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3:42:22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定位应当是“一个以生态美学为指引,以环境科学为基础,以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为目标的环境设计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立将是必不可少的”。独立学院环境设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并输送室内外设计施工及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伯顿•克拉克在《建立创业型大学》中提道:“创业型大学很像高科技工业中的企业,开发一种涵盖变革的文化。”由于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而不仅仅只是关注温饱问题,环境设计行业体现的是新的生存观念和审美情趣。在经济和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大量的环境设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现状分析

(一)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设置雷同

从现行专业培养方式及课程设置来看,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办学之初的一套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均复制于母校。建校之初的模仿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现出弊端,在市场的导向和学院及专业本身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专业的原有培养方式,提出了必须变革的要求。环境设计专业借此契机寻求其他路径,改变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其具备环境设计理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能在环境设计实践中发挥创作的灵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作灵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就需要独立学院根据自己的特点与母校在环境设计专业“错开定位,配套发展”方略,建立属于独立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方式。

(二)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现存问题

毕业设计是独立学院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现培养专业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就是毕业的一种计划、规划、设计、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毕业设计活动的过程。”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不仅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创作过程,还是一个毕业生对本科四年学习的总结及展示的机会。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现存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从培养方式和选题特点来看,无法与其他普通高校相区分

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都是沿用母体高校多年的教学经验,没有创新,选题内容偏学术研究型,而不是应用实践型。由于独立学院与母体高校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方面的雷同现象,导致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偏理论化而非应用,使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环节的应用型特点未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也使学生的专业性质和特点未能与其他普通高校有明显的区分,直接导致就业的困难。

2.题目宽泛,质量不高

由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均是由指导教师独立给出,大部分为模拟工程题目,未能完全考虑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兴趣和动手能力,其实践性较弱、造成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类型趋向单一。并且题目都较为宽泛,学生不易深入完成。

3.研究内容多缺乏创新性和前沿性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因为需要,由教师给出多个模拟工程题目,而大部分教师从事的项目实践不足以满足多个题目的制订,从而导致部分题目所涉及的技术创新性不足,同质化情况严重,甚至出现很长时间重复使用同一过时技术的题目。

4.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脱节

传统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一般是在大四下学期学生毕业前四至五个月开题,学生接受题目后自行进行毕业设计创作及撰写论文,期间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沟通不足。此期间,学生可能处于求职或考研阶段,所以存在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精力较少。在毕业设计完成之后,用少量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论文拼凑现象严重,抄袭内容较多。

三、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应用型”选题

环境设计专业涵盖面较广,而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其应用型特点应当在毕业生进行选题之初就和其他类型高校区分开来,这样才能在毕业之后的就业中有一席之地。毕业生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进行毕业设计阶段时的选题,可以从环境设计专业内容的分类着手,从选题方向、选题范围、题目确立等方面出发,使毕业设计选题具有应用型实践特色和创新性。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更应考虑其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以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综上,解决独立学院毕业设计的应用型转型第一要务便是选题。选题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选题可以看出作者的毕业设计研究的方向和理论掌握水平,选好了论题,就等于完成毕业设计的一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好的选题是直接向大家展示毕业设计方案的研究方向以及内容的精确阐述。毕业设计选题范围的确立是指导毕业生如何使一个毕业设计的题目具有特色和个性。如何体现其毕业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独特性,是先决性条件之一。环境设计专业本身的涵盖面广泛,毕业生在起初进行选题时,就会遇到较大困难。而针对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定位,在毕业设计选题之初,就应当以应用型和技术型为方针进行选题,这也是和其他院校培养类型进行区分的一个关键。从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出发,其专业涉及内容包括建筑的内部环境(建筑内部功能的规划、室内景观、色彩、空间、材料等建筑基本元素的构成设计),外部环境(建筑之外与之直接联系的广场、绿地、水环境、交通组织等项目的组织与规划设计),小建筑设计(辅助主体建筑使用的小环境构筑物,如会所、活动中心、茶室等设计)的相关设计内容。毕业生的选题均以室内、室外或建筑设计为主,而无论哪一种类型,均应以实践、应用、技术为方针,教师进行指导,毕业生进行设计实施。以景观设计选题为例,景观设计的设计应用型内容选题可以分为宏观型和微观型两大类。从宏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中场所设计的红线范围和尺度大小,决定其所属性质。尺度较小的一般以场地布局为主,而尺度较大的地块一般就以生态理念考虑为先。从微观角度来讲,景观设计可供选择的题材较多。如小品设施、公共设施类,都是属于微观应用性角度来看环境设计的领域。

