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辅导范文

时间:2023-06-02 17:02:55

高中教育辅导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职业指导;策略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扩招以及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绝大部分普通高中生都缺乏一定的职业理想,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知。这使得高中生在填报大学专业时都是比较盲目的。而由于高中生对未来职业理想的模糊认知,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才发现自己所选的专业与自身的发展情况不相符,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出现厌学情绪,这不仅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就业造成不好的影响,也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尤其是在经济并不是十分发达的边疆地区,高中学生能够接受到的关于职业选择方面的咨询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加强边疆地区普通高中生的职业辅导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的。

一、普通高中生职业辅导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都加强了普通高中生的职业辅导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教育实力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使得一些偏远的边疆地区的高中生职业辅导工作的开展还比较落后。此外,大部分高中学校的师生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将其重点都放在教学、考试、成绩等方面,在职业辅导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有的高中生几乎就没有接触过职业辅导这方面的专业培训。目前,一些边疆地区的高中院校以及教师等群体对高中生职业辅导活动的开展还不够重视,没有开设高中生职业辅导课程的实践基础。不能让高中生对其今后的职业选择发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不仅影响了学生在大学的专业学习,也影响其今后的职业道路的发展。

二、普通高中生职业辅导策略分析

加强普通高中生职业辅导活动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为开设高中生职业辅导课程创设一个能够形成职业理想、明确职业选择目标的职业辅导环境。这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的全方位投入和参与。具体来说,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帮助普通高中生了解和认识自身的个性特点

一直以来,普通高中生都需要承担十分沉重的课业压力,课业学习时间几乎占满了学生的生活,教师、家长,包括学生自己都对他们的爱好特长等情况不是十分了解。在高中阶段,几乎所有人都将其重点放在了高中生的课业学习这方面,想着应该怎样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并不是很重视普通高中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这就直接导致高中生在职业目标选择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因此,要帮助普通高中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念,首先就要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对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有一个正确、积极的认识。例如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专门的个性、能力测试,并且通过专业的分析让普通高中学生首先对自身的能力、发展等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开展高中生职业辅导课程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二)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

普通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满足自身的升学需求,而对职业教学的需求却不是很了解。而高中生在结束义务教育之后,会面临升学与就业双重选择。因此,加强对普通高中生的职业辅导,还必须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有效的整合,将职业教学的优点和长处融合到普通教育中,满足普通高中生的双向需求,为学生在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一般的高中学校及教师对职业教育和普通 教育融合的认识深度还不够,因而给普职教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出于这个原因,高中学校的领导及教师群体应该持续深化对普职教学融合的认识,积极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来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例如开展职业教育讲座、演讲、知识竞赛、公开课等形式都是十分比较好的实践教学的方式。

(三)加强职业类教学课程的开展

专门开设职业类的教学课程能够让普通高中生直接认识到职业教育。此外,职业类课程的开展也能够极大地增强高中课程的多样性和有效性,将学生从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将普通高中的教学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到究竟什么是职业,并且能够从职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些基本的职业意识。此外,通职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对一些基本的社会职业有一定的认识,能够对普通高中生的大学志愿填报或就业选择等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高中生能够结合职业的类型、特点和自身的能力、爱好等来确定其职业理想,使其对未来的职业道路有一个比较科学的预知。目前,在比较偏远的边疆地区,大部分普通高中学校还比较少开设这种职业类课程,所涉及的门类、内容也比较有限,很难发挥其实际效用。加强普通高中生职业辅导,就必须努力创造一切积极条件,加强普通高中的职业教学课程建设,开展好职业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尤其是在职业辅导实践活动开展不充分的边疆地区,要积极争取有关教育部门、各普职高中学校、社会企业的支持,广大师生应该本着求发展、求进步的原则,将职业类课程教学开展好。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加强对普通高中生的职业辅导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尤其是区域优势不是十分明显的边疆地区的高中职业辅导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加强普通高中生职业辅导策略的研究,对提升这些地区普通高中生职业辅导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申晓菊.关于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调查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3).

[2] 赵士果.徐州市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

[3] 程利娜.普通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09).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实施途径;现实困难;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2-0092-01

当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关注,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成为中学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在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近些年才进入高校,但鲜有服务中学的,现将其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内涵

朋辈(peer)是“朋友”和“同辈”的合称,朋辈心理辅导(peer counseling) 是指非专业心理工作者经过选拔、培训和监督向寻求帮助的年龄相当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人际帮助的过程(Mamarchev, 1981)。高中生朋辈心理辅导在本质上是一种非专业的心理辅导活动,相比专业心理咨询与治疗,其在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1.亲密性。朋辈心理辅导一般发生于亲人、熟人或朋友之间,而不发生在陌生人之间。而专业心理咨询恰恰要求避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多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人、同事建立咨询关系”。

2.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利他行为,通常情况下是自愿的,并且基本上不存在当事人要给朋辈心理辅导员物质报酬的问题。自发性、义务性是朋辈心理辅导区别于专业心理咨询(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合同式的职业性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

3.简便直接。在朋辈心理辅导中,助人者可能与当事人共同生活,空间距离接近、交往频繁,提供安慰、鼓励、劝导等心理支持非常便利,甚至可以对当事人的言行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能节省时间及时给予当事人心理援助。

二、朋辈心理辅导引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1.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满足高中生多层次心理援助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深刻变迁以及中教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承受了日益广泛和沉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

2.推进朋辈心理辅导,有利于完善高中生心理援助体系。

开展朋辈辅导,有利于实现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目标。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难点,一是如何及时地发现出现异常心理现象的个体,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监察和帮助。在高中,如果没有大批深入学生生活的朋辈辅导员,此类工作存在很大困难。

3.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

我国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发展至今,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很多。如笔者所在J市的两所省级重点中学,通常的配置是每个年级配置一位心理专业教师。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甚至专业教师的绝对数量都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中生对心理援助的需求。因此,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低成本、高收益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于学生的力量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能够有效地缓解专业心理援助力量供应不足的压力。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高中的实施途径

