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01:45:13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标准化工程专业;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7)02006904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6年4月,教育部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预计[1],到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以上,中国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党的十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因此,在高等教育呈普及化趋势的背景下,科技新人才的培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科技论文则是由科技工作者对其创造性研究工作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并得以公开发表或通过答辩的科技写作文体[3]。科技论文写作不仅可以帮助作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者的科研选题和科研设计能力[4]。我国许多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技能培养的相关课程[58],实践证明,这类课程不仅提升了大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还促进了科研事业的发展及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但这些课程主要面向理工类专业开设,面向管理类专业的则较少[9]。

中国计量大学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于2010年获准设置了我国首个四年制本科标准化工程专业(授管理学学位)。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标准化从业人员”,即能与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展有关标准制修订、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工程项目设计开发、组织实施和全过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人才。这对学生的标准编写能力、标准化科研写作能力、工程技术文献阅读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面向标准化专业本科生开展科技论文写作技能的系统性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此类课程建设的研究却是缺乏的。本研究将以中国计量大学标准化工程专业为例,在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来构建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体系,设计配套的教学实施方案,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1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特征分析

1.1现行培养计划中专业写作课程的特征分析

目前,标准化工程专业采取了“2+2”培养模式,即2年标准化专业基础课和2年方向技术课程,其中的方向是指食品标准化、材料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等,技术课程侧重于概念、规律、框架,不涉及技术细节。现行培养计划中,专业写作的相关课程有应用文写作、专业方向标准化写作(如材料标准化写作)、毕业论文等。

在现行的培养模式下,上述课程在开设时间和课程功能的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3门课程分别设在第4学期(专业基础课程结束的学期)、第6学期(方向技术课程较为集中的学期)和第8学期(最后一学期),相应体现了应用写作基础、专业方向标准化写作、毕业论文这3个环节的循序渐进式教学体系。

而参照专业培养要求,现行的写作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前面提到,该专业学生需具备的系统性能力包括标准编写能力、标准化科研写作能力、工程技术文献阅读能力等。这表明现有的写作课程体系是缺乏工程技术背景的,应将“科技论文写作技能培养”作为新内容予以纳入,形成兼具研究方向特色的“标准化科研写作”课程,如科技论文写作技能培养(材料标准化方向)等,新课程强调标准化科研写作能力和工程技术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用文写作和专业方向标准化写作这两门课则可予以整合,侧重于“标准编写”方面的教学,整合后的课程则强调标准编写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新方案可更好地满足专业培养要求,科技写作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1.2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较多[1012]。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审稿经验,笔者发现大学生的科技论文撰写中存在以下问题。

论文选题不合适。论文标题是对论文内容的简明概括,好的标题总是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大学生论文选题过程中常出现题目范围过大、主题思想模糊、标题字数过多、语言不够精炼等问题。其中题目范围过大和主题思想模糊均与对论文主题的定位不够精确有关,即总想使内容面面俱到,结果重点很难突出、论证很难深入;标题字数过多和语言不够精炼则均与语言概括能力有关,标题通常不是完整的句子,其用词的准确性、词序的合理性尤为重要。

不能熟练运用基本工具。基本工具应用是科技论文写作的技术基础,如科技文献检索、专业技术语言、办公自动化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参考文献管理与编辑软件、公式编辑器等。实践证明,这些工具的熟练运用往往使人们事半功倍。而这类技能恰恰是当下大学生所缺乏的,其中科技文献检索能力直接关系到论文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科学性;专业技术语言的熟练程度关系到论文语言的学术性和严谨性;办公自动化、参考文献管理与编辑、公式编辑器等软件的应用水平关系到论文格式的规范性、图表的质量;统计分析软件的科学应用则关系到数据分析的深度。

论文格式不规范。规范的论文格式是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化的重要基础。大学生论文格式的不规范之处常出现在图表编辑、公式编辑、参考文献、标题编号等方面,这些问题与上述基本工具的应用能力和对科技论文的认知程度密切相关。

对论文的基本结构缺乏理解。这部分问题较为突出,直接影响到论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如因缺乏对科技论文基本结构的认知,有的论文出现摘要、结论等必要结构的缺失;因不能正确理解摘要和结论的功能差异,有的论文出现摘要和结论内容基本相同的情况;因缺乏对材料和方法部分的理解,有的论文结果和讨论部分出现了对实验方法的大量描述。

基本的科研能力尚需提升。这部分问题较为关键,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学术价值。如有的论文在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只是简单地将各类材料予以“堆积”,缺乏作者自身的归纳总结;有的论文在技术路线上只是简单重复前人的方式,缺乏基本的创新;有的论文甚至出现了基础概念的错误,这与作者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关。

不熟悉的流程,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如对论文署名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关系、论文从投稿到发表的全过程、论文相关的版权问题、学术不端问题等缺乏了解。这部分问题较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论文的有效发表和知识产权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和科技阅读能力,并有助于增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兴趣。

2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体系

基于上述教学特征分析可知,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重在培养大学生的标准化科研写作能力和工程技术文献阅读能力,且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论文选题、论文结构、工具应用、论文格式、有效发表、科研能力等方面。现构建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的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

在图1中,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依次包括基础知识、写作全过程分析和例文分析三大教学模块。其中“科技论文写作基础知识”部分重在让学生了解科技论文的概念、论文写作相关工具的应用、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等知识,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好基础;“科技论文写作全过程分析”部分按实际写作的自然顺序向学生讲述论文的构思、选题、撰写和发表等环节的要点,使学生对论文写作的全过程有详细的了解;“例文分析”部分侧重分析专业方向相关两方面的范文,即工程技术方面和标准化科研方面,突出专业方向标准化科研写作技能和方向相关工程技术论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3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