四、结语

在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和毕业生的精心安排和设计实施。而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更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的代表。独立学院的转型,培养方式的定位,专业的发展,都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并坚持。从毕业设计的选题这一细节环节出发,找准独立学院的培养特色,是独立学院以及各专业,乃至各位毕业生如何在竞争中找准位置的关键所在。独立院校环境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教学理念应该是,“寓技术教育于审美教育,是具备较宽且结构合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寓技能培养于创造美能力的培养,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应用所学。”提出这一教学思路是基于创造性地解决有关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有两点:其一是环境设计人才需要科学技术做支力;其二是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从事有关岗位核心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独立院校环境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应该是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独立院校偏重应用是为服务于社会生产一线做准备,环境设计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偏重于直接参与环境艺术相关的设计及施工管理、建设等,如室内设计装饰装修、室外园林景观设计及施工等。独立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能力有两层含义:一是环境艺术专业理论与技能在实践中的吸收应用。二是环境艺术专业技能面向社会生产实践动手的应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同时作用于社会生产实际并转化为一种生产力、创造力、创新力,是独立院校环境设计专业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应当是设计实践文化,一种与技术相关的实验文化、设计实践相关的设计文化,以及与教学研究相关的教学文化,而集科学技术、设计实践、实验文化和写作文化于一身。最能体现环境设计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也将继续成为在独立学院本科阶段极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文语境;环境设计;教学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设计(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在此背景下焕发了新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底,含民办高校在内,全国1100余所院校都有或大或小的环境设计类专业,在校生90多万人。然而,对于其本身建校时间短的本世纪初新成立的艺术类本科院校,鉴于当前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及这些学校本身浅薄的人文底蕴,在专业课程教与授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很关键性的问题。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系列具有地域人文标签的课程,采用目标指向明确的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意义及定位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特别是地方性的强调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二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适应我国社会生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在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方面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这个定位和需求上看,环境设计专业与众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一样,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专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界定中思索和寻求问题,梳理关系后不断调整的结果。正是基于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定一个相对实用的教学模块,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可成长”性,这将为学校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设计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近几年来,笔者在与很多沿海一线城市及内地二三线城市的专业环境设计装饰公司及企业的校企合作互访交流中,总能听到一些对于现在专业毕业生的毕业现状的话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90后的学生,个性表现中的独立及自主性强,但专业综合素质较弱,这里说到的专业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了个人的人文修养。而毕业生在毕业之季面对社会这个大职场,公司及企业在选择人才的前期考核上岗培训中,也会就此选择出真正符合公司及企业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由此可见,真正培养一个合格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除了在专业技能上要有所高要求,还应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系统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来进行教学,与需要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形成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就是其意义所在。人文课程模块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的定位。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当今国际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用一种学术性的批判态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改变、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就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外在表象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湖南本地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该如何发展呢?湖南为中南五省之一,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历史造就了这个地区充沛的人文与地理资源,这也正是立足本土进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环境设计的形态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协调,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学”与“教”的探索

1.环境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设置探索。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需建立一个环境设计专业人文模块教学新模式,配合大学在读的四年时间,该模块绑定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的六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在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细化每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具体绑定的六大模块分别如下:(1)在公共必修课模块中,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就应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中,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做要求。其次,在后续的培养计划中,还应依次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进一步强化其人文意识。(2)在接下来的造型基础模块中,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的课程大纲设置中,要凸显民族尤其是地方文化的造型特色,总结并提炼出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介绍与课程练习。(3)专业通识必修课程模块中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和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结合地区文化及内涵特点进行讲授,在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观点介绍的同时,条件成熟的地方性高校,建议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体验式地参加课外相关人文活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4)设计基础模块中的设计基础(1)、(2)、(3)。主要是强调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环境与构成基础”和“环境与装饰造型基础”两个知识点,可以在强调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范围内的构成及装饰特点的同时,让学生适当了解民族民间环境设计造型技法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拉开距离。(5)在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专业设计模块中,教学重心可适当结合对于地区民族文化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地方名族的建筑及环境设计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民族民居的研究与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课题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环境设计的保护与创新。(6)毕业设计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毕业论文必须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研究,毕业设计要求对具体一个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关系,进行环境问题的梳理与解答,解决当地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相信在这样一个个的学习和探讨方案及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贯彻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当中。2.人文标签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作为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通过四年的模块化教学及艺术实践,在必修课程教学安排外,将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如陶艺课、花艺与茶艺、艺术品鉴赏、室内风水学、中国画基础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彰显人文内涵的教学特色。在人文课程模块教学中,随着学生专业学习逐渐深入,每个学期“大作业”与各科的“小作业”的关系逐步加强,设计深度也随之逐步深入,同时,结合地区的民族特色,各个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中都应将地区化和民族化作为重要的课程设置考虑因素,在“大作业”设置中充分加入这些因素,从而逐渐形成各个学期科目围绕核心科目展开的局面。人文模块教学课程的建立,使得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有机相连,同时可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更加适应其未来发展和满足未来需求。特别对于艺术与设计类院校,推动其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再教育,不仅关乎文化理想、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信仰等,同时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当代高校艺术与设计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是时展所需,国家和民族希望所在,故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远林.从艺术设计作品现状谈当代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境况[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

[2]陈良红、朱岚、李昶.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9).

[3]赵环.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1).

[4]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山东:山东民美术出版社,2008.

[5]韩奇生.卿中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5).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文语境;环境设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152-02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环境设计(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在此背景下焕发了新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至2016年底,含民办高校在内,全国1100余所院校都有或大或小的环境设计类专业,在校生90多万人。然而,对于其本身建校时间短的本世纪初新成立的艺术类本科院校,鉴于当前我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及这些学校本身浅薄的人文底蕴,在专业课程教与授的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且很关键性的问题。结合环境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了一系列具有地域人文标签的课程,采用目标指向明确的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在环境设计专业中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意x及定位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特别是地方性的强调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二本院校,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适应我国社会生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在系统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方面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具备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艺术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与社区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环境艺术高级应用型人才。从这个定位和需求上看,环境设计专业与众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一样,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专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不断界定中思索和寻求问题,梳理关系后不断调整的结果。正是基于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定一个相对实用的教学模块,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可成长”性,这将为学校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设计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

近几年来,笔者在与很多沿海一线城市及内地二三线城市的专业环境设计装饰公司及企业的校企合作互访交流中,总能听到一些对于现在专业毕业生的毕业现状的话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90后的学生,个性表现中的独立及自主性强,但专业综合素质较弱,这里说到的专业综合素质,其中就包括了个人的人文修养。而毕业生在毕业之季面对社会这个大职场,公司及企业在选择人才的前期考核上岗培训中,也会就此选择出真正符合公司及企业文化发展需求的人才。由此可见,真正培养一个合格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除了在专业技能上要有所高要求,还应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系统建立人文课程模块来进行教学,与需要掌握的专业实践技能形成互相渗透、相互影响,综上所述就是其意义所在。

人文课程模块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中的定位。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当今国际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用一种学术性的批判态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改变、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就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外在表象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湖南本地高校的环境艺术专业该如何发展呢?湖南为中南五省之一,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历史造就了这个地区充沛的人文与地理资源,这也正是立足本土进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环境设计的形态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协调,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学”与“教”的探索

