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4 20:44:30

化学课教案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 化学 高效课堂

一、转变观念,科学施教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化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

二、做好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的集体备课程序流程是: (1)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备人。主备人负责集体备课的主持、策划,选择内容。要让参与备课的教师提前几天的时间知道备课内容,以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搜集各种信息,为集体备课活动做好准备。(2)备好个人预案: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独自写出个人预案。个人预案能充分展示出自己独自的教学风格,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势,这正是集体备课的良好开端。(3)研究讨论:在固定的时间,主备人主持大家根据个人预案进行集体讨论,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每个人可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初步提出教学过程的整体思路,主备人把讨论过程及内容作好详尽的记录,整理形成材料并作总结发言。(4)整合实践:主备人从总结材料入手,把优秀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设计,融入本单元或本课文教案,形成一套完整的集体备课教案,再分发给组内成员。每一位教师要以集体备课教案为蓝本,根据自身的教学特色,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加工,并在实践中检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而完善。(5)反馈总结:教学之后,参与备课的教师要及时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总结得和失,认真撰写教后记,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下一次集体备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学反思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的所得、所思、所感,不断总结,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技能的持续发展。随着我们对新课程的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们会不由自主的对过去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新课标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追求卓越,才能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为我们的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奠定好基石。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标课堂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教育家罗杰斯指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教学组织。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在教学中如果一方感情受压抑时,在情感上是不会合拍的,教学活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所以,即使是教学内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教学的效果。

四、打造高效课堂时应该要注意几个方面的情况

1.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即并不是无限的加大课堂的容量,为了节约时间而一味的由老师讲解,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和讨论,又回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学会学习,学有所获。

2.形散神不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非放任自流,我们要巧妙的设置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在让学生讨论时要放得开,总结又要收得回来,恰到好处的引导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多媒体使用要得当。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必不可少,例如,有些实验有危险,可能会有一些有毒物质排放,或者在教室的条件下实验难以完成的,可以适当的选用视频;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也可播放一些幻灯片等等。但决不能完全以视频等代替实验,更不能幻灯片连续播放,走马灯似的到头来学生什么也没记住,课件也不能做的太花哨,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作业检查要到位。惰性人皆有之,加之学习多门功课,若检查不及时,学生就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做化学作业,也就无法真实反馈教学情况。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精选,控制好难度和题量,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查督促到位是高效课堂的必要补充。

总之,高效化学课堂的构建一方面要思考学科特点,要根据化学学科对课堂的要求进行设计,另一方面要思考教与学双边的特点,根据化学教学的规律和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此外,还要思考学生的发展需求,不管哪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思考的主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发展,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主要依据而思考设计。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6-37.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9:57-58.

[3]雷振海,李炳亭,褚清源,叶飞.“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而“改”[N].中国教师报,2011-01-05.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九年级;措施;思考

目前,九年级的化学教学面临着很多的改革,广大的化学教师对于化学课在课程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也是高度关注。所以,对于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措施”进行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培养自身良好的化学课程观。在本文中,本人围绕“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问题”与“措施”两个方面深入浅出地探讨这个话题。

一、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目前,在九年级的化学教学中,很多的教师依然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味地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缺乏最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不能够很好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创新性不够,学生在听化学课的过程中,效率很低下。很多的教师对教学手段的创新不够重视,只是一味地注重化学知识的灌输,不太考虑学生的兴趣,上课走“程序”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在九年级的化学课堂中,存在一些枯燥无味且很不好理解的化学知识点。如果一味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收不到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化学教师仍然靠“一堂灌”的方式讲课,缺乏对教学资源的吸纳与整合,教师很难让教学富有成果。另外,很多的教师为了让学生的化学成绩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也是沿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跟不上化学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2.实验教学被弱化

在化学教学中,有的学校因为资金不足,或者对化学实验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购买充足的化学实验器具,化学实验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因为缺少化学实验必备的仪器或者药品,化学实验就不能够顺利开展。此外,有的学校长时间没有更新化学实验器具,导致了实验器具的老化,不能够正常工作。甚至,化学课上必不可少的演示实验,有的学校都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实验的过程。

有的化学教师观念比较落后,不重视实验,认为实验的作用不大,怕麻烦,很多的实验器具以及药品成了一种摆设。有的教师没有做实验,只是一味“讲”实验,让学生背实验经验,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养成不了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最后,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只是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如播放PPT,演示实验的过程。殊不知,这都违背了实验的真正目的。教师对实验缺少足够的重视,自己准备的实验课教案不够,学生上课前没有做好认真的预习,化学实验课的目的不明确,实验课就成了一种走过场,教师不能够真正深化化学课的教学实践。缺乏相关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案,教师没有将化学实验的理念贯彻到化学教学中去,对于“学生的收获”以及“实验目的”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弱化实验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还受到了相关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有的会考以及其它重要的考试没有将化学实验的操作纳入考试的范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会对实验加以足够的重视,学生也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最后,化学实验的效果就不理想。

