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政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6:22:56

教师政治论文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一直以来采用的基础教育模式基本上是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标准,以考试成绩和升学为目的。教师评判学生的标准是考试成绩与排名,这使得排名靠后的学生始终抬不起头、受到歧视。

二、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一)观念上的重新定位。由于受到观念的束缚,“重理论灌输,轻学习过程”一直是初中思想政治课采用的教学模式。传统观念认为,政治课程中的知识点没有什么好理解的,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而只重视理论知识点的灌输与强加,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直接让学生记诵标准答案。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与其他课程一样,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该注重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二)教学方法上的重新定位。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初中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传统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活动是课堂之外的事,殊不知“课程开发”完全可以发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开发、恰如其分地创设种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每一堂课不应该只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的角色犹如一个乐队的指挥,应该是其灵魂所在,但是优美的乐章需要在每个人的配合下才能演奏。2.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与践行者。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引导无产阶级不断进取、不断前进的基本理论,是无产阶级制胜的法宝,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在学生心中种下这粒种子,从而使学生终生受益。但是这种教授绝不是“填鸭”,教师必须以新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探究式、自主性的学习,将课本理论与自身的理解规律、思维方法结合起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三)自我发展上的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并运用的理论,在改革深化的大潮下,我们要用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新信息不断充实和验证已有的理论,初中政治教师更应如此,如果不能及时自觉自主地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与知识,必然会为时代所淘汰,这就要求初中政治教师不断进取、不断汲取新的养分,使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体系之树常青。

三、结语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摒弃传统的管理者、裁判者等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学海无涯的领路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2篇

在讲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时,一般情况下,老师会选用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最美人物,通过展示相关的视频、资料来设置情境,并希望通过引导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但这种采取直接呈现案例的方式,其生成的效果是学生只是了解了人物事迹,很难深入其心灵深处。笔者也选用一个典型案例,但改变了直接呈现其资料的方式,采用创设悬念,逐渐展示情景的方式,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具体呈现如下:师:请同学们屏住呼吸,看着时钟,让我们等待1分16秒。(时钟转过1分16秒,这过程中,学生带着诧异又有所期待的心情望着时钟,当然也有开着玩笑的学生)师:请大家在“的1分16秒”补充你刚才的感受。(学生七嘴八舌,“漫长的”、“好奇的”、“无所谓的”、“短暂的”。在学生稍作平静后,教师用凝重而缓慢的语气说出一段话)师:如果我给1分16秒赋予坚强的词语,如果我们正坐在一辆行使在高速路上的大巴车上,而司机被飞来的数公斤重的铁块击中腹部,肝脏破裂、多处肋骨折断,乘客的性命危在旦夕,(学生望着教师,偶有唏嘘声,已有了解的学生向同桌讲述,而教师稍作停顿,吸引所有学生)司机用这1分16秒完成了靠边停车、拉手刹、打双向灯等保障安全的动作,之后,他倒下了。这就是最美司机吴斌。(趁热打铁)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没有平常的大爱和敬业深入骨髓,吴斌师傅是不可能在这危急的时刻、忍住常人无法想象的疼痛发挥出超人的力量。(我被自己的讲述感动了,学生的表情也凝重了。)因此,设置有效的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随着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带领学生慢慢进入教师所想要达到的情境,教学过程成为了学生由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分层展示,训练思维

分层对情景内容进行展示,让受教育者逐一构建多层次知识结构。每一个认识结构的构建就意味着一个认知冲突的解决,而每一冲突的解决也就意味着新认识的构建,进而推动受教育者认知向深层次发展。在讲授“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时,不仅要强调“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才)和思想道德修养(德)”,而且要强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在案例的呈现上,容易使学生单层次地理解才和德的重要性,理解德才兼备的道理,而难以升华到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为此,笔者尝试分层次、递进地呈现案例,提高了教学效果。具体呈现如下:师: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老总,对于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有才、无德无才这四类人的应聘,你在录用方面有何考虑?并说明理由。(学生进入角色,因为此问题在学生的知识发展区,纷纷谈论自己的看法,教师很欣慰地看到辩证思维在谈论问题时闪光,在谈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有德有才与无德有才相比,易得到信任,路走得更宽,更远;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深刻感受到德才兼备,德为先的理念。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师:有这样一个故事:A、B、C三个人去上夜班,很远就看见经理在厂房门口站着。见到他们,经理就说:“实在抱歉,你们三人都没有通过公司的试用,这个夜班上完后,请你们离开工厂。”说完,他把这个月的工资交给三人后就走了。三个人呆呆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过了很久,A说“:上班时间到了,我们还是去上班吧!“”把我们炒了鱿鱼,还上什么夜班?你傻啊!”B冲A吼道。“反正工资已经拿了,最后一个夜班我才不去呢!”C说。A心里其实也很难过,但他不愿看到因为不来上夜班而影响整条生产流水线。“就站好最后一班岗吧!”A对另外的两个朋友说,但他们却头也不回地走了。最后一个夜班,A强打精神,尽量使情绪不影响工作。下班铃响了,A走出厂房,意外地发现经理正站在厂房门口。(已经有学生猜出这个中国式励志故事的结尾,教师微笑着看着学生的窃窃私语)师:结果相信大家已经明了,但我希望大家认真地听听经理的最后一句话:“你们三个人都很优秀,但我们要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你和他们相比,多了一份难能可贵的品德,因此我们选择了你!”是的,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学生此时明白了用意,说出了“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政治课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层层递进式地展现案例,一步一步地说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清晰、有条理地阐述问题,启迪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自觉树立追求更高道德修养的信念,实现三维目标。

