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19:48:25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1篇

履职情况

一、常规工作,长抓不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学年度上学期,教务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习流动红旗评比办法,更好地调动了班级参与学习评比的积极性。

2、针对年轻教务主任任职时间短、缺乏经验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工作,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

3、充分利用教研组长例会时间,总结工作,指导教研,规范管理,调动教研组长工作的热情,搞好教研组工作。

4、学年度上学期,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室”,拟从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一学期的运作情况看,态势良好,效果明显,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5、学年度上学期,学校建立了领导班子集体听课制度,在校内引起了较大震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严格管理,教务处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考查等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7、五爱校区,针对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本学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统一了教学管理模式、方法,细化了部分管理内容,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果。

8、对高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之初,由教务处进行一次“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常规”教育,让高一新生明确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办法及具体要求,为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必要的铺垫。

9、对外聘教师实行登记、课堂监督、效果评价等具体管理办法,保证学生受到教育质量不被降低。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制定“各专业教学目标及考核办法”,让学生明确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学习任务,明确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方法,清楚奋斗的方向及目标。计划本学期末,结束此项工作。

2、艺术专业在征求专家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模特、声乐、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使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切近培养目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机场地勤专业依据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在征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有关教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部分专业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继续实施名师治教工程,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年11月份,国家一级编导李老师培养的王学学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上海东方模特大赛”获得冠军,使我校的模特走向了世界。模特专业刘同学、李同学等7名学生年9月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年世界顶尖超级模特大赛”、“年上海时装周东方国际模特大赛”东北选拔赛中,获得七项大奖。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2篇

【案例标题】中学摄影协会(下文简称协会)

【学校名称】**省中学(下文简称通中)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摄影兴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自治能力。

二、方案设计

【背景】

校园文化背景:促进学生健康主动自由地发展,是我校数十个学生社团共同的宗旨。近年来各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活跃在校园内外的摄影协会是其中一个。“”协会名号取自校园里那棵已经生长600多年象征通中之魂的老楸树。

学生与社会发展背景:高中生具备较强的自组自治社团开展活动的愿望和能力;网络化的“读图时代”激发了年轻人的摄影兴趣;日趋简便的相机操作技术对高中生来说没有障碍;数码相机在城市家庭已经普及,除了购买硬件外无需增加其他拍摄成本。

上述学生与社会发展因素有利于城市普通高中组建学生摄影社团。

【参加对象】

通中学生自愿报名并征得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平时学习精力不够的同学不建议参加);通中记者团与本协会互为团体会员,其它社团成员均可以个人名义加入本协会;会员网毕业升学后继续享有校友会员资格。

【活动时间】

持续活动时间:常年开展活动,并通过每学年招收高一年级新会员的方式保证协会组织长期发展。

单次活动时间:在校利用学校“2+1”课程时间每周一次集中活动,周休日和假期则分小组活动或个人自由活动;此外,学校和班级各类活动的部分现场摄影采访任务亦交给本协会会员。

【活动地点】

协会集中活动地点在校内,小组活动地点分散在周边社区,个人活动地点包括家庭、附近城乡、国内外旅游地等。

【活动形式】

摄影活动:采用总会活动、年级分会活动、班级小组活动和个人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协会不定期组织专题摄影活动或摄影采访活动,并建议以本校学生校内外生活为主要题材,鼓励会员经常拍摄班级课内外活动并向校园网投稿,同时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其他各种人、物、事,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开展摄影实践。

交流活动:方式以协会网站交流为主,协会不定期组织校内讲座、比赛和展览,鼓励会员参加校外摄影界的比赛和展览;建议内容包括图片艺术交流、摄影技术交流和图片处理技术交流等。

协作活动:鼓励每个会员与校内一两个其他学生社团建立经常性联系,用精彩图片记录通中丰富的校园生活,协会及时向校园网新闻中心推荐此类作品。

【相关准备】

1、会员自备数码相机和家用电脑设备,掌握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简单的图片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在协会网站和协会qq群注册;

2、学校提供信息技术课的电脑房作为协会集中交流活动地,协会网站建立在学校局域网服务器,协会域名为学校主网站的子域名。

三、活动过程

【协会成立】

摄影协会成立于上半年。当时学校正筹备百年校庆,学生社团趁势大发展,由原学生会的摄影记者自发成立摄影社团,学校批准并委托校园网新闻中心的老师帮助辅导。

协会成立初期有会员三十多人,后逐步吸收新会员,社团网站统计现有在校会员和已毕业的校友会员共266人。

【组织与章程】

摄影协会设总会和各年级分会、各届校友分会,由在校总会长、分会长和辅导员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协会章程草拟和后续修改。经全体会员表决通过的版章程包括总则、会员、组织管理、网上空间、协会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等六个部分,次年修改的版章程增加了会员权利和义务条款。

章程总则表述的协会格言是“用镜头理解世界”,其内涵包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发现生活中真实的美。该格言启发学生在观察和理解基础上热爱生活。

【具体活动】

两年来,摄影协会开展了大量主题摄影活动、采风摄影活动和新闻摄影活动,并于和两次组织“通中学生年度摄影展”;在市庆祝建国60周年中小学生“我眼中的和谐家园”主题摄影展上,协会代表通中参赛,所获奖项占大赛少年组全部奖项的一半;目前协会正在组织会员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摄影大赛。

该网站是国内首个由中学生自主管理的bbs网站,设原创领地、话题讨论、校友互动、网站事务等版块,版主和网站管理员由摄影协会各年级分会长担任;会员在协会网站作品必须遵守两条原则:1、专业性;2、高雅性。截至3月底,本协会会员在该网站发帖数超过3000,校内外浏览该网站的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记录是2月6日创下的272人(网站上均有显示)。

此外,摄影协会与通中记者团、通中之声广播台、通中电视台等学生社团成员共同兼任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特约记者,并担任班级和其他各社团通讯员,参与采访学校和班级活动以及有我校同学参加的社区活动,相关的采访报道在通中校园网,优秀报道则由学校推荐到教育网和文明网。:

以下按时间顺序列举由摄影协会会员单独采编或参与采编的部分报道(书名号《》内是标题)和网址,这些报道均在通中校园网新闻栏目(由校党政办主管)。登录通中校园网后有两种方法可以检索到以下报道:1、点击新闻栏目的more按钮,在目录页中根据日期依序查找;2、使用站内搜索功能查找标题或其中关键字。这些报道既反映了社团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也通过学生自己的视角反映出通中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

四、反思总结

高中教育的现实任务是使在校生具备良好的现代文明素质。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环境。学生社团就起到这样的环境作用。

在本案例中,摄影、交流和协作活动贯穿在一起,不仅学生的兴趣个性得到发展,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团队自主自治和积极合作的社会理念,以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3篇

履职情况

一、常规工作,长抓不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学年度上学期,教务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习流动红旗评比办法,更好地调动了班级参与学习评比的积极性。

2、针对年轻教务主任任职时间短、缺乏经验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工作,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

3、充分利用教研组长例会时间,总结工作,指导教研,规范管理,调动教研组长工作的热情,搞好教研组工作。

4、学年度上学期,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室”,拟从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一学期的运作情况看,态势良好,效果明显,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5、学年度上学期,学校建立了领导班子集体听课制度,在校内引起了较大震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严格管理,教务处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考查等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7、五爱校区,针对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本学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统一了教学管理模式、方法,细化了部分管理内容,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果。

8、对高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之初,由教务处进行一次“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常规”教育,让高一新生明确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办法及具体要求,为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必要的铺垫。

9、对外聘教师实行登记、课堂监督、效果评价等具体管理办法,保证学生受到教育质量不被降低。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制定“各专业教学目标及考核办法”,让学生明确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学习任务,明确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方法,清楚奋斗的方向及目标。计划本学期末,结束此项工作。

2、艺术专业在征求专家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模特、声乐、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使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切近培养目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机场地勤专业依据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在征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有关教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部分专业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继续实施名师治教工程,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年11月份,国家一级编导李静波老师培养的学生王德枫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上海东方模特大赛”获得冠军,使我校的模特走向了世界。模特专业刘婵、李佳等7名学生年9月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年世界顶尖超级模特大赛”、“年上海时装周东方国际模特大赛”东北选拔赛中,获得七项大奖。

5、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本学期学校组织了餐厅摆台、客服铺床、外语单词、外语演讲、外语书法、计算机汉字录入等项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6、利用周五下午时间,对各专业的技术尖子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年4月我校烹饪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东方美食节烹饪比赛,7名参赛学生,有5名夺得金牌,2名夺得银牌。

7、我校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有二十余名学生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8、在学校开展的“优化课堂教学,争当优秀教师”的活动中,我校的王巍老师、王爽老师、黄伟老师的示范课,获得了听课教师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促进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9、高三年级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督导室广泛听课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高三授课质量。

三、重视教师培训,培养教学中坚

1、教务处根据我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依据省市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制定了学校教师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教师,以尽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btec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探索职高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崔晓翠老师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竞赛获全国优秀课一等奖,不仅为外事服务学校赢得了一份光荣,而且为辽宁省及沈阳市也赢得了光荣。

4、李明静、杨立新、王英三名教师参加沈阳市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王英老师被推荐到省里参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5、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在年暑假,选送四名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受到了青年教师的欢迎。

四、多样耕耘,多种收获

1、学校重视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因为这是三产服务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本学期在认真上好普通话课和加强平时训练的基础上,我校参加市语委办组织的普通话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btec专业紧紧围绕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一丝不苟地抓理论学习,抓专业实训,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努力工作,赢得了btec英方专家的第四次好评。

3、我校高三年级部分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和高职考试,又获佳绩。全校共有87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141名学生考入专科院校,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和人生理想。特别是艺术专业有些尖子生竟考入中戏、上戏等部级名牌院校,让家长大受感动。

4、我校烹饪专业四十余名学生参加市劳动局的技能考核,全体顺利通过。

5、作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校,我校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

述学与述廉

一、述学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发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北师大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刊物为案头必备,及时从中获取养料。

2、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有关文章,撰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收获很大。