1.环境设计专业人文课程模块教学的设置探索。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需建立一个环境设计专业人文模块教学新模式,配合大学在读的四年时间,该模块绑定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的六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在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细化每不同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具体绑定的六大模块分别如下:(1)在公共必修课模块中,在入学的第一学年,就应该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中,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做要求。其次,在后续的培养计划中,还应依次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等相关课程,进一步强化其人文意识。(2)在接下来的造型基础模块中,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的课程大纲设置中,要凸显民族尤其是地方文化的造型特色,总结并提炼出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介绍与课程练习。(3)专业通识必修课程模块中的艺术设计理论基础和中外工艺美术史,要结合地区文化及内涵特点进行讲授,在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观点介绍的同时,条件成熟的地方性高校,建议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体验式地参加课外相关人文活动来完成课程的学习。(4)设计基础模块中的设计基础(1)、(2)、(3)。主要是强调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环境与构成基础”和“环境与装饰造型基础”两个知识点,可以在强调环境设计专业特色范围内的构成及装饰特点的同时,让学生适当了解民族民间环境设计造型技法的基础知识,这样可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拉开距离。(5)在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专业设计模块中,教学重心可适当结合对于地区民族文化价值的研究,尤其是地方名族的建筑及环境设计特点,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民族民居的研究与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课题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环境设计的保护与创新。(6)毕业设计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毕业论文必须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研究,毕业设计要求对具体一个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关系,进行环境问题的梳理与解答,解决当地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相信在这样一个个的学习和探讨方案及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将人文精神贯彻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当中。

2.人文标签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效果分析。作为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通过四年的模块化教学及艺术实践,在必修课程教学安排外,将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如陶艺课、花艺与茶艺、艺术品鉴赏、室内风水学、中国画基础等,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彰显人文内涵的教学特色。

在人文课程模块教学中,随著学生专业学习逐渐深入,每个学期“大作业”与各科的“小作业”的关系逐步加强,设计深度也随之逐步深入,同时,结合地区的民族特色,各个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中都应将地区化和民族化作为重要的课程设置考虑因素,在“大作业”设置中充分加入这些因素,从而逐渐形成各个学期科目围绕核心科目展开的局面。

人文模块教学课程的建立,使得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有机相连,同时可使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更加适应其未来发展和满足未来需求。特别对于艺术与设计类院校,推动其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再教育,不仅关乎文化理想、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信仰等,同时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提升当代高校艺术与设计学生人文素质整体水平,是时展所需,国家和民族希望所在,故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远林.从艺术设计作品现状谈当代高校素质教育改革境况[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

[2]陈良红、朱岚、李昶.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途径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9).

[3]赵环.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11).

[4]张道一.张道一论民艺[M].山东:山东民美术出版社,2008.

[5]韩奇生.卿中全.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与培育[J].高教探索,2008,(5).

Abstract:The humanistic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ability quality and cultural qualities of the excellent quality of education,and also to the humanities,cultural heritage,social values,personality and value orientation,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existence of employment and ultimately affect to students,just for master degree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stead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connotation,will greatly restrict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this situation,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ity in training plan,set up a series of regional cultural label courses and research in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that is the necessity of using the modular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ing purpose.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环境设计;教学改革

在环境设计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这种教学方法,其有利于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设计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全国每个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大部分学生运用高效的方法熟练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技巧,全面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符合专业工作要求,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是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新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新数字媒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语言进行记录、处理、传播、获取和存储,具有互动性、高科技性、多样性等特点。新数字媒体技术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平台,计算机软件是艺术创作的主要工具,可以为很多艺术形式找到相应的创作软件。因此,新数字媒体技术使诸多形式的艺术都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创作,并通过互联网传播。新数字媒体技术打破了原有艺术门类的界限,促成了各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和融合。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课程设置不健全

从当前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计方面来看,经常会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许多高校教师觉得环境设计专业包含在艺术教育范围中,该课程主要为学生讲解艺术理论知识,但是这样会使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大大下降[1]。然而在具体环境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对环境设计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不能使环境设计人才满足市场要求。尽管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新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性,但是在设置课程过程中,只能借鉴参考教材的实验项目,缺乏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充分考量,致使环境设计专业没有实现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不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2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

实践教学是课程的最后补充环节,若缺少完善的体系,就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虽然高校普遍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堂传授,但是综合考虑资金、安全等方面,目前许多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仍存在硬件设施与教学体系不匹配的问题。如,独立的课程建设和学生教学实验后期的实践环节存在缺乏系统性的问题,仅仅用计算机来表现环境设计的效果图。此外,毕业设计与实习也存在断层的问题,实践项目教学在高校未得到高度重视,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要保证环境设计教育的健康发展,就需要建立独立的学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室或实验室,并充分发挥和利用环境设计课程专业的优势和独特性。

2.3教学资源未得到最大化使用

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来看,硬件资源、师资力量、软件资源等都属于教学资源。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还未广泛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教学资源未得到最大化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水平大大降低。例如,高校还未针对环境设计专业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师结构,导致专业教师在分配过程中存在争议,实践课程教学水平相差较大,对学生学习环境设计知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高校只重视教材内容的讲解,教学内容单一,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

3新数字媒体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行为需要具有清楚的设计目的,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设计人员,才可以设计出完善的作品。数字媒体作为环艺术设计的辅助工具,利用软件可以呈现出设计目的,这是一种不仅可以直观表达主题,而且还可以美化设计主题的一种技术活动。通过将数字媒体技术和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有机整合,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还能在设计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对设计风格进行全面观察与评估,进而对比实际设计效果,挑选最恰当的设计方案。将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时,主要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并行处理技术,以及显示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延伸与发展。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3],可以保证设计对象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4新数字媒体技术下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4.1设计健全的实践教学方案

对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计不健全这一问题,要求高校加强对新数字媒体技术教学的重视,设计健全的实践教学方案,有机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高校需要结合学生个性差异制定新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方案,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就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他们不能深入了解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是最基础的实验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高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还需要实现课程设计的多元化特征,依据环境设计方面对人才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挑选课程内容,从而在本质上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综合性课程中的设计课题中,高校教师要将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结合学生的特征与能力划分学习小组,为各个小组设计不同的设计课题,让学生认识环境设计工作,从而为学生今后加入工作打下基础。

