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随笔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2:35:46

高中随笔作文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1篇

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指导学生把随笔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基地,巧借随笔训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以此积累写作素材。随笔就是自由作文,写随笔是学生真正的“我口写我心”,基本没有什么约束,具有较大的主动性、灵活性,非常自由,而且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所以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有着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功用。

一、随笔能让作文写出真情实感

随笔可以写心之所想,言心之所言,可以在一篇文章中夹杂多种文式,不用为了紧扣主题或者碍于文章篇幅架构而有过多顾及。例如记叙文、议论文、散文等不分详略集聚于一起。随笔可用于记录一些东西,一般是记载自己的一些生活事迹,心路历程,个人见解等。一般出现于个人日记日志,甚至于是随手拈来的小本子小册子,一张纸。它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都行,妙在“随便”,有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种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轻松自然,因而写起来会得心应手。相反,作文是规定动作,它要考虑如何围绕主题来选择材料,主题不能偏激,选材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要考虑如何组织材料,如何过渡等,结构需要完整严谨,语言表达必须缜密,有字数限制,有不同的要求规定,是很受限制的。但随笔便不会这样,内心的诱因迫使学生写真文,说真话、抒真情,它是兴之所至,情之所至,自由成文,所以更易写出真情实感。

二、巧用随笔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由于缺乏积累,每次布置作文时学生总是很苦恼,觉得无米下锅。也曾努力把写好作文当作一个高考提高语文分数的途径,但总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便也没了自信心。其实生活之源,生生不息,读、写、听、说、思、观……都是生活,轻松时我们漫步校园,轻哼小曲,烦恼时我们欲泣欲诉,仰天长叹,能在流动中捕捉一瞬,“永恒便在刹那间收藏”;快速前进的社会每天都有新的发现,为写作提供最新鲜的时代活水;音乐、绘画、建筑……甚而饮食、服装都向我们传递着文化信息。让这些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进入写作视野,写出的文章,必有鲜活的生命在其中跳荡,喷洒的是热血,燃烧的是真情。

可见,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如一本书,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如一幅画,描绘着五彩的人生;如一条小溪,流淌着酸甜苦辣;如一段乐章,洋溢着喜怒哀乐。高中学生生活形式基本三点一线,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在重复中发现独特,这样他们就会发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其实周围的每一件寻常小事都藏着生活的真谛。然后指导学生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就会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

三、巧用随笔做载体,培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由于高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小,所以我常利用周末或其他课余时间借助多媒体播放《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深度国际》、《人与自然》等视频材料,进一步充实随笔内容。让学生通过关注影视某个经典的片断,如音乐、摄影、图片、自然景物、社区生活等速写感想。调动他们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潜能去快乐写作,激起他们的写作兴趣,想办法将随笔巧妙地转化为作文素材。同时,在写作表达技巧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不再讨厌写作。利用随笔这种学生喜欢的写作方式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文时就有材料可写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一篇篇随笔,就像一个个台阶,帮助学生登上了成功的高峰。如我的学生杨植均、苏杭、梁文皇、黄祎道等同学写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有来世的蜗牛》、《成功并不遥远》、《斜街的故事》等等优秀作文均刊登上了各种报刊。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 作文教学 随笔写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94-01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又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

一、随笔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价值

随笔作为一种富有生活味的小散文,形式活泼,篇幅短小,意随笔尽。随笔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积累写作素材。随笔从其内容上来说,就是记录生活的点滴,记录生命的成长。倡导高中生写作随笔,就是要促使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就可很好地解决作文无话可写的难题。

(二)提高写作技巧。高中生只要有了发现,有了感悟,有了表达或宣泄的欲望,就可写随笔。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可写近百篇。学生在反复的写作过程中,自然会在写法上有所追求,有所借鉴,从写作技巧上提升自己;同时,对素材的甄别取舍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三)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学生写随笔是因为有了感触,生发对人对事新的看法,这样表达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有血有肉非常感人。学生不受命题和篇幅的限制,写作起来更真切。而真实的书写过程就是自主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体验和写作行为。随笔是经过学生思考得出的,是经过筛选和整合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在不断的感悟中不断发展。学生不断地进行思想整合梳理,自主思考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四)适应个性发展。高中语文的教育不应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应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丰富健康的个性。现代社会中,学生的普遍状况是快餐式学习,缺乏一定的耐心。此时,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用个性的视角去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随笔就是学生说真话的最好方式,只要心有所动就可记下只言片语,久而久之就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学生于无形中进行自我教育,在对问题的分析、评价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随笔写作的指导策略

笔者认为,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指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

(一)随而不随,抒写人间真情。“随而不随”的内涵是要求学生在随笔写作中,写出真情实感。高中学生有一定的阅历,不论是读书还是生活,都有一定的积累,只要有所触动,就会产生倾吐、表达的欲望。有时是为了表达情感或交流思想,有时是为了抒发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有时是为了给某一件事或某一个瞬间留下存照。不论是哪一种,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尽情抒写人间真情。

(二)随而不随,随笔要有计划。随笔的要求,并非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爱写多少就写多少。学生应制订具体的计划,让随笔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计划的制订应循序渐进。学生都有个性差异,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观点清晰、鞭辟入里。开始的时候,可写得短小一些,但是要坚持,慢慢就会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碰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随笔写作就不再是难事。所以,对于没有写作习惯的学生来说,“计划”是最初的督促,帮助学生养成写作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三)随而不随,张开慧眼提质。随笔写作不是量的凑数,不仅仅是“写作作业”。虽然不规定写作的内容和题目,但是教师要用“检查作业”的形式加以督促,因此,很多学生就会拼凑字数来应付。只有客观现象的描述,没有理性的思考,这样的随笔就是“败笔”。因此,教师应强调“随笔”中重点是学生的理性构建。当然,学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并非朝夕之功,还会有“反复”的现象发生,但是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在“提质”。教师应把工作做细,让学生在与自己的纵向比较中进步,在与他人的横向比较中得到更多的借鉴。教师可组织自评和互评活动,或者是找一个“辩题”让学生辩论,让学生在与对方的辩论中学到更多随笔的写法。

(四)随而不随,要用真情批阅。在评阅学生随笔时,教师应用真情和学生交流,多关注内容和情感,避免“中心明确、思路清晰”之类的裁判式评语,而多用人性化评语,与学生分享他们青春的快乐,解答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为学生的迷茫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消除烦恼;对于学生的书生意气,态度诚恳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之处,教师不应吝啬激励的语言,应让学生从激励中获得继续写作的动力。教师还可在班上分享和讲评优秀的随笔,或者利用学习园地展示给全班学生学习借鉴,让写得好的学生体验成就感,进而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会鞭策其他同学,进而促进全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总之,随笔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可通过抒写人间真情、制订计划、提高质量、真情批阅等策略,指导学生进行随笔写作。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3篇

