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20:27:43

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当社会中存在信任时,就会出现持续创新的情况,因为人们有安全感,他们就敢于进行冒险,做出创新所需的长期承诺。当有了信任时,人们就不会害怕自己的创意被盗取,愿意分享他们的想法,愿意合作开发彼此的创新项目……

关键词:信任、创新

信任危机,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上演。食品安全、医患纠纷、商业欺诈、质量隐患……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让“诚信”俨然变成了奢侈品。

“中国现在缺失的不是创新文化,而是一种更基本的东西:信任!”——在这个言必称转型和创新的时代,托马斯·L·弗里德曼的这番话不知道能否警醒梦中人。但作为企业,信任的价值以及如何用信任打造竞争力,这个问题必须直面。

SGS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做的正是一桩关于“信任”的生意。检测认证行业和“信任”有着怎样的关系,做“信任”这门生意他们有什么优势,这门生意能够为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又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本刊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简称SGS通标公司)总裁申屠献忠先生。

打通信任就是价值

《新智囊》:SGS作为全球知名的第三方商业检测认证企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SGS所提供服务的价值何在?这种服务和“信任”又有什么关系?

申屠献忠:总部位于瑞士的SGS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验证、测试和认证公司,是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同时也是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第三方商业检测认证机构,其在中国已有21年的发展史了。SGS的口号很好地诠释了我们提供的服务价值,即“TRUST”——在政府、组织和个人间传递信任。我们站在公正客观的第三方角度,以专业的能力、技术及经验,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我们可以儿童推车为例,儿童推车的质量和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家庭的心,如何能让家长相信商家出产的儿童推车是安全可靠的,仅仅靠商家的自我声明也许并不足信,而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报告,已被业界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例如,SGS会从产品的物理性能方面进行耐磨性、座椅抗压性、轮毂耐用性等检测,从化学性能方面进行材料检测等等,保障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是安全和可靠的。这一检测的过程,也正是SGS在生产商和最终用户之间传递信任的过程。而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则可通过有针对性的改善生产方式,完善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不仅令产品合乎质量法规,也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新智囊》:以SGS全球上百年和服务中国20多年的经验来看,目前中国第三方检验认证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如何?

申屠献忠: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来说,随着近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国内出口型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面对不同出口国林林总总的各类标准,企业需要像SGS这样的专业机构,来帮助他们确保产品合规,从而促进产品销量及企业的自身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各方对产品安全、健康、环保、节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要面对来自政府、NGO、消费者的压力,需要使用更安全环保的材料、尽量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再次,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相关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诸如石油化工、矿产品、农产品等原材料的广泛使用。这些因素都给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的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仅仅20来年的发展,但中国的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的市场容量已占到了全球市场十分之一左右。作为检测认证的领军企业,SGS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也极为重视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发展,同时更希望能和中国企业共同携手,致力于以专业的检测和认证服务推动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共赢,为国内外企业、政府及机构提供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新智囊》:SGS通过自己的检测认证技术和服务,帮助企业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效率,为企业客户增加了未来的竞争力,具体的做法是什么?

申屠献忠:在帮助企业客户提升竞争力方面,SGS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近日,在最新公布的《2012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中显示,SGS通标公司再次荣获“中国最受信赖检测认证机构”奖,连续五年占据检测机构的榜首位置,这正是业界对SGS通标公司为中国外贸行业发展所做贡献与努力的肯定。

我在这里分享两个十分有前瞻性和代表性的例子。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是一家以水产养殖为主的企业,2010年,在SGS通标公司的帮助下,獐子岛渔业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得产品碳标签的企业。SGS的专家帮助獐子岛渔业计算出了其虾夷扇贝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碳足迹。虾夷扇贝苗种从育苗厂里开始培育,再到海上暂养,海域播撒程,育苗厂的锅炉燃烧,苗种运输过程等都会排放二氧化碳,SGS根据ISO14040:2006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的原则和框架的要求和方法,根据相关数值,比如冷冻车、船只、飞机装载的重量、出行距离等,进行二氧化碳排放的核查。獐子岛虾夷扇贝活品、冻品的装箱上,将会印有虾夷扇贝的碳标签,“一千克虾夷扇贝总排放量为0.8克二氧化碳当量”,这也是中国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认证食品。獐子岛虾夷扇贝的碳标识认证,将有利于其在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拓;碳标签作为市场上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将被越来越多国家采纳,目前国际很多国家如法国、日本等都已经开始对商品实施低碳准入。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碳排放小的环境友好型绿色产品往往会得到消费者更多的青睐。新的趋势来临之际,往往意味着新的机遇,尽早抢在对手之前做碳排放检测,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益途径。

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24-01

一、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

(一)恋爱动机不单纯。恋爱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追求某种恋爱目的的内在动力。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恋爱目的的认识分歧较大,当今的大学生是80、90后,这一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娇生惯养,依赖性强,进入大学后远离了亲人,情感上孤独寂寞,谈恋爱是在寻求一种安慰;有些女生认为男生大都喜欢漂亮、有魅力的女生,所以就把大把时间花在梳妆打扮上,把谈恋爱做为显示自己的方式,用恋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经过了中学的炼狱才走进了大学的天堂,有些女生开始充分享受大学的自由,开始游戏人生,玩爱情游戏,只是把恋爱当做生活的调味品;还有些女生认为恋爱只是青春年少时的一种体验和一个过程,是将来的一段回忆,婚姻是现实的,婚姻首先是物质的,其次是精神的,她们的恋爱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

(二)择偶观念多样化。大学生的择偶观有着显著的时代性、多样性,有些女生仍然坚持着我国传统的“郎才女貌”的择偶观;有些女生的择偶标准趋向于功利性,她们相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家老富翁不嫁男同学”,她们把时间都花在如何打扮上,相信嫁个好男人可以少奋斗几年,甚至不用奋斗。

(三)性观念开放。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表现在对、同居、婚前的态度上。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交融、思想开放的年代,她们对性的看法也不再保守,对性自由持默许的态度,认为只要彼此真心相爱就可以发生性关系,拿并不当回事,认为同居、婚前并不是可耻的。

(四)恋爱方式不再单一,网恋、征婚盛行。传统的相识、相知、相爱的恋爱方式不是唯一的,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恋也开始升温,不少大学生有过网恋的经历,甚至造成了不可收拾的恶性结果,近些年网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大学生网上征婚也成为一种风气,据《2006年中国婚恋服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有近千家服务网站,其中注册会员的大学生占了不少比例,也许玩的是刺激,也许是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匪夷所思。

二、形成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也是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功利性折射到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上,表现为对理想的淡化、重利轻义、重物质轻道德,在择偶过程中日益看重物质;还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东西都可以当商品来出售,一些女大学生就敢于把自己的美貌和才华出售给男人,北京天上人间里的女大学生不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吗?然而还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部分人获得了大部分人还不能拥有的物质财富,同时他们的妻子儿女也分享了他们的财富,当社会上一些女性通过婚姻或“易”的方式富裕起来,女大学生也希望尽快摆脱困境进入富裕阶层,但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到可以让所有女性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物质财富的地步,所以她们就想借助婚姻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这就有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

(二)就业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校扩招使大量的高中毕业生得到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大学里只重视宽口进,忽视了严口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成了重大问题,这两年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上就业市场存在的性别歧视,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更加艰难,这样,不少女大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试图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三)文化多元化的影响。网络的迅猛发展,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色情类网站等在慢慢侵害着大学生的身心;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拥入,其中那些崇尚性自由、性解放的观念对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深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另外,近年来,一些诸如选秀、相亲等娱乐节目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女大学生拜金主义的烙印。

三、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一)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婚恋观。大学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女性学的公共课、选修课等,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学校可以选择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使女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帮助她们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变化,防止一些负面影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站,与学生讨论恋爱、性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学生会可以设立女生部或专门成立女生社团,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女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她们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积极正确的面对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政府棘手的问题。政府、学校、学生都要正确面对,政府应制定保护女性就业权的相关政策,实行弹性就业政策,改变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局面。学校加大教育改革力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女大学生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面对就业难的现实,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理念,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用新理念丰富自己,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业岗位。

(三)提高女大学生个人修养。女大学生自己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爱的“五自”新人。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列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折射出的两难与矛盾[N],羊城晚报,2010,10.

[2]胡松年,程海云.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医院管理与预防医学、卫生学,2008,1.

[3]张慧卿.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浅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4]陈晨,周瑞.女大学生婚恋观探析[J],文学教育.2010,4.

[5]李永芬,齐斌.女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综述与教育对策[J].辽宁省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7,7.

[6]祝志高,女大学生婚姻要素权重分析[J].人民论坛,2010,26.

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营销 网络营销 整合营销 服务营销 知识营销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经营技术和市场环境条件下,进行全部市场营销活动,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利益方面的指导思想和行为的根本准则。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市场营销环境而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导航灯,引导着企业营销创新的各项活动,使企业管理者和营销人员积极有效地推进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的创新。

一、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又称环保营销,是指企业运用营销工具,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未来需要为条件,满足社会和消费者需要的经营与销售活动,它是随着社会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加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工业革命在使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地球资源迅速减少,人类生存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这引起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环保运动在全球蓬勃兴起,随之,一种旨在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观念应运而生,并促使以消除和减少产品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而展开的营销实践活动,即“绿色营销”随之产生。在绿色营销观念下,“清洁生产”、“绿色包装”、“绿色食品”、“绿色产品”和环保逐渐成为企业市场定位与产品定位的决定因素,成为市场营销成败的关键。

绿色营销观念的主要观点表现为社会责任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强调企业在营销中要重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努力减少或消除生产经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带有更强烈的绿彩。环保意识不是昙花一现的事情,只要企业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就会面临破产的威胁。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表明:大约50%的法国人、80%的德国人在超级市场购物时,愿意挑选环保商品。日本的调查显示屏超过90%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兴趣。现在不仅消费者关心环保问题,而且政府在制定政策是也更重视将贸易和环境问题结合起来考虑。现代企业只有树立起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努力开展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生产,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企业还可以进一步导向消费者,促成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全面建立和实现,承担起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是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二、网络营销观念

