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范文

时间:2023-02-24 10:46:44

汉语语音

汉语语音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汉语语音;修辞韵脚;动听

“语音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声音。语音是语言信息的载体,是语言的物质形式。”许多在书面语中无法形象而准确地表达的情感,在口语中往往能表述出来,而且语音所包含的潜信息远远超过语义所包含的潜信息,有时甚至与语义表示的字面含义恰好相反。语音修辞,是指通过对语音的选择、组合和调整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汉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如声调变化、音节分明体现在节律上就是抑扬美、匀称美。一篇文章如果除了注意思想内容方面的推敲斟酌外,同时还注意一下声、韵、调等各要素的合理搭配。那么,文章的语句念起来就顺口,听起就则悦耳,记起来很容易,会产生一种优美的旋律,不但能给人一种美感,而且还能使语言情显意浓,增强表达效果。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了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里的“动听”就是语言修辞产生的效果。

一、巧妙选择韵脚、让语言悦耳动听

汉语的音节一般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有规则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韵脚),通过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可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方法叫押韵。押韵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它能使诗歌悦耳动听,流韵回环。韵脚是诗歌音乐美的基本条件,它能使诗歌悦耳动听,流韵回环。韵脚关上联下,像一根红线,把分散的诗句、跳跃的内容、奔腾的感情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以加强结构和形象的完整性,达到传情感人的目的。押韵主要用于诗词韵文中,但平时说话写文章时,如能恰当调配韵脚,同样可说得顺口,听得悦耳,易记易背。如有些谚语、谜语是押韵的,“救了落水狗,回头咬一口”(谚语),“兄弟成双,身体细长,只会吃菜,不会喝汤”(谜语)。另外在选韵脚 时,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结合汉语的特点,可以韵传情。例如:汉语中ang、ao、a:等韵母中的元音开口度较大,因而押这些韵的诗句,一般表达的都是高昂、豪放、高亢、强劲的感情;押“ie、ü、e、ai、ie”韵的,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开口度较小,一般适合表达婉转、低沉、犹豫或比较柔和的感情。

当然,在押韵的问题上,我们应当坚持韵脚为思想内容服务,正如法国文艺批评家布瓦罗说的:“韵脚不过是奴隶,其职责只是服从。”“韵不能束缚理性,理性使韵而丰盈。”(《诗的艺术》)因此,随情选韵,因情变声,这是声音修辞的一条原则。

二、合理搭配声调、使语句抑扬顿挫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分为平仄两类: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去属仄声。平声字的特点是上扬的,音感宏亮,读时声音可以拉长;仄声是下抑的,读时声音短促,音感脆快。汉语的声调不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而且在组合词语时如能调配适当,还可以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这是汉语语音上的一大特点。清朝江永曾说:“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木石”(《音学辨微》),平仄相间,才能使钟鼓木石和谐,构成音乐的旋律。我国古代诗词对平仄的运用有严格规定,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规则,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字调的搭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交替,上下句平仄对应,排列整齐严谨,使诗句有抑有扬,有顿有挫,产生了强烈的音乐美感。

现代人作诗写文章当然不必遵守古代格律,但是充分发挥汉语语音的特点,注意声调的搭配,形成声音高低、轻重、缓急的变化,使文章抑扬顿挫,铿锵悦耳,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艺术魅力。正如老舍所说的“即使散文,平仄的排列还应该考究。是‘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前者二平二仄,有起有落,后者四字毕平,缺乏扬抑。”(《戏话浅论》)

三、适当调整音节、让句子对称均匀

汉语的词,有单音节的,有多音节的,恰当地调整音节,使音节对称均匀,就能产生声音的和谐美。一般而言,根据汉语习惯,要求在不影响意义表达的情况下,选择音节匀称、成双成对的词语,使上下文的语句互相对应,也就是说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例如:“取得胜利”中的“取得”和“胜利”都是双音节词,“取胜”中的“取”和“胜”都是单音节词。它们都是相同音节的配合,音节是相称的,所以声音和谐,念起来匀称、上口。如果说成“取胜利”或“取得胜”,音节则长短不一,读起来很拗口。

当许多音节不等的词语连用时,会出现长短参差不齐的情况,这时,按照习惯,一般是把音节少的放在前面,音节多的放在后面。例如:“到了秋天,承包组又组织大家打进中、修渠、平整土地。”这样排列,顺口自然,音节上仍是单对单(打一井,修一渠),双对双(平整一土地),比无规则地乱排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有时为了调整音节,使之搭配和谐、匀称,在口语、诗歌韵文中,往往用衬字或加儿化韵的方法来调整音节,增强节奏感。如:“花篮的花儿音,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歌词中的“儿、来”都是为了使音节均匀加上去的衬词,去掉它们,全诗就会失去了原有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四、有意再现叠音,使文章形象生动

叠音,古时叫“重言”或“复字”。这是利用汉语音节的特点,通过声音的复叠,加重形象的摹拟,使繁复的感情与语气得以确切表达的一种方式。

我国古代有不少文学作品用了叠音,名传千古。如《诗经》305篇,用了叠音词的近200篇,宋代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用14个叠音词开头烘托喧染气氛,来表达悲凉的感情。现代作品中也常用叠音词来增强语言的韵美。如刘白羽《长江三日》中“长江两岸,层层叠叠,无穷无尽的都是雄伟的山峰,苍松翠竹绿茸茸的遮了一层绣幕。”作者用了不同的重叠方式(AABB一层层叠叠,ABB一绿茸茸)描绘出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作者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叠音词还能增加语言的描绘力和形象性,加重文字的抒彩。如菇志鹃的《百合花》中“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毛,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叠音词“高高”、“弯弯”、“蓬松松”有力地描绘了人物的形象,生动传神。

汉语语音范文第2篇

摘 要: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各个语言系统最外在的形式特征所在。和语言的其他要素:词汇和语法相比较而言,语音可以说更为基础,更为重要。语音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技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的首要前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准确流利地发音,为用口语进行交际打下基础。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必须熟悉汉语语音本体;其次必须了解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关键词:汉语语音本体、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一、汉语语音本体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性质有三:物理、生理和社会性。其物理性我们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个基本要素去认识。在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音高、音强分别与声调、轻声相关,具有区别作用。其生理性我们可以从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以及口腔和鼻腔三个部分去了解。其社会性我们可以从语音的地方特征和民族特征以及语音的系统性来看。如,汉语普通话里有翘舌音zh、ch、sh等,汉语的许多方言却没有这一类音;英语有齿间音,汉语却没有这样的语音。在语音的三性之中,社会性是其本质属性。

(二)几个基本概念

音素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里b、p、m、f和a、o、e等都是一个个音素。

音位是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例如,普通话里“卡”和“渴这两个词的词义上的差别,从语音上看,是通过“a”和“e”表现出来的,因此“a”和“e”就是两个音位。实际上,我们所讲的“最小语音单位”往往指的是一个语音类别,而在这一个个语音类别里,还包含着好几个有细微差别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的差别在于实际发音的不同,它们之间不存在区别意义的作用,处于互补关系,而且发音相似,因此可视为同一音类的成员,归并为一个音位。值得注意的是,音位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所以,在不同的语音系统里,音位的划分也是有所不同的。

音节是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一连串语流中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汉语音节结构比较简单,最复杂的音节也只有四个成分,如“床”chuáng。在汉语音节中,元音占优势,一个元音可自成音节,如“啊”á;无辅音连缀的情况;可以无声母、韵头和韵尾,却一定要有韵腹;做韵头的只有高元音i、u、ü,做韵尾的只有n和ng;声母和韵母之间有一定的相互选择的组培关系,因而音节数量有限。

元音和辅音是语音学分析音素得出的结果。在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有10个元音,22个辅音。元音的区别在于口腔的不同形状,口腔的不同形状在于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和圆唇不圆唇。辅音的区别在于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不同。

声母和韵母是音韵学分析音节构成成分得出的结果。汉语音节中开头部分的辅音为声母,声母之后的部分为韵母。汉语普通话22个辅音,除去ng只能做韵尾外,其余皆可作声母,称为辅音声母。少量音节没有声母,但在实际发音上往往带有那么一点儿同部位的摩擦成分,语音学里用半元音来描写,表示这些音节前也有一个类似声母的成分,称为零声母。韵母由韵头、韵腹和韵尾三部分组成。汉语普通话里有38个韵母,根据韵母的构成成分,可以把韵母分为三类: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声调是整个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汉语普通话的声调有四种基本调值,通常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可归并为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统称四声。阴平为高平调,调值相当于55;阳平为中升调,调值相当于35;上声为降升调,调值相当于214;去声为全降调,调值相当于51。在实际发音时,其实不止上述四种调值,还增加了211和53等不同调值。但这些声调并没有引起词义的变化,因此,我们也将其视为音位变体,仍将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归并为四个调类。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普通话语音时,普遍感到困难的就是声调,而声调中尤以上声最难,这是因为上声在语流中,多数情况下都要发生变调。

