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1 17:39:27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加快推进我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财政厅关于下达“十二五”期间及20112013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的通知》要求。全面完成我市“十二五”期间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目标任务,根据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推进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的有关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和供热系统节能工作,逐步实现按用热量收费,建立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尽快建立起城镇供热新体制,推动我市城镇供热事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时提高的需要,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

市市区既有建筑总面积约为2165.42万平方米,2010年底。其中应集中供热面积为1732.34万平方米,现已供热面积1537.10万平方米(其中既有居住建筑供热930.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供热606.6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为88.73%需要进行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的约1326万平方米(其中居民建筑91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416万平方米)2010年已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112.2978万平方米。

三、总体目标及年度目标

十二五”和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期间,市应完成250万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任务。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期间计划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25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00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完成供热计量改造350万平方米。具体工作计划为:2011年完成热计量改造10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35万平方米;2012年完成热计量改造8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35万平方米;2013年完成热计量改造7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2014年完成热计量改造5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20万平方米;2015年完成热计量改造5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依照省住建厅、省财政厅分配下达给我市的改造任务。20万平方米;

四、重点工作

(一)所有新增集中供热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全部依照供热计量要求进行改造和验收。

(二)2011年3月份供暖结束后。市区要力争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面积10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2011年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任务是35万平方米。

市热力总公司:计量改造38万平方米;

安次区城南热力公司:计量改造20万平方米;

广阳区常青热力公司:计量改造25万平方米;

开发区热力中心:计量改造7万平方米;

市广炎热力公司:计量改造10万平方米。

(三)三河、霸州两市城区。要充分认识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重要意义,结合外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既有建筑(特别是既有非节能建筑)热计量改造工作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尽早启动实施。

(四)依照省政府要求。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我市供热体制改革平稳顺利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负责全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规划计划、综合协调、组织推进和监督检查工作;对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负总责,对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实施全过程闭合管理;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依照各自职责范围,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供热计量改革顺利开展。

(二)健全考核机制。把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及建筑节能工作列入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重点工作并逐年进行考核。将供热计量改革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对供热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三)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供热计量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为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发明良好的舆论氛围。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供热计量改革,就是对使用集中供热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由现行的按面积收费,改为按实际用热量计价收费,实现多用热多交费、少用热少花钱的目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主要是对2007年10月1日之前建成的住宅,通过安装供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在墙体、屋面加装保温材料并更换门窗,使其达到建筑节能标准和供热计量收费要求。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实施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的迫切需要。建筑领域是节能减排重点领域之一,开展供热计量改革,是推动建筑节能的重要前提和关键环节,是促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把量大面广的老旧建筑能耗降下来,既是全面实施供热计量改革的基础,也是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地方,还避免了拆除重建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居民动迁等问题。据测算,我市“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改造80.68万平方米居住建筑,在20年使用期内,可节能18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56万吨、二氧化硫4万吨,节能减排效果十分突出。

二是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我市是人口大市、经济大市,也是能源消耗大市,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能源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做好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有助于加快改变高能耗、低效率的建筑用能模式,实现房地产业和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供热计量改革,加上与节能改造相关的旧住宅区整治、公共建筑修缮以及相关产业配套联动,可以从终端使用环节,直接拉动仪器仪表、墙体保温材料、管材管道、节能门窗、新能源、专项施工等产业的发展,产生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发展等多重效应。

三是提升住房品质、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我市每年冬季采暖期一般在4个月左右,由于热源厂投资巨大,城市规模快速膨胀,城市集中供热能力相对不足,许多居民还无法享用。实行供热计量改革,能够显著降低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在不新增热源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提高供热能力,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让更多居民享受集中供热的温暖。另外,住在城市老旧住宅的大多是中低收入家庭,房屋保温隔热性能差,能源浪费多,居住舒适度低,对这些房屋进行节能改造,“穿衣戴帽改门窗”,能有效解决保温隔热问题,明显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实现外观美化、品质和价值提升。从目前已完成改造的住宅项目看,冬季室温普遍提高3-6度,每户每年节省空调采暖费近千元,这项工作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民生工程”。

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相继联合发文,对“十二五”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作出安排部署。省长在6月28日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郭兆信副省长在7月7日的威海现场会上,都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我市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有了大的进展,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建筑面积达287万平方米,改造既有居住建筑80.68万平方米,为做好下一步工作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些县区、部门和供热企业对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没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工作缺乏主动性,过分强调眼前的问题和困难,进展不快,影响了全市工作进度。二是供热计量收费政策执行不够彻底。目前供热按用热量收费处于试点阶段,面积少、分布散,供热企业对按用热量收费政策的执行不力、效果不好。三是新建建筑热计量设施不够完善。集中采暖的新建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必须安装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实现分户计量。目前,我市部分新建建筑仍未安装或安装了劣质装置,无法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四是既有建筑改造工作进展缓慢。现在距冬季供暖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只有少数县区和市直部门落实了改造项目和配套资金,大部分县区工作进展缓慢,个别县区甚至还未启动,完成改造任务压力很大。

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重要意义,认清面临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工作进度,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在7月7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会议上,我代表市政府与省财政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签订了任务目标责任书。根据省里的安排,我市的任务目标是:2011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14万平方米,完成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采暖期开始,所有新竣工和已完成计量改造的居住建筑按用热量计价收费;2012年建成公共建筑能耗动态检测平台;2013年年底前,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342万平方米,所有大型公共建筑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和节能监测系统;到2015年,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可改造总量的40%以上,达到节能50%标准的既有建筑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市、县的集中供热系统全部建成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实现这一任务目标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组织、企业参与、用户配合”的原则,创新工作机制,增加财政投入,统筹协调运作,充分调动供热企业和用户的积极性,强力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推动供热降耗、用户节费、社会节能和建筑品质提升,为全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做出积极贡献。工作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以供热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实施供热计量改革,不是单纯为计量而计量,而是要实现供热降耗、用户节费、社会节能。一是供热企业作为供热计量改革的实施主体,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今年采暖期前所有具备计量收费条件的建筑,全部按实际用热量计价收费。各供热企业要立即对供热区域内居住建筑组织调查摸底,制定详细的计量收费实施方案并予以公告,在此基础上抓紧实施改造。考虑到供热企业需要提前收取热费来购买和存储供热用煤,可采取先按面积预收采暖费,采暖期结束后按实际用热量核算,对用户“多退少不补”,这样既不让老百姓吃亏,也能降低企业收费难度。二是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既要算好经济账,又要算好社会效益帐。要树立长远眼光,认识到实施供热计量改革,用户的平均用热量会明显下降,可以在不上新热源的情况下扩大供热规模、增加热费收入,而且进行热源和管网改造比上新热源花钱少、周期短,在经济上更划算。同时,供热行业社会公益性强,供热企业又大多是国有企业,应当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争做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表率。三是认真开展供热相关设施节能技改。对热源、管网、换热站进行节能技术改造,降低供热损耗。要采用供热计量和温控一体化技术路线,建设供热企业可控、居民用户可调、政府主管部门可管的远程监控平台,实现供热计量智能化、科学化,要确保明年采暖期前全部完成,有条件的尽可能在今年完成。四是供热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把供热计量产品市场准入关,督促供热企业开展节能技改,设立供热计量调配控制中心,保证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集成节能效果。

(二)坚持政府主导,切实抓好既有居住建筑供热及节能改造工作。各县区要立即组织开展规划区内既有居住建筑的调查摸底,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和上级下达的改造任务,科学编制三年改造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科学确定改造区域、项目和内容,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如期完成任务目标。要按照“先易后难、先整后散、先近后远”的原则,动员能源服务企业、原开发建设单位、党政机关、大专院校、医疗机构和大型企业对本单位职工集中居住区进行率先改造,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坚持统一推进原则,以同一热源或换热站为单元,对供热区域内住宅统一实施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体现整体节能效果;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不同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的,不能通过验收,不予拨付中央和省奖补资金。要坚持节能改造与老旧社区综合整治相结合,凡已确定要进行整治的小区,要在清理脏乱差、屋面平改坡、重置管线、整修立面、绿化美化改造时,同步安排进行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同时也要看到,改造成本不断提高,改造难度不断增大,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各县区要早谋划、早部署、早实施,加大改造工作力度,到2015年全部达到改造既有总量的40%以上。