3、本学期先后到长春、哈尔滨、黄山等地参加学分制的探讨与研究、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研究等项培训,扩展了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

二、述廉

本人在学校主抓教学工作,工作中时时注重廉洁自律,遵守党纪国法,注意用严格要求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坚持把学校利益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足与反思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有效性 高效教学

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来说,作文起着非常关键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把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高中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在高考中,作文是分值最大的一个题目,达到六十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作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但是,高中作文教学却显得非常被动,作文教学往往停留于命题―苦写―批改―讲评。这一呆板的模式,把有趣的写作变成了枯燥的重负。另一方面,高中教材对作文的教学指导方面远远不够。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在高中作文方面进行过很多研究,但是现在还没有哪种教材和教辅资料提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方式。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虽然比较重视,但是很难有所突破。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慢,成绩低,作文教学没有生机,没有活力。高中学生大多非常害怕写作文,甚至很大一部分学生讨厌写作文,往往敷衍了事,即使勉强写了,也是思路混乱,内容空洞,甚至上网下载。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就要善待作文教学,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开创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一、营造积极自觉的写作气氛

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自觉的写作意识,让他们乐于写作。营造自觉积极的写作气氛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借助这种气氛,调动学生乐学勤学,乐写勤写,一方面能使作文教学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如何营造自觉积极的写作气氛呢?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起初,学生对于写作总是盲目的、被动的,不知道老师要求自己作文是为何,不明确写作与“我”的密切关系,没有写的欲望,缺乏写的意愿。因此,我们要导入引路,要启发感染。

1.向学生渗透表达价值的道理和理论思想。把握时机向学生传授一些表达价值的道理,树立学生主动积极的表达理念。我们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点:(1)写作源于人的自我宣泄,愉悦或郁闷、幸福或悲苦、得志或失意都需要吐露心外。倾诉是最好的宣泄,而言语表达是最充分最尽情的倾诉方式。(2)写作倾吐心声,可以让人轻快舒畅,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2.培养学生艰苦勤奋的写作精神、顽强的写作意志。写作是复杂艰苦的活动,我们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品质,帮助他们克服怕苦畏难的情绪。可借助古今中外名家艰苦顽强的写作动人事迹来感染、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品质,引导学生了解司马迁、曹雪芹、巴尔扎克、伏契克等人的故事,使他们受到启发感染,提高觉悟,由怕写到愿写,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由应付写作到认真写作,由有始无终地写到持之以恒地写。

(二)调动学生的写作行为。我们要把学生引入充满乐趣的写作园地,让他们热爱写作,从而自觉积极地去观察、感受、思考和表现生活。这需要诱导。诱导的方式有:(1)美味阅读,带领学生进行丰富有趣的阅读,品味语言,领会旨趣,鉴赏艺术,获得美的享受,诱发其写作激情;(2)聊叙引导。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谈聊叙,选准某个主题,和学生交流,拨动学生的思想感情之弦,唤起其写作的欲望;(3)同题领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写不容忽视。教师加入到学生同题写作行列,并且和学生共同分享作品,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树立其写作的信心;(4)范文读评。在命题作文训练中,适时地借助一两篇优秀范文印发给学生朗读并评析,对激发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写好作文的欲望能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注重激励,突出学生的写作成果。作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其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对某一事物的见解。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作成果,建立激励机制,能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写作,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我们可以采用如下激励措施:选编优秀作文集;在同班学生之间,或在同年级与其他班开展作文竞赛;把优秀的作文印发给全校学生,向各级各类中学生报刊杂志推荐发表;设立写作奖,对每年度水平较高的个人作文专集给予适当奖励;办文学小刊物,每月一期,发表优秀文章,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的措施可激发其表现欲,增强其写作兴趣。

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自身的成长经历

很多时候,老师总是抱怨学生作文老套,内容淡薄,套话废话连篇,简直是无病。而学生写作时也感到很困惑,拿到作文题,脑子一片空白,不知写什么,为了应付,于是搜肠刮肚,胡编乱造,甚至上网搜索,拼凑八百字了事。这种局面的形成,不能只责怪学生,我们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师在作文教学的时候,往往过多地传授、训练写作技巧,教学生如何布局谋篇、如何立论、如何运用素材等。高中作文教学当然要训练学生议论文写作,因为在学生今后的人生中,议论文毕竟是应用最广泛,对学生来说最实用的文体。而在写作中,议论文也是最好操作的一种文体,不像记叙文,仅仅靠艰苦的训练还不够,需要一定的天赋和素养,才能写好。但是这种技巧训练的作文教学,造成大多学生只会机械写作,很多学生只学会堆砌素材,失去了写作的灵感,失去写作的乐趣。那么如何突破这种局面呢?我们不仅仅应教会学生写作技巧,还应教会学生写什么,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一)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就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挖掘现实生活的素材呢?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让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大胆地写出对这些事实的认识和自己的评价,从而拓展学生的社会视野和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思辨能力,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对生活的表象进行挖掘、提炼,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挖掘其本质,引导他们对待生活具有慧眼,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这样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来。

(二)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成长历程,抒写独具性灵的文章。每个人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其经历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构成了个人精彩而独特的生活经历。学生的成长也会充满各具特性、独具个性,会有起伏波澜,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也是生活美、人性美的表现。我们不能围着高考转,应从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出发,进行合情合理的引导启发,进而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作文来反映自己的追求,反映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抒发自己的性灵,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方式

简单的每周一次大作文,这样的训练效果极其有限,而且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们需要采取灵活的写作训练方式。

(一)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我们应该把高中作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全盘考虑。要做好每个阶段训练的内容和重点。把高中三年作为一个周期,在高一高二,可以对学生的成长历程和关注现实生活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交叉训练。高一第一学期,因为学生认识事物,洞悉社会的能力还不够,应以引导学生写自身的成长历程为主,以引导学生写社会现实材料为辅。在高一第二学期,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理性和深刻,我们可以增加学生关注现实的题材。高二级应该以这两个方面并重进行训练。在高二第二学期,要适当增加对考场作文的技巧训练,比如作文的思路、结构安排。因为高中生最终都要面对高考。在高三,引导学生把考场作文的技巧与高一高二训练的内容有机结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让学生轻松面对高考作文,提高语文成绩。

(二)训练的形式要丰富多样灵活。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作文训练的形式过于单一,即每周让学生写一篇大作文。这样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负担,而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导致学生厌恶写作。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大作文和小作文交叉训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即每两周一周写大作文,一周写小作文。大作文培养学生在构思、安排结构思路等方面的能力。小作文安排可以灵活,可以让学生写周记、写生活片段、写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可以印发一些时事热点,让学生写类时评之类的小作文)等。篇幅一般不要太长,三百字左右。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范文的示范功能。优秀的范文对学生的写作能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应重视范文对学生写作的引导作用。学生对生活都会有一定的感悟,往往不会如何表达这些思想情感。教师可选取部分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先模仿写作,然后过渡到自主写作。如何选择范文呢?(1)在教材上选取适合学生的作品。教材上的文章都是经过专家精选的优秀作品,但是教材的选编考虑的对象比较广泛,面对的是一个省,甚至是全国高中学生,学生的层次不同、水平不一,教材无法满足个性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从教材上选取部分学生能够模仿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模仿写作。(2)选取历年高考优秀作文。高考作文中不乏优秀作品,因为是同龄人的作品,学生容易理解、认同和接受,并引起共鸣。这些优秀的作文在构思、结构安排、表达方式、生活场景的描写、对现实热点问题的分析见解及评论的角度等方面都有独到的一面,学生也最易模仿。(3)选取优秀的时评类文章。各类报刊上会有一些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这些时事评论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分析问题透彻,让学生多读这类作品,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社会问题,提高其洞察社会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模仿这些文章分析、思考、评论社会问题的角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写类时评类文章的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作文评价机制

(一)制定合理得法的评改规则。对于作文评改,叶圣陶先生讲过这样一段话:我想学生作文老师改,跟老师命题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传统的做法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吗?现在我们也已渐渐地认识到帮学生承担作文批改的传统做法弊多利少。许多教师提出把作文评改权还给学生,并设计了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方法,作文评改由学生自己执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解放,从此可以多花些精力探索教学。但这不是一件放之任之可以不理的事,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能丢的,反而应更加积极引导,制定出合理得法评改规则。所谓合理得法是指评改权是学生的,评改的行动在学生,但教师亦身在其中,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改的能力,完成改的过程。遵循“合理得法”四字原则,我们采取了“梯级定时面对面评改”和“同级评改”的作文评改方式。“梯级定时面对面评改”是指结合写作训练,将学生的写作水平分层,高一阶层帮低一阶层的学生对面批改,最高层的由教师改。“同级评改”是指同一阶层的学生交差评改。学生的评改过程则重于语法,最后教师从整体上评价作文的思想技艺,引导拨高。

(二)尝试建立的“成长记录”式的评价。这里的“评价”,指的是对一定时间(如一学年,一学期甚至一次作文训练)的作文教学效果的考察和评估,它建立在每一次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反映作文教学的累积效果。对学生个体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一节作文课、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发展进行考查,所考查的内容分为写作的兴趣、写作习惯、写作能力(立意、结构、题材、语言)等方面,看学生是否达到相应的目标要求。对于学生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情况,教师可以采取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解;而写作能力方面则可以通过教师的评分予以反映,也可以让学生在每一次作文课之后进行自我评估并作记录。

(三)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式。我们对老师的评价往往理解为要对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但是在作文评价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客观,另一方面要带有一定的鼓励性。当学生看到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总是比较低,或给自己的评分一直不高时,也许会丧失作文的信心,从而讨厌写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评价当作是一种激励的机制,一方面要客观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好的地方,对其做得较好的地方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感觉自己作文在进步。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起到评价的最佳作用。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5篇

校车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校车管理工作,保障广大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市政府确定在全市中小学启动实施“平安校车”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任务目标

