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3:11:31

建筑工程系论文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中问号表示存疑或待查。

更 正

“由于编者工作的疏漏,在新近出版的《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一书所刊登的人物照片中存在两处错误,特此更正如下

第36页上,葛尚宣照片为误置。其与照片来源说明当属同页下‘顾道生’条。

笫155页,邬达克照片为误用。现有照片为所引文献同页中公和洋行建筑师G.L.Wilson像。正确照片如下。选自Johnston.Tess:A Iaet Iook.westernarchitecture in old Shanghai(HongKong:Old China Hand Press,1993)。此外,二人照片亦见于伍江先生所著《上海百年建筑史》(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在此,我们对出现的错误深感自责,并对可能造成的讹传深感不安。我们诚请诸位读者帮助更正,同时对伍江教援和钱锋博士的指正表示衷心感谢!”

补 遗

姓名:鲍鼎

其他有关材料

――李传义 “著名建筑人物鲍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会、日本亚细亚近代建筑史研究会合编《武汉地区近代建筑史研究论文集》,未正式出版,1989,4

姓名:贝寿同

生卒1876-1941

经历1919北京西郊民巷19、20号大陆银行建筑绘图监工

作品

――北京西郊民巷19、20号大陆银行(1919)

其他有关材料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U1-14-6383”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工务处关于贝季美(原文)等请求建造工程师住宅,上海万国商团事及胶州公园处理尸体的文件”,1921-1943

――“王正廷等宣言”,《东方杂志》22卷“五卅事件临时增刊”

(包括贝寿同,华南圭等)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Q266-1-60-227”大陆银行京行建筑及倒卖房地产经历的报告”,1927.6(民国十三年二、三月,京行因前项房屋不敷应用…--议决将原建筑之楼房拆卸,就其地基及先后租买各地建筑五层新式样楼……绘图监工由天津基泰公司办理)

其他有关材料,

――贝蓓芝 “中国近代建筑师贝寿同(1876-1941)”,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六)》,(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姓名:陈登鳌

著作

――”检讨“,《人民日报》,1955.5.14

――《建筑设计资料集》(一)(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其他有关材料

――《讣告,设计大师陈登螯逝世》,《光明日报》,1999.11.4

姓名:陈明达

生卒 1914.12-1997.8

经历 1932八中国营造学社,协助梁思成、刘敦桢调查研究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云南等地古建筑

其他有关材料

――傅熹年“陈明达”,杨永生,王莉慧编《建筑史解码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姓名:陈穆

经历 北海银行行长

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财经接管委员会金融处处长(1949),负责接管国家资本和官僚资本银行:行长(1950)

著作

――”接管官僚资本银行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上海解放三十五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石鸿熙主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87期――接管上海亲历记》,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1997

姓名:陈其芬(陈才茂之子)

生卒 1901-1996.6

籍贯 广东宝安

教育背景:岭南学校毕业

经历 在岭南学校学习期间曾与廖承志同学,在法国与廖梦醒,冼星海等相识

巴黎Hennebique三合土建筑公司实习10个月,继在建筑克来威夫卫生城(La Cite Sanitarie de Clarivivre)工作,任建筑工程师4年8个月

1936 回国,任南京市政府工务局技正

1936.1 经吴景奇,阮迭祖介绍加入中国建筑师学会

1936.4.17 实业部技师登记证书,工793

1937 赴越南,后至束埔寨

1953(4?) 应廖承志邀请回国参加国宴

任王国政府公共工程部顾问,协助中国和苏联专家根据热带条件进行建筑设计曾获柬埔寨王国政府骑士、王后勋童

1970 回国定居,1996于北京逝世

作品:

――(越南)丽都戏院

其他有关材料:

――木子,“智熙家塾与陈才茂”,《宝安史志通讯》12期

(http://www.da.baoan.省略/temp/basz/shizhitongxun12/pg_0039.htm) (陈才茂于民国初年(1919年)逝世,享年58岁。他的后代多数在国外,遍布全世界五大洲,有博士,硕士、学士,各门学科的专家、教授、教师、工程师、商人,还有在联合国和平机构任职。其子陈其芬留学法国,学习建筑,与同校成为同学,新中国建立以后,周多次邀请他回国访问。)

注:承陈其芬之子陈家聪先生提供宝贵信息。

姓名:陈桑寿

著作:

――“工学院现在及将来”,《工商学生》,1937.1(4)

姓名:陈裕华

经历:1939.8-1941(私立)之江文理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任教授(承刘宓提供)

姓名:陈植(字:直生,Chen,Benjaa。ir Chih)

经历:1938.8-1939.8(私立)之江文理学院建筑工程系兼任教授

1940.8-1945专任教授

1949.8-1952(私立)之江大学建筑工程系系主任(承刘宓提供)

1952.7-1955.4 华东建筑公司(后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1957.8-1982.9 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

1958-1960 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委员

1959.8 上海市建筑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其他有关材料:

――“光辉的业绩不朽的一生――深切悼念陈植同志逝世”,邢同和“永远怀念陈植大师”,袁镜身“巨匠陨落,光辉永存”;金瓯卜,“悼念我国现代建筑的开创者陈植老师”,《建筑学报》,2002.6期

――蒋春倩“华盖建筑事务所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注,之江大学在1931-1946年问称为“私立之江文理学院”,1946年后恢复“之江大学”名义。1938年陈植创办私立之江文理学院建筑工程系,暂由土木系系主任廖慰慈系主任,直至1940年王华彬出任系主任。1949年陈植接替王华彬但任系主任,直到1952年结束。(刘宓)

姓名:成竟志

经历: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助教

1950年中国建筑师学会登记会员

南京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1967年加入建筑研究室“孺子牛”学习小组(《童文集(四)》,402)

姓名:戴念慈

其他有关材料:

――李准 “也谈多层次的建筑文物保护――给戴念慈同志的一封信”,《建筑学报》,1990.7期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戴念慈逝世”,《建筑学报》,1992.1期

――吴良镛 “戴念慈同志过早地离开了”,袁镜身“丰功伟业,名垂青史――深切怀念戴念慈同志”,严星华,“悼念建筑界一代巨匠建筑设计大师戴念慈”,张钦楠,“念慈同志晚年的一些创作观点及作品”,陆颂曾“痛悼建筑大师戴念慈”,《建筑学报》,1992.3期

――袁镜身:“戴念慈的设计作品及创作思想”,张开济 “忠于建筑、忠于人民――戴念慈创作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傅秀蓉“怀念戴总”,张良皋,“大匠之学与大匠之路――纪念戴念慈先生”,张锦秋“文质彬彬,推陈出新――学习戴总创作的体会”,冯利芳“一代建筑大师,一部现代建筑史――写在戴念慈创作思想研讨会之前”,王明贤“戴念慈现象与中国当代建筑史”、《建筑师》48期,1992.10

――万千《当代中国建筑大师――戴念慈》,(北京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祖安“不了了之的抗战‘胜利门’”,《上海滩》,2000.12期

――张钦楠

“记念慈同志的几个重要观点”,萧桐“怀念戴念慈同志,漫谈设计思想”,杨永生编《建筑百家回忆录续编》,(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姓名:戴琅华

经历:中央大学建筑系助教,1940.2-1940.6(私立)之江文理学院建筑工程系兼任助教(承刘宓提供)

注另据浙江档案馆《之江大学档案》,戴的籍贯为江苏吴县(承刘宓提供)

姓名:丁宝训

经历:中国幻方研究者协会名誉主席

姓名:董大酉(Doon,Dayu)

经历1944上海特别市第一区公署工务处总务科长兼土地科长

1964――杭州市建筑设计院顾问工程师

作品

――上海中山路大厦大学男生宿舍(群力斋),厨房及饭厅,浴室工程(与Phillips合作,1930,新海记营造厂,“Umversity Buildings under Construction,”China JournalOf Science and Arts,VoI,×…,July―December,1930)(大夏大学现存群贤堂、群策斋,群力斋,群英斋――蔡凌、彭长歆提供)

著作

―― “ArchitecturaIChronlcle,”Tien Hsia Monthl y,v01.3,no.4.Nov 1936(洪再新教授提供)

其他有关材料

――“Correspondence”TienHsia Monthly,vol.3,no.5,Dec.,1936(洪再新教授提供)

――上海市档案馆档案R22-1-57-128“上海特别市第一区公署总务处转署长关于董大酉为本署工务处总务科长兼土地科长致工务处函”,1944.2.2)

姓名:董修甲(字:鼎三.Tung.Hsiu-chia.)

经历:1918.8.14在上海搭南京号轮船启程赴美留学,同船之清华留美学生有李济,余青松,查良钊、张道宏,张歆海、程其保,董任坚、董修甲、叶企孙,熊正瑾、刘崇、楼光来、萧叔玉等,此外另有、朱家骅、邓萃英、杨荫榆(女)、叶元龙、刘叔和,徐志摩等亦同船赴美(WWW.shgsh.tpcedu.tw/DSP2/acadjjles/9401/93d、论文国二孝林佩璇%20李芷萱%20郑雅文doc)

著作:

――“联邦制及委员会制之研究”,“评国是会议所拟定宪法草案”,《东方杂志》19卷21号.1922.11.10

――“上海特别市土地政策之研究”,《东方杂志》,24卷14号,1927(张天洁提供)

――《国民经济建设之途径》,?,1936

――《中国地方自治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代议立法与直接立法》,(上海)商务印书馆,?

