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范文

时间:2023-03-01 22:31:38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程序 研究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了加强环保公众参与的有效监督,环保部门在环评文件的受理和审批中,对公众意见的调查、采纳情况进行审查,判断其合理性并提出处理意见,从而对周围环境作出相关规划影响评价,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居住环境受到许多环境的干扰与影响,国家对某区域有效环境规划影响评价越来越重视,且2009年10月,国务院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起正式实施,根据条例要求,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均应当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随着环境重视,环保法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越来越完善。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

目前国家所进行的相关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含建设目标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开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三类,其中区域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一般遵守的原则包含:“整体性”、“一致性”,这两个原则,整体性原则是应该把政府新规定的相关政策、规划计划作整体性与一致性的考虑,达到规划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目标的关系,目前每一个规划与环境的指标关系虽然没有表述出社会规划目标涉及到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环境影响目标,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形成环境目标的产生,如减少某种能量的消耗、寻求、能源来源的多样化、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影响目标,减少规划区域或二氧化碳的排放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可能包含一个目标或者多个目标,但是针对多个目标的实施以后,必须与原来的目标达成一致,如在区域内要达到环境空气指标合格,必须减少多种气体的排放,因此规划环境评价中涉及到许多气体处理达标排放合格的目标原则。

2 规划环境影响性评价内容与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是属于区域环境评价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结合,具有一定预估评价性、超前控制性等,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目前规划区域内出现的环境冲突,分析某一个区域存在环境影响因素,并从多方面详细诉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政策与措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在建造实施前期进行方案的讨论、制定出合理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可研报告,使得该部分建设环境取得经济、社会、环境的相关性效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方法:核查表法、矩阵法 、叠图发、网络法、系统流图法、情景分析法、投入与产出分析、环境数学模型法、对比评价法 环境承载力分析法、累计影响评价方法。各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可能受到规划行为的影响、规划目标的影响、区域特征目标的影响其中包括自然条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等的专题地图、环境成分影响、投入产出的影响、分析方法的影响如有些环境评价需要经济数学模型的影响等。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可能产生相关影响需要表现在各个清单中,并对环境影响清单作出相关定性与半定性的评价,才能达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是环境有效预防或者环境的重要措施,是预防规划实施的有效环境因素,构成许多生态系统,保护环境不受到威胁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规划环境评价受到国家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有效的一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国家制度的影响,但是目前随着各种环境保护的法则不断的晚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目标越来越达到目前针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通过相关文献总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主要包含以下几种:(1)从经济形势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体现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需要内容还不够完善,“调结构、促减排”是推进规划环评的着力点;(2)从社会形势看,由于环境问题的引发大量社会不稳定性因素包含社会经济及环保问题,为了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我们必须大力开展规划环评,增强各种规划之间的环境协调性,减少由于规划不当导致的环境问题,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3)从环保形势看,维持目前环境保护的政策、发展环保综合措施依然非常重要、并且一直体现科学谋划,以及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需要,促进环境保护和大力发展环保战略相关规划,并结合环境保护、推进规划环评的关键点。

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经济评价与管理

环境影响性评价中需要根据建设规划环境评价几套方案给予一定经济性评价方案,一般选择简单,投资较低的工艺方案。环境影响评价中还需根据企业,按照总体要求建设运行的管理方案和监控方案并送地方环保局审核备案,遵守环境保护的方案与原则。同时后期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管理,由专人负责污染控制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记录耗材购买和更换时间,购买量,整理台账,并保留相关采购发票复印件,每月定期向环保部门备案。重视环境处理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制定专人负责监督和检查,确保方案的正常进行。

5 结语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案的进行对环境影响评价建立、推进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环保部门对规划环境评价的建设、构成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有效的环境评价基础。

参考文献:

[1]董雯雯,程久苗,王翔.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

[2]曹东福,张元刚.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07).

[3]马玉林.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方法探讨[J].青海环境,2008(03).

