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3:47:06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呢?

1.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很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是不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布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里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在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

2.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

3.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这来说对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

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我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自2005年开始,经历了初期的认识与探索、中期的总结与深化、后期的反思等阶段。广大教师努力按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

为了保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深化课程改革,省教研室先后举办了多次培训与教研活动。除了每年的各级培训外,还分别在扬州(2004年)、盱眙(2005年)、盐城(2006年)、无锡(2007年)、苏州(2008年)、江宁(2010年)等地举办了等大型研讨会。为解决课改疑难问题,2005年至今,先后成功举办了8届特级教师研讨会;为了探索课堂教学,先后举办了5届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为总结课程改革经验与成果,先后举办了4届优秀论文与教学设计评选;为促进青年骨干教师迅速成长,先后举办了2期青年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等等。这些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既是宣传,又是培训;既是总结,又是推广;既是交流,又是示范;既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这些活动为全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与深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解我省高中数学教学情况,进一步深化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促进我省高中数学教学迈上新的台阶,我们组织了全省高中数学教学情况调研。调查方式包括网上问卷调查(参与教师共有5615位),对苏州、扬州、宿迁等三市的区、县高中数学教研员和部分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召开部分教师、学生座谈会等。

调研表明,7年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我省高中数学课程与教学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研究、教学评价、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教师发展等方面发生很大的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一定转变。

调查表明,课改后,我省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有一定的转变。首先表现为教师对数学的核心价值有深入的认识;其次,对于教材的认识,多数教师认为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而非唯一依据;第三,在叙述技能目标时,多数教师使用“模仿”“概述”等过程动词。

2.教师教学行为有一定转变。

课改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与关注增多。教师在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教学经验的同时,在教学行为方面有较大的改观。无论是在备课、上课,还是在管理与指导学生方面,教师的教学行为都积极贯彻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主动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第二,在备课时,更多地研究教材、学生、教法;第三,课堂上,当学生的观点与教材不一致时,教师鼓励学生讨论,肯定学生的大胆质疑精神,但更重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第四,在课堂上,当学生指出教师的错误时,绝大多数教师会采取“表扬学生,欣然接受”或者“肯定学生的做法,与学生讨论是非曲直”;第五,教师课堂上讲授时间一般在20-40分钟,尽量给学生留有自主空间;第六,多数教师认为讲授法是一种最经济、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讲授法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启发性在其次;第七,多数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是否使用讨论法,并关注主题的选择、讨论的组织形式等。此外,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在网络教室等场所上课频率较高。

3.教学研究广泛深入。

调研表明,本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我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广大教师在课堂模式创新、课程标准实验研究、新教材研究、学习研究、考试评价研究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很多进展。

在日常教学研究方面,广大教师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进行研究,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在问题情境的设计、问题提出、学生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细微的研究,使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得到落实。

由于广大教师认真深入的研究,近8年来,我省高中数学教师在全国各大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高质量的论文,《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核心期刊每期都有约三分之一的篇幅登载我省教师论文,乃至高中数学刊物流传“无苏不成刊”的美谈。

在进行课堂教学、教材研究的同时,我省高中数学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进行研究,每届批准的课题(省教育科学规划批准课题、省教研课题、省教育学会课题、各大市课题等)中都有大量的高中数学课题。

4.教师专业化发展迅速。

课程改革不仅使学生受益,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非常多的发展机会与平台。借助于课程改革,广大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迅速。

课改后,各种培训、教研、学习机会增多,每年各所学校都有多位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或教研活动、会议),多数地区的教师参加市级全员培训,每位教师都要参加日常的校级研修活动。这些培训(教研活动、会议等)由课程标准组、教材组、高校、特级教师、教研员、骨干教师等多方面专家进行讲座、交流,扩大了一线教师的学习机会与眼界,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带给他们教学经验与技能。

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各市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高水平的教师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不仅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同时他们自身也得到迅速发展。从2005年开始,全省共召开了8届特级教师研讨会(高级论坛),广泛讨论、决策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如选修课开设、教学要求制订、校本研修、教研文化、高考命题等,同时,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这些教师对这些疑难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自身也得到发展。

在本次课程改革过程中,青年教师获得发展的机会更多。除了各种培训、研修、会议外,校本研修活动多是以青年教师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每2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每3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每2年举行一次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等活动,都是以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的。可以说,课改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非常多的平台。