1.构建朋辈心理辅导的多层工作体系。

从上到下,逐层建立起“学校—年级—班级—宿舍”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体系,即学校一级由德育中心牵头成立学生心理协会;年级一级成立包括专任心理教师牵头的朋辈心理辅导中心;班级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并增设心理委员;宿舍中设立心理信息员。并相应地逐层建立起与多层工作体系相配套的“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班主任—心理委员—心理信息员”的人员体系和责任体系。

2.招募、培训和使用朋辈心理辅导员。

首先,在学生中,尤其是要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中广泛宣传,为招募工作作铺垫。朋辈辅导员原则上在学生自愿、班主任推荐、心理教师选拔的基础上产生,最终都归入年级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

招募后,心理专任教师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传授心理学的基本常识、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巧、高中生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知识、开展朋辈咨询的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技能。而且,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见习和实习,通过在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值班与观摩,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培养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

3.朋辈团体辅导与朋辈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普遍关心或部分学生共同存在的心理问题的解决是有效的,如怎样提高自信心、如何处理宿舍的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情感问题等,这些问题通过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往往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另外,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创设宽松的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相互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

朋辈个体辅导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可以实行轮流值班制度,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书信辅导和面谈等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辅导,及时帮助同辈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

4.注重建立基层的心理援助与危机干预机制,广泛开展心理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

学校可依托朋辈团体开展各种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带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校园橱窗、黑板板报、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朋辈心理讲座、朋辈心理剧、朋辈心理沙龙、心理知识竞赛、演讲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心理电影赏析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技能,营造“关注心理、关爱自我”的良好校园氛围。

朋辈心理辅导进中学,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样的实践会继续进行下去,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最终也都会在实践中得以解决。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团体心理辅导;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10-02

目前,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从形式上看,个体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测量、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小信箱、网络心理咨询等都有实践,从范围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德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那么,哪种形式的实践能取得更佳的效果呢?这是高中心理教师最迫切研究的问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团体心理辅导对帮助灾区师生尽快走出地震的心理创伤、恢复心理平衡最适合、最有成效。所以,从教育部到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里把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并在灾区各中小学中广泛实践。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它在高中学校的开展有着更加显明的优势。

一、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适合高中学校客观环境

高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处在各种各样的团体中,如一个寝室集体、一个社团、一个兴趣小组等,其中最基本的团体就是以教学为单位的班集体。心理学研究证明,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为人是社会动物,人必须作为团体的一分子,需要和期望才能满足。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团体,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高中生年龄相仿,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并且有着共同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例如学习问题、升学问题、价值观认同问题、青春期异往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以及其他有关如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人的问题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的就是为参加者提供一个正面成长的机会和有效处理他们所关心问题的情境,从而使他们自己解决自己共同的心理困扰并取得共同进步。团体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同学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因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这对班集体建设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辅导效率高,省时省力

一般说来,由于学生的年龄相仿,生活的环境基本相同,因此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需要一对一地进行个体心理辅导,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心理辅导的效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是面向全校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然后由心理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建不同主题的团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二是根据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团体规模分解至班级,就班级学生的共性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种模式比较符合我国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特点,效果较好,1]而且可以将它纳入学校教务处的管理和考核之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持续性、规范化开展,也有利于心理教师的考评和晋升。

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感染力强,对学生的辅导效果好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将家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真实地再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集体讨论、趣味游戏、角色扮演、心理小品等方式,模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活动,掌握以此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的处理方法。在模拟情境中,团体成员学会了许多社会生活经验,改变了自己不良的行为,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与人相处,怎样观察社会,懂得了应该遵守团体规范,并且在各个生活团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且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特别注重协作性、互动性、实践性,这样可以达到团体间相互帮助、相互治疗、共同成长的目的。“我助人人,人人助我”,团体情境可以使参与的学生相互感染,互相影响,多向交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以活动为载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同一个主题的团体辅导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活动及表现形式,活动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同学们的体验角度和感悟的深度也有所不同,但同时达到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使得辅导效果在多次却不重复的辅导中得以巩固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效果较好。

四、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团体辅导强调辅导中预防的一面,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种辅导坚持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思想,符合现代学校心理教育的要求,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含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部高层次素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其他素质不可能培养起来。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2]而团体辅导活动课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重要工具,在这一方面它具有个体心理辅导无可比拟的功能。因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总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对解决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成长性烦恼有其独特的效能,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式,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帮助是在个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中不能获得的。当然,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学生个人深层次的问题不易在活动中暴露、个体差异难以照顾全面等。

参考文献:

[1]唐慧敏,李志德.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4篇

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内容措施一、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高中学习压力较大,并且高中学生大多心智不够成熟,所以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极易出现问题。当前,高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尤其突出。职业高中对职业高中学生来说,几乎都不是其首选学校,而是由于成绩不够等因素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职业高中的学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一定的挫败感,感觉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当他们进入职业高中后,发觉教育内容大量包含培养专业技能的课程,同自己的规划差距很大,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感觉焦虑,从而形成严重的受挫感。因此,职业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有利于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思想的贯彻。

二、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辅导

作为学生,职业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学习,因此学习的辅导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学习辅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职业中学的教学内容更多地侧重于实用教育,需要学生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及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因此,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习辅导,要在知识学习的方法辅导的基础上,增加技能学习的心理辅导。

(二)生活辅导

生活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支配作用。因此,情绪辅导十分重要。情绪辅导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有效控制情绪,合理宣泄情绪。社会交往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友谊,是学生多彩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社会交往辅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与同学交往的方法,积极面对交往中的困惑,增强交往的能力。

