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03:22:39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1篇

《天津农业科学》(CN:12-1256/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天津农业科学》主要报道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畜牧兽医与水产养殖;作物栽培与设施园艺;植物保护;园林绿化;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三农问题研究;农业环境保护等软科学论文和专题综述等。适合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业行政管理干部、农业大中专院校师生参阅。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源与环境保护;研讨式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196-02

近十年来,我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和惊人的进步,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也不能否认,目前我国存在的环境问题还相当严重,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大气质量的低下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态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明显[1]。随着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矛盾日趋激化的今天,如何改变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激发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研究生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观点和态度,为将来从事科研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工作奠定基础,是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面向土壤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资源与环境保护专题》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求。但同时,不少同学在本科生阶段已有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课程基础,如何与已有的课程知识恰当衔接但不重复,又能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都是需要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有基于此,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这门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改革和实践。

一、优选教学内容

目前的本科生教材中主要以资源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减少资源损失与浪费、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为主线,将资源科学与环境科学的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征,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强调指出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2]。因此,也基本上涵盖了资源与环境领域的主要科学问题,但作为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需要为后续完成研究生学位论文打下理论框架和知识基础,需要课程必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深度,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基于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进:(1)首选讲述生态学基础,强调生态系统的基础地位和生态平衡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其次在自然资源部分,以资源承载力为出发点,讲述各种主要资源(土地、水、森林等)的利用和保护;(3)新增能源与环境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新主题,从目前能源的生产消费情况和面临的新形势来拓展知识面;(4)把土壤、水体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作为单列的章节,作为研究性内容进行呈现和探讨;(5)把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特征与建设的理念、原则,作为适应我国城镇化新形势下的收尾章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生态学基础和资源承载力这样的基础性学术内涵,也有土、水、气污染修复这样的研究与应用性质的环节,同时也在本科生相关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新增了能源与环境及生态城市建设等内容,既注重基础也新增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主题,把构建知识框架和研讨学术前沿有机结合。从知识面和学术内涵为出发点,强调与以往的知识基础衔接,更重要的是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理论的提升和拓展。

二、注重教学相长

经过大学四年的本科通识教育,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在诸如农业资源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农业资源的利用、改良、开发与保护,以及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防治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方面[3],具备了较为深厚的知识积累与储备。研究生阶段时已经具备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框架,因此沿用本科生阶段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且也无法有效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们在开设这门课程伊始,就考虑到在这门课涉及的内容宽泛,但教学时数又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研讨式的课程体系。根据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层次和特点,将重点和关键瞄准如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且互为补充和提高,往“教学相长”的方向努力。因此,我们在第一堂课上,就把课程范畴和章节内容告知学生,围绕章节提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和论文方向,自由选择和协商相应的章节主题,在课后搜集文献资料和实际案列准备简明扼要的PPT。每个章节和主题都对应于2~3名研究生,配合课程内容讲述的进度,每次上课用1/3多的时间,用于研究生PPT演讲和相关讨论。一方面在PPT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找到问题,锻炼了思考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演讲和提问研讨的过程中,也提升了问题凝练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及工作能力需要,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这种以人人参与为理念的课程建设和授课方式,已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和喜爱。同时,由于学缘结构差异,来源于不同本科毕业学校和不同专业的同学,围绕课程主题进行坦诚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对激发学术思维和深化、拓展课程内容,不断为课程体系增添新案列和新观点,起到非常积极而正面的作用。

三、改进考核方式

因为教学互动的增加,学生需要在平时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制作PPT进行演讲,同时需要围绕演讲同学的主题,展开质疑和讨论,需要花费相对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在这门课程上。且基于研究生对科学论文写作素养的要求,因此在期末考试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点减轻了考核的比重,用综述性论文取而代之。例如,期末课程论文规定参照《生态学报》的格式,围绕本课程主题,查阅文献资料撰写一篇综述性质的论文。因为既有诸如中英文摘要等格式要求,也有与自身论文方向密切相关的学术内容,因此对研究生在查阅文献资料、总结学术观点、文字凝练表述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改变了过去一贯的一张试卷来交差的传统做法,有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期末考试成绩以平常的课堂演讲占4成,期末论文占5成,课程出勤占1成来计算,既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符合其自身特点,并通过课程学习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近几年的资源与环境保护专题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总结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结合高等农林院校特色并借鉴综合性大学资源与环境保护类课程的优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初步构建形成以“教学相长”为核心的开放式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拓展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思辨和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其在日后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课程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长期进行的探索性工作,而且研究生具有与本科生不同的特质,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长期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增加前沿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报告,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和提升科研能力为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敬国,张玉龙.资源与环境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语文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前提和基础

