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13:07:24

建设项目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1篇

(1)生产工艺与所用原辅料。生产工艺说明:按船体分段各模块的设计结构要求,带涂层的钢板在加工车间的加工平台上进行定位和切割,然后进行卷板、板块拼装焊接,同时进行型材钢条的切割与拼接。完成钢材板块切割拼装后,接着进行分层制作、小组装、板块大组装和船体分段组装。在分段堆场与预舾装场完成船体各个分段建造和预舾装。预舾装后的船体分段,吊上船台,拼接合拢成为船舶前段,完成水线以下部分面漆工序。船体前段下水后拖入船坞,在船坞内与船尾段、驾驶台合拢安装后,部分机舱舾装、甲板舾装后出坞,继续靠泊在舾装码头上完成水线以上部位面漆工序和船体内部的舾装工序,最后通过试航、调整,新船即可出港。使用的原料:钢材、焊条、焊丝、铁矿砂、氧气、二氧化碳、丙烷、油漆、有机溶剂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危害。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铁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丁醇、酚、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X射线、工频电场、电焊弧光、噪声和手传振动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锰:长期接触会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心动过速、记忆减退、嗜睡、多汗、两腿沉重等症状。重者会出现“锰性帕金森氏综合征”。电焊烟尘:吸入这类烟尘会引起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常伴随锰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氧化铁粉尘、砂轮磨尘: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尘肺。二甲苯: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二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四肢无力。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长时间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皮炎。高温:作业人员因体内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可导致职业性中暑,严重时可发生重症中暑。噪声: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可引起操作工人耳鸣、耳痛、烦躁、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也可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语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伤、永久性位移,更严重者出现噪声聋。

2现场检测浓度及结果分析

(1)现场检测浓度判定: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砂轮磨尘、二甲苯和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2)检测结果分析。毒物超标原因:1)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全面通风装置及换气装置未能及时将焊接过程产生的危害排出;2)大组立工场(车间)对大型部件内部进行焊接时,通风效果差;3)电焊作业密度大,未设置局部的抽排风装置。噪声超标原因:1)作业密度大,金属碰撞;2)调漆作业气动装置进行排气时,未设置消音器;3)生产工艺受限。

3采取措施

(1)工艺先进性:1)采用低尘、低毒、低氢型焊条,降低焊材的发尘量;引进自动焊接操作机,减少焊接烟尘产生量及工人接触时间;2)选择不含苯的油漆,以低毒替换高毒;采用环保型无气喷涂机,以控制喷涂过程中漆雾的飞散。(2)工程防护措施:1)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均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组立工场(车间)、加工工场等生产厂房四面敞开,屋顶采用气楼建筑结构,自然通风良好,毒物、粉尘不易积聚;2)车间设独立的全室通风系统,采用二次喷涂房,全喷全涂工艺。3)在船体工程配备大量的鼓风机及全新风送风空调机,舱室放置送风机,通过软质塑料管把新鲜空气送到狭窄工作位附近,同时在工位另一出口处放置轴流排风机,把狭窄空间内受污染的空气排出有限空间外。(3)个人防护用品:为工人配备防护眼镜、电焊皮手套、电焊面罩、帆布手套、防尘口罩、防毒面罩、防护耳塞、工作服、安全帽、三防劳保鞋、安全带等。(4)职业卫生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职业健康检查: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4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在船体工程各大、小组立工场以及加工工场加设全面机械通风设施,针对部件的大、小组装场所的焊接、打磨等操作位设置可移动式的焊烟除尘器;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听力和呼吸保护计划;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设施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台帐,并着手实际开展相关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作业工人在进入舱室或管道内作业前,应进行足够通风以排除蓄积的化学毒物,符合要求才能进入,还应佩戴齐全个人防护用品,并安排专人在外看护,避免作业工人发生急性中毒;监督工人正确使用、存放及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2篇

一、我国现阶段工程建设项目转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资时间滞后

首先,固定资产账目与实际不相符,其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当工程结束时,其验收过程中滞后,对于还未进行验收的工程项目无法进行正常的转资,这就造成了部分资金仍然属于工程项目资金,不能被归入固定资产中,使得固定资产与实际情况不符。其次,对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工作造成影响。虽然,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为了能够让固定资产账面与实际情况相符,均采用了预转资的操作,但由于预转资需要将整个工程全部转变为统一的资产,而实际情况下,工程的各个施工单元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论是在施工周期还是在施工方费用方面,一旦某一个施工单元出现滞后情况,则会使得固定资产账目出现与实际不符的情况。第三,影响项目结算核算工作。在工程建设项目竣工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结算核算工作,如果此时该项工作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就会使得固定资产核算结果长期处于不完整状态,各项数据无法完整收集,也就使得企业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价值和效益无法进行准确的判断,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进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相关制度不规范

其一,各制度中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无法统一,导致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算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阻碍。例如,在对炉子中的引风机和吹灰机进行归类时,专业的施工人员会将这两类机器单独作为固定资本,生成了独立于炉子之外的固定资产。但是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仅将这两类设备归类于“炉子”这一种资产当中,并不将其进行单独处理。其二,不规范的制度导致转资后固定资产的信息不够完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相关财务人员对于生产或建设过程不够熟悉,因此会对各类生产或建设设备产生误解,因此错误地对其进行财务统计,造成账面信息与实际情况相悖。

(三)项目交付管理工作不到位

当工程建设竣工之后,需要进行项目交付工作,其主要就是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并组织相关财务人员对工程进行结算。对于经过验收后合格的项目,相关管理部门才能够为其办理转资手续,企业财务才可以进行后续转资工作。但是目前我国的部分建设企业,对于项目的交付工作一般会忽略,此时就会出现企业的转资资金模糊不清,转资账面与实际账目不符等情况。