(三)职业辅导

职业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的种类繁多,加拿大编制的《职业分类辞典》把职业分为23个大类,81个小类,499个细类,共包含7500个不同职业。选择正确的职业,有利于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精神追求,有利于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还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繁荣稳定,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作为职业高中的学生,现在就要面临自己所倾向职业的选择,因此,职业辅导在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职业辅导的内容包括职业内容的介绍,学生自身的特点了解,职业内容与自身特点的匹配,社会情况的了解。职业辅导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的特点,提高对职业和自身特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

三、职业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举措

(一)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在遇到心理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求助资源,提供有效的帮助。在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建立一个由学校管理层到系部级再到每个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制,再配合心理咨询室、校团委和学生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监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充分利用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室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辅导课有着不可撼动的主体地位。在心理辅导课上,老师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确立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教给学生具备实用价值的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心理。通过心理辅导课,学生系统地掌握了心理卫生知识,形成了全面的、科学的健康观,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对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心理辅导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以活动引出结论,更加生动形象、印象深刻,深受学生欢迎。心理辅导课是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而心理咨询室解决的就是学生的个性问题。因为心理问题有其私密性,学生大多不愿将其公开,在遇到心理困惑时,具备保密性和专业性的心理咨询室的存在就十分有必要了。心理咨询室有着舒适的环境,再配合专业的咨询师,能帮助学生处理好各种困惑,提高其认知水平,进行心理调整,达到心理平衡。

(三)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学生处在学校的大环境中,与他交往最多的还是同学。学生活动内容新颖,能够给人以新鲜刺激,使人身心得到享受,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可以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特别是职业高中的学生毕业后就可能步入社会,多参加社会活动有利于增强他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内容融入到学生活动中,可以达到社交组织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的双提高。

(四)加强家校联系,进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加强和家长的沟通,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达成一致,增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业高中的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群体,他们有着更多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所以,职业高中的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学质量及水平,从而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办法[J].教科文汇,2007.

[2]王小平.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2).

[3]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

[4]林崇德.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俞国良,李媛.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心理辅导站;来访学生;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5-0010-03

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求“从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的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尽快设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早在1998年,杭州市教育局就转发了杭州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工作职责》和《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条例》两个文件,明确以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为抓手,在杭州市中小学逐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条例》要求中心小学以上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必须建立心理辅导站,并对学校心理辅导站的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作了规定。从2000年起杭州市教育局开始对学校心理辅导站进行等级站(合格站、优秀站)评价。在这样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推进之下,2010年杭州市90%的中小学建立了心理辅导站,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方便的心理服务。为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神,了解学校心理辅导站工作和接待学生的情况,我们对2008~2010年期间杭州市所有直属高中心理辅导站的来访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掌握目前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指导学校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杭州市教育局直属高中为22所,其中普高13所,职高9所。这22所高中全部是杭州市学校心理辅导优秀站,配备了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我们事先设计好调查的表格,请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填写。除了2所职高因人员变动没有上交调查材料外,共收到13所普高、7所职高的调查数据。

在调查实施前,我们专门召开会议说明这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真实了解目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动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不是心理辅导站的考核评估,请大家依据学校心理辅导站记录在案的学生辅导实际情况进行填写。回收调查表以后,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来访学生的身份

20所高中在2008~2010年间,共接待来访者7292人,其中13所普高接待了4283人,7所职高接待3009人。20所学校在三年里平均每校每年接待122人。按照每学期20周在校时间计算,学生每学年有40周在校时间。那么,杭州市直属高中心理辅导站每周的接待人数大约是3人。

通过查阅杭州市教育局每年招生人数的统计数据,13所普高每年招生共约8000人,7所职高约3600人。学校心理辅导站三年面对的在校学生应该有五届,那么13所普高在校学生人数约为40000人,7所职高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8000人。最后统计杭州市直属高中学校心理辅导站接待来访的学生是在校学生的12.6%。其中职高学生中去学校心理辅导站的比例(16.7%)比普高学生的比例(10.7%)高。

表1 学校心理辅导站来访人数

表2 学校心理辅导站来访者身份

通过表2可以发现,在来访者中,学生占了绝大多数(90%)。职高的学生来访者比例较高,普高的来访家长明显比职高多。对来访者性别进行统计可以发现,来访者中绝大多数是女性,普高职高学生没有差异。

(二)来访者的问题

1.心理障碍患者比例

表3 来访者的精神状况

表4 患有神经症学生的具体表现

(注:表4的调查数据中有重复,比如,一个学生可以是焦虑症,同时又患有抑郁症,他的主要问题又体现为人际关系。)

从表3、表4可以看出,20所学校的来访者中患有精神病、神经症的学生一共有353人,平均每校约17人,按照五届学生计算,每校每届学生中约有3人。普高与职高的比例没有区别(我们下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首先这些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都是专业的心理学毕业生,拥有心理学硕士或者部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其次,这部分学生绝大多数正在医院精神科治疗,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在配合做一些辅助治疗工作)。

在患有神经症的学生中,抑郁症人数最多,共174人;焦虑症人数其次,170人。其中普高学生与职高学生相比,在比例上没有显著差异。

2.高中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表5 来访者的主要问题

从表5可以发现,高中来访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交往、不良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

比例超过10%的来访者问题依次是:不良情绪(26%)、学习成绩(22%)、同往(17%)、社会适应(12%)、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12%)、异往(11%)。

在这些问题中,在不良情绪这个项目上,普高学生和职高学生的比例没有太大差异。

在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同往、异往等项目上,普高的学生比例均高于职高。这说明普高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大、人际矛盾比职高学生更多。

在社会适应方面,职高学生的比例要比普高学生的高,这说明职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没有普高学生好。

三、讨论

1.在学校设立心理辅导站的必要性及其效果

调查结果表明,杭州市高中生中有12.6%的学生来到学校心理辅导站寻求心理辅导,这部分学生的来访完全是出于自愿。这一数据与我国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相吻合。资料显示[1,2],我国10%~30%(甚至更高比率)的中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杭州市早在1987年对2000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大约有16.79%的学生存在各类心理卫生问题;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对全国16472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高中学生中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占17.3%[4]。这些数据都说明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又有繁重的升学压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在学校设立心理辅导站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是必要的,杭州市直属高中心理辅导站的工作也是得到了学生认同的。

