全市发、供、用电保持增长的势头,电力生产和供应安全稳定,确保了国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全市累计发电量为28.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6%;全社会用电量为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其中工业累计用电3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03%,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4.3%,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虽然当前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形势较好,但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和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将制约工业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需要引起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生产增幅明显回落。截止4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幅列全省十七个地市的最后,比全省平均增幅低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4.7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落2.35个百分点,增速有所放缓。

(二)、全市产销率不高。1-4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衔接效果不如去年同期,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34.2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产品销售率96.95%,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

(三)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增幅偏低。今年1-4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虽然比一季度有所好转,但与去年同期相比,经济效益增幅仍呈现回落态势,截止4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利润31.02亿元,同比增长8.16%,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了9.7个百分点。

(四)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对工业发展的制约仍然存在。近年来,在宏观调控政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生产规模扩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状况一直未得到根本缓解,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从各县市区情况来看,槐荫区、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和章丘市完成计划进度较好,四项指标均快于全市进度,天桥区、历城区、商河县和高新区完成四项指标均慢于全市进度。长清区、平阴县、济阳县和章丘市四项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天桥区、商河县、高新区四项经济指标增幅均低于全市平均增速。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2013年上海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生产总值21602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较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分别同比增长7.8%、7.7%、7.7%和7.7%,为近年各季度经济增长最平稳的一年。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第三产业保持领先增长,内需领先外需增长,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本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71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4%。民营经济与国有、外资经济一起,继续呈现“三足鼎立”、协调发展的格局。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较2012年增长7.4%,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其特点可归纳为“五个进一步”和“三个稳定增长”。“五个进一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质量进一步提高、“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就业贡献进一步增大;“三个稳定增长”:工业、投资和税收收入稳定增长。针对本市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总体规模偏小、实体经济领域投资偏少、盈利能力偏弱等三方面问题,本报告提出了完善服务体制及法律保障、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等三条建议。

一、本市民营经济运行特点

为促进本市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助推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2013年8月,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形成了整合各方资源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平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部署、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推进和一系列制度创新,为本市民营经济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上海民营经济运行总体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5711.3亿元,较上年增长7.4%。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4%,与上年基本持平(上年26.6%)。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国有、民营、外资经济各自所占的比重大致为46.9%、26.4%和26.7%,维持“三足鼎立”、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民营经济发展呈现“五个进一步”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运行良好

从三次产业增速情况看,2013年本市民营经济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6.55亿元,同比下降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52.23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42.52亿元,同比增长9.2%。第三产业领先增长,增速快于整体民营经济增速1.8个百分点,快于第二产业4.7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占比情况看,民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5%,较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较全市第三产业占比高3.3个百分点。

问卷调查显示,民营现代服务业企业经营情况好于传统服务业。新增订单金额、净利润、用工人数同比增加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比例分别较传统服务业高8、13和9个百分点,而原材料成本、人均用工成本、融资成本同比增加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比例分别较传统服务业低10、14和12个百分点。

2013年本市民营企业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新业态、试点新的经营模式,取得了新进展。第三方支付领域,已步入线上线下市场融合的新阶段,汇付天下等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3年支付结算量达1.2亿元,相比上年翻了一番,位居国内同行业前三,在理财、航旅等支付领域继续排名首位。电商领域,1号店成为首家入驻上海自贸区的综合类B2C电商企业,并积极探索推进跨境电商业务,2013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0%,顺利进军“百亿俱乐部”。上海苏宁云商大力推动传统零售的互联网化,为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先后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双线同价、开放平台和门店互联网化。视频媒体领域,众源网络(PPS)与爱奇艺合并实现强强联手,加强移动端视频市场的战略布局,聚力传媒(PPTV)获得苏宁云商和弘毅投资联合战略投资4.2亿美元,将拓展智能视频行业与互联网零售的结合。航空服务领域,在推进低成本模式的政策指导下,上海吉祥航空获准在广州筹建国内低成本航空主营运基地,将与在上海的大本营展开错位运营以达成协同效应。教育产业领域,均瑶集团参与改制的上海世外小学和中学两所学校,将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如今已形成了经国际文凭组织IBO认可的PYP、MYP、DP完整的国际化教育产业链。这两所学校还托管了其他薄弱学校,使优质教育向社会辐射。

2、对外贸易质量进一步提高,进出口增长快于全市

2013年,本市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749.2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8%,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快于全市9.7个百分点(外企、国企同比分别下降0.5%和9.2%)。其中,出口同比增长6.2%,而全市为同比下降1.2%(外企、国企同比分别下降1.4%和8.6%)。

