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13 17:21:12

工程技术专业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1篇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ject technology study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design specialized student,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teaching link should make these adjustments, the goal is for guiding students to study the project technical knowledge effectively, thus in the specialized study process, can solve the problem and instruct design using effectively applied project technology theory.

关键词: 工业设计;工程技术;互动教学

Key words: industrial design;project technology;interaction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56-01

0引言

工业设计是一门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以产品设计为主要对象的新兴学科,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美学观念的有机结合,使产品达到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创造性设计[1]。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在美学,艺术等方面,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功底,或者说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到了工业设计这个学科领域以后,他们必不可少的就是拓展知识面,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手段,掌握必备的工程技术。因此,为这一学科领域的学生进行工程技术教育就十分必要。

从工业设计类学生的招生情况看,他们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底子不够扎实,中学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绘画的学习中。此种情况下,进行工程技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从而确定难易适中,又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理论进行教学,方能取得成效。另外,还需注重教学方法,不能和主修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授课为主,实验为辅。恰恰相反,应以试验为主,理论知识渗透为辅,即以课题模式教学。在课题设置环节,要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反复巩固,启发应用。为此,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尝试。

1结合生活实例,渗透理论知识

所谓结合生活实例,渗透理论知识就是在给学生讲授知识的同时,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摆到学生的面前。通过对实例的剖析,逐步引导学生认知理论上的根据,及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由生活实例探究理论根据,既不枯燥,又可达到目的。

比如在学习机械原理连杆机构这一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对连杆机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可以例举日常生活中的最常见的窗铰链机构(见图一),这是一个典型的,只具有一个自由度的铰接机构―合页。那么这时候就让学生认识什么是自由度,什么是约束,什么是机架,什么是运动副;自由度怎么计算,一个自由度需要几个动力元件,运动副有几种类别,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再有某些窗机构为了防止自由摆动,安装了连杆机构,这些连杆机构大都具有协助开启和关闭的功能。为什么这些连杆机构具有这样的功能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知识上给予剖析解答。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连杆机构(见图二),连杆机构中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怎么个运动形式,四连杆机构各个构件的名称是什么,以及四连杆机构运动的条件是什么[2]。

2知识点涉及广泛,突出重点内容

针对工业设计学科涉及范围广泛之特点,有必要让学生对工科知识也有一个广泛的认知,我院开设的《造型基础》一课,就是想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将基本的工程技术理论囊括其中,这其中包括机械原理,电力传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加工,非金属材料等知识。但是由于学时所限,要做到对各部分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的介绍不太可能,这时候就要重点突出。将与产品设计紧密相关的基本理论强化学习和实践,将非重要的知识点只对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其知道怎么回事即可。比如机械原理,材料力学,机械设计这三项内容,在产品设计中,关系最为紧密。因为这三项内容的知识基本包含了原理,材料、力学和零件设计,掌握了这些,学生针对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就有一个清晰的阐述。例如,通过一个吊机(见图三)设计的分析,学生就会了解这个产品的基本设计原理,所选择的材料能否满足工作要求,力的传递是否合理,具体的单件怎么设计,装配如何完成等等。

3互动教学,培养团队精神

为了让学生对工程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能够对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课堂和课下应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课堂上,以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见的例子,进行剖析,分析设计原理,材料特性,受力特点,单件加工及装配程序,既而进行理论上的讲解。这时候,同学们还处在似懂非懂的阶段,接下来,让学生也列举出一种设计实例,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分析对错先不做评判,只要学生能够根据引导,知道怎么去分析,就是可喜的进步[3]。

在一项完整的设计项目中,团队合作意识必不可少。为此,在课题设置的时候,尽量选择相对综合一些的题目,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小组每个成员都对课题制作有一个整体认识,同时又各自有分工,在兼顾整体方案完成的同时,会更加注重单项的设计,只有单项设计缜密,才能保证整体设计制作顺利完成。

4结束语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我认为学习工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首先要有这个意识,才能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失偏颇。另外,不同高校有不同的情况,师资不同,教学条件不同,学生生源不同,笔者在此也只是投石问路,希望能够给予从事此方面教学的同行一丝启发。

参考文献:

[1]钱可强,聂桂平.工业设计表现技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第3页.

[2]孔向东.平面四杆曲柄摇杆机构连杆曲线形状分布规律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4,(02).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2篇

ABET最初只以工程教育认证为主,主要为美国工程专业人员和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教育、认证和专业发展的机会。自1946年开始,ABET在工程教育与认证委员会下设技术学院分委会,并出台了第一个两年制工程技术类专业的认证标准,开始对工程技术专业开展评估和认证。随着美国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及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1965年ABET批准工程技术委员会(EngineeringTechnologyCommittee,ETC)在工程教育与认证委员会之外以独立的身份进入理事会,并于1967年制定了第一个四年制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1]。1980年“工程技术委员会”更名为“技术认证委员会”。2009年ABET代表美国正式签署《悉尼协议》,成为该协议的第8名正式会员,这意味着从2009年开始经ABET评估认证的四年制工程技术类专业学历资格将实现国际互认[2]。为凸显委员会的认证功能,并与国际性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协议,如《悉尼协议》《都柏林协议》等保持一致,2012年ABET理事会投票决定将“技术认证委员会”更名为“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3],具体负责两年制和四年制工程技术类专业的评估和认证等相关事宜。在过去的70多年里,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一直被不断修改和完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工程技术劳动力市场人力需求的变化,ABET原有的认证标准和程序因其过于僵化、指令性太强等问题遭到一些学者和组织机构的质疑[4]。经过多年探索,1995年ABET为工程专业认证制定了新的基于结果的认证标准———《工程标准2000》(EngineeringCriteria2000,EC2000),其不再强调各专业对标准的严格遵守,而更强调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创新。随后,工程技术委员会成立了审核委员会(ReviewCommittee),对其认证标准进行改革。2000年该委员会针对工程技术专业发表了类似的认证标准———《技术标准2000》(TechnologyCriteria2000,TC2K)。2001年秋,该标准获得了ABET董事会的批准,开始取代工程技术专业原有的认证标准。TC2K的正式出台意味着美国工程技术专业认证理念的重大变革,即原有标准注重考查专业资源和投入,TC2K注重考查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原有标准对专业采取实时快照的方式进行考察,TC2K对专业进行持续性的考察;原有标准要求专业展示数据,最后由ABET考查小组下结论,而TC2K要求专业展示本专业持续进行自我评估的结果;原有标准根据专业过去的表现做出判断,TC2K则根据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做出判断;原有标准会让专业采取变化很快的措施,TC2K会让专业采用具有持续增长力的措施;原有标准要求专业有基本的持续改进计划,TC2K将持续改进计划视为是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5]。为简化评估认证程序,让同时参加不同专业类认证委员会认证的专业和学校明确评估过程,2011年ABET决定开始制定通用认证标准的统一版本。这意味着四个不同专业类的认证委员会在制定认证标准中将使用共同术语,认证标准的指标顺序也相似。2012年10月,ABET理事会投票通过了四个认证委员会统一的通用标准模板,规定这四个不同学科领域的认证标准均包括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持续改进、设施、机构支持这五个指标[6]。这不仅有利于减少参与认证专业和学校的工作量,而且有利于ABET根据结果来加强对各专业类认证委员会的管理。随后,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根据统一的通用标准模板对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进行了相应的完善。