网络营销观念就是打破过去传统的营销方式,利用网络进行营销活动。商家在网络上开设自己的虚拟商店,陈列其商品,顾客通过网络购物,商户接到订单就送货上门。同样,通过网络顾客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反馈到生产过程中,这样生产者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品位进行生产。比如戴尔计算机公司一直忠实于跳过中间商,直接为客户服务,该公司每天通过它的网站销售价值1200万美元的计算机,在2000年,它一半的销售是通过网络进行的。戴尔公司的网站使顾客能够辨认与订购适合他们需要的理想机器,同时也成为一个与顾客建立良好交流的机会;通用汽车公司别克汽车制造厂,让客户自己设计所喜欢的车型,并且由客户自己选择车身、车轴、发动机、轮胎、颜色及车内结构,客户通过网络可以看到自己选择的部件组装出来的汽车样子,并可继续更换部件,直到满意为止。这种营销方式在现代市场条件下运用得越来越普遍,在美国网上服务商ISP大约有1200家,全美500家最大的公司已有半数在网上开展经营,中小企业不计其数。

三、整合营销观念

这是欧美90年代以来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新观念。这种理论是制造商和经销商思想上的整合,两者共同面对市场发挥稳中有各自的优势,联合向消费者开展营销的活动。传统的营销理念过于强调竞争,企业之间只是交易和竞争的关系。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性战略往往是为了争夺同一块蛋糕而拼得你死我活,从而加剧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恶化。在网络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从追求有形资产的竞争转向高科技、无形资产的竞争,从价格、质量竞争转向信息。人才竞争。面对技术更新加速和全球化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严峻挑战,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为竞争而合作,使拥有不同优势的企业在竞争的同时也注重彼此之间的合作,通过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创造一块更大的蛋糕,来实现“双赢”或“多赢”。

企业不仅采取合作的态度改善与竞争对手的关系,同时企业也开始重视产、供、销整个价值让渡系统的良好协作以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追求的是整个价值让渡系统的群赢结果,并充分挖掘出蕴藏在企业组织之间的巨大生产力,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竞争力。风靡欧美发达国家的ECR营销模式,改变了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传统关系,使零售商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同盟,从利益共同体的立场来共同关注消费需求,通过共享资源,降供应链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使消费者用更少的金钱、时间、精力和风险,获得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供应商、零售商和消费者共同获利。

四、服务营销观念

北欧最有影响的服务市场营销学者格鲁诺斯教授是服务营销的开拓者之一,他为服务下的定义是“服务是以无形的方式,在顾客与服务员工、有形资源或服务系统之间产生的,可以解决顾客问题的一种或一系列行为”,这里的关键词是“顾客”,谁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谁就能赢得顾客、留住顾客,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而实现自己的营销目标。

首先,服务竞争是价格战之后的唯一选择。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信息高速流动,产品硬件标准趋同;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渐形成;商品的品种、质量和价格大体相当;赢利缩小,这一切使价格竞争达到极限。而谁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谁就能赢得顾客,赢得市场。服务竞争由此产生,它是对传统竞争模式的变革。其次,服务营销是留住顾客的有效办法。在买方市场中,求生存的最佳途径是提高顾客满意度。首先,顾客购买产品时,不仅是要获得实体产品,更多的是在获得实体产品的同时获得心理满足。所以,作好服务工作,以真诚和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培养忠诚顾客,刺激重复购买,才是谋求企业长远利益的上策。其次,不满意顾客将带来高成本。研究发现,吸引一位新的消费者所花的费用是保留一位老顾客的5倍以上,顾客再次购买率提高5%,利润就增加25%。再次,服务成为能带来巨额利润的新型投资。服务是商品的附加价值,是产品的延伸层。如果服务能带来一些附加价值,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他们就会乐于购买,而顾客的需求决定了这种服务的价格。从对顾客的利益来说,服务是投资,它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五、知识营销观念

知识营销指的是在营销产品的同时要向大众传播产品所包含的新的科学技术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使消费者萌发对新产品的需要,达到拓宽市场的目的。

比尔盖茨的先教电脑,再卖电脑的做法是典型的知识营销。他斥资2亿元,成立盖茨图书馆基金会,为全求一些低收入的地区图书馆配备最先进的电脑,又捐赠软件让公众接受电脑知识。再比如,上海交大昂立公司开展的送你一把金钥匙科普活动,通过在社区举办科普讲座,向市民赠送生物科学书籍,兴办科普知识竞赛等,提高了市民的科学健康理念,引发了人们对生物科技产品的需求,达到了其他任何形式的产品营销所达不到的目的,使微生态试剂市场在短暂的10年间,从零发展到如今近百亿元的市场。

六 、 结束语

企业在运用营销观念的过程中,营销决策的依据是来源于市场调查与分析评价,营销决策的范围是潜在目标市场及现实产品销售市场,营销决策的目标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满足市场需求中求的稳定发展,这才是我们 所要探讨的市场营销新观念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方光罗:市场营销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王颖SGS中国区企业市场拓展部高级经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从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1122家。就目前市场占有率来看,国有机构还是处于主导地位。而私营公司依托于本地市场的需求及资本的青睐,近10年来发展非常迅猛。外资背景的第三方机构多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往往需要结合其全球发展战略,总体的发展也相对稳健。

大部分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建设和相应的市场规划都需要有一个“服水土”的过程。SGS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全球性第三方品牌,有着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品牌背后沉淀下来的核心价值。所以,在品牌传播方面,我们特别重视这些核心价值的有效传播,比如诚信、人才为本、客户导向、积极进取和创新精神。此外,SGS也非常注重SGS品牌的社会价值的传递,我们通过与专业媒体、机构、政府部门和NGO的合作积极向社会传播与低碳、环境、能源、健康和安全相关的专业知识。从传播途径上,除了传统的线下模式,我们更多的尝试线上特别是新媒体的应用,我们通过在微信、微博、领英、Yammer、Twitter和Facebook上的账号,与客户、员工及合作伙伴积极互动,以此来延生和扩展品牌影响力。

SGS中国在业务上的成功与整体布局上顺应国家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年来,国家提出制造业提质增效及供给侧改革,低端的消费制造对于中国来讲将不再是发展重点。相应地,SGS在消费品领域的服务也会寻找“新亮点”,在物联网、无线技术、新能源及自动化等领域配置资源,积极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到现在为止,SGS已经和很多B2B、B2C领域大的电商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我们也不断的在溯源、防伪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为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提供解决方案。

我理解的“不变”是“调整”背后的原则,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及坚守的核心价值。比如诚信就是自sGS创立以来始终坚持的核心价值,我们一切的市场行为都不能违背诚信原则。如果把企业比作是一个陀螺,那么高速旋转(调整)和稳固的中轴(不变)都是确保其稳定所不可或缺的。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特殊行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恰恰也是在市场上立于不败的关键。

谭秋朗必维国际检验集团工业与设施事业部大中华区销售与市场副总裁推动标准互认,平衡市场布局

实际上,在中国检测认证行业格局中,国有机构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民营机构,而外资检测认证机构的市场占有率非常低,是“三足鼎立”中较弱的一方。现在国家政策对检测认证行业逐渐开放,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机遇。在品牌塑造方面,外资机构多以国际形象示人,并且历史比较悠久,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往往会平衡地去开拓市场,而不是仅仅进行短期布局。

过去几年,必维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很快,不管是扩大已有业务,还是开拓新领域,或者跟合作伙伴加强协作,都有所建树。近些年,国家层面对“安全”愈加重视,对必维来说是机会,我们正不断加强在国内化工、汽车和食品等领域的市场投入。必维已经参与新能源行业,在优势传统领域――电力行业,必维也将进一步加强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拓展力度。对电子商务领域,必维也有所涉足,数字化战略正作为集团2020年战略行动在铺开。

现在国内制造业正在转型,涌现一些新的行业,同时希望传统行业更新、升级。换句话说,就是要推“中国标准”。产品出口到国外,就要符合国外的标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自己的品牌等同国外标准,这样就能省去额外的产品检测费用。必维在全球设有分支机构,能够帮助这些企业更容易地出口海外。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把国外的标准和中国标准结合,比如产品在中国生产以后,出口到标准联盟国家就变得畅通许多。反过来,国外的产品进入中国也是一样,要达到中国的认证要求。目前必维正在积极推动标准互认这件事。同时,作为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我们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理念,并且以专业的技术服务,帮助客户降低风险,打开全球市场,改善供应链,从而自信前行。

Kathy Seegebrecht

UL全球市场副总裁UL跨越世纪的信赖

1894年,UL在美国芝加哥创立,我们最初是从防火站的一个小房间内开始为安全事业把关。120多年来,从公众用电到具有突破性的可再生新兴能源等领域,UL已经将安全浇筑在人类科技创造和生活提升的方方面面。我们始终以“打造一个更安全的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并将其作为品牌发展的基石。

进入中国30多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本土设施的投资与工程师团队的建设,在中国东部及南部打造了多个行业顶尖实验室,以及众多具备UL认证资格的第三方合作实验室和客户实验室,为中国制造商提供方便、快速、卓越的本土化测试、认证、检验、培训和咨询服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UL的价值在于帮助中国企业迅速响应全球市场、消费者和纷繁复杂的供应链需求;帮助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中国制造”在本土以及全球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将“代表安全与品质的信赖”传递给中国各行各业的领先制造企业。

众所周知,产品最终是为了服务消费者。在UL,我们始终坚持“为公众打造安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确保消费者所用、所穿、所需安全无虞。作为北美地区拥有120多年历史的权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UL深受北美乃至全球消费者、零售商和采购商的认可。我们致力于帮助消费者识别并挑选安全环保的产品。通过大众媒体、社交媒体以及公共教育活动,向大众广泛普及质量安全知识,如推出质量安全知识系列宣传手册,积极向消费者传递我们所坚持的“安全”“品质”“信赖”的理念。

为“中国制造”全力以赴也是Intertek天祥集团今后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中国政府发展和改革检测检验认证市场的决心,不断出台积极举措,以公平开放、市场化的方式大力支持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产业的健康发展。Intertek愿意以自身国际化领先的技术能力和为品质生活保驾护航的理念积极投身到中国建设“质量时代”的浪潮中,为客户运营和供应链提供保障、测试、检验和认证服务,以创新和定制的解决方案超越客户期望。

实际上,Intertek天祥集团现在不仅仅为产品提供传统的测试、检验、认证服务,还为客户的创新产品提供更多定制化的全面解决方案。例如,以前只需对纺织品服装进行检测,现在不少服装加入了功能性的效果。这就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整合,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质量保障服务。

