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富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05 11:01:21

公司财富管理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1篇

1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逐步推进。

2 GDP增速放缓。

3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

4 理财者的投资回报和财富增长受到负面影响。

5 中国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加剧,家庭养老负担不断加重。到2020年,23%的中国人口将达到65岁以上。

6 如何为自己提前安排后继无忧的养老计划,已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

国内财富管理面对的问题

1 个人财富快速增长,在财富管理方面存在巨大的需求。

2 金融分业监管,导致金融机构以产品为导向,富裕人群得不到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

3 中国市场普遍存在资产证券化限制,导致产品缺乏,尤其是固定收益类产品匮乏。

4 中国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认识还不成熟,绝大多数人误以为财富管理就是购买理财产品。

财富管理两大误区误区

一:羊群效应

对于个人理财者而言,限于个人时间、精力等原因,而无法涉及广泛的产品门类。这也使得绝大多数人在选择财富管理机构时,往往选择听信身边人的劝告,因而常常会陷入一些骗局。吕骐认为,近期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大妈”,这一次的盲目黄金投资,给她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误区二:“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在市场日渐复杂的今天,没有专业机构服务的理财者,将很难在市场上存活。但一个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不会建议客户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敢于投资、分散投资,前者应该是理财者自身具备的素质,后者应该是财富管理机构和客户共勉的原则。

财富管理的九大作用

中美两国财富管理行业对比

1 财富管理刚刚兴起,单业经营,行业间合作少,以销售为主业。

2 投资者不重视资产配比,短线投资居多,着眼绝对收益,对增值服务需求有限,喜欢自己理财。

3 产品匮乏,流动性差,投资门槛高,利率政策决定,资产证券化率低。

1 数万家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混业经营,行业合作普遍,以服务为主业。

2 投资者有资产配比需求,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着眼相对收益,对增值服务有大量需求,超过60%资产由专业理财机构管理。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证券公司 财富管理 商业模式

证券公司服务富裕客户的优势除投资组合管理与证券交易外,还包括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投资顾问等专业性较强的直接融资与资产增值方面的专业服务。此外,绝大多数的高净值客户均来自企业,因此充当企业的财务顾问,可以为企业(及其股东与高管)提供上市辅导、兼并收购、信用融资等方面的业务辅导,在目前分业经营的监管体制下,专业的财富管理优势地位完全可以使证券公司成为业务领先者。

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1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59万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8万亿。 因此,围绕着这类积累大量财富人群的理财需求,各家金融机构各显其能,利用自身优势,贴近客户需求,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事实上,中国金融界当前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财富管理”定义。但是广泛可接受的定义是:财富管理是金融机构在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客户的金融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客户制定财富管理目标,提供资产配置方案,从而实现客户未来预期财富规划目标的一种金融服务。

目前,商业银行及其私人银行部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已经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消费规划到保险保障,从购房贷款到投资通道,从退休年金到教育培训等。

以上各机构以其不同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占据了财富管理市场极大份额。相比之下,由于财富管理业务在证券行业刚刚起步,时间较短,适合于证券公司开展业务的商业模式还需要结合市场和客户情况不断摸索。发力打造财富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已经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思路,积极探索,通过整合公司业务与渠道资源,最大化整合资源,并为之努力实现创收效益,探寻自身业务的市场定位。

一、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意义

1.服务客户。即通过财富管理业务,建立分层服务体系,服务高端客户。

2.抢占市场。即充分利用证券公司的金融产品制造能力的比较优势抢占市场,攫取利润链的上游并争夺财富管理市场。

3.拓宽业务。在传统经纪业务外延式扩张和内生性增长都异常艰难的情况下,通过财富管理和金融产品销售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开拓新增盈利来源。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遇到的问题

1.同质化严重。首先,目前各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范围狭窄,产品缺乏鲜明的特色或卖点,多以权益类为主,少量类固定收益产品为辅。各类产品间的差异化较小,产品供应能力也较商业银行有一定差距。其次,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产品上缺乏有效包装,在服务上未能实现品牌化,使得目标客户缺乏对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的认识与信任,给市场开拓带来难度。最后,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服务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市场上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仍无法完全拟合,无论是权益类产品,还是类固定收益产品,尚不能满足不同认购资金起点、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不同风险偏好的多元化投资目标的需求,既无法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供应。

2.人才储备不足。财富管理的目标客户是高端人群,因此专业的高端人才队伍是赢得客户信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必然条件。证券公司不仅需要具备一系列金融基础知识,同时需要丰富的市场营销与沟通技巧,同时要有跨行业的沟通能力和广博的业务外知识储备。

3.法规政策障碍。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一般需由监管部门主导推动。在研究论证的过程中,监管部门第一考虑的要素是各种系统性风险,因此,创新业务的推出就较为审慎,宁可无功,但求无过。这在客观上造成创新审批周期拉长,创新推出之后,监管部门也会对其运行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限制。这在客观上造成证券公司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时,无法真正从客户需要出发,设计和开发符合客户要求的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以满足客户金融需求。这实质上体现为产品和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类型上都很难全面满足客户的需要。

三、发展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具体建议

1.积极提供资产配置产品。根据投资时间钟理论,在经济周期繁荣、衰退、萧条、复苏4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财富打理方式和主流理财产品。一般来说,经济繁荣时,权益类产品占据主流;经济衰退时,固定收益产品更受关注。

证券公司在开发产品时应该利用自身研究和投资的专业优势,积极主动的根据宏观周期,为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渐成趋势,满足养老理财需求的生命周期和生活方式理财产品等也可考虑开发,还有满足如住房、教育目标等特定需求的产品也可列入研究范围择机推出。通过不断完善产品供应,可以精确定位目标客户群、积极进行品牌建设,真正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巩固证券公司此项业务开展的竞争优势。

2.完善客户分级分类。财富管理业务应有别于大众理财服务,重点之一是对客户情况及其投资、融资需求的细致了解,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此证券公司需要有完善的客户分析系统。目前证券公司普遍缺乏客户分类分级、客户需求分析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有赖于管理模式由粗放转向集约、产品研发由规模主导转向需求主导、客户关系管理由标准化转向多维度,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财富管理服务。

3.放松监管,加强创新。证券公司自身要加快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在创新产品方面的研究和设计能力,为客户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在监管逐步放开的前提下,证券公司自身产品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增强,配合证券公司自身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实力以及投资银行业务联动,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最全面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领域的多元化需求,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佼佼者。

四、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美好愿景

1.证券公司财管理业务必然成为证券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随着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验的不断累积,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并必然成为证券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财富管理业务可以与证券公司体系内的各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投行在传统证券承销发行的项目上可以发掘发行人的财富管理或其他资产管理需求;而财富管理部门在服务高净值客户时也可以发现客户供职机构的融资或者兼并收购的需求,或者专户资产管理需求),形成合力,推动证券公司体系内的各项业务良性高速发展。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3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86-03

一、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现状

(一)财富管理的定义与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净值收入人群广泛增加,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2011年中国可投资资产10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59万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8万亿。 因此,围绕着这类积累大量财富人群的理财需求,各家金融机构各显其能,利用自身优势,贴近客户需求,发展财富管理业务。

事实上,中国金融界当前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财富管理”定义。但是广泛可接受的定义是:财富管理是金融机构在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客户的金融需求和风险偏好,为客户制定财富管理目标,提供资产配置方案,从而实现客户未来预期财富规划目标的一种金融服务。

目前,商业银行及其私人银行部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以及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已经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消费规划到保险保障;从购房贷款到投资通道;从退休年金到教育培训等。

商业银行携自身规模以及网络渠道优势,开展的最为如火如荼。全国性商业银行基本已建立了自身的总行级私人银行部门,并在各地以各种形式开设私人银行中心。为自身原有高净值零售业务客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供应、便捷的交易流程、财富的增值服务,从而增强自身对高端客户的粘性,提升客户对其的信任度。

保险公司侧重从保障、退休养老、子女教育和遗产继承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财富管理方案。基金公司则侧重从投资管理角度提供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的产品模式。

而信托公司则在2011年异军突起,借中国货币紧缩信贷调控之东风,托管资产规模大幅增长至3万亿元,成为财富管理市场极其重要的一环。

2010年成功在美国上市的诺亚财富为主的第三方理财机构,由于经营灵活,市场化程度高,在过去几年中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以上各机构以其不同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占据了财富管理市场极大份额。相比之下,证券公司所提供的财富管理服务,仍较为依赖资产管理牌照提供的资产管理集合理财计划产品。目标导向仍然为高净值客户的投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完善的投资规划与建议,协助客户个人及其家庭财富实现安全、保值、增值。

