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09 00:47:33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口腔护理;说课

【中图分类号】G712

随着我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说课已经在各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起来,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说课能力是融教学设计能力教育理论修养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风度仪表等为一体的综合能力,是卫生学校教师的核心职业能力之一。[1]本文主要介绍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口腔护理这一章节的说课设计与教学实施,以便与同行进行探讨。

1.说教材

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口腔护理”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技术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第十一章“病人清洁的护理”第一节的内容,口腔护理是护理操作技能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病人生活护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预防患者口腔感染、增进患者食欲、观察患者病情、维护患者住院期间身心最佳舒适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关爱病人的情感态度,为以后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奠定良好基础。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剖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说出特殊口腔护理的目的、适应症以及常用漱口液

(2)能力目标:

能按规程正确进行特殊口腔护理

(3)情感目标:

通过此节课,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关心爱护病人的护士职业操守

1.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临床实际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⑴重点: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常用漱口溶液

⑵难点:特殊口腔护理中擦洗牙齿的顺序和方法

2.说学情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存在入学成绩偏低,基础知识薄弱,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并且以被动接受为主,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但学生好奇心很强,喜欢动手实践,兴趣比较广泛。同时学生们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对护理专业有了基本的认知,普遍对专业课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教师除了系统讲解外,更注重上课中学生的动手和参与,并通过教师的专业展示模拟医院工作氛围,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为护士的职业素养的目的。

3.说教法

根据本次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特点,本课程采用以下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多媒体课件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

3.1讲授法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清晰的掌握特殊口腔护理中擦洗牙齿的顺序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控制课堂教学进度的效果,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护理专业知识。

3.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及示范性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该技能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利用牙齿模型演示牙齿擦洗顺序和方法,然后学生回示范,通过学生动手和参与,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强化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3.3情境教学法

创设临床护理工作场景,课堂中通过创立护士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这一情境,师生模拟操作,一是强化学生对教学中知识点的掌握,二是培养学生以后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素养,同时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关心爱护病人的职业情感操守。

4.说学法

4.1听课法

听课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和关键环节。护理专家罗查斯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只听掌握5%、看、做可掌握70%的知识,根据此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多种身体部位参与,加强了大脑不同部位参与,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加强了。

4.2讨论法

导入新课、讲授口腔护理评估、适应症、目的等内容的教学环节中运用讨论法,使学生积极参与(适应症、目的等内容都由学生讨论引出的),更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来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

4.3实践参与法

实践性是护理专业最大的特点,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课在老师示教后安排了学生回示范牙齿擦洗顺序和方法,回示范后请其他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结。这样就改变了以往总是由老师来演示讲解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同时也激起了表演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带动更多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更好的掌握。

5.说教学过程

5.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创设“假设让大家一周不刷牙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浓厚兴趣,以能顺利导入新课。

5.2讲授新课

5.2.1讨论

首先,围绕着教学内容给出讨论题:①口腔护理的对象是谁?②口腔护理的目的?这些讨论题层层深入,前一讨论题为后一讨论题作好铺垫。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因能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而获得乐趣、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5.2.2讲授点拨。

通过老师的精讲点拨,突出学习重点,分析学习难点。第一步围绕着“如何选择漱口溶液”展开讲授点拨,结合临床案例把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的漱口溶液联系起来。第二步围绕“口腔护理擦洗顺序”来讲授,这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按规程正确进行特殊口腔护理的操作方法。

5.2.3教师示范,学生回示范

在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图片、录像、动画,教师利用牙齿模型示范。第一步:教师分解操作;第二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其余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存在的问题。这样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5.2.4课堂小结、目标检测

教师精讲点拨,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并通过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复习题,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复习,引领学生回顾重点知识,既可巩固新课,达到强化重点难点知识的目的,还可及时接受反馈,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5.2.5布置作业

通过让学生每天刷牙时按照口腔护理技术中擦洗牙齿的顺序和方法进行以达到每天复习的目的,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6.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将重点、难点通过不同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既节省时间也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同时黑板上主体部分也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本次课的内容,还留出一部分空间便于课堂上随机内容的展示。

参考文献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2篇

1CIPP评价模型内涵

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学家(DanielLStufflebeam)等[2-5]在20世纪60-70年代提出CIPP评价模型。斯塔佛尔比姆提出,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nottoprovebuttoim-prove)。CIPP评价模型包括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投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1.1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评估问题、需求以及机会[6],本质上属于诊断性评价,研究者通过系统述评、调查、文献评阅与德尔菲法等被评价内容的背景状况,分析被评价内容现存问题和障碍,确定方案目标与方案实际之间的差距。1.2投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评估方案目标实现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各种备选方案的优缺点,本质上属于可行性评价。为了识别不同方案的优劣,需要可能的人力、物力、成本资源进行统筹分析,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等。1.3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监督、检查和反馈,目的在于下一阶段的改进与调整,本质上属于形成性评价。研究者在过程评价的环节中应与具体参与人员交流反馈,了解方案实施现状及潜在问题,对修正方案提供有效信息。1.4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评价方案目标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本质上属于终结性评价[7]。研究者可搜集与方案相关的人员对结果的评价,并依据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判断实施方案的成果,决定是否继续沿用、修正或更改。值得一提的是,在CIPP评价模型中,背景评价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投入、过程、成果评价则是在背景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出现。CIPP评价模型属于方案评价,适用于高校课程评价[8]。

