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与学范文

时间:2023-08-21 11:26:33

化学教与学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1篇

《化学教与学》(CN:32-1482/G4)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2篇

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关系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需要有大批的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和专家,同样需要大量训练有素的普通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负责。

现在的问题是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继续开学,得到深造,这种要求具有它的合理性,而事实上又受制于招生名额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家长的愿望。我们且不说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就是将来经济发达了,也不可能让所有同龄人都进入“大学学习。现在普通教育处在这样一种矛盾之中,往往在外来各种因素影响之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学校的主要办学目标;在这种单纯为追求升学率的目标引导下,导致了只抓少数“尖子”,忽视冷落大多数,教学中不是着眼于全体学生,而是满足部分渴求升学学生的需要。其结果,使相当多的学生心理受到伤害,难以掌握中学阶段应该要求学到的基本文化知识。这自然不符合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的要求。继续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势必使普通教育办学的路子越走越窄。

近年来,我们通过学习,提高大家的认识,逐渐形成了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抓大面积提高的共识。在个体措施上,我们废止了按成绩优劣编班的做法,新生人校一律均衡编班,教学力量平均分配。教师任课基本来取大、小循环结合的办法,既加强起始年级,起始课程教学,又使青年教师得到锻炼,形成了赶有目标、平等竞争的风气,教学中坚持以中等学生接受水平为基点,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不搞偏、难、怪题,使不少入校时被认为升学无望的学生赶了上来,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二、坚持让学生全面发展。 现在的在校学生,将要承担下世纪初的建设重任。这一代人的成长,关系到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的前途。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合谐地全面发展,注意对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成为健全的、为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事实求是的讲,由于存在着就业难的客观现实,人们形成了“考上学变成龙,考不上变成虫”的观念,社会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只看升入大学人数的多少,不管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强烈的“社会需求”下。学校违心地采取了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忽视体育,放弃美育和劳动技能、劳动习惯教育的措施,而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应具有的自学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而种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恰恰不利于青少年心身健康和智力发展。

尽管国家教委三令五申要求学校严格教学计划,遵循教学大纲,然而随意更改教学计划,停开非升学考试课程,取消体育锻炼,加班加点赶进度等等错误做法,仍被捧为“高招”,岂不知,这些做法对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是十分有害的,不少学生正是在疲劳和重压之下,智慧潜力被抑制,学习成绩日渐下降。所以要实现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既需要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也需要学校提高以法治校的自觉性,更需要社会和家长的理解、支持。

三、坚持正确的人才观。 1988年我校一名高考落榜生,因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被某颇有名气的科技公司招聘录用,在以后几年的工作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专长。这件事给我们以启示,人才的概念应该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成材的途径也是多渠道的。考上大学的是人才,升不了学的,只要他具有一定的社会参与意识,能用自己的智慧为社会做出贡献,也应该是人才。

古往今来。很多科学家、发明家,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依靠自己的刻苦钻研,做出了不寻常的贡献,又有谁说他们不是人才呢?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这不能说不是我们现行教育的缺陷。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不是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强点和弱点,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创造条件,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在学校里得到自己适合的土壤,适合的环境,帮助学生找到智能的最佳点,以使他们的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要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保证教学计划完成,把课余和自习时间返还给学生。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样的兴趣活动,对绝大多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是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贯穿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一、实验兴趣的培养

古人云:“勤学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化学教师,就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将暂时兴趣培养成长久的稳定兴趣。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求知欲浓厚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特点的认识,而且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思维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一般来说,首次印象对学生来说是最深而又最易接受的。如果演示实验一次不能成功,学生就有可能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把失败实验的影像留在大脑里,故而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影响,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在演示实验时,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教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注意探索实验教学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力做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做到传授知识、技能时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愉快、轻松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给学生过重的负担,又能提高教育质量。

二、实验兴趣的产生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到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强化演示实验教学,开发家庭小实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三、实验达成的效果

