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4 14:42:08

乡村教师论文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值此林头中学市“示范完中”揭牌仪式之际,我谨代表含山县县委县政府,对林头中学表示热烈地祝贺!对市教育局多年来对林头中学的关心支持衷心的感谢!对省市各示范中学多年来对林头中学的无私帮助表示诚挚的谢意!对社会各界多年来对林头中学广泛关注表示由衷的敬意!

林头中学在以韦斌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近几年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由原来不足千人的普通乡村中学发展成为今天占地4.9万平方米,拥有45个教学班级,3000多名在校生的远近闻名的完中。配备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语音室、图书馆和理化生实验室。学校布局合理、环境幽雅、管理规范、学风浓厚、教风纯正、高中考成绩骄人,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这些成绩的取得着实来之不易。

林头中学教研气氛浓厚。教师论文已有近百篇发表在《语文月刊》等国家或省级杂志上,有数百篇教育教学论文获省市级各类奖励,一个市级课题,三个县级课题已经立项。在含山县的优质课评比及教学大奖赛中,林中教师在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学科多人次获得一等奖。

林中创办几十年来,培养了近万名莘莘学子,从各级领导到科技英才,从人民公务员到普通劳动者,他们成为建设含山、建设巢湖、建设伟大祖国的栋梁之才!对林头中学为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我们表示最衷心地感谢!

同志们、朋友们:

艰辛创业三十载,而今迈步从头越。林头中学如今已站在“示范完中”这一新的高度。但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高的起点,他们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应该向省市各示范中学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吸取有益的管理经验。在此,我提出一些个人希望:

1、继续加强师风师德建设。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崇高的师德风尚。以优良的师风,带动教风,促进学风,优化行风,使教师成为公民道德的楷模,使林中成为风气正、形象好、文明程度高的示范学校。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2、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林头中学应着眼于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抓好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特别要加大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力度,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研层次和水平。

3、进一步凸现特色教学。作为农村完中,确定面向全体学生,“四轮驱动”的办学模式是值得肯定的,学校要进一步强化措施,确定目标,使办学特色更加明显,成效更加显著。

最后,我们预祝林中人春风化雨育栋梁,志存高远创辉煌!祝林中的学子们努力拼搏,再为林中,为含山县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祝揭牌仪式圆满成功!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一、加强领导,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工作首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育好人,还应为人师表。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我校把以德立校作为一项重要目标。首先以班子建设为抓手,实行工作“五带头”,给广大教职员工作好的表率。我作为该校校长,深知自身的职责重大,更要好好地起到带头作用。因此,工作中,我不断强化带头求真务实、带头廉洁勤政、带头敬业爱岗、带头无私奉献、带头深钻业务。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树学校新风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校致力于打造具有苗族特色的乡村小学。不断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健全师生管理、校园安全、职责职能、考核评价四类八项机制,做到了管理有方略、奖惩有依据。成立了专门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我负起总责,实行层层落实制度,努力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分别从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服务态度、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考核记录,建立“师德档案“,把师德考评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来抓。

为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注重挖掘身边的典型先进为楷模,向大家宣传他们爱岗、敬业、乐业、勤业的优秀品质。为大家树立起好的学习典范。

三、强教师素质,使教学有成效

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教育新水平,全面促进培育“四有”新人的目的。我校把教学质量作为一贯的工作目标。近三年,共投入27.3万元,建立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骨干教师四级教研组织,形成教科室中心幅射、四级互动教研网络,获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先进教研组”殊荣,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

为有效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我校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三年来累计派出159人次到京入市,进行学习培训。还积极邀请28位国内专家名师来我校传经送宝。这样,对我校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我校还积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建立了“学、思、析、评”四位一体校本培训体系。多次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教学反思,课堂案例剖析等活动,从工作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使多数教师工作技能都有很快的发展。其中,我校有23篇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获奖。

四、开展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营造好的师德活动氛围

我校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特色兴校结合起来。突出苗土风情,形成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日常的课间操以歌、舞、操三式结合,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展示师生的风采。另外,还积极鼓励师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增进师生间团结合作的情意。我校自编红色民歌《太阳出来红彤彤》获彭水西北片区一等奖。校园文化、经典颂读、师生作品资料在中央教科所组织的课题评选中获全国一等奖。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50年来,教址三迁,从一间教室变成四间教室,终至东晋古城遗址“晋陵城”侧,新建校园;50年来,从一位民办教师呕心沥血,到公办教师增派,如今教职工队伍近百;50年来,从耕读班成长为红星小学,至润州实验小学,终成今日之京口实小。

这是50年后又一次起步。历史汇成年轮,年轮凝聚精神。融入血脉的“和美”校训已然清晰,召唤梦想的和美人生再次起航。

一、 行于和而达于美

远在20世纪60年代,解决农村初等教育盲区是中国乡村首要的文化任务。红星大队的耕读班上,曾经的民办教师走进唯一的教室,面对的是从田边地头走来的社员,施教的是有大有小的学生。复式教学,他必须做到井然有序,和而不同。

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初期,镇江城的东面,曾经的农村建起了大片城市居民小区,耕读班也已成长为红星小学。这时候的老师们,面对的是城里的孩子、农村的娃,同在一所学校求知进学,尊重差异,他们必须做到齐学并进,和而不同。

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期,教育体制改革正当其时,红星小学发展为润州实小。时任校领导们,面对的是民办、公办教师齐聚,老学校理念犹存,新师范教风初起。兼容并蓄,他们必须做到优教乐群,和而不同。

于是,一路走来,虽然并未正式提起,因为不同而求和,却又因和而存不同,实践中,和的精神、和的理念,包括做和和美美一家人的愿望,就这么成为所有实小人一种朴实的工作愿望、生活愿景,在一年年时间流逝,在一代代教师接力中,生根、萌芽、生长、壮大。

于是,践行于和,终达于美。在这所小学校的一步步成长中,历史的轨迹上,和与美慢慢浮现。

(一) 今日的京口实小,和于校,美在白墙黛瓦、红窗绿廊

20世纪60年代,学校迁址新建;80年代,校舍改建;至2012年,学校校安工程全面竣工。这已不是一所普通的小学校园,而是融入各类文化因子,蕴含丰厚教育意义的一道风景。

走进校园,白墙黛瓦,红窗绿廊,环境优美,“一廊、二馆,三场”,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通往教学区的主走廊是“一廊”,是学生们展示才艺的天堂。学生参加名段表演获奖剧照、丰富多彩的书画、剪纸、小制作……一幅幅作品闪耀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一幅幅图片勾起了学生记忆深处洋溢的快乐体验!东楼梯读书墙,中楼梯习惯墙,西楼梯科技墙,清新淡雅的手绘画和句句警示自勉的名言名句,时时净化学生的心灵。

京剧馆和艺体馆是“二馆”。“唱演品做校园展技,生旦净丑人才辈出”,京剧馆内古色古香,小型舞台设计别致,现代化电子触摸屏可以了解京剧相关知识。这里可以容纳百号人,是学校开展京剧特色活动、展示孩子才艺的重要场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撒满孩子们与教练辛勤的汗水的艺术体操馆,面积达五百平方米,是一个可以承办省比赛的标准场馆。在这里,学校的孩子们以坚强的意志在艺术体操的路上一路拼搏,一路前行。

文化广场、运动广场和休闲广场是“三场”。文化广场中,一面大鼓有“和美”校训,四面小鼓是“求真、向善、修能、尽美”和美娃娃形象。运动广场上,标着数字的砖块下面珍藏着历届毕业学生的留言。休闲广场内,三棵杨树象征友谊、文明的传递,代表进取、乐观、合作的精神。在这里,或对话、辩论、演讲、联欢或安置棋社,布置书画,摆放琴凳,栽花养鱼。

(二) 今日的京口实小,和于人,美在凝心聚力、强师铸魂

在学校,能影响发展的灵魂就是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海纳百川是教师队伍发展轨迹,兼容并蓄是学校管理日常主张。这是历史的必然,亦是理念的彰显。

兼容并蓄因为和而不同。卷入式管理让不同的教师共同参与到管理中来,发挥所长,为达成共同的价值目标努力,正所谓倾听不同以求大同。分层发展打造教师成长模式。网上读书PK、读书沙龙会滋养教师灵魂定神,青蓝工程、希望工程、名师工程引导教师发展方向,“6+1”培养推动教师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还有“走十进百”开放式教师培训,名校参观,留下一个个学习反思的身影;专家讲学,零距离的名师接触一次次开阔教师们的视野。

个性成长源于和而不同。教师的课堂实践,有和美课堂校本化模式建构研讨论坛,自己有思辨,专家有引导。教师课前备课,是教研组级“资源化+个性化”模式,共创、共研、共进,却形成个性化教案、个性化教学。于是,平凡的每一节课,都如鲜花般烂漫,大家不同,自成风景。