(三)以产权或使用单位为主体,积极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公共建筑是能耗大户,但是与民用建筑相比,开展节能改造工作难度小、效果好。各县区要抓紧组织进行公共建筑能耗调查,以大中型商场、宾馆、医院、大中专院校、办公楼、写字楼为重点,摸清公共建筑能耗情况,年底前编制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规划,并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备案;同时,要结合上级下达的改造任务,编制实施好年度工作计划。党政机关办公建筑和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要率先进行节能改造,作全社会的节能表率;对用能总量大、单位面积能耗高、节能潜力大的公共建筑要优先组织节能改造;对集中供热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要逐一确认,在2012年采暖期前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按实际用热量计价收费,2013年年底前所有大型公共建筑都要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和节能监测系统;凡公共建筑申报修缮装修的,一律安排其同步进行节能改造,避免重复投资、重复改造;对浪费能源严重、拒不进行节能改造的公共建筑用能大户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必要时依法处罚其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供热计量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是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和“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采取中央和省市奖一块、县区财政配一块、供热企业投一块、市场运作集一块、产权单位拿一块、受益居民出一块的方法,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除中央和省财政补助外,市、县两级财政也要相应安排配套资金或奖补资金。各县区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运用贷款贴息补助、以奖代补手段,完善财政、银行、企业、单位和个人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省里的要求,住宅楼内供热管道改造和户内计量温控智能一体化装置安装费用,主要从各级财政专项资金中支付,居民也可分担部分费用。住宅外墙、屋面等公共部位加装保温系统,从中央和省市财政奖励资金、县区财政配套资金、房屋维修基金、居民所在单位的法定公益金和职工福利资金中列支。二是落实供热企业的责任。热源、管网、换热站的改造主要由供热企业投资,政府可视情况给予贷款贴息、贷款担保或直接拨款。从今年采暖期开始,政府对供热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全部改为供热计量奖补资金,资金发放额度与供热计量改革绩效和供热节能量挂钩,市里将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三是调动产权或使用单位积极性。鼓励单位对职工集中居住区统一组织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有条件的应补贴部分费用;大型公共建筑加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宾馆、商场、写字楼等经营性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所需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政府可对节能效果明显的项目给予奖励;公共建筑安装用能分项计量及节能监测系统,所需费用由产权单位或使用单位自筹,各级政府也可给予补助;党政群机关办公楼和学校、医院、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建筑,其节能改造资金由使用单位自筹,确有困难的财政可给予支持。四是鼓励居民个人出资。居民住宅户内门窗更换改造费用,原则上由居民家庭承担,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五是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公共建筑产权或使用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引进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开展节能改造。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考核,为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有力保障

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标准要求严,群众期望高,涉及方面多,组织难度大。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市里已经成立了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各县区也要尽快组织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是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牵头部门,要抓好综合协调与督查调度;市财政局负责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配套资金或奖补资金的落实和管理;市房产和住房保障局负责全市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设立供热计量调控中心,建设数字化管理和远程监控调节平台;供热企业要落实好供热计量改革实施主体主体。

(二)加强监督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省政府把这项工作列入对市政府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要求对未完成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年度任务的市县,在申报国家及省级园林城市、人居环境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称号时,一律不予受理。市政府也已将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目标纳入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将适当增加考核分值。市供热计量改革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这项工作实行月调度制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调度情况和检查结果要向市政府汇报并在全市通报。对进展缓慢、推进不力的县区和部门,市里将进行约谈;在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对建筑节能考核进行“一票否决”。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2009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以推进全市墙体材料革新和“禁实、限粘”为主线,按照“审时度势、依法行政”的总体思路,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强化协调服务,立足本市实际,务实工作,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第一,坚持以“禁实”工作为重点,继续推进粘土类墙材企业转产工作力度,积极宣传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企业积极转型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不要继续盲目扩大粘土类墙材的生产能力,使企业明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第二,坚持规范管理与示范引导,推进新墙材生产应用的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区“禁实、禁粘”工作成效显著。目前,我市共有5家新型墙材企业通过省级认定,产能基本满足城市规划区内建筑市场需求。全市“禁实”目标基本实现,建筑节能工作全面开展。

第三,为有效地监管各建筑工程节能施工,规范相关单位行为,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建筑施工现场加大“民用建筑节能公示”力度,要求施工现场必须在醒目位置设立公示牌。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市场主体各方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也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在进行检查时,我们把这项制度的实施情况纳入检查中。凡是发现不按规定实施的,将责令整改,拒不整改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

二、2009年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09年的墙改与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要求仍有差距,在推广新墙材和节能建筑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困难,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建设、开发及施工单位对掺有粘土的墙材很认可,新型墙材市场发展不平衡,墙改工作专项基金未征收起不到杠杆调控作用,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

(二)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不完整、深度不够,热工计算书不规范,漏报备案现象依然存在;

(三)专项基金征管不到位,新型墙材专项基金收缴率偏低;

(四)地方节能配套措施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等环节还缺乏系统、全面、强有力的地方性政策来支持和保障;

三、2010年工作计划及措施

坚持以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宣传、引导、监管、服务为手段,立足新型墙材产品生产中心和新型墙材产品输出中心两个新型工作机构,开展《居住建筑节能设计65%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50%标准》。规范管理,使我市的墙改节能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加强产业导向。在全面完成省市规定的“禁实、限粘”目标的基础上,学习外地的成熟经验,建设和扶持新型墙材示范企业。鼓励企业开发高性能的节能保温新型墙体材料,加快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推广步伐,发展非粘土承重墙材及其产品系列化、配套化的开发应用等,提高我市新墙材的档次品位。

(二)、在全面完成城区规划内禁实目标的基础上,全市“禁实”工作,加大建制镇“禁实”工作力度,由城市向乡镇扩展。加快农村新型墙材的推广和应用,要深入农村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以建制镇民房新墙材试点为切入点,采取政策扶持、经济杠杆调节、舆论宣传引导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墙改的积极性。

(三)、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省节能新标准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建筑节能的设计审查、验收、备案等制度及节能材料、产品、设备的认定检测和公示制度等系列配套政策;所有新建公、民用建筑必须经过节能审查和节能专项验收。

(四)加强新型墙材节能技术的管理。凡在我市生产、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实行全省统一认定制,对新申报认定的,符合认定条件的技术,及时上报市墙改办,对已经认定的产品实行产品标识制度,标明品牌和生产年月,加强动态管理,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用于建设工程中,对新墙材实行定期或不定期地随机抽查制度,并将抽查结果及时上报市墙改办。

(五)、加强墙材专项基金的征收、征管,把专项基金的征收、返还与工程施工现场查验和建筑节能施工标准紧密挂钩。一是重点加强施工过程中新型墙材使用情况和建筑节能执行标准情况的监管;二是建设工程中未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未执行节能标准的工程,不予返还专项基金;

严格落实《*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充分发挥“专项基金”的调控作用。

(六)、加大闭合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对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继续强化开工前、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的监督管理;强化对各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建筑节能实施情况的监督;强化对节能重要部位实施情况的监督抽查和专项查验;强化对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监督抽检。确保新建建筑严格按节能设计新标准建造。

(七)、新建项目施工现场实施“禁实”与建筑节能公示制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房屋销售节能措施明示制度。

(八)、进一步加快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按照《德州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实施方案》的部署,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完善体制机制,以点带面,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确保全面完成2010年采暖期前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市“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总体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九)、开展建筑节能检测,未经节能检测或经检测不合格的项目不予出具民用建筑节能查验报告,新型墙改基金不予返还。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兵团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兵团建筑节能工作中,仍然存在对建筑节能工作认识不足,各师节能工作开展不平衡,建筑节能保障机制滞后,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以启动的问题。

