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曲线范文

时间:2023-03-12 01:54:06

供给曲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 奥肯定律 总供给曲线

一、引言

经济社会中生产总供给主要是基于劳动者工资、商品价格、劳动就业和商品产出之间确立的价格―产出关系而确立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通货膨胀和失业两者构成的函数关系。在充分就业时期,商品产出数量会随着劳动就业的增加而提高,当存在失业时,没有充足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呢,随之商品的产出会下降,即失业也产出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其次,关于通货膨胀与商品价格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大部分的商品普遍上涨,即可能出现通货膨胀。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菲利普斯曲线主要是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总供给曲线是关于产品价格和产出之间的关系。研究菲利普斯曲线到总供给曲线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社会中价格、工资、失业和产出之间复杂的联系。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

(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

菲利普斯曲线主要反映了企业工人失业率和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劳动者工资增长率越低,社会往往存在失业的现象,即失业率越高,面临的通过膨胀率越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的关系,政府如果想追求高就业率,往往会产生高通货膨胀率。

(二)菲利普斯曲线的表达式

菲利普斯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的基础,在制定经济政策可以选择不同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组合。首先是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相互的替代的关系。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非常平坦的的,在面临非常低的失业率时,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替代关系会更大一些。其次长期阶段,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具备相互替代的关系。

菲利普斯曲线中将通货膨胀预期作为决定的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称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失业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水平,而是有高于预期通货膨胀之上的通胀引起的。在短期内,人们通货膨胀的预期来不及调整,当通货膨胀大于预期的通货膨胀预期时,工人获得实际工资会下降,就业和国民收入会增加,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短期的替代关系。

该表达式表明当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时,失业率等于充分就业下自然失业率水平。当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上面临高预期的通货膨胀时,经济发生衰退,会产生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在的局面,即经济生产活动出现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三、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一)黏性工资的定义

黏性工资是指劳动者面临的工资不能迅速反应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只能缓慢的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而改变调整的工资。黏性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假定劳动的需求数量决定就业,以及工业和企业根据实际的工资目标和对价格水平的预期来确定名义工资水平。当名义工资是粘性时,商品价格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实际工资水平。当企业支付工人的工资降低时,企业会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进行扩大生产,从而会有更多的商品被生产出来,总供给水平提升,所以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二)菲利普斯曲线推导总供给曲线

奥肯定律表明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失业率越高,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相反失业率越低,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由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表明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时需要一定数量的劳动力,雇佣劳动力需要支付工资,则生产产品需要支付固定的工资成本。最后得到的总供给曲线是商品价格关于产出的生产函数。

四、供给冲击及解决政策

(一)供给冲击的定义

供给冲击是指当经济活动中总供给产生意外时造成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将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发生超过预期的变动,供给冲击将会造成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不利的供给冲击是指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造成经济社会中产品价格的提高和产出的降低。有利的供给冲击是指总供给曲线向外移动,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会造成产出的增加。

(二)适应性的政策

经济政策本身不会对经济活动造成直接的影响,只会被动的适应客观经济情况的需要,以系消除不利的供给冲击对经济造成的影响。首先在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防止利率上升,应该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会缓解由于货币需求增加而导致的利率上升。为了预防政府财政赤字或而采取的货币政策,政府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加大政府购买和投资会引起财政资金的减少,导致财政赤字的发生,为了保持财政预算平衡,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保证货币的流动性,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另外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维持稳定的通货膨胀的状态。

五、宏观经济中对冲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

政策制定者对于经济中出现的通货膨胀和失业同样反感,既不想看到通货膨胀的提高,同样也不愿看到失业的增加,经济中最佳的情况就是实现充分就业和通货膨胀为零。在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具有短期替代的关系,但是由于存在预期的调整,长期中两者不存在替代的关系。政策制定产生的动态不一致性是指,在不同时点上会产生差异,政策制定者会采取相机抉择的方法达到零通货膨胀和充分就业的目标。在通货膨胀较低的情况下,政府会利用通货膨胀作为代价减少失业,促进就业扩大生产,当通货膨胀上升时,商品的价格水平提高,由于工人的名义工资具有黏性,则会导致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企业会雇佣更多的工人增加产量扩大就业。但是由于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不存在替代的关系,最终结果在没有提高就业量反而导致通货膨胀提高,即产生了动态性不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郑挺国,王霞.通货膨胀实施预测及菲利普斯曲线的适用性[J].经济研究,2012(03).

[2]刘金全,金春雨.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性与通货膨胀率预期的轨迹[J].世界经济,2006(06).

[3]刘金全,姜梅华.金融危机后期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估计与经济政策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2).

[4]娄峰.中国企业价格刚性研究:基于扩展的双粘性菲利普斯曲线[J].中国工业经济,2016(02).

供给曲线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总供给曲线;斜率;Panel Data模型;协整

中图分类号:F222.3文献标识码:A

为逐步解决我国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逐步形成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上述战略的相继实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地区间的总量差异依然存在,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东、中、西部地区实际GDP占中国实际GDP的比重分别为62.9%、26.2%和11%。本文考虑到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把各地区近20年的数据分为2个阶段,利用Panel Data模型研究不同阶段东、中、西部地区宏观经济价格调整机制的强弱,并运用双变量Panel Data协整检验的方法验证了由模型得到的长期均衡关系,分析了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在各地区继续实施的可行性。

一、变量及数据

模型变量包括表示区域价格变化率的指标通货膨胀率?仔t,代表我国各地区经济总量发展波动的指标,即各地区的相对产出缺口Gapt,取样时段为1986~2005年,相对产出缺口Gapt根据各区域的实际GDPt数据(以1985年的不变价格计算)通过HP滤波得到。

设实际产出GDPt由潜在产出GDPtT和绝对产出缺口GDPtC组成,GDPtT是序列中含有的长期成分,即潜在产出,GDPtC是序列中的波动成分,即绝对产出缺口,且满足:

GDPt=GDPtT+GDPtC

在通过HP滤波得到GDPtT后由式(1)算得相对产出缺口:

Gapt=(GDPt-GDPtT)/GDPtT(1)

二、理论模型和Panel Data协整

(一)总供给曲线模型形式。总供给关系说明了产出对价格水平的影响,它可以通过产出假定与就业成比例;价格是在成本之上的加成确定的;工资是成本的主要因素,并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调整;工资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最后转换成价格水平和产出间的关系,这4个步骤从劳动力市场均衡推导得来:

(二)Panel Data模型和协整。由于地区间发展速度不平衡,经济状况彼此存在差异,在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的研究中如果只考虑时间序列模型,势必会忽略各个地区的个体差异;如果单纯考虑横截面数据又会造成无法动态反映经济变化趋势的问题,为克服以上两种缺点,本文采用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各地区通货膨胀率和产出缺口做实证分析,Panel Data模型能够同时反映研究对象在时间和截面单元两个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时间、不同单元的特性,综合利用样本信息使研究更加深入,同时可以减少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

Panel Data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Cheng Hsiao认为,Panel Data模型中的参数可以随个体或时间的不同而改变,如进一步分类,还可以根据参数是确定性的或随机的分成确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据上述理论,本文在研究通货膨胀和产出缺口相互关系时宜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截距项说明为防止原方程式(3)并不一定是个过原点的回归模型,在式(5)估计时先行加入,再经过相关统计检验决定是否该排除。对于以上模型能否说明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同一般回归模型一样,避免虚假回归出现的关键在于模型是否是协整的。由于本文采用的模型只有2个变量,所以为计算简便,可以使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E-G两步法检验模型的长期均衡关系。为检验Panel Data序列的稳定性,可以进行Panel Data单位根检验。目前,Panel Data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很多,有Levin,Lin and Chu test(以下简称LLC)检验、Breitung检验、Im,Pesaran and Shin test(以下简称IPS)检验、Fisher类检验和Hadri检验,前2个是检验序列的公共单位根,后3个是用来检验序列的个体单位根。在目前的实证研究中多采用LLC法和IPS法检验Panel Data序列的平稳性。其中,LLC是Panel Data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早期版本,Harris and Tzavalis(1999)证明,在时间跨度较小时,LLC法的检验能力较差,并对LLC法进行了改进。由于计量经济软件的原因本文采用Breitung法检验序列的公共单位根,为保证分析结论的稳健性,一并采用IPS法检验序列的个体单位根。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期的分段。从图1中可以看到,尽管在1986~1988年间相对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出现了短时间的反向运动形式,但在1989年以后,我国相对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表现出正相关关系,尤其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这种关系更为显著。1995年前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中国的外贸出口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趋缓,开始出现负向的相对产出缺口,随着缺口的放大通货紧缩的压力也越来越大,1998~2002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1%~1%之间上下浮动。2003年以后,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好转,中国经济形式逐渐升温,负的产出缺口开始缩小,到2003年后实际产出又开始超过潜在产出,价格水平也有所上升,2004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9%,但2005年却又下降到1.8%,可见经济升温给价格水平带来上涨的压力不是很大。(图1)

为检验我国总供给曲线在样本期间内是否发生结构性的变化,首先估计全国的总供给曲线方程,估计结果如下(括号中为估计系数的T统计量)。本文所有方程估计和统计检验均通过Eviews5.0软件实现。

从估计结果中可以看出,产出缺口的系数即产出缺口弹性并不显著,且方程整体解释能力很低,仅为3.34%,由D.W.值可知方程残差项存在严重的一阶自相关,这些都是因为忽略了可能的结构性差异造成的;也就是说,近20年来我国一贯坚持的改革开放等宏观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的关系发生了结构变化,为检验这一变化是在哪个时间开始的,本文采用Chow检验确定这一结构变化的时间突变点,检验起止时间分别取1989年和2002年,经检验1997年Chow检验的F统计量和对数似然比统计量的伴随概率都是最小的,所以如果认为货膨胀率与产出缺口的关系在近20年中发生了结构性变化,那么这一变化的时间突变点最有可能发生在1997年,故本文把样本期分为1989~1996年的第一阶段和1997~2005年的第二阶段,在每一阶段均把全国数据分成东、中、西部三个区域采用Panel Data模型分别估计产出缺口弹性并计算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二)Panel Data模型估计结果及协整检验。对模型(5)在两个时间阶段中分别进行估计,经试算利用时间维度作权重的广义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效果最好,利用产出缺口弹性和总供给曲线斜率的关系能够得到在两个阶段中各个地区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其中各地区各阶段潜在产出由该地区潜在产出在样本期内的均值计算得到。结果说明,各个阶段的估计值在1%显著性水平下成立,模型整体也具有显著性,并且通过D.W.值可知不存在自相关。详细结果见表1。同时,为考察模型的协整性,对于上述估计模型中的残差项使用Breitung法和IPS方法分别检验公共单位根和个体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表1、表2)

表2说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Panel Data模型的残差项都可以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存在公共单位根和个体单位根的原假设,所以表1得到的估计结果是协整的。表1中总供给曲线斜率的值表示在第二阶段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价格调整机制同第一阶段相比明显下降了。在第一阶段中东、中部地区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很相近,西部地区总供给曲线斜率最大,而第二阶段中总供给曲线斜率从小到大依次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四、结论

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因而问题重重,尽管货币政策有其灵活、收效快等方面的优势,但在中国还是应该让财政政策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证中国的经济增长必须刺激内需,但占内需很大比重的居民消费需求又很难在短期内加以影响,故只剩下政府购买这一唯一途径。由表1可知,现阶段中国东、中、西部的总供给曲线斜率已经相对很平缓,说明我国宏观价格调整机制与前一阶段相比变弱,总需求的较大变化并不能带来价格的大幅波动,只是西部总供给曲线的斜率明显大于东、中部。所以,即使我国继续奉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助以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加大政府购买来扩大内需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并最终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也不会引发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所以我国应继续施行适度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此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且从地区总供给曲线斜率差异的角度看,在西部地区可以从总需求角度考虑提高产出而不会引发大幅通胀,不仅可以使其产出有所提高,还能刺激就业率的上升;对于东、中部地区则因其价格调整机制较弱,可以增加宽松财政政策的力度确保经济增长。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R.Hodrick and E.C.Prescott.Post-war U.S.business cycl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mimeo[D].Pittsbursh: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1980.