如今,以“爱心、阳光、书香、智慧”为主要特征的和美教师团队已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精神脊梁。学校师德师风测评满意率95%;受到校、区、市以上表彰优秀教师的占90%。教师每学年度精读16本书,教师获奖层次、篇数连连攀升;教师立项课题和研究专题占100%;本科学历提升至75%;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提升至33%。

(三) 今日的京口实小,和于本,美在快乐成长、育才培英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存在的根本。学校的本,就在于一批批孩子来这里学习成长。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也都需要同样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教育之本。

于是,有了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构建类课程体系,重视学生差异,尊重个性选择,却又以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与创造,各层次的学生潜力才能得以发展,素养得以提高,实践锻炼的意识与机会得以保证为核心,因材施教,整合协同,方能和谐发展,成人之美。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那么在学校管理中如何体现人文管理,对教师人文关怀,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一、以人为本,服务教师

学校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动力,这一精神动力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团队精神、校园文化建设和校长对教师的积极影响力等多方面。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的组织,其根本任务是通过教师活动未影响、改变和发展学生。所以,学校人文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有了良好的教师队伍,学校必然得到发展。

为教师服务,首先,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要通过开展培训、教科研、参观学习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如校本培训就是构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注入新的活力的有效形式。开展校本培训,一要充分利用学校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二要购置教育理论书籍和订阅多种教育杂志供教师借阅;三要搭建平台,给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四要认真开展日常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校长心中要时刻装着教师,实实在在地为教师排忧解难;真诚与教师平等对话,创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管理环境。校长一定要尊重教师,要有亲和力。特别是当教师遇到困难时,更要主动关心,并积极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校长要以校为本,学校要以人为本,在管理过程中多体现人文关怀。如前段时间发现一位教师经常迟到,我通过了解,得知他因爱人身体健康问题,时常要陪着上医院的情况后,连忙问老师需要什么帮助,告诉他有困难要汇报学校,这样才能得到组织的关心帮助,也可避免某些误解。人是有感情的,而感情在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特殊的作用。有了情感才有同情、有理解、有关爱、有热情,而这一切又能起到一种亲和与凝聚作用。教师有家庭,有子女,偶尔有事情请假一两次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天天请假就不正常了。所以对偶尔迟到或是请假的教师,校长要及时找他们了解情况,对一些无理的迟到或请假,还得要用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约束。

二、深入一线,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是人文管理的基础。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做出符合多数人利益的决策,让教师心情舒畅,让学生快乐成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教学是最考验人的,校长要身先士卒,在教学上出类拔萃,这样才能得到教师的信任,管理才能更有效。因此,我不但重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重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作为校长,虽然不能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但也确实是从早忙到晚,常常连喝水都忘记了。尽管如此,校长还是要经常抽时间到班上听课,哪怕只有十分钟,我都会悄悄地进入教室,一边听,一边记。课后或表扬、或建议,诚恳地为教师提出“说到了点子上”的教学建议。再比如,一些年轻教师上数学讲评课时,总是以题论题讲评,没有对错题进行深刻的分析拓展,以至于讲评课达不到很好的效果。针对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的现象,我就利用全学区数学老师教研时间,作题为“关于讲评课的几点建议”的讲座,还为年轻教师上示范课。在教学上校长和教师应该显示出平等的地位,因此,我时常欢迎年轻教师跟我随班听课,而我对他们的要求也很简单,校长也可以随时听他们的课,在这种平等的互动中,让教师想学,有得学。校长要宽容,有气度,不计前嫌。作为领导者,要全方位观察事物,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教师,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

三、依法治校,民主管理

人文管理是一种“德治”和“法治”的结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文管理讲法规,但强调法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文管理也讲个人权威,但这权威是建立在校长个人人格魅力基础上的:人文管理尤其讲管理文化,强调人的观念和情感在管理中的作用;人文管理既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性,又重视人在管理中的自我完善,人既是管理的出发点,也是管理的基本点。

要使学校办学目标和各种计划得以很好地实现,决非校长个人所能,必须合理地组织学校管理的各种要素,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未实现。校长要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出发点,增强影响力和推动力,科学地分权,合理地用人,既要容人所长,又能容人所短,客观地对待他人,协调好班子之间、同事之间、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做到既分工又合作。人文管理不是对被管理者施以个人小恩小惠,而是要从制度上尊重、关心、支持他们。在依法治校的前提下,把民主治校放在突出位置。民主治校主要包括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前提是民主决策,更好地激发起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民主监督,教师有决策权、管理权,更有监督权。校长要自觉地接受领导、教师和社会的监督。学校的一切工作,决策时都应该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校务公开不要走过场,评优、晋级、教师、获奖情况、大型活动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每一位教师了解学校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有条理,办事讲效率,言行要一致。定下来的规章制度要保持相对稳定,说了算,定了干,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要把一个学校治理得有条不紊,校长除了要有人情味,同时还要弹性用权,柔中有刚,做到坚持原则,处事果断,敢于担当。对那些思想消极、工作长期不认真的教师,有时也需要采取一些“硬手段”,不能姑息和妥协,这也是对他们的爱护。在人文管理中,对一些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校长还是要讲原则的。

四、加强修养,提升魅力

校长要有光明磊落,廉洁无私,正直与公平的品格;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乐观豁达,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给人以激励和鼓舞;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坚持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心中时刻装着9币生,实实在在为师生排忧解难;要有谦虚和蔼的美德,不专横跋扈,不骄不躁,心胸宽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真诚与师生平等对话,创造一个温馨的人文管理氛围。同时,校长要时刻注意加强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完善人格作为终身的追求。

校长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威不是来自职位和权力,而是来自自身的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记得三十年前的一个小插曲,当时我在农村小学任教,校长姓程,那年是我任教的第二个年头,教导主任安排我的工作是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一个班是四年级,一个班是五年级)和总辅导员工作,程校长任教的也是四年级数学,当时我看到课程表之后就和教导主任商量是否让我教四年级两个班。教导主任说这是校长的意思,我马上找校长商量,跟他商量了一个多小时,结果他给我的一句话是:“我只会教四年级,不会教五年级,你会不会教我不管。”这当头一棒让刚出道的我感到非常的无奈和茫然,但校长的“权威”不得不使我接受眼前的现实。而这件事,也让我感觉到这位校长的“自私”和“无能”。直到今天,我还难以忘记这件事,同时也时常提醒自己要当好校长,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学校各项决策和利益分配中,校长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师生,做到公正无私,换位思考,既对领导负责,又对教师负责。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受管理规律的制约,有系统的管理理论,有具体的管理目标,有独特的管理内涵,特别重视情感的运用,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

总之,学校人文管理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使人精神振奋,积极向上。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科学发展;育人为本;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国际金融危机严峻复杂,像海啸般蔓延至世界各国,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贪婪的本质。西方世界所鼓吹的“资本自由”、“市场至上”、“私有化至上”等“经典”理论与“发展模式”,受到了质疑和批判。我国实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计划调控是社会主义的强本。然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正与我国发展方式、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相遇,产生的叠加效应,加大了我国解决问题的难度。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要在全党全国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谋划国家全面振兴的长远大计,中央人民政府于2009年3月提出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即“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大范围调整振兴产业计划;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该计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发展,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思想,是我国重大的战略抉择。“一揽子计划”与教育密切相关,“一揽子计划”的第一要义是“保发展”,发展的主体和动力靠各方面高素质的劳动者。正是在这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温总理于2009年1月5日发表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重要文章,既有针对性、紧迫性,又有深远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如何呢?近十余年来,许多学校通过合并、升格、转制、划转,新增了大批地方性本科高校,这些学校各自基础条件不同,但由于大家努力,抓教学,壮实力,建章立制,理顺各种关系,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现在的问题是,有不少高校热衷于扩规模,上层次,对服务地方和“三农”缺乏积极性,沉溺于学生考研率、教师率,把这些“魔幻”般数字当成考核干部教师的硬指标,办学的硬政绩。而对于教师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教书不教人的现象,视而不见,见怪不怪,学生中考试舞弊,累禁不止,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教师的学术不端行为有关。少数教师师德缺失,弄虚作假的思想作风,潜移默化地腐蚀着学生的灵魂,贻误子孙后代,这正是当前高校最严重的问题之一。面对当前金融危机,一方面我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需要一大批到农村、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大西北的各类劳动者;需要三百六十行的大量创业者;需要一批科技创新人才。一方面却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局面,从现象上看,是由于金融危机、就业岗位减少造成的,从深层次看,办教育脱离经济与社会需求的实际,产生的结构性矛盾,则是最主要的。

