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03 11:47:07

建筑安全技术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1篇

1、建筑企业整体安全意识不足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居高不下,归结其主要原因还是由安全意识不足所引起的。首先体现在领导阶层的安全意识薄弱,建筑企业领导阶层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导致相关的建筑施工资源配置不合理,安全监督体系不完善,相关的安全技术管理责任不明确,基本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其次体现在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在施工过程中任意违反相关的操作流程,或者不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没有意识到违规操作的安全风险,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自身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建筑安全技术发展相对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的构造和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技术含量高、危险系数大而又复杂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然而当前我国的建筑安全技术发展远远跟不上建筑行业的发展进度。技术的落后导致建筑安全管理不到位,不仅会增加建筑施工成本,甚至还会影响整体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所以,建筑安全技术发展相对落后,对建筑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3、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尽管我国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国家早在1998就出台了《建筑法》,并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在2000年以后陆续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但是近年来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直到2014年12月全国人民大会由进一步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保证建筑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然而,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部分的法律法规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性差,不利于建筑安全管理的有效开展,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4、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

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体现在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建筑工程日常施工的监督力度不够,仍然停留在突击性的大规模检查上,而且相关的监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有限,监管手段落后,不能及时的发现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细节安全技术问题,导致建筑工程埋下很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建筑安全技术管理主体责任未得到落实,而且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相关监督管理职责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规范。

二、建筑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强化建筑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

建筑企业领导阶层需要以身作则,自觉的通过学习,掌握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深化对建筑安全管理的认知,并通过宣传教育,组织建筑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建筑安全管理规范的学习。通过全面的培训教育,提高建筑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并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进而,通过领导阶层、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全力配合,共同致力于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建筑安全生产,促进建筑行业长期发展进程。

2、创新发展建筑安全技术

建筑安全技术的创新发展与相关的建筑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促进建筑行业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帮助降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其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从国外引进或者是自主研发先进的施工技术,并聘用高素质的建筑施工技术人员来培训和推广相关的建筑安全技术,提高建筑企业施工人员整体的技术水平,为建筑安全技术管理提供机械设备、技术和人才基础。

3、健全建筑技术安全管理法律法规

健全建筑技术安全管理法规,需要建筑行业主动向国家相关部门反应建筑技术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就建筑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完善,以推动建筑行业安全有序的发展。

4、完善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完善建筑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需要加强监督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职能,规范安全技术监管工作,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责权限,保证监管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业务素质和技能。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建筑安全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便于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评估,提高监管的时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技术管理需要建筑企业领导阶层与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相互配合,并争取国家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发展建筑安全技术管理,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技术;经济性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建筑安全问题就在于建筑行业中愈发突出,并且严重的影响到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基于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它已经备受社会上各个阶层人士的高度关注,虽然在经过相应的措施减少了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问题,但是它所呈现的局势依然不容乐观。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问题,不仅会给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生命安全,同时它还会给住户带来一定的生命威胁,并且会给社会以及建筑行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等。

一、建筑安全的概况以及现状

(一)建筑安全的概况

一般情况下,社会的稳定前提以及经济的发展基础都是安全,安全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建筑行业的安全对于建筑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出现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目前,建筑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瓶颈,严重的影响到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它是建筑行业的重大障碍。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它不仅给建筑行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住户带来一定的生命安全,有损施工单位的形象信誉等等。

(二)建筑安全的现状

目前,建筑安全技术的经济性研究还较少,相关的研究人员只是在安全事故以及安全收入等方面展开了一定程度的研究。

国内对于研究建筑安全的投入相对较少,其中最有权威性的罗云,他认为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投入是对于建筑施工中的技术、施工人员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消耗的费用,是关系到安全的全部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的总和;20世纪90年代,黄盛仁通过对相关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数据的分析,他认为在建筑行业中,主要将安全资金投入到劳保用品、安全措施以及相应的职业病防治等方面;强茂山等一些学者经过对于广东省的若干城市进行安全调查后,他们得出在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投入,主要分为劳动保护、安全设施、文明施工以及安全教育等等四个方面,它们的分布主要是:3.61%的劳动保护、51.44%的安全设施、43.4%的文明施工以及1.54%的安全教育等等。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技术经济性分析。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发现它们在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措施上分布严重不均匀。

二、造成建筑行业中安全技术问题的因素

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技术问题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即,管理因素、技术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这三个方面的因素都极易引起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它们三个之间是相互连系、相互影响的,其中建筑安全技术这一因素起到最关键的作用,它制约着环境因素同管理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基于这种状况,施工人员在进行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中,应该高度的重视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安全技术这一方面的因素。

三、建筑行业中安全技术经济性分析的目的

投入建筑安全技术是为了有效的预防建筑行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以及由于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生命威胁等。并且可以通过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问题来判定建筑行业中投入的安全技术是否经济可靠,这是通过建筑行业中投入的安全技术成本以及它带来的相对收益而得出的有关结论。如果投入的安全技术成本低于它所带来的安全收益,那么它就是经济性的;如果投入的安全技术成本高于它所带来的安全收益,那么它就不具备经济性。所以,建筑行业中投入的安全技术,还有利于体现建筑行业中投入的安全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当今,在我国这个市场经济主导的时代中,建筑行业自身主动的积极地投入更多的安全技术、相应的减少安全损失,以及提高建筑行业中安全技术的相应水平等方面的直接推动力就是正确的认识建筑行业中的技术安全经济性。与此同时,建筑行业在对于安全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时,也有利于建筑行业改善自身的安全现状、相应的减少安全损失等,有利于建筑行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四、建筑行业中安全技术经济性分析的意义

自古以来,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问题就备受大家的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它不仅关系到建筑单位的经济利益,还关系到建筑施工人员以及住户的人身安全问题。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所以建筑行业应该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出现的安全问题。对于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技术经济性的分析,不管是从理论还是现实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意义。