2构建《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模型

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9]。根据CIPP评价模型,首先确定《基础护理学技能》课程开设、实施的实际需要,以及4种评价环节在《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模型中的位置与意义。本课题组根据实践教学需求为前提,将实践教学资源作为保障,以课程实现程度和反思教学为核心,将实际教学成果作为关键,构建出《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模型的框架(图1)。在本研究中,CIPP评价模型贯穿始终,不仅对教学绩效结果进行考评,也客观分析了教学开展的背景、投入及教学环节,以“制订目标-组织决策-实施决策-重复(修改)决策”的模式[10,11]不断循环评价,提高《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的质量,保证课程开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构建《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模型的指标

《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3.1一级指标的实践教学背景评价在背景评价过程中分析了护理学“三基”学习要求,了解当前医疗护理环境下岗位胜任力的需求,评价实践教学需求,评判课程教学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是评价模型构建的前提。(1)宏观层面-岗位需求:以《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的终末目标—护理岗位需求作为教育实施的前提,暨将质量管理的“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预防、过程控制”。通过文献研究、师生访谈、用人单位反馈等方法来分析现存《基础护理学技能》课程开设及进展的优缺点,评价引入CIPP评价模式是否可以弥补和改进现存问题,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效果,同时保障本课程的开展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契合。(2)微观层面-目标合理:客观分析《基础护理学技能》课程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定,结合院校授课教师和临床护理专家的意见,综合评判课程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12]。基于背景评价的2个二级指标和5个三级指标,分别对三级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判断,形成阶段性评价结果。3.2一级指标的实践教学投入评价投入评价指标在评价模型发挥积极的保障作用。本研究在前期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基础护理学技能》课程所需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性评价。包括教学设备、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基地、师资力量、学生准备5个二级指标。(1)教学设备:评价实验实训中心现有设备及仪器使用及实验教学经费投入情况;(2)网络教学资源:相对应的包括多媒体教室配比、教室网络覆盖程度、网络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网络课程平台开放情况、常用数据库开通情况、多媒体硬软件管理水平。(3)教学基地:通过访谈教学参与者同时结合临床护理专家意见评价校内外教学实(见)习基地情况,评价其是否可以提供充足且有效的实(见)习条件。(4)师资力量:了解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和师生比例情况,评价是否具有实现较好教学效果的可行性;通过教学管理人员(学院教学办、教研室、课程小组相关负责人等)的访谈明确《基础护理学技能》授课的教师应具备何种教学能力,如何评价等;通过教师访谈、教学实际走访,明确《基础护理学技能》授课教师的能力现状。(5)学生准备: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课程行为表现评价学生对《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的态度、对相关基础操作设备及仪器的熟悉程度、评价其是否具备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储备。3.3一级指标的实践教学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指标作为评价模型中的核心内容,评价《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目的在于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作为形成性评价,包括教学实现程度、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情况、教学反思情况5个二级指标。(1)教学实现程度:通过课程中走访、随即听课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评价《基础护理学技能》教学实际运行情况,总结影响课程运行的环节。(2)教学形式:《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形式分为传统授课(教师演示-学生回示)、翻转课堂(学生自学后演示-师生点评)两种,评价师生双方对两种授课形式的接受及掌握程度。(3)教学方法:评价情景模拟教学、综合设计性试验、护理新进展讲座等教学方法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归属感等核心素养,同时培养教师的综合带教能力。(4)教学考核情况:评价课程考核的形式及内容,也包括师生双方在考核过程中的积极性及原因。(5)教学反思情况:评价课后反思是否紧扣实践教学本身,有无采取多样化的反思形式,教师有无综合了学生评价和教师互评的意见建议,同时评价师生在反思过程中的积极性及原因。3.4一级指标的实践教学成果评价成果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也是评价模型的关键环节。评价教学效果,过去,传统实践教学评价通常采取单项考核,存在评价形式单一、评价结果片面等问题,导致CIPP评价无法重复决策及推动实践教学改进。因此,本研究的成果评价中除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教师教学能力有无提升外,更强调师生双方在实践教学中的感受以及第三方评价,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满意度,评价教师的授课满意度、听取实(见)习单位带教老师意见。