1.认真做好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都是具有相当的基础性、目的性、典型性、指导性的意义,教师要在熟悉教材和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好演示实验,一定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需药品、操作步骤,并认真观察和记录现象,并经缜密思考,得出结论。在演示实验中,不失时机的进行各个环节的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

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目前,高中的化学实验大多注重实验功能的验证性,课本编排出实验条件药品、步骤,来验证某物质的性质、某物质的制取方法或某个反应原理,学生依葫芦画瓢、照方抓药,毫无创意和新意。而探索性实验就是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和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层次上观察和思考,使其有较强的知识迁移、创新探究能力,并在创新探索的过程中,“灵感”有所激发。

3.推广“微型实验”,体现绿色化学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微型化学实验是国内外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以其仪器花费少、药品消耗少、操作安全、污染较小、节省时间等诸多优点而被普遍采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生数量多,实验设备较少的现状,应大力推广“微型实验”。教师应指导学生制作一些微型仪器,寻找一些代用药品,为完成课本一些实验或探索一些物质的性质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索活动。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次新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课程内容以及教材编排上,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教科书是基本的课程资源,就化学实验的编排而言,有实验、实验设计、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形式,并且不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联系学生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灵活处理,自主开发教具,有选择性的使用好教辅资料,有效的拓展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补充教科书内容的不足。

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深深体会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时代的需要,是化学教育的新课题。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当好主导,把握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培养出具有综合努力和创新努力的一代新人。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主体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的步伐并不因岁月的变换而止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的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进而落在了培养创新能力上。而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形成了坚实的理论体系,然后应用于广阔的科技空间。虽然化学属于理科,它有着很大的文科特点: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而这也是尤其重要的一点。甚至于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占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学认为化学知识较难掌握,成绩提高慢。与其他科目相比较,化学确实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特点,同时这些特点,使他们对化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学习化学“难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化学”,这对他们学习信心地树立,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关于化学教学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下:

1.对教学主体的认识:

教与学,应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教与学就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俗话说:“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对一块石头,他肯定不先忙着下手,而是细细的琢磨,这块石头像什么,质地是什么,有什么缺陷等,然后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同样的道理,我们面对的学生,在教学前,我们也要对他们细细的琢磨反思,然后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人才。就像一位军事家战前观察作战地形一样,我们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状,才能知道把学生培养将来的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分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对比法等,了解认识学生,使一切都了然于胸,才能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要相信,“天生他才必有用”。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让其树立充足的自信心,然后因材施教,助其成才。

2.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身为教师,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的教学内容无论从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仅凭熟悉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领会揣摩的地方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知识点,不同的教师领悟不同,当然最后的结果也必然不同。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平时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

3.对教学模式的认识: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种教学模式,每种教学模式都有理论依据,都有专家论证,可以说各有千秋,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反过来,无论选用何种模式,都是缚住了自己的手脚,教学内容的不同,学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模式解决,人常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有深刻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被传统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缚,在抓住核心内容的前提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在例题讲解的过程中,我可以毫无准备地与学生同步思维,共同审题,共同试探解题,共同得出正确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师有准备,学生无准备,而教师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比学生强的基础上,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总之,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无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有多种的尝试,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的结合和统一。

4.对课堂教学的认识:

教师要引导和注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模型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提出问题讨论探究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模型。通过教师提问,分段检测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要相信学生,舍得放手,舍得留给学生时间,避免教师滔滔不绝的讲。但要讲究效率,把重点放在关键地方,及时调控,防止学生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况,让教学处于最优状态。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知识口头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有着自己独特的文科学科特点,它与其他各科看似不同,其实相通,不同在于内容,相通在于教与学的方法,究其根本,殊途同归,都应以学生为本,激发起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再辅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补充尽可能多的课外相关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本文所述,可概括为以下: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过程; 培养能力; “导”与“学”的关系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我们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与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主,不注重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现代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充分调动教与学这两方面的积极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得依据教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现有的条件,通过极大的努力方能付诸实施。近几年来,国家在三令五申地强调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质量,“减负”不是不要质量,这就使得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要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如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将教材上的章、节、知识点的具体要求,通过学习应达到何种程度和要求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目标明确,增强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便于学生自查。其次,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做到有目的,不盲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三,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其四,要指导学生多联想、多总结、多对比,不仅可优化其智能结构,而且对其高效、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也具有好处。其五,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往往比教师正面讲解的效果更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的一般程序是:质疑阅读精讲练习归纳。而致意可以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质疑的方式很多,例如:有提问质疑;讨论质疑等。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要看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即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作用应靠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从教师自身出发,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诸如: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供教学需要的能力;具有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对化学教学测量和评价的能力;口头语言与板书表达能力;化学教学的组织和管理的能力等等。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解决教材重点、难点,因材施教等方面。现代实行的素质教育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而课堂教学前的预习和课后辅导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这些内容应能从教师的备课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要讲求教学的方式方法。再课堂教学中,一堂高质量的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好的导课,对提高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导课以复习提问开始,但如果每次都采用一种模式,显得单调乏味,也会是学生日久生厌,情绪不高,对化学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而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不妨采用形式多样的导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以实验开场,引人入胜;开门见山,提纲契领,创设悬念,诱发探究;以竟猜开路,激发想象;铺设阶梯,层层深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精讲,学生的多练尤为重要。精讲,关键在“精”,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 难点。精讲要依据学生阅读、预习的信息反馈,详略得当、取舍有度地规划出讲授重点,讲授方式。要善于抛出疑团,调动学生的思维,作到让学生“画龙”,引学生“点睛”,以条理分明的归纳,准确的分析和击中要害的点拨,让学生有“顿悟”之感。如讲“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先提出疑问:“概念所指要点有哪几个?”启发学生自己得出三点:“任何气体”、“标准状况”、“约22.4L”缺一不可。再配以习题当堂训练,效果远胜于教师反复讲。多练,要突出练的目的和价值。人的思维产生于问题,多练是精讲的继续,是对精讲的检验,精讲需要多练,更是给疑解疑。多练应是多种形式,多种思维的训练,不是简单的重复。多练也要体现“精练”,教师要努力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纵横联系,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FeFe+e是课本中的一个变化关系式,看上去容易理解,但应用起来问题较多,在教学中,有的教者设计了如下:①将NaOH溶液滴入新制的FeCl3溶液中有何现象?②将Cl2通过FeCl2溶液中有何现象?③将FeCl3溶液中通入Fe粉有何现象?④将FeCl3溶液中分别注入氯气、碘水各有什么现象?⑤FeCl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何现象?溶液PH值有何变化?⑥用铁棒做电极电解NaCl溶液两极反应如何?学生经过这样的多练,不仅知识容量大了,而且对知识的认识层次加深了,思维能力也提高了。

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时,思维能力的培养最重要.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也就是创造性思维.思维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理性认识是建立再感性认识基础上的,因此应该让学生先积累基本的知识点,否则,思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这次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指出教材上的知识点,并帮助理解和用有趣有效的方法记住记牢.对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善于指导学生多联想、多对比。除了对我们进厂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提高学生的多方法解题技巧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对同一知识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考查,以增加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向,增强发散能力。

在各教学环节中,课后辅导也是很重要的,它是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是根据所反馈的“漏”进行补“缺”。运用学生课堂学习,课后接替的实际效果,对症下药。但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①处理好“多练”与“精练”的关系,课堂上的多练是相对于教师的精讲而言,课后的练习应当精,这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精心筛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出知识的本质、规律。②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以导带学,针对信息反馈中学生的薄弱处,重新设计“导学”措施和方式。③处理好优、中不同学生的需求关系,课堂面向全体,课后因人而异抓两头。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效教学;高效学习;有效性