其他有关材料:

――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词典》,(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丁孝智《五四以来中国商业经济思想的发展》,(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王侃,杨树标“试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高级文官的投敌及其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3期(张天洁提供)

――赵可,“民国时期城市政府行为与杭州旅游城市特色的显现”,《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2期

――邱红梅、刘彬彬,“论董修甲的市政管理观及其特点”,《咸宁学院学报》25卷1期,2005

――Zhang,Tianjie(张天洁),Building Citizens for NationalistChina:Municipal Parks and Parkwaysin Wu han(WUChang,Han kou,and Hanyang),1927-1937,Ph.Ddissertation,NationaI Unive rsity ofSingapore,2007

姓名:范文照(父亲为英国人)

生卒:1893.10.3-1979.1.12

籍贯广东顺德(生于上海)

其他有关材料

――“关于赵深的交待材料”,“关于赵深的补充交待”,《童文集(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09-412

姓名:关颂声

经历:1930.1实业部登记,工23.1940.7桂林市政府开业证

其他有关材料

――滁州琅琊山古刹套色图一帧(关颂声摄),《中国建筑》1卷5期,1933.11

――“工程师关颂声昨视察公共体育场址,建筑计划大致拟定,图样绘就后即寄平”,《北平晨报》、1935.1.23([本报特讯]北平市公共运动场自决定在先农坛建筑后,曾请天津名工程师关颂声义务帮忙,全权计划一切。关于前日来平,昨日上午马约翰,李洲与关颂声到场视察,计划仿照故都皇宫式样,场外之墙皆绘以红色,场外

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田径场,北区为足、篮,排、垒各种球场及国术场,并在场之最北地方建筑游泳池。关颂声已于昨晚返津,图样绘就即寄平,并计算一切建筑费,俟市长袁良批准后,即开始建筑。据马约翰语记者,球类看台改用木质,以便自由挪移云。)

姓名:郭毓麟

经历:与刘鸿典、张剑霄合办(上海)鼎川营造工程师

1950――沈阳(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其他有关材料:

――刘宝仲“缅怀前辈――追忆郭毓麟教授”,http://www.xauat.省略/xajdb/zbzl/gwjd01.htm

姓名:葛尚宣

经历:1930.7――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绘图员(《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业务报告》第2期,1930.7――1933.12.原文写作“葛尚宽”,当误。)

姓名:范文照(Fan.Robert)

作品:

――Room for Cars Was Base inPIanning Conduit Road FIats(1961)(Hong Kong and Far East Builder,vol.16.no.3)

著作

――“欧游感想”,《中国建筑》3卷6期,1936.3

其他有关材料:

――王浩娱、许焯权,“从中国近代建筑师1949年后在港工作经历看。中国建筑的现代化’”,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五),(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姓名:顾鹏程

经历:……

1950中国建筑师学会登记会员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其他有关材料

――金磊、李沉 “唤起记忆北京院20世纪50年代的‘总’”,《建筑创作》2009.4期

姓名:辜其一

经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建筑系主任

1959参与编写《中国古代建筑史》(初稿)

姓名:过元熙(Kuo,Yuan-hsi)

经历:1941 Hong Kong&Far EastBuilder中文编辑

姓名:哈雄文

其他有关材料:

――童,“维修伪国民大会堂问题”,“关于黄家骅的交待材料”《童文集(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04-405,412-413

姓名:何立蒸

生卒:1912.10.1-2005.4.5

经历:1941.2――与刘光华、龙希玉合办(昆明)兴华建筑师事务所(工程司)

1941.7技师登记,工317

其他有关材料,

――“沉痛悼念老一辈建筑师何立蒸先生”,《云南建筑》,2005.3期

姓名:胡德元

著作:

――“广东省立勤大学建筑系创始经过”,《南方建筑》,1984,4期

姓名:华揽洪

作品:(已实现部分,承华新民女士整理提供),

――位于Bievres(巴黎郊区SeIneet Oise)的一所兽医院,1937

――Serra先生高级木器加工厂,1945

――1945年St Victoret学校(Bouche du Rhone)扩建,1945

――马赛Cantini古堡(现Marse…eveyre中学)改造,1946

――马赛老港de la Toumette楼宇(与PouiIIon共同设计),1946

――Stam女士实验性私人别墅,1947

――马赛Marseilleveyre中学总规划(与CasteI共同规划,部分实现),1947

――马赛Marseilleveyre中学住宿生宿舍楼,1947

――1947年儿童度假村,1948

――马赛BreteulI街46号公寓的改造,1948

――马赛Oddo大道的公寓,写字楼和仓库,1948

――马赛老港“LJe Mandarln”中国饭馆的改造,1948

――马赛st Ferreol街Jane Bardin店铺的改造,1948

――Arjes市TrInquetaille区战后重建(参与规划和设计),1948

――Catalogne“Vamping”俱乐部,1949

Arles市Trinquetaille区3段、26段和27段的重建,1950

――(Laurent先生)办公楼的内部改造,1950

――马赛Marseilleveyre中学的大食堂,1951

――Aveyron省Monteils修道院的修复(重建最上两层),1951

――Var省RayoI区Delaugerre先生的别墅,1951

――利用预制构件建设的半永久性建筑(位于右安门的实验性建筑)1952.3

――钢筋混凝土预制窗框的研究和应用(应用在徐州和其它某些南方地区的民用建筑上,以及大量工业建筑上),1952.4

――北京儿童医院,1952.5

――北京社会路六栋四层楼,1953.2

――北京第一个全面配套的住宅小区“幸福村”,1956.2(《建筑学报》,1957,3期)

――贸易部办公楼(复兴门外两栋及其附属建筑,西直门外五栋及其附属建筑),1957.1

――(水电部)北京官厅水库的小型迎宾馆,1957.5

――北京62-2型标准化住宅方案(在北京实施了四年),1961.2

――北京广安门中医医院两栋四层高档专家宿舍楼,1963.1

――北京水碓子住宅小区及其五层实验性住宅,1963.3

――北京老虎庙花园村华侨公寓,1965.2

――北京三里屯电车公司二层经济型宿舍楼(八栋,共64个单元,由工人自己动手建造。设计图纸四次更改。建筑师自始至终在工地现场)

――位于Issy Les Mou¨neaux的中国驻法国巴黎领事馆办公楼改造,1980

――中国留学生宿舍(巴黎13区Glaciere街)

(与Starkier共同设计),1983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的住宅楼的改造(巴黎Cassette街),1985

――中国驻法国文化处(巴黎vanLoo街),1993

著作(承华新民女士整理提供)

――“北朝鲜城市规划调查报告”(国际建协报告),1957.7

――“法汉建筑专业词汇”(1800词汇),内部刊物,1966.1

――“新兴中小工业城市规划”,写于1973-1974,出版于1994

――《重建中国

城市规划30年(1949―1979)》(李颖译),(北京)三联书店,2006

姓名:华南圭

生卒:1877-1961

著作(承华新民女士整理提供)

――“机器铺路”,《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6.8期

――“超高度之连接线”,《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6.10期

――“公共汽车之大利”,《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6.11期

――“土方行动术”,《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6.11期

――“中国土道上驶行公共气车”,《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6.12期

――“木质顶棚之算法”,《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1-6期

――“房屋工程之铁筋混凝土”,《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1-4期

――“御震房屋”,《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5、6期

――“车队之驶力”,《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5、6期

――“自来热水”,《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7、8期

――“卫生粪坑”,《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7、8期

――“房屋天然通气法和戏园通气法”,《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7、8期

――“新式吊桥”,《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7、8期

――“河底隧道之浮箱”,《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9、10期

――“房屋通气之理法”,《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11、12期

――一“造管新法”,《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11、12期

――“行动喂水法”,《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11、12期

――“测量北京全城水平”,《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7.11、12期

――“自动电话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1期

――“沙及灰膏之研究”,《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2期

――“试用混凝土轨枕意见书”,《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3期

――“吸尘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4期

――”轨条形式之统一”,《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6期

――“用加减以求于立方根”,《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7期

――“算机”,《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7期

――“电气净水”,《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7期

――“浮桥图”,《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7期

――“铁筋混凝土(桥)”,《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8期

――“过热蒸汽之试验序”,《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8.11期

――“暖务”,《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9.1-4期,7-12期

――“法国试验无线电话成绩”,《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19.8期

――“建筑住屋须知”,《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0.10期

――“建筑材料撮要”,《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0.4-5、7-9、12期,1921.1、3期

――《钢桥规范书》, (初版)交通部颁行,1922,(再版)《北宁铁路改进专刊》5、6号,1935.2、3

――“交通员工养老金条陈”,《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5.5、6期(华新民注:华南圭向交通部长条陈,希望像西方国家那样给铁路员工设立养老金。数月后出台的“京汉铁路养老金试办简章”,载于《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7.3、4期)

――“京西静谊园之保存”,《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5.5、6期

――“钢筋混凝土之大烟囱”,《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6.1,2期

(华新民注:此为华通斋为北京电车公司的大烟囱所作的设计。该烟囱高54公尺,为当时京津地区最大者)

――“京汉路局工务处呈复段务会议办法”,《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6.7、8期

――“南满铁路参观纪略”,《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6.9、10期

――“铁路分道岔之算式”。《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7.7、8期

――“自动水斗”,《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7.7,8期

――“家庭卫生小工程”,《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7.11、12期

――“中西建筑式之贯通”,《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1、2期

――”北平特别市工务局组织成立宣言”,1928.9,13,《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5、6期