语言不是一个个音节发出的,而是一连串音节连续发出形成语流。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之间会相互影响,发生声音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做“语流音变”。汉语普通话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包括连续变调、轻声和儿化等。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音变化规律,也是汉语语音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现着重讲轻声和儿化。轻声并非是汉语普通话的第五种调类,而是汉语语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是声调的变化,是原有的声调变得又轻又短,改变了音长、音强甚至音高和音色,失去了原有的调值。儿化是韵母er用在一个音节后,使其韵母变为卷舌韵母,并与原音节中的声母结合成一个音节。轻声和儿化都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儿化还有表示感彩的作用。

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汉字,而汉字本身不是表音文字,并没有直接表音的功能,因而在学习汉语时,我们总要借助某种记音符号来给汉字标音。现在较为通行的是《汉语拼音方案》。其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部分组成。《方案》自公布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一直采用作为汉语语音教学的工具,汉语教材、工具书和其他有关读物也普遍用它来注音。实践证明,《方案》采用拉丁字母,有结构简单、方便有效、易学易记的优点,但相近的事物也往往也容易造成混淆。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来看,《方案》中的某些设计和规定,在教学操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太合用的地方。比如用表示清、浊对立的符号来记录汉语的送气、不送气音,这容易使英语国家的学生在拼读时将浊音与汉语的不送气音b、d、g等同起来。由于绝大多数外国学生都有使用拼音文字的传统和习惯,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发挥《方案》在汉语语音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既要使学生懂得系统的语音知识,又要使学生通过声、韵、调和语调的训练形成语言技能。长期以来,由于汉语语音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教学安排上的限制,人们对基础汉语教学阶段的语音教学,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认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这就是“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

(一)音素教学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素开始扎扎实实地打基础,其用意是很好的。在语音的教学实践中,音素教学法通常以元音、辅音的分类来教授学生语音。我们知道元音、辅音是普通语言学的术语。普通语言学是以人类所有的语音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元音、辅音是一切语言的最小语音单位。其中自然包括汉语语音系统。而以汉语音节结构划分出来的声母、韵母则是汉语传统语音学即音韵学使用的两个术语,音韵学是以汉语语音为研究对象的。在语音教学的实践中,用音素教学法来说明各个语言的共性,的确有其方便之处,但是用来说明汉语的个性,就不如按照汉语音节的结构划分出来的声母、韵母的地方。音素教学法在汉语语音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不同语言的语音系统其问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系统差别会造成在语音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其中,用同一个拉丁字母表示的元音、辅音,在不同的语言里,其实际读音往往有着一定的差异。在汉语拼音里,这个字母的实际读音更是常常与留学生母语中它所表示的元音、发音全然不同。2)同形字母造成的语音学习方面的问题是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方面最容易出现的同题。外国学生对元音、辅音比较熟悉,利用元音、辅音概念教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他们更能够接受。但是留学生在起步阶段最可能而且实际上也常常忽视汉语音节是声、韵结构的本质特性,从而未能形成对汉语音节的正确认识。3)汉语语音教学中只讲辅音、元音,只注重把音节拆分成一个个音素而不讲声母、韵母,就不容易掌握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不能够准确把握汉语辅音、元音的组合规律,也不容易找到汉语音节的起点和止点。4)在汉语拼音中,元音、复音都是用拉丁字母表示。其中元音、辅音。尤其是辅音的拉丁字母形式,会给我们的语音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除了上述系统差别、实际读音差别等影响外,游离于汉语韵母系统之外的孤立的音素教学尤其是元音教学,还会妨碍我们掌握某个元音的各个变体。

(二)语流教学

语流教学,是指通过话语和对话来教语音,不是从单音开始教而是从语流人手,再到音素,然后回到语流。20世纪70年代,随着句型教学法的引进,提出了语流教学法。语流教学,强调在语流中学习语音。语流教学法的一个依据是,通过语流教学,可以解决洋腔洋调和语流音变等问题。洋腔洋调主要是声调和语调问题。声调问题,在音节层次上就可以解决。语调问题,入门阶段语音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决定了,在这一阶段没有必要解决,也不可能解决。在入门阶段,能拼读音节才是基本任务。在现代汉语中最典型的语流音变是轻声、儿化和连续变调,这是要特别注意的。轻声、儿化和三声变调都可以在音节和音节组合(词语)的范围内教学。语流教学法强调语音的表意功能,强调音素问的组合协调,这是一个进步。然而,语流教学法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忽视语音的系统性。一方面,由于会话内容的制约,在语音系统性上不得不作很大牺牲,显得比较杂乱;而另一方面,会话内容上又束缚了手脚,有些话的交际价值不是很高。语流教学法批评音素教学法孤立地教音素,忽略了语音的功能性,这是有道理的,但是,语流教学法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从句子到音素,中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单位:音节。音节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从生成的过程来看,是音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成为音节,音节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句子。直接从句子中分析出音素,忽略了语流的层次性。

结语

总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有一定难度的教学过程。加之,语音在语言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我们应当也必须对语音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2)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教学。(3)不同的教学阶段与不同的教学目标相互适应。当然,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前提是对外汉语教师对汉语语音本体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想教好汉语语音,务必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3] 张斌.新编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

[4] 程堂.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5] 赵金铭.简化对外汉语音系教学的可能与依据,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

汉语语音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语语音史;对外汉语教学;语音教学

一、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之一。本文从汉语语音的本土研究出发,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的教学研究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汉语语音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研究

1.汉语语音研究从重实践经验向科学理论研究转变

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外汉语语音研究逐渐从经验型为中心转向实用型和科学型的研究,特点是实用至上。人们针对语音教学中的难点,一方面注重经验的解释,另一方面则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语音学习规律和语音教学规律的探讨,具体包括对汉语音素、声调、语调的特点及其教学法的研究。如赵金铭(1998)提出一个对外国人进行音系教学的简化方案,主要包括两个辅音音位方阵:(1)塞音、鼻音方阵:b,d,g,p,t,k,m,n,ng;(2)塞擦音、擦音方阵:z,c,s,zh,ch,sh,j,q,x。关于课堂语音教学,有学者认为,教学的顺序应该是“音素为先,语流为后”。

2.语音学、音系学的影响程度逐步加深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音系学的最新理论在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越发得到重视。如王锡佳用实验语音学方法考察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指出确实存在调型和调域两类错误,并就这两种错误做了详细的阐述,为对外汉语语音声调教学提供了指导。

三、问题浅析及启示

1.语音研究存在许多分歧,研究手段和方法需进一步提高

人们对汉语声母、韵母、声调、语调、重音、节奏、韵律等方面的认识尚存在许多分歧。世界范围内学习汉语需求的加大,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分歧太大,没有一个相对科学完整的标准,导致语音成为影响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一大主要问题。许多人学习几年之后,依然分不清二声和三声,又或者没有某些手势语的帮助,就发不出声调等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是督促建立完善的汉语语音理论体系,同时对于怎样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教授汉语语音也提出了要求。

受语音学研究条件和研究水平的限制,许多研究者仅仅依靠课堂或课外随机获得的信息,没有一个具体的科学数据,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切实提高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水平依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2.注重语流习得研究,与科学技术相结合

语音要素习得的研究,主要是指对汉语声母、韵母和声调三大语音要素的习得研究。语流习得研究指对汉语语调、语气等大于音节语音内容的习得研究。由于受到母语语音的干扰,留学生容易产生“洋腔洋调”,这是由于学习中只关注某一音节的习得对错,而忽视了在连续的语流中语音的问题,现在很多学者逐渐将目光放在语流习得研究方面,希望在学习掌握单独音节的同时,学会在语流中正确运用语音,尽量将母音干扰的影响降低。

对汉语声调的研究,李源认为可以从连续各帧中所处理的基音频率f的变化趋势中判断出来,通过几个科学的步骤,进行声调的提取。几个主要步骤是预处理、基音检测和后处理。汉语声调的提取,为今后的汉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语音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需要不断改进和研究的地方,在已有的本土语音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结合中外的科研成果,不断完善薄弱环节。一方面,从理论基础上,多学科理论的借鉴和吸收是语音研究发展的动力,在以后的语音教学研究中也要不断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坚持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同时实践也为理论研究服务,为其提供素材和研究数据,推进汉语语音的研究和发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郭锦桴.汉语声调语调阐要与探索[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2]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试刊),1977(2).