一、高效教的策略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教材,即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从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转变学习方式。

2.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中坚持主体性教学原则,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化学学科能力,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力求实效。

4.把握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讲清定义、概念的表达式;使学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

二、高效学的策略

化学学科知识面广、横向纵向联系多、疑难点密布、内容多。学生总说“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在考试中很难得高分。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1.记忆积累,奠定化学基础

在高中阶段,既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又要探寻其中的规律,而且知识量和知识难度都突然增大了,这样导致一些刚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感觉到化学要记忆的东西特别多,学起来特别难。告诉学生:规律的掌握来自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又依赖合理的记忆。学会理解地记忆,有重点地记忆。

2.设疑探究,把握化学本质

设疑、释疑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习能力、提升个人素质的必由之路。

3.归纳总结,建构知识网络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过分地依赖教师,对知识不能及时进行整理,造成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清楚,时间一长,变成了一团乱麻。所以,一节课或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学习完后,应对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与原有知识建立起联系,总结出适合自己记忆的规律性的东西来,建立知识网络。

4.复结,完善知识体系

及时和经常地进行复结,是新旧知识产生联系,既可以有效地防止遗忘,又可以完善知识体系。复习过程中,可以绘制知识网络图、看课本、看笔记、看错题集等。

5.互动合作,促进优势互补

同学之间的互动合作,可以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自己吃亏了,其实不然,能给别人讲懂了,自己才能真正懂得,并且记忆更深,理解得更透。只有站得更高,才能够看得更远。

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高效教与学,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变教师讲为主为学生学为主,变学生听为主为学生想、说和做为主,变学生个体封闭学习为主为互动交流开放学习为主。最终实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互动,携手高效教与学的生动局面。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基本方法;化学用语;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在初中化学中,很多内容都是化学最基本的内容,比如化学元素周期表,元素符号、方程式、化学式等。但正是这些基本的内容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会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些基本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枯燥,那么,怎么才能做好初中化学用语的教与学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

1.巧用语言,联系生活。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物质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多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分析讲解。比如,我们在讲空气的构成时,可以提问的方式问学生一些关于空气的问题,空气是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到的,但空气由那些物质构成,我们人体所需要的空气成分又有你哪些,我们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这一章课程的兴趣。

2.用实验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要尽可以能运用实验进行操作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印象。比如在进行温度计使用实验中。首先要给学生讲解一下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要让学生自己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并且注意最大测量温度是多少;其次,要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最小测度是多少,在进行测量中要精确小数点;最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先给同学们说清注意事项,要把温度计头部的玻璃泡全部放入水中,并且能碰到容器,等温度计数值稳定后再进行读数,读书时保持温度计在水中不动,并且视线要和温度计里的液体面平行。

3.举行化学竞赛

在进行化学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每章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统一的学习知识竞赛,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进行知识竞赛,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比如在学习完第二章空气和第三章氧气时,可以把这两章的内容结合起来,让每个小组出一些比较实用而且有趣的题,题型不限,然后老师组织一场化学竞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加深对学过知识的记忆。

二、分散教学方式

1.分散记忆。

分散记忆,有利于把原本非常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易懂,尤其是对于初中化学的方程式和元素周期表的记忆,这些是学生最痛疼的事,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散记忆。比如,在讲解课本中第三章的元素组成一节和第四章的化学方程式一节时,如果单单的在这一节让学生对27种化学元素或者是化学方程式进行记忆,这是比较困难的,并且记忆的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所以我们可以在刚开始进行第三章课程的学习时,就让学生对这两节的内容进行复习背诵,真等到了讲解时,学生就一点点的记住了。这样既不会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进程。