二、ABET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主体

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中设立了专门的标准分会(CriteriaCommittee),主要负责审查工程技术类专业标准并提出修改建议,使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持续有效,其成员由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主席任命。在修改具体的工程技术类专业的认证标准过程中,先由各专业领域的盟主协会(LeadSocieties)自行听取所有合作协会(CooperatingSocieties)的建议,然后工程技术委员会标准分会将向这些盟主协会征求意见来对具体专业的原有认证标准提出修改建议。根据ABET的程序规则,尽管各认证委员会有权对其认证标准、政策及程序进行持续性审核和改进,但他们如需对认证标准进行任何修改都需经过ABET理事会(BoardofDirectors)的批准和同意[7]。ABET理事会作为ABET最高决策机构,全面负责ABET的正常运作,包括拟定和修改章程、程序规则、认证标准及其他政策等。理事会由34个协会成员组成[8],其中不仅有教育界的专家,还有工业企业界的代表,他们大都具有工科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9]。理事会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实质性事务,其中包括认证标准[10]。这意味着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标准分会仅负责就具体专业标准提出修改建议,ABET理事会将在网站上公布这些修改建议,最后实行民主决策,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对认证标准做出最终决定。可以说,ABET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是民主决策的结果,其集结了众多专家学者、工业界和企业界人士的要求和期望,从不同主体需求的角度对工程技术类专业教育质量提出要求和建议,也因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三、ABET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具体内容及其要求

ABET工程技术类专业的认证标准是美国工程技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其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通用标准适用于工程技术认证委员会认证的所有专业。工程技术委员会认证的所有专业必须满足所有的通用标准,是美国高校工程技术专业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包括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教师、设施、学校支持等八个方面做出了相关规定和要求,其中每一项内容都有较为详细和明确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专业标准则是根据各专业大类制定的认证标准。工程技术类专业标准则对各具体专业的适用范围、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能力要求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定和要求。本文在此仅以ABET最新的2015—2016年四年制工程技术类专业的通用认证标准为例:

1.学生。根据标准要求,参与认证的专业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监督,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达到毕业要求,从而使毕业生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而且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课程和职业方面的咨询。同时,该专业还必须具有接收新生和转校生,认可他们在其他学校修习课程所得的学分,认可在本校以工代学获得替代性学分①等方面的政策并能够予以执行。该专业必须具有确保毕业生达到所有毕业要求的程序和实施过程(enforceprocedures),并予以记录。参与认证的专业需要说明本专业有关新生入学、学生评价、学生学习进度监控、学生就业咨询、替代性学分认定、转校生和转学分等方面的规定、程序及其实施情况,简述本专业在确保所有毕业生达到本专业毕业要求的保障程序和记录过程。

2.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是对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数年后能够达到的成就的总体描述,是根据该专业相关利益方②的需求来制定的。具体来说,参与认证的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学校定位、满足相关利益者需求;必须有一套用文字记录并系统化使用的有效程序来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定期审查,以确保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相关利益者需求以及专业认证标准相一致。参与认证的专业不仅要提供学校定位声明,说明学校定位与该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还要对专业相关利益者参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和定期审查过程进行描述,以此来考察专业目标与学校定位、相关利益者需求以及专业认证标准的一致性。

3.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是指通过专业学习,学生所具备的技能、知识和素养等,它描述了学生毕业时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四年制工程技术本科专业必须证明其毕业生具备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具备筛选和运用知识、技术、技能和现代学科工具从事广义的工程技术活动③的能力;具备筛选和运用数学、科学、工程和技术的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其不仅需要运用理论知识,还涉及应用程序或方法(appliedproceduresormethodologies);具备进行标准测试和测量,开展实验、分析实验和解释实验以及利用实验数据改进程序的能力;对于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广义工程技术问题,具备设计系统、部件或程序的能力;不论是作为技术团队的成员还是领袖,都具备有效地开展工作的能力;具备识别、分析和解决广义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技术和非技术环境中都能够进行书面、口头和图表形式交流;具备识别(identify)和使用相应技术文献的能力;认识到自主持续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并具备相应的能力;理解并具有专业和职业道德,包括尊重多样性;了解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对社会乃至全球的影响;致力于优质、时效和持续改进。根据要求,参与认证的专业不仅必须记录学生的毕业要求,以确保(达到毕业要求的)毕业生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而且其还必须具有一套有文字记录的有效程序来对学生毕业要求进行定期审查和修订。此外,参与认证的专业还必须说明学生毕业能力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系,即本专业毕业要求的达成是如何促进本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

4.持续改进。参与认证的专业必须定期对学生毕业能力的达成度进行评估和评价,并予以记录;必须将这些评价结果系统地运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之中。当然,这些专业还可以利用其他现有信息来促进专业的持续改进。

5.课程。该标准要求参与认证的专业必须有效地开设数学、技术、物理和自然科学、综合课以及合作教育等科目领域(subjectareas)的课程,以支持学生毕业能力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①数学类课程必须包括与学分毕业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相符的微积分应用或其他(难度)在代数和三角学科目水平以上的数学科目,必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②技术类课程内容必须聚焦于科学和工程的应用方面:其一,技术课程学时至少要占专业总学时的1/3,但不要超过专业总学时2/3;其二,技术类课程必须包括一门技术核心(atechnicalcore)(科目),旨在为学生在后续课程中学习越来越复杂的技术专业领域奠定基础;其三,培养学生使用专业中常见的(commontothediscipline)设备和工具的能力。③物理和自然科学类课程:科学类课程的基本内容必须包括与专业相符且与实验相结合的物理或自然科学科目。④综合内容:必须开设顶峰体验④或综合性体验的课程,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和非技术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合作教育:如果参与认证专业规定合作教育/实习等类似经验可获得学分,其必须包括由本专业教师对相关理论部分进行评价的内容①。⑥咨询委员会:参与认证的专业必须利用有毕业生代表参与的咨询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并对专业目标的确立、评估和修订提出建议。该标准要求参与认证的专业说明本专业咨询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并注明该专业毕业生的代表成员,同时还必须描述咨询委员会的活动内容,并提供其参与协助专业审核课程、确保专业目标有效性方面的佐证材料。总的来看,ABET认证的课程标准以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能力要求为核心,并没有对课程的学分分布、课程内容等具体细节做出过多硬性的规定,这无疑给予了参与认证专业更大的自主空间和灵活度。该标准强调课程服务于学生毕业能力的培养,重点考察课程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能力要求之间的相关性。