语言流畅自然、观察敏锐细致是随笔的基本要求。从小学起老师就以强迫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写随笔日记。经过近十年的强制练习,真正能表达真情实感进行作文的学生又有几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不应把模式化的应试作文强加给学生,强迫他们完成僵化的“模式随笔”。随笔的意义价值在于它能够自由抒发个性化情感。因此随笔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写作需要和有差异的作文内容选择,使学生由“不愿写”到“想写点什么”,习惯于主动写作反映自我的情感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当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筛选,并将情感灌注进文章,由此生发出的语言文字必然会有更高的自我追求。

随笔也需要讲理性。高中生的心智趋于成熟,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可以有一定深度。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生活触发我们的情感流露,对此的反复体验、整理生成了属于他们特定年龄阶段的审美形象。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写作仍然要依赖于理性分析,进行哲理化的探寻,挖掘生活底蕴。教师在随笔中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情感宣泄,更要引导启发他们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进行深度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人所未发,得到一个不肤浅、不片面的理性认识。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来看,更多侧重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量, 在感性认识中经过逻辑思维处理,升华出理性思考的结果。这对学生的矛盾分析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空洞的语言堆砌,泛泛的抒情描写遭到丢弃。在设计随笔作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例如可以就班级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布置一篇随笔。学生普遍关心并引发议论的事件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与生活,莫不如把它摊开,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发表个人观点,侧重衡量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以此训练提升思辨能力。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探究习惯,潜移默化中让他们认识到平实而有文采、明理而深刻的文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文章。

随笔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加内容。随笔应该与课堂教学产生关联,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不该给学生一种它是多余的、附加的作文作业的感受。我在讲《鸿门宴》人物形象分析之后,就布置一篇探讨项羽和刘邦人格魅力的随笔,字数要求不多,课堂上预留了20分钟时间。在学生对课文的热情没有消退时趁热打铁,激发他们对人物的深层理解,使随笔与教学内容交叉融合,显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带着饱满的热情、理性的芬芳。随笔讲评很重要。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外,还要看随笔的内容是否丰富充实有深意,更要重视评语的措辞。教师不是对学生的随笔进行高人一等的评判,而是真诚平等的交流沟通。评价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态度是学生作文难的突出问题。师生共同写随笔教学相长。就同一个现象题材,师生表达各自的情感和看法沟通感情,不仅可以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节奏、激发写作兴趣,而且还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在讲评文本时,很容易评到点子上。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师生共同分享写作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更容易消除畏难情绪,起到预期效果。

日常随笔之于高中作文的意义在于它是写作基础,是写作习惯。只有打牢基础,形成良好习惯,高中作文的诸多方法规律才可顺理成章的掌握。鼓励学生坚持用随笔记录生活轨迹和人生反思,以小见大、明辨是非,会描述生活意象,会探究社会哲理,那么我们乐于见到的有真情实感、见解独到的作文就会如高楼大厦般耸立起来。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中作文教学,教师应该跟随时展的脚步,将创新思维和策略探究方式应用到高中作文教学中来。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新材料作文正以全新的发展趋势渗透到高中作文中。从新材料作文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出发,分析提出了高中新材料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教学策略;探究分析

一、新材料作文的概念与发展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新材料作文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自1999年以来,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2006年出了材料作文。而2006年的作文题目又不同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06年的作文题,这些限制都没有了,所以有的人就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

二、高中新材料作文相关问题分析

1.学生理解能力不够

通过具体的写作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明显存在对新材料作文的理解浅显、立场不足的现象。对于写作而言,审题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务必审准。而新材料作文可以避免宿构、套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材料选取不受约束。文学作品、哲理故事、社会新闻、名言警句等内容皆可入题,这种材料来源的丰富性和灵活性也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适应这种方式。一些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往往不会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导致对材料的理解片面浅薄,随后匆匆动笔,忽视了对相关提示语、关键句的研究,忽视了材料本身的情感倾向和命题者的思维指向,就容易找不到问题核心,造成以偏概全的现象。

2.写作文体不明确

在教师灌输新材料写作技巧的同时,笔者发现,学生无论是平时习作还是考试作文,不伦不类、文体模糊、特征不明的情况比比皆是。写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大层次混杂不清;写记叙文,六要素交代不清楚;写散文,线索不明晰,形散神也散。材料指向也许会有比较适合又容易上手的文体。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很多选择可以采用创新问题,用小说、故事等形式来完成作文。殊不知这种方式很容易出现离题、偏题的情况。

3.教师片面强调写作技巧

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安排各校基本一样,两周一次,一次两课时。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大多数老师也基本相似,一节课讲评上次的作文,一节课当堂完成当天作文。这种教学明显是以教师为绝对主导,注重作文知识讲授,对学生情感独特性的尊重是明显不够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学生限制在某一特定的感情空间中,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这根本无法满足新材料作文的写作需求,也无益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三、新材料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1.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作文教学是不是应该从单纯偏重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谋篇布局这些技巧性知识传授的限制中摆脱出来?教师应该充分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换个角度来看,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作的灵感。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各式各样的奇思妙想。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不应采取否定的态度,而应该根据高考作文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写真话、抒真情。教师不仅仅是监督者与施令者,更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与发展的牵引者。

2.注重日常细节积累

写作的主要来源就是日常生活。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真正目的之一,就是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内容。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日常生活细节的积累,从生活的表面发掘其本质。从黑暗的一面发现深层次的光明,从丑陋的一面发现另一面的魅力,指引学生进行辩证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的博大与深邃、丰富与复杂中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塑造更优良的品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真正触动心灵的东西,不仅可以满足写作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更是认识自我、启迪智慧、滋养德行的真正意义所在。

3.布置高要求的随笔作业

在写作训练的许多种类中,随笔训练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方式。但是,其中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觉得写随笔时感觉很顺手,可一写考场作文就感觉思路闭塞,头脑空白。对此,教师需要给学生灌输随笔作文不仅仅是一种作业,更是高要求的实现和满足。只有长期高质量的随笔作文,才能在最终的写作考试中获取优异的分数。很多随笔写得洋洋洒洒、个性飞扬的学生考场作文并不见佳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写随笔作文的过程中,没有深入了解随笔作文的意义,只是想到啥写啥,缺乏逻辑规律和层次强弱。而考场大作文则具有限时、限体的较多要求。因此,教师应该经常布置高要求的随笔作业,让学生适应高强度的写作训练。

总的来说,高中新材料作文的考试要求正在不断变化和提高,教师有必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开展教学策略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学生新材料作文训练的写作强度,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写作适应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5篇

广东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在《语文月刊》2012年第8期关于《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一文中指出:“从考生作文的内容看,思想深刻、内容充实的文章很少,试评找不出满分标杆卷。”[1]针对这一问题,她提出“从考生作文看,考生的思维能力迫切需要提高。”陈妙云教授的分析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下高中生写作存在的根本问题,高中学生的作文思想表达幼稚化、肤浅化,议论文思维简单化,集中体现出语言理性思维的贫乏。