4小结

《基础护理学技能》是《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基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培养临床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与临床工作中搭建的一座桥梁。作为护理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将实践单列,强调实践教学的重点地位。可以说,构建《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是基础护理学课程群建设的基础。通过课题组成员的集中讨论,选取合理的CIPP评价模型,细化模型的结构,形成三级指标体系(含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如图2),促进了《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教学评价和改进,后续运用该指标体系将进行教学评价改革试点,在实践中不断应用和优化。毋庸置疑的是,通过CIPP评价模型的引入[13],教学实际参与者(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第三方机构(临床专家)将不断合作、创新,从背景、投入、过程和成果4个方面不断评价课程实践教学,高校课程管理将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从重视结果向重视教学全过程转变,从集办学、管理、评价为一体的“包揽型”向管理、指导、服务为方向进行转变,进而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的高级护理人才。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教学实践

引言: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是将护理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是各大教育层次的护士生们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基础护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根据学生实情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科学施教,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护士生的技能素质水平,从而为临床服务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本文主要通过如下六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

基础护理学是护士生必修的课程之一,是培养护士生护理技术的重要学科,现阶段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对此,在进行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时,要打好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础,着重发展学生的护理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并提高学生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精心安排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过程和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将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内容由浅入深,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将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如象压疮的预防护理、吸痰法、导尿术等课程都是基础护理学中较为复杂、抽象的课题,教师可以穿插图片、影像等方式,将较难懂的课程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调整好教学节奏,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是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的主场地,教师是否能够驾驭好课堂气氛之间影响着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学习投入情况,影响着整个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意识。要面带微笑为学生授课,同时要求学生在练习操作时要将模拟人看作真的病人,要有人文关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药采用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语气切入主题和要害,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难点,提出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创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互动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提问、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对妇产科的护理方法时,教师可先设定好命题,如面对剖宫产的患者,整体护理所需要的步骤有哪些?通过问题的提出,调动学生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对信息获取、判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的方法,教师在讲授基础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后,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实际操作,进行操作者、病人、评判者的角色互换,在练习中不断交流感受和想法,纠正错误、点评不足,当操作练习中遇到经过讨论仍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将问题归纳汇总后,向指导老师请教。

四、加强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操作训练

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要兼顾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训练的教学搭配,要增设基础护理学的实验室,完善模拟病房体系,根据基础护理学知识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验课的时数,以培养学生掌握到更多的护理技巧,增强学生的护理实践操作能力。

如教师可以根据基础护理学将实践操作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如臀大肌注射法就从药物抽吸法、臀大肌定位方法、病人的安置、进针手法等基础步骤做起,进行反复强化的训练,加强对护理技巧的掌握和总结,然后再进行强化训练,从人体模型或者病人进行综合型的实际操作。在实践技术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整好学生对护理方面的恐惧心理,提高学生对护理工作中的紧急应对问题的能力。

五、完善护理技能的考核制度

护理技能的考核制度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考试考核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时还可以考核学生动手操作的护理技巧,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础护理知识能够融合到实践操作中。

如基础护理学的考核的内容不要仅仅是单一的操作考核,要丰富考核的内容,从日常教学中的课堂学习中学生的表现成绩和考勤情况都可以纳入护理技能考核的内容中,同时对于学生在教学中体现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也可以作为考核标准,还有对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考核等等,在不同层面上增强学生对基础护理学的全面认知,调动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知识,掌握基础护理学技巧提供有利的督促作用。

六、将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融合在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

医护生不仅仅要具备完善的职业技术、丰富的医疗护理的知识储备,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所谓的职业素质就是医护人员的医德和职业操守,医护人员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所面对的患者各种各样,医护生必须要保持一视同仁的工作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准则,才能更好的达到护理的最佳效果。

例如对于基础护理学的教学实践就应该加强对医护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医护生对工作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精神方面的教育,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护理中要保持工作严谨、认真、仔细的态度,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一个医护生完成护士角色的转变。

结语:通过以上对基础护理学教学实践的研究和分析,可见要想加强对护士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对基础护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的尝试,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在有限的练习时间内培养护生高水平的护理技能,能够在未来的临床护理实践中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护士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利用课件教学、开放实验室等举措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秀平;柳秋实;解霜雁;护理综合性实验与培养学生临床护理综合能力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2):期12-13