[4]李源.汉语语音声调方法提取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2(7).

[5]黎新第.20世纪中国近代音研究分期和研究观念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2002(2).

汉语语音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韩语音对比;对外汉语教学;负迁移

为了掌握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方面的难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需要对不同语言的语音与汉语语音进行了对比研究。笔者对日语语音进行了调查,将其与汉语语音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导致日本学生发音困难之原因,以期对语音教学有所帮助。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的物理形式是声波,包括四个声学参数:音色(音质)、声调(基频)、音长(时长)、响度(音强)。普通话里的语音系统包括:音素(音色)、声调及轻重音(强度)等三种语音要素。本文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

一、音色方面的差别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和本质特征,两种语言的最大区别在于音色。音色又可以分成:音节、音素和音位。从三者的关系上看,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而具有相同区别意义的音素称为音位。由于音位发音的不同而影响了意义的理解,因此研究音位得差别更有价值。音位根据声带的震动与否分成元音系统和辅音系统。

(一)元音音位的差别

元音是指发音时声道没有阻碍的音,主要参数是舌位高低、舌位前后和唇形圆展。汉语元音系统中单元音数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7个,另一种是10个。前者所述的七个元音分别是[a]、[o]、[]、[i]、[u]、[y]、[],后者增加了[i]的变体[]、[],以及[]的变体[ê]。日语元音系统中有五个单元音:[a]、[i]、[]、[e]、[o]。其中[]发音介于[i]和[u]之间,而[e]是[]的变体。日语中缺少了的两个元音是[y]和[]。因此日本人在学习含有[y]和[]的音节时会出现发音的困难,如yu(与)、ju(居)、yuan(圆)、nü(女)、lü(吕)、er(二)等。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时,会把[i]和[u]读成[],比如把ci(词)和cu(粗)说成[ts](假名“ツ”的读音),把si(思)和su(苏)说成[s](假名“ス”的读音),把zi(自)和zu(租)说成[dz](假名“ず”的读音)。

(二)辅音音位的差别

辅音是指发音时声道受到阻碍而形成的一类音,按照发音方法可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等。汉语辅音系统共有22个辅音音位。日语辅音系统共有16个辅音音位。虽然汉语的辅音与日语的辅音不同,然而日语中大部分辅音都和汉语的辅音发音相似,如[p]-[b](汉-日,以后相同)、[p']-[p]、[m]-[m]、[f]-[F]、[t]-[d]、[t']-[t]、[n]-[n]([])、[l]-[r]、[k]-[g]、[k']-[k]、[]-[]、[x]-[h]([])、[t]-[dz]、[t']-[t]、[]-[]、[s]-[s]。而汉语语音中的[t](ch)、[t'](zh)、[](sh)、[](r)、[ts](c)、[ts'](z)等六个辅音在日语语音中没有,因此日本人在学习带有ch、zh、sh、r、c、z的音节时存在困难。

另外,日语把假名“ん”称作拨音,附在其他假名的后面使用,类似汉语中的鼻辅音([n]、[]),他的读音是根据下文假名中的辅音发音而发出三种不同的读音,但意思并没有改变。例如当拨音位于[p](ぱ行)、[b](ば行)、[m](ま行)前面时,发[m];当拨音位于[t](た行)、[d](だ行)、[r](ら行)、[n](な行)前面时,发[n];当拨音位于[k](か行)[g](が行)[s](さ行)[j](や行)[w](わ行)前面时,发[]。因此,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对鼻辅音的敏感度并不强,这样就会出现混淆的现象,为其汉语学习带来困难。故应把鼻辅音的发音作为日本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和重点来看待。

二、声调方面的差别

我们都知道,汉语的声调(或者称“音调”)有四种: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升(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依音节中的高低变化表示不同的意思,如mā妈、má麻、mǎ马、mà骂。日语在一个音节内没有高低变化,是通过音节之间的高低变化来表示不同的含义,发音为高、低两种,由此构成日语的音调。汉语除了部分汉字外,每个汉字都由固定不变的声调表示该字的意思,而日语声调的主要功能为表示词和词的界限。

日语声调有两个主要规则:

1、单词的第一个音节和第二个音节的高音一定不同。第一个音节低,则第二个音节就高;第一个音节高,第二个音节就低。例如,(/)はな(花),(\)はる(春天)。可以说,日本学生学汉语时,声调的升降是个难点,不容易把握。日语名词声调有四种类型:平板型、头高型、中高型和尾高型。

2、一个单词的声调中,或没有下降,或只有一处下降。因此,日本人一听到声调下降,就感到一个单词说完了。例如,a.(\)もう(/)しま(\)した。(我已经干完了。)b.(/)もうし(\)ました。(我说了。)a的“もう”(已经)下降了一次,与后面的“しました”(干完了)结合,被理解为两个词组成的句子。而b下降的地方只有一处,被认为是一个词,由此可见,单词的声调在区别句子的意思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汉语做个比较:汉语zhōng(/)huá(/)rén(/)mín(\)gòng(/)hé(/)guó(中华人民共和国),日语(/)ちゅうかじんみんきょう(\)わこく(中華人民共和国)。在同样一个词中,日语只出现一次声调的升降,而汉语却出现了多次升降声调的现象。

以上可以看出:日语“一个单词的声调中,或没有下降,或只有一处下降”的原则,即“单峰规律”。而且,两个以上单词组成的复合词只有一处下降。如,“日本语教育”这个词是由“にほんご”和“きょういく”两个词组成。如果还按照原来的声调发成(/)にほんご(/)きょういく,则被理解为两个词,作为一个词必须是(/)にほんご(\)きょういく,只下降一次。

与之不同的是,汉语声调在一句话里可以有许多次上升和下降,可以出现许多次峰谷的情况。这就给日本学生带来了困难,因为他们初学时很难适应汉语中的多次升降调习惯,尤其是上声和去声。汉语当中还存在这轻声的特点,这也与日语的发音习惯有所不同。因此,在教日本学生汉语语音时应该将上声词、去声词和轻声作为教学的重点,及时纠正其因母语的负迁移引起的发音错误。

结论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日语的语音和汉语的语音在音位、声调和音强三个方面均有若干差别。对外汉语教师在对日本学生进行汉语的语音教学时,应把这些差别之处作为教学的重点。语音的学习是学习一门语言打基础的阶段,只有夯实基础,才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后面的课程。(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强,于荣胜,赵华敏.大学日语,修订本(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齐沪杨.现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曾毓美.对外汉语语音[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朱晓农.语音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6]董玉国.对日本学生鼻韵母音的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7(4).

汉语语音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巴基斯坦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85-02

汉字是表意文字,汉语拼音作为汉字的表音符号,运用字母表中除“V”外的其余25个字母及字母组合构成拼音的韵母和声母,极大地方便了汉字的语音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首要地位’”。(张宝林,2005)对于中国人来说,学龄阶段的儿童由于已经学会了汉语表达,学习汉语拼音极为容易。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学习汉语发音实属不易。笔者在教授巴基斯坦留学生初级语音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从学习者的众多语音偏误中,却逐渐找到了规律,并形成一定的教学策略,以利于后续教学。

一、语音偏误的形成及原因

1.母语语音的负迁移,巴基斯坦的国语为乌尔都语,乌尔都语被称为营房语言,它是以印地语为基础,夹杂阿拉伯、旁遮普、波斯语的词汇,采用阿拉伯语书写方式。

2.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在巴基斯坦,官方语言是英语,和印度一样,在贵族学校和私立学校,英语教学非常严格,学生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一些学生的英语水平甚至高于其母语。

3.年龄因素造成学习困难,在巴基斯坦,只有高等学府才会开设汉语课,而这些学生也已成年,习惯于用乌尔都语进行日常交流,用英语进行学习和办公,乌尔都语和英语主导了他们对于语音的思维方式。

4.教学不得法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如今的汉语语音教学以语音理论为指导,对于成年人,教师往往将发音器官图导入语音教学,告知学生唇形,舌位,然后让学生自己摸索着尝试发音。此种教学方式非常规范,但弊端显而易见。语音学习是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要靠不断地听的感觉去磨合,并且需要口腔肌肉的协调配合,光靠背理论是难以发出正确的语音的。在这样的教学手段下,学生往往迁移母语语音,不能正确发音。