2.心理问题检出率的性别差异

从调查结果来看,63%的来访者是女性。刘恒、张建新[2]200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没有太大差异,女中学生有抑郁症状的比例高于男中学生,而男中学生有精神病性问题的比例高于女中学生,在其他因子上,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王柏根[3]等从对两届高中学生建立的心理档案资料来看,男女高中生在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些数据都说明,高中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性别上没有太大差异,但是,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女生比男生更愿意到学校心理辅导室寻求心理帮助。

3.来访学生咨询问题类型

调查结果显示,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包括精神病、神经症)一共有353人,占了所有来访学生的4.4%,每校平均约17人,每校每届学生中约有3人。这部分学生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与医生、家庭密切配合。根据临床个案和调查统计,有心理疾病、心理障碍的学生不到学生总数的1%[5]。但是这只是一部分愿意来寻求帮助的学生,肯定还有一些没有暴露自身问题的学生存在,这对学校教育和管理来说都是一个实际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高中来访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人际交往、不良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我们的调查结果与俞国良的研究结果类似。俞国良[4]根据1996年开始的研究和有关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包括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其比例分别为30%、20%、30%和20%左右。由此可见,高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适应性问题。

4.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在寻求心理帮助上的差异

职高学生和普高学生相比,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比例明显要高。这说明职高学生面临生活学习方面的困难较多,冲突矛盾大。当然,空闲时间也比普高的学生多。

其中,普高学生由于面临高考,课业负担比较重,学习压力明显比职高学生大,因此,在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方面需要咨询的学生比例高于职高学生。可能是学业竞争性强、人际交往时间少,普高学生在人际矛盾方面求助的学生比例也高于职高学生。

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社会适应性方面求助的学生比例明显要高。其实,职高的学业任务比较简单,对社会学校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对学校的认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及对生活事件的处理方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宏飞.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89-290.

[2]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90.

[3]王柏根.1727名重点高中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及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2):1441-1443.

[4]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7):62-65.

[5]姚本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消极倾向与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学刊,2000(4):26-29.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6篇

【关键词】寄宿制高中生;F体心理辅导;优势

从形式上看,诸如心理咨询、心理讲座、心理活动课、心理健康测量、心理热线电话、心理小信箱、网络心理咨询等等形式,现实辅导过程中都有实践;从范围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德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上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那么,哪种形式的实践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呢?这是中心首要的问题。所以,从教育部到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文件里把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并在灾区各种小学中得到广泛实践,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一、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应用的必要性

(一)高中生心理特征

当前寄宿制高中生群体中存在以下特征,首先,独立性比较差,很多高中生在这一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学生在家生活和学习时,各种事情都依赖于家长来帮忙,在学校则过于依赖老师的帮助和引导,所以这样一来就很少有机会独立处理各种问题,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生活都难以实现自理,因此,心理独立更是不可能。寄宿制高中生在学校度过很长时间,除了在校学习,其交往和生活活动也都在学校,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够实现生活自理;其次,学生要能够正确科学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实现自立自主,但是,因为他们本身独立性较差,从而无法正确科学地处理好相关问题。

(二)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个别高中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会出现听音乐、睡觉、闲聊、玩手机等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处在信息化、娱乐化的当今社会,学生变得更加浮躁,无法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寄宿制高中生和家长不在一起,在使用金钱、支配时间上都能够主动管理,但是,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多时候会导致过度沉迷于游戏,上网等等,从而可能出现“金融危机”,这些问题虽然较小,但是,这也会导致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被浪费,进而诱发其出现紧张、焦虑、困惑以及孤独等心理。

(三)个别学生存在交往障碍或者自闭现象

高中生比较渴望友情,而且,高中生因为上学寄宿远离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们希望能和老师、同学更好地沟通,得到相应的理解。但是,他们在与人交往中不懂得如何化解各种矛盾,面对交往困难时,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需求相应的帮助,从而导致小事被放大、小矛盾被激化,更有严重情况下,学生还会对教师或者同学产生仇恨心理。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互动性”+“实践性”

在总体方面,团体心理辅导与训练要特别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在学校的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课外活动来达成。去尝试一些多媒体的手段应用于团体的讨论,通过网上的心理论坛,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用来达到宣泄和交往的目的,在不断地辅导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二)如何得以实现

在学校中,老师们都有领导一个团体的实践经验,经常被提到的集体主义是尤为提倡的价值观,这是有利的一面,而另一方面,则容易造成忽视个性,教条主义。所以,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学习欧美,日本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先进经验,还要结合具体的国情和文化背景去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结语

全寄宿制学生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可能存在一定的负面现象,这时候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就能够缓解其压力,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模式,也能够发挥出心理辅导的实际价值,所以,在辅导方案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自我评估,自我修正与更新,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综合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融洽了同学感情,促进和改善了师生情谊。

【参考文献】

[1]安华珍.团体心理辅导改善高中生情绪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2]钱署.团体辅导对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雷晓元.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中生自信心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7篇

本研究运用自编问卷,对两个中部地区地级市的中小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了解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和评价。

1.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访谈法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颁布的《纲要》精神和内容,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中小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情况、中小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价、对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评价、对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评价等),最后还包括中小学生对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山西省某市和河南省某市中小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选取小学二、四、六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共九个年级11338名学生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1027份,回收率为97.3%。其中农村中小学生4453人,占40.4%;城市中小学生6574人,占59.6%,符合当地城市和农村学生比例。在所有学生中,小学生4495人,占40.8%,初中生3408人,占30.9%,高中生3124人,占28.3%。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录入和分析。

