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成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8:26:20

化学成分论文

化学成分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曾德芬 李小兰 陈志燕 徐雪芹 单位: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中部烟叶为20.59%,上部烟叶为20.00%,说明氯含量较不稳定,中部和上部烟叶钾的变异系数小,分别为3.64%和6.48%,说明中上部烟叶钾含量相对较稳定;但下部烟叶钾的变异系数为17.78%,说明下部烟叶钾含量存在一定的波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部烟叶总糖、烟碱、总氮、钾含量较稳定,上部烟叶次之,下部烟叶质量变幅较大。不同年份广西烤烟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烤烟烟叶的化学成分决定烤烟的风格和内在品质质量。有研究认为[4],优质烤烟的化学成分都存在一个特定的适宜质量分数范围。如:总糖20%~26%、还原糖16%~22%、总植物碱1.5%~3.5%、总氮1.5%~3.5%、氯0.4%~0.8%、钾≥2%。

选取烟叶化学成分的关键指标(总糖、总植物碱、糖碱比、总氮、氮碱比、钾氯比、糖氮比),按部位和年份分别计算了平均值和比值(表略)。不同年份广西各部位烟叶的总糖含量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2009年下部烟叶的总糖含量为37.83%,2009年中部烟叶的总糖含量为35.48%,2010年上部烟叶的总糖含量为26.22%。烟碱是影响烟草品质最重要的化学成分,烟碱含量过低,劲头小,吸食淡而无味;烟碱含量过高,则劲头大,刺激性增强,产生辛辣味。可以看出,不同年份广西烤烟下部和中部烟叶烟碱含量均在优质烤烟标准范围内,上部烟叶近2年烟碱含量偏高,最大值达到了4.06%,应采取措施控制其含量。各部位烟叶钾和氮的含量都在优质烤烟的适宜质量分数范围。下部和中部烟叶氯年间平均值与优质烟叶质量分数相比略偏小,而上部烟叶氯含量较适宜。平均数反映了数据集中性的特性,就这一指标而言,广西烟叶的总植物碱、总氮、钾均达到了优质烟叶的水平,总糖和还原糖的平均含量略偏高,氯的平均含量略偏低。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与烟草的质量有关,但烟草的质量还在于一系列有关成分的相对比例及彼此间的协调,因此很早就有人研究各种化学成分之间的比值和品质关系[5]。一般而言,质量好的烤烟要求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间比值要协调,比如:糖碱比即还原糖/烟碱,比值通常在6~10,接近10最好;总氮/烟碱,以1或略小于1为宜;钾/氯以≥4为宜;糖/氮以6~10为宜。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广西中部和上部烟叶糖碱比值基本处于优质烟叶范围,较协调且比值也相对稳定,但2009和2010年下部烟比值偏大,分别为21.09和17.88。各部位烟叶氮碱比值较接近优质烟叶标准值范围,说明烟叶中的氮碱协调性较好。各部位烟叶钾氯比值也都处于优质烟叶标准范围,说明烟叶中的钾氯比较协调。下部和中部烟叶糖/氮比值偏大,说明下部和中部烟叶糖氮比例欠失调;而上部烟叶糖氮比值较接近优质烤烟标准范围,烟叶中糖氮比例较协调。

从2006~2010年广西烤烟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中部烟叶总糖、烟碱、总氮、钾含量较稳定,上部烟叶次之,下部烟叶质量变幅较大。从2006~2010年广西烤烟主要化学成分比值及协调性分析,中上部烟叶糖碱比值基本处于优质烟叶范围,协调性较好;各部位烟叶氮碱比值、钾氯比值适宜。从数据分析结果还可以看出,2006~2010年广西烤烟烟叶氯含量较不稳定,中下部烟叶糖氮比例欠协调,上部烟叶近2年烟碱含量偏高。因此,协调各部位烟叶主要化学成分之间的比值,采取生产措施有效控制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在优质烟叶的范围,这将是今后广西烟叶品质改良的一个主攻方向。

化学成分论文范文第2篇

中药复方是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机和药性理论等,按照君臣佐使等原则配伍组成的具有特定主治功效的药方。中医关于方剂的配伍有高度的 科学 性,中药复方蕴涵了中医理论丰富、深刻而复杂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是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最为复杂、难度最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之一[1]。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化学药物不良反应大及其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植物药重新受到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2]。虽然 中国 在世界“复方类”天然药领域具有综合优势,但是中国在世界植物药领域并不处于优势地位,而是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为代表处于领先地位[3]。我国作为传统医药大国,中药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一直在5%左右,和我国的地位极不相称[4]。日、德等国之所以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就是在 现代 化方面走到了我国的前面。加强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对中药现代化及中药新药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把握研究方向,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西药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一是整体观思想。现代西药均是结构和理化性质清楚的单体化合物,剂型先进,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清楚;中药尤其是中药复方药效的发挥是其所含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种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所表现的综合作用[5]。辨证施治、君臣佐使等原则是中医用药的精髓。中药不等于一般的植物,它必须具备中药应有的真正的内涵,离开了中医药整体观,单纯追求西药化,将使中药药理学研究路子越走越窄。二是现代科学化。从药物的角度来看,中药与西药的作用对象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作用于机体生物大分子,影响机体的病理生理而发挥药理作用,其作用和作用机制是客观存在的 规律 。因此,客观地讲应用现代的科学手段是能够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的,关键是怎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我国著名药理学家周金黄教授曾多次指出,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应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主张在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中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整体观着重于宏观,现代科学着重于微观,二者有机结合便能形成宏观与微观辨证统一的中药复方药理学。

20世纪90年代,sheehan[6~7]发表了中药复方汤剂 治疗 皮肤病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论文 ,运用随机、双盲、对照实验,观察了服用中药复方汤剂对过敏性皮炎的疗效,结果显示,复方汤剂疗效显著。pc-spes在美国的兴起,是中药复方按国际通行标准研制成功的又一例证。专家[8]认为pc-spes在美国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剂型质量控制较好和疗效令人信服。由此可见,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完全可以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来确证,可以进入欧美主流药物市场,关键是研究工作的质和量。