[4]赵自保,王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特点初探[J].环境科学导刊,2008(04).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引 言

在建设项目进行规划实施以后,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而环境影响评价(EIA)就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信息对预防环境问题以及降低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提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措施,简单来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就是减小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为环境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及解决措施,而为了更好地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必须加强对环境科研的重视。

一、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主要问题

1、对项目违法的状况处理的不到位,处罚的力度也相对较轻。例如对项目建设的约束力较轻。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明文规定:项目在未经审核之前不允许动工,如果违反此项规定,相关部门应及时给予处罚,并勒令其停止施工,立即补办相关的手续,但这一点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很难应用到位。很多时候在出现这种状况时,仅仅需要交罚款就可以解决,这也就导致了建设单位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不予以重视。这种对利益过于重视的观念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2、跟踪评价的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其职责并不明确,实施的过程中也很难落实。这一制度不能及时有效的落实,就会导致相关法律的职责无法得到更好的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也就无法得到更好的落实,这将直接对环境产生影响。

3、公众参与意识相对较低

由于我国居民对环保的认识不到位,导致环保工作很难落实到实处。对环保的意识也比较薄弱,所以对民众的调查无法反映出公众的意愿。有一部分民众对有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愿意参与,即使参加了也是过于形式化,持敷衍的态度,这样就会导致很多不达标的项目直接过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要求的公众参与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也是由于民众文化水平的限制,对相关的建筑项目缺少一定的了解,或者只是对地段不满意等等原因就对该项目进行全盘的否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设项目的审批。

4、环境影响评价市场管理混乱

有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将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与业务交给个人或者中介,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市场秩序。直接的造成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之间的竞争不正当性,出现恶劣的趋势,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环保工作的社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策

1、加强评价准备阶段的摸底工作

所谓摸底,实际上就是在正式开展评价之前,要求进行一个初步研究,以便判断建设项目施加给周围环境的最重要影响或最严重地区的方位和程度,据此确定评价工作的重点、范围和对决策过程有制约作用的关健因素。摸底工作做得越好,评价就会越快速、省钱和有效,而我国评价准备阶段的摸底工作迄今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有关文件对此也做了相应的规定,但一般都是双方一经接触就立即签订评价合同,紧接着就时实际工作进行开展。因此,难免顾此失彼,甚至舍本逐末,既浪费了时间,又增加了费用。当然,摸底的工作量有时也相当大,在签仃合同之前进行这一部分工作,必须有相应的文件或法律来保护评价单位的正当权益。

2、对回顾性评价予以充分考虑

作为一项管理措施,在建设项目完成之后一年左右对其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监测和检查,不仅可以判断项目的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环境标准,进而改进工程的环保措施和管理手段,而且,通过把监列结果同预测结果相比较,还可改善将来评价类似项目时的水平和质蚤。不言而喻,回顾性评价的意义是很大的。但是,即使在发达国家,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这一重要环节也往往被普遥忽视,原因是任何拟议项目或计划的经费预算中都未包括这一内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及其投资预算具有更强烈的指令性和计划性。因此,在制定评价取费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回顾性评价的工作童,要把这部分费用列入投资棍算中。环保部门要把这一工作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管理程序,使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善始善终。

3、提高环评影响评价文件质量

(1)继续深化环评机构改革。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深入持久地推进环评业务与环保系统所属的科研院所脱离,逐步解决环科院变成“环评院”、监测站变成“环评站”的问题。环评业务必须由真正独立的环评中介服务机构、独立的市场主体来承担。要严格禁止环保部门在环评机构参股分利,更不允许环保部门以各种明示、暗示方式,推荐、介绍、指定环评机构,索取、收受各种名目的“回报”。

(2)切实加强环评机构管理。严格淘汰机制,对弄虚作假、环评质量低劣的,要坚决予以淘汰,对分析指标不完整、评价方法不科学、措施建议不可行、环评结论不明确的,要依法降低环评机构的资质等级。

(3)加强对环保审批人员的监管。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的审批工作制度,加强监管,强化监督,对环保审批机构工作人员,,,违法批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环境保护部要做好与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的信息互通,形成合力,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追究违法违规部门和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

