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04:42:24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模式;结构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不仅仅是熟练的工人,而是具有创造性的职业设计人员。如果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过程,忽视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科完整性和人才创造性素质的培养,走“技能性”培养的捷径,就无异于拔苗助长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在尊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教育完整性的基础上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悄然兴起、快速发展。2012 年,全国 1200 多所高校成立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在校生的规模达 100 多万人,其中设计类专业基本都含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各高职院校,看准了市场对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迫切需要,近 10 年来新开设了大量的环艺专业。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极大挑战,只有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人才需求相结合,从培养创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出发,把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和具有创新型知识结构与创业精神的人才体系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教育的特色是办学方式灵活,课程设置和社会、市场需求对接。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从社会对环艺专业毕业的人才结构情况来看,需要技术性人才的数量最大,占 63.8%;其次是业务型人才,占 25.6%;再次是管理型人才,占 9.5%,其他的占 2.1%。虽然社会对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培养方向、总体素质等问题,短期内毕业生整体素质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首先,由于高职设立环艺专业的时间不长,其课程基本上都是以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为蓝本,教学内容、计划缺乏社会需要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其次,由于对“环艺专业”学生的定位和理解不同,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差异较大,造成环艺专业与室内设计专业没有区别、缺乏特色。再次,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造成专业理论知识没有本科院校学生扎实,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又不比本科生强,毕业生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模式结构分析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程要形成本专业特有结构体系。据统计,几乎所有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课(如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都是在不区分专业方向的统一模式下进行的。这种“大统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设计专业意识的培养,更不适合高职院校在较短时间内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课程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

首先,总学时按原课程设置 550 学时基本不变,在原有的 8 门课基础上可以增加“当代中国经济与政治”“大学语文”和“文献检索”三门课程。,以体现高职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目标,改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口径不够宽的缺点,调整各课程的学分数和课时数。如:“高职英语”由 180 学时调整为 144 学时;“就业指导”由 40 学时调整为 18 学时。

其次,专业基础课设置一方面将专业基础课中的素描、色彩课程与构成课程融合,改变学生单纯描绘自然物象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意向表现和抽象解析能力,在保持原有的五门课基础上增加:“艺术概论”“设计史”“建筑概论”三门课程。适当增加课时数,如:专业基础课由原来 360学时增加到 414 学时。调整各门课程的课时数与学分,素描与色彩由120学时调整为108学时,学分也由 8 学分调为 6 学分。构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与速写三门课程由 60 学时调整为 54学时,学分由 4 学分调整为 3 学分。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

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工作室的典型项目实践学习标志着学生进入实践课程教学阶段。本阶段的教学侧重实践目标的执行,致力于解决课程实践过程中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岗位的工作方向调研,环境艺术设计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两大岗位群,涵盖居室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景观小品与雕塑设计等。依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应的岗位要求,我们总结了相关岗位需要的核心技能及职业发展规律。并以此来构建了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项目课程体系。

首先,积极引入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实践课教学手段,选择企业实践设计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引导专业实践课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并且,保持原设置的 6 门课程外,增加“设计程序”、“景观设计”两门课程,积极吸纳近几年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力求体现环艺专业研究最新成果,体现高职环艺专业学生高素质的要求。

其次,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教学课程围绕典型工程项目展开。由原来的 9 门增加至 15 门,增幅达 60%,以增加学生选课的余地和兴趣。同时,提高选修课的学分数量,以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以学科发展与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设符合高职环艺专业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邓良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优秀学生作品选留是设计艺术学院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做好优秀作品的选留工作是关系到设计艺术学院的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学生作品;保存与使用;管理体系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建立教学与实践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高等院校不是象牙塔,大学教育要强调素质教育,但也不应忽视基本职业技能的训练,这是由环境艺术设计极强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事实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其成立之始,便由于市场的需求,而在教学过程中渗入了实践的内容。因此,作为高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我们应该提倡培养学生具有引导设计市场方向的理想与信念,同时也应具备适应设计实践需求的扎实的基本技能。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作设计几方面进行,在实践教学阶段,教师基本采用实际项目、留校优秀学生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直观地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在环境艺术教学中,优秀的学生作品是环境艺术教学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示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成果的集中表现,是进行专业交流的主要形式。如何对数量众多的学生作品进行挑选,如何进行管理、使用和分类保存,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1环境艺术设计中学生作品的类别