2 应有创新性科研思维

由于中药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急需新的理论、学说和方法作为指导,否则不会有突破性成果。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有创新性科研思维。纵观我国医药 发展 史,之所以未获得重大突破,重要原因是缺乏革命性影响的科研思维,缺乏如dna双螺旋结构、放免测定、pcr技术等创新性理论和技术。要创新就要有争议,应鼓励那些虽有争议但富有独特见解的理论和方法,并给予经费资助和支持[9]。

从血药浓度法到国内学者提出的生物效应法正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一种创新,它给中药药动学研究带来生机勃勃的兴旺局面。抗疟药青蒿素药动学研究正是成功地利用了生物测定法,得到了符合who要求的药动学参数[10]。近十多年来出现的“证治药动学”、复方“霰弹理论”、“中药胃肠动力学”等新思路也使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迈向一个新的阶段[11]。

3 合理使用动物模型

药物的药理学研究离不开动物模型,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动物模型是科学和客观阐述药物药理作用的重要前提。化学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往往是针对其某种或几种特定的药效进行的,因此在选择、制备和使用动物模型主要是针对其要观察的药效或药理作用机制而确定的。与化学药物不同,中药复方是对证治疗,其治病原理是立足于整体,通过复方中所含各单味药的相互协调和补充而发挥调整“阴阳”“气血”“虚实”的平衡以纠正盛衰,其药效是方中所含多种药效成分通过多种途径和作用环节而产生的综合效应。鉴于中药复方药理学作用的特点,因此,在选择和使用动物模型时应有整体观念,针对中药复方的主效应,从多个相关的病理生理学角度选择和制备动物模型。

中医动物模型的研究已经经过近40年的发展,逐渐成熟,并步入正轨。肾虚模型是建立最早的中医动物模型,脾虚模型研究工作量( 文献 量)居第一位,血瘀证模型是造模方法最多的证候模型,目前国内外有关中医动物模型实验的文献有数百篇,证候百余种,覆盖面包括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辨证等[12]。在中药复方研究中广泛使用了许多证的动物模型,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处理动物作为肾虚模型、甲状腺和利血平处理作为阴虚模型、大黄处理作为脾虚模型等[13],实践证明这些模型具有一定的价值,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但由于目前关于证的生物学本质尚不清楚,这些模型还存在相当的局限性,还需要深入进行证候动物模型的规范化研究。

4 加强方剂临床药理学研究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任务是对新药及上市后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作出客观的评价。临床试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统计学与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药品临床研究中普遍采用随机、对照、盲法、多中心、安慰剂等多种科学方法,力求临床试验的结果真实可靠。

中医的临床研究报道数以万计,但至今缺少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的临床实验报道,难以提供令人信服的数据。根据李廷谦等[14]的文献调研报告,32,939篇临床研究论文中,属随机对照试验(rcts)者共3 312篇,占10.06%。双盲试验极少,仅有71篇,占2.14%。这些使试验结果的前瞻性、随机性、可比性和可信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德国科学家开发的银杏叶制剂,其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均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积累的资料非常规范完整,容易被国际社会所接受[15]。循证医学方法可对中医中药治疗疾病的疗效作出客观的评价;在不增加支出的情况下提高疗效;完善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对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研究质量、现状、存在问题作出分析;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16]。

5 与物质基础研究相结合开展中药复方药 理学 研究

中药有效成分,特别是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是我国目前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至今,关于什么是中药有效成分的认识很不一致。一种认为除蛋白质及大分子鞣质、树脂、重金属离子、草酸等小分子外都是“有效成分”,所谓“全成分论”或“多成分论”[17];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真正的“有效成分”是有限和少数的,并提出真正吸收入血后的成分才真正起 治疗 作用[18]。

面对这一问题,开展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有数种研究策略。

一是回避这个难题。认为中药血清成分定性定量没必要进行,或难以进行,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太繁杂,不清楚,不能代表母方的效应。故采用非血药浓度法研究方剂药动学[19]。另外,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在研究中药或天然药物时,仅研究中药提取物的生物活性[20];“血清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只是观察服用中药后含药血清的离体药效[21]。这种研究方法在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面没有直接推动作用,但能说明药效的机理,为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提供药效学方面的数据。

二是以提取单体的效应与原方的活性相似来判定该单体引起了母方的效应。一般先分离提出单味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单体),再研究单体的活性,并与母方比较,根据二者活性的一致性或相似性进行推测,该单体诱导了母方的效应[22~23]。这一研究方法并未证明分离提出的单体随母方口服进入了血清。但这种研究方法能阐明中药中存在哪些化学成分,各种成分有什么生物活性,确证中药的药效,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数据。

三是对中药进入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研究,认识中药进入血清的化学成分。中药体内成分研究是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基本方法,优先开展方剂吸收入人体内的成分分析研究[24]。或者结合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生物指纹图谱,考察中药胃肠动力学、血清药化学等有效组分动态变化的主要过程,实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 现代 化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方法的表达 [25]。

6 结语

中药复方药理学的研究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但随着研究领域的拓宽及深入,很好地将中医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结合,化学成分分析与药理效应研究结合,动物实验与临床药理研究结合,所取得的结果终将可以揭示中药作用原理,有效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导现代中药新药的研制,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

【 参考 文献 】

[1]张永祥. 中药药理学新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

化学成分论文范文第3篇

在“佰草集”系列化妆品和“家安”好空气消毒洁净剂的开发过程中主要负责完成3项发明专利(ZL98118665.3, ZL 98118666.1, ZL03116700.4),其中“家安”好空气消毒洁净剂被认定为2005年度上海市首批专利新产品,并且被评为2003年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

应用化学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C&T China杂志专家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上海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其学术论文多次发表在IFSCC报告、PCIA会议、北京日化协会学术论文研讨会、中国化妆品杂志等行业出版物和展会活动上。

部分论文 :

GuoSheng Hu “ Research on the natural sunscreen from Chinese herb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 175-181 (1998),reported b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FSCC and The 4th Hungarian Congress on Cosmetics and Household Chemicals, Budapest, 14-16 April, 1997,

在1999年和2002年的PCIA 上分别作了“天然植物成分对头发防晒的保护作用”,“艾叶精油的空气消毒作用”的报告。

记者:目前市场上常用的中草药美白原料有哪些?