蒋毅CSA集团中国副总裁始终将安全视为传播的第一要素

相比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外资认证机构,比如csA集团,拥有国外认证测试行业近百年的先进经验和历史,更具全球眼光。csA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测试与认证及标准发展机构,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认证测试服务。我们的办事处遍布加拿大、美国、欧洲和亚洲。同时,我们也是加拿大最大的认证测试机构,近百年历史专注于标准发展,2019年即将迎来CSA集团成立100年。

1997年,csA集团在中国成立合作认证服务中心。csA集团一直将目光聚焦于亚洲,这个制造业发展迅速的地区,而中国是csA集团亚洲战略中的重要阵地。近20年来,csA的品牌随着中国制造商和制造业的发展一同茁壮成长,自进驻中国以来一直持续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

csA在品牌传播方面的独到之处在于,我们始终将安全视为传播的第一要素,同时也积极加强与国内制造业的传播协作,通过联合合作新闻,扩大双方传播力度,实现双赢。另外,我们也积极参与各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组织的交流会议及活动,互通有无,全面配合国内各标准委员会的工作,将国外先进的标准经验分享给国内同行。

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大数据行动纲要》的亮点与特色

首先,《大数据行动纲要》寄予大数据重要使命。国家对新兴的技术领域和产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并对大数据在民生、经济、安全、科技发展、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寄予了厚望,力争实现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的转变。《大数据行动纲要》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二十几个部委参与纲要编制,全方位发展大数据;中央到地方落实纲要任务,各个层面发展大数据;应用、产业、技术、数据共享等全链条发展大数据,并以产业为主体,积极布局应用引领下的产业体系。

其次,作为国家层面促进大数据应用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大数据行动纲要》涵盖大数据资源的采集、流通、分析和利用各个环节,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文件的出台为我国大数据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再次,《大数据行动纲要》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大数据产业的重视,将“推动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作为三大主要任务之一。文件充分体现了应用牵引和企业主体的作用,通过推动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深入应用,形成成熟的技术产品体系,构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

最后,《大数据行动纲要》明确了主要任务,通过“十大工程”的方式来落实相应的任务。同时,按照《大数据行动纲要》的统筹部署,细化分解出75项具体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确保行动纲要的落实和实施。

《大数据行动纲要》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位一体”,即围绕全面推动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这一总体目标,确定三大重点任务:一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二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新业态,助力经济转型;三是强化安全支撑,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发展。围绕这“三位一体”,具体明确了五大目标、七项措施、十大工程。

五个目标:一是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二是建立运行平稳、安全高效的经济运行新机制;三是构建以人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务新体系;四是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新格局;五是培育高端智能、新兴繁荣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七项措施: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健全市场发展机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快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十项工程: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新兴业态,助力经济转型,包括推进大数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产品体系、完善产业链和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及新兴产业大数据应用,同时做好信息安全和规范管理等的相关工作。

《大数据行动纲要》如何落实?

按照《大数据行动纲要》的统筹部署,细化分解出75项具体任务,确定了每项任务的具体责任部门和进度安排,确保行动纲要的落地和实施。未来工信部将向各地进行更细致的任务划分,协助各地认真做好行动纲要中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各地一是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合理定位、科学谋划,突出区域特色和优势,避免重复投资和建设。二是制定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各项资源向产业倾斜,加快培育骨干企业,形成产业支撑能力。三是选择基础条件好、示范效应强、影响范围广的行业和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充分发挥应用对产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四是加强数据资源建设和整合,避免信息孤岛和“烟囱”,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培育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通过中央和各地的协同推进,共同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我国大数据产业的科学有序发展。

我国发展大数据的基础与优势

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我国国土广袤、人口众多、经济规模巨大、活跃度高、信息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将会成为产生和积累数据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68亿,高居全球第一;预计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量将达到40ZB,其中我国所掌握的数据将占20%。

拥有广阔市场空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四化同步、两化深度融合以及促进信息消费、“互联网+”等,都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政府管理、企业经营、个人发展均需利用大数据加强创新和服务。

基于语言、文化特性的本土特色应用优势明显。依托中国语言和本土文化,在大数据领域有望再次实现互联网时代我国龙头企业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发展格局。

具备一定技术和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成为信息产业大国和互联网强国。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值超过3.7万亿元,增长超过20%。全球10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占据4席,前30家中占30%以上。这些都为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基础。国内龙头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掌握大量数据资源的优势,不断创新和积累数据处理分析等关键技术,并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提升现有业务、开拓新业务。国内骨干软硬件企业开发了数据仓库、数据库一体机等产品。一批信息服务企业面向特定领域研发数据分析工具,提供创新型数据服务。

我国发展大数据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信息孤岛普遍存在。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仍不顺畅,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商业数据开放程度低,基本处于死锁状态,无法顺畅流动。

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全社会尚未形成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科学的认识,一些地方误将数据中心建设视为大数据产业发展重点,盲目追逐硬件设施投资,轻视了数据资源汇聚、积累、处理与应用能力建设,未能主动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间的对接。

技术创新与支撑能力不足。大数据需要从底层芯片到基础软件再到应用分析软件等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支撑,无论是新型计算平台、分布式计算架构,还是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呈现方面与国外均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各行各业大数据应用需求。

数据资源建设和应用水平低。用户普遍不重视数据资源的建设,即使有数据意识的机构也大多只重视数据的简单存储,很少针对后续应用需求进行加工整理。数据资源普遍存在质量差、标准规范缺乏、管理能力弱、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

信息安全和数据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数据所有权、隐私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开放共享等标准规范缺乏,技术安全防范和管理能力不够,尚未建立起兼顾安全与发展的数据开放、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制约了大数据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综合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及应用领域知识的综合性数据科学人才缺乏,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尤其是缺乏既熟悉行业业务需求,又掌握大数据技术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怎么保障大数据安全?

加强基础保护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广业务系统防攻击防入侵通用保护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引入并推广匿名技术、数据泄露保护模型技术等业已成熟的大数据安全保护专用技术。

加强基础保护技术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制定并组织实施适用于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联盟规范指南,明确大数据安全保护的保护范畴、保护类型、保护级别、具体的技术保护要求和管理要求。

切实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做好大数据平台及服务商的可靠性及安全性评测、应用安全评测、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军工科研生产等信息的保护。

开展大数据安全流动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活动。建立大数据安全评估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制度;制定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规范指南,组织签署大数据安全保护的行业自律公约,开展针对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安全保护状况的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活动,根据风险评估和安全认证结果大数据安全保护综合排名排序,督促行业企业做好大数据安全保护方面的自我约束工作。

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汇聚共享和关联分析平台,促进网络安全相关数据融合和资源合理分配,提升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能力;深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态势感知能力建设,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护和安全事件识别能力。开展安全监测和预警通报工作,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2015年,中国主要用于大数据的软硬件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15.9亿元。未来三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还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当前,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是构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条件,是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是规范社会管理与市场秩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已经逐步演变为技术标准的竞争。近年来,我市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促进产业自主创新、推动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标准化工作,明确提出了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任务与措施,总书记和总理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批示,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做好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江北率先以市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等重大决策与部署。当前,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对于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核心就是要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各个方面,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因此,市政府将技术标准战略纳入__市质量工作目标考核,必将有力提升我市现代化江海港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2、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推进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节能产品、节能材料、能效标识、降耗减排等标准和认证认可、市场准入、监督执法等制度,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清洁生产、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均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3、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只有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才能加快农业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才能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经营水平,才能完善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他强调,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促进产业优化质量升级的迫切需要。技术标准的竞争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经济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业质量提升优化和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步伐的重要途径。通过技术标准创新,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使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更多体现__产业特点和优势,实现“__制造”向“__创造”转变,构建我市发展新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

5、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迫切需要。技术标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各类标准的制订、实施、推广和标准体系建立,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模式,规范社会管理与服务行为,提高社会管理与服务质量,评价社会管理与服务绩效,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6、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技术标准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以技术标准为手段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表现形式。国外的技术壁垒已经对我市经济产生一定影响。通过有效利用技术标准,主动应对和化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紧迫任务。

7、推进技术标准战略是企业走高端发展之路的迫切需要。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核心技术与技术标准创新的竞争。只有形成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的有机统一和机制创新,将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融入标准,才能使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充分认识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有利于我们分析当前形势,把握发展的机遇,正视面临的挑战,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意识,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勇气、真抓实干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

二、我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取得初步成效

1、标准化工作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各级政府和部门从机制建设着手,建立健全较为系统的目标体系和组织领导、政策保障、目标责任、工作联动机制,全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长效工作机制与良好工作氛围初步形成,标志着我市标准化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开创我市标准化工作新局面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 标准化工作目标与任务基本明确。市委、市政府将技术标准战略纳入全市质量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先后印发 《20__年度__市质量工作目标考核奖励办法》(通政办发 [20__]38号)、《关于加快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实施意见》(通政办发[20__]21号)、《关于建立__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政办发[20__]19号)及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等重要文件。市政府已经批准建立“市长质量奖”制度,今年三季度要启动“市长质量奖”评选工作,对连续3年获得质量管理标兵称号的企业授予这一荣誉,并给予奖励。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市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及其

办公室对市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分解细化,研究印发了一系列指导性和实施性文件。大多数县(市)、区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意见。

—— 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建立。市政府建立了由11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于今天召开首次会议,会议还将讨论《__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__市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20__-20__年重点工作及目标任务分解》等文件。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和相关部门联合、行业组织联动、科研检测机构联手的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

—— 标准化工作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市政府每年安排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项经费,对荣获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参与国际标准制 (修)订、主持国家 (行业)标准制 (修)订、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秘书处的企事业单位给予奖励。市政府每年安排农业标准化专项经费,对符合条件的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给予 “以奖代补”。部分县(市)、区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激励政策,加大对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政策扶持力度。20__年,市、县两级政府拟将给予技术标准战略有关项目奖励金额预计150多万元(其中市本级100万元),每年给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补助金额25万元。

2、行业龙头企业技术标准创新成绩显著

技术标准自主创新是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核心。按照 “全面组织实施、立足产业提升、选择重点推进”的原则,全市形成了一批产品销售总额和市场竞争力位于全国前列的行业龙头企业参与技术标准自主创新,成为技术标准创新和引领产业优化升级的主力军。

