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07:41:48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1篇

表彰会以生动的太极扇舞表演开场。李浩社长致开幕辞并介绍了该活动的详细情况。表彰会设立了两个奖项:年度最佳组织奖(12个社区太极队)、年度团队风采奖(12个社区太极队),现场为获奖团队颁发了锦旗和证书。

本报社自2013年7月开始组织“全民健身公益活动――太极进社区”活动以来,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先后在玉渊潭、鸟巢、大观园、龙潭湖公园等三十多个站点组织了百余场太极推广公益活动,得到了太极爱好者的喜爱和大力支持。据统计,约有三十多个社区30万以上的人次参与,已在全市范围内构建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

仅在2015年本报社就举办了多项大型活动,如:5月12日主办了“首届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全民健身公益活动――太极进社区”开幕式,8月8日主办了“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全民健身走进武清”活动,9月7日至10日主办了“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全民健身走进桓仁”活动,从7月开始每月定期举办一次“太极名师进社区”活动等。

此次表彰活动作为2015年本报社全民健身系列活动的年终总结,为了更好地推动本报社与社会的共建和发展,全力推广全民健身太极活动,为感谢与本报社合作的太极队伍的大力支持,对24支优秀的社区太极队伍进行表彰和鼓励。

“汇聚拳民,快乐健身”,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们组成了团结友爱的太极大家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首届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全民健身公益活动――太极进社区表彰大会”让所有爱好太极、爱好养生的朋友们有机会进一步了解太极文化、体验太极文化,深度体验中华生命智慧的文明成果。

新的一年里,本报社将继续铺设新的太极社区活动站点,每周末在社区站点举办社区太极活动,还将通过组织与武清、桓仁等地的太极交流活动,更好地贴近社区、服务太极爱好者,进一步强化全民健身的理念,扩大太极习练人员规模,争取打造全北京最大的太极交流平台,使这项活动成为京城太极运动的标杆。

在表彰会现场,本报社太极社区代表队55岁以下组代表和55岁以上组代表分别表演了《陈氏太极拳26式表演套路》,五位太极社区代表分别穿着黑、白、红、黄、紫五色太极服装表演的太极拳《五大门派》则会集了当今太极:陈、杨、吴、武、孙五大门派的精华元素,这些表演博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而现场的抽奖活动更是把气氛推向了更高潮。

大郊亭社区67岁的鲍燕侨说:她所在的太极队获得了最佳组织奖,这说明他们的队长很有能力,社区对他们太极队的工作也很支持,获得了这个奖他们队的所有人都特别高兴,他们都说报社组织的太极活动都太好了,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参加很多太极的活动,使他们这些退休人有了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真心感谢报社所做的一切!以后他们会更积极地参加报社组织的活动。

获奖社区太极队

(排名不分先后)

5・12太极展演3个优秀社区太极队

海淀区八里庄社区北京轩德武术队

顺义区“太极老太”太极拳辅导站

丰台区周庄子社区清萱太极队。

最佳年度组织奖12个社区

鸟巢花园太极健身活动站

顺义区“太极老太”太极拳辅导站

玉渊潭公园太极健身活动站

丰台区三环新城第二社区武术分会

丰台区京铁家园社区太极活动站

丰台区周庄子社区清萱太极队

龙潭湖公园中心岛太极队

大观园公园太极健身活动站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太极队

朝阳区劲松大郊亭社区太极健身活动站

朝阳区垡头翠城雅园社区凤凰太极队

朝阳区双龙南里社区太极活动站

年度团队风采奖12个社区

朝阳区望京园华鼎太极队

三元桥太极辅导站

海淀区中关村科育社区太极队

海淀区八里庄社区北京轩德武术队

丰台区北大街社区太极拳活动站

莲花池军休所太极健身活动站

丰台区紫芳园南里社区太极健身活动站

丰台区南苑西宏苑社区太极健身队

朝阳区潘家园化机居委会太极队

朝阳区劲松农光东里社区太极健身活动站

朝阳区劲松北社区太极健身活动站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2篇

辽宁省开展的“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取得实效。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辛桂梓。

记者:辛部长,您好。2013年以来,“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在全省已全面开展,并取得良好的实效,受到基层百姓普遍的欢迎,也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肯定。请问,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辛桂梓: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按照中央要求,辽宁在全省各地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可以说,开展这项活动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

第一,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直接到居住地社区报到、进社区服务,把自己融入群众之中,和左邻右舍经常交心,与前后楼院加强沟通,同居民群众保持联系,走出一条党员干部就近就便联系群众、力所能及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必将推动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增进与群众的真情实感,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城市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加强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有利于树立重视基层、支持基层的导向,帮助社区提高基础保障水平;有利于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有利于强化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推动社区党组织建设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工作,夯实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第三,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提升整体水平的有力抓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各有特色、各具优势。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以在职党员为抓手、以社区为平台,突破党员隶属单位、行业和党组织的局限,把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城市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党员共管、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推进城市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有序衔接、深度融合、统筹开展,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对于丰富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内涵,完善联建共建机制,构建党员“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管理模式,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开展这项活动意义重要,但怎样使在职党员干部能够全员走进社区?

辛桂梓: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首要的就是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主动到社区报到,带着责任、带着感情,走进社区。

第一,深入搞好思想发动。要把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作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提高对 “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开展专题讨论,进一步认识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维护群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是每名党员应尽的义务,坚决克服不愿下去、不想服务、怕添麻烦的思想障碍,强化思想自觉,使走进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第二,“一把手”要切实负起责任。“一把手”是推动活动开展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活动紧紧抓在手上,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好组织实施,亲自作部署、提要求,同时要搞好重点督促检查。“一把手”要带头走进社区,党员领导干部要及时跟进,切实发挥表率带动作用。

第三,采取多种方式走进社区。一是党员个人到社区报到。原则上,每名在职党员干部都要以个人身份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到居住地以外的社区报到。二是集体组织报到。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在同一社区居住党员较多的,可由单位党组织与所在社区党组织联系,集体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三是开展结对共建。在党员个人到社区报到基础上,提倡各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既可由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也可由所属党支部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组织党员到共建社区参加活动。

记者:在职党员干部走进社区后,主要在社区做些什么工作?能发挥些什么作用?