对建筑节能工作仍然认识不足。一是对建筑节能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对建筑节能发展趋势认识不足;三是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主动性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建筑节能工作发展不平衡。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师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偏低的师之间建筑节能发展不平衡;二是建筑节能标准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执行情况不平衡。2006年建设部组织对全国范围内建筑节能进行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建筑设计阶段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项目比例为95.7%,施工阶段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为53.8%,建筑设计、施工、质量监督与竣工验收存在脱节现象。

建筑节能保障机制滞后。一是建筑供热系统普遍没有安装供热计量和温度调控系统,导致节能建筑不节能。现行的供热收费制度是按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采暖费用由国家和单位负担,用能多少与用户利益无直接关系,在这种收费体制下,供热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的动力,用户也没有节约热能的积极性;二是缺乏有力的经济激励和政策支持;三是节能技术及材料、产品的开发推广严重滞后于建筑节能的发展;四是建筑能耗统计等基础性工作在兵团基本处于空白。

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大部分师目前尚未成立建筑节能专门管理机构,更没有独立的墙改办,企业上缴的墙改基金难以有效使用,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难以启动。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工作,由于存在结构、系统形式复杂,产权形式多样,缺乏经济激励政策、融资渠道及供热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至今难以启动。

二、推进兵团建筑节能工作的措施

1.加强建筑节能政策、制度建设,引导建筑节能市场机制的建立。根据国家建筑节能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兵团实际,适时出台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办法、实施意见,明确建筑节能工作在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具体工作中的鼓励政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对建筑工程的节能从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房屋销售等各环节进行规范。

2.建立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评估认证制度。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专业性很强,与建筑物安全性和长期使用寿命有关,但由于目前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低,性能还不完善,市场机制也很不规范,因此有必要借鉴内地省市这方面比较成熟的经验,建立兵团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评估认证制,成立评估认证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及评估认证执行机构,逐步完善推广和限制、淘汰落后技术及产品的公示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市场,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3.加强组织领导。建筑节能涉及范围广,牵涉环节多,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通力配合,因此需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形成协调配合、运行顺畅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建筑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合作,多环节配套,充分发挥各部门对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作用,认真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共同制定推进兵团建筑节能工作的激励措施及政策,协调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全过程监管,依法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1. 完善建筑节能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建筑节能监督执法能力建设。各师建设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管职能,通过法律、政策、经济以及行政手段,把建筑节能工作贯穿于建设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环节,建立从项目立项、论证、审批、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建筑物生命周期内相互衔接的节能监督管理体制。

2. 加强建设工程立项审批中的节能审查。建设工程项目立项内容应包括建筑节能的专题论证,应审查建筑能源利用和节约内容,不符合国家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予批准建设。

3. 严把施工图设计建筑节能审查关。加强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作,建设单位申报施工图设计审查时,必须提交建筑节能计算书,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予通过。

4. 加强施工过程监督。各师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加强对建筑节能有关规定、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程执行情况的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

5. 建立建筑节能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建筑节能检查。各师建设主管部门要制定建筑节能工作计划,明确“十一五”建筑节能目标或年度工作目标,并将建筑节能目标及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管理机构及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中,逐级落实,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应予以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

6. 逐步开展建筑能效检测和能效标识工作。大型公共建筑在竣工验收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能效检测认证机构进行建筑能效检测,建设单位依据检测结果申请建筑能效标识,并将标识文件向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四、如何试点开展对既有建筑节能的改造

按照国家“十一五”建筑节能改造目标,到2010年大城市要完成25%的改造面。为此,兵团也不能过于滞后于这个标准,应试点启动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这就需要对兵团既有建筑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师或单位,提高参与节能改造的积极性,确定改造对象,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进度计划、保证措施,积极筹措资金,以师部办公楼和大型公共建筑为示范,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通过试点示范,引导和推动兵团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1.在建筑中试点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向团场发展。加强项目立项时应合理使用能源和节能措施的论证和审查,在大型公共建筑、新型团场建设、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在团场试点推广使用秸秆气化技术、薪柴等高效高品位生物能源及沼气等供热技术。要将太阳能利用作为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重点。兵团部分师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较为丰富,客观上具备推广太阳能供暖供热的自然条件,应结合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加强对太阳能利用情况的调研,适时组织太阳能在建筑中的试点应用。条件成熟的师应争取率先建立示范工程,在适合采用太阳能技术的师,试点推广使用太阳能供热技术,小区广场灯、路灯、公共绿地灯等推广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分阶段推进太阳能建筑的发展,最终在这些师达到太阳能建筑的普及和推广。兵团今年争取申报1至2个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工程,争取一定的资金扶持。我们的工作思路是,突出重点,摸索经验,逐步推广,为今后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2.在兵团设市城市积极推进供热体制改革。兵团设市城市具有独立的城市管理职能,具有其他师不能相提并论的优势,这就为供热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应开创兵团供热体制改革的先河,积极探索对公共建筑实施按热计量收取采暖费,探索由居民个人缴纳采暖费的补贴办法和社会保障政策,变“暗补”为“明补”。逐步实现用热商品化、货币化,推动热用户形成节能意识,采取节能行动。逐步完成供热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通过优化组合,深化供热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管理,把节能收益与节能投资结合起来。加快设市城市供热收费制度的改革步伐,制订合理的热价管理和收费办法,并加大对采暖供热系统实施分户调控室温,以及按热量计量收费工作的力度。

兵团的建筑节能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与内地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全社会节能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建筑节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们相信,兵团建筑节能事业会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并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为加快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步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33号)、《**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137号)、《**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81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发[**]3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目标任务和近期工作重点

㈠目标任务

1、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从**年8月1日起,市区所有的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从**年1月1日起,其他镇(办、区)街道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

**年起,全市城镇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逐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争取到**年市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达到10%,各镇(办、区)街道达到5%。

3、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除因房屋拆迁等产生的旧实心粘土砖可就地利用外,**年1月1日起,市区100%禁用实心粘土砖(以下简称“禁实”);**年1月1日起,全市城镇100%“禁实”。

4、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装修、维护、改造过程中,禁止采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设备、产品、技术、工艺。

5、严格执行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规定。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预缴、征收、返退和使用、管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规定,充分发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在“禁实”、促进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与运用、建筑节能中的作用。

㈡近期工作重点

1、编制有关建筑节能的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根据《**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有关建筑节能的规划,并将其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研究制定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发展目标、推广重点与政策措施,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活动。市建设局应选择几个工程项目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和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建成“建筑节能示范工程”,通过典型的带动、示范作用,促进我市建筑节能、“禁实”工作的全面展开。

3、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大型公益建筑、市政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率先采用节能产品、节能设备,应用节能技术和新型墙体材料。

二、强化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㈠市场主体职责

1、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立项时,应当提出项目建筑节能的指标以及落实措施,认真落实建筑节能标准、“禁实”的有关规定。不得擅自变更经过审查的设计文件,确需变更又涉及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应按程序重新审查。建筑物竣工后,应当邀请建筑节能工作的主管单位参加竣工验收。销售或者交付建筑物,应当在建筑使用说明书中注明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系统和能源再生利用系统的状况以及相应保护、使用要求。

2、勘察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禁实”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3、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经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

4、工程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监理技术规程的要求实施监理。

5、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应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材料的检验标准规定的现场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确保建筑节能材料质量。

㈡管理部门职责

1、市建设局负责全市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监督管理。在办理施工许可时,应一并审查项目设计中关于节能、“禁实”方面的内容。

2、市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负责建筑节能和“禁实”的日常管理工作。应加强对建筑市场节能和“禁实”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违反“禁实”有关规定的,会同建设局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对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应责令其限期改正。

3、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建筑节能进行审查并单列节能审查内容。未经审查或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条文或者违反时限使用实心粘土砖的,不得颁发审查合格书。

4、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应当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提出有关建筑节能的专项监督意见。

5、市发改局在审查建筑工程项目时,应将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以及节能设计标准作为审查的内容之一。

