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业设计范文

时间:2023-08-18 17:02:39

环境工业设计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1篇

新进入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工业设计业界还将大量涌现新的公司,外国设计公司也正期待着大步进入我国设计市场,这些新进入者在给工业设计业界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也将在现有工业设计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以快制慢、以小搏大、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正在到来。

供应商。制造业是工业设计的供应商。工业设计业界与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工业设计是制造业发展的先导行业和重要支撑条件,设计创新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的水平,工业设计是企业核心技术的外化,是现代制造业价值链中重要的增值环节。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工业设计开发体系和流程,我国工业设计专业化服务发展还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

购买者。工业设计的购买者,既是企业也是消费者。工业设计公司能否向消费者提供有服务价值的产品?能否向制造者提供有附加价值的产品?能否向社会提供有生态价值的产品?工业设计要平衡人造自然与天然自然之间的关系、平衡物文化与人文化之间的关系、平衡消费者利益与制造者利益之间的关系。设计师要以自己出色的工作使购买者提升对“好设计”的认知。当整个社会都在追求优良设计的时候,中国也将进入更高阶段的文明社会。

企业竞争。工业设计业界已经开始进入到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阶段。企业在转型,设计往往体现在转折点上,有一句老话:在节骨眼上做文章,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工业设计不仅与互联网的连接更加密切,而且在工业化的复兴中,无论在高技术产品、高文化产品、传统技术产品、低技术产品各个领域都发挥价值作用。

替代品。工业设计公司不仅能够承接企业委托设计项目,也需要建立自主研发项目转而建立产业链的能力。工业设计不仅仅是生产业,也是制造业本身的环节。同时,工业设计也不仅仅是在创造生活工具,它也是在创造生活中的艺术品。工业设计的终极指向是“艺术化生存”,这代表了―种高品质的生活概念。

利益相关者。各种利益相关者群体都用自己的标准衡量企业经营业绩,按照对自己影响的好坏来衡量企业。特别是政府机构,现在正在为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建立很好的环境平台。现在我们从业人员要更多地去做,去实践,用设计的成果来证明工业设计承担着产品开发过程中最容易见效的增值点,否则,我们只是忽悠一个创新概念而不真正落地,几年后“盛宴”就可能成为“剩菜”。

工业、科技、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制造、商业、用户……这些是不同的概念,而将这些概念融合一体的“烹调术”就是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的视野已经在扩展,工业设计业界环境正在形成之中。

无论是创新、转型、升级,还是提升现有品质,工业设计都是个“行动”行业。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2篇

1.1传统媒体、现代媒体工业设计教学解析

传统媒体工业设计教学多以黑板、粉笔、传统光电式幻灯机和教材等,教师抄写黑板费时费力,传统光电式幻灯机和投影器使用过于复杂,且制作投影片周期长。每年有不少教师得咽喉病,是吸入粉笔的粉尘和经常讲话导致。现代媒体工业设计教学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现代媒体多以幻灯机、投影仪、电视、电子计算机、语言验室等,优化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

1.2新媒体导入工业设计教学应用的研究理念

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加工,能存储大量的教学资源以供利用,传播内容主要以文字、语言、图片、影像等进行组合传播,根据工业设计教学的特色选择合适的新媒体进行教学。因此新媒体导入工业设计教学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师生能更好地利用媒体对工业设计理解深入化、形象化、系统化。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业设计教学应用的展示途径

2.1展示空间布局

工业设计教学一般分为四个特定环境:理论课教室、实践课画室、机房和学生毕设展厅,根据每个环境选择合适的新媒体技术设备设施进行配置与实施。

2.2展示技术选择

2.2.1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投影技术,也成为三维全息成像,是由透明的材料制造成四维锥体,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而显示的全方位的360度立体悬浮影像。利用此技术展示工业产品进行立体教学,更容易理解产品设计本身。也可用于毕设展厅,展示学生作品,节约传统媒体制作成本。

3.2.2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是利用网络实施在线互动培训的课堂,它不受地点、形式等的限制。方便学生能实时体验模拟真实的教学课堂,提供课堂教学资料的下载,也方便教师布置课下作业与在线考试等。

2.2.3微信微博

微信是手机媒体的app应用,可以发送语音短信、图片和文字等;微博深受欢迎;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基于用户信息分享与传播的平台。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比如师生加入微信班级群,课上共看微博并参与讨论等。比如看设计师分享,优秀工业设计资料,了解最新的比赛信息,提供设计灵感等。

2.2.4触摸媒体

触摸媒体是无线通信和触摸技术结合的媒体。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液晶触摸显示屏可以替换黑板,用平板电脑来控制液晶触摸显示屏里课件的放大与缩小,显示屏可加书写功能。在毕设展厅中,学生可在液晶触摸显示屏体验工业产品设计方案,如观看产品色彩切换模式,了解毕设工业设计作品信息等。