二、改善目前我国工程建设项目转资问题的措施

(一)改善现行制度

在国内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中,对于工程建设企业的固定资产范围要进行严格的明确,各地区的相关法规也要进行严格的统一。这样一来,在进行工程建设项目转资活动时就能够明确哪些资产属于固定资产,哪些资产能够被划归入固定资产的范围内。同时,还要加大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相关监理和验收部门要对工程竣工交付阶段的验收工作提高重视度,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提高政府机构的主动性,避免在传统工作理念中对于验收工作的错误认知。

(二)明确转资资产的明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对各类转资资产进行统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专业知识和对建设工作的不熟悉导致错误的判断。因此,在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就当下进行的工程内所涉及的资产进行明确细化。同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财务人员对于工程建设中各资产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同时,应该将转资活动过程中的相关项目也进行细化,这样就能够为财务人员提供更加清晰的财务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转资活动的效率。

(三)增强企业对交付工作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只有当工程建设项目竣工交付之后,才能够开展转资活动。因此,企业应该提升自身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交付的认知度,在工作开展阶段,企业应该大力配合政府监理和验收人员,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中所使用到的各类设备进行统一审核,同时对各建设单元的验收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在验收的过程中企业就应该开展转资活动的相关统计工作,这样在验收结束后就可以方便财务人员对转资资产进行统计。

(四)明确各部门人员责任

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各部门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首先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各阶段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明确。同时,在工程建设项目交付阶段,每个财务人员负责统计的转资资产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资产的清点时间、清点内容明细等做出记录。这样,在后续共组过程中一旦出现失误的情况,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查找到责任人,缩短弥补错误的时间,增加工作效率。

工程建设项目的转资工作非常重要,其关系着企业对于自身固定资产的统计,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速的情况下,对外开放的脚步也是越来越深入。尤其是作为国民资产的重要一部分的基础设施,也是发展得很迅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于是我们建立了全过程造价管理这样一个概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确定、有效控制。目前,我国在基础建设项目上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怎么样能更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都是非常迫切的,也是意义重大的。

2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

2.1国外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

从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国外的建筑业,由于工业化的发展而兴起,建造了大量的厂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又建造了大量的住房。这样一来,就使得必须要有大量的工作人员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计算、测量,就有了专业的造价人员。在国外,与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建设工程项目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政府出资投资的项目;另一种是由个人出资投资的项目。在政府出资投资的项目里,直接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在个人出资投资的项目里,政府不干涉,但是工程的安全指标等还是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国外对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它的发展也是非常完善的。

2.2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工程造价的历史比国外早得多,早在唐代就有史书记载,但是发展得并不迅速。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工程造价发展得非常快,但是并没有发展成一定的规模。直到改革开放以后,造价管理才正式走上规范的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与此同时,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3我国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也是发展得越来越快了,并提出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尽管是这样,但是我国的建设项目造价管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重视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忽视前期阶段的造价管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都常常忽略了建设项目的前期造价管理,只把精力放在的施工的阶段,抓预算、算细帐,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事倍功半。想要事半功倍,就应该狠抓建设项目的前期造价管理。在建设项目建设时,一些建设单位往往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就善自确定建设的规模,咨询单位也不经过考察、评估,就一味迎合施工单位。这样一来,由于估算的不足,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与损失。

3.2不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决策,往往是整个工程造价的最开始阶段,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决策,可以使建设项目的投资能达到有效地提高。国外对这一阶段的工程造价非常重视,而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把主要的造价管理的精力放在施工阶段,对前期的管理十分松懈,有些为了通过审批,故意把工程造价报得极低,根本不能真实地反映项目的情况,超出预算也是常常会发生的事情。

3.3设计收费办法不合理,技术与经济分离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来说,我们设计收费办法与设计单位承担的责任存在着不合理性。设计收费是按照工程造价与总投资的比例来收取的,如果出现了由于质量引发的事故,那么由设计人员来承担责任;如果只是由于设计人员的保守设计理念而造成浪费的话,那现今并没有相应的法令来进行制约,只能由建设单位来承担损失。正是由于这种制度的存在,设计人员考虑得最多的还是技术问题,而不是经济利益。久而久之,我们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中就慢慢处于了失控的处境。

3.4“三边”工程时常出现

所谓的“三边”工程,就是指边设计、边施工、边变更。一些建设单位为了早日完成施工项目,在项目计划没有下达的情况下,边设计、边施工,如果在施工中遇到问题,就边变更。这样一来,使得施工预算与设计预算有着很大的出入。

3.5行政干预较多,串标、围标现象普遍存在,规避招投标现象

屡禁不止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接下更多的工程,与业主串通,串标、围标,在本来需要公开招标的工程里,由“公开”变为“保密”,直接包下整个工程。

3.6发包条件不成熟,盲目进入招投市场

工程招标过程中,一些建设单位在没有具备发包的条件下,就进行招投标的市场中,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正确的造价管理。一旦这种类型的企业包下施工工程,工程造价管理肯定会处于一种失控状态。

3.7评标方法不完善,存在弊端

在招标过程中,往往人为的因素占的比例比较大,无法真正地做到公平、公正、公开。3.8其它除了上述的一些问题外,还存在着建设单位对发包合同重视不够;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时隐时现的,对工程造价没有真正监控;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高估冒算现象较为严重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4结语

作为国民资产的很重要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在当今发展得很迅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一个迫切的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了全过程造价管理这样一个概念。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文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在日后的管理中进行有效地控制,使得我国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越来越专业化。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4篇

