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21 19:37:43

国画教学

国画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146-01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国画教学历来是教学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对于国画花的教学是以临摹为主要手段,教师设定一个共同的模式标准,让学生去达成,学生面对的是反复的、枯燥的技法训练,没有太多的想象、创造的自主空间。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花卉知识面不够广,造成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渐冷却,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这种重技法轻创新的课堂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产生巨大的危害作用。因此,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绘画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扩展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社会时尚等教学科目相结合,找到学生热情点切入教学。

人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会引导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就抛弃传统的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国画花教学为例,传统绘画教学必定是以临摹花卉为主,观察笔墨用法,多数时间是以枯燥教学度过,学生也不会见识到太多的适合自己好的绘画作品,大家练再多也是一个样,也只是为上课而学,多数也不会学有所用,课时少这就会使学生与国宝级文化擦肩而过。所以社会在进步,教学也必须有所提高。新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

一、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

在《国画花》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花卉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花卉的故事等,让学生了解花卉在传统文化中拥有的含义(例如:古人爱画兰花,是因国人把兰花比作君子。牡丹为富贵,梅花为喜庆等。),在了解了所喜好花卉的结构后讨论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花卉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花卉有关的动画片、生活饰品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一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教学《国画花》一课,有两个切入点可以带动学生,从国画和花让学生提高兴趣。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花卉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花卉生长特点,了解花也会有家乡,不同地方有不同花卉,开花时令也有所不同,还有最直观的就是花卉大小、形状、颜色各不同。对于墨那就更是有他自己形态色彩在其中做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花卉的画法简单了解,可以让学生由自己的爱好来决定墨色。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更是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画这些花,有何含义,带着目的性去完成就会有动力。通过练习,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还可以大家一起完成一幅画,可以让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浓。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的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国画花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在表现了国画花以后,花的种类、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2.在国画花中可以应用国画的多种手法与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可以了解国画制作的一些手法,提高自身鉴赏国画能力。

四、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花教学内容不外乎牡丹、兰花、以传统的单墨进行,在国画花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带入多彩花卉自主选择。如描绘“我的秘密花园”、“神奇花”、“身边小花”等,这些对他们来说非常熟悉,也是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最好的方式。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也会感兴趣,这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美术教学应尽量促进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用一种统一的尺度测量学生的发展水平。评价要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因此,在评价学生国画花作品时要少进行同学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免打击部分同学的自信心与学习热情。进行纵向比较、评价是教师选择的主要评价方法:即将同一位同学的不同阶段的作品同时展示,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尽量挖掘学生的进步之处、闪光之点,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同时也指出作品中的不足之处,以诱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愿望。

国画教学范文第2篇

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

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

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

“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六)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早就指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中介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完成。”所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等,而目标相当数量的儿童国画班,也施行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有的更以前辈画家成名作品为范画,此现象已引起众多美术界有识之士的忧虑。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如鞋、自行车、花瓶、田野的树等静物外,还可以表现生活中的某一场景,如卧室的一角、我的窗前等,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如愉快的星期末、乘凉晚会等等。

国画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特点;国画教学;学习兴趣

首先,我们应掌握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对美的欣赏与成人有所不同,再加上小学生的造型能力普遍较弱,决定了小学国画教育不宜从较复杂的梅、兰、竹、菊或山水、人物等教学题材及角度开始,我在教学中通过摸索发现,初期以蔬果静物为教学题材比较适宜,如:葫芦、花卉、西瓜等。因为静物的造型相对简单,组合性较强,同时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还利于学生有节奏和有韵律、妙趣横生地练习运笔。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造型基础后可导入花鸟走兽的教学,但不是传统的花鸟画题材,而是和简笔画中的动物形象进行有机的结合,如:熊猫、蜜蜂、蝴蝶甚至卡通动物形象,如:阿狸、喜羊羊等皆可入画,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抓住学生“玩”的这一天性,对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的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各种各样的花”时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分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还加入一些工具上的创新,例如,用塑料卡片粘上浓淡不同的墨汁或颜料,然后在宣纸上进行点、压、拉、拖等不同的表现,也会出现奇特的艺术效果。也许这些并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国画,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愿意尝试和探索,我觉得这就是收获,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学生尤其喜欢写意的表现风格,写意中国画的特点为少年儿童提供了张开他们想象的翅膀、自由地表达内心感受的良好空间。我们知道,少儿天真活泼、有着独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想象力十分奇特,他们作画无拘无束,任意驰骋,绘画作品从内容、构图、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变形,丰富多彩,作品单纯而简练,稚气十足。