基于上述课程模块的构建,本部分将设计配套的教学实施方案。

3.1课程地位与任务

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标准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因此该课程应定位为专业方向基础课和必修课,重在素质教育。

本课程按照科技论文写作基础知识、科技论文写作全过程分析和例文分析三大模块开展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科技论文的构思和选题方法,并具备综合运用科技文献检索、专业技术语言、办公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参考文献管理与编辑软件、公式编辑器等工具来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实现科技论文的有效发表。

3.2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学时分配

根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量和难度,按32学时的总学时数来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学时,如表1所示。

3.3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性质、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总成绩采用百分制,由考勤(10%)、作业(20%)和考试(70%)三部分组成。考试部分,以完成1篇专业方向标准化科研论文的写作为考试题目,要求在课后完成,在统一时间上交;作业部分,布置3次作业,分别以重要概念习题、某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写作、与某论文标题相应的引言写作为主题,抓好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考勤部分,采用考勤表点名与课堂问答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即每人在学期开始时均有相等的考勤基准分,此后的教学中,在一定的加减分范围内,采取缺勤者扣分、非缺勤者既不扣分也不加分、回答问题者加分的方式。

3.4教材建设

根据课程的任务和重点,此课程应采用自编教材。新教材应首先在高校现行的“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类教程基础上,完善“基本工具”部分、引入“例文分析”部分。然后将以上内容按照基础知识、写作全过程分析和例文分析三大模块予以整合。其中“基本工具”部分的教学思想体现在“多工具的集成式运用”上,参考书目集中在应用统计学、科技文献检索教程、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教程等方面。“例文分析”部分的教学思想是“解剖范文、创建新文”,该部分资料来源于电子资源(如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等)、标准化工程的相关教材(如《标准化实用教程》《标准化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标准化知识与实务》等)、标准化科研项目实践等方面。

4结束语

标准化工程专业本科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由基础知识、写作全过程分析和例文分析三大模块构成,重在培养标准化科研写作能力和工程技术文献阅读能力,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科技论文的概念、论文写作相关工具的应用、学术道德与知识产权;“写作全过程分析”模块包括论文的构思、选题、撰写和发表等环节;“例文分析”模块包括工程技术和标准化科研这两方面的论文分析。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实施方案具有实用性突出、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较好、教学激励性较强等特征。

参考文献

[1] 张晓鸽.2019年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N].京华时报,20160408(4).

[2]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325.

[3] 侯满堂.地质科技论文的写作[J].陕西地质,2013,31(2):108116.

[4] 张菊,朱孝峰,邝海沙.高院开设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8(6):208210.

[5] 李华兰.化学专业科技论文写作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1(6):2325.

[6] 丁文锋.通过公共选修课培养工科大学生综述类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7):161163.

[7] 马正,徐砺瑜.《科技论文写作》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7):75.

[8] 李波,肖慧,徐文峰,等.材料专业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的“四性”探――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7678.

[9] 郭汉丁,马辉,王凯.管理类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0):156158.

[10] 任大志.对科技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49(5):667670.

[11] 王荣,秦江敏,林平.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对军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规范作用[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5,29(3):208210.

[12] 贾志绚,卓亚娟.科技论文写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1):8283.

AbstractThe dissertation analyses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course,taking the major of standardization engineering in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is,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is built and focuses on training the writing abilities of standardized studies and the reading capacities of engineering documents,including basic knowledge,the wholeprocess analysis of writing and the explanation for model essays.The matching teaching program is effective in practical teaching,process control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encouragement teaching consisting of the course status and task,content of courses,teaching requirements,period distribution,assessment methods and textbook construction.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系统性和综合性;论文和科研训练;创新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36-03

为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选择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为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工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够进行项目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具有专业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和开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企业工作和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论文选题,完成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及培养体系

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领域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并熟练使用;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并初步具有专业软件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项目规划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人协调以及整合可利用资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开拓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应用外语交流,具有良好的国际观,了解国际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设计标准,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奋、进取、不断创新,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将在学校聘任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设计工程师以及学校指派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工程设计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够使学生通过工程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获得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设计类、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类、结构监测和试验类或工程管理类,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部门的专家。

三、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和培养体系,学生论文选题和科研综合训练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因此可从大土木工程领域中多方面选取,如:(1)工程结构设计与静动力力学分析;(2)大型构筑物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3)大型构筑物现场监测与试验研究;(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如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5)一个较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高层建筑结构或大跨钢结构设计;(7)桥梁设计和施工监测;(8)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监管;(9)高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10)隧道结构分析与工程设计;(11)地铁区间和车站结构设计等。对于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性或研究性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和致谢等。对于论文的内容可以要求有:(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对于不同领域或形式的工程专业论文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1)工程结构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基础建设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力学分析数据准确,设计符合土木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结构设计方案能够投入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2)应用基础性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工程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软件应用类的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应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总体结构力学建模正确,应用程序编制或工程软件应用正确,文档规范,并通过结构工作状态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术管理类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结构应用背景,建立项目管理过程和经济概算预测及评估,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5)工程结构施工监测和结构试验类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施工现场,如桥梁、道路和大型结构物施工过程监测,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试验等。掌握试验和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监测和试验数据可靠、翔实。论文阐明试验结果在具体结构现场的应用和有效建议。

四、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学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来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产业界专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质量管理与监控。然而对学生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的质量管理则要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论文的质量评价与控制,见表1、表2。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改革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协调发展是必要的。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整体优化,着重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培养口径与和职业要求等关系,形成有利于培养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特色,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互动共赢、各负其责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锐清,曾宝成,刘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

[2]张式谷.撰写学位论文琐谈[J].理论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艳艳,祁石磊.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红,吴国娟,邓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5]温凤媛,马立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6(01).