同时,我们也要承认,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也遇到很多疑难问题,有的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已经或正在解决,有的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

(李善良)

问题呈现

本次调查表明,以下问题在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及研究中仍比较突出。

1.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与落实不均衡。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而三维目标是什么?怎样确定三维目标?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这些问题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还是模糊的。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割裂三维目标的“高大全”“空泛美”等现象,最终导致教学目标落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发展、情感发展同步进行的问题,尤为突出。

2.教学设计存在“三多三少”。

有效教学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而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与保证。国际上教学设计的研究已经进行多年,提出了许多思想、理论、案例,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课改后,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我国数学教学受传统思想及应试教育影响较大,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关注结论的多,关注过程的少;关注教师的教多,关注学生的学少;教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少。

3.学生作业与负担过重。

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科学、有度、优质的作业不仅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对数学知识落实、能力培养和品格养成的有效功能,同时教师也能借助作业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数学素质。

北师大肖川教授曾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然而在当前教育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框架的背景下,高中数学课改的理想目标与教学现实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数学作业的理念、内容、形式和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且效率低下。

高中生对数学作业态度的抽样调查结果是:“乐于完成”的占35.63%,“感到厌烦但能独立完成”的占49.79%,“感到厌烦经常抄袭”的占12.50%,“感到厌烦不完成作业”的占2.08%。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占64.38%)对数学作业感到厌烦,可见这样的作业效果必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与当前教育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是相背离的。

4.教学评价功能单一化。

早在2004年就有专家建议:“考试评价已经越来越成为课程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瓶颈。……不改革现行的考试,课程改革就会寸步难行,教学改革也容易流于形式。”[1]我国的教学评价实际上早就出现功能单一化倾向,直到今天也没有彻底改变,也难以改变。尽管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但由于受高考限制,许多地方的中考虽由地级市组织,但均为高考做准备,因此还是陷入了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教学评价=学生成绩的评价=考试的评价=高考、中考的评价

分数至上,学生“排队”现象难以禁止。一些基层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与教师采用的仍然是原有的评价标准。升学率、学习成绩依然是评价的主要标准。

5.校本教研普遍缺少行动研究。

校本教研活动对于教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特色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传统的校本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定期开展一些以公开课为主的研讨活动。虽然这些教研活动对于教学研究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形式单调、教师参与程度低,其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课改后,由于需要学习、吸收大量的课改理念、改革文件和先进经验,各地组织了大量的以教师培训为主的校本研修活动。但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种校本教研活动的效果越来越低。而更为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特别是行动研究,在广大学校却很少。

【注释】

[1]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95.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 数学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23-02

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逐渐推进,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专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为更好地培养数学人才奠定基础。为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专业更好地发展,下文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几种模式。

一、自我学习,丰富和更新知识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为专业发展提供源头动力。数学教师的理论学习是获得专业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对数学专业、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不断深入研究,实现对教育价值观、知识结构、知识层次的自我更新,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质,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学人才。理论自我学习分为数学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两个部分。其一是更新与丰富数学专业知识,完善数学专业知识结构。关注数学科学前沿知识与发展动态,了解科技新发现和新成果,关注科技前沿中的应用现状,吸收新知识、新理念、新规律。如航天航空的发展应用到哪些数学、物理、化学知识,最新天气预报方法对物理、数学知识的运用等。其二是主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提升教学理论素养。除了专业知识以外,教学理论也需要更新。新数学课程在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展开等很多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教师需要丰富自身教育理论,完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仔细阅读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查阅重要的教育学书籍,以获取数学教学改革前沿信息,研究新理论,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

二、课堂教学,专业发展实践智慧

教学课堂是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的场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努力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认真分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做好备课、教授与评价。重视第二课堂的教学引导过程,不断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积累教学经验,总结新方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需要重视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注意数学与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知识的融合。如物理课程中匀速运动距离和时间之间可以建立一次函数关系,匀加速运动与数学中的二次函数图象相关联。极限思想在高中化学有机物成分推断中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学习空间几何等相关知识。数学教师要具有学科融合的思想,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开阔学生视野。为了获得高质高量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重视教学的实践过程,并且需要重视这几个方面:对高中数学知识准确理解;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合理设计与运用教学策略;对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规划与实施;正确反馈、评价与分析教学效果等。在课堂中让自己的专业不断得到发展,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灼见,增加智慧。