国画教学范文第4篇

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历了自身发展的辉煌岁月,它不仅为我国历代各族人民所珍爱,同时也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漫长的发展中经过对自身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升华而日臻完善。

一、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中国的绘画艺术有着长远而具丰富意蕴的发展体系,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传统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以来,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历来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中国画家素来将画视同诗文。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既说明了诗与画的不同特质,同时又阐释出诗画的同一性。近代齐白石说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与文学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审美趣味、思想倾向上关系极大。从艺术形式上看主要表现为:诗书画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明确蔑视对自然的模仿和表面的形式,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历代中国画家都著作了极丰富的画论,在世界美学、艺术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中国绘画史上有“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十里蛙声出山泉”之类的故事,中国画极具平面性,无法创造再现物象物质性的立体效果。它靠文学性的支持,传达物象在作者心目中的形象——心象。在诸多大家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应推王维,如他的《山居秋暝》诗,不仅点明时间是秋天傍晚,交代地点是空寂的山林,还描绘了明月朗照,清泉漫流,使人仿佛看到弯月透过松枝洒向大地的清光,仿佛听到泉水在石上流过的潺潺声,俨然是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中国绘画的造型往往通过改变客观事物原有的艺术变形方式,即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内涵。

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

作为民族艺术的中国画,与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意象”思维正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思考与实践所创建的一种了解世界、创造文明的认识观与方法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大观。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以“意象”构成的方式来表现客观事物,在艺术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象的超越而达到一种主体情感的流露,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漠视和否定,而是更加深入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它有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表现形式,是传统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国艺术精神。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它不注重物象的明暗体积;不追寻物象的写实关系,而是确立了“墨线”——这一古老又纯朴的“意象”符号,并赋予它更加丰富的情感内涵,形成中国画与西洋画从形式到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中国画受特定思维影响所造就的“写意”式造型表现,正是中华民族的理想、愿望以及“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写意画在长期发展中,造成了主客观结合的独特方式,在再现客观世界和表现主观世界的结合中,主观世界的表现成了主导方面,画家是用“写意”主导“传神”的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观,要点是不走极端,既抽象又具象,“似”是像对象,是重客观,“不似”是像主观感受,也更重视主观,既不与照相机争功,又不是绝对不似,总之是重在主观表现。石涛说过“画者从于心者也”。画家虽然要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但不是被动地模拟对象,画中的客观对象已经经过了画家心灵的陶融,注入了自己的感受,而且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

三、培养学生的“写意”造型观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而是形象的概括性和类型性;通过形象的“意似”和神韵,揭示其本质特征。在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时,注重含蓄,强调的是寄寓性、曲折性和抒情性。那么,中国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以“写意”为宗旨的中国画在选择其“达意”的表现形式时,是以重“神”轻“形”为原则的,可以说,写意画是中国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思维方式,造就着不同的艺术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又体现了不同的思维观念。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中国画教学以引导学生的“意象”思维及“写意”造型为主,并不是不学技法、脱离技法,而是依此指导技法的正确运用。因此,在中国画这一特定性的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意象”思维,让学生掌握“写意”的造型观,并依此去指导技法,驾驭技法,才能使中国画教学的目的得以正确贯彻。

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方法是成功完成国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也可以课内课外相结合,如定期举办学生的美术作品展览和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中国画博大精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地搞好中国画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华新.高师美术教育的反思与策略.美术.2005.7

[2]尹沧海.再提中国画的写意性.国画家.2005.2

[3]冯民生.中国绘画的空间意识.国画家.2005.1

国画教学范文第5篇

一.认真观察,提高幼儿的兴趣。

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我引导幼儿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如侧画,坚画会产生不同笔迹,墨加水量多、少会产生浓墨,焦墨,湿墨等多种不同观赏感观效果。幼儿对笔、墨、水、纸产生兴趣后再引导幼儿掌握国画几种常用的运用名词,如运笔有中峰、测峰、拖笔等。