二、语音中的偏误及教学策略

乌尔都语有54个音素,包括辅音42个,元音12个。有35个字母,其中4个来自波斯语,3个来自印地语,其余28个字母来自阿拉伯语(《乌尔都语基础教程》)。汉语拼音方案中指出,普通话中有21个声母和35个韵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于巴基斯坦留学生而言,在学习汉语拼音的语音过程中,与本族语相近似的语音,学习难度小,效率较高,而学习汉语特有的拼音字母发音时,有较大困难。下面通过几个部分详细介绍学生语音中的偏误及相应教学策略。

1.韵母教学,汉语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10个是单元音韵母,13个是复元音韵母,16个是带鼻音韵母。乌尔都语有12个元音,其中,5个长元音,5个短元音,2个双元音。单元音韵母教学:在汉语拼音的舌面单元音a[A],o[o],e[?奕],ê[?藓],i[i],u[u],ü[y]中,a,o,i,u能在乌尔都语中找到对应的发音,故教学难度较小。而e和ü是汉语特有的发音,留学生发音困难。汉语中,e为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学生们发音时,会圆唇,直接发成o音,o为舌面后,半高,圆唇音。在教学中,纠正这个音时,要让学生嘴微张,做微笑状,舌面向上抬高,再试着发o音。汉语单元音ü为舌面、前、高、圆唇元音。在听觉上,偏向于单元音i,故学生容易发成这个音。在教学中,ü的教授紧接着u进行,所以,让学生保持住u的圆唇口型,发i音,这样就较为容易发成正确的读音。对于舌尖单元音-i[?尢]和-i[ ]来说,乌尔都语没有这样的元音,受到舌面单元音i的影响,在拼读时容易发成舌面音,故教学中不用单独讲授二者的读音,把带有这二者读音的音节作为整体认读音节来教授,学生易于理解。如zi,ci,si,zhi,chi,shi,放在一起作对比教学,整体教授。复元音韵母教学:这一教学比较简单,乌尔都语中可以找到相应字母组合来替代读音,教师可把这些语音与英语国际音标作比较,进行相应教学。由于母语及英语语音正迁移的影响,在适度练习后,可实现正确的发音。但是要注意的是,对于鼻辅音韵母an[an],ian[i?藓n],uan[uan],üan[yan],en[?藜n],in[in],un[u?藜n],ün[yn]和ang[ɑ?耷],iang[iɑ?耷],uang[uɑ?耷],eng[?藜?耷],ing[i?耷],ueng[u?藜?耷],ong[u?耷],iong[y?耷],教师要强调[n]和[?耷]的区别。

2.声母教学,声母教学中,应注意汉语拼音有声母的教学,对巴基斯坦留学生来说,较难发音的声母为: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前音j,q,x。舌尖前音z,c,s和舌尖后音zh,ch,sh,r的教学:这两组发音应该相比较进行教学,以z和zh为例,汉语辅音z[?鬗]为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zh[?鬛]为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学生在发

音时,容易发成国际音标中的[z]音,震动声带,送气强烈。教师应重点教授,并附以多个同音汉字进行比较教学,让学生理解舌尖前和舌尖后发音的区别,在教师多次重复教学后,学生能够实现正确的发音。舌尖后音r的教学:汉语辅音r为舌尖后、浊、擦音,乌尔都语中没有相同读音,学生必须依靠反复练习,强行记忆,方能读得准确。但在发音过程中,唇齿摩擦程度更大,带有[z]的发音,发音不够清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写出带有r的拼音音节,让学生比较读音,如:ri,re,rui,ru,ruo等,在具体音节拼读的比较中,学生能逐渐理解r的发音舌位。舌面前音j,q,x的教学:汉语辅音j[t?揶]为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汉语辅音q[t?揶]为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汉语辅音x[?揶]为舌面前、清、擦音。在教学中,三者进行比较教学易于学生学习,由于乌尔都语中有类似的发音,故学生学习比较容易,但是在拼读中,学生极易犯错,尤其是与韵母ü[y]相拼读时。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j,q,x与韵母ü[y]拼读的规则,在读例如ju,qu,xu,quan,juan,jun等时,不能读成u[u]音,而要读成ü[y]音。

对于巴基斯坦留学生来说,汉语语音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有困难,但经过反复比较练习,达到准确的发音是完全有可能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乌尔都语和汉语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语音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分析学生偏误成因,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中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成果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程棠.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2]石锋.普通话元音的再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4).

汉语语音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矢量化编码;缺陷跟踪;语音;数据采集

中图分类号:O1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149-03

0引言

发音在留学生汉语学习及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对汉语学习者的发音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一直是语音评价研究的热点,而数字化的语音则是评价的主体和前提基础。近年来,国内对汉语语音识别、语音评价系统做了大量研究,主要成果如下:袁毅、吴晨[1]提出了柔性可扩展体系结构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的框架模型,验证了在该模型指导下所开发出的语音识别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施伟[2]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发音自动评价系统,通过分析输入语音数据,提取语音特征并与参考标准进行匹配比较,由评分机制根据相似程度大小给出相应的评价;施剑等人[3]提出了一种基于USB2.0接口芯片ISP1581,并采用FPGA芯片EP1C3T144实现麦克风阵列语音数据采集的方法。就以上研究而言,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和实验甚至停滞阶段,对语音数据的采集原则、方法都未做深入研究,目前还没有一套针对留学生的、稳定性、扩展性较好的汉语数据采集范程及对应的汉语语音数据采集系统。另外一方面,在老挝,学习汉语者越来越多,汉语教学在老挝形成不断发展的态势[4]。本文作者提出的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5]是一个全方位衡量和评价老挝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程度和质量高低并且反馈发音指导建议的智能化系统,可用来提高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正确率,使其能更好地掌握汉语发音方式、方法。虽然该体系提供了评价老挝留学生汉语语音的操作机制和基本方法,但未对语音数据采集做进一步研究,制约了语音评价系统的开发进程和老挝留学生的汉语语音学习和交流,本文就针对其汉语语音数据采集原则、过程、基本方法做了探索。

1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

对于老挝留学生来说,汉语语音数据采集起来较为困难,它不同于其它领域中的数据采集。首先,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偏误类型繁多,偏误产生过程中带有较多的母语“负迁移”现象,难以数字化;其次,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动作,语声特性以及听感都各具特点。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认为老挝留学生的汉语语音数据采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在采集与汉语语音指标相关的数据时,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语音数据采集过程能够在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紧抓汉语发音衡量指标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的量化语音指标,尽可能排除主观评价的误差;另外,科学性原则还要求协调好语音数据采集中各个过程之间的关系:有的过程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过程之间有纵向联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

1.2数据性原则

老挝留学生发音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5]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系统中对汉语语音的描述更多的是采用了机器化的数据表格,语言和程序。数据性原则是指采集到的汉语语音信息以一定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存储方式存在于评价系统中。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像对老挝留学生语调方面的主观评价也应该通过[5]中的偏误标记形成数据,以便利用计算机进行相关处理。

1.3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语音数据采集方法、过程应具可行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即采集方法要客观明确,采集过程尽可能细化,语音数据易于采集且准确可靠,整体操作有规程约束。

1.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值要保持有效可比,通过将其与参照值(或标准值)对比,清查“可疑数据”,再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评价采集到的语音数据。从语言学角度,可比性原则既指老挝留学生与其他国家留学生在习得汉语语音的层面上可比,也指老挝留学生在老挝留学生之间习得汉语的层面上可比。

2VQF技术与缺陷跟踪机制

2.1VQF技术简介

VQF指的是TwinVQ(Transform-domainWeightedINterleaveVectorQuantization),VQF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VQF所采用的是一种称为“矢量化编码(vectorquantization)”的压缩技术,其使用范围从电话、AM短波乃至音频CD;从单声道信号到立体声信号,它都能提供了很好的编码/压缩支持,它是数字化微格实验的音频支持技术,可大量运用于不同类型、规格的微格实验室。本文选用VQF技术的原因在于,其一,该技术直接集成于学校数字化微格实验室内,便于老挝学生实时的使用其录音,回放功能;其二,VQF具有很强的纠错能力,学校微格平台特别提供了一个纠错环境来处理数据错误及帧丢失的情况,该技术先将音频数据矢量化,然后对音频波形中相类似的波形部分统一与平滑化,并强化突出听感的部分,最后对处理后的矢量数据标量化再进行压缩而成,也即它能很大程度的保证音质,这也是保证本研究的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三,汉语语音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取决于音频压缩技术的成熟度,而VQF就能做到,如:当VQF以44kHz、80kbit/s的音频采样率压缩汉语单音节词时,它的音质优于44kHz、128kbit/s的MP3格式语音文件,当VQF以44kHz、96kbit/s的频率压缩时,它的音质几乎等于44kHz、256kbit/s的MP3格式的语音文件。经SoundVQ压缩后的语音音频文件在进行回放效果试听时,和原音频文件几乎一样。