胡国胜博士: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中药美白原料包括:熊果苷、甘草黄酮、原花青素、曲酸、人参皂甙、以及其他一些含有机酸或者酚羟基的化合物。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的混合提取物,如:苦瓜、桑白皮、余甘子、黄芩等。还有一些来源于古代经典复方的中草药提取成分,如:八白散、七白膏等。

记者:您认为中药护肤原料配方的难度在哪儿?为什么?

胡国胜博士:中草药护肤原料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1. 原料生产方面:目前能够直接为化妆品企业提供草药原料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中草药原料生产企业生产的中草药产品主要是为制药厂加工的,无法达到化妆品应用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2. 化妆品工艺方面:化妆品配方工程师对于中草药原料的化学性质了解得不够,在应用中草药成分时常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影响使用。

3. 法规方面:中草药化妆品原料的法规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1)质量标准的制定过于简单化,一般只对植物的名称进行规定,对成分含量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中草药是多成分的物质,不同成分的作用和安全性方面差异很大;(2)对于“中草药”这一名词的应用有较多的争议,有人认为,既然是中草药,就属于药品,要求按照药品管理法规进行管制,事实上很多中草药成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来也没有被当作药品使用,安全性方面已经被肯定。因此,还是应该有明确的分类管理制度;(3)功能宣称方面的管理比较乱,主要是对一些中医名词理解有偏差,导致管理法规方面的困难。

4. 技术原因:中草药的成分、功效、安全性、和质量控制方面都比一般的化学品要复杂得多,因此,要求产品开发人员除了具有化妆品专业知识外,对中草药的成分、中草药在化妆品中应用方面的相关功能评价、中草药使用的安全性、中草药提取工艺和加工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也要求有丰富的知识,但是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明显不足。

5. 市场因素:由于市场宣称混乱,有的企业通过虚假宣传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使消费者对中草药化妆品丧失了信任,影响市场正常发展。

记者:如何解释中草药美白原料作用机理?与化学原料的机理有何不同?

胡国胜博士:目前美白产品的主要作用机理还是通过抑制黑色素的产生来实现的。但是,影响黑色素产生的途径有很多,一般的化学原料通常是单一成分、单一作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中草药一般具有多成分、多功能作用的特点,尤其是采用复方提取物的中草药美白产品,可以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阻断内皮素受体、抑制炎症介质、清除氧自由基、加快表皮细胞新陈代谢等共同作用,达到更好的美白效果。同时,来源于天然成分的中草药美白产品一般安全性比化学品高。但是由于中草药在加工工艺方面的复杂性,原料来源稀缺性和产品研发周期较长等方面的原因,一般成本比化学品高。

记者:什么是天然防晒原料?是否有这种可能性?

胡国胜博士:防晒产品主要通过阻断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来达到护肤的目的地。紫外线过度照射对皮肤的伤害包括:产生炎症性红斑,引起黑色素沉积,诱发皮肤癌,导致自由基堆积,从而加快光老化等。防晒剂包括物理性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前者通过物理性隔断的原理阻断紫外线,后者通过吸收紫外线,将紫外线吸收后再以一种较低的能量形态释放出来,这样也能够避免紫外线的直接损伤。

目前已经从天然中草药中发现有些成分对紫外线具有一定的阻断效果,除此以外还具有抑制炎症、清除自由基等协同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与皮肤的亲和性。因此,从中草药中开发出具有对皮肤具有多重保护效果的天然防晒成分是可行的,而且相比目前的化学防晒剂,具有一定的优势。

记者:目前中药原料提取的成熟工艺有哪些?提取纯度如何?

胡国胜博士:中草药成分用于化妆品除了应用方面的要求外,还需要做一些特殊的加工处理,使其在稳定性、防腐性能、相容性等方面符合化妆品的使用要求。目前单从提取方法来讲,基本上可以借助中药制药的技术平台,但是在颜色、气味等方面,化妆品有一些更加严格的要求。

传统中药采用的是水煎煮的方法,目前较多采用的提取方法有:水煎煮、水提醇沉、蒸馏、酸化或者碱化提取、有机溶剂提取和超临界萃取等。分离技术包括:膜分离技术、柱层析、离心、分级蒸馏等。其中有的成分由于在制药行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纯化技术,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纯度,还有的已经可以通过人工合成的方法取得与天然产物结构相同的化合物。具体在化妆品中使用方面的纯度要求还是需要根据化妆品配方的特点、产品功效要求、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以及成本考虑等综合因素来决定。

记者:中药原料配方最终的脱色和抑味常规方法有哪些?

化学成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吉首大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学;教学

高等学校开设中药资源学的目的在于,调查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动态规律;根据中医药理论,进行中药新药开发、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合理开发中药资源,为制药工业的发展提供药材原料。在“宽口径专业教育”成为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今天,吉首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开设中药资源学课程,是培养制药人才的需要,也是发展区域经济、建设资源型社会、提高欠发达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水平的需要。本文就开设中药资源学课程的必要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做有益探讨。

一、开设的必要性――发展地方经济

吉首大学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的武陵山区,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植物原料、中药材和果品基地。药用植物有273科、1020属、2461种,约占全国药用植物总数的22%,占全省药用植物总量的67%。据测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达400多万吨。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中国药材公司直接联系的野生药材收购点和药材种植主要基地之一,是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天然药物绿色高效提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筛选、天然药物成分分离与分析、天然药物修饰与纵深开发、高值终端产品原料开发的物质基础。