语文素养、思维品质、自知能力、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人文素养,对工程素质有着巨大影响,是培养和提高工程素质的前提和基础。提高人文素养能促进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效果。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等,直接关乎人的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对于获取工程知识、形成工程能力和培养工程意识具有重大作用与影响。杨雄里院士说:“在我看来,科学上的造诣和语言文字功底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因为科学研究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而思维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的。语言文字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能力强弱;文学修养又能影响到人的语言表达能力。科研成果需要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个连语言都不能很好运用的人是决难写好科学论文的。”

(二)工程素质对语文教育的制约

工程素质的核心是科学精神,求真、求实、求新、求变的科学精神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现代工程、网络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也直接影响了人文理念和素养。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教育和终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自然也是语文教材选篇的重要内容。科学可以改变人的世界观,达尔文进化论颠覆了西方的神创论,基因的发现揭示了生命遗传和变异规律,天体物理和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则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科学改变了人的价值观,知识和信息成了无价之宝,生态环境被重点保护;科学改变了人的发展观,地球科学的发展消除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恐惧,也告诫人类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警示人类要爱护地球,传统粗放式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遭到抨击和禁止,人类应该“敬畏”和尊重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类的发展观经历了从认知自然、开发自然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变化,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语文教育要为提高工程素质服务

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主体在工程活动中会表现出对工程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对工程质量和生命意义的追求等。没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工程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在面临个人利益与集团利益、个人生命财产与人民生命财产选择时,由于缺乏正义、诚信和职业道德,而成为假冒伪劣工程的干将和奴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工程素质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因此,高等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应以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为目标,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服务。

二、提高大学生工程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

语文教育兼具两种功能,一是人文功能,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二是工具,即提升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大学语文而言,人文性是其课程定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因此,高等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应树立“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理念,发挥其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和作用,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服务。

(二)在语文教育中融入科学精神

语文教学既要解决学生熟练运用汉语言文字,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和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等问题,又要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可以通过科学典故讲解进行渗透,也可以通过尊重历史文化的求实精神加以熏陶,鼓励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尤其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对比分析能力。

(三)在工程素质培养中植入人文理念

对于制造业大国而言,社会迫切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工程素养,以适应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工程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技竞赛活动和科学研究过程中,除强化科学精神培养外,还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育。让学生了解工程产品的质量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精神感受和社会信心,工程产品的成本和制造方法关系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程产品安全性关系到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应培养学生人性的自觉,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从心灵深处领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做人的根本不是技巧问题,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和言行一致。必须在珍惜自身生命和良心的基础上,发展关爱他人和关爱社会与自然的责任感。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与环境;研讨式教学;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40-02

一、人与环境的关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日益发达,规模空前扩大,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不适当的开发利用却使自然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编写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以小说的形式预言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在书中,蕾切尔详尽细致地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并向人类提出警示,使人们明白自然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主要力量。这本书强烈震撼了广大社会民众,呼吁人们要重新端正对自然的态度,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

人和环境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也是人类发展的根基。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并将其活动产物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环境要具有容纳并消除活动产物的能力,因此人类离开特定的环境则无法生存和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出的废气、废水、废物,输送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1]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努力寻求和解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到环境利益,以求得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人与环境》课程的重要性

当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随着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许多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环境及其相关专业,涉及水资源处理与供给、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噪声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估等,帮助学生从专业技术层面了解和认识环境问题。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环境问题;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缺乏专业的途径来认识当下的环境问题。作为一门选修课程,《人与环境》课程的设置不仅面向环境专业学生,更是以非环境专业学生为授课对象,从本专业的角度,向他们普及环境方面的相关知识,介绍当前热点环境问题的由来、发展现状、相关的政策措施以及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等,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的认识环境问题。然而,由于这部分学生并没有专业基础知识,如何能够将其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课程联系起来,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在近三年的教学中,我们对《人与环境》课程的教学活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