(一)现实意义

经过对于建筑行业中的安全事故成因的相应分析,从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寻找威胁建筑安全的相关因素,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对于建筑行业施工中投入的安全技术、计量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以及相应的评价安全技术水平等。并且经过对于建筑行业统计的真实数据资料,进行仔细认真的总结分析,更进一步的明确在建筑行业中的所投入的安全技术,以及因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同建筑行业中安全技术水平之间的相应关系。从而这些调查的数据也展现了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技术本身的经济性,也让建筑行业的相关单位明晰的看出投入一定的安全技术可以相应的、有效的减少由于安全事故带来的一些经济损失以及人力、物力的损失,最终对于建筑行业给出相应的解决安全事故的相应对策。同时,这对于建筑行业自觉的、主动地投入更多的、相应的安全技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还能减少建筑行业中的安全事故造成的相应损失,并且有利于改善建筑行业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二)理论意义

从建筑行业中的安全现状可以看出,那些传统的、固有的关于建筑行业中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理论研究以及相应的方式,现在都无法改变当下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隐患,不能降低建筑行业中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的次数,同时也不能够减少现代建筑行业中因安全事故带来的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损失等等这种现状。若要解决现代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问题,就要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出发,摒弃已有的不符合现代建筑行业安全要求的思维,来发掘真正引起建筑行业中安全问题的根源,并且将其作为研究新的解决建筑行业中的安全问题的理论措施以及新的视角的依据,从而更好的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对于建筑行业中的安全经济性的分析,就是一个另辟蹊径的新方法,从经济这一角度更好的警告建筑施工单位,让他们寻找更好的对策来解决在建筑行业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等等。从而更好的保护建筑施工人员以及住户的人身安全,有效的降低建筑物的相应成本,提供建筑单位在建筑行业中的竞争力等等。

结语

基于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单位应该着重考虑建筑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还会给建筑施工人员以及住户带来较大的生命威胁,从而阻碍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建筑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建筑行业中的安全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玉凤.浅议建筑安全的经济学分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14(11):160--163.

[2]孙佳佳.建筑安全技术的经济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05:20--24.

[3]李爱华,席晓博.基于经济学视角浅论建筑安全[J].中国科技纵横,2012,14(06):40--42.

[4]张伟民,陈剑秋.加强建筑安全管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徐州市贾汪区多举措筑牢建筑安全屏障[J].江苏安全生产,2011,23(11):196--198.

[5]张爱玲,蒋海洋,夏勇.是谁动摇了建筑安全的根基――透视建筑行业转包、挂靠、非法分包乱象[J].中国安全生产,2010,06(05):1531--1533.

[6]张海骁,徐群磊.论建筑安全经济激励机制的构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10,11(04):44--46.

[7]赵银栓,胡芳莉.建筑安全防治投入与经济利益之权衡[J].科技信息,2010,09(13):158--160.

[8]姜杰 .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安全领域弊端与发展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20):66--68.

作者简介:

王亚伟[1]:第一作者,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本科学历,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一级注册建造师;

李芳芳[2]:第二作者,毕业于河南城建学院,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技术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安全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1技术创新源自人类安全生产的需要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我国事故的高发行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排在矿山生产之后,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虽然近年来建设部加强了安全生产法规的建设,完善了建筑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但是,建筑安全科研投人严重不足,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手段落后,安全生产的技术含量低,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技术陈旧等仍然是制约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推进技术创新,从技术管理的层面上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1.2科技创新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根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谁先掌握了新技术,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种资源的创造。入世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分享世界经济的繁荣,135个成员既是对手也是伙伴,有竞争也有发展的机遇。国民待遇不保护个体差异,惟有善于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走自立自强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之路,才能在国际市场公平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如广州市盾建地下工程有限公司走技术密集型和管理型的发展道路,在组建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获得四个第一:第一家在中国城市地铁施工中引进德国先进盾构设备和技术;第一家使用 1.5 m 管片衬砌技术;第一家成功运用盾尾同步注浆技术;第一家采用电脑控制同步激光测量导向系统。在广州地铁 2 号线盾构施工中掘进进度打破了国内纪录,成为业界的排头兵。

2建筑安全技术创新理论分析

产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新增长理论(又称为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实现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的本质是知识,技术进步的本质是知识存量的增加,也即创造新的知识。依据创新理论的创立者熊彼特的定义:创新是指把一种前所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以下内容:引进新的产品;引进新的技术;开辟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涵义相当广泛,而且规定只有将第一次的发明引入生产体系的行为才是创新行为,而第二个、第三个则是模仿。

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拥有符合熊彼特理论的创新行业很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创新限制在特定的技术经济系统内,这里所说的技术经济系统,可以指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生产、经济活动空间。进行这样的界定之后,对于建筑业而言,只要是在中国建筑业历史上没有过的技术,被引进了建筑业,并且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一种创新技术,从而当然是一种技术进步。

我国著名的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傅家骥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看法。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技术创新按其创新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按照技术量变化的大小,产品创新又可以分为全新产品创新和改进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又称为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它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技术创新战略可以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施培公认为模仿创新战略是指企业以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率先者的足迹,充分吸收率先者成功和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引进购买或反求破译等手段吸收和掌握率先创新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革与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的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简单来说,模仿创新就是后发者的创新。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的战略应该是以模仿创新为主。

3我国建筑安全技术创新模式构想

①建筑安全技术创新体系构成

根据国家创新理论,建筑安全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外层、中间层和核心层。外层是国际经济技术环境;中间层由政府、金融体系、其他产业和历史文化传统四个部分组成;核心层由建筑企业、建筑类科研院所、大学、建筑业技术开发基地、中介组织和培训机构六个部分组成。