近五年来,吉首大学在植物开发加工应用方面,以湘西猕猴桃、杜仲、花椒、盾叶薯蓣、倍子倍花等药用植物与农林产品为突破口,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在药物研究方面已申报专利40余项,针对药用植物成分进行结构修饰,在药物化学相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同时,还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开发出“果王素”、金雪康杜仲胶囊、天之骄青花椒精华素胶囊、薯蓣皂素、双烯、花椒油、倍花单宁酸等产品,“果王素”成为国家名牌产品。这些项目的推广和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校制药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二、开设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

围绕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论介绍中药资源调查和质量评价、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开发利用、资源的保护更新等问题,以增强学生有关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理念。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我国中药资源种类、分布,了解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重点了解民间药和民族药的地位、特点以及在中药资源开发中的利用地位,了解我国地道药材的概念与含义、形成原因以及对现代中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同时要了解我国各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了解其特点以及新的资源开发前景,牢记通过GAP认证的产地与药材。介绍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学生了解我国药材的一级开发、二级开发和三级开发的含义,同时要了解扩大和寻找中药资源产量的途径和方法。介绍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利用,使学生了解我国中药资源保护与管理的现状和意义,同时要了解扩中药资源更新的意义、分类、方法及基本措施,了解中药资源的再生性,寻找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与途径。

分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关资源科学知识、技能、技巧的专业教育。每章先概说,主要入药部位的不同药用植物的生药名、来源与植物学特征、成分与功效、资源开发与保护等,然后简单介绍代表药物的药性、功效与应用。

三、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

利用药理学、生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等相关知识,建立相互交叉的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以及利用天然药物开发新的药物的专业技能,为湘西及周边地区培养优秀的制药工程方面的人才。

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应密切联系武陵山片区的中药资源优势,加强实地调研环节,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根据吉首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湘西地区的特点和人才要求,拟定合理的调研项目。改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中药资源”,以及湘西地区的药物资源,培养药物开发方面的人才。

建设规划方面,与我校的对口支援学校――中山大学、中南大学或湖南师范大学联系,采用课程进修的形式培养师资。初步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学习、体会进修学校教师处理教材的方法与技巧,搞清教材的重点与难点,领会和推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根据吉首大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湘西地区的特点和武陵山片区中药材多的特点,合理增加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张红瑞,周艳,高致明,李志敏.公选课《中药资源学》教学分析[J].医药教育,2012(2).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实验教改项目(9802528);吉首大学中药学新开课程建设项目。

化学成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药学;毕业论文;选题

中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我校中药学专业每年有毕业生八九百人,为了适应就业的新形势,学校将毕业实习时间从第八学期提前到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即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的3月底,4月份结束实习,写论文并进行答辩。为了保证论文质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实习实践机会,学校建立了多个实习基地及合作单位,并为毕业实习规范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工作流程。在毕业实习前,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印发实习手册,还为每个校外实习的学生配备了论文指导校内导师(也称二导),论文质量比以前有所规范和提高。然而从近两届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和内容来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改进。

一、毕业论文现状

学校要求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必须写论文,一人一题,不能只写综述。对2010届和2011届学生毕业论文的调查发现,实验研究型论文占40.4%,课题主要来源于老师或实习单位,分别为16.5%和26.3%。实习单位主要是本校内各个教研室、药检所、研究所和部分大型药企。实验研究型论文普遍质量较好,抄袭现象少,内容跟专业密切结合,学生了解选题的目的意义,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工作量较大。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占45.8%,大部分为学生自己选题及跟指导老师共同选题,实习单位主要是医院药房、医药公司、部分药厂和药店等,内容主要包括药厂生产工艺分析、医院药品处方分析、中药质量管理、药品经营或销售、调查报告等,仍然有6.3%的论文属于文献综述,其他类型占7.5%。非实验研究型论文和综述型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学生承认论文结论意义不大,只是应付。下面重点分析该部分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题不当。毕业论文选题应结合科研、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好题是完成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关键。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到毕业论文研究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大部分学生对如何选题、什么是与专业相符的毕业论文内容根本不了解。部分校外实习单位缺乏有经验的毕业论文指导人员,没有办法对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做出指导。有些学生平时对一些问题没有思考、钻研,没有自己感兴趣或有一定资料积累的课题,在毕业论文选题时显得十分被动,随意选一些验证性、总结性或概况性的题目,既缺乏创新性,又缺乏理论价值和应用背景。有些学生的论文题目过大、过深,不适合本科生来完成。如:“中药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某类疾病中药处方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分析”等。部分选题题目不够严谨、精炼,没有内容支撑,如“OTC类成人感冒药物的使用状况分析”;部分选题与专业相关性相差太远,如“药品营销计划”、“某类药物销售手段分析”等;一些选题内容太简单,工作量不饱满,如“药店计量工具调查与分析”,只分析了三四种计量工具。

2.开题报告内容笼统,不符合要求。确定选题后,学生应进行开题工作准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并形成开题报告。许多学生随意选个题目,不了解课题研究目的,不知道怎样利用实习单位的条件,结合实际收集相关资料或数据,即使有资料,也不懂得要分析什么、解决什么问题。部分开题报告选题依据不够翔实,研究内容简单,研究方案只是查阅文献或调查问卷;有些开题报告中,研究内容和题目、目的不相符;部分学生专业知识不扎实,连基本的查资料都不会,对选题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缺少分析,参考文献太少、引用的文献太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写作技能和技巧,开题报告语句不通畅,表述不清;有些研究方案过于详细,连实验结果和具体实验数据都写好了,说明开题报告是抄袭文献或是在论文完成后写的,不真实。个别指导老师也存在责任心不强,马虎应付的现象,在开题报告审核具体意见中,或空白,或过于简单。