辛桂梓: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根本目的就是组织在职党员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这一中心任务,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切实发挥作用。

第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意。通过给社区党员上党课、为居民群众作报告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群众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入户走访、记民情日记等,了解各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了解居民群众意愿,了解社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与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进行沟通,反映居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作社区与居民群众、社区与党委政府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第二,认领社区服务岗位,开展志愿服务。坚持社区推荐与党员自愿相结合,在职党员根据自己的职业和特长,认领法律援助、医疗救助、文体服务、政策咨询、帮贫济困、环境卫生等服务群众的岗位,开展菜单式服务。

第三,参加公益活动,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坚持灵活、适当、多样的原则,组织在职党员参加慈善、募捐、劳动等公益活动,帮助社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

第四,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推进文明和谐幸福社区建设。要积极为社区建设出点子、想办法,协助理清发展思路。要帮助社区党组织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建立居民公约,提高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理顺社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关系,健全协商议事制度,共同搞好社区管理,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幸福社区。

记者:一年来,“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成绩显著,效果突出,那么,请问还有什么不足?

辛桂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所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还不平衡,各地好于省直部门,普通党员好于领导干部;二是有的部门推动不得力,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原则要求多、具体措施少,一般号召多、检查落实少;三是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把参加活动、服务群众看成“分外事”,当作一种负担,视为一种麻烦。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确保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记者:那么,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需要进一步做好哪几方面工作?

辛桂梓:今后开展活动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让社区成为锤炼在职党员党性的课堂。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和群众是我们提升素质能力的源头活水。要教育引导在职党员干部抓住走进社区、服务群众的时机,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交朋友、唠家常,把握群众脉搏、贴近群众心窝,在同群众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真情实感,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把政治智慧的增长和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基层群众之中。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在职党员管理。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解决了党员“工作时间单位管,业余时间没人管”的问题,弥补了教育管理上的“短板”,延长了党员管理链条。单位党组织要通过定期组织社区群众测评、开展民意调查、听取社区党组织意见等方式,掌握在职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在社区的表现情况;要坚持民意反馈制度,让党员干部清楚群众的评价,增强自律意识,明确努力方向。同时,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座谈交流参加活动的感受体会,促进党员干部在社区更好地发挥作用。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3篇

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2014年7月16日上午,团省委联合诚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来自全省的1000名区域团建志愿者捐赠为期一年的”志愿者人身意外保险”。团省委书记杨军、诚泰保险党委书记李超出席捐赠仪式。仪式上,团省委志工部负责同志介绍了”三做”活动的开展情况,践行”三做”活动的青年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诚泰保险作为由云南省委、省政府决策组建,第一家总部设在云南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在连续两年实现业务翻番的同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本土企业的社会责任。诚泰保险党委书记李超同志在捐赠仪式上说:”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加强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志愿者凭借无私奉献的品格、自我牺牲的境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深受人们的敬佩和推崇。本次推出的’志愿者关爱计划’为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时提供意外伤害保险服务,保障志愿者权益,让安心、灿烂的微笑伴随你们不断释放社会公益的’正能量’。”

团省委书记杨军同志对诚泰保险为区域化团建”三做”活动做出的支持和贡献表示了感谢,并指出,诚泰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为区域团建”三做”活动的志愿者进行捐赠,是对广大志愿者的关心和鼓励,更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践行”三做”活动的形式之一。这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营造”人人公益、快乐公益”良好的社会氛围,助推我省志愿服务和区域化团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云南”三个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仪式上,杨军同志就如何在区域化团建工作中开展好”三做”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加强社区志愿者、社区团组织制度化,规范化运作,依据区域化团建以社区为核心,融入、团结社区青年,真正为社区青年提供服务;二是借助区域化团建发展社区志愿者,积极营造社会良好氛围,增加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不断打造”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力争把”三做”主题实践活动打造成为云南共青团的品牌项目;三是不断创新服务项目,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开展”三做”活动,针对具体的群体,研究实施方案,以实际行动团结、带领广大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参与到社会服务中,让社区对志愿者有更多的了解;四是进一步总结经验,建章立制,巩固成果,从争取党政支持、群众支持、社会各层面人士支持等几个方面,进一步建立活动长效机制,保证区域化团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今后, “三做”活动将紧密结合区域化团建工作、”青年文明号二十周年”等活动载体,让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青年自组织的青年志愿者走进街道、走进社区,让青少年做”正能量”的倡导者、参与者和传播者,为推进云南三个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4篇

1.鼓励委员多提提案,为政府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3月份,我道联工委25名委员全部参加了区二届五次全会,会议期间,委员们积极议政,踊跃发言,充分反映民声民意,共提交提案11件,其中肖朝辉、张贵香委员“关于在北路等路口建立高架人行道或地下人行道”的提案、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支持力度,高标准打造好商业航母—市商业步行”的提案,等等,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与采纳。如今,北路的地下通道早已通行,高标准的市商业步行正建设得如火如荼。

2.开展“政协委员进社区”活动卓有成效。

湘衡兴苑是原湘衡化工厂改制后的安置房,小区无绿化、无公共设施,人居环境质量低。凌成国委员在走进石坳社区的活动中,极力建议对湘衡兴苑进行小区绿化和增添公共健身设施,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区政府采纳了该委员的建议,对湘衡兴苑进行了重点绿化,现在小区的绿化面积达到了70%以上;利用公共服务进社区的有力政策,市里在小区安装了一整套健身设施,便于居民健身锻炼;又投放了新型垃圾桶,保障小区洁、净。如今,该小区已成为全区改善人居环境的示范区。大学等委员对南华北门附近的棚户区提出了改造建议、联合村委员对解西49号棚户区也提出了改造建议。现区政府已把此两处列为区首批棚户区改造范围。

3.鼓励委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为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做出新贡献。

委员为家乡修路捐款2万,正在支持1个小学生、1个高中生、1个大学生共三个失学生正常学习;为公司一贫困职工因父亲去世无钱办丧事捐助2万元。委员为贫困不孕不育患者捐款3000余元;为妇女免费普查902人,免费金额达到十余万元;在师院多次举办健康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在莲湖广场为广大市民免费体检和提供生理、心里咨询。委员为家乡修路捐款15万。

4.加强委员们的学习,不断强化素质。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州、市党委、政府系列会议精神,以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普及公益理念,弘扬服务精神,发展壮大社会服务力量,着力在振奋群众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下功夫,在提高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求实效,努力把镇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旅游的文明村镇和美丽家园。