[2]廖文玲;护理技巧“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0;(24):11-12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护理学;实验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创建真实的任务驱动情境,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本次研究为了提升护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探究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流程报道如下[1]。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于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下文简称“本校”)2015年入学的中专护理学生中随机抽取80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40人。对照组包括女生36人,男生4人,年龄:15~19岁,平均年龄(15.05±1.74)岁。观察组包括女生35人,男生5人,年龄:14~19岁,平均年龄(14.75±1.38)岁,两组学生均为初中毕业入学,在年龄、性别和文化基础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二)方法。两组学生选用相同的实验教材,并于同期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师讲授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为学生演示实际护理操作实验流程,包括口腔护理、无菌操作、导尿术、鼻饲法、肌肉注射和进静脉输液等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予以适当的指导。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教学内容相同,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准备阶段。教师在课程开始前的三个月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详细步骤和实施路径,制定完善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案,并在开课前对观察组的学生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育,形成任务驱动教学方案顺利实施的良好基础。2.实施阶段。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课程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完毕后提出教学任务,学生自主结成学习小组,分析教学任务,推选出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适当分析和讲解,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学习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予以学生4课时的练习时间,最后对其导尿术和静脉输液操作技能进行期末考核。(三)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包括导尿术和静脉输液的平均成绩。(四)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处理,一般认为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通过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可知,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由此可见,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两组数据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富有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将学习任务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对护理学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良好掌握,激发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基础护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性,因此,教师应在对学生护理学理论知识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加强对护理学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教学。通过加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实验的热情,为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形成良好的基础保障。因此,教师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创建任务的真实情境,使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明确护理操作流程。实践证明,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教学方式由教师“一言堂”向互动式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对护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的护理技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学生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期末操作考核成绩,由此可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巩固学生的护理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操作技能,值得被广泛借鉴和参考[2]。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能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婉霞,吴岸晶.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研究,2016(1):70-72.

[2]覃颖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全科护理,2016,14(5):516-517.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

本文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和问题教学法进行简单的概括,对两者之间的配合实践加以介绍总结和归纳,从中得到一些体会,便于在以后的护理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1护理学基础及教学实践

1.1《护理学基础》属于应用科学。对于护士生来说是接触护理学的第一门课程,护理学基础的学习情况对今后其他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帮助。

1.2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护士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基础》的课程核心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护士学习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例如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的基础,更是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护理学基础教学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对于护士学生来说学好护理学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学习效果的问题上国内外很早就开始积极的探索了。

1.3实践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示教室演示、学生实验室练习、学生临床见习的各个环节,不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与教师的互动,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

2“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

2.1在1980年,Barrowes和Tamblym建议把“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作为教授医疗卫生健康学科的策略,同时把主要目标的学习定义为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从中得出工作结果。“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是精选病历为模板,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着重于问题为出发点,学生需要去探索的那些他们所要知道的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那些所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探索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在1993年的的世界医学教育峰会议上世界联合会建议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简称问题教学法),并特别提出:“问题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们专注于分析、综合和评价问题,从而有利于掌握解决临床所出现的问题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

2.3什么是“问题教学”呢?在马赫穆托夫的观点中是这样描述的:“问题教学应属于发展性教学的高级类型,对话设计和认识性作业在这种教学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都需要教师系统地创设出一些问题情景,并且能够合理高效地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活动,同时也最优地将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正确的科学理论结合起来。”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和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领会,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评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更加科学的工作方法,我们选择应用“问题教学”方法在护理学领悟进行了不断教学探索与实践总结,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3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3.1授课教师本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组织教学中的内容和过程,向学生呈现学习材料,大概6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就以问题为基础和出发点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从而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需要某种知识的时候,教室应该起到导向作用。即可以提供学习的参考文献,而不会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主导并维持学生的学习不断向教学目标进行,在学习目标的分配上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3.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病案分析法”,通过视频录像或者文字提供出一个完整的案例,其中包括“褥疮问题”或“发热问题”等护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褥疮或发热的发生机理,程度分类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提供相应的资料,引导学生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另外,在进行沟通技巧教学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包括如何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以及怎样对服务对象应用鼓励和表扬的沟通技巧等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

3.3按照学科的特有属性教师应该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①教学注重实际运用,而不是简单的学习有关知识分析理解。对于理论教学的时间不能超过实际的能力锻炼,学生们自主采取角色扮演,模拟场景,引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②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护理科研教学中,教师先进性基础知识教学,然后胖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文章。④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操作。让不同的学习小组去分析解决不同的问题,这样一来既可以达到减少在相同时间和教学资源,比如图书资料,模拟病人的重叠利用,又可以锻炼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全面的知识。

4对于问题教学法评价及其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意义

4.1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结束后对38名本科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临床、管理、科研,特别是在自学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模式培养的学生。有55.6%学生认为,在理论联系临床、促进临床思维发展、自学能力发展和增进临床兴趣等方面,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效果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学生与老师随时可以沟通,反馈教学效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敢于大胆发言,课堂气氛融洽,对于教和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2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合作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合作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教学策略,可促进护生统筹能力的发展,增强个人的责任感。小组的护生共同协作,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当共同努力的结果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学生自然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学生能了解自己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差距,将同伴和老师作为自己学习的资源,由此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同时增加了语言沟通的机会,护生逐步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传统式教学法的弊端,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评判性思维和团队精神,更好的提高学生在众人面前展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并且这一整个过程也有助于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教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也会更多的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达到师生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将护理学基础知识这一“地基”打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晓云 单位: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学院

参考文献

[1]任英杰.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开展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5,15(2):45-47.

[2]沈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5762577.

[3]吴升华.论PBL医学教育模式[J].医学与哲学,2000,21(12):94296.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

[5]李芒,徐乘龙,胡蔚.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173(6):8.