2.2.5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由一些三维的交互式计算机生成的环境[3]。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做在现实中难以完成或需要高投入的工作。学生在机房可以学习虚拟现实技术,了解工业产品设计的开发模拟程序及其应用,省去工业设计方案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三、结论

工业设计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方法和媒体的使用方式均围绕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来进行设计。新媒体在工业设计教学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及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3篇

工业设计面临着人类高速发展所带出的环境问题,给工业设计的发展的主题提出了思考。

环境问题讨论的重要意义,远不在环境的本身,而是关呼着人类生存的问题。所以,工业设计必须围绕环境的治理、环境的优化、美化进行思考,维护生态平衡,创建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而认真履行好设计者的职责。

关键词:工业设计环境问题产品设计职责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20世纪中、下叶,人类面临着大工业高速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工业设计行业推出了环境设计在工业中的展开和应用。

这种设计理念的兴起,既是工业设计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又是时代赋予设计的新的考验。人类要发展,社会要前进。这个前进和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怎样面对?怎样认识?怎样解决?工业设计是不能回避,也是必须承担其重要责任的角色。

2、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2.1环境问题的含义

“环境问题”的含义目前的说法尚不统一,但是,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可归纳于四个方面:一是环境污染。由于工业和工业设计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了环境保护行动应解决的问题,就是指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以及噪声污染等。二是生态破坏。是指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大面积减少而带来的物种减少、自然灾害增多。三是资源、能源减少。地理上的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消费和浪费不仅造成资源、能源危机,还引起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四是环境全球性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危险废弃物全球漂移。这些问题工业发展、工业设计应承担一定的责任,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工业及其设计也应考虑。

2.2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人类自己。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不顾一切地向自然索取和掠夺,因此便带出环境问题。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在西方和一些发达国家兴起的高技术、高消费热潮,“用完即抛”的消费方式。特别是“一次性产品”的流行和“塑料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垃圾和污染,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命的危机。

人类运用高科技技术,构建起自己“理想”的环境。如建造城市,玻璃幕墙大厦成为发达国家的象征,钢骨家具、钢筋混凝土立起的超高建筑,使一座座大城市变成了玻璃幕墙和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大地域的城市、超高的建筑、拥挤的人群、堵塞的交通、污染的空气,还有人窒息的噪音无不在任何一个城市中存在,恶化了人类生活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

庞大城市的设计,千万种产品的设计,都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本来,人类利用科技,设计生产出成千上万种产品,更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却导致由于对技术的长期强烈依赖而出现了人自身某些功能的弱化,人的生理结构与意志力的退化。

当然,环境的恶化(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能归结于先进技术的使用和社会的发展,而应在前进和发展过程,人的生态价值观念的确立和理性地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优化环境的目的。

3、工业设计在环境治理中的职责

就当前来讲,工业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工业设计的方向、工业设计的对策是否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则成为工业设计在环境治理的重要责任。

当前流行提倡的产品绿色设计对策就是以减少垃圾、减少污染的一种设计理念。它就是通过优化产品初始生命周期和产品生命末端的设计来实现。

产品初始生命同期优化设计,就是产品使用时间的周期对环境保护最为合理。一般来讲,一个产品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越长,消费者购买新产品动机就越小,废弃品的污染和资源利用也相应地减少。当然,也不一定地追求产品的使用设计越长越好,如新开发的能源密集度小的替代品,所以说是优化设计。设计师在产品设计时还应考虑一些传统的规划为好。如:产品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设计、产品的易于维护和维修设计、产品的结构模块化设计、产品的经典设计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产品使用周期延长并能达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产品末端系统的优化设计就是指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好处理或处置。这里面包含着有价值的零部件再使用,不能再使用的废物处理的方便、安全。如何做到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的零污染和再利用,这是设计师在做产品设计的开始就需设计好,也是设计人的责任。

4、工业设计对环境目标的实现

工业设计对优化环境目标的实现,起着一定的作用,我们必认真对待。

4.1注重产品的“缩小”设计。缩小就将产品的体积缩小,这样可以实现材料、经济、资源上的节约,也符合消费者“以小为美”的审美心态,也实现了垃圾的减少。“小”和“精致”的微型化设计原则,是日本的设计文化,这和设计文化有效地节约了日本的生产资源,也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4.2注重产品的多功能设计

目前,产品的多功能是产品促销的重要手段。将多个相关功能结合在一起,使产品具备众多功能的作用。这样的产品设计重在功能之间具有共性、和谐的关系,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多功能的集约可能互相影响而大大降低产品的功能效应。自然、适用、精确、巧妙的多功能设计能有效地达到资源的节省和产品使用价值的倍增。

4.3注重产品的再利用设计

不能用的东西是不是垃圾?这是一个带有辩证意义的问题。某一产品坏了总有好的地方,稍加修理就可继续使用,如果不修理丢在角落便成为垃圾。有人说得好,垃圾是被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只要产品的再利用设计得好,世界真正属于垃圾的东西很少。世面上的二手市场,是再利用的重要途径。它是消费者对产品满意如否和厌恶与否的调节器。通过这个“调节器”,可以把不适合原来消费者的需求但仍能使用的产品逐步返回给新主人使用。