[6]刘卫泽.浅议教育现代化改革[J].焦作大学学报,1999,(03).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1实践教学

医院里有大量的先进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对这些设备相对熟悉,因此,除了承担传统的课堂教学外,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承担许多实践性教学工作。

1.1.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课程以后,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是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过渡课程。这门课可以分成2个阶段:第1阶段采取课堂讲座形式,以科普知识和深度讲述的形式介绍医院主要医疗仪器(如CT、DR、彩超仪、监护仪等)的发展历程、工作原理、结构框图等;第2阶段采取实地参观形式,由仪器操作人员利用实物给学生讲解仪器的主要结构、部件,仪器的操作步骤、参数设置,临床应用等。这门课程学生一般不参与仪器的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为系统学习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做准备。

1.1.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课程一般安排在学生学完相关专业课程以后,进入毕业设计之前,是课堂理论学习和毕业设计之间的一个学习环节。这门课也可以分成2个阶段:第1阶段安排在仪器使用部门,由于已掌握了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部件等,因此,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可以参与诸如患者摆位、参数设置、仪器操作等,当然,这些工作一定要得到带教老师的肯定后才能完成;第2阶段安排在仪器维修管理部门,在掌握了仪器一般工作状态及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医疗仪器的维修、保养工作,有条件的可进一步参与仪器的质控工作。这门课程学生的参与度提高,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进一步熟悉医疗仪器,为毕业设计做准备。

1.1.3社会实践有些学校的课程设计中有社会实践环节,医院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里,给学生的选题可涵盖围绕医疗仪器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仪器的配置、采购、物流、使用、维修、质控、不良事件监测、应用质量分析等。

1.2毕业设计

在完成了所有课堂学习任务后,理工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需要完成毕业设计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综合检验学生课程学习的一个环节。与学校实验室相比,医院能提供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的课题更接近实际应用。医院能提供的选题非常多,如:医疗设备的技术革新、医疗仪器的质量控制、医疗设备管理数据库等,这些选题可能就是工程技术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这类课题更具有实用性。

1.3工程硕士教学

1997年,为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工程硕士(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般为在职攻读,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为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硕士序列里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为我国医院的医学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边工作、边深造的机会。根据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一般均采用“双导师制”,正导师主要负责工程硕士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的指导,并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负责。副导师主要负责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培养、论文选题及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协助学生获得工程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因此,聘任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及一定科研开发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副导师,可在动手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上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

1.4继续教育

除了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外,医院医学工程部门还可以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为广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重点,注重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医学工程方面可供选择的选题有:医学工程技术最新进展、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技术、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技术、临床医学工程科研项目、医疗设备管理技术等。

2医院开展医学工程教学的实践

2.1教学模式及设计就目前我国医院医学工程部门承担的高校教学任务来看,充分利用医院的硬、软件而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包括实习、毕业设计等)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更能体现医院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的优势。(1)成立由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和带教老师组成的实习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由生物医学工程教研室具体负责实施,选拔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任带教老师。(2)在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放射影像科、检验科、ICU、手术室等医疗设备较集中的科室轮转,掌握医院常用仪器设备(如放射设备、检验设备、超声设备、监护设备、手术室设备等)的操作、保养和简单故障排除,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开展部分质控工作。(3)在毕业设计环节,秉承“医用导向型”培养模式,坚持“医工结合、贴近临床、注重创新”的发展思路,由带教老师按学生数量的120%组织课题,最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各位学生的导师。通过把握好“选题”(创新性和难易度评定、双向选择)、“过程”(开题、查阅资料、设计方案及实现、论文写作)“、答辩”等几个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4)组织学生参加科室的业务学习,若条件允许,还可组织参加由各级学术团体及厂家开展的各类相关学术活动、新产品介绍等,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2.2教学经验(1)在整个实习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加强学生的“听”(学术讲座、专业会议)、“说”(开题报告、论文答辩)“、读”(科技论文阅读)、“写”(学位论文、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2)利用报废设备,组织学生进行拆装,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3)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医疗设备维修的较多,好的工作思路和习惯的传承也非常重要。(4)实习和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个阶段除了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外,学生还面临找工作或考研,部分同学还要参加积欠考试,因此,合理安排时间也非常重要。

2.3存在不足及解决方法医院承担教学任务固然有其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由于带教老师的学识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导致被带教学生(如一对一的毕业设计带教)能力培养存在较大差异。(2)教学属于带教老师本职工作以外的额外任务,有时会由于本职工作的繁忙而耽误了带教工作。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解决:(1)根据带教老师的情况,可组成若干带教小组,由小组集体带教,避免一对一带教带来的差异问题。同时,也让初级职称人员加入到带教队伍中,使他们能迅速成长起来。(2)适当减轻承担教学任务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

3结语

医院承担医学工程教学工作,不仅为学校培养学生,拓宽学生视野,同时也是带教老师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的一种手段,备课、带教的过程,就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自身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拓宽自己专业视野的过程。充分利用丰富的硬件资源,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实用性人才,理应成为医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

1.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2.工程设计与实施

3.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4.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5.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6.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二,论文形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或研究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

1.中英文摘要

2.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3.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

4.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

5.结论

6.参考文献目录

7.必要的附录

三,论文的质量要求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不同论文形式的要求:

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调试;

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不包括工业工程领域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工程设计类论文要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符合规范.

6.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附表:论文评审参考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工程设计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设计内容与方法

20%

设计方案合理,设计结构正确,设计依据详实可靠,设计方法体现一定的先进性.附录完整.