2013年6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有一篇题为《美国小学生“研究报告”堪比大学生论文》的文章更让我们感慨万分:美国纽约第12公立小学五年级的小学生黄彦清的一篇题为《水》的研究报告,其内容和篇幅,已经相当于中国大学生的论文,内容之深入、篇幅之长令人惊叹。究其原因,文中指出美国教育的小学阶段鼓励学生写多种题材类型的文章,如新闻评论、推理小说、诗歌、表达个人观点的散文等,“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独特的带有批判意识的思想,而且还要能够使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理有据地影响他人”,而老师们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勇于去做、去尝试、去创作自己的东西,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注重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这一对比让人想到17世纪初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批评中国人没有理性思维,中国人缺少理性精神的论述。凤凰卫视评论员邱震海在《理性精神大国崛起之关键》一文中也说:“理性精神与其说是一种精神,还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归纳起来就是:培养对终极知识的追求兴趣及随之而来的怀疑能力。是一种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的思考,是一种理性的追问。”而这恰恰是现在的高中生亟待培养的深层语言思维能力。

二、高考作文命题具有理性思维取向

语文教育界很多人认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因为作文最能代表一个高中生真实的语文能力。笔者很赞成这一观点,一篇作文中基本包含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修炼的“十八般武艺”。写作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它也能呈现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丰富内容,是一个学生文化素养、价值取向、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3]广东高考作文命题紧扣这一理念,从话题作文“常识”到材料作文“我想生活的时代”,再到2013年材料作文“慈善与受捐”,无不与公共问题息息相关,命题者的意图越来越重视作文的社会功用。命题中渗透着“文以载道”的取向,考察高中生对人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就要求学生深入分析、辩证思考,运用富有逻辑的观点剖析问题。在剖析的过程中,展示出分析、推理、辩驳、评价等理性思维能力,而不是简单、表层的情绪宣泄。因此,高考作文这种渗透理性思维的命题取向,也提醒语文教师要引导高中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理性地思考现实问题。

三、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管窥

虽然课程改革理念已经明确要提升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但具体到作文教学领域,因为种种复杂的因素总是难以操作。

首先,从教学视角来看,当前的作文教学依然没有走出传统的困境。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偏重语言训练,忽视思维培养的痼疾。从小学到高中这十二年的时间里,大多数学生都接受字、词、句、篇的分析训练,很多学生到高三仍然不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偏重语言,忽视思维,其结果只能是辞藻华丽而思想贫乏,思路狭窄且内容单一,立意肤浅,缺乏新意。

其次,从教材视角来看,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呈现无序化状态。由于教材和教参对高中写作并没有明确、具体的指导,语文教师无法循序渐进地推进作文教学,这就导致作文教学容易过于随意化。许多学校将每周的语文课时分配给阅读教学,将作文安排到课外完成。基本是每两周一次作文,每学期8篇作文。人教版教科书“写作与口语交际”每学期写作5个单元,作文教学时间少,作文训练严重不足。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侧重理解、鉴赏文本,没有将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阅读不能为写作服务,阅读和写作严重割裂,写作几乎成了阅读教学的附庸或尾巴。

再次,从教师视角来看,多数教师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不自觉地放松了作文教学。不重视作文教学,是高中教师的常态。有的高中生反映,一学期没上几次作文课。此外,与阅读课教学相比,批改、讲评作文更为耗费时间与精力。因为时间的窘迫,语文教师收齐全班作文,往往简单地给个分数,或者借用某些语文名师、语文教育家的观点写出一些不痛不痒的评语,甚至有的就写一个“阅”字,并没有从理性思维的角度来指出学生作文的缺点和改进建议。

最后,从学生视角来看,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对自己写的作文,往往无法判断写得好还是不好;或者知道好与不好,也无法清晰地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对于缺点的改进,学生往往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学生辛苦写出的作文当然希望老师能认真地批阅。有的教师尝试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这样的方式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好作文,尤其是好议论文的标准,也缺乏必要的作文理论积淀,很难写出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深入的好文章。互评、互改的教学效果也未必能实现预期效果。作文中的理性思维能力并不是几节写作教学课就可以提高的,考虑到学生在生活阅历方面的有限性,要想提高理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具体的指导。

四、提升高中生作文理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现实告诉我们,作文教学需要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引导其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将思考的内容逻辑性地表达出来。这是提升高中生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呢?

(一)课堂成为理性思维的土壤与放飞之地

首先,语文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理性是一种精神品质与智慧,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与批判力,让学生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具备一定的理性精神,为他们构建一定的精神底子。”[4]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后培养其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洞察力与怀疑、批判精神。这一要求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而言,无疑是相对较高的。有些学生的视野很狭窄,阅读量有限,无法展开理性思维。因此,针对高一学生,写作指导课可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凸显责任、彰显思想”,为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讨论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用权威时评启发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个性见解,鼓励学生勇敢质疑与批判,透过社会现象探究原因、揭示本质。或是针对某些现实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只要语文教师提供平台和机会,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对能够对生活和社会发表个人观点。在讨论和表达中,学生的思维品质逐渐提升,语文课堂才会成为学生理性思维辐射的基点,成为理性思维的土壤与放飞之地。

(二)科学安排随笔写作训练,促进学生将语文综合素养内化为写作能力

除了课堂的思想启迪,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随笔有效提升语言理性思维。对随笔的写作内容教师既要给学生相对的自由,又要有一定的规约性指导。笔者曾在高一做过比较系统的训练。笔者将学生的随笔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生活随笔,鼓励学生提炼自己的生活经历,要求尽量深入思考这些经历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第二类是读书随笔,要求学生广泛阅读美文,品味打动自己心灵的文字,写出个性化的感悟;第三类是社会时评,倡导关注日常生活的热点话题,剖析这些话题的社会影响,写出自己的思考;第四类是人物评传,建议学生关注各类人物,包括历史人物、文学人物、社会热点人物,以及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基于对该人物的了解,坚持写出富有深度的人物评析。当然,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具体地给予学生反馈评价。在每周的随笔展示课上,以学生的随笔为案例,系统、规范地指导学生如何伸展理性思维翅膀。为了真实、高效地展示学生的优秀随笔,笔者用相机将随笔拍为图片,在电脑上展示,带领学生一起品味、讨论,最后综合汇总全班随笔所涉及的题材。

经过一年的实践,学生的写作素养有很大进步,在写作态度、视野、品质、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从原来“两耳不闻窗外事”,转变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将自己的热情和思考融入随笔,理性思维能力和综合写作能力都得到提升。

(三)借助经典文本渗透理性思维

提升学生理性思维与平时教材中课文阅读鉴赏并非毫无关联,诸如贾谊的《过秦论》、韩愈的《师说》,鲁迅的《拿来主义》、苏洵的《六国论》都是很经典的说理文,逻辑缜密,论证手法精妙,闪耀着古人的理性之光。如果教师能够借助这类经典文本,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理性思维,让学生能够领略到理性思维的智慧,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无疑是很好的途径。

五、结语

高中生理性思维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胸中有沟壑,成竹在胸,理性思维能力和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5],而真正的作文教学课堂也应当是积极思考的智慧天地。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是逐步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揭示了写作是促进学生思想成熟的过程。“思想”是写作的源头,“唯有源头活水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写出高分考场作文。此外,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写作是创作而非制作。“创造性表述”需要写作主体的思维能力。学生具备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才能抛弃别人的固有模式,自主地建构写作思路,形成新颖的结构,突显表达的个性,从而绽放出绚丽的理性之花。

参考文献:

[1]陈妙云.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分析[J].语文月刊,2012,(08).