4.4注重产品的再循环设计

在一些欧洲国家,通过立法形式提高电子电气产品的回收力度。日本2001年就开发了电视、空调、冰箱和洗衣机和回收计划。这些行为对经济、环保、产品设计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再循环设计是“绿色设计”的重要一步,也是产品的生命周期优化设计的重要解决方案。

5、结束语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我们不能因为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停止发展,更不能因为要发展而不顾一切地去掠夺、浪费自然资源而导致人类生存的环境恶劣化。

面对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相继出现,工业设计须进行深刻思考。既要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又要创造出良好人居环境,这就是工业设计的设计原则。所以说,上述一系列设计应注重的问题必须贯穿于产品设计的始终,设计应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我们的设计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并节约资源、能源,让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

2、崔天剑,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理念与技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4篇

1)工业设计人员设计中缺少工程技术知识与经验支持,造型产品不利于后期制造加工受思维方式及知识体系影响,工业设计人员往往把精力集中在标新立异的产品形态上,在此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及时参与进来,或者工业设计人员缺乏与工程技术人员沟通,有可能造成产品的某些特征过于异形,加工代价高昂或者难以加工;也可能由于受力、刚性等问题造成产品的结构无法顺利实现产品的功能,致使设计方案反复修改,延长产品开发周期。2)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衔接应用中还不够成熟现代产品设计及制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目前工业设计师设计产品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与工程设计师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大部分都是相互独立的,软件系统之间数据沟通还不能无缝衔接,产品形态转换工程中有部分数据丢失,偶尔会造成设计概念的“走形”。

2设计衔接应对措施的提出与探讨

随着云技术的出现,云制造与云设计的概念被相继提了出来并逐渐得到应用,产品的设计及制造更加依赖新技术,云设计系统与云制造系统整合,为设计衔接铺平了道路。

2.1云设计概念[2]1)云设计的定义所谓云设计应当是面向云制造,融合现代设计、信息化制造、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绿色化和情感化等技术于一体的产品服务设计。云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种新模式。2)云设计体系构架

2.2云制造概念[3]1)云制造的定义云制造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技术将现有网络化制造和服务技术同云计算、云安全、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实现各类制造资源(制造硬设备、计算系统、软件、模型、数据、知识等)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为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2)云制造体系构架云制造体系构架如图3所示。

2.3云环境中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探讨工业设计所侧重的功能划分、产品外观形态、材料、装饰,工程设计所侧重的产品功能实现、运行原理及结构、工艺公差装配力学校核等,在云环境中,可以将以上相关因素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相关优化进行较好的融合。

2.3.1设计方法方面[4]1)采用面向装配(DFA)、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与制造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要全面地考虑下游设计,同时利用工程技术元素来创新产品的造型,利用外观结构的创新带动产品造型的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可维护性、美观性、用户友好性等,而且更利于设计与制造的衔接。2)以产品材料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点进行设计材料是产品的物质体现基础。工程设计人员考虑的主要是材料的硬度、强度、表面特性等,然而工业设计人员对材料的力学与化学性能只是感性认识,他们主要考虑的是材料肌理对产品形态的感觉。在产品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与工业设计人员对才材料的认识、选择统一起来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造型美、可靠性、可加工性。

2.3.2设计工具方面CAD技术及云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设计相关软件和工程设计相关软件结合更加紧密,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先进的工业设计软件Alias能够支持大型工程软件UG、CATIA、Pro/E等的数据信息,产品设计模型可以直接被工程设计软件读取,降低或者避免模型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工业设计人员设计的产品模型就不会被工程设计人员在产品形态方面产生误解,而且能够针对具体模型进行沟通,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设计过程中反复修改的成本,异地协同设计得以实现,设计衔接会更加顺畅。

2.3.3设计人员知识方面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不畅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相关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沟通、认识存在差异。在云环境中,丰富全面的知识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即时沟通,可以使得工业设计人员轻易搞懂工程设计人员的思路及想法,工程设计人员同样即时理解工业设计人员的理念,形成无差异认识,避免设计冲突。

3结束语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到如今,云才是真正资源共享的核心。我们研究云设计及云制造会发现,工程设计与工业设计脱节的根本原因即是资源信息流通不畅造成的,在云环境中,通过设计与制造资源的共享,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基于云理论的改进,强化设计人员的有效沟通,即可使工程设计、工业设计顺利的衔接起来。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5篇

具体体现在各个要素中:

1.材料的选择对环保的意义

我们的工业产品是各种材料的集合体,有制造加工材料、核心材料、包装材料等等,如何从完成定稿之初就加以帅选和辨别是工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最能体现产品的本质特征。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产品都是工业设计的产物,产品本身的每一个零部件、材料都与自然息息相关,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它的使用本身就代表着环保指标.因此,在设计产品的环节中,如何使用对人、环境有利的材料,以及对材料的可回收循环利用,都是这门学科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应具备的现实意义。