2研究结果

2.1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城市中小学在设置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方面较好。但整体来看,初中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相比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设置心理辅导室整体来看,城市中小学中有88.7%的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室,4.3%的学校没有设置,7.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设置心理辅导室。其中,城市各级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设置情况如表1。卡方检验发现,小学、初中、高中心理辅导室开设置情况有显著差异(χ2=802.8,p<0.001)。初中学校相对较少,只有80.7%的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室。

2.1.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城市中小学中有89.8%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8%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4%不知道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卡方检验发现,不同阶段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92.1,p<0.001),其中高中和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占90%以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中学校占83.9%。

2.1.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其他活动情况整体上,城市中小学中,有66%的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其他活动,12.7%的学校没有此类活动,21.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活动。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及活动较多,占85.7%,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活动的中学刚过半,3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心理健康讲座。经卡方检验,不同阶段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方面有显著差异(χ2<701.6,p<0.001)。

2.1.4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城市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满意度为:6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24.8%的学生认为一般,8.2%的学生不知道。具体来看,小学生的满意度为85.6%,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8.4%和53.1%。经卡方检验存在显著差异(χ2639.6p<0.001)。整体看来,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低于小学生。

2.2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通过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认知与评价发现,农村中小学在硬件设施、心理健康教师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与城市中小学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没有得到落实。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2.2.1设置心理辅导室与城市相比,农村设置心理辅导室的学校较少,尤其是高中。整体来看,66.5%的学校设置了辅导咨询室,13.7%的学校没有心理辅导室,19.8%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有无心理辅导室。其中,小学有81%的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初中和高中比小学少(见表4)。经卡方检验发现,小学、初中、高中心理辅导室设置情况有显著差异(χ2=932.1,p<0.001)。

2.2.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农村中小学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学校占70.7%,没有开设的占16.0%,不知道自己学校是否开设的占13.4%。其中,小学开设情况较好,在90%以上,初中有75.4%,而高中仅有27.3%(见表5)。经卡方检验,不同阶段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414.8,p<0.001)。

2.2.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中有45.3%的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相关活动,30.2%的学校没有相关活动,24.4%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有心理健康讲座或相关活动。小学中有76%的学生回答举办过心理健康讲座,初中为58.5%,高中最少,只有25.1%。经卡方检验,农村中小学之间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的情况有显著差异(χ2=767.7,p<0.001),小学心理健康讲座的开设情况明显好于初中和高中。

2.2.4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低于城市。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表示很满意的学生占45.3%,表示一般的占30.2%,表示不知道的占24.4%。小学生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初中,高中生满意度最低。经卡方检验发现,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呈显著差异(χ2=881.6,p<0.001)。

2.3城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

如上所述,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关讲座。这里,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程度,以期了解城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差异。

2.3.1心理辅导的态度与评价在所有参与调查的11027名中小学生中,去学校做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为3592人,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32.6%。其中,小学生1480人,占辅导总人数的41.2%,初中生1520人,占44.6%,高中生592人,占19.0%。整体来看,做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中,初中生最多,高中生最少。

(1)对心理辅导教师的评价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教师辅导水平的评价存在差异。城市学生认为辅导老师很有水平的占74.3%,而农村学生认为辅导老师很有水平的为68.9%。整体来说,城市和农村心理辅导教师水平之间存在差异,经卡方检验发现这一差异显著,χ2=35.8,p<0.001。城市学生对心理辅导教师水平评价更高。

(2)对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整体来说,心理辅导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接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农村学生都认为心理辅导对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仅有3.5%的学生认为心理辅导没有帮助。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效果评价差距不大,认为心理辅导“很有帮助”的分别占74.5%和74.4%,表示一般的分别占20.8%和23.2%,表示没有帮助的分别占4.8%和2.4%。

(3)对心理辅导的态度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态度比较接纳。整体上看,79.1%的学生表示接受心理辅导,20.9%持不确定或比较排斥的态度。具体来看,对心理辅导表示“比较接受”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79.2%和79.0%;表示“不确定”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17.7%和19.1%;表示“比较排斥”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3.1%和1.9%。由此来看,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态度上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大,整体呈接受态度,仅有极少部分学生表示对心理辅导持排斥态度。

2.3.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在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中,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有8721人,占79.1%。这里主要分析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

(1)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表现出差异,城市中小学生中有73.3%表示很有兴趣,而61.1%的农村学生表示很有兴趣,接近40%的农村学生表示对心理健康课程兴趣一般或毫无兴趣。经卡方检验,城市和农村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差异显著(χ2=160.8,p<0.001)。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城市中小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占79.4%,这一比例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只占64.8%(见图5)。在授课内容上,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卡方检验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城市和农村学生的评价差异显著(χ2=233.4,p<0.001)。

(3)授课教师水平的评价城市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评价更高,认为心理健康教师授课很有水平的城市学生占79.7%,而这一比例在农村学生中只有62.5%(见图6)。近40%的农村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水平一般或水平不高。卡方检验,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水平的评价方面,城市和农村学生之间差异显著(χ2=330.6,p<0.001)。这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上,农村和城市之间有差距。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差距不大。具体来说,城市和农村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很有帮助”的分别占74.3%和73.3%,认为“一般”的分别占22.6%和24.1%,认为“没有帮助”的分别占3.1%和2.5%。这表明,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有帮助。虽然农村和城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师资源上有差距,但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整体评价没有显著差异(χ2=4.729,p=0.094),说明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都是很有必要的。