[2]刘莉.美国小学生“研究报告”堪比大学生论文[N].中国青年报,2013—6—1.

[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6篇

写作需要体验。就写作本身而言,通过写作,熟悉写作文体,掌握写作方法,提升写作技巧,累积写作经验。既然是体验,单靠规定课时的写作是不够的,因为规定课时的写作,有既定的教学要求(时间限制和环境限制等),不能充分拓展写作体验,因此利用不受写作时间和环境限制的随笔,不失为是一个感受写作体验的好办法。

当然,说是随笔,并非一个“随”字了得,作为规定作文的延展,随笔写作应有它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一般来说,初中作文是以记叙文的写作为主,高中作文则以议论文的写作为主,要让初中作文的写作形式尽快地纳入高中作文的写作形式轨道,随笔是一个很好的衔接。

高中阶段的随笔,开始可以写一些叙议结合的文字,而后逐步过渡至议论为主的作文。叙议结合的文字题目如《我》《秋》之类。《我》是自我介绍,可以说说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展望高中的学习生活等;《秋》则切合学生入学的时间,或对“秋”进行景状描述,或对“秋”作些哲理思考。议论为主的文字题目如《泛览可以兼善,专一可以立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等。《泛览可以兼善,专一可以立基》是结合自己进入高中的学习经历谈读书方法;《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则是一段时期的学结。用文字记录并展现个人的生活和思想,从而变生活体验为写作体验,变生活积累为写作积累。

为避免随笔陷入漫无目的写作的窘境,教师在随笔内容的设置和写作的要求上,应该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紧紧围绕教学实际,有序推进随笔写作。

一是通过随笔熟悉写作文体。例如笔记,题目有《中国古诗发展历史》《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词的豪放与婉约》《元曲》等,这些题目看似有很强的专业性,其实是对一段时间的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其中既有老师所言,教材所录,又有自主查阅的相关资料。如此的笔记,内容有筛选,叙述有条理,已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运用这样的体裁,将所学的知识经过自己的梳理内化为个人的心得。

二是通过随笔掌握写作方法。例如学过《邂逅霍金》之后,模仿范文,写一篇《邂逅 》的散文。葛剑雄先生的《邂逅霍金》,既有记叙又有感慨再有思考,是一篇有深度的文章,是学生学习叙议结合笔法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虽然学生可能写不出与学者一样水平的文字,但通过这样的随笔,学会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最终将感悟显现出来,会是一种很好的写作体验。

三是通过随笔提升写作技巧。例如《续写》《结局》等题目,便是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这类随笔的好处便是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没有固定的答案,不等于说可以脱离生活实际。因为是续写或添尾,所以也应注意与原来作品的勾连,包括立意、结构、语言甚至风格。

四是通过随笔累积写作经验。例如《我心中的鲁迅》《对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看法》这类文题,需有一定的积累(包括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才能写出有个人见解的文字。写作经验获得的根本途径就是多写,在多写中获取写作经验,逐渐脱离模仿的痕迹。因为随笔涉及的写作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课堂所学的记录,又有模仿范文的写作,也有个人观察、联想、思考和感悟的呈现。写作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受文体的限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写作专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渐进议论为主的写作轨道。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多写,并且能够写出内容,而且在写作中,还要注重写作规范。比如叙述说明要有条理,想象联想应该合理等,条理性和合理性既是记叙类文字的要求,也是议论性文字的必备,因为议论的严谨,实际也就是有条理并合理,唯此才会显出其内在的逻辑力量。议论的文字,在随笔中可以体现出它的多面性,比如假设性的议论文,有《假如我是一枝梅》《假如明天真的来临》等;评论性的议论文,有《陶渊明评价》《我也说》《一人物评说》等。这些随笔题目,议论的内容大多来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谈自己的看法,哪怕是粗浅的,也是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会。

写作体验,当然不能仅限于课堂内,也应扩展至课堂外。课内的学习内容是随笔写作的重要来源,课外的生活实践更是随笔写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例如《黄浦游记》,就是结合本班大多数学生居住在这个地区(黄浦区)的实际情况,利用这个区域有不少人文资源的条件,如孙中山故居、周公馆和“一大”会址等,让学生带着写作目的,重新认识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增加新体验,提高新认识,写出新游记。又如《消失的弄堂》《寻访上海城市中的外来影响》,是依托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通过社会考察写出调查类的文章,以此关注周围的人与事的变化。再如《纪念长征80周年》,是借学校组织的相关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写读书札记。

随笔的好处就是形式自由,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与生活实际,因此题材就可以是无限多,永不枯竭。如《谈郝伟(曾任中国女足国家队主教练)的辞职》《小议京剧进课堂》《地震、地震》《大雪的启示》等,因为是发生在当下的事情,一般学生都熟知,因此也就不会造成无话可说的情形。

值得指出的是,在引导学生写议论性的随笔时,应要求学生在议论时注重思辨,类似的随笔题目有《十五月亮十六圆》《的启发与感悟》等。

随笔,当然不能只作为写作训练的工具,更是要当作人文渗透的渠道,因此要把写作和阅读、写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其中教材的作用不可低估,应充分挖掘教材潜在的能量,对教材的经典篇目细嚼慢咽,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思想,对因为时代局限造成有些篇章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同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规定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基于应试的考虑,免不了有功利的痕迹,且不说在内容上不敢越所给题目或材料的雷池一步,生怕由此造成偏题或漏题的后果,就是在形式上也尽可能地模拟程式化的套路,力求稳妥以免失分。所以仅靠规定作文,特别是考试作文,难以铸就独立的思维,因而也就难以写出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如果通过平时的随笔自由写作,养成自己分析,自己思考的习惯,对自己的所学有所梳理,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过滤,增强写作体验和生活体验,写作就不会流于枯燥、生涩和形式主义。

随笔是自由的写作,自由的写作才能把被动的写作变为自主的写作和有趣的写作,学生的阅历囿于实际年龄和现实环境的限制,其知识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相当部分是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中形成的。随笔的写作也就是要把学生在学校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变成写作积累。

学生怕写作,一方面是缺乏生活阅历(短时期难以改变),另一方面是缺乏写作经验(可以逐步改进),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都需要时间的积淀,随笔因其不拘一格的写作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写作形式,可以弥补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的不足。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随笔;写作教学;实践;反思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与难点。尽管对这一问题不乏各种研究,但如何将作文教学系统化、有效化且使之具有实际可行的操作性仍是一件毫无头绪之事。不管是教师“下水”作文的示范还是所谓高考满分作文的激励或者是阶梯式、模块化的写作设计,对学生来说除了起初的新鲜、惊羡艳慕或个别的模仿,很难坚持下去将其内化为长期的行为。这又是为什么?为什么高中作文教学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困境?没有别的,是因循守旧的作文教学观将之“异化”的后果。实际上,对高考满分作文的过度渲染,对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不当解读,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作文速成教材,这三者共同荼毒了作文的本质,使得高中作文教学杂乱无序。