6.师资队伍。该标准规定参与认证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和教育背景,必须具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承担专业所有课程领域的教学工作,其主要通过教师的教育背景、职业资格、职业证书、职业经验、持续的专业发展、对学科的贡献、教学效率及交流技能等方面进行考察;而且参与认证专业的教师数量必须充足,且与学生互动,为学生提供咨询,参与专业监管(oversight),确保专业持续和稳定发展。因此,参与认证的专业不仅需要对教师资质、规模及其工作量进行介绍,还需要对每位教师参与的专业发展活动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参与认证的专业教师还必须承担充分的职权来提升本专业水平,既可以制定和修改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毕业要求,也可以通过实施教学计划促进学生毕业要求的达成。参与认证的专业不仅需要说明教师们在课程制定、修改和评价中的角色,而且还需要说明教师们在制定和修改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以及促进学生达到毕业能力要求中的角色。

7.教学设施。参与认证的专业必须拥有充足的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和相关设备来为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提供支持,为学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必须提供现有的、可以使用的专业现代化工具、装备、计算资源和实验室,并对其进行系统地维护和更新,确保其满足专业需求,使学生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必须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有关专业工具、实验器材、计算机资源和实验室等使用方面的指导。参与认证的专业必须有充足的图书馆服务、计算机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为师生们的学术与专业活动提供支持。该标准非常注重考查专业如何确保安全使用相关的设备、工具和仪器。

8.学校支持。学校必须给予参与认证的专业足够的支持和领导力,为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具体如学校服务、经费支持和教职员工,以确保专业的质量可持续发展。就参与认证专业而言,学校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参与认证的专业必须获得充足的资源来吸引和留住教师,并为本专业合格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提供支持;其二参与认证的专业必须获得充足的资源来购买、维护、运作专业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与实验器材,并为学生达到毕业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参与认证的专业不仅需要对本专业领导力的现状及其充足程度进行介绍,还需要详细阐述学校在财政经费、教职工聘用、留用、培训以及专业发展等方面为该专业所采取的支持性措施。

四、对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启示

随着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14—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等文件的陆续颁布,我国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将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作为转型发展的目标。然而,应用技术大学作为新生事物,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本文通过参照和分析ABET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结合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3点建议:

1.构建技术本科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推进技术本科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技术本科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仍处于缺失状态,这不仅不利于技术专业建设的特色发展,也不利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美国等发达国家不仅建立了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体系,而且还积极与国际接轨,通过签署《悉尼协议》促进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互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建我国技术教育认证体系,以加快我国技术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就目前来看,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其一,我国政府可以通过授权某个全国性非官方的专业认证组织机构,如中国科协等,成立“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技术教育专业相关的评估和认证事宜,并以加入《悉尼协议》为契机,建立与《悉尼协议》对标的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以国际化技术人才培养标准提升我国技术教育专业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技术教育的国际声誉,促进应用技术大学向国际标准靠拢;其二,我国政府可以寻求他国工程技术专业认证机构的帮助,通过鼓励国内技术教育专业参与国外权威认证机构的境外工程技术教育专业认证,以国际化的技术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标杆引导我国技术教育专业建设,推动我国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技术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推进我国应用技术大学评估工作的开展。

2.政府进行有效介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这类人才的特性决定了单凭高校一方的努力是难以完成培养任务的。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对校企合作带来的益处认识尚浅,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双方很难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企业已经广泛参与到美国工程技术教育中:企业不仅积极参与工程技术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制定,而且工程技术类认证标准明确要求相关专业在制定和更新培养目标过程中必须有企业、行业成员等相关利益者的参与,以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其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因此,一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地方政府应该制定具体的实施条例规范和指导校企合作,明确企业和高校双方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并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为校企合作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另一方面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应该积极主动邀请相关企业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中来,给予他们应有的话语权,根据企业用人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行业需求真正对接,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资源,建立“互利共赢”的校企长效合作机制。

3.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为主线设置课程,重视对教师教学指标的考察。目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的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缺乏应用型特色和职业导向,并未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类型的特色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参照美国ABET认证标准的要求,我国应用技术大学一方面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作为应用技术类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起点,以学生为中心,将毕业能力要求的特征指标转换成课程体系和内容,以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那种“重科研、轻教学”的做法,尊重和重视所有专业教师的经验和智慧,赋予他们参与制定、修改和评价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毕业能力的责任和权力,重视对教师教学指标的考察和评价,充分发挥全体专业教师在促进本专业教育质量持续改进中应有的作用。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粮食工程技术专业;综合能力

粮食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旨在培养面向粮食加工、油脂制取与加工、粮油转化及深加工、粮食收储和购销企业生产一线的从事加工、储存、检验、营销等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一线的掌握岗位技能与知识,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熟练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但高职学生真正学习专业课程只有一年的时间,短时间内很难深入的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加工技术,因此,高职院校亟需加强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实训,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不仅能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还能直接接触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实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粮食生产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社会适应性强、工作态度严谨、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考虑到粮食企业到毕业生的要求,在培养粮食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时,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在实践生产或实验中,内容更具体,更吸引同学的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有成就感。加深理解和领会书本中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能够真正胸有成竹的走向工作岗位。

2提升高职粮食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践的措施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目前,很多同学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认识不够,缺乏学习的动力,通常是依靠家长,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想法,没有长远的打算,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同学由于理工科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缺乏了解,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积极性不高。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实践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思想上有所认识,培养他们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途径,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方法是根据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任务引领为基本取向,以工作本位学习为主要形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效运用精品课程网、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3不断完善和巩固实习实训基地

