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08 09:35:10

红色诗歌

红色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红色资源 红色诗歌 创作经验

“诗言志,歌咏言”。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红色诗歌创作的心得体会,在我的人生中将是一件万分荣幸的事情。

说起红色诗歌,先辈留下了不少诗作。伟大领袖创作的苏区红色诗词作品有11首,肖华将军的《长征组歌》共10首,、陆定一、也留下了一些诗作。这些诗词在血与火的年代,对鼓舞人民的斗志、坚定人民的信念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苏区时写下的诗词,真实地展现了土地革命波浪壮阔的宏伟画卷,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伟人的坚定理想信念、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时至今日,《长征组歌》已经伴随好几代人的成长,在这熟悉的旋律中,闪动的是豪迈的激情和壮美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贾平凹这样说过,一个时代的思想最先是在美术界开始的,其次是文学中的诗歌。可见诗歌的地位。一个热爱写诗的人,他对人世间的情感体会将更加深刻。作为客家子孙,红色苏区的后代,我也写了一些诗作,现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我这几年的红色诗歌创作

我2010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现在于都二中上班。几年来,在工作之余,我常常用热情写作诗歌,主要以现代诗歌为主。如自己较满意的有《夜过长征第一渡》和《清明长征第一渡口》,《悼退休老师王来福》,《愿世界没有战争》《祖国啊!我为你祝福》等。王来福老师是新时代的典型,2016年3月21日因为跳入湍急的河水营救落水的村民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以下是《悼退休老师王来福》诗的全貌,共七首:

悼退休老师王来福

云漫青山云影乱,声声救命绕竹根。

心急火燎王叔在,此刻下河忙救人。

竹梢绷紧箭出弦,一发千钧命在悬。

弓断弦驰一霎那,双双卷进鲤潭间。

巨浪飘忽江岸动,波纹杂乱散麻团。

狰狞浊浪飞白沫,魔掌推搡又滚翻。

江岸水草逐江去,去还复来寻竹根。

竹影浸江搜毅魄,拱背哭泣泪涔涔。

凄凄怆怆千竿竹,倒垂江心悄无言。

司命判官将你问,惺忪睡眼划勾圈。

粉笔讲台勤课堂,生来一副热心肠。

脚存修路建桥土,手有亲朋好友香。

重霄肃穆云披竹,群鸟哀号满竹林。

竹笋x迎昼夜,青山隐隐送英魂。

二、赣南苏区的红色资源

苏区红色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和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1]。

赣南通过三次反“围剿”斗争,在1931年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就是中央苏区,地域主要包括赣南的兴国、瑞金、宁都、于都、会昌等9个县市,一直到1934年长征。这个崭新的红色政权从诞生伊始,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设,成为独立、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的最初雏形。正如学者所说,在赣南地区,党和红军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伟业,书写了光耀中华的历史[[2]。

由于中央苏区范围大,时间长,形成了独立的自成体系的政权,因此,在井冈山精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与鲜血构筑、凝聚而成的,是一种无产阶级彻底的革命精神。苏区精神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最主要的是:坚定信念,勇于开拓;注重调查,实事求是;思想建党,保持先进;关心群众,艰苦共尝;前赴后继,无私奉献[3]。

赣南又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是福建、广东等其他地方客家人的先祖。客家人在长期迁徙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宝贵的客家精神。归纳起来,客家精神主要表现为:“报效祖先,崇文重教,开拓进取,艰苦朴素,重农恋土,善思求变,团结友爱,务实事功。”[4]客家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原优秀文化传统,又广泛吸收了当地人居地的文化因素,具有鲜明的客家特色。

赣南可以说是我国红色Y源分布最广、内涵最厚重和种类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吴昊文等将赣南苏区红色资源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是苏区精神,二是客家精神,三是革命纪念圣地和重要历史遗址,四是博物馆,五是新时代的先进典型,六是引人入胜的风景名胜[5]。

红色资源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挖掘整理提升红色资源,例如:可以开办研讨会、座谈会、学术论文交流会、诗会等。还可以利用网络、影视等现代化的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红色资源。兴国红色山歌流传至今,当地还成立了兴国山歌剧团,可以说是做得很好的一例。

搞好红色诗歌创作,激活苏区红色基因,对提升赣南在革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激励我们继续走好长征路具有重要作用。

三、我的红色诗歌创作经验

1.广泛了解多方面知识

要写好诗歌,首先要从多方面获取知识,包括文学、哲学、历史、生物、地理等。还要掌握古体诗、近体诗和现代诗的专业知识,例如:近体诗的平仄、押韵、对仗、救拗等要能熟练掌握。好诗需要多读,每天都读,它能开发我们的智慧,给予我们灵感,激励我们创新。以上这点不需要我们举例多说。

2.多到实地读懂红色资源

明朝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早在西汉时期的司马迁为了写好《史记》,身体力行,不知走了多少地方,反复求证史实。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深入观察人、事和物,还亲身投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获取更广阔、深刻的人生经验。我们要多到革命纪念圣地、重要历史遗址和博物馆等实地观察。你可以带上纸和笔,也可以用上现代化的手机、相机,把当时触发你情思的情景物记录下来。

现在,中央和省各部门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早在2010年前,赣南就挖掘出一批批红色文化资源,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保护,对以前的场馆进行修缮,同时,还从长远规划,建设新的博物馆。这些地方都很值得我们去看。

以我写《夜过长征第一渡》为例,我经常到于都长征第一渡口实地观察,感受当时的情景。有一次下雨,那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路面湿漉漉的,防洪堤上看不到一个人影。我一步两滑,硬是坚持走完了红军东门渡口从下游到上游两千多米的路程。

3.用忠诚和热情创作红色诗歌

忠诚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我们对父母、亲人、朋友和组织都要做到忠诚。同志强调:“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必须对党高度信赖,做到热爱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只有沿着先烈的足迹继续前进,才能在内心燃烧起创作红色诗歌的热情。说到忠诚,有一点我要特别说明,忠诚与孝顺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不然忠诚就成了皇帝的新衣。

“情到深处则文明”。热情就是写作的冲动、写作的激情,写诗要有热情。如果没有热情,失去了强烈的冲动,就不能写诗。创作红色诗歌也是这样,站在历史遗址处,看到大好河山,看到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要有置身于那段血与火的岁月里的感觉,自然而然就有了写作的冲动。

像上面说到的《夜过长征第一渡》这首诗,我很早就有写作这首诗的冲动。当把当时的感受和情感,通过纸和笔流露出来的时候,我顿时感觉心里轻松了许多,达到了一种新平衡。当然,我是过了很久以后才动笔写下来,这里还涉及表达的问题。