2012年,在总结借鉴无棣县、邹平县校车运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市城区中小学“平安校车”全覆盖,所有县(区)启动“平安校车”试点工作。到2013年底前,完善“平安校车”运营管理模式,使全市所有校车达到有关安全标准,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驾驶员和专职的跟车安保员,实现管理运营安全、规范、高效,达到“平安校车”全面覆盖。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是“平安校车”工程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对本地的校车安全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负直接责任。要建立教育、交通、安监、公安、财政、物价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合力推进“平安校车”工程实施。

(二)属地管理,以县为主。实施“平安校车”工程,按照学校驻地所属行政区划,实行“以县为主”管理,县(区)级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平安校车”工程的组织实施和运营管理。

(三)市场运作,财政补贴。要结合县(区)实际情况,由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为学校提供校车服务。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以适当形式予以补助。

(四)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要根据城乡学生乘车需求,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优先在服务半径大、乘车人数多的学校和地区实施,并逐步在辖区内全面推开、不断完善。

三、实施要求

(一)总体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办学形式和城乡地理差别,建立专用标准校车(中小学生)为主、公交专班服务(初中以上学生)为辅的“平安校车”运营网络,实现所有运营校车达到国家有关安全标准,通过“市场化运作、政府财政扶持、学生适度承担”的模式,保障有乘车需求的所有中小学生都能享受安全、便捷、廉价、优质的校车服务。

(二)实施步骤。

1.调研摸底。以县(区)为单位,对所辖行政区划内所有中小学校的位置布局、需乘车人数、家庭住址等进行调查统计,经县(区)政府确认后,报市教育局。

2.科学规划。各县(区)在对调查摸底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总体规划,初步确定需配备校车数量、校车类型(采购专用校车或增设公交专班)、运营线路及费用分担等具体措施,分年度实施计划。各县(区)政府须于2012年5月底前制定《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规划方案》并报市备案。

3.试点运营。各县(区)根据《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规划方案》,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确定试点范围和运营线路,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宣传培训,加快推动实施,确保所有县(区)2012年8月底前试点运营,年底前完成辖区内规划任务的50%。

4.全面实施。各县(区)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平安校车”工程试运营阶段的监管,在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按照规划实现全面覆盖。

(三)工作重点。2012年要完成市城区“平安校车”全面覆盖。滨城区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市政府部署,在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协助下,结合以上实施步骤,于6月底前启动试点运营,2012年底前实现市城区“平安校车”全面覆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全市中小学“平安校车”工程由市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在市政府有关部门指导协助下,由县(区)政府具体负责本辖区工程的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推进。

教育部门:负责对所属中小学乘车需求、位置布局的调查摸底,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工程规划、制定学生乘车安全守则,组织学校开展乘车安全教育,与运营单位做好学生交接,做好对运营单位接送学生车辆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价,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财政补助标准及管理办法等工作。

交通部门:负责合理规划校车采购配置和运行线路,强化对校车驾驶员、跟车安保员的审查、培训及管理,依法打击接送学生非法运营行为。

公安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校车安全技术检验、校车驾驶人审验及安全教育,办理校车登记和驾驶人准许驾驶校车签注,加强校车路面运行监管,查处校车及驾驶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依照管理职责和权限,做好校园门口及其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排查、设置与维护工作。建立校车户籍化管理档案和校车及驾驶人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与抄告制度。配合教育部门和学校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财政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校车财政补助、税费优惠减免等政策,落实补助资金,会同教育部门管理拨付。

物价部门:负责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校车纳入城市公交车票价管理,实行低票价,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学生乘坐校车票价。

安监部门:负责将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和校车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范围,列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评的主要内容。

税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给予校车运营单位相应的政策扶持。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实行资格许可和实验室资格认定,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进行监督。

保监部门: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承保校车机动车商业保险、交强险,根据相关费率规定对参保校车给予最大优惠;建立校车理赔绿色通道,指定专人负责理赔事宜。

(二)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健康运行。各级政府要结合国家、省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要求,将“平安校车”工程作为资金支持的重点,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从2012年起,在市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根据县(区)“平安校车”工程实施进度等予以奖补。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学生乘坐校车补助措施,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要按照有关政策,对校车运营单位给予税费减免优惠倾斜,扶持“平安校车”工程健康运营。

(三)创新工作思路,探索科学模式。各县(区)要充分借鉴已有的校车改革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校车运营管理的模式。结合市、县(区)公交运营情况,在上放学时段增加配有跟车安保员的学生班车,解决高中学生的乘车问题;结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情况,增加周末校车解决寄宿学生乘车问题;通过实行错时上放学的措施,合理安排校车班次,解决学生乘车时间集中的问题。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6篇

本人于年度负责全校的教学工作,分管教务处、高三升学班、btec教学、图书馆、电教等具体工作。一年来自己能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勤恳,认真负责,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严格实施管理,为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工作质量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具体说来,陈述如下:

履职情况

一、常规工作,长抓不懈,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学年度上学期,教务处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学习流动红旗评比办法,更好地调动了班级参与学习评比的积极性。

2、针对年轻教务主任任职时间短、缺乏经验的实际情况,要求他们定期汇报工作,以及时纠正工作偏差,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

3、充分利用教研组长例会时间,总结工作,指导教研,规范管理,调动教研组长工作的热情,搞好教研组工作。

4、学年度上学期,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室”,拟从课堂教学的监督与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方面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一学期的运作情况看,态势良好,效果明显,起到了应起的作用。

5、学年度上学期,学校建立了领导班子集体听课制度,在校内引起了较大震动,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6、坚持依法治教,坚持严格管理,教务处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到课后辅导、考试考查等各个方面对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以期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7、五爱校区,针对艺术专业教学管理存在的不足,本学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统一了教学管理模式、方法,细化了部分管理内容,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果。

8、对高一年级新生在入校之初,由教务处进行一次“职业高中学生学习常规”教育,让高一新生明确学校的教学管理内容、办法及具体要求,为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做好必要的铺垫。

9、对外聘教师实行登记、课堂监督、效果评价等具体管理办法,保证学生受到教育质量不被降低。

二、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制定“各专业教学目标及考核办法”,让学生明确每一学期、每一学年的学习任务,明确专业技能考核标准、方法,清楚奋斗的方向及目标。计划本学期末,结束此项工作。

2、艺术专业在征求专家意见、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对模特、声乐、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使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切近培养目标,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机场地勤专业依据就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在征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有关教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了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了部分专业教学内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继续实施名师治教工程,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年11月份,国家一级编导李静波老师培养的学生王德枫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上海东方模特大赛”获得冠军,使我校的模特走向了世界。模特专业刘婵、李佳等7名学生年9月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年世界顶尖超级模特大赛”、“年上海时装周东方国际模特大赛”东北选拔赛中,获得七项大奖。

5、为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本学期学校组织了餐厅摆台、客服铺床、外语单词、外语演讲、外语书法、计算机汉字录入等项比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6、利用周五下午时间,对各专业的技术尖子进行强化训练,为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年4月我校烹饪学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东方美食节烹饪比赛,7名参赛学生,有5名夺得金牌,2名夺得银牌。

7、我校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有二十余名学生获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8、在学校开展的“优化课堂教学,争当优秀教师”的活动中,我校的王巍老师、王爽老师、黄伟老师的示范课,获得了听课教师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促进了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9、高三年级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在督导室广泛听课的基础上,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高三授课质量。

三、重视教师培训,培养教学中坚

1、教务处根据我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依据省市关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规定,制定了学校教师培训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教师,以尽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2、btec教师积极参与市教研室组织的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探索职高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3、崔晓翠老师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竞赛获全国优秀课一等奖,不仅为外事服务学校赢得了一份光荣,而且为辽宁省及沈阳市也赢得了光荣。

4、李明静、杨立新、王英三名教师参加沈阳市教师教学技能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其中王英老师被推荐到省里参赛,获得省级二等奖。

5、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在年暑假,选送四名青年教师参加业务培训,受到了青年教师的欢迎。

四、多样耕耘,多种收获

1、学校重视学生的

普通话水平,因为这是三产服务人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本学期在认真上好普通话课和加强平时训练的基础上,我校参加市语委办组织的普通话测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btec专业紧紧围绕学生通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一丝不苟地抓理论学习,抓专业实训,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努力工作,赢得了btec英方专家的第四次好评。

3、我校高三年级部分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和高职考试,又获佳绩。全校共有87名学生考入本科院校,141名学生考入专科院校,实现了他们的大学梦和人生理想。特别是艺术专业有些尖子生竟考入中戏、上戏等部级名牌院校,让家长大受感动。

4、我校烹饪专业四十余名学生参加市劳动局的技能考核,全体顺利通过。

5、作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校,我校又一次被评为“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先进单位。

述学与述廉

一、述学

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刊发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北师大主办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刊物为案头必备,及时从中获取养料。

2、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有关文章,撰写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收获很大。

3、本学期先后到长春、哈尔滨、黄山等地参加学分制的探讨与研究、职业高中外语教学研究等项培训,扩展了知识视野,增长了见识。

二、述廉

本人在学校主抓教学工作,工作中时时注重廉洁自律,遵守党纪国法,注意用严格要求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关心群众,爱护群>文秘站:

不足与反思

由于年龄的原因,自己在基础知识的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等方面有所放松,没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内心深感不安,今后一定注意改正,以不负人民之重托。

市外事服务学校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7篇

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一般组织能力(GeneralOr-ganizationalSkills)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在口头及书面语言的处理加工上有障碍,有较低的自尊心与社交能力[4]。另外,有学习障碍的初中生要比健全学生更容易经历学业失败甚至退学。有报告指出,有学习障碍学生的辍学率在28%到56%之间[5]。因此,许多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不得不黯然离校,走向前途不测的成年生活[6]。他们的就业率极低,经济收入差;他们自己对就业状况满意度也较低;与非残疾的雇员相比,雇主经常认为他们对工作不太积极[7]。尽管近年来有学习障碍学生进入大学的人数在上升,但他们的入学率依然很低。例如,在Fairweather和Shaver(1991)的报告中,学习障碍学生中仅有17%的人进入到高等教育机构学习,而同龄正常儿童的入学率超过56%,学习障碍常常对他们的教育经历产生不利的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职业发展需要常常受到误解与阻碍[8]。因此,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问题得到了美国政府、学校以及社区的广泛关注,关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转衔应运而生。