3.论文内容抄袭、剽窃现象严重。一些实习单位,如医院药房或药店,每年都要接收4到8名学生实习,指导老师没有那么多题目给学生,论文内容重复、简单,甚至出现“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学生原创论文的比重逐年下降,很多学生上网搜索了同主题的文章,然后复制、粘贴、整理后就形成了一篇所谓的论文,甚至连图表都是整体复制,没有修改。由于学校规定不能写综述,学生在实习单位能得到的数据资料有限,很多论文的数据只有两三个表,且数据没有实际意义,其余分析内容都是抄袭文献或书籍。如“某某病临床常用中成药分析”或“治疗某某病中药处方分析”,学生只是统计了病患性别、年龄、处方药味或某个药物的出现频率,缺乏临床医学知识,不能对处方进行深入或有针对性的分析,又不了解病症病因,论文得不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例如不同类型处方单味药出现频率最大的是甘草,因为甘草是各种处方中的调和药,这个结论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在保健品公司或药店实习的很多学生,苦于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收集数据,论文多数写调查报告,但调查问卷设计简单、不科学,收集的范围和份数也不足,甚至出现伪造数据的情况,为了凑够论文字数,结果分析部分的内容多是抄袭文献,往往出现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及结论不相关的情况。

4.论文文本不规范。论文摘要一般应说明主要研究什么问题,通过何种研究方法得到了什么研究结论等研究内容,但有些学生的论文摘要,200~300字中,大约有一半用在情况说明、写作意义上,没能反映论文中心内容。说明学生缺少相关写作训练,不了解科技论文写作要求。部分论文存在数据来源注明不规范、图表数据来源、表题文字说明等内容不统一的问题;有些图表缺少编号或缺少表题、图题,有些图中曲线没有标注单位;少数论文题目与论文内容不一致,论文中普遍存在错别字现象。

5.论文答辩时间匆促,存在形式主义。组织答辩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答辩教师可全面检查学生的论文质量,使学生全面回顾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过程,指出论文的成效与不足,锻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10届和11届学生的调查中,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论文答辩有必要,且基本达到交流和完善论文的目的。学生普遍承认论文答辩的作用在于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论文的重视程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增长学生见识,少数同学认为论文答辩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有30%的学生认为论文答辩无太大必要性或完全无必要。15.2%的同学认为没有达到论文交流目的,承认论文答辩是形式主义的有9%。原因在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工作量很大,每个答辩小组一天要完成五六十名学生的答辩任务,每个学生答辩时间过短,非常匆忙,影响整体答辩效果,也影响了实习成绩的客观评价,部分认真准备的学生来不及充分展示其论文结果。最后学生基本都能通过答辩,给学生造成毕业论文可以应付的印象。

三、改革设想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结合几年来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体会,提出以下建议:

1.实习前开展选题讲座和相应的培训。近年来学生就业压力大,择业时间提早,很多学生提前和单位签订合同,有些用人单位提前让毕业生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只是应付,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有必要在大三期末及大四实习前,进行多种形式的讲座及选题培训,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论文抄袭、造假是很严重的错误。必须使学生明确,什么样的论文内容才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

2.改革毕业论文选题制度,提供课题选择范围。中药学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单位主要有:药品研发或生产单位、中药材、药品或保健品市场推销、销售单位、医院药房、药品注册及管理单位等。部分实习单位缺乏毕业实习指导人员,也没有那么多课题供学生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全部学生写实验型或研究型论文,势必加重学生抄袭、剽窃现象。学校有必要在实习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范文(从开题报告到毕业论文)和课题选择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实习单位可以有哪些选题方向,在实习开始时可以有意识地收集资料或数据。同时要允许学生根据不同单位实习岗位的实际,写不同方面的论文,毕业论文应该允许学生写实习报告,其选题能运用本专业知识,结合实习岗位实际,分析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可以。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而不是弄虚作假,这一点非常重要。

3.设立奖惩机制,提高教师责任心。个别教师指导的实习学生人数较多,不可避免地出现指导不到位的现象。有些硕士研究生导师,把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工作全部交给研究生来做,由于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有限,不能给学生明确的修改意见和及时的答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院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还可通过奖惩机制,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增强其责任心,同时要建立毕业论文工作评比表彰制度,表彰论文优秀的学生,也表彰负责任的指导老师。

4.重视论文答辩环节,杜绝弄虚作假行为。针对学生人数太多的问题,建议不要求全部学生都参加答辩,优秀论文或实验性论文进行答辩,其他论文随机抽选三分之一,使答辩时间充足,不走过场。答辩要严格把关,不允许不合格论文蒙混过关,对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明显抄袭、弄虚作假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答辩不通过的允许进行二次、三次答辩(就像补考)。答辩小组要及时公布答辩成绩或结果。

5.规范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管理。尽管学校有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详细的工作流程,但流程太繁琐,表格太多,执行时又不够严谨和规范,缺乏对整个过程的有效监控,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建议学校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表格,减轻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并对学生自己选择的实习单位进行遴选,不符合带教资质的单位不批准学生去实习。同时创造条件鼓励校内老师多接纳学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老师的科研实验,有利于提高论文质量。

基金项目:广东药学院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及教学改革项目

通讯作者:沈志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化学成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药化学;教学法;现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4-0087-02

Application Studies on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Teaching Optimizing at Wide-ranging Opening Pattern//LI Yingping

Abstract Using the education methods and means of modern education to the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course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practical ability, to better serve the societ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s; modern education

中药化学是制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及其他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来研究中药化学成分(以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为主),涉及内容包括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生物合成途径、构效关系以及必要的化学结构修饰或者改造等。中药化学构建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的化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高职学生的化学基础往往较为薄弱,该如何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心理学技巧是必须的[1]。为达到提高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经验,运用教育学原理和心理学原理,就中药化学的教学进行探讨。

1 利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根据学生的特殊性,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

学生由于学习经历、精力、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新事物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差异是教学中所必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在讲授之前进行适当的问卷调查,尽可能详细了解各层次专业学生对中药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确定知识模块讲解过程中重点、难点的突破,从而确定教学内容。同时,高职学生将来就业大多在技术岗位上,对实践操作技能的知识要求多,教师不能拘泥于书本,而应尽量联系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注意事项以及中药化学的应用原理,剂型的制定、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知识,穿插在教学中。