6、市规划局在审查城镇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时,应当在建筑的布局、体形、朝向、通风和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

7、市房管局在建设单位申请房屋预售、销售时,应对其建筑使用说明书中的建筑节能内容予以审核。

8、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对粘土砖生产用地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粘土砖生产企业取土规模和范围,严禁占用耕地取土。

9、市物价局应加强对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产品价格的监督,制止不法厂商哄抬物价。

三、加强对建筑节能和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的领导

㈠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全市建筑节能、“禁实”工作的领导,各镇(办、区)和相关部门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落实任务,持之以恒、扎实有效地贯彻落实。市政府成立由副市长楚定立任组长的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另发),负责全市建筑节能、“禁实”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研究制订工作措施,解决推进工作中相关问题。

㈡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建筑节能、“禁实”知识。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建筑节能、“禁实”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为建筑节能、“禁实”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㈢加大培训工作力度。相关部门应认真组织编制培训工作计划,开展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各方面教育培训活动,使其尽快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建筑节能、“禁实”工作的政策法规、强制性规范标准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求。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全县任务目标

2011年全县要确保完成万元GDP能耗比去年下降3.5%,节能建筑占比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为“十二五”节能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责任分解

(一)分行业明确目标责任

1、工业。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全县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将工业企业能耗总量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分解下达,并作为对企业及企业负责人的评价考核内容。重点监控全县18家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县工信局要与重点企业签订并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书,将节能降耗的目标和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坚持存量调整优化和增量严格准入相结合,抓好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口,坚决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目标。组织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对标先进、强化技改”专项行动,在全县工业企业中推广30项节能应用技术,工业主导产品单耗水平明显降低。在重点能耗企业引进推广能源管理师和能源管理员制度,在年耗能10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制配备2名以上能源管理师和能源管理员,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强制配备1名以上能源管理师和能源管理员,大幅度提升全县节能管理专业化水平。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工作,年内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工业节能项目5项。按照省“双三十”要求,加大对区域内列入省“双千企业工程”的重点节能企业和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控力度,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当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形成的节能减排能力占本行政区域当年节能量的比例有明显提升。确保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7%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环保局)

2、建筑。编制并组织实施建筑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以提高节能建筑比重为目标,研究制定部门规章和政策措施,完善建筑节能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实施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小区2个。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严格执行省公共建筑50%、居住建筑65%的节能设计标准,在建和新建建筑全部安装热计量装置;强化建筑工程节能设计、施工图审查、开工许可、节能产品检测、在建工程稽查、建筑节能专项验收、节能产品使用等环节的闭合监管力度,确保全县城镇500平方米以上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98%以上;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积极推进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绿色照明、太阳能集热及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新技术应用和普及。全年实现节能建筑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

3、交通运输。编制并组织实施交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节能、高效运输网络,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效率;严格落实《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各类新增运力,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得投放新运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快淘汰老旧汽车,鼓励使用节能和新能源车辆。2011年,更新双燃料出租车30部,更新其他车型出租车23部;淘汰老旧客车18部,更新节能环保型客车18部。(责任单位:县交运局)

4、商业和公用事业。编制并组织实施商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对大型商场、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实施节能改造示范工程,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完成2.4万支高效照明产品推广任务。发挥流通服务业对消费行为的引导作用,在超市、商场等场所推行节能标签制度,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商贸服务业节能降耗示范工程5项。进一步完善商贸服务业节能管理的规章制度,深入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年内组织全县商贸服务业节能降耗现场会1次。有计划地对城市供水、排水、供热、照明单位进行节能升级改造;2011年县内建设天然气加气站1座;在全县主要路段启动太阳能照明灯示范工程,代替能耗较大的传统路灯;加快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继续完善供热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社、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物价局)

5、农业和农村。编制并组织实施农业领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加大农业农村节能降耗推进力度和循环经济发展速度。重点建设15个节能型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力争使我县节能型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累计达到50个以上;严格控制农业污染,以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和畜禽养殖粪便资源化利用工程,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向肥料、饲料、燃料转化,污染排放符合总量减排要求。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示范推广4种循环农业模式,普及6类循环农业技术;在新农村、新民居建设中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等节能新技术,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个,节柴灶2000个,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推广新型农机具200台(套),农机化新技术实施面积达到3万亩,以降低农机作业用油消耗。(责任单位:县农工委、县农牧局、县农机局)

6、公共机构。编制并组织实施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建立完善各级各部门公共机构节能基本工作制度、组织协调机制和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抓好公共机构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办公设备节能,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组织实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项目2项。全面落实《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2011年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节电率、节水率、节油率均达到5%以上,评选县级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5家。(责任单位: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7、教育、卫生、水利等其他领域。编制并组织实施本系统“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大力建设节能型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空调、电脑、节能灯等节能产品,节能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开展本系统节能降耗先进单位评选活动,培树本行业节能环保示范试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库容量,年内完成6.5万亩造林绿化任务,其中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4.5万亩。(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卫生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文广新局)

(二)各乡镇明确目标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计划安排。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把节能降耗摆到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按照《节能法》和县政府有关节能管理的要求,健全机构、理顺职能、明确责任。按照承担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节能指标,制定和实施本辖区“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和2011年节能减排工作计划。

2、抓住重点环节,确保完成任务。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承担的目标任务,督促、检查辖区内工业、农业、建筑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谋划实施一批节能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推动我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坚实基础。

推进措施

(一)细化目标责任,健全考核体系。一是细化分解责任。由县节能减排办牵头,组织县发改局、统计局、工信局等部门,按照省、市下达的工作目标,结合区域发展情况,细化分解各乡镇、县直各部门、重点企业具体任务和推进目标,由县政府与其签订责任状,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到“目标、任务、标准、时限、奖惩”五明确,确保全县目标顺利实现。二是加强督导考核。坚持年初部署、年中督导、年底考核制度,每季度通报各责任单位节能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三是严格兑现奖惩。坚持把节能目标完成和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管理,依规严格奖惩。

(二)加大增量控制,调整优化存量。一是严把项目准入关口。继续严格落实能评制度,对“两高一资”、能耗高于全县控制指标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所有新上工业项目必须采用国内先进技术工艺,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考虑产业链的延伸,必须达到同行业能耗、排污先进水平,必须将能耗、排污总量控制在核定范围内。对违规建设的“两高”项目责令停止建设,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二是强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行动。制定全县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及落后装备整体实施方案,圆满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加强监察执行处罚力度,促进各企业加快淘汰中小型落后设备的步伐。三是培育壮大低耗能、低排放产业。强化服务,鼓励企业投资新建能耗低、污染小、产出大的项目,对低能耗、高产出项目实行绿色通道。支持钢铁等高耗能行业重点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项目谋划,建立节能支撑。一是大力谋划实施节能减排类项目。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重点工业企业要把谋划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类项目做为项目实施重点,作为本区域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抓手,全力谋划实施推进。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重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类项目谋划实施情况将列入全县节能考核的主要内容。对今年安排实施的70个县重点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结构调整类项目,实行领导分包和部门负责制,一月一通报,竣工抓验收,重点见成效;列入市重点的12个节能项目确保按期完成,实现项目年节能能力14万吨标准煤。二是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全年推广30项节能重大技术,县科技三项经费要侧重支持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资金、项目占比达到1/4以上。

(四)实施动态监测,控制能耗总量。一是实施能耗总量控制。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实行总量控制,对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进行动态管理。对超过限定指标的,及时下达预警通知并采取“两高”企业限产等措施。对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高且节能指标完成好的乡镇和企业,适当调增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使有限的容量发挥最大效益。二是继续施行每月会商制度。定期召开由县主要领导参加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龙山电厂、崇利制钢等重点企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情况和建筑、农业等重点行业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分析,及时解决全县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

(五)发挥市场功能,加大杠杆调控。一是健全市场促进机制。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培育壮大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加速推广节能产业化发展。邀请国内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专家,到全县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8家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节能巡诊行动,帮助企业查找节能漏洞,同时推介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二是强化电价杠杆调控。组织高耗能设备、产品大检查,加大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实施力度。三是加强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节能信息沟通、共享,探索实行节能成效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相挂钩。