――“北平之水道”,《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7、8期

――“美国之旅馆工业”,《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7,8期

――”昨日黄花之文”,《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7,8期

――”玉泉源流之状况及整理大纲”,《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9、10期

――“北平通航计划之草案”,《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9、10期

――“北平中山公园铁筋桥”,《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9,10期

――“一封技术的奇书”,《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9、10期

――“铁筋圬工撮要”,《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8.9-12期

――“铁路工程之我见”,《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9.1,2期

――“公路之路皮及路床”,《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9.5、6期

――“天津租界之水沟和北平新式沟口”,《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9.5、6期

――“北平旧城市下水道计划书”(与周炜台着),1929,北京档案馆藏

――“北平市工务局虹式淘井”,《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9,5、6期

――“市政费用之比较”,《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29,7、8期

――“新式月台墙”,《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30,1―3期

――“华北避暑海滨“,《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30,1,3期

――“难井及简便新法”,《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30,1―3期

――“沥青土之路皮”,《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30,1-3期

――“北平市之新式人力辗”,《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30.4.6期

――“天津东马路沥青油路做法”。《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30,7-9期

――“本会华副会长就北宁工务处长宣言”,《中华工程师学会会报》,1930.10-12期

――“何者为北平文化之灾”,1932年在清华大学所做的讲演并印行,重刊于《建筑创作》,2007,3期

――“铁路建设费之概况”,《工商学志》,7卷2期,1933

――”北宁铁路双道电气号志概要”,《北宁铁路改进专刊》,1934,1、2期

――”铁路建筑规则”,《北宁铁路改进专刊》,1934.3期

――“平津快车二点一刻钟”,《工商学志》,6卷2期,1934,《北宁铁路改进专刊》第四号,1935.1

――“钢桥疲惫之主因及补救方法”,《工商学志》,7卷1期,1935

――“延长钢桥之寿命”,《北宁铁路改进专刊》,第7号,1935,4

――“沥青土之车道规范”,《北宁铁路改进专刊》,第8号,1935,5

――“验路仪”,《北宁铁路改进专刊》,第9号,1935.6

――“验桥仪”,《北宁铁路改进专刊》,第11号,1935.8

――“轨道与机车之关系”,《北宁铁路改进专刊》,第14号,1936.7

――“论调车轨道”,《北宁铁路改进专刊》,第15号,1936.9

――“用钢绳之尖轨及扬旗”,《北宁铁路改进专刊》,第16号,1936.9

――“桥路病情之检查”,《工商学志》,8卷1期,1936

――“碱地之房屋”,《工商学志》,8卷2期,1936

――“铁路半径与倾度”,《工商学志》,9卷1期,1937

――“工商学院之过去未来”,《工商学生》,1卷4期,1937

――《铁路(第一编 轨路材料,第二编铁路工程)》,1916初版,1919再版

――《公路及市政工程》,1939.1初版,1939.8再版

――《土石工程撮要》,1919

――《房屋工程(1-8编),1919-1930

――《算学启迪法训童指南针》,1933

――《力学撮要》,?

――《土石工程》,?

――《建筑材料撮要》,?

――《置办及运用铁路弯度矫正法》,?

――《算学启蒙》,?

――《建筑材料》,?

――《算学撮要》,?

――《材料耐力》,?

――《算尺及算机》,?

――《公路工程》,?

――《建筑专书》,?

――《工程材料》,?

――《铁筋混凝土》,?

――《污工桥梁撮要》,?

其他有关材料

――”王正廷等宣言”,《东方杂志》22卷“五卅事件临时增刊”(包括贝寿同、华南圭等)

――华新民“我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之一――华南圭”,《建筑创作》,2009,4期

姓名:黄家骅

经历 1932合办(上海)东亚建筑公司

……1937年底赴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兼(重庆)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1937)

1949.2-1950(私立)之江大学建筑工程系专任教授,1950-1952副系主任(承刘宓提供)

其他有关材料

――童“关于黄家骅的交待材料”《童文集(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12-413

姓名:黄学诗

经历:1958-1959湖南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

1959-1972湖南大学土木系副系主任、系主任

注,《(第一回)中国工程人名录》(1941)中有同名人,字佩言,1910年生,河北沧州人,1934年毕业于北洋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曾担任陕西水利局测量员,并在北宁铁路实习(1937)。

姓名:黄元吉

经历:青岛市第三(1950.9-1951.10)、四(1951.10-1952.11)、五届(1952.11-1954.2)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

注,《(第一回)中国工程人名录》(1941)中有同名人,字坤五,1906年生,河北新安人,1930年毕业于河北水利工业专科学校。

姓名:黄祖淼(字:鹿淼)

著作:

――《建筑工程实用计算图表》(黄祖淼编、朱士圭校),

(上海)开明书店,193?

姓名:蒋骥(字:子展)

经历 考入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常州中学),深受校长屠元博器重,初就读于武阳公学

1912年考入本校高等实业科

1913――经屠推荐,公费东渡日本,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

1918――毕业回国,历任湖南沅江湖田测绘主任、北京陆军预备学校教员,上海港务局塘工处主任以及天津航政局、青岛航政局技士、主任等职

1930到上海后,任上海大夏大学土木系教授,上海中光中学校长

1934――1948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教员、土木科主任

1936.8-1936.10军需署技正

1941-1943诚孚纺织专科学校

1947――诚孚纺织人才养成所教授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华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合作人朱士圭)

1948-1951到苏州参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复校工作,帮助该校创建建筑科,任主任

自办蒋骥建筑师事务所,1951.10上海市人民政府工务局注册,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兼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并当选为苏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教育工会主席

1956年退休

附:http://WWW.省略:81/congratulatlon/fengcai/8.htm

蒋骥(1892-1963)教授。江苏常州人。字子展。初就读于武阳公学。1912年考入本校高等实业科,一年后往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学习。1918年毕业回国,历任湖南沅江湖田测绘主任、北京陆军预备学校教员、北京工业专科学校教授,辽宁铁路局工程师上海港务局塘工处主任以及天津航政局、青岛航政局技士、主任等职。1930年到上海后,任上海大夏大学土木系教授,中华职业学校教员,土木科主任,上海中光中学校长,诚孚纺织人才养成所教师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与同时留学的朱士圭创立华安建筑事务所,承接建筑设计业务。抗日战争胜利后到苏州参与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的复校工作,帮助该校创建建筑科,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兼任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并当选为苏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教育工会主席。1956年退休。

姓名:李锦沛(字:市楼,Lee,PoyGum)

经历:1932浦东同乡会新会所顾问工程师(郑祖安

“浦东同乡会新会所――浦东大厦的兴建”)

fhttp://WWW.省略/ReadArticIe.asp?BlgCIasslD=2&A~icIeld=147)

著作:

――“MuItiplicitv of MunicipaIRegualhons Vex Life of Architect inShanghai.China Reconstruction andEngineering Review 4.Dec 1934:92-94

――High Professional StatusAttatned bv Chinese Architects ln BriefPenod.China Reconstruction andEngineen。ng Review 6.May.1935:60-61。

姓名;李扬安(Lee,Young On)

作品:

――Chien Ai Hospital,Fanling,

NT,(1959)(Hong Kong and Far EastBuiIder,vOI.14.nO.4)

姓名:李英年

经历:1933.9――上海浙江兴业银行信托部结构工程师

姓名:李莹(女)

姓名:李宗侃(字;叔陶,)

作品:

――中央大学生物馆(今东南大学中大院,1929)

(刘先觉、楚超潮,“南京近代大学校园建筑评析”,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五)》,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姓名:梁思成

著作:

――“我认识了我的资产阶级思想对祖国造成的损害”,《光明日报》,1952.4.18

――“一个知识分子的十年”,《中国青年》19期,1959

其他有关材料

――“孔庙勘察经过,梁思成之谈话”,《申报》,1935.2.22

――“孔庙工程勘察情形,梁思成之谈话”,《申报》,1935.2.24

――刘节,“昆明十二日”――1939年日记(二),《万象》,9卷10期,2007.10(1月17日星期二“下午访王了一,与了一同访吴文藻不遇。又访梁思成。思成病甚重,闻三日前割去扁桃腺,尚未复原。稍谈即出。”)

――赖德霖“文化观遭遇社会观,梁刘史学分歧与20世纪中期中国两种建筑观的冲突”,朱剑飞主编《中国建筑60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赖德霖 “梁思成‘建筑可译论’之前的中国实践”,《建筑师》137期,2009.2

――赖德霖“构图与要素――学院派来源与梁思成‘文法-词汇’表述及中国现代建筑”,《建筑师》142期,2009.10

附3 张中行“红楼点滴一”,张中行《负喧琐话》,(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

记得是1947年或1948年,老友曹君来串门,说梁思成在北大讲中国建筑史,每次放映幻灯片,很有意思,他听了几次。下次是最后一次,讲杂建筑,应该去听听。到时候,我们去了。讲的是花园、桥,塔等等,记得幻灯片里有苏州木渎镇的某花园,小巧曲折,很美。两小时,讲完了,梁先生说;“课讲完了,为了应酬公事,还得考一考吧?诸位说说怎么考好?”听课的有近二十人,没有一个人答话。梁先生又说 “反正是应酬公事,怎么样都可以,说说吧。”还是没有人答话。梁先生象是恍然大悟,于是说:“那就先看看有几位是选课的吧。请选课的举手。”没有一个人举手。梁先生笑了,说:“原来诸位都是旁听的,谢谢诸位捧场。”说着,向台下作了一个大揖。听讲的人报之以微笑,而散。我走出来,想到北京大学未改旧家风,心里觉得安慰。

姓名:林炳贤(Lamb,Ping-yln)