②核心层功能分析

1)建筑企业

建筑企业是整个建筑安全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开发投入主体。国外的建筑企业对于技术研究相当重视,且组织方式比较多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建筑企业的集中式结构。我国的大型企业一般建立一个专门的研究部门来进行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但是大多数企业对技术研究中心的组织形式不够明确,可以借鉴日本模式的经验。

2)大学

大学是创造和传播知识的主体,也是进行科学基础研究,组织国际学术交流,培养科技人才的一个创新平台,在核心层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建筑类科研院所

建筑类科研院所是应用技术的创新主体,一般比较注重于公共项目的课题研究和基础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

4)建筑技术开发基地

建筑技术开发基地是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的一个技术创新机构,一般以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建设项目为依托,采取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形式,解决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中重大安全问题的技术瓶颈。

5)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主要是指建筑新技术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由各个专业化学会或协会进行组织,以提高建筑行业人员的技术素养。

6)中介机构

中介机构主要提供一些咨询服务,是各个企业及相关组织交流的一个信息平台。

③中间层的功能分析

1)政府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主要职能在于组织或授权行业协会或学会制定中长期应用技术的创新计划,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开发的领域,鼓励建筑业产学研的基础研究发展,增加和引导社会对科技的投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推动科学的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和高尚的科学道德。

2)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技术的开发需要资金的支持,特别对于中小企业;另一方面,金融体系可以对技术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主要表现在分散风险、流动性风险管理和项目的评估方面。另外,金融体系的激励机制还可以提高建筑技术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3)其他产业

建筑业与其他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借助其他产业的发展管理经验来发展建筑业,如煤矿安全、粮食安全等。

4)历史文化传统

历史文化传统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的风格,更是技术文化的象征,可以将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纳入到一个体系中,建立一个技术文化的系统来研究文化对技术的促进作用。

④外层的功能分析

良好的国际技术经济环境对技术进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知识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所以我们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国家的技术进步绩效取决于该国的“社会能力”,即该国吸收新技术和创造新技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小丹,陈松.建筑业创新体系的构建[J].建筑经济,2003

[2] 金维兴,盛淑凯,宁文泽.创新型建筑业及其经济增长原理[J].建筑经济,2006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监理施工 安全技术 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技术是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和构建文明施工场地的最为重要的保证条件之一,也是监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只有在施工方遵守相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并在监理的有效科学的监督管理之下。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及减少施工现场的意外伤亡事故,确保作业人员、工程的安全与健康。

为了做好建筑施工中相关的安全监理工作,顺利完成工程施工全过程,通过监理单位工程施工各项工程的有效监督,对可能产生的隐患或危险源——督促施工单位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安全进行,经过归纳,总结如下:

一、在我监理有效监督下——施工单位加强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教育培训体系的落实,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且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我监理单位对上述工作进行检查与落实。

项目经理必须要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全面负责,并且施工单位必须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安全生产的培训。且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负全责,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安全生产制度,以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有效使用。与此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应设立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机构,分配相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对安全生产进行现场严格监督检查,只有这样,对于所暗藏的安全隐患才可以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才可能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

二、做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作(包括: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临电方案、基坑支护方案、模板支设方案、脚手架搭设方案及其他专项方案等),同时我监理单位对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在审查通过的基础上,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是整个建筑工程准备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施工进行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建筑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于拆除、爆破工程等有一定危险的工程,必须要有专门的安全施工方案,且经过的层层审批且须经过监理单位审核,确认核准后才可以付诸实施。

合理安排建筑施工作业——在保证安全的基础前提下,施工方必须按照已通过审核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现场平面布置图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工作。且要合理划分施工作业面,必须做到相邻作业的时间和工作面不能相互干扰,以保证作业的顺利、安全、有序的进行,同时,也能确保文明施工。

三、督促施工方要做好做好施工前和施工期间的准备工作:技术交底及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记。

工程施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对在有关安全施工技术严要求向施工作业人员做详细交底,且交底须双方签字确认。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必须要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监理人员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上述工作完整、到位。

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单位针对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装修施工、电气设备及及其他方面的施工过程结合周围环境及春、夏、秋、冬及雨、雪天等气情况,对施工现场采取的安全方防护及安全施工的措施进行科学、及时地检查监督,及时排除隐患。

四、施工期间,要时常做一些预防性的试验,督促施工方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工作,确保施工设备性能良好、安全正常——监理单位对施工方的上述记录资料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符。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预防性试验就是对建筑施工现场所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用品等,在使用前、使用中进行机械性能等特征的试验,避免“带病”运行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由于长期磨损或意外损伤,就很容易造成设备故障,严重的可能导致施工人员受到意外伤害。所以,做好机械设备做好保养和检修工作也是安全管理和顺利施工的前提和保障。

五、在建筑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必须要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对工程施工可能造成危及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情况,监理单位必须要求施工方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此项工作的安全。

建筑施工单位应把建筑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与作业区分开来设置,且要保持安全距离,而且建筑施工的办公区和生活区的选址应该符合安全性要求。施工的职工饮食、宿舍等方面需符合卫生标准;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不能在还没有完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并且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且需经过相关人员的验收通过后,才能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督促施工方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在毗邻建筑物或市区道路的适当位置——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设置围挡,以确保安全、文明。

六、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及时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并教会他们正确使用与配戴

施工单位必须及时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且将各个危险岗位的正确操作规程和违章操作的危害提前告知他们。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教育,并将培训情况记入个人工作档案。不经培训或经过培训不合格的人员,禁止其上岗作业。

如果在作业中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现场作业人员有权立刻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撤离危险区域。

通过本工程的实践,是我们认识到——安全与文明这两项是不可分割的:以文明保障安全,以安全提升文明,它们同为一体,共同保障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营造人人文明、环境优美的工地是确保安全的首要工作,同时对管理与技术工作也得到了磨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企业形象。