二、目标任务

大力普及公益理念,实现全民参与公益活动,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浓厚氛围,打造一批特色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规范志愿者队伍,形成固定的服务队,并对志愿者登记造册,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并留取印证材料。到2017年,群众对志愿服务活动认同和支持率不低于90%,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镇常住人口比例不低于2%,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人数占注册总人数比例不低于70%,注册志愿者年人均参加志愿服务时间不低于20小时。

三、活动安排

按照镇党委确定的“全民公益日”,在每月20日前后,全镇登记在册的志愿者服务队和志愿者,要积极开展“全民公益日”志愿服务活动,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全年参加活动不少于12次,着力打造“全民公益日”志愿服务品牌。

一月:活动主题“我是志愿者”

活动内容:根据志愿服务工作需要,以多种形式和手段,吸引更多的社会热心人士注册成为志愿者,稳步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包括志愿者身份、专业、能力、服务特长、可提供服务时间、服务意愿、参与志愿服务情况记录等信息在内的志愿者资源库。要加强志愿者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做好注册志愿者与相关志愿服务需求匹配,尊重志愿者意愿,发挥志愿者特长与能力,为志愿者充分发挥才智创造条件。对已注册的志愿者,要进行志愿服务理念、知识技能、权利义务和安全知识等基础培训。

责任单位:镇团委

二月:活动主题“送温暖献爱心”

活动内容: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开展“我们的节日”及“文化志愿者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文艺志愿者、文化带头人、业余文艺团队,实施一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项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责任单位:镇文化站

三月:活动主题“加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

活动内容:

1.围绕“加强民族团结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在各村开展“一米阳光,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邻里相伴”、关爱孤困儿童“邻里相携”、关爱农民工“邻里相帮”、关爱残疾人“邻里相扶”、维护社区环境“邻里相助”及丰富文化生活“邻里相悦”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民政办

2.以“丁香花开”巾帼志愿者为主体,在全镇开展以“送政策、送技术、送文化、送健康、送温暖、送法律援助”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帮困助力脱贫”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妇联

四月:活动主题“植绿护绿尽享自然”

活动内容:

1.以“植树节”为契机,组织党员群众开展“齐心植绿护绿、共建绿韵水乡”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林业站

2.结合“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改善环境、美化家园”志愿服务活动,切实形成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开展“争做一名环保卫士”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融入环保工作。

责任单位:镇卫生办

五月:活动主题“低碳生活文明出行”

活动内容:

1.开展宣读倡议书、长卷签名、绿色骑行、绿色出行“健步走”、顺风车等活动,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引导广大群众营造绿色、低碳、健康、和谐的人居环境。

责任单位:镇环保站

2.结合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一对一结对子交朋友”活动,关爱少数民族困难群体,开展志愿活动。

责任单位:镇统战办

六月:活动主题“文明交通行动国际禁毒日”

活动内容:

1.组织开展“礼让斑马线”、交通违法行为随手拍、交警街头宣讲文明交通知识、交通安全进校园等活动,切实提高广大驾驶员文明交通素质,营造文明、畅通、安全交通环境,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镇派出所

2.结合“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在广场、路口等场所设立国际禁毒日志愿服务宣传台,以宣传标语、专题挂图、有奖竞猜等形式集中宣传禁毒相关知识。要广泛开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活动,宣传禁毒知识,引导广大青年珍爱生命、远离。

责任单位:镇综治办

七月:活动主题“党员奉献日”

活动内容:结合建党节,通过走访辖区老党员、同过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与连心党支部共同开展“党员奉献日”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

八月:活动主题“金秋助学情暖人间”

活动内容:

1.做好“金秋助学”项目的组织和落实工作,切实帮助困难职工、村民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组织为贫困、残疾学生捐款并开展慰问活动。

责任单位:镇中心学校

2.以“拥军爱民共建月”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组织志愿者看望辖区老战士、伤残军人和新入伍士兵家属,同时走访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责任单位:武装部

3.资助各族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顺利进入大学学习,为其子女成才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顺利完成学业。

责任单位:镇工会

九月:活动主题“文明旅游行动”

活动内容:倡导“十大文明旅游行为”,即维护环境卫生、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爱护文物古迹、爱惜公共设施、低碳旅游、提倡文明垂钓、讲究以礼待人、注重消防安全、倡导健康娱乐、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摒弃“十大旅游陋习”,即乱写乱画、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集体行动缺乏时间观念、污言秽语打架斗殴、乱扔废弃物、大声喧哗、践踏草坪乱采花果、用酒店毛巾擦鞋、不守秩序乱插队。

责任单位:镇旅游办

十月:活动主题“关爱老人构建和谐”

活动内容:结合重阳节,走进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和“空巢老人”家中,通过卫生打扫、洗衣理发、检查身体、送医送药和文艺表演等方式,广泛开展“关爱孤寡、空巢、失独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

责任单位:镇老龄办

十一月:活动主题“我们是一家人”

活动内容: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公益日活动。

责任单位:镇卫生办

十二月:活动主题“扶贫助困助残关爱特殊群体”

活动内容:动员全镇私家车主,为老人、儿童、行动不便者、环卫工人提供顺风车志愿服务,在寒冷的冬天送出一份温暖。

责任单位:镇宣传办

四、要求

1.各责任单位要做好每月主题公益活动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活动总结、影像资料、文字信息的上报等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认真抓好牵头组织工作,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确保每月主题公益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服务-学习”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作用

1提高实践教学有效性

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重要意义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深入发展,东西方之间文化和思想的融合与交锋更趋激烈与频繁,使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在面临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往往偏重对理论的讲授,课题教学往往是教育者对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社会责任等的理论讲授,这样的思政教育“仅有认知性而没有实践性,往往出现理解未必接受,知道未必做到等问题,教学缺乏实效性”。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第十五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第六点“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③十以来,十分重视高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再次指出“大学生思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需进一步增强”,《意见》指出:“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启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将志愿服务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4]①2015年4月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联合下发了《百所高校结对县(市、区)暨百万大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双百双进”活动。因此在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建设中,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进基层,融入社会,顺利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把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真正落到实处。