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各类高校、校长、教师,在“百年大计,育人为本”这个大系统中,“各就各位”的问题,始终未落实好。1998年5月29日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实际,推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然而在执行中,却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统一培养任务,统一质量评估考核标准,去要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势必造成各校在办学目标定位上脱离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攀高鹜远,急功近利。我国教育方针规定,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培养人才的大目标,只有落实到学生就业、创业,才能使学校培养的人转化成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社会生产力。同志讲:“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解决得如何,是衡量一个执政党、一个政府的执政水平和治国水平的标准”。《光明日报》2009年4月8日报导了武汉大学提出的“三全一改”的思路,即把毕业生就业作为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害;让毕业生就业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使全社会都来关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一步深化教学和科研体制改革,调整人才培构,从深层次解决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探索学生就业、创业、走向成功,提出“成功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并推行教改实验多年,初步取得了成绩。上述两校给我们启示,说明所有高校都应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具有一定的就业能力,指导学生就业、创业,摆在学校全局的重要地位。全力以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宪法》赋予政府、社会和学校的神圣职责,是检验学校办学质量最重要的标准。

《高等教育法》第五章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实绩的考核作了全面的规定。但实践中学校却比较重教师的高学历、高职称,忽视对教师学术操守、教书育人的严格要求。大学缺少了文化与精神,教师中开始比房子、比车子、比票子、比位子的人多了,而潜心研究学问、呕心沥血育人者则少了。

近年来,中央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对老师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主席于2008年5月3日在北大的讲话中指出:“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切实担负起传道授业的职责,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要“加强师德修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带头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他的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校长是高校的法定代表人,规定了校长的任职条件、自主办学权。但在实践中对校长作为教育家的要求却很不到位,很不落实。讲,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和教师。温总理讲:“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办学的自,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张伯苓是教育家,他宁肯不当部长当校长”。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正是有了蔡元培这样的校长,他倡导科学和民主,学术上“兼容并收”,对学生进行“完全的人格”教育,不仅使北大成为国家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学,而且铸就了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学精神。我国革命元老、伟大的教育家吴玉章,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坚持马列主义思想作为办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他强调按教育规律育人,关心爱护教师,培养严谨的校风,使人民大学成了学习宣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陶行之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理念,他不仅提出了“创造教育”,“乡村教育”的思想,而且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1917年从美国留学归国,直到1946年病逝,一辈子献身教育,到乡村去,到农民中去,创办晓庄学校,育才学校,和师生同生活、同劳动,同甘共苦,探索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路。同志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我们的校长要努力成为人民的教育家,必须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急人民之所急,做人民之所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无论从当前和长远来说,就业都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人的尊严、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稳定,既是教育问题,又是社会问题。无论你是211工程,还是大众化的高校,无论你培养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他们都要走向社会,为人民建功立业。因此,各级各类高校的校长们,都应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指导学生就业、创业,作为“育人为本”的首要任务。我们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社会需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所作为,那才是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大学。校长要努力成为人民的教育家,必须认真学习实践教育科学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人的自身全面发展的规律,探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认真进行教育科学实验,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线,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科学育人的事业上一定会有所认识,有所创新,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农村学校 教育工作者 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针对这一要求,省、市、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对特色学校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当前作为农村学校特色建设究竟何去何从,是我们每个校长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制定切实有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所谓学校发展定位,指确定学校发展的、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及与此相联系的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以此使公众理解和正确识别某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特征。目前,我们不少农村中小学学校发展定位存在严重误区;一是盲目借鉴。通过一两次的外出考察学习,通过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到头来只落个形似神离。二是疲于应付。不少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特色学校创建检查,挑选了少部分的学生成立了乐器班、舞蹈班等,每天活动课吹吹打打就认为是艺术特色学校。

实践证明,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学校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为今后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规范学校管理

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对象中,都是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科学、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学校工作上的客观随机性和主观随意性,去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努力做好教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水平是一个教师、乃至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似荼地开展的今天,教育科研正在日益凸显他的重要作用。如何把我们的教师培养成研究型的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如何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大量的事实说明,办学不能仅靠经验和意志。农村小学可以脚踏实地地参与搞些不盲目求大,但求有实效的调查研究、专题探讨、经验总结等课题的研究学习方法和途径,为走出一条靠教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新路子备好后劲。

四、彰显自己的特色

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在于我们的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管是何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特色,其内部必然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特色建设者的思想,是学校主要领导办学经验的集中体验,也是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特色的核心,是特色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完全可以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招牌。受此启发,一手抓基础,一手创特色;以基础兴校、以特色强校,完全可以作为乡村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农村学校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或学校教师现有优势,选择特色办学的突破口,以提高特色办学的成功率,提高特色办学的可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五、具体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但我们部分的领导和老师的教育思想还停留在课程改革之前,特别是我们的有些校长思想还不够完全解放,对现行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还比较模糊,特别是对我们的教育到底培养什么人认识不足,还有就是“应试教育”的思想还不时的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活动。考试的功利主义特别强,标准化已成为我们大多数学校的唯一追求,自然去特色、去个性在我们学校就在所难免。态度决定一切。农村学校的一些教育理念与城区学校相比较来说,还是滞后的。新的课程改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课程改革要落实到实处,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甘当小学生,珍惜机会,抓住机遇,从头学起,全面学习吸收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给自己的学校以行之有效的科学定位。

2.学习管理方法

课程改革必然带着学校管理方面的改革,而且学校管理改革要走在课程改革的前面。建立起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又适应农村实际的学校管理体系,是摆在我们农村学校校长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回避不了,只有去尝试。而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与实施,教育改革的重心必然由城区转向农村学校。由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学校。同时要保持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使农村学校不能安于现状,在各个层面实施改革和创新。从这一点来说,也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管理学校的水平和能力。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从学校的远景规划,到学校的近期目标;从学校的整体布局,到某一小处的设计意图;人、财、物等一些管理方面的细节,我们都应该用心揣摩体会。

3.深入走进课堂教学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课堂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改成败系于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应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参考他们已有的技能和知识,提出新问题,探索新思路,促使学生培养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究的思路,增强学生探索真理的勇气,敢于创造,敢于发明,敢于发展。

4.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一切为了学生”,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国家新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我们的中小学提出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即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学生素质、创建特色学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两个基本方面,而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正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过程,也正是提高质量的过程。在建设特色学校过程中,只有办学目标明确了,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就我乡的实际而言我们确立了“以德立校、以质立校”办学目标。“假如这就是我的孩子”“假如我就是这个孩子的家长”,通过换位思考,可以使我们静下心来有更多的体会和思考,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搭建更多的平台。

5.加强课题研究

学校的各项工作应该要课题化。在实践中切切实实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不断地探索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学校确立主课题,以点带面。教师的科研应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通观以前的教师论文,好多教师选择了一些理论性的,政策性的研究,研究一些出台了的新政策,为其科学性、必要性、合理性找出若干依据,并写出一系列的相关文章。要养成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的习惯,不搞突击,保持研究前期、中期、后期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就不会出现在结题前匆匆忙忙赶成果的现象。不搞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真正使教科研为教学服务。在新一轮课改中,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研究等搞的有声有色,取得了一些令人注目的成绩。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5-0013-04

【作者简介】1.钱国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江苏南通,226353)主任、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2.郝贵良,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北学校(江苏南通,226353),高级教师。

2013年,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区),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依据实验方案,近三年来,全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围绕“校校、班班、人人”的目标,努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学,着力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现已初步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社团、人人有项目”的艺术教育立体架构,基本实现艺术课程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基本到位、“一校一品”基本形成、艺术师资配备基本均衡,“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基地的艺术教育品牌在全省、全国产生积极影响。

站得高:强化责任,推进艺术教育有方向

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品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基础和素养前提。通州区委、区政府历来崇学重教,尤其是成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区)以来,重视学校艺术教育顶层设计,重视艺术人才的大力培养,成立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的“通州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方法手段,加大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领导,加快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让艺术教育在提高学生智力发展、人格健全、人际交往能力和成就他们一生的愉悦感、幸福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区教育局成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办公室”,召开全区艺术教育实验工作推进会和实验工作会议,大力宣传,让学校、社会及家庭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形成良好的术教育氛围,为提高艺术教育水平打下思想基础。各片教育督导组以督导评估为切入点,定期督促学校开展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通过艺术课教学和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学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强有力抓手,让艺术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强调艺术教育实践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艺术教育为引线,切实有效地开展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养性的各项工作。

区、局、片、校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四级联动推进,大力加强艺术教育的教研和普及,保障艺术教育全面推进。要让全区上下持续、长期地开展艺术教育并取得成果,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建章立制。为此,通州区先后制订和完善了《通州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课程实施意见》《通州区艺术学科教学实施细则》《通州区艺术教育协作制度》《关于选派艺术教师指导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通州区艺术教育沙龙活动方案》《通州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考评意见》等九项工作制度,确保全区艺术教育实验工作有章可循。