2.工业设计具有强烈的方法导向,能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

如何参与节能环保中来.例如,我们在设计一款水龙头或者马桶等产品的时候,从使用者习惯方面加以研究,就会发现很多的细节问题,龙头出水大小,马桶的水量容积率等都是可再设计的,而设计的目标在人的使用习惯,我们可以改变产品的结构、功能,从而更好的促使人们改变使用习惯,从而自觉养成环保意识。因此,工业设计不仅是制造某一个产品,更重要的是指向某种生活方式,通过使用产品本身,人们将养成一种环保的习惯,这需要设计者从一开始就具备环保意识,把整个设计贯穿在产品设计中,使其在的各个环节都能体现它的环保价值和意义。

3.工业设计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还在于企业及社会的关注层面

工业设计的生产主体是企业,包括了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种环保设计氛围的倡导,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许多人关心的是生活的质量与品质。企业在设计产品中更多的将产品及商品引导到环保的理念上来,久而久之,环保意识成为一种企业习惯和文化,习惯使用环保产品,习惯产品中的节能功效,习惯使用环保的方法,整个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必将带动各个产业链良性循环,为整个社会的环保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4.设计师是工业设计的灵魂和主体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既体现在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也体现在其设计的作品和作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方面。设计师通常是一种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通过设计作品表达给用户与大众。要做到学会在浮躁中寻找灵感,大的方面作对人类负责任的设计,小的方面作对得起自己的设计。使设计朝着所谓的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健康设计,人性化设计等方向发展。

5.新技术的运用也是设计的创新

工业设计的物质基础就是现代科学技术。比如逆向工程技术对产品设计的创新就有着巨大的贡献。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具有对新技术的敏感性,时刻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要想方设法转化为工业设计的要素,从而提高设计的科技含量及效率。

二、结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有限的地球村上,每一个人的活动都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资源的供给,矛盾的双方对立而冲突,工业设计既强调带来的创新与前进,又不可避免的带来非议与诟病。其实,未来的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剂,消费文化的转变,给设计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人们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已经慢慢树立起来,设计品当然要顺应大的社会趋势。近些年来提出的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健康设计等等都是最直观的体现,符合社会大环境的设计才是最受欢迎的设计,同样,环保设计也必将成为主流和一种新常态。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合作

工业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个方向,随着英国1840年工业革命的大批量工业产品应运而生,顺应时代的需求而逐渐产生发展。在欧洲大陆上,经过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多次设计革命的洗礼和冲刷,最终形成以包豪斯设计学院为理论基础,以现代设计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工业设计的稳定的设计方向。最为现代社会工业产品外观造型审美方向的主要主导者,一直以来,产品设计师们立志于如何更好的将工业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这也必然需要有更科学有效的教学体系应用于产品设计师的教育培养中,因此,从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始,众多专业的设计学院致力于研究更加适合当代产品的设计风格和教学方法,为更好的将当代技术与当代艺术有机的结合,并逐渐形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以艺术为基础和以德国为代表的以技术为基础的两大方向,进而也直接影响了当代产品设计风格。

一、中国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最早是由教育界兴起了对工业设计发展的浪潮。为了建立并提高中国这一行业的总体水平,20世纪70年代,由5名青年教师组成的学习团队奔赴欧洲、日本等地学习先进的工业设计理念。随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在1987年正式成立,工业设计的多元化理念也逐渐在全国扩大影响力,多数院校纷纷设计相关学科,并且在1986年成立了第一家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各大高校、设计院陆续开展并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设计方向和风格。中国高校早期开设的工业设计专业也延续了欧洲工业设计的两大方向,以工科为基础的,将工业设计专业划归到机电大类中,并利用高校原本的工科背景作为优势偏重对学生技术方面的培养;以艺术为基础的,学生在入学时一般已经具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将工业设计专业并入艺术设计大方向中,更加注重对艺术的审美和对美学的把控。这种情况在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的初期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对工业设计片面的理解诠释工业设计。这种相对封闭的教育模式使得中国高校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无论在对设计的理解上还是在设计语义的表达上都有较大的局限性。正因此中国的工业设计在发展之初的十几年里,一直存在较大的瓶颈,使得中国的工业设计产业无法有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无论是物质条件方面的满足还是群众的设计需求的提高,都为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现代设计在萌芽阶段被战争打断,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不同于西方社会一脉相承的设计理念,在意识形态上始终没有明确的风格和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同时,设计的发展还会受到社会的形态,民族的特点,社会的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工业设计者要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理念和准确的设计手法,表现出带有丰富设计内涵和独特设计风格的全新设计。为此,必须从工业设计教育的源头开始做出顺应时代的调整和改变,使中国的工业设计教育能够真正适应当前的社会语义,满足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当代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创新和改变