4.2注重实践教学系统性环节

4.2.1设立校内实习工作室1)材料工艺室。材料工艺室主要陈列环境设计专业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如饰面材料、板材、木材、石材等。与此同时,还包括组建好的部分隐蔽工程局部结构,例如,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艺、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工艺等。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根据专业和课程系统性地对材料属性进行充分了解,同时熟练掌握施工工艺流程。2)微机室。学生练习手绘施工图与效果图之后,可以在微机室学习电脑效果图的制作技能,学习其他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从实践教学环节,由理论学习到电脑制作,进行有效的系统性训练和验证,进而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设计专业的工作模式。3)模型制作室。模型制作课程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特点进行熟练掌握,根据实践教学的系统规划设计,让学生能够对设计图纸合理的使用、多种材料进行加工和组合,呈现出三维物化的实际情况。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不同材料加工机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进行熟练掌握,从而为日后工作过程中制作模型打下坚实的基础。4.2.2有机整合毕业设计与实习近几年,环境设计专业有机整合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尽管环境设计专业拥有课外实习基地,但是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实习。学生在学习基地主要对设计者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要求进行充分了解,培育学生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强化学生竞争意识[4],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因此,对于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而言,环境设计专业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及要设计的作品。经过长达6个月的工作,学生可以边实习、边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同时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4.3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对于环境设计教学应用新数字媒体技术过程中还存在资源使用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使用新型教学工具与教学资源,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使环境设计创新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整合教学资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高校需要将硬件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建设实验室与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硬件方面的支持。二是,高校需要将教师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新数字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应用时,教师的专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在进行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前,高校需要搜集大量有关教师的信息,从而可以使高校教师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分配[5]。此外,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大网络资源的使用力度,为学生推荐有关的学习网站与设计软件,保证学生能够动态了解环境设计方面的新概念与技术,从而为学生创新环境设计观念提供帮助。

5结论

将新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既可以培养与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这种将以往的理论教学法改变为实干性为主的经验性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善教学模式,而且还可以结合专业性质与具体状况丰富课堂管理内容,完善教学元素,提升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玲.高职环境艺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50):192-193.

[2]胡议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90.

[3]姚敏娟.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07):169.

[4]荣明芹.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艺术教育,2019(03):152-153.

[5]严维国.艺术设计专业软件教学方式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84-85.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室内设计;研究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4-0081-03

引言

2014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将达到2.21亿人,成为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专家预测20年后,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5亿。6月15日,“公益理念和经济运营”专题工作坊暨2015年度中国养老业夏季高峰论坛在沪举行,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表示,中国老龄化的高峰将出现在2055年左右,届时老年人口将接近4.5亿。表1来自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的2004版中国人口金字塔图可以体现从1950年起中国人口结构一路“变老”的趋势。

发达国家相对于中国而言,老龄化问题凸显和养老模式的探索发展更为超前。1990年代以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不同医疗福利制度的国家愈加意识到既有的养老模式将不能应对未来的需求,都陆续加强社区养老模式的试点、实践和研究。发达国家的养老模式也经历了螺旋式的发展。从最初的社会养老模式回归家庭和社区养老模式。中国受传统观念影响深远,自古就实行家庭养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建筑室内作为家庭养老的场所载体,它所涵盖的设计内容应该是考虑老年群体特点的设计成果。老年群体作为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由于增龄效应他们的生物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发生、人格特征因素都会对他们的老年生活环境需求产生影响。

家庭室内环境作为主要老年休息活动的场所,符合老年群体全面需要的室内设计研究课题是符合社会进程需要的。用设计实现对老年群体的切实关怀。结合对老年人日常行为特征、日常行为状况、心理和生理特征的研究。遵循各功能空间的适老设计原则。综合材质、色彩、造型等感官性研究内容。本文以“老年群体室内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1993年-2015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统计和研究,对有关于老年群体室内设计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阐述研究中尚存在的盲区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一、文章的统计分析

以“老年人+室内设计”为关键词查询近20年以来中国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适应老年特殊群体室内设计的专业论文合计308篇,其中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48篇、特色期刊15篇,涉及《大家》《美术界》《当代艺术》《陕西建筑》等期刊。另外,发表的博士学位论文5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33篇、重要会议论文349篇、国际会议论文3篇、重要报纸2篇。

国内关于老年群体室内设计研究的内容较少,与其他群体例如残障人士设计、女性设计等相比明显倾注了更少的关注度。表2为1995年-2015年以“老年人室内设计”为主题的趋势。最国内最早关于老年人室内设计的文献产生于1995年,数量为一篇。主要从人机工程学尺度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文章深度较浅。1997年-2005年关于此研究主题的文章都保持在个位数基础,理论体系未形成,属于摸索阶段。多数从功能用房、健康安全、照明、尺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基本没有设计实例支撑。研究至2010年数量有明显增多,但是多数文献在内容和观点上不具有独创性,内容和结构的展开都是建立在浅显层面。因此本文着重从研究文献内容的差异性和代表性观点着手,进行分析和拓展。

二、我国老年群体室内设计研究现状

(一)“老年人室内设计”文献研究涵盖方向和内容

整理了1995年至今的以“老年群体室内设计”为研究主题的文献,将这308篇文献通过研究中的论证和创新点的不同进行分类和总结,寻求现存研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其未来可以补充的方向。其中粗略统计按照内容分主要围绕11个细化的分支研究(图3)。初期1995年――2005年的文献主要针对老年尺度与人机工程学对室内设计进行研究。随后出现老年人室内光环境与热环境的室内设计研究。照明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和基础因素,因此初期较多文献是涵盖这一研究点的。2004年清华大学的韩风同学以“老龄人群家庭居住模式与住宅室内空间形态”为硕士毕业论文,开始研究老年人室内空间形态。后阶段关于老年人室内设计的研究逐渐丰富,研究包括老年人室内色彩设计研究、老年人室内功能空间研究、老年人室内家具设计研究、老年人室内人性化设计及无障碍设计、老年人室内设计原则研究、对实际老年建筑设计室内案例的分析研究、老年人心理学结合的室内设计、老年人对于室内设计的需求调查研究等内容。