(1)基础类临摹作业和写生作业,比如造型基础、钢笔画、马克笔绘画、考察写生作业等,这类作业基本以单张形式呈现。(2)专业类创作课程的优秀作业,比如室内住宅设计、酒店设计、展馆设计、小庭院设计、广场设计、卖场设计等专业课程的作业。这类作业以文本形式呈现,部分有较小的展示类的模型。(3)毕业设计的作业,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最重要的课程,通过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对设计作品的审美感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然后复归到更高层次和品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深化和升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设计项目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从事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良好品格,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场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作品,不同层面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各类教学总结和环境艺术年会都会组织环艺课程的作业展览和比赛,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学生作业,在没有被专业老师定为优秀作业的时候,也应列入优秀作业的范畴。(5)模型、实物等设计作品,环艺专业教学中模型表达的训练要结合每一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并注重对模型制作技术与技巧的训练。不同的年级及不同的课程主要训练不同的内容,每个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最后让学生学会不仅用模型表现设计,同时会用模型推敲和推动设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解决模型表达与课程学习目标结合的问题,还需要探索不同的材料与技术表达不同类型的模型。选取优秀的模型留存。使低年级的同学在设计训练的过程中,能直观感受三维立体空间,结合自己动手的制作和多角度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充分理解和表达空间及造型。

2优秀学生设计作品选取体系的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学生作业,良莠不齐,如何在诸多的作业中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使所选作业既能满足参赛、参展的需要,又能满足今后教学示范的需要,是对整个教学团队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为原创(技法临摹类除外),具备的独特创意,符合形式美法则。其次,作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和制作规范;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无论是室内、景观、展示还是其他各方面,都具有当前行业的制作流程和规范。再次,学生设计作品必须符合教学要求,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环境艺术教学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逐步掌握专业所需的一般能力(基本素质、文化素质)和核心能力(专业能力、通用能力),掌握每一门课,每个阶段专业学习上需要学会的技能,学生作业只有在满足教学要求和体现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前提下,才能作为优秀作业留存。选取优秀的学生作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是单单一个任课教师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行业专家等一起合力才能完成。才能保证留校优秀作品的教学需求性和行业规范的执行性。如图1所示。

3优秀学生设计作品保管体系的建设

当前美术院校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存放有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存放空间吃紧,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有多种形式,文本、展板、模型及手绘稿等等,都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当前高校存放此类作业空间上严重不足,制约了优秀作品的留存。二是存放环境不符合标准,由于房屋潮湿,通风,卫生条件较差,导致作品腐烂、虫蛀等严重后果,对留存作品的展示和使用造成了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作品就是学生成绩的见证,是进行教学再使用和展览展示的必要基础,如果任其在不达标的存放环境中被毁损,也是对他们的不负责任。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合理地保存。如图2所示。首先是选择存放的方式,从优秀学生作业的类型上我们就可以大致将存放方式分为:纸本、展板、文本、电子图片和模型几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不同的存放方式,也可以统一作品,采用多种存放方式。其次是选择存放的地点,存放的地点可以分为学校统一存放和任课教师单独保管存放,对于任课教师保管存放的优秀毕业设计,必须先到学校备案登记,领用出后才能使用和保管。再次是保管人员的确定,从存放地点上可以明确,统一存放在学校的优秀学生作品的管理人员为分管教学的管理人员;教师领用出存放的管理人员为领用教师本人。

4优秀学生作业的使用体系建设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在不断的专研和学习中掌握多种技能。优秀的学生留校作品是教学成果的展现,是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改革的基础;优秀的学生留存作品是进行循环教学的必要前提;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参加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比赛,既能检验教学是否符合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进程,又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同时,对学生掌握知识度的一种全方位考量。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与行业紧密接触的过程,是与企业进行交流的过程。环境艺术教学能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方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和优秀的设计人才。校企合作能促进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进一步发展,校企合作,对于教学来说,能引进企业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与市场的接轨能力,促进学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优秀学生留校作业的使用方法优秀学生留校的重要性,及易损坏、易丢失的特性,决定其使用过程必须保证保持作业的完整、整洁,保证不丢失,损坏。(1)保存于院系的优秀留校作业,在教学、展览和交流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必须由专人签领,注明用处并及时归还;(2)保存于专业教师办公室和工作室的优秀留校作业,院系定期进行检查,以保证留校作业使用管理是否得当。(3)学生不得擅自借用优秀留校作业。

5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积累的学生优秀的设计作品,是进行再教学,展览展示,教学总结和参加各类比赛的基础,是检验教学是否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我们在教学和总结过程中,应该有重点有选择地保留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和保障。

参考文献

[1]邱杰.浅谈环艺专业教学中的模型表达与训练.艺术教育,2012(4).

[2]苏梅.高校美术类专业学生作品保存的问题与对策.兰台世界,2009(4上).

[3]张善龙“.学生作品”案例化教学的实践.教育科学,2012(9).

[4]吕耀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设置——培养高技能应用型设计人才.视觉杂谈,2008.

