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治法范文

时间:2023-06-16 11:07:08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退耕还林;幼林地;兔害;防治;探讨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幼林兔害可持续控制已经成为一项系统化的综合工程,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提高幼林防治的自控能力,逐步加强对幼林兔害的生态管理,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等进行控制。此外,近年来陕北地区的幼林兔害,严重的影响了生态平衡,必须加大力度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常进行。

近几年,幼林兔害的实例发生越来越多,幼林破坏面积在不断扩大。加上近年来,退耕还林面积的增大,幼林兔害现象加剧。兔害不仅对幼林危害甚大,而且直至目前都未曾发现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造成幼林资源被严重破坏。对于此类危害性较大的野兔,虽然国家在保证不对幼林资源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已经采取措施极力控制,但是兔害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必须深入研究,制定新的防治措进行防御方可。

1、幼林兔害产生的原因

1.1陕北地区虽然进行大量的退耕还林,营造植物环境,但是其结构简单,可塑造性比较大。再者,退耕还林稳定性比较差,生态平衡的能力相对也比较弱,退耕还林种植的某些植物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相对较弱,极易被伤害,导致兔害的数量增多。

1.2近年来我国政府有禁止猎杀野生动物的明文规定,并且对猎枪进行收缴,人类捕杀野兔的数量大大减少。再加上野兔的繁殖能力比较强,一年四季均可产仔,并且每次产仔均有3~6只【1】,因此造成了野兔的数量和种群密度急剧增加和上升。

1.3防治野兔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物不准确,药物比例调和出现问题,加上农药使用的时机不当,以盲目的“高药量、高浓度”【2】认识进行防治兔害,结果防治未果,反而增强了野兔的抗药性,加剧对幼林资源的危害。除此之外,如采取的防治措施不当,缺乏技术性等都是造成兔害产生的原因。

2、幼林资源兔害防护措施探讨

近年来,我国针对兔害防治问题进行多次讨论、研究,同时也不断加强了对幼林兔害的预测管理力度。针对幼林兔害进行侦查,以“快、狠、准”的方式对幼林兔害进行定位,根据不同的兔害种类选择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防御,以免增大幼林破坏范围。预测兔害种类不明,切勿盲目用药,尽量采取措施将野兔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待专业人员对野兔进行过研究之后,再利用相关措施进行野兔整治。因此,为了使幼林兔害得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方法:

2.1兔害的化学防治法。针对幼林兔害防治采用正确的,合理的高效化学药物。化学药物是治理兔害最快最方便的一种高效方法。针对幼林兔害进行防治时,可选取高效、毒性小及无残留的化学药剂、农药及生物药剂。农药在幼林兔害防治过程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杀死野兔,并且季节和地区等客观条件对农药没有特别影响,而且化学防治还可以应用于病虫生长的不同阶段。因此,兔害化学防治法具有良好的防治成果。由于农药具有不同的特性,同时也决定农药不可乱用,必须对农药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农药的种类、功能、危害等方面的知识,农药内含对身体有害的化学药剂,合理施药,避免伤害到自己。

2.2兔害综合防治法。加强幼林防治宣传,加深人们防治幼林兔害的观念。幼林兔害本身是一种长期性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增强人们对兔害的危害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兔害生物防治活动中去。另外,幼林具有多样性,根据幼林区域的不同、树种的不同以及气候环境的不同,所采取生物治理方法也不同,在药物的使用上,一定要选择无公害药剂,避免扩大生态防治的范围。

2.3幼林兔害的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是一种利用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物质的方法。此防治法主要是利用自然学中生物物种间的亲密关系进行相互制约。(1)自然界中,野兔的第一天敌无疑是捕食性动物,比如猫头鹰、老鹰、雕隼等等【3】。这类防护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幼林兔害,还可以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2)微生物防治兔害。常见的有真菌、细菌及抗生菌一类的病毒。目前,在我国微生物防治方法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兔害防治法,不仅能减低兔害数量的增加,还能够避免化学药剂使用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更不会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是其他兔害防治方法所不能比较的。

2.4兔害的物理机械防治法。物理机械防治法主要采用物理因子在兔子生长、繁殖时期对其进行干扰、阻挠,同时也可以选择机械作用。无论选择两种中的哪一种,都可以较好的防治兔害。物理因子通过光、电、温度以及红外线辐射等方式阻挠兔害;机械作用主要是运用生物技术、放射能等,在兔害发生前进行使用,最适合兔害大量产生的阶段。

2.5兔害植物检疫防治法。植物检疫防治法是最传统的幼林兔害防治法,与其他幼林兔害防治法具有一定的差别。植物检疫防治法主要涉及到植物保护预防、免疫及铲除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植物进行检疫发现兔害,趁没有扩散、传播之前采取措施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将兔害一网打尽,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此方法是一种既有效又经济的幼林兔害防治法,被大家所提倡。不过,在实施这项方法的时候,必须要综合生态环境、生态安全及经济等方面考虑,促进生态平衡的持续发展。植物检疫防治法的优势有【4】:遵循了自然规律、有助于保证自然的生态平衡、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可以有效的控制野兔数量,保护植物安全,节省了经济资源,起到了保护幼林资源的生态结构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森林兔害综合防治措施的能力。

此外,想要幼林兔害得到更好的综合防治,必须加强对幼林兔害防治工作的规划,在幼林植物栽培时,不能单单只考虑美化,还应注意要防治兔害的产生。随着近年来我国林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许多外来野兔侵入,造成生态严重的不平衡,给我国林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加强幼林综合防治措施的实行力度,将幼林兔害根除。

3、结语

综上所述,幼林兔害防治工作为维护陕北地区幼林生态平衡作出巨大的贡献,保证幼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近年来,我国林业发展迅速,幼林兔害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家的减灾工程中的重点,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幼林资源不被破坏,必须加强幼林兔害的防护工作,利用综合防治措施从本质上遏制野兔的侵入。此外,加强人们对幼林兔害的防护意识,做好幼林兔害综合防治的辅助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保护方针,避免对幼林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威胁生态平衡的发展等。

【参考文献】:

[1] 宋晓斌,韩恩贤,薄颖生,韩 刚. 兔害对退耕还林的危害调查与防治对策[J]. 陕西林业科技. 2002(01):55-57

[2] 任王民,杨国强.新造中幼林地兔害防治技术初探[J]. 陕西林业. 2009(03):40

[3] 尔吉辉,顾巍巍,王瑞芝,白晓艳.兔害的防治方法[J]. 河北林业科技. 2000(02):65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稻;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 水稻播种期和苗期害虫的防治

1.1农业防治

近年来水稻害虫发生与为害随着各地栽培制度的改变,栽培水平提高,品种的更换等变化,水稻害虫的发生情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地须密切注意其发生动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如尽量使栽培制度单一而集中,可减轻水稻螟虫的为害,铲除杂草、春耕深灌、平整土地、清理残株等,可减少越冬虫源,对螟虫、稻叶毛眼水萤(稻潜叶蝇)、稻负泥虫、稻水象甲、稻水蝇、稻象甲、稻根象甲、稻叶蝉、稻灰飞虱等害虫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选用高产、优质、抗虫水稻品种,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有效措施。

改进栽培技术,提高栽培水平,科学用水,合理施肥,精耕细作等水稻保健栽培措施,使稻田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使个体发育与群体发育相协调,以增强水稻的抗性和补偿能力。同时改善田间小气候,造成不利于害虫发生而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保健育秧,可提高对稻潜叶蝇、稻水蝇、稻水象甲等苗期害虫的抗性。合理施用氮肥,施足底肥,看苗施肥,配比适当,可减轻稻飞虱、叶蝉和螟虫的发生。科学管水,适时晒田,可控制潜叶蝇、稻水蝇、中纹大蚊、周斑水虻和隐脉水虻等苗期害虫的为害。

1.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以其快速、高效、经济、简便等特点而在综合治理中占据了主要位置。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将是综合治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稻害虫的化学防治,要努力做到科学合理用药,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性好的品种。积极推广应用新剂型杀虫剂,如水乳剂、水分散性剂、缓释剂等。

水稻种、苗期主要防治稻潜叶蝇、稻负泥虫、稻摇蚊、稻水虻、蓟马、食根叶甲、稻水象甲、泥苞虫(石蛾)、中纹大蚊等。可根据当地害虫发生情况,以主要害虫为主,兼治次要害虫。用药种类和施药方法依害虫特点而定。对为害稻种子及幼根幼芽的食根叶甲、稻摇蚊、水虻、稻水蝇及检疫对象稻水象甲幼虫等,除排水晒田外,可撒毒沙或毒土防治。可选用5%甲拌磷粒剂3750~7500g/hm2加细沙150~225kg拌成毒沙均匀撒施。也可用水胺硫磷、呋喃丹等做成毒沙施用。对为害秧苗叶部又能带虫继续传入本田为害的苗期害虫,如稻潜叶蝇、蓟马等,可采用插秧前喷1次出嫁药,然后使秧苗带药下地,对本田初期秧苗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苗床蝼蛄为害较重时可撒毒土或毒饵诱杀。

2 水稻生长前期至孕穗期害虫的防治

这一阶段主要害虫有黏虫、稻纵卷叶螟、飞虱、叶蝉、水稻螟虫、夜蛾类、蝽类等。可用有机磷、合成菊酯类常规喷雾防治。提倡使用氟铃脲、抑太保、Bt375/hm2加5%锐劲特悬液225mL防治二化螟的效果可达80%以上。如以防治二化螟为主,兼职其他害虫时可因地制宜选用下列药剂:每公顷用80%杀螟丹WP420~1500mL(25%杀螟双WP3000-3750)+50%杀螟松EC+40%乐果EC1:1混合1500~2250mL、18%杀虫双撒滴剂3750~4500mL等有条件时可使用性诱剂进行预测预报或迷向法诱杀。

3 孕穗至乳熟期害虫的防治

这阶段发生的主要害虫有水稻螟虫类、稻纵卷叶螟、飞虱、叶蝉、稻螟蛉、稻蝗、稻苞虫,此时的化学防治,目的是保粒,保穗、保丰收。各地可根据害虫发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主要防治对象,找准目标害虫,兼治其他害虫。可使用有机磷杀虫剂活合成菊酯类药剂常规喷雾活泼浇。化学防治时要搞好预报预测,有条件时测定经济阈值,以做到事半功倍。

4 诱杀和人工防治

对有趋光性的害虫,如夜蛾类、叶蝉类、多数螟虫类可在成虫盛发期,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设置黑光灯、高压汞灯、双色灯等进行诱杀,诱到的虫体还可作家禽的饲料。对有些特殊习性或可利用人工防治的害虫,进行人工防治。如可于清晨用人工扫虫或滴油打落的方法防治稻负泥虫幼虫;利用稻螟蛉幼虫的假死性和老龄幼虫化蛹前折叶成苞并折断落水的习性,进行人工扫杀和捞出虫苞;用扫网在田边池塘等处网捕稻蝗成虫和若虫,网捕稻水蝇成虫,也可减少虫源。因为漂浮物和漂秧上常附有较多稻水蝇的卵和蛹,经暴晒使蝇蛹不能羽化而起到防治作用。

5 生物防治

一是利用和保护自然天敌天敌是水稻害虫重要的自然控制因素,稻田内天敌种类非常丰富,如捕食性的蜘蛛、螨类、草蛉、瓢虫、蝽类和寄生蜂、寄生蝇等。对这些天敌资源要进一步保护和利用,做到科学合理用药,减少对天敌的伤害,协调好生物防治和其他防治的关系。有些稻区可放鸭除虫,一举两得。

二是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害虫有条件的地区,防治水稻害虫努力推广应用无公害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如使用10%多来保、复方Bt、46%特杀螟、1%灭虫清、64%螟虱星等。有资料报道用药量每公顷900~1200mL防治效果均可达85%以上。

还可用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混用,提高防治效果。例每公顷用Bt375g加锐劲特225mL防治二化螟,防治效果可达80%左右。5%抑太保EC、5%氟铃脲EC等也可进行防治水稻害虫的试验示范及推广。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198-02

玉米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被制作成各种食品,是我国人民喜爱的谷物之一。玉米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然而病虫害常给玉米种植带来重大影响,造成产量和质量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基于此必须重视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 常见玉米病虫害