三、《人与环境》课程的教学探究

1.优选教学内容。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和环境呈现着极其复杂的关系。《人与环境》这门课程重点探讨人与环境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问题,除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之外,更应该重视对当下热点环境问题的关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淡水资源危机、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处理、电磁辐射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与温室效应、海洋污染、臭氧层空洞、土壤荒漠化、化学污染等成为目前较为严重的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本课程的内容基于以上热点问题,展开教学,向学生全面介绍相关问题的现状、形成原因、目前的应对措施以及我国乃至全世界对该问题的长远计划,使得学生更加具体、形象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2.重视教育相长。作为一门选修课,选修《人与环境》课程的学生来自同专业。近三年来,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来自医学、土木建筑学、统计学、会计学、护理专业等不同专业,这些学生本身并不具备环境方面的相关知识体系,如何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将教与学有机联系起来,并且互为补充,实现教育相长是我们教师要考虑的问题。考虑到这门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性,并且课时有限,我们认为构建一个开放的、研讨式的课程体系更能够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更好的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贯通。开课时,在简单介绍当前环境方面的热点问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统计后,在后续的课堂上按照选定的内容做专题介绍。同时为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性,可安排学生自助选题,在课后查阅文献,制作幻灯片,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以围绕这一主题深入提问和探究。每个专题由2~3名学生介绍其查阅的相关进展,每次上课用1/4多的时间,用于学生PPT讲演。一方面在PPT制作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疑问,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讲解和提问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其口头表达和快速反应能力,为日后的论文答辩乃至工作应聘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两年多的探究,这种人人参加的课程建设和授课方法,已得到学生的遍及认可和喜欢,并且环绕课程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拓宽了课程内容,起到十分积极而正面的效果。

3.改进考核方法。目前教学考核方式主要是试卷考试,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是单纯知识点的考核并不能满足《人与环境》课程设置的目的。《人与环境》课程更是要考察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并且结合对学生科学论文写作素质的要求,因此在考试的过程中,减轻常识点的考核比重,用综述性论文取而代之。比如要求学生以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为论题,查阅文献资料,阐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目前的现状、解决的办法,尤其要求学生充分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提出专业性的建议和意见。课程论文形式参照《环境科学与工程》论文的要求,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能够有效的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描述、发展现状和解决办法的概括和凝练,极大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组织等能力,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授课内容的多元化。鉴于人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并且环境问题是多方面交叉作用的结果,因此要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必然需要多学科交融。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设有环境及其相关专业,且师资力量充足,引入的相关老师研究方向涉及生态学、生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毒理学、安全工程等多个学科,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同,设置各个专题,由一位老师牵头,各个老师根据自己从事的研究方向选择专题进行授课,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更能够了解和熟悉各个专业最新的研究内容和前沿动态,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为其将来的职业选择提供多元化思路。

5.调查与专题探究相互合作。课堂讲解、专题论述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水平层面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了解,如果能够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人与环境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则能够极大的激发他们对环境类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安排课后环境保护调查项目,比如以校园及周边区域为调查对象,调研相关的污染状况,了解污染来源,对周边动植物环境的影响,并对此状况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通过造访周边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污染处理终端,与相关工作人员交流,切身了解城市垃圾的现状、处理方式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或是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选题,如校园试验废水、教学楼粉笔粉尘、食堂里的一次性塑料袋、宿舍里的废物和废水等,调查这些垃圾产生的原因、相应的处理方式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通过实地调查活动,一方面能够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添补实习教育的空白,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调查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地考察,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分工协作,有助于其团队合作能力发发展;同时还需要与相关的工作人员或是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可以锻炼其沟通的能力。这一系列的体验,不仅使学生体会环境与自身密不可分的关系,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心中,更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在《人与环境》专题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总结与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了开放式的教学体系,真正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切身认识到人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在实际行动中以身作则贯彻环保理念,同时通过课堂讲演以及课程论文的训练,显著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科研素养。

参考文献:

[1]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5篇

青少年科技活动要取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选题立项是关键。根据本人辅导学生开展活动的经验,就如何进行“选题立项”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选题得当,论题新颖。

考虑到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为他们选题既要有科学性,又是他们力所能及完成的。因此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而且是他们所熟悉和感兴趣题材,最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活动会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去年获得佛山市科学论文二等奖的《大自然冰箱》,是一位学生在乡下外婆家中,见到外婆上午从市场买回来的猪肉吊在水井内,傍晚取出来时好象刚从电冰箱中取出来一样,保鲜效果十分好。她问外婆是什么道理,外婆只说以往都是这样做,说不出为什么,回学校向我提出了水井为什么能保鲜肉和蔬菜的问题。于是我为该生设计了实验方案,要求她利用暑假去外婆家住下,连续一个星期内每日三次观测、记录空气温度和井水温度。从记录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空气温度有大幅度的变化,却只能引起井水温度小幅波动,因而井内能保持恒温;而井水的蒸发对周围环境具有致冷作用,可以令井中水面附近的温度比地面气温低10℃左右,保鲜效果正是由此而产生。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制订实验方案——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学生乐于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成功率也比较高。学生通过独立完成实验,培养了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得到扩展和提高。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优劣决定着人类社会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向和质量。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自觉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是科技活动的义务和责任。我今年开展的课题是《城市生活垃圾应该分类收集》,有40多位学生参与了相关的活动。活动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到环卫所调查访问,了解城区每天生活垃圾的数量、收运、处理的情况。