(六)实行能效对标,落实激励机制。一是深入推进能耗大户对标。采取内部对标、竞争性对标和同业对标等方式,分行业树立标杆,及时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二是建立对标核查制度。把对标行动开展情况纳入节能监察和环境监察的重要内容。督导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三是落实激励约束措施。将节能技改作为工业技改贴息资金重点投入方向,对积极开展技改对标且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在项目审批、资金安排、要素供应等方面优先支持;对不参加对标行动或措施不力、进展不快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

(七)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模式。一是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谋划推进重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强力支持·天铁循环经济示范区、井店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建设。二是发展循环利用产业。瞄准冶金、煤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建成6条具有较高水平、较大规模、行业特点突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年内开展餐厨废弃物等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试点。三是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明确建筑节能的工作目标

本县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工程,凡在20*年10月1日以后开工建设的,以及在20*年10月1日前已开工建设但建筑节能分部工程尚未开始施工的,均应严格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相应的地方标准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到20*年,全县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均达到节能50%的标准,同时抓好太阳能利用、生态建筑、先进的供能供热技术;到2010年,全县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达到节能65%的标准;既有公共建筑,要积极制订公共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和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制度,高能耗的既有公共建筑要逐步进行节能改造,到2010年,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机制,基本完成高能耗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二、强化责任,严格建筑节能规范管理

(一)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1、在审查、评审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将建筑节能篇(章)纳入其中,确定的建筑物布局、形状和朝向,应当考虑建筑节能的要求。对不符合建筑节能要求的项目,不予评审、审查通过。

2、依法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质监、监理、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等环节的监管。

(1)督促设计单位依据建筑节能标准和设计合同的要求进行设计,保证建筑节能设计质量,并在设计文件中单列建筑节能设计篇(章);建设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设计单位降低建筑节能标准进行设计。

(2)督促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建筑节能设计相关内容。并在审查报告中单列建筑节能审查篇(章)。对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予审查合格。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

(3)督促建设单位和招标机构在编制招标文件时,依据建筑节能标准单独编制建筑节能篇(章)。对建设单位报送的招标文件进行备案审查时,应当审查建筑节能相关内容。

(4)督促施工单位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组织施工和安装。墙体、屋面等节能工程在隐蔽前,施工单位应当通知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对其实施监理和质量监督。

(5)督促监理单位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对建筑节能工程实施监理。对不符要求的,应当责令整改。

(6)督促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同时对建筑节能内容进行验收。建设单位提供备案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当有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内容。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没有对建筑节能内容同时进行验收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7)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所售商品房的节能措施、围护结构保温节能指标、用能单位、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相应保护要求等基本信息在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明示。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不得销售。

(8)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建筑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按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的建筑节能工程,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报告,应当有建筑节能的相关内容。

(二)县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大建筑节能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建设项目立项投资审查时,加强对建筑节能内容的审查。对项目前期文件中没有建筑节能篇章或者有关内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政府投资和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建筑工程项目,不得予以批准或者核准。

(三)县经贸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节能法律、法规、规章,负责建筑物用能系统运行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按照《*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建筑物用能和节能情况的监测,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提供有效依据。

发展新型墙体材机构应当做好全县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推广应用工作。凡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工程,要切实保证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退还比例提高10%。

(四)县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建筑节能产品的生产、销售实施严格的质量监督。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建筑节能产品和国家或省明令淘汰的产品、设备的行为。

(五)县财政每年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支持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建筑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扶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研究与开发等。

(六)税务部门对开发、生产、使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企业,应及时办理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的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七)县科技、价格、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建筑节能相关工作。

三、加大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

根据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积极鼓励和支持开发先进节能技术,重点围绕建筑物墙体、楼(屋)面、遮阳等建筑围护系统,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太阳能、地热(冷)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建筑工程项目,应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坚决依法淘汰落后技术与产品,禁止和限制新建建筑使用高耗能的用能设备系统。在建筑工程基础以上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烧结砖,积极采用页岩砖、轻质材料制品、加气砌块、保温复合墙体材料等新型墙体材料。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工程的节能设计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应当尽可能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新建12层以下的建筑,应当将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和县政府有关部门都要把建筑节能工作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建筑节能工作重要性、紧迫感。要进一步明确职能、强化责任,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节能工作计划和目标。

(二)加强宣传、培训。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关键要提高市民的节能意识、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建筑节能与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提高城市品位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要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施工、监理、质监等单位人员开展建筑节能知识、技能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施工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培训工作的指导。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953(2009)04008002

The Inquired of Strategy on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rol

XIAO Jun,LUO Hongge

(Southwes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basic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Mianyang 621010,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trol strategy is guaranteed the reduced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 saves the resource, improves the lives of the people quality the important action. Must enhance the public for this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ciousness, the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constr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structur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ergy;conservation;control;strategy

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人均居住面积的不断增加,对建筑物舒适性的需求提高,以及采暖与空调制冷的区域不断扩大,使得今后建筑能耗持续增长将是不可避免的。据专家预测,如果维持目前的用能标准和建设速度,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煤,为2000年的10倍以上,必将造成对我国有限的能源和资源的巨大压力,影响城镇化和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甚至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如果国家抓紧建筑节能工作,则2020年建筑能耗达到7.54亿吨标准煤,增长约1倍,比不节能少2倍,必将大大缓解能源和资源的约束矛盾,有利于保证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探究建筑节能管理机制,强制推进建筑节能,并使其走上市场化的进程,是当今唯一的解决途径,也是建筑业乃至全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

1 提高公众的建筑节能意识

将建筑节能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确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大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口增长相适应,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国家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筑节能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定期组织政府节能管理人员、重点企业节能管理人员及社会公众,开展建筑节能教育和培训,树立建筑节能的新观念。通过宣传教育使公众意识到,在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下,只能走一条比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筑节约应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成为公众主动意识的产物。

2 建立建筑节能法规体系

政府应将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纳入到有关工作计划中,并责成相关部门对建筑节能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政策。同时,建议国家政府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配套法规及其他重要节能法规建设,在已经制定的重点用能单位、节约用电、节能产品认证等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能源效率标志、节能监督、节能信息、节能机构管理、节能人员管理、节能设计规范等法规,协调有关部门的责任、义务,完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依法管理和监督节能工作。

3 设立建筑节能管理机构

建筑节能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量大,应建立国家的协调管理机构。把建筑节能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体制之中,协调各方利益和各部门关系,明确有关职责。建议国家政府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各地也相应建立和健全建筑节能的执法机构,建立以政府监督考核为主,与企事业单位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建筑节能检查监测体系。

4 制定经济鼓励政策

建筑节能工作的有序实施将大大扩大内需,拉动相关产业,如建材、电子仪表、化工、轻工业等的发展。但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暖收费制度改革中,用户、产权单位、供热企业与国家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政府应当权衡并采取必要政策及经济激励措施调动住户的积极性。另外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的开发难度大、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也需有政策性投入。要借鉴和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和模式,建议国家建立建筑节能政府基金。由财政单独安排建筑节能资金,专项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供暖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建筑节能政策的制定和技术调研、科研开发、试点示范等。建议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鼓励政策,通过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建筑节能的开发应用。鼓励新能源、清洁能源和如太阳能、天然气、地热能、风能、生物能等的应用研究。

5 进行供热收费体制改革

供热采暖的费用由单位和国家财政补贴,这种包烧包供体制显然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成功,使建筑的使用权、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消费主体的变化,使得建筑用"热"的商品属性已显现出来,因此把原来的用热福利部分计入工资,改革用热和收费体制,已势在必行。另外福利制的包烧,使得用户对建筑的节能没有积极性,成了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堡垒,成为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障碍。建议借鉴国家住房体制改革的经验,加快改革城市供热收费制度的步伐,制定合理的热价管理和收费办法,使职工供暖货币化、商品化,改暗补为明补,并加大对采暖供热系统实施分户调控室温,以及按热量计量收费工作的力度。