1.1 常见玉米病害

玉米种植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影响易发生病害。统计表明,玉米病害种类达到十余种之多,其中尤以大、小斑病和青枯病为代表,给我国玉米种植带来严重影响。

大斑病对玉米生长全程都有一定影响,尤其在抽穗后大斑病对玉米影响日益加剧。大斑病主要影响玉米叶鞘及苞叶部分,尤其在温度18-22℃时极易产生该病害。大斑病致病菌为大斑病凸脐蠕孢。

小斑病在玉米上造成的斑较大斑病小,但数量更多,危及范围更广。患病玉米初期其病斑为水浸状,而后颜色逐渐加深,由中间向旁边颜色呈现由浅及深状,形状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小斑病致病菌为玉蜀黍凹肚脐蠕孢,在28-30℃下极易产生该病害。

青枯病对玉米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能迅速导致玉米枯死。导致青枯病因素较多,其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可诱发该病,常发生于玉米成熟期前后。青枯病期初玉米叶片突起,水分逐渐流失干枯,颈和根出现溃烂,茎中空并出现软化现象,逐渐导致玉米倒伏,青枯病致病菌为镰刀菌和腐霉菌等其他病菌共同侵染。

1.2 常见玉米虫害

玉米虫害种类多,影响玉米整个生长周期,其中尤以红蜘蛛、蚜虫、玉米螟为代表。

红蜘蛛以玉米养分为食物,逐渐导致玉米组织成分被破坏,并出现黄白色斑点,最后褪色死亡,大面积红蜘蛛病虫害会造成玉米粒瘦小,影响玉米产量。

蚜虫是较为常见的玉米病虫害之一,主要以戏曲玉米嫩茎和汁液为生。受蚜虫影响,玉米禾苗会逐渐萎蔫,玉米叶片卷缩,危害严重时会导致玉米死亡。蚜虫生殖方式较多,不仅可两性生殖,还可孤雌生殖,危害范围广,并具有较长周期。

玉米螟主要破坏玉米心叶,导致叶片出现成排小孔。玉米出雄穗后玉米螟会破坏胸花,致使其折断。出雌穗后玉米螟幼虫会破坏其内苞叶和花丝部分,造成玉米减产。

2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到病虫害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均受到大幅度影响,给农民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性。基于此必须研究玉米病虫害产生原因,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正确防治,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造成的影响,确保玉米生产稳定性,提高产量。

2.1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房子技术主要指对玉米生长规律进行总结,根据实际状况采取农业方法缓解病虫害对玉米造成的影响。

首先选用品种优良的种子。种植玉米前需要对当地环境进行考察,结合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玉米种一定要具有一定抗病虫害能力,在生长过程中不易被病虫害影响。玉米种植前需对地面进行翻土处理,降低土壤致病菌含量。结合气候和发病规律,适当提前种植,让玉米错开病虫害高发期,确保其安全周期时间更长。玉米若出现病虫害后,种植人员应该及时将发病叶片等部分去除,降低病虫害进一步蔓延速度,为玉米良好生长奠定基础。害虫一般在冬季前产卵,虫卵可越冬成长,并在来年开春之际孵化生长。为降低虫卵影响,玉米收割完成后可将玉米杆等带出玉米地,并对其进行集中处理,降低来年虫卵孵化数量,从而达到防治玉米病虫害目的。

2.2 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大主要利用自然界生物链原理,在玉米地释放害虫天敌方式,从而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生物防治法较为环保,且具有明显效果。使用物理防治前需研究当时病虫害发生规律,在适当使其引进害虫天敌将其消灭,从而达到最佳灭虫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引进害虫天敌时应注意随环境保护,不可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选择引进物种应确保不会造成当地生物链出现混乱,引进新物种导致物种暴发,产生新问题。例如蚜虫天敌时蚜茧蜂,红蜘蛛天敌时草蛉、食螨瓢虫,玉米螟天敌是赤眼蜂。赤眼蜂产卵时会选择玉米螟等害虫卵,将自己的卵产于害虫卵内部,靠害虫卵营养孵化,使得害虫卵无法正常孵化,降低其成活率。释放赤眼蜂时机需科学把握,当每百株玉米有一到两株出现玉米螟时应进行赤眼蜂释放,且选择天气较好时释放,提高赤眼蜂对害虫捕捉能力。

2.3 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具有较好灭虫效果,并具有一定环保型。玉米病虫害物理防治法较多,主要有色膜色板诱杀法、灯光诱杀法、毒饵诱杀法等。

灯光诱杀法主要利用害虫具有一定趋光性特点,在玉米地夜间通过黑光灯、白炽灯等广元吸引玉米螟成虫,降低其在玉米地产卵量,以此达到防治目的。使用该种防治方法不仅可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环境,还不会对人畜造成伤害,具有较好操作便利性。

色膜色板诱杀法主要指利用害虫特殊光谱反应,结合光色生态规律使用色模色板诱对害虫进行诱杀。例如在玉米地设置银灰色可达到良好驱虫避害目的。

使用毒饵诱杀害虫时,选用害虫喜食的食物配合药剂,在傍晚时分释放诱饵,害虫使用后便会中毒死亡。

2.4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主要指通过对病虫有杀害作用且对玉米和人畜无害化学药剂消灭害虫或是对玉米病害有一定至于作用的化学药剂在玉米田间喷洒从而达到治愈并充好效果。化学防治法是当前玉米种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也是玉米种植人员最熟悉的一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当前出现一些较为新式的化学防治法,如仿生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等。这些方法具有高效、安全、迅速等特点。仿生杀虫剂主要利用方生物农药杀灭害虫,当前一些农药就是利用该原理制作出来。植物源杀虫剂主要通过抑制害虫生长方面达到消灭害虫群目的。

结束语

玉米病虫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发病周期长,对玉米种植危害性较大。玉米种植人员应该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当地气候特点,寻找积极有效的防治方法,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以此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志松.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新技术浅谈[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5):58-59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病虫害生物防治;管理探讨

1引言

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管理工作是现阶段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实行不同的处理措施是现阶段相关林业部门考虑的关键,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进行重视。