2.分散教学任务

这种方法,主要是老师根据教学情况,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把每个阶段的任务明确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心。比如,我们可以把化学学习任务分成三个阶段,一般情况下在学习完后的第一个月对化学元素以及元素口诀进行集中记忆,让学生深刻的记在脑海中,第二个月可以专一的让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对所有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总结归纳默写,第三个月可以对化学基本概念进行记忆,每一个阶段结束后老师都可以进行一次娱乐性的比赛,分组对比学习情况。

三、规范要求

1.严格把握写作要求

对于化学的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重中之重,所有的记忆,实验都是为化学的应用为准则的,而化学的运用又需要通过方程式来表达出来,所以要严格把握好学生的书写情况。比如,学生在写化学方程式时,容易写错大小写字母和数字,比如会把CO误写为Co;或者把H2SO4误写为H2SO4,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发生的错误,还有就是方程式左右两边没有配平,箭头乱标,这些都是书写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书写记忆

要想书写规范,就必须先要记牢化学方式,在记忆化学方程式中要教会学生记忆窍门,比如可以用十字交叉法,负价在右,正价在左,化合价写在上面,先约简单再交叉,数字之和化为零。

(2)书写练习

化学方程式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好化学方程式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化学计算。所以在每一次知识讲解后,尤其是学完了一个新的化学反应,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直到学生掌握为止。

(3)书写步骤

要清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第一,要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第二要把方程式两边的化学价配平;第三,标注好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质的状态。尤其注意的是要配平两边的量。

只有正确的读出化学元素,和化学方程式,才能够更加正确的写出来。有些同学在读化学用语时就不够严谨认真,比如,常常把FeCl2、FeCl3全部读成"氧化铁"或者是"氯化亚铁"'还有同学在读方程式时也不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比如常常把化学方程式H2+O2=H2O读成氢加氧等于水。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自身所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认真改正。

3.规范实验要求

在化学学习中,实验也是整个化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所有的结论也都是通过化学反应来证实的,而在化学实验中,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严格把关,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细心。比如在实验中对浓硫酸进行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倒入装有水的试管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小,

如果在操作中,学生把水倒入浓硫酸,浓硫酸所释放出来的热量就会让水立刻沸腾,这样就很容易让硫酸四处乱飞,伤害到学生。

四、结束语

初中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化学,对于老师而言,能否把化学用语有效的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是一个挑战,对学生而言,能否产生对化学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对以后化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对于化学用语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把握好了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化学用语的教与学,也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的运用,只要是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尝试着用,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才会找到自己的优势,看到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我们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吴星.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梁慧姝.郑长龙著.化学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8篇

教学研究

(2)高效教学呼唤有效的问题设计 范曰清

(6)谈初中学生如何构建定性和定量的概念模型 田长明

(8)试论化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苏菲男 王后雄

(10)培养学生“解说”能力 提高化学教学成效 赵国敏

(13)习题讲评促成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二次建构 严密

(15)在“认知冲突”中系统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朱建兵 袁春仙

(18)家庭小实验在分子、原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汤凌云 袁新刚

(20)用excel设计化学试卷分析模板 林秋成

(23)高中有机化学“直观教学策略”的应用研究 李敏 赵建宁

(25)利用生活中的物质 渗透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金庆华

课堂教学研究

(27)贯彻新颁课程标准 实施初中“基础实验”——一节“基础实验”公开观摩课的纪实与思考 沈伟红

(30)自信、快乐源自化学课堂——“展评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徐晓春

(34)同课异构——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艺术化的展现——观摩展示课《铝及其化合物》有感 王敏

(36)合理洗课,打造简约高效的化学课堂 殷志忠

(38)实施问题导学 提高教学实效 袁婷婷 江锡钧

(40)高一化学起始阶段还可以这么教 姚天虬

(42)人文话题 科学解决——“应用溶解氧传感器提升金鱼幸福感”教学案例 罗嘉

(45)融入智慧,让化学课堂灵动起来——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 曹斌

(47)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刘水峰

课程改革研究

(49)夯实基本内容要求 防止实验教学滑坡——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2年版)“科学探究”内容重大变化解读 胡巢生