随着我国工业设计的时代环境的巨大变化,随着当代中国消费文化和审美追求的不断提升,工业设计教育也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生着创新和改变。1、专业融合的加强2010年7月,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一个教育规划。该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1]国家政府的重视,以及中国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性的迫切需求,都迫使工业设计教育者们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打破一直以来“艺术”“技术”分离的局面,加强专业间的融合以及在教育过程中课程安排的合理性,彻底摒弃在艺术学中添加一些机械知识,或在机械专业增加美学课程的简单拼凑化教学模式,使工业设计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学科,完善并丰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使中国的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更加符合并能确实满足当代中国产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2、校企合作的开展中国的传统教育一直以来以理论教育著长,而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和把控无法跟上理论的高度,这就使很多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具有眼高手低,理论强实践弱的致命弱点。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我们学校的这种单一式理论性的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庞大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在教育界普遍探索出各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便是目前较为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之一。学校借助企业的平台,锻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企业也需要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学校企业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尝试下,越来越多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全国各地展开。通过开展这种模式的教学,越来越多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在边学习边实践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不仅切实可行的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境界,也给企业注入了新活力,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使中国的工业设计前景更加清晰。3、工匠精神的培养今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的提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概念被重新提及。所谓工匠精神,是指手工生产者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2]面对中国工业产品设计在世界上普遍不被认可的客观社会环境,工匠精神的提出和大力弘扬将给我国设计行业乃至整个产品系统带来新的转机。因此,在工业设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未来的设计人员从一开始便能培养良好的工匠精神变得尤为重要。很多优秀的设计师们致力于使处于“粗制滥造”的评价中的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迎来全新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语境下,更加迫切的需要承担着社会培养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们传承给未来的设计师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已经对工业设计的高度和水平提出了强烈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之下的中国工业设计教育在努力的尝试着传承、创新和突破。这些观念的进步和方法的改进都有待实践的检验,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工业设计的教育必将开拓出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曾楚乔,守一种精神做一个“匠人”,常德文明网,2016.3.16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7篇

1工业设计的原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原则。

产品实际设计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属性:一方面,产品自身存在的属性,也就是产品的结构、造型及材料属性;另一方面,产品的内在属性,这是整个产品设计中的关键属性,也就是产品对人们的使用功能需求能够很好的满足。在产品结构、造型、材料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小成本、舒适健康等功能,产品内在属性注重产品实现人们生理、心理、物理功能需求,人们一味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很少关注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以往的工业设计中,将以人为本作为重点,认为只有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就都是好产品。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形成,公众通过加强实践对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改善,设计这一实践活动的重视度得到了提高。但设计活动实行后,应从三个方面科学评判设计价值:首先,设计是否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条件;其次,设计是否将文化环境的优化作为主要职责;再次,设计是否以平衡人的需求为约束。现代工业设计均提倡以人为本的概念,同时还要求设计过程中以该概念为基本出发点,但却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核心部分。针对此情况,我们应突出产品的人性化特征,高度重视生态设计原则,因为产品自身属性不仅涵盖在环保范畴中,产品内在属性也存在一定的环保价值。

(2)对环境的影响。

人类的生存环境共涵盖两个方面,即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当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全面普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其环境观念也随之改变。出现了“征服自然”等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的思想,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破坏了自然平衡。设计一定程度上会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所以其属于一个自然范畴。优秀的设计能够实现社会环境效益和物质环境效益的统一。设计能对效能产品加以改善,能对机械装置与工艺进行更优的设计,防止能量的大量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保护好生态环境。

2工业生态设计的意义

(1)实现污染预防的重要措施。

污染预防能够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末端治理压力。大多数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均由产品设计阶段所决定。设计阶段中,对现有技术条件、原材料保障等各类因素进行细致分析考虑,有效处理环境资源环境问题,从而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

(2)有利于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

实施工业生态设计能够使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对污染预防措施进行整体性考虑,通过科学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明确绿色环保原材料及易拆解与利用率高的部件,以真正实现产品回收、利用和最终处置的责任要求,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保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贯彻落实。

(3)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

生态设计这一先进设计理念应充分应用现代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来完成节能、节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任务,并研发无毒害或毒害低的绿色材料,资源利用率高及环境污染小的绿色制造技术也成为当前重点。

(4)注重环境与人和谐相处。

环境与人和谐相处是生态设计的重点之一,这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一致。同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一直存在于中国的自然观中。该思想和生态设计从本质上讲相一致,都将人作为了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开展的活动应和自然之间保持良好协调,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下,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而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引发了资源及环境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视起产品的资源消耗问题及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生态设计直接决定了人性化设计,而降低环境污染和减少能源消耗则是生态设计的根本目标。当前,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工业化社会的核心,是社会公众对实用价值的根本需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是创造良好生活方式及增强人类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手段。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8篇