2我国林业病虫生物灾害概述

2.1我国林业病虫生物灾害现状分析

林业病虫生物灾害是指,树木等自然资源受到病虫等生物性灾害的破坏,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甚至出现大规模的死亡现象的一种灾害现象。根据病虫生物灾害的来源不同,可以划分为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这两大种类,本文将分别对其进行阐述。对于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来说,是指在我国林业部门进行检疫的过程中发现的在我国境内产生的病虫灾害生物,由于其产生于我国,因此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相对较强,且具有非常强的传播性,因此对其进行彻底的治理是非常困难的。对于外来林业有害生物来说,其主要指的是从国外传播到我国境内的有害生物,由于其产地是国外地区,因此大部分对我国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治理起来也相对比较简单。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这两种病虫生物灾害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方式,并严格防止其传播,在大部分地区都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少部分地区,不仅不能达到有效地抑制,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亟待解决。

2.2林业病虫生物灾害的种类分析

根据现阶段我国相关林业部门对林业生态结构的一系列调查研究,将现阶段存在于我国的病虫生物灾害初步总结为100种甚至更多。目前,我国相关病虫灾害的检测部门已经能够对发现的病虫灾害进行实时的监测,同时对其发源地和发源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解决措施。

3针对现阶段我国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与管理探讨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止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先进的防治管理案例,将其相关措施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是现阶段在我国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与管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其主要是利用生物手段去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治理,具体来说也就是所谓的“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等等,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性,利用其天敌对其进行消灭。随着现阶段我国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科研部门还研制出了利用生物有机体对病虫害进行治理,例如:相关林业科技部门研制出了针对松毛虫的黑蚂蚁生物防治手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生物防治法的治理力度相对较强,同时也能根据不同的病虫害情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因此现阶段在我国应用相对广泛。

3.2林业基础技术防治

林业基础技术防治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林业苗圃种植时,根据该区域土质的特点和自然环境的不同事先对土壤进行消毒。同时,在种子的选择方面根据病虫害的情况进行严格地挑选,尽量选择那些抗虫害能力相对较强的种类。在进行种植之后,需要相关部门定期安排人员对苗圃卫生情况进行治理,对杂草和枯叶现象进行及时的清除。除此之外,很多地区由于对抚育伐的时间没有进行合理的调控,导致病虫害在这一过程中迅速滋生,并逐渐蔓延,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要根据林业和苗圃发展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抚育伐计划,并采取一定的防虫措施。根据现阶段我国苗圃及林业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其实际的工作中,病虫害生物一般比较容易出现在干枯和水分含量相对较大的树木之中,这种环境下细菌滋生相对较快,因此病虫害繁殖能力也相对较强。对于这一部分的治理措施来说,一般会采用砍伐和焚烧的形式,直接切断整个病虫害生物的传播源头,对其进行彻底的治理,但是由于其杀伤力和规模相对较大,且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因此一般情况来说不提倡这种做法。

3.3化学防治法

对于化学防治措施来说,其主要是利用化学农药产品来对病虫害生物进行消除工作,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病虫害生物的化学防治法进行调查,将其具体的种类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其化学防治法中较为常见的就是药物喷洒或者喷雾剂的形式,工作人员将化学药品稀释,利用喷雾剂等设备对病虫害地区进行喷洒,进而达到消灭病虫害生物的作用,这种模式应用起来较为简便且喷洒范围相对较广,效果非常良好,因此在现阶段已经开始大规模进行使用。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化学防治法就是人工涂抹、撒布和包扎等,这些方式一般都在一些经济和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应用,相对来说耗费人工,且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相关林业部门并不是很提倡该种形式。一般来说,只有在一些极其贵重的树木和植被的病虫害生物的防治中才会对其进行使用。

4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当下在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中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未来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

作者:李琼 单位: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林业局永定林业站

参考文献:

[1]冯莹,黄茂俊,许少嫦,等.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工作[J].广东林业科技,2012(02).

[2]郭丽洁.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杨利娜,惠会峰.林业的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

[4]张艳荣.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森林病虫害预测模型与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桃树 病虫害防治 综合防治方法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71-02

引言

桃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桃树种植产业中关键性的环节,根据桃树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危害特点,结合本地区自然气候等客观因素,将植物检疫,农业、化学、生物、物理等防治技术综合运用,产生整体的合力,相互补充、协调,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实现防治效果好、产品安全、经济的目的,为桃树的高产、稳产、优产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 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法

植物检疫法是从源头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培育无病虫种苗,将地区性高危病虫害消灭或是控制在地区范围内,还包括进行种苗产地检验、消毒等具体工作。此类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蔓延传播,实现安全引种的目的,是防治检疫性病虫害传播为害的关键措施。

2.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主要从病虫害、植物生长与外在环境条件的复杂关系出发,研究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点以及影响其发生与为害的相关因素,找到病虫害生长繁殖中的薄弱环节,结合栽培技术等措施,进而达到消灭病虫害或有效抑制其生长发育、发生为害的目的。此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具体措施:选育抗性强的优质品种、土地深耕细作、轮作换茬、科学施肥、科学浇灌、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及时修剪等。

3.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主要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防治的方法,通过选择有益生物消灭或拟制病害虫达到防治目的。主要利用生物的食物链关系,有益生物主要包括捕食性昆虫、微生物、鸟类、寄生性昆虫等,对于病害的生物防治手段主要利用有益菌和抗生素、抗菌素等生物制剂控制病害。

4.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主要通过研究桃树植株、害虫的生理结构、病原体的形状大小以及其习性等生理规律,利用自然因素和机械因素,如光照、温度、风力、比重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包括育种选种、温度控制、诱捕诱杀、隔离防护等。

5.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法是桃树病虫害防治常用的方法,通过化学制剂喷洒来消灭和预防病虫害,使用范围较为普遍。此法具有简单易操作、应用面较广、防治效果好、在短时间内达到防治目的等优势,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带来环境污染、杀害有益生物、毒性残留等问题。

二、桃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我县桃树种植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全县桃树面积已达3000多hm2。对于桃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依然是主要的内容,也是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的工作。尤其是一些新建立的桃园,其病虫害防治基础较弱,防治手段的运用不成熟,容易造成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目前,社会正在大力倡导绿色、无公害食品,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在这种形势下,以传统的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手段有些不合时宜,难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及时改进,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破除单一性防治手段。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病虫害防治理念,针对性的提出几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1.努力提升桃园水、肥、土的管理水平,及时改善土壤结构,均衡施肥,科学浇灌,提升桃树的长势以及其抗病虫的能力。施肥管理方面,重心是秋季施基肥,保证基肥充足,肥料的搭配上要以有机肥为主,科学掺入其他肥料,追肥阶段前期以氮肥为主,中期以磷钾肥为主。