二.勤动手,促进幼儿发展思维。

中国画十分重视对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要求画面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构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处理空间具有及极大的灵活性。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画画是用心在描绘生活,画面自然会呈现孩子具有的形、神以及气韵。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尽量贴进幼儿生活并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启发性。我在指导幼儿学习用笔及用墨时,鼓励他们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画法表现出来。且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允许他们患错误,鼓励幼儿想一想,换几种方法试一试。让幼儿有活动的自由和信心,大胆地去尝试、创造。如画《金鱼》让幼儿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形体特征,以及金鱼的动态。再让幼儿动手画画。首先让他们自己多次尝试感觉墨画在宣纸上产生的变化,并想象成形态各一金鱼。其次让他们观察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画的什么地方不一样,自由讨论如何下笔才会好看。这时老师再给以适当的提醒如墨色的对比,笔触的简单应用等,指导幼儿愉快作画。

三.临摹大师作品,发挥想象

幼儿教育专家说:通过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敏感性,对孩子潜在的创造意识有启蒙作用。艺术家说:从小让儿童接触经典,与名家直接对话这是一种高起点的美术教学之路。因此我经常让幼儿欣赏名师作品,了解国画大师们的作画风格及生活小故事。再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大师的作品直接临摹,让幼儿一下子就开始触摸艺术顶峰的作品。如齐白石,吴作人,徐悲鸿等历代著名国画大师。在临摹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观察作品,想象大师用的是什么样的笔,是如何运笔,画这幅作品状态是如何。然后学师作画,通过不断临摹幼儿的国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获得很大的进步。因为大师的创作是一种童真的心灵表白,可以说幼儿与大师的艺术创作灵感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如幼儿在临摹齐白石老爷爷的《群虾》,我首先向幼儿讲述齐爷爷画虾的故事,再出示群虾范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齐爷爷是怎么样画出来的?”(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引导幼儿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再让幼儿讨论和评价:“你觉得齐爷爷的画好看吗?齐爷爷画画时是怎样用墨的”“他画的虾子每一只是否都一样呢?”(观察虾的身体弯曲的不同姿势,虾细长的前腿在水流中顺势而动,捕食小鱼,小虫的样子。)“你喜欢他画的画吗?为什么?”最后让幼儿用线条学画群虾。

四.展示幼儿作品,给以评价

国画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画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现在的孩子从小画的是蜡笔、水彩笔的儿童画,看的是卡通片,从少儿的书刊、影视、网络等大量的视觉图像中可以看到外来文化冲击较大,社会上能接触传统国画的机会太少。而家长们更是望子成龙,学什么有前途就往哪里钻,不管小孩是否有兴趣,把小孩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到了中学,文化课程的增多也使许多学书画的学生放弃了书画的学习。

目前中学美术教师的师资队伍大都来自师范院校美术系,当初也是学西画考入的,在师范里学国画也只是蜻蜓点水,不博不精,在工作中也没多少时间精力去深入学习国画,在上课时也嫌国画工具太繁而被其它内容的课占挤掉,课余时间也多用在其它内容或西画的辅导上。

这样的局面,造成了现在学生对中国画“敬而远之”,认为国画太“老土”、太“遥远”。片面的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学这个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与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与骄傲,在世界绘画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要想使中国画发扬光大,关键在于加强国画教育。中学美术教师承担着我国传统绘画的重任,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了解中国画、喜欢、会画中国画,进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学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下面谈谈我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几点想法:

一、培养学生对国画笔墨技法的兴趣。

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特别是笔墨功夫,不经过长期的训练很难掌握国画的笔墨关系,对平时不拿毛笔的中学生来讲的确是很难的,一笔下去既要有形状又要有深浅,加上生宣纸的吸水性能又较难控制,容易使学生因控制不好导致失败而丧失国画的热情,对中国画的热爱也无从谈起。所以,让学生学好中国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墨冲色、泼墨、积墨、破墨、宿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练习时应从易到难。教师要巡视指导,开始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蘸水、蘸墨、蘸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学到国画的笔墨技法。待学生对用笔用墨有了一定兴趣之后,再具体要求学生对国画传统的“笔墨”进行严格的学习。国画“笔墨”的特性使“笔墨”在形式上成为国画的特殊点,成为中国人表现自己艺术理想的抒写方式。国画传统“笔墨”是现代国画教学的源泉,教学应先立足于传统再勇于创新。