从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对象――高净值客户需求上来看,在经历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具备较多财产的高端人士对于财富管理的认识更加成熟,投资风险偏好更趋稳健,对于风险的认知日趋成熟。对融资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的要求更加复杂多样,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士希望获得个人融资、企业融资和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的服务,同时对于如医疗健康服务、子女教育、海外资产配置规划等财富管理增值服务需求逐步显现。因此通过分析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证券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证券公司参与程度尚有不足。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商业模式尚在起步摸索阶段

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意义可以归纳为3点:

1、服务客户。即通过财富管理业务,建立分层服务体系,服务高端客户。

2、抢占市场。即充分利用证券公司的金融产品制造能力的比较优势抢占市场,攫取利润链的上游并争夺财富管理市场。

3、拓宽业务。在传统经纪业务外延式扩张和内生性增长都异常艰难的情况下,通过财富管理和金融产品销售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开拓新增盈利来源。

但由于财富管理业务在证券行业刚刚起步,时间较短,适合于证券公司开展业务的商业模式还需要结合市场和客户情况不断摸索。

发力打造财富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已经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思路,积极探索,通过整合公司业务与渠道资源,最大化整合资源,并为之努力实现创收效益,探寻自身业务的市场定位。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法规政策障碍

证券公司主营业务是在一系列监管政策指导下开展的,但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证券公司业务也面临着不断创新的迫切要求。

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一般需由监管部门主导推动。在研究论证的过程中,监管部门第一考虑的要素是各种系统性风险,因此创新业务的推出就较为审慎,宁可无功,但求无过。这在客观上造成创新审批周期拉长,创新推出之后,监管部门也会对其运行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限制。因此,这在客观上造成证券公司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时,无法真正从客户需要出发,设计和开发符合客户要求的金融创新工具和产品,以满足客户金融需求。这实质上体现为产品和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类型上都很难全面满足客户的需要。同时,现有的法规框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空间,如在业务宣传、市场开拓、行业准入等方面受相关政策制约,使市场拓展的灵活度与有效性无法与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相比较。

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开展需要在保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程度的灵活性与自主性,这样才有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导地位,得到目标客户的认可,早日与国际主流财富管理业务模式接轨。

(二)同质化严重

首先,目前各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范围狭窄,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鲜明的特色或卖点,多以权益类为主,少量类固定收益产品为辅。各类产品间的差异化较小,产品供应能力也较商业银行有一定差距。另外,商业银行有雄厚的客户基础与广泛代销渠道的优势,产品更为广泛,包含黄金、外汇、奢侈品等,更能覆盖客户完整的财富管理需求。

其次,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产品上缺乏有效包装,在服务上未能实现品牌化。商业银行所提供很多金融产品都具备较为成功的名称,并同时在财富管理业务宣传上也花大力气,投入资金和人力广泛宣传,具备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相对而言,证券公司由于受限于相关监管法规,同时也局限于长久以来经营思维的桎梏,很少积极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市场推广与品牌管理,使得目标客户缺乏对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的认识与信任,给市场开拓带来难度。

最后,证券公司财富管理服务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市场上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仍无法完全拟合,无论是权益类产品,还是类固定收益产品,尚不能满足不同认购资金起点、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不同风险偏好的多元化投资目标的需求,即无法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供应。

(三)理念变革

一方面,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开展遇到困难与市场上客户理念有关。由于商业银行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涉足早于券商5年以上,因此已经领先券商抢占了市场先机,并以自身业务模式固化了客户理念。即广大的客户在有理财需求时,第一想到的对象是商业银行。而炒股才是证券公司做的业务。当证券公司宣传相关财富管理时,客户理念很难转变和接受,这当然与上述品牌宣传有关。

另一方面则于证券公司自身经营理念有关。证券公司由于长期受制于监管的严控,长期以来缺乏业务转型的迫切性和必然性意识。只有证券公司自身经营理念能积极转变,并清醒地认识到行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及市场、客户需求转变的必然趋势,真正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将精力放在以完善的金融产品链条和金融服务资源之上,真正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真正转变经营思维并充分投入人、财、物,即可有效转变业务影响力。

(四)人才储备不足

财富管理的目标客户是高端人群。因此专业的高端人才队伍是赢得客户信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必然条件。

证券公司以往的人才主要体现在某项的专长方面,而对于财富管理业务则需要金融行业的通才――不仅需要具备一系列金融基础知识,同时需要丰富的市场营销与沟通技巧,同时要有跨行业的沟通能力和广博的业务外知识储备。

目前,在证券公司业务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财富管理人才紧缺问题。突破制约财富管理发展的瓶颈,首先要突破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而长远来讲是传统业务体制变革和部门之间、行业之间资源整合的问题。证券公司营业部前台人员是证券公司综合服务实力向客户展示的统一端口,证券公司一方面要向银行、第三方理财机构打开大门广纳人才,突破证券从业资格限制,招募具有各类专业资质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还需要提升财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能,扩大财富管理人员的服务半径,通过专业研究力量、前台营销力量、后台服务力量的整合,在证券公司营业部层面构造财富管理、投资顾问、营销人员、客户服务一体化的营销服务体系,在业务转型的过程中锻炼、培育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精英人才。

三、发展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具体建议

(一)放松监管,加强创新

证券公司自身要加快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在创新产品方面的研究和设计能力,为客户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在监管逐步放开的前提下,证券公司自身产品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增强,配合证券公司自

身强大的投资和研究实力以及投资银行业务联动,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可以为客户提供最全面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领域的多元化需求,成为财富管理领域的佼佼者。

(二)建立全方位财富管理体系

随着高净值人士对融资服务和增值服务需求的增长,证券公司除了提供上市融资、财务顾问、投资管理、PE投资等专业服务外,也可在个人融资、保健医疗、海外投资等领域开展或合作开展相关增值业务,打造满足客户需求的全方位财富管理业务体系。

(三)积极提供资产配置产品

根据投资时间钟理论,在经济周期繁荣、衰退、萧条、复苏4个阶段中,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财富打理方式和主流理财产品。一般来说,经济繁荣时,权益类产品占据主流;经济衰退时,固定收益产品更受关注。

证券公司在开发产品时应该利用自身研究和投资的专业优势,积极主动的根据宏观周期,为客户提供适当的产品。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渐成趋势,满足养老理财需求的生命周期和生活方式理财产品等也可考虑开发,还有满足如住房、教育目标等特定需求的产品也可列入研究范围择机推出。通过不断完善产品供应,可以精确定位目标客户群、积极进行品牌建设,真正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以巩固证券公司此项业务开展的竞争优势。

(四)完善客户分级分类

财富管理业务应有别于大众理财服务,重点之一是对客户情况及其投资、融资需求的细致了解,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为此证券公司需要有完善的客户分析系统。目前证券公司普遍缺乏客户分类分级、客户需求分析方面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有赖于管理模式由粗放转向集约、产品研发由规模主导转向需求主导、客户关系管理由标准化转向多维度,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财富管理服务。

四、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未来前景

(一)证券公司财管理业务必然成为证券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财富管理业务(含私人银行业务)一般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或者与资产管理业务组成一个综合部门。财富管理业务可以和投资银行业务一样为大型投行贡献可观的利润。因此,随着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经验的不断累积,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在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成熟,并必然成为证券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财富管理业务可以与证券公司体系内的各部门实现资源共享(投行在传统证券承销发行的项目上可以发掘发行人的财富管理或其他资产管理需求;而财富管理部门在服务高净值客户时也可以发现客户供职机构的融资或者兼并收购的需求,或者专户资产管理需求),形成合力,推动证券公司体系内的各项业务良性高速发展。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随着证券公司传统经纪业务的发展高度同质化,外延式扩张和内生性增长都困难重重,通过财务管理和金融产品销售实现商业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开拓新增盈利来源,成为证券公司经纪业务转型的必由之路。

事实上,经纪业务经营模式转型在国外成熟市场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9年底,加拿大证券行业经纪业务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率已下降至低于46%,而纯交易佣金收益更降低至占总经纪收益的45%,以增值服务为主的收费性经纪业务收益则提升至占总经纪收益的1/3,或销售产品的收益占总经纪收益的22%。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证券公司 财富管理 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居民人均收入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企业和个人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万事达卡中国富裕阶层指数》报告指出:“2009年,中国内地家庭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富裕阶层有近500万户,到2015年,内地富裕阶层数量预计将增到860万户。”随着财富的积累,人们的理财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崇尚勤俭节约、不善投资只爱储蓄,到现在人人熟知的“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投资理财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话题。