4、强化公众参与的实际效果

(1)落实公众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不仅明确了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而且规定了参与环评的具体范围、程序、方式和期限,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有利于调动各相关利益方参与的积极性。

(2)切实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作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中,要切实发挥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要主持制定公众参与的相关实施细则,通过有效措施,来真正提高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及时了解公众参与工作情况,并及时针对公众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疏通和解决。

(3)完善公众参与方式和内容。建设单位在选择征求意见的对象时,应当综合考虑地域、职业、专业知识背景等因素,合理选择相关个人和组织;建设单位或其委托的环评机构应公开环评报告书简本,便于公众了解信息。在环评开始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公告项目名称及概要等信息;在环评进行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公告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以及主要预防措施等内容;在环评审批阶段,环保部门应当公告已受理的环评文件简要信息与审批结果;为保证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在报审的环评报告书中附上对公众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4)建立健全社会监管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民参与、全防全控的环保监督格局。

四、结束语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应当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未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草案,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款所列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本法第七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九条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第十一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十二条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在报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第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审查小组应当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参加前款规定的审查小组的专家,应当从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的专家库内的相关专业的专家名单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审批中未采纳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以及审查意见的,应当作出说明,并存档备查。

第十五条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六条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三)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五)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七)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避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相重复。

作为一项整体建设项目的规划,按照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进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具体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建设单位可以简化。

第十九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取得资质证书的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名单,应当予以公布。

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不得与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审批部门存在任何利益关系。

第二十条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机构编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建设单位指定对其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

第二十一条除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建设单位报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附具对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第二十二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有行业主管部门的,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后,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办理。

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六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之日起三十日内,收到环境影响登记表之日起十五日内,分别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下列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一)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

(三)由国务院审批的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权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跨行政区域的不良环境影响,有关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有争议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四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原审批部门应当自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之日起十日内,将审核意见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第二十五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法律规定的审批部门审查或者审查后未予批准的,该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六条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审批意见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第二十七条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第二十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检查,对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查清原因、查明责任。对属于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编制不实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属于审批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对依法不应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予以批准的,依照本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规划编制机关违反本法规定,组织环境影响评价时弄虚作假或者有失职行为,造成环境影响评价严重失实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规划审批机关对依法应当编写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而未编写的规划草案,依法应当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而未附送的专项规划草案,违法予以批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重新报批或者报请重新审核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同意,建设单位擅自开工建设的,由有权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有前两款所列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二条建设项目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未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依法批准,审批部门擅自批准该项目建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失实的,由授予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降低其资质等级或者吊销其资质证书,并处所收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负责预审、审核、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审批中收取费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分析环境质量现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U4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c)-0150-01

1项目简介

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星星小区科技大楼和职工宿舍位于重庆市开县新城汉丰街道安康片区,东面与开县蔬菜批发(临时批发市场,目前已经基本搬迁完毕)直销点相邻,其外隔驷马街和驷马河沟与美和佳苑小区相望,南面隔九龙路与机电市场住宅小区相望,西南面为中央国际生活城,西面隔百成街与鹤翔豪苑小区相望,北面隔人民路与安康居民小区相望,周边交通方便,市政配套设施齐全。

2环境质量现状

拟建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各监测因子Pi值均小于1,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2级标准,因此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澎溪河木桥断面和南河石龙船断面各项监测因子Sij值均小于1,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要求,水环境质量良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声环境质量现状昼间为56.7dB~66.8dB,夜间为50.7dB~54.1dB,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区域标准要求,因此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另外拟建项目所处区域属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周边动植物稀少,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3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1)废气。建设项目运营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有居民厨房、培训中心餐饮油烟、地下车库的废气、柴油发电机废气和污水处理臭气等,因此,居民厨房废气通过小区排烟道从屋顶排入大气环境,应急柴油发电机和地下车库的汽车尾气量小,通过排烟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污水池臭气引至楼顶排放。培训中心厨房产生的油烟废气经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达85%以上)处理后,由专用烟道排放。居住楼下部分的商业用房若设置餐饮业,则需单独向开县环保局申报办理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设置,并在5#、6#楼配套专用排烟管道,餐饮油烟必须经静电油烟处理器处理后由专用烟道引至塔楼屋顶高空排放。所有排放口均高出上人屋面2.0m。