二、中学国画课程安排及课堂教学。

教师要善于灵活的运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中的一些多余的或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

(一)教学方法的优化

国画教学要尽量避免枯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利用学生勇争第一的性格,教师可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多示范、多对比直观教学法;利用学生兴趣易转移的特点,教师可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巩固学生兴趣。

(二)教具的优化

教学手段的丰富利用必然导致教具的多样化。美术教具除了笔墨纸砚必备之外,还可采用以下形式:一是电教手段的运用,多用的幻灯、录象等以放电影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它形式新颖、清楚直观,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有着其他教具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挂图教学,国画适宜悬挂,它经济、简单、方便,与投影录象相比,它的优点是可长时间悬挂,供学生观摩。

(三)学生作业的讲评与批改

学生在作业练习时,教师应巡视辅导,一发现画的好的作业,马上表扬,对学生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完成后还可以贴在黑板上,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和小结。

三、课外兴趣小组的辅导。

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课外兴趣活动是课堂的补充和提高。对国画成绩好的、有兴趣的成立国画兴趣小组,进行专门辅导,把他们的习作进行展出,如校内定期举办学生的中国画优秀作品展。同学们看了本人或自己同学的作品,倍感亲切。多参观周围的画展,通过观摩展览,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交流感受,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功意识、开阔眼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四、通过国画作品立意来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极大推动力,学生要进行绘画创作,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和思维。在国画欣赏和教学中,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宋代李唐的《采微图》画副描绘殷商贵族伯夷、叔齐在亡国后耻食周粟,寻入首阳山采微而食,宁愿饿死,也不屈服与周的故事,歌颂了他们的忠贞气节。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国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热情,这样也更有助于学生去发觉更美、更有艺术价值的东西。

国画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国画教学;形象思维;教学模式;材料;桥梁

中国画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艺术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我们今天的中小学基础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服务的,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素质。作为美术这一学科的教育者,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中小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知多少呢?”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画教学,我认为首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搭建一座通往解决中国画笔墨技巧的桥梁。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根本参照,编写的内容是否适合于教学,大多数学生能不能接受,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是一个教材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

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我们首先除了要让学生自己临摹传统作品,同时教给学生临摹的方法之外,还有就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文化内涵:中国画的造型并不是去模仿自然,而是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解读自然,是一种借景抒情的精神产物。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为了解和学习中国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先要突破教育方法上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向导,当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时,学习起来便会感到其乐无穷。由于中小学生对国画很生疏,甚至有些偏远贫困地区根本没有开设中国画教学这一科目,所以要让学生突然对国画产生兴趣,那根本不可能。采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可以让学生在宣纸上随心所欲的画,让学生想到什么画什么,在这个过程中简单的给学生介绍中国画的工具:各种毛笔、宣纸以及宣纸的渗透性,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自己体会各种工具的性能。从而培养他们的兴趣。二是采用多种表现方法。揉纸、填色、点染、平涂等等,这些简单易懂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然后再慢慢的灌输比较难的方法,像擦染,拓印等,以增强学生们的创作热情。三是采用多种工具材料。传统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用水粉颜料,油画棒等作画。四是在教学生作画前给学生讲一些名人趣事,像“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齐白石的“不倒翁”等很多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

(二)在“玩”中作画。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想敢画,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害怕会受到拘束,所以我们应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要求学生拘泥于形式,依葫芦画瓢,让学生们的思想展开无穷的想象!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在生活中学画。传统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临摩梅、兰、竹、菊、山、水、鱼、虫等,这样容易使学生受到限制。中小学国画教学内容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要让学生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实事,看到什么就画下来,要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天地。生活中的实物对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了,所以画起来很轻松,学生们也很乐意接受。