[6]刘芳丽,白琴,靳艳.PBL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67.

[7]张春仙.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合作能力[J]1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2):933-9351.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

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1上好绪论课,开启学习兴趣大门

青年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人和事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探索心理。从绪论课起就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护基课的愿望和兴趣,对以后的学习有重大意义。以详实的资料图片讲解护理学的发展与现状,结合国内外护理专业地位不断提升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及护理人才需求预测,说明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好,且世界性护理人力资源短缺严重,学生毕业后出国就业机会较多。让学生充满希望与信心。

1.2多渠道开阔视野

为了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通过见习课或集中教学实践课组织学生到现代化医院参观,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过程,感受工作氛围;不定期邀请护理专家讲授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护士工作情况;开展学习讨论会;所有新生均需进行护士仪表、行为规范的训练与考核;观看卫生部录制的有关护理专业的教育宣传片。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

2、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1更新教育新观念,适应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护理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层出不穷。为了跟上护理学前进的步伐,教师在授课前坚持集体备课和学习,讨论护理理论及操作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教学改进方法,实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要变“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为保证课堂教学不与临床应用脱节,教师应轮流定期到临床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以强化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提高实践技能;要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以使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跟上时代步伐,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

2.2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教育教学应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中的各种智能,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这种教学观就是针对不同的智力特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所不同。承认学生掌握领会知识是艰苦的脑力活动,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教师要使自己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富有创意的学习应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护基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焕发生命力的神圣殿堂。

3、教学方法的改进

3.1多媒体教学组合,丰富教学手段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特点是职业性明确,应用性较强。因此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充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网上资料、多媒体课件、电视、幻灯、录像、投影、模型等)来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既开阔学生视野,诱发学生想象,使课堂更生动、直观、精彩;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了解和熟悉,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在教学当中进行示范性教学,师生分别做操作演示,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

3.2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知识

更新《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内容,避免各章节内容出现交叉重叠现象,准确、及时、充分地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和临床护理发展动态。为了让学生实习及毕业后能尽早适应临床工作,在教学中,对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有关伦理道德、卫生法规等内容进行补充讲解。如、医疗护理文件书写的有关新要求、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的新进展、压疮治疗的新方法、医疗事故处理的条例等,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3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

教学中注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对有些内容设置情景,角色扮演。

3.4抓好技能训练,加强考核力度

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最根本的特色,力求用最先进的设备、教学设施和手段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我们按照广西区卫生厅印发的技能训练标准,在时间、操作程序和质量上严格要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接受严格、规范而有系统的职业训练,包括从最简单的基本功训练到学会操作使用现代化设备等,力争使学生在就业前就能学到一门从业技能。这也是高职院校的基本任务。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在每学期期中与期末均选择临床常用操作项目作为必考内容。按照学校要求由原来的单纯理论考核,改为理论课与操作课都作为一门单独课程记录成绩。操作考核时,让学生随机抽签选择考试内容,考核标准包括操作熟练程度、沟通能力、用物准备的针对性及对患者的关爱及健康教育。另外还在每年“12国际护士节”举行大规模技能操作比赛,这既规范了技能操作,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竞争的意识、心理素质及集体荣誉感。

由于课时、实训场地不足,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另外,由于地域的差异,可能会存在技能操作上习惯性手法不同,给学生适应当地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需要学校和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实习工作交流。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7篇

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是指教学中由护生对已有的结论做出评价,对实验过程进行质疑,通过对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的加工,重新设计较为合理的实验过程、释疑及交流结果的一种实验教学。崔玉霞等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护生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探究、实验意识等方面都有其优越性。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实验设计方法。护理综合性设计实验是以护理学知识为基础,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线,模拟临床真实案例进行护理的综合实验设计方法。

二、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总称。它包涵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方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实物、教具作示范性操作、实验等来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方法。演示法普遍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操作步骤的重要手段。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些动作或活动方式,以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任何的《护理学基础》实验都离不开练习法,动作技能要通过各种感官同时作用,要经过大量练习获得,所以练习法是《护理学基础》实验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

2.角色扮演法:是运用表演和想象情境,启发及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情感、态度、价值、人际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学得的经验和技巧易迁移到类似临床情景中有利于学生角色转换和角色适应。角色扮演教学法让护生亲身扮演、亲身体验,还原临床场景,缩短课堂与临床的距离,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意识的培养。情境教学法:是以简单的形式仿造某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与真实情境相似的事件。雷蓉等采用病案导入-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实验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设计相应的情景,课前一周将案例交给学生.学生根据情境分组讨论.设定角色分工、扮演等。研究发现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一种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目的,以引导学生自己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多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将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查结果显示PBL技能教学有利于护生操作技能的掌握,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缩短了技能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3.目标教学法:是以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以设置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开始时,向学生提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要求,以目标为导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体验式教学法:需要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和体验,需要他们自己在行动中概括总结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层面的亲历和心理层面的亲历。穆国霞等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模拟体验,再让学生真人体验,体验结束后老师和其他护生将信息及时反馈给扮演的护生,以加深其印象。多样教学法:将两种以上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称为多样教学法。龙霖等通过对“本科护生对《护理学基础》实验项目及教学方法的态度及需求”的研究,显示75.18%护生选择多样教学法,11.46%选择单纯的情景教学法,仅有0.48%的护生选择传统教学法,可见多样教学法最受护生欢迎。