2.定期对桃树进行修剪,努力提升修剪水平,保证树体有良好的结构,改善植株的光热条件,尽量选择长枝进行修剪,对于一年生的枝条坚持疏剪、长放的原则,尽量避免短截修剪。枝条更新时采用短截缩减方法。根据桃园种植密度和桃树的树形,其主枝数量应该控制在1300-1500个/hm2之间,原则上不留侧枝,每个主枝要留8个左右的中大型结果枝组,主枝的角度应控制在55°-65°之间。进行长枝修剪时,要注重疏花疏果以及夏季修剪,确保达到最终的效果。

3. 根据桃树的生长情况、修剪情况做好桃园彻底清理工作。一旦发现病枝、蛀虫枝、病虫果实,应当及时剪除;如果发现主枝主干出现病虫,应当及时刮治,之后要及时将剪断的病枝、病叶、病果以及脱落的树枝、叶、果实彻底清理,集中烧毁。

4.要做好桃园的全面消毒工作。在桃树萌芽前合理喷洒5%浓度的石硫合剂。石硫合剂是较为理想的清除剂,对许多越冬的病虫源有防治效果,进行消毒时必须喷匀、喷透,做到仔细全面,努力降低桃园病虫害的发生机率,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5.桃树蚜虫、粉蚜虫、瘤蚜虫等害虫在植株展叶后开始逐渐危害,但是紧接着蜘蛛、捕食蝽、草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等大量捕食性的有益昆虫开始活动,这时要充分利用这些害虫天敌,达到控制蚜虫危害的目的。如果虫害十分严重,仅靠生物防治效果不明显,此时可以选择40%的乐果乳剂5-10倍涂抹,其方法为将主干表皮切除10公分宽左右,涂药后用废纸包扎,可以有效消灭害虫,还可以保护天敌不受害。

6. 小麦收割以后主要防治对象为天牛,此时时天牛交尾期,清晨可以人工捕杀成虫,效果明显;春季时害虫幼虫开始排出新粪,这时用0.07-0.15g的磷化铝片剂塞入孔内,再用泥封口,其防治效果在98%以上。使用该方法时要注意,磷化铝具有很强的毒性,在操作时选择通风口快速进行,并在密闭容器内保存。

7. 一些地区将梨树和桃树混合栽种,对于这些果园其防治对象主要是梨小食心虫,其危害程度较重,容易造成桃树枝折断。通常在6月份时人工摘除受损的断枝,降低害虫基数,适量用药,切勿频繁用药,减轻对天敌的伤害。在害虫产卵期时,可释放一定数量的赤眼蜂。脱果前期,在距离地面30公分左右处悬挂草把,引诱害虫越冬,选择温度较低时集中烧毁,降低越冬害虫基数。

参考文献

[1]李跃峰.桃树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下半月), 2006(5) : 69.

[2]马香利. 赵志亮.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 2006(3):56- 57.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6篇

小麦是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麦蚜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分布极广,全县麦区均普遍发生。祁县麦蚜种群以穗蚜即麦长管蚜为防治优势种。麦长管蚜长卵形,草绿色,腹管长圆筒形,成、若虫均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小麦叶、茎、穗的汁液,被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者叶片变黄,全株枯死,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并造成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份超过30%。此外,蚜虫是小麦黄矮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其间接危害远远大于蚜害本身。

一、防治现状

麦蚜作为一种常发性、关键性害虫,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其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已被麦农所普遍认识,对于防治时间、用药情况也都熟悉。

1.小麦秋播药剂拌种

小麦秋播拌种技术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的现实举措,可以预防多种病虫害如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地下害虫、蚜虫、灰飞虱等,确保小麦苗全、苗壮的有效措施。目前,全县有85%的麦区播种都采用药剂拌种。技术人员在指导小麦生产中要求麦农准确掌握用量,提醒他们如果用量过大,会导致小麦出苗推迟,生长缓慢,严重者会出现缺苗断垄。

刘爱芝、李素娟等用吡虫啉225~480g拌100kg小麦种,可有效地控制小麦全生育期麦蚜的危害,持效期长达7个月。在小麦蚜虫发生始盛期至高峰期,防治效果达91.38%~99.52%,小麦的千粒重提高了9.41%~13.41%,小麦增产37.36%~48.06%。高占林、党志红等的研究表明吡虫啉拌种防治麦蚜技术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可高效控制麦蚜为害,在产品中残留也低于国际最高限量标准。2013年在祁县贾令镇的调查发现,用75%吡虫啉种衣剂(高巧)拌种后的小麦,到小麦抽穗后不再需要对蚜虫进防治,对蚜虫的大发生危害起到了较好的预防效果。

2.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化学防治

目前,麦蚜的防治仍以化学农药为主,最佳防治适期就是小麦开花灌浆时,一般在田间抽出100穗小麦,数一数,如果麦蚜有800头,天敌单位与麦蚜比小于1:150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如果低于800头,应当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麦蚜的天敌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它们对麦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般年份控制效果可达20%左右。 近两年,麦田抽穗至灌浆期我县推广的是“一喷三防”技术,即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配剂喷雾,达到防病治虫、防干热风、防倒伏的田间效果。这个时期麦田所使用的化学农药由政府集中采购,以村为单位免费发放到麦农手中。农药品种基本上由政府控制,避免了高毒农药在小麦生产中的使用。

二、存在问题

化学防治易造成3R问题即残留量(Residue)、抗药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麦田若单纯依赖和长期使用一种化学农药,将会引起病虫种类变化加剧,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越来越严重,破坏麦田生态平衡。当害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就会降低杀虫剂的药效,生产中农民就会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从而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同时给施药后残存的害虫创造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反弹后虫害发生量大于没有用药防治的区域,并且用药次数越多,发生量越大,造成害虫的再增猖獗。