结束语: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5篇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于建筑安全生产所实施的行业监督管理。

第三条凡从事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施工和构配件生产活动的单位及个人,都必须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行业监督管理,并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监察。

第四条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当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控制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或者制定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法规、标准;

(二)统一监督管理全国工程建设方面的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

(三)制定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组织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四)指导和监督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五)统计全国建筑职工因工伤亡人数,掌握并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动态;

(六)负责对申报资质等级一级企业和国家一、二级企业以及国家和部级先进建筑企业进行安全资格审查或者审批,行使安全生产否决权;

(七)组织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总结交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表彰先进;

(八)检查和督促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或者参与工程建设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

第六条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建筑企业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职责由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和方针、政策,起草或者制定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细则或者实施办法;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组织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三)建立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系,制定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组织落实各级领导分工负责的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负责本行政区域建筑职工因工伤亡的统计和上报工作,掌握和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动态;

(五)负责对申报晋升企业资质等级、企业升级和报评先进企业的安全资格进行审查或者审批,行使安全生产否决权;

(六)组织或者参与本行政区域工程建设中人身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并依照有关规定上报重大伤亡事故;

(七)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总结交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表彰先进;

(八)监督检查施工现场、构配件生产车间等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九)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及发证工作,监督检查建筑企业对安全技术措施费的提取和使用;

(十)领导和管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工作。

第八条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依据有关的法规、标准,对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第九条建筑企业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或者构配件生产,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的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保证职工在施工或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在下列方面做出成绩或者贡献的,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建筑安全生产中取得显着成绩的;

(二)在建筑安全科学研究、劳动保护、安全技术等方面有发明、技术改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生产或者工作中取得明显实效的;

(三)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或者在重大事故抢救中有功的。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据本规定和其它有关规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准承包工程或者停产整顿、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

(二)不按照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或者构配件生产,存在着严重事故隐患或者发生伤亡事故的;

(三)不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连续发生伤亡事故的,

(四)连续发生同类伤亡事故或者伤亡事故连年超标,或者发生重大死亡事故的;

(五)对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抢救不力,致使伤亡人数增多的;

(六)对于伤亡事故隐匿不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的。

第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本规定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6篇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对于建筑安全生产所实施的行业监督管理。

第三条

凡从事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施工和构配件生产活动的单位及个人,都必须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行业监督管理,并依法接受国家安全监察。

第四条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应当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控制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建筑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方针、政策,起草或者制定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法规、标准;

(二)统一监督管理全国工程建设方面的安全生产工作,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

(三)制定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组织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四)指导和监督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

(五)统计全国建筑职工因工伤亡人数,掌握并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动态;

(六)负责对申报资质等级一级企业和国家一、二级企业以及国家和部级先进建筑企业进行安全资格审查或者审批,行使安全生产否决权;

(七)组织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总结交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表彰先进;

(八)检查和督促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或者参与工程建设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

第六条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负责所属建筑企业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职责由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和方针、政策,起草或者制定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细则或者实施办法;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组织建筑安全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三)建立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系,制定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制度,组织落实各级领导分工负责的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负责本行政区域建筑职工因工伤亡的统计和上报工作,掌握和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动态;

(五)负责对申报晋升企业资质等级、企业升级和报评先进企业的安全资格进行审查或者审批,行使安全生产否决权;

(六)组织或者参与本行政区域工程建设中人身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并依照有关规定上报重大伤亡事故;

(七)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建筑安全生产检查,总结交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并表彰先进;

(八)监督检查施工现场、构配件生产车间等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九)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建筑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及发证工作,监督检查建筑企业对安全技术措施费的提取和使用;

(十)领导和管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工作。

第八条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根据同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依据有关的法规、标准,对本行政区域内建筑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

第九条

建筑企业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组织保证体系,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组织施工或者构配件生产,并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厂矿企业防尘防毒工作的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保证职工在施工或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在下列方面做出成绩或者贡献的,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在建筑安全生产中取得显著成绩的;

(二)在建筑安全科学研究、劳动保护、安全技术等方面有发明、技术改造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生产或者工作中取得明显实效的;

(三)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或者在重大事故抢救中有功的。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依据本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准承包工程或者停产整顿、降低企业资质等级的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

(二)不按照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或者构配件生产,存在着严重事故隐患或者发生伤亡事故的;

(三)不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连续发生伤亡事故的,

(四)连续发生同类伤亡事故或者伤亡事故连年超标,或者发生重大死亡事故的;

(五)对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抢救不力,致使伤亡人数增多的;

(六)对于伤亡事故隐匿不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的。

第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7篇

培养安全知识和增强安全文化意识,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和安全意识。积极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贯彻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按照PDCA(规划―实施―验证―改进)模式进行事前风险分析。消除隐患时根本,加强防范时重点,落实责任是关键,安全生产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保证这一系统的每一环节、每一部位、每一工种、每个操作都达到本质安全,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生产。对建筑专业来说,应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要求,按照岗位责任制、干标准活,做好每一项工作。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环节薄弱

1.1安全管理认知缺乏

一些企业的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随便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正规的安全培训,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1.2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造成企业或工地安全机构虚设、职能削弱,专(兼)职安全员人数不足;企业承揽工程后,不按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作业;不按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不提供安全防护用品用具,抱着侥幸心理野蛮施工。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违规建设导致安全隐患大量存在建设单位不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建设,施工企业违法分包,项目经理及专职安全员挂靠、不到岗,监理单位不履行职责等现象是建筑业安全隐患存在的根源。此外,建设单位克扣安全生产费用和施工企业恶性竞争造成安全生产经费不足、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设施不能落实,且又忽视安全管理和事故隐患的自查、整改,以致违章工程发生安全事故居高不下。近几年我地区发生的建筑伤亡事故中,近80%属于违章工程。