2.2缺陷跟踪机制

缺陷跟踪主要是完成对缺陷报告的记录、分析和状态更新等管理。一个完善的缺陷跟踪机制对于测试的成功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汉语语音数据采集是一个错综复杂、数据吞吐量大、环环相扣的软件过程,除了要对采集数据本身的质量进行控制外,同时也可以对检查、评估、保存和理解数据进行控制,以保证采集过程迭代的顺利进行,这种缺陷跟踪可通过最简单的EXCEL表格和Access数据库来完成(项目研究中使用Excel2007版本)。在老挝留学生汉语语音数据采集过程中引入缺陷跟踪机制,有利于确保采集过程和系统设计的一致性;有利于在早期发现问题所在,降低维护成本,降低重复劳动;有利于反馈每一个采集环节的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3数据采集的过程

汉语语音数据采集的主要任务是量化各类发音指标,为采集和保存语音数据而制定的规程需要并入语音评价的整个过程,且使其具有操作性。这就意味着把参与采集的老挝留学生(或者实验员),采集方法以及实践定位到语音采集过程中的适当位置,为随后的分析和比对工作采集和保存语音数据。以下是数据采集的基本过程:

3.1规范化语音数据、记录表格以及存储数据的方式

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语音数据集,没有规范的记录表格。在对汉语语音采集研究中,每个科研团队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在格式,取值范围、存储方式上不尽相同,例如,有项目组将语音数据定义为小数,有的定义为整数、指数等等;有的项目组使用数据库技术存储语音数据,而有的则使用纸质版的语图来存储语音数据。这样一来,采集到的数据不但在数值上不准确,不具可比性、操作性,在存储方式上也不一致,更不用说用规范的表格来记录了。鉴于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的汉语语音评价系统是一种信息化的工具,明智的做法是:在采集语音数据之前,针对于每一个语音值,由微格实验室中的计算机专员规定统一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有效值范围以及规范的记录表格,并规定使用统一的数据库来存储采集到的数据,最后将这些规定形成文字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使用计算机操作和处理语音数据、避免大量重复劳动、提高采集及评价的效率。

3.2采集数据

一旦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开始采集数据了。采集语音数据的关键在于能对每一个将被量化的语音指标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例如:影响汉语语音数据的因素是什么?采集过程中哪里容易出错?最终想要得到怎样的数据?等等。通常情况下,留学生汉语语音数据采集的方式都比较单一,经常忽略因母语造成的语音偏误,也没有从老挝学生汉语发音的特征出发,没有实现老挝人之间讲汉语的对比和对照。本文就现行汉语语音数据采集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种用陷跟踪机制来采集数据的方法,其原理如图1所示。在图1中,方框之间的连线表示语音数据采集的流程,这些方框指明了在采集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3.2.1认可过程认可过程用以进一步确认待测试的语音指标能否准确的描述老挝留学生在元音发音、辅音发音、声调、语调方面的表现。3.2.2分类量化过程分类量化过程是将已认可的测试指标分类量化为语音数据的过程,包括:①元音发音指标量化为把“ü”发成“u”,把“iong”发成“ong”,把“ue”发成“ie”几种元音偏误产生后对应的元音习得等级[5];②辅音发音指标量化为把部分“ch、c、L”发成“x、s、sh”,发音部分把“r”发成“l”,发音部分把“f”发成“p”几种辅音偏误产生后对应的辅音习得等级;③声调指标量化为中平调33或44,发阳平调值约为224,发上声发成半上[21]等声调偏误产生后对应的声调习得等级[6];④语调指标量化为双音节词语格式配合、不能分辨轻声词、不能通过句末的升调来表示疑问等语调偏误产生后对应的语调习得等级[4]。3.2.3检查和评估过程检查过程用以检查和评估语音数据(已量化的语音指标)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它是判定语音数据是否准确和规范的重要途径。准确性检查要求语音数据必须是按照规定说明采集的、完整的、在数学上是正确的;一致性检查要求检查者必须充分了解以前记录的语音数据,通过对比,检查出异常或不一致的数据;有效性检查要求能够证明用于描述某个语音发音指标的值能真实的反映该指标的数字含义,确保采集到的语音数据对于汉语发音本身是有效、可靠的。3.2.4记录过程记录过程是把已检查的汉语语音数据记录在事先定义好的表格中,这些表格可以记录一个语音指标对应的一组数据,也可以记录多个语音指标对应的多组数据。语音数据采集中的这四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认可过程是执行其它三个过程的前提条件;分类量化过程是语音数据采集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着数据的准确性;检查过程是语音数据采集的必要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记录过程则是对前三个过程的归纳和总结。随着汉语语音采集过程的深入,或当语音指标比较复杂时,我们就会发现要用精细的方法来采集数据。缺陷跟踪就是一种过程细化的机制,将它运用于语音数据采集的全过程,它可以让实验员者在发现数据有问题时追述缺陷,找到在采集过程中遗漏的东西,有效地保证了语音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提高了留学生习得汉语语音的效率。图1也即某个汉语语音从输入到处理,再到输出的缺陷跟踪过程,例如,如果某个语音在分类量化后元音指标未能通过检查过程,则该含有“缺陷”的语音数据将会被反馈至语音识别层[5],进行重新识别或者重新输入。

3.3存储采集到的语音数据

当采集工作结束后,我们需要对已采集到的语音数据进行保存。一般说来,个人计算机数据系统和Excel电子表格对数据保存和分析就足够了。然而,若干指标量化后形成的语音数据是非常庞大的,而且这些数据是多目的的,一个语音数据可能对应着对应一个或者多个测试结果;其次,数据之间的关系复杂、不容易理顺,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或者多个数据库来存储它们供以后使用。为管理好存储语音数据信息的数据库还应该确认以下内容:①谁负责录入和维护数据;②谁可以访问数据;③数据存储在硬盘上什么位置;④基于建立好的数据库,基于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特征的汉语语音评价系统要具有编辑和检索各类语音数据的机制。

4结束语

对于留学生来说,汉语语音学习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因而在对其语音指标量化的科研教学评价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往往过于粗糙,难以科学地表现老挝留学生汉语发音的本质特征。为了采集到准确、规范的语音数据,本文使用了微格中的VQF音频技术采集数据,设计了科学、有效的数据采集原则及过程,但使用本文提出的分类量化的采集方法还未完全实现,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前期预测效果显著,前期效益价值体现在:95%的老挝学生参与了语音数据采集环节,项目组成功输入语音数据共计15891条(按单个音节计算),其中有效数据13936条,占87.69%,建立了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特征的的汉语语音数据库,为做语音识别、对比研究奠定了数据技术基础,预计有很高的使用价值,为老挝留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该研究受到了学校及社会老挝学生的关注和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袁毅,吴晨.柔性可扩展体系结构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12):203-206.

[2]施伟,谢湘.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汉语发音评价系统[C].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C].2007:032-036.

[3]施剑,何成林,杜利民.基于USB2.0的麦克风阵列语音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6:216-218.

[4]邓瑶.老挝汉语初学者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基于昆明学院老挝学生普通话语音学习的调查[J].西南学刊第五辑,2013:267-274.

[5]陈展.基于老挝留学生发音特征的汉语语音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西南学刊,2015(3):81-82.

[6]付国强.老挝学生习得汉语的偏误[J].现代语文,2013(11):114-116.