4.红色苏区精神激励我勤学苦练

苏区精神主要指的是:坚定信念,勇于开拓;注重调查,实事求是;思想建党,保持先进;关心群众,艰苦共尝;前赴后继,无私奉献。

我很早就写诗、写对联,虽然写得不怎么好,但我仍然坚持写。写了再改,改了重写。有时往往因为某一句、某个词,常常想到夜深。我喜欢在散步的时候思考,这让我的身心非常轻松,没有丝毫疲惫。一首诗写好后,我会放下来,过一段时间再看,往往会有新的收获。我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事,他们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同样以创作《夜过长征第一渡》为例,我反复修改,改了至少有五六次,主要问题不在于某一句,而是某一个词。例如:《夜过长征第一渡》其二颈联上句“风迎细浪神龟舞”,在这里我用了“迎”。一开始我用的是“吹”,最后我改用“迎”,风和神龟共舞,江山共舞,这样写传神。“迎”字在用法上也有创新,但用在这里却显得合理。

5.简介我创作的几首红色诗歌

选入的这两首,写出了一定的新意,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夜过长征第一渡(其一)

寒秋露重秋风瑟,冷月波涛诉渡江。

蟋蟀敲舷音变徵,河鱼托筏泪成行。

青山垂颔悲撕肺,江水回旋愁断肠。

飘带绵延通天路,迎接将士转故乡。

这首诗较满意的是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中间四句都用了拟人,尤其第三、四句(颔联)有一定的新意,前人没有这样写过,这也可以说是创新。

清明长征第一渡口

水天浩渺忆长征,山影游移祭将灵。

绿柳依依云悄寂,青波汩汩景幽明。

风迎细浪神龟舞,水语江堤龙马惊。

点点清晖忽隐现,清明暮里放河灯。

这首诗我较满意的地方是用典。它用到《易经》上(《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个典故。我首先是从《汉书・武帝纪》里知道这个典故的,它里面有这么一句:“麟、凤在郊薮,河、洛出图书。”现在中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这首诗能鼓舞人心。

总之,赣南苏区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我们在赣南客家精神和苏区精神里孕育而生,要心胸宽广地生活,用它指导诗歌创作。

参考文献:

[1]林清明.浅谈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德育,2005.11.

[2]涂丹丹,王志强.赣南苏区红色艺术资源研究现状研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2.

[3]苏俊才.论苏区精神和思想的形成[A].龙岩学院学报,2006.5.

[4]罗勇.客家文化素|与客家精神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红色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诗歌《红色手推车》形式;内容

一、引言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883―1963)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主要作品包括诗集《春天及一切》、《气质》、《酸葡萄》、《地狱里的科拉琴》以及长篇叙事诗《佩特森》等。威廉斯将诗歌创作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他擅于捕捉那些常人认为微不足道的、容易被忽略的事物,把它们放置在一张白色的画卷上,而不填加或者只填入非常有限的色彩,尽可能地让这些事物从繁芜的大自然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其内在之美的对象。威廉斯的诗歌语言简练,看似简单易懂但却不失深刻,其意蕴和内涵都十分丰富。《红色手推车》体现出了威廉斯一贯的诗歌风格。本文主要对该诗的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更加深入地地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美。

二、《红色手推车》独特的诗歌形式

《红色手推车》是一首短小精悍的抒情诗,诗歌的形式新颖而奇特。全诗只有一个标点符号,实际上就是一个句子被拆散后分成了四个诗节。每个诗节分为两行,并且均以三个单词和一个单词分行出现的形式构成。整首诗形式工整,一长一短,错落有致,不仅造成了一种别致的视觉效果,而且在听觉上也富有节奏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这种分行写诗的方式是威廉斯对诗歌形式独具匠心的尝试,给人一种新颖、奇特的感觉。

在第一个诗节中,诗人将“depends upon”这一词组拆分成两行,强调了“upon”(承载和负担)这一层意思,体现出了手推车在整首诗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分量。但是,诗人将“so much depends upon”放在诗歌的开头显得有些突兀,不过这种直截了当的写作手法很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此外,“so much”这一词组很自然地引起了诗歌后面所描写的“雨珠”和“雏鸡”这两种事物,同时也强调了手推车在整首诗中所占的分量。第二个诗节中的“wheelbarrow”这一复合词也被拆成了两行。手推车本来是一件物品,但在诗人的描写下却成了有着“red wheel”(红色车轮)的手推车。很显然,在诗人的笔下“wheel”(轮子)的作用被突显出来,这就使人不免联想到农民在日常劳动中使用手推车时的情景。第三节中的“rainwater”也以两行的形式出现,将“rain”(雨)和“water”(水)分别写在两行,更加突出了雨水的零落姿态以及成片的雨水使人产生的感觉上的差异。第四节中的“white chicken”也以两行的形式出现,从而更加突出了“white”(白色)这一层意思;同时也与第二节中的“red”(红色)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使读者在视觉上感受到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此外,诗歌的节奏也非常独特。由于句子被拆开并且分行出现,由此造成了停顿,产生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这种断断续续的节奏感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留住读者的目光和注意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出每一个单词的作用。同时,由于分行出现,每一个单词都被突显出来,具有了相对独立的意义,它们的指向也就更加明确了。由此可见,诗人将单词提炼过之后,清晰地将眼前这一时刻最直接、最切身的感受与体验及时捕捉住并记录了下来,传达给读者。

总的来说,整首诗的形式独特,节奏分明,清新自然,给人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充分享受。这一切都为诗歌增添了许多光彩。

三、《红色手推车》丰富的内容

在《红色手推车》这首诗中,威廉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来观察雨后一个极为普通的农家院落的一角,用十分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色彩清新、引人注目的图画。

画面的中心是一辆红色的手推车,围绕在其周围的雨珠和白鸡也是这幅画中非常重要的两个事物。诗人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日常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手推车是农民日常的劳动工具,因为日晒雨淋和主人经常的使用,它的把手已经被磨得十分光滑。雨过天晴之后,在阳光的照耀下,车身上覆盖的那一层雨水闪闪发亮,这就更加突出了手推车颜色的鲜亮。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周围一群嬉戏食的白色雏鸡。两者一静一动,一红一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加上淋漓的闪光的雨水,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力量。平凡的生活中取之不竭的美由此而充分地展现出来,这也使得农家院落里雨过天晴时分的那番景象永恒地定格在美国文学史上。

由此可见,这首仅仅十几个字的小诗写得鲜明生动、情趣盎然,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地揣摩想象诗歌所蕴含的内在之美。

四、结语

在《红色手推车》这首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诗歌形式描绘了日常生活中几种极为常见的事物,但却传达给读者一幅生动形象、充满意境美的画面,生活的美感和诗意也充分地展现出来。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一贯主张“No ideas but in things”即“意在物中”。诗意要用物象来呈现,即使在平平淡淡的事物中也会蕴含着唯美的意境。读完整首诗,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细心地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积极向上。(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外语艺术系)