[2]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范家骧等译.宏观经济学(第7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Cheng Hsiao.面板数据分析(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李子奈,叶阿忠.高等计量经济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供给曲线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供给曲线;信贷配给;征信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8-0071-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8.14

一、引言

鉴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贷款困境一直广受关注。以往的研究大致沿着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从体制角度,研究改革进程中不完善的金融体制对中小企业信贷的影响;二是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探讨信息不对称的信贷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三是从企业规模入手,分析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特点与对策[1]。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提出了许多应对之策,比如发展关系型贷款,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政府提供融资担保,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等等。然而,如万解秋(2005)等学者对上述政策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2],多年的实践也证实了上述措施大多于事无补,这就需要找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病因,并对症下药。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曲线的特殊性,对中小企业贷款难进行了再研究,并在评析既有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治本之策。

二、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曲线的特殊性:贷款难根源再认识

中小企业贷款困境在信贷市场上具体表现为其成为银行信贷配给的对象。所谓信贷配给,是指由于银行报出的贷款利率低于市场出清利率,存在对贷款的超额需求,从而对信贷资源进行配给的现象。如果这种利差是由政府管制因素造成的,这种信贷配给被称为非均衡信贷配给;而在没有政府限制的情况下,贷款人自愿将贷款利率确定在市场出清利率以下而造成的信贷配给被称作均衡信贷配给,即Stiglitz & Weiss(1981)意义上的信贷配给[3]。本文将借助Stiglitz & Weiss(1981)分析视角,推导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预期收益曲线和信贷供给曲线[4];然后进行信贷资金的供求分析,揭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本文分析立足于两个基本事实:我国贷款定价已具相当程度的市场化,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存在于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

(一)基本假设

对中小企业而言存在连续多个投资项目,每个投资项目有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成功的概率为P,成功时预期收益率为R;所有投资项目具有相同的期望收益均值T,且T为银企共同知识;每个项目需资金为1单位,企业无自有资金,仅存在银行融资,利率为r;P在区间[0,1]上密度函数为f(p),分布函数为F(p)。

(二)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预期收益曲线的推导

企业借款的预期利润为P[R-(1+r)],而不借款时的预期利润为0。这样就存在一个临界收益R*,使借款人借款条件为:

R≥R*=1+r(1)

根据假设(2)有:

PR=T(2)

结合式(1)、式(2)可知,也存在着一个临界成功概率,使式(1)借款条件等价于:

P≤P*,P*=T/R*=T/(1+r) (3)

所有申请贷款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为:

p(r)= = (4)

式(4)对r求导有:

=- [p*F(p*)- pf(p)dp](5)

式(5)小于0,说明平均成功概率与利率负相关:提高利率反而会降低贷款项目的平均质量。银行作出贷款决策时每单位贷款的期望收益为:

?仔b=(1+r)p(r)+[1-p(r)]0=(1+r)p(r) (6)

将式(6)对r求导有:

=p(r)+(1+r) (7)

式(7)由两部分构成,p(r)为正,可视为提高利率的收益效应;(1+r) 为负,可视为提高利率导致项目平均质量下降而带来的风险效应。 的符号取决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绝对值的大小。当r0时,p*1,(1+r) 0,这样 >0;当r∞时,p*0,(1+r) -x(x≥0),这样 ≤0。这说明存在某个r*,当时,r≤r*时, ≥0;当r≥r*, ≤0。这样,?仔b与r之间的关系大致可表示为图1(?仔b可能不为单峰,但不影响经济分析)。

(三)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曲线的推导

在图2中,图A代表的是银行中小企业信贷期望收益与利率的关系,图B代表的是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供给与其期望收益的关系。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用图B中向上倾斜的直线代表银行信贷供给与其期望收益的关系,是因为供给曲线背后隐藏的是利润极大化的机制。为简化分析,近似地认为银行信贷供给与其期望收益间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图C曲线是45度转换线;图D便是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供给与利率的关系。

(四)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曲线的特殊性及信贷资金供求分析

中小企业信贷供求模型见图3。该框架下的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曲线与传统信贷需求曲线并无区别:给定借款者预期收益,信贷需求作为利率的减函数;然而关于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曲线却与传统理论大不一样。传统理论认为信贷资金的供给是利率的增函数;然而,引入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后,银行信贷供给并非取决于利率,而是取决于贷款的期望收益。利率也不是影响贷款期望收益的唯一因素,还有贷款的风险水平。如果贷款风险独立于贷款利率,那么,银行便可以在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提高利率,增加收益,从而消除信贷供求缺口,信贷配给便不会发生。对具有相对充分而真实信息的大企业的贷款更符合这种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大企业一般不会遭遇信贷配给的原因。也就是说,对大企业而言,银行信贷供给曲线是一条单调向上倾斜的直线。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情况并非如此。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提高利率的行为可能会诱导逆向选择(潜在低风险借款人退出市场)和道德风险(借款人选择更高风险的投资项目),从而降低信贷质量(见式(5)),进而影响到银行预期收益和信贷供给。结合上文所述及公式推导,在引入中小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后,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曲线出现了“折弯”(见图3),即供给曲线是非单调的。中小企业信贷供求具体分析如下:

在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中,瓦尔拉斯均衡利率为rm,但市场均衡利率(也是银行的最优利率)却是r*,后者小于前者。因为在银行最优利率上,信贷需求为D,银行信贷供给却是S,S

三、结论与启示

导致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贷款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曲线的非单调性,而这种非单调性又源于信贷市场上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境的有效对策应该有助于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拉直中小企业信贷供给曲线。然而,发展关系型贷款、政府提供融资担保以及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等前文所述政策大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这也是这些政策最终效果不甚明显的主要原因。比如发展关系型贷款,关系型贷款建立的前提应是银企间具备长期而稳定的关系,从而消除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然而,中小企业所处行业、企业规模、信息质量的特点,决定了其与银行之间并不具备这种前提;再如政府提高融资担保,这同样无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政府的行为仅是将风险转移到自身或者仅是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双方而已。更为严重的是这会使一些中小企业认为贷款是源于政府的救济,从而诱导更加严重的道德风险。

从上述分析的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才是克服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进而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境的符合市场经济行为的治本之策。事实上,许多国外研究已经证明了征信体系建设在这方面的作用[6]。近年来,人民银行不遗余力的推进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抓住2013年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出台的有利契机,从发展征信、防范风险、扩大信贷、推动经济发展的高度,主动出击,广泛宣传,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统筹信贷、工商、税务、社保、海关、环保、法院等金融和非金融信息,及时更新,动态管理,最终形成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为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提供一个公正、客观的参照系。这样就可以诱导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出真实的信号,加大其发出失真信号的潜在成本,有效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中小企业贷款困境。

参考文献:

[1]胡红星,张维亚.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综合模型[J].财贸研究,2005(3).

[2]万解秋.信贷配给条件下的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学动态,2005(2).

[3]Joseph E. Stiglitz, Andrew Weiss.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6).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廖肇辉.关于信贷配给理论的若干争议[J].经济学动态,2005(10).