[5]胡议丹.环境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思路.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特色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艺术设计在国内市场经济繁荣的背景下重新找到用武之地。据不完全统计,至2007年,在全国1247所院校成立了设计类专业,在校生110万人。①然而,对于许多院校而言,教师资源的合理运用极为不科学,缺少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正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一个尴尬之处。基于这样的情况,结合云南地区自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改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期从根本上改变如上的尴尬现状。

一、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定位

(一)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建立的意义

与众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一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专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界定、不断调整、不断梳理、不断寻求、不断思索的问题。”②正是基于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定一个相对实用的教学模块,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生长”性,这将为学校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设计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同时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二)地方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定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人及中国的经济在当今国际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用一种学术性的批判态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改变、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就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外在表象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云南本地的环境艺术专业该如何发展呢?

云南地处祖国边陲,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与民族资源,各个地区充沛的人文与地理资源正是立足本土进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环境设计的形态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协调,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学”与“教”的探索

(一)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设置探索

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需建立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新模型,该模块共分为六大部分,每个部分为一大模块,其下配以相关的子模块予以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根据每年学生的接收情况,细化每个课程的作业量以及不同课程作业之间的关联性。六大模块分别如下:

1.造型基础模块。其下设置子模块为:造型基础(1)与造型基础(2)。主要以“二维造型”与“三维造型”为主,在进行课程大纲设置中,凸显地区民族文化的造型特色,总结并提炼出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介绍与练习。

2.专业通识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艺术设计理论基础(1)与艺术设计理论基础(2)。主要结合地区文化特点进行讲授,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观点介绍的同时,主题讲座结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完成课程的学习。

3.设计初步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创作初步与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抄绘设计范例作品、教师进行点评、了解或认识三个专业的概况知识,尝试设计入门性质的作业练习。

4.设计基础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设计基础(1)(2)(3)。主要是强调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环境与构成基础”和“环境与装饰造型基础”两个知识点,强调环境艺术专业特色范围内的构成、装饰,以及民族民间造型技法基础知识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拉开距离。

5.专业设计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专业设计(1)(2)。此部分模块是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结合对于地区民族文化价值的研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民族民居的研究与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课题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环境设计的保护与创新。

6.毕业设计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毕业论文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研究,毕业设计要求对具体一个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关系,进行环境问题的梳理与解答,解决当地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二)模块化教学效果分析

作为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3年的模块化教学实践,在教学安排中突出艺术类院校特色,将一些在理工类院校中出现不了的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如陶艺课、美学修养、艺术品鉴赏、西方歌剧鉴赏等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突出学校专业化教学特色。

在模块化教学中,随着专业学习逐渐深入,每个学期“大作业”与各科的“小作业”的关系逐步加强,设计深度也随之逐步深入,同时,结合云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各个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中都将地区化和民族化作为重要的课程设置考虑因素,在“大作业”设置中充分加入这些因素,从而逐渐形成各个学期科目围绕核心科目展开的局面。

模块化教学还体现出一个很大特色,就是各个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明显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连贯性有了较为深切的理解,同时各个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的内容虽难以消除但概率明显降低。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使得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有机相连,同时使得教师、教学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减少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节省教育资源,对于专业特色建立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注: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注释:

①②宋建明.匠心行修三十年.//宋建明,王雪青.匠心文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221.

参考文献:

[1]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陈立新,宣新明.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目前市场上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企业,其岗位分工、职责越来越明确,要求有一定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来充实市场。这就要求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要重视并将重心放在提高专业课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上。

二、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属课程体系优化构建探索

1.专业基础课优化

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建筑制图、设计思维与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多训练学生基本的绘图、识图能力,了解建筑结构的构造组成及空间的组合关系,对形式、色彩以及肌理有整体把握。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基础素描以设计素描为主方向;基础色彩课程以装饰色彩的训练为主;适当加大三维设计课程的课时;同时在基础制图课程中按照企业绘图规范进行实用性教学;计算机辅助课程以市面上企业常用软件为导向有选择地开展针对性教学。整个专业基础课程控制在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完成,为后期的专业课教学做准备。

2.专业课优化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主要有居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装饰材料概预算等,其目的是了解各空间特点,掌握设计方法。

具w可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协调好各专业课程的关系,增强实用性;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调整计算机辅助设计课题内容;开设项目模拟课程,加深专业课实践教学效果;课程中引入企业培训教学环节,增强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的联系。

3.实践教学优化

目前独立学院的校企合作基地大多是靠“人情关系”组织维系,如果教学实践形式单一,单纯依靠企业,完全指望企业参与培养,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长久维系下去。因此需要优化构建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新型产学研基地,让教学实践形式多样化,推动完善产学研基地建设。优化创新以教师带队的新型的教学项目工作室产学研基地,在非利益驱动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性教学。此类工作室的学习以模拟企业工作方式进行案例教学,让学生熟悉企业操作流程,培养企业必备的基本工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承接实际工程项目,直面社会,可直接提升其实践能力,更完善地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同时学校适当让学生自主实践,或由毕业生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实践,让实践课程有更多方式。