2.安全投入与建筑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从对我地区建筑业经济指标和安全生产经费使用情况分析,安全措施经费投入远远低于企业经济的增长.安全经费不足、安全防护不到位,企业安全技术装备老化、落后、带病运转,安全性能下降,抗灾能力差,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抗御事故灾害使安全生产无保障。

2.1建筑安全投资意愿不足

投资意愿是指企业决策者对待安全生产及安全投资的态度,即决策者是否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自愿合理地加大安全投入的意愿。因为进行安全投资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使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制定安全投资决策时,决策者主观上往往都是坚持从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不愿为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继续投入,忽视安全风险的存在。

2.2建筑安全投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安全投资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体系庞大,目前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计算简洁的安全投资结构分析方法。这就使得安全投资的方向决策难上加难。而这在企业安全投资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无疑又减少了有限投资的使用效果。

2.3建筑安全投资效益差

安全投资并没有获得决策者期望的效益,结果往往表现为安全投入产出比低、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不明显。仅从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角度来看,当然安全投资的数量越多越好。但作为安全投资主体的企业同时也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这也是企业多重角色定位的基础,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壮大,它必须考虑利润。即使决策者能够认识到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长期不合理的投资而导致得不偿失的情况下,也会大大挫伤决策者的投资意愿。

2.4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尚不完善

涉及建筑安全经济统计内容的各专业缺乏协调合作与管理,使相关的统计内容未形成完整的统计信息体系。无论企业是否对安全进行投资,企业不会因此得到一些正效应或者负效应,即不会因为是否进行安全投资而相应的得到奖惩。此外,建筑安全统计人员的缺乏、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不高、建筑安全经济统计法制体系建设薄弱、建筑安全统计的调查方法不成熟、建筑安全统计的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都是制约建筑安全经济决策的原因。

3.缺乏安全有效的事故应急管理机制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是实现建筑企业现代化施工管理的基础,企业据此能合理地组织安排劳力,选用有效的施工机具和先进的施工工艺,使施工工程优质、低成本地按期完成。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必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因为:①这是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明确规定。如在《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中规定:"施工单位的技术领导人必须熟悉本规程的各项规定,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提出安全技术措施,并应对工人讲解安全操作方法。"②这是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具体保证。针对施工特点,选用的机械设备的特点,以及采用的材料有害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等特点,从技术上采取防护措施,可有效避免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③这是提高经济效益、如期按质完成工程任务的必要措施。若在方案设计中没有认真考虑施工安全问题,必将给施工过程带来危险,一旦造成事故,则损失重大。如某工程施工方案中因选用起重机械不当,使机械处于超负荷违章作业,最后决定更换机械,一拆一装,不但造成数千元的经济损失,并耽误了10多天的工期。

因此完善应急管理体系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然而无论预防工作如何周密,事故和灾难总是难以全部避免的。事故应急救援制度还不完善,应急响应工作基础薄弱,体制、机制、法制不完善,大量存在应急设备设施缺乏,应急指挥机构形同虚设,没有建立必要的应急队伍等问题,没有达到降低人员和财产损失的目的。甚至一些建筑企业没有应急预案,没有应急组织和器材。

4.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还不完善

4.1安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1.1监督薄弱 被动依赖全监督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管观念较重,而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有的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不重视,工作不到位,对安全违法行为熟视无睹,疏于监管。

4.1.2工程参建单位各自对安全管理职责不明确

4.1.3氛围未体现 企业未成立工会或工会虚设未起到相应作用,没有体现出“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氛围。

4.1.4管理尚未到位 督管理社会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社会和舆论监督受各种因素影响使监督手段受到限制。在我国相继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加强安全生产监督队伍的建设,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的职能。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未能很好地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以致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经费、人员配置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造成职责分工混乱、监管力度不到位等现象。培训机构对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培训不规范,培训制度不健全,针对性不强,深度达不到国家要求,从而导致监管和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到位。

4.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

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主管生产的企业负责人的主要安全责任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有关部门检查执行情况;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审批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费用;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支持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领导本单位的安全检查工作,组织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主管技术等工作的其他企业领导人的主要安全生产责任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结合本单位技术状况制定具体措施,并检查落实执行情况;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解决施工中的安全技术问题;组织职工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做好新工人的安全教育;总结交流安全生产经验,表彰先进,对违章造成事故者进行处罚;对于重大事故从技术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

5.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

5.1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业负责人的安全责任不明确,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不能做到预防为主,严格管理,事故隐患大量存在,一触即发。

5.2安全技术措施

须认真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检查工作。

5.2.1 工前 施工组织设计把安全技术措施向全体参加施工操作的人员交底,使大家知道在什么时候,进行什么作业,应采取哪些措施,并说明其重要性。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前,须重复交待该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发动群众订出个人操作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5.2.2 施工过程中 全措施编制人、施工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安全员都要随时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落实,并通过检查,及时纠正违反安全技术措施规定的行为,发现、补充安全技术措施的不足,使之更完善有效。

5.2.3 宣传教育工作 此外,宣传教育工作也是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一个方面。可针对工程进度、工种特点,张贴富有警示性的大幅标语,使职工按施工程序和操作规定进行作业;或针对现场具体情况,利用各种宣传方式提醒职工注意安全生产。总之,贯彻执行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可采用多种形式,但必须使群众易于接受,并能很快地见之于行动。

6.建筑安全问题各方面的解决

6.1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按照综合体系的要求加大建筑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生产知识,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教育培训要形成制度,适时适地,内容丰富,方式多样,讲求实效。严防从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和培训就上岗作业