—— 企业技术标准创新力度增大。各级政府和质监等部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企业主体意识增强,标准科研与创新力度增大。4家企业积极申报 “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__醋纤公司、__神马公司分获20__年度第三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中洋集团牵头起草的《地理标志产品__长江河豚》、《暗纹东方豚》和《河豚毒素检测》系列标准,成为我国第一家承担国家系列标准制定的企业。20__年底调查全市101家行业龙头企业核心技术与专利338个转化为技术标准共112项,转化率为33%。

—— 企业踊跃争取标准化技术组织。20__年,我市48家企业申报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分技术委员会 (sc)和标准化工作组 (wg)。其中__熔盛重工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海洋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损检测分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效焊接技术分技术委员会、__市恒荣机泵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风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罗茨鼓风机分技术委员会、__江海电容器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电力电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铝电解电容器分技术委员会和__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承担的9个标准化工作组已获国家公示。__江山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机磷农药工作组(wg)秘书处已成立。

—— 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据20__年不完全统计,我市企 (事)业单位已经、正在和计划主持、参与制修订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共有160项;20__年度获得批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计划项目20项。这些标准的制修订大大提高了__企业在国内产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拓展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3、标准化工作助推重点产业质量水平提升

标准问题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标准,可以催生产业形成、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着力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标准整体水平,逐步实现产业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促进的目标。

—— 着力推进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市质监局研究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采标方式、工作手段与推进机制,通过科学采标、主动采标和有效采标,扩大采标覆盖率,促进重点产业和区域经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至20__年底,我市重点产业在有效期内获得采用国际标准确认产品454个,使用采标标志产品145个,行业龙头企业可采标率超过8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可采标率分别达到95%。

—— 着力抢占标准制高点,引领重点产业发展。我市重点优势产业中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为引领、提升国内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更多的国内重点产业领域中反映__企业的创新技术,体现__创造的创新标准。特别是我市海洋水产领域,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近10多项;石墨产品、阀门、电动工具、新材料、农药化工和纺织业均主持或参与本领域二十余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

—— 着力推行国际先进标准认证和管理模式。截止到20__年底,我市累计有3500家企业获得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11家企业获得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14家企业通过国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144家企业通过省级计量保证确认、899家企业通过计量合格确认、14家企业通过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审。

4、农业标准化工作不断深化

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__市自1995年开始承担建设部级紫菜、棉花两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并于1997年顺利通过部级验收。199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同志在《农业标准化救活了__紫菜》的信息上作了重要批示。__农业标准化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 农业标准化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市政府成立了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及其办公室职责,将标准化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农业和农村目标考核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和《__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明确目标任务与措施,形成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互动推进的格局。市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对获得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项目)实行 “以奖代补”政策。

—— 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20__年,新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 3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到20__年底全市已验收、在建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个,省级示范区17个,市级示范区25个。全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涉及到200多个乡镇,100多个示范村,超过30万个示范户;项目涉及到粮食、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多个领域,每年平均增加产值超过10亿元,示范区农民年人均收入增长600多元,部分示范区人均收入增长超过1200元,种植业项目年平均亩效益比项目实施前增加1000多元/亩。

—— 农业标准化培训和专家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县(市)、区组织召开了农业标准化培训,对农业基地(园区)和质监、农业系统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标准化认识和管理水平。建立了一支由100多位农业专家组成的农业标准化专家队伍,并面对种养殖第一线并举办农业标准化培训班,充分发挥了专家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

—— 加大技术标准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实施力度。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从建立完善组织体系、标准体系、示范体系、推广体系、追溯体系和政策体系等方面,全面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__嘉安公司首批通过部级良好农业规范(gap)试点认证,另有2家出口蔬菜企业正在参与全国第二批试点。__长江河豚和狼山鸡被评为 “地理标志”产品。累计培育了30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43个市级名牌农产品,81个绿色食品,49个有机食品和536个部级无公害农产品。

—— 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全市主持制(修)定省市两级农业地方标准(规范)250多项,累计制修订了5000多项农产品加工企业标准,基本满足农业和优势农产品发展需要。初步建立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数据库为重点的标准信息平台和以出口农产品为重点的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增强农业标准化服务的有效性。

5、服务标准化领域不断扩大

服务标准化是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的重要技术支撑,是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诚信服务的具体措施,也是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服务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根据服务业发展要求,共制订、颁布服务业地方标准8项,其中省级地方标准5项。并积极加以推广,取得初步成效。

—— 国家、行业服务标准得到较好贯彻实施。全市广大服务行业和企业,创新服务理念,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贯彻实施消费品售后服务、商贸、物流服务,饭店、旅游、社区服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和文化、汽车维修、服务场所等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推动我市服务业有序、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生活领域标准化工作稳步发展。《__市美容美发行业等级评定标准》、《__市洗染行业分等定级标准》、《海安职工安全培训服务规范》和《狼山旅游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对规范服务业行为,增强服务业竞争力,维护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均发挥了积极作用。__大地物流公司组织制订《现代物流管理服务质量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应用《储运单元条码》物流标识系统标准规范,实现物流过程的实体与信息的协调统一,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并成为我市首个部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单位。__文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等商贸服务企业采用标准化手段实现了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的组织化。

—— 生产领域标准化工作有效拓展。部分生产企业加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服务和安全等标准科研,制订符合行业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个性化先进企业标准。如东天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我市首个部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试点,通过实施gb/t19575-20__《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收集市场管理及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制定市场服务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形成了完善配套的标准化体系。

6、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不断深入

以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已经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__作为外向度比较高的产品出口大市,近年来遭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逐年增大。市政府十分重视tbt应对工作,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加强组织机构建设。检验检疫局负责对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卫生与植物卫生协议(wto/tbt/sps)中国咨询中心的联络咨询。__质监局成立了wto/tbt__工作站,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及农业部门也加强了对tbt预警体系研究,从行政和技术保障两个层面加强了应对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

—— 全面开展应对工作。截止到20__年底,市质监局和市标准化情报所向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了12期《wto/tbt信息通报》和4期《农产品出口wto/tbt信息与研究》。wto/tbt__工作站在网站上及书面发出近1500条tbt通报,并与企业就tbt应对工作进行沟通和开展技术服务。20__年以__紫菜企业为骨干的__省紫菜协会代表下属会员企业,向国家商务部申请反贸易壁垒调查,要求日本取消对中国条斑紫菜的进口限制。经国家商务部交涉,日本同意从20__年开始,允许中国紫菜直接进入日本市场,与韩国分享4亿张配额。成为中国建立对外贸易

调查制度以来国内企业向国外提出的“反贸易壁垒第一案”。

7、技术标准服务与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完善的技术标准服务和支撑能力是推进技术标准战略的有力保障。我市从能力建设入手,搭建资源平台,创新服务手段,加强机构建设,培养后备人才,有效提高了我市标准化工作水平。

—— 标准资源服务平台逐步完善。__市标准情报所根据我市产业结构特点,建立技术标准文献库,成立了国家标准馆__馆,可调用60多个国家、70多个国际和区域性标准化组织、450多个国外行业协 (学)会的成套标准以及全部中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70余万项。并正在组织建立出口量较大的纺织服装和农产品等重点产业的标准数据库,为我市相关行业和企业提供快速、便捷、有效的标准资源支撑。

—— 标准化服务工作手段不断创新。我市建立完善企业标准备案、使用采用国际标准标志备案、农业地方标准备案、各级标准制定和试点项目申报等一系列标准化事务网上办事指南。还研究开发了__市食品企业预警监管系统和__市食品生产企业电子监管系统,建立了标准备案企业电子化数据库,对备案企业相关信息实现了电子化监管,从而提高了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平。

—— 相关机构和组织技术支持能力日益加强。市各级各类标准化技术组织、中介服务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和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协调、宣贯、实施、培训等工作的能力,为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和行政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 标准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我市初步建立了一支文化程度高、专业素质好、熟悉经济管理的农业标准化专家队伍和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的人才队伍,为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8、标准实施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向社会提供可靠质量信息的重要手段。各相关部门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批准的标准开展质量监督执法与整治工作,确保了标准的贯彻执行。

—— 加大企业标准备案审查力度。我市加大企业标准备案的技术审查力度,聘请专业人员和技术专家对备案标准进行严格把关。截止到20__年底,有效期内的企业标准备案数达到6136个,标准质量合格率均达98%以上。在全市生产型企业开展企业执行标准登记,加强标准执行情况检查与执行标准先进性分析。

—— 加大各类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力度。各相关部门依据标准开展监督抽查、专项检查、质量整治和行政执法,确保了标准的贯彻执行,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20__年,全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综合合格率达95.8%,出口商品批次合格率达99%。

—— 加大行政执法和质量整治力度。我市有关部门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行政执法和各类产品质量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组织开展了食品、农资等10类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市场秩序得到规范。定期分析区域质量形势,百城万店无假货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同时,还对生产加工食品及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流通领域食品、药品等进行了产品质量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化战略面临的挑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项工作才刚刚起步,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比,还面临不少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抢占研制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高点的意识任不够强。虽然我市通过多年标准化专项活动的开展与实施,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热情有所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程度仍然有待提高。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研上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并在行业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对技术标准在行业上的引领作用和超前意识不强,仍然满足于企业的简单营销管理,忽视了主动的技术创新和主导参与技术标准的研制,极大地影响了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市每年能主导起草国家标准研制的屈指可数,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则是少之又少。

2、企业技术标准科研创新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参与国家及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中高级标准化人才不多。技术标准战略的实施必须要有一批技术标准人才的支撑。虽然我市一些大中型企业也引进了一批外市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技术标准专业化人才还是严重不足,特别是掌握标准化专业知识的中高级人才缺乏,懂得标准且精通外语的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国有企业大量改制,源于多方面因素,企业的标准化管理部门绝大多数不复存在,企业标准化人员严重缺失,致使企业难以及时准确收集、了解和分析相关技术标准信息。

3、推进标准化工作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条件下创新不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对技术标准的需求均发生了变化,迫切需要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标准,提高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入世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一些出口企业不能及时研究国外技术标准新动向,加上我国的预警机制还不普及,出口产品屡遭国外贸易技术壁垒影响。当前我市的标准化工作尚不能.紧跟形势的变化,及时组织和帮助企业学习掌握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新情况,有意识、有准备地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企业在技术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方面的工作还没有被重视,技术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渠道还不畅通。企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意识不强,阻碍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加快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对策措施

(一)构建推进机制

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既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又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当前,要加强以下几方面机制建设。