2“服务-学习”的理念及实践模式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一种教育模式——“服务-学习”,这种模式以杜威的实用主义及柯布的经验教育为主要理论来源,把社区服务、志愿服务和服务过程中的深刻反思与学校课程学习紧密结合,把“服务”与“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社区生活体验式的实践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社会公民责任感。这种教育方式通过有计划的结构设计、为社区和社会活动提供有效服务,因此服务学习对于社区和学校来说是互惠互利的,这种教育模式既能帮助社区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和理念的转变,更是一场教育的革命运动,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教育模式。“服务-学习”将学生的课程与提供给社会的服务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学校与社会的通力合作,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参与到各种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去,一方面满足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责任意识,是一种以课程为基础的社区服务,整合了课堂教学与社区服务活动。“服务-学习”实践模式包含4个阶段:第一,准备阶段。对社区需求开展调研,在了解社区需求的基础上对学校文化、环境、学生团体性质等各方面条件进行评估,结合学校和学生团体的实际确定社区服务项目,设计服务活动方案,进行服务经费预算等。第二,服务阶段。方案经社区、学校、服务对象认可后,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在相关人员的协助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实做、具有挑战性和解决社区实际问题的服务活动。第三,反思阶段。反思是“服务-学习”模式与一般的社区服务、志愿活动最大的区别,也是“服务-学习”模式能带来学习的最重要的方法,是连接服务与学习的关键。学生根据服务经历进行反思,在教师的指导和设计下通过讨论、写作等形式总结经验,提升能力。第四,成果分享阶段。学生通过对“服务-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以团队或个人的形式进行材料总结,把团队或个人的活动成果、活动感悟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形式进行汇报,把自己的成果跟他人分享。以此我们可以看出,“服务-学习”模式借助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前期的准备和设计,将课程内容融合于社会服务中,让学生在服务中学习,在服务中不断提升他们学习主人翁的意识,确立他们学习主体性的地位;通过服务后的总结和反思,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运用“服务-学习”模式

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服务-学习”模式在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将极大地改变我们原有的实践方式,与社会服务、慈善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的提升,也有利于社会服务和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及社会风气将起到非常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1让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服务-学习”模式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总的需求,有充分的服务前调研准备、活动方案、活动过程监控和活动反思,应用到学校所有学生的实践教学中,通过与社会机构、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校内服务机构合作,成立基地,便于学生服务活动的落实。让学生在进校时就开始接受这种服务性的实践教学模式,从爱学校、爱专业开始,从认识校园、认识自我开始,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入群众,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社会服务和实践活动,提高对社会的认知,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关注身边需要关注的人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服务-学习”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生活、开展实践行动的平台和机会,可以将学生从封闭的课堂生活中解放出来,引领他们进入更为广阔的实践生活或社会公共生活中。

3.2让现有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长期来受到理论教学模式的影响,因此现有的实践教学评价不能完全脱离理论教学评价的固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理论教学考核的模式。“服务-学习”模式在活动评价中更注重活动过程的评价,将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相结合,把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发散思维的培养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大小作为考核的核心,学生实践成绩的评定要建立起更加合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可以结合学生实践报告的撰写情况、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实践的成效、被服务单位或个人的评价,对不同种类、不同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量化考核。

3.3更有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实践“服务-学习”模式通过社区服务中各种体验式的生活实践活动,大大增强了公民责任教育的实效性。“服务-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的实践活动,比如社区公共秩序的维护、环境卫生的整洁等,让公民责任教育不再停留在认知和情感阶段,而是真正上升到了实践阶段,这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教育活动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也更能从做中提升对公民责任的认识。学生通过社区生活式的真实体验,体会到作为一个社区公民的责任,帮助他们在社区生活实践中养成公民责任意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个公民实践的主体,当他们看到社区生活中存在的种种违背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的不良行为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时,就会从心底里对这些不良行为产生厌恶感和排斥感,从而对自己及身边人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当他们看到良好公民行为时才会由衷地产生积极的共鸣和认同,这一切都有助于学生从责任意识到责任行动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健全的公民品格。

3.4推动政府、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服务-学习”模式注重社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与社会慈善、志愿服务等社会性事务相结合,也符合了政府关于社会慈善事业、公共事务的发展要求,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更能得到政府、社区的帮助和支持。从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颁布的各类指导性文件要求来看,政府对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实践性的活动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如大学生志愿服务、勤工俭学、创新创业、教学实训实践、教学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支持大学生进社区、进基层参加群众性的活动,将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同国家、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事务相结合,注重大学生专业特长、个人兴趣爱好的发挥,设计学生乐于接受又具有实践锻炼意义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大大增强。目前课题组带领学生团队已参加庄市勤勇村“尚德勤勇”活动、“宁海强蛟镇幼儿园”志愿活动、校园社团活动展示、宁波市江北区五号空间展示、宁波爱萌流浪狗基地志愿服务、庄市星光之家敬老院志愿服务等各级各类志愿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二十余项,从目前课题组与学校各部门、社会合作的情况来看,我们学生的社会服务项目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学生们从这些服务项目中也收获很多,在学生的每次活动汇报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无论是在个人认知还是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或是个人实践活动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大大提高了思政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服务-学习”理论和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在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吸收和加入服务学习的教育理念,同时结合我们的实际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计划和评价体系,使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学校教学改革和社会需要的发展,捍卫思政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和作用。

文献参考:

[1]张丽娟.美国服务学习实践对提高我国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3(2):277-278.

[2]楚燕,叶飞.“服务学习”:公民责任教育的实践基础[J].德育讲坛,2013(2):59-60.

[3]王锡金,李彦慧.台湾服务-学习实践对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启示[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9-104.

[4]张冬冬.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4.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7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展示党员的良好形象,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来,县委组织部决定在全县广大党员中开展以“党员群众携手,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党员服务队进社区(村、企业)”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组建“党员服务队”的重要意义

1、组建“党员服务队”是推动落实重点工作的需要。当前,全县正处于一个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新一届县委、政府提出了“打造酒嘉地区后花园、建设四大保障基地”的战略目标,确定了加快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的重点任务,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全县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因此,只有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把广大群众带动起来,形成党组织合力促进落实、党员带头狠抓落实、居民群众参与推动工作落实的良好局面,才能凝聚全县人民的力量,实现我们确定的任务目标。开展“党员服务队进社区(村、企业)”活动,就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要通过这样一个党性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走进群众中、走进困难中、走进问题中、走进矛盾中,整体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建“党员服务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需要。当前,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多发多样的态势,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是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党群关系。开展“党员服务队进社区(村、企业)”活动,就是要通过广大党员深入基层,了解民意,提供服务,进一步增强党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让全县广大居民群众感受党的关怀,在为民便民服务中推动党群关系更加和谐。