管理不仅是建立健全制度的过程,更是执行是否有力、落实是否到位的过程。为了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全区上下实行“三级责任考核”机制(区政府考核教育局、教育局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师),考核结果与教育局的事业考评等级、区财政拨付学校的绩效总量、校长的绩效奖励和艺术教师的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直接挂钩。考核中,区教育局会同教育督导室全面落实《通州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细则》,督导学校艺术教育的全过程,抓课程是否开齐,抓课时是否开足,抓社团是否开好,并形成督导常态化、制度化。今年3月,区“艺术教育实验办公室”组织音乐、美术教研员和四个片、区教育督导员,对22所中小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展开专项督查,通过对话交流、实地查看和问卷调查,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通报批评、限时整改、整改后再“回头看”等方式,督促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小学音乐、美术每周各开设2节课,初中音乐、美术每周各开设1节课,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总课时达到523课时,占总课时比例11%;普通高中按课程方案的规定,完成艺术必修和选修课程,确保艺术课程开齐开足。

沉得下:创新机制,提升师资素养求实效

培训交流是促进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整体水平最有效、最可行的方法。全区以师资培训为基础,以成果展示为平台,定期开展优课比赛,不断增进艺术交流,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步入制度化、高效化、优质化的快车道。

为全体教师“补钙”。艺术是铸魂的工程。近年来,全区以大艺术教育观为指导,大力开展艺术家进校园活动,“国粹京剧艺术家”“小戏小品艺术家”“纯美文学艺术家”等100多名艺术家走进50多所城乡学校献演献艺,让名家艺术、高雅艺术与师生零距离接触。2014年,成功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等艺术大家来通州作讲座,学习和领会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全区兴起了“争做有学养、有涵养、有修养的艺术园丁”的学习热潮。

为专职教师“强筋”。邀请30多位知名大学教授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内容涵盖合唱、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等多个门类,推进艺术教育课堂改革,提高艺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综合素质。

为兼职教师“提质”。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规范培训、观摩课堂、集中听课,有针对性地解决各自存在的不同问题。2015年,29名艺术类教师参加通州区兼职教师会课,3人参加南通市兼职教师基本功比赛,2人获一等奖。

为新教师“增效”。2015年暑期对新招聘的23名艺术教师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和岗位实践培训,帮助其尽快进入角色,迈好职业成长的第一步。专兼职教师“师徒结对”,新老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为兼职教师和青年教师打造快速成长的平台。

为特长教师“亮相”。2014年成立的通州区“金沙风”教师艺术团,将全区具有特长的艺术教师汇集到统一平台,现已发展成“金沙风”合唱团、“金沙风”乐团、“金沙风”书画社和“金沙风”摄影社四个艺术团。艺术团以“金沙风”优秀文化为使命,以创新发展为担当,内练硬功,在省级、部级大赛屡获大奖,1名美术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音乐教师荣获全国“长江钢琴”第七届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全能一等奖、器乐单项一等奖,1支摄影团队荣获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金奖、最佳影视片银奖。同时我们外塑形象,进社区送春联,进机关献书画,进学校献歌舞,为艺术教育献歌,为幸福通州祈福。

为薄弱学校“送教”。2014年7月,通州区学校少年宫协会成为全省首个地方性少年宫协会后,围绕“办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联盟”的目标,8名艺术教师定期开展为乡村少年宫“送教”活动。根据《通州区关于选派艺术教师指导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工作的意见》,12名下乡“送教”的艺术教师在支教学校独当一面,凭借其扎实的基本功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成为支教学校全面开展艺术教育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引领者。

扎得深:整合资源,艺术传承凸显地域性

通州地域文化兴盛,石港的京剧、李港的风筝、刘桥的灯谜、二甲的蓝印花布……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这些具有通州特色的“非遗”文化是孕育学生乡土情怀的肥沃土壤,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丰富内涵。同时,借助扎根通州、盛誉全国的“童声里的中国”,让学校艺术教育唱响了主旋律。

“非遗”进工作室。通州区优先成立2个艺术教育“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和指导全区艺术教育“非遗”传承。“顾跃进名师工作室”引领石港小学的写字教育成为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曹晓峰名师工作室”借助蓝印花布印染技艺部级传承人曹裕兴染坊第五代传人,以区级美术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为骨干,以中学美术教学研究为核心,将印染技艺从中国蓝印花布的发祥地余西古镇延伸到十多所中小学,普及和传承了蓝印花布的印染技艺。

“非遗”进课堂。结合校本课程,通州区20多所中小学采取走班制,开设“非遗”课程,固定活动地点和活动时间,严格过程管理,加强质量跟踪,取得初步成效。区实验小学成立“蕊春非遗研习所”,将南通板鹞、南通剪纸作为全校的普及目,组织学生参观展览馆,拜访民间艺人,欣赏“非遗”作品意蕴,制作板鹞,学刻剪纸,将“非遗”文化种子播进儿童心田。

“非遗”进教材。在研究和挖掘通州民间文化和本土艺术时,通州区成立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组,指导学校编写了《楹联欣赏与创作》《生肖图案》《字里千秋》等20多册基于学校特色传统建设的校本教材。区实验小学拥有一支被评为“南通市先进集体”的艺术教师团队,编写的《南通板鹞》《南通剪纸》《南通木偶》《南通仿真绣》《南通木版年画》《南通蓝印花布》6册校本课程,引领学生尝试制作板鹞、学刻年画、创意剪纸、玩转木偶、飞针走线、描绘扎染。

“非遗”进社团。各学校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各类艺术社团以班级为依托,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着眼于“校校、班班、人人”,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区实验小学、通州小学、姜灶小学、理治小学等学校的艺术社团多次参加央视新闻联播、央视少儿频道、江苏卫视录制节目。水墨画、陶艺、古筝、竹笛、剪纸等一大批“非遗”艺术社团围绕接地气、有活力、巧结合、促均衡、广参与的要求,大力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兴仁小学的灯彩艺术、刘桥小学的板鹞制作、石港中学的手绘封和生肖邮票设计、二甲中学的蓝印文化系列社团日渐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非遗”传承社团。

“非遗”进工坊。各学校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建设了灯谜制作室、蓝印花布展示馆、风筝制作绘画室、陶艺制作梦工厂等“非遗”传承功能室。石港小学翰墨飘香的文正书院,成为“通州八景”乡村游的旅游景点。区实验小学开设板鹞、剪纸、木偶、仿真绣、木版年画、蓝印花布等六个“非遗”工坊,布置精美、文化浓郁,成为学生们快乐成长的乐园。

“非遗”进数据库。各学校通过挖掘、寻找,为街道、社区中的民间艺人、传统工艺传承人、本土艺术家建立“艺术人才数据库”,聘请他们担任学校艺术教育辅导员,开展艺术社团活动定时间、排项目、给待遇,把具有通州特色的江海童谣、地方戏曲、书法、雕塑、蓝印、纸艺等艺术项目引进校园,搬进课堂。

“非遗”传新通州人。通州滨江临海,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率逐年攀升。川港小学和家纺城小学紧靠中国最大的南通家纺城,外来务工子女占比高达65%和99.5%,针对艺术教师严重缺乏的现状,区文化局定人、定时下校进行艺术社团辅导,成立合唱、舞蹈、绘画、书法等10多个“非遗”艺术社团,让新通州人同沐“非遗”艺术阳光。兴仁小学地处南通城郊,外来进城务工子女占比63%,面对艺术师资薄弱的校情,外聘当地民间艺人,开设古筝、灯彩、合唱等艺术社团,让来自农村以及贫困山区的学生接受通州民间艺术熏陶。

“童声里的中国”进校园。2006年,“童声里的中国”活动从通州发起,10年历程中,被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被列为中央文明委工作要点。通州区艺术教育立足这一地理优势,以区实验小学、通州小学等12所学校为龙头,依托活动舞台借台唱戏,主动承担基地各项“童声”实验任务,当好东道主,唱响主旋律。2014年组织全区中小学传唱新歌《中国是条富强船》,校校参加、班班响应、人人参与。2015年“童声里的中国”第四届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小茉莉花奖”声乐大赛在通州举行,309名选手和近千名家长齐聚通州,通州区摘得1金5铜的优异成绩。2016年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成长的歌谣”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在基地举行,全区推荐的800多件童谣参赛,三首童谣获得大赛一等奖。围绕“爱、敬、诚、善”主题,近600名小演员参与童谣作品朗诵、伴舞、合唱等节目演出,受到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教育厅等十多家单位点赞。

行得远:加大投入,落实艺术教育有保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艺术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享有艺术教育、提升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权利。通州区着力构建以区镇两级政府橹鳎社会、企业、慈善机构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大力抓好艺术教育硬软件建设,让学生有一个接受艺术教育的良好学习环境。