2013年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在全市的占比达到17.0%,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民营进出口稳中有升,一至四季度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66.88亿美元、186.94亿美元、199.59亿美元和195.7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6%、7.5%、14.6%和12.5%。

对外贸易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东盟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增速快于传统贸易伙伴。2013年,本市民营企业对东盟十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6%,对我国台湾省、澳大利亚的进出口同比增速更高达50.4%和22.5%;尽管下半年以来欧美等市场出现加速复苏迹象,但对欧元区、美国、日本三大传统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增速较新兴市场而言仍然较慢,同比分别增长10.0%、10.2%和1.6%。二是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速快于民营企业平均增速。2013年,本市民营企业完成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109.49亿美元,同比增长33.7%,远高于全部商品10.8%的平均增长水平。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同比增长86.0%,航空航天技术产品和材料技术类产品分别增长67.2%和66.5%。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在全部商品中的占比为6.5%,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三是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2013年,民营企业实现一般贸易方式出口314.59亿美元,同比增长6.6%,而加工贸易出口22.26亿美元,同比下降0.9%。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民营出口总额的83.3%,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而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5.9%,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3、“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投资发展迅猛

2013年,市商务委共核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249个,较上年增长58.6%;投资金额达15.8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2.4%。其中,投资项目数占全市企业对外投资项目的71.76%,投资金额占全市企业对外投资总额的36.7%。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从投资方式看,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仍以新设为主,249个项目中170个为新设项目,29个为并购项目,50个为增资项目;从投资目的地看,民营企业对亚洲投资共136个项目,占投资项目数的半数以上,其中香港为主要目的地。其次为北美洲,共48个项目,占投资项目数的19%;从投资领域看,民营企业的境外项目主要为服务业,其中商务服务业投资金额8.63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55%。房地产业、生物医药技术、采矿业、批发零售业以及IT产业也是民营企业投资的热点领域。

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逐步向好发展,本市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日益活跃。继投资欧洲、北美和中东之后,复星集团又开始在东南亚投资布局。2013年12月,集团旗下子公司以2.105亿元人民币参股马来西亚著名餐饮连锁集团食之秘,成为第二大股东,这是复星集团首次投资海外连锁餐饮企业。鹏欣集团看准国内对奶源的巨大需求,加速布局海外市场,拟斥资4.4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新莱特农场,该项收购已征得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的认可。新莱特农场经营着13家奶牛场,共拥有13000头奶牛。此前,鹏欣集团已在新西兰收购了总面积8000公顷的16个大型奶牛农场,并成立纽仕兰乳业公司。奥盛集团近几年先后承包了印度、韩国、美国等国的几十座大桥的缆索工程。其中美国新海湾大桥于2013年9月正式通车,是世界桥梁史上难度最高、跨度最大的单塔自锚抗震悬索钢桥,该桥上部缆索结构全部由奥盛集团所属上海浦江缆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4、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亮点频现

民营企业通过加强自主研发、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创新服务和营销模式等多种途径实现转型升级。2013年,本市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及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36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80%左右。同时,目前本市科技小巨人企业中70%以上是民营企业。

针对中国泵行业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上海凯泉泵业集团将打破国外垄断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从传统用泵向核电、海水淡化等高端泵类转型的5年内投入研发资金逾6亿元,成为拥有“国家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的唯一民企。集团核电常规岛新品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第三代百万千瓦级产品的国产化又迈进了一步。凭借10多项成功案例,集团从全国数万家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作为电商企业,1号店2013年在经营服务上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如推出全程可视化物流配送系统,联合供应商采取托盘共用优化作业模式,提升供应链效率,被评为“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供应链优秀案例”。在业界首创“品牌直通车”模式,与全球美护、食品巨头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保障商品质量安全、价格公道。率先以自营模式试水生鲜领域,率先在手机品类推出“以旧换新”服务,通过差异化竞争打造优势。

上海华新合金公司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以高端产品作为发展重点,探索铸造行业转型升级之路。公司大力发展汽车、机器人等高端铸件,目前机器人零部件产品已从零件铸造发展到精密加工、焊接及部件组装等,还计划试验机器人打磨铸件。公司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建立“园中园”,创建园区研发中心,为园区招商引资,为入驻企业提供各种延伸服务,签约项目效益大幅提高。