由于学生层次不同,重要的化学知识有必要适当回顾,不理解的还需要详细讲解,因为“万丈高楼平地起”,不能建造大脑思维里的“空中楼阁”。

现在电子技术高度发达,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与教师的交流日益频繁。利用手机或者电子邮件、QQ、微信等进行有效沟通,积极研究反馈信息,采用点对点、面对面的解决,快速处理,答疑解难[2]。

2 利用暗示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导式方法进行讲解

首先,强调课程的重要性,通过介绍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易懂性,使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其次,拿生活、生产实践中熟悉的事情做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中药化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如介绍的化学反应非常接近生活中食物、蔬菜的反应,从而也解释了一些食物禁忌问题。书本的理论知识很深奥,讲授时根据学生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通俗化。比如:学生将来就业主要去制药公司,不参与药物的合成,那么可以不将难度大的合成过程作为重点讲授,重点介绍物理、化学性质,在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之上讲解相应中药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从而使知识有效联系,便于学生掌握。

这里采用学导式教学法,它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精讲为辅;学生主动学在前,教师讲在后,而且要精讲,抓住精华,讲得精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着重讲清学生理解不透的重点、自攻不破的难点、解决问题的要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也即是说,教师先介绍中药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学生根据性质设计提取工艺,效果很好。因此,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而且根据书本内容,刚开始是总论,随后是分论。尤其必须开好头,将重要的“相似相溶”原理介绍好,便于学生在各论中理解、掌握、运用。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日益扩大和教育本身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的观念己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变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占83%、听觉占11%、触觉占3%、味觉占2%、嗅觉占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比如:将薄层色谱和纸色谱先进行视频教学,然后动手操作,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播放名人知识讲座增加学生对中医的认识,促进中药的学习。而且,将中药以图片的形式播放并配以整株植物以及制作成的药物(已包装),使学生更快地认识中药,进行知识的联系,也就是能够更快地将分子结构与中草药建立联系。同时设置提问环节,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互动,最终达到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利用课题解决法设计实验方案,促进认知―实践的转化

首先,启发设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产生认识未知问题的心理要求。其次,分析矛盾,分析已知与未知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把未知轻化为已知。最后,提示规律教给学生从联想中进行类比和对比,从分析中探索、从归纳中猜想的方法,能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师设定课题实验名称,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查找资料,分组设计实验路线[3],评定实验结果、工艺流程;并提供相关实验仪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4];采用归纳比较法有效总结、加强复习。

例如:从槐米中提取芦丁有很多种方法,并且也有很多影响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查阅资料,探寻槐米的用途开发利用前景,然后根据所需设计最佳提取工艺过程,充分利用实验室仪器并进行网络定制采购,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实验,判断自己设计工艺的可行性条件,最后以论文的形式写出实验结果。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出更多新产品服务人民群众。

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必须做归纳比较。例如:提到黄酮、蒽醌与香豆素类成分都可以用碱溶酸沉的方法进行提取的事实,加以分析,实际上原理是不一样的。黄酮、蒽醌由于结构上有酚羟基显酸性,可用碱溶酸沉的方法进行提取;而香豆素成分由于分子中含有内酯结构,碱性条件下可以开环溶解,加酸后闭环析出,故也可以采用碱溶酸沉法进行分离,但其根本原理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机会,定期带领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让学生学以致用、用有所长,实现价值,进一步增加努力学习、运用技能的信心,并且实现知识的转化,明确目标,使生产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有利于科技的创新。

4 采用目标教学法建立高效、合理的考核机制

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既精通业务,又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在平时的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有效进行渗透,通过考评机制进行合理培养。比如:思想品德(20分)、出勤和守纪(20分)、合作能力(20分)、学习能力(20分)、创新能力(20分)。具体采用美国布卢姆目标教学法:前提测评――认定(展示)目标――导学达标(实施目标)――达标测评。

综上所述,学生由于受教育背景的影响,知识水平差异大,学习习惯不同,高效学习不容易保证,目前面临就业、家庭经济等方面因素形成压力的影响,价值观发生不稳定状态。因此,确定学习兴趣是首要目标,其后是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将知识与实践、生活相结合,表明知识的意义,同时给予鼓励、支持,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真正掌握好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吕红日.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思考[J].当代教育教学,2010(22):45-49.

[2]徐东海,徐,张帆,等.认知-发现学习在中药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药学教育,2009(1):37-38.

[3]雷英杰,欧阳杰,刘福德,等.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药学教育,2009,25(5):19-20.

化学成分论文范文第7篇

多年从事陶瓷的相变与韧化,陶瓷复合材料的抗热震与耐烧蚀性能及其在航天防热部件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6年被评为航天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8年获航天总公司“航天奖”,同年获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及教材5部,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发表主要学术论文被SCI收录200余篇。EI收录200余篇,论著被国内外同行引用2000余次。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2名,硕士研究生30余名。

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扎扎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是周玉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老老实实,不要投机,一分勤力一分酬。”周玉淡淡而坚定地说。对于此次当选院士,他说:这要感谢国家、感谢学校、感谢前辈、感谢导师和自己的团队,没有大环境及大家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周玉的“勤”

1978年,周玉考入哈工大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84年,周玉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周玉开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材料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廷权教授。从此,周玉开始了他的陶瓷人生。

1986年6月,雷廷权教授为周玉确定了陶瓷材料研究的博士论文研究方向,并与日本东北大学著名陶瓷专家佐久间健人教授取得联系。1987年,周玉作为国家教委中日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来到了东京大学。见过佐久教授的第二天他就开始了实验工作。周玉工作十分勤奋,每天早出晚归。实验室晚上的电压比较稳定,有利于电子显微镜观测,许多重要的实验周玉就在夜晚完成,有时通宵达旦。

由于在国内准备充分,国内外导师悉心指导,再加上勤奋的工作,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周玉就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的儿乎全部试验工作,受到了双方导师的好评。