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组织形式

1.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护生观看录像一教师示教一学生回示教一护生练习一教师巡查一教师总结”的形式组织教学。一般性教学组织形式是《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形式,但教学中只使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容易造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窒息了护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结合以下教学组织形式效果更好。

2.特色性教学组织形式:崔玉霞等选择探究性实验设计方法组织教学,教学中先展示问题,提出假设,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何利等选择设计性实验教学,采用操作前准备、课堂实施、实验小结分段组织教学,在课堂实施环节,先由各小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提出,老师给予评价与分析后再组织教学。穆国霞等采用的体验教学过程为:先设计情景,然后学生实践体验,体验过程中教师对不正确操作予以纠正,学生谈论感受、互相交流体验心得,最后教师对整个实践过程评价、总结、归纳。杨艳红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培训小教师,教师先利用课余时间培训小教师,让他们在练习中起到小教师的作用,这样既能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商亚娟等采用分组竞赛法,即在教学的最后环节组织小组竞赛,由每组推选一位本组优秀者代表小组参与竞赛,评选出最优秀的小组,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鼓励,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和评价。分组竞赛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总之,《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形式多样,只有针对于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学习效果。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 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04-01《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学科学习,学生应具有全面必要的护理学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能力,为专科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大部分中专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较差。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应结合学生现况和学校总体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方面大胆进行改革,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积极思考并探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新方法。

1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根据章节内容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直观化、立体化,从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吸痰法、洗胃法、导尿术等课题复杂、枯燥、抽象,可选用图片、模型、课件、电教片等多媒体教学方法,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合理缩减理论课程

首先,在明确大纲的基础上,结合上一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将现有教材进行合理整编,部分章节缩短学时、改为自学,而相应延长教学重点、难点课时。其次,及时调整教学节奏,采取多种适当的教学方法精讲、讲透。不同类型的课题用不同的方法讲授,如灌肠、注射、消毒灭菌法等课题用列表比较法,有助于加强理解和记忆各自的异同点;乙醇应用的浓度(燃烧、皮肤消毒、肺水肿者吸氧)、鼻饲法等选用横向联系方法(鼻饲法时联想洗胃、胃肠减压术),做到举一反三;给药、注射、无菌等操作原则要用分析归纳法来记忆;……不同教学方法,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可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另外,还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教师授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开展自由讨论,根据所学知识积极思考,如讲到素质、仪容仪表内容时,可就地取材,找学生指出班级中哪些同学穿衣着装不合时宜,这样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加深了记忆。最后,课后作业尽量出病例等思考题——既能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培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矫正学生读死书、死读书的弊端,能够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

3 加强护理技术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实验课设计:根据学校修订以后的教学大纲,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实践技能教学时间,采取光盘教学、模型操作、教师示范操作、学生互相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实践教学效果大大改善。实践性教学是《基础护理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护理学》教学的关键,实验教学不是单纯的动作模仿过程,而是将理论知识渗透进操作环节,理论实践交相呼应,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理技术操作是实训课教学的核心,在授课方面,统一、规范标准,按照河北省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标准进行示教,护生人手一册,再按照该标准模拟练习,练习完毕,组织回复示教,教师讲评,讲完一个单元再组织综合练习,最后按河北省护理技能考核标准达标测试,每次考核成绩综合后纳入平时成绩单中。

(2)实验课具体教学方法。

方法一:示教法。

①激发学习兴趣:每次实践课之前,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操作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及临床意义,同时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②教师示范:先给学生观看与教材配套的操作录像,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再由主讲教师亲自示范一次,合理调整示范节奏,将重点难点部分细化,强调注意事项。

③学生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安排教师带教。带教时切实按照示范的要领,先求正确,不必求快。当学生遇到模糊不清或者遗忘的步骤时,必须立刻向教师请教以澄清问题。指导教师需认真观看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如发现个别的错误,随时给予纠正。共同的错误,予以共同更正,有时需要重新示教。复杂的、难度大的技术操作分解练习。如臀大肌注射法就从药物抽吸法、臀大肌定位方法、进针手法等基础步骤做起,分步强化训练,最后在模型人上进行综合操作和测评。

方法二:角色扮演法。

学生在练习技能操作过程中,整个操作过程熟练后,相互模拟病人和护士进行演练,以调整学生‘怕’的心理状态;同时运用换位思考,体会病人的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总之不能只着眼于操作本身,而应该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真正实用的工作能力,使学校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3)创造实践的机会:增设实验室,增加实验课时数,课间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来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 考核办法及作业