6.2 加强安全管理

劳务队伍是建筑施工生产作业的主力军,是安全生产的主体。目前劳务队伍大多存在人员来源广、调动多、培训少等特点,通过经济手段、招标准入等劳务企业最关切的核心利益督促劳务企业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和施工过程监控,全程实施安全绩效考核和奖惩,为做好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6.3增大并科学安排利用安全投入资金

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安全投入从经济上提供可能性;其次,建立建筑安全投入统计体系,完善建筑安全投入的资金来源保障,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足额到位。对于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国家可采取相应的财税和金融措施,保证安全投入资金的顺利落实。其次建立独立于社会保险之外的安全生产保障基金社会统筹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基金来源可由行政处罚收入、社会、政府财政、企业共同出资构成。最后要加大对安全投入结构的研究,要将有限的安全投入资金进行有效地运用,发挥其最大效益,就要科学地安排安全投入结构。

6.4建立健全建筑事故应急机制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造成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建筑施工企业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急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同时通过危险辨识、事故后果分析,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且使可能发生的事故控制在局部,尽量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和不良影响,防止事故的蔓延。

6.5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加快建筑安全监控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筑安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保证安全监控正常运行,必须辅之以组织、制度、设施等保障体系。一旦发生事故而造成人身与财产损失,必须采取应急救援、治疗、善后处理及恢复等措施,这也是建筑安全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从三个层面完善建筑业安全监管体系:一是要完善工程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自安全管理职能及行使权限。二是实现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职能的分离,明确建筑安全监督机构性质,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企业负责,将建筑安全监督机构重心转到加强工程参建单位的行为监督,充分行使“监、帮、促”职能,使施工、监理企业自主行使管理职能。

另外,企业与政府,是建筑安全管理措施推行过程中的两个行为主体,由于各自的利益趋向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建筑安全管理很大程度上也是二者博弈的结果。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监控,迫使企业采取建筑安全管理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出于对利润的追求,会理性地“逃避”责任。若政府拥有足够的能力,能以较低的成本完成检查,让企业确信政府一定会采取行动对建筑安全情况进行检查,那么企业则会主动采取技术手段,改善生产中的负效应。

6.6完善健全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要结合安全生产法规出台相配套的、可操作的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处罚实施细则等,使行政处罚落到实处:

二是要完善各项建筑安全管理制度和办法:三是要抓好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而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6.7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

建立建筑施工现场职工意外伤害责任保险制度及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每一期事故就会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或集体,加之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职业健康机制,在事故中受到影响的个人和家庭存在着被社会边际化的危险, 只有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职工意外伤害责任保险投入及设立专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才能使潜在的损失降到最小,从而解决个人或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困难,有效降低事故风险,将事故风险进行分散,并减小企业和个人经济困难的有效途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7.结论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工程

1.现状

1.1 伤亡事故情况。建筑业属于事故多发性行业之一,每年施工死亡人数仅次于矿山井下。仅2009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建筑施工事故849起,死亡1074人,其中:较大事故48起,死亡203人,同比上升3%;重大事故4起,死亡45人,同比增加3起、35人,分别上升300.0%和350.0%。在全国各行业中居第二位。

1.2事故类别。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

1.3 事故原因。根据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有关统计分析,90%左右的伤亡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

1.4 发生事故的人员。近几年来,8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民工、临时工身上。

2.原因

2.1 建筑业属事故多发性行业之一,是由建筑施工的特点决定的

(1)十分复杂的作业工程。建筑施工是由沉重的建筑材料,不同功用的施工机械,多工种密集的作业人员,在地下、地表、高空多层次作业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变更作业结构,全方位时空立体交叉作业。

(2)难以全面控制的施工环境。进度情况、地质情况、气象情况、交通情况、卫生条件、现场周围及社会生活条件对施工作业的限制,民族风俗的差异、社会治安的干扰等构成了一个多因素互相影响的复杂环境。

2.2 建筑市场混乱,工程层层转包,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对安全生产缺乏高度认识

(1)以包代管。实行总、分包工程的总、分包单位,只负责包任务,不负责管理,致使施工现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很难贯彻。

(2)一些地区和企业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应有的位置,看不到安全工作对社会、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有的甚至将安全生产和企业的效益对立起来,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严重,违章指挥,对事故查处不力,导致安全生产管理薄弱,事故隐患得不到解决,安全工作无法落实。

2.3 安全生产法规建设滞后,执法不严

1998年3月1日颁布的《建筑法》虽然对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了规定,但与之配套的法规没有及时出台,一些必要的安全、技本标准和规范尚未制定,影响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2.4 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低

建筑业长期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模式,导数大量使用民工、临时工、外包工。这些人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冒险蛮干现象普遍存在,成为多发性事故的群体。

2.5 部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

由于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工作班子不强,造成监督管理不力。

2.6 长期以来,建筑安全技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安全和技术分离,建筑安全科研投入不够,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机械设备安全技术开发滞后,使安全技术处在较落后的状态中。

2 .7 企业经营不善。

企业亏损严重,资金匮乏,设备老化,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工作得不到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3.对策

建筑安全是一个涉及建筑施工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相对性、动态性,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涉及多学科交叉。为确保施工安全,必须综合运用法制、管理、技术、教育等手段,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

3.1 法制对策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人们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建国以来,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了中央统一领导、多层次并存、多类结合的安全立法体制和法律体系,特别是1998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安全生产方针、管理体制、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等进行了规定,要求建筑活动的安全工作应当遵守《建筑法》和其他法律;同时也应加紧制定相应的与之配套的法规及一些必要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3.2管理对策

(1)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今各级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形成完整的监督管理工作系统,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

(2)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加以切实落实。

3.3技术对策

预防是消除事故的最佳途径。建筑安全技术是保护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保证施工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措施。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因此建筑安全作为一门专门科学,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安全技术科技攻关,研究开发有效的防护技术,使安全防护设施尽快实现定型化、工具化、标准化,并加强推广应用。