1988年10月,周玉回国的日期到了。当一些中国学生为回国还是留在日本而痛苦抉择时,周玉带着自己的全部实验结果资料按时回到了母校。

回忆起这件事,周玉说,当时我没有想什么,只觉得时间到了,就回来吧!日本的科研环境和条件虽然比较优越,但母校哈工大有我的老师、同事,他们替我承担着我应该承担的任务,让我出国学习。母校有我的学生,还有我的工作、我的责任。

回国后,周玉充分利用自己对电子透射显微技术的技能,同时发挥金属材料专业对相变研究和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特长来研究陶瓷材料的相变,与硅酸盐专业相互补充。在涉及高温区的c-t相变和低温区的t-m相变两个方面,主要研究了相变过程、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工艺等对相变及其产物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与机理。

对于自己在氧化锆基陶瓷领域的研究带来的国际影响是周玉开始时没有想到的。1991年,世界著名的美国《陶瓷学报》高度评价并且刊登了他从事的氧化锆基陶瓷无扩散相变方面的论文。英国的《材料科学学报》、《国际陶瓷》、《机械工程学报》、《硅酸盐学报》、《航空学报》也分别刊登了周玉关于氧化锆基陶瓷研究的多篇论文。

周玉的“聚”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教研室第一代主任雷廷权院士,学术成果享誉国内外,是出名的“伯乐”。1997年5月,周玉继杨德庄教授后担任了第三任教研室主任。

周玉用个人的人格魅力感召凝聚着特种陶瓷研究所团队中的每位成员。目前研究所的许多老师都是因为周玉的热情相约而留了下来。1996年,贾德昌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提前留校了。当时,博士生找工作非常容易,很多同学不愿意留校,贾德昌也找好了北京一家研究院。周玉觉得在课题组的建设中,急需一个像贾德昌这样的助手,希望他留下来工作。贾德昌说:“当时,周老师找我谈话后。我觉得虽然条件艰苦了一些,但能和周老师一起从事先进陶瓷材料方面的科研工作有挑战、有意思,就义无反顾地留下了。”也正如周玉所希望的,他日后成了课题组科研及管理的骨干,并逐渐成长为所里多功能航天防热陶瓷复合材料及应用研究方向的带头人。

洪堡学者、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者叶枫教授是雷廷权院士的博士生,毕业后到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手下作博士后,1999年到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陶瓷研究所作洪堡学者,2002年又在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JSPS作高级访问科学家。2004年,正当叶枫教授在国外项目即将结束,面临是继续在国外打拼还是回国效力的抉择时,周玉教授及时和他取得联系,向他介绍了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说研究所的后续发展需要他的加盟,动员他回校效力。于是,叶枫在结束相关的合同后,很快就登上了归国的航班,成为黑龙江省最早回国工作的洪堡学者之一,成为所里塞隆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究方向的带头人。

同样被周玉教授吸引回国的还有归国洪堡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欧阳家虎教授,他曾在美国、德国、日本留学工作,在高温陶瓷涂层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2004年,周玉教授利用到日本开会的机会同欧阳家虎见了面,动员他回校效力。在周玉的鼓励下,2005年,欧阳家虎重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哈工大。欧阳家虎回校当年就申请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年又申请了一项“863”项目,已经进入了工作状态,成为所里热障涂层和高温自陶瓷涂层研究方向的带头人。

在周玉的推动下,在雷廷权院士和周玉1985年创建的材料科学系陶瓷材料课题组的基础上,哈工大特种陶瓷研究所于2002年5月成立了。现在特陶所主要从事新型航天防热材料、先进结构陶瓷、信息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特陶所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高新工程及航天工业部门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7部,500余篇(SCI收录350余篇、EI收录350余篇),论著被引用2600余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申报国家专利50余项(已授权10余项);培养博士40余名、硕士96名,出站博士后3名;毕业生遍及美、英、澳等国及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所和大中型企业,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中坚力量。

特种陶瓷研究所副所长贾德昌教授非常感慨地说:“当时包括雷廷权院士、周玉教授,整个课题组一张桌儿就能坐下,现在整个所已有师生近百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6人;这里有‘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级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入选者、归国洪堡学者等等……”

2008年1月,特种陶瓷研究所入选国防科工委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周玉的“智”

从最初的先进陶瓷材料相变与韧化研究,到防热复合材料设计、制备、抗热震和耐烧蚀性能研究及其在航天防热部件上的应用研究,周玉不断拓展着课题组和自己的研究方向,而这正是周玉不断智克难关、时刻把握科学和尖端工程应用前沿的结果。

1992年12月,当周玉的课题组从事设计研制项目后,面临着一个新的考验。设计部门提出的设计要求十分苛刻:短短的一两秒钟内,气动热使防热部件表面要由室温乃至零下几十度升到很高温度,防热部件面临的热冲击非常恶劣,同时还要经受高温速气流的冲刷烧蚀。

先进陶瓷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在耐高温、耐烧蚀方面得天独厚,但如何提高抗热震性,是摆在课题组面前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1992年冬开始,周玉的课题组饱尝了--失败的痛苦。挑战不仅来自技术难度大,更来自于对研究人员毅力和心理因素的考验。“尤其是在发动机震耳欲聋的怒吼声中,透过观察窗眼见自己煞费苦心制成的样件,一下子就被高温高压燃气流吹得炸裂粉碎的时候,心都要跟着碎裂了,对身心真是一种摧残和蹂躏!”参与项目的贾德昌这样说。

周玉意识到了这种心理上的危机,他鼓励课题组人员要有信心。参与项目的温广武教授说:“当我们都感到成功那么遥远的时候,周玉老师却十分自信。他说,必须要有自信,只要方向对头,方案正确,就一定能够成功。他那种乐观的态度和拼搏的精神感染了大家。”在雷廷权院士的共同指导下,从材料体系的选择优化,到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再到一次性部件的热压成型的完成,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实验与重复,多少次肯定与否定……