采用“理论考试+实验室技能考核+出勤+平时成绩”的评价方式。所占比例是:理论考试占40%,技能考核占30%,出勤占20%,平时占10%。

(1)理论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时间地点由学校安排,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为了学生尽快适应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题型一致。(2)实验室技能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期末成绩又分以下几部分:操作态度占20%(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用物准备等);技术操作过程占60%;含相关知识在内的综合评价占20%。(3)出勤成绩占20分,按照本学期本课程总学时数折算出一学时的分值,学期末将未出勤的分值扣除。结合中专生出勤差的现状,此次调整出勤所占比重较大。(4)平时成绩即是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上课听讲情况,课下完成作业情况等等。

鉴于中专学生的特点,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布置一些书面作业,有利于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章节,明确学习重点。否则,学生课后就会感觉无事可做,无所适从。

总之,护理教育应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每位护理专业课教师都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遵循中专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为卫生职业教育的未来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董艳.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0(17).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才需求增多。护理教学采用老三段模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现代医学护理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的护生不能满足现代临床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护理教学工作者在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1],从而加快护理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基于此,本校依照护理教学改革的进程,对2009级《护理学基础》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尝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学院2009级护理专业的护理1班、护理2班的101名学生(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其中护理1班50名,护理2班51名,均为高中毕业生参加统一高招录取的学生(生源和学生的能力水平相似)。

1.2 方法 通过学院的教学专家和临床护理的专家共同讨论形成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护理1班《护理学基础》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案,护理2班采用新的教学设计方案,通过SPSS软件对其成绩进行分析。

1.2.1 传统的设计方案 理论授课-实训课程-临床实习。其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以教师考核来检验学习效果。

1.2.2 新的设计方案 临床观摩-理论授课-实训授课+周末见习-临床实习。教授过程以学生为主。(1)周末学生到临床进行观摩,学生熟悉临床环境,并跟随带教老师学习(但只观察,不能动手)。(2)以问题型的教学方法教授《护理学基础》的理论内容。(3)情境模拟、案例讨论等方法对所学护理实践的内容进行设计、探讨、学习和护理。此外,学生提前半学期进行临床见习。(4)学生自考和教师考核等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用以检验学习效果。

2 结果

2.1 两班学生的理论、技能操作测评成绩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护生各项能力提高情况比较 见表2。

结果显示,护理2班的成绩和各项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在各项能力中,护理2班学生的成绩和能力有10项与护理1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临床见习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2]。在本学院,护理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专业的选择仅仅是对“白衣天使”的羡慕,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护理工作的需求和内涵,因此,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感到护理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难度,对临床工作恐惧。例如,护理1班的学生在学习静脉穿刺过程中概念性不强,练习过程中不敢动手,或者仅仅是要求能够穿刺成功,动作死板、统一。但是,护理2班的学生在医院看到护士静脉穿刺时能够“一针见血”,就产生了掌握这项技术的极大的积极性,不仅仅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动手、认真掌握,而且还提出问题:如何持针穿刺成功率高,拔针时怎样减少疼痛,因为经过周末临床见习的护理2班的学生对护理工作有真实的了解,也加深了对护士及护士工作的理解,了解自己应具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3],从而增强了对护理学习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3.2 评判性思维增强了学生有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上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反应性、创造性和能动力。而评判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了对问题的质疑[5],对知识进行整合、联结和转移等。例如,在学习《灌肠法》这一章时,笔者引导学生这样的问题:肝昏迷的患者为何不能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为何使用等渗盐水,灌入的量为何少于500 ml,这些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课下看书、临床见习和查阅资料找出答案,课上教师给出病例与学生讨论:肝昏迷的患者在灌肠时应选择的溶液,插入的长度,患者的卧位……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质疑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将知识联结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6],但是教学过程中评判思维能力培养不够系统化,教师评判思维教学能力尚不够完善,所以学生的评判思维能有待提高。

3.3 情景教学和小组模拟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配合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实验授课的过程中笔者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授课方式,而是由各小组设置临床病例,然后模拟演示整个护理工作。例如,在学习《运送病人法》这一章节时,学生通过模拟演示了解到护士在工作中配合得重要性;在《导尿》这一节中学生在情景表演中为患者设置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导尿是什么,导尿疼痛吗,会不会有副作用,你这个护士能不能一次成功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不仅仅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进行护理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沟通能力。

3.4 学生自主考核激发了他们找出不足,努力探索和改进的信心。学生自主考核可以促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他人的长处,然后经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讨论和评价来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锻炼了学生自身的评判能力与探求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的信心。

有效的教学设计和综合的教学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以书为准,以医嘱为准则”的现象,促使学生学会了质疑和思考,并能够灵活的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新的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面临复杂临床状况时的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沟通的能力。此外,在临床的见习和学校实训过程中的情景模拟和表演大大的减少了护理专业学生对临床工作的恐惧感,从而缩减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

参考文献

[1] 叶晓芹.基础护理学教学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0):90-91.