3.4教育对策

应建立完善的安全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同时不仅在产业部门,而且在教育机关组织的各种学校,实施安全教育培训,以培养各层次满足社会需要的安全技术、管理人才。

(1)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环境与安全类”为一级学科,设“安全工程”为二级学科。安全工程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的新型边缘学科,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性。按照“科学学”关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理论,每一门学科一般应含三个层次,即“基础科学层次,技术科学层次,工程技术层次”。

(2)加强从事建筑安全工程技术和管理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前在学科体系尚未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在有关建筑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是很好的措施。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 安全管理;建筑安全评价体系;安全技术

1 引言

建筑业的生产活动危险性大,不安全因素多,是事故多发行业。近几年我国建筑业的死亡率是所有工业部门中仅次于采矿业的最高的行业,损失巨大,令人痛心。虽然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强制实行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了建筑市场的准入控制,并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生产安全检查力度,但伤亡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伤亡事故多主要是由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而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现在需要应用科学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监督工作做好。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兴建了更多的高层和超高层以及体系结构复杂的建筑,而且随着建筑用地资源的日趋紧张,一般的建筑施工场地都很狭小,并且工期紧迫,主体、安装和装饰交叉施工的现象较多,这些因素都大大增加了出现伤亡事故的概率。 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多个方面,且这些因素多与管理直接相关。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1)部分施工企业将承接的工程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只收取管理费,不履行管理职责,以“包”代“管”,更有个别无资质企业违规“挂靠”,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强行施工,给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工作带来许多不利因素。

(2)建筑业系劳动密集型行业,现在大量民工及农村施工队伍涌入建筑市场,第一线施工多由未经专业培训的民工进行,大部分人不具备专业工人应有的起码技能,经验不足并且流动性较大,极难管理;行业工人文化素质较低,特别是安全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差,这也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一个原因。

(3)导致事故多发的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建筑施工单位片面追求机构精减、人员压缩,盲目撤消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裁减或取消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体制难以保证,导致安全管理工作滑坡。而一些国有施工企业安全机构比较健全,也有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公司安全部门的管理权限不够,现场安全员发现隐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员整改,要先报告,能否落实还得看施工队或者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总是难以摆正关系,进度往往占了上风。

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

安全管理是一个普通的、大家都很熟悉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包括预知危险和消除危险两个方面。安全管理可以定义为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落实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上,则是在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为预防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毁损、建筑产品质量缺陷等事故,保证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3.1 建筑工程安全评价体系

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是预防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关键,其中的一个重点是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建立合理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安全综合评价。

施工安全评价过程实质上是依照科学的方法建立一套作业程序,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分析、辨识、控制风险的过程。而建筑施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现场条件复杂,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建立适合建筑施工现场特点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

根据研究,可以认为建筑安全管理主要由以下5个要素组成。

(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筑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过程中,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建筑安全管理制度作为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评价指标。

(2)资质、机构和人员管理:由于人员的资质、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又一主要保证,因此它也是衡量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指标。

(3)安全技术管理。

(4)设备和设施管理:引起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因素有设计的先天不足,设备选择、环境配置不当,维修、养护、保管、使用不良等方面,因此将安全技术管理和设备、设施管理也作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

(5)安全业绩管理。安全业绩是影响建筑安全事故的环境因素,安全业绩主要从生产安全事故控制、安全生产奖罚、项目施工安全检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行等方面考核。

而每个方面之下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小项。例如高处坠落、电击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这四种事故是施工现场的主要事故类型。它们的预防和控制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将脚手架、安全防护、临时用电、施工机械作为评价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指标。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建立科学、有序、规范的安全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监督管理的预见性和高效率,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由事后分析型向事先预防型的根本性转变,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2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与组织:

认识到建筑安全事故的现状和原因、建立起建筑安全评价体系之后,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地管理和组织措施。

(1)针对工程层层转包或违法分包的问题,禁止挂靠施工。首先从招投标开始,严格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其次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凡是挂靠、私自分包的工程经查出,坚决严肃查处;再次,开展群众举报制度,实行社会监督。只有消除这类挂靠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私人包工头非法承包工程,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针对建筑工程市场劳动人员技术素质不高的问题,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勇于挑起农民工的安全基础教育的责任,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性的培训,使农民工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政策法规等。所有新员工或从事新的工作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即公司、项目部、班组的安全教育,并要定期培训,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强化工程特点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和具体作业安全要求。

(3)针对对工程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的问题,要提高认识,增强意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安全生产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分析、总结,教育企业各级领导和全体管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意识,变被动抓安全生产为自觉主动地抓安全生产。

(4)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利用建立起来的建筑安全管理评价系统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根据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对安全技术管理方面,首先是要强化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使得员工不发生失误或者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用不同的形状、尺寸或颜色防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地防止误操作,采用误动自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等等。其次采用冗余设计技术,提高系统可靠性。例如在危险岗位由双人操作,或人机并行,采用备用系统等。

5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个层面,是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贯彻落实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必须履行部门职责,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生产。

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建立新的安全监督管理模式,来防患于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2).

