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17:09:17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基层央行;履职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2)02-0077-02

开展基层央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是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重点,对加强基层央行领导监督,促进内控机制的完善、执政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履行央行的职能。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落实执行总行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内审部门分别从履职审计的程序、内容和评价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随着基层人民银行职能转变和干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履职审计的方式和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离任审计的不足,但与开展履职审计的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履职审计的深度和内容急需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一、基层央行履职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履职审计目标定位存在差异

目前各地对履职审计的理解和认识上还存在着一定差异,有的认为履职审计是对原有全面审计和离任审计的结合和补充:有的认为是考核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手段。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实施办法》(试行)规定中,明确指出履职审计的对象是各级行领导干部和内设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而目前审计对领导干部开展履职审计时,主要是从被审计行的业务层面展开,检查被审计单位和部门的全部业务操作情况,使审计对象变为了针对业务部门负责人的履职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考察,但实际上很多具体的业务操作与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关联很少。领导履职与业务管理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业务管理职责只是领导履行职责中的一个方面,“干部任免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也是领导职责的重要内容。现对领导履职审计仅从业务操作管理职责来审计,则得出的结论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准确的,没有说服力。其责任界定、评价不全面也不客观、审计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同时以业务部门人员的履职水平和业务能力来评价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履职情况,显然偏离了审计的目标,失去了履职审计的价值和意义。

(二)履职审计的中心发生偏离

现行的《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实施办法》(试行),对履职审计内容规定为:传达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总行规章制度以及上级行决定情况,组织和参与决策情况,内部控制管理情况,以及履行业务管理职责情况四个方面。行长的主要职责是决策、用人和协调管理。然而这三方面工作尚无具体的量化标准,也很难进行评述。传统习惯,文化氛围和人员整体素质决定了单位内部管理和内控执行情况的好坏,短时间内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对其界定领导责任,意义不大。同时。行长一般主管或分管内审或人事部门,而履职审计中内审和人事部门不是审计的重点。所以对行长来说,承担主管责任的可能性很小。只有查库和综合治理工作属行长具体负责,也只有这二项工作发生了问题行长才承担直接责任。从而对行长而言,履职审计发现的问题一般只是承担领导责任。《履职审计办法》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仅仅是一句承担领导责任了事,这四个方面实质上只涵盖人民银行的业务工作。而业务审计本应是评价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基础和依据,但在审计操作中,偏重于查错纠弊,检查业务操作是否合规,规章制度是否落实,把履职审计的重心放到了业务管理的细节上。使履职审计变成了业务合规性审计,偏离了履职审计监督评价的初衷。

(三)审计方式落后,无法达到审计预期目的

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是传统的全面审计和离任审计查找问题的重点,其审计方式主要是检查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不同于领导履行职责审计以决策、管理、协调和监督各项工作的情况为重点的审计。目前履职审计仍然是以全面审计方式的套路,从操作层面的审计核查来开展,没有切实根据履职审计的特点,从管理审计的角度,改变审计方式和手段,导致无法真正体现履职审计的内涵和精髓。履职审计常以传统的查阅资料、现场查看、询问、调查问卷等方法,多年来未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变化等特点对审计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发展,履职审计效果和目的难以得到确保。

(四)履职审计使用价值不高

正确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履职状况是履职审计工作的目的。履职审计报告一方面应成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为领导干部进一步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但目前履职审计评价和审计发现问题,均未从综合分析的角度对被审对象任期工作给予整体评价。审计报告的披露也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侧重点不同导致内容散乱,重点不突出,整体把握性不强。虽提出问题较多,但作出评价较少:泛泛而谈较多,特色针对性较少;致使审计报告无法全面准确反映审计对象的客观真实情况,降低了审计报告的使用价值,使履职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提高基层央行履职审计效果的建议

(一)准确定位履职审计的目标、职能

履职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一定时期内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是对领导干部管理能力综合考评的重要方法,是以全面审计所要检查的主要内容。再涵盖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履行职责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检查落实领导干部应负的相应责任。履职审计不是操作性审计,而是管理性审计,是站在管理的角度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履职效果,进而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因此,单纯的查错纠弊。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不应是履职审计的主体,履行职责评价才是审计的中心。开展履职审计需要根据其基本内涵,合理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科学选择审计方法、内容和手段。

(二)积极拓展履职审计内容和空间

对领导者的履职评价是涉及各个因素的综合评价。履职审计既然是对领导者履职情况的评价,单纯以“业务管理情况”来评价一个领导者的全面履职情况显然有失偏颇。对此,应参照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确立的管理决策、干部管理、廉政建设、内控建设和业务管理五个方面,对被审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判断。因为“干部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也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当然,目前“干部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干部任免情况”主要由人事部门考核监督,“党风廉政建设”主要由纪检监察部门考核监督,但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已基本建立机关内部监督部门(人事、纪检、事后、内审)联席会制度,内审部门开展履职审计完全可以会同人事、纪检监察部门一起进行,这既是整合和节约监督资源的需要,也是发挥监管合力。提高履职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

(三)努力提高履职审计的质量

目前,基层行履职审计现场时间一般为1至2周,加上审计的前期准备和报告的整理汇总也只不过一个月时间,有限的时间内,为行党委提供宝贵、公正的“评价报告”。难度确实很大,甚至不太现实。因此改变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审计水平和质量。一是采取与内控评价相结合、与日常考评相结合、创建被审计对象的资料库、分析库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改进审计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二是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听述职报告、约见会谈、找员工座谈、现场查看和走访了解等多种审计方式。尽快开发非现场审计手段,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内部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随时掌握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动态,掌握审计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过程控制,实时跟踪,以提高审计效率。为履职审计评价提供全面、动态、持续的信息服务。

(四)全面改进评价体系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2篇

在审计评价标准确定上,突出一个“实”字履职绩效审计的核心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它是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全面有效的充要条件。为此,益阳中支充分利用内审业务骨干被武汉分行抽调参与履职绩效审计攻关小组的难得机会,认真向上级行和兄弟中支学习有关绩效审计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方法,尝试着建立了符合央行实际的领导干部履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73个(详见附表)。在建立指标体系时,攻关小组充分考虑了人民银行绩效评价的特殊性,综合考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一方面将可以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通过设置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以便于分析、比较;另一方面对无法量化的影响绩效的因素,借鉴国外的做法,按照“优先实践”原则作为衡量标准。益阳中支借鉴层次分析法原理,针对具体指标的不同特点,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基准分值、相应权重、计算公式和评价办法,总分值100分,按综合得分情况将履职绩效水平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75-90分)、“一般”(60-75分)、“较差”(60分以下)四个等级,初步实现了指标体系标准化。

在审计项目管理上,突出一个“优”字1.审计项目选取突出一个“好”字。在绩效审计项目选取上要充分考虑项目重要性、时效性和可行性,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更大的效应。一是按照平时审计监督、内控评估所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所确定的审计频率,年初益阳中支就计划对辖内桃江县支行(以下简称支行)行长开展履职绩效审计并获中支党委同意;二是人事部门根据干部管理的需要,也建议内审部门对辖内桃江县支行行长开展履职绩效审计并出具了《履职绩效审计建议书》;三是益阳中支通过多种途径对被审计单位的干部职工进行审前调查了解,开展可行性研究,他们希望审计组早日进点帮助其查摆一些问题,被审计对象也希望益阳中支通过对其的审计澄清一些事实;四是内审部门在年初工作规划时,集思广益,充分考虑了审计力量和业务水平,提高绩效审计项目的有效性。通过以上措施,益阳中支确保了在审计立项时就把领导重视、部门关注、群众关心的单位作为绩效审计工作的重点。2.审计方案编制突出一个“细”字。审计方案编制的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决定了审计现场工作实施的效果。因此,审计方案必须要根据每个项目特点“量身定制”:一方面,益阳中支抓好方案编制环节,做到了绩效审计方案编制中必须要有绩效评价内容和标准,对核心绩效评价指标的筛选多次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讨论确定;另一方面,抓好方案调整环节,益阳中支在审计实施中根据工作需要和情况变化,不断完善绩效审计内容和绩效评价指标,及时调整修正了《履职绩效审计方案》。3.审计重点确定突出一个“准”字。益阳中支更加注重管理的绩效审计,实现由“财务+核算”向“绩效+管理”的过渡,坚持审计查账与搜集账外信息相结合,不就账查账;坚持审计业务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相结合,从业务流程入手,先学业务,摸清流程,再开展审计。益阳中支运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在审前查阅近年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通过对以往各类审计中发现问题和风险隐患的分析和评估,准确确定审计重点。4.审计报告表述突出一个“新”字。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展现的重要载体。而传统意义上的履职审计报告在履职基本情况方面常常是复制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将各项内容夹杂在一起,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也没有分门别类地表述,给人的感觉是审计报告枯燥无味、表述不直观明了。此次履职绩效审计,益阳中支一反常态,几易其稿,按全新的思路撰写审计报告,特别是将履职基本情况和审计发现问题这两个部分均按《审计方案》明确的六个方面的审计内容分门别类地归纳和表述,使得基本情况和问题反映更加直观明了,让领导耳目一新,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审计报告反映的信息,也更容易让被审计对象接受。