夏正荣等研究了阿维菌素、吡虫啉、毒死蜱和乐果四种农药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和对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天敌量随麦蚜密度的波动而波动,四种农药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选择性杀虫剂吡虫啉对天敌的杀伤率较低,这样药后余生的天敌能对药后余生的害虫进行二次控制。由于吡虫啉在麦田的大量使用,麦长管蚜不同程度地在各地都产生了抗药性。

如邱高辉2007年通过对江苏、山东、河南、甘肃等地麦长管蚜对吡虫啉和另一种常用杀虫剂抗蚜威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各麦区的麦长管蚜对抗蚜威已经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对吡虫啉虽然还处于敏感阶段,但在局部地区已经开始产生抗性。到2012年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通报了山西省农业有害生物抗性风险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我省运城地区麦长管蚜对抗蚜威的抗性为1.11倍,对吡虫啉的抗性为0.25倍。

因此,麦长管蚜对常规杀虫剂产生抗性的问题应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实现对麦蚜的高效控制,确保小麦稳产、高产。

三、对策

1.制定麦长管蚜抗性管理制度

针对麦长管蚜已经开始对吡虫啉、抗蚜威等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实际,通过政府部门协调,制定科学的抗性管理制度,有计划地使用杀虫剂,采取严格的措施控制杀虫剂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尽可能地延长杀虫剂的田间使用寿命。例如政府在防治麦长管蚜的过程中应拟定一个全县性的轮用计划,根据该计划,将全县分为3个面积大体相同的小麦种植区,按一定的年代间隔、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并严格规定每一种农药的使用次数,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运用,政府完全可以实现对小麦农药使用情况的全面控制,从而可以有效控制麦长管蚜对杀虫剂的耐药性的发展。

2.综合治理麦长管蚜危害

麦长管蚜化学防治法虽然是麦农、植保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防治法、生物防治法、耕作防治法等各种防治法的效果和效益与化学防治法进行全面比较和评估后做出的选择。但许多地方都提倡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害虫作为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分量来研究和调控,防治措施的选择应全盘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选取抗蚜小麦品种、利用微波电磁场杀蚜虫技术、利用微生物农药(真菌、细菌、病毒等蚜虫病原微生物)等防治措施均具有对环境安全且效果显著的特点,值得在生产中大力推广。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柞蚕 害虫 防治 方法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86-01

柞蚕虫害是蚕业生产的大敌,其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本着群策群力,全民皆兵的原则。

防治虫害的基本方向: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改变昆虫繁殖发生的条件;提高抗虫性;直接消灭害虫。

虫害防治方法多种多样,依其应用技术不同,分为以下五种:一蚕业技术防治法:二生物防治法;三物理、机械防治法;四、化学防治法;五检疫防治法。这些方法必须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一般来说,害虫综合防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采用一种方法防治多种害虫;二是采用多种方法防治一种害虫;三是采用多种方法防治多种害虫。

参照农民害虫防治的经验,结合宝山镇的蚕业生产情况,介绍几种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

一、蚕业技术防治法:

在蚕业生产过程中,应用一定的放养技术,达到预防害虫的目的。

1. 稚蚕保护育:利用土坑育、河沟畦芽育、及稚蚕室内育等都具有防虫保苗的作用。

2. 室内产卵:可以避免母蛾及蛾籽遭受鸟虫鼠害。

3. 选择蚕场:春季选用向阳、背大风、通小风的把场,不仅减轻绒茧蜂的为害,还有利于蚕儿的生长发育;利用线虫较多的蚕场放春稚蚕,可以减轻线虫的为害;选择近几年步行甲为害轻的蚕场放秋稚蚕,可以减轻其为害等。

4. 火烧蚕场:秋末初春,组织人员火烧蚕场,可以将蚕场地面大部分越冬害虫烧死,还有肥山旺柞的好处。

5. 合理密放:在“底虫”多的蚕场,合理密放,缩小放养面积,便于有效的防治害虫。

6. 适时收获:适时早摘茧,可以减轻鸟害和鼠害,特别是摘春茧,可防蚕寄蝇蚕场脱蛆。早收橡实及时进行灭虫处理,可减轻象鼻虫的危害。

二、生物防治法:

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控制或消灭害虫的方法。害虫的天敌有:病原微生物、寄生物或捕食性益虫、益鸟及其他有益动物。生物防治在害虫防治上日益广泛的应用起来,效果也相当显著。

1. 病原微生物的利用:

苏云金杆菌能使多种鳞翅目幼虫发病。用每毫升含0.5亿的菌液防洋辣子;用每毫升1亿的菌液防治3-4龄松毛虫,但对柞蚕有一定的杀伤力。自然界,赤紫穗状菌使蚕寄蝇蛹发病率达3.6-20.3%。

2. 寄生性和捕食性益虫的利用:

我国南方利用大红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虫,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椿象等。

3. 益鸟和有益动物的利用:

充分利用食虫鸟如白脸山雀、杜鹃、画眉、啄木鸟等食虫鸟能大量消灭树害虫,养鸭治蝗虫等。对农林害虫有益的天敌,几乎对柞蚕都是天敌,在利用上应细加考证。

三、物理和机械防治法:

利用人工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声等)来防治害虫。

1. 人工捕杀:根据害虫的不同危害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各种捕杀,简单地说就是抓虫,摘除虫卵虫果等,如抓螳螂,抓秋千毛虫等。

2. 器械捕杀法:制备各种专门捕虫器械,捕杀害虫。如利用捕鼠器捕捉老鼠,利用捕蝇快捕杀苍蝇等。

3. 灯光诱杀法:利用夜间活动的害虫的趋光性,在蚕场内点灯或拢火,让飞蛾投火自焚,利用诱虫灯诱杀飞蛾效果也很好。

4. 毒饵诱杀法:利用角瓜或土豆拌杀螽丹诱杀螽斯、乖子、步行甲等。

5. 潜所诱杀法:利用害虫生活习性,人工造成害虫喜欢潜伏的场所,诱其进入,然后捕杀。如用纸团或干草枝放在柞把中诱杀蜘蛛;在蚕场中挖小沟诱杀土乖子等。

6. 阻隔捕杀法:

6.1利用抹环法,在柞树干上抹蒽油环,阻止线虫上树寄生柞蚕。

6.2利用挖沟法,在春蚕的土坑育周围挖小沟,沟中撒蚂蚁粉,防止蚂蚁危害。

6.3利用塞洞法,用粘土堵住害虫蛀孔,防治柞树害虫有一定作用。

6.4利用屏障法,用鸟网、闪光带等挂在蚕场四周,对防治飞鸟等天敌大有帮助。

7. 高低温杀虫法:利用害虫适应的温度,杀害害虫,比如橡实象甲的幼虫对高温忍耐力较差,可用55度温水浸橡种10分钟,或50度温水浸15分钟,可杀死90%以上的幼虫,对橡种无不良影响。

四、化学防治法

各种化学物质―杀虫剂来防治害虫,正确用药能够迅速地扑灭大量害虫。

五、检疫防治法 利用植物检疫工作防止害虫蔓延传播。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玉米粘虫,综合防治,措施

玉米粘虫不同于一般的害虫,它是具有迁移性的,而且它的存在是有潜伏期的,它会在玉米地中进行潜伏,等待阴雨时间大规模爆发,并且它是杂食性害虫,但是它还是最偏爱玉米,细观我国玉米粘虫经常爆发的地方,一般都在我国的东北和华北一带,因为在我国的东北华北一带,在七八月份降水比较多,但是还达不到南方一带的梅雨水平,这个降水量适合粘虫的生存,并且在七八月份东北华北一带南方温度还普遍偏高,而北方的温度正好,无论是气候还是温度还有土地条件,都是很适合粘虫的生活的,玉米粘虫之害之所以我们应该给予重视,就是因为一旦爆发,它的范围是十分大的,并且很难找到源头,不仅对玉米产生影响,收成受到很大程度影响,更对水稻小麦大豆等都产生了影响,对人们的食用安全构成了威胁,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粘虫危害,我们应该积极制定玉米粘虫防治方法,减少更大的危害。

1.玉米粘虫的活动时间和构成的危害

1.1玉米粘虫的活动时间

玉米粘虫是具有潜伏性迁移性和爆发性的害虫,一般活动于七八月份的东北华北一带,且一旦爆发会造成大范围影响,给整个庄稼种植产业带来巨大影响,玉米粘虫之所以很会潜伏,主要是因为它在刚刚生殖繁衍后会及时把幼虫玉米叶或玉米枝干中,幼虫在玉米的叶或枝干中生长成熟,吸取本该属于玉米的养分,用这种方法使玉米逐渐死亡,玉米粘虫是杂食性动物,也就是说它的食性很难限定,但是它最喜欢的还是类似玉米的禾本科植物,它的这种大范围爆发形式使得我们对它越来越关注,它的存在给玉米产业带去了极大威胁。并且,玉米粘虫一般是不会突然性的停止生殖繁衍,只要降水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了它就可以进行繁殖,这种低标准也使得它们越发猖狂,尤其是每年的夏季刚过时它们的数量尤其多。针对它们的这一爆发时间,我们应该及时实行防治措施将他们尽可能消灭。

1.2玉米粘虫构成的危害

玉米粘虫是杂食性害虫,由于它的无限制食性,导致它对很多粮食作物都有蚕食,给除了玉米的很多作物带去了威胁。其次,它是爆发性的害虫,一旦它开始侵蚀作物,那么虫害将是爆发性的,根本得不到控制,更可怕的是,很难找到虫害爆发的源头。并且,它会把幼虫潜伏在枝叶中蚕食玉米,一片玉米叶被吃掉它们会向着第二片玉米叶蚕食,久而久之,整个玉米的营养都被它们夺取,被蚕食过的玉米只剩下不能吸取营养的叶脉,玉米无法继续存活,这对整个玉米田都是致命的,玉米会出现大规模减产的情况。玉米粘虫的幼崽是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身体颜色的,因此,由于它的这种特点是人们更无法准确找出他们并加以消除,他们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对营养的吸取量,长时间不消除对玉米会造成更大程度的蚕食。玉米粘虫一般分为6个年龄段,两龄的分为一组,一般来说,一至二龄的幼虫会长时间潜伏在叶片中并且以绿色为主要身体保护色,昼夜进食,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幼虫食量是有限制的,三至四龄的幼虫食量明显变大了,从开始的啃食枝干,变成了啃食更有营养的叶片,让玉米生长更为艰难。五至六龄的玉米粘虫食量猛增,它们不仅仅局限于啃食叶片了,更开始啃食玉米的穗子,让玉米的营养全为它所用,这时期的玉米粘虫相比一至二龄的玉米粘虫来说食量增长了约百分之七十至九十左右,这个数字是惊人的。

2.高效防治玉米粘虫的措施

2.1采用生物防治法

所谓生物防治法,就是使用某些材料针对玉米粘虫的弱点进行攻击。玉米粘虫的典型弱点就是它对糖和醋很是敏感,如果用糖和醋对它们加以引诱应该会将它们消灭。或者是利用它们怕光的这一原理,结合糖和醋,对这些影响收成的害虫们统一消灭。让庄稼能更好的生长。首先可以利用粘虫们偏爱糖醋这一特点。将糖和醋还有杀虫剂以一定量的比例混合,把这种强力杀虫剂洒在玉米枝叶上,玉米粘虫闻到糖醋的味道会自动被吸引,只要吸食了这种杀虫剂它们就会被统一消灭。这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利用粘虫喜光的特点,在夜晚的时候在玉米地中放入杀虫灯,玉米粘虫再夜晚会因为灯光而迅速聚拢进而可以将它们消灭。

2.2采用化学防治法

不同于生物防治法,化学防治法就是利用化学制剂直接喷洒,将玉米粘虫消灭掉。化学防治法主要适合用在玉米粘虫的成虫生殖繁衍之前,或者是幼虫在3龄之前。这时喷洒化学制剂是最容易将它们杀死的。对付那些还没成熟的幼虫,我们可以喷洒灭幼脲系列的化学制剂,可以采用喷雾式喷洒,这种化学剂不仅可以有效杀死幼虫还可以尽量减少对庄稼的危害。对于成虫的防治,可以喷洒化学成分更浓郁的制剂,让成虫也能有效的被杀死。

2.3采用农业防治法

农业防治法就是对玉米田进行管理,在对玉米田进行大规模管理以后,把玉米田中的被啃食过的枝叶或枝干进行整理,对这些枝叶和枝干不应该随意丢弃,因为这些枝叶和枝干可能还残存玉米粘虫的幼虫,如果不加以焚烧,难以将这些害虫完全消灭,所以,在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尽可能的选择抗虫害的品种,尽量选择抗虫害的水肥,让玉米能够尽可能减少玉米粘虫的影响。