一是注重硬件配备。新建区青少年宫。异地新建的区青少年宫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投资万元,内设钢琴、古筝、素描等19个功能室,所有功能室全部对外开展公益性艺术教育活动,为全区青少年儿童拓宽了更丰富、更专业的艺术教育资源。建设艺术功能室。结合教育现代化,区政府通过专项拨款、自筹资金、社会赞助等方式,先后投入约336万元为14所异地新建学校装备音乐、美术、舞蹈等功能室65间,室内装备全部按省级Ⅰ类标准通过验收,为学生艺术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添置艺术教学器材。借助“改薄工程”,为农村薄弱学校添置音响、乐器、画板、画架等音美器材4595件;部分学校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美术教具和学具,弥补艺术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建设多功能报告厅。随着城镇化提速以及农村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城镇班级多、班额足、学生人数多的中小学校逐渐增多,多功能报告厅的建设逐年增多。区实验小学的蕊春大剧院占地1000多平方米,金郊初中的听雨堂有800多个座位,通州中学涵礼剧场能同时容纳1200人,这些多功能报告厅为学校大力发展艺术教育提供了展演舞台。

二是注重环境营造。环境建设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也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近三年,全区投入资金,为新建学校添绿,为扩建学校增色,为薄弱学校扮美,大力营造优雅的艺术育人氛围。从学生的眼光入手创设环境,以学生最亲切的校园生活为内容布置艺术长廊,力求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寸空间都散发艺术气息,让学生时时接受艺术熏陶,处处体验艺术美,从心底感受和接纳艺术之美。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中共__乡委员会__乡人民政府

(20__年4月17日)

今天,市*副市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我乡视察指导工作,这充分体现了市、县领导对我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深感荣幸,深受鼓舞,倍感鞭策。在此,我代表__乡党委、政府及全乡2.5万人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恳请各位领导多提指导性意见。

下面,我简单地汇报一下__乡的基本乡情、近年来的主要工作以及下一步的打算。

基本乡情

__乡地处__县西北部山区,既是省定的少数民族特困乡,又是老区重点乡。全乡辖__个行政村、__个自然村,总户数6287户,人口__人,其中畲族行政村*个,畲族群众__户、*人,占总人口的*,为__畲族人口较聚居的乡镇之一。乡域面积__平方公里,耕地面积__亩,其中水田__亩,农地*亩,人均占有耕地*亩;有林地面积*万亩,草地*万亩,茶园*亩,果园*亩。群众收入,主要以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和少量的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兼有劳动力外出打工,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20__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__元。

文教卫生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乡教育、计生、卫生等各项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乡中心工作,以务实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实现各项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的目标,开创了我乡文教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一、立足实际,全力推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

__乡有中学1所,在校生546人;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7所,初小校8所,20个教学点,在校小学生945人;中心幼儿园1所,幼儿入园128人;学生总数1619人,教职工总数160人。三年来,小学学龄(6-11周岁)入学率99.7%,小学年辍学率0%;初中学龄(12-14周岁)入学率92.5%,初中年辍学率为2%,17周岁初中教育完成率86.7%;三类残儿入学率为100%;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为75.9%;学前(3-5周岁)入学率为85.6%;15-24周岁非文盲率100%。

(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履行领导职责

1、统筹规划,确立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发展地位。乡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牢固确立教育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发展地位,把教育工作列入我乡“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中,切实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制定和落实“科教兴乡”、“科教强乡”的战略目标,明确教育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教育工作会议、教育专题研究会议制度。乡党委、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育专题会议1次,重点研究了为学校办实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安全教育、农村基础教育工程、整合教育资源、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招生工作、教育建设规划等问题,听取教育决策、决议组织实施情况并进行指导,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2、明确责任,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学校制度。乡党委、政府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乡党委__书记根据联系学校——十二中存在寄宿生用房紧张等实际问题,在广泛听取学校师生和群众意见下,通过多方努力,建设中学学生餐厅宿舍楼,大大改善了中学基础设施。各位挂校领导和分管领导也经常

深系学校,积极为学校办实事、好事,及时研究和解决学校在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协调多方关系,并为学校筹集建设资金达20万,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3、积极履行领导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乡党政主要领导积极履行“主管、分管、指导、协调、督查”的职责。乡党委、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召开一次教育专题研究会,制定教育工作规划,狠抓教育“两基”攻坚成果的巩固和提高,优先安排教育资金,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落实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和为教育办实事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学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乡村两级干部以落实义务教育为己任,在每年开学初均深入各村宣传发动,开展控辍保学活动,为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0__年以来共投入教育各类经费195多万元,统筹城乡教育,加快农村布局调整的步伐,建立健全贫困生帮扶制度,促进乡村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加强教育改革、学校安全等工作的领导,以深化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加大教师专业培训力度,全面实施全员培训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乡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教育管理新局面。

4、落实措施,切实推进农村教育发展。近年来,我们根据__乡山区实际,把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内容转为加大对各所小学危房的改造和增添学校教学设备上。20__年以来,共投入校舍建设、设施设备添置、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资金达195余万元。建设了中学学生餐厅宿舍楼,消除D级危房隐患;添置40台电脑,建设和完善了中学学生电脑室,加快了信息教育的步伐;添置了教师办公桌和会议桌,有力改变教师的教学秩序;建设了中学自动广播系统,强化了校园管理,丰富了校园生活;启动了学校“亮化工程”,安装了校园照明路灯;修复了因台风而倒塌的__小学校舍、__小学的围墙、__小学的房顶、__小学、__小学的护坡及为全乡各所学校安装了被损坏的玻璃,并配备了灭火器;建设完工了中心主校大门和围墙;中学配置二类达标的理、化、生实验室,同时拥有图书馆、健身室、德育室等;全乡各所小学配备了一定量的图书和电脑、钢琴等教学设施。目前全乡完小藏书量15479册,生均25.5册,初小校藏书6039册,生均16册,计算机31台,中心校机关、中心主校、中心园、溪边、路口小学宽带网已进入校园,教师可以在校园内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全乡各所小学仪器配备达二类、体、图、音达三类。同时,中心主校寄宿生宿舍楼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征地工作业已结束,现以进入设计阶段。溪边和汴洋小学教学楼的建设工程也已列入07年工作规划,正处于筹备阶段。

(二)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推动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

1、建立对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帮扶制度。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各种扶贫助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救助贫困学生。20__年,各单位和社会各界资助贫困学生64人,资助资金达1.36万元。

2、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做好控辍保学工作。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在校学生辍学,是我乡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20__年,享受“两免一补”的贫困生共98人次,减免金额达1.134万元。其中小学有62人次,占小学生总数的6.4%;初中有36人,占初中生总数的9%。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的现象。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乡党委、政府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让师德在课堂教学中闪光”为主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深入开展“爱岗敬业、乐教爱生”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对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反复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教师讲学习,讲政治,并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2、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结合学校实际,鼓励广大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和业务进修,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了浓厚的专研业务、提高专业水平的学习氛围,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到目前为止,全乡拥有高级职称教师4人,中级职称教师9人,小高职称24人,省骨干1人,市骨干9人。已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8人,有20多名教师参加了专升本的自学考试、在职函授学习,本科学历的比率达17.5%;有3人次教师参加过市级以上的骨干教师培训,有42人次参加课程培训,学校校长、副校长4人次参加校长培训,持证上岗率达100%.另有148人次教师参加了县级以上信息技术培训,有126名教师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另外,近两年来,有4位教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有68位教师被评为县、乡级“优秀教师”;教师或获奖的部级(CN级)2篇,市级8篇,县21篇。学校在抓好教师学历进修、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的同时, 制定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每位高级教师每年学习72学时以上,初级教师48学时以上,凡是担任新课改年级教学的教师100%参加课改通识培训和新教材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保证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到20__年11月,共有148位教师参加了教师信息技术模块培训,有127位教师达到信息技术考试中级水平要求。为保证进一步推动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人才保证。通过多层次骨干教师培训,逐步形成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梯队,有力的推动我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工作,多次召开综治会议,统筹规划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及时组织公安、交通、工商、城管、教育、卫生等部门开展了校园周边综合整治活动,组织专项督查小组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得到明显改善。建立健全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一把手”责任。同时,加强农村综合治理和文化建设,认真落实有关保护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为青少年构建安全防护屏障,切实维护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秩序,严厉打击扰乱学校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和谐稳定、安全文明的校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多年教育系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呈现出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局面。

二、依法管理,扎扎实实开展计划生育工作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的“六好”目标,按照“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20字方针,以宣传教育为突破口,以结合改革为主题,以优质服务为主线,扎实开展计生工作。20__年在全县计生年终考评中名列第二名。

(一)宣传工作抓氛围

我们以宣传“一法三规一条例”及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题,改变以分发宣传单、刷写标语等单一的宣传形式,拓展宣传思路,通过印制运动服装、年历、电话联络卡、雨伞、书包等宣传物,制作精品图像广告、宣传品进村入户、结合在学校开展计生杯蓝球赛、在公路沿线村开展政策法规咨询活动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宣传氛围。