3、组建“党员服务队”是进一步深化党性实践活动的需要。今年以来,我县以党性实践活动为抓手,在农村开展了“党员亮身份,建功新农村”活动,在社区开展了在职党员“双岗双争”活动,在企业开展了“创建五型支部,争当明星党员”活动,在机关单位开展了“弘扬**精神,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各项活动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客观地讲,各项活动也还存在浮在表面,不够深入,互相之间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如何深入推进各项活动,找准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党建之间的联系点,开展“党员服务队进社区(村、企业)”活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是以上各项活动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各个领域的党员既能成为“党员服务队”活动的参与者,又能成为“党员服务队”活动的受益者。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都要牢固树立“大党建”的理念,加强领导,相互配合,明确责任,做实工作,力争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全县党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工作原则

1、坚持自愿参加与组织引导相结合。开展“党员服务队”活动,既要激发广大党员履行义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自觉意识,引导和鼓励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行列,又要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组织下,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为社会公益事业献爱心、做贡献,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2、坚持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各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党委建立党员服务队,总支、支部,驻金各单位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小分队。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行业不同特点,引导党员分散或独自开展服务活动,要把党员服务活动延伸到居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使“党员服务队”活动真正成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

3、坚持机关部门与基层单位相结合。党员服务队到社区服务时,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要给予全力配合与支持;党员服务队到农村服务时,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要给予全力配合与支持,党员服务队到企业服务时,企业工委和企业党组织要给予全力配合。要在全县形成一个上下互动、声势浩大的党员义务服务热潮,使义务奉献精神深入到每个党员的心中,不断提升党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形象。

4、坚持力所能及与长期服务相结合。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鼓励党员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服务活动,要用群众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来衡量和检验,要在扩大影响力与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坚持长久,不搞“一阵风”,真正能够帮助服务对象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抓得长久,抓出实效。

三、活动主题和服务内容

开展“党员服务队”活动的主题是:亮党员身份、树党员形象、尽党员义务、建和谐**;真诚奉献,服务社会,彰显先进,传播文明。服务活动内容包括:

1、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积极向居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加深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了解,支持和帮助社区、企业、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政治和业务素质培训。

2、扶弱济困活动。通过助老、助弱、助少、助残、助急“五助”服务,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服务活动,关爱社会弱势群体,向急需帮助的孤寡、伤病残、失学儿童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和帮助。

3、便民利民活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积极开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供水、供气、供暖、供电、住房、园林绿化、物业管理、民工工资等政策咨询,以及义务献血、投资理财、家电维修等服务。

4、科技宣讲活动。面向农村,积极开展农、林、畜等方面的科技宣讲、现场指导活动,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技能化提供服务。

5、环境保护活动。面向广场、居住小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公共场地绿地,公共设施管护,开展环境亮化、净化、绿化和美化义务服务活动。

6、维护稳定活动。参加小区治安巡逻、义务值勤,协助做好刑释解教人员、迷信人员的思想转化和社会帮教工作,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做好民事调解,妥善化解邻里之间由于房屋质量、水气故障、装饰装修、物业管理等引发的矛盾纠纷,维护社区稳定。

7、社会公益活动。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由专业技能型党员从事的专业外,还可以开展许多临时性、突击性、公益性的义工活动,包括城市创建、卫生整治、植树造林、抗灾救灾、大型社会活动等服务。

四、工作措施

1、组建党员服务队。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着力建设一支以年轻党员为主,以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党员为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数量适当、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党员服务队伍。各部门(单位)党组织均要在11月20日前成立“党员服务队”。各乡镇、各部门党委成立“党员服务工作站”,承担本乡镇、本系统党员服务活动的规划、组织、指导、管理等工作,工作站的负责人由专职副书记或专职书记担任。党总支建制的成立“党员服务大队”,同时在所属基层党支部中建立“党员服务分队”;党支部建制的建立“党员服务中队”,形成覆盖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组织体系。要挑选有组织能力、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同志担任服务队的负责人。各部门(单位)党组织要重视党员服务队伍建设,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主动当队员,积极做队员。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对“党员服务队”的管理,建立“党组织指导推动、服务组织自主管理、党员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管理有序、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党员服务队”定期活动制度,各党委、总支、支部要在详细制定活动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两次规模较大的党员服务活动。要建立“党员服务队”承诺制度,“党员服务队”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群众需求,坚持群众满意标准,公开服务内容,设置服务热线,做出服务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价。要建立“党员服务队”报告制度。总支、支部在组织党员服务活动时,提前要向所在党委报告,党委审核把关后,再上报县委组织部。活动结束后,单位党组织要详细记载服务时间、服务内容等,以便年终考核时备用。

3、提供专业服务。积极倡导“争相服务为他人,个人社会相和谐”的理念和“参与、友爱、互助、奉献、进步”的精神,以自身的特长和精力向社会提供服务。要逐步形成以便民利民为主题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文明创建为主题的公益服务活动,以大型活动为主题的突击服务活动,以助农增收为主题的科技援助活动,以固定对象为主题的长期义务服务活动等六大服务项目体系。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行业特点,积极打造便民服务、科技服务、文明宣传、道德巡防、环境整治、治安防范等特色服务队,创建服务品牌。

五、工作要求

1、注重舆论宣传。全县各级党组织要通过有效形式进行专题动员部署,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引导广大党员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党员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按照活动的整体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及时研究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进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各党委、总支、支部要注意发现典型,注重总结经验,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为党员服务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在开展活动时,要采取授带、标牌、队旗等形式挂有“XX党员服务队”的明显标志。

2、加强领导协调。为进一步规范党员服务,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把开展党员服务队活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党员的基本情况,根据他们的特点和服务对象的需要,合理设置服务岗位,组建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使“党员服务队”成为党员服务的重要载体。

3、精心组织管理。各基层党组织要以党委(总支、支部)为单位,认真做好“党员服务队”的登记、指导、考核、激励等管理工作。要确定专人负责,组织填写《党员服务队登记表》,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制定活动计划,探索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党员服务项目、服务形式、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载体,深化服务内涵,创建服务品牌。党组织和党员要认真填写《党员服务记录单》,对参加公益性志愿服务情况、服务时间等及时进行记载,这既作为党员服务的身份证明、业绩证明、荣誉证明,也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证据。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8篇