上海老品牌百雀羚公司坚持开展“草本能量探索工程”,改变百雀羚不时尚、价格低的固有形象,通过产品转型实现品牌重塑,并在配方和包装上不断创新。同时,在市场营销上着力打开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利用营销组合拳打响品牌,在竞争中逐渐取得主动权。2013年,百雀羚产品被作为国礼走出国门,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上亿元,在老品牌焕发新活力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5、就业贡献进一步增大,新设企业节奏加快

民营企业就业贡献继续加大。2013年,本市招、退工人数相抵后实际增加就业12.82万人,同比下降27.6%。其中,民营企业实际增加就业9.10万人,占全市的71%,实际增加就业占全市比重较2012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实际增加就业人数呈现逐季上升趋势,就业贡献不断增大。一至四季度,民营企业实际增加就业人数分别为-0.34万人、0.92万人、3.69万人和4.83万人。其中,二至四季度实际增加就业人数分别占全市的51.5%、64.0%和102.5%。

与2012年相比,2013年民营企业招工备案人数增长0.2%,退工备案人数增长2.3%,招退工相抵后实际增加就业人数下降14.8%;三项指标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分别为下降1.6%、增长2.6%和下降27.6%)。

2013年,本市工商注册登记的民营新设企业达191389户,同比增长8.5%,增速快于全市0.5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其他内资企业新设户数同比分别增长1.0%和-4.4%。

全年民营新设企业注册资本合计3117.69亿元,同比增长50.9%,增速快于全市19.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其他内资企业同比分别增长38.2%和-15.3%。

从占比情况看,2013年民营新设企业户数占全市的94.8%,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新设企业注册资本占全市的62.1%,占比较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

(上海市工商联调研部供稿)

注释:

民营企业进出口数据:统计范围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中主要进出口商品数据的统计范围仅为私营企业

民营主要商品进出口金额:统计范围为私营企业。

民营企业劳动用工情况:统计范围为私营企业、个体经营户、城镇集体企业和私营、集体控股企业。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9篇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县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突出工业经济发展主旋律,牢牢把握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建设,全县工业经济实现快速攀升的良好态势,增长形势明显好于预期,全年工业经济各项主要指标有望全面实现。一、运行形势

1、规模工业增幅持续攀升,但部分骨干企业增势趋缓。一季度末,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0.65亿元,同比增长24.2,在全市排第四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06个百分点;到6月末,规模工业累计完成产值25.97亿元,增长26.8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66个百分点,仍列全市第4位,低于全市平均增幅0.22个百分点。而1-9月份,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产值42.65亿元,同比增长30.43,在全市排位由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高出全市平均增幅2.9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部分骨干企业增势放缓,塔恩纸业、腾龙竹业(竹胶板)、天听亚伦出现负增长,绿得农化、环达集团、外贸笋厂、001电子集团等企业增幅均低于20,明显低于规模工业平均增幅。

2、工业投入拉动作用明显,但产能释放仍然不足。今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幅持续攀升,得益于20__年以来大规模的工业投入。青龙山水泥、杜山水泥、腾龙竹地板、恒达纸业、华邦纸业、凯丰纸业、唯佳生物饲料等一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积极开发产品品种,市场拓展能力明显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产能释放逐步到位。企业产销快速增长,成为推动规模工业产销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杜山水泥、腾龙竹地板、华邦纸业、唯佳生物饲料实现产值翻番。但工业大规模投入的产能释放仍然较慢,一批招商引资企业前期项目投产后,后续投入不足,产能长时间达不到设计要求。

3、外贸出口增势强劲,但水煮笋出口受阻。今年以来,作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外贸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全市保持三个第一:一是出口总量第一。1-9月份,全县完成出口实迹6752.72万美元,比总量居第二位的衢江区高出2138万美元;二是增长幅度第一。1-9月份,外贸出口增长幅度达93.55,比增幅居第二位的衢江区高出27.9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增幅46.11个百分点,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市、区);三是完成目标任务进度第一。1-9月份已完成全年出口目标任务的99.3,居全市第一位。水煮笋出口受阻,1-8月份,5家规模企业销售收入4家同比下降,累计销售收入5929万元,同比下降8.5。