3.结语

玉米粘虫的危害是很大的,不仅会对庄稼收成造成影响,也会对人们的使用安全造成威胁,给整个玉米种植产业造成经济损失。所以,要积极实行化学,生物,农业防治法,减少玉米粘虫对玉米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雅琴,玉米粘虫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J],农机服务,2014-9:46-47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伊宁市;园林病虫害;防治;防治方法

前言

随着伊宁市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园林绿化是伊宁市城市现代化工作的重心,人们对绿色的需求也是在日益提高,绿化事业也是在不断的进步,树木花草的种植面积也是在不断扩大,伊宁市是一个花园城市,树木花草是伊宁市园林规划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花草树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难免会遭到病虫害的打扰,从而使花草树木生长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样就是影响花草树木的大范围种植,从而影响伊宁市园林的质量和数量。病虫害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绿化效果更重要的是直接会影响经济,这会使得经济损失不少,因此,在种植工作展开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工作,这样确保绿色布满整个伊宁市的大街小巷。

1.伊宁市概况

伊宁市古称宁远,始建于1762年,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1952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伊宁市横亘伊犁河谷中部,连接312国道的最西端。东连伊宁县,西接霍城县,南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隔河相望,北靠天山支脉科古尔琴山,是新亚欧大陆桥中西部的主要窗口。伊宁市现辖八乡一镇二场、八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755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52万人,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等37个民族。

伊宁市是祖国西部边陲塞外江南的一座花园城市,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然禀赋得天独厚,素有“花城”、“苹果城”、“塞外江南”之美誉,所在的伊犁河谷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十大新天府,2010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选为中国十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并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部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2.园林病虫害概述

病虫害病害和虫害的并称,常对农、林、牧业等造成不良影响。它会在树木花草成长过程中出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花草树木的健康成长,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如何防止病虫害以及如果出现病虫害的时候有效阻止病虫害这个也是工作的重心。

3.伊宁市园林病虫害概述

伊宁市的园林工作在这几年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无论是规划还是种植环节都是认真有效的稳步实施着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病虫害的有效防止成为了工作的关键。为此,我们应该首先对病虫害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认识,然后在抚育过程中结合防止病虫害的方法,逐步实施方案,形成一个系统,将虫害防止作为工作的重心,但是最好就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选择防止病虫害的方法时要切记结合伊宁市的园林规划特点,选择因地制宜的有效的方法来防止病虫害。

4.伊宁市病虫害防治方法

(1)预防为主。在整个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首先要预防为主,做好就是在前面做好预防工作,防范其有病虫害的侵袭,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压力。

(2)综合防治。在抚育过程中一旦发现树木花草出现了病虫害的话,就得首先找到病虫害的种类,然后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理,在治理过程中注重成效,防治病虫害大面积扩散。

(3)农药防治法。在病虫害的整个孕育过程中要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大面积扩散。这个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4)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就是要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这个方法使用面积比较广,就是在抚育过程中使用化学农药,治理病虫害。

(5)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法的起效速度要慢于化学防治法,但是不污染环境,对空气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结语

伊宁市的经济在飞速的发展,城市的绿化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要全面的掌握病虫害的概念,选择适宜的方法,逐步防治病虫害,确保园林树木花草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真正的花园城市,因此,从小做起,保护花草,保护环境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作者单位:1.新疆伊宁市园林处;2.新疆伊宁市排水处)

参考文献:

[1] 周初梅.潘冬梅,宁妍妍等.《园林规划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2] 王建国.现代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规划师

化学防治法范文第10篇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以生物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加强检疫监管,综合使用化学、物理手段,逐步形成平衡、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确保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林业有害生物基本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类:

第一、检疫防治。

一个国家、地区通过法律法令明令禁止某些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在其传入后限制其传播,叫检疫。因此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森林植物检疫包括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两方面的内容。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局确定并颁布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有19种。其中属于林业有害动物的有12中,属于林业有害微生物的有6种,属于林业有害植物的有1种。森林植物检疫的重要性在于,严密防范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以及国内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扩散,为林业建设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第二、生态调控。

也称林业防治,即结合育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等经营活动,创造林木良好的生长环境,使树木健壮,抑制有害生物的侵害。这是最根本、有效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选择良种(即选育抗逆性强的品种)、培育壮苗、适地适树、栽植密度合理、营造混交林、防治病虫害、科学的抚育、采伐等措施。

第三、生物防治法。

就是利用活的生物有机体来防治林木病虫害的一种方法。内容包括:①以虫治虫。即利用捕食性、寄生性天敌昆虫(如瓢虫、赤眼蜂等)来防治害虫;②以菌治虫。即利用使各类害虫致病的微生物(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病毒等)来防治害虫;③以其它捕食性动物(如鸟类)或植物来治虫;④以昆虫的激素(如脱皮激素、性诱激素等)治虫;⑤应用昆虫的不育技术治虫。

第四、化学防治法。

即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药”。化学防治一般在病虫对林木危害有较大经济损失时采用,使用农药的方法有喷雾、喷粉、熏烟、注射茎干、涂环和灌根等,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首先要正确选择农药品种和使用浓度,对症下药,对虫下药。还要选择合适的浓度,过浓时林木易遭受药害,过稀时药效不好反而使害虫和病菌增加抗药性。其次要正确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适时下药。这个合适时机是:1、害虫的大部或全部进入最合适用药的发展阶段;2、天敌的大部分处于不活动时期,保证用药对天敌的杀伤最小;3、能兼治同一生活环境内的其它害虫或病菌。再次要注意农药的合理混用和合理交替使用,避免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同时尽可能减轻用药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第五、物理机械防治法。

即利用一些简单工具以及各种物理因素(光、电、热等)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内容包括:①捕杀,如捕捉成虫及幼虫、摘卵块、剪虫枝等;②诱杀。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诱集后杀灭;③高温杀虫(菌)。如热水浸种、曝晒等;④人为阻隔。人为设置障碍如薄膜包裹树干,涂环、纱笼等。

上一篇:科研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校创业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