生卒:1900.10.5-1986

经历:1929.1948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师

1929-1940 建筑构造助理教授

1940-1948 建筑工程教授,教授建筑工程、市政工程

1946.10-1948 建筑工程系主任,教授建筑绘图,外国建筑史、建筑构图原理、营造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

其他有关材料

――周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系)发展史”

(http://202.113.13.67/colleges/architecture/?t=l&sid=88)

照片来源http://202.113.13.67/colleges/architecture/?t=l&sid=88

姓名:林克明

经历1975――广州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1 979)

著作:

――“广州城市建设要重视文物古迹保护”

(与邓其生合着),《南方建筑》,1981.1期

姓名;林乐义

经历:1956.省略/xzfc-xx.asp?ld=93

附:

林是镇(1893-1962),福建长乐人,字志可,祖及父均为清末翰林。自幼随宦河南江西,十七岁赴日本留学,中以辛亥革命归国两载,1917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回国后历任京都市政公所技术员、设计科主任、技师等职,办理都市建设工程,自1928年起,历任北平特别市政府工务局技正、第二、三科科长,办理工程设计事项,并兼任市政府中山公园中同纪念堂设计委员、市政府工料查验委员会委员等职:1931年9月,兼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讲师,1933年1月,参加中国营造学社,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35年2月,调任北平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技正,办理北平文物整理修缮工程,1936年5月,该处改隶南京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更名为旧都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仍任技正,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之后,曾历任伪建设总署都市局局长、伪工务总署都市计划局局长,曾主持策划实施北平古建筑修缮保护项目以及北平故宫及中轴线古建筑测绘,抗战胜利后,被军统系统稽查处检举扣押,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建设局顾问等职直至退休,1962年病逝干北京。

姓名:林宣

经历:1950――沈阳(原东北)工学院建筑系教师

姓名:刘敦桢

著作:

――《刘敦桢全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中国其他有关材料

――刘节,“昆明十二日”――1939年日记(二),《万象》,9卷10期,2007.10(1月21日星期六“下午往访吴辰伯辞行,不遇。……入城向王了一辞行,与了一同至一咖啡馆小叙,于座上晤刘士能。”)

――“纪念刘敦桢先生诞辰100周年”,《建筑师》77期,1997.8

――“维修伪国民大会堂问题”,“关于刘敦桢的交待材料”《童文集(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04-405,405-407

――朱光亚主编《刘敦桢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建筑史学史研讨会论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赖德霖“文化观遭遇社会观梁刘史学分歧与20世纪中期中国两种建筑观的冲突”,朱剑飞主编《中国建筑60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姓名:刘国恩(字:健华)

经历:(北平)天顺营造厂(经理杜文明)主任技师(1946)

姓名:刘鸿典

经历:与郭毓麟、张剑霄合办(上海)鼎川营造工程师

作品:

――东北工学院冶金学馆(1952)

其他有关材料:

――

“刘鸿典塑像隆重揭幕”,http://www.省略/xajdb/200 2gq/158160/yw.htm(2002.12.31)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 五个对接

一、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教育部、财政部决定2011~2012年实施“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重点支持1000个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的建设,以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高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部署和《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围绕湖北省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支持一批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和湖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筑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湖北省是全国的建筑业大省,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从全国范围来看,建筑业也是当前技能型人才紧缺的五大行业之一,建筑类人才培养已被列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计划之中。2011年,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该专业面向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及武汉“1+8”城市圈,服务区域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建筑业及区域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钢结构产业,培养面向建筑施工、建筑管理第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思路及目标

围绕武汉城市圈和大别山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支柱产业——建筑业、钢结构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内涵,凝结专业特色,促进“五个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按照“四方联动、三层合作、厂校一体”的办学模式,建立和健全建筑类专业理事会保障下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创新“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应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任务驱动、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完善理实一体教学、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为重点,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创新“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三双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外引内培”为途径,加大“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力度;试点实行多学期分段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不断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三年的建设,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成武汉城市圈及大别山试验区建筑行业、钢结构产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成为区域内建筑行业、钢结构产业的建筑技术研发基地、职业培训基地。

三、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系专业建设的途径

1.专业与产业对接,推进校企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以专业为纽带,强化校企合作,建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分理事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行业协会、建筑企业、教学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等组成。通过政府协调、行业指导,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社会服务培训等工作,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学院、系、专业三层合作,与湖北省一级资质建筑企业——湖北长安建筑有限公司联办长安建筑学院,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组建校企合作专业性学院——长安建筑学院,合作培养建筑专业人才,开设订单班——“长安班”,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 的紧密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构建“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前2年主要在学校进行学习,同时穿插开展校内外实习,最后1年到企业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原来的每学期,逐步改革为“一长一短一长”3个学段,实现分段循环教学,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分层训练,逐级递进,逐步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训练项目,分级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岗位技能,实现了校企双主体共育,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的职业能力逐级提升,从而构建“岗课融合贯通,学期分段循环、能力逐级递进、校企双主体共育”的“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依据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基于施工员岗位工作过程,以施工员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围绕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全真模拟,在对岗位(群)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和阶段产品特点,进行课程开发,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有效性,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与湖北长安建筑股份公司、湖北玉环建筑公司等密切合作,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围绕岗位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强化实训环节,加大对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性课程改革的力度,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围绕岗位职业活动、实际操作技能设置专业课程,从建筑行业的职业?工种岗位或岗位群?实际需要的技术、能力出发,根据国家相关专业规范标准,设计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教学模块,重新构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于施工员岗位职业标准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主要面向建筑施工企业、安装工程公司、专业工程公司、房地产开发单位等,主动适应建筑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安装、管理等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次要就业岗位有造价员、资料员、测量员、监理员等。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要求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从而对接相应的国家或地方职业技能相关标准。目前,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双证书”的比例已达到98%以上,我们大力推行“双证书”教育,实现“双证”融通的培养模式。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职业技能的教学与学习,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并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方式及鉴定程序,强化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合并进行,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证书,进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竞争力,更加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人才要求。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随着社会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应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麦可斯研究报告指出:“土建类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和素质是沟通和自学能力。”因此,我们一方面针对在校学生,严格按照终身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终身学习情感和态度、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及其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强化德育教育,使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将“被动”学习逐步引导至“热爱”学习、“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上,以利于学生将来的成长,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学习“主动”学习知识重要性的认识,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拓展学生学习发展空间。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使所有受教育者具备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能力,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既要教会学生一技之长,也要奠定其理论基础、技术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还必须整合所处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体系的对接,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地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功能和独特优势,积极探索中、高职课程的相互贯通,使职业技能成果与学习成绩之间实现衔接和互认。通过政府协调、行业指导,推动企业委托职业院校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使企业职工在职接受继续教育,有计划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3篇

学校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四季常青、绿树成荫,是一所现代化的花园式校园。校园占地面积1105.49亩(73.69万m2);校舍建筑总面积25.74万m2;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057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8.43万册,配备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建有体育馆、游泳馆、羽乒馆、塑胶操场、篮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满足了广大师生运动健身的需求。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882人,教职工517人,专任教师402人,硕士及以上教师达专任教师的80%以上,副高及以上教师达专任教师的35%以上。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3名,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13名,5名教师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第二批人选。同时,精心打造“双师双能”型教队伍,选配外聘教师,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设有矿业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地质与环境工程系、信息工程与自动化系、管理工程系、经济贸易系、社会科学系、基础部、体育部、思政理论教学部、继续教育部等12个教学系部。建有15个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中有省级特色专业3个;专科专业中有部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建有实验实训室56个,其中: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项。

近五年来,教师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0部,授权专利69件,教师主编部级规划教材26部;培育建设新型建筑材料、煤矿安全、量子调控产业应用研究等六个协同创新团队,量子调控实验室、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实验室、GE智能平台实验室、工程力学分析实验室被评为阳泉市重点实验室;学校是国家自然基金委依托单位,在2016年太原国际能源博览会上,有12项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和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出。

学校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积极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学生在“挑战杯”青年师生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得国家奖和省级奖。坚持以“德育答辩”为特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2+X”德育教育体系,以“水果哥”助学活动为引领,深入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开展SYB、KAB创业教育,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本专科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被评为山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建校30多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能、行知合一”的校训和“勤奋、严谨、团结、进取”的校风,坚持打造“联系区域经济更紧密,体现区域特色更鲜明,服务区域经济更直接”的办学特色,为山西省以及阳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学校先后获得阳泉市“模范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山西省高校文明单位等。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理事会 综合实训基地 建设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高〔2012〕17号)文件要求,将遴选建设一批综合型实训基地,要求与产业领域优秀企业紧密合作,以服务产业链和相关专业群建设为目标,集教学、培训、研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实训基地,这就要求校企必须紧密、深度合作,要有系统、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保障综合实训基地高质量、高标准的顺利完成。

以申报并通过立项的江苏省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为例,我们的建设总体思路是:实训基地的建成将为我省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及产业所需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为创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群、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楼宇装备专业群及其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坚实基础;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提供良好的平台,将进一步提升与增强学院技术研发和服务社会能力。

为确保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任务的积极落实及建设成效,必须依托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楼宇装备专业群等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来完成。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 建立健全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制度,为服务省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条件

1.1 建立专业群管理体制 成立学校主体、政府支持、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参与的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建立专业建设理事会规章制度和职责,协调专业群内各专业、各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下设校企联合教研室,全面负责专业群的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如图1)。同时,通过引入真实的工程项目资源,在产学研结合中,构建“工程型”的多元化双师团队,形成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团队、竞赛指导团队、技术服务团队、技术研发团队和创业创新团队。