4.考核评价机制优化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艺术” 与“技术”并重的专业,是典型的应用技术型专业,其考核评价机制除了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更应该注重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需要转变传统观念,将企业课程考核、企业项目规范化操作考核、教师项目工作室教学考核、国家资格证书课程考核纳入新的专业考核评价机制中,同时在毕业设计 和论文的设计指导制作中更注重社会性、 实用性,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更实际、更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全方位能力。

三、总结

在高校转型的大趋势下,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需要根据社会企业需求进行大胆的专属课程系统优化构建,培养出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以提高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培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研究[J].大舞台,2013(2):212-213.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方向上讲,该学科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学科,因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综合性。哈尔冰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张红松教授曾经这样评价设计师:“好的设计师往往都是杂家,因为他要拥有画家的表现力、律师的判断力、音乐家的感染力、科学家的严谨力、诗人的诗意、哲学家的思维力。”诚然,一名合格的景观设计师或室内设计师必须掌握设计学、心理学、建筑学、美术学、历史学等众多学科知识。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掌握如此复杂的综合能力。从教育背景层面上讲,案例教学具备了以往教育方法不具备的优势。以往的教育方式是说教以及枯燥的举例说明。案例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注重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以及突出实践性、学生主体性、过程动态性、结果多元化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契合性

从实践应用方向分析,案例教学具有真实感和互动感。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通过剖析环境艺术设计实例,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更加本质地了解课程的精髓。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使用工业时代的教学方法外,还能使用大量的视频、图片、模型等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能很好地弥补以往教学方式的不足。案例教学的优势是能够无缝对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打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思维禁锢,正所谓不破不立,能让学生拥有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这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符合国际和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教育潮流,与我国教育政策和国际教育潮流接轨,能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满足社会需求。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中应用案例教学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案例教学,以及与以往教学模式的区别。其次要突出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这可以从两个方向入手:其一,要区别对待不同设计方向的教学方式,如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教学中,要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教学;其二是案例教学在运用上的区别对待,如徒手表现、计算机制图、文案表现等的区别教学。最后,综合分析各种案例的区别,从中找到其文化内涵重点,并将其总结、提炼。

四、案例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中的应用价值和长远意义

案例教学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具有契合性和科学性,能够轻松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其更加符合国际文化潮流,是顺应时代的教育方式。孔子曰:“因材施教。”案例教学就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典范。大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即方法,而案例教学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笔者希望此教学法能为我国的艺术教育事业奉献绵薄之力。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教育改革 创新

导言

环境艺术设计是在室内设计基础上诞生出来的一门学科,涉及课程众多但是学生学习起来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有的学生毕业之后对其中的每门课程都不是很擅长,软件使用也显得很生疏,自然毕业之后工作状态也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但另一面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开始试图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角度提出自己的改革方法与意见。

1、环境芝术设计理念

环境芝术设计作为研究人居环境的新型学科,所涉及的专业内容非常广大,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概念具有很多的行业模糊地带和专业争议性,对其定义也有很多理解。

环境艺术就是创造良好的人与场所关系的艺术。环境设计的范畴始终是围绕人的生活所展开的,其设计内涵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设计内容也会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拓展调整。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正是由于人类对环境肆无忌样的征服行为,以及现代设计活动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才使得环境设计理论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建筑设计师与城市设计师逐渐认识到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本质是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人工环境设计,相互之间是协调统一的整体关系。美国学者理查德.多伯认为“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是比建筑范围更大,比规划的意义更综合,比工程技术更敏感的艺术。”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设置与人才素质的培养相脱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高校新设立的艺术专业之一,是一门新兴专业课程,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对该课程的重要性仍旧缺乏深入认识,在课程设置方面过多效仿专业艺术院校,没有设立一套科学合理、符合自身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脱节现象日益凸显。再加上,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大学开始把教学改革重点转投专业建设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上,由此引发了大学把重点落实到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旧在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准确把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教育内涵,这对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2.2施教者主体性缺位,理论素养和认识存在差距

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同样的,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依靠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教师,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成效。然而,就目前的一些高校教师而言,他们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各类设计知识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社会的发展需求也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更谈不上切实体验和实践了。虽然他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实打实的专业实践,这使得他们在开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时,无可避免地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忽略了对学生的针对性教育。此外,教师也需要在课下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教学总结。在现在高校师资缺少的状况当中,教师常年忙于教学,缺少到实际环境艺术项目中去完善专业经验,缺少去知名高校和出国的进修机会,忽略对自身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的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教学成效低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大受影响。