二、解决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遇到问题的措施

针对九年级化学教学中遇到的上面两个问题,现在,就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围绕“教学的手段”与“化学实验”两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1.教学手段要创新

化学课的教学手段要富于变化,有创新。不要一味地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吸收其精华,舍弃其糟粕,有针对性地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手段加以批判与继承。另外,还要积极与教学经验丰富的化学老师交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然后,教师要多学习多媒体方面的知识,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尊重学生的兴趣与想法,让化学课变得有趣。同时,在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学手段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反馈工作,看一看学生对于创新手段教学的看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化学课教学手段的创新要注重实质,不要浮于表面,远离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的初衷。使学生在创新型教学手段的培养下,综合素养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切实让学生热爱上化学课堂。

2.要重视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学校要高度重视化学实验课,加大对化学实验课的经费投入,

制办充足的实验设备,提供好的化学实验场所,让师生的化学实验有良好的环境。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一味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纠正,让学生的化学操作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心底重视化学实验。教师在组织平时化学考试的过程中,可以加大对化学实验的考察,通过对“化学实验”设定一定的分值比重,不让学生对化学实验课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曹先.九年级化学教学情境创设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D]. 西北师范大学,2007.

[2]杨赵芳.九年级化学概念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张甜甜,女,1986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关中心校,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Thinking of Problems and Solving Measures of Grade Nine Chemistry Teaching

Zhang Tiantian

Abstract:Many chemistry teacher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hemistry teaching of the grade nine. In this paper,I apply “example method”“logical reasoning method”and other kinds of methods to expound the solution which meets the problems the grade nine chemistry teaching has come across.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反馈;调节;管理;预测

为了使教学达到新课标规定的目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应培养的能力等制定出一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实际教学的结果偏离了原定目标,那就要立即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进行有效的控制。为此,在教学中必须运用信息反馈原理,调节控制教学活动,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工作中信息反馈是一个不断循环过程。本文试以自己怎样运用信息反馈原理调节化学教学活动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调节教师的教学活动

1.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案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提问,课堂讨论、实验、练习和观察学生的听课情绪等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与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以求理想的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质疑,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许多情况下是由于教师的教法选择不当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回答与提问信息,并对此进行及时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如果属于教法问题,应及时地改进教法。

3.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修改后继课的教案和教法

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时间是教学效果的最佳具体反应,为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争取每堂课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内练习,以作为了解教学效果的“窗口”。课内练习较顺利完成,就果以适当提高课外作业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否则就降低作业的要求,必须时基本知识要求补充讲授,以便调整后继课教案,不使问题积累起来。

二、评定学生的反馈信息,促使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活动

即时反馈方式主要包括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外在表现的捕捉与反馈和形成性检测两种。

(1)学生课堂反应的捕捉与反馈。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构成课堂教学重要的反馈信息,这种随机反馈信息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停留时间短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以此反思、调控自身的教学。比如,当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很感兴趣、有所领悟进而产生共鸣时,往往表现出注意集中、目光有神、会心微笑等相应的情感反应。这时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情绪高涨,这说明教师的授课恰到好处,可按计划展开教学。然而当学生皱起眉头、目光迟疑,或情绪松懈、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都应对自己的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换教学方法、放慢教学节奏,或拓展加深、加快进度。

(2)形成性检测。化学形成性检测是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评价,其目的在于获得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便于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或调整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化学课堂教学往往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成一个或若干个教学单元,在结束每个单元教学或整堂课之前,应运用适当的方法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各单元或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缺陷,进行有效补救,强化教学效果。及时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机。

三、增强学生间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当前,中学的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使各门功课的上课时间与课外作业时间脱节,这是学校教育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客观现实。因此,教学中的延时方馈方式就会一直存在。延时反馈是学生在课后延迟一段时间才给予的反馈,当天或第二天给出的反馈就是作业,隔更长时间给出的反馈就是终结性测试,在作业和终结性测试之间还有与教学章节相适应的单元测试。在我僮的传统教学中,检查评定往往是单向反馈,即教师直接批改作业、实验报告、试卷,学生坐着等教师批给的结论和分数。学生不了解产生的错误的过程与根源。另外,会使一些中下等学生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样就不利于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的按教师提出的目标,在老师指导下,发挥学生个体与班内同学相互间的交流评价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水平。化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互相讨论评价中去认识产生错误的过程和根源。经过这种学生间的检查评价,学生很快知道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碳酸钙在水中属难电离物,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强学生间学习结果交流评价的途径有:问题讨论、作业对改与自改等。但应该注意:一是学生间的检查评价,必须在教师控制指导下进行;二是不能用这种检查评价代替教师的检查评价。