通过研读分析,近几年的文献发现多数文献是对之前研究成果的总结和系统梳理,对以前研究内容进行综合完善。因此缺乏创新内容,文献在这一研究主题下多是基础研究。本文将这11个细分内容进行概括四类进行研究(图4)。一、老年人室内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二、老年人行为尺度与无障碍设计。三老年心理学的结合。四、设计实际案例。

(二)老年人室内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

室内设计的基础作用为解决功能问题,因此关于老年人室内功能空间设计研究的文献比重较大,文章内容较相似。列举发表年限较近具有代表性的几篇:2015年5月刘树老在《家具与室内装饰期刊》上发表《基于人本需求的老年家居生活环境设计》的文章。首先从生理机能衰退、认知机能衰退、心理特性变化三方面阐述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布局设计、起居室环境设计、卧室环境设计、洗手间环境设计、厨房环境设计论述各空间设计要点。提出老年居家环境室内装饰设计研究,装饰功能应实用方便,直接面对老龄阶层所需而设。提炼结论:需要我们从整体出发,充分分析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生理、心理特性各方面的变化,并结合这些变化从居家生活环境的各个方面着手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打造安全、健康的生活场所,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时光。2014年10月孙文博、汤超、姜赫阳、郭春苗在《艺术教育》期刊上发表《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设计》的文章。结构与《基于人本需求的老年家居生活环境设计》基本一致。结论内容无创新点。2014年3月田静在《科技视界》上发表《浅谈老年人室内设计》。首先分析老年人的居室环境设计需求,然后从玄关、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空间进行分析研究。文章结构与结论基本与现存文献研究成果相似,无创新点。后续大量文献研究采用这种内容结构形式,研究创新点不明显。大量文献也着重一个室内功能空间进行研究分析。2013年明岳翔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发表文章《老年人居室卫浴空间设计追究》。主要也是从基础研究的角度进行重点空间研究。除了卫浴空间,还包括卧室、起居室等其他空间。

关于老年群体居住环境色彩的研究文献在所有文献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室内色彩的属性、意象和室内空间色彩分类,同时结合老年人居住环境色彩设计调查与分析,提出室内各空间色彩的设计方法。郑t峰、应丽艳于《艺术科技》上发表了《浅析老年群体居住环境的色彩设计》的文章从室内空间色彩回应老年群体机体特征的需求、老年群体偏爱的室内空间色彩和色彩设计的要点三点进行论述;北京服装学院张海涛以《老年人居住环境色彩研究》为题,进行了硕士论文的研究。文章通过论述色彩在室内设计的应用结合对老年人居住环境色彩设计调查与分析,提出了老年人居住环境色彩的改善办法。最后提出建立“色彩心境”设计的创新点,确立“色彩、老年人、居住环境、生活”循环设计网的未来观念。

关于老年群体室内家具设计的文献主要:一、通过对老年人行为和心理的研究作为基础。二、对老年人家具的使用进行功能分析。三、不同空间家具设计实务。关于家具设计的文献创新点主要体现在设计的成果部分,如何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设计产品的过程。2008年6月北京林业大学陈银辉以《老年人生活行为与家具设计研究》为研究生毕业论文题,创新成果为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四套老年人室内设计作品。除了家具设讯室内设计各基础研究涵盖的方面,研究成果和文献结构雷同较多,创新研究成果并不突出。对于基础研究进行综合梳理的文献较多。典型如:2014年4月郑玲、罗智芳在《现代装饰(理论)》上发表《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建筑建设现状,由于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的转变、现代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生活需求阐明了当代老年人居住需求现状。从居住空间色彩设计、居住空间灯光设计和居住空间装饰性设计来论述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三、结论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一、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定位

产品设计专业是将造型艺术、工业生产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联系的综合性学科,专业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的讲授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为,使学生成为懂艺术、懂技术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在产品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要求学生在设计实践方面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毕业生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首先,毕业设计的作品,一方面要具有实用性,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即能预测市场发展方向,比如概念性创意产品的创作。在毕业设计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并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从设计理念的提出到设计模型的展示,是一个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具象表达能力的体现。其次,要严格按照毕业设计时间进度。

二、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程序分析

以哈尔滨商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为例,产品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分为六个阶段:准备阶段、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阶段、毕业设计中期阶段、毕业设计末期阶段、毕业设计收尾阶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阶段。产品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与普通的文理生的毕业论文相比,它的内容与要求更为丰富、复杂,除了完成毕业论文,还要完成大量的设计任务,制作设计手册、产品模型、成果展板以及办毕业设计作品的展览等等,工作量极大,要求极高,这需要毕业生必须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很好的来安排工作的时间进度,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所有内容。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将在教学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安排的六个阶段应该做的内容和须注意的事项一一分析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是在11月初,要求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选题(题目可暂定),并要求近两年的课题重复率应控制在10%以内,同一届学生课题无重复率。好的选题是一篇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如果选定的题目毫无意义,即使努力完善文章结构,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陷入迷茫,不知要做什么,甚至不知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那么指导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引和教导,先大量的阅读文献、收集、整理资料,从对资料的整理中确定自己的方向,直到确定题目。第二阶段: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阶段指导教师向学生下发《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书》,要求学生在这个阶段广泛查阅国内外参考文献,并撰写开题报告,准备毕业设计与论文的开题答辩。同时在时间进度上,要求毕业生在3月20左右返校,初步完成论文的大框(提纲)及毕业设计图纸1/3的工作量。这个阶段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学生经历了一个寒假,在学习上较松懈,指导教师需要及时监督,并检查要求完成的工作任务:首先检查论文的目录大纲是是否论点、论据清晰、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否符合逻辑性,接着检查设计方案的草图、方案的初稿、方案的过程以及设计图纸是否规范等第三阶段:毕业设计中期是在4月20左右之前,要求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及毕业设计2/3的工作量,开始筹划模型的制作。在这个阶段指导教师应经常督促、检查学生毕业设计与论文的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第四阶段:毕业设计末期是在5月20左右之前,要求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修改和定稿;严格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论文格式做最后的检查工作,无误后,按顺序装订成册。同时模型已开始制作。第五阶段:毕业设计收尾阶段是在5月30日之前,完成毕业设计的论文、设计图册、展板、模型的全部工作。第六阶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与成绩评定阶段,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及答辩的表现,按《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标准》给出成绩。通过对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六个阶段的分析,了解到每个阶段的需要做的工作及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综合实践型人才,毕业设计从选题到设计到模型都应与实际的生产生活、市场接轨,必须依托于市场的需求,遵循市场规律,不能孤立发展一个专业。