1工业设计的原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原则。产品实际设计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属性:一方面,产品自身存在的属性,也就是产品的结构、造型及材料属性;另一方面,产品的内在属性,这是整个产品设计中的关键属性,也就是产品对人们的使用功能需求能够很好的满足。在产品结构、造型、材料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小成本、舒适健康等功能,产品内在属性注重产品实现人们生理、心理、物理功能需求,人们一味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很少关注与自己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以往的工业设计中,将以人为本作为重点,认为只有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就都是好产品。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形成,公众通过加强实践对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行改善,设计这一实践活动的重视度得到了提高。但设计活动实行后,应从三个方面科学评判设计价值:首先,设计是否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条件;其次,设计是否将文化环境的优化作为主要职责;再次,设计是否以平衡人的需求为约束。现代工业设计均提倡以人为本的概念,同时还要求设计过程中以该概念为基本出发点,但却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核心部分。针对此情况,我们应突出产品的人性化特征,高度重视生态设计原则,因为产品自身属性不仅涵盖在环保范畴中,产品内在属性也存在一定的环保价值。

(2)对环境的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共涵盖两个方面,即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当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全面普及,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其环境观念也随之改变。出现了“征服自然”等凌驾于自然环境之上的思想,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破坏了自然平衡。设计一定程度上会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所以其属于一个自然范畴。优秀的设计能够实现社会环境效益和物质环境效益的统一。设计能对效能产品加以改善,能对机械装置与工艺进行更优的设计,防止能量的大量消耗,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保护好生态环境。

2工业生态设计的意义

(1)实现污染预防的重要措施。污染预防能够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末端治理压力。大多数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均由产品设计阶段所决定。设计阶段中,对现有技术条件、原材料保障等各类因素进行细致分析考虑,有效处理环境资源环境问题,从而保障资源的合理利用。

(2)有利于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要求。实施工业生态设计能够使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对污染预防措施进行整体性考虑,通过科学的结构和功能设计,明确绿色环保原材料及易拆解与利用率高的部件,以真正实现产品回收、利用和最终处置的责任要求,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保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贯彻落实。

(3)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生态设计这一先进设计理念应充分应用现代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来完成节能、节材、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任务,并研发无毒害或毒害低的绿色材料,资源利用率高及环境污染小的绿色制造技术也成为当前重点。

(4)注重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环境与人和谐相处是生态设计的重点之一,这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一致。同时,“天人合一”的思想也一直存在于中国的自然观中。该思想和生态设计从本质上讲相一致,都将人作为了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类开展的活动应和自然之间保持良好协调,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下,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而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引发了资源及环境问题,让人们不得不重视起产品的资源消耗问题及对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生态设计直接决定了人性化设计,而降低环境污染和减少能源消耗则是生态设计的根本目标。当前,工业设计已经成为工业化社会的核心,是社会公众对实用价值的根本需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是创造良好生活方式及增强人类生活质量不可缺少的手段。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9篇

(一)信息技术成为“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

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传统的产业领域,使得传统产业领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同时促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两化融合”时代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被大量应用到生产的各个领域,从而对各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它一方面与工业相结合,大大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智力资本(知识)是“两化融合”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如今,能否在现代经济社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一方面取决于对获取信息处理的成果和转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能否创造性地对信息进行利用、能否获取有利的信息并转化为知识应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智力资本将逐渐对人力资本进行替代,并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将随着社会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越发凸显,最终会超越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作用,成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三)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两化融合”的生命线

传统工业社会中,规模化和批量化是其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为追求效率、节约成本,企业一般十分强调标准化和固定统一模式,企业发展依赖于一个庞大而均匀的国际市场。而在“两化融合”过程中,信息量的剧增导致不确定因素增加,整个社会和产业处于快速变化的过程中,贸易自由化、物流和信息技术发展使全球统一市场开始形成,生产和服务资源开始在全球重新配置,竞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跨国公司到中小企业无不感到竞争的空前激烈。这种条件下,适应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而创新具体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在对知识进行改进和更新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另一种则是对思想和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四)协作是“两化融合”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

传统工业,劳动主要是通过人与机器相互配合来完成,这也说明了劳动和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而在“两化融合”的背景下,劳动的完成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同时还需要劳动和知识之间相互协作。两者之间之所以进行协作,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人类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局限性,其难以追上社会分工和知识更新的步伐;其次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促进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各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变得更为密切;最后是多元化的理念,它要求人们要能够用开放的观念来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二、“两化融合”型制造业对工业设计的促进和影响

“两化融合”制造产业与传统制造产业有显著的差异,“两化融合”可以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的升级换代。此外,“融合”便意味着信息化和工业化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拼接,而是互相渗透发展。不仅融合发生在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更体现在生产力、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等方面。工业设计的制造业背景从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方式转变为大规模定制化的产品模式,模式的转变促进设计个性化与人性化的需求意识和创新方向;制造从集中化方式转变为分散型方式,基于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制造策略,以全球物流、信息化为技术支持,这将更加考验设计的整体管理和战略制定;制造产业从大量的库存、大成本的投入转变为按需生产、小资金周转的方式,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机会,智力资源和知识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较传统制造产业,“两化融合”型制造产业将促成工业设计朝整合资源性的管理和创新产业链的战略方向转型,工业设计也将在“两化融合”的社会背景下凸显重要作用和价值。