建立建筑工程专业群各建设项目工作小组,在学院领导和理事会指导下,整合校内外多种资源,按照专业群建设方案要求开展工作。

1.2 建立专业群教学运行机制 实施建设项目责任制度,形成专业群建设责任机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共同负责课程体系、实训体系、双师团队等相关项目建设,制定项目建设方案,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推进项目按计划实施。

1.2.1 探索校企联合教研室管理运行机制 由校内专业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构成校企联合教研室,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承担社会服务项目和科研项目,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校企 “双赢”合作发展机制,实行“双主体、共发展”的合作共建机制。

1.2.2 探索专业群教学运行机制,建立系部、专业教室、教学团队三级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系部负责教学计划下达和教学资源的调配,专业教研室负责教学任务的落实,课程团队负责课程开发和教学任务的实施。

1.2.3 探索专业群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结合专业群特点,依托“专业工作室”“企业教师工作站”等合作平台,相互融合双方对口部门的合作关系,构建合作平台网络。实施项目管理,开展社会服务,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形成校企互动共赢专业群发展机制。

1.2.4 探索完善“校中厂、厂中校”机制建设 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等四个专业工作室基地作为生产性“校中厂”的平台,采用校企共管的方式,完善运作机制。“厂中校”就是将教学课堂与管理前移到企业中,学校与企业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确定学校与企业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义务与权利。

1.2.5 建立专业群多元评价和激励制度 建立专业群多元评价和激励制度,实施项目质量管理。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以专业群建设方案绩效指标为主要依据,建立奖励制度。明确责权利关系,定期考核,奖惩分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专业群建设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力促进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2 依托专业群建设理事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体制机制

通过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共建、共管、共赢的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体制,成立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小组,建立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构,建设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以保障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的顺利建设;通过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平台运行机制,即5个专业工作室、6个“厂中校”企业教师站、3个工程研究所的运行机制的建设,以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享双方资源,达到双方共赢;通过实训基地信息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建立实训基地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以保障综合实训基地的健康运行;通过建立政、行、企、校多元评价体系,建设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技术服务与培训评价体系、建设技术研发与创新评价体系完善各项评价制度,形成良性的奖励激励制度,以达到最高效率。

2.1 建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体制

2.1.1 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共建、共管、共赢的多元管理体制 通过政府、行业协会政策主导,依托建筑工程专业群、楼宇装备专业群、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群建设,成立各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的多元管理机制,建成资源多元投入的实训基地及其管理体系,实现学院投入主体多元化,制订政、行、企、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激励机制,实现学院投入方式多样化,制订企业资金、设备人员、技术投入的机制,实现学院投入资金多渠道,制订开放、合法的筹资渠道。

2.1.2 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以建筑工程技术类专业群、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群、楼宇装备专业群建设理事会为主的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领导机构;同时成立总负责人、管理办公室、各实训室负责人三级管理的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运行机构。

2.1.3 建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主要章节包括总则、管理体制、项目管理、项目实施、检查评估等。

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主要章节包括总则、预算管理、支出管理、决算管理、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

2.2 建立政、行、企、校合作平台运行机制

2.2.1 专业工作室合作体制 通过与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瑞安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米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等合作共建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装饰工作室(扩建)、工作室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工作室(新建)、平面色彩工作室(新建)为载体,以校企共建专业建设理事会为管理主体,构建基于盈利模式的校企合作,制定“专业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发展机制,完善“校中厂”运作机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对“校中厂”——专业工作室的使用权利和义务,保证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2.2.2 “厂中校”企业教师站合作体制 以与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武进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智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上海城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为载体,以校企共建专业建设理事会为管理主体,建设建设校企合作管理机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对“厂中校”的使用权利和义务,保证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2.2.3 工程研究所合作体制 通过与常州市建设局、常州建筑设计研究会、常州装饰材料市场流通协会、常州市市政工程协会、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等共建地下空间研究所、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研究所为载体,以校企共建专业建设理事会为管理主体,共同研究建筑领域新技术应用,制定“研究所”建设与管理办法发展机制,完善“校中厂”运作机制。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对“校中厂”——研究所的使用权利和义务,保证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2.3 建设实训基地信息管理运行机制

2.3.1 建立实训基地信息管理平台

2.3.2 建设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实训管理机构、实训基地使用网上申报、过程监督、成果管理制度、实训基地管理制度文本及上墙图表。

2.4 建立政、行、企、校多元评价体系 建设实训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校内教师、学生实训教学评价制度、校外实训指导老师评价制度、企业用人单位调查评价制度。建设技术服务与培训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技术服务能力评价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岗位培训、社会专项技能培训评价制度。

建设技术研发与创新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论文著作、专利申请、科研课题开发能力评价制度、大学生实践创业与科研创新评价制度。

3 结束语

为建成支持服务能力强、资源共享程度高、示范辐射作用大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使之成为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我们将依托并充分利用专业群建设理事会这一桥梁纽带,积极创新实践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悦.产学研相结合 建设多模式实训基地[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01).

[2]张萍,许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蒋国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产教结合新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01).

基金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1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本科实践教学的最后,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大学四年中最后学习阶段和综合训练阶段,是对学生学习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将4年来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复习与总结并应用到毕业设计中去,加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温故知新,是所学知识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习、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化,也是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地完成毕业设计,可使学生在工程设计方法上得到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调查研究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为例。探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建筑工程系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改进办法。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存在问题

(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虽然毕业设计题目强调以应用为主,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题目依然过于宽泛,也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一类是设计内容过少,整篇的论文,绝大部分抄写的是设计规范,只有少量的设计计算。另一类是设计内容过多,面面俱到,使得学生难以深入。

(二)毕业设计内容方面,在毕业设计内容上,主要表现在:毕业设计内容和方法有些过于传统;有些毕业设计,绝大部分篇幅是参考别人的资料或者设计规范,甚至个别论文几乎没有自己的东西。

(三)设计图纸方面,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要一人一题,而且早已明确提出了对工程量和图纸内容的要求。但是,执行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本意。主要表现在,有些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过于简单,甚至难度还没有达到课程设计的难度。至于非设计类题目,抄袭严重,毕业设计质量低下。

(四)毕业设计任务书方面,按照常理,毕业设计任务书是由指导教师填写,经过审核之后下发给学生。但是,很多是学生自己写的任务书,这还不是问题所在,要害问题是,这些学生写的任务书完全不是下达任务的语气,而是完成任务的语气。

(五)开题报告方面,虽然要求在第七学期16周之前完成开题报告,但是还是有学生课题报告和毕业设计材料一起上交,造成了这部分学生一直到毕业设计结束才写开题报告,而且开题报告的内容完全没有遵守当初提出的开题报告的要求,甚至有些同学,把毕业设计的目录直接粘贴到开题报告中“论文章节”部分,把教研室下发的毕业设计流程粘贴在“计划进度”中。

(六)毕业设计格式方面,为了统一毕业设计格式,学院制定了毕业设计撰写规范,并发给了每位指导教师、每位同学。而且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专门重申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强调毕业设计答辩要求,但是,依然有格式方面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很多同学word的应用能力极差,很多格式调整不会操作,有些同学抱着侥幸心理,对于格式随心所欲,根本不看、不遵守学院制定的毕业设计撰写规范。

(七)外文翻译方面,在毕业设计分组之后,就安排了每位同学的外文翻译资料,但是,依然有个别同学采用翻译软件翻译,造成语句不通,文不对题。

二、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原因。(1)学生的基础差。可以说,毕业设计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由毕业设计造成的,而是四年的学习中各种问题的积累和综合反映。在毕业设计中,需要综合运用以前的各课程的知识,但是,好些学生几乎完全忘记了。在给一些学生指出错误的时候,有的学生甚至理直气壮地说,已经学过两年了,都忘了。(2)学生不遵守规范。虽然在毕业实习之初就讲了毕业设计实施细则,在动员大会时就讲了毕业设计撰写规范,但是,依然有好些同学不遵守规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乱。(3)学生缺少基本的归纳、总结、表达能力。好多学生习惯于复制粘贴,根本不会组织语言自己表达,造成写出来的东西文理不通,词不达意。

(二)教师的原因。(1)老师的积累较少。由于建筑工程系很多老师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以往只有两届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老师的积累。(2)教师指导不太到位。有些问题,是应该老师教给学生怎么去做。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往往是没有指导到位。

(三)学生就业、考研的冲击。虽然现在还不清楚就业情况和毕业设计的直接关系,但是却有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1)很多学生找到了实习单位,无法分身,无法接受教师指导;(2)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以就业为理由,不主动联系指导老师;(3)部分考研的学生,在前半阶段忙于准备复试,后阶段又忙于找工作。

三、改进措施

(一)毕业设计根本目的要明确。毕业设计大纲中对毕业设计的目的说的很清楚,但也很抽象。我认为,毕业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从中有些收获。这种收获,包括专业知识方面的,更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高层次的。我一直对学生说,具体的知识不重要,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写作能力、表达能力等等,这些才是根本。所以,指导老师应该注重综合能力的引导,和训练。

(二)毕业设计不要过于强调创新。中国官方对思想的定义是,“思想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换句话说,只是用马克思主义做指导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问题。本科毕业设计也是如此,更多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按照规范解决问题。我一直说一句话,比如,别人设计了一张桌子,你也能够设计;别人设计了一座桥,你也能设计一座不塌的桥;这就足够了。而且,在现实工作中,往往都是常规工作,比如,别人设计了一个户型,你也即使创新,又能创新到哪里呢?即使是创新,也是在常规工作中的创新,一些小的改动就是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观念:创新,不是遥不可及、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贯穿于常规工作之中。最根本的,是要脚踏实地。

(三)毕业设计不要阻碍创新。在毕业设计中,也会有学生有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不合时宜、稀奇古怪,这个时候,老师往往过于注重可行性,会接连不断的让学生考虑这里是不是合理、那里是不是能够建造、经济上是不是合算、环境上是否有污染,等等,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阻碍了一些创新。所以,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新方法,那么,老师首先就要肯定,即使有很多缺点、即使不能自圆其说,老师也应该鼓励深入思考,而不是一枪毙掉。

(四)毕业设计不要贪多求全。评价毕业设计的效果,不在于毕业设计的长短,而在于在写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收获的多少。现在有些毕业设计越来越厚,但是,有多少是自己写的呢?如果学生自己不谋篇布局、造词造句,从中又能得到多少锻炼呢?