冬去春来,寒暑易节。1995年9月,经过大量有规律的实验和严格的科学筛选,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利用他们的科研成果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制造出的航天器防热部件模拟件,先后5批次通过小样、中样及1:1样件的地面模拟试验,达到了预研的设计要求,最后被确定为惟一方案。相关成果获得了1996年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配套研制阶段,从初样到中样、再到正样,由于设计方案变化,设计部门不断提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技术要求:由不透波到透波又回到不透波,足寸由小到大……在周玉的骷领下,课题组不断地改进和修正实验方案,终于克服了产品在批量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增强相均匀分散、构件烧结成型、抑制基体析晶、构件机械加工、产品无损检测等多项技术难关……产品又先后多次顺利通过地面台架试验,并最终通过多次实际飞行考核。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产品获得正式应用,获得较高评价。因此,上述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教学科研要强调投入产出比,在提高成果水平和创新上下功夫。要把工作重心由争取经费的数额转移到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出高水平的成果上。”由以量取胜,到以质称雄,当许多人还沉浸在成绩中时,周玉等教师却在思索教学、科研中普遍存在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学校的教学科研成果水平较高,但出类拔萃、能够“问鼎中原”的一流成果却相对较少。如何出“问鼎中原”的一流成果呢?周玉思索着。正是这样的思索,让周玉带着课题组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

周玉的“勇”

“当初我们课题组实验室还在机械楼地下室时,对面实验室的隔壁就是学校的配电房。有一次,大家正在做实验,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喊失火了。当时,正好在实验室的周玉老师,还在大家发愣的时候,二话没说,抄起灭火器,跳出对面屋的窗户,冲进了往外冒烟的隔壁配电房……”周玉的勇敢至今仍让贾德昌记忆犹新。而周玉的勇敢却不仅仅表现在生活中,在科研中,他更是敢于迎接挑战。

鸡西柳毛碳素公司有亚洲最大的优质天然石墨矿。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国内专家充分论证,公司确立了生产天然石墨电极、代替人工石墨电极的构想。为实现这个振兴地方经济的计划,鸡西市政府和民间共计筹措了资金约1.2亿元。然而生产线建成后,生产出的天然石墨电极却不合格。企业陷入了困境,心急火燎地派人四处求援。国内许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俄、德等国的专家都对这项生产技术难题束手无策。

1997年下半年的某一天,碳素公司的代表焦急地来到哈工大,找到了周玉。当时,周玉课题组的几个重要的科研项目正处在攻关阶段,任务十分紧。他详细了解情况后对公司代表说;“让我们试试吧,我们会利用掌握的所有技术能力,尽最大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十足的把握!”

接下了这个项目就等于埋藏下一个潜在的危机。如果这个项目失败,势必对课题组的信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周玉对课题组人员说:“如果这个项目搞成功了,就会给鸡西多少工人带来工作和希望,给地方带来多少财政收入啊!科研工作者不能忘记自己的使命,我们身上同样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在周玉的指导下,课题组从1997年9月开始接手这个项目,经过一年多艰苦的技术攻关,终于在提高导电性和抗氧化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胜利完成了项目的预期目标。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项目未能顺利投入中试,他也深表遗憾。但他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还是深深打动了合作组双方的每位成员。

周玉的“勇”还表现在他敢于承担重责,在国际学术舞台充分展示中国学者的风范。作为我国陶瓷界的知名年轻学者的代表之一,周玉在国际陶瓷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组织/学术委员会主席、委员或作邀请报告,包括连续4次担任亚太断裂与强度国际会议(APCFS)组织/学术委员会委员,并担任APCFS 2006大会主席、APCFS 2009副主席;分别在第8届环太平洋陶瓷与玻璃技术国际会议、2008年第9届国际能源与环境陶瓷材料及构件研讨会等国际会议上作邀请报告。

周玉的“严”

采访周玉的学生时,他们反映最多的是周玉老师的“严”。

周玉十分信任学生,没有太多的框框,他经常和学生一起制定实验方案,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独立完成。周玉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定期检查学生的课题进展情况,如果学生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他就会给予严厉批评。

当论文工作接近后期的时候,他勉励教导学生,越到后期,越是收获的“季节”,但不能急于收秋,要乘胜追击打歼灭战,以求论文的成果和自身科研能力的提高获得最好效果。周玉的博士生冯海波在论文初稿完成后提出答辩要求。看了冯海波的论文,周玉提出,你的论文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如果再深入分析一下,效果会更好!后来,冯海波通过努力钻研,论文最后获得校优秀论文

周玉“严”,但更善于因材施教。他的博士生、2007年入学的孙振淋告诉笔者,他非常感谢他的导师周玉老师和贾德昌老师。他的论文是关于用化学法制备一种耐高温抗氧化的新型陶瓷材料方面的。前一年多的时间一直在失败一探索一失败中徘徊,结果并不理想。但两位导师不仅没有给他压力,而且还经常鼓励他。孙振淋还记得2008年的一次组内汇报,由于没有经验,孙振淋报告作得不好,但周玉鼓励他说:“这种材料,在一个相对低的温度下能够长期使用,也是有成果的!”这句话让他备受鼓舞。孙振淋说:“这句话我会记住一辈子!”目前,经过不断探索,他的论文已经有了头绪。此后,孙振淋又作了一次报告,周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认为他在方法和稳定性等方面做得比较好,但要进一步研究工艺的可重复性、材料的抗氧化性、应用前景……周玉的教导让孙振淋很受启发。

周玉还充分利用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开阔学术视野,为学生开出新的专业和研究方向。他说:“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要让学生不断地接受国内、国际先进的东西,开拓创新。”欧阳家虎说:“近3年来,所里请了近30名中外知名学者来作报告,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氛围,让学生对学术前沿有了更多更好的理解。”

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周玉正是秉承着这种精神而不断奋斗。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周玉能集腋成裘,水滴石穿。在周玉的履历表中,有着一长串的称号和荣誉:1991年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6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获得者、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7项;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等。

上一篇:辅助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模块化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