财政贴息作为一种与银行金融机构及金融政策相联系的间接财政政策,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很迅速。从1984年我国实施第一批技术改造财政贴息贷款以来,财政贴息政策广泛应用于技术改造、小额担保、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等多个领域,在发挥财政调节作用、引导金融资金投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年来,我国继续加大财政贴息政策的力度和使用范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贴息政策,有力地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农林水行业发展等重大建设和重点项目。水利行业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从财政贴息中不断受益。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了《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1〕593号),对大中型水利工程硬贷款进行财政贴息,2003年以《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3〕421号)明确各类银行提供的符合规定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贷款均在贴息范围内。此后,财政部在2007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对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的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调整,对基本建设项目财政贴息的范围、周期、报送资料等内容等进一步明确,目前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执行的制度为《基本建设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2〕95号)。

2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申请的资料要求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央财政贴息的申报单位必须凭贷款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具的利息支付凭证向财政部门申请贴息。按现行规定,对于符合贴息条件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单位应填制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贴息申请表,标明项目名称、贷款年限、贷款金额、贷款种类、贷款用途、享受贴息的贷款余额、占用天数、贷款积数、申请贴息额等,并附项目批准文件、贷款合同或相关材料、资金到位凭证、利息支付凭证等材料,经项目贷款经办机构签署意见或出具证明后,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申报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的项目必须是批复概算的独立项目,打捆项目不得上报。除此之外,申报单位还应提供批复的项目概算,并与实际发放贷款数核对,证明未超规模发放贷款;按批复概算确定的工程总工期填写建设期,并附开工报告批复文件,证明项目为在建工程;按签订的合同以及资金到位凭证确定的贷款占用天数,并准确汇总计算贷款积数,确保申请贴息资金的金额无误。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单位将贴息申请资料报送上级水利主管单位后,上级主管单位应出具意见,并逐级上报至水利部。水利部对申报单位提交的贴息材料进行审核后填写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汇总表,并附项目单位报送的相关材料报财政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财政部未明确规定申报资料需经省级财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审核的环节,但是在实际审核中,省级财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出具的意见一般也会作为重要的批复参考依据。

3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的处理

财政部根据年度贴息资金预算控制指标和当年贴息资金申报情况等因素确定贴息率(国务院有明确规定的项目除外),原则上不高于3%。对中央项目的贴息资金,由财政部拨付到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将资金拨付到申报单位;对地方项目的贴息资金,通过中央财政补助地方财政部门,由地方财政部门拨付到申报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项目按有关规定执行。按现行规定,贴息资金实行先付后贴的办法。申报单位收到贴息资金后,必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在建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应冲减基建项目工程成本,竣工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应冲减财务费用。

4有关政策建议(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水利基本建设

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和严格的申报审核制度。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做好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贷款中央财政贴息工作是推动水利行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严把筛选审核上报关口。申报单位要安排专人专门负责,确保资料质量合格、报送及时。(2)各有关单位、部门和申报单位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管理和使用贴息资金。项目主管单位应及时拨付资金并在资金到位后适时组织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申报单位应依法合规使用贴息资金,正确处理财务账务并自觉接受各级财政、审计、水利部门的检查监督。(3)加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贷款财政贴息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法人单位、主管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社会公众知悉财政贴息的政策,使更多符合条件的水利项目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和金融扶持,进一步发挥财政贴息资金在推动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与财政部门、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把符合贴息条件、对相关产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水利项目向财政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大力推介,争取更多的财政贴息资金用于水利项目,并引导银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4)有条件的地方应按照中央提出的“加大水利建设贷款贴息力度,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要求,积极探索和研究对财政投资水利项目的短期、周转性资金贷款的贴息和中央地方统筹负担财政贴息资金的机制,进一步扩大贴息规模,延长补贴期,提高贴息率。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5篇

1.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执行率

据统计,近年来广西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执行率总体不高。从已开展竣工环保验收的建设项目来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不仅影响了竣工环保验收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也制约了生产企业自身的发展。为加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监管力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分别于2006年、2010年、2013年3次对审批环评文件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情况进行梳理,督促建设单位尽快依法办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手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1.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定

依据“三定”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机关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由环境影响评价处负责,环境监察总队参与验收工作。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审批环评文件的建设项目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需提交以下材料:《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报批本)、《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公示本)、同时附删除的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等内容及删除依据和理由说明报告、建设单位出具同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网站公开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公示本)的书面意见。以上材料(包括电子文档光盘)一式两份,并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和编制监测(调查)报告(表)单位的公章。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受理后,30日内组织现场检查验收(所需时间不计入到承诺办结时限),最终依据验收组的验收意见做出是否同意通过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批复,办结时限为10个工作日。

1.3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队伍

随着广西对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验收管理和验收技术队伍已逐步建立。需编制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的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环境监测站编制。需编制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的大多数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委托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环境监测站或环科院(所)编制。此外,自治区环保部门审批的矿山采选项目也可由市环境监测站编制验收调查报告(表)。市(县)级环保部门审批的少部分建设项目由社会化监测机构承担,如柳州市辖区内的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市场已有4家社会化监测机构从事验收监测工作。

2建设项目验收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建设项目自身不足,达不到验收条件

部分建设项目由于环保设施未按照环评及设计要求建设,或建成后无专人管理;排污口未进行标准化整治;排水管网流量计量装置、污水排口标志、监测设施均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等诸多问题,只能边生产边整改[2]。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时涉及卫生防护距离内环境敏感点的搬迁,属地政府承诺项目投入生产前,完成搬迁工作。项目建设后由于属地政府承诺不兑现,项目因卫生防护距离内的搬迁工作长期不到位而无法进行环保验收[3]。据不完全统计,约有40%建设项目因批建不符、工况不满足等原因不能正常推进。