四、加强教学预测,充分发挥反馈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应能预测学生易出差错之处,或根据前一段教学预测下一阶段学习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前馈信息。例如:对学生头脑中正在孕育的错误通过提问,暗示等手段提出干扰信息,以便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摩尔”一节教学中,由于前馈作用,增加了一个比较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量”的练习,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单位以及基准逐一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既使学生加深了对“物质的量”理解,又可防止物质的“质量”对学生学习“物质的量”的负迁移影响。多次反馈的结果,可以建立起条件反射,从而实现前馈。比如学生对原电池,电解池正负极,阴阳极的判断,老是搞不清,经反复图示练习、矫正,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这也说明了反馈和前馈有着密切的联系,前馈是以反馈作基础的。

作者简介: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4篇

一、充分利用学生对教师的信息反馈,调节教师的教授活动

1、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调整教学进度与方案。教学中,通过提问,课堂讨论、实验、练习和观察学生的听课情绪等途径,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与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进度,以求理想的教学效果。2、根据学生的回答和质疑,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许多情况下是由于教师的教法选择不当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回答与提问信息,并对此进行及时的、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如果属于教法问题,应及时地改进教法。如在“气体 摩尔体积”一节教学中,教师运用形象的语言讲解了“为什么在标准状况下,任何1摩尔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升?”但是学生对这一问题仍普遍存在疑惑。经分析是由于学生年龄影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这时,教师就应该选择较直观的教法,如用黑板图示“碘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间距离”,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启发他们正确解释这一问题。3、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修改后继课的教案和教法。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时间是教学效果的最佳具体反应,为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争取每堂课挤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完成课内练习,以作为了解教学效果的“窗口”。课内练习较顺利完成,就果以适当提高课外作业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否则就降低作业的要求,必须时基本知识要求补充讲授,以便调整后继课教案,不使问题积累起来。

二、及时评定学生的反馈信息,促使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活动

即时反馈方式主要包括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外在表现的捕捉与反馈和形成性检测两种。(1)学生课堂反应的捕捉与反馈。学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构成课堂教学重要的反馈信息,这种随机反馈信息的特点是形式多样、停留时间短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并以此反思、调控自身的教学。比如,当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很感兴趣、有所领悟进而产生共鸣时,往往表现出注意集中、目光有神、会心微笑等相应的情感反应。这时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情绪高涨,这说明教师的授课恰到好处,可按计划展开教学。然而当学生皱起眉头、目光迟疑,或情绪松懈、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都应对自己的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换教学方法、放慢教学节奏,或拓展加深、加快进度。(2)形成性检测。化学形成性检测是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评价,其目的在于获得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便于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或调整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化学课堂教学往往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分成一个或若干个教学单元,在结束每个单元教学或整堂课之前,应运用适当的方法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各单元或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缺陷,进行有效补救,强化教学效果。及时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动机。

三、加强学生间学习结果的信息反馈,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当前,中学的课程设置和课表编排使各门功课的上课时间与课外作业时间脱节,这是学校教育永远也摆脱不了的客观现实。因此,教学中的延时方馈方式就会一直存在。延时反馈是学生在课后延迟一段时间才给予的反馈,当天或第二天给出的反馈就是作业,隔更长时间给出的反馈就是终结性测试,在作业和终结性测试之间还有与教学章节相适应的单元测试。在我僮的传统教学中,检查评定往往是单向反馈,即教师直接批改作业、实验报告、试卷,学生坐着等教师批给的结论和分数。学生不了解产生的错误的过程与根源。另外,会使一些中下等学生产生一种依赖心理,这样就不利于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独立的按教师提出的目标,在老师指导下,发挥学生个体与班内同学相互间的交流评价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水平。例如在“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一节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将课堂练习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写作为:2H++CO32-=H2CO3时,教师不应只简单地告诉学生“这是错误的,正确的是……”而是引导学生在互相讨论评价中去认识产生错误的过程和根源。经过这种学生间的检查评价,学生很快知道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碳酸钙在水中属难电离物,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加强学生间学习结果交流评价的途径有:问题讨论、作业对改与自改等。但应该注意:一是学生间的检查评价,必须在教师控制指导下进行;二是不能用这种检查评价代替教师的检查评价。