(2)废水。营运期的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污染因子以COD、SS、BOD5、NH3-N和动植物油为主。项目营运期餐饮废水经隔油后与生活污水汇合,再经生化池预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经开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地下车库、设备用房地面冲洗水经隔油、尘砂处理后排入雨水管网。

(3)噪声。营运期的主要声源设备全部置于地下,通过采取减振、消声、建筑隔声等措施加以处理,对评价区内的声学环境基本上没有明显影响,该区声学环境状况维持现状。

(4)固体废物。小区的生活垃圾采取袋装收集后送至小区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及时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

小区商业门面内若涉及餐饮,餐厨垃圾也应严格按照《重庆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第226号令)执行,餐厨单位自行设置符合标准的餐厨垃圾收集专用容器,在餐厨垃圾产生后24h内交由有资质单位收运,送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

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拟建项目所在地属典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拟建项目建成后,通过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污染防治措施、小区景观绿化和生态功能的建设和完善,将会使项目的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轨道,项目建成后区域的城市生态环境将会得到较大改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呈正影响。

5居住环境适宜性分析

通过对工程的适宜性分析、污染物治理效果、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环境状况等预测评价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市房地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评价拟建工程的人居环境适宜性,结果表明,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星星小区科技大楼和职工宿舍居住环境适宜性等级为B级,属于适宜。

6产业政策、城市规划符合性及选址布局合理性分析

(1)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对照国家发改委令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规定,拟建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与规划的符合性。根据开县新城总体规划,拟建项目所在地开县新城汉丰街道用地使用性质为办公、住宅用地,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3)布局的合理性。拟建项目结合场地所处的位置,及周边的景观要素,规划为四周围合商业建筑,穿插点式高层住宅,场地中部设置办公楼,场地的东北角设置竹材开发研究所技术培训中心。并配以丰富的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规划串连其间的主道路骨架及步行景观廊道,形成“一轴、两环、三心”的规划格局。总体布局符合相关的规划要求。评价认为拟建项目总平面布局合理。

7结语

重庆星星套装门有限责任公司星星小区科技大楼和职工宿舍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经济发展需要,其建设内容、土地利用、开发项目等符合国家、重庆市有关要求。项目总体布局合理,建筑设计新颖,对环境影响小,污染防治措施具有可实施性,拟建项目投入运营后不会使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项目建成后的居住环境适宜性基本合格。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评价认为,该项目在拟建场地建设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清洁生产审计培训教材[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2]胡二邦,彭理通,陆雍森.环境风险评价使用技术和方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3]张学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J].法学杂志,2003,24(1).

[4]汪劲.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 环境与开发决策的正当法律程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5篇

《环境影响评价》(CN:50-1210/X)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环境影响评价》致力于深入研究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标准、环评专业技术及学术动态、典型环评案例等环评领域的重点工作内容,进行权威的政策解读和业务讲解,为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人员搭建了解国家政策、研讨环评技术、交流工作经验的平台,成为环评成果的展示窗口、环评技术的交流平台、环评理论的创新摇篮和公众参与的沟通桥梁。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作用;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法则指的是一种法律制度,是国家以法定程序为依据,通过法律或规范性文件确立的评价环境影响的活动。2003年9月《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目的是为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的实现提供法律保障,并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法律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所以说环境影响评价法一个以环境资源法为手段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调整的重要机制。因而,从建设项目到规划的扩展、从微观到宏观的扩展、从局部到区域的扩展、从单项建设到整体产业的扩展、从当前到长远的扩展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得到了实现。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原则、范围、程序、法律责任等都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得到了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环境影响评价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得到了明确,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了综合考虑,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方面,包括评价范围、评价的程序、内容以及所得到的结论在法律中的地位、规划编制的职责、规划审批部门的职责等,同时对“谁规划、谁环评、谁对环评结论负责”进行了明确要求。此外,该法还规定,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随环境影响评价规划草案一同附送,并且附送要符合相关法律程序,如果没有附送或者没有依法进行,审批机关有权不予批准。