三、新背景下工业设计的转向

工业设计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它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出现的一

种现代性思潮和面向工业制造的系统性方法。工业设计在我国是外来词,国际上对工业设计定义的修订也历经数次。如前所属,中国的工业设计从诞生之初就与西方传统工业设计有明显差别,在“两化融合”的新历史阶段,我国工业设计的基本形态和外延也将发生新的转向,这种转向体现在工业设计的微观(产品设计)、中观(设计管理)和宏观(设计战略)等层面。

(一)微观层面:工业设计对象从硬件转向软、硬件结合

传统工业产品大多以一种固定的模式运作,其核心是产品内部的机械结构和外部的造型等硬件,工业设计在产品设计层面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宜人的外观和合理的装配结构。“两化融合”的背景下,工业产品与网络、信息的高度融合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智能产品、物联网方式的出现使得工业产品除硬件要素外,内部软件、信息结构的合理显得更加的重要,设计的对象从传统的硬件设计转向了软件和硬件结合的设计。设计技术手段从过去基于机械化手段到现代的融合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资源的综合手段。产品设计与信息媒体设计的有机结合,催生交互设计、虚拟设计的兴起,除此之外,设计师的设计方法和出发点也有了根本的变化。产品设计中的交互界面设计更加注重人机信息沟通的顺畅,使设计逐渐从对“物”转向对“人”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的认知、行为等心理特征,使设计还原给用户。设计研究也从传统的整合设计拓展到用户研究、生活形态研究等领域,产品使用“状态”设计也逐渐被使用“过程”设计所取代。

(二)中观层面:设计管理的重心逐渐从流程管理转向设计知识的管理

“两化融合”的背景下,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面向产品的设计、制造和流通的周期,包括创意、发明、革新和模仿等,正在逐步加快,因此,新时期的工业设计更注重快速和协同。工业化时期的设计管理注重流程化的管理,力图在线性的工作模式中寻找“最优”的组合模式,提升设计效率,节约设计成本。新时期的工业设计面对更加复杂和多变的问题,不断地找寻适应和创新点是设计成功的关键,而在众多因素中,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是关键。目前,跨地域的设计合作和制造协作模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这里存在着各地信息的沟通和管理问题;而面向海量的设计信息和资源,如何快速、准确地寻找有用的数据成为设计综合实力的重要考核标准。在传统的设计管理中,产品品种增加和设计团队之间往往缺乏交流和统一平台,导致大量的非标准重复设计,导致设计资源的浪费,产品的生产和原材料采购成本的增加,也可能大大延长设计周期。在工业设计管理中采用系统化的方式有效管理各种设计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成功率。而设计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外在知识)和默会知识(内在知识),前者是可以用文字明显地表达出来的,后者则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但它在设计知识管理中往往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如何对这种具有创造性、不确定性、不可明显表达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给所有设计管理者提出了挑战。

(三)宏观层面:工业设计将从产品创新提升至产业创新

企业的类型一般分为制造型、设计型、品牌型和战略型。我国早期工业化阶段,大多企业处于原始资本积累的发展时期,企业以生产制造型为主,工业设计注重“内部因素”的创新,专注材料、技术、工艺、设备、包装、广告、装饰、外观的创新和整合开发。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化,大多传统制造型企业开始转向设计型、品牌型甚至是战略型方向发展,此时工业设计也从传统的产品“内部因素”创新转变为“外部因素”创新,开始广泛的需求研究、生活形态研究,此时,工业设计的本质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工业设计也在“两化融合”的进程中逐渐从产品创新提升至产业创新,其研究对象也从单纯的产品转向服务、系统、生态等,产生了服务设计、系统设计、可持续设计等新领域。

环境工业设计范文第10篇

1.1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

1)工业设计主“外”,工程设计主“内”工业设计关注更多的是产品的外形,功能的设计规划,基本相当于设计蓝图。而工程设计则是把设计蓝图变成实物的途径,加上后续的制造,蓝图即可变成实物产品。

2)工业设计重“感觉”,工程设计重“技术”工业设计研究核心是人—产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关注的是人能用产品做什么,产品会对人带来什么感觉与影响,与环境的作用等;工程设计研究的核心是如何把某一产品变成具体的工程图纸以便生产,需要工程技术理论与经验。

3)工业设计人员与工程设计人员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不同由于关注点不同,工业设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来表现产品的外在形式;但工程设计人员需要更多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来实现产品的内在结构及功能实现。知识结构方面,从我国过去的教育体系来看,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大都是分割开来的,两个领域互不理解,造成了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困难。近年来,教育体系上虽有改善,但是专业教育依然存在本质区别。