三、优选视频,提高成效

影视视频具有震撼力、吸引力、渗透性强以及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有效情景。在讲授“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时,情境教学是首选的教学策略,如何呈现给学生是一个难题,简单的做法是把视频呈现给学生,可是,一方面这段视频的节奏是根据节目需要设计的,并不完全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超过10分钟以上的视频其实降低了教学效果,学生会忘记当初为什么看这段视频。怎样才能让这段视频发挥我能利用的最大的功效呢?在讲授“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内容时,笔者借鉴了“老梁故事汇”等节目主持人的讲解和视听内容的结合方式呈现视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呈现如下:师:在初中教材中,大家学过一篇文章《珍珠鸟》,还记得作者是谁吗?(个别学生小声讲出了冯骥才)师:是的,冯骥才是我国著名作家、画家,现在大家记住更多的是他的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者的身份。而他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开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教师讲述1991年周庄迷楼的故事。)而对于民间文化保护的强烈的自觉性,应该要数1994年的“天津保卫战”。(播放视频中相关的内容)师:在这期间,冯骥才在法国住了三个月,了解到三位作家对法国文化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介绍雨果、梅里美、马尔罗),正是这些保护工作使得法国很多历史文化得以留存,树立了法国人的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尊。而就在这样的时刻,冯骥才听到了天津老街被拆除的消息,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位作家的责任。2002年,他发起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播放视频中的相关内容)师:请大家分享一下你对冯骥才行为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引导对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理解)就如电影是由一个个情节串连,并在其中传递其价值观似的,教师在运用视频时,也将其设计成串连的情节,并在其中渗透知识点、传递价值观,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实现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换。

四、激情演讲,引发共鸣

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学语言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情境的有效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平淡直白与抑扬顿挫的语言,哪一种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所呈现的材料的认同和对教学的投入呢?而如果教师本身都不认同材料所蕴含的“理”,又怎能让学生认同呢?在《文化生活》的入门课上,与学生一起学习什么是文化,我引用了台湾学者龙应台的《文化是什么》中的一段话:“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浅显的道理通过富有感情的演讲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激发了学生想说一说的欲望。特级教师胡兴松在其著作《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论》中指出,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意远,这既包括情境教学所创造的意境广远,又包括情境教学的教育意义深远。在设计教学情境时,教师会注重导入、扩展,却容易忽视总结升华的技巧,虎头蛇尾是一种遗憾。在实践中,我利用女教师特有的细腻,挖掘学生在讨论中的闪光点,结合自己对问题的感想,发表自己的简短演讲,话无须多,需要的是有内涵的真情实感,也不妨让自己的演讲有着文学色彩的闪光,每每这时,我都会感受到学生的赞许和认可。在对“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进行总结时,我感慨地说:“中华文化是五千年来没有断层的文化,有着独特的厚重感和凝重感,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要兼容并蓄,将文化的精华和当下的发展进行有意义、有效的对接。我们应该多一些向内的寻找和追求,唤醒心中的对于中华文化的敬畏感和膜拜感,让我们的古老文化得到重新更新和发展。”情境教学中怎样呈现情景才是有效的,一个好案例宛若一颗优良的种子需要合适的阳光、空气、水,教师需要极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演绎有效的情境,才能使其生根,发芽,出土。“花儿朵朵开”是每个教师期待的美好情景。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 政治 兴趣 动机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122-02

政治成绩不理想,是部分学生文科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相比较历史,地理等学科来说,政治这门学科显得有点枯燥乏味。内容本身也有点难以理解。同时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喜欢新鲜的事物,因此上政治课就感觉有些吃力,考试成绩自然达不到预期目标。针对这样的现象,部分教师感到束手无策,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了这样的问题,着手解决,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一般来说,许多老师们喜欢采用加强上课提问,课下预习,复习等方法来督促学生学习,但这样做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们愿意去学习政治。甚至少数学生在老师这样的督促行为下更加不愿意上政治课。不仅效果没有达到,反而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学好政治,教师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不断去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与动机,让他们真正的喜欢政治课,这才是提高政治成绩的有效方法。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必须找对方法,以下就和大家分享几点经验:

首先,要建立一种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是现代教育很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欧美等国家实施的也比较早,近些年,在我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应该说,政治在中学的几门学科中算是比较特殊的一种,它扮演着重要的地位,是学生长期发展的指南针,引导着学生思想的走向,但由于其中的部分内容确实有些难以理解,因此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也会比较费劲。因此如何教,成了老师们应该关注的问题。传统的你教我听模式对于政治这种学科并不一定合适,学生们只是听老师的讲解,不明白的也不能马上得到反馈,过后就会容易遗忘。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真正"做主"。老师和学生构建互动,平等的教学模式。老师以聊天的方式向学生讲解知识,学生有问题即可进行提问。笔者在刚开始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就发现学生的主动性明显地增强。例如在讲解国体和政体的时候,除了学习本国的基本情况外,还按照同学们的要求,对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等以及日本的国体一一进行讲解,经过对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相比较传统的授课模式,政治课上更应该加入讨论,在自由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能有所进步,记忆也才更加深刻。