供给曲线范文第4篇

在今年的山东试卷中,政治选择题第18题,是这份试卷中唯一有难度的题,但它实在是太难了,因为它超出了山东省教学大纲,考查的是西方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要准确地解释这一题目,就必须明确几个概念:需求、需求量的变化、需求的变化;供给、供给量的变化、供给的变化。

下面我们首先探讨一下需求。

第一,需求及需求曲线、需求定理

需求是指消费者(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如表:

此表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由此得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是负值,说明需求量与商品本身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由此得出: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即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减少;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增加。这就是需求定理。当然,特殊商品不适用如有些低档商品、炫耀性商品、黄金、证券等。

第二,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在上述描述中,可见,价格不同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也不同,这种由于商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化,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然而引起需求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商品本身的价格(P)、相关商品(互补品或替代品)的价格(Pr)、家庭收入(M)、个人偏好(F)、预期(t)……由于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称为需求的变化。如图: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AB)(即价格变需求变),但需求曲线的位置不变。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即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化,其它因素变化导致需求变化),如收入增加,则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收入减少,则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

供给与需求的研究方法相同,在此不在赘述,只是强调一下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点的移动(AB),但供给曲线的位置不变。

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如技术进步,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生产成本上升,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由此明确,在《经济生活》教材中提到:“一般而言,当商品价格是上升,人们通常会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购买。”这与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量的变化是一致的。而我们教材中并未提到需求的变化。同理,当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价格下降会缩小规模。这也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供给量的变化。

明白了需求及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供给及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今年山东文综试卷中的第18题。

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从该题的选项看,要么是需求曲线变化,要么是供给曲线变化,也就是说,它考查的是西方经济学中“需求变化”和“供给变化”即当价格不变时,受其它因素的影响,使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发生移动,而不是“需求量的变化”和“供给量的变化”即价格变化对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因此,解释此题,从价格的变动谈供求变化都是不正确的。

从题干获得信息“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因素的变化会影响到需求曲线还是供给曲线?生产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供给,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科技进步,成本降低,会使供给增加,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需求曲线不动,此时用图表示就是B 选项。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黎脂远.微观经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供给曲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均衡;涨价;降价;成本;利润

一、前言

一直以来在市场经济的研究中,无论是已有的教科书,还是已有的资料,在讨论市场发挥调节经济供需时,我们都是用图1所示的原理来讨论市场行为的。即作为需求方来说价格越高需求愈少,价格越低,需求愈多。而作为供给方来说,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但是在实际市场中,市场行为并不是如此,常常是薄利多销,即价格越低,供给量反而越大。市场行为也时有讨价还价的情况,购买者以数量大而要求降价,供给者以数量少而要求提高价格。再者商品的价格时常有波动,当供大于求时,就会降价,当供小于求时,就会涨价。为什么会有供不应求的商品,而有些商品却没人要?这些经济学现象用图1的供求关系曲线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当出现卖方市场时为什么供给者可以涨价,当出现买方市场时为什么供给者可以降价。这一系列的市场行为正是本文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二、供给的成本曲线

一个商品生产企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随着产量的增加,规模效益递增和边际效率递减同时起作用,企业的成本曲线就如图2所示,当生产第一件商品时成本最高,随之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逐渐降低。这就是企业的实际成本曲线,它描述的是商品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变化的情况。

三、利润曲线

一个商品生产企业或商品本身的利润,由于规模效益递增和边际效益递减同时起作用,也有着与成本曲线类似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即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商品的利润逐渐下降。

四、供给曲线

根据财务恒等式(1),一个企业的利润等于其销售收入减去成本。

利润=收入-成本 (1)

将(1)式改写成为:

利润=Q×P-Q×C (2)

利润=Q(P-C) (3)

将两边除以数量Q有:

单位商品的利润=P-C (4)

将(4)式改写为:

P=C+单位商品的利润 (5)

根据公式(5)我们就可以得到,

商品的价格等于商品的利润和商品的成本之和。也就是说,如果用价格和供给量来描述供给曲线的话,那么供给曲线就是成本曲线和利润曲线的简单叠加,就形成了如图4所示的供给曲线。它与图1中所示的供给曲线是完全不同的,它是一条比利润曲线和成本曲线更陡的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而不是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曲率为正的曲线。

五、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如图1所示,随着需求数量的增加,规模效益递增和边际效益递减同时发挥作用需求曲线也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六、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由以上讨论我们得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是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那么我们把这两条曲放在同一个坐标里会怎样呢?两条曲线永不相交,如图5和图6所示两种情况。

图7供给和需求相交于E点,在E点形成均衡,对应得到均衡价格P1和均衡数量Q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化较大,也就是需求弹性较大。图8所示的就是需求弹性较小的情况,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化不大。还有一种情况就如图9所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完全重合,这种供需关系反映的就是供需完全一致,这正是订单式供给,如国防军工、大型公共设施、专业生产线、工程项目等。

七、需求弹性较大的均衡

如图10所示,需求弹性较大的均衡,首先,从供给的角度,当供给量Q2大于均衡Q1时的市场表现,因为需求有较大的弹性,这时需求可以用B点的价格购买,而供给又可以用C的价格销售,当然供给还是希望用P1的均衡价格销售,而需方能出的最高价为B点价格,因此,供需双方通过讨价还价最终在B点与C点之间的某个价格达成协议,这就是供过于求的降价销售的市场行为,这出现了价格下降的波动。

其次,从供给的角度,当供给量Q3小于均衡量Q1时,需求是有弹性的,它只能以F点的价格购买,供给方仍然有利润的话,它可以实现涨价销售,因为F点的价格高于P1,这种情况是D点价格减F点的价格小于当期最小成本Cmin,否则供给就会亏损,交易就很难实现,这出现了价格上涨的波动。这是由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形成的价格波动机制。那么供给方是否就可长期按Q3的量供给而且还有利润,实际上是不行的,因为Q3的销量和F的价格最终获得的利润总额并没有P1×Q2的大,这将另做专题讨论。

第三,从需求的角度,如果需求要求增加到Q2,并且愿意以B价格购买,而供给也愿意提供并且还愿意以低于B的价格C卖出,这就出现了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

第四,从需求的角度,如果需求不足如Q3的需求量,需求方能出的价格是F点的价格,而供给希望用D点的价格,与第二种情况一样当有利润时,仍然可以涨价销售。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对需求弹性较大商品,只要供给不足和需求较小时,就可能出现涨价;当供过于求和需求量大时,就可能出现降价。在这个市场上供过于求

降价,供小于求

涨价,也就是说只要供大于“求”就要降价,供不应“求”就要涨价。这里的“求”就是均衡量Q1。这充分反映了价格的波动机制和供求的均衡机制。

八、需求弹性较小的均衡

如图11所示,需求弹性较小的均衡,首先我们从供给角度看,当供给量Q2大于均衡量Q1时,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的价格都低于均衡价格P1,如果供给方要实现销售,只能以需求方可接受的价格PC实现销售,只要PC不低于当期成本,销售可以进行的。其次,如果从供给的角度,供给量Q3小于均衡量Q1,无论需求还是供给曲线的价格均高于均衡格P1,供应商可以以不低于PD的价格顺利实现销售,从而出现涨价。