四、加强教学预测,充分发挥前馈的作用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5篇

引言

教育实践课程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提高高等师范生的教育素质具有独特价值。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实践课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课堂教学实践(包括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中教化学实验研究和专业技能课等)、课外活动教育实践、模拟性教育实践、研究性教育实践等。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师范生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和教学,循序渐进地适应从“学生”到“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转变,使之成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基本技能,有良好人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现代教师。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稳定的师范教育实践模式。但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对教师专业特性理解的加深,现行高等师范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和实施模式与培养专业化教师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就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1改革的必要性

1.1我国传统教育实践模式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高等师范院校针对师范生的培养问题做了大量改革及其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几十年不变的实践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它已不能适应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以教育实习为例,其实践形式单一,时间短而集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高等师范化学专业只顾及高校自身因素,与中学教育实际脱节,4大基础化学实验(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等实验课程)只注重本学科的系统性和学术性,不重视联系中学化学实验实际,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制约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发展。

1.2教育实践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基础教育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师范教育必须密切关注新的基础课程标准,因此,大力加强长期以来处于弱势的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是当前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2改革方案及实施计划

我们秉持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优秀师资的办学宗旨,开展了一项与重点中学协作、对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的研究,旨在探索一条有中学优秀教师全程参与的、培养师范生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素质的新路子。我们的研究密切关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高等师范化学专业教育中全程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以高等师范化学实验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突破口,通过与重点中学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中学化学师资。

2.1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与重点中学优秀教师协作,指导培养在校生教育教学能力。在高等师范化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全程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从大学1年级的入学教育,到日常安排的教育见习,直到4年级的教育实习,以及最后的就业指导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协作教师的指导作用。2)与中学优秀教师合作,以高等师范化学各实验课程为依托,将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掌握中学化学教师从教的科学研究方法。

2.2改革目标改革要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联合培养,让师范生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明确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优秀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树立主动培养意识。2)探索服务基础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3)总结高等师范教育专业与中学联合培养的经验,建立基础教育新型师资的培养模式,为高等师范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为高等师范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服务基础教育,带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办学路子。

2.3具体实施方案

2.3.1构建连续性的教育实践模式大学1年级,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从化学师范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开始,首先邀请与我们合作的中学(新乡市22中,新乡市10中、新乡市1中等)教师来我校给学生介绍基础教育改革情况,然后,我们带领学生到合作中学,考察学校的各种活动情况,培养他们热爱教师职业、教育事业、学生,为人师表等良好职业意识。在这一年里,与合作学校一起按计划、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定期举办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新课改理念(如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师角色行为变化、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等)。从第2学期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师范生到中学去进行教育见习。将师范生分到中学的各个班级中,让中学的班主任指导师范生学当教师的助手,指导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了解中学生的特点,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学习如何组织课外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大学2年级和大学3年级是师范生学习和成长的黄金时期,从大学2年级开始,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强化训练。我们将化学专业的师范生分成若干个教学实践强化训练小组,每个小组配备由我们和中学化学教师联合组成的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小组指导教师)小组,每一小组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师范生的校内化学教学技能训练、暑期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一包到底。在大学2年级的第2学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校内化学教学技能训练,其内容主要包括“说课”与“试教”(模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每位学生选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中的2个课题进行准备。准备2个课题内容的说课(每节10~15min),2个课题内容的试教(每课45min)。在“说课”与“试教”前,首先要深入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具体要求;然后,要钻研教材内容,分析吃透教材,了解中学教师在讲述本课时的经验和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认知准备和认知发展准备;最后,合理地选择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小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每位学生修改、完成2课时的说课稿和规范的讲课教案,并指导学生说课和试教。最后,小组指导教师评教、打成绩。平时说课试教训练成绩占教育实成绩的20%。通过“试说”、“试教”活动,可以培养师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素质,同时,能够帮助师范生理清课堂教学思路,把握教学目标,用好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其将来从教打下坚实基础。在大学2年级的的暑假安排暑期实习活动。暑期实习任务及要求:1)师范生自已联系实习中学进行实习,内容包括:联系实习指导教师,听指导教师讲课,了解相应教学进度,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规范的教案,完成讲课等实习工作。在教学实习的同时,见习班主任工作,调查中学教学现状等,并撰写调查报告。2)暑期实习结束后,每位学生交一份盖有实习学校公章的“暑期实习鉴定表”和实习讲课教案及中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暑期实习成绩占教育实习成绩的10%。通过暑期实习活动,师范生尝试着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来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师范生在暑期实习过程中会发现许多理论问题和自己实际教学技能上的不足,并将这些问题带回学校。大学3年级返校后,师范生要一边完成专业课的学习任务,一边全面总结暑期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并将带回的问题结合教育科学和化学专业理论,与小组指导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在这一年里,在教学实践强化训练、暑期实习以及中学教学见习的基础上,在小组指导教师的协作指导下,师范生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到中学每人讲课1-2课时。小组指导教师从备课(写教案)、试讲、课堂授课、课后辅导、批改作业等教学环节进行指导,评教,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联合培养,在大学的前3年中,师范生学到了许多实际教育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已基本学会与中学生交往,掌握了一些班级管理技能技巧,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师范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技能水平。大学4年级的第1学期,师范生按教学实践强化训练小组,由指导教师带队,进入中学指导教师所在的中学和班级,进行为期8周的教育实习。通过教育实习,他们能够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习特点、学校生活等。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的表现已基本达到中学教师的能力和要求。大学4年级第2学期,小组指导教师引导师范生对中学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情境和教学个案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形成科学的理论观点,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完成教育教学类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2.3.2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和科研能力我们与中学优秀教师合作,以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中教化学实验研究和专业技能等课程为依托,将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使师范生掌握中学化学教师从教的科学研究方法。传统的化学专业实验课存在以下问题:1)4大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实验)和中教化学实验研究这5门实验课的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这既浪费了人力物力,也影响了教学质量。2)“验证性实验”内容比例太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较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要点:1)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型实验教学,重视传授实验的基本方法。2)压缩验证性实验教学内容,结合中学化学教材,增加研究性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其方法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写明实验原理、目的,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控制用量。3)增加绿色实验。以绿色化学实验的概念和微型化学实验技术为切入点,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在实验中,减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平时做起,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1)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素质。让学生选报各门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小组,在实验教学中,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参与实验准备的全过程。兴趣小组成员定期更换;对学生进行实验员岗位工作培训。通过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2)改革实验考核方法,注重平时技能训练。为了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对化学实验课程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实验考核成绩由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期末成绩占40%~50%,平时成绩占60%~50%。期末成绩包括笔试和实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根据每次的实验成绩评定,每次实验成绩由1)课前预习(占20%)、2)实验纪律(占10%)、3)实验操作(占20%)、4)实验记录(占10%)、5)卫生整理(占10%)、6)实验报告(30%)等部分构成,鼓励学生思索、归纳和总结,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索精神。