(二)常规工作抓督查

经常性工作是计生工作的中心环节,每月的2号召开乡村计划生育例会,研究部署计划生育常规性工作并及时汇总每月的计生四项变动情况,确保报表信息的准确。这项工作已成为我们的惯例。我们认为抓好经常性工作关键在督查。今年,我们采取措施加大督查力度,重点抓好初婚、发证、出生、双查、节育等五大环节常规性工作的落实,为了制止一孩超生势头,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关键在于抓好抓实“双查”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三种方法:一是动员通知育妇主动到乡计生服务所检查,二是携带B超机深入边远山村开展查环查孕,三是动员外流育妇寄回双查证件,同时我们给工作片村下达双查到位基数,促进工作落实,规定每一轮双查到位率在95%以上的村分别给予包村干部、村主干、计生管理员奖励200元,在90%以下的扣发相应人员工资10%。另外,我们还根据自行设计的计生常规工作笔记本的规范要求,每月不定期督查3-5个村,所抽查的村,凡是工作不力,四术落实不到位,双查不到位,补救措施不及时的扣发包村干部、村主干当月工资10%,凡发现一孩超生等政策外生育,二女扎不到位,出生漏报的将从重从严给予经济处罚和党政纪处分,通过这种工作与经济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办法来抓实抓好常规工作。

(三)村级管理抓队伍

为了进一步搞好计生村自管理、村民自治工作,全面实行村级计生管理员“县管、乡聘、村用”管理办法,努力建立一支适合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新要求的村级计生工作队伍。我们对现行管理员的管理办法进行必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不断提高管理员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20__年9月,根据*政综[20__]35号《__县计生管理员用人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通过宣传发动、竞聘考试、择优录取、签订合同、岗前培训等几个步骤工作,全乡聘用计生管理员27人上岗,竞聘上岗的管理员实现三个提高:一是工资待遇提高,从原来的每月60元提高到160元,今年4月起达200元,二是文化素质提高,27名管理员中,大中专3人、高中11人、初中13人,三是工作积极性提高。为开展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重点难点抓突破

针对我乡计生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精力着重加强二女扎、流动人口管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等一系列重点、难点工作,我们山区乡经济发展滞后,政策外生育的对象往往更加困难,给抚养费征收带来难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会抚养征收管理工作,我们加大依法行政力度,抽调7名法律意识较强的骨干成立社会抚养费征收组,集中精力、专职做好社会抚养费工作。在征收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做好过细的思想工作,讲清讲明政策法规,提高政策外生育对象缴纳抚养费的自觉性。二是同公安部门协调配合在申报户口时严格把关,要求缴纳社会抚养费后方可申报。三是同卫生部门齐抓共管,严格政策外出生育分娩证和出生证的办理,凡是政策外出育对象必须由计生部门征收抚养费后出具证明方可开给出生证以便落户。四是一些无理由拒不缴纳的对象,我们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法律程序申请 法院执行。20__年征收*万元,20__年征收*万元,20__年征收*多万元,20__年征收*万元。抚养费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执行财政预算管理,并按县上要求及时缴销票款,做到及时结算、统一管理、规范使用。五是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凡流入人口每季度验证一次,并与房屋出租户签订合同,由村主干或房主作为担保人;凡流出的重点育妇,责令村干部按自然村分组包干,签订合同,跟踪管理,每季度向计生部门汇报一次育妇在外情况。

(五)优惠政策抓落实

深入开展“三结合”及协会“双创”活动,干部挂钩帮扶计生三户活动,抓好二女户小额贴息贷款工作,兑现二女户、独生户子女的就学杂费减免等各项计生优惠政策,尤其做到当场兑现二女扎奖励费,并全程服务、跟踪随访,建立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为群众提供“三生”服务,激励群众改变生育观念,努力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

(六)服务环境抓优化

实现计生工作年度奋斗目标,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是一个关键因素。今年,我们在全乡深入开展了“创优质服务,让群众满意”活动和市级“青年文明号”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向育龄群众分发优质服务承诺卡并制作了育妇门前服务牌,开设办证咨询点和服务窗口,通过装修办公楼,添置B超机、电子显微镜、手术室空调、VCD、电视等技术服务设备,配强卫技人员,前年县上专门调配一名职业医师到服务所,通过改善服务所办公环境和条件,提高卫技人员素质,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来感化群众,让群众满意。

(七)工作责任到位

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各项计生工作责任,做到工作量化到人、责任落实到人、措施约束到人、经费投入到位。每月定期抽查各村的计生工作落实情况,并将抽查情况登记在案,与干部的年度考评和机构改革及人员分流相挂钩,严格实行干部“末位淘汰”制,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同时经费投入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每月投入不少于1万元,确保每年人均不少于5元。

三、推动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近年来,我乡稳步推进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突发性疾病的预防和救治能力,全面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乡村医疗服

务水平,深入开展全民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积极为全区经济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卫生院基本情况

__卫生院院部现有在编正式人员27人。其中大专学历3人,中专学历14人;主治(主管)级职称3人,师级职称8人,士级职称8人,无职称8人。在编的正式人员中,被借用6人。其中大专2人,中专3人;是师级职称4人,士级职称1人,无职称1人。现有在岗的正式人员22人(包括借用1人)。其中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12人;主治(主管)级职称3人,师级职称4人,士级职称8人,无职称7人。临时工15人,其中中专学历10人,取得相应职称的7人。退休人员16人。

科室设置:设有精神住院部、普通内科、小外科、预防保健科、药品仓库等主要科室;附设有心电图室、脑电力图室、放射室、检验室等辅助科室。开设床位40张,外设城关门诊、__综合门诊、__门诊等三个门诊部。

现有医疗器械装备:300MAX光机1台、心电图机1台、脑电图1台、电动吸痰器1台及常用的一些化验仪器设备。

医疗用房:卫生院占地面积3709.9平方为(包括租用场地1488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212.6平方米,其中业务面积1461.9平方米,危房410平方米。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了医疗服务网络,成立了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和救援防治工作,负责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并加强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各种传染病防治、救灾防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等知识的培训学习,以提高全员防制应急、救治能力,为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提供保障。20__年6月份,开设预防保健门诊,调整防保人员结构,配备专兼职防保人员2人,聘请15位村级预防保健协理员,承担本乡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结核病归口管理、疫情网络直报及妇女、儿童保健等工作。

(三)农村卫生所创建率明显提高。农村卫生工作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做到低投入、高效益。全乡应设24个村卫生所,现设有15个村卫生所,均已通过县主管局审查验收。空白点村9个,由村医挂靠巡诊。现有21名乡村医生(女乡村医生2名)均通过系统培训学习,取得乡村医生的执业资格,其中中专水平及以上学历6人,均能负起村级基本医疗、卫生保健等工作。

(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一是积极宣传和开展“爱国卫生清洁周”活动,悬挂宣传标语和创办宣传板报,增强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二是开展群众性公益活动,净化乡村卫生环境。三是对公共场所进行经常性卫生检查和消毒,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清除垃圾污物和治理饮用水源,推动我乡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的开展。

近年来,我乡文教卫生工作有些定的进步,也看到了取得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比其它乡镇相对落后,有一些问题较为明显:一是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农村群众认识不足,辍学现象依然存在,素质教育发展缓慢,有些校舍存仍然在隐患,社会办学力量薄弱;二是农村卫生工作,财政投入不足,有些农村群众对新形势计划生育认识不够,计划生育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专业计生人员缺乏,行政执法力量薄弱,医疗卫生环境较差;三是农村妇女卫生知识缺乏,农村儿童入园率和学前普及率较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倾注主要精力,克服一些困难,认真加以解决,希望市、县领导和市、县有关部门能够对我乡社会事业给予倾斜和支持。

今后工作思路

1、加快教育改革。建立与全乡经济发展、科技和社会进步相协调,与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的基础教育体系;认清我乡教育发展形势,抓住当前机遇、把握政策,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教育发展长远规划;调整教育发展格局,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积极调动社会办学力量。

2、积极推进教育基础工作。加强教育科研功关,提高课程改革的速度和质量,开展创造性的素质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推进教育系统行风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全乡学校无险房的目标;继续强化控辍保学工作责任意识,推动基础教育实现长远发展。

3、加强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重点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加大法制宣传,严厉打击非法生育;进一步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完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医疗网点部局。

4、加大妇儿工委工作指导,提高农村妇女地位,普及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加强对妇女儿童教育工作,满足农村妇女儿童受教育的需求;开展家庭教育活动,逐步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9篇