汉语语音范文第7篇

[关键词]近代汉语;语音史;《中原音韵》

[中图分类号]H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8-0085-03

有的人误认为“近代汉语”即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汉语,这是不对的。因为与其前后期相比,这一时期的汉语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近代汉语是汉语发展史的一个特定阶段,应该根据汉语本身的特点确定它的起讫。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指代词》一书序言中说:“一种语言在某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就可以把这以前和以后分为两个时期。根据这个情况,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成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至于现代汉语的起点,吕先生认为是“五四”运动的1919年。

倾向于“三分法”,并不是忽视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联系,事实上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如果我们用“文言”和“白话”作为分界,那么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则同属于“白话”这个系统。近代汉语是这样一个历史时期:那些使得现代汉语区别于古代汉语的语法、语音、词汇诸要素,它绝大多数是在这个时期先后出现的,并且在这个时期中发展、定型;等到现代汉语的语法、语音、词汇形成,这个时期就告于终结。

吕叔湘先生的观点提出来之后,也有人发表不同的意见,认为近代汉语应始于唐初,终于明末。笔者认为这些不同的意见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但未必要等意见完全一致以后再去进行近代汉语的研究。无论如何,从唐宋到明清,这一时期汉语的发展和现代汉语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学术界恰恰这一时期汉语的研究相对薄弱,这应当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这样就能对这个时期汉语的特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那么对近代汉语的分期也就有了更科学的依据。

近年来,对于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不断活跃,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例如中古音系是怎样转变为现代北京话音系的。从中古的“切韵”音系转变为现代的北京话音系,声、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讲道:“近代汉语的特点是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m尾在北方话里的消失,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等等。”这三点是最显著的变化。

部分近现代研究者认为,这些变化在唐五代时期已经能见到一些征兆。罗常培先生《唐五代西北方言》一书,根据对当时汉藏对音的研究指出,在唐五代的西北方言中,磨檫音的浊音禅、邪、匣变为清音审、心,晓。而在汉藏对音《大乘中宗见解》中,塞音和塞檫音的浊声母也大部分清化。在《开蒙要训》中以“敬”给“髻”注音,同时又以“敬”给“禁” 注音,表明原属侵韵的“禁”字-m尾已经消失。在《开蒙要训》中还有阴入互注的,如以“薛”注“栖”,以“巨”注“屐”,表明入声尾也有消失的趋向。施向东在《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和初唐中原方音》一文中指出,在玄奘译经中晓、匣两母字都能用来译辅音h,以入声字译开音节的也占10%,可见浊音清化和入声尾音弱化的趋势在唐初的洛阳音系中就已存在。另外,邵荣芬的《敦煌俗文学中的异文别字和唐五代西北方音》、张金泉的《变文假借字谱》等文章,也对变文中反映出来的语音现象作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到了《中原音韵》,浊声清化已毫无疑问;入声是否存在,迄今还有争论;而-m尾则依然存在。

元代杰出的语言学家、戏曲家、诗人周德清(1227~1365)所著《中原音韵》,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曲韵著作。该书全面论述了北曲的体制、音律、创作和演唱技巧、语言规范等问题,内容丰富、具体。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戏曲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北曲的艺术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中原音韵》是汉语语音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它几乎完全脱离传统音韵学的陈规旧章,大胆地根据当时实际语言来审音定韵,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汉语的语音实录。因此,《中原音韵》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戏曲界、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影响极为深远。《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中最重要的一部韵书,各个时期的研究者对它都非常重视。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白涤州、罗常培、赵荫棠、陆志韦等学者就对它进行过研究。60年代,出现了《中原音韵音系研究》、《中原音韵表稿》等专著。1957年,王力著《汉语史稿》上册(语音史部分)出版,他把《中原音韵》作为汉语史分期的重要依据,并作为近代汉语语音的代表。同年,杨耐思在《中国语文》杂志发表《中国语言学史话》之七《周德清的》。1962~1964年,《中国语文》等刊物就《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和《中原音韵》“入派三声”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促进了关于《中原音韵》音系的深入研究。

关于《中原音韵》的研究,历来都是从戏曲史、语言学史两方面着手进行的。在本世纪以前,《中原音韵》在戏曲方面的影响比较突出。在曲的方面,《中原音韵》的韵谱被奉为戏曲用韵的准绳,“兢兢无敢出入”,因而,促进了戏曲用韵的统一规范,后起的曲韵韵书,无不以《中原音韵》为蓝本。例如,元卓从之《中州乐府音韵类编》,明朱权《琼林雅韵》,王文壁《中州音韵》,斐轩《词林要韵》,卜二南《中原音韵问奇集》,范善溱《中州全韵》或沿袭《中原音韵》的体例和内容略有变更,或增补韵字和音切、注释,都没有脱离《中原音韵》的基本框架。

本世纪以来,戏曲史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原音韵》在戏曲史上的地位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周惟培先生的《论》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从整个研究情况来看,仍然比较薄弱,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关于《中原音韵》的研究中,争论最多的是两个问题:第一,关于《中原音韵》中有没有入声的问题。陆志韦、杨耐思、李新魁等学者认为有入声。因为周德清说:“呼吸言语之间还有入声之别。”而“入派三声”是为词曲用韵的要求而设的。王力、宁继福等学者认为入声已经消失。王力认为周氏的话“只是一面挡箭牌,他怕攻击他不用诗词平仄押韵的旧法”。宁继福采用“内证法”,用《中原音韵》本身,特别是其中“正语作词起例”的材料,来证明当时入声已不复存在。第二,关于《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问题。周氏在《中原音韵》的“自序”中说:“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这个“中原之音”是什么地方的音系呢?不少人主张是大都音,因为大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也是元杂剧创作和演出的中心。这样,当然就和现代的北京话有直接的继承关系。但陆志韦认为,“中原音韵不能代表今国语的祖语”。李新魁认为,“中原之音”指的是汴洛语音为基础的共同语语音。

从语音史方面入手研究《中原音韵》,由来已久。在本世纪以前,《中原音韵》在语言学史上的影响很大。一是《中原音韵》改造传统韵书体制所焕发出来的革新精神,为后起的一系列韵书所仿效,并且对它定出的崭新的音韵分类萧规曹随。二是《中原音韵》凭着实际语音审音定韵,制定正音规范,得到了充分肯定。早在《中原音韵》成书之初,琐非复初九盛赞:“德清之韵,不独中原,乃天下之正音也。”本世纪初,我国传统语言学,由于加强了历史的观念,吸收了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迅速向现代语言学发展,开始重视对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钱玄同首先把《中原音韵》所代表的音系划归汉语语音史的一个新的分期,并指出《中原音韵》是根据当时北方话的语音而作的,代表了600年前的“普通口音”。接着白涤洲、罗常培对《中原音韵》进行了研究。白涤洲发表《北音入声演变考》。罗常培发表《中原音韵声类考》,创立“归纳法”,考定《中原音韵》20声类,为《中原音韵》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赵荫棠著有《中原音韵研究》,分为上下两卷。陆志韦发表《释》,利用八思巴字汉语资料,考订了《中原音韵》的声类和韵类,并提出《中原音韵》之音非“今国语的祖语”和《中原音韵》音有入声的著名观点。王力研究元曲格律,首次对《中原音韵》音的声调进行了构拟。

汉民族长期以来都存在一种共同语,或者叫“官话”。这种“官话”的标准音是什么?一般认为,从元朝以来,大都话和后来的北京话是这种共同语的标准音。但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20世纪40年代,陆志韦先生提出:“《中原音韵》不能代表今国语的祖语”,今国语的祖语是明代徐孝的《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中反映出来的音系。按照他的意见,现代北京话和元代共同语的标准音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那么明代的北京话是不是当时共同语的标准音?按通常的看法,这个标准音就是北京音。但胡明扬《“老乞大谚释”和“朴通事谚解”中所见的“通考”对音》和日本学者远藤光晓《“翻译老乞大,朴通事”里的汉语声调》认为,当时的“官话”和北京的土话有较大的差别。远藤认为明代初年“官话”的标准可能是南京话。鲁国尧《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一文也提出了这个看法。李新魁《论近代汉语共同语的标准音》一文系统地讨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元代、明代和清代前期汉语口语共同语的标准音都是河洛一带的“中州之音”,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北京话才上升为“正音”。

要了解汉语发展的全部历史,弄清楚古代汉语语音是如何发展成为现代汉语语音的,就要加紧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步伐。同时,近代汉语语音的研究跟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化、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又存在直接联系。例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规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规范的原则十分明确,但是对于具体词的读音规范,对于异读的处理,还得从语音的内部发展规律上找到根据,还要从历史角度说明标准音的形成和发展的必然性,这都离不开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至于普通话的词汇规范,还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做。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现代北方话的语音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语音的通用范围来确定标准;另一方面就是从历史角度找寻语音的内部发展规律,来指导语音规范。这些都离不开近代汉语语音史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明•朱权.琼林雅韵[M].济南:齐鲁书社,1997.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鲁国尧.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J].南京大学学报,1985,(4).

[5]胡明扬.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中所见的通考对音[J].语言集(1)[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

[6]周祖谟.中原音韵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7]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王力.汉语音韵[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9]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1.