(五)毕业设计指导要引导学生凝练主题。一个题目百样写。高考作文题目,以前是全国一样现在是全省一样,但是写出来的文章五花八门。所以,针对一个毕业设计题目,能写成什么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引导。我一直强调,当你拿到一个题目的时候,就要反复凝练,列出提纲,甚至要思考你将来的总结会怎么写。有些题目可以通过不断的讨论,由空洞引到具体。

(六)毕业设计成绩要“心慈但不手软”。毕业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想让学生从中学到东西。“过程管理、精细化管理”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引起重视,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和毕业设计的效果。质量,指的是论文好坏,而效果,指的是学生从中学到多少东西。所以,在毕业设计初期,对于学习不用心的学生,一定不能给高分。特别是开题报告,如果没有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准备,那么,就完全可以给低分。因为开题报告考核的不是题目,而是围绕题目所做的工作。试想,如果你给的成绩远高于他的预期,他还会努力吗?所以,老师给成绩,要“心慈但不手软”。

(七)毕业设计要注重过程考核。过程考核,包括阶段性考核和连续性考核。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这些只是阶段性考核,另外还应注重连续性考核,比如,提交材料是否及时;等等。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都填写了“指导教师指导情况表”,让学生签到。这样做的好处是,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也是教师平时指导的凭证。有了这些,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一清二楚,教师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点评学生的问题。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社会输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毕业设计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毕业设计的问题,而是四年教育的问题的积累,是一个综合反映。通过毕业设计,带动学习风气的根本好转,这才是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所在。一个风气、习惯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有信心,有毅力,沿着正确的方向不停地推进。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B/S架构;选题管理

0、引言

永城职业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食品化工系、建筑工程系、经济贸易系、文化艺术系、矿业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基础部和培训部等教学实体。 本论文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建设基于.Net技术的选题管理系统。系统涵盖教师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管理员模块等主要环节,也包括数据报表的统计输出,初始数据的导入,系统的阶段管理等;系统采用B/S架构,三层架构开发,符合学校的软硬件情况[1]。

1、系统开发技术方案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采用的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进行开发的,该版本可以支持.NET Framework 2.0/3.0/3.5/4.0,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并且该版本的其他辅助设计功能也非常完善和稳定。Visual 2010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集,用于生成 Web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2]。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服务是由SQL Server 2008 Express版本提供的,它是微软专门针对学生、初学者等入门级的版本,比较适合本课题的开发和应用环境。

系统采用B/S结构,三层架构开发。框架是.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可以用任何基于.NET的语言开发 Web应用程序。本课题采用的是C#语言,因为C#是.NET平台上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语言,有利于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改进。访问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能力,为运行SQL查询、存储过程、操作XML数据提供了所需的工具,它能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2、系统的设计

2.1 系统总体功能规划

根据学院的需求的分析,可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功能。

2.2 系统的业务流程

首先管理员登录系统,新的一轮选题前先执行“清空往年学生数据”操作和“清空往年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操作,接着准备新一年的论文选题工作,并导入教师和学生信息,包括每个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以及专业培养要求、培养目标等相关信息。教师和学生登录系统,可修改默认密码。 教师根据学院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的命题,包括论文的题目、要求和内容等,本系统自动进行相似度检测,然后提交系统,若命题与其他老师的完全一致,则无法完成提交。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题,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志愿,最后提交选题结果。为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规定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数量不超过10人。管理员可以对个别特殊的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微调,然后最终选题结果。 选题结束后,教师可以查询和统计指导的情况,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选题的情况,最终选题结果可以导出到文件中,由系统管理员备案[3]。

2.3 管理员模块设计

讲师或硕士以上的教师有新建选题权限,赋予教研室主任进行专业性审核权限等;管理员可进行选题信息管理,如添加每年毕业论文选题等;管理员可对选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如规定教师命题的时间、学生选题的时间范围等,整个选题过程首先由管理员对各个导师提交的命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选题信息,然后实现师生双选,最后对于个别选题不成功的情况进行手工调整。除此之外,管理员还可以进行信息统计汇总等。通过以上的需求分析,管理员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各部门管理、教师信息管理、选题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

2.4 教师模块设计

教师模块主要实现新建选题和选择学生两个功能,新建选题功能主要是要求导师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出若干个题目,并且要给出题目的说明和要求;选择学生功能主要是授予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利。除此之外,导师还有修改命题、查询选题情况等功能。

(1)新建选题: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以后,导师首先要完成命题工作,要给出题目名称,避免选题的重复性,导师还要给出限选专业、难易度、工作量以及说明和要求等必要信息,然后提交系统等待审核,导师还可进行选题的查询,如查询我的选题或全部选题。

(2)选择学生:当题目经过审核通过以后将正式公布给学生,导师等待学生进行选题,选题结束后,导师可以查看题目被选情况并且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学生。师生双选阶段和高考录取非常相似。

2.5 学生模块设计

学生模块主要是实现查询信息和选择命题两个功能。在经过管理员进行题目审核这个环节以后,所有审核通过的论文题目将公布给学生。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点击选题管理的选题列表浏览到所有供选择的题目,并可继续查询到每个命题教师的有关信息,如教师的专业方向、教师的联系方式、可指导的人数以及每个选题限选的人数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专业特长进行选题,一个学生可选择一个志愿,之后进入导师选择学生阶段。另外,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被选的状态,也可以查询自己最终选题的情况。

2.6 数据库设计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包含相关实体(教师和学生)和毕业论文题目。

教师实体,包括教师用户名、密码、以及教师编号、姓名、职称、专业方向、籍贯、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所出毕业论文题目和指导人数。

学生实体,包括学生用户名、密码、以及学号、姓名、专业、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和所选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实体,主要包括题目编号、标题、题目简介、题目内容、选题面向级别、出题教师、出题老师编号、允许选题的人数、学生姓名、审核信息。

3、结语

本系统以永城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工作特点为基础,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只要能够连接到Internet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均可登录本系统。本系统不仅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减轻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毕业论文选题的效率,同时通过三级审核,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由于是针对永城职业学院所设计的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因此系统在适用度上有一定的范围约束,但是它简单实用、通俗易懂,能满足学院毕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求。

参考文献

[1] 郑琳.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4).

[2] 柏依彤.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建模与设计[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进度风险;综合评分法;风险对策

0.工程背景

成都市合作污水处理厂I期工程土建部分,总规模为25×104m3/d,排水区域内的排水主干管按25×104mm3/d规模敷设,城市污水通过d=2000mm的总干管道重力输入成都市合作污水处理厂。工程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西南片区的回笼村附近,清水河南岸,四面为农田和农房,有一条需要硬化的道路通向该场地,交通较方便。

1.工程施工特点

(1)工程施工项目包含各种大型水池构筑物,各种工艺管道预埋预留、安装与土建的配合及土建的电气、照明、给排水安装。

(2)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大,施工时对混凝土级配、水灰比、外加剂的掺入、振捣、施工段划分等主要技术问题要求严格。

(3)做好对各种预埋件的位置尺寸、各种预埋管件的固定位置、预埋件及预留孔位置控制等工作,是确保污水厂构筑物施工质量的关键。

2.进度风险分析

通过对工程施工特点分析,本工程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甚多,应进行进度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本标段工程涉及的风险因素如表1。

表1 成都市合作污水处理厂I期土建工程进度风险因素

3.进度风险估计

通过对关键线路的分析,存在工期风险的子项目有:

①综合楼基础开挖;②综合楼基础及一层;③综合楼二层;④综合楼三层;⑤生化楼基础;生化楼池壁及顶板;⑥终沉池基础开挖;⑦终沉池基础混凝土、池壁、顶板。

4.进度风险因素评价

根据风险识别结果,本工程的进度风险因素为4项,存在进度风险的子项目7项,施工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各风险事件进度打分赋权,按5个级别评价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且确定风险标准为0.80,结果如表所示。

进度风险综合评价表

5.进度风险对策

进度风险估计结果有四个明显影响进度的风险事件,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具体如下:

5.1雨季施工风险

雨季施工是自然环境风险,属项目外风险。采取的措施如下:

①对机电、塔吊等设备的电闸箱采取防雨、防潮等措施,并安装接地保护装置。

②原材料及半成品保护,采取防雨措施。

③雨中浇筑混凝土时,应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5.2拆迁进度风险

是业主方风险,属项目内非技术风险,可采用风险转移,严格合同条件执行。

5.3大体积混凝土水平运输风险、质量控制风险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应采取“精料方针”,粗细骨料含泥量控制在1%和2%范围内。

5.4专业配合风险

属于项目内非技术风险,主要是针对安装工程和土建工程的配合问题,严格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分明,加强现场监督力度,定期开协调会。

6.结论

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因此,通过对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使得风险管理者应该对其存在的各种风险和潜在损失等方面有一定的把握,对保障建设工程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乔林主.建筑工程施工风险与保险[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23-124.