3改革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通过化学专业教育实践模式改革,加强了高等师范教育与中学教学的联系,通过合作培养,做到了理论与实践“零距离”,人才的培养与使用“零间隙”,毕业生上岗“零过渡”。把最优秀的毕业生输送到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用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辐射、带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教师的专业素质,缩短师范生的就业适应时间。该项研究另一特点是高校与中学的互利。师范生以教师的身份进入中学,参与中学教师的日常工作并接受他们的指导,培养了师范生的教学和管理能力;师范生可以协助中学教师批改作业、参与学生管理等;定期举行的师范生、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可启发中学教师的教学思路;中学教师参与高校教师的课题研究,可以培养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该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探索出服务基础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本着互利的原则,在中学建立长期的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基础教育新型师资的培养模式,为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经验,为高校师范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适应服务对象、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办学新路子。

4结束语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和解决物质状态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物质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1]。物理化学是食品、化工、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1]。应用型人才是与精于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和擅长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相对应的,既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又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2]。应用型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要的应用型与知识型人才[3]。而物理化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已掌握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条件,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4]。物理化学基本原理抽象、理论性和逻辑性强、公式较多[5],学生在学习过程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我校物理化学教师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食品类各专业以及生物工程、化学工程等专业的特点,对物理化学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理论知识较深,占用学时较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与专业特点相符合的内容介绍较少,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2)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基本上是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项目,教学内容无专业区别,缺乏应用性。(3)与无机化学等课程存在内容重复现象,并且课程内容相对陈旧,缺乏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介绍。(4)现有教材缺乏专业相关性,突显不出物理化学的专业基础课作用。(5)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考核方式单一。

2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2.1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出专业特色,突出物理化学的实用性。同时,注意物理化学与先修和后续课程的联系,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节约学时。针对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在注重基础性的前提下突出应用性,并兼顾前沿性和创新性[6]。传统的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化学热力学、相平衡、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化学等经典理论,缺少与后续相关专业知识的联系,抽象难懂。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和侧重,在介绍经典理论的同时,将前沿热点知识渗透到课堂中,增加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的介绍,在授课过程中有选择性地减少公式推导,降低学习难度。物理化学是一门与多学科有紧密联系的基础课,其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综合应用各科知识特别是物理化学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7]。实验教学内容应结合授课对象,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并开设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加强教材建设