6 建立配套的建筑节能的评估认证制度

建筑节能产品的专业性强,与建筑物安全性和长期使用寿命有关,但由于目前建筑节能技术水平低,性能还不完善,市场机制也很不规范。因此有必要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评估认证制,成立评估认证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成立评估认证执行机构,建立推广和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规范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市场,推动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其次,还要建立建筑用能产品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志制度。能源效率标志是表示用能产品消耗量、能源效率等能源利用性能的一种标签。用能产品上加上能效标志后,可以使消费者在购买用能产品时,得到直观的能耗信息,以判断同类型产品中哪些型号能效更高,使用成本更低。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公认的能效基准,有助于能源供应部门和政府节能部门鼓励消费者购买能效高的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志不同于目前我国开展的节能产品认证。认证是对数量一定且符合指定标准要求的产品提供一种统一的标签,标签上没有具体的能效信息,仅表示产品达到标准要求,不表示程度的高低。在我国实施能效标志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种较好的节能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应依据节能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能源效率标志管理办法,为能效标志制度的实施确立法律基础和实施规则。

参考文献

[1] 王嘉慧,王 景.关于建筑节能几个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2017年2月

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是落实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体现,是推进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是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着力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内容,对于建设节能低碳、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建筑用能体系,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本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制定,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规划。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一)工作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国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建筑节能标准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呈现跨越式发展态势,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全面展开,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节能改造在重点城市及学校、医院等领域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圆满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建筑节能标准稳步提高。全国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部修订完成并颁布实施,节能性能进一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基本达到100%,累计增加节能建筑面积70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重超过40%。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新疆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居住建筑中实施节能75%强制性标准。

绿色建筑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开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山东、深圳等地开始在城镇新建建筑中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推广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截至2015年底,全国累计有407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4.7亿平方米。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推进。截至2015年底,北方采暖地区共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是国务院下达任务目标的1.4倍,节能改造惠及超过1500万户居民,老旧住宅舒适度明显改善,年可节约650万吨标准煤。夏热冬冷地区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090万平方米,是国务院下达任务目标的1.42倍。

公共建筑节能力度不断加强。“十二五”时期,在33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对9000余栋建筑进行能耗动态监测,在233个高等院校、44个医院和19个科研院所开展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及节能改造试点,确定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11个,实施改造面积4864万平方米,带动全国实施改造面积1.1亿平方米。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十二五”时期共确定46个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100个示范县和8个太阳能综合利用省级示范,实施398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装机容量683兆瓦。截至2015年底,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超过30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规能源消耗比重超过4%。

农村建筑节能实现突破。截至2015年底,严寒及寒冷地区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对117.6万户农房实施节能改造。在青海、新疆等地区农村开展被动式太阳能房建设示范。

支撑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国有15个省级行政区域出台地方建筑节能条例,江苏、浙江率先出台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组织实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示范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在部科技计划项目中安排技术研发项目及示范工程项目上百个,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组织实施中美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中欧生态城市合作项目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促进我国相关领域取得长足发展。

同时,我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建筑节能标准要求与同等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标准执行质量参差不齐;城镇既有建筑中仍有约60%的不节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居住舒适度较差;绿色建筑总量规模偏少,发展不平衡,部分绿色建筑项目实际运行效果达不到预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形式单一,与建筑一体化程度不高;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刚刚起步,推进步伐缓慢;绿色节能建筑材料质量不高,对工程的支撑保障能力不强;主要依靠行政力量约束及财政资金投入推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尚不完善。

(二)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进程加快,人民群众改善居住生活条件需求强烈,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能源资源利用模式亟待转型升级,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l展面临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潜力巨大,同时困难和挑战也比较突出。

从发展机遇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把绿色展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等发展战略,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指明了方向;广大人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对建筑居住品质及舒适度、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及绿色消费等密切关注,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从发展潜力看,在建筑总量持续增加以及人民群众改善居住舒适度需求、用能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加大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力度,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使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可以有效遏制建筑能耗的增长趋势,实现北方地区城镇民用建筑采暖能耗强度、公共建筑能耗强度稳步下降,预计到“十三五”期末,可实现约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将对完成全社会节能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从发展挑战看,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窗口期,建筑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主要依托建筑提供服务场所的第三产业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处于提升期,对居住舒适度及环境健康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大量新型用能设备进入家庭,对做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工作出发点,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促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展为工作主线,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完善法规、策、标准、技术、市场、产业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改善建筑居住环境品质,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推进。从城镇扩展到农村,从单体建筑扩展到城市街区(社区)等区域单元,从规划、设计、建造扩展到运行管理,从节能绿色建筑扩展到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把节能及绿色发展理念延伸至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及全产业链。

坚持统筹协调。与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污染防治等战略目标相协调、相衔接,统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推广、建筑文化发展、城市风貌塑造等工作要求,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凝聚政策合力,提高发展效率。

坚持突出重点。针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采取有力措施持m推进,务求在建筑整体及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标准提升、高性能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及舒适度改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民群众从被动到积极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以能源资源应用效率的持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体验到发展成果,逐步形成全民共建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良性社会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及产品从被动跟随到自主创新。加强标准创新,强化标准体系研究,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各类标准的综合约束与引导作用。加强政策创新,进一步发挥好政府的行政约束与引导作用。加强市场体制创新,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自主性,鼓励创新市场化推进模式,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筑节能标准加快提升,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大幅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序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农村建筑节能实现新突破,使我国建筑总体能耗强度持续下降,建筑能源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建筑领域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部分地区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建筑节能标准达到或接近国际现阶段先进水平。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超过40%。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1亿平方米,全国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中节能建筑所占比例超过60%。城镇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规能源消耗比重超过6%。经济发达地区及重点发展区域农村建筑节能取得突破,采用节能措施比例超过10%。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及执行质量

加快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修订城镇新建建筑相关节能设计标准。推动严寒及寒冷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加快实施更高水平节能强制性标准,提高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节能性能要求,引导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城市率先实施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地方标准,在不同气候区树立引领标杆。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建设示范,提炼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共性关键技术,引领节能标准提升进程,在具备条件的园区、街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集中连片建设。鼓励开展零能耗建筑建设试点。

严格控制建筑节能标准执行质量。进一步发挥工程建设中建筑节能管理体系作用,完善新建建筑在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节能监管,强化工程各方主体建筑节能质量责任,确保节能标准执行到位。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金融保险机构参与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保险制度。对超高超限公共建筑项目,实行节能专项论证制度。加强建筑节能材料、部品、产品的质量管理。

专栏3 新建建筑建筑节能标准提升重点工程

重点城市节能标准领跑计划。严寒及寒冷地区,引导有条件地区及城市率先提高新建居住建筑节能地方标准要求,节能标准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国际先进水平。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引导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和省会城市率先实施更高要求的节能标准。

标杆项目(区域)标准领跑计划。在全国不同气候区积极开展超低能耗建筑建设示范。结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情况,探索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的不同技术路径。总结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施工及材料、产品支撑体系。开展超低能耗小区(园区)、近零能耗建筑范工程试点,到2020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1000万平方米以上。

(二)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

实施建筑全领域绿色倍增行动。进一步加大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标准强制执行力度,逐步实现东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域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及重点城市、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新建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继续推动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等重点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动有条件的城市新区、功能园区开展绿色生态城区(街区、住区)建设示范,实现绿色建筑集中连片推广。

实施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提升行动。逐步将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和改进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善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引导各开发地块落实绿色控制指标,建筑工程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完善和提高绿色建筑标准,完善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制定绿色建筑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有条件地区适当提高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及重点功能区内新建建筑中高性能绿色建筑建设比例。加强绿色建筑运营管理,确保各项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发挥实际效果,激发绿色建筑的需求。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质量事中事后监管。

实施建筑全产业链绿色供给行动。倡导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促进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完善绿色建材评价体系建设,有步骤、有计划推进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工作。建立绿色建材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动态绿色建材产品目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中优先使用绿色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培育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龙头企业;完善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标准及技术体系。积极发展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等建筑结构体系。积极引导绿色施工。推广绿色物业管理模式。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及推广应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