针对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始逐步形成全面的财富管理市场竞争格局。但是近两年来,无论是在规模、渠道还是人才方面,证券公司在财富管理业务上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为此,本文将针对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业务发展策略。

一、证券公司财富管理现状及所处环境

近年来,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所面临的状况是危机与机遇并存。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股市的持续低迷,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也举步维艰。在全国财富管理市场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券商在财富管理市场却日益被边缘化。一方面,近两年来,券商财富管理资产净值规模大幅下降,到2011年末,资产净值额仅为1256.27亿元,还不到银行的三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券商理财产品的业绩不管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都不甚理想。由于去年市场整体低迷,众多券商系理财产品资产净值急剧萎缩,面临清盘。

当然,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也面临着巨大机遇。首先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私人财富管理需求越加旺盛,财富管理市场的增长空间依旧十分巨大。近年来,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的财富以超过GDP的增速高速增长,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拥有的财富数目不可小觑。随着财富的增长,人们对理财的需求也在逐加大,这为金融机构开展全方位的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其次,近年来,中国的资本市场环境大大得到改善,多层次金融市场得到大力发展,这为证券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促进财富管理产品多样化创造了条件。最后,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证券公司还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服务优势以及客户优势。而这一切,都让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成为证券公司所必须要抓住的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

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不管怎样,近年来,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缓慢是其既定事实,而造成这一现象,竞争对手强大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是,监管过于严格、产品结构单一、渠道较少、人才匮乏是导致其发展缓慢更主要的原因。

(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风险较高

目前券商的理财产品结构单一,大多投资于股票市场中,风险相对较高。由于近两年股市持续低迷,券商理财产品吸引力也随之大幅下降。相对而言,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理财产品投资领域更为广阔,且产品风险有明显的层次感。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其中既包含低风险的货币市场产品,也涵盖以债券、票据、信贷资产组成的风险适中的理财产品。而在客户有需求时,也会为客户提供风险相对较高的股票、汇率、商品、衍生品等结构化产品。

(二)渠道较少,专业人员缺乏

过去几年,证券业的发展基础得以夯实,但总体规模小,网点少,对金融体系影响力弱。尽管近两年来券商营业部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扩张,但证券公司网点数仍不足5000家,仅为银行网点的10%左右。另一方面,虽然证券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产品设计及研发人员,然其营业部的财富管理专业人才缺乏,这也是其无法掩盖的一个劣势。虽然目前证券公司的投资顾问队伍已经初步建立,但整个队伍的专业素质不足,职业素养良莠不齐,财富管理所需要的理财知识也相对缺乏,给客户的感觉更大程度上是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而非专业的理财服务人员。

(三)审批环节过多

不管是在财富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上,还是销售资格准入方面,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业务均存在监管过于严厉的现象。第一,相比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备案制,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发行仍采取审核制,这无疑限制了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不利于丰富券商资产管理产品的品种。第二,券商营业部目前仅允许销售某些类别的理财产品,这也使券商营业部无法转型为产品线齐全的财富管理中心。第三,目前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仍无法参与申购券商理财产品,这也是券商系理财产品迟迟无法做大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还存在理财产品投资主办人更迭频繁、账户设置繁杂等缺陷。这些缺陷有的是由于行业客观发展所致,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改善;有些则是券商自身业务设置不合理所致,可以通过业务创新加以改善。

三、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对策

面对各类经营的竞争与挑战,证券公司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使其财富管理业务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关键就在于立足于自身优势,将投资顾问业务与财富管理业务结合起来,在为客户进行投资咨询的同时,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外,证券公司还可以在客户细分、完善产品线、培养专业人才上做出更多的努力。

(一)以客户细分为基础,推动服务方式转型

客户细分,是指企业在明确的战略业务模式和特定的市场中,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需求、偏好以及价值等因素对客户进行分类,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模式。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进行客户细分不仅有利于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也有助于券商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标市场,为券商服务资源分配提供依据。另外,按客户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进行的细分,还有助于证券公司将适合的产品营销给适合的客户,避免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客户投资高风险产品。总之,客户细分有助于证券公司更深入的了解客户喜好,针对目标市场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和满意度。

(二)完善账户管理体系,健全券商理财账户功能

目前,由于监管的需要,券商的理财账户无法跨省进行运作。面对规模日渐增大的流动人口趋势,一省一账户的特点严重限制了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在完善账户管理体系方面,可以将各省的理财账户进行融合,方便客户的资金流动与管理。另一方面,在健全券商理财账户功能上,可以设立独立理财账户。独立理财账户不仅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投资策略,还可以在一个理财账户上集合多种金融功能。以1977年美林证券与一家美国地方银行合作推出的著名的现金管理账户(CMA)为例,该理财产品就把银行的支票结算账户功能和证券投资增值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独立理财账户的理念应用于财富管理上,对于同一个客户,使用同一个账户,进行各类金融产品的投资,抑或是设计个性化的投资组合。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方便客户,节约成本,也可以让财富管理专业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配置客户资产,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三)理财产品创新,完善券商资管产品线

商业银行之所以在财富管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理财产品线完整。因此,券商应加速推出不同风险类别的产品,形成不同风险收益配比的完整产品线。根据其风险,可以将理财产品分成六大类。

第一类是货币市场相关类产品。这一类别的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的短期有价证券,并旨在为客户提供流动性管理,其收益虽低,但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即资金安全性高。第二类是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这一类产品的风险较低,但也能为投资者带来一定收益。通过充分利用银行间市场的产品与工具,可以为客户提供固定收益类投资渠道。第三类是股票类投资产品。股票类投资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但从长期看上涨潜力巨大,是目前券商财富管理业务的主流产品。第四类是衍生品、程序化交易品以及另类投资产品。以程序化交易产品为例,在2011年相对较差的市场情况下,绝大多数以套利、对冲为交易手段的程序化交易产品仍取得了绝对收益。随着商品期货有可能向券商财富管理业务开放,更多的基于期货和现货之间、不同合约的或品种之间的交易策略将得到广泛应用,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低风险稳定收益品种。第五类是融资融券类理财产品。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使得投资者既能做多,也能做空,不但多了一个投资选择以营利的机会,而且还能适当规避风险。随着我国融资融券业务的逐步发展,融资融券类理财产品也将成为券商理财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一类是为满足客户特殊需求所设计的理财产品。针对高净值客户,可以根据其独特的风险收益偏好来设计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同时,实现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投资收益。

(四)完善券商业务资格管理

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受到政府高度管制的市场,证券市场的结构和发展速度受政府影响,券商业务资格的取得需要政府的批准,服务价格也受到政府的管制。另外,金融产品的创设要由政府核准,即使是证券市场的行情走势也会受到政府的影响。券商从事各种业务时,例如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都需要取得政府的准入资格。从历史角度来看,券商各种业务正是靠政府设置的高行业壁垒、高服务收费而得到迅速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就亟需完善商业资格管理,设立财富管理业务资格认证。

(五)加强培训,打造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专业人才

除了以上谈到的这四点外,券商还需要加快打造财富管理专业人员的步伐。财富管理是一项高技术、高智能的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及人才、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点,这就需要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敢于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作后盾。因此,加强培训,打造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专业人才团队是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力所在。应当优选一批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精英员工,进行保险、股票、基金、税收、法律等经济金融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证券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管理队伍,为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客户提供理财服务。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市场对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越来越强,财富管理业务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财富管理业务对券商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研究业务的收入都会带来很大的贡献。虽然从目前来看,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并没有取得它所被期望的成绩,而且障碍重重。但是只要直面困难、埋头苦干,充分发挥券商优势,建立有效的投资人才培养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不同风险收益配比的完整产品线,努力开拓新型渠道业务,设立独立理财账户,券商的财富管理业务定将成为一项为公司带来丰厚利润的优质业务。

参考文献:

[1]徐文婷,欧美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经验借鉴[J].银行分析,2010

[2]章军,财富管理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

[3]李东亮,券商财富管理业务浮现三大主流模式[N].证券时报,2011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5篇

同业拓展模式

独立法人

瑞泰人寿和国寿集团是践行财富管理业务独立法人模式的典型代表,瑞泰人寿聚焦财富管理业务,向客户提供的主要产品服务有与财富管理相关的调研报告、财富视界手册内刊和财富健康计划产品与服务等。国寿集团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路径清晰可鉴。