1、组织领导机制。市政府建立“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目的就是加强对我市技术标准战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成员单位一方面要围绕“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把技术标准战略列入本部门工作议事日程,确保这项工作在本系统、本行业得到顺利推进;另一方面要围绕目标与任务,切实担负起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综合推进的责任,起到领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会后,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会上印发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对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分析与研究,明确责任部门、联络员和工作任务与措施。联席会议办公室要不断充实力量,吸收工作关联度密切的相关部门参加,加强自身建设,形成工作制度,抓好联席会议确定事项的组织实施工作。还未研究出台实施意见和建立领导组织的县(市)、区政府要抓紧研究落实。形成上下对应、工作对口、便于协调的组织领导机制。

2、合力推进机制。技术标准是运用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对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效益的统一规定,是生产、生活、贸易、管理等社会活动共同遵守的准则。它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是全社会各个方面都需加大投入、合力推进的重要工作。各级政府要将技术标准战略纳入总体发展规划,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相适应;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推进相关领域和产业的技术标准战略;各行业协会和行业管理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指导本行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各科研机构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工作;各技术标准研究、检测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要面向社会,为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良好服务;广大企业作为技术

标准战略的实施主体,更应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走技术标准创新之路,提升企业技术标准整体水平。总之,要逐步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和相关部门联合、行业协会联动、科研技术机构联手的合力推进机制。

3、目标考核机制。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已经纳入市政府质量目标考核体系,联席会议不再单独进行目标责任考核。但每年都要明确各成员单位的目标任务,对完成情况作为总体考核的依据。请办公室年初做好各部门目标任务分解工作,年底对成员单位组织一次落实情况检查,并抓好督办工作。

4、政策保障机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工业、农业、服务流通业、科技、对外贸易、信息化、品牌、技术标准等领域的各类奖励、资助、专项、配套激励政策和税收、信贷等扶持政策。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相关要求,整合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绩效。一方面,要加强职能资源融合,实现各部门相关工作与技术标准工作互动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策资源整合,使相关政策优化配置,发挥最大效应和作用。各地、各部门都要对现有职能与政策进行梳理,找准与技术标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创新点,从政策上形成有利于技术标准战略的推进机制。我在这里仅举一些例子:将有关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地方标准或在规范性文件中引用地方标准;把技术标准研究经费列入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享受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把技术标准科研纳入科研、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专利技术产业化和企业研发(技术、工程)中心建设等内容,享受相关激励、扶持政策;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纳入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和政府采购等内容与相关政策;把农业标准化与农业产业化政策更有效结合起来,加大技术标准战略在农业领域的实施力度;把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列入技术攻关、对外贸易、产品进出口等鼓励政策之一;把技术标准人才纳入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将技术标准研究成果视同科技创新成果列入技术职称评定条件;把技术标准创新工作纳入各部门组织的相关评优创优、考核评审等条件和内容;将技术标准战略列入领导干部、企业经营者培训内容之一,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相反,各部门相关工作也要纳入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各项工作与政策之中,努力做到工作互动、政策互融。会后,各部门都要认真分析、梳理,提出工作互动的重点内容和政策意见,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后形成政策性文件印发实施。请联席会议办公室抓好落实。

(二)力争重点突破

当前,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工作很多,任务很重。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一系列战略部署,在以下重点领域力争取得重点突破:

1、围绕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深化农业标准化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现代化农业、农业产业化和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举措来抓,在市农业标准化联席会议领导下,全面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研究和建立完善农业标准化六大体系建设:一是以建立完善领导组织、技术组织和专家组织为重点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完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与国家(行业)标准相配套、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适应的农业标准体系;三是建立完善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重点的示范体系;四是建立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农技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户积极参与”和“公司+农户+标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五是建立完善以市级检验机构为龙头,县级检验机构为骨干、企业检验机构为补充的三级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六是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等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追溯体系。

2、围绕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技术标准创新工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逐步趋于合理、不断升级的过程,产业技术标准和质量水平的提升反映了产业结构从合理化向高级化发展的关键所在,体现了产业“以质升级”、“以质优化”、“以质取胜”的基本特征。各部门要综合运用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政策和行政许可、品牌、技术标准、认证认可、监督执法、以及技术支撑等措施与手段,通过强化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和质量基础,优化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淘汰落后产业,实现产业技术标准和质量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互动促进。进一步推进技术标准自主创新,选择在国内行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开展技术标准战略实质性推进,对于提升产业技术标准创新能力、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我市在国内外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和地位,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要研究建立技术标准研制与科技研发紧密结合的机制。技术标准是自主知识产权与专利等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将核心技术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才能形成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走“技术—专利—标准—产业”的同步发展之路。科技、经贸、质监等相关部门要加强研究,把技术标准研制体系与科技研发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科技成果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通过标准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相关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支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各方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形成标准研制与科技、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标准推广有机统一的发展模式。

3、围绕“保增长、达小康”,进一步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服务标准是规范服务行为和服务市场、增强服务企业自律和调整服务企业与消费者关系的重要技术支撑。推进服务标准化是建设和谐社会、建立诚信服务的具体措施,也是优化服务产业、促进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市政府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为服务标准化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完善和提升国际贸易组织体系、集疏运物流体系、金融保险体系和电子政(商)务服务体系等软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研究服务业标准化的整体推进思路,使我市三次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得到全面、整体推进和发展。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服务业包括16个门类、55个大类、198个中类、355个小类、涉及面广、难度大。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试点。有关部门抓紧研究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委、发改委、民政部、商务部、体育总局、旅游局《关于推进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意见》,选择一批符合我市服务业发展方向和实施服务标准化基础较好的服务企业、行业或区域,开展标准化试点,做好在建的试点项目,并积极申报国家和省试点,争取先行先试,总结经验。二是鼓励服务企业和相关组织,贯彻执行和参与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研制企业个性化标准,把服务标准化和服务名牌评选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服务标准化进程。三是各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服务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各自领域服务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调研,研究提出加强服务标准化工作的目标、任务与措施,由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后,形成意见,争取市政府印发并实施。

4、围绕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标准的制订、实施与监督。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发展阶段,资源能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等矛盾日益突出。技术标准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市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大有可为。一是加大相关领域现有国家、行业标准实施与监督的力度,建立完善节能产品认证、许可制度和能效标识、设备节能、节能计量等制度;二是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将循环经济相关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并努力提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制订地方标准和评价标准,加快先进节能技术与标准的推广与应用。通过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提升与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5、围绕对外经济贸易,进一步做好相关国际标准化工作。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演变为标准的竞争。据美国商会的市场调查报告,标准对贸易的影响达到80%,全世界每年约8万亿美元,美国每年约2600亿美元。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标准和专利的结合对国际贸易实行新的技术和产业垄断;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通过提高标准要求设置苛刻的技术壁垒,使我国受到巨大损失。我市作为外向度较高的产品进出口城市,做好应对国外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加大三方面工作力度:第一,大力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采标工作是我国一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也是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要加强我市重点产业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密切的产业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关联度研究,加大采标力度,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要重点推进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品牌培育企业和重点出口企业的采标工作,提升我市优势产品技术标准水平;要研究创新推进采标工作的方式、手段与机制,完善采标服务平台与支撑体系。第二,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制定__市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完善应对工作的预警、通报、反馈、研究、评议体系和机制;积极跟踪和研究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及时反映我市合理正当的要求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与预警措施;整合相关部门工作资源和政策资源,加大应对工作投入,完善应对工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合力发挥应对工作的作用。第三,鼓励企业争取加入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参加国际标准化会议,提出国际标准提案建议,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为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活动和制修订国际标准创造良好的条件。

6、围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也是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目前,我市正按全省的统一部署,全面按计划组织实施之中。质量的基础是标准,产品质量反映在标准上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国家、行业标准落后、滞后的问题客观存在;但更重要的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产品标准不重视,技术标准研发与制订层次低、水平低、要求低,少数企业不按标准组织生产,造成不少产品质量问题,甚至诚信缺失,假冒伪劣,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所以,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加大对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执法力度,运用生产许可、强制认证、行政许可、注册备案等手段,充分发挥标准化在严格市场准入中的作用;同时,要强化企业技术标准意识,在提升技术标准水平上狠下功夫,切实从源头上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服务体系

1、培育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鼓励参与各级标准制修订。目前,行业龙头企业已充分认识参与标准化技术组织和标准制修订的重要作用,积极性空前高涨。要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已建立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逐步争取领导职务和承担秘书处工作;在尚未建立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领域,重点申报和争取承担与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关联度较大的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服务业和农业领域,建立完善我市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结构合理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继续做好企事业单位申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国家标准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项目制修订。对符合奖励条件的予以奖励兑现。

2、加快建设技术标准服务平台。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的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实施技术标准创新提供快捷有效的标准信息支撑;加快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合理规划、整合资源、引进合建、国际互认等措施,尽快达到能基本覆盖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国内领先的检测检验能力与水平。

健康服务市场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今年4月23日,周五。经过长期酝酿与协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年金基金试行办法》)终于面世。而就在20天前的4月2日,带有框架性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也刚刚颁布。曾有预测说,企业年金将要发高烧。但事实上,市场只是随之出现了低热。

也许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人对企业年金有过很多期望:政府希望用它缓解社会保险压力,企业想靠它钓住优秀员工,个人更指望它能给自己带来安定的晚年。但是,接着是更多的失望,以至于当企业年金最近“精加工后再次出炉”时,依然没有引起全社会足够的关注。但专家普遍认为,这两个《试行办法》大大拓宽了中国通往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之路。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规范化运行初步得到制度保障,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也有了合法身份。

已经有人注意到,《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是银监会、证监会以及保监会向混业联合监管迈出的第一大步。企业年金当前并非市场焦点,但只要一动,就能搅起多个金融子市场的水花。选择从这里来试水联合监管,既不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地震,也能得到多市场联动的第一手信息反馈,足见中国金融监管水平在日渐提升。

然而耐人寻味的是,近来金融界热谈企业年金,而作为主角的企业界却表示还看不清。这多少让人感到,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已陷入主角兴趣泛泛,全靠金融机构“隔山打牛”的尴尬。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副所长郑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目前我国‘大社保’的制度框架下,金融机构将是我国企业年金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这听上去多少有些怪异,因为企业年金的最终受益者是雇员,其次是雇主,而他们中的多数都不会在近期染指企业年金。这就如同大幕拉开,舞台灯下不见主角,却见后台一群人正在费力把主角往台上推。但这一切在郑秉文看来都很正常。“作为后发国家,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必须是政府推动。”他说。