[2]吕乐胜,潘利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建筑安全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安全技术,解决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技术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 与自然科学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企业管理、施工组织、工艺工序方法、材料、机械及设备等等, 都与建筑施工安全密切相关。因此, 在施工生产中,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 做到标准化生产、高效生产、安全生产, 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 全国建设系统加强了建筑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建设, 年年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取得一定成效, 施工作业和生产环境的安全、卫生及文明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 由于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 建筑业规模的逐年增加, 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也一直居高不下, 成为人民群众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现阶段,国有施工企业安全机构比较健全,也有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公司安全部门的管理权限不够,现场安全员发现隐患不能直接安排人员整改,要先报告,能否落实还得看施工队或者项目经理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遇到施工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总是难以摆正关系,进度往往占了上风。另外,安全教育严重滞后,按照规定,新工人进厂必须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但是大多数企业由于没有自己的正式队伍,施工现场除一般管理人员和少数特工种是正式工外,操作人员都是临时招聘的农民工,企业对招收的农民工只是做做样子,填填表格了事,没有真正地进行教育,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安全意识淡薄,操作水平低下,自我防护能力极差。在个体私营企业里,情况更不好,个体老板往往重视的只是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愿安全投入,有些连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保证措施也不愿投入。我国建筑施工事故的发生数、死亡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表明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是, 自进入21 世纪以来, 事故发生数和死亡人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反弹, 表明我国正处在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的时期, 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有将面临新一轮的考验。

二、建筑施工安全目前存在的管理问题

1、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目前, 发达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活跃、应用广泛,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理论体系, 如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事故致因理论、统计论、安全评价理论等, 为预防和控制事故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的建筑安全理论研究非常薄弱,致使建筑安全管理不科学、随意性大、成效低。也造成我国建筑安全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没有及时制定出适合市场经济的建筑安全管理法规体制。

2、政府的监管缺位

部分地方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安全管理的文件理解不透,贯彻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实际监管不到位, 各地在政府主导的安全管理上都出现了很多管理及制度上的漏洞,出现很多真空地带和盲区。对应依法纳入监管的项目未实施有效监管, 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上, 缺少日常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 给了部分施工企业规避监管行为可乘之机。

3、施工企业对安全不够重视

在中国的建筑现状中,有一大部分施工企业并没有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 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没有重视, 影响了施工安全生产施工工作的落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降低经营成本是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安全管理需要投入人力物力, 又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因此往往被认为是一种“纯消耗”。于是就出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不健全,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只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贯穿于整个施工当中, 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缺乏针对性, 不具有指导性, 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

4、 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行业整体素质低下,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筑业从业人员中, 农民工比例占到80%以上,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 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却远远不够。二是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技术人员仅占5.3%, 管理人员占4.9%。三是专职安全人员更少, 素质低, 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另外, 还存在建筑业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落后, 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缺乏建筑安全危险的预测和评估机制等。由于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中这些问题的存在, 除了要继续加强建筑安全管理, 提高政府监管力度之外, 还要针对事故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采取更有力的改革措施。

5、 没有执行相关规定

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安全监理职责也没有认真履行。一味的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形同虚设。

6、安全生产基础环节薄弱

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或未落实,目标管理不到位。没有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缺乏安全技术交底,有的企业甚至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承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

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解决措施

1、 加强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的建设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 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需要在总结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 物的不安全状态须采取实用安全技术来改善。对于工业复杂系统, 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消除事故; 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组织管理因素, 事实上已成为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原因。建筑施工作为一个复杂大系统, 人、设备、环境三类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2、加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对安全的理解和态度, 或是处理与风险相关的模式和规则。对企业来说, 它是指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期望、行为模式和守则。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 对企业的成功与否影响极大。为了建立安全文明的施工现场, 建筑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建筑企业要做好安全文化建设,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的思想, 切实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规。第二, 培育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 积极倡导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 积极营造员工心理认同以及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第三, 建立和完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不搞形势, 不走过场, 定期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学习, 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竞赛, 使每一位员工真正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第四, 建立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 包括安全奖励机制、人文关怀机制、员工福利机制、安全考核机制、安全曝光机制、安全行为约束机制、安全责任约束机制等。

3、加强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

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 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它以完整的信息系统为媒介, 以实现人和物的有效结合为目的, 通过对现场的整理、整顿, 把生产中不需要的物品清理掉, 把需要的物品放在规定位置上, 使其随手可得, 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 达到高效生产、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包括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等内容。分析研究是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使定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的关键性工作, 深入施工现场, 应用工业工程学方法, 对生产工艺、设备、工具以及人、物与场所的结合状态、信息流动状态等进行研究。在掌握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 对施工现场系统各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并设计出施工安全定置图。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 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调整与整改, 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

四、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对策与措施

1、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一是耐失误设计。这种方法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得员工不发生失误或者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用不同的形状、尺寸或颜色防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 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地防止误操作, 采用误动自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等等。二是冗余技术。IEEE可靠性协会对“冗余”的定义是“在需要时运行并完成指定功能的备用措施”。它的特征是只有一个或几个而不是所有措施( 装置) 发生故障, 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可靠性。例如在危险岗位由双人操作, 或人机并行, 采用备用系统等。当然, 防止人失误的措施还有很多, 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2、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方法

一是消除危险源, 尽量减少和降低危险程度。通过采用原材料的替代、工艺的替代, 用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用生物技术代替工程技术等等, 都能够达到消除和减少危险源的目的。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通过采用限制的技术措施将能量和危险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如限位、限压、控温等。三是隔离。在时间和空间上采取分隔措施, 或利用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和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

3、采取减少故障发生的措施

一是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建筑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 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要求的强度裕量, 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工序的正常进行。在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 要按照既安全可靠又节省的原则, 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辨证统一地进行分析, 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二是提高可靠性。提高建筑物、建筑设备和附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具体有降低额定值、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材料、维修保养和定期更换等。三是安全监控。即对建筑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监控, 控制某些技术参数, 使其达不到危险的程度, 从而避免事故。

4、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建筑工程开工前, 项目负责人应向参加施工的各类现场管理人员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使大家明白工程施工特点及各时期安全施工的要求, 这是贯彻施工安全措施的关键。施工过程中, 现场管理人员应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 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同时认真履行交底签字手续, 以增强接受交底人员的责任心。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都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隐患, 如果预见不到, 安全管理措施不善, 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施工进度和效益, 乃至造成人身安全事故。

五、结束语

上一篇:小学生教育辅导范文 下一篇:初中补习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