2006年,中国人寿在大众富裕人群比较集中的北京和上海两地建立大学生销售团队,以上海分公司为例,销售团队的主要组成人员以一批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学历、高素质、高绩效”(简称“三高型”)人才组成,平均年龄不到25周岁,鉴于“三高型”人才的良好素质和集团的良好培训体系,目前这支队伍的高价值业务能达到2500万元/年,年度的续期贡献已过亿元,不仅业务品质优异且基本实现零投诉。

以上是国寿集团践行财富管理的“组织队伍建设”模式,为落实保险业“新国十条”、拓展第三方资产管理市场服务范围,国寿集团成立财富管理独立法人实体。2014年11月,国寿集团下辖的中国人寿资产有限公司、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国寿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特定客户的资产管理业务及中国证监会许可的其他业务。独立法人国寿财富管理将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置客户利益于首位,建成专业优良、诚信合规、运作稳健的现代财富管理机构,也是中国人寿实现转型升级、建设现代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的战略需要,更是中国人寿参与社会财富管理、为广大客户和投资者提供更全面金融服务的重要窗口。

银保合作

在国内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渠道优势和客户优势是发展财富管理的两大优势,所以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寿险公司/集团都大力发展财富管理的“银行整合”模式。作为银保整合模式的典型代表,汇丰集团在进入中国的第一年(2010年),年化保费即达到近亿元,银行整合业务共享度超多80%,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和营销优势是汇丰集团银保整合模式的三大法宝。

中资机构方面,平安寿险的综合金融服务、交银康联的“3601+1银保合作”和农银人寿的客户分层对应以及建信人寿的“建信人寿龙卡”联名卡等银保整合业务当属行业典范。在此,我们以交银康联和农银人寿为例简要介绍如下。

交银康联与交通银行的“1+1”合作模式旨在将银保融合的理念分解细化成多个可操作方案,积极融入交行财富管理体系,化解客户财富风险,发挥保险保障在财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即将上述理念贯彻到交通银行的前中后台各个模块,在不断地联动协作中逐步将保险理念、产品、销售和服务“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目行财富管理体系,主要表现有五:

其一,“干部1+1”,充分发挥银行干部的协同能力和保险干部的营销能力。进一步,自2014年起,澳方股东与交银康联建立为期三年的领导力培训合作计划,首批已有25人赴澳总部完成培训。

其二,“培训1+1”,将“交行理财经理+交银康联客户经理”组成1+1训练小组联动培训,提升公司协作服务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2012年末至今,参训人数已超过3000人次。

其三,“产品1+1”,交银康联人寿根据交银客户生命周期设计了全周期的产品线,全面融入目行零售产品体系。

其四,“营销1+1”,合作举办高峰论坛、社区行、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等活动,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营销服务联动机制。

此外,交银康联经营版图已从上海逐步辐射至全国,建立了银保、电销、顾问行销渠道,形成了完成的“交银保障”产品线,并在2014年构建了“交银康联人寿――您的健康管家”增值服务体系。未来,交银康联还将积极打造以财富管理为特点的新直销渠道,即通过“跨界”,在大金融的格局下,依托交通银行集团化优势,不仅销售保险产品,还在合规的前提下销售资管类产品,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方案的设计。

农银人寿的财富管理业务依托农行私人银行、财富中心和理财中心的中高端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疾病医疗、养老规划、子女教育和财富管理等中长期的保险产品,并提供个性、专业、定制的保险服务。产品开发设计方面,财富管理业务紧跟市场、贴近客户,满足中高端客户在家庭保障、子女教育、养老规划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在产品形态、保险责任、免责条款上的创新,在产品定价、投保规则、增值服务上做文章,做到市场同类产品中“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全”。借助公司的产品开发实力,以及与再保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深度合作,实现对不同层次客户在保障额度、投保流程、服务品质上的差异。

服务体系方面,财富管理业务紧紧围绕“保险业务”核心,通过“服务需求差异化管理、服务体验全程化管理、服务内容多样化管理、服务团队精英化管理以及行司联动资源深度整合”,使得客户拥有保险即拥有服务,买保险就是买服务,并将农行成熟的客户服务资源与农银人寿的保险客户服务资源深度整合,使客户享受到农行“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体验。

机构设置

68家寿险公司中有3家设立资产管理部(中心),5家设置财富管理部门(中心),表面上并无实质区别,本质而言,新华保险财富管理部和生命人寿的凤凰理财中心是以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兼顾机构设置功能;而阳光保险财富管理中心和太平人寿的财富管理部则是以机构设置为导向,兼顾人才培养功能。

新华保险财富管理部旨在与银行、证券以及非金融机构合作,为中高端客户量身打造全方位的家庭理财与安全规划,将其独立于已有的个、团、银三大销售渠道,成为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独立运作,目标是打造一支保险公司当中 “高忠诚度”、“高素质”、“高绩效”的三高精英销售团队。自2010年以来,新华人寿财富管理部的销售业绩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与保险营销员渠道联手“做掉”银保渠道的销售份额。

凤凰理财中心是生命人寿在中国保监会“以创新谋发展”的规划指引下成立的国内第一家寿险营销创新机构,采用员工制的营销体制,以精英制标准(理财规划师持证率)搭建营销管理区的架构;通过公司客户资源名单获取及特定关系人协助促成的销售模式创新,建立持续稳定的高绩效业务平台;通过百元标保获取成本的费用包干制,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依据中心支公司架构设置以财富管理中心的形式探索中心城市营销未来发展之路的营销创新项目。

中心以“体制更顺、管控更严、素质更高、队伍更稳”为宗旨,成立寿险营销创新机构――凤凰理财中心。中心拥有一支高学历、持双证的综合金融服务团队,创新市场开拓模式,融合关系营销、交叉营销和渠道整合营销等多种国内外一流技术占领市场。用兼具“保值、保赚、保障”的新型保额分红产品为广大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理财规划服务。此外,中心坚持“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效益”,努力成为国内寿险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领跑者,引领国内寿险变革。建立综合金融服务团队,打造一体化销售平台,为每一位客户提供贴身的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

太平洋保险的金玉兰财富管理计划是以人才建设为导向的财富管理业务又一案例。以和而不同追求卓越的核心理念,培养专属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的理财规划师。目前正在建立一支高学历、年轻化、扁平化的精英团队,通过基础财务规划、投资策划、保险及退休策划、税务及遗产策划、高级财务策划、社会保障等培训课程,着重培训客户生命周期管理中各个阶段客户特征识别标准、目标客户群体需求分析和解决方案、如何与客户建立信任关系,积极为公司创造价值

太平人寿财富管理部则定向开发中高端人群,深度发掘并满足中高端客户风险保障管理及理财规划需求,提供高端人身、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理财、家财险等全方位综合金融理财服务,进行大额保单的深度开发和销售及保单的售后服务。成立于2012年的阳光财富管理中心,隶属于阳光保险集团旗下,专注于为研究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与高净值客户服务需求,为集团的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财富管理规划与高端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咨询中心。借助集团强有力地支持,我们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建议、高端的保险规划、养生医疗、海外移民等一系列咨询与推荐的增值服务,让客户在成功之余尽情的享受幸福美好生活。

品牌产品

全样本的68家寿险机构中有6家在其产品分类中明确表明有与财富传承或家庭收入保障相关的保险产品,如复兴国际的家庭保障/财富规划与传承系列产品、中国光大集团的3G家庭保单和友邦保险的传世经典系列产品等。对于高端人士而言,保险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使其拥有更多的财富,但是由于保险产品稳健的保值属性、灵活的融资功能以及与生命周期相契合的健康保障,使得保险对未知的不确定性把握更加容易,因此,许多保险公司设计了专门针对高净值人士的保险产品,这些产品是专门以高净值个人为目标的复杂的寿险产品以及长期护理险,对于传统保险公司而言,还包括一些大额的保单和创新型产品,如与养老社区挂钩的产品等。

就品牌建设而言,光明财富秉承“诚信理财、客户为先”的经营思路,以满足客户多方面金融需求为愿景,借助便捷的互联网渠道,帮助客户实现财富光明。同时,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两家企业,光大永明人寿此次与光大银行共同携手,竭力将“光明财富”打造成优质产品和服务品牌。借助多元化的金融集团平台,光大永明人寿将与集团下属企业光大银行、光大证券等公司开展更多的业务联动,也将联合为光大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

异业联盟

寿险公司在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过程中,除以公司/集团为中心同业拓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模式外,中英人寿则依靠股东背景资源,于2014年9月成立异业联盟事业部,致力于与各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通过创新型合作方式联合各行业企业对目标客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打造包含“饮食健康”、“身体健康”、“生活健康”、“财务健康”四个版块的综合性健康服务平台,开创寿险财富管理异业联盟的先河。各异业联盟将根据各自产品与服务分别从属于四个健康板块,中英人寿与异业联盟合作伙伴将以健康平台为重要载体,实现中英人寿客户与异业联盟企业客户之间的交互,双方客户通过注册健康平台享受异业联盟合作伙伴提供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实现客户满意度、企业品牌知名度的双重提升。