2、到垃圾堆填区实地考察垃圾填埋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向学生发放调查表,让学生记录一周内家中每天生活垃圾的情况。

4、举行环保专题班会,由学生发表处理垃圾的意见和如何保护环境的建议。

学生参与了这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接触了社会的不同层面,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养成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谨求实作风。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进展十分顺利,还在建议栏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密切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三、善于捕捉灵感。

青少年科技活动,选题的范围十分广泛,要使开展的项目既能吸引学生参加,又能在各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决定因素在辅导老师的水平和能力。辅导老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线索,加以提炼,发掘出新颖的题材。我女儿的同学给她寄来一封信,因为信箱没有经常开,当她收到信时已是三个月后了。她当时说:“如果信箱中有信件时能自动报讯就不致于发生这件事了!”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我想,在信箱中安装一个有信件放入后能发光或发声的装置不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于是提议她向爸爸请教。在爸爸的指导下,女儿做成了《发光指示信箱》的发明创造,并获得了去年佛山市发明创造三等奖。如果我们对身边的事物勤观察,多动脑,这样的“意外”就显得很正常了。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6篇

―― 彝族诗人 吉狄马加

BOOK

新疆雪豹

作者: 马鸣 程芸 徐峰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雪豹被称为“雪山之王”,这是一种美丽而濒危的猫科动物,生活在世界最高海拔的雪域高原,雄踞在冰峰雪岭之上。它是整个山地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是健康的山地生态系统的指示器,也是促进跨国界的国家公园或保护区建立的环境大使。《新疆雪豹》是国内首部介绍雪豹的著作,全面讲述了雪豹的生物学特征、分布和数量等相关知识。此外,作者还分享了野外考察日记,可以说,《新疆雪豹》是一本集专业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精彩著作。

雪豹:心灵朝圣之旅

作者: 彼得・马修森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一部真实记录灵性探索的自然经典,一段远离世俗探寻意义的生命旅程。1973年,彼得・马修森和野生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前往尼泊尔研究喜马拉雅蓝羊,还想一窥稀有美丽的雪豹。书中除了描述他们艰辛困顿的跋涉,以及细致的动物观察外,也充满作者在灵性上的深刻感悟。

《Snow Leopards: The Ghosts of the Mountain 》

作者:T. J. Rob

雪豹简直就是雪山的鬼魂,因为极少有人看到它那飘逸身影。雪豹看起来像什么?雪豹的寿命有多长?雪豹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雪豹吃什么?雪豹的生存威胁有哪些……来,就让本书带你走进这些神秘大型猫科动物的奇妙世界吧。全彩色的插图,有趣的事实和容易理解的语言,让你秒懂雪豹的方方面面,可惜的是本书目前还没有中文版。

我……雪豹

作者: 吉狄马加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这是诗人吉狄马加献给美国动物学家、博物学家、自然保护主义者和作家乔治・夏勒的一组汉语长诗,以赞颂乔治・夏勒在中国青海为研究和保护珍稀物种雪豹所做的杰出贡献。长诗共400余行,以人文主义的态度、雪豹的视角、纯净充沛和激情饱满的文字,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保护生态文明的呼吁。

MOVIE

BBC地球脉动 第二季

主演:大卫・爱登堡

类型:纪录片

第二季依然采用了超高清4K摄影机拍摄,同时使用无人机和远程控制拍摄技术。很多画面拍摄来自于动物本身的视角,比如金雕视角就是将一个微型摄像机绑在鸟背上,并让滑翔伞运动员用特殊的降落伞从山上滑下来拍摄。更可贵的是,第二季里还拍到了神出鬼没的雪豹,无比接近摄像机,坐在电视机前,你仿佛不在观影,而是在和雪豹面对面。

我们诞生在中国

导演:陆川

类型:自然/动物/纪录片

该片讲述了大熊猫、雪豹、金丝猴3个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家庭的暖心成长与生命轮回的故事。栖息于四川竹林的大熊猫、隐居于雪域高原的雪豹、攀缘于神农架的金丝猴就是影片的三组主角。呆萌可爱的大熊猫不用多说,雪豹由于常年活跃在雪域高原,且昼伏夜出,故而自带神秘感。穿梭于林间的金丝猴更是以其活泼可爱的天性抓人眼球。

雪豹

导演: 周兵

类型: 纪录片

影片讲述科学家、当地牧民、一个喇嘛和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环保人士在青海三江源寻求生态公平的道路上所遭遇的挑战与困惑、逃离与坚守。全方位、多角度折射出雪豹保护与牧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环境保护上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的重要问题。