3、基于创新视阈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策略

3.1改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应用型专业,其自身所特有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在设立课程时要遵循科学性、特色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突出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在此过程中,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采用六分“设计”四分“艺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深层次培养,以实现对传统美学的延伸。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以“设计”为中心的教学原则,避免出现重“表现技法”轻“设计思路”的教学倾向。而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增强专业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教师需要注意把艺术里面的设计语言运用到设计活动中去,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学会创作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作品。用于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三维或二维等数字化软件所涉及的内容概念大多相似,教师要从整体出发,把握好艺术类软件的架构,理解当中的名词概念,做到化繁为简,举一反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深入,层层细化,学会采用数字化手段完成学习任务。

3.2以就业为导向,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结合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要想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必须要完善教学条件,以增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设计技能。而校内实训室作为学生进行仿真实践教学的场所,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它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凸显高校特色,把学生培养成受用人单位青睐、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学校应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态势,增设相应的设施、设备,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功能,以此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结论

为适应创新教育的发展潮流,高校必须要依据社会的客观规律和学校的客观基础进行改革,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才能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韶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2,07:146-147.

[2]刘夕榕,杨庆玲.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观念创新论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8:183-184.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能力培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被称为“21世纪朝阳产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蓬勃发展,设计人才越来越受到推崇,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也不错。在教学发展良好的同时,大量设计公司反馈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难以快速进入工作,总体表现不尽人意,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再学习过程才能真正发挥职业作用。这与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有关,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研究与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把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成为当下高校设计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是本文要探讨的关键。

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现状

大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将新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带进设计机构,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和养料。但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在具体的工作中仍有很多待提升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一)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根据大量针对设计机构进行的实际调查反映,刚步入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独立处理实际设计项目中的具体问题,缺乏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缺乏创新能力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创新教育的缺乏,加之长期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导致大部分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缺乏个性与自信,创新意识淡薄,缺乏突破性创意设计,很难独立完成项目创意设计工作,在相当长时期内只能做一些基本的辅助工作。

(三)缺乏团队协作意识

环境艺术设计是团队性工作,一个项目的完成往往有多个设计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团队成员群策群力,通力合作。这就需要设计师具备团队意识,能与设计组成员和客户进行顺畅地沟通与协调。而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强调自我意识的表达,团队意识欠缺,有时会导致人际关系难以协调。

二、造成毕业生能力短板的内在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之所以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漫长的过渡期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性教育太少导致实际工作能力不足,而实践教学的欠缺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缺少创新性、启发性的新型教学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们创造生活方式,描绘生活蓝图的一门创意性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的观点、潮流与趋势。要求教育界与时俱进,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目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沿用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范式,强调基础理论教育和基本技法教育。多以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主,缺乏启发式、对话式的互动研讨,缺少以项目设计为核心的参与性设计课程,未能充分挖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缺少理论性、实践性兼备的师资队伍

目前高等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总体上发展不平衡。一般而言,教学能力与教师的教龄、学历、职称有密切关系,与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如动手表达能力、现场实践能力和人文艺术知识等)相关,具体表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不高。原因是我国该专业发展不到30年,是新兴的跨学科专业,缺少历史的传承关系。即便有些教龄10年以上、从建筑学科里分离出来的教师,其能力水平也很难适应现在高速发展的行业需求,尽管教师的学历层次近几年得到很大改善,但年轻教师在组织教学能力和实践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不具备强有力的实际设计能力和扎实的设计工作经验,难以给学生传授符合社会真正需求的先进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更别谈培养一流的设计人才。

(三)缺乏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许多高校相关设计专业开设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也设置了教学实训室以便于开展实操型课程。但要真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在教学场地、设施上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一般学校很难承受。有些学校同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但能接纳学生实训的数量有限,多为提供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性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具体实操性教学。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欠缺使得实践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忽略实践环节的培养,势必会造成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难以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

三、加强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应“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和师资情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性训练,接触实际设计项目,与社会接轨,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及实践的具体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构建基础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应以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图形表现技法的倾向,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突出针对具体问题的思辨能力,以及综合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上将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开展艺术考察、企业见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实践,让学生逐渐学习、了解和深入。

首先,整合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以笔者所在院校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大纲需求,教学安排如下:大一学习基础知识,注重基本技法的训练;大二安排艺术考察和企业见习,让学生初步接触社会企业,初步了解专业的真实工作状况,明确未来工作的设计基础;大三安排设计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与了解市场,能有机会参与一些设计项目,了解相关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提高设计能力;大四进入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让学生通过具体真实的设计工作的历练,提高业务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设计能力,还要具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很强的沟通能力。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因此更应该利用现有条件,多渠道多方式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可以按照开放性、职业性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安排教师到企业担任访问设计师,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提高其技术实践的能力,构建“理论精、懂施工、会设计、校企两栖、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为实践教学提供原动力。

再次,加强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管理。一是在艺术考察阶段要有明确的考察主题和目的,不能当做观光旅游,在考察之前要明确学生的相关学习任务和要求,并在考察之后进行总结报告;二是专业实习期间要有实习报告,真实反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三是毕业设计阶段要有明确的设计任务,要以真实的项目设计要求来进行评定,作为毕业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设计工作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全程参与到相关的实践训练和学习中,切实提高相关设计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构建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