其次,除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要把书本上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这一点对于政治尤为重要。古人云:"学以致用",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释,去理解当代社会发生的情况,有所思,有所虑,有所悟,有所感。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可能会让学生对政治失去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就要不断的引进相关课外题材,督促学生多看报纸,每天多收看新闻。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地从报刊杂志上收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知识用来不断丰富,扩充教学内容。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重要的,这是学生行为的指南针,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的教育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不能仅从分数出发。要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兴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多去举例,多去引用一些正面的或者反面的例子去进行佐证。因为学生们对于实际例子的接受程度远远大于枯燥的理论,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注意这一点,例如会经常督促学生去看一些能提升思想品德和个人素质的电视节目,每年的《感动中国》都是我对学生要求的必看节目之一。我的学生都很愿意看,并且看完了直播还要看重播,在课上的时候还会总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及道德情操。

最后,要直接提升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还可以鼓励他们多去发表自己的观点。

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来说,具有年龄较小,身心不太成熟等特点,因此针对这个年龄段的政治考试都不是很难,很少有写政治论文等考试题目。但实际上,要想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就应该让他们多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就像去朗读一样,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要真正做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身心发展并不成熟,对事物也缺少自己的看法主张。在成长阶段,要培养他们去发表观点主张,就要从让他们广泛的去阅读开始,广泛的联系实际。如社会上有比较重要的事件,社会影响力比较大,就可以以该事件为题,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写一些政论文等。比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很大,我曾以此为题让学生们广泛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写成小的政论文,在班上朗读和分享,再让大家个别起来发表观点,看法。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观点,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分数。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对于他们的成长益处多多。有人说,通过培养他们写政治论文的方法就初中阶段并不一定能马上提高分数,但实际上,通过这样的行为,在无形中却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也能不断提升他们学习政治的兴趣,就长远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定有帮助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佳动力就是浓厚的兴趣,政治课程的学习也是一样。只有要让学生有强烈的兴趣与动机,才能提升成绩,获得进步。因此作为一名政治老师,要做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政治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这才是学习的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

[1] 蔡学农. 浅谈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J]. 学周刊,2012,(21)

[2] 梁建华. 改进教学方式 激发学习兴趣--浅谈初中政治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月刊),2009,(09)

[3] 许富娟. 敢问"趣"在何方――浅谈初中政治学习兴趣的培养[J]. 中学教学参考,2012, (36)

[4] 文定清. 激发学习动机 增强学习效果--浅谈初中政治教学[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8)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4篇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家乡教育资源的功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办本校自己的特色教育。

二、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信息,归类统计分析制表,撰写调查报告和政治论文的能力和动手、动口、合作探究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提升学生自觉承担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课程重点、难点

1.重点:在具体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全面了解家乡改革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难点:学生动手、动口、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内容和结构

(一)课程类别:思想品德

(二)课程内容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华大地展新颜;衣食无忧奔小康,经济腾飞盛无前。”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在这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西乡这一片热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西乡的新一代,应该感受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并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从而提升自己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具体内容如下。

1.调查我县城镇居民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收入(可分类统计)和家庭生活各项消费支出的变化情况,制成统计表

2.搜集通讯网络、数码信息以及现代家用电器的普及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3.搜集近年来享受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低保人数的比例、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的比重的变化,制成折线图

4.通过访谈统计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地方道路建设和新兴旅游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并制成统计表

5.调查统计我县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保障房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6.访谈统计我县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包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强县建设、学前教育免费的推进以及两免一补、蛋奶工程、营养餐工程的实施等)

通过访谈、调查,把搜集来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归纳出我县城镇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制成对比表或拍成反映家乡新貌的系列图片。

7.基本结论:我的家乡真美丽

五、课程实施

(一)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周,课堂活动2课时,活动延续1课时。

(二)活动实施

1.课前准备活动

(1)围绕课程内容,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

(2)根据调查内容、确定的访问对象的不同分别采用搜集数据、图片、问题访谈等不同方式开展活动。

(3)教师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手抄报(包括统计表)、演讲稿、政治论文、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家乡改革开放后的新变化。

2.课堂组织活动

(1)学生各组将自己课前准备活动的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2)学生个体谈谈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教师评价小结。

3.活动延续

作为当代中学生,你将打算为家乡、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些什么?写一片政治小论文或调查报告。

六、课程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

1.学习态度

优秀:态度明确,活动过程中积极参与、善于提问、创新思维,能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良好:态度端正,主动参与,能提问但不够大胆积极,能认真完成分配的任务。

合格:态度较端正,能参与活动但不够积极,各项任务能完成但质量不高。

2.实践作品

优秀:作品主题明确有新意,材料真实可靠,统计详细准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良好:材料详细,统计准确,能完成与学习科目相关联的作品但缺乏新意。