作为异业联盟的其他两个案例分别是复星保德信的星盟计划和太平人寿江西分公司的“太平树”,前者目标在于打造保险系的电商平台,含服饰美容、教育培训、美食、金融、日常生活、咨询资讯和其他等七大业务板块,通过“联手你我 共赢未来”方式实现平台共同体的“利润提升、互惠互利和全线营销”。2015年2月14日,太平人寿江西分公司与腾讯江西分公司在南昌举行“太平树”资源互惠平台上线会,旨在打造“最具特色和潜力的精品保险公司”,以不断提升卓越客户体验为理念,以双方联合开发的移动客户端APP手机应用软件为载体,通过O2O模式整合太平人寿客户资源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有优质产品的客户提供高品质的销售渠道,更为客户提供具有卓越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真正实现一对一服务和随时随地的人工智能服务。

结束语

广义而言,财富管理的本质是资本―负债管理,其中资本管理含货币资本管理、非货币资本管理、人力资本管理和社会资本管理。事实上,作为寿险公司财富管理业务“一体两翼”的“产品翼”,传统型寿险产品基本涵盖人力资本管理的范畴,而非传统寿险型产品如分红险、万能险或高现金价值产品等满足财富管理中货币资本管理的需要,内含养老保障功能的养老社区挂钩产品或财产保险产品等具有非货币资本管理功能。“服务翼”之增值服务蕴含社会资本管理之实。

这表明,追根溯源,保险业尤其是寿险公司虽无财富管理之名,但自成立之初就已行财富管理之实,而且,保险的保障功能也是财富管理业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鉴于此,寿险公司发展财富管理业应在树立保险文化、优化监管环境、做好统计监测等宏观框架指导下,应完善组织架构设计、丰富保障类产品线、差异化其增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监测体系以及建设专有的IT系统等。就本文的主题――组织架构建设而言,寿险公司应结合公司文化、股东资源和组织架构等特点,借鉴前述五种已有模式的优点,在充分了解许可经营地客户需求和客户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独具特色的组织架构或业务模式。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富管理;高净值客户;信托公司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062-02

自从财富财产制度确立以来,财富管理一直被作为一种财富保障的方式、资产管理的方式和经济治理的重要方式。随着货币的兴起和经济金融化这个趋势,财富管理演变成为金融机构或者资产管理机构,利用它掌握的客户信息和金融产品,帮助客户实现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财富管理市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财富市场的崛起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的关注,中国高净值财富人群总体可投资资产的分配中,信托领域所占份额仅在4%~5%左右,信托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潜力巨大,财富管理业务是信托业未来的蓝海。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富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新兴市场的财富分布和投资增长迅速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财富市场增长速度减缓。2008—2011年间,欧美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只有6.3%,而新兴市场中亚洲地区复合增长率达到20%,财富份额占全球财富份额的比重达到26%。在全球的财富管理市场中,中国最有吸引力,中国财富市场的崛起,已经成为全球财富管理的重要趋势,中国财富管理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

(二)客户财富管理的需求多元化

金融危机之后,投资者更加深刻的认识风险,风险偏好趋于中性和稳健。贝恩咨询调查显示,2011年全球约70%的投资者倾向于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获得中等的收益。价值偏好方面,追求更多的财富目标的重要性下降,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财富安全,财富继承、子女教育的偏好明显上升。产品和服务偏好多元化的配置,特别是横跨货币、资本、房地产、贵金属、衍生品、私募股权、艺术品这种市场的综合性理财方案受到欢迎。

(三)财富管理投资组合变化显著

房地产投资占比趋于下降,房地产中实物投资的比重降低,而房地产的投资信托基金的比例迅速上升;另类投资受到关注,私募股权、对冲基金、结构性产品等增速迅猛。结构性的产品在过去两年的增长率高达160%。

(四)财富管理的盈利模式发生变化

财富管理长期以来的盈利来源主要在于带给客户交易所收取的佣金,比重高达90%。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财富管理机构和客户之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现在财富管理的盈利模式逐渐的变为按照客户的资产规模和理财方案的知识含量收费。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利益冲突,减少客户承担的风险。

二、中国的财富管理发展现状

(一)财富管理需求显著增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富人士的数量快速增加,财富积累出现集中趋势。波士顿咨询公司的《2012年全球财富报告》中指出,在大量首次公开募股及主要由企业家产生的新增财富的推动下,中国的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数量有望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至2012年底,全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预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总数将达到121万户。报告预测,从2011年底至2016年,中国的财富增长速度预计会达到15%,超过全球每年的平均增速。

在高净值财富增加的同时,后危机时期的全球经济震荡不断,在中国高通胀和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认识到财富保值增值、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财富管理需求的急剧增加,催大了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吸引了中外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银行、券商、信托、保险、基金、第三方理财公司等纷纷涌入财富管理领域,借助各自优势,各种新型投资工具层出不穷,投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中国财富管理业务逐步走上正轨。

(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情况

目前中国的财富管理业务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业务的形式与内容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一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资产配置的转变才刚开始;二是产品结构雷同、形式单一,产品推介和增值服务不够深入;三是专业人才和产品类型的缺乏是阻止财富管理服务机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四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竞争激烈,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都对财富管理市场虎视眈眈,想从中分得一杯羹。

三、中国信托公司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分析

(一)信托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财富管理不仅仅是信托公司行业的未来模式,也是整个理财市场或者金融市场各类机构共同的发展模式。信托公司独家能做的业务,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都在纷纷效仿;信托公司或许也要通过各种方式去切其他类型机构的蛋糕了。这就是所谓“大信托”的现象,前年、去年的时候这些似乎还是端倪,现在已经非常明晰和确定了。所以,信托公司确定自己的方向,应把自己放在更大的金融市场变迁的背景下。第二,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发展较快,变化不断,今后变化会更快,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是信托公司确定未来方向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个角度看,未来信托公司可能分为专门私人客户服务的、企业客户服务或为金融市场同业服务的不同类型。当然,这个分类可能还可以细分,不同的公司可以在其中组合选择,又生成专业化或综合化的不同发展类型。

(二)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格局

毫无疑问,整个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高端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尤其激烈。过去的竞争比较多的是金融同业间的竞争,比如银行与银行、信托与信托,现在已经逐渐发展到行业间的竞争,未来一定是全市场范围的竞争,甚至大批非持牌金融机构也来参与这个市场。

这个过程中,信托公司的牌照优势、甚至我们现在还以此为傲的制度优势都将逐步消失。当然,其他机构的相应优势也会逐步消失,那就要比拼公司的产品、服务、品牌这些内在的能力了。进军财富管理市场其实意味着迎接全新而艰巨的挑战,富人们不仅看某家公司富丽堂皇的贵宾厅、豪车和游艇,他更看重的是这家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以及对他和家庭生活质量、境界的提升。这些要求对信托公司而言,意味着巨额的投入、长期的坚持以及管理的磨炼,还要面临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

(三)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的发展策略

信托公司做好财富管理应当对三件事有认识:一是财富管理是什么,简单地说,它不是销售又离不开销售;二是公司的资源禀赋或基础在哪里;三是公司进入这个市场的目标是什么。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才是如何做的问题。信托公司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大致思路是:第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资产配置实现产品的量身定制。财富管理的核心在于资产配置和组合运用,最关键的就是改善产品供给能力、坚持从客户需求出发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以产品锁定客户。第二,加强品牌建设,实施交叉销售和联盟合作策略。信托公司应将品牌建设突破点,通过多种形式整合资源,以点带面,全方位地传播宣传信托公司财富管理品牌,持续提升品牌价值。第三,提供综合化产品服务,完善客户服务内容。合理配置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信托公司根据财富管理业务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合理配置划分业务部门、设置分支机构和资源配置,招募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敢于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第四,推进优势技术,努力开拓新型服务渠道。目前财富管理服务渠道自动化、网络化趋势非常明显。信托公司应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中心,形成大型的信息网络,建立客户数据库,从个体客户需求出发,充分挖掘现有电子化服务系统的服务功能,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及营销一体化的系统。

参考文献:

[1] 贾明东.后金融危机时资者的财富管理方式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2).

[2] 潘新民.中国财富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时代金融,2012,(3).

[3] 王庆武.崛起的中国财富管理[J].金融博览:财富,2012,(7).