国画教学范文第8篇

在正式学习美术课本上国画的知识前,大部分孩子还没有真正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事物,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孩子创造精神的原动力,那如何让孩子保持兴趣呢?1.“变魔术”。好奇心可以引发人去探究,引发人去思考。教师要创造一个“魔术”的环境,让孩子能从中获得新奇的感觉,使他们对美术课充满好奇的向往。《彩墨游戏》是三年级孩子首次接触中国画的学习,在本次教学中没有刻意强调孩子对于中国画技法的学习,而重点在激发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中感受“玩”彩墨游戏得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强调体验水墨效果的体验,让孩子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强烈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于彩墨画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能从侧面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初步感受到水墨之“韵”。2.玩技法。在国画创作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技法,比如:揉纸法。当我们要画树干上的皱纹和嶙峋怪异的岩石的时候,我们有时可以采用“揉纸法”。宣纸经过团皱之后就有很多细小的皱纹,用手略平整一下。用笔画时,因为有小皱纹,所以画的线条不均匀,用来表现粗糙的树干、岩石等效果非常好。还比如:扎染法。其中有一种是画前扎染:扎后浸墨色(彩色),或者用笔涂墨色(彩色),鼓励孩子根据水墨(彩色)的效果和自己的感受,适当的夸张和变形,因势造型,使之成为妙趣横生的作品,感受到水墨之“趣”。3.讲故事。喜欢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采用小故事的形式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的能力。在国画的教学活动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如果我们通过讲授国画大师小趣事或者编一些国画小故事,就会变枯燥为有趣。4.编儿歌在教学中,我把造型规律和技法编入小儿歌中,方便孩子的记忆和理解。比如:要画青蛙时,我就编写了这样的儿歌:“白云毛笔淡绿色,中间两笔画身体,左右各添两条腿,肚皮眼睛淡墨色,再用深墨画花衣。”这样的儿歌琅琅上口,同时,帮助了他们记忆造型和用笔用墨。这样的儿歌,不仅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韵味——解读小学美术国画作品之“思想意蕴”

1.跟着大师画国画。齐白石一生勤奋,作画无数,所画的题材无数,为后世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妙品佳作。他笔下的事物,造型简洁拙朴,构图单纯,色彩明丽。画面,给人不只是可居可游,还有可亲之感。白石老人有句非常经典的画论,那就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五年级的美术课有一连串的国画课,《花鸟画(一)》《花鸟画(二)》《山水画》《有特点的人脸》,我决定让孩子跟着齐白石大师画国画。这并不是临摹齐白石老人的作品,而是在他的画作中感受他用笔用墨的技巧,感受他的笔墨韵味。比如:在五年级的花鸟课的导入,利用多媒体循环播放齐白石花鸟画,并以灵动的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为孩子营造了文化的氛围。使孩子们很快就被画面吸引,融入到本课主题的思维当中,较好地为新授课进行了铺垫。演示教学是较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以齐白石老人的《》为例,跟着大师学画。在孩子的创作中,再次的情境营造,循环播放齐白石花鸟画,欣赏之余,就鼓励孩子大胆用笔,尽情发挥,在实践中体会水、墨、色相互渲染、混合所达到的效果。2.在诗词中画国画。我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诗配画、给画提诗,从简单入手,给《咏鹅》配画,咏鹅的内容我们很熟悉: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启动孩子:你听到了诗,你能想到什么呀?孩子思考想象:浅浅的河岸,清清的河水,雪白的羽毛……坡曾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我们平时也经常将“诗情”与“画意”联系在一起,说明诗与画是密不可分的。师生共同欣赏国画大师给《咏鹅》所作的配画,让孩子感受到诗文给国画碰撞的魅力火花。当然,诗配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开始就让孩子表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种高难度的诗文。比如:“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中的葫芦、“桃子压枝垂”中的桃子,让孩子用国画的形式表现,慢慢地逐步深入学习。通过向大师学习、在诗词中学习国画,让孩子们学有所“依”,学有所“韵”。

三、滋味——体会学生参与国画写生之“有滋有味”