合格:能完成作品但作品中存在多处问题。

(二)综合性评价

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多元化评价。这一课程涉及到多种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经历与体会,引导学生反思过去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今后的不断完善、改进做准备;评价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特色方法),及时进行鼓励、表扬,以赏识为核心。

七、课程开发保证

1.学校要提供活动所必需的资料、场地以及人员联络,尤其是访谈对象(专家、主管人员等)的确定

2.要组织教师指导小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参与到讨论、制作、评价中,及时给予学生以指导、鼓励

3.提前对学生进行宣传、动员,要让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取资料信息,全员参与活动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5篇

在思想政治方面:

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在教学中能够积极学习,宣传并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党的十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心国家大事。本期上交了题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学习十报告精神心得体会。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坚持升国旗仪式。积极要求上进,能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9月份,参加了县组织部、县党校组织的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取得了合格证。一期末,能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顾全学校大局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本人身体和心理健康,能适应各项工作。能做到出满勤,从无无故迟到,早退,旷工现象。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且能结合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教书育人。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同时,较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团结同志,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宜章县教师三十个不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

在教学工作和教研教改方面。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较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能积极探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先进科学。实施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本期在扎实搞好常规教学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施行自主、合作学习方法,深受同学们欢迎真的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向综合能力的培养的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均得到了提高,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效果较明显,所教学生的合格率起过90%,优秀率达48%,实现了本期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本期能够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本期实验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四化教改的研究课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结合初三政治的教学内容和新课程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感性材料理性化,书本知识生活化、语言表达多样化,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多角度化。并能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本期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论。与思想政治新教材的创新教学论文获县政治论文评比二等奖。《守护我们共有家园》活动课教案设计。《谈四化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中的运用》一文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能够充分运用教改,教研与教学在互相促进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争创质量一流的意识。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本期观摩了县青年教师教学比武课,参加了《新课程改革》培训、全期听课(校内外)达52节。能做到虚心学习、不断进步。

在教务处工作方面:能较快地适应工作性质的变化,进入角色快。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务实、落点。以身作则,不辞辛苦和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人员少事务多不计较个人得矢,牺牲了大量节日、假日、和休息时间。教务处的日常工作开展正常、有序,每周的工作安排具体全面,各自管理制度不断得到了完善健全。能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争取利益。

能做到勤政廉政,率先垂范;并具有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工作中大胆改革,果断决策:职责、目的明确,能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开展工作,能够积极组织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和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潜能:充分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发展五中。能切实抓好教研、教学各项工作。当好校长的助手和内参。配合协调其它部门搞好各项工作,本期成功地组织了南部片18所中学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各项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在督导评估检查中。教务处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督导评估组的充分肯定。

本人在本年度的职称考核中,考核小组全面考核并评价定为优秀等级。并被学校推荐为记功人员。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政治课;网络媒体;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77-02

近年来,立足高等职业教育这个主体,在大学生中进行政治课教学改革,大力提倡和培育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动机,通过活动赋予政治学习以新的内涵,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内在动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改革政治课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学习政治 的热情

众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政治课比较难教,原因有二:一是政治课的内容单调,理论性强,说教的东西多;二是政治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动手能力培养无从下手,特别是新的课型,如启发式、情境式和实验引入式教学法,无法有效组织实施。所以说,多数政治课教学,没有多大的新式教学法诞生,更无法谈及教学改革。特别是大学生,由于学习的专业课较多,平时接触的学习方法又相对灵活,知识面宽广,天长日久,对政治课的学习难免失去信心。

面对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现状,面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实,在认真研究教情和学情的基础上,从政治教学的实际出发,确立了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大学生自我学习政治的方法,有效地调动当代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

1)针对政治课与实际联系密切的情况,将政治课与时政教学有机结合,并将时政的教学纳入政治课教学中。例如,讲述人生观与大学生奋斗史时,充分联系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事迹,通过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不论哪一单元的学习,总是与生产、建设、服务、流通、时政有机结合,并科学安排课时,重新撰写教学案例,将最新、最能体现现念的东西纳入政治教学中,并推动政治课教学顺利改革。

2)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实施讨论法、分析法、案例法、情境式、时政式等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时政案例法,既新颖,又能直接导入课题,学生特别感兴趣。这样,大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兴趣、有积极性和有动力地学习,政治课的学习自然也就好了起来,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3)定期组织学生对专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每学习完一个政治课单元后,都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主题班会,通过全体大学生的讨论,寻找答案,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学习方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进步,学习热情高,对时政等敏感性问题把握的尺度相对较准。但思想激进,行动迅速,极易受到利用,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应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把握方向性,注意正确的思想引导,注意人的教育意识,提高政治教学的敏锐度。

2 寓政治课教学于活动中

政治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与教学活动联系密切,因此,加强政治课教学也必须与活动相结合,将政治教学、研究与学习有机融合到政治课教学中去,体现现代政治课教学的新特色。例如,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通过论文的形式,针对单元课题撰写演讲稿,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他们搜索大量的资料,研究有关的信息,既扩大政治课学习的空间,又促进对政治课的学习。