[4] 冯珊珊.角逐财富管理市场[J].卓越理财,2012,(4).

[5] 薛亮.从信托产品销售走向财富管理——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自理[J].新晋商,2012,(Z1).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激励效应;财富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894(2006)06-0039-05

一、管理层收购的背景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 以下简称MBO)是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出现的一种企业收购方式,它是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高负债融资来购买全部或绝大部分公司股权,达到控制公司的目的。管理层收购通常发生于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长远的经营战略或为了抵御外来的收购或认为企业价值被低估等情况下。西方MBO实践证明,MBO在降低成本、改善企业产权结构、激励内部人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而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发展,成为西方国家在公司产权结构与法人治理结构领域的重大变革。

伴随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引发的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层收购在中国风起云涌。但由于政策面的不明朗,加之实际运作中在融资等方面确实存在诸多障碍,因此国内企业的管理层收购大多遮遮掩掩,若隐若现。由于MBO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国有资产转让等敏感问题,为此,2002年12月1日国家颁布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对MBO予以调控和规范, 2003年12月后国资委先后颁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为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及MBO作出了若干原则性和操作性的规定。2005年4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又联合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属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不向管理层转让。而大型企业的界定标准按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和《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但2006年2月国资委再次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对8个月前的暂行规定解禁。在MBO实际操作中企业和政府双方的行为都表明,相对于西方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我国的市场体系仍不完善,法律规范也不完善,MBO在我国的实践过程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化(偏离这一机制设计的初衷),因此MBO在我国的开展仍将招致许多争议和面临反复。

从欧美等国的理论和实践看,MBO有利于促进公司管理和激励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但因为国内的管理层收购和国外在收购方式、定价、收购的股权比例、融资方式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国内的管理层收购能否给股东带来财富以及能否真正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尚难有定论。财富效应是指在管理层收购给股东带来的财富,通常表现是在公告日前后持有该公司的股票可以得到一个超出该股票预期正常收益的一个超额收益。国外的研究表明,在公告日前后各20天的时期内,去除市场总体变动因素后的目标公司股东收益约超过20%,为持有股票的股东带来了较大的财富效应。现在在理论上单纯争论管理层收购是否有利很难讲清楚,实际检验我国管理层收购是否带来财富效应显得很有必要。

二.管理层收购的股东财富效应分析

1. 样本公司及公告日选择样本公司的选择:由于本文研究的主要是管理层收购股权激励效应,因此用广义的概念来定义管理层收购,即包括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内部员工

或由其组建的法人实体,收购了一定比例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控制了上市公司的经营。公告日的选择条件为:(1) 以收购信息提醒日为基准;(2) 若无收购信息提醒日,则选第一次公告MBO相关内容的日期;(3) 若存在多次公告的情况,选择第一次公告日。

2. 实证分析本文采用金融分析中国际通用的事件分析法来验证16家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价格效应,并以此检验管理层收购的市场反应及相关的股东收益。

以上市公司MBO 首次公告日为中心,定义为第0 天,前t天为第-t天,后t天为第t天。

计算步骤为:

(1) 事件期内每家公司每天的正常收益率 。正常收益率是指如果事件不发生的话预计可以得到的收益率,其衡量方法有两种:市场调整法和市场模型法。其中,市场调整法假设市场指数的收益率就是每只股票在事件期内当天的正常收益率。市场模型法则根据证券资产定价的理论模型(例如CAPM模型)来计算正常收益率。用大盘指数的收益率作为正常收益率最简单、直观,当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不同公司所处的行业不同,有的公司股价增长一贯很快,能够超越大盘,因此即使这些公司在考察期内的收益率超越大盘,也不能肯定有异动发生。但市场模型的应用有严格的使用前提,那就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如果证券市场不是有效率的,那么,单只股票的收益率与市场指数的收益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就很难成立。虽然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中国股市已达弱式有效,但吴世农(1996)指出,股票市场的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我国股市发育时间不长,信息的完整性、分布均匀性和时效性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股价容易受人为因素操纵,所以他对中国股市已达弱式有效的结论提出质疑。笔者就其中的一些股票用CAPM模型作了回归分析,发现其中较多的股票的线性关系不显著。所以,笔者用市场指数的收益率作为正常收益率。

根据以上的公式我们计算了管理层收购事件带来的平均异常收益率和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并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2。

注:只有t=-1 通过了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

表2总结了MBO公告日前后的平均异常收益率和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的统计结果。结果显示:

(1)在公告日,日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3876%,但是没有通过至少是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公告当日MBO事件并没有为投资者带来异常收益。

(2)在公告前一日,日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6593%,并通过了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公告后一日,日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3442%,但是没有通过至少是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在公告前后(-1,1)日的区间中,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6165%;在公告日前后(-2,2)的区间中,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为0.6069%,但是没有通过至少是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尽管在公告前一日有异常收益,但总体上市场对MBO事件并不存在短期利好反应。MBO事件的这一结果,同国外相应的LBO和MBO事件研究的结论是不一致。如Lehn and Poulsen发现在区间(-1,1)中存在一个统计上显著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16.3%),Bae and Simet发现区间(-1,0)内,实施MBO公司的股东获得了一个正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11.95%)。

(3) 公告日前后(-20,20)日中, 累积平均异常收益率为-4.7165%,但是其没有通过至少是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MBO事件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在较长区间内也不存在。

三、结论分析

实践中我国上市公司MBO事件在公告日前后并不存在累积异常收益;为什么我国MBO事件不存在累积异常收益?可能的理由是:

1. 实证技术上的原因首先,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足,从而不能用更精确的办法来计算样本公司的预期收益率;其次,我国MBO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难以确定真正的宣告日。大多数MBO样本公司并没有切实遵守信息披露的规定,它们只是以一次公告的形式已完成有关股权转让的事实。我们知道从宣布收购到完成有一个过程,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他们在宣布股权转让完成之前,可能并不清楚已经开始收购的事实。但对一些知道内幕消息的人而言,他们可能很早就已经知道开始收购的事实。因此,在公告出来之后,其财富效应可能在正式公告日之前就已经被消化掉了。

2. 我国MBO同西方真正意义上的MBO有本质区别在西方国家中得到经验研究支持的成本效应和纳税优惠效应在中国可能并不存在。其一,从纳税优惠效应看,由于我国MBO并不收购公司的全部股权,我国法律不允许以公司资产抵押融资收购本公司股权。在实践中,由于通过管理层个人和其他变通方式为MBO进行融资,基本不涉及公司资产债务结构的变化,所以我国MBO不可能产生债务的纳税优惠效应,而可能因管理层迫于还款压力而提高公司分红水平的情况。红利必须在公司税后支付,从而使MBO后公司实际现金流出增加,公司财务出现困境,给其他股东造成损失(杜福胜和王奇,2002) 。再从折旧增加带来的税收节省的角度看,由于我国MBO 仅仅是公司部分股权的交易行为,而不是全面收购,因而并不涉及公司原有资产价值的调整。所以, 也不存在折旧增加带来的税收节省。其二,从成本效应看,我国的管理层只收购部分股权,不像国外收购绝大部分股权。所以管理层很可能会在MBO后可能获利的方式――努力工作以提高公司价值和以更高的价格变现或侵害公司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之间进行权衡和比较。当变现或侵害公司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努力工作所获得的收益时,管理层就极有可能在完成MBO以后进行投机,而不是努力工作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王成慧和林静,2002)。这样,通过MBO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目的就难以实现。其实在管理层收购的看法上,一直存在“财富创造说”和“财富转移说”,从中国MBO目前的操作来看,更多地表现为财富转移型。此外,由于收购过程透明度的缺乏、操作的不规范等原因,可能导致资本市场普遍对上市公司MBO缺乏足够的信心。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 (美)斯蒂芬 A.罗斯等著,吴世农,沈艺峰译.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毛道维,蔡雷,任佩瑜.1999 ―2002 年中国上市公司MBO 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

[3]陆满平.对企业实施MBO财务绩效的分析[N].国际金融报,2003-10-15.

[4]辛.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股价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4,(7).

[5]益智. 中国上市公司MBO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3,(5).

[6]廖洪,张娟.我国上市公司MBO 的财务绩效分析[J].审计研究,2004,(4).

[7]李曜,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效应的实证案例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3).