雪豹:超越神话

导演: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Alastair Fothergill

类型: 纪录片

故事发生在雄伟多山的国家巴基斯坦。在这里,在一个僻静的山洞里,隐藏着一种稀有的大型猫科动物,它有着无与伦比的美丽。每年,雪豹将返回到洞穴,并带着它们的孩子。在这,你可以看到它们是如何狩猎,从而了解到它们的生活习惯和特点。

公众号推荐

雪豹保护计划

在万科“雪豹保护计划”支持下,珠穆朗玛峰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万科公益基金会于2014年5月联合成立“珠峰雪豹保护中心”。这个公众号就像一本精彩的可视化的雪豹词典,你想了解的、一切有关于雪豹的话题,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吕植教授创办,力求推动自然保护在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公众意识中的主流化。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公众号里,你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内容,相信各种野生动植物会让你应接不暇。

猫盟CFCA

盟是国内最早使用红外相机做调查的队伍之一,积累了10年的华北豹影像数据。由几个可爱的中年大叔联合创立,他们的“结合”顺其自然,都因由衷喜欢美丽优雅的猫科动物。结盟之后,几个中年大叔从此在追寻、记录和保护这个物种的路上越走越远。

PlateauWild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7篇

传统的控制器均是在执行器和传感器不发生故障的假设提出的。但事实上,绝大部分控制系统,执行器和传感器是容易发生故障的两个部件。特别是执行器,由于存在可动部件,更容易出现各种故障。此时,传统的控制策略就不能很好地维持系统的正常性能,甚至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必要考虑设计即使故障出现,也能消除或者抵抗故障影响而使系统保持好的性能、仍然能达到预期控制目标的控制器,也即所谓的FTC技术。因而,故障容错控制对安全性能要求高的系统,如飞行器控制系统,原子能控制对象,高速磁悬浮列车等,就显得极为重要。在容错控制的发展历程中,Eterno等人在1985年将容错控制分为被动故障容错控制(Passive Fault Tolerant Control,PFTC)和主动故障容错控制(Active Fault Tolerant Control,AFTC)。被动容错控制的概念源于它对系统故障进行被动处理,通常既不需要事先的故障检测和诊断,也不需要控制律重构。主动容错控制是一种基于获得的故障诊断信息对系统进行在线重组的控制策略。由于AFTC能对故障做出极有针对性的处理,所以相对于PFTC,具有更强的容错能力。在故障估计的基础上,就要在线实时调整控制器去调节出现的故障,使得出现故障后的系统仍然具有一定的期望性能。从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成果来看,容错控制也存在着几个关键性问题:

(1)绝大部分的容错控制是直接将在线获取的故障加入到附加控制器中,通过附加的控制器来补偿故障的影响。但这种方法欠缺控制器设计整体上的考虑。

(2)都是在单一故障下设计的容错控制器,两种故障同时考虑的成果几乎没有。

(3)目前许多容错控制器都是在假设状态可测的条件下设计完成的,由于在实际中状态可能不易测得,这大大降低了设计方法的实用性。

(4)在实际系统,非线性系统相比线性系统来说更具普遍性和复杂性,而其容错控制的研究目前并没有出现太多成果。

参考文献

[1] Niederlinski A. A heuristic approach to the design of linear multivariable interacting control systems. Automatica, 1971, Vol. 7(6): 691-701.

[2] Parton R.J. Fault-tolerant control: the 1997 situation. IFAC SAFEPROCESS, 97 Aug. 1997, Kingston Upon Hull, UK, 1033-1055.

[3] Mallmoud M.M., Jiang J. & Zhang Y.M. Active fault tolerant control systems: stochastic analysis and synthesis. 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 2003.

[4] Isermann R. Fault-diagnosis systems: an introduction from fault detection to fault tolerance. Berlin: Springer, 2006.

[5] Blanke M., Kinnart M., Lunze J. & Staroswieeki M. Diagnosis and fault-tolerant control. 2nd edition, Heidelberg: Springer, 2006.

[6] Noura H., Theilliol D., Ponsart J.C. & Chamseddine A. Fault-tolerant control systems, desig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London: Springer, 2009.

[7] Dueard G.J.J. Fault-tolerant flight control and guidance systems, Practical methods for small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London: Springer, 2009.

[8] Jiang J. Fault-tolerant control systems-an introductory overview. Acta Automatica Sinica, 2005, Vol. 31(l): 161-174.

[9] Gao Z.W., Cecati C. & Ding S.X. A survey of fault diagnosis and fault-tolerant techniques-Part I: fault diagnosis With model-based and signal-based approach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5, Vol. 62(6): 3757-3767.