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弊端,使学生面对写作时不再“抓耳挠腮”“深恶痛绝”“避之唯恐不及”?笔者给出的对策是:随笔。

一、随笔是什么

随笔本是散文创作的一种形式,笔者所指则是与考场大作文相对的一种写作训练。

随笔与考场作文是两种不同的写作样式:随笔的题材体裁字数均是自由的;作文则是各类考卷中的压轴大戏,虽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最大限度地让考生“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但终究有“不少于800字”的限定,且往往是“依据所给材料、话题”。

随笔写作与考场作文相比,长在表现形式的灵活自由,可以写人记事、议论抒情;内容多元,可以是观察所得、读书感悟、生活体验;篇幅可长可短,随时记录有感而发;随笔写作不求“高大全”,强调自由个性、鲜活真实。

总而言之,随笔就是要让学生自由表达,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变被动的“要我写”为主动的“我要写”,使之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手段与途径。

二、为什么选择随笔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重于应试,强调作文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内心感受。我们一厢情愿地传授“起承转合”“凤头猪肚豹尾”“首尾照应”“点题”等技术技巧,学生则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更糟糕的是,囿于这种写作技巧的规定或程式,学生作文有意无意地变成了一种“新八股”。这实在是与作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大相径庭的。

实际上,作文教学对于中学生来说,最有价值的就是“写”,敢写,愿意写,在写作中感到快乐,而不是在某些标准的限制下告诉他们应该去获取多少分数。为什么学生畏惧作文?为什么我们在大谈特谈“如何写”的同时学生依旧满脸的惶惑与无奈?如何打消学生不愿写、怕写不好的忧虑?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关键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从知识形态走向生命形态,贴着内心写、贴着语言写。而灵活自由的随笔正是突破传统写作窠臼、抒发学生性灵的极佳途径。“我手写我口”,作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所以,随笔写作并非“小儿科”“不正规”“可有可无”;相反,若能定准随笔的地位,认清随笔的作用,就会让高中写作教学别开生面,另有洞天。因为,随笔不是“随便随意”,放任自流,无的放矢;而是在“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的终极目标指引下“随性随心”,有感而发,是学生写作自由度的最大发挥。

三、随笔写作教学的实践

随笔写作教学不是杂乱无章、随意而为,而是步骤明确、循序渐进的。既然是教学,所以必定是有目标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练笔的结合。以下是笔者进行随笔写作教学的实践,概述出来,以供参考。

1.明确地位,鼓励创作

这是随笔写作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环节,要引导学生区别随笔与作文的异同,使其明确随笔写作的重要地位。这个环节放在高一新生入学时进行,一般得两个课时完成。

笔者通常在第一课时让学生尽情“控诉”“发泄”,让其表达对作文最真实的看法,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状况”“有没有解决的办法”“你愿意写作怎样的文章”“你认为的好文章是怎样的”等问题,使学生对写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二课时则明确随笔的概念和特点,积极鼓励他们在随笔写作中随心所欲自由表达。高一新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会对自己和教师产生全新的憧憬,在这种积极的心理期待下鼓励他们冲破传统作文的窠臼,大胆表露心灵、表现自我,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写作毕竟是一件指向内心的愉悦之事。能感受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人,能在自愿、自由、自适的环境中自主写作,又何乐而不为呢?这一环节其实就是“拨乱反正”,意在打消学生对写作的种种顾虑,创设一种自由开放的写作情境与氛围。

2.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这一环节是随笔写作教学的主体,课时不限,以对学生写作特点及不足的认识为依据,按需而为。经历了教师的鼓励和全新写作观念的熏陶,学生自然会踊跃创作。但自由不是漫无目的,随笔也不是简单地“随便写写”,需要以真情实感和个性化创造化为旨归。为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分成几个步骤进行:

(1)促原动力。写作是一种基本能力,写作的过程是激发思维、召唤情感的过程。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会写作的,因为他们都有表达自我的需要。此时,可用一课时来呈现一些“大家”的小文章或教师之前积累的优秀随笔习作,告诉他们只要有亮点,无论是结构、内容、语言表达还是情感抒发方面的,都能成为好文章。面对这些看似简单又别有特色的小文章,学生肯定会眼前一亮;再加上文学社采用、校报展示、期刊录用的“诱惑”,学生大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而这恰是教师所乐见其成的。

(2)有选择权。每学期初先给出一批题目(话题)供学生选择,每周交一次,不限篇数,学生自由写作,也可写自己的题目(话题)。个体的生命体验是不同的,适合A生的题目(话题)不一定适合B生写;有学生可能礼拜二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但礼拜五却文思泉涌,倚马千言。选择的自由促进了写作的自由,使学生真正能因兴趣而写、有感触而写,写自己想说的话。

(3)找活源头。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拓宽视野放手去写。所谓“留心处处皆文章”,使写作真正成为“源于生活中的碰撞而产生的需要”。教师可结合阅读课或开设专题鉴赏课,尽可能多地提供不同作家的多样式文本,在丰富写作素材的同时使学生逐渐发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与风格。

3.反馈对话,彰显个性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随笔写作教学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个性,让语言张扬个性的风采。当然,这种个性化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远非学生“自说自话”就可以形成,而需要教师的随时点拨不断强化。

每一次认真的随笔,学生都期望得到反馈,教师也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使学生的写作日臻佳境。这样,教师除了要对随笔进行结构、内容、表达、情感方面的点拨,提出修改意见并要求学生修改外,更关键的是要能在历次随笔的批阅中,观察发现学生的写作亮点和倾向,逐渐引导强化并使之成为某生特有的个性化。

(1)感知不同的语言风格。在已有随笔的基础上,每两礼拜将两个班的佳作形成文字稿,花一课时进行生生、师生、生本交流。在不断的反馈对话中,呈现多样的语言风格――形象优美、奔放热烈、朴实土气、幽默调侃、哲理思辨、典雅文静、华贵大气、沉郁厚重、含蓄内敛、古朴自然、老道辛辣、灵动飘逸、宁静明丽、伤感流连、深邃坚定、冷峻庄重……在这种情境与氛围中,学生自然会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语言风格。

(2)锤炼个性化的语言。这种锤炼在初期可以是对名家名篇的模仿,逐渐过渡到学生自己对语言的个性化创造(独特的遣词造句,如动词、色彩、各种修辞、新颖意象等;突出的细节描写,如环境、肖像、心理等),更要引导学生向生活学习语言,最终形成独具风格的“我”。

这一步最考验师生的耐心,更是整个随笔写作教学的最核心环节。

4.收获成果,异彩纷呈

经历了以上三个环节后,在师生的共同坚持与合作之下,富有个性化特色的优秀习作数量已颇为可观(两个半学期,笔者积累的本届学生优秀随笔已超过100篇);而在同一个随笔本子中,学生亦会明显感受到自己写作能力的进步,使其越来越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按照形式的不同,笔者借助三种途径将随笔佳作予以展示:

(1)平时交流。即在每周的随笔批阅后,通过反馈与修改,挑选几篇代表性的习作打印或PPT呈现,以鉴赏课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点评赏析,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2)报刊发表。利用墨犁文学社、浒中校报、慈溪日报等平台,推荐发表,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3)汇集成册。以学年为单位,按照专题(已归结的专题有“开卷有益”“诗画家园”“感悟生命”“美的瞬间”“多情似侬”“说明天地”“作文就是生活”等),将随笔佳作编印成班刊或个人文集。

四、反思

实施随笔写作教学以来,学生的写作热情被彻底激发,作文能力稳步提升,美文佳作源源不断,这在以前大作文训练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学生写得自由而认真,教师批得轻松而愉悦。这就在事实上形成了“双赢”的局面。

不过,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随笔优秀的学生并不一定擅长考场作文。虽然随笔与考场作文从来都不是“两张皮”,而是天然合一的,但随笔写作与考场作文的关联度到底几何?如何更好地将二者融合贯通?这些问题亦是值得深刻思考的。

作文教学千头百绪,但绝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它不是高头讲章式的理论,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花架子,也许只是朴实无华、随意灵性的随笔。我们提倡随笔写作教学并非想进行理论概念上的创新,而只是寻找适合学生写作的一种方式,力图使作文教学行之有效,让学生对写作不再那么隔膜、那么拒绝。或许,我们的实践并不是那么规范合理,但是我们愿意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更加努力地去探索、追求。

参考文献:

[1]何晓归.作文教学“随笔训练”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05).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提高;高中生;作文;写作水平

无论是出于应试的需要,还是出于对自身能力培养的需要,写作对于高中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领悟能力和驾驭能力,以及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必须立足实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通过不同的途径来为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开路领航。

一、充足的素材积累是作文写作之源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的书多了,自然就能游刃有余地写出好文章了。在任何时候,积累都是写作的源泉。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写出更为有条理、系统的文章,有些时候还要求有强有力的事例论证。但是很多高中生的脑海里储备的写作材料过于匮乏,写作技巧也不够成熟,因此常常无法顺利地写出富有文采和结构合理的好文章。这种情况下,对高中生来说,平日的读书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则能为高中生的写作提供范式,为他们写出结构合理的文章提供模板;二则可充实他们的素材资料库,为他们写出文采横溢的好文章提供保证。根据我的调查了解,很多作文水平较高的高中生,都有平日读书积累的好习惯,通过日积月累他们在脑海里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作文资料库,从而在进行写作时便可积极充分地调动所积累的素材,为之所用,由此写出成功的作文便不在话下了。

写作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所以说适用的写作素材不仅仅来源于由前人经验凝聚而成的书面文字,更多成功的写作素材是由真实生活凝结而成的精华。众所周知,凡是能够打动人的文章大都取材于最为真实而经典的生活细节。对于高中生的语文写作来说,不需要过多繁琐冗赘的论述,富有真情实感才是首要的要求。所以高中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应该立足生活,让写作体现出生活的气息。当然来自生活的素材积累至关重要,同时来自书面的材料积累也是万万不可少的,高中生在很多时候都无法用足够有文采的言语来表达自身的所看所想之情,书面素材便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写作范本,这种“照猫画虎”的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学生在读到好的词语、句子、段落的时候,应该及时把它们记下来,建立专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本,并且要时常翻看阅读,争取将其变成自己的知识,并在日后的写作中能够灵活地运用。有了足够丰富的素材储备,初中生语文作文水平的提高便指日可待了。

二、坚持写作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基础

任何成功之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亦是如此,这是需要经过漫长的训练和改进才可以完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如此来说,日常的训练便是必不可少的事情。在很多高中,每周都会安排两节专门的作文课来让学生写作文,这种模式就是先由教师下达写作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要求写出文章,下课后上交给教师。这样很多学生会把在课堂上的写作当成是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不会认真构思如何写出更有文采、更成功的文章,更无从谈起文章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此一来这便与作文课堂所设立的本意失之偏颇了,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自然也就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改进和提高。一切用于改进和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的措施和手段便只能流于形式。

高中生要想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日常的自我训练才是最有效的方式。“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只有保持每天训练,才能保持顺畅的写作思维。其中,写随笔便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很多高中生觉得写随笔是一件非常麻烦琐碎的事,认为没有成行的思绪无法形成成行的文章,因此不愿意动手。但其实写随笔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方式,只要形成习惯,它就会变得轻而易举。养成写随笔的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是完全有必要的。随笔不一定非要长篇大论,学生只需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所思所想即可,可以是对一件事情经过的记录,也可以是一段描写景色的美文,甚至可以是一句简简单单的表达自己心情的话,只要能够坚持写就是好的。写随笔是对写作文的一种间接的但也是最有效的训练,可以为高中生写作文奠定坚实良好的基础。

三、修改完善是作文写作的关键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一篇成功的文章必须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文人大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高中生。修改是学生作文进步提高的关键,修改是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改,只有发现了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以便写出更为成功的文章。对于高中生来说,单纯地完成写作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激发写作思维让学生具备足够强的自我创作能力,实现对语文知识的再创造,才是语文写作的关键之所在。因此高中生应该要有改百遍亦不烦的心态,每次写作完都要对文章进行细致彻底的修改,努力把自己的文章锻造成成功之作。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单一的阅览,把批改作文当成是流水作业,而应该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找出文章中的出彩点以及不足点,让学生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复查,如此反复多次。如果学生在改进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指点,直到将文章改到符合要求为止。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

另外,学生自己应该善于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点,积极向教师询问或者向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学习,做到扬长避短,要不厌其烦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争取每次都能写出富有文采的成功文章。要知道修改一篇成功的文章要比写十篇缺点倍出的文章更有利于提高作文的写作水平。

四、总结

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是提高语文总成绩的关键,但是提高写作水平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因此,教师必须做好长期训练的准备。中学生要善于为写作做好充分必要的准备,要加强自我训练,要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不断进行改进,如此在循循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写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孟炎,苗中华主编.21世纪中小学作文系列——平凡的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世斌主编.新概念作文:写人篇[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9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写作理应成为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激扬青春、激发智慧的自觉需求和主动行为。

然而,残酷的应试现实让师生为写作的考试分数而疯狂,以致无暇、无力甚至不愿为写作的理想――生命成长而修炼。为了分数,写作已沦为作文的各种应试技能操练,甚至编胡话、说瞎话、传套话,而不是生命的自由呼吸。作文教学的惯性思维和做法,已经让学生走进“死胡同”。

作文教学必须走生态之路,让学生既要赢今天的考试,又要赢明天的人生。

鉴于此,江苏省盱眙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同人经过学习、思考、分析并形成共识,将“随笔”引入作文教学中,倡导学生自由练笔,从生活和读书中得题,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忧、所喜、所恨、所爱等倾诉出来。可以记叙校内外的见闻琐事,可以抒发生活中的感慨忧思,可以议论社会上的各种现象,也可以构思小说诗歌等进行文学创作,强调真实真诚,鼓励创造,个性鲜明,反对程式化。