2.2环保执法处罚力度不强,违法成本低

建设项目在环评审批后缺乏跟踪监督,建设中监察力度不够。企业的一些项目未经同意擅自投入生产或者试生产;一些项目久拖不验,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多次督促下,才提出申请验收,造成违法生产的局面出现。

2.3验收技术队伍少,监侧(调查)能力弱

广西环保部门参与验收监测和调查的人员较少,技术力量较弱,特别是市(县)监测站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不足,监测项目不全,针对性较差,一些项目难以开展。市(县)监测站的常规监测任务较重,难有精力腾出时间完成更多的建设项目验收监测(调查)工作。

3国内部分省市的验收管理经验

3.1创新建设项目环境监管体制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早在2007年颁布实施的《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中,即已创造性地将“环境保护设施备案”和“试运行”两个环节纳入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行政许可范围,弥补了国家层面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制度中仅有“环评审批”和“三同时验收”一头一尾两个审批环节、项目审批后直至试运行期间没有法定监管手段的缺陷,并据此成立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管理处(即对应环境保护部验收处),完善了建设项目“三同时”监管体系、丰富了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手段,取得良好效果。

3.2强化建设项目环境监管能力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印发《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等有关环境监管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市县环境保护局对省级审批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试运行期环境监管的责任,并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与辖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工作挂钩,对履行监管责任不到位、存在久拖不验等情形的市县,实行从严审批环评文件,充分调动了市县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积极性。在重庆市委、市政府2004年制订《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办法》时,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就提出建议:将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综合考评内容并获采纳,与此同时,建立建设项目环保监管信息调度制度,由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部门牵头制定监管信息调度表,按月定期向各区县环保局通报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情况,有力地推动了项目环评审批和竣工验收等方面工作。正是采取了如此有力的措施,近年来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年验收项目数已高于审批项目数量达10%左右,“应验未验”项目已基本消灭。

3.3培育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或调查力量

据统计,重庆、陕西、山东三省(市)环评机构数量分别达到39家、33家和78家,环评工程师数量分别达到307人、331人和730人,而广西仅有环评机构24家、环评工程师204人,即使是GDP比广西还少的陕西省,其环评机构和环评工程师数量也达到广西的150%左右,尤其是山东省,其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的环评工程师就达到50人。正是由于环评机构实力强大、敢于竞争,逐渐成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主力军,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广西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发展对策建议

4.1集中力量,清理历年积压的“应验未验”项目

以贯彻落实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契机,加快清理历年积压的“应验未验”项目,妥善化解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法律责任:1)对不同情形的建设项目针对性采取措施,分类推进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加快完成环境保护验收手续;2)充分调动市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监管力量,适当下放部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审批权限。

4.2勇于创新,扩宽监管手段和方法

根据广西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建设项目环境监管手段和工作方法:1)建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在前期项目建设情况梳理工作的基础上,充分依托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办公网络“广西环境监管与应急信息系统”,整合项目审批、试运行、环境监理以及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相关环境监管信息,为强化建设项目审批后监管打下坚实基础;2)研究建立放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市场的配套监管制度,逐步有序放开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市场;3)加快启动环境监理试点工作,近期以环保部审批项目为主先行设立若干示范项目,同时配合重大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4)适当简化部分类别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内容。对环境影响总体不大的项目,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出台相关规定,简化其竣工验收文件编制内容。

4.3强化监管,全面推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以“过程监管”促“竣工验收”,逐步形成加快竣工验收的长效机制:1)研究出台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工作规范;2)通过严格环境保护执法推进竣工验收,责令限期验收项目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坚决予以立案调查、依法严肃处理,对竣工验收工作滞后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实行集团限批、限期完成竣工验收工作;3)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共同推进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机制,将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信息及时通报给银监会,充分利用“绿色信贷”等机制促使企业提高对竣工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4)加大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信息公开力度,在环保部门的门户网站设立竣工验收工作专栏,及时公开曝光未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久拖不验等环境违法行为,对“设置防护距离”等属地政府承诺事项未按时兑现到位定期予以公开通报。

5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依据环评文件对建设项目执行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管理要求以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的系统检查和考核,验收执行程度是否到位将决定着验收的效果和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对于环境管理工作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各级环保部门及环保从业人员共同的努力,才能彻底清理“应验未验”项目,提高审批项目验收率。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6篇

一、公益性建设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投资主体不明确

公益性建设项目普遍存在投资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其中有两种情况:1、从形式上来讲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但实质上没有。从形式上来讲有明确的投资主体是指一些建设项目法人是企业法人,应该说投资主体比较明确,但是分析一下企业的资金来源、人员构成、业务范围等就会发现,这些企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等工程竣工验收之后,该公司就完成了历史使命,资产移交給管理单位,人员各回各原单位,巨额的银行贷款及其产生的利息、拖欠的工程款等债务由谁来偿还又是一个乱局,当然,最终由政府负担的可能性最大。2、由政府部门出面成立项目部或指挥部,项目部人员临时组织,项目部负责人由政府部门确定,实质上项目部在经济上不承担责任,不能算是投资主体。没有明确的投资主体,就难以确定由谁对项目的立项、筹资、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建成后的经营和管理负责,难以确定由谁对投资成本进行控制,难以确定由谁对重大的决策失误买单,投资的效益性难以保障。