2转衔计划的定义及步骤

2.1转衔计划的定义

1997年美国《残疾人教育法案》(IDEA)的修订案认为,为残疾儿童和残疾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合适的公共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为他们的就业和独立生活”做好预备。因此,它要求:为所有年满14周岁的残疾学生制定个人转衔计划,并将它作为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中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为他们走向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具体地说,就是对于每位年满14周岁的残疾学生(如果IEP团队觉得合适的话,可以更早),学生IEP中的关于转衔服务的需要应体现在学生学习的课程之中并且每年更新(例如,参加大学预修课程或者职业教育课程)。对于年满16周岁的残疾学生(如果IEP团队觉得合适,可以更早),其转衔服务还应包括对社会相关机构责任的规定以及如何建立必要的联系[9]。在2004年,《残疾人教育法案》进一步强调了转衔计划的要求,并对转衔服务做出了新的规定:转衔服务是为残疾儿童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的协调性活动,活动过程的重点是提高残疾儿童的学业和功能(如社会适应)上的进步,以帮助他们顺利地从学校生活过渡到学校后的社会活动,这些学校后的社会活动包括中学后教育、职业培训、融合式就业(包括支持式就业)、成人继续教育、成人服务、独立生活和社区参与[10]。

2.2制定转衔计划的步骤

制定残疾学生个人的转衔计划分为四个步骤(如图1所示),这四个步骤依次是实施适宜年龄的转衔评估;残疾学生目前学业表现水平的评定;制定可评价的中学后目标和年度目标以及最终制定相关的转衔服务[11]。制定转衔计划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残疾学生进行转衔的评估。实施转衔评估有助于学生的老师、家庭成员有机会去了解并确定这名学生的优势、爱好以及需求。美国残疾儿童委员会职业发展与转衔部(TheDivi-siononCareerDevelopmentandTransition)定义转衔评估为一种对于残疾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爱好等数据的采集,这些要素会影响残疾学生未来的工作、教育与生活。与此同时,这些评估数据会为残疾学生转衔服务的制定提供重要的依据。当对残疾学生进行评估后,学校专业人员会对残疾学生个人目前在学业上的优势与弱势、学习成绩以及功能能力(FunctionalPerformance)进行评定,在该生的IEP会议中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讨论。这些专业人员包括:普通教师、特殊教师、言语治疗师以及学校心理师。通过上述对于学生优势、爱好和需求的评估以及对学生目前学业表现的评定,学校IEP团队就可以为残疾学生制定个别化的转衔目标了。这些目标包括了学生中学后的教育与培训目标以及独立生活和就业目标。在设定残疾学生个人的转衔目标后,IEP团队中的专业人员就会根据这些目标制定针对残疾学生的相关转衔服务,这些转衔服务可能会包括学习指导、课堂环境外的社区体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以及相关的服务等。

3学习障碍学生转衔遇到的问题

3.1缺乏职业成熟度和自我倡议的能力

与没有学习障碍的同伴相比,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较低水平的职业成熟度(CareerMaturity)和自我倡议(Self-Advocacy)。职业成熟度是一种始于儿童早期对于未来就业的意识。因为缺少职业成熟度,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常常持有不切实际的工作期待。他们缺少合适的个人就业目标,不去考虑他们的优势与弱势,同时无法意识到这些优势和弱势如何影响就业的成功。与此同时,自我倡议(Self-Advocacy)是一种个体能够做出有效的交流、表达、商议或维护自身利益、要求以及权力等的能力。它同时意味着应对做出的正式决定负责。学习障碍学生没能形成自我倡议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个人的优势和局限性,不能与人有效沟通,而且也不知道他们的优势和局限性会影响到学业和就业。因为缺少自我倡议的能力,许多学习障碍学生不能够有效参与到为他们设计的合适的转衔服务中[12]。最终,与非残疾伙伴相比,学习障碍学生常常经历失败,并将这些失败归咎于他们自己,而且会认为所有的成功是因为幸运或者是外界力量帮助的结果[13]。久而久之,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差。学习障碍学生在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能力。Michaels指出这些必要的能力是:对自己负起责任;离开父母的控制和重视;离开学校体系的控制以及发展一种内在控制力[14]。

3.2中学课程与中学后活动要求不对等

虽然IDEA要求转衔服务包含学业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活动,但很多为学习障碍学生提供的中学课程几乎完全集中于针对这些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结果是,针对这些学生转衔设计的就业课程很少,主要集中在就业咨询,独立生活的支持或娱乐与休闲活动上[17]。对学习障碍学生过分强调学业的重要性是不正确的,因为真正进入到普通课程中的学习障碍学生可能很少;这些课程对于他们中学后的社会适应的影响也很小。Blackorby和Wagner发现,虽然有80%的学习障碍学生在普通教室学习,但这些课堂恰恰是会造成他们学业失败的环境[15]。中学课程过分地强调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学习障碍学生因为自身的障碍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常常遭遇困难,这使得他们对学业心灰意冷。另外,针对他们未来就业技能的课程开设的很少,以上都是他们转衔失败的主要原因。与非残疾同伴相比,学习障碍学生很少能进入到中学后的就业或学业中去,同时离开高中后缺乏竞争力。

3.3高中与大学学业要求的不一致

Mull等人(2001)提到自从1997年以来,进入大学的学习障碍学生的人数有了十倍的增长。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实属不易,更何况是有学习障碍的学生[16]。然而,虽然学习障碍大学生的数量在增长,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经历的困难常常与高中和大学间对于学业要求的不对等有关。这些不对等体现在班会时间、班级规模、学习要求、评级方法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

3.4转衔计划开展太晚

IDEA授权在IEP包含个人转衔计划的学生年龄应不晚于16周岁,同时纳入到IEP中的与个人转衔计划相关的课程的学生年龄应不晚于14周岁。然而,即使个人转衔计划开始于14周岁,也可能太晚了。职业发展理论显示:就业意识(CareerAwareness)与就业兴趣随着时间而发展,应尽早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与此同时,人们的职业兴趣源于他们的生活史及个性。学习障碍学生一般都会缺少就业意识。例如,有学习障碍的青少年和成年人常常有着不切实际的工作期望和不适当的就业目标。他们并没有考虑到个人的优势和弱势将如何影响他们的教育,社交与就业。因此,针对就业的预备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应该开始得早一些。早期的转衔计划对于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更加关键,因为他们在学业上的障碍会阻碍他们职业的正常发展。因此,应更早地融入转衔计划来帮助他们发展就业意识。最后,在中学后教育和就业环境中获得成功的能力需要多年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进行有效人际关系的交流能力;提升自我意识的能力;独立实施自我倡议的能力;对多样化就业机会的意识等。这些能力需要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即开始培养。

4美国义务教育阶段(K-12)学习障碍学生转衔计划的实施

鉴于早期干预对残疾学生教育与未来职业、生活发展的重要性,美国在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即K-12)即启动转衔计划。针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转衔计划始于小学,跨越初中和高中阶段并与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持续的评估手段相结合进行。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计划应该包含三个阶段的计划: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转衔计划。

4.1小学阶段的转衔计划

根据转衔计划实施的步骤,转衔计划应始于一种对于残疾学生的评估。因此,小学阶段转衔计划的评估鉴定学生的需要和价值、兴趣、能力、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做出决定的能力[17]。虽然一些学生的学习障碍直到小学中段甚至更晚才被鉴定出来,但大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或小学入学前已经通过学习障碍的筛查评估。一旦学生的需要、价值、兴趣等能力被评估确定后,转衔目标就应该被包含在儿童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中。评估结果与转衔目标相联系,这种目标集中于学习障碍学生的职业探索活动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实施评估并同时设定转衔目标后,学校将会提供与学生转衔目标相联系的针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教育指导。这种教育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到各种各样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机会与处于这些环境中的工作者们见面与交流[18]。与此同时,这些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录像和影片,阅读各行各业成功者的故事来了解这些工作。教师和家长们设计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来帮助学习障碍学生想象自己变成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来模拟不同的工作情景[19]。

4.2初中阶段的转衔计划

学习障碍学生初中阶段的转衔评估测量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工作习惯以及职业成熟(CareerMa-turity)。评估策略法包括有访谈,观察以及标准化的常模参照性评估工具(Norm-referencedAssessment)[20]。然而,一些学习障碍的初中生可能因为发育迟缓而需要等到高中才能进行正式的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的评估。评估的结果继续集中在对于学习障碍学生未来职业的探索方面。学生有很多的机会去练习实践与未来工作相关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严守时间,获取同事的信任以及对于工作制度的理解。这些技能的训练不仅仅在普通课堂或资源教室中进行,而且还可以从夏季志愿者工作或兼职工作中获取[21]。初中阶段的转衔计划同时有必要建立与多种成人服务机构的联系。这些机构包括职业康复机构、独立生活设施、工商业界以及高等教育机构,机构的代表们被邀请与学习障碍学生进行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会面,向学生推荐可适用范围内的社区以及地区的指导服务。初中阶段的转衔服务同样集中在就业指导活动上。这些就业指导活动帮助学习障碍学生建立初步的职业身份认同(VocationalIdentity)[22]。一旦这些学生在即将进入高中时已经形成了一种职业身份认同,他们就可能在高中阶段决定哪些课程与他们将来的工作相关。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确保这些学生从学校到成人生活的有效转衔。为了促使职业身份认同的发展,学生接受来自教师和转衔顾问的直接指导:他们给予学生有关学习障碍的真实信息,教会他们如何发挥优势,弥补弱势。有了这些知识,学习障碍学生将学会如何得到教师和未来雇主的支持并做出适当的转衔调整。就业指导还教会这些学生如何与家长、教师以及同伴互动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育他们如何建立短期学业及工作的目标(例如建立有效的学习日程表或者寻找做志愿者的机会等)。学生同样有机会参与到学业外的活动中,例如各种俱乐部和体育活动等。最后,在此阶段中应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参加自己的IEP会议,并且鼓励他们在与他们相关的转衔目标讨论中发出自己的声音[23]。