[10] 叶银忠,潘日芳,蒋慰孙. 多变量稳定容错控制器的设计问题.第一届过程控制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1987.

[11] 叶银忠,潘日芳,蒋慰孙. 控制系统的容错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第二届过程控制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1988.

[12] 葛建华,孙优贤. 容错控制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

[13] 闻新,张洪钱,周露. 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14] 周东华,叶银忠. 现代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15] 胡昌华,许化龙.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分析和设计.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8篇

近日,宁夏科协就组织开展2014年科普“七进”活动,向各市县区科协、全区学会作出安排部署,要求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为抓手,扎实开展科普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进清真寺的科普“七进”活动,推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贯彻实施,为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做贡献。

为增强开展科普“七进”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采取四种活动形式,即开展常态化科普宣传活动,让科普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举办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和科技专家服务活动,深化科普宣传教育;建设科普站栏(画廊),重视科普宣传员作用;开展科普大篷车联合行动,把科普“七进”打造成有影响的品牌科普活动。

开展科普“七进”活动,主要是整合现有科普资源,丰富科普活动内容,在不同地域、不同受众中开展组合式、模块化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一是在生态移民村、农业产业园区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专家现场服务、种养殖业优良品种展示,宣传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农业种养殖适用技术、种养殖业优良品种、农产品加工贮藏技术、农村节水节电、环境保护、卫生保健、科技生活知识等,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生产、健康生活的意识和技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二是举办科普报告会、科普展览、科普知识有奖竞答、科普考察、科普夏(冬)令营、小发明小制作竞赛、科学论文评比、科学实践和调查体验等科普活动,激发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三是建设社区科普学校、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画廊)等科普基础设施,普及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节能环保、卫生保健、饮食健康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让社区居民在感受生活中的科技魅力,倡导科学文明、和谐健康的社区生活新方式。四是帮助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加强先进生产技术、高新技术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全面提高广大职工和企业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五是开展干部网络学习培训、创建文明机关、创建科普示范机关和举办科学大讲堂、周末科学讲堂等活动,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增强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六是积极创建军营科普活动室,支持军营建立科普宣传栏和科普画廊,配合部队开展技能培训,传播现代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增强官兵的科技强军意识和业务技能,推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和部队现代化建设。七是建设穆斯林书屋、科普活动室、科普宣传栏(画廊)及开展科普讲座、科普宣传、发放资料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律法规、科学文化、实用技术、食品安全、疾病防治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增强宗教团体科学管理能力和信教群众科学生产、健康生活的能力。(宁夏科协)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9篇

这篇报道提到: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其中,汽车尾气所占比例不到4%。

据此,《瞭望东方周刊》分别向中科院和环保部核实得知,不论是这篇论文本身,还是报道的“科普”解读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导致了公众理解上的较大误会。而事实上,汽车的尾气排放、行驶扬尘、加油站和油箱挥发等诸多因素加在一起计算的话,北京本地贡献的大气污染物中,由汽车及其相关产业贡献的污染源至少占到一半左右,是最重要的污染源。

“参考价值不大”的科研数据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某相关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公布的这个数据参考价值不大。

在他看来,首先,张仁健的解析数据是基于2009年到2010年,是在北京大学一个点取样所得到的结论。从时间上看,因为北京市的污染源变化非常大,三年前的数据不足以说明现在的问题,从取样上看,也不具备普遍性代表意义。

其次,该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如果你仔细看了论文,就能知道”,这次的源解析里面,有大量的“未解析”源。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这部分污染物来源是什么,没有分析出来,还不知道。在春季最高的时候,“未解析源”占到40%。另外,高达26%的二次无机气溶胶(SNA)里面,实际上也有大量汽车贡献的成分。

“不到4%的,是指汽车尾气直接排放出来PM2.5,这部分确实不多。但是汽车尾气经过反应,生成二次无机气溶胶,也都是汽车贡献的。再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行驶的扬尘,加油站的排放这些都算上的话,汽车的大气污染贡献至少要占到50%。汽车要负的责任是非常大的。”

但很多人都表示不能理解的是,既然二次无机气溶胶是二次污染物,怎么会单列出来算在污染源里面呢?这种分类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这位研究员告诉本刊记者,从源解析的科学方法上看,把二次源单独列出来并没有问题,这也是一种传统的解析方法。但是在理解上,不能把它直接与排放源挂钩。

“科学上它分类就是那么分的。但是从我们科普上,或者说大众理解上,不能那么理解。这篇文章不能直接解读出来作为科普文章,它是一篇科学论文。”他说,“所以这东西,就看你怎么去解读,可能外行不太好解读。”