专栏4 绿色建筑发展重点工程

绿色建筑倍增计划。推动重点地区、重点城市及重点建筑类型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建设,力争使绿色建筑发展规模实现倍增,到2020年,全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50%,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

绿色建筑质量提升行动。强化绿色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逐步强化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在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约束作用。加强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建设跟踪管理,加强对高星级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引导,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中,二星级及以上等级项目比例超过80%以上,获得运行标识项目比例超过30%。

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城镇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超过15%。

(三)稳步提升既有建筑节能水平

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严寒及寒冷地区省市应结合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要求,继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供热管网智能调控改造。完善适合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路线,并积极开展试验。积极探索以老旧小区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多层建筑加装电梯等适老设施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同步实施的综合改造模式。研究推广城市社区规划,制定老旧小区节能宜居综合改造技术导则。创新改造投融资机制,研究探索建筑加层、扩展面积、委托物业服务及公共设施租赁等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改造的利益分配机制。

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工作,建立健全能耗信息公示机制。加强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管理,逐步加大城市级平台建设力度。强化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发挥数据对用能限额标准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引导各地制定公共建筑用能限额标准,并实施基于限额的重点用能建筑管理及用能价格差别化政策。开展公共建筑节能重点城市建设,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市场化改造模式。推动建立公共建筑运行调适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节约型学校、医院、科研院所建设,积极开展绿色校园、绿色医院评价及建设试点。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学校、医院节能及绿色化改造试点。

专栏5 既有建筑节能重点工程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严寒及寒冷地区,落实北方清洁取暖要求,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在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示范,积极探索适合气候条件、居民生活习惯的改造技术路线。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2020年前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

老旧小区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从尊重居民改造意愿和需求出发,开展以围护结构、供热系统等节能改造为重点,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给水、排水、电力和燃气等基础设施和建筑使用功能提升改造,绿化、甬路、停车设施等环境综合整治等为补充的节能宜居综合改造试点。

公共建筑能效提升行动。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引导能源服务公司等市场主体寻找有改造潜力和改造意愿建筑业主,采取合同能源管理、能源托管等方式投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运行管理专业化、节能改造市场化、能效提升最大化,带动全国完成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

节约型学校(医院)。建设节约型学校(医院)300个以上,推动智慧能源体系建设试点100个以上,实施单位水耗、电耗强度分别下降10%以上。组织实施绿色校园、医院建设示范100个以上。完成中小学、社区医院节能及绿色化改造试点50万平米。

(四)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引导各地做好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勘察和建筑利用条件调查,编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划。研究建立新建建筑工程可再生能源应用专项论证制度。加大太阳能光热系统在城市中低层住宅及酒店、学校等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中的推广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清洁供暖工程,利用太阳能、空气热能、地热能等解决建筑供暖需求。在末端用能负荷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建设区域可再生能源站。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建筑工程中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做好“余热暖民”工程。积极拓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形式,推广高效空气源热泵技术及产品。在城市燃馕锤哺呛臀鬯厂周边地区,推广采用污水厂污泥制备沼气技术。

提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质量。做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实践总结及后评估,对典型示范案例实施运行效果评价,总结项目实施经验,指导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实践。强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运行管理,积极利用特许经营、能源托管等市场化模式,对项目实施专业化运行,确保项目稳定、高效。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设备、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标准体系,加快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阶段的技术标准制定和修订,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专栏6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重点工程

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结合太阳能资源禀赋情况,在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以及其他有公共热水需求的场所和条件适宜的居住建筑中,加快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积极探索太阳能光热采暖应用。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20亿平方米以上。

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在建筑屋面和条件适宜的建筑外墙,建设太阳能光伏设施,鼓励小区级、街区级统筹布置,“共同产出、共同使用”。鼓励专业建设和运营公司,投资和运行太阳能光伏建筑系统,提高运行管理,建立共赢模式,确保装置长期有效运行。全国城镇新增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以上。

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各类热泵系统,满足建筑采暖制冷及生活热水需求。提高浅层地能设计和运营水平,充分考虑应用资源条件和浅层地能应用的冬夏平衡,合理匹配机组。鼓励以能源托管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管理运营能源站,提高运行效率。全国城镇新增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2亿平方米以上。

空气热能建筑应用。在条件适宜地区积极推广空气热能建筑应用。建立空气源热泵系统评价机制,引导空气源热泵企业加强研发,解决设备产品噪音、结霜除霜、低温运行低效等问题。

(五)积极推进农村建筑节能

积极引导节能绿色农房建设。鼓励农村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居住建筑按《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绿色农房建设导则》(试行)等进行设计和建造。鼓励政府投资的农村公共建筑、各类示范村镇农房建设项目率先执行节能及绿色建设标准、导则。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总结出符合地域及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乡土绿色节能技术,编制技术导则、设计图集及工法等,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广轻型钢结构、现代木结构、现代夯土结构等新型房屋。结合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农房节能改造。加强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提高农房节能设计和建造能力。

积极推进农村建筑用能结构调整。积极研究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建筑特点的用能体系,引导农村建筑用能清洁化、无煤化进程。积极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空气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解决农房采暖、炊事、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较重地区农村,结合“煤改电”工作,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采暖。

四、重点举措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结合建筑法、节约能源法修订,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制度、措施上升为法律制度。加强立法前瞻性研究,评估《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实施效果,适时启动条例修订工作,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相关立法工作。引导地方根据本地实际,出台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地方法规。不断完善覆盖建筑工程全过程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配套制度,落实法律法规确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强化依法行政,提高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需求,适时制修订相关设计、施工、验收、检测、评价、改造等工程建设标准。积极适应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要求,编制好建筑节能全文强制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鼓励各地编制更严格的地方节能标准,积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引导企业制定更高要求的企业标准,增加标准供给,形成新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国际合作,积极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标,并加快转化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内标准。

专栏7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部分标准编制计划

建筑节能标准。研究编制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全文强制性技术规范;逐步修订现行建筑节能设计、节能改造系列标准;制(修)订《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温和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逐步修订现行绿色建筑评价系列标准;制(修)订《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范》《既有社区绿色化改造技术规程》《民用建筑绿色性能计算规程》。

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能源建筑应用标准。逐步修订现行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相关技术规范;制(修)订《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三)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依托“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等重点专项,集中攻关一批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重点在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和分布式能源领域取得突破。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引导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引领工程。健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重点节能技术推广制度,技术公告,组织实施科技示范工程,加快成熟技术和集成技术的工程化推广应用。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专栏8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方向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重点技术方向。超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既有建筑综合性能检测、诊断与评价,既有建筑节能宜居及绿色化改造、调适、运行维护等综合技术体系研究;绿色建筑精细化设计、绿色施工与装备、调适、运营优化、建筑室内健康环境控制与保障、绿色建筑后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城市、城区、社区、住区、街区等区域节能绿色发展技术路线、绿色生态城区(街区)规划、设计理论方法与优化、城区(街区)功能提升c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分布式能源高效应用、区域能源供需耦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直驱空调技术研究;农村建筑、传统民居绿色建筑建设及改造、被动式节能应用技术体系、农村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等适宜技术研究。

(四)增强产业支撑能力

强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材料产品产业支撑能力,推进建筑门窗、保温体系等关键产品的质量升级工程。开展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推进产业链整体发展,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标准化、工程化、产业化。促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咨询、科研、规划、设计、施工、检测、评价、运行维护企业和机构的发展。增强建筑节能关键部品、产品、材料的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建筑能效测评机构能力建设。

专栏9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

新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材料及产品。积极开发保温、隔热及防火性能良好、施工便利、使用寿命长的外墙保温材料和保温体系、适应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需求的新型保温材料及结构体系,开发高效节能门窗、高性能功能性装饰装修功能一体化技术及产品;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等建材推广;高效建筑用空调制冷、采暖、通风、可再生能源应用等领域设备开发及推广。