一、“三支火炬”燃旺社区助残之火

铁东街工委、办事处地处哈市城乡结合部,人口3.9万,残疾人658人。2002年10月,部队转业的女校官董淑兰担任香木社区主任,她走访了住区300多户残疾人家庭,贫困的现状令她震惊。由于驻街企业多数倒闭,地区经济状况较落后,社区拿不出助残资金。恰逢毗邻社区的东北农业大学学生到社区参加社会实践,经认真谋划,“三支火炬”进社区的助残活动方案很快形成。

东北农大现有18个学院、20285名在校生,1998年开始,农大规划和发展学院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三支火炬进社区”活动展开后,迅速发展到几千人。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了50多支“帮残助残”小分队,先后与300多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结成对子,定期到残疾人家里进行义务劳动。残疾人请不起辅导子女功课的家庭教师,社区调查摸底后,排列出53名特困家庭子女,由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上门补课。一年多时间,5名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学习成绩跃为优秀。

二、社区和大学联合助残好处多多

(一)大学生助残,有益于全民助残意识的提高。

上千名大学生活跃在社区,和发达国家的义工有异曲同工之效。大学生助残,感染了邻里亲朋,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帮残助残蔚然成风,让受助残疾人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高位截瘫的残疾人陈连贵,哥哥早逝,嫂子手术失败丧生,留下一个侄子,没有生活来源,家中大小事都由他年近七旬的老母承担。那一年入冬前,她家菜窖塌了,过冬蔬菜无地存放,陈大娘产生了轻生念头。十几个大学生志愿者来到她家,帮助挖菜窖、抬煤、倒灰、劈子,还给她的孙子义务补课,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开始有了笑声。独臂残疾人康熙友的妻子是因车祸多年卧床不起的“植物人”,全家每月靠310元低保金过日子,他还供养着上大专的儿子。大学生志愿者把他家作为帮扶重点,康熙友却不让大学生进门,担心病人气味难闻,学生们厌恶。大学生坚持走进他家,帮助洗衣服、擦玻璃、包饺子,康熙友家有了帮手,他的家像个家了。

大学生“三支火炬进社区”助残活动在地方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2003年1月,中央电视台2套节目记者来到香坊区采访,康熙友多年细心伺候“植物人”妻子的事迹上了电视。从此,他成了社区名人,市长带着1万元慰问金来看望他,鼓励他坚强地生活下去。

(二)志愿者助残,有益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2001年以来,铁东街工委与东北农大选派多名政治素质好、热心公益活动的学生,到办事处所属社区挂职兼任居民委主任助理。“三支火炬进社区”活动一届传一届,一批带一批。贫困大学生刘义是规划与发展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站长,他坚持为贫困残疾人做好事,带动了一大批志愿者。木材西街28栋的刘国军,患有胃癌,妻子患有脑癌,两个儿子,一个患有先天性脑瘫,小儿子刘德强上小学五年级,外语和数学成绩差,刘义和同学们轮流到他家,不但帮助做家务,还给刘德强补课。刘国军家实在太小,补课只能在厨房里,但他们一直坚持了下来。2004年,刘义荣获了首届黑龙江省志愿服务金奖。01级工商(5)班女生张燕说:“我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身边的残疾人,用知识辅导他们的孩子,给他们带来明天的希望,原来给予是这样让人快乐,奉献也会让人幸福。”

(三)大学生助残,推动了大学和街工委的文明单位建设。

东北农大团委书记说: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推动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志愿者分布在各专业、各年级,每天都传递着爱的信息,营造了校园内团结向上的氛围,院党委非常重视,志愿者助残活动是我们搭建的建设和谐校园的一个平台。如今,东北农大已组织全校90%以上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志愿者队伍已发展到6000人。2002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组织召开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总结表彰大会,东北农大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2003年,东北农大又连续被评为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当初,农大的志愿者多是帮助一个社区的残疾人,现在已经扩展到了整个香坊地区。

“三支火炬进社区”活动推动了铁东街工委的文明单位建设,香坊区委宣传部、团委、区教委分别在这里召开现场会,推广大学和社区联手开展助残活动的经验。2002年12月,香坊区残联向东北农大经贸学院,授予了“帮残助残示范基地”的牌匾。

(四)大学生助残,需要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支火炬进社区”活动是帮残助残中涌现出来的新思路、新事物,涉及政府、学院、社会,涉及干部、学生和困难群众,是一个多领域、多单位的互动工程,有关部门应深入研究探讨,力争制度上完善,活动上规范,使之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公益社团;管理模式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07]23号)以来,国家、政府、高校都逐步加大了对在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1]但是,目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仍然停留在直接的、线性的、单一的无偿注入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此种物质获取方式产生依赖和麻木心理,进而造成感恩意识、奉献意识、诚信意识等的缺失。此外,贫困生由于在经济上处于劣势,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敏感、自卑、封闭等不良情绪。资助只是手段和形式,育人才是目的和初衷。因此,探寻经济帮扶、精神帮扶和心理帮扶等多管齐下的有效做法是完善资助体系、实现高校服务育人功能的重要议题。

一、公益社团化管理模式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愿组成的、按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社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包括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以及社会公益型等等。[2]公益社团强调围绕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实践,担任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的角色。贫困生的公益社团化管理模式是加强资助育人功能、解决资助工作困扰、实现资助育人两手抓的重要路径。

1.解决资助工作人力资源短缺与日益增长的贫困生人数之间的矛盾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加之近年来国家对贫困生群体的关注和重视,贫困生人数也随之有了井喷式的增长,这为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以闽江学院电子系为例,2017年贫困生总数为252人次,占全系总人数的22%左右。一方面,高校贫困生人数激增为高校的资助分配工作带来挑战。各高校都致力于做好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落实到学生身上。例如,根据文件要求贫困生的认定工作要经过文件下发、材料收集、材料审核、组织认定、小组评议、结果公示等等环节。为了保障资助资源的科学分配,确保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其中每个环节都要求做到严密的监督指导、严格的工作制度和规范的工作程序。资助分配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保障。另一方面,高校贫困生人数激增为高校的育人工作带来挑战。人数的增加使得资助育人工作过去的经验不足以支撑现实的问题。原有的人力物力在完成资源分配上已捉襟见肘,很难再深入细致地开展育人工作。部分高校的活动多为“短、频、快”,缺乏整体设计和有效指导,加之一些工作人员主动意识弱,创新意识淡薄,导致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成效甚微。因此,开辟新的教育平台势在必行。公益社团管理模式能够促进贫困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弥补了我国部分高校由于贫困生人数激增所带来的管理人力缺失的问题。师生可以通过公益活动平台相互交流与沟通,更多的了解贫困生,更近的走进他们内心,有利于事半功倍的做好育人工作。