在高职各专业中成立政治思想研究课题小组,组织成员定期出版政治小论文,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全体学生积极性高涨,个别学生还尝试在其他杂志上,效果很好。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专题讲座和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另一方面还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平时对政治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带动。高职学生是一个整体,学生集体参与活动,其带动作用可想而知。

政治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因为政治理论和政治时政均与经济动态、社会热点、气候变化、世界风云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政治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定时、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纵横和世界报道等节目,并结合政治教学进行专题剖析和讲座,通过具体的实例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综合能力,提升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远见性。

高职政治课的教学,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专题性强。这就需要政治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模式,创新政治教学新体制。为此,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将政治课划分为若干个专题组织教学,这样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有效地对症下药,突出学生的个性,提高其自我学习教育的科学性。

比如世界形势分析,并没有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宣讲,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我搜索和学习,并通过整理材料和搜索新闻节目等开展自我学习,这样既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学习意识,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3 通过研究,推动政治课教学改革

政治课教学的研究型模式,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教育的一种新方法。面对学生对政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在高职学生中大力推进研究型学习模式,其主体内容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带着问题组织论文,带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带着问题参与政治课学习,带着问题进行自我学习。

比如,每一个单元学习时,都将学习提纲提前下发给学生,将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列表发给学生,将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明确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有目标,又有研究的课题,从而达到激励自我学习的真正目的。同时,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都组织学生对学习的问题发表见解,并且提交论文。这样一来,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就更高,对热点问题就更加明确,对要掌握的问题掌握得更好,对争论的问题更加明确,对政治的学习更加积极。

目前,通过这些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部分学生在省及以上有关杂志上5篇,部分论文还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其研究成果喜人。

4 创新考核体制,优化政治教学环境

政治课的考核一直是研究的另一个主要课题,为此,这些年来进行大胆的尝试。

1)根据教学安排和单元教学要求,实施开卷考试,这样既全面考核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2)专题考试,以撰写政治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将对政治学习的质量、研究的结果和对问题的见解进行归纳,形成高质量的论文,教师依据论文情况划定成绩。

3)闭卷考试,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的,是一种传统的考试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传统,但对于考查学生学习政治的优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演讲考核方法,以教师的命题为前提,其评价由教师组成的小组进行,效果也十分有效。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7篇

新教材存在自身的体系,高一政治教材,主要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囊括的知识点和内容相当的丰富,与学校安排的课时肯定是不成正比的。就拿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一课来说,教材内容设计为两框,课标把这繁多的内容只安排为两课时。“揭开神秘的面纱”(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占用一课时。每一部分中都演化出很多的问题和内容,如,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就需要同学们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这是很费时间的。如,货币的基本职能中,设计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W—W(物物交换)、W—G—W(商品流通),这些都需要花费实践讲解。再如,纸币的内容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两个名词,需要费力耗时的为学生解释后才能理解。繁多的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课时当中,还不能忽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且要达到原理知识的掌握,课时的紧张不利于新课标的贯彻,给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诸多不便。教材体系欠缺,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加补很多的知识。不补充就会使各知识点间欠缺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一现象,我们从教材内容与课后的习题就能比较出来。课本只是讲授最最基础的内容,课后题目难度却是从课本上很难直接找到习题的答案的。

二、如何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在知识点获取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摆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才能有效的利用新教材。

2.观念创新带动行动的创新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依靠的就是新的教育观念的支配。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新学生观,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范围。将政治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情操,做到知行的统一。在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笔者在课前设计5分钟演讲;在课程中,对于难以掌握的理论,笔者安排简短的辩论的形式,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课后,对于重要的原理和思想性很强的知识点,笔者要求学生撰写小的政治论文。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善美镌刻在学生心中。

3.新高一政治基础要在新课标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教法

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政治理论内化为科学的价值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高一政治新教材的知识点。抓住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经济事例和文化活动,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提高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从而掌握住政治理论观点。综上所述,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化高中政治改革。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并结合自身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出现新的较大的改观,正确使用高一新教材,使政治课学生喜欢上,感兴趣,减轻教师的压力和重任

,提高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8篇

这种批判方式的本质是用大学中文系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中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问题,是从平面的、静态的角度来分析议论文三要素,而没有把议论文三要素置于纵向的、动态的背景中去研究。如果我们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重新看待和研究议论文三要素,我们就会得出与之不同的结论。

一、议论文三要素在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中的相关表述

议论文三要素从属于议论文教学,议论文教学又从属于中小学语文课程范畴。中小学课程的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要求,主要反映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之中。20世纪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从清末、民国到新中国的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共颁布了五十多个中小学章程、中小学校令、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其中有代表性的涉及议论文教学的主要有以下一些:《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1923年)、《高级中学普通科国文暂行课程标准》(1929年)、《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1932年)、《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1936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986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1992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6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0年)。(由于篇幅有限,它们的具体表述不一一列出。)

我们从以上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相关表述的对比中可以发现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是议论文三要素的术语,并没有系统地出现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表述之中。论点、论据、论证等术语,基本上是不规则地出现在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表述之中的,在文体知识中有过集中表述,但在写作中基本没有集中表述。除论点、论据、论证等术语外,还出现过思想、观点、材料、立论、驳论、分析、概念、判断、推理等议论文其他术语。