李四光说过: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步骤。艺术创作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国画的创作也是如此。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来源,就是写生。国画写生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感知能力。当然在写生内容是要尽量选择一些孩子喜爱的,以激发孩子的创作热情。比如:在低年级画国画的时候,我就请孩子到校园里找一找你最喜欢的一种叶子,请孩子细细地观察叶子的造型,叶脉的纹理,叶子的颜色,然后开始画一画。注重启发孩子从各个方面及多个角度观察事物的特点,大胆表达自己的所见。如在写生小鸡时,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不同的笔墨、夸张的手法,使鸡的形象人格化写生教学是国画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相信开展写生训练,不仅能很好地丰富国画教学的内容,而且对孩子的观察、思维、审美、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学得更有“味”。“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孩子学习国画教学是有规律可循,但是无固定的模式,要真正提高孩子学习画国画的兴趣,让孩子在快乐的国画游戏中去感悟、体验。这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把中国画教学从儿童抓起,让“三味”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使孩子在快乐中体会艺术的无穷魅力。

国画教学范文第9篇

一、以了解传统文化为根本,增长国画见识

在古代特殊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以伏羲民画八卦,皇帝画制服﹑舜姝螺氏绘影作为最早。直到汉代纸张发明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中国画。”

两千年前的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中国画取得了全面而长足的发展,不在依附于工艺品与建筑物的独幅主题性绘画,即作为铭旌用于墓葬的帛画,同时绘画的题材也更趋成熟,更加多样化。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形成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中国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世界艺术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到了19世纪国画不断进步,改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从题材上又以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表现形式主要是工笔和写意。工笔画中有白描、淡彩、重彩等。写意画也可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兼工带写,追求“形神兼备”,强调“书画同源”、“诗情画意”,以及诗、书、画、印所产生的综合效果。20世纪画家们对国画又有新的革新与发展。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荣新”,“合中西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面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栗认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强调“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新时代后期,具有千年传统的国画又有了“中西融合”,“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让学生进入中国艺术及中国文化的殿堂。

二、以欣赏中国画为主,增长对国画的认识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学生要了解传统的文化;增长对国画的认识中国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但现在的学生对国画的认识甚少,对于这种现象,还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从国画的欣赏中,了解国画的构图的技巧

让学生知道国画的构图,是一个绘画的诸技法因素构成的过程,因为只能通过构图,方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一定的技法展现出来,所以构图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学生了解国画的一些构图规律是必要的。如“全景式”构图,是将景物整体摄入画面。其代表作是五代荆浩的《国庐图》;有“C”形构图,气势流畅,造型优美,其代表作是宋代马远的《梅石溪凫图》;有“S”形构图或称“之字形”构图。层次清晰,有流动感,其作品是清代吴昌硕的《三千年结实》;有“弧线形”构图。宜于表现大气磅礴的场面,其作品是《丹东王出行图》;有“金字塔形”构图。适用于方形画面的布局,代表作明代项圣漠的《大树风号图》;有“甲”字形构图。宜于表现三角形构图组织的画面,作品是清代清的《山思册》。

﹙二﹚从国画的欣赏中,了解国画的题款与用印。

题款也称落款或款识,使中国画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简要的有以下几种:单款,亦称名款,只署作者姓名、别号、画名和年月;双款,除作者名款外,还署受画者的名和与画像的关系。

用印章,让学生知道有名章、闲章之分。闲章用于引首或压角,盖在题款前面或书面上角的称“引首章”,盖在左下角或右下角的叫“压角章”。用印的多少、大小、部位的疏密关系以及朱文、白文搭配,都有研究,印泥分硃栗、朱砂、深红多种。

三、以写生为途径,创作出个性的中国画

在临摹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有了技法和程式上的收获,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创作中国画的欲望。《画论》中指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让学生更具体、更生动、更具个性的认识事物,从中也能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扩大生活积累。相反,凡是脱离生活,艺术上就必须误入歧途,脱离了生活就脱离了真正的优秀传统,使中国画走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方向。在这一学习中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写生好比如是打草稿,回到家在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在创造出作品来,有失败不要紧,这是正常现象,只要自己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持之以恒,一定能创造出自己风格的作品来。

四、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面对学生不同风格的作品,教师应当按照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情况乐观地看待。在对学生作品发表自己褒贬不一的看法,形成不同的评议;教师说错了,诚恳地接受学生的意见;学生回答错了或不完整,教师要及时纠正指导。这样有利于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评。从而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学习创作中得到真正的提高。对于那些优秀作品,要给予赞美和鼓励。如:装裱起来,在同学之间展示,在全校展出,甚至在推荐去比赛,创设一个大的文化育人环境。