参考文献

[1] 陶洁.美国文学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红色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 《七律・长征》 自主开放式

《七律・长征》是在红军长征胜利时写下的一首56字的革命史诗,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翻阅之前学过的教材,没有任何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内容,因此本课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讲,应该说离得比较遥远了。这样的红色经典课文学生较难理解感悟,但是现在的孩子对于网络非常熟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刻解读了这首红色诗歌。

一、了解背景,长征故事汇报

课后的“资料袋”中虽然介绍了长征的时间、原因等,但是较为简略,学生是无法从中体会长征路上是如何艰苦卓绝的。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去查找长征的背景、长征故事等资料,通过手抄报展示、课堂汇报,让学生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为后面理解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奠定基础。

二、查找地名,再现长征历程

短短的四句诗中,共出现五个地理名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按时间地点的顺序,勾勒出一幅“长征路线图”。但学生对这些地区、地名没有空间概念,因此通过网络查找地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长征路线,并对诗中所描述的“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战斗有深刻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再现中国工农红军二五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三、搜索配画,理解品味诗句

律诗用词精辟凝练,是作者字斟句酌而为,因此理解诗意不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诗是诗人情感的抒发,而感情又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文字表达出来,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在教学中把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事物联系起来,将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以看得到的一幅幅生动直观的图片,那么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初读、解字词、明诗意,借助网络平台,教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培养合作精神。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划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评议。诗中“逶迤”“磅礴”等词语较难理解,为了不让这些诗句的理解成为孩子的负担,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与诗句相匹配的图画,形象直观地感受长征艰险壮阔的场面,进一步体会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四、选择配乐,共鸣升华情感

通过为诗句配画,学生已经对诗意有了一定的了解,体悟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如何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呢?在以往的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喜欢通过示范读或播放录音来帮助孩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可不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并表达情感呢?

音乐是开启人类情感的钥匙。在教学中为了把诗中的情感与音乐相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读文入境,感受这首律诗磅礴的气势,我大胆地尝试让学生去网上为《七律・长征》找一个合适的背景音乐,配乐朗读。通过在网上搜索、选择背景音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了朗读兴趣,我只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情感方面进行点拨,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奇特想象、博襟、英雄气魄和中国工农红军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五、课外延伸,自主拓展求知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气势磅礴,饱含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的律诗,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以下作业:背诗、画诗、写感受、背诵课外搜集到的的诗词。通过自主作业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并进行对诗人诗作的积累。学生有的选择画一画,给古诗配上了“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精美图画;有的几个人根据诗的大意,扮演当时士气鼓舞的红军将士,把当时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情景生动再现;有的搜集到的诗,自学理解并背诵了下来……自主性作业让学生主动地去完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加强了作者相关红色诗歌的积累,培养了课外阅读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实践证明,运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亲近红色经典,进一步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让学生对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夏洪金,李怀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J].读与写杂志,2010(9).

[2] 徐楚楚.浅谈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1(3).

红色诗歌范文第4篇

《一些故事顽强地复活》

滔滔江水滚滚东去

江界河,一个平常的渡口

乌鸦在头顶飞过

天空中澄澈的小雨,仿佛洗涤

这个世界,日渐加重的尘埃

夜色苍茫,一群人怀抱狂风

与飞舞的子弹

流水贮存鲜血

八个不说话的尸体

他们帽子上的红星

像一束火焰

飘过河岸

将心灵,与荒蛮

一一点燃

一个古老的地点

一个诞生成语与传说的地方

一缕熊熊燃烧的火焰

就这样,让一些故事

与一些人,在涅磐中复活

他们身后的世界

由此开阔,鲜花盛开,莺歌燕舞

鸽子在手掌上,齐毕毕地飞

《一幅狂草》

奔跑的马背上

西风,霜月

一个人显赫的红痣

在小尖山

都成为坚硬的石头

他凝了凝神,提起笔

一幅巨大的狂草诞生

其中漏下的墨汁

在草木之间,成为山的骨头

我和乡亲的骨头

在两旁宽阔的公路上

一幅长卷正在展开

一行人以心为笔,绘青山,绿水

绘一颗,闪亮的星星

《在苟坝》

苟坝,某个村子

几棵高大的松树

挂着乍暖还寒的三月

身后零星的枪声,将时间逼到

一九三五

打开窗户,莽莽群山

像声势浩大的群众

像源源不竭的支持

一束闪烁的火焰

辗转迂回,狭窄的山道

成了一条壮观的火龙

或许,在这农历的二月

一间屋子

让一些班驳的石头发出风声

月亮沉下去,一条龙浮上来

我深厚的大地

因此,迎来春天

《一座山的灵魂》

在娄山,一些雪挂在树枝

我用手指,轻轻一碰

仿佛整个二月,“哗”地向我压来

我满身是雪,一滴滴溶解的冰

让我感到寒冷,而一棵树则不

尽管头下垂,也没多说一个字

那时,我忽然想起什么

似乎什么也没想

一缕夕阳拉开裂缝,我看见

山的骨头,是滚烫的热血

或许,我被幸福感染的肺部

该被雪掩埋,该用一棵纯洁的草

作向上的引子

天边那一抹夕阳

将起起伏伏的山势

渲染得那样雄伟,那样翠绿

我知道,我该伸双手

拥抱,我所拥有的一切

《内心的风暴》

像一点

散在荒蛮,与黄草之间的墨

野兽出没,石子铺就的大路上

没有人烟,篱笆垒砌的房屋里,燃着草

或者简单的桐油

一个人的孤独,是一地的孤独

弹丸,鳖,鳖上的一点着阳光

沾着露水,让粗布取代兽皮

让田地里的耕耘,繁衍一些崭新的名词:

建安、恭水、罗蒙

一根长绳,缠在每一个枯寂的井口

可以听见歌声,月亮

与披头散发的摇滚,一个诗人

手握笔墨,撩起长衫

一口气写下,一万重山岩

一颗诗心,瘦如江水,在战争中消散,易名

来来往往的大雁播下种子

喇叭声在一条泥泞的山麓上

接纳了一群瘦黑的八角帽

他们头上的红,像红红的太阳

风,加重了历史的苍茫

我端坐在母亲子宫

把隔世的火点燃,一生沸腾的血液

让一段历史,重新卷起

宛如内心的风暴

让我宁静的生活,作一千次

纯净的回溯

我是祖国的儿子,也是山的儿子

我身上的红,永不褪去

《沙滩河》

沿清朝留下的痕迹

一条宽阔的小路上

车来车往,它们抵达一条河

荡涤不尽的风雅

击楫扬舟,你会品出

岸上许多逝去的往事

有一个人,端坐在黎氏厅堂

以笔为剑,把社会的病痛

刻在灵魂能探到的地方

从欧洲到日本,用典

也不能洗掉

一条河流,深深地嵌入内心

一个的内心,深深地嵌入

一条河,逐渐明亮的灯盏

《广场》

从广场经过

那些长青的树木,高傲得

让人有些陌生,它们围在一起

冬天紧锁铁铸的门

这个三角地带,人们容易聚集

我曾见过许多熟悉的面孔

他们互不招呼,只把淡淡的微笑

挂在脸上,然后

去了互不知道的地方

他们有时歌唱

有时打闹

有时把醇厚的日子抬出来

晒晒阳光

有时彻夜不眠

像一只兔子,贮藏春光

有时,它更像一块拉开的幕布

好日子开始上演

红色诗歌范文第5篇

关键词:威廉斯;形式;色彩;主题

中图分类号:I71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1

一.简介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是美国现代诗歌和意象派诗歌的重要诗人。一直以来,威廉斯都活在艾略特的光环之下,但是二战之后,他又作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出现在大众面前。

威廉斯的写作风格是用普通语言来传达深刻的哲学道理。他的许多诗歌都是由一个句子构成。例如在《红色的手推车》中,威廉斯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共十六个单词,分为四节八行。正是此诗,让威廉斯获得了“红色手推车诗人”之称。本文将对《红色的手推车》和《伟大的数字5》进行对比分析并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从而概括出威廉斯诗歌的写作特点,这对其他诗歌的分析也大有帮助。

《红色的手推车》是威廉斯最有名气也是最简短的诗歌。该诗由十六个单词,四小节组成。仿若一幅由语言勾勒出来的美图一样。随着语言的流动,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鲜艳的红色手推车,在雨后闪闪发光,紧接着便是与其相互辉映的白鸡。动态的鸡与静态的手推车形成鲜明对比。日常生活的琐碎之美借由威廉斯一个简单的句子表达的淋漓尽致。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而《伟大的数字5》写于仲夏夜,诗人从诊所下班时一辆消防车从他身边疾驰而过,这突如其来的景象给了诗人强烈的灵感从而写下该诗。这两首诗都是创作于某一时刻。本文将从形式,色彩,主题三方面对两首诗进行分析。

二.诗歌分析

首先在形式上,与其他诗人相比威廉斯可谓独树一帜。构成《红色的手推车》的十六个单词中包含一个动词,一个过去分词,两个冠词,三个形容词,三个介词以及四个名词。而名词占整首诗百分之二十五的比例,并对乡村生活意象的构建起着重要作用。第一行的短语 “so much” 立刻就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东西要倚仗于手推车呢?在当时的背景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它既是那些确确实实放在手推车上的东西,又可以指生活的负担,社会的发展等等。

该诗的关键词 “depends”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它传达了有许多东西在手推车上,同时也暗示了该诗的结构。每一行诗都是一个悬念,只有依靠下一行才能形成完整的意思,这首诗是互相依赖的。而且我们可以非常醒目的看到这首诗的中心意象――手推车,因为复合词 “wheelbarrow”是放在两行诗中。同样形式的还有 “rainwater”,“depends upon”。这种结构不仅强调了该词的后半部分,也给了读者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这种对单词和诗行创新性的布局是威廉斯诗歌形式的一个独特之处。

当我们欣赏《伟大的数字5》时会发现,该诗的最后两行稍长,而中间几行要短。而且每行的单词数量不超过四个,这种结构给读者一种数字变化之快的感觉。对于紧急情况下疾驰而过的事物,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较显眼的部分,也就是巨大的数字“5”,接着是数字的颜色,也正是这颜色使诗人意识到是一辆消防车。然后诗人听到了铃声及汽笛的隆隆声。从第三行到第八行,每行只有一个实词,似乎诗人没有太多时间使用更多的单词。这种形式给读者一种迫切感同时有种重迭的艺术效果。当消防车奔驰而过并消失在夜色中时,诗人似乎终于有时间去描述这种声音,威廉斯在此使用了两个实词。因此,这种“长―短―长”的结构与诗人即时变化的心理感觉相互辉映。

其次在色彩方面,威廉斯尝试用绘画技巧来表现日常事物并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读完《红色的手推车》之后,读者会对诗中的红白两色印象深刻。红色给人一种热情激动的感觉,而白色则给人以纯洁冰冷的感觉。红色的手推车与白色的鸡相互映衬,为这首诗创造了独特的对比感。这两种颜色的共存为整首诗创造了一幅赏心悦目的画面,而这种单纯的画面却让人过目不忘。与此同时,静态的手推车与动态的鸡又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对比,通过细心的发现,诗人看到了一种常人忽略的美。

在《伟大的数字5》中,威廉斯同样使用了色彩的对比,这种技巧是绘画时常用到的,而不同的颜色对比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当红色的消防车飞奔而过,金色的数字“5”与黑色的雨夜相辉映,这一景象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将这一记忆展现给读者,威廉斯巧妙运用了颜色的对比,他将金色的数字放置在灰色的雨夜幕布上,从而强化了金色的效果。与红色的消防车相比,金色又相当显眼,读者看到这一幕也会印象深刻。除此之外,威廉斯还运用了冷暖色调的对比,通常暖色调的代表是黄色而冷色调是蓝色和黑色。在本诗中,诗人将场景设在黑色的雨夜,雨水的折射为其增添了朦胧感。因此消防车上金色的数字便成为中心,仿佛漂浮在黑色的幕布之上。由此在读者眼中产生了一种三维空间的感觉。威廉斯用画家的视角向读者描绘了现代生活中充满活力的一面。

最后在主题方面,威廉斯认为认识和体会存在于现实生活的美,诗歌才会永葆青春。他用“红色手推车” 、“白色的鸡”、金色的数字、红色的消防车以及黑色的雨这些常见的东西代表一切平凡的事物。在他的眼里,正是平凡孕育着伟大,而伟大也倚仗于平凡。联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也可以揣测诗人想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痛苦的时刻,然而有序的生活还是会回归你身边,所以人们要有勇气和信心战胜这些困难。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红色的手推车》和《伟大的数字5》在形式、色彩及主体方面的分析,我们深切的体会到了威廉斯独特的写作风格。

首先在语言上,威廉斯用极其简单常见的词语写出了富有深刻道理的诗歌。不像其他诗人,他喜欢美国本土语言。威廉斯相信正是这些本土语言造就了美国诗歌。他用普通事物去表达深刻的道理,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欣赏他的诗歌,我们会对威廉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魔力所折服。

其次在形式上,与许多现代派作家一样,威廉斯追求创新,反叛传统,其中《红色的手推车》一诗全用小写的形式,表示了他蔑视传统的决心。而且这两首诗没有使用标点符号,诗的排版也是非常的独具匠心。

最后,威廉斯的诗歌经常包含色彩的表达,其中这两首诗中的颜色对比可以显而易见。威廉斯运用绘画技巧将文字的线性转变成日常生活的视觉画面。色彩的使用对表达他的想法有很大的帮助,阅读威廉斯的诗歌仿佛身临其境的欣赏一幅水彩画。

因此,在感受威廉斯诗歌魅力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他的诗歌是生活的,大众的,却又是深刻的。他用朴实无华的言语写出了精美的诗歌。正是他平凡的主题、不加修饰的语言使得他的诗歌成为诗坛巨作,并被世人称道。威廉斯也成为英美诗坛的文学巨匠。

参考文献:

[1]Edward Larrissy.Reading Twentieth-Century Poetry[M].Oxford Basil Blackwell,1990.