第二是议论文写作范式变化较大,辩论、专题研究等出现轮回现象。上世纪20、30年代把文体分为普通文和实用文,把议论文归为普通文系列,主要训练的实用文体为辩论、专题研究的论文;60年代主要训练文体为政治论文;70、80年代主要训练文体为一般议论文和复杂议论文;90年代主要训练文体为简单议论文,恢复了实用文概念,出现了实验报告、科学小论文等形式;21世纪初主要训练文体为简单议论文,出现了读书报告、辩论、专题研究、社会调查等形式。

第三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整体发展呈现了一个波浪形曲线,有波峰、有波谷。议论文写作教学随着强调辩论和逻辑方法而兴起于20年代,随着强调政治论文和系统化的逻辑知识而在60年代达到高潮,随着逻辑知识被删除而退潮于80年代,随着文体知识被删除而淡化于21世纪初。

因此,所谓议论文三要素对语文教育的弊害之说,其实并没有从平面的、静态的角度去看时那么巨大。语文教育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系统,而是一个随社会政治文化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系统,有自身的独特的调节机制。议论文写作教学在上世纪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现阶段也仍然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课程改革的十年就是淡化议论文写作教学的十年。现在确实到了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议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重新评价议论文三要素的时候了,这样我们就能从一个宏观的视野去把握语文教育的发展。

二、议论文三要素的源头和性质

议论文三要素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很重要,理清源头,才能正本清源。一般在探讨议论文三要素的来源时,都会追溯到民国时期的几部论著:陈望道《作文法讲义》(1922年上海民智书局出版),夏丐尊、刘薰宇《文章作法》(1922年开明书店出版),叶圣陶《作文论》(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以及夏丐尊、叶圣陶编的初中语文教材――《国文百八课》。后世的研究者多把这些论著中所提到的论题、命题、证据、证明、证明法式、判断、推论、推理等术语与议论文三要素挂起钩来,视为议论文三要素的雏形。

其中《国文百八课》应当加以重视,这是夏丐尊、叶圣陶依据“往日教学的经验和个人的信念”编写的教材,目的是“给与国文科以科学性”。半个世纪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排印,吕叔湘作序说:“直到现在,《国文百八课》还能对编中学语文课本的人有所启发。”《国文百八课》中议论文写作分为六讲:议论文的主旨、立论和驳论、议论文的变装、推理方式(一)――演绎、推理方式(二)_.归纳、推理方式(三)――辩证。其中所使用的术语:判断、推理,归纳、演绎,大前提、小前提、断案的三段论,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等,除个别术语的翻译和现在略有差异外,几乎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形式逻辑完全相同。

可以说议论文三要素的直接源头是西方的形式逻辑理论。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及其规律的,黑格尔在《逻辑学》中说:“逻辑规律就是客观事物在人的主观意识中的反映。”形式逻辑对现代西方的自然科学以及人文哲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逻辑性成为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征。我国发端于20世纪20、30年代的议论文写作体系,就是建立在形式逻辑理论基础上的,其特征是注重形式训练,注重逻辑推理。形式逻辑所揭示的思维形式和规律对议论文写作体系影响很大,尤其议论文的结构,基本上直接移用了形式逻辑中的推理。从初期的术语移植看,这种建构带有很强的机械的、教条的理解和借鉴的痕迹。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议论文三要素并不完全等同于形式逻辑,而只是抽取其中的要素与议论文写作相结合。一般来说,要素是指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要素的提法不是下定义,而是概括性的提炼。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比较喜好简单化,比较喜好概括总结,常常习惯用简单、概括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说明纷繁复杂的事物,而且在表述时特别酷爱”三”这个数字,因此“三要素”的提法是比较常见的。除议论文”三要素”外,还有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环境),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书法“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音乐“三要素”(旋律、节奏、和声),色彩“三要素”(明度、色相、饱和度),甚至爱情也有“三要素”。“三要素”的提法遍

及各个领域,似乎概括“三要素”成了一种现代人普遍性的思维方式和喜好。因此,所谓“三要素”的提法只是一种简单、概括的提法,是习惯性说法,并不是严谨的概念和定义。

三、议论文三要素与中国古代论说文写作传统的差异

议论文三要素的源头虽然可以上溯到西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但是这并不是中国议论文的源头,中国议论文有自己的源流。中国很早就有以“论”名篇的文章,梁萧统《文选)中就专列“论”为一门,所收作品始于西汉贾谊的《过秦论)、东方朔的《非有先生论》等。以后又兴起以“说”命篇的文章,著名的有唐柳宗元的《天说》、韩愈的《师说》等。刘勰

中国古代论说文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写作传统:

第一是“文以载道”的传统。宋周敦颐《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题注:“此言文以载道,人乃有文而不以道,是犹虚车而不济于用者。”这段话说得很形象:有文而无道,就像是空车一样无济于事。古人甚至把”道”视为评判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黄宗羲在《李杲堂墓志铭》中说:“文之美恶,视道合离,文以载道,犹为二之。”中国传统写作观念强调“文以载道”,什么是道?古代多指儒家思想,其核心是正确的思想和道德。因此,中国古代作文多为道德文章。