在审计方法运用上,突出一个“活”字灵活运用审计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次审计过程中,益阳中支由过去的账本式审计转变为数据式、分析式审计,采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大量采用核对法、实地观察法、座谈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性复核等方法,还“借力引智”,充分利用行内外各种信息资源,掌握了很多“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绩效审计并充分体现了“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的审计精髓。一是通过构建履职绩效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建立起与中支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相互结合、相互沟通的协调机制。益阳中支审前充分征求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从人事部门调阅了被审计对象近两年的年度考核登记表,了解掌握其工作概况和年度考核情况,并注重将其与述职报告和审计情况的关联性、真实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审计认定;益阳中支还到纪检监察部门查阅了被审计对象的廉政档案,了解其廉政情况及近两年有无被举报、被投诉和被处分等情况。二是益阳中支充分利用个别谈话这种非常适合于履职绩效审计的审计方法,了解掌握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实际效果,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审计信息资源,并逐个核实,去伪存真,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在个别座谈中,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的16位干部职工,逐个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座谈,谈话率达100%,从中筛选和发现了一些仅仅通过资料查阅核对法等常规手段难以发现的又最受支行干职工关注的“门面赔租”、“公车私用”、“费用缺口”等审计线索和热点问题,为审计找准了风险点,找到了突破口。三是采用无记名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提升了审计评价公正性。益阳中支分别设计发放了包括23个问题和17项问题的民主测评表和问卷调查表,采取由支行和支行所在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财税部门被测评人员和被调查人员无记名填写后密封交审计组的方式,核查支行领导干部组织力、凝聚力和金融服务、金融管理、工作业绩的认可度及总体评价,得到行内外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的定性评价结论,并对不同的评价等级赋予不同的评分区段和分值。这样,益阳中支便将过去抽样审计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审计,提升了审计效率和质量。

在审计成果运用上,突出一个“快”字一是意见反馈“快”。为了打消支行干职工对审计组回中支后将审计发现问题特别是与支行干职工的谈话内容进行“过滤”和“筛选”而造成信息失真和问题化小的疑虑,现场审计结束后,益阳中支当场组织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内的支行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职工代表进行审计初步意见的反馈。反馈过程中,益阳中支采取不遮掩、不文饰、不放大、不缩小的方式,迅速将审计发现的问题摆到桌面上,达到了教育和警示的目的。二是专报要情“快”。益阳中支及时汇总审计发现的14个风险性、典型性、普遍性问题,从制度、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查找原因,提出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体制的审计建议,以《专报信息》、《审计要情》和《审计报告》等形式上报中支行领导,引起中支党委的高度关注并获中支“一把手”和分管行领导重要批示,促进了问题整改,发挥了“审计一点、带动一片”的效果。三是跟踪督查“快”。在督促整改上,益阳中支建立了审计发现问题交流磋商机制,多次与被审计对象交流沟通,共同分析问题风险、成因和改进对策,下发《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责任,改变了“单兵作战”的审计模式。四是成果共享“快”。益阳中支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创新审计服务模式,设计了《审计发现问题风险预警函》,将审计发现问题、风险分析和优化策略及时通报被审计单位上级行的各相关部门,实现了审计成果共享和整改上下联动,促进了风险预防和问题整改。审计结束后,益阳中支将《审计结论》及时发送到中支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两部门将其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和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做既可以进行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为相关部门对辖内县(市)支行领导干部履职绩效审计评价结果的横向比较运用提供了较为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也可以节约审计资源,降低审计成本,形成监督合力,共同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公正、高效地履行职责。

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职绩效审计的主要成效

(一)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理念并注重“定量+定性”的有机结合,既锻炼了审计队伍,又提升了履职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在审计过程中,益阳中支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合力,运用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理论,探索了领导干部履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构建和使用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履职绩效审计经验。在以往履职审计中,审计评价主要由主审人根据审计人员检查情况定性评价,由于主审人个人偏好和个人评价标准不同可能造成审计评价结果的差异性,影响了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针对人民银行领导干部的履职绩效难以全部用定量指标加以衡量的实际情况,益阳中支牢固树立“定量+定性”有机结合的理念,合理设定审计内容和指标体系,注重两者的相互印证、补充及关联,在评价时做好“指标评价+检查事实”、“审计评价+民主测评”、“查阅资料+个别访谈”的有效结合,综合评价被审计对象的履职绩效,提升了履职审计成效。定量评价采用抽样、审阅、比较分析等方法,由审计人员按照审计任务分工,自行采集可以直接量化的各项业务相关数据,根据《领导干部履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一个评价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每个指标的实际分值。定性评价采用人员询问、民主测评、调查问卷、资料查阅判断等方法,由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情况分区段进行定性赋值。

(二)加强交流沟通,化解干群矛盾,维护了人民银行的声誉在审计过程中,益阳中支通过个别座谈获悉,支行干职工对支行门面的续租、退租意见很大,反响强烈,希望审计组认真查处,给他们一个合情合理的交待。获取此审计线索后,益阳中支经过多方询问和反复补充调阅相关书证资料,表明被审计对象在门面的续租和退租上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但是益阳中支从另外一个视角对支行门面退租问题进行了客观审视,认定门面退租符合支行的长远利益。为此,益阳中支将上述情况向被审计对象和支行全体干职工进行了反馈和说明,被审计对象认可其在门面续租和退租事项上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整改,支行干职工也终于对门面续租和退租问题表示理解、支持和包容,有效遏止了影响支行声誉的行为或事件发生。通过审计,益阳中支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化解了干群矛盾,融洽了干群关系,维护了人民银行的声誉,促进了支行建设。

(三)健全机制,强化内控,为被审计对象提供了一种促进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此次履职绩效审计,被审计对象的评价得分为88.5分,履职评价结论为“良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益阳中支深刻地感悟到,转型后审计关注的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和管理效果,是深层次、高要求的审计,能真正帮助被审计单位找准差距,健全机制,强化内控,改进工作,提高履职水平,达到审计目的。本次审计实践得到了中支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支行迅速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并按时上报了整改报告和审计效应分析,整改效果明显,有效促进了支行工作的良性开展。

实施领导干部履职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一)审计评价指标设置容易“走偏”就绩效审计而言,部分审计人员似乎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效率”就等于“比率”,提到评价指标,就千方百计的建立几十个数量公式,似乎绩效审计内容就是由数量指标堆积起来的。如此,别说开展审计,单单计算这些公式,就要耗费审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是计算出来了,其结果又能说明什么,很多审计人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很容易“走偏”。同时,履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其方式方法还处在初步的探索和完善阶段。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指标体系构建还不尽全面、合理,特别是反映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的相对指标,其布局、数量、代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二是绩效评价体系还缺乏纲领性评价标准,使得绩效考核评价在某些方面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此外,在现行内审体制下,基层央行内审部门对领导干部开展绩效审计,还很难摆脱利益关系、人际关系、依附关系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绩效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审计标准不够完善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履职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尺度,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并出具审计意见的依据。1999年以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制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等,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于像央行这样的公共部门的领导干部开展绩效审计,目前尚无明确标准。特别是对人民银行系统而言,履职绩效审计涉及多级分支机构,涉及各个单位或部门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各种情况千差万别,目前尚无对其履职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的统一标准,完善绩效审计标准的任务艰巨。正是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和参照蓝本,使履职绩效审计还处在初步探索中,绩效评价也难以深入。虽然益阳中支在实践中对基层央行履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了探索,但评价的客观性有待检验。

(三)审计技术不够先进履职审计侧重于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绩效评价,它通过对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重大事项决策情况、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情况以及财务资产管理情况等多方面的绩效审计,评价其完成任务和目标的效果。而对履职效果进行评价需要更高的审计技术和方法,需要电子计算机广泛运用于审计计划、管理、计算、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大量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各种软件,广泛采用质量分析方法和决策模型等。而目前央行审计技术还不高,主要以传统的手工审计为主,审计软件很少,电子计算机主要用来归集数据,审计技术方法还不适应履职绩效审计发展的需要。

提高履职绩效审计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设定指标,强化其适用性我们并不反对建立数量指标,关键是对绩效审计评价有何作用,其结果如何支撑审计结论。所以,绩效审计应谨慎选择数量指标,首先要保证数量指标的可获得性、先进性、适用性、可比性、关联性,既要考虑指标本身的科学合理,又要结合实际,遵循客观规律,有助于绩效评价人,避免生搬硬套、刻意拼凑;不论是指标所包含的内容,还是指标的计算,均应力求简明、易懂,便于分析和判断。