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来说,设计工作室式教学模式是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成立设计工作室,让学生进入工作室,在相应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具体的模拟或实际项目设计工作,是一种既让学生参与具体设计工作,又可以让教师将具体项目设计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型教学模式。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特点组合成不同的设计小组,使教师指导工作更加灵活和具有针对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找到未来设计定位,并进行有实践意义的设计指导。

笔者负责创立的正负空间工作室就是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一个平台。以日常实践设计工作和国内外专业设计比赛为题,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工作室设计任务。按照项目立项、资料分析、计划安排、概念设计、方案评比、成果展示等设计流程进行实践性设计教学。在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工作。这两年工作室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除了完成一系列具体的设计工作,近三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还获得了多个国内设计竞赛奖项,既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兴趣所在,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三)构建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与相关实习机构在总体定位和真实需求之间的矛盾。要有效推进教学实践,促进校企联合,应建立长效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采取已毕业的学生加盟或创建的设计机构及关联产业与学校有机合作,形成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得到真实的工作能力的锻炼。

校企合作模式既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使学生与社会需求尽快接轨,增强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和专业学科的社会竞争力,也可以进一步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促进艺术设计成果的应用与转化,促进产学研的实质性结合与实践教学工作良性化发展,全面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应用性学科,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应针对目前社会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地探索和研究,建立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发展,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注: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JK052;及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第24项“高师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邬烈炎.设计教育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

[2]吕敬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精选名师设计教学创新思维[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8).

[3]夏燕靖.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合理课程结构的成因探讨与分析[J].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3).

[4]童慧明.膨胀与退化――中国设计教育的当代危机[J].北京:装饰,2008(4).

[5]蔡倩.艺术设计教育实践能力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艺术研究,2008(3).

[6]雷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新模式[J].辽宁:美术大观,2011(1).

[7]赵B果.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新探析[J].辽宁: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1.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概况

近几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融合与发展,也使得信息量越来越多,促使课程的设置也逐渐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其室内装饰设计与景观设计越来越专业,社会对于高品质设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如此便产生了日益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学制之间的矛盾及传统教学方式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2.国外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现状

国外的环境艺术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它包含在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中。沿用包豪斯教育体系,整个教学过程历时三年半的时间,最初半年是预科,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门课,然后根据学生的特长,分别进入后三年的“学徒制”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西方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形成了一种简明的适合大机器生产方式的美学风格,将现代设计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的分类过于单一

目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设置偏重于对室内设计的教授,甚至有些高校仅设置了室内设计的课程,科目分类过于单一,即便是分成了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不同专业,其教授的课程也是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前两年的时间巩固基础,以素描与色彩训练为主,加之中外工艺美术史、艺术概论等基础理论课程,到后期开始往设计方向发展,开设课程的相似使学生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过于笼统。随着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需要有各自更加专业与完整的教学体系;再者,随着人们对于环境设计的需要越来越大,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也备受关注,越来越分化着原先两者合一的状态,市场需要大量高品质的专业设计人才,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结构体系需要明确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这两个不同方向的专业。

2.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激化

环境艺术设计是综合多门学科的一项专业,并且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适时接受新的信息,需要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与技巧,还要保持创新的概念。随着高校课程设置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课时逐渐被压缩,造成学生学习有关课程的时候只是简单了解,并未真正领悟其中真谛,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3.教学观念的陈旧

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缺乏对现代艺术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知识结构还停留在传统的概念模式时代,这使得我们落后于西方艺术教育,阻碍了我们专业的良性发展。有的甚至一味模仿西方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真实条件与环境,反而适得其反。

4.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

国内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掌握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就算学习完毕,只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学生来培养,而不是当做一名未来的优秀设计师。传统僵化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设计类专业。

5.学生实践能力薄弱

从历届毕业生回馈的信息,不难看出,毕业生刚进入工作单位的前期都只是在试用或者实习的阶段,真正到了实践的时候,能力就显现不出来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的毕业生难以成为工作单位的主要力量。由此看来在校学习期间,实践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过少地参与实践不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结构体系研究

要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进步,教学结构体系的改革首当其冲。各高校在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从实际出发,将设置的相关专业课程适当融汇,建立多层次的结构体系。首先要设立室内艺术设计与景观艺术设计这两大基本专业,在融合其他相关课程的同时,各自建立不同的教学理论;其次,在这两大专业旗下包含其他诸多设计门类,例如,室内家具设计、灯光照明设计、庭院设计、植物配置、建筑景观结构等,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体系,使学生更加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与定位,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促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全能高品质设计人才。