(二)项目投资成本失控

1、项目设计变更过大。项目建设包括项目期前、期中、期后全过程,项目设计频繁变更,可能造成期前投入浪费、期中投入增加、期后管理困难等。设计变更过大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点:第一,项目设计不科学不严谨。有研究证明,工程项目规划、决策阶段的累计投资额,只占项目总投资额的5%~10%,却决定了高达75%~90%的投资额,可见项目设计之于建设成本的重要性,所以项目设计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做。但是,我们所见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基本上都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规划、可研、立项、招标实施等,而政府主管部门不仅考虑通常的建设项目都应评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还会考虑政绩因素,甚至有些情况下会把政绩放在首位,如此以来,往往会出现为了获取批准立项而编制“可批性”而不是“可行性”的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设计等,在日后的工程项目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变更设计,导致项目建设成本失控。2、项目实施管理水平低。公益性建设项目本身涉及到技术、管理、协调等多方面的因素,复杂的建设项目需要科学规范的项目管理,对项目管理者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管理者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包括技术协调、管理协调、组织协调等,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建设项目管理者多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建设管理经验不足,管理技术落后,无法对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等实施有效控制。

(三)选择的建设项目投资模式不科学

公益性建设项目投资模式有多种,可以全部由财政投资,可以由政府和民营企业合营,公私合营又有很多类型,比如:BOT(建造、运营、移交)、BT(建设、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BOO(建造、拥有、运营)、BBO(购买、建造及运营)等等。每种投资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根据本地的财力、物力、人力、技术力、管理力等科学慎重选择适当的投资模式,有助于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获得最好的综合效益。但实际操作中,有的建设项目选择的投资模式不够科学。比如,某公益建设项目采取了BT模式,何为BT模式?BT是指一个项目的运作通过项目管理公司总承包后,由承包方垫资进行建设,建设验收完毕再移交给项目业主。这种项目模式主要适用于建设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的公共基础设施,较好地解决了因为建设单位资金紧张而不能进行项目建设的难题。我们看一下该公益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属于必须马上要做的工程,晚一些时间做甚至不做对项目的受益者来讲都可以;建设周期短,就拿有关该项目的BT合同中的一份来说,总工期仅为143天。因为选择BT模式,会增加前期准备、委托咨询中介公司、谈判等成本;易产生合同纠纷,增加成本;需支付给承包方合理的回报率,该项目双方就确定合理年收益率为5.4%,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开始计算年收益率,又增加一大块成本。就该项目而言,采取BT模式可以缓解暂时的资金压力,但时间很短,该项目合同规定回购价包括工程建设费(回购基价)及合理收益,回购期限为竣工验收后三年,竣工验收合格后第一年支付50%,第二年支付30%,第三年支付20%。但由此而带来成本的大幅上升。鉴于该项目又不是很紧急、必须马上建设的项目,完全可以考虑其他更合理的投资模式,混乱、不科学的投资模式必然会带来投资的不经济。

二、对改进公益性建设项目投资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投资主体、推行责任制

投资主体明确了,才可能有人对投资效益负责,改变只管花钱、不管还钱、不计成本的投资乱象。对于公益性建设项目投资来讲,推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可以改变投资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比如说采取项目法人责任制。政府可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某一个具有公益性建设项目管理能力、符合公益性建设项目管理要求的企业法人作为其项目法人,由其来负责对该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管理。

(二)做好项目规划可研论证等前期工作

要不要上马一个项目,不能靠拍脑袋决定,应该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论证,论证项目在技术、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可行性,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要根据科学详实的研究去评估其可行性,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果,而不是事先设定一个可行的“结果”,然后想方设法反推其可行。项目设计要严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设计一经制定,不应随意变动。

(三)制定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制度

投资者应制订投资决策制度,明确决策程序,遵循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防止决策“一言堂”。严格投资决策责任制,谁做出投资决策谁就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成本控制的能力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比如说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采用适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聘请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管理培训等。

(五)合理选择项目建设投资模式

根据项目的紧急程度、资金的充裕程度、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受益人群的诉求等合理选择投资模式。

(六)树立全寿命周期观念,关注项目使用效益

公益性建设项目要经历从规划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即“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寿命周期,应力求项目全寿命周期内效益成本比最高,项目前期的论证应从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角度统筹考虑,项目建设完成后应能立即投入使用,建成项目应能充分发挥效益。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7篇