三缺二

中国的金融改革,都是倒逼出来的,企业年金也不例外。请看以下两组数字:

1. 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提速: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中国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例为10.2%,2010年将达到12%,到2026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8%。20年后,全世界将有1/4的老人集中在中国。

2. 全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支付危机: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透露,1980年,全国平均每13个职工养1个退休人员,1990年达到6∶1,现在为3∶1。由此造成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缺口急剧扩大:1998年缺口为100多亿元,2002年扩大到500多亿元,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1000多亿元。

眼下必须要做三件事:调整退休老人的收入结构,降低政府在养老保险中的责任,做大养老保险的盘子。而能够产生一举三得之功效的手段,首选增加企业在养老保险中的作用,同时发挥资本市场在筹资以及资金增值中的作用。在郑秉文看来,最好是靠金融机构的先期进入来引导企业年金的需求,坐等原始企业需求已经不可能了。而中国企业的年金最初的寂寞10年,便印证了他的这一说法。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文件中指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并在政策上给予指导。此后,国务院又先后在4个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文件中提到“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但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文件。

当政府的推动更多地体现在姿态而非实质举措上,企业又承受着基本养老保险的沉重压力时,企业年金的概念还没走出雏形期就已成了“鸡肋”。

就这样,广义上的企业年金在中国磨蹭了近10年。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年对我国城镇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现状的调查中,全国只有5%的城镇企业职工建立了企业年金。

到了200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证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首次明确提出了“企业年金”的概念,并规定我国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即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

该《通知》对于未来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界定,并且开了税收优惠的先河,当时最先闻风而动的是金融机构。博时基金立刻与社会保障部合作,推出来厚达209页的报告《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但直到今天,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仍然无法走出实验室的小天地。

郑秉文分析道,中国要发展企业年金,需要三个必备条件,但至今仍是三缺二。

第一个条件:要大幅降低基本养老保险在整个养老保险体系中的比例。

按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的阐释,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目标是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个人自愿储蓄这三个支柱搭建的大平台。具体目标结构是:基本养老占30%,企业年金占50%,个人储蓄占10%;长远趋势是将个人账户与企业年金整合,清理统筹外项目,纳入企业年金。但现有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只包括国有企业和单位,资金全部由国家和企业承担,而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高达85%左右。如此大的资金压力,让企业失去了参与企业年金的动力。

第二个条件:要颁布一套制度,让市场参与各方有章可循。

可以说,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之所以长期发展缓慢,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制度缺位。随着4月份两个《试行办法》的先后出台,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第一次有了比较系统的制度规范。但第二个条件也才只满足了一半,因为无论是框架性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还是操作性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对企业年金运作的一些细节问题尚没有做出进一步规范。

第三个条件:市场参与各方都因利而动。这里的各方参与者主要是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咨询机构等。然而这第二条件也是只满足了一半。首先,此次两个《试行办法》没有财政部的影子,让人感觉到国务院对此有保留态度;其次,没有更具诱惑力的税收优惠刺激,企业普遍缺乏动力;再次,企业年金咨询目前在国内基本是空白。

但郑秉文对三缺二并不太以为然,因为“政府和金融机构毕竟已经动起来了”。接下来要看作为主角的企业啥时大动,怎么动。

坐等税收优惠?

两个《试行办法》让企业年金市场的利益各方都感到有些失望。因为在两个法规中,都未涉及关于列支渠道、税收优惠等问题。

如果说众多金融机构的预热可以推动企业年金相关运作机制的进一步就位,却难以大面积催生企业参与年金计划的需求。因此,某基金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负责人指出:“这个市场是否能够真正发展成熟,衡量标准在于是否有税收优惠政策推出。”

目前,我国关于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制度的唯一政策依据,是在2000年国务院42号文中关于4%税前列支的规定。但这一政策的执行,目前还仅限于在辽宁省地区试点。对于其它地区的企业来说,可用于员工福利的费用只能列支在福利费项目下。当福利费总额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4%时,可以在成本中列支,免除33%的企业所得税。

但实际上,企业用于企业年金的金额通常比较大,难以纳入福利费项目,因而必须交纳企业所得税,个人还需交纳个人所得税。因此,对于雇员和雇主而言,企业年金计划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

据美国SunGard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史格特・苏德伯介绍,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在1970年代前后曾面临过危机。但也正是在那之后,1974年9月2号国会通过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规定凡由这个账户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或亏损等不确定性风险,完全由雇员自己承担。对雇主来说,这种养老金计划不会带来风险。雇主所要做的,只是每年定期向雇员的这些账户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自此,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开始了从由雇主承担责任的“待遇确定型计划(DB)”走向由雇员自行承担风险的“缴费确定型计划(DC)”。

可以说,是DC计划拯救了整个美国的养老金体系。现在,DC计划已经基本撑起了美国的养老金大厦。但如果美国政府没有在1980年代初又适时做了税法改革,完善了401(k)计划,就不会调动起雇主与雇员的双边积极性,也不会有美国今天蓬勃发展的养老基金。

在此不得不详谈的是美国的401(k)计划。

401(k)计划起源于1980年代初税法修改、相关免税条款的出台。其名称来自美国《国内税收法案》第401(k)节,它允许职工将一部分税前工资存入一个储蓄计划,积累至退休后使用。在此基础之上,一种新的养老金计划-“401(k)”开始出现,并受到了广泛欢迎。

为提高企业及其员工储蓄养老的积极性,美国国内税法规定,企业员工向401(k)账户的缴款在规定限额内可在税前扣除,享受延迟纳税待遇。此外,401(k)账户中的投资收益可以累积投资,在最终提取之前不征收资本利得税。只有当员工因退休或其它原因开始从401(k)账户提取款项时,才需要就上述缴款及收益缴纳相应的资本利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401(k)条款的规定,实际上是鼓励企业员工为退休养老进行储蓄投资的一种福利政策。为了“钓”住员工,企业雇主想尽办法让他们参与401(k)计划,通常会向他们提供相当于员工自身缴款25%~100%的搭配缴款,以增加企业薪酬方案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搭配缴款在规定限额内同样可以享受延迟纳税待遇。

从1990~2000年底,通过401(k)计划积累起来的资产已由385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7120亿美元,年均增长18%,占整个美国养老计划的比重从1990年的9.2%增长到将近15%。到2000年底,美国已有超过30万家企业、4000多万名企业员工参与了401(k)计划,对保障企业员工的退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看完了美国的,中国的戏又该怎样唱呢?

在去年的“中国企业年金财税政策与运行”课题成果会上,何平曾明确指出:如果政府能在税收方面让出几千亿元的利,企业年金的建立将分散和转移政府在基本保险上面临的压力,可能会让财政少支出几万亿元的基本养老基金。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何平算了一笔账。假定从2003年起,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企业普遍建立起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积累在未来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9%,总积累额就将达到4.75万亿元。国家在缴费和投资回报两个环节免税,累计减税总额在2020年将达到9480亿元。这表明,国家每减少1元税收,可使企业年金增加5元的积累。

遗憾的是,税收优惠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以外的政府机构全力配合,而财政部对此仍未表态。对税收政策抱太大希望已不现实,企业对参与企业年金计划也就不那么急切了。

据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新近公布的《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调查报告》显示,虽然超过70%的被调查企业都表示有提供企业年金计划的打算,但真正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者仅占30%。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参与调查的400家企业中,超过80%是外资企业,其中上海企业占了52%。如果把报告结果推广到整个中国,30%这个数字必然要大打折扣。

但对于这个数字也是仁智各有所见。对金融机构来说,它们对那70%也抱有浓厚兴趣。

画饼之争

目前,人们所想望的中国企业年金市场还近乎是一张画出来的饼,但是,各类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这个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当它能成为真饼时,带来的利益确实很诱人。

按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第八章《收益分配及费用》规定,金融机构担任企业年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以及投资管理人,可分别获得相应的费用收入(具体收费细则详见配文)。

虽然目前几项管理费收入合计最高比例也不过1.8%,但是企业年金的市场容量和发展速度蕴藏着巨大投资机会。专家分析,未来企业年金每年的增长规模将会达到1000亿元,在2010年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2030年达到1.8万亿元。

如果按照这样的规模、这样的发展速度和1.8%的管理费收入比率计算,每年中介服务机构可以从年金增量资金中获利18亿元;在2010年以后,每年年金市场可以为中介机构提供超过180亿元的收入。更加吸引金融机构的是,企业年金是一种长期资金,比较稳定;追求安全性甚于回报率,操作风险相对较小;由企业发起,获取成本小于公募基金。

无怪所有的金融机构对此都虎视眈眈!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有限的企业年金市场中,保险公司是最大的赢家,并且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和产品经验。截至2003年,国内保险公司经营的退休金类产品已达110个。产品包括传统的团体年金保险和个人年金保险,分红团体年金产品和分红个人年金产品以及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

在探讨这背后的契机时,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副总经理马云分析道:首先,保险公司已经开发了符合企业年金产品形态要求的基金式产品,如投资连结保险产品;其次,保险公司通过对寿命的精算,可以设计出终身年金保险产品,还可以附加意外、健康保障,保证个人终身的财务稳健;此外,在IT系统、销售和客户服务等方面也具备优势。

在保险行业,领头羊当属中国人寿以及平安寿险,势头最猛的则是后来者太平人寿。

2003年夏,平安和中国人寿分别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签署了企业年金保险框架总协议,两家保险公司以统谈分签的形式,成为中国电信集团总公司下属各省分公司唯一指定的两家企业年金的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此次的企业年金统括计划约在8亿元规模。在此之前,平安已经拿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企业年金业务。

美国著名的金融IT联邦――SunGard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史格特・苏德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的发展轨迹,也几乎都是保险公司占有最初的先机,而以后,最大的饼却基本被银行和基金切走。为此,SunGard在面对这块在中国将起的新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时,首先看中了在保险业和银行业都有相当资源的高伟达集团。目前两家正在合力打造中国企业年金高端核心业务系统。

相比起保险公司开始把自己武装到牙齿的优势来,其它金融机构显然是落后了。但这并不妨碍基金公司自信地认为,自己在企业年金市场拥有最强的后发优势。虽然当前,以博时基金、融通基金等为代表的基金排头兵的企业年金业务还基本停留在研究阶段,然而,作为资深企业年金专家的何平,一直对博时基金在企业年金市场研究中所做的贡献赞不绝口。