(五)构建数据服务体系

健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统计体系,不断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可靠性。强化统计数据的分析应用,提升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宏观决策和行业管理水平。建立并完善建筑能耗数据信息制度。加快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数据资源服务,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整合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互联网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信息的搜集、处理、传输、存储和数据库的现代化,深化大数据关联分析、融合利用,逐步建立并完善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

五、规划实施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规划、产业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创新。研究建立事权对等、分级负责的财政资金激励政策体系。各地应因地制宜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充分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的积极性。研究对超低能耗建筑、高性能绿色建筑项目在土地转让、开工许可等审批环节设置绿色通道。

(二)强化市场机制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创新节能与绿色建筑市场运作机制,积极探索节能绿色市场化服务模式,鼓励咨询服务公司为建筑用户提供规划、设计、能耗模拟、用能系统调适、节能及绿色性能诊断、融资、建O、运营等“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引导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运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积极搭建市场服务平台,实现建筑领域节能和绿色建筑与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融资及技术能力的有效连接。会同相关部门推进绿色信贷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将满足条件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项目纳入绿色信贷支持范围。

(三)深入开展宣传培训

结合“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全民节能行动”“全民节水行动”“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开展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引导绿色生活方式及消费。加大对相关技术及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能力。强化技术工人专业技能培训。鼓励行业协会等对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质量管理、节能量及绿色建筑效果评估、用能系统管理等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定。引导高等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相关专业学科,做好专业人才培养。

(四)加强目标责任考核

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建筑节能专项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各市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普遍提高,也发现了各地好经验、好做法与存在主要问题。经过汇总,

印发了全市节能工作检查的通报。

四是开展节能工作的调研,争取节能专项资金。我们依据现阶段我市节能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计划,并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向市发改委申

请节能专项基金约为527.4万元,目前正在审批中。

(四)深入贯彻《防震减灾法》,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林甸县的7.25地震发生后,勘察设计站马上启动防震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油田设计院及石油学院的专家

赴林甸灾区进行实地调查,并联合地震局,聘请省内外地震专家到我市就大庆市工程抗震防灾形式进行专题座谈。

二是开展抗震加固调查。落实省政府第23次、28次政府专题会议和8月19日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要求,以政府办名义下发

了《大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及加固情况调查的通知》(庆政办发【2005】76号)文件,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共

调查1298项,50多万平方米,对这些项目进行了摸底鉴定,掌握了工程情况。

虽然我站在今年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市勘察设计行业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勘察设计企业竞争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经营模式、服务功能、管理水平等方面。绝大多数勘察设单位还是大而全、小而全

的综合院等,专业院所寥寥无几。在服务功能上大多还是局限在勘察设计这个主业上,与国外公司从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招投标、造

价咨询到设计监理以及后期服务,可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服务有很大差距。在管理水平上,还徘徊在计划经济体制管理没有与市场

机制接轨。人才流失严重令人堪忧,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名注册师离开大庆上南方就职。

二是勘察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不高。我市勘察设计队伍总共46家,专业技术人员3519人,但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勘察设计单位不多,人均产值也未

达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表现为设计作品低,设计作品多数重复以往,无新意、无突破、无主题、无创举,与我市城市建设的高标准不合拍,而

且违反国家强制性标准,设计深度不足,错漏碰缺问题普遍存在,在成果评比中,除工业项目外的其实项目获奖成果的比例也较低。

三是建筑节能推广步伐不大。还处在起步阶段、县城进度缓慢、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节能标准执行不到位、节能技术水平

不高、比较成熟先进的新型节能结构体系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低;供热改革滞后、建筑节能与热费不挂钩、没有形成建

筑节能激励机制;节能专项资金不足;支持研究、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力度不够。

二、2006年工作要点

2005年勘察设计站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

地”这个中心,按局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大力建筑节能为重点,以提升勘察设计质量为主线,积极培育和发展勘察设计单位整体竞

争实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确保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全市的城乡建设做出更大的

贡献。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再上一个台阶。即勘察设计质量要上一个新台阶。第一要建立企业的自律机制。抓好勘察设计单位的自律,使之认真履行对质量的经济

责任和法律责任,促进单位内部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责任,落实到单位法人代表和设计个人。继续推行SO9000

系列标准认证,确保勘察设计成果符合强制性标准和规范要求。重点完成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质量认证工作。第二要

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大力推进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这是政府对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的一项强制,我们要坚持把行政性审点

放在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市场主体行为上,技术审点放在强制性标准和规范方面,看是否符合抗震、消防、环保、无障碍设计等要求,基

础处理,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可靠,未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工程不准开工。第三要建立工程设计保险机制。以社会力量分担工程建设风险,通

过试点建立工程设计保险的法规和配套制度,并在全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全面展开,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

(二)组织好两次会议。一是大庆市建筑“四节”新技术推广会。,我们拟组织召开一次大规模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推广会,重点推广介绍用热

计量、地源热泵、中水回用、节水器材、太阳能集热、太阳能照明、沼气使用等国内外建筑节能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要借助建筑节能新技

术推广会这个平台,让政府管理部门、开发企业、设计企业、科研工作者对节能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让节能新技术的推广者与使用者建立面

对面的联系。通过新技术推广会推动节能工作,为下一步我市全面开展建筑“四节”工作奠定基础,使我市节能工作走上新台阶。二是大庆市

勘察设计技术研讨会。我们将聘请有关专家,组织召开大庆市勘察设计技术研讨会,重点对于技术人员流失问题、设计质量、设计技术、设计

深度、标准规范理解差异,以及我市勘察设计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研讨,通过研讨,寻求解决的途径,学习省内、外勘察设计行业的先进经验

,提升我市勘察设计质量。

(三)实施三个阶段,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第一步是启动宣传阶段,利用报纸、电视、宣传单等形式,在全市掀起建筑节能宣传浪潮,达到全

民了解,全民关注,全民参与的效果。第二步是建筑节能测试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阶段,注重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通过节能测试及对既

有房屋建筑节能改造取得第一手材料,为今后供热体制改革提供数据依据,为建筑节能改造积累经验。第三阶段是总结论证阶段,成立专家咨

询委员会,研究大庆市建筑节能目标、实施步骤、激励政策等,并结合大庆实际组织修编、新编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图,力求形成相对完整、使

用方便的系列图集,解决节能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四)出台四个规定。拟出台四项规定,第一是《大庆市建筑节能认定管理办法》。我们拟通过《大庆市建筑节能认定管理办法》,对达到建

筑节能标准的,予以认定,未达标者,不能投入使用,并追究责任,提高节能建筑的节能质量。第二是出台《大庆市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意见》

,通过制定我市节能工作中短期工作的指导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推进节能工作。第三是制定《大庆市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引进、

奖励政策》,人才是勘察设计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我们一直强调重视人才,但是缺少之方面的相关政策,拟通过制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奖励和

激励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第四是制定《大庆市施工图审设计文件查实施细则》,施工图审查工作运作几年来,每年都有提

高、每年都有进步,但没有适合我市施工图审查工作的相关制度。拟通过《大庆市施工图审查实施细则》将审查工作程序、审查深度及审查人

员管理等内容规范化。

(五)构建五个平台。第一是建立企业信誉信息平台,让企业的信誉度为大建设单位、开发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所了解,并接受监督。

第二是设计成果信息平台,对我市勘察设计企业历年来的优秀作品,对国内、省内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展示,开阔视野,加强比照。第三是专业

人才信息平台,包括专业人才资历及取得的成绩,让专业人才为大家所熟悉,让专业人才对我市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被大家所了解。第四是施

工图审查信息平台,这个信息系统是对审查工作的实时监督及反馈。对每个季度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审查项目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第五是

建立建筑节能信息平台,将节能有关情况数据、节能有关数据、节能有关知识、节能工作进展做成专题,在网上公布。通过这五个平台的建设

,加强工作的透明度,广泛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及建议,推动我们的工作更好地向前发展。

上一篇:节能减排部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铁路节能环保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