4、经济效益块速上升,但原材料价格上升压力较大。1-8月份,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4.41亿元,同比增长27.99;实现利税总额2.73亿元,增长67.57,其中利润1.73亿元,增长109.18;亏损企业7家,同比减少39家,累计亏损额693万元,下降80.4。虽然效益上升较快,但仍然面临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压力。进口纸浆价格处于高位运行,且仍不断上扬,针叶林浆与阔叶林浆基本同价,较年初每吨上升近千元,以全县进口纸浆用量6万吨推算,造纸企业增加成本在4000万元以上。造纸用化学品价格猛涨,胶类产品由年初的4800元/吨涨至8300元/吨,每吨成品增加成本30元以上。受资源短缺制约,竹材价格上升较快,每50公斤由年初的29元涨至目前的35元,涨幅超过20。

5、产业排序发生新变化,传统企业面临新考验。造纸产业以6.42亿元产值居第一位,产业增长平稳;食品产业受唯佳生物饲料和吴刚茶厂增长带动,以5.91亿元产值取代化工产业居第二位,两家企业产值分别为2.15亿元和4824万元,增幅达165.5和7.95倍,产业增幅达56.05,居各产业之首;化工产业以5.44亿元产值退居第三位,绿得农化、环达漆业等骨干企业增速下降,产业增势疲软,仅为5.85。一批传统企业生产降幅较大,天和纸业、恒源纸业化工、莱德桑机械、顺通锅炉、万山钢构、元恒信皮饰等企业降幅均超过20。

6、工业投入保持较快增长,但用地趋紧将影响投入。全县工业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到9月末,全县有在建工业项目190个,累计完成投入16.48亿元,同比增长39.13,完成年度计划的82.4。35个县重点已全部开工,已建成投产10个,9个项目将于四季度投产,累计投资6.77亿元,完成计划进度的72.45。前一、二年,土地资源曾经是我县的优势资源,但受土地政策的变化和拓展空间的限制,及后续开发能力的不足,我县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可供土地已十分有限。预计今年四季度,最迟明年上半年,将出现很多项目无地可供的局面,影响工业投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将日益稀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7、招商引资形势良好,但外资利用十分薄弱。1-9月份,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13个,协议投资额35.15万元,到位资金10.21亿元,已完成年度计划的88.78。新引进项目中,千万元以上项目88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但外资利用还十分薄弱,到位315万美元,还不到年度目标的一半。

8、园区建设有序推进,但基础设施投入下降较多。1-9月份,“一区三块”新开发面积1860亩,同比增长17.42,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370万元,同比下降达49.33;出让面积2996亩,增长156.072;新入园项目98个,增加48个,园区已成为我县最主要的项目推进平台。园区工业产值增长迅速,累计完成产值22.22亿元,增长37.03,其中规模工业产值20.4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47.83。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创新能力是竞争制胜的核心。原始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县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约占20%,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0.5%,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开发力度小,产品附加值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缓慢。

2、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据对30家规模企业的调查,多数企业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短缺。一是资金缺额大。30家企业中,21家表示有资金缺口,缺口总额3.19亿元,平均每家缺口1000万元以上。二是融资渠道单一。30家企业中,28家有融资余额,总额达7.6亿元。其中银行贷款6.08亿元,占80;民间融资仅有1662万元, 仅占2.2;其它渠道融资1.35亿元,占17.8。

三、当前面临的形势

一是土地政策从紧。8月31日,国务院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容包括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等,进一步严把土地“闸门”。浙江省将将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新的政策使征地方式发生变化,用地成本提高,报批难度加大,对空间拓展的自主可控程度降低,变数增加。严格的土地政策,从短期看,有利于已供地项目加快落地,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预计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工业投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但从长远看,不利于招商引资和未供地项目落地,[本篇文章来源于文*秘*__*网-网址为-未经过文秘站网站同意转载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从明年下半年开始,工业投入的后劲将受到影响。要挖掘土地指标资源,通过宅基地整理、大田整理折抵,缓坡丘陵开发,争取用地指标。在园区开发方式上作相应调整,实行统一规划控制,统一基础设施配套,一次性预征,以项目推进为主。

二是园区建设处于投入期。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住平台,项目推进的住阵地。我县“一区三块一带”的平台框架主体已经确定,具备一定的集聚功能。但我县园区建设尚处于投入期,产出能力还未显现,尤其是对园区实现滚动开发的支撑能力远未形成,至少还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形成。当前园区投入以贷款和土地出让金为主,但前期投入贷款数额大,还贷能力不足,后续投入的压力很大。

三是产业培育进入提升期。今年,我县少数产业产值将有望超过8亿元,到20__年,将有可能形成产值10亿元的产业,这是产业由培育期向成长型转变的重要标志,即已初步形成块状产业集群。在这一阶段,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升级换代上来。重点是要营造产业发展外部环境,构建科研、信息、物流、质量检测公共平台,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快速、持久、健康发展