[2]李小洁,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中的色彩语言[J],江汉论坛;2003;

[3]李增,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歌新论[J],东北师大学报;1999;

红色诗歌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雁门太守行》 红色手推车 意象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侧重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意与象俱的意象构成过程,即诗人外化内心情愫的过程,无意象不成诗,无意境不成诗。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军情急,狼烟四起烽火腾空,敌情重,乌云压城危城撼动。夕阳下,敌兵的铠甲闪烁粼光,残阳中,攻城的刀枪在晃动。角声振,撕裂长空满天飞扬,怒吼声,伴随秋风阵阵悲壮)

The Red Wheelbarrow 红色手推车

By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so much depends 那么多东西

upon 依靠

a red wheel 一辆红色

barrow 手推车

glazed with rain 晶莹闪亮于

water 雨水中

beside the white 旁边有几只

chickens 白鸡

(雨水带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穿越时空,同人们的心灵深处的一眼清泉相交汇,轻悠诗意,启迪世人体味生活,寻找生活创造的源泉)

1.意象色彩,视觉盛宴

黑云、金鳞、胭脂、紫红、黄金、白玉等,色彩不仅鲜艳而且浓艳,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以色示物、以色感人,每一个物像都有活灵活现的色彩表征。李贺的诗歌总是借助天马行空的想象,为事物涂上新奇浓重的色彩,生动地展现其层次性。例如,用压城的黑云与向日的甲光两相比照,一明一暗,凸显诗人内心的爱恨情仇;正是色彩鲜明的奇异画面才准确地表现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堪称妥帖。

《红色手推车》主要应用了色彩对比的表现手段,描绘了一幅明朗、清新、纯净和高雅的雨后之景。诗人避免了让情感直接宣泄、观念直白流露,而是选取了乡村生活的常见之景,借助意象、色彩、线条体现诗歌的画面效果。红色手推车与白色小鸡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反差,特别经雨水洗礼过后,红色更显热烈、激情;白色更显纯洁天真;雨水更显透彻纯粹。色彩语言(色彩对比、色彩和谐、色彩联想)带给了读者强烈的视觉刺激,触发了读者丰富的遐想和期待。

2.意象并置,审美通感

《雁门太守行》中黑云、甲光、向日、红旗、鼓声等时空意象用对比、夸张、排比、递进的方式连在一起,互相映衬;加之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相互移借、沟通,达到了奇特的艺术效果。乍看是在描绘塞上战争场面,实则处处景象皆言诗人之志。“黑云压城”不再是简单的夜幕降临,更有黑压压的敌军逼近之感,从视觉上升的整体通感;“角声满天”不再是听到的阵阵号角,更有战事的紧张危机之情状,怒吼、咆哮,声声入耳,体现的是军队浴血奋战,同仇敌忾之豪迈与热情。

《红色手推车》简短却不乏意象并置。骤雨初歇是时间意象、红色手推车和白色小鸡是空间意象,该空间意象又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小推车上承载了“太多东西”,诗人并没有花笔墨介绍车上所载之物,读者却能感受到物之多、之重,似乎装载着一个乡村农夫所有的营生和劳动成果,不免感慨生命何其之重。

中西方在意象的选取和功能方面不尽相同:

1.“重意”与“重象”

中西方诗人都认可“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但在具体运用中,中国古诗更看重“意”,即借助某种方式传达出思想感情;相反,西方诗歌重在“象”,即诗人表意的方式和手段,侧重于主观思想对客观世界的直接和直观反映。《雁门太守行》的意象重在渲染一种氛围,描绘塞上战况,而真实目的则是表现战士们为国捐躯、死而后已的决心;《红色手推车》“意”则表现得相对模糊,诗人画了一幅画,有待读者揣测琢磨。

2.“意象”与“意境”

中西方诗歌往往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意象往往具有言外之“意”,这是共通的,但中国古诗中意象更加密集,这些意象能从不同角度、层面烘托出强烈的情感氛围,在方位、空间、时间,达到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艺术效果,意象和意境之间通常休戚与共;西方诗歌更加注重诗人的直观感受,把感觉和意象串联起来,忽视了人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产生的意境,期望读者发挥联想、达到共鸣。

中西方诗学中的“意象”在表达诗歌精髓和灵魂方面意义深远,尽管二者存在差异,但正是差异才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帮助互相学习借鉴。对诗歌的鉴赏应重在感知,作者和写作背景则位居其次,首要任务即从一个个意象当中提炼出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读者与诗人内心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李创国.英汉诗歌意象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2).

[2]李加强.感性的生活 理性的沉思――威廉斯《红色手推车》之解读[J].宿州师专学报,2001(12).

[3]李顺春.略论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3).

红色诗歌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诗歌 情愫 沉醉 汲取

中图分类号:G623.2

正文: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品读诗歌,我们可以欣赏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大漠奇景;可以体味李清照“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的哀怨情思;可以欣赏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西湖美景;还可以领略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志豪情。唯有诗,表心明志;唯有诗,尽善尽美。

可能是由于自己的喜好问题,我也把这种情愫传递给了学生,也想让他们有机会多接触诗歌,多背诵诗歌,从诗歌中受到美的熏陶,把优秀经典文化的种子埋于心底,当汲取的营养足够时,这朵花会悄然开放于心间。

所以,在孩子们刚上一年级时,我就带领他们背诵《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每周一我把选定的古诗写在黑板的一角,“课前一首诗活动”中大声朗诵本诗,那么,每天六节课,同学们会大声朗诵这首诗六遍,一星期下来,不用挨个检查,每个孩子保证会背。当然,这种方法是最保守的背诗进度,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家长会很上心,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提醒家长在家督促孩子背诵。这样,一学期下来,有一大部分孩子七十首全会背了。其余的孩子剩下的诗歌在下学期继续采用保守法,利用“课前一首诗活动”背诵。这样,孩子朗诵诗歌的过程中,认识了许多字,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促进。

当背诵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孩子们看到诗歌会有一种朗读与背诵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是有了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课堂情境:

师:同学们,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你喜欢什么颜色呢?