现有的多数物理化学教材内容深且广,不太适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使用。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专业学生,以“够用”为原则选用不同版本的合适教材,合理筛选授课内容,编写理论授课教案。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关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应用型高校教师要具备教育与知识的基本素质,同时应具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3]。教师单一的化学学科背景,限制了其对相关专业的了解,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物理化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使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例如,教师不了解物理化学在食品学中的应用,对胶体化学等内容的讲解不够深入,并且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满足应用型大学教学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实验技能,积极参与教研和科研项目,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的教师要积极到企事业单位锻炼研修。

2.4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化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将讨论式、启发式、自学式、对比式、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方法相结合[4,8],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对原电池与电解池,采用对比式进行讲授,使学生对此类问题能够有针对性地理解并掌握;对胶体化学,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介绍卤水点豆腐原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习兴趣

2.5.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优化[9]。多媒体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在教学过程中单一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导致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例如对公式的推导,多媒体教学不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不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教学中,应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果。

2.5.2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10]。我校教师将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习题、教学视频等相关内容放在物理化学教学网络上,并不断更新。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强化了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2.6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渗透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将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科研成果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作为综合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课程知识点,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2.7建立多层次的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评价学生学习水准的有效方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11]。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是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忽视了对过程的考核,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过程化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使学生感到压力,促进学生更加集中精力进行课程学习。课程组教师将考核成绩分为平时成绩(15%)、实验成绩(25%)和期末成绩(60%)三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提问、作业、平时测试等几个部分,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效果、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报告等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占一定比例。期末试卷减少客观题量,增加主观题尤其是应用题的比例。

3结语

物理化学课程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物理化学课程教师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各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扎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高。

[参考文献]

[1]胡碧茹,吴文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2):113-115.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3]冯虹.对应用型大学的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24-29.

[4]李慧,傅志贤,李成胜,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时刊,2015(9):45-47,50.

[5]马建春,薛金辉,王中慧,等.物理化学教学中板书应与多媒体灵活结合[J].广东化工,2014(20):178-179.

[6]梁兴唐,史忠丰,尹艳镇,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物理化学的教学探讨[J].广州化工,2015(24):209-211.

[7]芦晓芳,王清华,杜慧玲,等.食品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1(5):23-25,35.

[8]姚思童,张进,刘利,等.工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2):29-31.

[9]赖李明.目前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4):492.

[10]肖晓梅.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7):67-69.

[11]赵东江,徐丽英,马松艳.食品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0(12):163-164.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提高;外科医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R6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25-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对于教师的职责解释的如此的全面,精辟,让人叹为观止。鉴于教师的重要性,我院外科系本定期对外科医师教学能力进行系统的培训,有效提高了我院外科医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

1.外科医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法:

1.1系统培训外科医师的专业知识:外科专业知识是从事外科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必备的知识,也是日常教学工作需要经常应用的知识,因此我院外科系每个月定期集中讲授外科专业知识,根据本科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时间,由科主任亲自授课,对于重点知识反复讲解并进行随机现场考核,生动的讲解贯穿授课之中,使临床外科医师逐渐牢固掌握了外科专业知识,并且将其应用到临床及课堂教学中。

1. 2系统培训医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只有掌握了外科相关知识,才能从容应对临床上病情复杂的病例,不断提高外科临床医生综合处理外科疾病的能力,通过灵活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课堂及临床教学。通过请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莅临我院授课,对相关专业由浅入深进行细致的讲解,并进行系统的剖析,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1.3系统培训医师的外科操作技术:外科操作技术的强弱,与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实习医师培训效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院外科系建立了外科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3]及腹腔镜模拟操作等操作技术的学习,通过强化学习及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了我院外科临床医师外科技术的操作能力,提高了临床教学能力。

1.4培训外科医师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在日常课堂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中都离不开语言,我院对于提高外科医师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非常重视,通过强化课堂教学及模拟医疗情境,由外科临床外科医师进行现场教学,再通过心理学及基础专业的教授进行指导,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外科临床医师的临床教学能力。

1.5系统培训外科医师的医疗及教学文件书写和课件制作能力 教学文件书写能力是外科医师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外科系通过定期将教案及教学笔记的标准书写方法进行教学,并定期对授课教案进行检查,提高了外科医师提高了课堂教学及日常带教水平。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4],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是日常教学常用手段,外科系通过培养外科临床医师的课件制作能力。使外科医师能制作内容丰富、中心突出、配合生动的动漫插图的课件,有效提高了医师的教学质量。

2结果

通过对我院外科医师教学能力系统的培训,使外科医师牢固掌握了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了精湛的外科操作技术,有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在日常工作及教学活动中具备较强的医疗及教学文件书写和课件制作能力。

3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外科系定期针对外科医师教学能力的综合培训,使外科临床医师的教学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进顺,黄文驿.骨外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实践与学习(卫生职业教育), 2007,25(12):116~118.年6月第17卷第3期:632-633.