2.3.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粮食工程分院建有粮油加工实训室、粮油检验实训室、农产品加工实训室、粮油化工实训室、粮油加工设备陈列室,还应扩建谷物加工技术实训室,更新油脂制取实训室的部分设备,满足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训的需要。不断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成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为一体的多动能实训基地,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3.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生产一线的训练场所,是对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和场所不足的有效补充。分院有针对性地与企业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发专业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基地,加强了学院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实现技能培养与就业的有效衔接。

2.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者,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与效果。这就需要专业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有在企业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因此,需要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使我们的教师既能“教”又能“做”。我们可采取如下措施:(1)实施教师挂职锻炼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粮油企业对应岗位挂职,提高教师实践水平,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适应性和实践性。同时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培养其专业实践能力并及时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使教师本人从情感上和专业技能上更加贴近粮食行业。另外可以了解毕业生的适应性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新要求,加快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满足实践性与技能型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聘请与粮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到校做兼职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一计之长,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专、兼职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现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实现了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5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粮食行业的创新技能大赛

学院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学生踊跃参加粮食行业的技能大赛、全国性的创新比赛等,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院粮食工程技术专业在粮食行业的知名度。

3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技能。随着社会需求对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知识转化率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者:夏明敬 单位: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马森,王晓曦,郑学玲.粮食工程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2015(9):58.

[2]刘道敬.校企合作与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统计与管理,2015(3):186.

[3]顾鹏程.高职粮食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学理论,2010(9):221.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4篇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正向更高层级的发展迈进,完善和优化实践教学成为了高校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了桥梁,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对明确高校实训教学目标和为企业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现代学生教育不仅仅是高校一方的责任,更是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全体的责任,因此,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全民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现代素质教育不仅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更是提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理念,着重强调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素质的培养。实训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而生产性实训基地又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其相关建设在某种层次上影响了实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加强和完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表现。而且,由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要求动手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很难实现学生发展目标,需要实训教学予以完善和补充,如此才能称为完善的教学体系。所以,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又是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系统化、体系化教学的必然要求。除此之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还为船舶工程相关企业提供了参与教育的机会和空间,最大限度整合和发挥各教学资源优势的同时,还保证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用工企业需求的一致性,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

总体而言,各高校已逐渐意识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并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和完善了相关建设。但是,部分设有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高校仍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存有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保障不足。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依靠政府、学校以及企业的通力协作才能完成。目前,政府、学校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尚未理清,各方的职责和功能定位不够清晰,导致相关保障机制建设不完善,三者的互动性不强,最终影响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师资不足。教师是现代高校教育的主导,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影响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利用,进而影响了教育实效性地发挥。严格意义上讲,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应该属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主导了生产性实训活动的开展,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者和使用者。实训辅导教师思想认识以及专业能力上的不足,是船舶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三是,数量不足。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源数量不断增长,这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某些高校由于资源紧张、投入有限等问题,导致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一度迟缓,在规模扩张上后力不足,很难满足学生们的受训要求。

三、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作者基于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的认识,结合上文对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以供参考。

(一)加大政府支持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实现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三位一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促进高校教育深化改革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新的教育发展时期,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立法、财政等多个维度支持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肩负起推动校企深入合作的引导性职责。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在高校教育方面的投入持续增长,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发挥支持高校教育的发展。但是,国家政府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社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却略显不足,而单纯地依靠高校又很难独立完成此项工作。因此,各地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深刻了解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现实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法规,通过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积极参与高校教育,促使其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同时,政府还应该做好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主体的监督工作即学校和企业,在建立双方平等互利合作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协调好双方的经济利益关系,保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促进企业参与

学校和企业分属为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两个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学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才,而企业活动的最终动力创造利润。为此,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是解决好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其对人才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才。所以,高校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打响学校品牌,以吸引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促使其参与教育。具体而言,高校应该深入剖析合作企业的需求,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功能,仔细寻找校企合作的契合点,为合作企业提供更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教育资源。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生产实际,进一步细化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标准,明确实训教学目标,并逐渐建立完善的实训教学体系,让企业看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所带来的效益,增强他们的教育参与自信心。另外,高校还可与企业实现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把船舶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获得科研成果优先提供给合作企业,补充企业专业人才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让企业在合作中同样受益。

(三)健全管理机制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建设,还应该包括制度、文化等管理体制建设。高校需要协同企业成立功能完备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单位,由指派代表传达和落实双方规定,并逐一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该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单位的主要职责是规划好整体建设布局,协调好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关系,调控学校实训教学各环节,以促进实训基地建设最优化并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应该始终秉承互利互惠的合作原则和态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规定违约方需承担的后果,并以签订协议的方式将有关条款一一列举出来,在法律的监督下完成长效合作。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对实训设备、教师、学生等进行全方位监管,让师生意识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易性,促使他们主动维护实训设备和实训环境,树立他们的实训主动参与意识,延长生产性实训基地使用寿命的同时,发挥实训基地的教育价值。

(四)重视师资建设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发挥,始终离不开教师良好素质和能力的支持。新的教育发展时期,各高校必须要充分意识到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适度加大此方面资金、资源投入,推动教师与教育的双向发展,促使广大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价值。高校生产性实训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生产性实训教师的要求,确立专业化教师的考核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和相关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从合作企业选择一批生产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到校进行辅导培训,以专业的角度,去审视实训辅导教师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提升,从而提高受训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考核制度体系,包括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并以此为依据,对师资建设规划进行调整和优化,激励广大教师主动配合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总之,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予以重视和认真分析,并逐一付诸于实践。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有所差异,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各院校认真审视此项工作,分析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或问题,可结合本文的论点,进行深入的改革和完善,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5篇