3教育成效与建议

3.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自教育部《纲要》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广泛重视,受到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效。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普及至所有城市中小学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与十年前相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仅是面向少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跟学习相关的心理问题,而是促进中小学生在认知、情绪、动机、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人格健全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态度的改变,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小学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从本次调研数据看,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呈接纳态度,心理辅导室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讲座活动得到广泛普及,极大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学生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表示很有帮助。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硬件设施比《纲要》颁布初期有了明显改善。相比2005年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本次中部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室的开设情况都有明显改善。2005年中部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率仅有38.1%,全国范围内47.3%的中小学没有心理咨询室。这说明近十年来,随着教育部《纲要》的颁布和中小学校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广泛普及,正在逐步向深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3.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势头很好,但就本次中部地区的调研结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城市与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由于农村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硬件设备上存在差距,而且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更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导致农村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相对落后。而农村高中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灾区,在升学压力面前,心理健康教育常被搁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投入,在尊重农村学校现状的情况下,监督和敦促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帮助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中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让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参加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掌握心理健康课程的授课方法和心理辅导技巧。其次,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符合农村中小学生需要,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农村中小学生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与城市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能与城市一概而论。农村和城市中小学生有共性也有区别,农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相对匮乏,升学压力更大,心理健康教育对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要有针对性。而且农村中小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需要特别关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增多,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推算,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37.7%。这一部分学生有更多心理孤独感,其同伴关系、自尊、情绪调控等方面常存在问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更要符合农村中小学生心理特点,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更应该有针对性。再次,初中、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从调查数据看,城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存在差距,农村更甚。在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活动的举办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都远少于小学生。在中学,即使是有心理辅导室的学校,辅导室也常沦为摆设。究其根源,初中和高中课程增多,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心理健康课程常常被其他课程占用。然而,初中生和高中生都处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中的关键时期———青春期,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发展中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之一。初中生一般刚进入青春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巨大变化,心理辅导和心理调适需要紧跟初中生成长的步伐。高中生则面临更大的学业压力和应试压力,同时在人际关系、自我认同方面也更容易出现问题,以往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更多也更为严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人格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创造社会价值以及收获幸福感都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学生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服务对象,未来应重点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对初中、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力监督。例如,教育部门应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内容标准,保证心理健康课的课时。最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中的专职教师比例较低,心理健康教师常由班主任或其他代课老师兼任,而心理健康课与学科教学之间差距较大,因此,一些教师在心理健康课的授课方式上难以转变。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需要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小学生心理课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要方式,中学生课堂以体验和活动为主。从本次调研数据看,心理健康课程授课方式建议使用讲授与活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纯讲授的心理健康课堂,比较枯燥,难以取得心理成长的效果。只有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则容易偏离心理健康教育本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把讲授与活动相结合,按照“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参加心理健康活动———掌握保持心理健康方法”这三个相互联系、逐步递进的逻辑思路,提高学生参与兴趣,通过活动助力心理成长,并在教师的讲授中获得升华。未来中小学校应引进更多专业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并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8篇

【摘要】高中时期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时期,高中生的心智尚不成熟,于是容易急躁、焦虑,如果没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心理辅导,就会使高中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准确把握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弄清高中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

一、高中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育最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在高中生所有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中,因为学习知识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所占的比重最大。高中生学习繁重,他们在学习中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很多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前面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后面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学生学习的知识点就会脱节,并且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最终造成学生学习方面的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走下坡路线。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

在高中阶段,高中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很多同学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到位,同学关系不融洽,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长期发展下去学生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心理障碍。

3.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心理题在高中生心理问题中十分普遍,高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性发育逐渐成熟,性心理则相对幼稚,很多学生心里都会萌发出对异性的向往,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缓解自己因性发育产生的压力,高中生在青春期出现的情绪得不到释放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更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二、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1.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要想对高中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从学习和生活中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教师要对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充分地了解和认知,以此为基础,大力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通常情况下,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针对学生个体的特殊性,高中生具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心理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多和孩子谈心,细致清楚地了解高中生或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是哪方面的问题,根据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高中教师要想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做到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观察他们行为特点的变化,找出高中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课后多和学生交谈,这样才能更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根据这些心理问题,对症下药,才能找到加强高中生心理辅导的突破口。

2.针对性地做好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工作

要想有效提高高中生心理辅导的效果,教师必须灵活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确保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模式的多样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和学生心平气和地沟通,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众所周知,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区别,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如果采用方法不当,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还会让学生排斥教师、排斥同学,产生严重的厌烦心理,进而加重学生的心理障碍。教师在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不受侵犯,不要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一种错误,强加在学生身上。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感受,才能确保高中生心理辅导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想取得学生的信任,必须理解学生,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并在和学生的交往过程中遵循交友性原则,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情感和心理上的信赖,再对其加以心理辅导,就能达到良好的心理转化效果。当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得比较严重时,教师还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对于存在早恋问题和早恋倾向的学生,教师应该站在朋友的角度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这种行为予以理解,再向学生讲述这样做可能带来的问题和不良影响,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并意识到问题所在,这样才能使学生配合教师进行心理辅导。

3.学校、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家庭的人际关系具有一定的联系,很多家庭矛盾和家庭问题会直接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相关知识宣传时,一定要兼顾对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让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成长,促进高中生心理辅导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如果学生拒绝沟通,不配合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家长联系,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倡导学生家长和校方共同展开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增强高中生对教师和家长的信任感和依赖感,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让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努力克服学习中各种苦难,引导学生处理好学生间和师生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孤独感,让学生具备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结

学校在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必须对高中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针对性地做好高中生心理辅导工作,学校还要联合学生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这样才能推进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坚,冷淑敏,朱晓玲.“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刘晓静.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02).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9篇

【关键词】心理教练技术;生涯规划;高中生;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082-02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59号)对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要求,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涯教育,制定科学的指导规划和工作方案,把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目前,浙江省各普通高中已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

一、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

1. 内涵

生涯规划最早源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职业辅导领域,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尽最大的努力来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的前提下,结合对外界的探索,摆正自己的目标,及时调整为之努力的路径。

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旨在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条件,发现自我兴趣及特长,明确自我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三年学习,并为下一阶段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理想和成人成才。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高中阶段进行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2. 现状

生涯规划的理念与当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日趋吻合,逐渐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涯规划辅导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浙江省缺少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师,高中学校普遍由心理健康教师来承担生涯辅导工作。