二、高中随笔生态写作教学的操作

(一)研制工具 构建系统

如何推行随笔生态写作教学,让其成为普通一线教师写作教学“新常态”?关键是找准随笔写作教学的切入口和着力点。这个切入口和着力点,就是加强随笔写作教学工具的研制与管理。写作教学工具对于写作教学就像农具对于农事一样重要。通过随笔写作工具的研制与管理,达到引导学生主体实践、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借助随笔写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修炼写作技能,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写作能力,养成真诚作文、真诚做人的习惯。

1. 研制根本性教学工具

创编并推出随笔写作阅读教材――《精品随笔100篇品读》。该教材既作为学案又作为教案,师生共用,使随笔写作走向科学、有序、高效和常态化发展之路。选文从内容及表达俱佳、可读性强、便于学生领悟借鉴的优秀杂文随笔中选出,字数限定在与高考要求基本一致的800~1000字。全书包括选文、美句抄录、读后感言、名师圈点几个栏目。“美句抄录”写下让眼睛为之一亮的文句;“读后感言”三言两语,留下学生读后的感慨感叹、领悟心得,或共鸣或赞叹或批评的思想火花、直抒心灵,促使学生开始学习体悟之旅;“名师圈点”要言不烦,直抵文章精华与精髓,以名师见解、体悟“指点”文章、指明方向、指点迷津、开启智慧或作为师生对话参考。这些栏目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由学生主体到教师主导、师生携手、扶放结合,使学生思维由浅入深。

因材施教。以自读品悟为主,以指导讲解为辅。对于在模式写作教学下的学生来说,随笔是一种新鲜事物,知之不多,通过阅读、品味、模仿,让他们看到随笔的样式,初步感受其写作特点、粗知其写作思路。教师通过检查可了解学生的阅读品味,通过适当的调控与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并模仿,引导学生积累写作技巧和借鉴写作经验。

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两读两找两积”。

“两读”即学会赏读、品读。赏读就是要求学生:①说出自己欣赏和感受的内容;②圈画批注、美句抄录;③坚持平时每天阅读1~2篇、假期每天2~3篇、一周5~10篇。品读要求学生:①不仅说清所欣赏内容及原因而且作出鉴别、评出高下;②在随笔本上写出600~800字感悟评析文(可以以一篇为评析对象,也可以对几篇进行综合评析);③在一周赏读5~10篇后写出一篇品读文。

“两找”即找立意、找思路。旨在引导学生把握灵动随笔之“主线突出(一根主线贯穿)、层次清晰(生活―社会―生命)”的特点,立意上既要深入思考文章主题又要尝试从新的角度思考写作话题、组建自己的“立意库”,思路上找出文章的线索、层次。

“两积”即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学生读后既要进行发散思维、建立相关联系,将相类似的素材记下来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又要摘录优美语句、揣摩精彩写法,建立“语言库”。

2. 随笔实践练习本――统一规格的软面抄

引导学生写生活随笔和读书笔记,积累素材,展示成果。学生每周至少写2篇、教师每周检查一次;先定时查,后随机查,以督促指导学生读书练笔、养成习惯。

3. 编制过程性维护工具――《随笔周刊》

为了及时把脉探索进程,诊治随笔写作教学问题,修正随笔写作教学方向,展示随笔写作最新成果,激发随笔写作热情,营造随笔写作氛围,我们推出了《随笔周刊》。每周一刊、一人统筹协调,教师轮换担任责任编辑,定期出刊、定时发放;正文分“繁星精华苑”栏目和“随笔蓓蕾园”栏目编写,选文以不低于800字为宜。

“繁星精华苑”之选文切合学生实际,可资学生借鉴的最新《扬子晚报》《中国青年报》等刊载的随笔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名家写法、观察现实生活。

“随笔蓓蕾园”之选文都来自学生自己的随笔,引导他们阅读、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这些选文的作者年龄相似、学力相同,容易增强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超、你追我赶的热潮。利用早晚读时间适时点评、指导阅读《随笔周刊》上的文章,激发学生兴趣,领悟读刊路径。根据现实需要随机出版增刊号,正刊与增刊相结合。

4. 研制辅教学工具――《随笔写作教学经典课型案例选编》

供教师备课、指导时参考使用,以解燃眉之急。这些案例均来自实战课型,可资教师借鉴,由于课型齐全、鲜活适用、便于操作而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和青睐,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化解的思路、破解的路径。

这一书、一本、一刊、一案就犹如一套“组合拳”,是系统推行随笔写作教学的有机工具,具有1+1+1+1大于4的效果,缺一不可。本系统工具着眼于人的生活情感发展、思维能力训练和语言能力提高这一写作核心,实施“读写互动”,具有操作方便、科学开放、功能强大等特点。

(二)讲究策略 扎实推进

要切实让这套工具系统健康运行,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还要讲究策略,扎实推进,着眼整体、着力个体、统筹谋化、精致管理。

在学生拿到自编的教材后,召开动员会,让参与随笔实验的师生认清随笔写作的意义所在,统一认识,坚定师生的信心。

除了教材引路外,课堂领航非常必要。必须开好四课,即随笔教材阅读指导课、随笔规范引领课、随笔转化升格课、随笔周刊读评课,进一步指明练习的发展方向。

《精品随笔100篇品读》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明了读什么,怎么读,达成目标是什么。授课时机选择在学生拿到《精品随笔100篇品读》半个月左右的时候。因为前半个月,学生对这书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新鲜感与兴趣,会自主阅读,但读得可能不深入,方法可能也不恰当,半个月后随着好奇心、新鲜感、兴趣的减淡,阅读动力开始消失,这时需要教师介入,提供方法指导,激发动力,合理管控,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引入可持续的阅读常态。

随笔规范引领课,贴近学生写作实际,让学生明确规范随笔写作,提倡什么,避免什么,指明优秀随笔的特性。让学生明确目标,不断攀登高峰。授课时机选择在随笔训练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候。

随笔转化升格课,就是促使学生半成品随笔(普通随笔)不断向成品随笔(优秀随笔)转化升级,授课时机选择在随笔写作训练进行两个月左右的时候。

随笔周刊读评课,就是让学生讨论作品的优缺点,欣赏优点,辨明不足,为优秀学生加油鼓劲,指明方向。提高学生相互欣赏吸收能力,取长补短。

教师在讲明“赏读与品读”标准与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读中注重“三找”:找语言、找思路、找立意。教师在课上通过剖析示范、举例宣讲作适当引导,课后加强检查和督促。

这一切旨在激活学生悟性,使学生“心动”;引导学生写作,使学生“笔动”;严格检查落实,使学生“行动”。“心动”是本源,“笔动”是关键,“行动”是归宿。既有“心动”又有“笔动”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文章;方能登上生命写作训练的理想境界。