4.3高中阶段的转衔计划

高中阶段的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评估使用基于经验的测量工具,例如工作样本和情境评量(WorkSam-plesandSituationalAssessment)[24]。这一阶段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态度的评估应更能反映学生实际需求与发展的可能性。评估结果关注具体技能的鉴定或者学业的调整,这种调整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就业或者获得更高层次教育机会来说是必要的[25]。当学习障碍高中生获得高中文凭后,他们就不再受到IDEA法案的保护,而是受另两部法案的保护,即:1973年的《职业康复法案》(VocationalRehabilitationAct,又称93-112公法)的504款条例和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DisabilityAct)[26]。面对计划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工作的学习障碍学生,他们的高中课程灵活性地反映就业与学业的双重需求[27]。转衔活动应完全融入到他们的高中课程中;这些活动强调对于职业的自我意识、有关工作领域的知识以及适当的就业行为指导。例如严守时间、取得同事信任、遵守工作日程等。在学习障碍学生与中学后(postsecondary)各机构专业人员见面的正式会议中提供与他们未来工作相关的转衔服务。这些机构的专业人员可能包括有职业康复顾问、职业资源教育者、职业顾问以及人力资源专家等[28]。虽然大多数的有学习障碍的高中学生将会在毕业后进入到工作中,但有些有轻、中度学习障碍的学生可能会选择进入2年制到4年制的社区学院甚至大学中进行深造[27]。针对这些学生,职业辅导服务(CareerCounselingServices)十分重要,这些职业辅导服务包括人际交往中的社会技能训练,自我意识以及自我倡议。同样,职业辅导顾问为准大学生提供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息,包括:课堂花费的时间、班级的规模、测试和评分方法、教学策略、自由空间和独立性等[29]。最后,职业辅导顾问帮助学生安排学业性向测验(ScholasticAp-titudeTest,SAT)和美国大学测验(AmericanCollegeTest,ACT),提供必要的调整,如预约测试时间、延长考试时间或者安排辅助人员帮助记录答案等[30]。需要这些帮助的学习障碍学生需要提供相关的评估文件。一旦他们需要特别的帮助时,他们应该提前通知测试服务的负责人员[31]。另外,为了能够使学习障碍学生为学业性向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可以参加学业性向考试预备测试(PreliminaryScholasticAptitudeTest,PSAT)以熟悉问题的类型并发现他们在学业性向考试中的弱势[32]。

4.4小结

从美国义务教育阶段(K-12)学习障碍学生转衔计划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些特征。首先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是贯穿了这些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这种转衔从小学开始,在初中和高中阶段继续,直至义务教育阶段后。这种持续性的教育转衔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初的教育阶段就确立好转衔目标,在随后的教育阶段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衔的调整。其次,设立转衔目标后,会聘请与转衔相关的人员共同参与到这些学生的转衔服务中来,不仅学校教师向学习障碍学生传授实践的知识,还有就业机构的代表到学校直接传授实践知识并将学生带到工作环境中传授工作知识和技能。另外,让学生家长、教师、校外机构的代表共同参与到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计划中来,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的成功转衔。再次,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兴趣、就业能力等进行及时的评估。最后,为学习障碍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源,为他们的顺利转衔提供帮助。

5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启示意义

美国学习障碍学生转衔计划的实践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

5.1结合学习障碍的实践,加强转衔理论的研究

国内对于学习障碍儿童转衔的研究目前还很欠缺,有关残疾儿童转衔计划的文献也十分缺乏。我国最早关注转衔的研究始于台湾。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林宏炽、陈静江、林幸台等学者就非常重视残疾学生的转衔问题,开始介绍美国的转衔模式和理念[33]。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研究应基于对于残疾学生的整体转衔的基础之上,还应借鉴国外以及台湾学者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转衔研究,弥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不足。

5.2推进特殊教育的立法,保障学习障碍学生转衔的实施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这一部特殊教育法律和《残疾人教育条例》这一部有关特殊教育的行政法规,其余都是大量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法数量少,层次不高,并且法律条款用词空泛,原则性表述较多,可操作性不强。赋予了残疾人一定权力,但却没有写明保障此权力的措施,责任不明确[34]。因此,应加强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将残疾儿童转衔的内容纳入其中。这项任务也可为学习障碍学生的转衔提供法律的保障。

5.3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促进学习障碍学生的职业教育

据统计,我国政府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投入的力度加大。但仅仅对于文化教育上的投入是不够的,还应将资金投入到与残疾学生(当然也包括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未来工作相联系的职业教育中,以使他们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鼓励企业雇佣有技能的学习障碍学生,并给予他们例如减免税收等的政策,同时政府应大力扶持能够促进残疾学生就业的企业。

5.4开展机构之间的合作,增强机构之间的交流

美国十分重视学习障碍学生与各式各样的机构进行互动交流,并让这些机构的代表和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到学习障碍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和个别化转衔计划(ITP)中,这样做更加有利于制定符合学习障碍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规划。我国也须发动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学习障碍学生的就业以及继续教育中来。

5.5改进现有的教学指导与支持

在对于学习障碍学生的教学中,应更多地从教会他们系统的知识,提升他们在某一学习领域的学习障碍转移到注重学习缺陷的补偿,发掘学习障碍学生的潜能以及增加更多与未来就业相关的课程上来。根据2005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对参加“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班”的近140名校长的调查,有70%以上的校长认为本校的教师不具备特殊教育诊断评估能力,超过50%的校长认为自己学校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35]。应加大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诊断评估能力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及个别化转衔计划的能力。由于学习障碍学生多数在普通学校就读,普通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学校的专业支持的提供非常重要。因此,普通教师除了研习与他们所教课程相关的知识外,还应接受特殊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学指导。与此同时,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也可进入到普通教师的课堂中对他们进行支持。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8篇

表演社会实践报告一

学院名称:音乐学院

专业:影视表演

年级:08级

班级:表演班

姓名:赵艳

学号:081014015

实践单位:灵动舞蹈学校 开拓者艺术培训学校

实践时间:XX年7月4日XX年8月17日

大学是个小社会,我们在大学里就等于步入了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那害怕风吹雨晒的花朵了,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的磨砺,让我们深深的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的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时间和服务中成长,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应有的力量。

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一直是学校培养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直观的认识社会,同时,实践也是我们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我们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形式。

这个假期我选择的实践活动是带舞蹈班。这个跟以前的带班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对于我来说又更具挑战。原来带的班相对来说只是单纯的教舞蹈,没有任何的限制。而现在我带的舞蹈班是专业的舞蹈班。我负责的是学生们的民族舞这一方面。并且我们的班级课时分工相当明确。我的民舞分为三个班:小班,中班,大班。小班学生小,大多只有四五岁,不懂事,淘气,不听话,学生还多。我要学会与他们交流,要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让他们听话的小窍门。中班的学生年龄大约在五到七岁,相对来说还好哄一些。大班的学生年纪大些,大约八到十二岁,这个班的学生听话很多并且接受能力强,还好教些。舞蹈班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具有挑战:一、我的专业不是舞蹈,但要带专业的民族舞蹈;二、像小班的学生年纪小,我必须先寻找让小朋友高兴的方法,要先学会哄小孩;三、学生多,不好管理;四、现在的家庭孩子是宝,我要学会与家长沟通。当然,暑假实习就是学习经验的过程,经验就是从解决这些问题中得到的。

暑假代舞蹈班的同时还兼代了表演课。表演课是给一些准备艺考的高中学生代的课。自己本身是相当喜欢这份工作的,表演是我的专业,在这方面了解相对更多一些,并且自己经历的表演班相对多些,经历艺考的时间也还不算很长,积累的一些经验教训刚刚好可以教教这些学生。当然喜欢归喜欢,但是自己还是会有担忧。自己艺考时的老师都是些名校的毕业生,或者是一些演员,而我,现在作为以考生的老师,只不过是一个即将升大三的学生。有些害怕,怕自己会误人子弟,会耽误了这一群可爱的孩子。担忧害怕只会让自己心里更没底,问题出现了我就要寻找方法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问我的老师,表演老师高老师教给我很多方法,还有孙老师也告诉我一些他作为监考官选择以考生的标准。还有,多问同学,与在外代课的同学多多交流。这是我的第一批学生,我很是放在心上,希望他们在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会取得好成绩,可以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

通过这个暑假的实践工作,感觉自己长大了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经验教训,收获了很多,总结以下几点:

一:待人要诚。

对别人坦诚相待,用心地的那份真诚去对待别人,别人会看到这份真诚,而感动于这份真诚。真诚,是事业长盛不衰的必胜法宝。万事开头难,但是开头无论有多难也要真诚待人。这个假期,我真的体会到了真诚力量的强大。不论是舞蹈班还是表演班,这都是我第一次正式的带班,我满心的,全部都是能真正的带给学生点东西,真心期盼着学生能够都学会。像舞蹈班小班的学生,虽然小,也能体会到我的真诚。一次上课,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哭了,是感动的。因为每天都大声讲话,嗓子一个假期都是哑哑的,那天即将下课的时候,一个五岁的孩子对我说:老师,回去吃点药。真的,我真的感觉真诚所具有的力量的强大。

二:学会沟通。

沟通是一种处世的技巧和能力,沟通时时都要巧妙的运用。在这个假期中,我学会了跟三个群体沟通:家长,学生,还有学校负责人。当然,我认为沟通的基础是真诚,真诚的对待每一个人,沟通便变得很容易。对家长,根据学生的情况,多多的向家长提提。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很容易忽略孩子。对于一些比较麻烦的家长一定要耐心,因为老师和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对学生,无论年纪大小都要鼓励。不论是学生身上还只自己身上都会发现,有鼓励就有动力。

三:充满热情,要有耐心。

不论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必不可少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互进,才能碰触最美的火花,工作才能做的好。

四:讲究条理。

无论是什么用人单位都想要思路清晰,做事有条理的人。讲究条例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社会实践是我们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学生时代的我们,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这样往往在走上实际的工作岗位后发挥不出真正的潜力。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大学是是教育我们,培养我们、的圣地,社会是一个锻炼我们,磨砺我们的基地。假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但是它让我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将使我受用终生。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才之道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我们学习和成才的大教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表演社会实践报告二