(二)健全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合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履职审计经验,认真总结近年来全面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中取得的评价标准方面的经验,参照财务审计的审计准则,制定系统、操作性强的履职绩效评价标准体系。鉴于履职绩效审计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可分门别类制定出具有各个部门特点的评价标准和规范。同时,在评价标准和有关规范中要对履职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基本形式、人力资源的利用等做出具体规定。具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规范性标准,如有关的法规、制度、相关程序要求等强制性的标准;另一类是用来衡量履职绩效的计量标准和其他良好实务与规范化控制模式等非强制性标准。

(三)运用科技手段,改进审计方法在审计技术上,中央银行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充分利用计算机、计量经济学等技术,开发各种适合评价履职绩效审计效果的软件。在审计方法上,要大量采用关键人员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适应于履职绩效审计的方法,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履职绩效审计模型。通过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增强对领导干部履职绩效评估的真实性、客观性、可靠性,为充分肯定成绩和明确界定责任提供准确的信息,为科学评价干部提供技术支持,真正做到“围绕绩效搞审计,跳出审计谈绩效”。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3篇

一、基本原则

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要、实绩为重的原则,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方法,客观公正、全面准确考核评价中层干部工作实绩,充分发挥考察考核的激励、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任人唯贤的氛围、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引导中层干部爱岗敬业、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为进一步加强财政工作、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掌握考察考核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情况,重点掌握考察考核对象在工作期间履职尽责情况以及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考察考核对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作为下一步中层干部轮岗交流及后备干部推荐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看德才、重实绩、凭能力选拔任用干部。

三、组织领导

根据工作需要,组建考察考核组,具体负责本次考察考核的组织实施工作。

组长:州财政局纪检组长

成员:州财政局人事科长

州财政局监察室主任

四、考察考核对象

局内各科(室)、局、中心副科实职以上干部。

五、考察考核时间

考察考核对象于9月20日前向人事科上报述职述廉报告(纸质、电子档)。9月20日至9月30日期间,考核考核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述职述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考察考核活动,汇总后进行综合评价。

六、考察考核的方式和程序

采取述职述廉、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综合评价等方式和程序,对中层干部进行全面考察考核。

1.述职述廉。考察考核对象就近3年以来履职情况,围绕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工作情况撰写字数1500字左右的述职述廉报告,并及时上报人事科,正科级干部要求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进行公开述职,述职时间控制8分钟以内。

2.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召开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会议,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对中层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及综合表现进行民主测评,对科级后备干部和干部轮岗交流进行民主推荐。

3.个别谈话。考察考核组通过个别谈话,进一步了解掌握考察考核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有关情况;了解考察考核对象的履职尽责及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征求对考察考核对象的轮岗交流和提拔任用的意见和建议。

4.综合评价。考察考核组根据个人述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谈话情况以及工作需要,对考察考核对象履历、工作思路、工作投入、工作成效、岗位适应性作出综合评价。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4篇

一是理顺完善了区级监管体制。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副主任,工商、质监、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24个部门和全区12个镇办为成员的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核定为正科级行政单位,编制6名,配备主任1名,副主任1名,负责全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同时,下发了张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明确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从而建立了层级明晰、职责明确的区级监管体系。

二是充实强化了镇办监管职能。在镇、街道办事处安监站加挂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牌子,镇办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各镇办安监站长兼任,负责组织食品安全日常巡查,配合监管部门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报送食品安全信息,做好村、企信息员的培训和使用等工作。同时,为解决好食品经营企业点多面广,监管部门执法力量缺乏的问题,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24名食品安全协管员,充实到镇办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日常巡查、问题隐患排查和信息报送等工作,并配套出台了《张店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管理考核办法(试行)》,进一步提高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三是延伸布设了村、企监督触角。在各村(居)、企业聘请具备食品安全工作经验、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同志,兼任村(居)、企业食品安全信息员,主要负责本村(居)、企业的食品安全情况收集、信息报送及情况核查等工作。截至目前,张店区食品安全信息员队伍已达279人,基本形成了一支覆盖所有村(居)和部分食品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信息搜集和反馈队伍,并已在日常巡查和摸底排查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淄博市张店区编办 E:CWK)

邹平县“三个强化”助推食品安全监管履职检查

一是强化学习,切实领会精神。县编办、监察局、食安办组织有关人员集中学习了《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研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三定”规定,梳理出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具体职责,充分把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职工作有关要求。

二是强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县编办、监察局、食安办共同研究,精心制定检查方案,明晰检点。以单位自查,查找部门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社会调查,了解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评价意见;以实地检查,深化各项治理整顿,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共同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强化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在完善县级联席会议协调机构的基础上,健立健全县、镇(办)、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组织,进一步理清监管职责,细化部门责任,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向农村延伸。同时,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对各监管部门工作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切实形成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

(邹平县编办 曲庆光 E:LDQ)

莘县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职情况专项检查

莘县编办会同县监察局、县政府食安办组成了联合检查组,对全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此次专项检查,分单位自查、社会调查、资料分析、实地检查等阶段逐步展开。县农业、卫生、商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监等部门和各乡镇(街道)逐项梳理分析2010年以来落实“三定”规定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情况、相关措施和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形成自查报告。联合检查组通过走访监管对象、访谈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社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职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各单位上报的职责和履职情况自查报告,分析各单位在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社会对其具体的评价,明确了工作的重点。实地检查阶段,通过听取各部门的履行职责情况介绍、核查有关文件资料、查验群众反映问题和食品安全事件处置情况,进一步了解各部门履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最后,联合检查组形成书面反馈意见,上报政府主要负责人,并要求各单位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

以这次检查为契机,县农业、卫生、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形成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实现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逐渐形成相互衔接、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格局。

(莘县编办 E:LDQ)

日照市东港区对17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履职检查

近日,日照市东港区编办牵头区监察局和区政府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开展对全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检查。这次履职情况检查一改过去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的方式,而是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走访监管对象20余个(家)、访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0余人、开展社会调查问卷600余份,全方位,多视角、客观地检查了各部门的履职情况。通过检查发现目前我区存在着监管力量缺乏与经费不足;法规政策不完善;部分职能分散交叉,权责不清;个别执法人员执法不严;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各镇、街道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行为缺少具体的监管文件规定,容易出现大包大揽,过度作为,出现监管错位、空位,不利于工作开展。针对检查梳理出的问题,东港区编召集主任办公会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问题解决意见及办法,并把问题反馈到各镇、街道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列出整改时间表,由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整改落实。

通过科学地进行履职检查,一方面及时调整部门间职能界定不清、职能监管空白等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履职监管,促使各部门准确履行职责,切实管好管住该管的事。(时桂英 E:WT)

昌邑市编办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履职情况检查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从市编办、监察局、食安办抽调6名同志组成联合检查组,召开检查组成员和拥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单位的分管领导培训会,学习省、市检查精神,熟悉监管职责,为更好地开展检查打下坚实基础。针对部门和镇(街道)职责的不同,分别研究制定了11大项、22小项检查指标。

二是明确检查步骤。首先是听取有关部门(单位)在食品安全监管履行职责方面开展的工作、取得的实效、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等汇报。重点了解部门(单位)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过程中,是否存在职责不清、职责交叉、监管空白等方面的问题。其次是召集具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科室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在具体监管过程中有没有越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重点了解在履职过程中的难点。从部门(单位)提供的监管对象名单中随机抽取2-3个单位,进行走访。再者是通过查看单位年度总结、科室总结、有关监管材料等,检查部门(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是否全部落实到相关职能科室。对照检查指标,查看是否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从本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分别选择10名代表、委员进行走访,倾听他们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见、建议。重点走访提出建议、提案的委员,了解建议、提案的答复情况。在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监管对象时一并进行社会调查。本次检查共发放社会调查问卷75份。

四是做好情况反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建议整理汇总,经主任办公会研究后反馈给有关部门(单位),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同时安排专人跟踪督查整改的情况,确保整改落到实处。

(昌邑市编办 E:ZY)

济阳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获得肯定

近日,济南市编办、监察局、食安办联合检查组对济阳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在听取汇报并随机抽查了6家企业后,对济阳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济阳县食品安全监管分工明确,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不存在监管空白、职责边界不清、权责不一和监管合力不强的问题。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开展 效能监察 工作

1 简述企业效能监察

1.1 企业效能监察的概念

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对充分性、符合性、有效性、适宜性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建议并督促改进的活动,是着重解决失职渎职、工作效能低等问题的有效手段,是防漏堵漏,提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标本兼治,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是纪检监察服务企业中心工作的最佳切入点,是廉洁从业、勤勉从业和优质从业的综合监察活动。

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职责,以发现管理缺陷,并且及时纠正其行为偏差,以此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我们称之为企业效能监察。

1.2 效能监察的由来及发展

监察制度在我国古代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如西汉时期建立的御史台、明清时期建立的都察院都是典型的监察机构。新中国成立后,组建了监察机关,后由于多种原因被迫中断,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1987年,曾一度中断近30年的行政监察工作得到恢复。