第三,从需求的角度,如果需求旺盛,需求量Q2超过均衡量Q1,这时只要PC不低于当期成本,销售商本着薄利多销的理念仍可以用较低价格销售。

第四,从需求的角度,当需求不足需求量为Q3时,需求可以用PF的价格购买,而供给则可以PD以上的价格销售,因此,这时也是以高于均衡价实现交易。因此,只要大于均衡量,即供大于“求”(此处的“求”就是均衡量Q1)就必然要降价,供小于“求”就必然要涨价。

由以上讨论我们得到,在市场条件下,无论是需求弹性大,还是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无论是由于供应商的原因,还是由于消费者的原因,只要供给量大于均衡量都要降价,只要供给量小于均衡量都要涨价。一句话,供大于“求”降价,供小于“求”涨价。这就是价格波动的原理,这也就是市场法则,这就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九、结束语

供给曲线范文第6篇

然而,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需求、供给曲线理论,夯实基础,抓住特征,牵手数学,不断总结,增强信心,就一定能破解“曲线”背后的“玄机”,从而让教学增添乐趣,为高考赢得主动。

一、需求、供给曲线考查的两个维度

(一)据图判断供求(量)变化

需求曲线是反映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

1. 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例1】(2009年北京文综试卷,第29题)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解题思路】(1)补充需求量的变化的含义。需求量的变化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由于某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在某一时刻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量沿着无变动的需求曲线移动,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化。(2)根据不同角度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并指出其与数学习惯的不同之处。(3)点明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最基本的图像特征。(4)运用需求法则即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解决问题。该题研究的角度是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即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致使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根据需求法则和需求曲线的特征,排除C、D;B反映的是随着车票价格上涨,乘车人次减少,明显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A。

【例2】(2008年山东文综试卷,第15题)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解题思路】(1)明确需求的变化的含义。需求曲线的变动,反映的是需求的变化。需求的变化不同于需求量的变化,它是假定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宏观政策、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在图形上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增加,曲线右移;需求减少,曲线左移。(2)运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图像特征,作出判断、筛选,缩小选择范围。此题研究的是政府消费政策对需求的影响,根据需求法则,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故A和C入选,排除B和D。又因在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刺激消费,引起农民对家电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应向右移动,所以最后答案为C。

2. 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例3】(2012年江苏文综试卷,第6题)左下图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题思路】(1)供给量的变化的含义。供给量的变化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由于某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量沿着无变动的供给曲线移动,是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各点的变化。(2)供给的变化的含义。供给曲线的变动,反映的是供给的变化。供给的变化不同于供给量的变化,它是假定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如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政府宏观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增加,曲线右移;供给减少,曲线左移。根据供给曲线变动的含义,排除②;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既不能说明供给减少,也不能说明供给增加,排除③;供给曲线右移,意味着供给增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都能增加商品供给量,故正确答案为B。

3.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均衡价格)的变化

【例4】(2012年山东文综试卷,第18题)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解题思路】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是均衡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本题研究的角度是生产的技术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意味着:一方面商品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为什么不从价值量减少的角度思考问题?原因在于供给的变化反映的是非价格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变动。C、D反映需求曲线的变动,明显与题意不符,应排除;A供给曲线左移,说明供给量减少,与题意不符,应排除;供给曲线右移,说明供给量增加,且由于供过于求,均衡价格E′点下降,正确答案为B。

(二)据图辨别商品归属

1. 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

【例5】(2010年广东文综卷,第24题)下面两幅图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两商品价格同幅下降,都引起商品需求量增加,可以看出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排除①,选②;甲商品需求数量变动的幅度小于自身价格变动的幅度,需求缺乏弹性,乙商品需求数量变动的幅度大于自身价格变动的幅度,需求富有弹性,因而,甲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乙商品是高档耐用品,排除③,选④,故答案为D。

2. 替代品与互补品

【例6】(2010年山东文综试卷,第19题)甲商品价格(P甲)与以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题思路】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由图可知,甲商品的价格与乙商品的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动,因此甲、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①④入选;甲商品价格上升,乙商品需求量增加,乙商品的价格应上涨,排除②;甲商品价值量降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甲商品需求量增加,乙商品需求量减少,排除③,正确答案为B。

三、教学策略

1. 善于抓住特征

(1)“二量”习惯迥异。研究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时,习惯上把纵坐标上的P(价格)当作自变量,横坐标上的Q(数量)当作因变量。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告知学生,否则,学生极易受数学习惯的影响,找不准真正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很难把经济学道理与坐标图结合起来。(2)开口方向不同。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向右下倾斜”;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曲线,其最基本特征是“向右上翘起”。善于识别开口方向是研究曲线图的第一反应,犹如饭前喝的“开口汤”,也是面对复杂图像时拨开乌云见天日的杀手锏。

2. 勤于图示教学

图文并茂的教学,具有直观、明了、生动、轻松、想象等特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精心设计、恰当运用图示教学法,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烦琐为简约,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的有机结合,能收到清澈见底、入木三分的良好效果。

3. 巧于数学思维

(1)牵手数学,一针见血。如替代品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一种商品价格和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即正相关),其交叉弹性系数大于零;互补品的特性可以描述为一种商品价格和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其交叉弹性系数小于零。(2)借用斜率,轻松省力。巧用斜率知识,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变化,研究的都是原有曲线上各点的变化,斜率不变;需求与供给的变化,研究的都是整体曲线的变动,此时斜率发生了变化;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识别,可以用“斜率”去判断,斜率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斜率大的曲线,需求量变动小,是生活必需品;斜率小的曲线,需求量变动大,是高档耐用品。

4. 精于适度拓展

供给曲线范文第7篇

内容摘要:文章以价值V为纵坐标,以需求量或供给量Q为横坐标,可以得到需求价值、供给价值和价值供给三条曲线。将需求价值、供给价值和价值供给三条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中考察,就可以描绘需求―供给―价值的趋衡状态。

关键词:生存发展 价值 需求 供给趋衡状态

价值是实现生存发展需求的难易程度

主体学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概括出了生存发展需求定律和效率定律。人类现实活动中追求的价值,受到生存发展需求定律和效率定律的制约。

所谓需求定律,是说人类生存发展需求不断增长的,需求增长是质无限与量有限的统一。质无限,即生存发展需求在质地层级或效用上具有多样性和无限性;量有限,即每一具体质地层级或效用的需求在数量上具有有限性,少了不宜,多了无用甚至有害。需求定律反映的是人类生存发展需求本身的规定性,当某一质地层级或效用的需求在数量上得到满足后,人类就会追求更高质地层级或效用的生存发展需求。所谓效率定律,是说人类生存发展,必须得大于失,实现增值,即:

得的价值=增值+失的价值

得的价值是生存发展需求实现后的价值;失的价值是在实现需求过程中的耗费,即供给成本。效率定律反映的是生存发展需求与供给关系的规定性,只有得大于失,实现增值,人类才能够发展。

从需求定律来看,由于生存发展需求存在着不同的质地层级或效用,所以,生产、交换的事物必须能够实现特定质地层级或效用的生存发展需求,才具有价值。由于生存发展需求具有质的无限性和量的有限性,所以,特定质地层级,需求量越大,这意味着越不易满足,价值就越大;供给量越大,意味着越容易满足,价值就越小。也就是说,对于人类生存发展来说,事物的价值与需求量成正比,与供给量成反比。市场上的价格是由生存发展价值决定的,生存发展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所以,当房地产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供不应求,价格较高;当供不应求加剧时,价格就会上涨;当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时,供过于求,价格较低;当供过于求加剧时,价格就会下降。

明确了生存发展价值与需求量成正比,与供给量成反比之后,还需要解决“当需求供给相对均衡时,生存发展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问题。效率定律决定着某种事物的供给量,当得大于失,即能够实现增值时,供给量就会增加。在经济活动中,当某一事物的需求量恰好等于供给量时,达到需求供给相对均衡,这时事物的价值,就是社会主体生存发展得的价值,即增值加上失的价值。失的价值就是成本,它是由生产要素的需求供给关系及其增值与成本决定的。增值越大,成本越高,得的价值也就越高;增值越小,成本越低,得的价值也就越低。

将需求定律与效率定律对价值的影响综合起来,不难看出,生存发展的价值其实是质无限量有限的生存发展需求与供给矛盾运动的一种反映,是事物满足社会主体生存发展需求的难易程度。如果将供需相对均衡时获得的价值称为价值基数,则事物对社会主体生存发展的价值就可以用下述公式表示:

价值=价值基数•需求量/供给量

也就是说,社会主体生存发展过程中追求的价值,蕴涵于社会主体生存发展与事物的关系之中,在价值基数基础上与生存发展需求量成正比,供给量成反比。

需求价值曲线、供给价值曲线和价值供给曲线

价值是实现社会主体生存发展需求的难易程度,在价值基数基础上与生存发展需求量成正比,供给量成反比,这说明价值是具体的,变动的。也就是说,价值是与特定主体生存发展状态紧密关联的,随着生存发展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原来是财富,现在可能是废物;原来是废物,现在可能是财富。是财富,还是废物,它们的性质往往是在科技进步条件下改变的,但根本的原因是生存发展需求量和供给量的变化。所以,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必须从生存发展需求与供给出发,把握事物价值变动的趋势。

生存发展价值论认为,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首先受到人类总是要生存发展的及其需求质无限量有限的制约,事物对社会主体生存发展的价值是在价值基数基础上,与生存发展需求量成正比,与供给量成反比。在生存发展需求量与价值的关系中,生存发展的需求量Q是自变量,价值V是因变量,价值V决定着市场价格P。用横坐标表示生存发展需求量,纵坐标表示价值,生存发展需求量与价值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描绘成如图1所示的从左下到右上的曲线,这是生存发展需求价值曲线;同理,以生存发展供给量Q为横坐标(自变量),以价值V为纵坐标(因变量),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自左上向右下的曲线,这是生存发展的供给价值曲线。

在供给量增加引起价值下降的同时,依据效率定律,价值下降会引起增值下降,增值下降又会引起供给量的减少。在生存发展供给量与价值悖向变动的关系中:

增值=得的价值-失的价值=需求量•单位产品价值-供给量•单位产品成本

如果得的价值高于成本,增值大于零,说明社会主体系统能超越原有状态,向着更高更复杂更有序的状态跨越;如果得的价值等于成本,增值为零,说明社会主体系统只能保持原有状态;如果得的价值低于成本,增值小于零,说明社会主体系统不能维系原有状态,会走向衰败。这样看来,得的价值等于成本,增值为零,社会主体系统保持原有状态成为经济社会活动的最低要求,这样可知:

需求量•单位产品实现的价值-供给量•单位产品成本=0

供给量•单位产品成本=需求量•单位产品价值

供给量=需求量•单位产品价值/单位产品成本

也就是说,供给量与需求量及其产品价值成正比,与产品成本成反比。需求量越大、价值越高、成本越低,会导致供给量增加;需求量越小、产品价值越低、成本越高,会导致供给量减少。

如果设定需求量、成本一定,以价值V为纵坐标(自变量),以供给量Q为横坐标(因变量),就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自左下向右上的曲线,这是生存发展的价值供给曲线。

生存发展的需求价值曲线,反映的是价值基数和供给量不变条件下,价值随需求量变化的规律;供给价值曲线,反映的是价值基数和需求量不变条件下,价值随供给量变化的规律;价值供给曲线,反映的是需求量和成本不变条件下,供给量随价值变化的规律。生存发展的需求价值、供给价值、价值供给三条曲线,充分说明价值是实现生存发展需求的难易程度,由生存发展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运动所决定,受到生存发展需求不断增长且质无限量有限需求定律和得大于失效率定律的制约。

需求―供给―价值的趋衡状态

上面分别探讨了价值随生存发展需求量、供给量变化的规律,得到了生存发展需求价值曲线和供给价值曲线;还探讨了供给量所价值变化的规律,得到了价值供给曲线。那么,如果将生存发展需求价值曲线、供给价值曲线和价值供给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中考察,会发现这三条曲线可以如图4所示相交于一点。三条曲线这个交点意味着什么呢?这个交点应该意味着其对应的状态是需求―供给―价值的均衡状态,其对应的价值量是价值基数。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称这个交点为均衡点。

在均衡点下方,随着生存发展需求量增加,价值会走高;随着供给量减少,价值也会走高;而随着价值走高,供给量会增加;三条曲线趋向于均衡点,即趋向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上方,随着生存发展需求量减少,价值会走低;随着供给量增加,价值也会走低;而随着价值走低,供给量会降低;三曲线趋向于均衡点,即趋向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左方,随着生存发展需求量增加,价值会走高;随着供给量增加,价值会走低;而随着价值走高,供给量会增加;三条曲线趋向于均衡点,即趋向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右方,随着生存发展需求量减少,价值会走低;随着供给量减少,价值会走高;而随着价值走低,供给量会减少;三条曲线趋向于均衡点,即趋向于均衡状态。生存发展需求、供给和价值的这种复杂关系,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在均衡状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只要与需求状况保持一致,即一定时期内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或者说供给量及其随时间变化与需求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相一致,价值就不会显著变化。