第三、强调在管理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具有相应的资质是提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服务机构所必须满足的要求,为建设单位制定其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是违法行为。此外,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不能重复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明确要求。

第四、在环境范围方面,已经从建设项目扩大到由指导性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类组成的政府规划。在《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七条中明确表示了,在进行土地利用、区域、流于、海域建设和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该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进行此规划与环境影响相关的篇章或者说明的编写。同时,在第八条也表示了,对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该组织评价器环境影响,并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提供给负责此专项规划审批的机关,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必须在此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进行和完成。并明确表明审批机关不予审批那些没有对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进行编写的规划草案。

第五、明确规定了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并鼓励了在评价环境影响的过程中有关参与、专家、公众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参与,同时还要求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的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论证会、听证会的举办,从而获得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报审时将这些意见处理情况附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上。

第六、使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事后监督得到了加强。在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法》前,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和审查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所在,但是并没有明确规定编制和审查之后的环节,也没有对是否落实在环境影响报告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明确规定,还没有提出有效地监督管理手段。而在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补充了以上内容,表示编制机关在实施可能会严重影响环境的规划后,应该及时地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并向审批机关提交评价结果,并在发现规划将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时及时提出并实施改进措施。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调查研究的开展、环境影响报告的组织编制、环影响报告的审查和审批、有关环保措施的落实、跟踪评价的开展、相关后续监督管理等,通过上述规定,环境影响评价这个全过程管理的实现得到了保证,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得到切实和充分地发挥,使一些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的人类活动得到有效地防止。所以,它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综合决策起到促进作用,还能使一些由于政策不当从而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作为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和避免,发挥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

第七、评价的适用范围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得到了巩固和扩大,该法第七条和第八条表示,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评价与其级别相对应的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通过评价开发和利用能源、自然资源等所产生的环境影响,有利于提高人们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对资源需求量和资源质量关注的程度,有利于资源承载力的增强。除此之外,人类各项活动产生的污染物的数量、对环境破坏的行为能够通过扩大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而得到控制和减少。

参考文献:

[1] 王林彬. 新形式下环境立法的法理学基础[J].新疆社科论坛,2002(6).

[2] 胡坚,李群. WTO规定与我国环境法的完善[J].科技与法律,2004(4).

[3] 马绍峰. 美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表研究――兼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J].环境 法论坛,2004(3):115一117.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关系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

1.环境监测的内容

1.1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此阶段主要是根据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特定的条件下,选择相应的研究对象,确定研究范围,合理选择研究方法,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研究计划,对环境进行监测。在监测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方案执行,认真遵循监测原则,准确反应环境存在的问题,为环境影响评价奠定基础,1.2竣工时期的环境监测。此阶段主要是为环境保护提供保障,为实现环境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有很多建设项目不满足运行要求,没有提前做好环保措施,大量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带来了严重损坏,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工程竣工阶段认真做好环境监测至关重要。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要素是否达到了建设要求,取决于环境监测的质量,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前,需要先邀请监测部门对环境进行监测、研究、分析、讨论,看此工程项目是否达到了环境建设需求,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施工计划,在项目施工期间也要保证不破坏环境,实现环境、经济的共同发展。在项目实施一段时间以后,要再次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1]。

2.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的关系

2.1促进关系。环境监测是实现环境影响评价的前提,环境影响评价是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上运行的,它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方向,也奠定了基础。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对其周围环境进行长期监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保证接下来的工作顺利开展。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存在着促进关系。2.2环境监测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手段。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之前,项目建设部门需要先邀请环境监测机构,对当前环境质量进行科学评估,环境监测不仅是获取环境质量数据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手段。项目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必定会对环境质量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影响的好坏、大小等,均需要监测部门进行研究与分析,最终得出科学的评价,以便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2.3引导作用。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它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同时也为评价质量提供了保障。在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对环境监测的范围进行设定,然后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判定项目的可行性[2]。