第二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传统。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其《新乐府序》中提出的创作理论,“为时”“为事”即反映时代和社会的现实,这是一种现实主义传统和批判精神,写作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才会有生命力。因此,中国古代作文不乏具有批判精神的力作。

可以说,中国古代论说文首先注重的是内容,而非形式,比较关注思想和道德的正确性和文章的实用性。与西方思维方式注重逻辑推理不同,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更注重思想和道德的正确性,其论证方式要比简单的逻辑推理更灵活、更复杂,比较注重分析,比较注重思想的深度。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与西方传统的逻辑理性从来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因此,套用西方形式逻辑来比对中国古代论说文的时候,总会发现很多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地方。

例如贾谊《过秦论》就是一篇比较典范的中国古代论说文,现在很多教材都把它作为讲论证方法中的归纳推理的例证。虽然从整体来说,《过秦论》可以被归为归纳推理的论证结构,但是它不是简单地通过列举各个朝代灭亡的史实来进行归纳,而是只对秦一个典型史实进行分析:先用四段话来述说秦从发展强盛到统一天下而最后暴亡的史实,然后仅用一段话来把陈涉与山东九国作对比,把秦兴亡作对比,从而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它的论证方式不仅在于前四段的叙事,更在于最后一段的分析,结论是建立在史实和分析的基础上的,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说服力是很强的。其实秦兴亡的历史因素是很复杂的,但是贾谊将其归结到“仁义”,可以说是载了“道”的,在汉初那个时代是有其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的。

四、构建中国化的议论文写作体系

如果理清了议论文三要素的源头和性质以及与中国古代论说文写作传统的差异,我们就会发现尽管已经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了,但是目前中小学议论文写作教学仍然不成熟、不完善,现在并没有真正建立起中国化的议论文写作体系。

潘新和老师在论证“具体分析欠缺:说理的贫乏”时,总结了一句话:“简单化的‘论点、论据、论证’思维是一种自残,了议论文本生机勃发的雄辩力,使之沦为散发着腐败气息的‘论据’陈尸场。”这句话非常有意思,简单化的“论点、论据、论证”思维是一种自残,那么复杂化的“论点、论据、论证”思维是不是就好点呢?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表达交流”中议论文写作的单元题目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学习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学习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从中可以发现现在中小学语文教育并不缺少潘新和老师认为缺乏的思想方法、具体分析、驳论等因素,方法、技能上的东西我们似乎都不缺乏,而缺乏的是写作的灵魂,缺乏的是思想的深度,缺乏的是自由、有创意的表达。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试题是根据所给的“中国崛起的特点”的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这一正面的、时事性较强的作文试题引发了很大的争议,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和考生对作文试题持否定意见,主要是对时事政治类材料出现在语文高考作文试题中感到意外,超过半数的教师和考生认为这类试题应当出现在政治学科。相当多的考生作文思想平面化、形式化,论证肤浅,分析深入不进去,更值得关注的是很多考生在作文中批评中国的崛起,明显体现出正向价值观的缺失。这反映了现在的议论文写作教学缺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缺乏正确的思想和道德的熏陶教育。

最应当引起我们深思的是,现在的议论文写作教学虽然偏重于方法、技能训练,但是学生的实际语言表达却仍然不过关。《奏定中学堂章程》(1904年)对作文的要求是:“作文,以清真雅正为主:一忌用僻怪字,二忌用涩口句,三忌发狂妄议论,四忌袭用报馆陈言,五忌以空言敷衍成篇。”一百多年后,我们再看现在学生作文出现的弊病,几乎与一百多年前的“五忌”差不太多:有用甲骨文、繁体字写作文的,有用半通不通的网络语言甚至文言文写作文的,有乱发议论的,有抄袭套用的,有空话连篇、不知所云的……似乎引进议论文三要素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作文情况,也就是说这些作文弊害似乎并非完全是由议论文三要素造成。这说明汉语写作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方法,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去研究和思考。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迫切任务。那么,什么是自主学习呢?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主动地、独立地、有支配权利和控制能力的活动。其实质就是学生独立主动地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笔者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谈一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第一、用创设情境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引起需要,形成思考,为学生营造一个“发现式”、“参与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既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又有自由讨论,生生互动,也有师生共同参与,师生互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学习的现象,在课上组织学生展开了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了记录员、小组发言人、小组长等,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时各个小组的同学都争先恐后的发言,然后各小组总结归纳,由各小组发言人发言,最后我把这节课的讨论结果归纳如下:同学们应该上一些有益的网站,尤其是一些对学习有益的网站,不能上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网站。可以玩一些益智类的游戏,但一定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沉迷。讨论法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留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索的空间,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三、实行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行开放式教学,就是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走出课堂,超越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经验和权威,敢于向教师、书本和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要积极开拓获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

思想政治课的开放式教学,将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和渠道,学生可冲破政治课堂和学科的局限,能自主地、能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和网上的学习活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资源媒体,如光盘、因特网等。光盘的容量之大,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与之相比,学生可以选择一些辅助教学的光盘进行学习;网络更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因特网搜集大量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学习资料。上课时,对于学生学习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最终自主性地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注重社会调查