[2]郑俊鸿,段明科,林晓儿.本科医学毕业生外科学综合考试结果分析[J].医学教育,2004,12(4):61-62.

[3]吴起,王甲汉.改进现代实验动物外科学教学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04).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8篇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微课教学是在教学课例、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辅助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微课教学时长为10分钟左右,讲述的内容是重点、难点知识,是教学内容中的精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有效提高化学实验的可视性,能够模拟错误的操作方式。如学生进行钠与水的化学反应实验时,可以使用投影仪,并在投影仪试管中进行该实验,学生能够从投影仪屏幕上观察溶有酚酞试液的水与钠的反应现象,实验的可视性明显比在大烧杯中进行的传统实验要高。化学实验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无法对所有的现象进行实验,学生只能凭借想象力对错误操作方式带来的现象进行想象,而在微课中,学生能够直观地从课件中观察错误操作带来的现象,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不仅如此,微课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化学微课使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包括图片、影音、声音、图片等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与化学公式、原理结合起来,使高中化学课堂活跃起来。如化学教师讲解金属冶炼时,可以播放金属冶炼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金属冶炼的过程,进而掌握金属冶炼的相关知识。高中化学课程较复杂,教学难度较高,而微课能够引导学生利用视觉和听觉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以及抽象思维能力,且能够间接影响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使学生体验到微课教学的魅力。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微课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微课教学方法的应用是辅助教学手段,无法替代课堂演示实验。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明确微课的针对性,只能应用于无法操作、危险性较高或实验现象模糊的实验。危险性不高,化学现象明显的实验应由学生动手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等,演示实验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感受,如学生闻到二氧化硫的气味后,才会深刻记住该物质的刺激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时,应准确把握微课教学的切入点,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应用微课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哪些内容不适合用此教学方法。且应将微课教学放在辅助地位,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上。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结合微课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微课的价值发挥出来。

二、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制作

1.微课教学的时间不长,内容短小、精炼。因此,设计制作高中化学微课时,应重视内容与时间的配置,科学利用教学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化学教师应围绕重点进行课程设计,以重点知识为主线,充实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精髓,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这些重点知识。教师分析题目时,应根据学生做错的原因来分析、讲解题目,使学生清楚哪些解题技巧的掌握仍不牢固,通过这种突出主题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节约授课时间,使学生能够理清解题思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则5molFeS2发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A:14molB:21molC:7molD:70mol这道题目做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解题要领,但是,微课教学能够将解题要领以及步骤详细地讲解出来,纠正学生理解错误的地方。2.建设微课系统教学资源库。高中化学课程应用微课教学方法时,需要足够的教学资源。因此,应建设微课系统教学资源库,完善微课教学资源,使高中化学知识的微课教学内容得到全面补充。微课教学资源包含的内容较多,如微课教案、微课讲解、微课练习等,而在这些微课教学资源中,主要是视频教学资源。但是如果要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利用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进行学习,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进行微课设计时,应保证微课内容的完整性,保证微课囊括整个高中的化学教学知识,使微课教学全面、系统。其次,进行高中化学微课设计时,应保证微课内容不杂乱,条理清晰,清楚地讲解各个知识要点,使学生能够掌握化学知识的精髓。最后,设计高中化学微课时,应将学生的心理状态纳入考虑范围内,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束语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教学方法,确定微课教学的辅助地位,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并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相互弥补不足的地方,以强化高中化学教学效果。进行高中化学微课设计制作时,应合理把握微课教学特点,有效利用微课教学资源,保证微课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验教学实验管理培养能力学习兴趣

怎样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推动化学新课程教学,我就怎样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浅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实验教学工作,没有这一条,就根本谈不上搞好化学实验教学。由于多种原因,实验教师在学校地位不高,待遇不好,有些教师瞧不起更不愿干化学实验教学,作为我本人既是化学实验教师又是实验室负责人理应带头消除这种偏见。要看得起自己的工作,要看到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树立热爱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带头苦干,多动手,勤动脑,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实验教学教师。

其次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掌握更多知识,主要是学习教材及实验技术资料,同时也要参观学习兄弟学校化学实验工作经验,收集资料,学习别人先进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1)建立必要的实验管理制度和上课纪律,它能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前提。首先制定学生实验各种规则,并挂在每个实验室墙上,对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进行重点讲解。

(2)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化学实验室玻璃仪器多,易破损,药品多(大多是腐蚀,剧)零碎东西多而杂。如何合理按排才能做到摆设分明,有条不紊使用方便。仪器药品分类存放对号入座。