3.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监测操作不规范。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时间、空间、费用等都是影响评价结果的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常常将环境监测结果进行压缩处理,避免环境监测内容漏缺,以致无法真实反映环境的具体情况。加之环境监测部门在工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违规操作现在极为常见,其中主要表现在时间指标的确定不准确、土壤样品的选择与采集不完善、噪音与空气的监测数据失真等。3.2监测数据不精确。环境监测数据不够精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监测的点位不全面、监测的频率太低和监测时间太短三方面,监测数据不精确直接降低了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进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以至于无法全面的反映项目工程周围的环境情况,从而也就无法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只是流于形式,而失去了最初的目的[3]。

4.增强环境监测在作用的有效措施

4.1加强监督。加强监督工作,确保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当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假如环境监测工作实施不到位或者是根本没有得到落实,必定会对环境影响评价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因此加强环境监督,切实落实监督工作,安排具有权威能力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审查过程当中,督促环境监测人员认真多好监测工作,避免出现监测内容不全面、监测数据不真实的情况。4.2加强规范化管理。环境监测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一定要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保工作顺利进行。环境监测机构内部,必须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要对员工进行职责分配,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对环境监测的设备、材料等也要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环境监测辅助设备达到国际规定要求,为监测出精密数据提供保障。4.3加大技术研究,制定可靠研究方案。因为目前环境监测技术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监测方法也不够明确,致使环境监测技术实用价值降低,目前有很多项目工程在使用环境监测技术时,使用方法不得当,技术不到位,从而造成环境监测技术并没有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发挥应有价值。为了提高环境监测技术的实际作用,应该明确监测方案,加大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不断增强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5.结语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提高环境质量迫在眉睫。要想改善环境质量,环境监测占据重要作用,它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帮助,环保策略的制定是综合环境监测结果而制定的,所以,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监测方法,最大程度的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环境影响评价提高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亚虹,宋文斌.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10(05):111-114.

[2]王丽静.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辩证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4,05(21):127-127.

[3]普布央金,次仁央金,尼玛卓玛.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J].科技,2014(11):114-116.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环境监测分析

环境监测机构,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而环境管理与环境监察工作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1.现状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2.环境预测与评价

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作出评价。

3.跟踪评价

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监测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其在监测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监测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监测不全面等现象,这就使得环境监测的数据不能反映监测地的实际环境情况。由于受到监测经费,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也导致了监测单位不能够严格按照监测程序进行,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了压缩或重点监测其余忽略等情况,也造成了环境监测数据存在很大的不真实性。另外,在对生态环境进行环境监测时,存在方法,技术及数据表等方面的不足,致使环境监测工作在这方面处于空白或监测工作无实际意义,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多数都是流于形式。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导致在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时造成评价报告的质量的不真实。

四、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进行影响评价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其贯彻到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以环境监测部门对对项目的建设地进行环境的本底监测,如果环境本底监测没有超过标准规定然后在对项目进行具体的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对监测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划;当项目建设完成运行一段时间后环境监测单位应再次对其进行项目竣工监测,保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得以实施。由此可以看出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来自环境初期,项目建设起,试运行期,适用期的每个阶段的环境监测数据作为评价的依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环境监测是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要想对环境影响正确的评价必须对项目计划所在地进行环境状况的调查,进行相应的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影响才能依靠这些数据进行评价。

二是对污染物的状况,分布,环境条件进行相应分析,找出其污染源,预测其污染变化的趋势,对这些进行环境监测,测得的数据将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依据环境监测取得的数据,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水文等资料为在建项目地区常规监测点的优化布局和项目环境监测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测计划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成分,被作为环境执法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依据。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预防和及时的发现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对其提供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四是对在建的项目进行环境监测,可以监测周边环境能否满足环境管理的目标要求,还可以对在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的评价报告,这项工作也是对环境监测单位技术水平的一个考核。

五是其环境监测结果也可以为以后相同项目的建设提供一个有用的参考。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五、小结

环境监测贯穿于项目的立项审批、项目的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等全过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方能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真实体现其价值,实现对环境问题的源头控制。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J].环境科学文摘,2008,-21.

[2]王定华.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策略[J].民营科技,2009(11).