[2]罗吉·弗兰根,乔治·诺曼著,李世蓉,徐波译.工程建设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215-217.

[3]邱广振,徐术陇.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动态分析[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 14(2):25-26.

[4]王卓甫.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应对[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75-177.

[5]王宏伟,孙建峰,吴海欣,余建星.现代大型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06,37(2):103-105.

[6]周智勇等.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3):68-70.

[7]余建星等.基于过程分析的工程系统风险分析方法[J].船舶工程,2003,25(5):53-55.

[8](澳)Loosenore,PH.D、尚梅译.建筑工程危机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68-169.

[9](美)约翰.拉夫特里著,李清立译.项目管理风险分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9-5.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 民办高校 结构竞赛

土木工程专业在民办高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且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也可以从事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民办高校土木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现状

(一)重教学、轻科研的导向,致使科研与创新基础相对比较薄弱

动手实践方面的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不相称。主要表现为:承担的科研课题少;科研成果仅集中于投入少、费时少的教育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发表的科研成果少,有影响的更少。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1)队伍没有形成。

由于我校专职教师的人数相对较少,课时多,教学工作量繁重,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上,很少有精力搞科研,故难以形成科研工作的团队。

(2)信息有待沟通。

很多民办高校土木类专业根据实际情况应在经费允许的范围内有建立起独立的科研机构和科研管理机构,并且完善适应本校的在科研方面的文件和规章制度。同时要经常和科委、教委等科研管理机构建立必要的联系。经过前期的课题准备,争取早日摆脱即使争取到科研立项,也是仅给项目,不给配套经费,致使课题成为名副其实的“无米之炊”,难以实施的尴尬局面。

(二)培养方案的制定

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应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团结全作的团队意识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应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愿意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服务。

应扎实地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土木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土木工程相关的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以结构设计大赛为导向的土木工程高素质人才培养

结构设计竞赛是一个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科技竞赛。它旨在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动手能力,增进校际学术交流。通过结构大赛可以很好的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设计与计算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素质,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

青岛工学院在2010和2011两个年度参加了山东省高校结构设计大赛,取得了两项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优胜奖的佳绩。现在以山东省第四节高校结构设计大赛为例谈谈土木工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比赛要求

此次竞赛模型为混凝土搅拌站的高耸筒仓结构,采用230g的白卡纸制作,具体结构形式不限。模型包括加载钢架、柱脚连接钢板、下部支承和上部筒仓结构三部分,如图1示意。其中前两部分通过螺栓连接,由承办方提供;支承结构与筒仓结构由参赛选手设计制作,并通过螺栓与柱脚连接钢板连接。

(一)赛前准备

青岛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平时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培养,通过对白卡纸的研究得出了白卡纸的力学性能数值。

(1)质量的计算

1.1

(2)结构水平抗折刚度,在所有成功完成竞赛的模型中,综合位移的通过公式1.1来计算得出

1.2

式中:D1――所考察模型的综合水平位移绝对值,

Dmax――所有模型中的最大综合水平位移,

Dmin――所有模型中的最小综合水平位移;单位mm。

(3)竖向承载与刚度

在所有成功完成竞赛的模型中,综合位移用1.3所列公式计算。

1.3

式中:T1――所考察模型的竖向位移绝对值,

Tmax――所有模型中的最大竖向位移,

Tmin――为所有模型中的最小竖向位移,单位mm。

(二)赛后总结

山东省第四届结构设计竞赛是一个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科技竞赛。它旨在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团队的配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科学思维,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动手能力,增进校际学术交流。通过结构大赛可以很好的将课堂理论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设计与计算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素质,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工程师打下良好基础。大赛吸引了来自山东大学、山东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等8所高校的30多支队伍参加。共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四个奖项。

土木工程系接到大赛邀请后,十分重视本次锻炼学生队伍、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宝贵机会,先组织了校内选拔赛,从70支校内队伍中选拔8支预备队伍,在从8支队伍中定出参加省里比赛的三支队伍,并由李飞老师负责结构的设计及学生的指导工作,由赵倩倩、夏玉峰老师负责结构计算方面的工作。在几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9名参赛队员刻苦钻研、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在比赛中取得了两项一等奖、一项三等奖的佳绩。

三、结论

民办高校需要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培养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学生,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通大赛的锻炼与洗礼,加强了青岛工学院在兄弟院校的知名度,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同时,通过与山东省各大高校代表队同台竞技和细致沟通,土木工程系学习了其他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发展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为今后校际专业领域合作交流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希望能通过以结构设计大赛为依托的土木人才培养的设想能为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2011G253

[参考文献]

[1]安新正,孟闻远,李秋英.试析实验教学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作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 (2):86-89.

[2]鲁世杰.规范办学严格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J].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党政企干部优秀论文选2004.(1)

[3]葛红.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6).

[4]杨志坚.中国本科培养目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3.

[5]周芳.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7(6).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传统管理模式弊端逐渐显现,建筑工程传统的管理模式在一些方面已经无法满足项目管理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建筑项目的管理要求与特征,因此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管理与创新完全有必要的。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当结合项目工程的内外条件以及建筑企业的发展、经营目标,根据企业经营运行的客观规律,优化工程的生产要素,调整工程的组织机构,控制工程项目的造价支出,增强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项目管理的理论,对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向进行改进,改善了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与绩效评价方式。

1.建筑项目创新管理的主要内容

项目工程的管理主要是在规定的时间与资源的情况下,完成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与管理目标,项目工程管理具有唯一性、特殊性、一次性的特点,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根据业主的使用功能指标,建筑工程的施工结果应当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建筑工程通过一定的投资额以及固定的工期来实现的。建筑项目创新管理是以造价成本、工期以及质量为管理对象,主要通过对体制、管理规律、组织进行调整,以及对项目体制、施工的组织形式、手段以及方法进行创新。

2.调整建筑工程的传统管理模式

2.1工程管理的调整方向

在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构建具有符合市场、弹性生产以及结构刚性等特点的工程管理体系,我国建筑工程传统管理模式中,建筑项目的传统管理模式没有符合建筑工程的生产规律与特点,因此建筑工程应当构建满足建筑工程与生产经营特性的组织机制,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进行全面治理,使得建筑工程的管理形式能够符合建筑工程客观活动规律。

2.2调整组织体系

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组织形式都是采用直线职能的整体结构,这种组织结构适用于工厂直接生产,不符合建筑企业的施工要求。因此构建符合工程项目自身特点的组织管理体系,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满足弹性生产的要求。施工企业的作业职能与施工管理应当明确分离,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将施工任务进行合理妥善安排。

(2)满足结构刚性要求。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将及时与业主单位签订建筑工程的承包合同,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是相对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同时还应当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是跨地区进行的,因此直接集权的组织管理体系,直接影响了项目决策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同时也极大增加建筑工程的管理成本。除此以外,设置的组织机构应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因此施工企业组织机构满足结构刚性要求,适当将权利进行下放,构建权责分明,具有刚性与机动的组织机构。

(3)满足行政成本控制的要求。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行政费用支出成为了企业经营发展的主要成本支出,在组织机构调整过程中应当满足行政成本控制的要求。

2.3 管理观念创新

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创新过程中,首先对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人员的观念进行创新,由于项目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主体,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管理责任的承担者,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进行创新,直接推动建筑工程的管理理念创新,施工企业从而形成换人不换理念的企业文化从而为建筑工程的管理创新提供较好的工程环境。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在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过程中,妥善协调工程项目的多重矛盾目标联系,施工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取发展以及生存的空间,落实与确保与业主签订合同中的协定,应当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制定科学的工期目标、成本目标以及质量控制内容,处理与协调好三者的统一与对立的关系是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制定预定目标值过程中,不可能将三者的目标值都能达到最优,因此在确定计划目标值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其他目标因素的影响,比较与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实现三者目标的最优。在对管理观念创新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安全可靠性和施工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建筑工程系统进行优化,制定目标计划值的评价原则,制定最终目标设定值使得建筑工程达到优质层次,让社会、业主满意,为施工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

2.4 科学制定建筑工程进度方案

建筑管理体系中建筑工程的进度计划是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建筑工程管理与控制项目工期的主要参数,同时也是制定其他计划的基础条件。采用网络图进行编制建筑工程的进度计划是一大创新亮点,能够将建筑工程作为整体,把建筑工程中相关参数通过网络图的方式来进行表示,通过对时间参数与分析图形的计算,预先将建筑工程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度进行计算,对安排的目标参数进行统筹优化,使建筑工程能够根据既定目标进行施工,在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工程进度计划进行合理调整,确保建筑项目高速、经济、优质。

2.5 绩效评价

完成工程项目后,要进行绩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建筑工程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能够积累项目管理经验,确定绩效评价,同时对未来的建筑工程管理起指导与参考作用。建筑工程的绩效评价具有全面性、量化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不能以单一评价目标为原则,一旦过分重视质量并不考虑项目成本与工期,或为了缩短工期并不考虑成本与质量等评价方式都是不合理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在满足工程目标的情况下,以消耗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最大的回报,绩效评价要以此为出发点,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3.项目管理创新模式意义

在承包与招标体制下,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工程项目的市场竞争,通过了三十多年的洗礼,社会群体的经营理念、管理观念、创新意识以及市场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打破了人们传统的要、靠、等的思想禁锢。项目管理创新模式要求施工企业构建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项目施工管理模式,而建筑工程能否顺利完成,是协调建筑工程与企业的关系是核心,施工企业与建筑工程的关系不明、责任模糊,缺乏激励制度等因素,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实施,通过创新模式推动建筑的工程管理模式符合企业现代的发展要求。

除此以外,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的模式创新满足建筑市场不断完善与发展的需求,施工企业在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恶意压标、骗标、恶意竞争等现象。由于业主单位处于买方市场,签订的合同中出现不合理的要求与条款,导致施工企业处于被动的状态,同时监理、设计单位按照合约条款履行职责,因此常常出现职能错的现象。在市场经济中建筑经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建筑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筑工程管理不断完善和创新,以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结束语

施工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则要求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只有建筑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与完善,才能建立实力强劲、精神团结的管理团队,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从而才能够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宾能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4)

[2]黄义明.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23)

[3]刘天来.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评价与创新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10)

[4]运乃建.浅谈中国建筑模板行业的企业管理创新[A].2007年中国模板协会年会论文汇编[C].2007.