那么,怎样理解需求量随时间变化呢?就人类生存发展对某一具体事物需求量来说,总是有限度的,少了不够,多了没用。对整个社会而言,某一具体事物需求量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明显地区分为增量需求与存量需求两个阶段。前面已经提及,所谓增量需求,是增加的新质地层级需求,原来没有而现在增加了这一事物需求;所谓存量需求,是已经存在的质地层级需求,只是需要以新换旧。一般地说,整个社会对于某一终端产品,即直接用于生活的消费品,以时间T为横坐标,需求量Q为纵坐标,可以得到如图5所示的需求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生存发展需求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一是需求量(一般指增量需求刚出现时)随时间增加区域(又可分为显著增加区域和缓慢增加区域),二是需求量(一般指增量需求实现已过半后)随时间减小区域(又可分为显著减小区域和缓慢减小区域),三是需求量(一般指只有存量需求时)随时间没有明显变化的区域。

用表示需求量随时间变化率,用表示供给量随时间变化率,所谓供给量随时间变化与需求量随时间变化相一致,就是:。

也就是说,只有,需求―供给―价值才可能趋向均衡,到达均衡状态。当需求―供给―价值到达均衡状态时,价值就等于增值加上耗费的成本,即价值基数。这种趋衡状态,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实现公平效率,而其中关键,就是供给跟随生存发展需求变化,与生存发展需求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吴宗.社会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2

供给曲线范文第8篇

这篇论文是我正在著述的《货币学中的疑问》一书第八章三部分内容的一部份,我的目的是西方经济学,建立以劳动论为基础的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对该书的自我评价是,它的经济学理论价值是凯恩斯《通论》的十倍以上,看过该书后,若有人证实我所言不实,本人愿意无偿赠送有关它的所有权益。

借此诚征出版商合作

另附声明:本论文曾先后被国内两家经济学杂志退回,在对文字作少许文字上修改后,发表在这里,任何人若能证明该论文结论错误,本人愿支付1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但有一个看似荒谬的前提,即是本书能获得不少于此金额的收益。与我(笔名:亦难)联系的唯一方式是:E-mail:或。

商品价格的供、需分析模型—一个令人惊讶的错误①

(一)

在现代流行的经济学中,众多的曲线分析模型让每一个涉入者都眼花?乱,其实都不过是两根曲线在一个象限上移来移去的变幻。而所有的曲线分析模型,又无不是以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为基础,或者说无不是以建立现有的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所依据的理论逻辑为基础,建立各式各样的,如利率分析模型、汇率分析模型、成本分析模型,以及所谓的IS-LM分析模型等等。因此,无疑可以把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视为最基本的经济学曲线分析模型。

琳的需求表”成立。

凯瑟琳的需求表⑤

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模型,会是非常荒谬的。

与上面对需求曲线的分析类似:如果这样的供给曲线是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为两大因素,研究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下决定商品价格的规律。那么上面提到的决定商品供给量的非价格因素,如投入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等等,也就是真实,具体地决定商品供给量的内容,只有这些非价格因素的变动,才能够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如果把这些因素视为其他条件不变的内容,任凭你价格如何变动,商品供给量也不会增加。因此非价格的这些其他因素就是进行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两因素分析的供给因素的具体内容和全部体现。把它们都视为不变所反映出的价格与供给量的关系的模型,肯定不是商品价格的供给、需求分析模型的内容。

(四)

上面的分析表明:向右下方倾斜着被称之需求曲线的曲线,是分析商品需求变动规律的曲线模型,而不是分析商品价格变动规律的需求曲线;另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着被称之为供给曲线的曲线,是分析商品供给变动规律的曲线模型,而不是分析商品价格变动规律的供给曲线。那么这样两条曲线模型组合在一起是如何被人们进行商品市场均衡价格分析的呢?它们既然不是分析商品价格的模型,为什么会产生均衡价格的结论,并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的玄机。

首先来分析由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模型理论家们运用由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和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组成的模型对形成的均衡价格的解释。

供给曲线范文第9篇

一、探究经济现象对供需曲线的影响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等知识,这类试题又可分为对“价格――需求曲线”的影响,对“价格――供给曲线”的影响。

解题步骤:(1)理解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价格影响生产供给、收入影响消费等知识,识记“价格――需求”曲线、“价格――供给曲线”的一般模式(注意:在数学中,一般用横轴表示自变量,纵轴表示因变量,但是在经济学中研究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时,人们习惯用纵轴表示自变量――价格,用横轴表示因变量――数量),排除错误表达价格与供需关系的曲线。

(2)审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明确试题具体考查哪一类经济现象对供需的影响。

(3)对影响曲线的经济现象进行经济学解读,把生活现象转化为经济学术语,建立背景材料与理论的联系。

(4)结合相关理论,对曲线图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正确选择。

(一)经济现象对“价格――需求曲线”的影响

价格影响需求的曲线是高考政治最常见的曲线图。解题时首先要明确价格变动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试题一般不会单一考查价格与需求的关系,试题还可能涉及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比如:互补商品的需求同向变动,替代商品的需求反向变动,居民收入与需求同向变化,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奢侈品、耐用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税率与商品需求反向变动等等,考生在解题时要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

【例1】(2013・江苏政治卷第5题)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在图1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解题思路]“产量增加”,表明本题涉及供给对价格的影响;“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表明本题考查价格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在CD两项中随着价格上涨,需求量增加,与需求曲线的一般模式不符,是错误的;结合题干看,供给影响价格,某国粮食产量增加会导致价格下降,AB反映了这一趋势, CD选项中价格不断上升,不符合题意。比较AB两项,要抓住关键词“粮食”,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A项中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化不大,这符合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的特点,A正确。

【例2】(2013・广东卷第27题)假设甲国化妆品市场高档品牌被进口品牌垄断,为保护国内产业发展,甲国对进口化妆品提高关税,致其价格飙升;受此影响,消费者转向国产中低档品牌,使进口高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1)和国产中低档品牌的需求曲线(D2)发生变动。不考虑其他因素,能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价格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价格对其替代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原来甲国化妆品市场高档品牌被进口品牌垄断,其需求量显然大于国产中低档品牌的需求量,在AB两项中,D2大于D1,表明国产中低档品牌的需求量大于进口高档品牌的需求量,AB两项不符合题意;甲国对进口化妆品提高关税,致其价格飙升,其需求量应减少,D1应该向左移动,BC错误;消费者转向国产中低档品牌,D2需求量会增加, D2应该向右移动,故B、C错误。因此,本题选D。