对规范依法用地行为,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力促进批后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具体表现在:1)可以有效防止建设单位越界移位建设而产生土地权属纠纷及违法占地问题;2)可以督促建设单位尽快开工,按时竣工,预防闲置土地的产生;3)可防止工业用地项目不按投资强度建设或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4)可以防止建设单位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和容积率及建筑密度而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5)可以大大提高土地使用者履行合同的自觉性。现在,土地使用者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开工、竣工的,大都能主动提出延期开工、延期竣工申请,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6)办理转让、抵押、变更登记手续的用地单位,只要在土地验收时发现存在违规违约行为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不再予以办理。因此,土地验收制度不但是开展批后监管工作的总抓手,还是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有力手段。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土地验收制度颁布实施以来,尽管各县区为能有效的贯彻执行这一制度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土地验收工作得以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起来,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1、重审批轻监管的思想普遍存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思想意识在部分地方领导和用地单位中,还没有真正的树立起来。由于现行建设用地审批方式和职能分工,各级各部门主要精力放在项目用地审批上,而且又一味的强调供地率,造成了土地批后监管难以有效开展。2、部门之间配合协调不够,造成了土地验收制度难以有效贯彻实施。例如:《土地验收制度》规定,“对已纳入用地验收范围的建设项目,未经国土资源部门用地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但是,调查发现,有的地方的部分建设项目没有经过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验收,建设部门就直接办理了竣工验收,严重违反了《土地验收制度》中的有关规定,使得《土地验收制度》很难有效贯彻执行。3、分期验收难以进行。对于一次性出让面积较大、投资额较多的房地产项目,开发商采取了分期建设。同时,为了加快资金回笼,开发商申请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分期验收。对此,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很难像规划管理部门那样进行单体验收,因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土地检查验收的依据是土地出让合同,而合同只有一个,所以分期验收就缺乏了依据,难以准确有效的实施。4、工业项目竣工土地检查验收工作还没有全面开展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工业项目在拿到土地证后,再也没有了制约它的措施和手段。而且有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靠的是行政干预,项目竣工后才补办相关杜娟盘锦市国土资源局辽宁盘锦手续,因而土地检查核验工作很难开展起来。5、项目开工认定难。对如何算作开工,新颁布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作了明确规定,“依法取得施工许可证后,需挖深基坑的项目,基坑开挖完毕;使用桩基的项目,打入所有基础桩;其他项目,地基施工完成三分之一。”但是有的项目,为了规避或缓缴有关配套费用,未取得建设部门颁发的施工许可证,就开工建设;甚至有的没有进行开工申报,造成了开工认定难。6、部分出让合同约定开工时间不甚合理。调查发现,有的出让合同约定的开工时间是在签订出让合同之后的3个月,很不合理,造成了到期很难按时开工。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宣传,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文件规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的通知》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全程监管,促进各项建设依法依规用地,不断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2、进一步加大沟通协调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内外工作机制,促进建设项目竣工土地验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一是注重搞好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内部各科室的沟通协调。在办理供地手续时,将供地批文、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连同供后监管方案一并发放;同时,在用地单位进行变更登记或土地使用权抵押时,相关科室要征询监管部门(征地事务处)的意见,有违规违约行为的,不予办理;二是注重搞好外部协调,加强与发改、建设、规划等部门的沟通,共同执行好《土地验收制度》,确保土地验收工作有效推进。3、实行履约保证金制度,确保建设项目按时开竣工。对已成交的国有建设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签订出让合同时,受让方需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签订开竣工履约保证金协议,按照实际成交价款的5%缴纳履约保证金;保证金最高额不超过500万元,作为土地使用权人履行出让合同按期开工、竣工的保证。项目按期开工经现场核查后返还50%履约保证金及利息;项目按期竣工并验收合格后,返还剩余50%履约保证金及利息。非因政府原因,未按期开工、竣工的超过约定开竣工日期的,每超一日,从履约保证金中扣除按照相当于土地出让价款1‰的违约金上缴国库,直到扣完为止;竣工核验不合格的,履约保证金作为出让合同违约金缴入财政,并按出让合同约定追究有关违约责任。4、实行分期供地制度。对符合城乡规划、用地面积较大的项目,国土资源、规划部门要认真研究对接,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分期供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分期分地块签订出让合同,避免出现一个出让合同,分期建设却难以分期验收的问题。5、全面推进工业项目土地检查核验工作。对工业项目土地检查核验主要检查用地单位是否达到投资强度和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是否符合规定。如发现竣工时建设占地面积尚未达到总用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投资额未达到25%以上,视为投资强度不够,其未利用部分的土地视为闲置土地处理;如发现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超过部分面积视为改变土地用途,按规定补办有关用地手续,补交有关规费及出让金。如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视为违法改变土地用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补办有关用地手续,补交有关规费及出让金。6、全面实行开竣工申报制度。用地单位应提前15日向国土资源部门书面报告项目开、竣工时间。未按合同约定或划拨决定书规定期限内开工、竣工的,由国土资源部门按约定和规定进行处理。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8篇

1995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率先引进了环境监理制度,这标志着中国的环境监理工作的拉开了序幕[2]。国家环保部办公厅2010年6月印发的《关于同意将辽宁省列为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的复函》和2011年7月印发的《关于同意将江苏省列为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试点省份的函》标志着辽宁和江苏两省率先成为中国第一批开展建设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试点省份。国家环保部办公厅2012年1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具有里程碑意义,文件中规定了环境监理的定位、主要功能与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类别,同时将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列为第二批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省份。《关于进一步推进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环境监理工作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3]。

2基站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基站的环境监理工作程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确定环境监理单位阶段;(2)编制及评估环境监理方案阶段;(3)设计及施工及试运行期间环境监理阶段;(4)报备基站监理总报告阶段。

2.1确定环境监理单位阶段

2.1.1环境监理项目公示

需要开展环境监理的基站建设项目,应由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在其门户网站或其他专业网站进行公示。

2.1.2环境监理单位遴选

在基站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获得批复后、开工建设之前,基站建设单位应按照项目所在地区环境监理单位遴选工作的有关要求开展环境监理单位遴选工作。环境监理单位遴选工作应在工程招标结束前完成。按照遴选工作的相关要求,招标期间应该委托评估单位对环境监理单位进行评估。评估单位采用公开遴选或邀请遴选的方式遴选出基站建设的环境监理单位。应选的环境监理单位需提交应选文件,经统一开标和专家评标后,选出2家候选单位交由基站建设单位最终确定。

2.1.3合同签订与备案

遴选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和中选单位应在中选通知书发出后15日内,依据遴选文件的应选文件的有关规定签订委托环境监理合同,并在负责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备案。

2.2编制与评估环境监理方案阶段

2.2.1编制基站环境监理方案

在签订委托环境监理合同及收到相关设计文件后,环境监理单位根据基站建设项目站址、数量、环境特征、环评和批复文件的相关要求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编制基站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理方案。

2.2.2评估基站环境监理方案

环境监理单位编制的环境监理方案需要进行技术评估,按照评估单位出具的技术评估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报送给基站建设单位。

2.2.3报备基站环境监理方案

建设单位应将基站的环境监理方案报送审批该基站项目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审核备案。环境监理方案须经审核备案后,项目方可开工建设。在环境监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如基站地址或相关技术参数发生重大变化而需要调整环境监理实施方案时,应组织研究修编,经建设单位报送审批该基站项目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审核备案。