[8]王苏生,彭小毛.管理层收购:杠杆收购及其在公司重组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8篇

一、信托公司大力开拓财富管理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特有优势是信托业及信托公司抢占理财市场的重要基础。信托,是一种代人理财的财产管理制度,其核心理念就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为此,回归“理财业务”是契合信托业核心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发挥信托业特有优势的唯一选择。此外,信托公司作为资产管理类服务提供商,与基金管理公司、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相比具备显著优势:第一,信托公司可以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产业市场领域进行跨界投资;第二,信托计划设计灵活,可以满足不同委托人或投资人的个性诉求。

政策支持是信托业及信托公司发展理财业务的关键条件。2010年银监会颁布《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通知》和《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通过对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实行余额管理的办法来限制大多数信托公司的融资类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规模,强化信托公司专业理财特性和盈利能力。此外,在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国信托业峰会”上,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负责人首次明确提出“鼓励信托公司研究创新中长期私募基金计划”。这均是鼓励信托公司做强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表现。

市场上大量闲置资金为信托做强理财业务提供重要保障。第一,居民储蓄存款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势头,2012年9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39.01万亿元,同比增长16.84%,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速高出3.55个百分点。第二,股市低迷,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导致众多投资资金撤离上述投资市场,撤出资金迫切需要新的投资渠道。第三,高净值理财市场具备潜在的发展前景。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社会财富积累速度不断加快,高净值人群总量迅速增加,个人财富的集中化趋势加剧,我国超过63.49%的高净值客户家庭可投资资产在1 000万~2 000万元之间,预计2015年我国高净值人群可达219.3万人,可投资资产总量将达到77.2万亿元。

公众理财意识增强,对信托理财产品的认可度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人们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在我国保险机制尚不健全,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孩子教育体制尚不完善等背景下,公众对未来消费开支的担忧依然存在,客观上增强了公众的理财意识。为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公众更倾向于选择专业理财机构为其进行财富管理。而近几年信托产品较高的收益水平给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公众对信托产品的认可度,这为信托业开拓理财市场奠定了客户基础。

二、信托公司大力开拓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巨大挑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但是由于信托市场准入的非专属性,证券、基金、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开始涉猎理财业务,尤其是对高端客户的争夺有愈演愈烈之势。具体表现如下: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开展的与理财相关的业务包括委托贷款(特别是多方委托贷款)、个人理财计划、外汇结构性存款,带有与理财双重性质的业务,如定期定额购买基金、账户管理;此外,商业银行还大力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各银行分行均设立专门的贵宾中心力求对高端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证券公司:随着券商市场竞争的加剧及经纪业务佣金市场化,券商经纪业务盈利能力受到很大挑战,尤其是在经济增长乏力,股市低迷的当前,以经纪业务为核心增长点的盈利模式受到质疑,为此,各家券商均开始多种业务创新的探索,其中在理财市场上大做文章尤为突出。目前证券公司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一对一的资产管理业务,以及多对一的集合理财业务,未来有望推出保本、分级产品。与此同时,为保持证券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证监会鼓励证券公司进行金融创新,预计未来利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政策将会推出。

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是专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目前除推出各种公募基金外,已有一些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社保基金的财产管理机构,从事一对一的资产管理,一些基金公司也被允许作为企业年金的财产管理者。同时这些基金管理公司还在积极争取从事私募型的资产管理业务,由于基金专户理财“一对多”业务无论是募集方式,还是投资运作模式都与私募及证券信托产品几乎相同,而公募基金公司的研究团队、营销团队、产品创新和设计能力均处于上风,使信托公司证券类产品面临销售压力。

保险公司:随着保费收入的迅速增长,保险业的综合经营和理财业务是国际保险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保险公司已推出的各种投资联结险、分红险等产品,也在争夺财产管理市场份额。由于银保类产品基本在银行销售,产品起点低,销售渠道和网点众多,也分流了很大一部分理财资金,而且未来保险公司有望继续发力财富管理市场,给信托开拓理财市场带来较大的压力。

三、信托公司如何在财富管理市场上赢取制高点

综上所述,信托业及信托公司必须抓住当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行业垄断优势,在财富管理市场上,与证券、基金、保险、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业务抗衡,尤其在高净值财富管理市场上下工夫,提升信托业及信托公司盈利能力,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培养、引进高端人才,为信托发展转型提供保障。原先以投融资为主导的被动管理业务,制约了信托自身合格人才的培养,人力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信托业发展的关键。信托公司要在财富管理市场上立足,提升自己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积极探索新的资金管理模式、设计特色产品来满足高收益群体投资需求是关键。为此,信托公司必须在人才建设和研发支出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建立起吸引专业人才的长效机制,重视建立先进的激励机制和系统的培训体系,从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理财人才、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着手,建起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公司主动管理资产的能力。

努力开发多元化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拥有多元化、系列化、个性化的产品是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为此,信托公司要摆脱对融资类业务的依赖,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的投资能力,充分发挥信托的制度和组合优势,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更多投资类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理财需求,尤其是对于高净值客户,采取一对一服务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上脱颖而出。

探索新型资产配置模式,有效改善资产组合质量,形成特定领域内的资产管理专家。信托公司可在公益信托方面寻求突破,开发更为合理的结构化产品,为公益资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值增值渠道,如借鉴日本、美国等成熟的信托市场发展经验,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构筑企业年金信托管理模式,在开辟企业年金市场上大做文章。信托公司还可借鉴国外成熟市场将艺术品纳入资产组合和配置范围的经验,继续探索艺术品市场的投资机会。总之,信托公司要结合自身特点,在某一或某几个领域成为具备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的资产管理专家,不断提升资产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以高收益、低风险赢取客户的信任。

实施多渠道销售战略,在日趋激烈的理财市场上赢得主动。根据相关规定,我国信托公司不允许建立分支机构,加之信托公司的地域、人员、规模限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具有人员少、网点单一的劣势。但基于“酒香还怕巷子深”事实的存在,信托公司要在日趋激烈的理财市场中赢得主动,必须在不违背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实施多渠道营销战略。首先建立以柜台销售、渠道销售、网络销售、其他直销渠道共同作用的有效的销售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客户来源,缩短销售周期,保证信托产品销售的顺利实现,才能有效地为业务发展提供保障,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

实施专业化优质服务战略,打造一流金融品牌。确立长期的、持续的服务意识,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在提高整个行业的专业形象上起着重要作用。为此,信托公司要从产品设计、销售、服务等方面着手,通过优质的专家理财、诚信的职业道德,努力为客户提供“值得信赖的,更有价值的理财产品”,打造一流金融品牌,提高信托公司品牌在区域市场和全国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理财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参考文献:

[1] 张德华.当前理财市场竞争格局及信托公司营销策略[J].西南金融,2009, (7).

[2] 曾林杨.信托业发展的两大趋势及新思维[J].广西金融研究, 2006,(7).

[3] 秦春华.混业格局下信托公司的生存之道[N].金融时报,2006-11-13.

[4] 夏斌.努力构建我国统一的信托市场 [N].证劵时报,2005- 05-16.

作者简介:刘叔肄(1965-),男,山西霍州人,经理,经济师,从事投资与管理研究。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9篇

今年6月,积木盒子的母公司PINTEC(品钛)集团在北京宣布成立。积木盒子曾经以“P2P行业的黑马”一度为投资者所熟知。该企业最初从专注于大数据征信的“企乐汇”起步,后来做起了借贷撮合平台“积木盒子”。如今的PINTEC集团,拥有读秒、积木盒子、企乐汇等子公司。不过,积木盒子的变化过程,正是当前诸多P2P平台向线上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进军的一个缩影。

那么,PINTEC集团成立月余,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该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PINTEC集团在近日获得保险经纪牌照,旗下的保险服务平台麦芬保险也将在近期上线。该集团CEO董骏表示,“目前集团的现金流非常健康,集团的核心还是专注于用金融大数据和技来驱动金融创新。”

投资人抱怨标的不好抢

积木盒子平台上线于2013年8月,定位于为中产阶层提供金融服务,运营方为北京乐融多源信息技术公司。其官网显示,该平台累计融资191亿元,平台的投资人数过100万人。

据积木盒子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平台给投资人的收益在6.5%到10.5%之间,平均在8.5%左右。此外,积木盒子由于将资金存管于民生银行,每笔交易清晰明了,同时在前端风控和后端保障措施合理可靠,受到了追求投资安全并能获取相对较好收益的理财人喜爱。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去年7月2日,积木盒子宣布正式启动资金托管迁移,从之前的支付机构汇付天下,切换至民生银行资金托管系统。这让积木盒子在P2P平台资金存管合规方面向前迈了一步。