(二)经济现象对“价格――供给曲线”的影响

价格影响供给的曲线在高考政治试题中也比较常见,解答这类曲线型试题,既要了解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即商品供应量与价格之间成正方向变化,供给随着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减少),也要综合其他一些影响商品价格和供给的因素来思考,比如,商品价格与社会生产率反向变动,商品供给与社会生产率正向变动等。

【例3】(2013・全国新课标II第15题)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3所示。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A. P0,Q0 B. P1,Q2

C. P1,Q4 D. P2,Q1

[解题思路]为了顺利解答本题,我们先来了解“均衡价格”的概念(商品的均衡价格在教材中没有讲,但在考试大纲列出的考点中有“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基本相等时的商品价格,均衡价格与商品价值相符。

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国家实施支持价格的目标是支持农业发展,可见,本题考查价格对生产供给的影响。只有当支持价格高于均衡点(即价格高于商品价值量)时,大多数的生产者才能获利,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把支持价格定在P2会打击生产者,定在P0效果不明显,只有定在P1才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其供给量将比均衡点的供给量增多,Q2错误,Q4正确,本题选C。

二、研究经济现象的曲线表达

这类试题的题干介绍了某类经济现象,要求考生选择正确反映该类经济现象的供需曲线。

解题步骤:(1)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坐标图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排出不符合经济理论的错误曲线。

(2)把题干内容与曲线进行对比,选择与题干内容相符的曲线。

【例4】(2013・全国新课标卷I第12题)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4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解题思路] 在这四幅图中,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供给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化,单独分析曲线没有发现错误。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表明土豆的供应量增加,图①表示供给减少,错误;图②表示供给增加,土豆的价格下降,图②反映了“丰产不丰收”的经济现象;市场没有相应扩大,表明土豆需求没有变化,图③和图④分别表示需求量增加、需求量减少,不符合题目要求。

【例5】(2013・四川卷第10题)近两年,免费的互联网微信用户快速增长,这对电信运营商的短信发送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近来有“微信向用户收费”的声音,但网络调查表明,如果微信收费,有近九成的用户表示将改用其他免费社交软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映上述信息的图示是

[解题思路] 价格与消费需求成反方向变化,④反映了微信价格变化对发送量没有影响,错误。免费的互联网微信“给短信发送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即微信免费导致短信发送量减少,②反映的是在短信价格相同的情况下,短信发送量减少,正确;①反映的是短信发送量增加,错误;微信收费“近九成的用户表示将改用其他免费社交软件”,反映了微信发送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化,③反映了随着价格上涨,微信发送量减少,正确。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供给曲线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需求曲线;供给曲线;价格变动;需求;供给

供求曲线图选择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此类试题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新颖灵活等特点,是学生失误较多的一类题目。在高三经济生活复习中,笔者讲解《经济生活》第二课“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把其中的考点与供求曲线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了知识要点的总结归纳,整合提升,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需求曲线图在“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复习中的运用

1.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该原理用需求曲线来表示如下图。在函数图象中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需求量。用“向右下倾斜”的曲线(D),描绘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表示两者呈反方向的关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变动时,会引起需求数量沿着既定的曲线移动。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即需求弹性)

(1)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下降。

(2)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上升。

引导学生分析,两类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映不同(即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变化影响较小,它的需求曲线的倾斜度就比较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产品需求量的变化影响较大,它的需求曲线的倾斜度就比较大。

例1.(2012・福建卷)图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应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解析: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增值税等知识。由图可知,M商品曲线倾斜度大,说明价格变动对M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大,N商品曲线倾斜度小,说明价格变动对N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小。因此,M是高档耐用品,N是生活必需品,A、B两项错误。增值税是以商品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税,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故C项说法错误。由于N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以减少物价上涨对他们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故D项正确。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1)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亦然。

(2)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亦然。

例2.(2011・安徽卷)下图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根据函数图象显示的内容,商品价格不断降低,需求量不断增长。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下降。这样就排除了选项中的②和④。本题答案选A。

二、供给曲线图在“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复习中的运用

价格调节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生产者就会缩小生产,减少供应量;供应量减少了,又会导致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增加,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量。可见,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者主动扩大或减小商品生产。该原理用供给曲线表示如下图,在函数图象中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供给量。用一条“向右上翘”的曲线(S),描绘出价格与供给的关系,表示两者呈正方向关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价格变动时,会引起供给量沿着既定的曲线移动。

例3.某年我国1000万保障性住房陆续上市,一线城市商品房价格回落,新楼盘开盘减少。下图中Q1为变化前新上市商品房数量,Q2为变化后数量,P为新上市商品房价格。其中可以描述新楼盘开盘减少这一现象的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商品房价格回落,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缩小,导致商品房供给减少,所以新楼开盘减少。可见材料是在说明价格与供给的关系,价格变动与供给变化呈正方向关系,排除A和B,价格回落,供给缩小,供给量应该沿曲线往左下方移动,故D图表符合材料内容。本题答案为D。

三、供求曲线图在“均衡价格的变动”复习中的运用

如上图所示,曲线D为需求曲线,曲线S为供给曲线。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叉点所对应的市场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即P0点为均衡价格点,供需平衡。在P1点时,供给小于需求。在P2点时,供给大于需求。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变化会带来需求(供给)曲线的移动。需求(供给)增加,曲线会往右移动,需求(供给)减少,曲线会往左移动。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根据曲线的变化或平移的原因去分析问题,然后做出选择。

例4.(2012・山东卷)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解析:材料表明生产某产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使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曲线应该往右移动。C、D是需求曲线不符合题意,A曲线往左移动,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

均衡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的,现实中均衡价格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需求和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某一方的变化,会使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均衡价格的变动,形成新的均衡。

例5.(2013・广东模拟题)甲商品价格走势如下图(D为需求曲线,S与S′是供给曲线),结合图示分析,对E向E′移动理解正确的是( )

甲商品的供给增加,导致均衡价格下降 ②甲商品的价格变动,会激发生产者积极性 ③甲商品的价格降低,刺激需求量增加 ④价格由E向E′移动,引发S向S′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供给曲线S往右下方移动,导致均衡价格由E向E′移动,说明甲商品供给增加,从而使均衡价格下降,居民增加购买,进而使甲商品需求量增加,故选项①③符合;而由于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可能会缩小生产,所以,商品价格下降会使生产者积极性受挫,商品的供给会相应减少,故题目中②④应排除。

实践证明,在高三《经济生活》复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恰当引入西方经济学曲线图,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云华,张建.商品价格、弹性理论拓展与试题归类例析.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08).

上一篇:供给侧范文 下一篇:供给学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