表演专业毕业实习

姓 名: 杜宗飞

学 号: 2011090118

专 业:表演

班 级: 表演01班

指导教师: 赵建明

实习时间: 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表演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表演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表演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表演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表演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表演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表演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表演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表演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表演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表演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 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实习,了解表演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通过实习过程,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培养更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1.2实习任务要求

①在表演岗位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毕业实习专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做好实习笔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

②在实习过程,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主动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与单位同事和谐相处;

③每天都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做好工作反思,并按照学校毕业实习要求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日记。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2.1实习单位简介

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xx产品和xxx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于****科技创业园,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技术和研发实力雄厚,是国家863项目的参与者,并被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原则,荟萃业界精英,将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经验与国内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a. 参与表演岗位的日常工作,参与组织制定单位表演岗位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年度经费使用计划,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等),并协助同事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b. 协助主管领导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确定自己在表演专业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定期进修和业务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c. 在工作过程,跟同事一起通过与客户的洽谈,现场勘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客户从事的职业、喜好、业主要求的使用功能和追求的风格等。努力提高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能力,给客户量身打造设计方案。

三、实习内容(过程)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我很荣幸进入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表演专业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3.2适应表演专业岗位工作。

为期两个多月的毕业实习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校园与职场、学习与工作、学生与员工之间存在着思想观念、做人处事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人的观点、行为方式、心理等方面都要做适当的调整和适应。我在表演专业岗位慢慢的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同事后,逐渐进入工作状态,每天按照分配的任务按时按量的完成。在逐渐适应岗位工作的过程中,我理解了工作的艰辛与独立自主生活的不易。在工作和同事相处过程中,即使是一件很平常的琐碎小事也不能有丝毫的大意,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细节决定成败。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9篇

一、大力实施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着力提升办学条件。全面落实《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和《区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行动计划》,计划投入7000多万元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到年底,全区所有中小学基本完成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任务,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场地、校舍满足基本办学需求,实验仪器、体卫艺设施、信息技术、图书资料等的配备达到省办学条件标准。年,我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计划投资4900万元,完成加固校舍29900平方米、新建校舍16100平方米;计划投资1800万元,完成2010年度开工的在建工程33760平方米。稳步推进“211”工程(两热、一暖、一改),计划投资800万元,完成旱厕改造项目8个、新能源取暖项目6个,解决取暖面积3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

2、做好“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复评工作。年,省政府将依据新的《省教育工作示范区评估标准》对我区进行复评验收。教育局将根据新的标准对全区各学校进行全面督评整改,争取顺利通过复评,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条件。

3、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全区初中生均900元、小学生均700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10000元;增加高中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达到普通高中生均500元、职业学校生均600元。实施部门预算到校,细化收支项目,强化预算执行的刚性,为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做好准备。积极化解学校债务,严格控制生均培养成本。进一步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依据省市要求,做好普惠性幼儿园政府助学金管理资助工作;对普通高中困难学生,资助学杂费、住宿费与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差额,对中等职业学校困难学生,在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免交学费;对低保家庭新考入大学的学生,全额补助第一年学费;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大学新生按照相应标准进行补助;提高对农村初中困难住宿学生的补助标准,由每年800元提高到每年1050元,补助比例由学生总数的1.5%提高到10%。

二、大力实施教学改革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4、积极推进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为中心,落实“学为先导、因学定教、学贵主动、多维互动”的课堂教学要求,积极开展达标课活动,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积极尝试实验操作、情景测验等考查方式,推进无分数评价研究。加快学生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积极打造各学科、各单位的经典传统活动。组织各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优秀作业设计展评、优秀教师社团展示、优秀教研活动展示等活动。注重特教学生的生存教育、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生存能力,同时,做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

5、全面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坚定不移地把改造教学过程作为初中教学的中心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大幅提升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继续认真贯彻《区初中教学工作基本规程》、《区初中学校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和《区初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进一步完善以“两会制”为主的教学管理机制。深化“区域改造初中教学过程研究”项目实施,推广稼轩中学个性化思维建构教学特色,提炼鲍山中学的课堂教学特色,挖掘提升三中、六中、双语实验学校、西营中学、郭店中学等初中学校发展的新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整体水平。加强对初中薄弱学校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力度,促进教学薄弱学校的教学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学科规范化建设,逐步形成基于教学过程的学科教学管理指导机制。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全员培训。

6、进一步提升高中学校竞争力。全面贯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继续推行选课走班的教学模式和学分认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支持鼓励普通高中建设特色课程,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年,继续推进和提炼一中的励志教育、二中的创新教育等学校的育人特色。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突出研究性学习、实验实践、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使更多学生在科技创新、各种奥赛、飞行员选拔、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得到长足发展,更多学生进入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范围。推进普通高中与高校合作,实施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认真做好高中毕业班工作,争取使更多的学生升入优质高校学习。

7、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总结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先进经验,提升学校校本研修意识,强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管理力度。不断创新课程管理模式,着重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不规范、课时无保证、实施随意粗放、缺少有效指导评估等问题。鼓励临近学校和具有共同特色取向的学校共同开发、研究、使用同一种或几种校本课程。下半年,举办全区校本课程展示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市学校课程校本管理研讨会及学校课程审查审批会。

8、实施主题化教研。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以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课题,深入实践“教研主题化、主题系列化”的跟进教研活动方式,围绕“教学目标科学建构的研究、高效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教学检测与命题的研究、课程实施水平评价的研究、教研成果总结与推广的研究”五大主题。年,分别组织开展《课程标准》再解读、单元集体备课和常态课展示、学科试题库建设研讨等活动。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总课题研究,召开阶段性课题研究会议,注重对教研成果进行总结提升,形成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科研成果并进行推广。积极引导各学校争创年度市基础教育课改示范校。

三、大力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深化素质教育实施

9、加强德育教育。落实《区立德树人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学生发展奠定思想之基、心理之基、品格之基。以“习惯养成”为抓手,着力开展“十佳少年”、“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评选等德育实践活动,构建“有效德育”体系,2月份,召开学生行为习惯示范校表彰会议;3月份,承办全市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改进德育课程教学方式,促进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加强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4月份,组织学校争创市依法治教示范校。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素质,实施班主任培训计划,成立“区优秀班主任工作室”,不断提高德育实施水平。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行动计划”,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下半年,召开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工作现场会。

10、加强科技创新教育。将科技创新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和学校管理中,促进科学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及科技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以“校园科技节”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年,组织区第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积极参加市、省及全国第二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十三届全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第十届全市中小学电脑机器人比赛、全国环保科技大赛等赛事。发挥区素质教育基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做好科技创新教育项目的开发、展示和推广活动。继续抓好科技辅导员培训,组织科技辅导员素质大赛,提升其专业素养。做好区级科普示范学校的评审和省市级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实行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简报制度。积极对上争取科技部门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场馆建设的扶持,提升科技创新教育的硬件水平。

11、加强艺术教育。继续深化学校艺术教学改革,提高艺术课堂教学质量,9月份组织开展艺术教师素质大赛,着力提升艺术教师专业素养。进一步完善“1+1”工程,大面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力求使每一名学生拥有一项音乐特长和美术特长。继续开展区“星级艺术学校”评选活动。3月份,举行区少儿艺术技能大赛;4月份,开展区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5月份,结合艺术展演及京剧课题阶段性总结,举行京剧进校园汇报展演活动;9-10月份,举办区第十届中小学合唱节和市第十届合唱节专场比赛。组织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

四、大力实施学生健康成长工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2、加强体育教育。落实《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行动计划》,建设全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体系,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工作,确保年全区学校上报率达到100%。建立学生体育联赛机制,组织参加全市中小学生体育八项联赛,举办年全区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秋季田径对抗赛。建立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评比机制,做好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对体育特色项目学校进行表彰。完善体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学等工作的管理。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障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做好年初中学业水平及毕业体育考试。

13、加强卫生管理。以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预防近视、传染病防治等为重点,推动学校卫生常规管理的规范化。完善卫生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依据《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方案》,提高近视率在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工作评价中比重,切实降低近视率。举办教育系统卫生人员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班。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9月份,联合区人社局召开学生医保工作总结和动员会,对在参保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1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学习既定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相关心理辅导内容,拓宽心理教育的涉及面。积极开展励志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家庭教育等各类心理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认识,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心态。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推进“青春助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高校与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结对共建等活动,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疏导和帮扶。积极聘请高校教师、社会专业志愿者等到中小学担任兼职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提升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控制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

15、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师生安全教育,重点做好开学初、放假前、中高考期间的安全教育。建立健全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学生接送车辆安全管理责任,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辆的管理。完善校园“三防”建设工作,力争实现学校监控设施与公安系统联网。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月”、消防及避险逃生演练活动。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市学校安全工作检查考核标准》,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督查力度。加强对学校安全管理人员和安保人员的专项培训。配合公安、工商、交通、卫生、文化等部门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和周边环境治理。

五、大力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提升师资水平

16、加强师德建设。落实《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依据《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考评指导意见》,将师德教风建设作为教师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提高师德教风考评在教师评价中的分量。年,教育工会组织开展“建功立业”、“职工先锋号”、“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团工委组织开展“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

17、提升干部管理水平。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并向副职延伸,培训成绩记入校长档案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借助研究会、名校长人选工作室等载体,加强我区校长同省内外校长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交流合作。继续推广“小学校长大讲堂”、“初中校长公开课”制度,并向普通高中延伸。适时组织学校干部和机关干部外出培训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提升干部的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召开全区性教育论坛活动,将外出学习经验进行透视分析和总结传播。

18、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做好年师资需求分析,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不断优化农村教师资源的配置。继续实施“三名”建设工程,完成对首批19位名教师人选、8位名班主任人选、6位名校长人选的考核认定工作;启动第二批“三名人选”建设工程。全面落实“百名名家名师进”活动,采用教育局推荐和学校聘请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全国教育名家名师来我区各学校送培、送教、送研,引领我区的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区域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带动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广泛调研一线教师继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学校提出的择教申请,组织区域名师实施“名师送教送研”活动,加大区域内名校教师对相对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与英国剑桥新高度培训中心合作,继续实施小学英语教师语音素质提升工程;下半年启动全区初中英语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好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省级远程研修和有关国培计划等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保险工作,大力实施“教师健康工程”,举办教师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