1989年12月,尉健行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上,指出“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从此开启了我国效能监察工作的历程。

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四个发展阶段:

①推进效能监察,制度查漏补缺阶段。目的在于建立流程制度。

②推进效能监察,流程制度细化阶段。目的在于使流程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③推进效能监察,流程运行执行力建设阶段。目的在于流程执行力与制度体系的优化。

④推进效能监察,管理效能不断提升阶段。目的在于追求流程管理的卓越绩效与流程运行的无限流畅、流程工作方法的无限专业化,进入信息化阶段,并持续改进。

1.3 效能监察的指导思想

效能监察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首先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求真务实,依法依纪开展效能监察;二是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效能监察,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促进企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必须围绕全面推进依法开展效能监察,督促企业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职责,保证政令畅通;四是必须围绕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开展效能监测,以促进企业和谐发展;五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执政监察职能作用,就要围绕党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开展效能监察。

1.4 效能监察的分类

按照监察对象管理行为发生的顺序和时间进程,可以分为: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事后监察。按照监察范围,可以分为:全面监察、重点监察。按照监察内容,可以分为:专项监察、综合监察。

1.5 效能监察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的标准

①合法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必须按规定接受监督。

②合规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

③合理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在职责权限内的合理裁量,必须符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

④时限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对有特殊时限要求的管理事项不得擅自延长或者缩短时限。

1.6 效能监察应坚持的原则:

①科学发展原则。围绕企业经营中心,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促进建立节约型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效益。

②依法监察原则。有章必循、违章必纠、执纪必严,激励守法合规行为。

③实事求是原则。重调查研究、重证据,客观公正。

④协调统一原则。各部门如监察与纪检、监事会和审计等其他监督部门相协调;监督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与服务经营管理目标相统一;促进制度建设与提高企业效能相统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教育与奖惩相统一。

1.7 效能监察的作用

效能监察在于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

①监督作用。效能监察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效能监察中,监察部门的主要责任是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②保证作用。效能监察的保证作用是监督监察对象特别是执法部门是否忠实地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使其尽职尽责。

③预防作用。即监察机关运用行政监察法规和监察手段,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采取防范性措施。

④调节作用。即针对效能监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补救措施和改进办法。

⑤反馈作用。即信息反馈。在效能监察工作中,监察部门可以将捕获的信息,通过有效形式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

2 按照流程有效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2.1 调查研究,选题立项

2.1.1 领导重视是前提。效能监察是过程监督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创效,要规避流程管理中的各类风险,杜绝施工过程中的个别管理漏洞,必须强化效能监察力度,提高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主管领导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充分理解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组织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预防腐败发生的重要手段,是行政管理手段的延伸,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主管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亦是效能监察的重点问题。

2.1.2 调查研究要宽泛。在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拓思路,多渠道,多部门沟通了解,发现管理漏洞,结合企业当年工作重点,提出多个可行性方案。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经营活动中心、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资产基础管理、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行、风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上一年度效能监察中发现的问题。

②上一年度工作检查、调查、全面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③审计监督等部门发现的突出问题。

④有举报,发生项目亏损,连续两年效益明显下滑的单位等。

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需要对全年开展的效能监察对象进行计划,比如:根据调查研究发现项目管理中的漏洞,形成调研报告,指出漏洞存在的原因,阐述开展专项检查的意义,能达到何种境界,有理有据,得到领导的认可,确定选题。

2.1.3 选题立项是基础。立项调研是根据企业年初效能监察计划逐步开展的。效能监察年计划依据公司发展战略、新一年经济与管理目标,以及主管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立项调研。选题立项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定效能监察项目;其次是上机组织统一开展效能监察项目;再次是监察机关通过调研分析,拟定出效能监察项目并且报批。而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根据调研结果进行效能监察立项计划,并且填写监察立项报告。

①报告要明确效能监察对象、检查时间范围、立项依据及理由;

②明确效能监察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及初步的分工,形成效能监察组织计划;

③明确效能监察方式和介入时机(事前、事中、事后和全程效能监察);

④立项报告应该报送本单位分管领导审核,主管领导审批。

2.2 组织准备,制定方案

2.2.1 组织准备是关键。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要未雨绸缪,想好了怎么做再着手,组织好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根据立项报告,效能监察工作小组要把与效能监察有关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文件、标准、组织建设等资料收集齐全,以此形成效能监察的文件清单,并对这些材料进行初步的了解熟悉。在此环节中重点做四项准备工作,一是成立效能监察小组,考虑所要开展的效能监察工作牵扯哪些部室,需要哪些部室配合,即形成以主管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监察小组。二是编写监察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实施步骤。三是对监察小组成员进行培训,明确工作职责,掌握在监察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召开筹备会议。四是发放效能监察活动通知,发放至所属各单位,告知拟查单位、待查单位,做好迎检工作。

2.2.2 制定方案是重点。实施方案应该在小组内经过讨论确定,首先提出监察依据,明确监察目的,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阐述监察内容,逐条对照开展监察工作。确定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告知每个人的职责所在,工作开展时大家才知道各自应该做什么。思考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进行全面检查,工作步骤明确,时间安排妥当。在制度方面,查找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健全,发现制度建设的漏洞与缺失,发现业务流程的缺陷与过失;在执行方面,检查是否执行了相关制度,业务过程是否存在偏离与违规,检查执行结果偏差与损失,业务目标是否实现。工作要求不可忽视,贯穿整个监察过程,如此才是一整套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①明确监察方式,明确是专项效能监察或是综合效能监察,明确是事前、事中、事后或全程效能监察选择;

②明确监察对象,明确效能监察所要覆盖的业务范围;

③明确总体思路,明确效能监察的总体工作思路;

④确定时间界限,明确效能监察对象运行记录的时间;

⑤明确目的,效能监察的要求和需要达到的目的;

⑥确定工作程序,制定效能监察工作程序;

⑦提供交通监察依据。一是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制度、要求、目标、业务流程等;二是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要求;三是法律、法规、廉洁从业各相关规定要求等。

2.3 监察实施,认证分析

监察实施,认证分析是效能监察的关键步骤。一是进行小组分工与准备检查记录表。根据效能监察方案,对工作小组进行具体任务分工。按照分工,根据立项报告、立项调查情况和收集的有关文件制度,小组成员应预先编写效能监察检查表,将进入受检单位计划要监察的问题形成清单。二是召集效能监察工作准备会议。效能监察工作小组就工作准备情况召开准备会,根据效能监察立项调查、立项报告,讨论安排监察方案,分析、讨论效能监察对象的关键环节或关键过程,统一工作思路,明确分工,布置时间、任务节点和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三是向受检单位发出通知。进入受检单位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之前,应该向受检单位下发通知,发通知时间可以选择在立项报告审批以后和效能监察准备工作完成之间,通知的内容可以选择附带效能监察方案一并通知,也可以不附带方案进行通知。

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正式实施。效能监察工作现场实施应该根据效能监察实施方案,遵循现场工作程序,根据监察内容清单要求的监察内容开展,并要遵循以下6条要求:一是效能监察计划安排,不应随意变更;二是控制效能监察实施进度;三是控制效能监察氛围;四是保持客观性;五是严守工作纪律;六是控制效能监察成果。

2.3.1 首末次会议不能少。每到一个项目,要坚持召开首末次会议,效能监察工作小组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参加人员包括受检方的领导与相关业务部室负责人,到会者应签会议签到记录。在首次会议上,应介绍工作小组成员,阐述此行目的、监察范围、方法和程序,工作如何开展,需要哪些部室配合,需要提供哪些资料。重申效能监察的时间安排,澄清计划中不明确的内容。被检单位则应做出明确表态,配合检查,介绍单位基本情况,特色与不足。工作结束后,需召开末次会议,通报检查内容,哪些做法值得鼓励提倡,哪些问题需要纠正,需要整改,开具了监察建议书,在会上一一说明。

2.3.2 监察实施不手软。效能监察的目标是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不断强化制度执行力与执行效果,不断提升员工责任感,在查找问题和不足的同时,更多的是帮扶,促进项目良性发展。端正了这种态度,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在实施监察的过程才不会帮着掩着盖着,而是直面客观指出。每检查到一个项目,对于发现的问题,非原则性的,进行口头批评,或开具监察书,提出监察建议,限期整改;对于违反公司制度、未实现管理目标、违反纪律、违反法律等问题进行立案查处或移送司法机关。

2.3.3 认证分析有依据。我们在完成效能监察计划安排所覆盖的全过程与结果后,就需要召开效能监察末次会议,而效能监察小组组长应该在会议之前召开一次小组全体会议,针对效能监察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而汇总分析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对所有效能监察中发现的问题汇成总表,然后进行效能监察发现报告的编写,以此进行讨论并形成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的初步意见,列举潜在风险评估及对效益影响的评估。