三、小结

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高校如何应对多变的市场需求,改变毕业设计的“形式主义”成为高校教改的重要课题之一。毕业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地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实现B/S结构的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的技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服务器端技术和客户端技术。客户端技术主要涉及HTML、JavaScript等与网页设计制作有关的内容显示技术;服务器端技术主要涉及Web服务器技术、数据库访问等与内容生成相关的技术,目前服务器端技术可以划分为基于Windows平台的ASP技术和基于JAVA平台的JSP技术。论文针对后者进行讨论,主要讨论了构建B/S结构的日常教学管理系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Tomcat/Web服务器技术、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JSP技术、JavaScript客户端技术。

论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总结目前Web程序开发过程中采用的典型模式,仔细分析了笔者工作单位日常教学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Web环境下B/S结构的学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案。

二是按照软件开发过程的时间主线及软件工程的传统方法给出了“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及功能设计报告、代码类设计说明、JSP文件设计说明、数据库设计说明,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开发环境设计jdk1.6.0_07.JDK(Java Developer’s Kit)是sun公司推出的Java开发工具集。MyEelipse中集成了此工具,也可不单独安装。JSP容器: apache-tomcat-6.0.18,Tomcat服务器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服务器,它是Apache软件基金会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的Jakarta项目中的一个核心项目,由APache、sun和其他一些公司及个人共同开发而成。由于有Sun的参与和支持,最新的Servfet和JSP规范总是能在Tomcat中得到体现,Tomcat支持最新的Servlet2.4和 JSP2.0规范。因为Tomcat技术先进、性能稳定且免费,因而深受Java爱好者的喜爱并得到了部分软件开发商的认可,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web应用服务器。

一、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

SQL Server 是一个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日益为广大数据库用户所喜爱,越来越多的开发工具提供了与SQL Server的接口。SQL Server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最初是由Microsoft、Sybase和Ashton-Tate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于1988年推出了第一个OS/2版本。在Windows NT推出后,Microsoft与Sybase在SQL Server的开发上就分道扬镳了,Microsoft将SQL Server移植到Windows NT系统上,专注于开发推广SQL Server的Windows NT版本。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二、数据库的设计

1.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2.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的关键所在。3.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数据库设计涉及的相关技术和知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数据库设计技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软件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应用领域的知识。

三、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中文显示问题,刚开始编写代码时,不能输入中文,也不能在屏幕上显示,只能输入字母。问题解决办法:在编码的最前面加上:<%@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2.会话状态及用户权限管理。为什么需要会话跟踪?在web服务器端编程中,会话状态管理是一个经常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HTTP是一种无状态协议,即站点服务器将网页的每个HTTP请求都当作独立的请求,服务器不保留与以前的请求有关的信息,即使它们只早于当前请求几秒钟,因此它与FTP、Telnet等协议是不同的。HTTP这种无法记忆先前请求的缺陷使得编写某些应用程序非常困难,比如当用户登录系统后,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应得到不同的服务,有不同的访问权限,但服务器如何才能在用户登录后记住用户是属于哪个用户组呢?为了跟踪用户的操作状态,ASP应用session对象,JSP使用一个叫做HttpSession的对象实现同样的功能,统称为会话机制。本系统实现了用户的帐号管理、权限管理、新闻通知、论文的出题和选题、文档的上传与下载、自动生成统计表格、成绩管理等功能。这一系统的开发,让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技术,让我把所学的课堂知识得以充分的融合运用,让我对软件的开发与控制过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本系统由本人和信息学院另一个同学共同完成,主要工作包括:(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2)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3)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4)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5)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教师子系统部分代码设计及实现。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毕业和取得学士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的原则,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做到科学选题、规范管理、全程监测,确保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

一、以往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按照毕业设计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表现―成果提交―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的程序进行。各个阶段的工作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存在问题,都将影响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经过近几年的研究,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毕I设计的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设计题目类型单一,涉及面窄,缺乏设计意义和新颖性,可操作性差。第二,学生过分依赖网络,收集到的信息资料不够全面,缺乏真实性,主观意识比较强,导致对设计题目的理解深度不够甚至存在偏差,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和表现点模糊。第三,由于毕业设计课程的后半期与单位实习和就业等时间有冲突,部分同学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较低,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第四,毕业设计评分办法规则不够系统,老师评分时主观性较强,造成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客观性、公平性和真实性偏低。

二、优化毕业设计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提高全系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成绩既反映了学生专业水平,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因此,系领导和专业负责人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明确要求全体师生必须严格执行学院对毕业设计设定的各项规定,严禁指导老师不按正当手续批准学生离校进行毕业设计的现象,同时还将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作为教职员工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学生参加毕业设计的时间作为评价毕业设计成绩的一个指标,从制度上促使全系师生深刻认识到毕业设计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重要性。

(二)精心组织,严谨细致地把好选题关

毕业设计选题对毕业设计的教学目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为此,教师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开始,做到明确选题原则、规范选题程序、精心选派导师、抓好选题及审题控制。本专业毕业设计题目难度适中,能巩固、深化、扩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得到专业训练以及对过去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运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选题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