[3]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环境管理依靠环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2(1):12-13.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 环境影响评价 问题 解决措施

1 概述

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负责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管理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

2 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调查阶段所进行的环境监测;二是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查。环境监测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由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其主要分为 3 个层次:一是现状环境影响评价;二是环境预测与评价;三是跟踪评价。

3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

当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进行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承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是否具有环境容量,是否可以建设。

环境监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作用

当前进行环境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而环境监测作为一种有效的影响、评价的监督方法,进行环境的评价过程中,具有监督的功能。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将环境的质量、污染等情况反映出来,有利于环境保护人员及时发现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有助于财务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因此,环境监测工作是判断环境是否受污染的依据,同时也对环境质量起到监督的作用。

对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检测作用

对当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起到判断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主要有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评价的结果以及报告等内容。环境监测可对建设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有效的检测,保障项目环境的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环境监测工作还需要运用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项目环境的可行性,因此,环境监测工作在环境的评价初期、建设过程与运行期、评价期,均起到有效的检测作用,并为分析工作提供充分准确的数据。

4 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检测的方案不够规范

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面临较大的困难,首先表现在检测的方案不规范,检测方案的重点内容突出性较差、并且缺乏合理与科学性。同时,部分环评单位为减少监测的费用开支,检测的方案中环境监测的点位较少、频次也较低;在分析项目环境时,没有考虑到条件的不同而盲目采取相同的分析方法。此外,部分检测工作者对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不熟悉、对环境监测的知识不理解,缺乏全面、科学、认真的工作态度,导致进行环境监测方案的编制时,监测与分析的方法不正确,导致环境监测数据错误,影响了环境影响与评价的结果。

方案的监测点位操作误差较大

环境监测方案中监测点位的操作技术不规范,并且出现的误差也较大,监测部门与环评单位应对项目施工环境未进行仔细的踏勘,未对现场的环境监测点位进行确认。同时,环测人员也未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未按照监测的技术与规范要求,进行监测点位的合理调整。此外,监测人员的责任感不强,为了图工作的便利,擅自改变监测点位的位置,因此造成监测出现较大的误差。

5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解决措施

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方案

环境的监测工作者应规范环境监测的方案,提高环监人员对环境监测工作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与意义;对环境的监测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对重点问题与内容应做好记录,提高方案的规范性。对不同的监测环境进行统计时,应考虑到其的受限条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有效规范环境的影响与评价报告,健全编制的制度,根据统一规范准确描述环境信息。

采用GPS技术进行监测点位的测点

为了保障环境监测点位数据的准确,减小误差率,确保监测结果完整性与规范性,采用GPS技术对监测点位的确定进行有效的定位,为环境监测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GPS技术能够进行正确的定位,并且提供准确的定位数据,对环境监测的点位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应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对人员的培训,重视增强环境监测工作者的责任感,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

6 结语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环境规划、污染防治提供依据。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础,具有较强的监督职能,只有认识到的环境监测重要性,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问题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7):375.

[2] 赵常华.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北方环境,2011(09):89-89.

[3] 刘承豪.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J].民营科技,2010(03):105-105.

环境影响评价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影响分析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rougho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system, the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during the early, operation period and evaluation period, all by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to support the results, i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echnical foundation, at the same time has strong supervision function.

Key word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he impa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当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环境监测与评价提出了新要求。而构成环境保护工作的三大部分环境监测、环境答理、环境监察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答部门的专业技术工作部门,负责为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工作又必须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正确处理好环境监测、环境答理和环境监察的关系,对推动环境保护工作更加有效地向科学化、法制化迈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环境监测,主要是从保护环境出发,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环境监测计划,以监控环境污染、防止环境质量下降、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环境环境监测的法定地位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应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答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测,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其明确提出了环境监测的实质是为环境执法服务,为环境答理提供技术支持。环境监测的检测数据由各级环境监测站具体完成。环境监测站是履行环境技术监督职能并在环境执法过程中法定“举证”的资格单位;是法定的环境技术仲裁机构和技术鉴定机构;建设项日“三同时”及治理设施的竣工验收监测;必须有法定的监测机构(环境监测站)负责实施。因此,环境监测站要对所监测的数据及鉴定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2 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能