5.知识水平

20%

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水平

6.成果评价

10%

新颖性,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论文写作

10%

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审评表(研究论文类)

评审项目

权重

评审内容

1.选题

10%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2.文献综述

10%

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阅读量,分析与综述水平

3.技术难度与工作量

20%

一定的技术难度,论文实际工作量不少于一年

4.技术的先进性

15%

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5.理论水平

15%

理论推导,分析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硕士问题的水平

6.成果效益

15%

论文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成果的学术贡献

7.创新性或独立见解

5%

创新性成果或独立见解

8.论文写作

10%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AutoCAD;化工;统计分析

0前言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学科领域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愈发紧密,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化学工程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流程模拟、图形绘制、化工计算等多方面。无论是通用型软件,还是化学相关专业的专用软件,多样的计算机软件使化学工程从教学到应用[1],都更加便捷。在图形绘制方面,电脑绘图软件众多。当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的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2]。本文以我国对化工CAD的探索历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收录的1985~2017年间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计量、词频分析等多种学科及理论,系统分析CNKI检出文献的总体结构,对文献发表数量、发文机构、发表年限等进行统计,分别展开分析。此次检索以“Auto-CAD”为检索词,在全文范围内搜索并含“化工”的文献,结果显示相关文献的起止年限为1985~2017年。

1文献统计

1.1文献来源

将检索结果中的14558篇论文按来源数据库分类,得到文献类型分布如下:期刊文献5135篇(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4962篇、特色期刊173篇)、博士硕士论文9129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841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8288篇)、会议文献189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161篇、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8篇)和报纸文献105篇(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1.2发表年度

利用中国知网的分组浏览功能,将搜索结果按年份分布,并将检索的结果整理成表1并绘制成折线图.

1.3研究层次

中国知网用户可以通过研究层次分组查到相关的国家政策研究,工程技术应用成果,行业技术指导等,实现对整个学科领域全局的了解[3]。

1.4基金

根据中国知网分组功能,统计获得科研基金资助的相关文献为1327篇,仅占论文总数的9.1%。

1.5关键词词频

为了使选取的关键词能反映知识管理研究热点,且数量适中,经过适当的排序整理,以及同义词的合并,词表中总共收录词频[4]不低于70的关键词24个。

1.6主要科研机构与团队

基于CNKI数据库的检索结果表明,中国从事AutoCAD在化工方面的研究的机构非常多,除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外,还有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排名靠前的多为国内综合性高校。

2结果讨论

2.1多样化的文献类型提示需要多途径、多渠道获取计算机辅助教学资源

从14549篇化工AutoCAD论文的文献类型分布来看,博硕士论文以9126篇居第一,占论文总数的63%,期刊论文以5132篇位居第二,占论文总数的35%。而会议文献、报纸文献合计仅占2%,说明博硕士论文和期刊论文是获取化工CAD相关资源的首选,会议文献和网络资源是获取相关资料的重要补充。其中会议文献往往是经过筛选、质量较高,代表了科学技术中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成就以及学科发展趋势的重要情报源。文献的数量说明了相关学术会议不多,相比本科论文而言,博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大多都跟随导师参与过自身学科与专业领域中较为前沿和重要的课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有更为丰富的基础知识和文献阅读量。因此这类论文的分布情况更能反映学科的发展动向,在本文中,我国化工AutoCAD博硕士论文的选题方向因此能够基本反映出当前化工AutoCAD高层次研究的某种偏向。

2.2AutoCAD在化工中的应用经历了三个阶段

根据所得论文数量与时间(排除2017年)的曲线图分析,从1985年国内发表第一篇关于AutoCAD(化工方面)的论文开始的25年间,处于我国化工CAD研究与应用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期间相关数量逐年增长,于2009年达到顶峰,论文产出1141篇。说明在AutoCAD与化工行业结合进行应用的早期,广大学者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科研成果丰硕.数量攀升迅速,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紧接着的6年(2009~2013年),每年论文产出呈现波动态势,但幅度不大,波动范围在1101~1249篇之间。此后以2013年为起点,数量逐年减少,该阶段化工AutoCAD的研究出现滑坡,说明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可能由于创新程度不高而遭遇了发展瓶颈。也许正如某些作者所言,AutoCAD在化学工程中的发展方向在于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可能也是AutoCAD应用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思路,我们将拭目以待。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改革开放在我国取得全球瞩目的光辉成果,这一时期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辉煌的15年时间,也是化工行业成长最快的时期。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革新了设计手段和方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不再需要图版,设计更加灵活机动,减少大量重复劳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工作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起初无论是电脑技术还是AutoCAD软件的使用,都只有少数专业人员才有机会使用和掌握。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AutoCAD,基本实现了设计手段的现代化。结合上述这一具备中国特色的发展历程来看,也从侧面印证了前文从时间总结而来的AutoCAD软件在我国化工业的发展规律。

2.3对实际生产的研究比重大,理论基础研究较少,且缺乏创新

论文研究层次统计表明,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自科)和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分别占比67.5%、17.5%,合计占论文总数的85%。其中工程技术也叫生产技术,顾名思义是应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的技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将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在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或手段即为工程技术。而手段与方法的差异,以及造成结果的不同,将工程技术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形态。而应用基础研究包含于应用研究,属于其中的一种理论性研究工作。应用基础研究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在其基础上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工业技术的突破[5]。也就是说对化工AutoCAD的研究最主要的一方面是针对工业实际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设备、工艺的研究,而化工AutoCAD软件正是研究设备与工艺必不可少的现代绘制工具。而应用基础研究层面,从上述解释中可以看到,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改造”和“突破”。就是说当前化工AutoCAD的理论研究难有创新突破,大多研究仍追寻着前人的研究成果。