效能监察实施方案首先明确了监察依据,指出的任何问题都在依据的条条框框之内,做到制度建设充分性检查与分析,业务过程符合性、有效性检查与判断,制度设计合理性检查与分析,之后方可将问题反馈给项目,如此才更加有说服力。

2.4 提出建议,拟定报告

2.4.1 提出建议促整改。监察机关在效能监察工作中,对查明尚不够做出纪律处分的行为偏差事实,报批后,下达整改监察建议,送达被检查项目。做出效能监察的包括如下情况:

①不执行、不正确执行或者拖延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管理制度,以及重要决策、决议、决定等,应予纠正的;

②不执行、不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或存在管理缺陷的;

③经营管理决策、计划、指令以及经营管理活动不适当,应予纠正或应予撤销的;

④违反本企业选人、录用、任免、奖惩工作原则和程序,决定明显不适当的;

⑤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制度相关规定,需要予以经济赔偿的;

⑥其他需要提出监察建议的。

做出效能监察决定书的包括如下情况:

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按照权限应当给予相关责任人纪律处分的;

②不按规定追缴,或者不按规定退赔非法所得的;

③正在或已经给国有资产或企业利益造成危害,未采取补救措施的;

④故意违反或刻意规避企业内控制度,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

⑤其他需要做出监察处分决定的。

监察建议或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送达被监察对象本人或单位(部门),效能监察对象应当采纳或执行。被监察对象本人或单位(部门)收到监察建议书或决定书后应当采纳或必须执行,填报回执,15日内提出采纳或执行意见,书面报告监察机关。对监察建议有异议的,被监察单位在收到监察建议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做出决定的监察机关申请复审;复审应在收到复审申请之日起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期间,不影响原决定的执行。

2.4.2 监察报告有成效。效能监察实施后,效能监察工作组应当深刻思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撰定效能监察报告,哪些方面需要总结、哪些问题需要纠正、应该注意些什么和有哪些建设性意见等,都应该在监察报告中有所体现,报公司主管领导审阅。效能监察报告内容包括监察依据、检查过程、检查结合、发现的行为偏差和管理缺陷、管理控制制度分析和监察建议或决定意见等,要求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2.5 督促整改,复查验证

2.5.1 督促整改要及时。被监察项目整改要到位,工作组要督促整改,监察建议书一般留予的整改时间为一个月,一个月之内要将整改情况回复给监察组。

2.5.2 复查验证要客观。对于效能监察的建议或者决定,都要由纪检监察机关践行整改和落实,对效能建议和决定的情况及效果都要进行跟踪复查、客观验证,并将效能监察结果及整改情况,通报到相关业务监督管理部门使用。复查和验证效能监察建议与决定整改落实的内容必须包括:

①监察建议和决定是否整改落实;

②监察建议和决定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落实完;

③整改落实后的效果如何或预期效果如何。

2.6 自评总结,立卷归档

2.6.1 自评总结回头看。效能监察工作结束返回公司后,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重新梳理,对效能监察质量进行自评和他评,撰写工作总结。每年年终对全年效能监察工作进行总结,对完成的效能监察项目进行效果统计,报送上级纪检监察机关。

①评估内容包括:工作质量、工作效果。

a工作质量:(六要素)

效能监察组织;效能监察程序;效能监察内容;效能监察方法;效能监察记录;效能监察证据。

b工作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通过效能监察工作减少的损失或增加的效益。包括挽回的损失、避免的损失和增加的效益。

技术效益:通过效能监察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

社会效益:通过效能监察工作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了管理人员廉洁从业意识。

②成果核定标准

a立项准确,客观真实,做法规范,奖惩分明,体现效能监察的特点;

b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c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d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成效显著;

e效能监察成果或经验被上级机关推广介绍,或报刊、网络等宣传表扬,社会影响面较大。

③成果核定的步骤

a会议核定(效能监察成果核定领导小组);

b会签与领导审定(与会人员会签、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审核后,签字盖章);

c成果见面与公示(与被检单位人员见面,听取意见,形成最终结论,进行公示)。

2.6.2 立卷归档便查询。已经完成的效能监察项目资料要及时立卷归档,卷宗应包括立项报告(表)、实施方案、总结报告、《监察建议书》或《监察决定书》等全部原件资料。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很快的提供出来。

对完成的效能监察资料,应由效能监察工作组对实施效能监察活动生成的各类记录进行及时有效的编目、归类、贮存、整理归档。立卷归档的资料要满足以下要求:

①监察全过程的各种资料均应形成相应记录;

②记录应清晰,根据企业文档管理规定来编号,便于识别追溯;

③级的应单独编目,归档。

效能监察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综合性工作,仅靠纪检监察机关是不可能实现的。每个专项检查立项前,监察部都积极与相关部室沟通,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积极发挥监管作用;在基层各单位设立纪委、纪工委,选举纪检委员,建立起纵向到底的纪检监察组织体系,共同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形成主管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纪检监察组织或纪检委员协调,相关业务部室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工程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效益的源泉,也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效能监察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效能监察的重点放在对项目运行的管控上,从加强对生产经营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防范入手,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入手,将效能监察的触角纵深到底、全面延伸、不留死角。通过各项专项检查,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监督作用,规范企业管理,防范企业风险,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先文等.执法监察教程[M].中国方正出版社.

[2]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M].中国方正出版社.

[3]《中央企业效能监察优秀项目评价操作指南(试行)》国资纪发[2009]12号.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6篇

一、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特点及作用

(一)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特点与优势

全面审计和离任审计是过去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与这两者都有很大的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

与全面审计相比,两者的审计对象不同。全面审计的对象为下属单位,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对象为领导者个人,发现问题后还要认定领导干部应负的责任,审计目标更集中,审计责任更明确,审计过程更严肃,因此,无论是现场审计,还是事后落实整改,都更容易引起审计对象的重视,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与离任审计相比,虽然两者都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审计,但审计目的不同。离任审计是事后审计,即在领导干部将要离开原岗位时开展的审计,其审计目的是对审计对象的履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人事部门进行干部的考核、调动、任免提供依据。领导干部履职审计是事中审计,其目的是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的不足,督促其整改,从而促进领导干部依法、高效地履行职责。虽然离任审计也涉及对发现问题的整改,但由于整改工作需要新到任的领导来组织实施,而新领导往往情况不十分清楚,因为不是自己的问题,落实整改的责任相对较轻,积极性也不一定很高,整改效果显然不及领导干部履职审计。

(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作用

与其他审计项目相比,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在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审计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把履职审计作为人民银行改进内部审计,进一步实现自我完善的一项重要举措,必将大力促进整个人民银行系统加强内部管理,依法办事,促进效能建设和行风建设。具体说,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反腐倡廉的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反腐监督体系,主要是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有上级监督、同级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但每种监督都存在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而对领导干部开展履职审计,弥补了传统干部监督制度的某些缺陷,健全了监督手段,从而有利于及时防止领导干部,是源头治腐的一项重要措施。

2、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风险。风险是随着事务、具体业务的开展而表现为多种多样,但主要有管理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等,依法履职与监督是并向开展的,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就会使央行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出现失误,甚至犯各种错误,直至违法乱纪。对领导干部的履职审计,由于从事后的检查向事中执行、事前的制度完善的提前介入,并开展经常性的审计监督,能及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公正地处理日常事务,并正确有效地执行金融政策,协调辖区金融工作,促进当地经济、金融的稳健发展,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的目的。

3、有利于对领导干部作出经常性的评价。每次履职审计,都应对领导干部传达、贯彻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总行规章制度及上级行的决策情况,组织参与决策情况、内部控制管理、履行业务管理职责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评价,由于评价是在审计检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及时掌握和了解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思想素质等,为提拔和使用干部提供依据。同时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更好更深入地完善各项制度,贯彻执行各项规章,更加深刻地研究、理解和认识各种现代管理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地预防、发现和纠正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

二、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缺陷及难点

(一)审计的范围和重点不明确,责任难以确定

所谓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理解应包括该领导在执行金融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协调辖区金融事务、内部行政和业务管理、组织人事、党风廉政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却往往发现难以操作。

一是审计范围不全面、审计内容不明确。现在出台的履职审计办法,缺少组织人事、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难以全面反映领导干部履职全貌。同时,由于缺少具体内容的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帽子大,内容少”的情况,对一些审计事项如维护金融稳定、协调辖区金融事务、组织人事等等,不知具体从哪里入手,漫无头绪。