选题必须体现本专业综合训练内容,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并初步具备助理设计师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的第一步是聘请具备高水平的导师,除了本校专职教师,本专业还从母体学校、其他院校以及设计院聘请导师,他们都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有着指导学生设计的丰富经验,同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高度负责,这确保了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2.毕业设计课题应尽可能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

针对环境设计选题容易过大过宽、选题过虚的问题,必须联系实际,抓住重点来解决。独立学院的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且能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选题过大,超出了本科生研究能力的范围,难以深入研究,这一直是环境设计类本科毕业设计的通病。鉴于此,本专业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坚持一人一题,对于工作量大的课题,可组织数名学生协同攻关、分工设计,但须明确每人一个子课题,或用副标题区别,子课题要立足于大题,分别展开;明确每个学生需独立完成且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其达到全面综合训练的目的。

3.选题原则清晰,审题符合规范

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选题要反映四年来的学习内容;选题内容不能太大,大题目可以由几个人共同完成;每个教师最多选两个题目,同一个专业方向只能带一个;严禁使用过去做过的设计内容;在设计公司完成的毕业设计由设计公司确定题目,禁止拿设计公司的图纸汇报。

选题、审题的工作程序符合规范化要求,选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学生自选课题也须经教师审定),上报选题的内容除学院规定的要求外,必须附上选题的平面图和选题的教学目的,说明选题是如何对四年教学总结和提高的思考。选题严格按照学院规定程序进行,首先报专业负责人审批,专业负责人组织审定后,报系主任批准确定,选题经系主任批准后方可向学生公布。

(三)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全过程规范化管理

学院2010年购置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2013年又做了更新,强化毕业设计全过程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对毕业设计各个重要环节都规定了完成的时间节点要求,并将实施结果定期公布,有力地保证了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时间进度,切实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本专业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按时、保质完成,在组织管理上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筑与艺术系和专业组精心组织,包括寻找指导教师、组建指导小组、学习上级精神、听取课题介绍、完成选题审题、下达任务书、拟定开题报告、完成和修改初稿、中期检查、考核导师、定稿、审核答辩资格、安排集中互评、组织答辩、专家重点检查、评优以及论文文档留存和归档等,整个过程中的各环节都执行严格、规范的程序,保证本专业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工作。主要流程如下:

1.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

指定专职教师具体负责毕业设计工作,形成毕业设计工作组、设计指导小组、专业负责人、专业联系人、系秘书办、辅导员等各负其责的严密组织机构。专业负责人及论文联络员定期通过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检查、了解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的进展情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及培训

要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及培训,明确目的和意义,了解毕业设计的过程、方法和规范化要求。

3.制定详细的工作进程安排

建筑与艺术系按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进程安排,确保在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检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毕业设计(论文)的检查分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1)前期主要检查课题落实情况、指导教师到位情况以及进行课题所必需的条件是否具备,检查任务书是否按要求填写并进入毕业设计管理系统;

(2)中期主要检查学生译文、课题报告完成情况以及前期的工作进展情况,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检查结果通过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填写中期检查表来呈现;

(3)后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文档的规范性及答辩评分情况。

(四)严把评阅、答辩关,确保毕业设计作品质量

1.采取初次试答辩和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认真把好设计作品质量关

专门聘请校外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参加毕业设计的指导、评审和答辩工作,采取初次试答辩和最终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毕业设计完成初稿时,组织校外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初次答辩,对每位学生给予认真的指导。学生根据指导意见及建议对设计作品修改完善后,再进行最终答辩。

2.采取面上答辩和评优答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及成均衡

为了保证设计作品质量及成绩评定的科学合理,面上答辩分组进行,优秀设计的答辩在专业范围内统一组织、一次性进行(称之为“评优答辩”),且优秀论文比例不超过15%。

3.采取相似度检测(),严格工作纪律,确保论文真实性

为使学生认真、严肃地完成设计的各项工作,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切实用自己四年来所学知识完成设计报告,学院购买了软件,相关通知,布置检测工作。本专业按照学院要求,评阅之前要求学生自查3次,提交自查报告,指导老师审核。答辩后,全院组织抽查,本专业毕业设计结果显示,全部符合要求。

4.加强展示交流,不断完善作品质量

为使学生的设计理念有互补性的提高,系里每年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面向全校展出,以便促进各专业、同学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总之,以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优化毕业设计,学院必须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改革,注重提高全系师生对毕业设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精心组织,严谨细致地把好选题关,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全过程规范化管理,严把评阅、答辩关,确保毕业设计作品质量。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设计;毕业设计

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展开,大部分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都由以往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成为检验环境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成为体现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毕业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有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教学实践环节,它是检验学生能否综合运用四年来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解决实践项目设计问题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创新创意能力和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从课程学习阶段迈向工作岗位实践运用的必要途径,在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一般可分为真题真做、真题假做、假题假做三种类型。真题真做一般就是选择指导老师在研的项目或者设计公司里面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设计,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战能力,又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如果将这样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来做存在很多方面的制约。首先,实际工程项目方案的设计甲方一般都要求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交图纸,这样的话毕业设计周期与实际项目设计周期很难合理对接。其次,实际工程项目会有很多客观因素制约,例如:甲方的审美趣味、造价控制因素、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干预等,往往学生做的项目都无法得到实施。所谓假题假做就是由指导老师自行拟定毕业设计题目,制定相关设计任务书,虚拟设计的平面图纸和场地,这种虚拟的课题一般都不是很直观,与现实工程项目存在一定差异,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真题假做就是利用指导老师曾经完成过的项目或者设计公司里面已经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再设计,设计场景的环境与要求都属于真实的,平面图、任务书、设计意见书等基本材料真实有效,指导教师会根据相关的资料,再按照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作一些修改,然后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以实战的场景来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流程,获得比较全面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工作之前最大限度地完成蜕变、成熟、转型。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这类毕业设计选题是比较理想的选题来源。在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下,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结合实际项目选题