汽车的污染贡献到底有多少

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主任汤大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他也觉得难以理解。因为,如果就按字面意思看的话,“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他告诉本刊记者,根据北京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和解释,北京市的大气污染,在加上外来影响的情况下,机动车的排放贡献值大约超过20%。而如果排除外来影响,仅就北京市自己贡献的污染物成分计算的话,机动车排放的贡献值起码在40%以上。

另外,北京市有1400多个加油站,这些加油站,虽然都采取了一些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的措施,但是现在看来,还并不是很理想,污染贡献还是很大,还应该进一步加强措施和管理力度。

而即便是汽车的尾气排放,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差异也较大。比如说,早高峰的时候,汽车冷启动的一分钟左右,后处理装置因为温度不到未工作的情况下,尾气的污染物浓度是很高的。但是行驶起来以后,就好多了。

为什么现在的源解析意义不大

汤大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源解析的科学方法本身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当前这种城市人口密集、排放源复杂的情况下,做源解析的意义不大。我们应该尽力地把所有的排放源,能理解得到的,能达成共识的,经济上能解决的,都尽可能地把它减到最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做解析,这样才有意义。”

为什么现在的源解析意义不大呢?

汤大钢解释说,如果说“我们所有的措施都做到了,这已经是一个污染源物构成相对稳定的城市,再降低污染已经是需要花很多钱的事,那再去做这样的源解析,是有意义的”。

他举例说,比如油品标准都已经提高到欧6,或者国6了,已经没有多少提高的空间了,再去计算每种污染物的比例,以及应该在什么地方再降低,就比较合适。但是,“现在,该做的,该干的,都还没有做好呢。”

环境保护科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数学;数理统计;农业;林业;稀缺资源;效益最大化

中图分类号:F302.5 文献标识码:A

1 广义农业和广义林业的概念

1.1 广义农业与狭义农业的概念与范围

一般来说广义农业是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天然放牧)、副业(农林牧产品加工、编织业、养鸡、养鸭、养鹅、养狗、养蜂、养蚕、栽培中药,养林蛙,养青蛙,养蛇)、养殖业(养猪、养牛、养羊、养马、养驴、养鹿规模养鸡鸭鹅狗、规模养飞禽鸟类、规模养野生动物)、渔业(江河养鱼、湖泊养鱼、水库养鱼、近海养鱼、远海捕鱼)的总称;狭义农业仅仅是指种植业,主要是指粮食、蔬菜的生产。

1.2 广义林业与狭义林业的概念与范围

广义林业是指植树造林以及相关林副特产和野生动物养殖的统称;狭义林业仅仅是指植树造林。

2 数理统计方法与农林生产经营的应用

2.1 常用数理统计方法

2.1.1 数学公式法

最常用的是线性方程法,主要公式有:y=ax+b。

2.1.2 市场调查法

就是对市场需求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方法。设市场为F,细划分为目标市场f1、f2、f3,则公式为F=f1+f2+f3。

2.1.3 公共媒体数据调查法

就是每个月对市场需求,根据电视、报纸主流新闻媒体采访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公开报道数字的调查,得出每个月,或几个月,半年,超过半年市场需求的数据。

2.1.4 国家社会发展数据统计法

就是根据每年的年度国家统计局公布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统计报告的数据,以及多年数据,加以汇总与分析,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的主要数据和市场需求的发展态势。

2.1.5 计算机网络数据查询法

就是通过计算机上网,查阅国家、省区、市、县、乡的各个方面市场数据和差异,为生产、调配、运输等方面决策提供依据。

2.1.6 自然科学论文数据库查询法

就是通过专家学者撰写自然科学论文数据,了解每一区域情况与总体生产经营、消费的态势,为生产、经营和调整布局等方面决策服务。

2.1.7 经济年鉴数据查询法

就是通过对每年公开发表经济年鉴,查询农林的数据,包括面积、分布区域、分布态势。

2.1.8 省市县政府数据查询法

就是对每个省,以及所属市、县,每个年度本省、本市、本县年度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地方年度统计报告,查询得出本省、本市、本县的数据,为生产、经营、决策、调整部署等各个方面需要服务。

2.1.9 重点农林生产省区数据查询法

就是对重要农业产区和重要林业产区的数据进行重点统计与调查。比如:我国的行政区划当中,34个省级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其中重点农业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计16个,重点林业省、自治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区。最主要林区省区市有黑龙江、吉林、云南,以及辽宁、广西、贵州、。经济林区,除上述省区以外,还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福建、海南、台湾、浙江、四川、重庆。而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南部和中部、甘肃、新疆。植树造林只能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因为树的生存,需要350~400mm以上天然降雨支持,而草的生命力很强,只要有一定水分,就能生长,但是天然降水越少,草生长高度越低越矮越稀疏。