1.2设计衔接的重要性

产品开发过程中实际成本估算如图1所示,对于产品生命周期有限而又竞争激烈的产品来说,延迟六个月上市的产品损失是可怕的,大约占据所有利润的33%;如果不得已而必须降价10%,则会损失15%的利润;若超出成本10%,损失大约是4%,研发成本高出50%,总利润才降低2%。由此可见,在以上因素中,损失利润最大的因素是没有按计划准时完成任务,产品开发中任何环节延误开发周期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确存在专业鸿沟,但是,产品是特定的,是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结合的产物。如果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衔接不畅,会造成严重后果:

1)衔接不畅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周期,增加产品的开发成本。

2)衔接不畅会造成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的不一致。不一致表现在产品效果图在实际工程设计及后续加工中加工不出来或者成本太高;或者工业设计人员和工程设计人员对某些形态特征理解不同,造成产品效果图与实际产品相差甚远,最终影响产品质量。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的程度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终影响着产品的生命力。

1.3传统设计中不利于衔接因素探讨

1)工业设计人员设计中缺少工程技术知识与经验支持,造型产品不利于后期制造加工受思维方式及知识体系影响,工业设计人员往往把精力集中在标新立异的产品形态上,在此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及时参与进来,或者工业设计人员缺乏与工程技术人员沟通,有可能造成产品的某些特征过于异形,加工代价高昂或者难以加工;也可能由于受力、刚性等问题造成产品的结构无法顺利实现产品的功能,致使设计方案反复修改,延长产品开发周期。

2)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衔接应用中还不够成熟现代产品设计及制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目前工业设计师设计产品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与工程设计师所采用的软件系统大部分都是相互独立的,软件系统之间数据沟通还不能无缝衔接,产品形态转换工程中有部分数据丢失,偶尔会造成设计概念的“走形”。

2设计衔接应对措施的提出与探讨

随着云技术的出现,云制造与云设计的概念被相继提了出来并逐渐得到应用,产品的设计及制造更加依赖新技术,云设计系统与云制造系统整合,为设计衔接铺平了道路。

2.1云设计概念

所谓云设计应当是面向云制造,融合现代设计、信息化制造、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绿色化和情感化等技术于一体的产品服务设计。云设计是现代设计的一种新模式。

2.2云制造概念

云制造是一种利用网络和云制造服务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按需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云制造技术将现有网络化制造和服务技术同云计算、云安全、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实现各类制造资源(制造硬设备、计算系统、软件、模型、数据、知识等)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为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

2.3云环境中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探讨

工业设计所侧重的功能划分、产品外观形态、材料、装饰,工程设计所侧重的产品功能实现、运行原理及结构、工艺公差装配力学校核等,在云环境中,可以将以上相关因素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相关优化进行较好的融合。

2.3.1设计方法方面

1)采用面向装配(DFA)、面向制造的设计(DFM)面向装配与制造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前期要全面地考虑下游设计,同时利用工程技术元素来创新产品的造型,利用外观结构的创新带动产品造型的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可维护性、美观性、用户友好性等,而且更利于设计与制造的衔接。

2)以产品材料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点进行设计材料是产品的物质体现基础。工程设计人员考虑的主要是材料的硬度、强度、表面特性等,然而工业设计人员对材料的力学与化学性能只是感性认识,他们主要考虑的是材料肌理对产品形态的感觉。在产品设计中,工程设计人员与工业设计人员对才材料的认识、选择统一起来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造型美、可靠性、可加工性。

2.3.2设计工具方面

CAD技术及云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设计相关软件和工程设计相关软件结合更加紧密,为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的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先进的工业设计软件Alias能够支持大型工程软件UG、CATIA、Pro/E等的数据信息,产品设计模型可以直接被工程设计软件读取,降低或者避免模型转换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工业设计人员设计的产品模型就不会被工程设计人员在产品形态方面产生误解,而且能够针对具体模型进行沟通,及早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设计过程中反复修改的成本,异地协同设计得以实现,设计衔接会更加顺畅。

2.3.3设计人员知识方面

工业设计与工程设计衔接不畅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相关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沟通、认识存在差异。在云环境中,丰富全面的知识资源以及方便快捷的即时沟通,可以使得工业设计人员轻易搞懂工程设计人员的思路及想法,工程设计人员同样即时理解工业设计人员的理念,形成无差异认识,避免设计冲突。

3结束语

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到如今,云才是真正资源共享的核心。我们研究云设计及云制造会发现,工程设计与工业设计脱节的根本原因即是资源信息流通不畅造成的,在云环境中,通过设计与制造资源的共享,设计方法与设计工具基于云理论的改进,强化设计人员的有效沟通,即可使工程设计、工业设计顺利的衔接起来。

上一篇:考勤考核管理范文 下一篇:仓储档案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