轮机工程技术就是确保船舶机电设备可靠运行,从而保证船舶安全航运,所涉及的子系统包括推进系统、电站发电和配电系统、燃油系统、淡水系统、滑油系统、压载系统、制冷系统、空气分配系统、海水系统、甲板机械、导航系统等。船舶机电系统技术含量高,要求全面,其可靠性要求极高。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一系列国际公约来约束和规范船东以及船员的行为,保障船员的人命安全、船东的财产安全和海洋的环境安全,其中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在不断提高船舶现代化水平的同时,强化对船员的教育、培训、资格认可,为此,制定了STCW公约,并不断修订。在对远洋运输公司、地方海事局、相关高校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得出:轮机工程的工作就是船舶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以及维修,按照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规定,分为支持级、操作级和管理级;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船舶动力装置和系统、船舶发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胜任现代船舶轮机操作管理与机电设备的检修、调试和检验等船舶运输与修造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主要面向操作级岗位。为此,构建以“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并重为培养出发点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构筑系统性、模块化、立体化的实训教学体系。模块化实训体系分为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项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和职业素质培养模块。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作为专业的入门教育,包括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训内容,是后续专业实训课程的基础,本模块所需实训资源是机电类专业共享的。专项技能实训模块主要包括船舶主机、船舶辅机、船舶电站、空调与制冷、水上安全等实训。本模块侧重于对船舶机电设备维护中某一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是后续综合技能实训的基础。综合技能实训模块是前述两大模块技能的综合运用与提高,是实际驾驶船舶和对船舶机舱资源进行管理技能的训练,结合实际操作训练和模拟操作训练进行。职业素质培养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实施富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恪尽职守、坚定执著的精神,并把素质教育及安全航运的保安意识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为今后保证安全航运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在入学军训和毕业顶岗实习中进行。轮机专业学生所备专业技能、实训资源、专业课程对应见表1。机电类专业是学院的优势专业,特别是工程机械类专业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是湖南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精品专业、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央财重点支持专业以及省特色专业建设立项专业。工程机械的动力绝大部分是中低速柴油机,工程机械大量采用液压元件,泵、马达和阀是工程机械中应用最多的几种元件。柴油机和液压元件维护、保养、维修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必备的技能,现代工程机械自动化控制程度越来越高,大量采用PLC控制和微机控制,部分动力采用电机。因此,学院建设有先进的柴油机拆装实训室、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室、柴油机故障诊断调试实训室、电机与拖动实训室、PLC与传感器实训室等。

二、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共享性实训资源的建设

轮机专业具有技术密集性、资本密集性、资格法定性、检验频繁性、国家参与性等特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要有一定积淀和基础。如前所述,工程机械类专业与轮机工程技术在专项知识和技能要求上有相当大的关联,大量的资源可以共用。因此,为了节省投资,在实训资源建设上,将有关柴油机、液压和电器实训资源建成两大专业共享性实训资源。1.建设柴油机动力综合实训室整合原柴油机拆装实训室,建设柴油机综合实训室,其组成和功能如表2所示。2.建设机—液综合实训室整合原液压元件拆装实训室,建设机—液综合实训室,其组成和功能如表3所示。3.建设电气综合实训室整合原有的几个电器方面的实训室,建设电气综合实训室,其组成和功能如表4所示。目前,上述实训资源所需的设备已经政府采购完毕,共享性实训资源初步建成。

三、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特色实训资源的建设

轮机综合实训室、轮机模拟实训室、水上安全实训室是轮机专业的特色实训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必需的资源。轮机综合实训室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机舱,各种机舱设备如主机、齿轮箱、轴系、螺旋桨等按船上情形连接在一起,实现机舱真实轮机操作和各种辅机操作。轮机模拟器是计算机与真实操作面板相结合的高仿真模拟器,在船员教育和培训中的大量使用,受到IMO的特别关注,为此,在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中对轮机模拟器的培训提出了要求。我国船员考试发证机关也对模拟器的培训和评估作出相应的规定。水上安全实训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游泳、急救、消防等技能。这些特色实训资源是轮机专业所特有的,无法借用其他专业资源,但是,上述特色实训资源,特别是轮机综合实训室包含大量的机电设备,如主推柴油机、发电机、各种泵、阀、管系、轴系、齿轮箱、发电和配电设备等,可以作为工程机械类专业和其他专业基础课的验证性和实操性的实训资源,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专项技能与开阔视野大有益处。

四、结语

水运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政府监管力度大,国际合作性强。为了确保水运安全,措施之一就是强制实行对船员的职前教育培训和准入,强制实行职务晋升评估考试和准入,以及定期的知识更新培训,从技术、人员和管理多方面保证船舶营运的安全和海洋环境的安全。轮机专业全日制教育,必须严格执行国际公约与我国的法律法规,教学规范化、程序化,并要按照《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教学和训练实施要素及航运业的《安全管理规则》(ISM规则)要求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因此,轮机专业实训资源建设投资大,需时时更新,同时要求高,这样,不但对于一所学校,就是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来说,建设共享性实训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都是必然趋势。学院在原工程机械类实训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与工程机械专业共享性专项技能实训资源,并惠及其他专业,既经济又高效可行,从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办该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同时,为把该专业的实训资源建成具有人才培养、培训考证、科学研究以及船员服务中心四大功能的实训基地打下基础。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工程;实践教育;转型发展

一、绪论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逐渐被高教界认同。而“应用型本科”是四川省对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层次的高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成都工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本科院校,在完成使命、实践高等教育的道路上,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已有的体制和方法,充分发挥教师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大胆地采用新方法、新理念、新模式等,开创性地建设一类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这是成工院创办应用型本科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和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应面向行业,服务地方,明确“为地方培养人才”的目标,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用人才,此类型人才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都有鲜明的特点,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其对科技的运用、转换和推广能力都比较强。所以该类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不仅要有传统本科院校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自学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一定的研究创新能力,还要有高职高专院校学生通过多实践、多操作而掌握的面向生产、服务、建设、管理一线技术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转型发展分析

根据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分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转型发展,而专业的转型发展最终落在人才的培养过程。如何使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参考其他学术型本科院校的设置的基础上,密切关注该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动态,办出自己的特色。(1)普通课程设置的完善为了培养建筑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我们需要制定新的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地方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特别是建筑工程技术这种实际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我们不仅要强化基础理论教学,加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使其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要把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要避免出现只重视应用不重视基础理论知识而导致学科的发展后劲不足。所以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应先慢后快,在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和具备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再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其中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上除了常规建筑工程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入具有前瞻性、国际化、信息化方面的内容。(2)人才培养的职业适应性——职业性课程设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要体现职业的适应性。建筑行业职业适应性是指从事某项建筑工作所必需的素质特征,而这些素质特征可以是创新能力,也可以是某种技能或者某种技术等。因此新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指向就是培养具有职业适应性的人才。以建筑工程为例,就是根据建筑专业岗位的需要以及市场的导向,来引导人才的定位,使学生在学习实践能力、交流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更加突出。总体来说,人才培养定位就是以职业能力的综合要求为指向,所以可以加入一些建筑工程方面的职业性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但是随着课程体系中职业性课程的逐渐增多,课程知识碎片“拼盘化”的现象可能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影响专业教育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应注意职业性课程在教学中的比重。针对以上课程体系方面,要想办出特色,可以针对本专业学生工作内容设置特色课程。首先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服务的区域、行业类型,及在这些主要行业中本专业学生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土木工程中,有工民建方向、道路桥梁方向、岩土方向等,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的是工民建方向。工民建方向的学生毕业主要去向有: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房地产公司等。用施工企业进行举例说明,在施工企业的初级工作内容有:①读懂设计意图——看懂建筑、结构图纸;②测量放线;③施工组织设计及各个施工方案的编写策划;④给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⑤资料的收集整理;⑥进场材料验收,送检。因此应该在职业性课程设计中,加入针对这些具体工作内容的课程。再如,在施工企业需要项目经理一职,而项目经理有ABCD四个级别,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要求,除了学历的要求外,还要求取得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针对具体的标准,可以开设职业性课程,如一建、二建考试内容的学习和加强普通课程,如英语的学习,以此来满足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以上是以施工企业详细举例,其余工作类似。