(52)理性分析教材练习 优化化学作业设计 施爱彬 孙天山

(55)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本实验的使用策略 王旭红

(58)关于“问题链·导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的几点思考 唐杰

(61)分子、原子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微粒观 张彩玲

(64)文本研读 能力提升——例谈对化学教材的再加工 马学东

教师专业发展

(66)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 饶志权

调查与研究

(69)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调查和研究 张荣 许志勤

教学设计

(71)情境中引发兴趣 探究中把握规律——苏教版化学2“乙醇”教学设计 高欣漫 郑柳萍

(74)“硫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张新桥

(76)“脂肪烃”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新起

问题

讨论与思考

(79)两个实验引发的思考 李传庆

复习指导

(80)夯实基础 注重融合 彰显素养——谈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策略 周跃

(83)浅谈提高单元复习课效率的方法——以“溶液”单元复习为例 吴丛铎

来自课堂

(86)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尝试 贾红梅

(88)用爱转化学困生 丁玲杰 王永臻

实验教学研究

(90)利用数字化实验研究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陈功 罗榆琴 佘文静 马宏佳

(93)注射器在微型化学实验改进中的妙用 李耀军

(95)正交试验法探究电解水实验 戴小敏 马速 胡慧贤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9篇

新的课程改革已经颁布实施,不同地区课改的时间和规模可能不同。就近几年本地区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新课改无疑是必要的,是科学的,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下面仅对新课改中感受颇深的问题谈点看法。

1.教学的主客体发生根本变化

刚步入教师行业时,老师是课堂的主体,一堂课的成败主要是看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语言表述能力决定着知识传授的关键。听课就是听教师综合能力的展现和表演,却忽略了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而学生被动的接受,剥夺了他们思考学习的空间。课改把这被一直颠倒了的主客关系理顺了。现在的课堂可能没有过去精彩,好看,却非常实用。把本该是属于学生的学习天地还给他们。这是课改最成功最本质的东西。

2.教学的定义不同

以前,教学主要突出了教师的教,而几乎忽略了学生的活动。而新课改改变了过去教学的定义,最简单的理解为教与学,更好的诠释为教学相长,重点强调了学生的学。从教材的编排,课堂时间上的划分,还是近年来测试时注重考察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来看,学才是重点,教只是辅助。现在理解起来也很容易,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继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才是新时期的教学。在我的课堂上,不再以讲课精彩而自豪,而以学生自己解决了多少问题论一节课的成败。

3.教学方法的不同

课改前,教学方法单一,呆板,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当然,这跟老师的教学理念有很大关系,觉得只要把知识讲懂了,完成了一节课讲授任务,也就完成了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了。通过课改,恍然大悟,原来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解决问题的场所。教学是要求老师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课堂时间,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他们正确思考,顺利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我以为教学方法和课改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老师要做的是:(1)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素养,吃透教材;(2)除了总结,引导的话语外,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讲的必须要恰当精炼;(3)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以鼓励,表扬贯穿课堂,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取代空洞的说教。

4.课堂教学中,教学的目标的变化

新形势下,我们要培养出时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不能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发生变化,即由原来的单一目标变为现在课堂的三维目标。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意识,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新时代人才。这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和渗透。

化学教与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简答题 高考

近几年化学高考题中简答题的分值占到10%左右,在总分值中已占有一定的份量。简答题看起来似乎不难,但要准确回答确不易,学生多感到有力无处使,造成失分较多。学生在简答题中常见错误是:①基础知识不牢固,对有关概念、基本理论理解不透彻,不能回答出知识要点;②思维混乱,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表达不规范,不能用准确的化学用语回答问题。如何才能准确、完整、简练、严谨地解答此类题呢?我认为,除应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外,还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使用准确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加强此类题解法的指导。下面就以近年高题为例,分析这类题的解答方法。

例1.80℃时,纯水的pH值小于7,为什么?