环境监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技术手段,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相关组份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以探索研究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环境影响评价的整个过程。环境监测分析有两大特征:一是以统计学为基础,互相渗透,又互相结合的白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组成。二是为社会服务,有效的环境监测分析数据是环境监测的主要产品,各类环境监测数据充分反映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各类生态环境的各类环境容量,背景浓度,为各类环境规划、环境质量和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各种环境因素是否满足环境建设项目要求,则必须由环境质量结果来表明,环境评价体系中环境要素是否可以满足建设项目必须由环境监测结果来支撑,因此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 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为环境保护而兴起的一门学科,主要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跟踪改变的各项目措施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3个层次:

3.1 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评价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首先必须委托监测部门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在环境本底值未超标的情况下再对具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并制定监测计划。待项目已经建设后稳定运行一段时间,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已经形成稳定系统,根据各类污染物监测结果来评价该建设项目建设后对该地域环境是否产生影响,是否是环境可接受范围内。

3.2 环境预测与评价。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拟建立的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分析,预测该项目建设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外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做出评价。

3.3 跟踪评价。主要是指大型建设项目和环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设后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评价,当项目出现了与预定的结果差异较大时必须改进的一种评价制度,跟踪评价是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4 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的关系

在现行的环境答理体制上,环境监测属于支持保证系统,环境监察属于监督执法系统,两者相互配合。一方面,环境监测不仅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而且还可以衡量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环境监察必须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只有依靠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才能科学合理的行使职能。另一方面,环境监察对监测数据快、准、好的要求已成为推动环境监测发展的强大动力。环境监测部门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只有在为环境监察提供有效服务的过程中,环境监测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

5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与分析

环境监测与环境评价都是中国环境保护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为实现环境保护目的而设立的两项目制度,二者关系如下:

5.1 环境监测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环境评价是以环境监测为基础,当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首先要对该项目建设地环境要素分析,项目拟建地是否具有环境容量主要指大气环境、水环境、噪声环境以及生态等要素的环境容量);当项目建设后是否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变化;项目拟建设地是否具有环境可载力。为了说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有环境现状监测数据来表明,该地域的环境质量具有可行性,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小于区域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噪声现状达到功能区要求。只有具有准确的环境监测基础数据,才能表明该地域具有环境容量,方可建设。

5.2 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中的监督功能 对环境评价体系有多种方法对环境评价进行监督,但环境监测是一种最基本的监督方法之一。项目建设后,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是否具有环境可行性,是否可以满足区域环境区划要求,就必须有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可靠的科学数据来源于环境监测数据,项目建成后大气环境是改善还是恶化、水环境是好转还是逆转、噪声环境是否改变区域环境、生态环境是否产生时问和空间变更,这都要由环境监测数据来表达、证明。

5.3 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体系中 项目方委托环境评价后,评价单位必须先委托对项目拟建地进行环境本底监测,对本底监测数据评价,在环境本底可行的情况下进行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同时叠加环境本底后具有环境可行性。在项目建成后并试运行3个月后对项目进行验收,也是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最主要的环境要素预测评价和监督,建成后对环境影响是否超越了预测结果,必须进行环境监测。通过对废气污染源达标排放、厂区下风向污染物监测、环境大气敏感区监测,说明大气环境未改变环境现状;产生的废水达标排放,不改变原有水环境功能;噪声环境达标等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持。在项目运行一段时间后,进行回顾性评价时还需要监测数据来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未改变环境现状,具有环境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评价初期、建设期、运行期及后评价期,均由环境监测数据来支撑结果,因此,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之中。

6 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贯穿于整个环境评价中,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监督功能,只有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真正体现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环境科学文摘.2008.01.20.

[2]雪抱尘.结合环境监测实际 传授环境监测技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4-12-25.

[3]孙燕.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 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0.10.01.

[4]周涛.论环境管理启动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陕西环境1995.11.15.

作者简介:

上一篇:员工自我评价范文 下一篇:求职自我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