2.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建筑工程行业,学校把学生送到施工企业,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很多施工企业不愿意接收。近两年其他专业成立的“卓越工程师班”就是通过克服多种困难,开始尝试把学生全部送到企业学习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把学生送到企业这种方式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真题化”教学,其实践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同时,还可以保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同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验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论文都可以来自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或其他相关单位,使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也就是说真题化教学的内容是真实的课题,即取自于在建工程中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真题化”教学类似于目前地铁公司采取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近年来地铁发展迅速,单位大量扩招,这么多人不可能都到公司进行实地培训,那么地铁公司就提前到学校选好学生,根据每个月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情况,出与企业实际问题有关的每周一题和每月一文,让学生学习,然后再定期到学校进行交流。这种校企合作方式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有异曲同工的效果。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必然会使教学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发生变化,从而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转型发展。

3.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师资的要求,应该是熟悉业务和专业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那教师也应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作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能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了解现场情况和熟悉岗位操作,并且能通过恰当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建筑工程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①聘请具有丰富建筑工程现场经验的人才作为兼职教师;②培养在校缺乏工程经验的教师,通过在职培训或企业兼职的方式到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等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增加在校教师工程经验,增加与社会各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同时也能掌握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和方向。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建筑工程行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双师型”教师是关键。

三、总结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转型发展具体落脚点为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分析建议和其运用的实例,用以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确定转型的方向。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7篇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实现长远发展,需要将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人力资源市场相结合,进而满足建筑工程市场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需要探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教学模式,以及发展趋势。通过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校企结合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探索和尝试,促进该专业的发展。明确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工学结合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制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1 课程体系改革是重点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高职院校要对教学的理念、模式、内容、方法进行改革。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来说,其课程体系分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为理论基础课、专业素质课、专业实践课三个部分。

1.1 减少理论课的课时,突出实用。理论基础课主要涉及:①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体育等,通过对上述课程的学习,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增强学生的体魄,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勇于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②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与建筑制图, 建筑cad设计基础等,通过开设上述课程,为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奠定基础,进而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同时为后期的终生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我院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其课时控制在总课时的40%左右,并且一贯坚持够用、必须的原则。

1.2 围绕学生的岗位能力开设专业素质课。专业素质课主要涉及:建筑识图、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等课程。结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而开设专业素质课,其课程选择一贯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开设各门课程的同时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突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完成一定的专业理论课之后,可以到设在校外的实习基地进行实训,通过实训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

1.3 专业实践课程注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在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在建筑生产一线具备顶岗工作的能力。专业实践课主要涉及认知实践、计算机辅助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实践及岗位实习等课程。通过校企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教学资源,采用顶岗实践、工学结合、社会实践等方法,让高职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进入岗位角色,让学生“零距离”上岗。

1.4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双证书”制度。在课程体系中纳入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质检员、材料员等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联的课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就业需求,选择报考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当毕业的时候,学生一手拿着毕业证,一手拿着相应的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5 改变教学理念,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职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提供教学服务,教师将服务的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健全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制定专业的技能培养方案,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揉合,通过简明扼要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2 强化实验和实训,走校企合作之路

2.1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训,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应实训项目。通过完善实训设施,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借助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人才测评标准等。学校要对学生的业务能力重点培养,同时企业也选择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形成校企的良好互动。

2.2 对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建设新型师资队伍。①建设 “双师型”队伍。主要表现在:一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加入教师队伍,学校安排他们进入企业参加实习,直接参与工程实践,掌握一定的工程经验;二是从企业吸纳一批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等具有中高级职称且具备教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三是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们做报告,通过典型的工程案例,介绍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②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执业资格考试,进而增长专业知识。通过不断地积累,在高职院校建立起一支专兼结合、高学历、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8篇

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良好途径,也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难点。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结合河南建筑业的行业背景,阐述了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顶岗实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其他各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是学生走向社会和上岗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经阶段,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是培养施工、管理、服务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备过程,是学生毕业即能上岗就业的根本之路。近年来,我校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岗位群,依托行业,联合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建设,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进行顶岗实习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1 顶岗实习现状

1.1 教学计划设置

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或者是最后一学年的最后一学期,根据学制的不同,安排27~30周或12~15周时间。大大超过了半年的时间要求,不仅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具体岗位工作的内容,从岗位实践中探讨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将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和顶岗实习的质量。

1.2 学生实习岗位分布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毕业后的职业岗位基本一致,主要是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和监理员等,再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具备二级建造师助理工作的能力。因此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就集中在施工企业、监理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和少数的房地产企业。而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及不同的施工场所。在长达半年以上的的时间里,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还会因工程的进展、岗位的适应性、毕业就业等原因发生变动。

2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要扮演学生和员工两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顶岗实习的学生一方面要接受学校的统一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受到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约束。对比之下,又觉得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再加上大多数企业在为学生提供实习报酬时并不是按正式员工的标准进行,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失衡。部分学生过高估价自己,“眼高”现象较突出,一是由于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已受高等教育,让其从事具体的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二是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清,认为自己在其中输入了一定的劳动,要求以相应的工资与自己的付出相配套,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而现实与其要求不符,则在行动上表现不积极,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2.2师资力量不足,管理难度大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少之又少,尤其是“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极为稀缺,仅有的几个实习指导教师除指导实习外,还要担任其他班级的授课任务,对实习指导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只能派出非专业人员协助,这些非专业人员对具体的技术环节不能做具体的专业指导,不能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能起一般的组织作用。此外,学生实习岗位种类多、人员分散,指导教师到各个实习点指导学生不够深入,往往只能起到巡视、监督、信息反馈的作用。

2.3企业配合力度不够、顶岗实习的企业不够稳定

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性较大,很多建筑企业发展良好、工程建设任务繁重,出于安全生产、管理、生产效率以及新设备与工艺技术保密等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太欢迎接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企业顶岗工作。即使是允许某些特殊关系的院校学生实习,很多岗位是不敢让学生真正顶岗操作的。因此很多院校学生实习变成了到企业参观和调研活动,真正体验式顶岗实习的学生很少。