四是企业发展处于上升期。企业的发展壮大,取决与企业家的素质、企业的管理水平、正确的决策和投资能力。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县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已进入快速上升期。但随着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支撑企业快速成长的要素不足,表现为增长的动力主要靠投资拉动,企业管理水平水平低,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资金积累缓慢,后续投资能力受制约等。在这一时期,企业需要精心呵护,加强引导和给予政策扶持。

四、全年目标预测

(一)主要指标预测

1、规模工业产值。年度目标58亿元,增长25。1-8月份完成42.65亿元,增长30.43,全年目标能完成。

2、工业增加值。年度目标23.77亿元,至三季度末预计完成17.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3.2,同比增长18。全年目标预计能完成。

3、工业投资。年度目标20.00亿元,增长20。至9月底完成16.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4,同比增长39.13。全年目标可以完成。

4、培育规模企业家数。确保180家,争取190家,目前预计166家。可确保完成180家。培育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05家,目前预计90家,可基本完成全年目标。

(二)明年目标初步安排意见

1、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18,力争20。

2、工业总产值。确保110亿元,增长20,力争11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确保70亿元,增长25,力争75亿元。

3、工业投入。在今年基础上增长20。

4、规模企业培育。规模企业家数确保200家,力争210家;其中亿元企业确保16家。

五、下步工作建议

1、扎实推进百日攻坚大会战。要紧紧围绕全年各项经济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措施,落实责任,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克难攻坚,扎实推进,确保百日攻坚大会战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狠抓工业项目开工,逐个分析项目开工条件,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跟踪落实,为开工投产创造条件。要狠抓清理,对土地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达不到投资强度的要削减面积,超过时间未开工的要“腾笼换鸟”。鼓励多办用地少、甚至不需新征用地的项目,全面推进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前延后伸,走内涵式扩张之路。

2、完善招商机制。针对当前招商新形势,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机制,调整招商思路。一要建立谈判机制。建立产业谈判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企业专业人士组成,负责项目前期审查。二要立足招大商。建立重大项目快速谈判决策机制,快速反应,快速服务,抓住机遇,促成项目引进。三要坚持招商与对外合作相结合。要引导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主动与发达地区合作与交流,推动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融合;要建立对外合作信息平台、科企协作平台,指导企业对外开展合作;筛选一批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难题,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对外合作项目视同招商引资,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3、加强政策研究。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紧,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约束力。要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善于把握政策导向,提高理解和应对能力。要做好务虚工作,多做调查研究,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出台工业发展政策。

4、千方百计增加即期熟地供应。一要做好土地报批衔接。对“一区三块”现有未报批利用土地,要加强对上联系,对下落实好项目,及时报批。二要做好空间拓展。龙游工业园区要及早完成二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城南工业区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尽快形成熟地;沙田湖区块要加快土地报批,督促工业项目加快落地。三要大力推进项目清理。对已供地未开工,要按照科学、稳妥、公平、规范的要求,对入园项目分类斟选,经决策咨询后,逐类清理。要通过项目清理,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四要建立专项督查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抓落实机制,整合力量,合力推进,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四要加快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尽早确定乡镇工业功能区块选址,做好规划,及早投入建设,形成熟地供应能力。

5、加强企业服务。现有企业是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直接动力,也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重大资源。必须进一步注重对现有企业的指导、分析和服务,深入企业和企业主交朋友、谈发展,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对快速增长潜力型企业,尤其要加强政企沟通,强化指导服务力度。要引导金融单位把信贷投放的重点放在拉动全县增长的重点企业、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上。继续举办好银企合作、金融与项目的对接活动,推进担保公司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组织对外招工,缓解工业企业用工难的矛盾。进一步加大对乡镇(街道)工业经济考核力度,深化、细化考核指标,及时搞好分析点评,不断营造争先进位的氛围。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范文第10篇