[2] 李艳.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之我见[J].中国中医药,2012,10(4):80.

[3] 陈荣凤,姜安丽,赵坤,等.反思性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初探[J].护理杂志,2004,5(5):82-83.

[4] 陈良英,郑玉仁,魏丽丽,等.在校护生评判性思维倾向的调查与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46(1):80-82.

[5] 蒋艳,沈宁.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2(18):196.

[6] 余凉芝.护理学基础教学设计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5-86.

护理学基础范文第10篇

1.1花费大量教学学时,考核效率低下目前的护理操作技能考核评价方式是在每项操作训练完成之后,由老师根据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给出具体分数。以1个60人班级为例,学生完成1项操作考核通常需要的时间是15min,如果分2组2位老师监考,需要7.5h才能完成全班的考核。考核所需学时较多,会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如果要在安排的2或4学时内完成所有学生的考核,则老师必须同时对2位以上学生进行监考。监考过程中,由于监考教师注意力有限,很难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客观评价。

1.2考核不能起到很好的反馈以及矫正作用以静脉输液为例,该节内容安排8学时实验学时,示教安排2学时,练习2学时,考核安排4学时,作为基础护理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练习学时数太少,学生在2学时的练习当中,很难熟练掌握这项操作技术。同时受考核学时限制,该操作考试由2位老师监考,每位监考老师同时对3~4名学生进行考核,监考老师无法仔细认真察看每位学生的操作,无法客观公正给予考核评价,更不能体现考核的反馈及矫正作用。如何在考核中将考核技能训练效果与操作评价反馈相结合,同时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探索了在口腔护理操作中进行同伴考核评价法,以期克服以往教学考核中存在的弊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同伴考核评价法的主要内容

2.1确定考核目的及评估标准以书面的形式确定口腔护理考核目的及考核评估标准,详细制定考核评分标准,操作考核评分表打印出来并且发放给全班同学。

2.2同伴考核者的挑选从班级当中挑选16名平时成绩较为优秀同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同伴考核评价者。

2.3同伴考核者培训、考核同伴考核者与非同伴考核者在口腔护理操作练习上并无差异,仍然是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安排进行,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同伴考核者进行考核,确保同伴考核者在操作技能知识上面具有考核能力。考核结束后教师对所有的考核者进行统一的培训,强调考核的注意事项。2.4考核过程将接受同伴考核评价的学生随机分为8个考试小组,每一考核小组安排2位同伴考核考官,按照已经确定的考核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考核评价标准为一式两份,同伴考官应在评分表上及时记录考试过程中的扣分情况,考核结束后2位同伴考官要对被考核者进行口头考核情况反馈,同时将一份考核评价表交给被考核者。另外一份考核评价表留底存档,用于统计该被考核者该项操作考核得分。

3同伴考核评价法的实施体会

3.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建构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应当在教学当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同时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1]。同伴考核评价法能够让学生充分参与考核评价,在考核其他同学过程中也是在进行学习,同时也能帮助被考核的同学清楚知道自己操作的缺点,这种考核方式较以往的考核方式更为严格,考核过程明了、公开,在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考核压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使他们练习时更认真、更仔细。

3.2提高了操作教学质量同伴考核评价法较以往的考核形式更为严格,参与的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更大,练习也更认真。特别是成为同伴考核评价者的这部分学生,因为承担了考核评价的任务,对其来说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一种压力,他们不希望自己的操作表现落后于其他非同伴考核评价者,这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端正,练习也更刻苦,操作技术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3.3教师监督应该贯穿于整个同伴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很多的教育者虽然提倡同伴评价,但同时也担心它的准确性或客观性,Carson等[2]发现,中国学生不愿意批评同伴或反对同伴的意见,这些都会削弱同伴互评的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有些同伴评价者面对的如果是与自己关系良好的被评价者,往之不能客观地指出被评价者的问题,当然有些评价不准确也与同伴评价者自身操作水平有关,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教师对整个考核过程的监督非常有必要。

4小结

学生相互评价是学生互相学习的一条重要渠道,因为同学之间是朝夕相处,同伴之间较容易看到优点和缺点。有学者回顾1998年以前有关同伴评价的文献,认为影响同伴评价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同伴评价之间的可靠性、在同伴中的人缘、同伴的水平是否相同等。同伴评价最大的优点在于提供实时的反馈,比较适合作为过程性评价;另外同伴评价如果能多增加评价人数,将产生更为稳定、可靠的评价。在目前众多中职卫生学校中普遍存在学生人数多而教师人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一项设计较为完善的同伴评价有可能会优于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在国外和国内的其他教育领域中有类似成功的研究,但目前未在国内其他学校的护理教育领域中见到尝试,希望我校开展的同伴评价能够成为有助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和研究,使之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产后护理范文 下一篇:养老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