生:红色。

生:绿色。

……

师:同学们喜欢的都是明朗的颜色,看来,同学们都是热爱生活的孩子。同学们,知道吗,在我国古代,有一群伟大的诗人,他们用诗歌来抒发他们的所见所感,他们用诗歌来表达他们心中的色彩。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歌,共同领略诗人心中的色彩。

(出示杜牧的诗歌《山行》)

师:通过诵读,你发现诗中出现了哪种色彩呢?

生:白云的白色。

生:霜叶的红色。

生:二月花的红色。

(教师通过电脑屏幕打出火红的枫树林画面,学生对那片燃烧在半山腰的火红色叹为观止。)

师:杜牧之所以停车观看,原因是DDD

生:是因为枫树的颜色太漂亮了。

生:一大片火红的枫树林多像红色的海洋啊,再配上远处的蓝天白云,多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我想,这是杜牧停下来的原因。

师:说的多好啊,这么美丽的画面的确可以吸引过路的每一个人,想想看,枫叶的红色是怎么形成的?

生:叶子本来是绿色的,经过霜打才变成红色的。

师:是啊,原来这么美丽的色彩是要经历霜的严寒才能呈现,可见,这种红色来之不易。

生:老师,我明白了,杜牧停车观看,不单单是喜欢枫叶的红色,他更喜欢枫叶的坚强。

师:你从哪里看出枫叶坚强呢?

生:因为天一凉,杨树、柳树的叶子就纷纷落下,而枫树的叶子被霜一打不但不落,反而变得更漂亮了,这就说明枫树的叶子有着不怕寒冷的坚强品质。

师:说的多好啊,你简直就是杜牧的知音。

(师上前和这位同学握手,以表示鼓励。)

师:是啊,如此美丽的红色,是枫叶在他的生命结束前留给大地的精华,在经历了霜寒后,枫叶呈现了生命中的最美,获得了众人的夸赞与喜爱。正是枫叶的这种品质打动了杜牧,同时也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杜牧写这首诗,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成功之前可能要经历困难。

生:没有人能随便成功。

生:不经历风雨就看不到彩虹。

生:成功在风雨后。

……

师:这些话听起来很熟悉,我想,这是你从歌曲中节选的一两句,可我却认为引用得很好,基本说明了成功之前经历困难与痛苦是一种正常现象。生活中有困难是正常现象,而且每个人会毫不例外地要经历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这时候要想到枫叶,想到霜寒,这霜寒就是成功前的历练,你要学会忍受,否则,就不会有夺人眼目的色彩,所以,每个人经历困难时,不要选择逃避,而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只有积极面对困难,你的人生才会精彩……

在三年级、四年级阶段,我给同学们进行了专题性的讲座,选择了小学阶段教科书中诗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位作者------李白,他的诗歌情感奔放,从字面上就能感触到诗人跃动的脉搏,也就是说,欣赏时容易进入诗歌所展现的情感世界。

课堂情境:

……

师:下面,老师再讲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

生:想听。(孩子们立刻把所有的好奇都堆在了脸上,目光中满含着期待)

师:李白在安徽泾县一带漫游时,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于是,李白就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生:我知道,这首诗是《赠汪伦》。

生:原来李白和汪伦是朋友,这是送给好朋友的诗。

师:李白一生中结交了许多朋友,也写了许多诗送朋友,汪伦只是其中的一个朋友,《赠汪伦》也只是其中的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是一首送友人的诗。

生:我觉得李白是个重视朋友的人。

生:我觉得李白非常喜欢交朋友,我也喜欢交朋友,我的性格是外向型的,所以,我感觉李白也是外向型的性格。

师:分析的很好,李白的性格非常的豪爽,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品味出来……

五、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高学段,同学们阅历增多了,对诗歌理解的也更周到了。我找来了《初中必背古诗》,选了李白的诗,同学们背喜欢的且熟悉的诗人的诗,尽头当然很足。原因是扩充的东西,背了有成就感。我还发现同步练习册上推荐了一些宋词,我依旧抓住课前一首诗活动的时间,带领同学们诵读。在我的影响下,我们整个年级组的老师都开始了背诗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

红色诗歌范文第8篇

关键词:《红色手推车》;《天净沙・秋思》;相似性

本文仅对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和中国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两首景物诗进行比较,以发现这两者的相似之处,从中探寻这两位诗人的相似点。

一、诗歌形式不同,但节奏同样舒缓

The Red Wheelbarrow(红色手推车)

so much depends

upon

a red wheel

barrow

glazed with rain

water

beside the white

chicken

本诗体制短小,形为多行,实则仅为一个句子、十六个单词。全诗分成四节八行,音节对称,为4/2,3/2,3/2,4/2。经过诗人巧妙的布局,使平凡的一句话顿时变得熠熠生辉。威廉斯在这首诗中一改英诗传统的音步格式,抛弃了英语格律诗的格律形式,诗的每一诗节的第一行都是双音步。诗人独具匠心地把wheel、rain和white几个主要词语排列在醒目的位置,以吸引读者注意。这些单词中的元音都是长元音,如wheel中的[i:]、rain中的[ei]、white中的[ai],这样的延长使得整首诗歌的节奏变得缓慢,读来有余音绕梁之感。

《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这首诗基本上由三个双音顿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句诗都留有让人想象的空间,音节舒缓,表达出黄昏时的安静和表现了旅人的思乡之情。

这两首诗歌的相似之处就在于:节奏舒缓,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去回味。

二、主旨迥然不同,但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为美国近代诗人。他所生活的时代,美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他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是他在生活中随意可见的平凡事物。《红色手推车》就是这样:短短8行,诗人留给我们的是一个色彩鲜明的画:红色的推车、白色的鸡对比强烈,加上淋漓的闪光的雨水,使我们看到一种生命的力量。这种鲜活生动,充满生机的形象和当时美国的时展是相契合的。

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的马致远是中国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在初期执行着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可以说,诗人一生几乎都过着一种漂泊无定的羁旅生活,他终生也因之被注定为郁郁不志,困窘潦倒的一生。

这首著名的小曲,勾画出的就是一幅羁旅荒郊图,这与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与心境是呼应的。