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要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大凡世界上一些有成就的政治家都注重向社会这本“无字书”学习,马克思、列宁、等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要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武警支队、少教所等;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在国旗下讲话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四、让学生自主小结,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演戏讲究“余音绕梁,留有回味”,课堂小结也是如此。课堂小结这一环节其主要教学功能是对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提炼或进一步设置悬念,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五、让学生撰写政治论文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给学生留的作业是一些记忆性的作业,学生们虽然背的滚瓜烂熟,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如果把作业改成撰写小论文的形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要想完成论文,他们必须用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必须通过各种渠道查阅资料,必须深刻的理解课本知识,并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所以让学生撰写小论文,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政治论文范文第10篇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进行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观。

思想上我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规和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集体活动,经常读书阅报,了解国内外大事和最新教育教学动态,加强了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了热爱本职工作、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不断强化我作为教师的德育主体示范教育的角色意识。因为我相信“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的风范对学生来说是最好的榜样。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如;我每天都是提前上班,从不迟到,与同志和睦相处,尊敬领导,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平等,学生有困难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生生病了不光带他看病还帮学生垫付医药费,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决不敷衍了事等。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感染着学生,自觉树立高尚的道德观。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渗透着德育观。

首先、利用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面伟大的旗帜,爱国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如;在讲述初二政治“公民有依法维护国家的统一的义务”时,给学生讲述在“中美撞机事件中牺牲的我优秀飞行员王伟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感悟了王伟的拳拳爱国心,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了培养爱国情操的教学目的。

其次、要求学生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十分优越,加之受各个方面的不良影响,往往缺乏远大的志向,为此,在教学中我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如;在讲述初三政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时,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并把新旧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使学生深深地体味到国家的发展与每个人都有密切的联系,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学习。

再次、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优秀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对于我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上外来不良思潮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已经被青少年所淡忘了。作为政治教师我有义务也有责任,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让青少年继承民族传统,增强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如;在讲述初二政治“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内容时,我用“冠生园月饼事件”和“同仁堂的百年金字招牌不倒”进行对比,突出了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现在社会中的诚信缺失已成为我们迫切要解决的大问题,诚信建设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树立诚信意识非常必要。

第三、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方式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是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中学生的行为习惯出现偏差。如,一些未成年人受到社会生活不良现象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实用主义严重,在学习心理存在某些障碍,校园存在着欺凌弱小,打架,抄作业,考试作弊,不尊敬父母,上网吧,吸烟,离家出走,公共场所不讲文明,哥们义气,少数未成年人甚至参与吸毒、和敲诈,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导致青少年的行为出现严重偏差。在针对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光靠惩罚和训斥是达不到效果的,反而会招致其逆反心理,适得其反,为此我通过社会调查、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抓住时机,创设融洽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经验表明,高尚的感情、正确的信念、良好的修养,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经验同样适用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既要向未成年人讲道理,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既要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又要让他们懂得怎样做才是对的,把知和行统一起来,用知指导行,用行深化知、升华知、巩固知、发展知。如;在学习初二政治“依法保护我们的环境”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调查活动,让学生调查校园周边存在的环境问题,通过调查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分析成因时往往又和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关,在调查报告中,不少同学都提到了改变随手丢等不良行为习惯保护我们的环境。又如;在学习初二政治“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时,针对学生中存在厌学思想、不良学习习惯,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受教育是个人的私事,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的观点对吗?在其嘴八舌的热烈讨论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的意义,纷纷表示改正不良学习习惯,为国家,为民族、为个人都应端正学习态度,扭转厌学思想。

第四、创新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进行德育教育。

教无定法,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利用漫画、小品表演、音乐、诗歌、讲故事、重大事实新闻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恰如其分的情境,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能力,培养高尚道德品质。通过情景,还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的刺激,使其有深刻的体验,以达到情理交融,因为,有些观念必须借助情境教学,产生情感体验,才能理解和掌握。如;在初一思想政治讲述第五课“正确看待自己,增强自尊自信”中,把握“要有正确的方向”增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弘扬民族精神时,我适时讲述了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第一次把我国自己的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振奋了人心、弘扬了民族精神这一重大事件,从中引导学生培养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第五、利用多种渠道,延伸课堂,加强德育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效用,我除利用课堂教学深抓德育工作不放松以外,还利用辅导、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以次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如;我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时事资料,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从小树立“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我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进行学科德育观的研究工作,以理论指导实践,增强德育的实效性,我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德育专题研究,我撰写的德育论文《高扬爱国主义旗帜》,获市德育论文三等奖。2000年我参加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中学政治优质课大赛获三等奖,2001年参加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政治优质课竞赛获贰等奖;我所教的政治课在中考中取得教理想的成绩;我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学校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2000年参加市教委教研室组织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文评选中获贰等奖,2002年参加省中学思想政治论文评选,我撰写论文《新时期关于思想政治课教法的探索》获市叁等奖,2003年我撰写的论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在淮北市第一届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叁等奖。

上一篇:乡村教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师道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