2.3设计、施工及试运行期间环境监理阶段

按照基站环境监理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基站设计及施工期间的环境监理工作并且编制基站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环境监理报告。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环境监理报告作为批准基站试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基站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环境监理报告应包括设计文件的环保审核、施工阶段环保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保宣传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此阶段,基站建设项目可解决站址核查与保护距离核查的工作,通过现场巡查和抽取重点基站旁站等工作方法记录基站站址与环评及批复文件的相符性以及环境保护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整理并提交实际建成的基站技术参数表及图片档案。基站试运行期间应按照环境监理方案实施细则开展环境监理工作,并编制基站试运行阶段环境监理报告。试运行阶段环境监理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风险防范措施以及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落实情况等内容。在此阶段,基站建设项目可采用现场巡查和环境监测等工作方法,对试运行期间的基站进行抽测,逐步落实环保部门环评批复中的环境监测要求。

2.4报备监理总报告阶段

环境监理工作结束后,环境监理单位应当向基站的建设单位提交环境监理总报告。监理总报告应在总环境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编写,报告应全面总结基站环境监理的成果,反映基站在设计、施工及试运行期间环境监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基站的建设单位应当将环境监理总报告报送给审批该项目环评文件的环保部门审核备案。

3基站环境监理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及成果

根据基站环境监理工作的四个阶段,对环境监理的主要工作重点及各阶段交付成果进行分解,详见表1。

4结语

基站环境监理作为从基站环评阶段到竣工环保验收阶段的过程管理手段,可以起到核实基站技术参数资料真实性、准确性,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减轻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压力,同时部分承担了基站建设单位收集提供环保验收技术资料的工作。基站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对于加强基站建设过程中的环保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9篇

码头工程是一项生态类的建设项目,其建设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多方面的环境因素[1]。与工业类项目不同的是,码头在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往往很小,相反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占地面积大,它的主要环境影响开始并集中在施工建设期[2]。生态环境监理是生态类项目环境监理工作的重点[3]。文章主要介绍码头生态类建设项目的基本建设内容以及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并结合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内容归纳总结施工期的环境监理要点,为今后在码头项目的环境监理工作打下基础。

2码头工程概况

码头工程一般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工程三部分组成。主体工程包括码头、疏浚工程、吹填工程及货物堆场等。辅助工程包括铁路、公路、给排水系统。公用工程主要包括消防、供电、供热等设施。

3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区域及周边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码头类项目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施工期环境影响除在水气声渣四个方面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以对扰动底栖生物、浮游动物的繁殖地与栖息地、破坏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及浮游生物生长等生态类影响为主,而产生这些影响的工程主要有港池疏浚、码头打桩和陆域吹填三项。下面从环境因子、污染源及污染物等方面总结施工期环境影响,具体内容见表1。

4环境监理要点

环境监理在项目施工阶段主要分为工程建设符合性监理和施工阶段环保措施监理两部分。

4.1建设符合性监理

在建设符合性监理工作方面,环境监理人员主要根据环评报告书中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及公用工程的建设内容及要求,采用现场巡视及核查的监理方式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理。下面根据环境监理人员关注的内容及工作方式,归纳总结施工期建设符合性监理工作要点,具体内容见表2。

4.2施工期环保措施监理

根据码头类建设项目的特点,码头项目施工期环保措施监理包括施工期环保“三同时”监理和施工行为环境达标监理两方面。环境监理人员根据项目环评报告书中提出的施工期各种污染源、污染物及各种防治措施、设施(三同时),采用定期现场巡视的监理和核查相关文件的监理工作方式监督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报告书中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落实。下面从施工期污染物、施工期环境监理关注内容及环境监理工作方式三个方面归纳总结施工期环保措施环境监理工作要点,具体内容见表3。

5结论

通过上述归纳总结,有利于环境监理人员对码头建设项目开展专业化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施工过程的全过程管控[1],可使建设项目施工期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与生态保护措施得到全面的落实,控制建设项目对环境污染的潜在威胁,从而保证工程环境质量。

建设项目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招投标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和关键点

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中,有多个子阶段,包括招标准备阶段、招标阶段以及最终的评标、定标和签订合同阶段,每个子阶段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投资控制。