建筑工程系论文范文第10篇

接手总经理职位之前,王新友担任上海东江集团公司总裁、上海安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岳阳安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建筑装饰、幕墙、防水、加固等设计与施工以及房地产开发,他是一个商人。在成为商人之前,他曾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建筑材料学报》主编,主要从事新型建材、绿色建材以及脆性材料断裂力学的教学研究工作,他是一个学者。不论在学府还是在商海,王新友都全情投入,用智慧和勤劳换得累累硕果。

藤河岸边出少年

今年46岁的王新友是湖南岳阳人,他的家乡有一条河,叫藤河,蜿蜒曲折,一路流到洞庭湖。他从小在藤河边长大,大自然的宁静与博大,给了他广阔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情。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念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王新友喜欢读书,至今未变。在求学路上,王新友一直名列前茅。他曾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岳阳县一中。1980年高中毕业,以优良成绩考入湖南大学。4年寒窗苦读,王新友一直是班上的佼佼者。毕业之际,当不少同学都在为找工作而奔忙时,他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3年后又考入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答辩时,他的论文得到了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我国材料界泰斗严东生的高度好评。同济大学看中了王新友,执意要留住他,遂破格采取曲线方针,将他由材料学科转入同校的结构工程学科从事博士后研究,首开了博士毕业生进入同一单位博士后流动站的先例。两年的博士后研究,使他更进一步尝到了做学问的无穷乐趣。他把学习研究当作了快乐的旅行。

刻苦的求学生活并没有将王新友磨成一个书呆子。上小学时,老师说他是一个爱玩的孩子;上中学时,老师说他是一个活泼好动搞怪的学生;上大学时,老师说他是典型的半耕半读且不循规蹈矩的另类。

十年磨剑在学府

1992年,王新友开始在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教,一呆就是11年。他也从一个求知的学子,成长为一个在建筑材料科学领域的学者。在这几年里,他一直从事脆性材料断裂力学、新型建筑材料、绿色建材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在这些领域建树颇丰。

面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材料领域研究与国际同行的较大差距,他利用在上海另外两所高校并入同济大学时带来的一个宝贵杂志资源,和同事们坚持创办了建筑材料行业最具理论性的学术杂志《建筑材料学报》,并任首任主编。

混凝土是目前世界上所有建筑用量最大的一种建材,被广泛地运用于建筑、道路、桥梁,铁路、市政、海洋等领域,但是,混凝土材料的抗压不抗拉、易开裂的典型特征,是其应用的致命伤。对混凝土断裂研究,一直是混凝土材料研究的一个持续性的热点、难点课题。王新友攻关克难,首次提出了混凝土开裂的“等效裂纹断裂模型”理论,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载荷下混凝土的开裂行为。

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建材”的理论研究尚处在萌芽阶段,王新友作为新中国最早系统地研究“绿色建材”者之一,对这一新的课题进行了长时期的研究,并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绿色建材与环境材料”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长期的倾注,为他在“绿色建材”的概念、评价,以及混凝土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与评估等方面获得了诸多成果。

由于他的开拓创新和精益求精,王新友在同济大学的发展相当顺利。他28岁时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兼任系副主任,30岁时破格晋升为教授。1996年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32岁的王新友出任首任院长。

茫茫寰宇探海深

2003年,事业上一帆风顺的王新友,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大转折。他毅然放弃了在学术路上的大好前程,投身商海,担任上海东江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同时创办了上海安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岳阳安济置业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其实,早在1998年,东江集团董事长在一次会议上结识了王新友,便慧眼识珠,想邀请他加盟东江集团。奈何王新友正值事业高峰,同时对同济大学抱有太深的感情,因此没有立即放下学校的工作。但那时他对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十分向往。他认为,学校有科研力量,企业有市场力量,两者人才结合、业务互补,会沟通成为最佳形式,必然能结出丰硕成果。

此后,作为校友的东江集团董事长多次真诚邀请他加盟东江。王新友慎重思考了一个月,最终接受了这个邀请,走上了经商之路。王新友对自已的选择充满自信,他曾说:“东江集团与同济大学一直都有很好的合作。现在有以后还会有,而且一定能实现双赢。”

东江人对王新友寄予重望。6年来,王新友爱岗敬业,大胆改革,凭借自已的专业优势和管理才华,为东江集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率领下,东江始终坚持“以质取信,以信取胜”的经营理念,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走上了快速扩张、稳定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集团公司业务呈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近5年共完成大中型项目300多个。

如今的东江,人才聚集,在王新友的带领下,各类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达200余人,形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爱岗敬业、严谨务实、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优秀团队。如今的东江,已由一个业务相对比较单一的建筑装饰企业,发展成为拥有房产开发、建筑设计、装饰、幕墙、防水、加固、园林、智能等业务的集团公司。

“2007年起集团公司除房地产业务外的营业收入就跨上3亿元台阶,并稳步向上”。王新友带着自豪的说,“是时代给了我人生的机遇,是东江给了我奋斗的舞台,是东江人给了我发展的环境。我个人永远是微不足道的!”是王新友成就了东江,抑或是东江成就了王新友?

思乡情切寄楼宇

王新友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在外多年,家乡的发展始终萦绕在他心头。近几年来,他为包括家乡建设在内的公益事业捐赠了5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他认识到,除了资金上的扶持,更应该给家乡人灌输一种新的发展理念。

无论作为一个建筑行业颇有心得的学者,还是作为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总,王新友时刻惦记着怎样才能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他以上海岳阳同乡会会长的名义,邀朋结伴,联合几位岳阳籍老乡,在岳阳县城长风路附近购地110亩,总投资1亿左右,计划建造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怡和花园。

怡和花园的设计建筑理念以人为本、注重自然、注重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空间、形态、视觉等方面影响居住者,从可居到宜居,重个性、有品位、科学合理布局,具前瞻性,对整个城市建设起到带头作用。王新友和他的安济公司,为故乡人提供了一个时尚、安详的家园。

2006年在房价大涨的形势下,王新友3000多万元的投资却没有赚到钱。他在110亩开发的土地上,留下了大量的空间,以大量的篇幅规划植树、栽花、种草和公共设施配套。房屋也仅以每平方米760元的价格优惠出售,极大限度的让利给家乡百姓。

激扬文字论英雄

在王新友办公室的书橱里有一张全家福。一家老小,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工作之余,王新友的一大乐趣就是与两个儿子聊天。在儿子眼里,王新友不仅是一位好父亲,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好朋友。

生活中的王新友,兴趣爱好很多,踢足球,打乒乓球,读书唱歌。他有写日记的习惯,从大学到现在没间断。他喜欢读书,也喜欢藏书,家里的书已近万册。他最爱看的是人物传记,最崇拜的人是,藏书中涉及的就有近2000册。从2004年起,王新友又开始写诗词,5年下来近百首诗词写得从容有味。在湖南大学校庆时他写了一首《永恒》赠给母校:“曾沐麓山西边雨,今看江水东流去。百秩华诞唤游子,千年学府吟诗句。”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人生是一盘不可重下的棋,人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人生是一艘永远向前的航船。历史给了我们太多机会,时代赋予我们沉重的责任,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强大,我们必须付出,我们应当努力。只有奋斗,才有进步;惟有进取,才有收获。投入到伟大祖国走向强盛的建设中去吧,用我们的激情、劳动、知识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灿烂的未来。让我们的理想与抱负化为每一个具体的行动,用坚实的脚印书写无悔的人生历史。”

这是王新友在企业宣传画册上的寄语。这段激励员工的话,也是他自我激励的心智感悟。

不惑年华撰锦程

王新友喜欢挑战。

2009年,王新友离开了东江和安济,又回到了大学。这次,他来到了上海体育学院,担任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的总经理。

2009年11月29日,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体育类大学的科技园,也是唯一一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同时也肩负着上海体育学院大学生创业基地的重任。

科技园将致力于技术服务、研发转化、教育培训、战略投资等业务内涵,为体育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为体育品牌企业聚集、连接与多赢打造平台,并且提供体育评估咨询、创意策划、资讯交换、体育经纪服务,为体育人才培养与大学生创业提供孵化基地。“这个产业非常有前景。体育产业发展之路是一条康庄之路、健康之路、生态之路、未来之路。”王新友坚定自己的选择。

不惑之年,他对事业的激情一如既往。在新的办公室里,王新友规划着体院科技园的未来。他的人生,也因崭新的事业而充满力量。

王新友期待再次收获成功,正是一路坦途一路歌。对成功之道,王新友深有感慨:要做好事必须先做好人,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能。

上一篇:建筑工程监论文范文 下一篇:路基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