国画教学范文第10篇

一、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发散思维。如《熊猫》一课,首先是让学生观看熊猫的图片或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的故事等,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后讨论一下用墨的处理。再让学生分析熊猫的生活习性,或者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周围环境作进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给予创作的空间。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传授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我在课堂教学中如《猴子》一课,是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墨做了相应的要求,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了解了,再让学生进行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通过练习,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张长卷上共同完成一幅画。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能够相互取长补短。绘画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生的绘画兴趣也越来越高。

三、多渠道,培养创新意识。教育家陶行知先进言:“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康德言:“人是借助令人惊异的能力——想象力创造文化的生物。”培养创新意识,首先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充分开展创造认知活动,产生乐于创造要求。②民主、亲密、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创造教学、培养儿童创造性的前提。③在创造教学的内容安排上,必须具备准确的有利于产生联想的指导理论和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充分活动。1、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安排的,如:学生之间或师生间共同讨论如何完成一幅画,例《公鸡》一课,在表现了公鸡以后,背景的处理可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讨论,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这样学生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2、采用国画中的各种表现方法,如:①揉纸法,作画前先将纸揉成一团,然后轻轻展开,使皱纸平整后才能作画,也可有部分利用揉皱,用这种方法画出来有一种肌理效果,例画树干等。②没骨法、填色法、点染法、晕色法、平涂法、擦染法、洒落法、拓印法、加剂法等等,这样使学生能利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对心中的事物进行描绘,使之能获得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内容形式多,学生热情高。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山水、人物、花鸟以传统的单墨进行着,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的生活。如描绘“我的家长”、“窗前”、“校园”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绘画起来非常有劲,这对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得到培养,同时学生在进行绘画时经常考虑到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这对学生绘画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五、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受到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绘画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而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用水粉颜料,并且能用水粉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上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它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效果也十分理想、兴趣很高。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在教学形式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画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先让学生听一则有趣的故事,即:“吴大帝孙权,让曹不兴画屏风,曹误落笔为素,因就作蝇,既进,权以生蝇,举手弹之。”来调动兴趣,然后在纸上示范点上一点墨,让学生想可以画些什么?(如蝌蚪、甲虫等)再进行合理的示范,随即让学生来尝试。这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也乐意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进行绘画,从学生的作业中可看到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水墨画的优越所在。

(二)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或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份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学生对这种效果,表现得非常兴奋,而且胆子也大,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份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再如,利用写字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锻炼中,侧、逆、顿锋的应用以及色彩知识的掌握。即,让学生用平时写字的方法在宣纸上用墨写上字,可以把字拆开、叠加、拼合等方法进行书写,写时也可用各种运!笔方法,然后在不同的空间填上颜色。通过训练学生对各种用笔、色彩间的关系、疏密关系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很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发挥的余地。这也是我们中、小学生校的美术教育的要求,不是惯常的“抓两头,带中间”的所谓“正态分布”式的教育,而是让每个受教育的学生都能获得“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或“跳一跳,吃苹果”的润泽和成长的完善化教育。

(三)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

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有着很大的作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了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马一角,夏半边”、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泪眼中的旧江山”、“哭之、笑之”、齐白石的“不倒翁”等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画画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学国画的乐趣。 (四)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观察是取得知识的重要步骤。”观察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咱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了笔的质感,这说明他们是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利用各种不同的范例的比较,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满意的作品,从而传授些构图等知识,让学生较容易地接受绘画的基本知识。

(五)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来临习梅、兰、竹、菊等花卉、山水、鱼虫等,一节课是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的练习,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多元化的内容供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画“脸谱”,我让学生先看几十种不同的京剧脸谱和其他不同形式的脸谱,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进行绘画,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创作出来的作品吼十分新颖。再如画“猴子”,先讲清猴子的结构,老师进行示范,强调用笔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各种猴子的动作表演,再讲述有关猴子的有趣的事情,如母子情等,可观看录像让学生对猴子有更深的了解,再让学生进行创作,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到了知识,也表现了自己的长处,使得每个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文秘站:。

上一篇:房产税论文范文 下一篇:函数思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