2.4基金资助强度和范围不大,基金论文比偏低

由于AutoCAD技术对于工程技术而言,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且作为一款计算机软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较为完备的程度,在实际生产的应用中难以有创新性的突破。而作为学术科研的研究对象,化工CAD这一课题更显单薄。仅就调差问卷的结果来看,其相关课程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统计结果来看,也仅有9.1%的论文获得基金资助,还有许多研究成果并未获得基金支持。这一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AutoCAD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这一研究主题,在研究水平和质量方面,有待提高。

2.5科研贡献主要来自国内综合性高校

排名前20的研究机构多为国内985、211综合性高等院校,是目前我国化工CAD研究的主要贡献力量。但AutoCAD作为更具实际应用性能的工具软件,在成产前线的科研人员应当更多的投入对该课题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中找到平衡。

2.6教学是研究的敲门砖,教学研究还需加强

从整个关键词词频的分布来看,AutoCAD技术的研究重点仍在软件本身的优化设计上,尤其是AutoCAD的二次开发。对AutoCAD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而AutoCAD作为化工专业的一门课程,实际上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是一项非常有帮助技能。尽管AutoCAD有简单易学的优点,适合使用者自学钻研。但在校期间若能更好的获得指导性学习,对今后掌握该软件,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和研究将大有裨益,对教学研究的投入将对未来该研究方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小结

传统CAD软件主要应用在产品的详细设计阶段,作为一个实体造型工具,在化工产品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通过研究,我发现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广泛,用户需求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未来AutoCAD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趋势在于该软件的二次开发,利用二次开发工具或数据接口功能,将各类行业特殊技术研制成AutoCAD系统的各类设计程序,使设计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化工车间的投产周期。另外由于本文使用的文献计量法虽然是一种定量方法,但其数据收集基于不同的数据库,有时候甚至需要人工录入。本文借助中国知网本身的数据分组功能,但中国知网并不是文献计量法搜集数据的唯一渠道,借用不同的数据库,得到的数据结果一定会不同。并且仅就中国知网这一数据库而言,在不同时间使用相同的搜索条件,搜索结果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因此本文仅试图借助这一较为新颖的方法,粗略的探讨国内化工AutoCAD的研究趋势和发展,以期能为广大学者提供新的思路,促进该研究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国波.《化工制图》与AutoCAD组合教学模式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20):146~146.

[2]张波.基于AutoCAD的客船撤离计算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张黎,王立克.高校图书馆基于CNKI的科技查新研究[J].科技风,2010,(17):251~260.

[4]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热点研究———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06,(4):163~171.

[5]吴曼.基于科学计量的知识生产与技术开发时间关联分析[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13.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一、先进的培养模式和理念

工程硕士培养主要着眼于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工程硕士的特点制定好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选好或编好工程硕士教材,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是保证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的关键,课程设置既要保证必要的理论基础,又要反映企业的需求,课程内容应具有知识的宽广性和综合性,要反映当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程硕士生实际基础,根据油田企业要求,适当调整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各课程要突出各油气工程领域的通才教育,打好基础。专业选修课要根据油田企业实际,加强应用性、针对性,开设油田各工程领域学科前沿与学科交叉的讲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为油田企业培养人才、为油田企业服务。校企联合培养的核心是紧密结合企业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行共同指导,联合培养。我校研究生教育在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上建立并完善了“西石大—长庆”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并把它推广到延长、胜利、中原、华北等相关企业。该培养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一是校企“两个培养主体”,企业与高校并列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从招生录取、课程安排、培养计划、论文选题、研究条件协调等各个方面,企业与高校作为两个并列的人才培养的主体共同发挥作用;二是培养过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校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完成西石大与长庆共同规定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第二阶段以长庆油田培养为主,研究生深入到长庆油田参加工作实习、实验和论文设计,培养其工作实践、技术应用、科研开发能力。研究生论文在长庆油田完成,毕业时回校参加西石大与长庆油田共同组织的答辩。三是实行“双导师”,每位研究生都安排两位导师指导,一个来自西石大,一个来自长庆油田,在指导过程中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要做到密切交流和沟通。

二、强化各环节培养,注重工程硕士培养的过程管理

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和外延改革的顺利进行,适时地开展深化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改革,把外延改革引入到内涵改革上不仅是势在必行,而且也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改革重心从招生方式、规模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向培养阶段的内涵改革转移,特别是课程与教学环节的改革,其目的是深化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确保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特色、办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使培养出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真正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真正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课程体系的设置与建设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合理的课程体系除应遵循一般的研究生教育规律外,还应针对其特点设置课程。课程设置既要符合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又要体现知识的宽广性、新颖性、先进性、综合性,使工程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文化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课程设置既要考虑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也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背景;既要按工程领域的要求培养,又要注意按学科规律安排课程,尽可能为他们单独设置必要的学位课,课程内容既要有先进性,又不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使之适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工程硕士侧重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本门学科专业知识、外语及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工程硕士侧重掌握本门学科相关学科知识、人文社科知识、管理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工程意识和工程的设计能力等方面。工程硕士的知识结构方面强调宽广性,既要按工程领域进行培养,专业覆盖面广,更要求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其中公共基础部分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外语能力,这对一个高技术人才是不可缺少的。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专家们认为二十一世纪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应作如下调整:1.在知识结构方面强调三点:拓宽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倡文理科的结合。2.在能力结构方面也强调三点:创造能力的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3.在知识和能力关系上也要强调重视能力的提高。实践环节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实践基地是确保专业实践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建设一批校级研究生公共实验课和学科专业实验课也非常重要。带着生产中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再结合问题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充分利用企业的科研工作和技术人才优势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从而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提高单位生产技术水平,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工程硕士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石油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与开采难度的不断增大,决定了石油企业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研究课题,而且要求其不断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水平,而石油行业本身存在着巨大的资金、技术优势,这为产、学、研联合培养工程硕士提供了条件;与此同时,在实践中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和共同技术攻关,更有利于工程硕士提高工程技术水平,从而不断提高培养质量。