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设计过程中运用到的设计元素,都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变化而变化。再者,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综合性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因此要合理布置教学内容,避免出现三分熟七分生的情况,要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效果,解决增多的课程与有限的课时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对部分重复的课程或者知识,进行适当的删减,对不适应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陈旧课程理论要坚决取缔,让繁多的课程进行适当的“瘦身”,使节省出来的课时为后续的课程衔接上,要用有限的课时,在坚持环境艺术专业理论与设计主线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课程中的精髓,发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平台作用,并在接受新信息的同时,整合其他有关科目的信息资源,保证教学内容之间的连续性与关联性。

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观念研究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需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的引导,因此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关键在于如何去设计,在教学观念上要坚决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思想,不要事事都效仿普通美术学院的作风,在一定的方式方法上根据实际的状况作出改变。例如在课程的安排上,要充分地给学生学习其专业课程的课时,过于重复的基础课程能省则省,让学生更充分地去理解和学习设计。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

设计类课程的学习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们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的改革:首先,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将宝贵的课时充分利用起来,课堂上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因此两者都是重要的角色,以教师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来代替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给学生发言提问的机会。第二,将市场项目转化为课堂作业。社会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每年都会有大量优秀的作品呈现给社会公众,以这些为设计主题,教给学生重新进行新的设计,鼓励学生敢于将自己的设计作品与行业大师相比较,建立自信的同时,又让学生看清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第三,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去进行市场调查,让学生主动地接触社会,接触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行情,搜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再上课时,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第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重视学生的各种提议,根据学生的意见与想法,将好与不好分析给学生进行探讨,由此,学生在巩固基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并建立团队合作意识。

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要完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教育,除了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之外,还要有实地的实践。在笔者所在院校,还在筹建环境艺术设计车间、建筑材料工作室等专业实训室,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现场的有益补充,使学生在汲取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地理解所学,感触实际的操控,得到更充分的认知。比如在本地反响比较大的“非想工作室”就是由我院在校学生组成的,他们的设计得到大多数业内人士的肯定,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外学校要与社会上的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中比较突出的公司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实践的机会,给学生一个长期的实践基地,保证学生进行实地实践的稳定性与长期性。

6.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民族化和地域性研究

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当中,理论知识课程有中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工艺美术史、外国建筑史等,这些课程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在当时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其传统的建筑理念或者是设计理念。而多数的院校对于这些课程的设计与讲解的课时却是少之又少。然而,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这项专业来说,需要我们去理解和探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民族文化的学习研究。所以我们要把人文因素、民族精神、历史积淀等因素充分运用到课程中。最后,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从现实情况考虑,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与特色教育,为本地经济服务。环境艺术类设计课程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长期进行下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生态文明;设计要点

工业文明使得科学技术有了迅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便利,但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要更多的满足生态文明的需求,并且通过艺术作品,宣传生态文明。人类已经由工业文明跨入了生态文明,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大的环境背景,做好相关设计工作。

1 生态文明简介

人类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工业文明之后,逐步进入了生态文明的发展阶段。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有着广阔的含义,首先生态文明的基础是对自然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严格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建议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注重人与自然的融合,要求人们主动地去遵守和维护自然规律,和自然和谐相处,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实现社会的整体进步。生态文明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工业文明存在问题的解决,对人类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 生态文明和环境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新兴的艺术种类。作为艺术的一种,环境艺术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综合性。其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广告设计、平面设计以外的所有艺术设计,包括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等。

环境艺术设计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能使环境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的冲击。环境艺术设计的宗旨是将“情”与“景”进行有效的结合,其中“景”不仅包括自然景观还广泛的包括人文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是以美术为基础的,并且在建筑上得到了展现。然而,不论在何种建筑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宗旨就是在设计建筑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一种稳定的和谐状态,使自然与人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美,这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审美需求。所以,在这种本质上来讲,生态文明与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3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要想做好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必须有科学的理论和正确有效的方法作为指导,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一些原则。

3.1 以自然为根基,努力做到回归自然

工业文明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促进了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但是对于物质的过度追求,使得人们的精神文明发面极度匮乏,更不幸的是由于人们对物质的盲目追求,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们的生活面临着危机。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今天,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强,人们越来越想回归到自然之中,在这种生态环境观念极强的背景下,需要我们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更多地使用自然化的发法,努力做到回归自然,当人们看到设计品后,会立刻融入自然中去。例如,北欧的一些设计流派,它们在设计的过程广泛的应用天然材料和自然中存在的色彩,在设计住宅时,多采用一些欧洲田园风格,为人们创造一种回到自然的感觉。在设计的艺术上,十分注重整体的一致性,还适当地添加某种功能,来增强设计的自然性。整体的设计以环保为主,更多地使用一些环保材料,将各种自然圆形进行搭配结合,从整体上创造一种自然的感觉。