今年以来,有投资者抱怨说,现在积木盒子的标的更不好抢了。事实上,记者在跟业内人士交流时发现,很多平台也面临着这样的情况,部分平台高管将其归结为 资产荒的影响。那么,积木盒子有没有受到资产荒的影响呢?积木盒子方面表示,平台目前看来尚未明显受到资产荒的影响。平台资产的主要来源包括合作渠道开发和推荐的个人小额信用贷、房贷、车贷和企业经营贷,还能够保持稳中有升的持续供给。

对于P2P平台少有盈利的说法,记者也向积木盒子方面确认,“积木盒子是属于PINTEC品钛的一个子公司,并不单独以该子公司为主体审计, 单独来看现金流非常健康。”前述负责人表示。

从积木盒子到PINTEC集团

6月30日,PINTEC集团获得由中国保监会颁发的全国范围保险经纪业务经营许可证。此前,该集团已经获得企业征信牌照和基金代销牌照。

PINTEC集团CEO董骏告诉《投资者报》记者,PINTEC集团在获得保险经纪牌照之后,专注于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和营销方式为用户提供保险服务的平台麦芬保险也已经上线。麦芬首先布局于车险市场,根据监管要求,麦芬车险会先在北京市场试点,麦芬车险功能包括保险比价、线上投保、风险管理、一站式车管家等,未来,在合适的时机,麦芬还将进入财产险、寿险等多类保险市场。

去年8月,当时积木盒子旗下的北京乐融多源投资咨询公司获得基金代销牌照。对于该集团基金代销目前用户量,以及是否有用户是从积木盒子平台转化而来,前述负责人告诉记者,PINTEC集团旗下虹点基金专注于提供场景化的基金销售解决方案,以及依托PINTEC旗下璇玑公司开发智能化的资产配置产品,而非超市型基金销售平台,成立虹点基金并不是为了转化积木盒子的用户。但获得企业征信和基金代销牌照,是PINTEC集团打造智能金融服务提供商的重要基础和推动力。

2016年6月,在多条业务线的基础上,智能金融服务集团PINTEC正式成立。PINTEC旗下拥有读秒、积木盒子、企乐汇等子公司。PINTEC集团成立后,创始人董骏将出任集团CEO,此前董骏为积木盒子的CEO。旗下子公司将在集团领导下独立运营,谢群将出任积木盒子CEO。

去年4月,积木盒子宣布完成了8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如今成立了集团公司,是否在为上市做准备,对于这个问题,董骏对记者说,“PINTEC集团一直以来都与资本市场保持着沟通和关注,但是追求资本市场融资和IPO不是PINTEC集团核心化的诉求,目前集团的现金流非常健康,我们核心还是专注于用金融大数据和技来驱动金融创新。

知名P2P平台进军线上财富管理

据记者了解,除了积木盒子、人人贷也已经开始涉足财富管理,宜信、陆金所也正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早年起家的P2P业务规模占比逐渐缩小,一些知名平台自然就过渡到财富管理平台。

这也符合目前监管政策的要求。去年12月,银监会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 “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这就意味着,P2P平台线下门店模式将会被禁止,线上财富管理才是合规之路。

人人贷的WE理财、陆金所的P2P所占比重越来越少以及宜信的整体布局,知名平台都将重点转移到线上财富管理,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实现智能投顾,为线上财富管理提供越来越多的可能。

公司财富管理范文第10篇

国内首家创新型综合财富管理集团的诞生

2009年,作为国内首家创新型综合财富管理机构——首善财富管理集团成立,至今不过4年的时间,而它的发展速度不可小觑。它的前身是两个机构的整合:北京市首善律师事务所和北京首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本来首善律师事务所是为我们投资管理公司提供金融法律服务的,将律师事务所与投资管理公司进行整合,来做财富管理,当时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吴正新说。

从最初只是做业余投资,到后来辞职下海创办投资管理公司,吴正新在金融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20多年时间。正因为如此,他对金融投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早在2005年,吴正新就认定法人股投资是个巨大的金矿,他以100多万元的资金去买法人股,并且不断通过杠杆放大,到2007年,市值已高达数亿元,这也是吴正新通过法人股投资赚到的第一桶金。在法人股流通以后,他又开始做PE投资和融资服务。

首善财富成立之初,主要有两项服务:一是为资金的需求者提供融资服务;二是为自有资金和客户资金提供投资管理服务。吴正新表示:“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发现财富管理的价值链很长,就在投融资业务的基础上,开发了很多增值服务,包括为上市公司股东提供大宗交易、税务筹划、市值管理服务,再就是后续的私人信托、投资移民、高端健康管理服务等,这都是我们开发出来的综合化业务。”

打造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财富管理三大平台

现在,首善财富管理集团主要有以下三大板块业务:一是投资银行业务,为各类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方面的服务,主要以私募融资业务为主;二是以对冲基金和期货CTA为主的资产管理服务。现在首善资产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采用MOM(Manager of Managers)模式,涵盖股票、债券、期货CTA、对冲基金等各门类资产为一体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平台。首善资产不仅有自己的技术团队,还整合了包括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内外顶尖团队,近几年来为客户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吴正新认为,作为高端的财富管理平台,要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有一个综合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三是围绕投融资业务衍生出来的增值服务,吴正新把它归结为综合财富管理业务,包括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股票大宗交易、税收筹划等等。吴正新说:“我们的客户主要定位在上市公司的大小非股东,我们可以为这些客户提供从融资到市值管理、大宗交易、税收筹划以及后续资产管理等一条龙的服务。”

致力于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财富管理

“我们的财富管理概括为三全财富管理,即全领域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财富管理。所谓‘全领域’就是我们的财富管理领域覆盖了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等全部金融领域;所谓‘全方位’就是我们的服务范围涵盖投资服务、融资服务、增值服务等各个方位;所谓‘全过程’就是我们的财富管理包括财富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传承等全部过程。”吴正新说。和市场上存在的其他一些只做第三方理财的财富管理公司不同,吴正新认为“首善财富管理致力于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顶尖的综合化财富管理公司。只有综合化的财富管理公司,才可能在未来的财富管理市场有着竞争优势。”

坚持专业化、数量化、程序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五化”方向

以前,我国财富管理领域的落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富裕程度扩大了,财富管理的市场也越来越大。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亲力亲为的观念可能并不适用于财富管理,一定要靠专业的、规模化的管理才可以完成。

2010年,吴正新来到上海,发现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的上海其整体金融环境较为优越,资金集中、人才集中、信息集中,适合做财富管理与对冲基金。有了这样的外部环境,首善财富就有了它的双总部架构:上海是资产管理总部,北京是投行总部。

对于首善财富未来的发展方向,吴正新提出“五化”的发展战略,即要朝着专业化、数量化、程序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这也是财富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吴正新详解其中的含义:“专业化就是无论是资产管理还是财富管理,都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管理,这也是社会分工的必然趋势;数量化是指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需要更加数量化与精确化,未来的投资需要科学性,而科学的投资要基于量化的模型;程序化是通过量化的模型来进行计算机程序化交易,而程序化交易也是首善财富资产管理的核心特色,并且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多元化指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公司一定要具备多元的资产管理能力;国际化指从团队到业务,都充分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

首善财富的核心理念是“集中顶尖智慧,整合顶端资源,提供顶好服务。”吴正新告诉记者:“首善财富是在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集中内外部智慧,整合内外部资源,以资产管理业务中的核心模式MOM(即Manager of Managers)为例,就是精选多元管理人模式。它借鉴国外经验,通过优中选优的方法来筛选基金管理人或资产管理人,而不是靠自身管理。这其实是由美国罗素资产管理公司于1980年创造的一种间接的资产管理模式。首善财富旗下的首善国际资产是国内第一家运用MOM模式做对冲基金和期货的公司。毫无疑问,首善财富管理的创新和规模的快速扩张,和吴正新的全球视野是分不开的。如今,仅首善财富旗下的资产管理业务这一版块已管理着10亿元的资产规模。吴正新表示:“MOM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聘请市场上最优秀的管理人来管理资产,也就是最优秀的人做最专业的事,这个理念在全球都是适用的,关键是看你是否有这个眼光来整合。这个模式的核心是你要拥有专业化的团队,来全面地评估、筛选并管理这些团队。”

吴正新认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才刚刚起步,其发展空间不可想象。现在,首善财富管理所涉及的三大业务都有海量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目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金字塔塔尖的人群,即上市公司高管和大小股东、超高净值人群等,但吴正新也希望今后能采用母基金的形式,来将财富管理业务扩展到更多的中端客户。吴正新告诉记者,首善财富当前服务的核心客户包括国内外及香港地区的一些知名企业,首善财富管理集团为这些企业管理的资金规模逾10亿元。

上一篇:财政管理范文 下一篇:资本证券市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