[10]施向东.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和初唐中原方音[J].语言研究,1983,(1).

[1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6.

[12]邵荣芬.敦煌俗文学中的异文别字和唐五代西北方音[J].中国语文,1963,(3).

[13]张金泉.变文假借字谱[J].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增刊.

[14]李新魁.古音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

汉语语音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音;原因;特点;改正

一、英汉语音初步对比

语音学是研究人类发音特征的科学,特别是研究言语中所用的语音并对其进行述、分类和标音。音位学研究的是声音系统,即一种语言里的所有区别性语音及其模式。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区分,是因为“为了获得言语活动中的集体规则,必须抛开和言语活动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物理、生理、个人习惯等异质因素,否则人们根本没有办法认识存在于群体意识中的语言规则。”我们只有从复杂的言语活动中去掉言语而得到语言,再从语言中去掉外部语言现象而得到内部语言现象,最后从内部语言现象中去掉历时语言事实而得到一个由对立关系、组合和聚合关系构成的同质共时语言系统,才能从复杂的英汉语音现象中,借助于形式语法对两种语音系统进行详细的描写。

另外,在英汉语言的互译中也可以看出这种音位组合规则的差异。用汉语转译英语的音,必须用整个音节对应英语复辅音中的一个辅音。因此,有些英语初学者读出的用汉字加注的英语发音时,往往会多出许多音节来。

汉语语调受声调的绝对制约。英语语调之所以能随心所欲地升与降,是因为英语无声调。语调在英语的音高变化中起决定作用,具有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在音位及音位区别特征、音节结构特征、语调和节奏等方面的差异是显著的,给英语语音教学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究其原因,不外是汉语的发音规律移用于不适于它解决的英语发音问题中去产生的负迁移效果所造成的。

二、形成英语语音中汉语化的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英语语句的平均速度为每秒约五个音节,而汉语语句的平均速度为每秒约四个音节,故英语语速通常快于汉语语速。

我国的许多学习者都是凭直觉知道英语语速快于汉语语速,但他们却不知道英汉节奏及音联何以不同。他们一方面不会运用英语的轻重型节奏,不习惯于英语中的同化、连音等发音现象,另一方面,却又追求快速讲英语。这样,不经意地在句中过多地应用了下降音高模式,用强降调说出了本不该重读的词,该重读或完整发音的词却有被他们无端弱化了,他们只觉得讲英语时不大顺口,却不知是何缘故。

三、英语语音中汉语化的特点

双元音发音不到位的现象在学生中十分普遍,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二合元音,但是它们的发音方法却差别很大。英语二合元音的第一成分音质稳定,整个元音发音比较紧张,从第一成分向第二成分的滑移比较缓慢,因而两者之间的过渡比较清晰明显。而汉语的二合元音从整体上说发音不够完整,第一成分音质不十分确定,第二成分较含糊,从第一成分向第二成分的滑移短而快,两者之间的过渡不明显,因而听起来有些像单元音。因此,当学习者将汉语二合元音的发音方法迁移到英语上时,难免使英语双元音发音不到位,甚至有时听起来像单元音。

由于汉语发音习惯的负迁移,学生在学习英语辅音时也遇到了困难。英语中存在着汉语中不存在的一些辅音,学生在朗读含有这类辅音的单词时往往用汉语中比较接近的辅音去代替。

不少中国学生只知道英语中有降调和升调,但却不知:尽管英汉直陈句都呈递降模式,但在一般情况下,汉语直陈句的整体调形下倾的程度不大,不如英语的直陈句来得明显,汉语升调也没有英语升调升幅大,这都源于汉语中声调对语调的限制。因此,当他们讲英语时,就不能在必要的情况下把语调升或降到合适的程度。有的学生不能在一个音节内部把音高上滑或下滑到充分的程度。为达成升调或降调,他们更愿意在该升或该降的音节后加上一个元音。

四、英语语音中的汉语化特征的改正对策

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英语语音错误表明,以听音、纠音及反复操练为主要内容的语音课在某些母语负迁移造成的错误面前效果很不理想。有学者主张在英语语音教学中让学生采用习得第一语言的方法,即通过大量接触英语,然后加以模仿自然而然地习得英语语音。这种方法看起似乎更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但是目前在国内很难奏效。尽管当前中国学生能够获取的听、说方面的英语资料日益丰富,但他们仍然生活在汉语环境中,大量接触、耳濡目染的仍旧是汉语,而且大学生已是成人,母语发音习惯根深蒂固,在汉语环境下更不可能用习得母语的方法掌握英语语音了。

五、结语

在汉语环境中,要彻底摆脱汉语发音习惯的干扰,养成正确、良好的英语发音习惯,对大部分英语学习者而言绝非短时间内可以达到的。要根治它,就要理论联系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把听、读、模仿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逐渐去掉讲英语时的浓重口音,从而消除英语语音中的汉语化特征的出现及其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国强,徐军。英汉语音对比初探[J]。河池学院学报,2005.2(1)

[2]张锐峰。汉腔英语语调探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12(6)

[3]汪文珍。英语语音[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刘莉。英语语音学习中汉语因素的迁移及教学对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6(3)

[6]王洪君。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J]。语言科学,2004(3)

[7]桂灿昆。美国英语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汉语语音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语音;汉语;兴趣;教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90-02

《现代汉语》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它在整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胜任能力,进而关乎语文教学的质量。但是目前《现代汉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其所期待的相去甚远,师生们普遍感到现代汉语枯燥无味,难学难教。这门课在学生的心中地位越来越低,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淡。以黄伯荣《现代汉语》为例,语音部分占整个上册的三分之一,当学生翻开课本时,脑海里马上涌现出这样的问题:“这不就是拼音吗,以前学过啊,为什么还要学?”甚至有的学生在学完现代汉语之后还在追着老师问“学习语音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问题不解决,现代汉语课将以一个“无用、重复”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打开僵局的最好方式是老师,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对以前的讲课方式进行改革。不要一味拼命地“出卖”自己所学的知识。如李如龙同志认为:“传统的现代汉语课教学方法上的最大问题是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知识传授唯恐不全、不满、不深、不透,能力训练则又少、又慢、又差,把这门工具性很强的课程开成经院式的理论课。”所以近年来,如何对现代汉语进行改革,使之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发展要求,已经成为语言学界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黄伯荣、李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为例,谈谈对现代汉语语音部分内容教学上的意见。

一、从思想上重视语音

语音部分的学习之所以枯燥,更多的是思想上没有重视起来,学生认为已经学过了,而有些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思想,再加上教育部《现代汉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现代汉语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和现代汉语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础。所以现代汉语课中语音部分也就更容易被忽视。比如国际音标部分很多老师就认为,这一部分的知识如果从事语文教学根本用不上,因为中小学中目前还没有国际音标的教学,加上国际音标本身比较难,所以很多情况下,老师采取放弃的态度,或者仅仅告诉学生你们要记住。而老师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其实这里的“语文教学工作”可以扩大一些,除了对中国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之外,还有对外国学生的语文教学。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为了与中国人交流、沟通,他们会首先学习我们的汉语。以我们学习英语为例,首先学到的是音标,音标就是告诉你这个音该怎么读。国际音标是全球通用的,所以反过来,当他们学习汉语的时候,也必须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记住汉语的音。从这一角度讲,学习国际音标就有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二、从兴趣入手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兴趣入手。如在讲到语音四要素的时候,“音高”书上说“声音的高低”,这样的定义即使没有,学生也会知道是声音的高低,如何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可以从音乐入手,所谓的音高就是指频率,我们可以把世界上的经典海豚音,播放给学生听,并把不同歌手的歌声放给学生听,让学生来判定哪些高哪些低。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喜欢唱歌并且想发出比较高的音节的时候可以怎么办呢,就是让我们的声带绷紧,就是要用假声,什么是假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听一听周杰伦的歌曲,让学生找出哪个字的音最低,当声音低到最低点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嘎裂声了。由此学生对音高就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记忆自然就深刻了。当然对于语音软件比较欠缺的学校来说,老师在选取歌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点,即歌曲的音高区分度要明显,让学生一听就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它们之间的差异。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实验语音学的软件(如Praat等)就会更好。讲韵母的时候,给学生一些古代诗歌,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同时讲授如何使用韵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写出比较简单的诗歌。当讲到声调的时候,可以播放《明月几时有》给学生听。