三、简约而不简单

威廉斯创作的特点是坚持使用口语,用简明清晰的描述性意象,用松散的短句,反对复杂沉重过于致密的内部结构和晦涩的象征体系。他认为日常生活中粗糙、丑恶、平凡的事物均可入诗。《红色手推车》这首诗就体现了他这一诗歌主张。整首诗从字面上来看,无非就是描写了几个景物:被雨水淋湿的红色手推车、一群白色的小鸡。但仔细探究就会体味这首诗的深意:手推车这一最简单的运输工具,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红色手推车》里含有两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最先进的机器技术与仍然发挥作用但已被人们忽视的简单的工具;另一个是诗中所描绘的古老的、司空见惯的画面与诗歌所运用的完全新颖的自由体形式。so much depends upon,这似乎暗示着可能。而且是诗人有意识地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也就是说,所有的可能性都包含在个人的解读之中。

马致远,没有用自己的主观情绪去渲染事物,只做客观的景物描写。这样一来景物与读者的距离就缩短了,读者也自然地要参与体验,使读者产生无限的联想。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和显示主题的,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四、用语言勾勒出和谐的画面

读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犹如看到一幅用语言勾勒出来的优美的静物画。随着语言的铺陈,一点一点地描绘,最终完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首先看到的是鲜艳的红,继而出现红色手推车这一意象,它静静地停在那里。接着语言又给读者以光的意象:经过雨水的滋润,红色手推车变得湿漉漉地,晶莹发光。诗人似乎觉得画面有些许单调,于是加入了一群动态的白色的小鸡,与那辆红色的手推车形成了鲜明的色差,给整幅画面增添了活力。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凭着自己长期漂泊在异乡的经历和对自然的独特敏感,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来一幅凄清的画面。这首诗也是动静相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是从静态着手的瘦马和西下的夕阳是从动态着手的。这些景物不是毫无关系地排列在一起的,而是很和谐地存在于一个画面之中。这两首诗都是通过描画出生动、协调的画面,感悟人生哲理。

结语:通过对这两首诗歌相似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威廉斯和马致远都是一个能使诗歌复活,并用想象的力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重新创造生命力的的大师。

参考文献:

[1]杨传纬.美国诗歌选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3]李公昭.新编美国文学选读[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红色诗歌范文第9篇

找准契合点 弘扬主流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文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文化多元化也造成了大量低俗文化和不良文化的散播。因此,不让积极、健康的主流文化边缘化,弘扬主流文化刻不容缓。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所倡导的、发挥主要影响的文化。而诗歌是伟大时代变革中卓越思想的产物,它表达了一个时代最具壮美的精神走向。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大国,有五千年诗歌文化发展的历史。翻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每逢盛世,都是诗歌飞扬的时期。当前,正逢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全国人民满怀激情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历史时刻,以红色诗歌文化为主题开展咏诵活动,不仅有助于弘扬主流文化,更是提高人们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因此,辽宁广播电视台精心打造的电视文艺栏目《我爱红诗》以担当主流价值和主流文化为己任,本着用经典带动流行,用主流引领多元的指导思想,唱响红色经典,弘扬先进文化。节目定位坚持主题的鲜明性、风格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点评的专业性,力求按照时代要求把握文艺导向,依据民众需求把握文艺风尚。节目内容以健康、向上的“红色”基调激动人心,以真、善、美的“红色”魅力感动人心,以融思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红色”品质深入人心。

融入艺术性 演绎诗歌魅力

诗歌素来被认为是阳春白雪,高雅的象征。如何让高雅文化走下殿堂,使观众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营造雅俗共赏的氛围,这就需要对节目进行大众化改良。为此,《我爱红诗》特别策划在节目中融入多种艺术元素,以诗歌文化作为精神内核,以综艺娱乐作为表现方式,力求把优秀的诗歌文化与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和形式来宣传时代精神。

《我爱红诗》的核心概念是“红诗”。“红诗”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优秀诗作。主要包括被广大人民群众广为传颂的中华民族经典诗篇;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的革命诗篇;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歌颂党、歌颂祖国,反映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赞美人民、赞美劳动,讴歌美好生活的优秀诗歌作品。在节目创作过程中,在“红色”主题下,我们将“红诗”的外延扩大:不仅有诗词篇章,还包括具有诗化语言的散文佳作,以及旋律优美的歌曲经典、戏曲片段;不仅有为人们所熟知的经典,也有来自民间的原创。

《我爱红诗》节目形式以“红诗”诵读为切入点,同时注重运用歌舞等其它艺术门类,以生动的电视语言,深入阐释“红诗”背后的文化精神,传递积极健康的时代风尚。每首诗篇的朗诵,都无一例外地进行了艺术处理,或配以精心编排的音乐和舞蹈,或运用反复、独诵与齐诵结合、吟唱等手段,立体呈现了一唱三叹、余韵不绝、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此外,在每首诗篇的末尾,还设计了能进一步诠释和升华主题的文艺节目。像这样,以朗诵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辅以舞蹈、器乐、演唱等多种艺术元素的创新包装,诗词的魅力就能真正得到艺术化的展现。

联动多元化 打造红色品牌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数量不断增加,传媒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渠道过剩”的时期。受众接收信息的媒体终端日益丰富,必然造成受众注意力的分散,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个媒体往往容易淹没在传媒市场的大海中。因此,《我爱红诗》栏目积极寻求与社会资源、与其他媒体、与自身内部的多向合作,互利共赢,为构建红色品牌形象开拓新的成功路径。

与社会资源联动。辽宁具有浓厚的诗歌创作土壤和浓郁的诗歌朗诵氛围,各种规模的诗词、诗歌社团遍布城乡。正是有着这样良好的群众基础,自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发起“红诗辽宁”群众性诗歌咏诵活动以来,《我爱红诗》栏目组积极组织和引领各地市群众竞相开展诗歌创作、咏诵活动,使诗歌走进乡村、走进校园、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红色诗歌浪潮。

《我爱红诗》栏目在常态运行一个阶段后,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行业及区域性的广场诵诗活动,如在朝阳、鞍山、锦州、阜新等各市开展的大型广场诗会活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与其他媒体联动。《我爱红诗》在做好节目的同时,特别重视节目品牌的宣传推广。栏目已与东北新闻网形成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利用不同媒体优势共同发展,加大节目对外宣传力度。东北新闻网多次在首页“第一现场”中报道《我爱红诗》节目的亮点。同时,栏目也积极与省内各市各家媒体合作,使各市参加节目的人员在当地报纸、广播及电视的宣传报道频现。以《我爱红诗》其中一期节目《献给当代雷锋郭明义的颂歌》为例,节目从策划、制作到播出,整个过程与多家媒体进行了联动宣传。东北新闻网除了对这期节目进行文字报道之外,同时还进行了视频报道。《辽宁日报》和《沈阳日报》等兄弟媒体也对这期节目进行了文字和图片报道。多家媒体的组合报道产生的联动效应,极大地拓展了这期节目的深度和广度。