具体实施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明确要求,让学生规范写作;二是积极推行,让学生有效写作;三是严格检查,让学生坚持写作。规范明确、积极推进、严格检查有利于教师及时摸清学情,实施有效指导;三点一一落实、扶放结合有利于教师适时规范,破疑解难;师生合作、评批指导、积极鼓励有利于写作教学的转化升级,健康发展。

(三)科学规划 细化实施

随笔写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进程复杂,因而需要科学谋划、细化实施、循序渐进。(见表1、表2)

表1 指标与措施

表2 时间上划分

以随笔实施内容划分三个实施阶段,即生活随笔、读书随笔、时事随笔三个阶段,生活―读书―时评,分类指导和分层次推进,循序渐进,层层递升。生活随笔,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读书随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阅读面和写作视野,读中悟写,以写化读,读写思同步,让学生充实思想,滋润语言,教师既指导读,又指导写;时事随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用自己的思想分析评论社会时事,用以磨砺学生思想的锋芒、语言的力道。第一个阶段的生活随笔,学生易上手,安排在随笔教学的起步阶段重点展开,让学生懂得文章所写须“合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况”,“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必须让文章充盈生活的清香;读书随笔和时事随笔作为随笔教学中、后期的重点实施内容开展。

三、高中随笔生态写作教学的意义

随笔生态写作教学的目的是突破传统教学中或应付或灌输或死练的樊篱,让学生快乐写作,享受成功的生态之路。自课题申报立项起,我们进行了5年摸索,研制了随笔教学工具,建构了先进的教学策略,形成了“一书引路,一本实践,一刊推进,一案提升”的有效实施机制。找到了应试写作与生态写作的契合点,化解了学生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纠结,既让学生赢得了高考,也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实现了应试写作与生态写作的双赢。2012年高考教学质量统计:盱眙中学高考语文均分名列全市前茅,比同类四星级高中均分高3.8分;主卷120分以上,平均每所学校不到19人,盱眙中学45人。2014年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上,随笔写作教学又一次书写了自大赛开赛以来,一所学校获得了10名特等奖中的3名,前所未有,难得一见的“盱中现象”。

随笔探索实践,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写作态度、写作品质、写作习惯、写作质量上的优化与发展。两年来,盱中有40名学生近百篇习作在《作文通讯》《新高考》《中学生学习报》上发表。2014年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特等奖获得者刘在她的获奖感言《我的写作――回报世界以歌》中这样说:“在初中的时候完全没有发现自己喜欢写作,因为学校要求写记叙文,也逃脱不了友情亲情的话题,总有一种被套在模式中的僵硬感觉。到高中后因为写随笔才慢慢喜欢上写作,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写作不要被外界束缚,不要企望获得一个什么荣誉,只是跟着一种表达的冲动走……人总是要写点东西自我陶醉,或激愤或忧伤地表达,只属于个人的东西。”

随笔写作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两个步骤,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怎样获得完美的原料”与“怎样把原料写作成文字” 。让学生的写作回归到“我笔录我口,我手写我心”,将平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谈、所思、所忧、所喜、所恨、所爱通过随笔,变成一种倾诉、一种交际、一种享受。让学生以乐于表达的方式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思维的磨砺、语言的锤炼,解决学生“言之无物、言之无文”等空洞作文、公式化作文的问题。让学生领悟写作真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写作成为其生命的需要。

高中随笔作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观念;随笔;兴趣;指导;讲评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部分,而且占语文考试总分数的40%。农村一般中学的大多数学生写作水平相对而言又比较低,所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所谓农村高中,指的是地处县城以下乡镇的中学。称其为“ 农村高中”,这不仅仅是地域上的概念,同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标识了自己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这类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它们的作文教学,与城市高中相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这种个性同时也正好暴露出农村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还存在着的不少问题。

农村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身陷困境,四面楚歌。

在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的作文教学,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危机:日益提高的高考作文要求与学生低下的作文素养极不匹配;亟待提高的作文教学效率与落后的作文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便于分析,我从教学涉及的双方:学生和老师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释。

1、学生:他们多数来自农村,平常接触网络和报刊的机会很少,阅读量和信息储存量都明显不足。四大名著,他们未曾“谋面”;“超级女声”,他们闻所未闻。“薄发”尚需“厚积”,为文依赖思想。缺少基本积累,再加上思维素质低下,很难想象,他们还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作文来。这样,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2、老师:乡镇高中地域劣势突出,新的老师不愿去,好的老师留不住。这样语文老师的个人素质就很难尽如人意。这些学校的老师往往对作文教学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自身的理论素养自然是捉襟见肘。这样怎么可能有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克服问题,然后提升水平呢?

走出困境:用“两条腿” 走路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积累、思维、技巧。我觉得积累和技巧是起根本性作用的。只要前面两个问题解决了,技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不在话下了。同时,从上文已经看到,制约农村高中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是积累和思维。因此,只要充分借助两条腿―――狠抓积累和思维,农村高中的作文教学是能够走出困境,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的。

一.改变观念,让作文成为学生心灵和生活的需要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理解、感悟和想象生活。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为了生活去写作,为了倾听生命的呼唤、表达生命的需要去写作,让每个人对生活留下自己的一份理解和感悟。

二.坚持让学生“将写作进行到底”,每周交随笔本,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

在刚入学的时候,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准备一个随笔本。随笔本的内容包括摘抄好的作文段落、名句鉴赏等,还有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自己写的随笔。刚进入高中学生一定有不同的感受,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化做文字写在随笔本上。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语文教学中,作文兴趣的培养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也是当前提倡的创新作文的基础和保证

列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例如学生喜欢唱周杰伦的歌,就拿他的《七里香》“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为例和学生一起分析这里的“多嘴”两字运用的妙处。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又把人的那种烦躁心理写出来。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方法,即“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不仅解决了文字贫乏的问题,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四.每次写作前的作文指导

近几年不论高考还是日常考试,话题作文是作文考评的主要形式,而学生在这方面不知道如何下手,如何提高作文成绩。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重在教学生如何做话题作文,如何提高作文的成绩。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考前相应的指导:(1)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指导。①审题―注意话题题意,选好文题立好文意。②立意―观点要明确、集中。(2)指导学生根据话题的特点,根据自己写作特点,选择好文体。(3)作文内容要求:①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注意选材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②思想健康、立意高远;③感情真挚,以情动人;④力求文章内容充实。(4)注意思维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连贯。(5)引导学生注意作文材料的积累,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和自身的热点问题。

五.重视每次写作后的讲评

训练结束,作文的讲评非常重要。作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以话题―作文―讲评代替传统的一作一评,以学生互评互改、教师点评代替传统的作文评改;作文讲评课也是一种再创造课,加上老师的渲染和同学的自我感知,那种新的意识和思路得以启迪,多种写法得以传授和掌握,作文教学效果明显升华。力争把讲评课上成欣赏课,使学生从课文课上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创新争优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自觉、主动的习惯,变作业任务的完成为自发性情的抒发,变无病为不吐不快,真正进入到一种自我展示的理想境界。

上一篇:寒假随笔范文 下一篇:伤感散文随笔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