19、加强干部廉政教育。全面落实《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切实加强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工作的通知》、《实施首问负责制等五项制度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全面加强教育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文化进课堂、进校园,校园开放日,行风评议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政务、校务公开,自觉接受教师和群众监督。完善教育行风问题督办通报机制,继续实行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召开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六、大力实施规范化管理工程,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20、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收费,着重对学校预算执行情况、收支两条线管理情况、收入支出情况、净资产增减变动情况等进行检查;做好部分学校(单位)领导变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着力规范招生范围,首先满足区域内学生接受义务教育;重点抓好招生计划、班额控制、招生年龄控制和学籍规范管理等相关工作。按照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杜绝随意增减课时现象,重点规范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规范教学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通过开放功能室、组织各类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各类设备的充分利用。认真执行《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规范中小学考试行为,杜绝任何形式的联考、统考、排名等违规行为;组织好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做好高考、中考、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试、自学考试及英语等级考试的报名、考试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管理,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教育教学创设安全稳定的环境。年,各类办结率保持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8%以上。

21、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做好年省学前教育工作专项督导的迎评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优质均衡发展指导方案》,制订《区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评价标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学校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估新模式,为申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奠定基础。结合区教育实际,完善督学责任区建设,制订《区教育督导责任区工作制度》、《定期督导制度》、《随机督导制度》、《通报制度》等规章制度,促进区域内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启动“市教育工作示范乡镇”的复评及争创工作。进一步完善区教育局年度全方位目标考核方案,将教育发展水平、教学工作、年度重点工作作为考核的主要领域。

22、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深化“宣传是无形生产力”的理念,加强与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的联系,进一步提高学校宣传层次和水平。建立学校宣传申报批示制度,提高宣传策划能力和科学处理能力。年,重点围绕“优质均衡”中心,借助媒体走基层活动,挖掘学校典型人物、典型事迹和典型经验,通过深入、持续地报道,形成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各学校要及时更新网站,发挥好互联网的宣传作用。下半年,召开宣传工作培训会,提升学校干部和机关人员的新闻宣传意识以及与媒体沟通的能力。

23、进一步提高文宣水平。每个学校遴选一定数量具有写作潜质的干部教师组建教育系统文宣队伍,通过定期培训、定期调度、参与重大会议、撰写文字材料等举措,提升其文字写作能力,提高其对学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把握水平,在学校外宣、经验总结和愿景规划中发挥总结、提炼、策划、提升的作用。

七、大力实施特色学校建设工程,提升教育文化内涵

24、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特色学校建设的行动计划》,把特色学校建设作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走学校多元发展道路。年,继续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推进路径,进一步完善特色学校评价指标标准,发挥社团组织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基础作用,以行政手段梯次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初步在每一学段打造2—3所省市知名、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特色建设,重点打造小辛小学“阳光小院”情景模拟园、宋刘小学普法教育等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特色活动项目。下半年,召开特色学校创建经验交流会,对创建工作富有成效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25、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引导学校夯实文化底蕴、传承文化传统,增强学校文化力。年,重点打造部分学校的显性文化,提炼部分学校的精神文化,初步打造一批具有一定教育性、艺术性、知识性、环境优美的高品位学校。

26、深化名校建设工程。对每一学段重点打造的2-3所区域名校进行阶段性发展评估。以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一流、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为目标,鼓励区域名校走出去,与国内外名校接轨,探索与名校联合办学途径,提升办学水平和档次。进一步落实《关于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学校共同体的过程性管理和细节落实,名校要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为共同体内其他学校提供相关经验的借鉴。年下半年召开学校发展共同体工作现场会,对该项工作进行过程性总结和调度。

八、大力实施教育提升工程,构建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

27、提升学前教育。年继续按照《区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全面加强街镇中心园和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计划投资9105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所,建筑面积51230平方米,增加学位4590个。通过公开招聘、培训转岗等形式,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数量,提高公办性质幼儿园教师配备比例。全面加强业务培训,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督促街镇在年底前使幼儿教师工资达到或超过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与相关部门配合监督幼儿园举办者与幼儿教师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并随工资增长逐步提高缴纳社会保险的比例和数额。

28、提升职业教育。落实《区职业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平台,以技能为核心,以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经营学校,构建与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年,重点深化国家职业学校项目,职业中专进一步深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的实施;二职专深化“国家中职实训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使我区职业教育更具影响力。建立符合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重点发展一批精品专业、特色专业,适时发展社会急需专业,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职专以机加工专业群为发展方向,二职专以汽车运用及维修专业群为发展方向,三职专提升素质教育层次,以都市观光农业为主的旅游专业群为发展方向。在教师培训中,积极开展“双进”活动;完善职业学校校外高技能人才聘任(聘用)制度,继续在在职教职工中推行“技能证书”制度,提高持有专业技能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比例;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建立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探索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的途径与方法。狠抓招生就业,年我区职业学校确保完成2500人招生任务;增强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实施“名生对接名企”策略,完善学生就业跟踪服务体系,提高毕业生有效就业率、稳定就业率,年学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扩大职业学校服务功能,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师资、设施优势,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工作,年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5000人次以上。

29、探索新的社区教育发展体系。落实《区社区教育建设行动计划》,以区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心为依托,成立区社区教育学院,各街镇建立社区教育学校。坚持以特色办学为方向,走产业化服务的路子,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积极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充分借助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社区居民培训、服务型公益培训,培育和发展特色主导项目,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

高中学生年度总结范文第10篇

一、牧区教育的新变化

牧区教育是我省民族教育的主阵地。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各级政府从牧区实际出发,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牧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措施,把牧区教育作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为牧区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和保障,牧区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牧区实现“两基”目标是全省“两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各级政府把实施“两基”攻坚作为当地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四个到位”(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奖罚到位,行为到位),确保“四个优先”(指导思想上优先、议事日程上优先、经费投入上优先、工作措施上优先),实行“一票否决制”,全力推进,取得了历史性进展。2010年,随着玛曲、碌曲等4个县顺利通过省政府 “两基”验收,民族县(市)全部实现了“两基”目标,标志着全省全面完成了“两基”目标,是全省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长期以来,改善牧区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直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牧区教育由过去的马背学校、帐篷学校逐步发展为适合牧区实际,有规模、有特色的寄宿制学校。近年来,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资金支持、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大了对牧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快了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目前,全省牧业县已经实现了每县有一所较高标准的寄宿制中学,每个牧业乡都有寄宿制小学的目标,基本解决了集中寄宿办学的问题。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为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基础。

(三)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得到全面落实。省、州(市)、县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把减轻农牧民经济负担、保证农牧区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作为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义务教育普及进程的重大举措,高度重视,全面落实。从2008年春季开学起,免除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杂费、提供了免费教科书、落实了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特别是省政府提高了甘南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和公用经费标准。肃北县、阿克塞县、肃南县政府自筹资金配套国家财政资金实施“四免一补”,不仅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生的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住宿费和住宿学生的生活费,还免除了幼儿园和普通高中学生相应的费用。国家财政还给牧区下达专项取暖补助资金。这些惠民政策,为牧区寄宿学生提供了生活保障,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调动了广大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为控制学生辍学,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保证牧区顺利实现“两基”目标创造了条件。

(四)“双语”教育模式不断完善。全省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集中在牧区县,是我省民族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牧区教育的特色。多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积极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不断完善“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双语”教学模式有了很大拓展,为学生进入高一层次的学校学习奠定了基础。

(五)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牧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通过对等协作培养计划、“特岗计划”以及各类教师培训计划的实施,教师队伍从量到质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民族地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小学为98.84%、初中为96.20%、高中为83.88%,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1.38、5.04、27.97个百分点。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省牧区县实施国家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牧区教育信息化,基本实现了中小学远程教育“三类”模式的覆盖,部分城镇中小学建成校园网,实现多媒体教室班班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步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为提高农牧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平台。

从牧区教育发展情况来看,有一些新的发展变化值得肯定和借鉴。

一是群众教育理念的新变化。1998年,我们在肃北、阿克塞、肃南县召开了全省牧区教育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三个县率先在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做法,认真总结了河西牧业县教育发展的经验。当时,三个县的牧民为了孩子上学,房子围着学校建,呈现出由逐水草而居向逐教育而居转变、由让我受教育向我要受教育转变的喜人局面。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观念发生更进一步的变化,牧民由逐教育而居变为追求发达城市教育,由我要受教育变为选择更优质教育。牧民群众教育观念的重大变化,促进了牧区教育的飞跃式变革。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不断提高牧区人口的文化素质,酒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民族县教育发展。其中把肃北、阿克塞两个牧区县的高中异地办在敦煌市的做法成为一大亮点。让牧民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体现了酒泉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和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优良传统,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二是牧区办学模式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牧区县办学体制逐步发生了新的变化。许多牧业县通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逐步探索传统办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一校两部、十二年一贯制、异地就读等有效措施改革办学模式,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合理扩大学校规模,取得很好的效果。阿克塞县利用县城搬迁的有利时机,把原来的民族中学和县中学、民族小学和城关小学、民族幼儿园和县幼儿园分别合并为县中学、县小学和县幼儿园。肃北县通过布局调整把原来的民族小学和民族中学合并为一所十二年一贯制的民族学校。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扩大了学校规模,促进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办学效益,推动了各民族师生的和谐相处和共同进步。

三是牧区“双语”教学的新变化。近年来,大部分牧区县在进一步加强母语教学的同时,已从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程,并加授英语。阿克塞县大胆尝试在民族中小学开展以加强汉语文授课比重为中心的“双语”教学试验改革。从1991年开始分段实施,小学1-2年级,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用汉语授课加授英语; 从小学3年级开始,加授哈语文到初中毕业;高中全部使用统编教材,使用汉语授课。实践证明这项改革符合“双语”教育规律,使学生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为学生日后异地学习、生活和工作创造了条件。