天城县20__年教育工作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副县长__(20__年12月21日)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县20__年的教育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切实落实“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投入,夯基础,重管理,提质量,抓改革,谋发展,全县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报告20__年全县的教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一、20__年的主要工作成就(一)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兴教研,强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一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讲质量,求效益”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各级教研组织所形成的教研网络,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才智,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教师论文评比、专项课题研究、小学生文化素质测试、中考试题研究、中高考质量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制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奖惩实施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加强质量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__年,全县受省、州、县各级表彰的三好学生有321人,优秀学生干部90人;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为99.9;中考600分以上达343人,比去年增加225人,最高分672人,荣获全州中考状元;高考上线人数693人,比去年增加286人,其中,达到重点线137人,比去年增加63人,达到一般本科线271人,比去年增加130人,达到专科线285人,比去年增加93人;高考最高分612分,居全州文科第6名,荣获“红烟桃李奖”,中考、高考成绩均跃居全州第三位。(二)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20__年8月调整充实了县属中学的领导班子后,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于今年7月,对全县乡镇中学和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选拔和任命;对全县140位中心学校校长、副校长和完小校长进行校长岗位业务培训。一支年轻有为、结构合理、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学校干部队伍正在形成。为了提高师资素质,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县人民政府拨款30万元,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引、培结合的方式,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共引进语文、数学、英语本科生22人,招考聘用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88人;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2838人;选派5批629位教师参加省、州举办的新课程培训,推荐55位骨干教师参加州举办的英语、物理等6个学科的培训,举办计算机运用培训13期963人;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等6人到我县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语文、数学、英语教师861人;组织中小学教师24人到部级课改实验区石林县学习考察新课程,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三基科”和文综、理综高中教师11人到全国名校湖北黄岗中学、武昌实验中学考察学习。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广大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维,提高了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的意识水平。(三)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今年7月,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我县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 书记许翔、副县长韩天识等6位县领导为副组长,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询,反复研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中共天城县委、天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天城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中小学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与年薪制实施方案》及《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以指导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年内,圆满结束了在天城三中和西二中学试行的校长公选工作,在全县各学校启动实施了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四)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认真实施《天城县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意见》,在总结县内外校点调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撤校并点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校点布局调整的步伐。今年,县财政投入资金150万元,启动了天城二中、天城三中、朋普中学教学楼的建设,以扩大办学规模,为中学合并创造条件。教育局筹措资金10多万元,为朋普、江边、东山等乡镇10个村委会的集中办学点购置床架100余张,行李、洗漱用品300余套,电视机10台,办公桌椅50余套。年内撤销了中学7所,小学15所,小学校点56个,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计划,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空前为了打牢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办学效益,认真贯彻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多方筹集经费,全面启动了校舍建设工程,加快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20__年,全县规划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5000万元,对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中小学进行改造,扩建和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24幢,年内已开工建设的学校有4所,即天城二中、天城三中、西山民族中学、朋普中学,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学校有3所,即天城四中、新哨镇中心学校、弥阳镇古城小学,其它学校的建设项目也相继进入了地质勘探、场地规划和图纸初设阶段;年内还争取了省级危改项目6个,各级投入危改资金1536万元,完成中小学危改项目7个,新建校舍面积5489平方米;向州级争取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款30万元,远程教育设备补助款40万元,建成了远程教育卫星站6个,教学光盘播放点35个;西山民族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省级投资项目和民族团结示范校的部级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申报项目资金共计390万元。(六)高中“瓶颈”制约有所突破积极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出、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压缩天城一中招生规模,向精品型高中转变,扩大天城二中、天城三中、天城四中办学规模,在职教中心尝试办好综合高中,同时引导、鼓励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高中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今年9月,天城一中完成高中招生10个班415人,天城二中完成高中招生6个班334人,天城三中完成高中招生4个班240人,天城四中完成高中招生7个班415人,职教中心完成高中招生2个班118人,庆来学校完成高中招生12个班384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906人,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高中招生任务。(七)职成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坚持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规范和加强了对职成教育的管理,建立起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各乡镇中学为支撑,乡村两级成技校为补充的职成教育体系。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开展对在职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干部职工计算机培训963人,普通话培训1期1010人,输送职高中专生198人;各乡镇中学在开设好劳动技术课的同时,实行了初三年级的职教分流教学,对1160名学生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乡村两级成技校以扫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扫除文盲161人,扫盲提高班结业898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9184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八)民办教育生机凸现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了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管理。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对社会力量办学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在征地、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样的优惠待遇。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学籍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民办学校实行了年检审查制度,加强了对民办学校在办学方针、教育信息、课程标准、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形成了以庆来学校和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示范性窗口学校。20__年,全县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完全中学1所,普通初中3所,普通完全小学6所,幼儿园41所;在校职高生7个班530人,普高生12个班384人,初中生23个班906人,小学生39个班986人,幼儿学生2412人;教职工309人。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九)企业办学改制移交工作基本完成积极按照省州有关国有企业分离办学的意见要求,主动同辖区内的企业协调配合,做好学校改制移交工作,除东风农场所辖4所学校暂未移交外,东风氮肥厂、巡检司电厂、天城糖厂、朋普糖厂所办的4所学校已顺利移交,其学生全部安排到地方学校就读,学校教职工由企业安排,学校设施归企业使用,教学设备由政府接管。一年来,我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由于县财力有限,学校自身创收少,实行校长年薪制条件还不成熟;改革打破了长期稳固的“铁饭碗”、“大锅饭”体制,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报有抵触情绪。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放松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忽视了自我教育,自律性差,教育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水平低。三是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大,全县还有20__0平方米的危房面积,排危资金难以落实,基础教育设施的改造任务还很 艰巨。四是部分地区的群众对校点布局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之资金扶持力度小,校点布局调整还存在一定阻力。五是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政策把握不准,对改制后地方政府的责权不清楚,不能切实认真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二、20__年教育工作的启示总结我县20__年教育工作的得与失,我们对如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中国若干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高度结合,这是我们抓好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谋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时,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兼顾一般;既要抓升学率,也要抓普及率;既要重视普通教育,也要重视职成教育;既要搞好硬件建设,也要搞好软件建设;既要正视当前的现实状况,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县的教育事业才会全面、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发展就会顾比失彼,失去平衡,大起大落,缺乏稳定。(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有正确的思路20__年,我们按照县委提出的“小学打基础,初中求巩固,高中提质量”的教育发展原则,确定了“软硬件并举,重视教育科研,突出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小学、初中基础,强力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狠抓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以农科教结合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综合教育,着力实施校舍建设工程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使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了逢勃发展,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经验总结就是从县委、政府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都有一个清淅正确的教育发展思路。(三)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以质的提升为根本教育事业的发展包含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我县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和主观意识的考虑不周,教育从整个面上来说,是量的发展大于质的发展。目前,我县尚有中小学校点541所(个),这在全州来说是最多的,这种粗放型的校点布局,使投入不能集中,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不能充分利用,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影响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必须以质的提升为重点。三、20__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20__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天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抓改革、调结构、固师本、兴教研、强管理、创特色、保‘两基’、提质量”这一总体发展思路,团结率领全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教育硬件、软件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奋勇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发展的新跨越。(一)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我县的教育质量要在20__年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基础上,乘势而上,顺势而谋,要让“质量是生命线,管理是聚宝盆”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步入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竞争态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管理,紧紧围绕“有利于提高天城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全方位开展工作,在全力以赴抓质量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力争20__年中考600分以上人数突破400人,高考上线人数突破800人,努力实现在全州(中、高考成绩)“争二保三”的目标。(二)进一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一是强化师德建设,抓好教师的教育法律法规学习,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教师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以德治教,依法执教。二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外出学习和聘请专家培训,建设一支既有精深专业水准,又有良好教育素质和能力的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三)搞活用人机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全面推行教师评聘分开、竞争择优、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的教职工聘任制,促进合理流动,激发教育活力。二是全面实行校内绩效分配制,坚持聘任看实绩,上岗看实干,考核看实效的原则,鼓励冒尖、激励竞争、绩效优先,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三是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对乡镇中心学校以上校长实行校长工作目标管理,通过对校长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对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校长,实行校长公选制。(四)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继续花大力气,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危房改造,加大校点调整力度。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行一个村委会只办一所小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完成中学校点的调整布局和新建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充分利用庆来学校、滇南文武学校教学资源,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力争20__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五)大力支持引导,促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对既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大力支持引导,鼓励尝试;将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培训,教研教改,评估表彰等工作统一纳入管理范围;以庆来学校,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重点,创建一批民办教育的示范窗口学校,促进“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教育投入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教育发展天城三中教学楼、西民中综合楼、朋普中学教学楼于20__年3月投入使用;天城二中教学楼、天城四中教学楼、新哨中心小学教学楼、古城小学教学楼于20__年9月投入使用;其它在建工程项目20__年底竣工。同时继续加强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危改专项资金支持,按计划排除农村小学危房。(七)做好学校安全卫生和收费管理工作,促进教育有序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机构,健全制度,经常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开展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持亮证收费,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决不超项目超标准收费。对违规违纪乱收费者,坚决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总结过去,我们有得也有失,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希望和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切实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实践,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提高我县的教育综合水平,更好地为我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乡村教师论文范文第10篇