二、公路水路旅客运输总体平稳

公路客运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客运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着以上的份额。随着年以来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尤其是××年以来农村公路建设的全面推进,公路通达的深度和广度显著提高,加之客车运力结构的优化以及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公路客运保持了平稳发展。-月份,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亿人,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和,其中公路客运量增加亿人,占全社会客运量增量的。水路客运结合自身特点,根据客运市场需求,一方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陆岛、湖区、库区等水上客运,如渤海湾水上客运、东南沿海的陆岛运输,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水上旅游,如西南地区的三峡游、漓江游,水路客运量呈快速增长态势。-月份,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完成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为去年同期的,由于短途旅游客流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平均运距由去年同期的公里缩短为公里。三、春运、“五一”黄金周旅客运输安全有序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安全监管的加强,交通部门采取包车运输为农民工返乡及重点景区、“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提供“门到门”服务,加强恶劣天气的应急保障和交通流量预测,加强事故前的预防和事故后的搜寻救助,确保了春运、“五一”黄金周两大客运高峰的顺利完成。春运天,全国公路运输共投放大中型营运客车余万辆,日均发车余万班次,共完成客运量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占全社会春运客运量增量的。水路运输共投入万余艘客运船舶,完成客运量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今年公路水路春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客流启动早并相对均衡,峰值高且持续时间较长;二是春运热点城市有所增加,客流流向节前较为分散,节后相对集中;三是今年春运是近年来运输安全形势最好的一年,全国重特大公路旅客运输安全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下降了、和;四是今年各地投入春运的船舶档次进一步提升,专业游船和客滚船已占到了投入总数的。“五一”黄金周天,全国公路旅客运输平稳有序,共完成客运量亿人,比去年同期增长。整个黄金周的客流增长以中短途客流为主,长途客流相对稳定,但在假日初期和后期长途探亲客流有所增长。旅游客流增幅较大,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福建、重庆、广东、天津、四川、山东、海南等省份,黄山、泰山、庐山、九寨沟、桂林、三亚、大连、北海、宁波、厦门等风景名胜地区和沿海城市,以及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韶山等红色旅游景区。此外,在大中城市出游的人当中,自驾车出游明显增多。全国主要地区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万人,同比增长。四、港口重点物资运输压力有所缓解今年以来,我国港口生产仍保持快速的增长率,但增势趋缓。-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个百分点。其中,沿海和内河港口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亿吨和亿吨,同比分别增长和,增幅分别下降个和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亿吨,同比增长,增幅降低个百分点。煤、油、矿、集装箱仍然是最主要货种,具体运行特点如下:煤炭吞吐量增势放缓

进入二季度以来,受宏观调控影响,电力、钢铁、水泥、石油加工及化学原料五大用煤行业景气有所回落,国内煤炭需求虽相对旺盛,但增速放缓。经过一季度煤炭抢运,南方电厂场存较为充足,同时由于来水情况较好,水电较充足,月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加快个百分点。外贸煤炭受国家出口配额政策的影响,外贸煤船到港减少。受这些因素影响,港口煤炭运输增速放缓。—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亿吨,同比增长,增幅降低个百分点。其中,秦皇岛、天津和黄骅港分别完成煤炭吞吐量万吨、万吨和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和,秦皇岛港增速趋缓,天津港和黄骅港增速加快。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出港煤炭吞吐量万吨,为去年同期的,同比减少个百分点。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煤炭需求将快速增加,考虑到公路、水路、铁路组织协调和输运保障能力的提高,预计全国性煤炭运输紧张局面有所缓解。油品吞吐量增速回落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油品的消费和生产与上年相比增速均有所减缓,一方面受宏观调控作用,油品消费需求增速趋缓,另一方面高位震荡的油价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原油消费需求。受此影响,港口油品运输增速明显放缓。-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亿吨,同比增长,增幅下降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原油外贸进港吞吐量万吨,同比增长,增幅下降个百分点;完成成品油外贸进港吞吐量万吨,同比减少。铁矿石吞吐量仍维持在高位运行

近两年我国钢铁产能增长较快,国内铁矿资源相对紧张,进口铁矿急剧增加,也引发了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受需求刚性和囤积趋利行为影响,去年规模以上港口各月外贸铁矿石进港吞吐量的增幅一直在到之间。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钢铁行业景气于二季度出现回落。中央七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将进一步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材的需求,削弱了支撑建筑钢材市场价格的力量,加上汽车、家电等高附加钢材的主要消费行业景气走势疲软,国家取消钢材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这些因素促使钢材市场价格全面走低。月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的降幅为今年以来最大的一个月。受此影响,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增速出现回落,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亿吨,同比增长,增幅降低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铁矿石外贸进港吞吐量亿吨,同比增长,增幅降低个百分点。月末,铁矿石在港库存量为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压港情况依然严重。部分集装箱国际航线运量增长较快

上一篇:水质分析报告范文 下一篇:企业经营分析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