答案:水的电离H2OH++OH-是一个吸热反应。室温时,纯水中[H+]=[OH-]=10-7摩/升,因而pH=-1g[H+]=7.但温度升高到80℃时,水的电离度增大,[H+]和[H-]均大于10-7摩/升,故pH=-lg[H+]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易混淆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生往往错误认为在任何温度下纯水的pH值都是7.80℃时,纯水的pH值虽小于7,但仍是中性的,[H+]=[OH-],这是不以温度升降而改变的。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80℃时,水中[H+]和[OH-]均大于10-7摩/升,故纯水的pH值小于7.答题不仅要求学生回答:是什么",着重要求回答:为什么".不少学生仅回答"因为[H+]>10-7",这只是pH

例2.当化学反应PCl5(气)PCl3(气)+Cl2(气)处于平衡状态时,向其中加入一种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平衡发生移动,在建立新平衡以前,PCl3中所含37Cl的百分含量比原平衡状态时是否会增加?请说明理由。

答案:加入37Cl含量较多的氯气后,平衡向左移动,使PCl5的分解反应也在进行,所以,PCl3中含37Cl的百分含量也会增大。

分析:本题是用同位素示踪法考查学生关于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这一基本概念。"动态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三个基本特征之一,是中学教学反复强调的重点。题目没有直接问PCl5,而是问PCl3的变化情况;不是问建立平衡后而是问建立平衡前;不仅要回答是否会增加,而且要求说明理由。这样,把基础知识作了两次转换,答题难度加大。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思维灵活性、变通性的训练。

例3.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1摩/升和0.1摩/升,则甲、乙两瓶氧水中[OH-]之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说明理由。

答案:在同一温度下,对于同种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浓度的10倍,故甲瓶氨水的电离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OH-]之比应小于10.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电解质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考生常常把浓度对电离度的影响和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相混淆,造成错解。有些考生虽对"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这个大前提清楚,但要应用这一大前提分析具体问题时,却显得思维混乱、表达的逻辑关系不清。其实"答案"中用到的推理方法是我们思维中常见到的形式逻辑推理方法——"三段论".除此而外,还有因果、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思维方法在近年的高考简答题中均有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

例4.在25℃时,若10个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和之前该强酸与强碱的pH值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答案:pH酸+pH碱=15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溶液酸碱性和pH值之间关系等知识的认识。25℃时,10体积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的某强碱溶液混和后溶液呈中性,说明反应中强酸的H+离子和强碱中OH-离子物质的量相等。令强酸中H+离子物质的量为0.1摩,1体积为1升,则强酸中[H+]=0.1摩/升,pH酸=1,强碱中[OH-]=1摩/升,强碱中[H+]=10-14摩/升,pH碱=14,因此,pH酸+pH碱=15.

解此题的关键是先要把一般关系转化成具体数值,再把由具体数值推出的特殊关系推及到一般。

解简答题时还要注意:

1.语言要准确,不能凭主观想象和猜测来回答。如:①在回答KI溶液中滴加氯水后有什么现象时,有的同学回答成:有碘生成也有的回答成:溶液中有紫黑色的沉淀生成②有的同学把胶体微粒带电说成胶体带电。③把Zn能与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成Zn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等等。

2.化学用语要规范。常出现的错误有:⑴错别字,如蓝色写成兰色,“坩埚”写成“甘(或钳)锅”,“苯”写成“笨”,“剧毒”写成“巨毒”,“铁架台”写成“铁夹台”,“过滤”写成“过漏”等等⑵用词不当⑶混淆概念如:无色与白色,广口瓶写成集气瓶,蒸馏烧瓶写成圆底烧瓶等等。

3.回答时要字斟句酌、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不要废话连篇;同时还要注意答案要点要全面完整,不要顾此失彼等等。

上一篇:医学治疗技术范文 下一篇:在线素质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