2.解决贫困生自我实现需求与缺乏资源平台之间的矛盾

高校资助工作一方面要帮助贫困生减轻或解决经济问题,另一方面要升华助学目标,提升贫困生群体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可用之才。高校是半社会化的氛围,社会存在的对财富、地位等疯狂崇拜的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到学校环境,贫困生在校容易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他们面临着来自经济、学业、人际交往、生活情感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所要承受的压力已经超过一个普通大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如果没有有效的纾解渠道和足够的自我调适能力,很容易导致心理的失衡。贫困生由此容易产生自卑感,由自卑容易导致过分自尊,也就是虚荣心。虚荣心过强表现出孤僻、内向、敏感脆弱、偏执、过激等特征。[3]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对闽江学院电子系贫困生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贫困生极度渴望成功、渴望他人尊重、渴望自我实现。但贫困生群体通常受制于各种因素,十分缺乏可以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因此,搭建贫困生锻炼自我、沟通外界的平台,正确引导贫困生自我实现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十分重要。公益社团管理模式一方面为贫困生提供了与社会接触的平台和与他人沟通的有效渠道。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公益活动,让贫困生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准确的看待自己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此外,公益社团作为学生的自治组织,为贫困生提供了更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机会,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公益社团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公益实践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培养一批兼具志愿精神和领导能力的青年公益人才,孵化一批学生公益项目,面向社会需求开展专业化公益服务,实现社会公益创业教育。

3.解决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资助工作与资助体系不完善之间的矛盾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以实现教育公平和公正为目标做了很多努力。但长久以来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都以经济支持为主,精神帮扶和思想帮扶还存在缺失。一些贫困生在获得资助后,容易产生“等资助、靠资助”的不良心态,甚至存在挥霍和浪费等现象。同时也有部分贫困生出现拖欠校内借款、拒交学费等失信行为。感恩、诚信、奉献精神的教育既是理论,更要体现在实践活动中,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地内化入心。而部分高校的隐性育人缺少活动的支撑,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公益组织管理模式丰富了高校现有的资助体系,有助于培养贫困生的感恩、奉献、诚信意识。公益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把友善、利他内化为道德品质,形成基本的道德认知,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简单公益行为的长期积累可以显著改变大学生的感恩水平。公益管理模式让贫困生有机会、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是知恩图报、诚实守信等中华美德教育的有效方式。公益组织管理模式有利于贫困生的心理援助。公益活动指向对象往往是社会弱势群体,学生参与其中能够推己及人,唤醒内心的感恩意识、奉献意识等。当学生看到自己所帮助的弱势群体正用顽强的意志力与生活做斗争,能够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正能量。公益社团管理模式丰富了高校现有的资助体系,有助于更好的实现资助的育人功能。

二、公益组织模式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施路径

1.出台制度,保障社团科学有序发展

贫困生公益社团化管理体现了自主性、自发性和志愿性。然而,无限制的自主和无规矩的自由容易导致社团陷入“杂、乱、散”的困境。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营造发展新氛围是社团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和规范化运行的根本保证。首先,社团管理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同时更要发挥系院、学校在社团的成立审批、服务登记以及内部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功能,为社团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要实现公益社团模式对贫困生“实践育人”的功能。“实践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着眼于贫困生群体。公益社团化管理模式可以将社团发展的宗旨、理念和内容内化到每一位成员的身上。常规化、计划性的组织成员开展学习,让学生领略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掌握公益服务的基本技能,才能更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传递互助精神,传播社会正能量。第三,创新管理形式,规范会员准入制度。严格规范的准入程序是社团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公益社团的成员普遍存在着两种特征:报名积极性高和活动参与率低。刚实行公益社团管理模式时大部分贫困生都踊跃参与其中,但多次活动后部分成员出现积极性低的现象。因此,创新管理模式,规范会员日常管理是社团后继有人、持续发力的有力保障。以闽江学院电子系为例,对贫困生公益社团采取会员制管理。由勤工中心干部和贫困生里管理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同学担任骨干会员,他们是负责社团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这些同学是经过综合考核个人能力素质、活动参与经历,以及服务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等方面选的,他们不仅享有社团成员的全部权利,同时负有积极做好管理工作,保证参与社团重要活动的义务。其余贫困生为会员,平时自愿参与社团组织的公益活动,对会员实行公益积分制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在活动中使骨干与会员形成合力,有益于社团组织目标的实现。

2.搭建平台,确保公益活动的常态化和持续性

公益活动的常态化、持续性能够为贫困生提供为公益奉献的渠道和可行性。高校资助部门要积极为贫困生搭建多元化、持久性的公益服务平台。要充分利用同学们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努力探寻适合的渠道和平台。一是要创造性的利用学校的资源,结合校园文化,做好校园公益活动。学生会、团委等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学生组织的优势,了解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的契合点,切实有效的开展各类校园活动。让贫困生得到锻炼的同时,打造温暖、奉献、正能量的校园文化。二是要积极发掘社会和政府资源、寻求各方帮助,为公益服务拓宽渠道。贫困生的公益活动要不断社会化、普及化和渗透化,需积极发挥各种参与主体的力量,形成联动效应。闽江学院电子系充分利用专业特点,与省、市科技馆合作,组织贫困生利用专业知识为科技馆观众做志愿讲解服务,充分挖掘可实现、有实效的公益服务平台。同时,这也是让贫困生尽早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锻炼机会。三是随着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微公益”为代表的网络公益随之兴起。网络公益是一种新型的公益形式,它是网络与公益事业结合的产物,具有形式灵活、互动性强、富于创意等特点,在高校中得以迅猛发展。相比于传统的公益活动,网络公益更易为大学生接受和参与。发挥网络公益的作用,是适应这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公益活动。同时社团也要注重自媒体的建设,提升会员的网络素养和技能,计划性的建设社团自身的官方媒体,通过网络工具扩大公益活动的影响效应。最后,吸收社会力量,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保障。各高校应通过联络校友、社会企业、社会公益团体等社会资源,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并指导公益社团建立稳定持久的社会支持系统,确保志愿服务经费的基本来源以及志愿服务活动稳定发展。