二、心理教练技术与心理咨询区分

教练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体育界,90年代,“教练技术”引起一批心理学学者的兴趣,心理学NLP(神经语言程式学)权威人士Tim Hallbom,Jan Elfline等人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教练技术不断丰富,通过多年的发展,心理教练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和专业。它除了应用于企业管理外,还广泛应用于个人成长及家庭、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帮助人们改善工作学习或解决问题。

心理教练技术探寻的是改变的根本动因,即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层次的信念。其实就是在心理教练与被教练者之间展开的一种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教练作为支持者、陪伴者、唤醒者,通过帮助被训练者发现自身的盲点、厘清目标来调整心态,激励精神,开发潜能,帮助被教练者实现人生目标。

心理教练技术是通过建立信任、明确目标、确定问题、选择路径、制定计划,使被教练者认识自我、发挥潜能、实现目标的过程。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教练技术重在团队训练,多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发挥教练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咨询则依求助者的需求而定。心理教练技术强调训练过程的活动、互动,发挥教练的主观能动性;心理咨询则多采用语言对话、沟通。心理咨询师会认为心理患者是有问题的,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在心理教练技术中,心理教练认为被教练者本身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是协助被教练者发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完成目标。

三、心理教练技术在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上的应用

生涯规划辅导就是针对学生进行有关生涯规划内容的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职业、作出抉择、明确生涯发展方向和路径。这与心理教练技术的内涵完全吻合。

1. 发现盲点,厘清目标

部分高中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知道内心真正的追求,经常在外界的驱动下追求表面的东西,并且把它当成自己的目标,高中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深造,但对于将来的职业却并无规划,只知道自己的目标是“考大学”,至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没有想过。学习过程中也很少反观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这种需求一直被埋藏在内心深处。众所周知,目标的设定是生涯规划的核心。心理教练技术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帮助被教练者挖掘潜在的需求,并以此设定目标。

2. 确定问题,突破局限

态度决定行为,理清目标后,还需要探寻深层次的态度,改变影响行为的态度或心智模式。在这一阶段,教练者作为学生的支持者、陪伴者、唤醒者采取积极的发问和回应技巧。譬如,“换一个角度,你看看还能做些什么呢?”帮助学生客观、冷静地分析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觉察自己的状态,使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能。

3. 挖掘潜能,促成行动

心理教练可以利用逻辑层次来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制定计划,促成行动。因为任何目标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行动:①我的目标是什么?②我有什么样的人格特点,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③什么东西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价值观)?④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具备什么能力?⑤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采取什么行动?⑥在此过程中,客观世界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自己?

由于缺乏行动力和有效约束,很多学生的计划往往停留在纸上,根本无法获得预期的成果。心理教练技术可以通过“跟进和检视”技术,在来访者碰到困难或出现气馁的时候,利用逻辑层次挖掘潜能,进一步将更强的信心注入行动之中。

四、感悟与思考

1. 心理教练技术在维护高中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心理教练的信念是“被教练者已经拥有所需的能力,包括发掘和运用这些能力的力量”。心理教练通过积极的开放性问题及适当的回应,让被教练者跳出自己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打开被教练者的思维,让其发现自己的盲点,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使其善用所有资源,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教练的角色定位既不像一般教师,也不像心理咨询师,可以和学生形成更信任、亲密的关系。被教练者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潜力、利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建立专业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随着高中生生涯规划辅导教育工作的持续开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投入进来。在美国,学校所有的生涯教育人员都必须受过专门的心理学培训或生涯教育的指导咨询技术训练。而我国目前的专业生涯规划导师较少,还需要相关的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及学校进一步努力,培养更多能够胜任此工作的专业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 周丽云,郑苏淮,徐柱.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关于教练技术在操作性课程运用的报告[J].南昌高专学报,2005,(8).

[2] 郑雪.浅析心理教练技术在警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J].法制博览,2015,(7).

高中教育辅导范文第10篇

一、培训目标

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和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做好基础性、方向性培训工作。通过比较系统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深刻理解并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了解并领会高中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广大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高中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健康发展。

二、培训内容与对象

(一)培训学科: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门学科。

(二)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课改通识培训、各学科课程标准培训和课程新教材培训等共计70学时,内容涉及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课程结构、教材体系结构及主要特点、学科教学策略与方法等。

(三)培训对象:20*年我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学、民办高中,下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及教研员,共计约3.5万人。

三、培训时间及分工

我省的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经教育部组织遴选和专家评审,确定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新思考网)和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有限公司承担培训网络平台服务与技术支持,组织开展语文、数学等12个学科的通识和课程标准培训(政治学科包含新教材培训),培训时间定为20*年7月11日—20日。

第二阶段,由我省教育厅遴选,确定由“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河南省总站、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在线学习平台承担培训网络平台服务与技术支持,组织开展语文、数学等13个学科的新教材培训(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包含通识和课程标准培训),时间为20*年7月22日—7月31日。

各阶段具体培训平台分工及培训时间、各服务平系方式及相关信息见附件2。

四、培训原则及方式

(一)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从20*年开始,在秋季开学之前,对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年级各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全员岗前培训,原则上各学科任教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7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未经岗前培训的教师不能承担新课程教学。要坚持做到培训不达标不上岗,观念不转变不上岗,新教材吃不透不上岗。

(二)组织方式:采取班级化组织管理。一是为方便广大教师就近学习,本次远程培训应以教师所在县(市、区)级行政区域内具有网上学习条件的学校作为培训的学习中心(以下简称“学习中心”),“学习中心”应配备有符合接受网络培训技术要求的若干个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网络教室作为培训点(“学习中心”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见附件3)。二是组班方式原则上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学科组班,对于教师人数较少的学科,可视实际情况跨县区以地市为单位组班,每班设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各1名。三是各地应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地区的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统一规划、组织安排本辖区内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参加培训时,则应打破学校之间的界限,以学科为标准,将同一学科的教师编在同一个班级,每个班级应相对固定一个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网络教室作为具体的培训点,参训教师必须按时到指定的培训点进行集中的网上学习和研讨交流。