我县2004年的教育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切实落实“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投入,夯基础,重管理,提质量,抓改革,谋发展,全县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报告2004年全县的教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4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一)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兴教研,强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一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讲质量,求效益”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各级教研组织所形成的教研网络,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才智,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教师论文评比、专项课题研究、小学生文化素质测试、中考试题研究、中高考质量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制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奖惩实施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加强质量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4年,全县受省、州、县各级表彰的三好学生有321人,优秀学生干部90人;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为99.9%;中考600分以上达343人,比去年增加225人,最高分672人,荣获全州中考状元;高考上线人数693人,比去年增加286人,其中,达到重点线137人,比去年增加63人,达到一般本科线271人,比去年增加130人,达到专科线285人,比去年增加93人;高考最高分612分,居全州文科第6名,荣获“红烟桃李奖”,中考、高考成绩均跃居全州第三位。

(二)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3年8月调整充实了县属中学的领导班子后,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于今年7月,对全县乡镇中学和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选拔和任命;对全县140位中心学校校长、副校长和完小校长进行校长岗位业务培训。一支年轻有为、结构合理、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学校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为了提高师资素质,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县人民政府拨款30万元,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引、培结合的方式,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共引进语文、数学、英语本科生22人,招考聘用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88人;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2838人;选派5批629位教师参加省、州举办的新课程培训,推荐55位骨干教师参加州举办的英语、物理等6个学科的培训,举办计算机运用培训13期963人;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等6人到我县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语文、数学、英语教师861人;组织中小学教师24人到部级课改实验区石林县学习考察新课程,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三基科”和文综、理综高中教师11人到全国名校湖北黄岗中学、武昌实验中学考察学习。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广大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维,提高了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的意识水平。

(三)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今年7月,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我县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许翔、副县长韩天识等6位县领导为副组长,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询,反复研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中共天城县委、天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天城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中小学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与年薪制实施方案》及《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以指导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年内,圆满结束了在天城三中和西二中学试行的校长公选工作,在全县各学校启动实施了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

(四)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认真实施《天城县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意见》,在总结县内外校点调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撤校并点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校点布局调整的步伐。今年,县财政投入资金150万元,启动了天城二中、天城三中、朋普中学教学楼的建设,以扩大办学规模,为中学合并创造条件。教育局筹措资金10多万元,为朋普、江边、东山等乡镇10个村委会的集中办学点购置床架100余张,行李、洗漱用品300余套,电视机10台,办公桌椅50余套。年内撤销了中学7所,小学15所,小学校点56个,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计划,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空前

为了打牢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办学效益,认真贯彻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多方筹集经费,全面启动了校舍建设工程,加快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2004年,全县规划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5000万元,对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中小学进行改造,扩建和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24幢,年内已开工建设的学校有4所,即天城二中、天城三中、西山民族中学、朋普中学,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学校有3所,即天城四中、新哨镇中心学校、弥阳镇古城小学,其它学校的建设项目也相继进入了地质勘探、场地规划和图纸初设阶段;年内还争取了省级危改项目6个,各级投入危改资金1536万元,完成中小学危改项目7个,新建校舍面积5489平方米;向州级争取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款30万元,远程教育设备补助款40万元,建成了远程教育卫星站6个,教学光盘播放点35个;西山民族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省级投资项目和民族团结示范校的部级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申报项目资金共计390万元。

(六)高中“瓶颈”制约有所突破

积极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出、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压缩天城一中招生规模,向精品型高中转变,扩大天城二中、天城三中、天城四中办学规模,在职教中心尝试办好综合高中,同时引导、鼓励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高中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今年9月,天城一中完成高中招生10个班415人,天城二中完成高中招生6个班334人,天城三中完成高中招生4个班240人,天城四中完成高中招生7个班415人,职教中心完成高中招生2个班118人,庆来学校完成高中招生12个班384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906人,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高中招生任务。

(七)职成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规范和加强了对职成教育的管理,建立起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各乡镇中学为支撑,乡村两级成技校为补充的职成教育体系。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开展对在职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干部职工计算机培训963人,普通话培训1期1010人,输送职高中专生198人;各乡镇中学在开设好劳动技术课的同时,实行了初三年级的职教分流教学,对1160名学生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乡村两级成技校以扫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扫除文盲161人,扫盲提高班结业898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9184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八)民办教育生机凸现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了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管理。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对社会力量办学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在征地、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样的优惠待遇。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学籍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民办学校实行了年检审查制度,加强了对民办学校在办学方针、教育信息、课程标准、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形成了以庆来学校和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示范性窗口学校。2004年,全县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完全中学1所,普通初中3所,普通完全小学6所,幼儿园41所;在校职高生7个班530人,普高生12个班384人,初中生23个班906人,小学生39个班986人,幼儿学生2412人;教职工309人。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九)企业办学改制移交工作基本完成

积极按照省州有关国有企业分离办学的意见要求,主动同辖区内的企业协调配合,做好学校改制移交工作,除东风农场所辖4所学校暂未移交外,东风氮肥厂、巡检司电厂、天城糖厂、朋普糖厂所办的4所学校已顺利移交,其学生全部安排到地方学校就读,学校教职工由企业安排,学校设施归企业使用,教学设备由政府接管。

一年来,我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由于县财力有限,学校自身创收少,实行校长年薪制条件还不成熟;改革打破了长期稳固的“铁饭碗”、“大锅饭”体制,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报有抵触情绪。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放松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忽视了自我教育,自律性差,教育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水平低。三是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大,全县还有20000平方米的危房面积,排危资金难以落实,基础教育设施的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四是部分地区的群众对校点布局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之资金扶持力度小,校点布局调整还存在一定阻力。五是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政策把握不准,对改制后地方政府的责权不清楚,不能切实认真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

二、2004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总结我县2004年教育工作的得与失,我们对如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中国若干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高度结合,这是我们抓好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谋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时,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兼顾一般;既要抓升学率,也要抓普及率;既要重视普通教育,也要重视职成教育;既要搞好硬件建设,也要搞好软件建设;既要正视当前的现实状况,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县的教育事业才会全面、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发展就会顾比失彼,失去平衡,大起大落,缺乏稳定。

(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2004年,我们按照县委提出的“小学打基础,初中求巩固,高中提质量”的教育发展原则,确定了“软硬件并举,重视教育科研,突出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小学、初中基础,强力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狠抓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以农科教结合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综合教育,着力实施校舍建设工程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使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了逢勃发展,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经验总结就是从县委、政府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都有一个清淅正确的教育发展思路。

(三)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以质的提升为根本

教育事业的发展包含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我县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和主观意识的考虑不周,教育从整个面上来说,是量的发展大于质的发展。目前,我县尚有中小学校点541所(个),这在全州来说是最多的,这种粗放型的校点布局,使投入不能集中,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不能充分利用,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影响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必须以质的提升为重点。

三、2005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天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抓改革、调结构、固师本、兴教研、强管理、创特色、保‘两基’、提质量”这一总体发展思路,团结率领全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教育硬件、软件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奋勇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一)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我县的教育质量要在2004年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基础上,乘势而上,顺势而谋,要让“质量是生命线,管理是聚宝盆”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步入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竞争态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管理,紧紧围绕“有利于提高天城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全方位开展工作,在全力以赴抓质量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力争2005年中考600分以上人数突破400人,高考上线人数突破800人,努力实现在全州(中、高考成绩)“争二保三”的目标。

(二)进一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是强化师德建设,抓好教师的教育法律法规学习,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教师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以德治教,依法执教。二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外出学习和聘请专家培训,建设一支既有精深专业水准,又有良好教育素质和能力的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三)搞活用人机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全面推行教师评聘分开、竞争择优、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的教职工聘任制,促进合理流动,激发教育活力。二是全面实行校内绩效分配制,坚持聘任看实绩,上岗看实干,考核看实效的原则,鼓励冒尖、激励竞争、绩效优先,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三是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对乡镇中心学校以上校长实行校长工作目标管理,通过对校长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对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校长,实行校长公选制。

(四)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继续花大力气,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危房改造,加大校点调整力度。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行一个村委会只办一所小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完成中学校点的调整布局和新建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充分利用庆来学校、滇南文武学校教学资源,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力争2005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

(五)大力支持引导,促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对既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大力支持引导,鼓励尝试;将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培训,教研教改,评估表彰等工作统一纳入管理范围;以庆来学校,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重点,创建一批民办教育的示范窗口学校,促进“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教育投入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教育发展

天城三中教学楼、西民中综合楼、朋普中学教学楼于2005年3月投入使用;天城二中教学楼、天城四中教学楼、新哨中心小学教学楼、古城小学教学楼于2005年9月投入使用;其它在建工程项目2005年底竣工。同时继续加强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危改专项资金支持,按计划排除农村小学危房。版权所有

(七)做好学校安全卫生和收费管理工作,促进教育有序发展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机构,健全制度,经常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开展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持亮证收费,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决不超项目超标准收费。对违规违纪乱收费者,坚决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上一篇:音乐教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教师政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