据博时公司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开始,博时就分别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劳动保障报》社以及国外机构等单位合作,完成多项研究报告。其中包括《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与风险管理的建议》、《保险资金中基金连锁产品的设计与分析》以及《中国企业年金制度与管理规范》等一系列有关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及风险控制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为此,博时在资金上、人力资源上做了大量投入。基金公司瞄准的,主要是企业年金受托人以及投资管理人。

证券公司也是企业年金市场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据悉,申银万国、海通、国泰君安、华夏、大鹏、湘财、银河等十几家券商已经从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分得了理财蛋糕,而湘财、国信、大鹏等3家券商则在为深圳企业年金中心理财。争取成为区域性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是许多券商今年调整资产管理业务的战略重点之一。

由于企业年金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的信托关系,信托公司成为企业年金受托人中最顺理成章的人选。由于基金本身就是标准化了的信托产品,国外的养老保险基金才有了今天的波澜壮阔。但国内的信托业正面临业务定位不清的尴尬。所以,真正在企业年金领域有所动作的似乎只有中信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据了解,1999年,中信集团开始在集团内部实行企业年金方案,中信信托投资公司负责管理其相关业务。2001年,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提议下,中信信托引进、更新系统,作为企业年金信托模式的试点之一开始运行,瞄准的是账户管理人和受托人。中信如能获准成立金融控股集团,无疑将会给其高调进入企业年金市场带来更多资源。

在企业年金的这张大饼中,受托人的利益最大,因此各金融企业会为此打破头。但是,如果说到企业年金资金的托管人,银行则是天然人选。尽管这块饼没有受托人的饼大,但它近乎是块独食。然而,银行似乎还不仅仅满足于托管人。

2003年5月,招商银行正式成立了企业年金管理中心。今年3月20日,招商银行与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友邦保险就合作发展中国企业年金业务在北京举行签约仪式,双方的合作将主要涉及企业年金账户管理、资金流向的监控以及年金投资。中国工商银行新近也专门成立了企业年金部。已经有券商表示,“银行一动,我们碗里的肉肯定要少了。”

什么是第一桶金?

尽管众多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已经渐趋激烈,但现在看来,在企业年金市场挖到第一桶金的,却未必是金融机构。按照目前两个《试行办法》的规定,现有金融企业必须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以及IT系统上进行相关改造和投入,才能没有障碍地参与市场竞争。而要想达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则有待于市场规模的增大。

针对企业年金市场的规则制定,郑秉文坦言:“我们在考虑企业年金配套环境的时候,当时首先想到的是资本市场本身的素质问题。”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却发现,企业年金市场的许多初始环节尚属空白。而率先填补这些空白的,将成为中国企业年金市场最早的受益者。

■ 企业方对于企业年金的认识存在空白

作为企业年金计划的发起人,企业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年金方案、按规定缴纳企业年金基金、并定期免费向受益人和监管人提供年金方案、财务报告等信息。其中,制订年金方案、确定方案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目前真正了解企业年金及其相关运作模式的企业可以说是少而又少,能够独立完成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则更加凤毛麟角。设计企业年金计划是一项相对专业的工作,仅凭企业自身完成,难免出现纰漏,并且成本比较高。这时候,企业需要相关的咨询服务。

能够填补这个空白的,是包括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他们大多对企业年金市场觊觎已久,从事相关研究的时间也比较长,有一定的专业人才储备,能够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但这种服务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客户的年金基金,收费与否尚无定论。

无疑,只要能够提供相关咨询业务,则一定能够从中获益。翰威特管理咨询公司是国际知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也是美国最大的独立账户管理人。该公司企业年金业务负责人谌槟介绍,虽然企业对于开展年金计划尚存疑虑,但是都非常渴望了解,该公司近期开展的一系列相关培训在市场上颇得好评。受此鼓舞,翰威特针对企业而开展的企业年金计划咨询筹备也已在紧锣密鼓之中。

■ 企业年金核心业务系统存在空白

企业年金的核心业务系统主要是账户管理系统和投资管理系统。目前,虽然银行、保险公司的IT系统都具备了比较强大的账户管理功能,但是能够适应不同业务运作主体、不同投资要求、不同客户群、不同养老金产品、不同雇员福利类型而提供多种产品及服务的账户管理系统还几乎没有。聪明的IT厂商已经瞄准了这个机会。

中国人寿最大的IT服务提供商高伟达公司日前正式宣布,该公司已和著名的金融系统公司SunGard结成伙伴关系,将SunGard公司企业年金管理软件引入中国。高伟达图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抢占中国企业年金IT市场的最高端。

另据苏德伯介绍,SunGard拥有能广泛支持多个不同国家、不同养老保险业务模式的技术和经验。“我们的养老金管理系统是世界上少有的能把DB和DC养老保险计划都集成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综合管理的系统。现在,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项目都运作在我们的系统之上,该系统管理着包括将近6000万个参与者的各类养老金计划,其中美国联邦政府一只最大的退休金计划便运行在我们的系统之上,仅此单一计划的参与者就达到550万人。”

看来,在中国的企业年金市场边上,已站满了帮助送礼的各类服务人员,围满了分切中介画饼者。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礼物什么时候能做好?受礼者什么时候能出现?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别人都无能为力了,还是要政府为此再多努把力。■企业年金和企业年金基金

■ 企业年金

就是通常所说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它是企业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政策自愿实施的一种补充性养老保障制度。这一制度安排在明确企业出资的前提下,也鼓励个人负担一部分费用。企业和个人缴费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管理,实行市场化管理运营。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职工流动时,个人账户基金可以随同转移。

■ 企业年金基金

是指根据依法制订的企业年金计划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运营收益形成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

DB计划与DC计划

■ 待遇确定型计划(Defined Benefit,简称DB计划)

雇主主要负责缴费并全权负责在资本市场对其投资增值的事宜,不管盈亏,都要按事先基本确定好的固定数额来支付给雇员退休金。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以后,资本市场的滑坡为绝大多数雇主带来了财政负担,使相当一部分陷入危机。

■ 缴费确定型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简称DC计划)

一种完全积累类型的退休金计划,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雇员自行决定投资方式(主要通过基金管理公司)。雇员退休时领取到的养老金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内以往的缴费及其投资收益。

与DB相比,DC型计划的最大特点是将资本市场投资收益的风险分散在雇主和雇员双方的身上,从而减轻了雇主单方面的责任。

这里已不再是乡间土路

随着5月1日两个《试行办法》的执行,我国的企业年金有了较为明确的蓝图

本刊记者 柳瑛/文

在众多企业年金的关注者看来,他们等待两个《试行办法》的出台已经等了太久。尽管乘车的人大多还要观望再观望,但是,这里已不再是乡间土路。

千呼万唤

我国关于企业年金最早的相关法规,当属国务院1991年颁布的第33号文件。文件中指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并在政策上给予指导。”之后,《劳动法》和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文件法规都只作出了鼓励的姿态。

真正让金融机构对企业年金伸长脖子的,是2000年国务院第42号文件。该文件用“市场化运作”、“基金完全积累”、“个人账户”这三大关键词,大致勾勒出政府对于企业年金的定位,这一定位与国际上通行的企业年金制度如出一辙。

大量的资料表明,在多数发达国家,企业年金体系汇集了巨额民间资金流量,被合理地引向养老保障、资本市场等轨道,对于减轻各国政府的财政收支压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金融机构、发展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有资料显示,1999年全球积累的(私人)养老基金资产已经达13万亿美元,其中相当的部分同企业年金体系有关。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国,1991年个人20万亿美元金融资产中,私人退休基金的规模就占将近30%。到1999年,其各类退休基金的资产总额已近8万亿美元,相当于同期GDP的近80%。

而相比之下,中国的家庭个人金融资产结构严重失衡,80%左右表现为银行储蓄存款。理论上,这10万亿元的银行存款有相当一部分,可以以企业年金的方式参与资本市场运作。

42号文件的颁布,可以说基本解决了企业年金进资本市场的放行问题。对于许多从那时起就开始摩拳擦掌的金融企业来说,剩下的只有怎么进的问题了。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4年。

据参与制定两个《试行办法》的某内部人士介绍,其实早在1998年,《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办法》就已经开始着手制定,“2000年基本上已经完成。但由于财政部、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局以及证监会等在有关问题上未能协调好,导致法规迟迟不能出台。”

2003年初,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也曾透露,有关企业年金的规章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征求意见后,各方在关键性条款上已经没有争议。据悉,2月23日,《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即由劳动保障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四个部委联合会签完毕。

但是,一直到2004年4月底,这份全文不过11章共69条的《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才正式面世,可以称得上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另有消息称,一份关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实施细则”的文件尚在炉中,该细则对各经营主体的资格、合法性等将有进一步明确的界定。

蓝 图

随着5月1日两个《试行办法》的执行,我国的企业年金有了较为明确的蓝图。我国企业年金管理框架将包括6个主体和两层法律关系。6个主体分别为:受益人、委托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两层法律关系为信托关系和委托关系。

一个完整的企业年金计划流程是:

■ 符合条件的企业作为委托人,发起年金计划,制订年金方案,并委托受托人执行年金方案;

■ 受托人可以是企业内部年金管理理事会,也可以是专业法人机构,负责按照企业年金方案选择适合的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托管人,制订投资策略,接受企业以及受益人缴费以及代为发放年金。受托人按照受托企业年金规模收取不超过0.2%的管理费;

■ 账户管理人接受受托人委托,代为管理年金基金账户以及提供相关服务,并收取账户管理费,每户每月不超过5元;

■ 托管人接受受托人委托,按照合同开设并设置年金账户,确保企业年金资产流向正确;根据受托人指令,向投资管理人分配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根据投资管理人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提供相应的核对服务,收取不超过0.2%的托管费;

■ 投资管理人接受受托人委托,操作具体投资事宜,收取不超过1.2%的管理费。

其中,受托人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亿元人民币,且在任何时候都维持不少于1.5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账户管理人的注册资本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并具有相应的企业年金基金账户信息管理系统。托管人净资产不少于50亿元人民币。投资管理人中,综合类证券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且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持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而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其它专业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且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持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的净资产。