3 珍稀动物老虎的案例分析

野生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的数量与成因。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亚洲老虎的数量总数在1500~2000只上下波动,亚洲老虎一半在印度。全世界老虎数量目前不足3000只,其中还包括大量人工养殖的老虎,老虎列入世界濒危物种行列。如果不加以保护,就有完全灭绝的危险。在亚洲的东北虎、金钱豹很稀少。华南虎就更少。媒体以前吵得沸沸扬扬的周正龙所拍摄华南虎照片,根本原因就是华南虎太稀少,甚至绝迹。联合国公约规定,严格禁止买卖濒危动物,比如:象牙、虎骨、犀牛角等珍稀动物毛皮、骨质、内脏,违者严厉依法打击,并且各国合作严厉打击贩卖者。亚洲野生老虎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数量稀少,野生老虎,还没有黑龙江人工养殖的多。偶尔发现一个或数个东北虎活动踪迹,媒体、老百姓多很关注,即使山民的牛、羊被老虎吃掉,既心疼,也很兴奋,说明山中之王老虎又回来了,表明生态环境好转,野兔、貉子、獾子、香獐子、野猪、狐狸、狍子等野生动物多起来,老虎才能回来。俄罗斯远东地区西伯利亚地区原始森林,是东北虎或称西伯利亚虎相对比较多地区,因为俄罗斯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广袤原始森林为老虎生存提供食物来源和保证。老虎生活习性是远离人们集中地区。在生态竞争当中,人类枪支武器发展,老虎对人类也要敬重三分。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我国政府在包括2014年在内的未来5年,国务院计划每年投入数10亿元人民币,给黑龙江省林区调整生产计划和山民、林民的生活予以保证,以求逐步恢复林区生态平衡,以及更好贯彻天然林禁止采伐。这对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老虎、金钱豹、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狼、狐狸、野兔、貉子、獾子、香獐子、野猪、狍子,也是福音。世界是个多彩世界,动物也享有必要生存权利,保护野生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原始土著居民狩猎,都必须遵守打猎时,几打几不打,对母野兽、幼野兽不打,野兽繁殖季节不打,要保持生态平衡和延续性,不能赶尽杀绝。

4 应注意的有关问题和建议

植树造林受天然降水约束,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要因地制宜,草原一般不宜开垦为耕地,过度放牧也要严格控制,特别是西部半干旱、干旱地区更为重要。能栽树就栽树,能种草就种草,不能不顾自然环境约束而蛮干。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重要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和动物链平衡,是人类生存重要基础之一,保护物种多样性,也是一项重要工作。比如:保护老虎、熊、狼等凶猛动物,与保护野猪、獐狍、野鹿、狐狸、野兔等食草动物,是并行不悖的重要工作。2010~2014年以来,在东北兴安岭、长白山区珲春一带林区,出现野生东北虎(或称西伯利亚虎)踪迹,就是林区山区生态环境变好征兆。如果原始森林地区条件成熟,建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也是必要措施。人工养殖老虎野化训练力度加大,也是必要措施和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不能流于形式,要严格执法,要加强各种监督,特别是要严厉禁止狩猎,要严厉禁止保护野生动物进入餐桌。要严厉打击野生动物的走私,特别是珍稀动物走私与买卖。而老虎的保护更要放在最重要位置来加以关注和保护。因为野生老虎太稀少了。

多年来我国广大林区开展广义林业生产,大力发展药材,野生动物养殖,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善林区人民收入水平的好方法,今后应该大力发扬。国家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开绿灯和扶持,以求促进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我国广义林业生产的潜力很大,引导得当和扶持,会有更好前途。要向科学技术与科学基础创新方向努力。大学、科学研究院所、林业公司、居民要形成总体合力,把广义林业生产搞好,在保护林业生态平衡基础上,重点在梅花鹿、珍稀动物、人参等中药材生产各个方面下工夫,在集约化和分散生产两个方面多努力工作。

在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在灾后,加大对林业公司、散户生产的扶持力度,以求尽快恢复生产和促进生产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庆龙.吉林省发展绿色品牌农业研究 [J].长春大学学报,2006(6).

[2] 石庆龙.发展高效农业的意义[J].吉林林学院学报,2000,16(12).

[3] 石庆龙.吉林省发展绿色品牌农业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0(6).

[4] 石庆龙,丁丽华.东北三省发展对俄罗斯果菜贸易的研究[J].2006(1).

[5] 石庆龙,赵晨辉,丁丽华.吉林山区发展果树经济研究[J].2006(4).

上一篇:环境保护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爱护环境保护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