3.2 人文气息在生态化环境艺术中的融入

强调文化精神的生态化环境艺术设计最能唤起人们共识的就是作品本身中蕴含的人文气息,作品同时也是设计师情感的流露。一个优秀的作品,能够充分的反映出设计师对人文环境的重视。可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不是很注重对设计师人文情感的表达,更多的是一种肤浅的形式模仿,缺乏艺术的创新,作品没有自己的特点,枯燥单调,很难充分发挥环境艺术作品应有的作用,此外,很多作品都是为了满足商业的要求,其出发点是经济效益而不是人文效益,致使一些艺术性较低的作品通过商业宣传而被人们认为是真正的艺术,这扭曲了人们的审美观,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要努力做到文化精神的生态化,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努力吸收各种思想,在广阔的中华文化中,选择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这种文化气息,在设计作品中得到完美展现,努力完善自身的审美观,吸收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强化自身的文化知识,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和人文气息。通过作品向人们传递正能量,改变人们的低级审美趣味,给人们带来真正的美学享受。

4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要坚持“和谐”的发展道路。努力做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只有达到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才能是我们的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人类才能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将人和自然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将二者进行结合,并找到二者共同协调发展的结合点,引导人们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学会重视环境,保护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于所在生存环境的要求,做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方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生态文明的强调等,都体现了国家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有利于帮助环境艺术设计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为环境艺术设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和挑战:要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满足生态文明的需要,同时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

5 总结

以上就是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要点的简单分析,要努力做到会对自然,同时做到文化精神的生态化。并且对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帮助相关的设计师,做好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设计工作。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还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梅红.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112-114.

[2] 庞永红,屈健.当代艺术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文艺研究,2011(2):62-66.

[3] 符浩彬.论生态文明观下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J].才智,2013(13):118-120.

[4] 王淮梁.生态视野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展望[J].美术研究,2008(1):23-26.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总结范文第10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集成性和跨学科特性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才能适应行业企业需求。我们在理论上尝试将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分为专业学习期和职业学徒期两个阶段。专业学习期以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练习为主;学徒期应以设计实践为主,积累岗位经验。根据初步统计,高等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往往只是完成了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学习期,职业学徒期的教学都被理所当然的留给了社会和行业。但是,在没有统一行业标准、行业规范,以及相关法制做保障时,企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难免会让位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追逐。面对这种情况,高等教育只有完善自身的学科建设,拓展人才培养渠道,才能更好的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体制上具有明显优势。从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来看,高职教育比研究型高等教育更加重视教学实践环节。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上,就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针对职业岗位完成一般性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毕业时成为合格的就业人员,具备某一岗位群所必需的最基本最一般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上岗后能基本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基本不需要较长的适应期。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教学特点契合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职业学徒期”的培养。

以工作室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是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应采用的重点教学模式。“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工作室模式是以工作室为空间依托,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是一种完全开放的,具备现代设计公司基本特征的兼顾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性的教学场所。工作室以社会行业企业的模式构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环境。结合实际岗位中的设备需求配置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料。高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肩负多种职能:首先,工作室是高校“走出去”与行业企业合作的优质平台。工作室固定的教学场所和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实现校企之间良性合作的重要保障。其次,工作室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基地。通过实验室实践教学环境强化职业能力,使学生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角色的过度。第三,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工作室可以结合市场需求有效完成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课程和教材开发,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和标准制定,以及行业企业市场分析等教学科研任务。

具备环境艺术设计相关设计实践经验和设计教学经验的教师是工作室教学方案制定、实践教学组织和工作室教学运作的核心角色。工作室教学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完成项目、职业体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工作室导师的独特地位要求其教师不仅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还要求能够把握社会行业企业的不同岗位要求。要实现工作室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积极通过工作室的平台,承接行业企业项目或定期到企业中进行工作实践。在项目实践中提高理论和专业能,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另外,工作室应积极引进企业中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做兼职教师,借以完善教学中对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

典型项目是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践课程的重要载体。典型项目是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下,结合环境艺术设计行业企业规范和标准,选择的具有明确主题的实际工程项目。典型项目可以分为已实施工程项目,正在实施的工程项目和未实施的工程项目三类。工作室灵活结合三种类型的项目展开实践教学,实践课程按照项目分析、项目方案制定、项目任务实施、项目评价总结的主线制定。在此过程中穿插设计理论讲解、设计创意、施工流程、工艺规范和技术标准讲解。通过项目运作,将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

工作室教学考核标准是检验实践教学的重要指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根据实际项目中职业岗位要求设置考核标准。工作室教学的考核按照学生在项目参与的团队协作中分配的不同工作任务与角色综合考量。这种将企业要求与课程标准结合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特点的养成。另外,工作室要积极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和职业技术技能鉴定机构协作,将注册制度、认证制度的标准纳入工作室的教学。职业资格认证的考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

总之,以工作室为中心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是高职院校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上一篇:界面设计毕业设计总结范文 下一篇: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