市场人士分析,按此规定,各机构进入年金市场的门槛并不太高。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市场上的争夺将异常激烈。并且由于《试行办法》只规定了各个岗位的条件、要求以及职能责任,而没有具体规定每个岗位参与者的身份,所以不同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多变的组合。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风险和收益对比,选择成为企业年金计划中的某一角色或者同时承担多种角色。

比如,受托人可以是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或者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而他们同时也可以选择账户管理人。商业银行通常作为托管人角色出现,但是也可以充当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则圈定为综合类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

其中受托人的角色,因其负责选择、监督、更换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以及其它中介服务机构和制订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策略,并具备账户管理或投资管理业务资格,可以兼任账户管理人或投资管理人,“权力”和灵活性都比较大,所以将是各机构眼中最香甜的一块“奶酪”。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社会化的运作规范,企业年金具有了不同于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的另外一种属性。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郑秉文的话来说:“社会保障主要是一个财政问题,而企业年金则完全是一个金融问题。”

“转 正”

其实,早在两个《试行办法》颁布以前,我国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企业年金市场。按照劳动保障部的统计,2003年,全国现有企业年金总量超过300亿元。

在操作模式上,企业年金主要可分为3种:企业自办、社保机构经办以及保险公司经办。业内人士指出,这3种企业年金的操作模式其实均和《试行办法》有出入,因而只能算作“准企业年金”,均面临“转正”问题。

第一种模式:企业自办

企业自办年金多见于大型企业集团或行业单位。企业根据集团内部或行业内部相关制度进行年金规划,内部成立相关管理部门,独立进行企业年金收、支、管理,资产投资往往交由企业财务公司或委托给相关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大多为银行存款、国债等固定收益产品,投资效率往往不尽人意。2002年电力、邮政等行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为3.2%。

由于没有清晰的职责划分,企业或行业内部难以形成独立的企业年金管理体制和有力的监督体制,存在着企业挪用和损害企业年金资产的风险。

第二种模式:地方社保机构经办

社保机构经办企业年金是目前最常见的企业年金运作模式。企业将企业年金基金统一交给地方社保机构,由其统一掌管,统一委托投资。但是,由于地方机构既要管理基本社会保险,又要管理企业年金,受到诸多体制上的限制,效率不高。据相关部门的调查,地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仅为1.34%。

社保机构经办企业年金的一个典型代表是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也是地方社保经办模式中最接近市场化运作的一种。

据多家媒体报道,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设福利保险处,并设有企业年金发展中心专门管理企业年金事务。到2002年底,该中心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约50多亿元。上海企业年金发展中心将企业年金基金委托给经过筛选的当地券商,由它们负责投资运作。在这种合作关系中,上海年金发展中心扮演了类似受托人的角色,接受企业委托,负责选择投资管理人―券商以及托管银行。

上海一证券公司则向记者证实,该公司的确曾经办理过上海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数亿元的委托理财业务。“投资时主要遵循社保基金类似的规定,但没有什么偿付能力要求,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没有个人账户。”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实行之后,地方社保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将面临两条出路:一是索性将基金还给企业,退出年金市场,专心管理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彻底脱离与政府之间的脐带关系,增加注资,以独立法人资格的年金管理机构参与市场竞争。

第三种模式:保险公司经办

保险公司经办企业年金是近年来最常见的,也是企业年金3种操作模式中最为市场化的。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公司的年金型团险产品,为企业员工提供基本养老保险以外的补充保险。但此年金非彼年金,保险公司也面临年金“转正”。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所长何平指出:“《企业年金基金试行办法》是建立在信托关系的基础上,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是一种信托关系。而保险公司销售年金产品,是基于合同关系。一旦合同确立,年金基金即划归为保险公司资产,有可能因为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而遭受损失。”

因此,保险公司若要充当受托人,需要成立专门的企业年金管理公司。而保险公司由于受《保险法》限制,目前还不能进行投资管理。如果它们想参与投资管理,则需要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或专业的企业年金公司来运作。

目前,已有中国人寿和中国人保成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其它保险公司则更多地寄希望于成立专业年金管理公司。

两个《试行办法》的出台,无疑给正在探路的金融机构指明了新的方向,拓宽了道路。

信托型年金制度为首选 ――欧美企业年金制度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郑秉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目前,世界上企业年金的法律组织形式主要有信托型、契约型、内部型、公司型、互助型和基金型等多种形式。信托型主要流行于讲英语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澳洲和爱尔兰及其英国的一些前殖民地国家;我国香港地区采取的也是信托型。而欧洲大陆国家采取的是互助型、内部型和公司型等,各具千秋。

当前,我国实行的也是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总的来看,信托型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条件和经济环境更相匹配,好处很多:第一,投资管理架构决定了其安全性更可靠一些;第二,流动性更适合于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第三,收益性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第四,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较大催生和刺激作用,可以加快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而繁荣的资本市场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加可靠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

若仅就资本市场和企业年金的发展来说,上面的第四条意义最重大。

欧美(这里的“美”特指那些讲英语的几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年金制度,其效果也迥然不同,对资本市场的要求或发生的作用当然也截然不同。一个公认的事实是,美国等讲英语国家的年金制度非常发达,资本市场也很发达;相比之下,欧洲的情况就逊色一筹。可以说,信托型企业年金的制度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切,甚至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等。

1. 从企业年金发展看,信托型制度对其有巨大推动作用

在其它制度假定不变的前提下,信托型制度可以产生三个巨大的“制度压力”,推动和迫使企业年金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形成一个“非间接市场”。这是讲英语国家企业年金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一个制度压力:发起人雇主的利益与受益人雇员的利益相分离。这是信托制的核心。它要求基金必须是“外包式”的,即在市场上操作年金的几个机构之间形成一个制衡的协议关系,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监管权等都是相对分开和独立的,从而使市场的发展比较完善和均衡。

第二个制度压力:保护受益人利益,以法律的名义固定下来,受益人的获利目标至高无上。而在其它制度类型里,这个命题始终是存有争议的。但此命题对资本市场则可成为一股强大的群体监督力量。

第三个制度压力:在养老基金资产的管理与投资过程中,各种专业化金融机构的内控与外控措施与结构不断得以优化,它们各得所需、各享其利,不断发展成熟,为资本市场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欧洲大陆,非信托型年金制度所形成的是“间接市场”。

以荷兰为代表的契约型:提供商是混业经营的金融联合体,它们直接与企业雇主取得联系;董事会成员间相互兼职,许多最大的养老基金既是金融业的消费者,同时又是金融服务提供商;而账户管理服务和投资管理服务在许多情况下也都是由同一个金融机构提供。

以德国的“内部型”和瑞士为代表的“公司型”:养老基金与银行和精算公司具有长期的业务关系。作为发起人的雇主,其本身对养老基金金融服务的提供就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欧洲国家不过是在最近10年才在那些相关“厂商”之间形成了金融服务业,但也仅仅是长期伙伴之间的一个“内部市场”而已。

相比海外,我国的年金制度还几乎是空白,覆盖率仅为参加强制性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人口的5%~6%。在基本社保制度缴费率居高不下时,自发的市场供求关系难以形成。加上国内的资本市场又不发达,10多年的经历已证明,自发“诱导年金消费”的力量在中国很难形成。因此,信托型年金制度必将成为推动和“诱导”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2. 从资本市场发展看,信托型企业年金的投资信条客观上对其具有促进作用

企业年金投资决策的基本信条有三个:

第一,它要求资产与债务之间保持平衡。例如对“年轻”的养老基金,即那些受益人主要为当前就业者的养老基金来说,其债务预期较长,为使其回报率最大化,一般来说都采取积极的投资策略,偏向于投资股票等。而对于那些“年老”的基金,即当前受益人为退休者居多的基金来说,它更关心的是当前的债务平衡问题,而不是未来,所以它的资产分布多为固定收益型产品。多样化的投资要求,决定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是多层次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年金的投资需求。

第二,风险管理基本是通过分散化投资来实现的。在投资产品既定的前提下,风险管理是投资管理的核心问题。所以,现资理论(MPT)是投资决策的重要指南:风险主要来自产品组合,而资产组合的关键在于对投资产品的需求和对投资管理人甚至基金经理的选择。这就客观地存在着一个“经理市场”的巨大需求,促使高管人才市场的发展。于是,CEO、精算师、计划师、设计师、咨询师、会计师等各种中介机构便如雨后春笋而出。

第三,成本管理几乎完全是通过金融服务市场来实现的。对养老基金来说,其规模越大就越关心成本控制问题。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投资管理人的规模。目前,公司规模少见多元化倾向,而主要呈现向两极端发展的趋势。一个极端是投资管理人偏好追求规模效应,因为投资管理人的规模越大越受顾客欢迎,可以在享受规模经济的同时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另一个极端倾向是,小型基金管理人始终占有比较固定的市场分额,其发展空间很稳定。这是因为小型管理人的优势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经验多、信息灵通,其报价也很有竞争力,因而回报率也比平均回报率高一些。所以,在英语世界里,中型投资管理人的市场回旋余地似乎不大,因为中型公司既没有规模经济优势,又没有单位成本生产最低的专业化水平。这就是为什么几乎所有最大的金融机构都出现在美国,而欧洲始终是不大不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资本市场只有10多年历史的中国来说,没有资本市场,就等于没有企业年金;而要发展资本市场,就必须要首先选准年金的制度类型。正是从这个角度看,信托型年金制度可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走入良性发展,并尽快成熟。

3. 从信托型制度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可实现良性互动

广义来看,信托型制度可以极大地刺激新型金融产品诞生和新兴金融机构的发展。这是因为在资本市场与企业年金之间必然出现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供应商,而后者必然将前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息息相依。

有人这样描述说,全球资本市场的表现都与机构投资者即养老基金及其委托机构的决策有着拉近关系。相反,在欧洲,它们之间拉进关系的要求并不十分强烈。这导致那些过度依赖银行业和“内部市场”的国家的创新性比英语世界差一些。甚至像德国和瑞士等,就不得不经常从伦敦和华尔街购买大量的咨询业务和先进的产品设计。

创新性必然对风险资本提出巨大的市场要求,而风险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与养老金金融机构作用的不断膨胀也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它们共同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也是英语世界的重要经济特征之一。

总之,与欧洲大陆相比,197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企业年金的资产之所以出现“天文数字”的发展速度,与其独特的金融与经济结构密不可分,与其形成了信托型年金制度同样密不可分。

上一篇:高中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