(3)做好仪器、试剂的计划和采购工作。化学实验与其它实验室有不同,每学期都要补充化学试剂与易损耗的玻璃仪器,故在平时工作时,对要添置的物品及时纪录,期末造好计划,并向学校领导汇报并及时采购。

(4)建立实验室各种帐册。对化学仪器、标本、模型、挂图、药品和实验材料按其性能和使用情况分别建立帐册,一般来说,中学实验室应建立教学仪器明细帐册,实物流水帐,固定资产帐。此外还应建立仪器卡片,标鉴及各种登记册:《仪器借用登记册》、《仪器报废登记册》、《危险药品领用登记册》、《仪器损坏赔偿登记册》等。

(5)组织好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带有总结性,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实验以前作为化学实验教师不但要准备好实验用品,而且要任课教师一样要认真备课、写好备课教案,再试做一遍,直至实验效果很明显,然后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中注意事项,随堂跟班指导。

二、发挥化学实验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开端,在第一节课绪言部分就有“水的沸腾”,“镁带的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这些现象非常明显,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从而使学生掌握了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放化学实验室促使学生兴趣转化

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大致可分为暂时兴趣和持久兴趣,前者带有动摇性盲目性,后者具有稳定性和自觉性,要使学生实验兴趣从前者向后者转化甚至变成“志趣”采劝三多”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多给学生动手机会。

(1)首先让他们做好课本中必做的分组实验。

(2)其次还应尽量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学生经过动眼、动手、动脑的活动后对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的暂时兴趣就会转化到化学规律的认识上来,这使他们的兴趣就具有自觉性和稳定性。

化学课教案范文第10篇

一、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首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实验工作,没有这一条,就根本谈不上搞好工作。由于多种原因,实验教师在校地位不高,待遇不好,有些人还瞧不起更不愿干这行,作为我本人既是化学实验教师又是实验室负责人理应带头消除这种偏见。要看得起自己的工作,要看到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树立热爱工作的雄心壮志,在实践工作中带头苦干,多动手,勤动脑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

其次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掌握更多知识主要是学习教材及实验技术资料,同时也要参观学习兄弟学校实验工作经验,收集资料,学习别人先进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素质。

(1)建立必要的实验管理制度制度是纪律,它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首先我们制定了学生实验各种规则,并挂在每个实验室墙上,对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进行宣讲。

(2)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化学实验室有其特点,玻璃仪器多,易破损,化学药品多(大多是腐蚀,剧)零碎东西多而杂。如何合理按排才能做到摆设分明,有条不紊使用方便。我的做法是,仪器药品分类存放对号入座。

(3)做好仪器试剂的计划和采购工作化学实验与物理实验略有不同,每学期都要补充化学试剂与易损耗的玻璃仪器,故在平时工作时,对要添置的物品及时纪录,期末造好计划,一开学就向有关领导汇报并及时采购。

(4)建立实验室各种帐册仪器、标本、模型、挂图、药品和实验材料是学校的重要财产,应按其性能和使用情况分别建立帐册,一般来说,中学实验室应建立教学仪器明细帐册,实物流水帐,固定资产帐,此外还应建立仪器卡片,标鉴及各种登记册:《仪器借用登记册》,《仪器报废登记册》,《危险药品领用登记册》,《仪器损坏赔偿登记册》等。

(5)组织好实验教学学生分组实验是带有总结性,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实验以前作为实验教师的我不但要备好实验用品,而且要象任课教师一样要认真备课写好备课教案,再试做一遍,直至实验效果很明显,然后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和实验中注意事项,随堂跟班辅导。

二、充分发挥化学实验优势,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各项能力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开端,在第一节课绪言部分就有“水的沸腾”,“镁带的燃烧”,“加热碱式碳酸铜”。这些现象非常明显,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从而使学生掌握了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采取措施促进兴趣转化

学生的实验兴趣大致可分为暂时兴趣和持久兴趣,前者带有动摇性盲目性,后者具有稳定性和自觉性,要使学生实验兴趣从前者向后者转化甚至变成“志趣”采劝三多”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多给学生动手机会,首先让他们做好课本中必做的分组实验,其次还应尽量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学生经过动眼、动手、动脑的活动后对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的暂时兴趣就会转化到化学规律的认识上来,这使他们的兴趣就具有自觉性和稳定性。多开展一些联系实际活动,化学实验操作竞赛,化学课外活动,把化学知识与日常学习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例如,收集废干电池(利用锌壳制氢气)采集大理石用来制二氧化碳等,多做启发性实验,有利于兴趣转化。例如,电解质导电实验可让学生认识到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在通电的情况下,带正电的离子向阴极移动,带负电的离子向阳极移动,就是电解质导电的本质。

上一篇:课外生活论文范文 下一篇:廉洁自律课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