1、招投标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

建设单位在这个阶段的投资控制包括:准备阶段的编制标底、选择合同类型;招标阶段的方式选择;评标的方法和合同价的选定。而这一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就是编制科学的标底、选择有利的合同类型、选择有效的招标方式、选择科学的评标方法和合同价。(1)编制科学的标底和选择有利的合同类型。标底是指由招标单位编制或委托专门的机构编制的,并通过审批的招标工程的预期价格。其组成内容主要包括:标底编制说明、带有价格的工程量清单等测算明细。一个合理编制的标底能够有效衡量投标者的报价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竞争力,同时能控制工程造价,抑制低价抢标,核实投资规模,并有助于招标方了解投标人是否有串通投标、故意哄抬报价等不道德行为。因此,标底的合理编制对于该阶段的投资控制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标底的设置存在许多人为因素,应严格避免由此引发的有失公平、公正的情况发生。施工合同主要有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三类。这三类合同都各有利弊,招标人应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合同类型。其中,总价合同是指工程总价确定的合同,承包方应完成项目的所有内容,风险由承包方承担,但是适用于小规模、短工期的工程,并且要求工程外部环境因素良好。相反,成本加酬金合同是指规定建设单位支付实际成本加酬金的合同,风险由招标方承担,适用于大规模、长工期的工程,项目的外部环境因素恶劣。而单价合同则处于两者之间,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适用于中规模的工程,项目的外部环境因素一般。不同的合同类型,风险承担方不同,承担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投资控制者应根据自身项目情况,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使自身承担风险最小,并且效果最优。(2)选择有效的招标方法。常见的招标方法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两种。其中,公开招标是指招标方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发出招标广告,凡是对该工程有兴趣的承包单位都可以前来参与投标。这种招标方式给所有承包单位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促使他们为了中标而提出尽可能合理的报价以及高质量的施工方案,而招标方也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是这样大大增加了资格审查和评标的工作量,同时会增加投标人恶意压价等投机行为。因此,在这种方式下,投资控制方要做的是加强相关资格审查,并且在之后的评标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评标、定标。邀请招标则是招标方凭借自身的经验和对一些知名承包商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发出招标邀请。这种方式保证了投标人的资质,他们或有此类项目的施工经验,或信誉较高,完全有能力完成此项目。但是,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往往会忽略了一些由于刚刚起步而信誉不高但却颇有潜力的单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控制方的任务即是丰富自己的认识,关注各方消息资料,尽可能地邀请资质优异的承包商前来投标。(3)选择科学的评标方法和合同价。评标是指由招标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挑选符合条件的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负责对各投标文件的评审工作。评标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包括综合评估法、最低评标价法、有限低价中标法和最优评标价法。由于投标人可能出现不平衡报价等不道德行为甚至违法行为,在这个阶段,招标人应重视评标方法的选择,避免损失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合同价可分为固定合同价、可调合同价和成本加酬金确定的合同价。固定合同价是指合同价格不会因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可调合同价则是在合同期间,合同价格会随着价格的变动而作出相应调整;成本加酬金确定的合同价是指合同价由成本和酬金两部分组成,而酬金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根据最终综合效益来确定的,两者的激励效果不同。这三种合同价类型中,第三类由于其对于招标方和投标方的风险都不是太大,而应用最多。

2、招投标阶段投资控制的关键点

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通过各投标方之间的竞争、招标方与投标方之间的合理谈判,从而选出理想承包商,并确定合同价,签订施工合同。可以说,开展招投标是实现总体投资控制的重要举措。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在招投标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则是做好招投标阶段投资控制的关键点。现存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招投标责任不明确。在招投标过程中,招标方通过招标选择理想的承包商,并以合理最低的报价进行投资。但是,在招标方中,各部门或者个人的责任不明确,以至于出现道德风险,敷衍了事甚至滋生。第二,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不够严格。该问题主要出现在进行公开招标的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公开招标,凡是对该项目感兴趣的施工单位均可以参加投标,各个施工单位实力参差不齐,从而增加了资质审查的工作量。一些单位因审查过程不严格,而使不合格的施工单位进场投标,影响最终合同价格。第三,评标过程不够规范。评标定标是招投标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关系到最终施工单位的选择和承包合同价的确定。目前,一些建设单位存在评标过程违规行为,经常出现违法选择施工单位的情况,这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危害甚重。针对上述分析,认为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投资控制分析的关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执行招投标集体责任制。为避免一人权利过大或者部分参与人无责任意识的情况,提倡采用集体责任制,即参与招投标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达成一致协定,对自己在招投标过程中的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有利于招标人员明确自身职责,从而认真、踏实地进行工作,确保招投标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第二,严格开展相关检查工作,包括准备阶段对招标文件等资料的检查,招标阶段对投标方资格的审查和定标阶段对评标程序的检查,务必确保各阶段的工作符合法律法规,并且科学合理。第三,建立招标人员的奖惩制度。建立相关奖惩制度,有利于促使招标人员尽心尽责地投入工作,从而提高招投标阶段投资控制效率。奖惩制度的建立有多种形式,主要有:建立薪酬、福利和津贴政策;晋升和解职威胁;赋予权力等。第四,准确识别投标人的报价策略,见招拆招,以选择理想的承包商,获得合理的工程合同价,使项目的最终综合效益达到最优。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的报价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所提出的工期、质量保证以及自身社会信誉也应是招标人在选择承包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而投标人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刺探招标人的标底以及其他投标人的报价,从而给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报价。

二、招投标阶段投资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招投标阶段中各个子阶段都需要进行适当的投资控制分析,而涉及到的方法主要有:准备阶段编制标底时投资控制的方法;招标阶段选择招标方式时的投资控制方法和最后评标定标时评标方法。

1、准备阶段编制标底时投资控制的方法

标底的编制方法与设计阶段的概预算编制方法类似,是招标人心中的预期价格,作为招标过程中的参考。为使标底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控制工程造价、抑制低价抢标等,招标人应重视标底的合理编制。设置标底时应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一般标底比投标人的平均报价高出3~5个百分点为理想状态。在编制标底时,应尽量保持与市场水平一致,并且充分考虑人工、材料、机械单价的变化情况,并注意不可预见费的考虑。

2、评标方法

评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关系到项目最终的综合效益,当前评价指标的权重主观性强、缺乏科学依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某单位可能因某个或者几个指标特别突出从而成功掩盖其较差的指标,而最终被选上,这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今后将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及项目的综合效益。因此,为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可选择熵值法来进行这项工作。熵值法是根据被评价对象的指标值构成的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它可以尽可能地体现评价指标的评分差异所表现出来的指标隐含信息,使得评价结果更合理、客观,从而提高评标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合熵值法与综合评标法,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阶段的评标工作,使招标方能够科学、合理地评价各投标人,从而选择合适、理想的承包商。同时,用这一方法所确定的合同价也较为合理,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这一阶段的项目投资。

上一篇:预警机制论文范文 下一篇:民营企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