(三)学位论文模式与评价等改革内容与课程教学一样,学位论文也是培养的主要环节,应与课程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做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在学位论文工作中必须强调把好三关:一是选题关,这是前提,也是难点;二是中间过程管理关,这是立足关,也是重点关;三是论文质量审核关,这是落脚点,也是关键。把好这三关,对保证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硕士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研究生应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须通过开题答辩。工程硕士论文强化应用导向,论文也可以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三、结束语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程博士教育;规范管理;特点;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要而设置的,是将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专业学位。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提升学校专业学位办学层次、完善学位授权体系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这种新型的专业学位类型,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试图探索行之有效的工程博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一、加强培养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培养单位来说,规范管理主要是在工程博士教育过程中明确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从而达到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学院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针对工程博士教育的特殊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

(一)从学术方面到实际应用能力,明确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

知识方面:应该具备机械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

能力方面:要具有科技开拓创新精神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对新技术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引领企业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中不断前进,持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素质方面:具有相对专业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团结并能领导企业的研发团队,实现企业的组织创新;具有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企业生产发展的改革能力。

成果方面:在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要做出创造性成果。

(二)从硬件到软件,注重导师团队的建设

目前,学院拥有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装备数字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CAD支撑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制造技术国际标准研究中心等5个部级研究平台;拥有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机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个部级基础教学平台;拥有2个部级教学团队和拥有机械基础课程实验中心、机械学科专业课程实验中心、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综合实验中心等3个教学科研实验平台。

除此之外,学院教师队伍中有20多人次分别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重点项目负责人、重大专项负责人。学院专门从这些专业教师中选聘承担过国家重大专项的教授、博导担任工程博士的导师。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环境,学院都为工程博士的教育质量保驾护航。

二、探索建立适应工程博士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担负着夯实基础、拓宽视野的重要作用,是博士生进行后续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院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了个性化的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学院为此特开设了以下学位要求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现代设计学、现代优化方法及应用、计算制造工程学、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学生在其课程学习期间, 除校级公共必修课程与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外,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从学院设置的学科课程中选修2~3门专业课程进行学习。

依托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国家重大专项招收的先进制造工程领域工程博士生,必须实质性地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研究,是为了服务国家重大专项需求。学院专门为工程博士开设了《先进制造工程学》课程,该课程强调信息学科与传统机械制造学科的融合,要求教师以精密技术和自动化为核心,以制造学科为基础,以数字化装备、汽车工业及信息产业为支撑, 加强先进制造技术在信息产业、生命科学、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及教学, 并要求逐步加大应用性案例教学的比重。典型科研案例讲座关键在于注重学科交叉,着眼于科研方法的创新、研究思路的拓展, 这种案例教学法近年来在国外的一些博士课程中广泛采用, 并已证明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从而提高工程博士生的综合科研素质。特色课程《先进制造工程学》不仅涵盖了学院的优势与特色专业领域,而且依托学院在机械制造学科发展上的经验和探索,凝炼了众多学科专业博士生导师多年科研成果和学科经验,使得该课程成为工程博士专业学习逐步向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转化的桥梁。

工程博士各专题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学科发展动态变化的,具体内容由各授课教师策划。近年来,数字制造及微纳制造技术已成为先进制造领域的热门,这在授课教师开设的专题讲座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学院在《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专业课程中设置的专题讲座有:数字化制造与智能控制类专题讲座、微纳制造类专题讲座、其它先进制造类专题讲座。这些学术专题讲座主要突出一个“新”字,包括本学科最新科研动态、学科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或前沿性问题的新发现、新学说,以及教师本人的最新科研进展。该课程对学生专业领域创新思维培养是具有一定效果的。

由于工程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的工程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因此与学历博士生相比,工程博士的课程体系还专门增加了15个学分的实践环节,其中,专业课程实习实践4个学分、专业设计3个学分、工业实习8个学分。为工程博士量身定置的实践环节学习年限要求不少于3年,单从时间上看,这在工程博士培养年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更凸显出工程博士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拔高。

三、严把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关

工程博士的培养实行学校与企业的双导师制,由双方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工程博士生的学位论文。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更注重实际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工程博士学位论文是这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并且最能反映工程博士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学院拟从以下3个方面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开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课程学习阶段后期或结束时启动。校、企导师组根据学员的自身条件、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正确选题;学生在对学位论文的选题进行调研和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书面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由培养单位组织导师及来自企业的专家进行审议,重点考察学员拟进行的学位论文研究是否有可能达到机械工程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水准。

(二)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论文中期考核安排在开题报告后约一年左右进行。学员根据论文研究进展完成如下内容的考核报告:论文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分析、拟作调整的内容及方案、工作计划调整等等。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对论文研究范畴作适当调整或补充,凡对开题报告内容不存在颠覆性的改变,则可继续论文研究工作,否则应重新开题。

(三)学位论文的评审

为了保证和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1999年开始就在院系一级试行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指的是评阅人、论文作者及与作者相关的一些信息均予以匿名,然后在博士学位论文正式提交审核之前,所在学院的研究生主管部门对论文所做的最后一次把关。多年的探索充分证明了推行双盲预审制度确实对提高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起到了非常有效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学院决定沿用博士学位论文双盲预审制度来控制工程博士的学位论文。

四、结语

与学历博士相比,工程博士的答辩增加了论文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博士最后答辩管理的监控力度。总之,学院从工程博士的招生到培养以及最后的学位授予,都建立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养质量保障管理条例。尽管如此,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生事物,亟待提高与完善,以便工程博士培养更适应企业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宜.《先进制造工程学》博士生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9,(5).