真题真做,与设计公司合作,让学生选用真任务、真工程,也可以是投标任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这样的选题具备真正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全面完整,学生在设计实践过程中能够学到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和技能。环境设计专业强调的是“创新”与“实践”,只有与市场全面接轨,让学生走出课堂,拿到社会上参与交易的真实项目,才不会停留在理论层面和设计效果图上纸上谈兵,但这类选题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项目设计的时间周期要求,尽量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工程量小、设计周期长一点的项目,否则将会出现不能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任务。

二、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选题

指导教师可以把自己当前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与毕业设计选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通过科研实践,将科研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既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又创造了社会价值,积累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经验,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持续科研并将科研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这种与指导老师科研项目相结合的选题,能够促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科研成果的转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选题来源。

三、结合本学科设计竞赛选题

毕业设计选题与本学科相关的设计大赛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同时指导老师也能积累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成果。各类艺术设计大赛既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又不会有太多条条框框限制,设计项目不会有造价、成本等方面的约束,学生可以从设计思路和效果出发,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设计构思,这样设计创作的作品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既可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又能够扩大本专业和学校的对外影响力。

四、结合学生就业选题

随着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教学也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学校与企业之间广泛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面合作,将部分学生纳入公司员工管理体系,让学生直接承担公司签约的设计项目方案,实现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动力,以项目导向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因此有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确定了工作单位,那么在开展毕业设计选题的时候,要积极鼓励其将在公司进行的工作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样既完成了毕业设计的任务,又可以创造出工作业绩成果。环境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其应用型的特点要在毕业生进行选题之初就要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在今后的就业中脱颖而出。因此在毕业设计的选题阶段,应该从环境设计专业的实践项目着手,从选题的方向、选题的范围、题目的确立等方面出发,使毕业设计的选题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型实践特色。

环境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地方特色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艺术设计在国内市场经济繁荣的背景下重新找到用武之地。据不完全统计,至2007年,在全国1247所院校成立了设计类专业,在校生110万人。①然而,对于许多院校而言,教师资源的合理运用极为不科学,缺少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也正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一个尴尬之处。基于这样的情况,结合云南地区自身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地区特色的教学改革,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期从根本上改变如上的尴尬现状。

一、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和定位

(一)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建立的意义

与众多的设计专业学科一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门专业,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它的定位、方向、特点、优势、瓶颈、盲区、作为和理由,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界定、不断调整、不断梳理、不断寻求、不断思索的问题。”②正是基于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制定一个相对实用的教学模块,同时使其具备一定的“生长”性,这将为学校向市场提供合格的设计人才提供必要的保证,同时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

(二)地方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定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人及中国的经济在当今国际中的地位也有了显著提升,在这样一个转型阶段,用一种学术性的批判态度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当我们具备这样一种心态的时候,改变、调整和完善已有的教学模式,就变成了一种自信的外在表象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云南本地的环境艺术专业该如何发展呢?

云南地处祖国边陲,有着丰富的地理资源与民族资源,各个地区充沛的人文与地理资源正是立足本土进行发展的良好基础。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如何使得环境设计的形态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协调,同时又不失去本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正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学”与“教”的探索

(一)地方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中课程的设置探索

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具体情况,需建立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新模型,该模块共分为六大部分,每个部分为一大模块,其下配以相关的子模块予以完善其专业知识结构,同时根据每年学生的接收情况,细化每个课程的作业量以及不同课程作业之间的关联性。六大模块分别如下:

1.造型基础模块。其下设置子模块为:造型基础(1)与造型基础(2)。主要以“二维造型”与“三维造型”为主,在进行课程大纲设置中,凸显地区民族文化的造型特色,总结并提炼出地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介绍与练习。

2.专业通识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艺术设计理论基础(1)与艺术设计理论基础(2)。主要结合地区文化特点进行讲授,进行多方位的艺术观点介绍的同时,主题讲座结合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完成课程的学习。

3.设计初步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创作初步与学习方法指导。通过抄绘设计范例作品、教师进行点评、了解或认识三个专业的概况知识,尝试设计入门性质的作业练习。

4.设计基础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设计基础(1)(2)(3)。主要是强调在“基本技能”之下的“环境与构成基础”和“环境与装饰造型基础”两个知识点,强调环境艺术专业特色范围内的构成、装饰,以及民族民间造型技法基础知识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方法拉开距离。

5.专业设计模块。其下分别设置子模块为:专业设计(1)(2)。此部分模块是整个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结合对于地区民族文化价值的研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如民族民居的研究与改造、民族文化的二次提升等课题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了解地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环境设计的保护与创新。

6.毕业设计模块。主要由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部分组成。毕业论文结合毕业设计进行研究,毕业设计要求对具体一个民族地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并与当地政府形成合作关系,进行环境问题的梳理与解答,解决当地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二)模块化教学效果分析

作为艺术类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通过3年的模块化教学实践,在教学安排中突出艺术类院校特色,将一些在理工类院校中出现不了的课程安排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如陶艺课、美学修养、艺术品鉴赏、西方歌剧鉴赏等以选修或必修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突出学校专业化教学特色。

在模块化教学中,随着专业学习逐渐深入,每个学期“大作业”与各科的“小作业”的关系逐步加强,设计深度也随之逐步深入,同时,结合云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各个专业教师在课程设置中都将地区化和民族化作为重要的课程设置考虑因素,在“大作业”设置中充分加入这些因素,从而逐渐形成各个学期科目围绕核心科目展开的局面。

模块化教学还体现出一个很大特色,就是各个相关专业之间的联系明显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的连贯性有了较为深切的理解,同时各个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复的内容虽难以消除但概率明显降低。

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建立,使得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有机相连,同时使得教师、教学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减少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节省教育资源,对于专业特色建立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注: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注释:

①②宋建明.匠心行修三十年.//宋建明,王雪青.匠心文脉[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221.

参考文献:

[1]张绮曼.环境艺术设计与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陈立新,宣新明.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上一篇: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新闻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