二是审计重点不突出。既然是领导干部履职审计,就需要紧紧围绕领导干部的个人工作职责,作为审计的重点。但目前的状况是,在人民银行的分支机构中,其他工作人员都有明确详细的岗位职责和责任书,恰恰行长没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根据下一级向上一级负责的原则,通常由上级对下级制定岗位职责,签订岗位责任书,而行长直接对上级行负责,其岗位责任本应由上级行签订,但一般分支行在制定岗位责任制,通常是对辖属行整体提出要求,而不会对其行长制定详细明确的职责。这样一来,在履职审计中,具体确认行长应具体承担哪些职责,哪些事项应属于审计的范围,就有一定的困难。在实际进行履职审计中,往往出现审计内容和原有的全面审计基本相同,大量人力投入到对日常性、事务性、操作性业务的检查中去,审计重点不突出。

三是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难以确定。对于在履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何确定审计对象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容易。在“履职审计办法”中,把应承担的责任分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并作了简单的解释即领导干部直接参与的为直接责任,分管部门的问题为主管责任,其他问题为领导责任。但是这种分类方法并不十分科学。举个例子,如果有两家支行的行长,一位分管的部门很少甚至没有,而另一位分管的较多,在履职审计中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是否就是前者负领导责任而后者负主管责任?从另一方面看,同为支行行长,相同的职位是否应担负同样的职责,承担相同的责任?这两者是否产生了矛盾?此外,实际检查中遇到问题的多样性,与对领导干部个人责任认定的敏感性,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行长决策到基层操作,在哪一层面以上发生的问题应由行长承担责任?二是问题发生到什么程度应由行长承担责任?例如,对于日常操作上的差错,领导干部是否要承担责任?如果发生大量差错,是否要承担责任?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审计方法有待完善

根据《履职审计办法》,履职审计的方法有四项:进点公告、问卷调查、资料查阅和座谈、质询、走访等,其中进点公告是履职审计特有的审计方法。目前在开展履职审计中,除增加进点公告外,其他方面通常延用原有审计项目的方法。但由于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特殊性,一些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效果很不理想。其一,无法全面、真实、广泛地采集领导干部的个人相关信息。目前采用的问卷调查、座谈等方法,由于不够深入,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发言的不是泛泛而谈,讲些空话,就是只褒不贬,刻意回避谈问题、谈不足,从而无法获取真实的信息。其二,缺乏对现有结果过程的审计监督。就目前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的情况看,仍注重对工作结果的审计监督而缺乏对结果过程的监督。这样的审计结果并不能代表被审计对象的整个管理过程或操作过程,无法体现绩效效率。

(三)评价内容不全及审计结论透明度不够

领导干部履职审计,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对领导者个人的审计,对人的审计,理应通过审计作出全面的评价。无论是离任审计还是现行的履职审计,由于受审计内容的局限,所谓的评价也只是局限于对所管理的事务和业务工作的评价,缺乏对其领导风格、用人及党风廉政等方面的评价,且现有的评价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出现了对领导干部的评价起点低、内容不全、评价对象难以区分清个人还是单位等问题。按照现行履职审计办法规定,审计结论仅报派出审计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本人及被审计单位一概不知,缺乏一定的透明度,剥夺了个人的知情权,也会使被审领导心存疑虑,同时也不利于被审领导所在单位对干部的同级监督。

(四)在审计过程中容易遇到阻力

这种阻力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由于领导干部履职审计是一项新举措,一些领导干部可能对开展这一项目的意义认识不足,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二是领导干部的下属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而对审计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三是普通职工可能会因为对这一审计项目的不了解而产生思想顾忌,明哲保身,不愿真实反映情况。

三、对完善履职审计的思考和建议

(一)完善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进一步明确履职审计的范围、内容和责任划分

基本思路是修改完善《履职审计办法》,再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列明所要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项条目,使监督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1、履职审计中增加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方面的内容,以保证人民银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完整性。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党性原则、选人用人是准确履职的重要基础。从纪检监察角度入手,能够进一步了解对该领导干部履职监督的有关线索,如群众举报、来信来访等;当发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线索而审计手段无法深入,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协助介入的,就可形成监督合力。事前、事中取得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协助,有助于审计监督目标的更好实现,并能进一步规范对领导干部的管理。

2、《实施细则》应列出具体的审计内容,对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各方面内容加以详细描述。要防止出现“帽子大、内容少”的情况,审计范围很全面,具体的审计内容却很少。

3、总行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分工要有一个指导意见,明确行长、副行长的岗位职责,便于领导干部履职审计能在行长承担的职责范围内开展,以便正确把握好审计重点,同时也可以减少基层行长与副行长分工随意情况的发生,便于审计人员确定行长应承担的责任。

4、进一步明确三项责任划分的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解决“从行长决策到基层操作,在哪一层面以上发生的问题应由行长承担责任?问题发生到什么程度应由行长承担责任?”这两个问题。

5、建立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总体评价的评价标准。

(二)探索审计手段,完善审计方法

一是深化调查和信息采集方法。针对履职审计对象为在任领导,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谈话等一般方法不易了解真实可靠的审计信息的实际,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内外结合”的方法,扩大调查范围,提高调查深度。二是重视结果过程的审计。通过结果去监督过程是寻求提高绩效的途径,能充分体现绩效效率,并能鼓励和帮助被审计者采取必要措施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及控制措施,在花费较少精力的基础上取得更多成绩。在方法上可根据年度、月度工作目标,上级行布置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应处理的事务等,在时间上,所耗人、财、物上作出相应评价;也可根据制度对日常事务性、规定性的业务完成情况所耗时间,与所取得的最佳效果进行评价等等。

(三)增强审计结论的透明度

增强审计结论的透明度,有利于群众对审计组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如实反映问题给予积极支持,有利于被审领导接受监督、认真整改,使干部群众更加坚定了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信心;从被审领导所在单位看,审计结论透明,有利于对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强整改,规范管理;审计结论透明对审计部门自身建设、审计能力和水平、审计质量要求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为达到审计结论的公正、透明,建议首先在本单位内公布审计结果,向群众征求审计结果及评价的全面性与正确性,以提高审计结论与处理决定的可信度。其次通过谈话形式向被审计领导反馈审计最终结果,既可消除被审领导的思想顾虑,又增强了履职审计的严肃性。与此同时将审计结论抄送被审领导所在单位,利于实施同级干部监督。

(四)加强监督力度,优化审计环境

大力加强宣传,使辖属机构和单位充分认识到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不是针对个人,而是提高审计效率,强化央行内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能力的需要,是一项制度化的工作。同时,在审计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审计人员与审计对象的关系,既要调动、保护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又要争取审计对象的理解和支持;二是肯定成绩与确认问题的关系,确认问题尤其要客观、公正;三是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关系,在具体处理中可以抓大放小,大事处理、小事提醒。

(五)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7篇

一、效能监察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电力企业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管理、服务大局的最佳切入点,是加强反腐倡廉与完善内部管理的有机结合,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效能监察具有切入管理、机动灵活的优势。电力企业效能监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由企业行政负责人负总责、纪委书记协助并具体抓,监察部门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积极参与,为监察部门开展效能监察奠定了组织保障。同时,电力企业效能监察可以贯穿到电煤供应、物资采购、工程招标等重点经营管理领域的全过程,也可延伸到企业某一方面的流程控制是否健全完善、人员履职是否到位、设备管理是否良好等,甚至可以细化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主动性和灵活性大。

二是效能监察具有范围宽泛、监督全面的优势。电力企业效能监察操作规程界定了纪检监察部门的管理权限,扩大了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对象和内容。监督对象从党员干部扩大到与人财物相关的重点岗位人员,监督内容从监督权力的行使扩大到对监督对象履行职责的正确性、合规性、合理性等进行监督,使得电力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廉洁行为和管理的关键点、薄弱点都纳入到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体系中来,为效能监察更好地纠偏革弊、助推管理效益双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效能监察具有关口前移、预防腐败的优势。近年来电力企业发生的腐败现象多是因为生产经营管理出现漏洞所致,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效能监察能够发现和揭露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不足,提出监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和责任人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制度流程,堵塞管理漏洞,规范管理行为,使监督关口得到前移。同时,通过效能监察,对有关人员履职情况和管理效能进行评价,促进大家廉洁从业、履职尽责、优质高效地工作。

四是效能监察具有发现问题、完善管理的优势。电力企业在效能监察工作中,监察部门一般可以把查找出的问题、缺陷和不完善事项进行分类,涉及企业重大事项的问题,向决策层递交监察报告,建议解决;涉及职能部门管理上的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下达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涉及个人存在问题的,该批评、考核、组织处理的坚决予以实施,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进行处理。通过效能监察,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管理、提升效益。

二、电力企业效能监察应抓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效能监察是一项集超前预防、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的完整工作,包含某一项工作所需控制的所有风险点或关键点。笔者认为电力企业的效能监察应抓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

一是以“事前监察”抓好源头预防。事前监察的重点在于风险防范。通过在事前开展效能监察,对风险进行提示、预警,督促规章制度体系尽快制定完善,明确相关岗位职责,有效出台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推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职,从而使经营管理活动一启动就符合法律、法规,体现效率、效益、效果的要求。例如,在招标监督中,把招标公告的、投标单位资格条件、投标单位的资质审查、评标细则的制定、评标专家的选择、废标条件的确定等作为监督的重点,促进招标前期工作合规,防止人为干扰。