三、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这样会导致讲的人滔滔不绝,听的人昏昏欲睡。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了一个问题。解决好问题的关键还是老师。我们以韵母部分的教学为例。韵母一共39个,课本上对单韵母的区别是从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三方面来的。老师按照课本讲完了,学生也记住了。老师课后采取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大段大段地练习,可是效果依然不是很明显。比如有的学生不会发ü这个音,老师会用手型的方法告诉他,舌头在哪个位置,嘴唇怎么样,但是学生当时能发出来,过后又忘记了,最好的方式是用类比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你会发i那么在发音时气流不要断,同时把你的嘴唇由不圆变成圆的,自然ü这个音就出来了。声母部分,收集一些外国学生说普通话的语音资料,让学生听,通过听的构成让学生感知他们声母部分的错误,比如,学生会发现外国学生经常将“zh、ch、sh”读成“j、q、x”。首先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觉说出这两组音的区别,也可以一个一个地比较,比如先比较“zh”和“j”,学生就会说舌头的位置不一样,这样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舌头的位置把声母分成七大部分。学生还会发现“j”和“q”外国人也经常发错音,但是老师会发现,这两个音的区别学生就没有那么明显的感觉出来了,老师可以从这个角度引导出来声母的另一种分类,即送气和不送气。利用一些错误语料的方法,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所以现代汉语语音的教学,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而不是满堂灌。让学生愉悦学习,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实现课程教学任务。

四、结语

汉语语音知识是教学基础阶段的重点,但是语音的学习比较枯燥,要克服这一情况,就要老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课堂上用比较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讲究自己的教学艺术,不仅仅只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也要增加课本没有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所学知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手中掌握了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张黎.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现代汉语语音教学初探[J].语文学刊,2010,(2).

[3]翟会锋.现代汉语语音教学中的声母发音[J].现代汉语(语言研究版),2013,(1).

[4]言岚.高师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汉语语音范文第10篇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受到母语的影响,比如我们最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就经常把汉语的声母韵母与英语的字母混淆起来。那么英美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也会受到英语语音的影响,看来,“罪魁祸首”在于英汉语音存在差异,使得我们学习外语时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本篇文章想通过分析英汉语音差异,用以更好地指导对外汉语教育中的教与学。

关键词:语音;对比;声调;辅音;元音

汉字的形体和拼音是两套独立的系统,对于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有一个大麻烦,就是汉语的拼音和汉字是分开的,他们不仅要学习如如何发音,还要将每一个汉语的拼音和相应的汉字对应起来。对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来说,就必须掌握汉语自身的发音特点,并且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汉语发音和英语发音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有效地利用这些异同点,汉语教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有22个辅音,英语有24个辅音。1在进行辅音教学时,要注意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比,我们知道在汉语中,辅音主要是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立。而在英语中主要是清音和浊音的对立,没有送气音。许多英美留学生不会发“p、t、k、c、ch、q”这几个送气音。例如把“采取”读为“宰取”。这就是因为在英语中并没有送气音,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拿英语中的class和glass进行对比。也可以让学生拿一薄纸片对着发音,如果薄纸片被气流吹动了,那么就是送气音。

吕必松先生认为,在汉语的清音和浊音方面,英美留学生也容易出错。他们很容易把汉语的b、d、g、zh、ch、sh等发为浊音。但是我认为,留学生把这些汉语中的清辅音发为英语中相应的浊辅音,对于他们的汉语发音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因为这几个辅音在汉语中必须与元音结合才能成字,才具有存在的意义。这样,我发现,这些清辅音在与元音结合以后必定会振动声带,也就是说它们会“浊化”,这与英语中相应的浊辅音的发音很相似,例如我们可以比较汉语“大家(da jia)”和“dad”的发音,我们会发现两个“d”的发音是没有多大区别的。所以我认为在辅音教学中,我们要着重进行送气音的教学和帮助学生发出更加标准的音。

汉语中有10个单元音韵母,单元音的教学是元音教学的重点。汉语的十个单元音韵母分别是a、o、e、ê、u、ü、er以及三个i。英语中也有元音,分别是[i][e][а][з][Λ][u]以及cat中的元音,dog中的元音。下面我们就分别来对比这些元音,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汉语中的a与英语中的a不同,汉语中的a有三个变体,分别是前a、中a和后a。它们的发音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这里可以用分别出现在ai、a、ang中的a代表。在这三个不同的音节中,a的开口度依次由小到大,舌位由前到后。英语中的a与汉语中的后a相当,也就是ang中的a。前a和中a是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可采取夸张教学法,把开口度的区别表现出来,在让学生发了后a以后,让他们把开口度慢慢变小,先到中a,再到前a。还可以采用形象法,教师将左手拱起表示口腔上部,右手表示舌头,右手在拱起的左手下前后移动来表示舌位的前后。

o是英语中没有的元音,英语中与这个音相似是dog中的o。dog中的o的开口度要比汉语中的o大。2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发dog中的o,然后知道他们慢慢把开口度缩小,嘴唇变圆。另外我们知道汉语中的o只和汉语中b、p、m、f四个辅音相拼,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发bu、pu、mu、fu四个音,把嘴张大一点就成了bo、po、mo。

ü这个音是英语中没有的音,也是大多数国家的学生不会发的音。他们在发音时习惯性地把它发成u。例如他们发“球qiu”,听起来就像“cu”。我们知道ü和i的舌位是一样的,只是口形不同。所以我们可以用i来带ü,学会了发i后,嘴唇慢慢变圆就成了ü。另外,u和ü的开口度和唇形相同,都是圆唇,只是ü的舌位比u的舌位靠前,这样我们就可以用u来带ü,学会发u后,舌头慢慢向前,就是ü了。

e:汉语中的e有三个变体,一个是单独与声调结合的变体,只出现在叹词“”中;一个是单独做韵母的e,例如“哥哥gege”;还有一个是ie、üe、en、eng中的e。英语中与这些音相似的音是[з],也就是bird中的元音。这个音和“哥哥gege”中的e不同,bird中的元音的舌位更加靠前。

至于其他的元音,可以结合声母进行教学,没有必要单独教学。

声调教学是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在语音方面与其他语言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是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英语有语调,没有字调,英语的语调用来区别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陈述句的。英美留学生学习声调的主要困难是第二声上不去,第三声不会拐弯,第四声降不到位。四个声调难易程度不同,在教学时,我们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顺序。

首先应教一声和四声。一声是高平调,调值是55。四声的调值是51。也就是说一声的收调和四声的起调的调值相同,我们可以用一带四声。学生发的四声之所以降不下去是因为起调太低,这样我们先让学生学生发高平调的一声可以起到定调的作用,我们可以让学生练习说“妈妈骂”三个字。英语中的go这个单词的音听起来相当于汉语中的四声,可以让学生用这个单词来练习四声。

其次教第二声。学习第二生的困难是上不去,原因是学生在读或者说第二声的时候起调太高。四声的收调很低,这样我们可以用四声来带二声,帮助学生将二声的起调降低,这样二声就能升上去了。我们可以将四声和二声组合起来教学。例如让学生多联系说“酱油(jiàngyóu)”,“去除(qùchú)”等词语。这样学生就能将二声升上去了。

最后教三声。汉语中的三声是最难的声调。学生在学三声时最大的困难是不会拐弯。尤其是全三声很难学。我们发现,由于汉语词汇的特点是双音节占大多数,所以发三声的词都是和其他的词结合在一起发音的,因此我们发现其实在汉语中,大多数三声的词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发全三声,而是发半三声。例如:“采取(cǎiqǔ)”、“祖国(zǔgúo)”、“取得(qǔdé)”等。而且两个三声连读时,前一个三声要变为二声,如“水果(shuǐguǒ)”、“演讲(yǎnjiǎng)”等。对于英美留学生来说,半三声的发音比全三声容易。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一定要学生发全三声,主要要教会他们发半三声,其调值为211或212,一定要发全三声时,只要把声音拉长就可以了。

要学会一门外语实在是件难事,尤其是在已经习惯了母语的发音习惯以后,要完全掌握一种新的语言的发音则更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了解目的语的发音,而且还要熟悉学生母语的发音,将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语音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做好母语的正迁移,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这样,在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好汉语的发音,学会地道的普通话。(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注解:

① 出自20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张斌《现代汉语》第30页。

② 出自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续八)》.世界汉语教学,1994.

参考文献:

[1] 许光烈.语音对比与对外汉语语音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2006.

[2] 赵元任.语言问题[M].商务印书馆,1980.

[3] 陈亚川.送气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之地位及其识记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3.

上一篇:食品科学范文 下一篇:汉语听力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