[2]范巍.中国博士发展质量调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

[3]程宜.博士学位论文盲预审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 2009,(1).

[4]杨力斌.工科博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创新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2).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BME)是理、工、医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崛起于20世纪60年代。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医学科学与技术等广泛渗透、交叉、融合,形成了生物医用材料、现代工程医学、远程医疗工程、智能医用仪器系统、人工器官等诸多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新领域。BME硕士教育开创了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工程技术中高级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BME在推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六年前国家发改委高科技产业司就明确提出:尽快培育、壮大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我国BME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我国BME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工科或医科,存在培养方向多但培养人数少的问题,导致我国医院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该领域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背景。BME硕士学位教育的规模过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特别是融合医、理、工等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据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副主任吕忠生调查,目前全国大约有6万家医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员只占医院总人数的10%,与国外30%的比例相差悬殊。作为医学工程的最大产业,国内1万多家医疗设备企业也急需该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1]。我国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2008年以前仅在理工院校中进行,每年招生不足百人,发展处于徘徊状态。鉴于我国急需大量BME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提升在职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的需要,开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刻不容缓。

二、在医学院校开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为使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新的突破,国务院学位办尝试在医学院校开展该项教育。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起步早、基础好,特别是近年来从海内外引进了一批优质人才后,形成了一支医、理、工相融合的师资队伍,具备了较好开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条件和能力。2008年我校成为开展该项教育的首所医学院校,并力求在医疗器械与医院信息管理、基因工程与基因药物方向做出特色。

(一)依托医学院校的优势资源,分层次招生宣传,吸引优质生源。近年来医院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医师的学位层次提升较快,而医技人员的学位层次相对滞后,对该学位教育具有较大的需求。作为医学院校,要善于发挥拥有诸多的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优势,分层次招生宣传,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即先向医院主管领导介绍BME硕士专业的学位特点;再请各医院相关部门协助开展招生宣传;同时向医技科室寄送简章并进行网络招生宣传;还可尝试对相关企业开展定点招生宣传。2008年我校首届招收学生21人,招生人数列全国第二位,录取考生的GCT成绩百分位平均值81.17,列全国第四位,生源质量和数量较为理想。

(二)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教育体制,构建良好的BME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体系。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起草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明确规定BME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2]。

1.创新运作机制,合理设置培养年限和培养方式。攻读BME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多为业务骨干,学习时间较紧张,故我校实行弹性学制3-5年,且课程学习采取周末上课,实践学习结合其实际工作在其所在单位副导师指导下进行,使学生能结合工作并学有所用,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特色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课程结构关系到研究生的知识结构[3]。BME是运用工程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其课程设置应在现代医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理论及相关学科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4]。我校规定学生课程必须修满35个学分,根据不同专业方向设置课程,其中医学类约10个学分,工程类约10个学分,公共类约10学分,自然科学进展研讨5学分。

3.建立双导师制,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BME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实行正、副导师共同指导制(简称双导师制)。正导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论文选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指导,并对学位论文的质量负责。副导师选聘学生所在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担当,负责学生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培养,论文选题,论文实践部分的指导。两位导师经常交流情况,互相配合,共同指导,保证其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是该学位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我校要求学生进行不少于一年的实践计15学分,通过考核计5学分,共计20学分。

4.加强中期考核,严把论文质量关,保障培养质量。中期考核是在学生进入论文实施阶段后,对其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和评定。其目的是评价学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成效,及时发现和纠正其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其达到规定的学位要求;对少数不宜继续学业者尽早做出妥善处理。我校在第四学期初对学生进行中期考核。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或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5]。我校规定学位论文评阅实行校内学科专业组评阅和校外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行之有效。

三、在医学院校发展BME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建议和思考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BME硕士专业学位的认可度。BME硕士专业学位设立的时间不长,各医院的领导和广大医技人员对该学位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招生学校做好充分细致的招生宣传,提高社会对该学位的认可度。当然,培养出优质BME硕士专业学位毕业生,才是提高社会认可度的关键。

2.创新教育运行机制,积极开展产学研交流与合作。为实现BME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必须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积极发展产学研教育模式。产学研结合教育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6]。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岩土工程师》更名为《岩土工程技术》

《岩土工程技术》(CN:11-3813/TU)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面向岩土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该杂志发表的论文和技术文章,涵盖了岩土工程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岩土材料、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地下工程、岩土结构与基础等。该杂志的主要特点是,专业性较高,文章质量较好,内容较为深入,是岩土工程领域内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是全国性的权威岩土工程技术期刊。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在岩土工程领域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和学术影响。其刊物质量高、内容全面、专业性强,对促进中国岩土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有着非常积极的贡献。主要刊登岩土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

基础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29-02

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开发领域近5年以来一直以50%的增幅持续发展,会日语并懂得国际软件开发规范的中国IT人才已成为国内对日软件外包企业的最热门人才。为适应时展需要,北航软件学院把握时机,从实际现状出发,依托自身强势的品牌优势,为国家发展及学子前程量身打造特色的专业,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能提供日文应用软件开发方向硕士学位的正规教育机构,并摸索出一套以“产学研”为主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想