此外,《我爱红诗》还在新浪、搜狐网上开通了博客,吸引大量网友驻足。同时,栏目还与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隆重推出了优秀原创诗集。《我爱红诗》与网络、报纸、书刊等媒体的强强合作,大大提高了该栏目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品牌形象的提升。

与自身内部联动。电视文艺栏目《我爱红诗》自开播以来,与本台文艺广播959《红诗会》节目形成姊妹篇,资源共享,以视、听两种方式合作传播,拓展空间。同时,《我爱红诗》还在台内网站设置专题网页宣传,节目视频及资料在网上充分体现。

除此之外,《我爱红诗》栏目积极促进与台内其他栏目的互动宣传。如本台的《第一时间》、《辽宁新闻》、《说天下》、《大海热线》、《生活导报》、《午汇天下》等栏目都对《我爱红诗――献给当代雷锋郭明义的颂歌》这期特别节目进行了相关报道,多个栏目在报道郭明义事迹的同时,也提升了《我爱红诗》栏目的品牌影响力。其间栏目还与本台乡村广播、文艺广播联办节目,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实现了双赢。

我们相信,随着《我爱红诗》栏目的日渐成熟与发展,它将有力促进和谐辽宁的建设,成为一个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舞台、宣传时代精神的重要窗口,一个足以让辽宁人民骄傲和自豪的红色品牌。

红色诗歌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顾城;诗歌;色彩;心理学

顾城诗歌中丰富的色彩正是其内心情感的投射,通过阅读我们发现,顾城作品中大面积使用了三种色彩,即黑色,红色和金色,这三种色彩与客观物体相结合,对诗歌本身的情感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对照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国内外得出的结论并无太大出入,无论是克拉因色彩感情价值表,还是大庭三郎色彩情感价值表,都把红色作为血的象征,给人带来热情勇敢的体验;金色与金子有关,象征光明,希望与幸福;黑色则是黑夜和丧服的代表,象征罪恶,恐怖与不祥。下面本文就从黑、红、金三种颜色出发,进行讨论。

一、黑色:原始,罪恶与死亡

“黑暗和肮脏都是对黑色的自然联想。在象征意义中黑色是代表丑恶与否定的色彩”①,黑色使我们产生许多带有负面意义的联想,比如肮脏,罪恶,不幸与死亡,同时,黑色也是一种充满神秘的、有力的色彩。在顾城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与黑色有关的意象。

1、 人体

在顾城早期的一首作品《生命幻想曲》中,他写到“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②,被阳光变成黑色的皮肤,象征着充满原始伟力的野性,是一种有力的、强健的美,充满了生命活力。

2、动物

在《昨天像黑色的蛇》中,他写道:“昨天/像黑色的蛇……/它曾在许多人的心上/缓缓爬过/留下了青苔/涂去了血色”③,蛇象征着诱惑、背叛,用“黑色”加以修饰,将“”时期阴森可怖的社会气氛描绘地十分到位,不仅准确地概括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特征,而且准确刻画了人们在那个时代的内心体验。

二、红色:爱与恨

“红色是最初的颜色。红色是人们最早命名的颜色,它在全世界的语言中都是最古老的颜色命名。……红色的象征意义受到两个基本经验的影响:红色为血,红色为火。……这两种经验在所有的文化和所有的时代都具有存在的意义,此象征意义也相应深刻地扎根于意识之中”④。

1、人物服饰

顾城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红色的服饰意象。如“一个女孩/穿着红毛衣/开始询问……”⑤,如“我要画你画不下来/你看见花吗深深的树上紫花红红的一片”⑥,又如“一对红红的母亲带着他们的椰果和孩子”⑦等。不仅如此,其作品中穿着红色服饰的均为女性。红色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象征热情与爱;而女性具备温柔洁净的特质,二者结合,“着红衣的女性”成为顾城笔下理想的女性形象。

2、血

“从生理学角度讲,红色是强烈温暖,活泼的,是血和火的色彩”⑧。在顾城的作品中,热烈的爱与强烈的恨,统一于同一种颜色――红色。

结束后,国家很快进入到拨乱反正的时期,顾城也投身到热心救国的青年队伍当中。如“我要划破感觉的厚茧/我要流出欢快的血液”⑨(《刺》),表明对蜕变的强烈渴望。而“你靠着黄昏/靠着黄昏的天空/像靠着昼夜的转门/血的花朵在开放/在你的胸前”⑩(《牺牲者》),中“血的花朵”是牺牲者为国家奉献生命的证明,渗透着对国家强烈的爱。

三、金色:希望与理想

“想到‘金’的人首先会想到黄金这种贵重金属,金色是这种金属的代用品和象征……就色彩而言,金色与黄金相近,但在象征意义上金色不能同其他任何一种色彩划等号。金色代表金钱,意味着权力。其社会意义及其金属的特征奠定了此色彩的象征意义。”

B11金色使人联想到傲慢,华丽,奢侈,享受等种种,可以说,“金色是理想的属性”B12。在顾城的诗歌中,金色也是刻意强调的一抹色彩,在他的作品中,金色往往是明快的,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的希望。

四、结语

顾城童年有一段随父亲下乡的生活经历。在山东农村,由于天生内向、语言不通等原因,他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孤独的生活。他有意识地与世俗世界保持距离,使得他的诗歌清新明丽,色彩丰富,天真烂漫。然而在其创作中后期,他的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被激化,诗人一方面尽力完善“金黄”色的自我想象,另一方面在“黑色”的世俗社会到处碰壁,那穿“红色”衣衫的爱人要离开他,摧毁了他的自我认同,他自己也头破“血”流。这些色彩在诗句中的应用,传达的是诗人内心复杂痛苦的情感,强调现实和理想的不可调和,由此,诗人的生存困境也可知一二。

[注释]

①爱娃・海勒著,吴彤译,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1月,第110页.

②顾城,顾城诗全集(上/下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

③同上.

④爱娃・海勒著,吴彤译,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1月,第48页.

⑤顾城,顾城诗全集(上/下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

⑥同上.

⑦同上.

⑧王易罡,牟达器,色彩艺术表现[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第67页.

⑨同上.

⑩同上.

B11爱娃・海勒著,吴彤译,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第258页.

B12同上.

[参考文献]

[1]顾城,顾城诗全集(上/下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4月.

[2]顾城,“浮士德”・“红楼梦”・女儿性―――与高利克的对话,[J]上海文学,[3]耿占春,新诗研究丛书―失去象征的世界:诗歌、经验与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刘云泉,语言的色彩学美[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

[6]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7]爱娃・海勒著,吴彤译,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

1993年,第一期.

[8]王易罡,牟达器,色彩艺术表现[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9]田本相,胡叔和编,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曹禺研究资料(下),[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12.

上一篇:自创诗歌范文 下一篇:布兰诗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