2.4顶岗实习考核体制不健全

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往往在开始阶段安排得井然有序,而在实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内部交流、总结等环节,由于受时间和其他客观因素制约,往往比较草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教训不能进行系统的收集、归纳和总结,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上升到理性。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对学生顶岗实习很重要,但现行评价方法往往忽略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有效参与,使得评价内容缺失了重要环节,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完整性[2]。实训基地的评价往往是一纸公文或寥寥几句评语,无法全面衡量顶岗实习成果。

3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建议

3.1加大顶岗实习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首先要做好实施顶岗实习的动员工作。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脱离学校环境,处在完全不同于学校的社会环境中,繁重的生产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企业管理,以及种种无法事先预测的人和事,会使学生产生许多想法,甚至产生很多不适。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敬业观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使他们能敬业爱岗、安心本职工作。对于单位的选择,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从学生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愿望和职业规划。此外,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对职业的认知、知识技能储备、身体状况、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段时间后,学生的个体差异会比较大。我们尊重这些差异,对学生做好心理调适的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适度分流[3]。

3.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长久的优质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顶岗实习需要的优质校外实习基地。要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本着“双赢”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在目前建筑企业参与合作积极性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探索多种校企合作模式。譬如学校可优先为合作单位提供优秀毕业生,利用自己的师资、设备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同时专业教师深入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参与技术攻关,与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这将促进企业更乐意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

3.3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顶岗实习的技术支撑

一方面,从校内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具体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协调,管理部门要在实训人员组成和资金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保证一定数量的“双师型”专业教师进入实习一线,为实习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舍得花大力气从企业聘请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

3.4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确保顶岗实习质量

顶岗实习由于实习地点、实习项目、指导教师等诸多因素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所以必须创新考核评价的办法,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评定(包括职业资格的认证、优秀顶岗实习生的奖励)等相结合的办法,分别确定定量和定性的权重。定性评定包括:思想政治表现、敬业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实习日志、周汇报、转岗小结、实结、论文答辩等“结果性”评定,评价的主体有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实习单位评价等。定量考核包括:针对岗位能力目标、实习任务内容而进行的“过程性”考核。

参考文献:

[1]殷翔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3).

[2]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10-11.

[3]申屠江平,刘振香.高职院校滚动顶岗实习的实践和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2):143-145.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9篇

1.就业岗位群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相关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监理、项目经理、质检员等。

2.职业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1)建筑施工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施工图的识读和施工测量放线,掌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了解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组织与管理。

(2)工程技术资料编制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施工识读,掌握土建工程预算、技术标的编制方法,熟练运用相关造价软件。

(3)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掌握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现场管理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同管理和工程监理的能力。

(4)工程设计和检测能力熟练掌握工程制图软件,了解结构设计软件,具备初步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能力,掌握一些材料检测的方法,具备一定工程质量检测和加固的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突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成集学、研、培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为专业教学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技能培训、技术服务与研发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具体目标

(1)硬件方面达到以下目标:建成土工与地基基础实训中心、工程测量实训中心、建筑材料实训中心、建筑工程专业机房、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实训中心、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研发中心。

(2)软件方面达到以下目标:①有效的利用实训基地这一平台,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提升日常教学实训的质量,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开发实训教材,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②面向社会开展行业企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以及新标准、新规范的推广和示范。③借助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和师资,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品推广和技术研发工作。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按照“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新建与挖潜相结合、特色与共享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近期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其实训分区、项目设置与仪器设备的配置按以下思路实施:

(1)整个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配置既涵盖当前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常规技术、主流技术的相关内容(如建筑施工工艺与方法、基本工种的操作工艺、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等);又要展示现代建筑施工先进技术水平内容(如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建筑节能与环境监测等)。

(2)实训分区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及核心技术课程内容为构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反映《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工程制图与CAD》、《工程测量》、《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建筑力学》、《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中核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的要求。

(3)实训项目设置融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一线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及未来五~十年内的能力培养要求,既能适应建筑工程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又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能力培养主要包含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材料、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监控能力(含现场检测及室内测试)、建筑施工机械操作能力等,同时又为培养学生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以及建筑施工创新思维等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毕业后即能从事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资料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工作。

(4)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能力的要求,整合出所应包含的能力与技能模块,分解出各能力与技能模块的要素内容,落实相应的实训项目,再根据实训项目内容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及硬软件等,从而确保实训仪器设备的实用性、系统性、完整性与先进性。

(5)依据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检测与试验的有关最新文件、标准及规范等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结合校内现有的建筑工程方面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对原有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作进一步的配套、更新与添置,并对其中使用年代较久、技术标准已落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通过该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为本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并能够面向建筑市场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行业企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应用服务等,形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四、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1.土工与地基基础实训中心

(1)土工实训室主要进行土的含水量、剪切、液塑限、压缩、渗透、击实、地基承载力及抗剪强度等实训。主要仪器有:三轴仪、电热恒温干燥箱、固结仪、击实仪、十字板剪力仪、静力触探仪、地基承载力检测仪。

(2)桩基工程检测实训室主要进行桩基低应变、高应变、超声波测试及静载荷实验;灌注桩钻孔质量监控与检测;基坑支护检测;锚杆抗拔力实验等实训。主要仪器有:灌注桩钻孔测井系统、桩基超声波检测仪、桩基低应变动测仪、桩基高应变动测仪、静载自动记录系统、液压千斤顶、反力梁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对外营业,承接一些土工、地基基础的检测任务。

2.工程测量中心

(1)工程测量实训室主要进行高程、角度、水平距离、导线、点的测量仪器的认知实训。主要仪器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红外线测距仪、GPS等。

(2)地形测绘及工程放样实训区主要进行平面图测绘、地形测绘、工程放样实训等。主要仪器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红外线测距仪、GPS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对外营业,承接一些工程测量和地形测绘的任务。

3.建筑材料实训中心

(1)建筑材料实训室主要进行水泥、混凝土、砂浆等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建筑用砂、石性能试验;砂浆的抗冻性能、收缩性能、抗渗性能试验;沥青的针入度、延伸度、软化点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等实训。主要仪器有:混凝土渗透仪、水泥流动度测定仪、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沥青针入度仪、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沥青延伸仪、薄膜加热烘箱、砼搅拌机、水泥负压筛析仪等。

(2)建筑材料检测室主要进行钢筋力学性能、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及水泥胶砂强度等测试实训。主要仪器有:液压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试验机、水泥胶砂抗折抗压试验机、混凝土压力机等。