二是以“事中监察”抓好过程控制。电力企业对每一个效能监察项目,都应抓好过程控制。首先,应开展合法性监察,重点检查被监察对象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或制度要求;其次,应对被监察对象开展合理性监察,重点检查过程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再次,应检查监察对象履职行为的合约性,即是否与计划目标相一致;最后,还要对整个监察过程进行评估,对监察效果和是否存在疏漏环节进行自查。例如,在对电厂燃煤管理效能监察工作中,应深入第一线,对入厂煤接卸、计量、采样、制样和化验等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控制。

三是以“事后监察”抓好跟踪监督。在电力企业实际开展的效能监察工作中,不仅要对正在进行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察,还要对经营管理活动的结果进行监察。例如,在开展完一项效能监察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印发效能监察建议书,要求有关单位或部门全面落实整改,并限时将整改情况报监察部门备案。监察部门也要及时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做到“五不放过”:即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没有整改措施和完善管理制度不放过,违规违纪人员和相关责任人没有受到责任追究不放过,违规违纪的教训不吸取不放过,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放过。

三、电力企业效能监察重心应放到燃料、工程、物资三大领域

电力企业属资金密集型企业,燃料、工程、物资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滋生腐败的关键领域。基于这些特点,笔者认为电力企业的效能监察应将重心放到这三大领域,通过流程的设计优化,杜绝腐败现象,提升管理水平。

一要重视和抓好燃料全过程管理效能监察。当前形势下,燃料成本依然占据着发电企业近70%的成本,一个装机100万千瓦的电厂每年采购煤炭所需资金高达十几亿元,势必成为不法供煤商主攻的核心领域。为此,燃料全过程管理效能监察要突出抓好煤炭资源开发、煤炭运销管理、厂内燃煤管理、粉煤灰综合利用四个环节。在煤炭资源开发方面,要加强对集团公司关于煤炭资源开发一系列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消极执行、错误执行等行为,对严重失职渎职的,要采取组织措施严肃处理。在煤炭运销方面,要加强对采购合同签订、中间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运销过程中的惨假使假和乱加价行为,同时敦促有关部门要把握好进煤时机,优化存储策略,合理控制煤价。在厂内燃煤管理方面,成立24小时监督小组,加强对计量、接卸、采样、制样和化验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建立总经理备查煤样制度。在粉煤灰综合利用方面,通过对管理现状、管理过程、管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敦促建立健全职责清晰、制度完备、统一规范的粉煤灰管理体系,切实防范腐败风险,有效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二要重视和抓好工程管理效能监察。电力体制改革十一年来,五大发电集团每年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资金高达数百亿元,加上检修技改项目,所需资金数额巨大,势必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因此,监察部门每年应将工程管理作为效能监察的重点项目,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尤其是技改项目的立项、招标、合同签订与履行、工程质量管理、竣工验收尤其是隐蔽工程的验收以及资金支付等环节实施效能监察,加强过程的监督管控,促进工程管理人员正确履职,确保工程质量优良、干部廉洁优秀。

三要重视和抓好物资管理效能监察。电力企业所需物资一般实行集中采购,也即集团化采购,虽然能有效降低腐败风险,但毕竟采购量大、金额多、涉及面广,也往往容易成为腐败分子的温床。因此,开展物资管理效能监察,对电力企业规范运作、降本增效至关重要。通过开展物资管理效能监察,敦促物资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办法》、《物资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物资入库验收管理规定》等必备制度,同时规范物资采购流程、合同会签流程、物资领用流程。监察部门还要定期走访物资供应商,了解物资管理人员履职尽责和廉洁从业情况,进一步规范人员的管理行为,确保物资采购的“阳光”进行。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 效能监察 成果 自从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以来,胜利油田也相继制定出台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效能监察暂行办法》、以及关于做好历年效能监察工作,推进效能监察规范化操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油田各板块、各行业效能监察的目标、适用范围、定义、对象和所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明确了效能监察的领导体制和责任体系;界定清晰了效能监察的任务、权限和工作方式;规范了效能监察的基本程序。管理局纪委监察处在深入学习宣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成立了管理局和各二级单位效能监察组织机构,制定出了相应的实施方案,集中轮训了400多纪检监察人员,提高了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2009年以后管理局纪委监察处在各二级单位中选拔、确立了效能监察示范单位,并召开现场推介会,推广先进经验;各二级单位也主动靠上去做工作,走出去,请进来,相互参观学习和交流,使各二级单位效能监察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得到拓展;在管理局具体效能监察实践的各个层面上,实施了可操作性更强、更科学、更规范的工作程序;在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反腐倡廉成效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初见成果。

一、效能监察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成为油田管理的重要手段,纳入到油田年度工作主要任务之中

效能监察工作是油田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对生产经营管理运行的能力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进行专门监督检查。从一定意义上讲,效能监察是各级党政领导监督检查工作的延伸,是对全油田管理的再管理,能及时纠正各方面、各层次管理工作中的偏差,保证油田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计划、任务、目标的实现。这种格局决定了效能监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积极主动地为油田的各项管理工作服务,这符合油田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需要。

全油田自从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以来,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每年年初按程序审批立项,征得各级领导的同意后,就将效能监察工作纳入到单位年度工作任务之中并写入本年度职代会工作报告,提请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付诸实施。单位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纪检监察负责人工作汇报,审阅效能监察报告,研究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效能监察成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力助手和最佳切入点,使反腐倡廉工作与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

1.效能监察的相关指导性文件规定了各单位和各级部门的管理权限,使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的对象和监督的内容和范围都扩大了,有了法律法规依据和制度政策依据。监督对象从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相关管理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从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进行监督扩大到对各级管理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正确性包括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时限性的监督。使得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与关键环节的管理人员都纳入到监督体系中来,符合当合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惩防体系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要求。

2.效能监察使反腐倡廉工作关口前移,强化对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监督和控制。

油田各级领导干部中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往往与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漏洞相伴而生。效能监察在实施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和揭露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案件线索;能够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有关管理部门和人员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规范管理行为,监督关口前移;能够通过效能评价和责任追究,惩防并举,促进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廉洁从业、高效优质地工作。效能监察体现了反腐倡廉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内在要求。

三、效能监察充分发挥了纪检监察部门的优势,使得纪检监察部门在工作中“有位、有为、有威”

效能监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在各级党政组织领导下,由纪检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监察机构组织协调与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职工群众积极参与。这既明确了监察部门的主体地位,也明确了监察部门的组织协调功能,也成为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工作的优势。

1.油田的各级管理部门,如安全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等都是按照自己的业务范围实施专业性的监督检查,而纪检监察部门是对各业务部门和业务监督部门都有监察的责任,这是国家《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所赋予的责任和权力。效能监察可以聚焦生产经营管理某一个环节、一个部门,也可以纵观油田某一领域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亦可俯瞰油田内部管理机制、制度、流程控制是否健全完善、人员履职是否到位、设备管理状况是否良好等。效能监察与各专业的管理监督并不站在一个平面上,而是不同层次的监督检查,是油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监督工作的再监督。具有高层次性和综合性。

2.效能监察可以选择在事前、事中或事后,也可以全过程介入,主动性和灵活性大,这也是监察部门特有的优势。通过预防性的事前监察,或者是惩戒性的事后监察,都可以对监察对象的管理行为作出评判,从而约束和规范监察对象的履职行为。从实际效能监察过程中,我们感觉到治本性的事中监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监察人员可以近距离的接触监察对象,了解他们对企业和岗位的评价、业务水平、责任意识以及职业生涯的预期;还能了解他们履行本岗位职责的现状;还能了解企业对他们的培训、考核、劳动保护、薪酬分配以及参与民主管理等实际情况。

3.效能监察对监督对象履职行为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同时也有对监督对象教育、指导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通过效能监察把查找出的问题、漏洞、缺陷和薄弱环节加以分类,涉及油田和二级重大决策等大政方针的问题,向党政主要领导,即决策层递交监察报告,建议解决;涉及职能部门管理上的问题,监察部门向相关职能部门下达监察建议书督促整改;涉及本人的困难,责成所在单位和部门协调帮助解决;涉及本人存在问题的,该批评、考核、组织处理甚至涉嫌违法犯罪的按照正常组织程序处理。人是管理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也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约束和规范监察对象的行为,必须排除解决影响其正确履职的内因和外因的存在的问题,引导教育其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符合油田生产经营的管理要求,才能起到治本之效,做到标本兼治,才能够确保效能监察取得实际的成果,助推油田生产经营管理上水平。