二、牧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我省牧区县地域辽阔,山大沟深,高寒阴湿,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所有发展特点和困难。牧区教育在这种特殊环境条件下办学,发展慢、质量不高、效益低,办学模式传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加复杂、更加特殊。虽然牧区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变化,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未来改革和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全面提高牧区办学质量的任务相当艰巨。

(一)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任务艰巨。随着“两基”的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学校校舍紧张、设备短缺等问题进一步显现。采暖期长,办学成本高的特殊困难仍未完全解决,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运转更为困难。信息技术教育起点低,缺乏设备和师资力量,教学内容单一,发展还很缓慢。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及应用水平低,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大。尽管国家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不能满足牧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需求,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面临严峻挑战。

(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迫在眉睫。近几年由于牧区县“两基”攻坚任务艰巨,教育人力、财力主要集中于“两基”攻坚。牧区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幼儿园数量严重不足,发展学前教育的任务十分迫切。全省牧区县有幼儿园24所,其中农村幼儿园6所。甘南州每县仅有1所幼儿园,且幼儿园规模较小、条件简陋,“双语”幼儿园几近空白,学前“双语”教师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学前教育“双语”师资缺乏, 90%的牧区幼儿无法入园。

(三)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势在必行。牧区县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偏小,办学条件差,发展不协调,质量低。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投入严重不足,教学手段落后,实训基地和设施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紧缺,缺少牧区特色专业教师和教材,与牧区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四)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繁重。由于教师编制短缺等因素,牧区寄宿制学校专职生活教师和保健人员少,大部分工作仍然由专业课教师兼任,造成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照顾学生生活的责任,工作量大,对教师教学有一定影响。教师培训任务还很艰巨,提高牧区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老百姓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首先是优秀教师资源,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牧区教师队伍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努力开创牧区教育的新局面

我省牧区聚居着藏族、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民族,占全省人口的3.7%,占民族地区人口的30%。牧区教育不仅肩负着在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历史责任,还担负着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教育观念,打破常规,创新办学模式,更加注重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效益高、质量好、功能完善,适应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牧区教育发展格局,促进牧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开创牧区教育新局面。

(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加快发展牧区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科学规划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路线图,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明确了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任务。纲要特别提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这对牧区教育发展来说,更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努力增强加快牧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教育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把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具体化为本地目标,把纲要的思路细化为具体的行动纲领,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转化为本地的有效举措。同时要与地方各部门积极协调,出台一些地方性政策措施,支持教育优先发展。二是抓好各项目标的分解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搞好总体设计,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要把落实本地区纲要与“十二五”规划、年度计划紧密衔接起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出台具体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抓好落实。三是要组织本地区干部职工和教师通过举办专题学习会、交流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新起点、新理念、新发展”的学习、讨论,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宣传媒体,营造重教、兴教、支教、乐教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学习借鉴酒泉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机制。近年来,酒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民族教育,肃北、阿克塞两个民族自治县在全省率先实现“两基”目标,基本完成布局调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扶持民族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发展牧区教育、边境教育和移民少数民族乡镇教育,深化民族教育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采取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措施,营造了良好的民族教育发展环境。特别是在酒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肃北、阿克塞两个民族自治县高中在教育发达的敦煌异地办学,同时,酒泉其他各县市中小学也积极接受两个自治县学生就读。这些做法不仅使民族地区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享受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使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充分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兄弟县市的深情厚谊。

酒泉市重视和支持发展民族教育的经验,深刻揭示了扶持帮助民族教育发展的内涵,对加快民族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认为有几点非常突出。一是形成了好传统。长期以来酒泉市及各县区党委、政府一贯地支持帮助民族教育发展,不断积累经验,对民族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措施不断创新,每届政府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有延续、发展和升华。二是建立了好机制。酒泉市支持发展民族教育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要求统一,任务细化,责任明确,考核到位,确保了工作统筹有序、落实到位。三是采取了好措施。酒泉市为提高对民族教育帮扶工作取得实效,每年召开现场会,动员各级各部门,根据需求合理安排扶持项目和资金,使对口帮扶工作受到民族地区的积极支持,得到各族群众的衷心拥护。四是营造了好氛围。酒泉市确立了党委领导、政府组织、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对口帮扶民族地区教育工作格局,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民族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的生动局面。五是取得了好效果。酒泉市创造了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教育工作领导的新举措,形成了帮助民族地区教育加快发展的新模式,树立了向民族地区负责、为民族地区服务的新形象,取得了显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总之,酒泉市重视和支持发展民族教育的措施,工作实、力度大、办法多,动了真格,出了实招,见了成效。

从全省而言,近年来,我们在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方面采取东西部教育对口支援、省内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对口支援、高校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对口支援、“三位一体”、“一县一策”以及各地举办民族高中班,兰州市、定西市支持帮助舟曲一中灾后异地借读、白银市会宁县支持玛曲学生异地借读等很多行之有效的对口帮助支援措施,使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受益匪浅,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和民族地区广大家长的广泛赞扬,值得我们继续发扬。

(三)提高牧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开创牧区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工作重点凝聚到落实中央和省委制定的政策上来,以完善教育体制、机制和保障体系为基本前提,以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双语”教育为切入点,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教育服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能力为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管理水平为支撑,以促进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为保障,推进牧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牧区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到2020年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1. 以“国检”为契机,提升牧区教育发展水平。国家即将对我省“两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时间紧,要求严,责任重大。大部分牧区县实现“两基”时间短、工作基础薄弱,各项指标波动性大,全省能否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牧区县责任重大。全省教育工作会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省政府又召开全省“两基”迎“国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全省进行了总动员,对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普及水平、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全面提升“两基”工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最近,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两基”迎“国检”义务教育监测工作培训会议,进一步作了安排部署。这就需要我们齐心协力、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弥补差距,以这次“国检”为契机,全面提升牧区县教育发展水平。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两基”工作检查验收,是国家依法对“两基”工作的整体评估确认,也是对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全面检查和考核。我们必须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两基”迎“国检”作为各级教育部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积极配合,确保全省“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绝不能有丝毫轻视。

二要明确目标,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使所有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必须抓好的紧迫而艰巨的基础性任务。要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和完成率,在校生年辍学率要控制在国家要求的指标内,确保流动就业人口子女、留守儿童都能够按时接受义务教育。要坚持把巩固提高扫盲成果与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工技能培训、城镇就业培训等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水平。

三要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提高办学水平。按照符合实际、集中发展、满足需求、保证质量、实现跨越的原则,坚持“四个集中”的总体思路,以培育和建设优质学校为重点,集中加强薄弱学校改造与建设,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薄弱学校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区域内教育资源更加趋于均衡,政府资金投入得到重点倾斜,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努力办好硬件达标、保障有力、管理规范、质量合格的“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共同学习进步,推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沟通,实现各民族安定团结。

2. 建立和完善“双语”教育体系,特别是加强学前“双语”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的不断深入,各民族语言文字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国家依法保障在学校教学中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目前,少数民族“双语”地区根据当地实际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双语”教育模式,为增进各民族之间广泛交流交融、继承和弘扬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要认真总结经验,正确处理好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关系。民族语言文字是少数民族内部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国56个民族加强广泛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力加强“双语”教育是保持发扬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本保障,是全面增强各少数民族参与国家建设能力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加强56个民族广泛深入交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我省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主要集中在牧区县,“双语”教育是牧区教育的主要特色,加强“双语”教育是提高牧区教育质量的关键。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遵循“双语”教育规律,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和实际,以确保少数民族学生达到“双语”兼通为基本目标,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在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和民族学校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双语”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和校本课程为补充,各学段教育相衔接,教学模式与学生能力发展相适应的“双语”教育体系。要加强“双语”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建设,坚持使用国家开发教材为主,注重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牧区实际、适应素质教育要求,重视发扬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双语”教材和教学资源。在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和普及学前“双语”教育,结合牧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统筹利用闲置出来的土地、校舍等资源,鼓励和支持举办“双语”幼儿园和学前班。力争到2015年,肃北、阿克塞、天祝3个牧业县普及学前“双语”教育,甘南州普及学前一年“双语”教育。要建立健全“双语”教育督导评价机制,加强“双语”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指导,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革和完善“双语”教育,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推进牧区教育跨越式发展,教师是关键。要把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知识扎实、教学能力强的“双语”教师队伍作为推进牧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大培养培训力度。要把政治可靠作为选用教师的首要标准,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切实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并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实施特岗教师计划,要向牧区县支持倾斜。各自治州、县还可以制定政策,建立健全区域内教师定期轮岗制度,推动教师和校长定期交流,促进教师合理流动,优化城乡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积极支持“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省内外师范院校拓宽“双语”培训渠道,着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牧区实现“两基”后面临的另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我们要从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帮助广大农牧民通过职业教育更好地就业、创业和增加收入,特别是要帮助弱势群体解决接受职业教育的问题,使之能适应社会,有能力创造美好生活。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统筹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好初中毕业生升学问题,将上不了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全部吸纳到职业学校,杜绝青少年流入社会。同时,适度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积极支持牧区县普通高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牧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牧区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0%以上。

5. 进一步加强牧区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各地要继续发扬教育系统对口帮扶支援工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工作的力度。要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举办牧区高中班和中职班,面向牧区县招收学生。要创新专业设置,帮助发展面向牧区现代农牧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及民族特色产业的精品专业建设,尤其是民族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的特色专业建设。兰州、白银、天水、金昌、武威等市要按照省委发[2010]7号文件精神,创造条件,加大对藏区教育的支持力度,面向藏区招收高中学生,举办藏区高中班,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友好交往。继续办好西北师大附中等高中民族班。要继续采取中小学校长挂职学习交流的办法,每年安排若干名牧区县中小学校长到省内各市优质中小学挂职学习。各市也要派中小学校长到牧区县挂职锻炼,承担基层培训任务,帮助牧区县中小学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更新教育理念。要加强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的交流沟通,进一步巩固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

上一篇:学生个人年度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四年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