“产学研”模式是一种从实际到理论又到实际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培养机构与生产企业进行紧密联合,从而从生产、管理的一线前沿了解最新的、最为需求的工程技术、工艺方法以及新的应用理论;同时从企业那里得到设备、项目、技术。然后,利用这些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按照企业实际的要求,通过制定课程体系、编写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最新的、最实用的。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在校不但可以学习到技术,而且可以参与学校或者企业的科研项目,实现第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该专业的学生有较多机会在日企或中日合资企业实习、就业,因此在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学生又有机会到国外企业中实际工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结合。通过以上两次理论联系实际、工与学的结合,培养学生将来在企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

我们将研究生培养思路确立为“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坚持教学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具体做法是:把当前成熟的软件工程理论成果和思想,凝炼成基础课体系的核心,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加强学生现代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外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自主创新的潜力。

作为对日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日语不仅是这类人才的专业工具,而且是领会日企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毕业生:日语水平达到国际交流基金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以上,且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训练有素且深谙日本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日文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具有使用全日文软件开发环境、编写日文开发文档能力,可以胜任日文软件开发各个层次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2基本培养模式

2.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这就需要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设计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应用领域广、技术更新快是当代软件工程技术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因此在设计对日软件开发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我们遵循了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五个基本原则。

2.2实用外语教育

在日本的企业或对日外包的企业,不会日语几乎无法进行沟通,限制了发展和培养机会。通过学习日本的企业文化,学生不仅了解了中日文化差异等问题,以后在日企实习、工作中可以更快适应并融入到公司中去,而且可以全面了解日本文化和设计风格,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能和软件管理,这对日文应用软件开发设计有莫大的帮助。

在具体实施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由中国教师教授日语语法,日籍教师教授会话和听力练习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加强,成为能掌握中、日、英3种语言的短缺人才。

3“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3.1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核心课程

产学研合作应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在理论教学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应用的结合。例如,专业核心课程“双语软件工程规范化设计”,既包括从需求到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四项主要基础技术,即需求分析、设计法、文档、和设计审查,同时还介绍了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工程中的成熟技术、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软件工程最新话题等前沿性内容,实现了在软件工程领域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的学习强调了与工程的结合,由日籍一线软件工程师在全日文开发环境下讲授,配备实训教材并提供日文软件实训。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形式完成一定规模的项目,实施规范化的项目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及维护各环节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日文文档的撰写能力,培养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能真正掌握一门实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对于致力于软件外包领域的专业学位获得者,应精通外语,了解外包国文化和软件工程规范。

3.2配合核心课程的系列教材

配合核心课程,我们还主编并由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了软件工程所急需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软件工程设计与实践”、“计算机日语”、“软件工程规范化设计”、“软件工程设计案例与分析”等。学术界和工业界专家对系列教材给予较好评价:“这种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我国已出版的软件工程专著和教材中不多见,此系列教材可以为我们树立应用性著作的范例。”

3.3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在学生毕业前还安排了三级实践性教育。学生应能满足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软件研发,以及担负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一级实践:用来测试学生基本掌握的编程能力及使用基础工具的能力;比如用C++来编写程序,使用Oracle数据库等;通过这级实践的同学可以进入二级实践的考核。

二级实践: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实践项目大都来自于各个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按照日企的标准分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最后要在有日本资深专家的现场,用日语来讲解自己做的项目,通过二级实践的同学有资格去企业实习。

三级实践――企业实习:

(1) 与Fujitsu、NEC、RICOH等200多家日文软件开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日文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实习基地。NEC日本总公司、NTTdata(日本电信)、理光、富士通等公司提供专业奖学金,金额累计高达4000余万元日元/年。

(2) 学院在日本建立了30多家实习基地。

(3) 福建最大最成功的软件企业――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是北航软件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学院已在福州富士通开设了该方向软件工程硕士点,于2004年12月正式开学。

(4) 与日本Kinsoft株式会社、NETCOM株式会社以及系统综研株式会社等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在学院内部建立“零距离”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

学生通过企业的面试后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在企业中完成实际项目,同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论文。

4工程技术与研究兼并的论文要求

(1) 两种类型论文特点的对比分析

工程型论文要有产品;研究型论文要有理论价值。

工程型论文强调实用性和社会效益;研究型论文则需要有关调研、问题分析、方案选择、创新验证等的严格根据和论据。

工程型论文书写格式要按国家规范;研究型论文书写格式相对自由。

(2) 两种类型兼有的论文要求

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实际应用意义和社会效益。

将以工程背景的项目,做有关调研的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问题分析、方案选择、创新结果汇报。

将工程规范和研究书写格式进行合并。

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知识较好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软件项目研发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和研究的意识。

论文一般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选择研究题目。对这类项目,除需指定学校指导教师外,还需指定一名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负责指导,由软件学院负责监督和管理。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中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以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毕业环节上的有效实施。

论文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讨论研究论据充分,写作认真,文图标准规范,数据详实准确,软件文档符合标准规范。

5教学效果分析

北航软件学院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与国外大学和领导性的企业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已经安排了200多人出国实习/就业),吸引了大量的学生。通过对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看出,我们的毕业生已分布在国内的诸多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科教院所、外资企业。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2005、200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了98%以上就业率,平均起薪达到了6000元/月。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2] 徐辉.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3] 蔡克勇. 论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J]. 高等教育研究,1986,(4).

[4] 刘力.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J]. 教育发展研究,2006,(7):16-22.

[5] 王庆. 校企合作:高校办学的有效途径[J]. 上海高教研究,1997,(2).

[6] 穆义生. 深化产学合作刍议[J]. 上海高教研究,1996,(2).

上一篇:工程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产品质量工程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