(三)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师收看视频课程、学习相关资料、参与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等。其学习形式主要包括:通过多媒体投影在线或离线(DVD光盘播放)集体收看专家主讲的视频课程;辅导教师组织学员针对专家授课内容结合各自教学实践开展网下的研讨和交流;学员个人借助可上网的计算机自学网上的拓展性课程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参与网上的案例研讨和专题讨论,提出问题或咨询,接受专家的问题解答和教学指导;按要求完成相关作业等。

(四)辅导方式:本地研讨、在线交流与专家答疑相结合。本地研讨应在班主任与辅导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在线交流应在本地研讨的基础上,在课程专家团队的主持和指导下,组织学员进行学习交流和专题讨论。针对各地学员学习研讨和交流中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由课程专家集中答疑指导。

五、培训组织与管理

(一)为保证本次远程培训工作的切实有效开展,省教育厅成立“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办公室”,设在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项目办公室在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我省培训实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包括组织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遴选、确定新教材培训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研究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组织新课程省级骨干培训,加强与教育部相关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成立行政督导组,对各地培训工作进行巡视、指导与监督,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与保障。

(二)网络平台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参与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培训光盘制作,协助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组织专家在线辅导、远程答疑,提供教务管理服务,制作操作指南,组织对班主任、辅导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在线研讨和提供培训信息交流服务,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三)省辖市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分解、细化我省的远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本地区针对培训工作的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市直高中的培训工作;成立检查小组,对辖区内各县(市、区)培训工作的准备、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向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和省教育厅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审核各县(市、区)呈交的学员培训成绩报表,负责为成绩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合格证书;为本辖区远程培训项目的实施提供相应的配套经费。

(四)县(市、区)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本辖区学校、教师分布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辖区“学习中心”的设立;做好本辖区各“学习中心”培训点班主任、辅导教师、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的遴选工作;及时向省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上报本辖区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制定本地区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应急预案,对培训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做好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选派辅导教师的接待和在各培训点的分配工作;做好本辖区普通高中教师参与培训的相关信息的收集、存档、上报工作。

(五)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普通高中的校长、培训班配备的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是培训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对顺利实施和完成本次远程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主要职责是: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负责该中心培训期间的行政领导和管理、协调工作;对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班主任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习活动,了解本班学员学习进度,记录学员学习活动参与情况,对跟进不足的学员进行督促,检查审核作业。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负责本班学习指导,组织并引领学员研讨,点评并推荐优秀作业,编辑并提交学习简报。各地要选择富有经验和责任心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担任班主任和辅导教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已进入实验省区的高中课改优秀教师承担辅导工作。

(六)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技术人员,其职责是:密切配合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开展工作,协助行政部门、班主任、辅导教师进行管理与辅导,解决学员在注册及学习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做好本地的技术保障工作。

六、培训实施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20*年6月启动,分阶段、分学科逐步推进。具体实施步骤为:

(一)6月19日前,各普通高中校长应负责将本校参加本次培训的不同学科的教师人数(不需提供教师的个人信息),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设施设备的数量及技术状况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报县(市、区)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二)6月20日前,县(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完成以下工作:

1、对本辖区各学校上报的上述信息数据进行认真审核,按照参训学员的数量和分布状况,设立和确定“学习中心”。(注:“学习中心”在冠名时可以其所在学校为基础,冠以“xx高级中学学习中心”、“xx学校学习中心”等)

2、将全辖区应接受培训的教师按学科进行编班,原则上每个学科为一个班,并确定每个培训班级培训期间所在的“学习中心”。对于学员人数超出50人以上的较大班级,为便于组织网下的交流、研讨,可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学习组。

3、为每个培训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和培训辅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小学科,可二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

4、指定“学习中心”所在学校的一名校长和两名副校长担任“学习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负责培训期间该“学习中心”培训的具体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5、指定本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6、将本辖区确定的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学员编班情况按照各网络平台提供的电子表格形式填写后发送到省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电子邮箱。(各类电子信息表格可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等网站主页上下载)

(三)6月24日前,各省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将县(市、区)上报的辅导教师、班主任、联络员、参训学员编班情况等信息进行审核整理后,按学科分别发送到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电子邮箱和设在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的“项目办公室”指定的电子邮箱内。

同时省辖市教育局也应指定本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一名同志作为联络员,负责与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的沟通、联系、接洽工作。

(四)6月18日至7月4日,省教育厅组织两期对全省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的培训,为每个县(市、区)的“学习中心”和培训点提供称职的辅导教师。

(五)7月1日至10日,进入培训前的准备阶段。在此期间的主要工作是:

1、相关网络平台服务单位将向各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送达各学科网络视频课程的DVD光盘,由其配送给辖区内各“学习中心”的培训点。

2、完成计算机网络检测、DVD光盘播放测试、学员网上注册、分班、预览相关课程资源等工作。

3、各网络平台服务单位组织各地班主任、辅导教师、网络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方法、技能的网上培训(培训的具体时间由各网络平台通知)。

(六)7月11日至31日,培训工作正式实施。在此期间,各“学习中心”负责人(校长、副校长)、班主任,应认真组织本中心的教师按照网络远程培训课程表的安排到指定的培训点集中进行培训;班主任负责对参训学员集中培训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辅导教师在业务上具体指导参训学员的网上学习和组织网下集体研讨、交流等活动。

(七)网上远程培训工作结束。辅导教师应根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出学员的培训成绩并交给班主任;班主任经审核无疑义后应将学员培训课程、课时、成绩等信息呈交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归档保存,作为学员进行继续教育登记和颁发结业合格证书的凭据。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习中心”对培训工作做出认真的总结;对培训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纳入本年度“教师培训年”评选表彰活动中。

七、培训考核与发证

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的具体考核办法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订。经考核合格的学员,由省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核准后,颁发培训结业合格证书,同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

八、其他

上一篇:智慧农业监管范文 下一篇:财务会计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