3.培育精品,实现公益活动的品牌化和项目化

所谓品牌,是指能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4]品牌不仅仅是一个高校社团形象的载体,也是确保社团计划性、完整性和良好运行机制的保障,更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公益社团的品牌化有利于提升社团的整体水平,激励社团成员不断进步。此外,提升公益活动质量、打造公益活动品牌,对于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资助育人工作的落实、实现社团社会价值都有着重大意义。贫困生公益社团的品牌建设尤其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尤其要发挥其育人的功能。高质量的公益实践活动,既是在为社会培养深具公益精神的高素质公民,更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贫困生公益社团的良性发展最终要走向品牌化道路,其增值的源泉来自受众对其服务项目的认同感。因此,贫困生公益社团的品牌化应该在逐渐沉淀、时间积累中实现,并进一步内化为大学生内在的精神。在公益社团建设中整合公益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平台方面做出的提升和改善,就是公益实践活动走向品牌化建设的过程,尤其要重视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贫困生进行公益服务项目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树立自己的品牌。一是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性格特点,打造具有系院特色、专业元素的品牌公益项目。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要注重了解贫困生,帮助他们发掘自身优点,引导他们利用自身价值实现自我。例如,闽江学院电子系充分利用学生的专业特长,组织贫困生开展“义务家电维修进社区”、“手工电器制作传爱心”等活动。组织贫困生走进高校、走进社区、走进养老院,通过自己的双手和专业技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二是关注时事热点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公益理念。服务项目作为社团品牌的载体,必须凸显其即时性和动态性。活动的即时性要体现在内容、主题、形式上。让贫困生可以通过参与其中,了解热点时事,养成关注热点、关注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三是以世界公益日为契机,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项目。如以世界森林日、世界读书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为契机,通过游园会、行为艺术、特定人群服务等方式,广泛开展主题鲜明、效果显著的公益服务活动。

4.考核量化,促进公益服务意识的内化

为提高公益服务质量,增添社团成员兴趣点,可以对贫困生公益社团活动采取登记认证措施,如以服务小时为单位设置的公益反馈机制。中国的大学生已普遍进入“95后”时代,学生的社会意识不断增强,高校应进一步探索志愿服务在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高校的公益活动仍然存在活动分散、缺乏创新、激励机制不合理、培训体系不完善等系列问题。要解决现实的问题、保障服务的质量、提高活动参与率,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和可行的措施,让学生将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情感逐步内化为自身品质。严密的考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公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公益社团的内涵建设、品牌创设。以闽江学院电子系为例,在奖惩制度上构建了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的模式。在监督考评机制方面,采用公益积分制度。[5]广州大学自2012年也开始实施公益积分政策与贫困生接受资助相结合的方式,力争使高校贫困生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实现经济与身心的“双脱贫”。闽江学院电子系公益积分制度实施细则中规定:获得奖助学金资助的学生(非毕业班)本学年度参加公益服务活动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毕业班学生当年不少于48小时。目前,系院给每位贫困生发放“公益存折”,每次服务结束后由活动主办方对参与者的活动时长和表现进行客观评价,每学年的公益服务时长和质量将作为下一学年申请各类助学金评选的参考条件之一。此外,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学生打造成标兵,提供公平让他们分享服务公益的历程和心得体会,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示公益服务标兵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内驱力。综上,公益积分制度对督促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提升学生能力有巨大的正面影响。而通过公益活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能力提升可行且效果显著。通过公益积分制度的督促和辅助帮助学生明确公益活动的意义,从自身出发、由外而内、将公益内化为习惯。

三、结语

贫困生的资助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生群体。探索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帮助贫困生经济脱贫、心理解困和能力提升是每一个资助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和长期努力的中心。在新形势下,公益型社团模式是贫困生教育和管理的新载体、新渠道、新阵地。一方面要大力提倡、鼓励贫困生组建公益型社团,增强贫困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让社团成为培育和践行贫困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同时,发挥公益社团在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的重要效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贫困生公益社团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继续总结经验,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不懈努力。

作者:曾诚 单位:闽江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建美.论我国高校助学体系理念与机制的转变[J].湖南社会科学,2012(6).

[2]韩萌.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法制与经济•学术争鸣,2014(12).

[3]张晓玲.高校贫困生感恩现状的积极心理学视角解读[J].继续教育研究,2014(9):87-88.

[4]吴维东,詹美燕.高校共青团活动品牌文化建设浅析[J].科技咨询,2013(21).

公益活动走进社区总结范文第10篇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为促进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并提高学生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分析思考、实践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校德育处、团委每学年、美学期开展学生社区服务活动,拓展学校素质教育领域。

通过社区服务活动,整合了社会各方力量,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使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得到延伸,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常规管理监督网络机制。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交流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

二、活动主题:

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尽情展示“东林学子”、“女中学子”的风采。

三、活动主体:

全体高中学生。

四、活动形式和要求:

1、各年级以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活动小组,选出组长,走进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活动。活动时间量为1小时/周/人,或1工作日/月/人。

各活动小组的组长带领组员密切合作,自主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主动联系活动单位,简要制定了活动计划,在活动中同学们有意识地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2、以学生社团(义工团等)为单位,由学生干部自主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五、活动时间:

双休日、“五一”长假、“十一”长假、寒暑假。

六、活动内容:

1、参与社区管理,参加义工等活动。协助村、居委会出墙报,开展协助社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劳动,开展植绿护绿、清洁楼道、拾捡垃圾等活动。

2、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在社区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开展本地区水资源状况的调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对本地区水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等。

3、发扬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福利院等地开展敬老爱幼活动,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重晚情”活动。

4、开展读书学习互助活动,主要是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和指导社区内的中小学生开展读书学习。

5、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6、普法宣传。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传《劳动法》,宣传与工人农民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等。

7、积极参加“感动无锡”、“活力无锡”寻访实践活动,并有学生活动小组获奖。

8、参加“文明使者在行动”交通协勤活动。

9、参加学校学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

10、参加爱心义卖活动。

七、活动效果:

(一)、服务社区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走进社会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三)、珍惜环境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四)、关爱他人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五)、善待自己

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通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八、活动小结:

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是近年来各地新兴的一项公益事业,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建立并完善进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发展,从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德育处、团委广泛发动,壮大社区志愿服务力量,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机制,为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幼儿园家庭社区总结范文 下一篇:重点工作举措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