纪检监察部门在实施效能监察过程中,只有把握和发挥好预防性的事前监察、治本性的事中监察和惩戒性的事后监察的作用,才能准确定位,工作到位,实现有位、有为、有威。

四、效能监察在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反腐倡廉等方面取得综合成效

1.效能监察选题立项的范围越来越广,介入的管理越来越深,与油田的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投资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几年来,在管理局纪检监察部门统一组织和直接指定的效能监察项目有“三重一大”执行情况、财务、资金管理、招投标管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外包工程、安全管理、节能环保等项效能监察。都是紧紧围绕油田生产经营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影响到油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涉及反腐倡廉建设源头治理的问题,还有职工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着重抓住“四个点”即选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重视“显现点”,把握“延伸点”。

2.效能监察促使生产经营的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迈进。就说油田的物资与设备管理,过去一直凭着惯性管理。在对物资管理实施效能监察后,呈现管理机制制度更加健全完善,业务流程更加清晰,管理人员职责更加明确,工作效率大为改观,设备更新换代加快,物资设备库存等重要指标均可控在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油田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物资设备管理实现效能监察实现全过程、常态化已经成为油田及各二级单位控制成本的成功经验,也是避免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反弹回流的重要举措。

3.效能监察严格规范的实施程序,特别是定期的信息公开,阶段和整体性的效能监察评价,在发挥出批判性的效力,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氛围,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充分调动起管理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了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

4.开展油田节能环保效能监察,既监督检查油田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又确保油田生产经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5.开展“三重一大”执行情况、招投标、外包工程管理以及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效能监察,是反腐倡廉、预防职务犯罪抓源头治理的重要举措,起到了积极预防的效果,确保生产经营安全、干部安全。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9篇

一、考核对象

(一)各区(县)政府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包括分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工作的副职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如工作变动,接任人为当然责任人。)

(二)市有关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人

二、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

(一)各区(县)政府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

根据《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有关内容和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对汕头市各区(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评内容分为:1、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2、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建立,3、安全生产资金保障,4、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5、安全生产巡查、隐患月报、重大危险源监控、企业档案制度工作,6、安全生产政策部署、专项治理工作,7、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事项。对汕头市各区(县)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评内容分为:1、责任目标,2、责任体系,3、预防体系,4、保障体系,5、事故查处,6、亮点工作。(具体考评评分标准见附表)

对各区(县)政府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工作,我局拟与汕头市“创建好班子”安全生产专项考评工作结合起来,考核结果既作为20*年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结果,同时又作为“创建好班子”安全生产专项考评工作的结果。

(二)市有关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人:

考核内容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的通知》(汕府办〔20*〕52号)和20*年《安全生产责任书》的有关要求进行。被考核单位分为:I类和Ⅱ类。I类为下达了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单位,包括:市安全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质监局、市海洋渔业局、市农业局、市国资委、汕头海事局、市高新区管委会、汕特保税区管委会。重点考核:事故控制、责任制落实、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安委会工作落实情况、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救援、打击“三非”和事故报告及处理等。Ⅱ类为未下达年度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的单位,包括:市发展改革局、市经贸局、市教育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劳动保障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港口管理局。重点考核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履职情况、安委会工作落实情况及对各单位设置的单独考核项目(具体考核评分标准见附表)。

三、考核方式

(一)对各区(县)20*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工作采取自评加考核的方式进行,按市“创建好班子”考评工作的统一安排,自评工作从20*年2月18日开始,由各区(县)政府组织对各区(县)班子以及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进行自评:撰写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自评报告;填写第一责任人及直接责任人专项考评表自评分栏和撰写各考评表的自评分说明,于20*年2月22日之前一并报送市安监局。

市安监局在各区(县)自评的基础上,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等单位组成考评组,于3月3-6日对各区(县)安全生产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形成考核结果意见。其中,区(县)班子的考核结果意见报市委创建办。

(二)汕头市各有关单位20*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工作采用自评加审核的方式进行。从20*年2月18日开始,由各有关单位组织对安全生产责任人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进行自评:撰写单位安全生产自评报告;填写考评表自评分栏和撰写考评表的自评分说明,于20*年2月24日之前报送市安监局。市安监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组织审核,形成考核意见及考核等次。

(三)考核意见及考核等次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通报被考核单位。

四、考核等次

考核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考核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的为良好;60—79分的为合格;6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工作。对安全生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履职情况进行考核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各区(县)、市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自评组织工作,切实保证责任制自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客观公正打分。各区(县)、市各有关单位应当督促自评小组客观公正的打分,每一项给分或者扣分,都必须能说明理由,并有相关的材料和数字支撑。

监察对象履职报告范文第10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三述”活动,促进区属单位“一把手”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一岗双责”意识和廉洁从政意识,为建设廉洁法治城区提供政治保障。 “三述”工作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简便高效的原则。

为确保“三述”工作的顺利开展,区纪委成立口头“三述”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区委常委、纪委书记__同志任组长,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局局长__、区纪委副书记__任副组长。

办公室设在区纪委(监察局),由区监察局副局长程庆红任办公室主任,分四个工作小组:

1、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重点报告区属单位“一把手”抓好本单位廉政教育、作风建设、廉政制度建设、权力风险防控及内控机制建设等情况。

2、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情况。根据《__市2015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和《__市__区建设廉洁城区实施方案》,重点报告2015年上半年落实区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分工的情况,以及落实区委区政府建设廉洁城区责任分工的情况。

对照《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及市委《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的要求,重点报告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是否遵守“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财务、行政审批、执法等事项;是否对本单位重要工作部署、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即 “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按照议事规则进行集体决策并形成会议纪要;在集体议事中是否执行“末位表态制度”;是否存在个人擅自改变集体研究决定事项的情况。

2、选拔任用干部情况。是否严格遵守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封官许愿、任人唯亲、暗箱操作、违规打招呼的情况;是否公平公正,有无分亲疏、拉帮结派的情况。

3、公共财物管理使用情况。是否违反规定私设“小金库”;本单位的资金使用是否严格审批程序;有无随意审批、动用专项资金的行为;是否在公务消费、公款接待上存在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的情况。

4、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是否有强令、同意、授意、默许将本单位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改为直接发包工程、应急工程、保密工程、抢险救灾工程,或将不是应急工程的项目拖延为应急工程,或通过“化整为零”等形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或擅自变更招标方式等行为。

5、个人廉洁自律情况。是否拒收或按规定上交红包、礼金及有价证券;是否存在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借机敛财的现象;是否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利益,要求或指使提拔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身边工作人员,为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以及其他亲属经商、办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是否按规定及时报告本人婚姻变化和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以及收入、房产、投资等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是否存在出入私人会所;是否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职称、学历学位;是否存在从事有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活动等生活作风问题。

加强思想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坚定政治立场;加强纪律建设

,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加强作风建设,践行党的宗旨;加强品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30日前)

1、确定“三述”对象。根据《__区区属单位“一把手”口头述责述廉工作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本年度第一批(总第七批)口头“三述”对象4人,分别为: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廖锦文;区投资推广局:赖建华;区妇联:罗安娜;清水河街道:文忠。请上述单位指定一名专责工作人员,于2015年5月12日前提供附件2相关资料报区党廉办。

2、报送“三述”报告。根据“三述”内容,各“三述”对象实事求是地对履职情况进行对照检查,认真撰写报告。“三述”报告字数约为3000字,于2015年5月22日前报送区党廉办。

3、全面了解掌握情况。区口头“三述”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工作小组到“三述”对象所在单位召开测评会议(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区工作组通过以下途径,全面了解掌握情况。

(1)到所在单位张贴公告征求意见,公布区工作小组联系电话;

(2)到所在单位召开问卷测评会,对“三述”对象及所在单位班子成员履职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测评;

(3)找“三述”对象所在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个别谈话,了解“三述”对象履职和廉洁自律的情况;

(4)查看“三述”对象所在单位会议记录、纪要等资料,了解“三重一大”问题决策和有关制度规定落实的情况;

(5)走访了解所在单位服务对象的意见或建议,并收集有关情况反映。

(6)梳理及网络舆情,收集群众反映和意见。

(二)实施阶段(2015年6月中旬)

准备阶段工作完成后,区纪委常委会将适时召开口头“三述”会议,参会人员为区纪委常委、区党廉办工作人员及口头“三述”对象。会议由区纪委书记(或委托纪委副书记)主持。主要程序为:

(1)“三述”对象自述(约20分钟)。向区纪委常委会当面报告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本人廉洁从政的情况。

(2)现场询问和说明。会议主持人根据问卷测评结果、走访了解掌握的情况及群众反映问题进行询问,由“三述”对象当场说明有关情况。

(3)会议主持人点评。一是对“三述”对象的自述进行评价;二是结合问卷测评、群众反映等情况,指出“三述”对象存在的不足或者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有关要求。

五、结果运用(2015年6月下旬)

区党廉办对“三述”对象需要下一步整改的问题,发函通知进行整改。“三述”对象在收到函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制订整改方案报送区党廉办。

上一篇:个人履职述责报告范文 下一篇:巡察纪检履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