(3)材料试配实训室主要进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实验。主要仪器有:混凝土搅拌机、振动台、塌落度筒、容积升、电子秤、电子天平、量筒、试模、导棒等。

(4)材料养护室主要进行试块的养护。主要仪器设备有:空调、货架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对外营业,承接一些建筑材料检测的任务。

4.建筑工程专业机房

(1)工程制图与CAD实训室主要进行工程制图实训。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绘图仪、天正CAD软件、CAD软件、PKPM结构设计软件。

(2)工程造价实训室主要进行工程算量与计价实训。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广联达软件、鲁班工程算量软件、PKPM造价软件、BIM、招投标实验教学模拟仿真系统等。

(3)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方案编制实训室主要进行项目管理实训和施工方案编制实训。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PKPM施工管理与方案编制软件。

5.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实训中心

(1)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室主要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认知。主要设备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实体模型和仿真模型。

(2)钢结构实训室主要进行钢结构认知、钢结构加工制作与安装实训、钢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以及主体结构工程测试等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钢结构实体与仿真模型、全自动摆锤冲击试验机、高精度裂纹测探仪、高级数字超声波探伤仪、便携式X射线探伤机、高强螺栓检测仪、数据采集装置、超声波测厚仪、自动埋弧焊机、等离子弧切割机、原位压力机、钢筋定位仪、保护层厚度测定仪等。

(3)基本技能实训区主要进行木工、钢筋工、瓦工施工操作技能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对焊机、电焊机、电圆锯、电刨、抹光机及各类小型工具等。

(4)常规施工技术实训区主要进行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支架工程的加工制作与安装以及砖墙砌筑施工等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梯、雨棚、基础、砌体、钢管脚手架、模板等常规施工实物。

(5)预应力混凝土及高层施工技术实训区主要进行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梁施工技术及操作技能实训,高层建筑滑模、爬模与桁架组合系统施工技术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穿心式液压千斤顶、高压油泵、压浆机、搅拌机、后张试验梁、群锚、波纹管、钢绞线、高层建筑滑模、爬模与桁架组合系统成套设备,含液压系统、滑升千斤顶、爬升千斤顶、控制台、操作平台、桁架模板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一些面向社会和企业的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6.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研发中心

(1)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展示研发室主要进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的认知和研发。主要设备有:展示柜、材料样品、建筑模型、电脑。

(2)建筑节能与环境检测室主要进行建筑节能和环境检测。主要仪器设备有:建筑热能能耗监测系统、建筑日照强度模拟系统、氧气检测仪、甲醛测试仪、平板导热系统测定仪、中空玻璃露点仪、室内空气中苯及TVOC专用检测包、石材r辐射仪、石材放射性检测仪、建筑涂料耐洗刷仪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共同进行培训和研发工作,同时还可作为企业对外展示的平台。

五、建设举措

(1)成立实训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制订规章,督促、检查本基地的正常运行,做到“凡事有章程,凡事有人管,凡事有记录”。

(2)找到行业、企业和教学领域的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提出建设意见和建议。随着建设的推进,还分阶段对建设内容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

(3)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

(4)建设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和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成后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能兼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师资培训、产品研发等多重功能,使建筑工程技术校内实践基地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促进教学科研、提升行业人员素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技术专业范文第10篇

2013年,学院以此为案例,申报了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并获得三等奖。学院还将尝试完善“强化基础、拓宽口径、拓展实践的特色教学实践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学时,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该专业集群先后与石家庄业之峰装饰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天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接收一定数量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2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集群为工程施工与管理一线培养应用技术人才。

未来五年,河北省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环首都、环渤海区位优势,推进京津冀都市群和新型城市群发展,以建设京津冀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另外,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扩大以及现有能源资源的局限性,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之一,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以及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应的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日益显现。该院设置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以全省建筑行业为依托,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大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充裕的生源潜力。学院把这些专业整合,构建了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集群。在办学实践中,积极拓展该专业集群和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学院将河北世纪建筑机械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引入校园,由企业投资1500多万元,学院提供土地,校企共建质检大楼一座,组建了门窗幕墙检测室,工程结构检测室、建筑节能检测室、力学性能室等二十余个检测室。该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也是教师课余时间挂职锻炼的场所。每学期,根据教师挂职锻炼进度表,企业接收2-3名该院教师到企业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该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该院也聘请该公司的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校企合作,互动互生,共赢发展。

3商贸流通服务专业集群为第三产业培养服务型人才。

商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河北省商贸流通持续发展,总体规模逐步扩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本着为河北省商贸流通业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了商贸流通服务专业集群。主要有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营销与策划等专业。该专业集群积极探索构建理实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实训环节、单项技能课程实训环节、综合技能课程实训环节。安排在四个学年中分学期、分阶段组织进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暑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暑期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暑假进行,主要要求学生到各相关单位认知本专业工作岗位,了解真实工作环境。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暑假,引导学生实习会计、物流、电子商务、营销等相关岗位工作。毕业实习是利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的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与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该专业集群中的电子商务专业是该院的本科专业,也是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2014年,学院与河北新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校企共建电子商务理实一体化教室两个,按照企业工作环境设计布置,配备电脑,开通网络,学生一方面可以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真实的电子商务线上买卖。还建立了O2O电子商务体验馆,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真实的电子商务操作平台。该专业多名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店,有的学生月收入过万。同时还开辟了物流、仓储、配送、会计、财务管理等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产业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人才。

4移动通信专业集群为移动通信行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十二五”期间,河北通信行业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省内和各地市全面合作,开展无线城市、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工程,打造数字城市,从强政、兴业、惠民三方面整合政府工作、全面运行、群众生活多方面的应用。电信运营商和终端、芯片制造商、内容提供商等上下游产业链之间分工合作、密切合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随着3G时代的逐步深入,4G时代的逐步到来,通信网络的大范围工程建设和随之而来的服务提供,通信行业已经出现了需求量突破百万数量级的缺口。该院构建的移动通信专业集群主要有通信工程、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运营与服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该专业集群已与河北华恒信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订单培养企业所需紧缺人才。该企业不仅将培训课程嵌入学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教授专业课程,而且还投资1400多万元,共同合作组建了光网络、接入网、核心网、程控交换四个通信专业实训室。同时为提高该专业集群的社会服务能力,学院与石家庄郎口净水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两项。综上,河北工程技术学院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了符合学院实际的专业集群,为学院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对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并逐步走向成熟。

上一篇:人体解剖学范文 下一篇:人事行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