三、校本研修,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校本研修是学校组织与规划,以学校教师发展为目标,围绕教学实际问题,以提升教师教研能力、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研究形式,为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校本研修是良好的活动平台,活动形式有课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等。(1)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编写校本教材或校本教案。教研组是具有数学专业特点的学习型组织,结合了“教学”与“研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展开校本教材或校本教案的编写,探寻适合本校学生水平与特点的学习内容。(2)数学教学行动研究。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展开以诊断、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为流程的教学行动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记录研究报告。如“空间几何”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判定以及证明中,由线面平行延伸推出面面平行。通过阶梯式的证明方式,以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为目标,结合教学行动研究,展开研究课题。(3)数学教育叙事研究。通过对教学事件与行为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反思与评价教学意外、冲突等。如对“数列”知识的讲述,关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数列在九连环、购房中的实际应用等展开叙事研究,对教学中学生行为、学习效果、领悟成果展开研究与反思,做好科学评价。由校本研究展开组织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在专业上有规划地发展。

四、内外交流,发展专业水平

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专家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与帮助。这里的专家指数学科研院所或高等师范院校专家,或者是校内外的一线专家教师。专业引领其实就是专家学者与一线教师关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对话,其主要形式有学术报告、教学现场指导、理论辅导、合作研究等。教学现场指导专家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与评课,并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下转第25页)(上接第23页)制订出优化的解决方案。加强高中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实验基地、科研场所等,加强对实际教学问题的分析、指导和研究。同时还需要发挥高中本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组织对青年数学教师的培养,促进高中数学教师向着专业化进程迈步,逐渐培养高中数学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中,教师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重视对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不断丰富自身理论基础知识,强化教学实践,重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融合与统一,通过理论学习来完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行为,通过教学实践反思理论与实际的出入,有效探讨出适合现阶段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广西合浦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HP2012127)

【作者简介】邓美娟(1979- ),女,汉族,广西合浦人,中教一级,大学本科,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2013年12月,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嘉峪关市教育局成立了何军海名师工作室。在制定工作室建设方案时,我们提出的工作室定位是三个基于:一是基于研究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数学学科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二是基于发展的高中青年数学教师的业务培训与能力培养;三是基于合作的名师工作室行动实践和团队建设,并以此申报甘肃省首批陇原名师工作室。2014年12月,省教育厅正式挂牌成立了“陇原名师何军海高中数学工作室”,同时恰逢甘肃省教育厅《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的实施,通过遴选,又有幸在通渭县挂牌成立了“陇原名师何军海高中数学(通渭)工作室”。在制定《陇原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和工作规划》《陇原名师工作室助力通渭县优秀高中青年数学教师成长计划》《陇原名师(二级)工作室工作规则》等一系列方案与规则的同时,通过积极开展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也认识到成立陇原名师工作室在我省尚属首次,而建立二级工作室也无先例,工作室全体成员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更重要的是我们也看到了机遇:起步阶段是艰难的,但行动研究也许更会获得成就感。因此,我们在《工作室建设方案》中第三个基于的基础上,提出课题《基于合作的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行动研究》。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界定课题《基于合作的高中数学名师双向工作室建设的行动研究》的核心概念,我们重点关注到“双向”“工作室建设”“行动研究”和“基于合作”等几个关键词。所谓双向,就是一级和二级工作室建设同步研究;因为工作室成立伊始,各方面都还停留在建设层面,加之我省名师工作室起步较晚,成熟和优秀的经验不多,所以工作室建设至关重要,至少还不敢谈发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在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的前提下,积极进行适合我们工作室特点的探索与实践,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研究成果;而基于合作则是突出工作室建设中的团队特征,这种特征在双向工作室运行过程中尤为凸显。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尚志老师给我们工作室题字:“勤思考,多钻研,讲协作,促发展。”从中不难看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我们注意到,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平台,近几年全国各地名师工作室的成立如雨后春笋,特别是南方教育发达地区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机制,在操作层面也确实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将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发展作为一项系统的科研课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者为数不多,况且发达地区的操作环境未必适应我省的实际,这也许就是目前的研究现状;而甘肃省在2014年底才正式启动首批陇原名师工作室,同时实施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如何在我省的教育环境下做好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如何发挥陇原名师二级工作室的作用,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这应该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对这一课题的行动研究,不仅可以探索一条适合我省教育实际的名师工作室建设之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双向工作室的合理运行。所产生的研究成果既是工作室建设所需要的实践推动和理论沉淀,也是为一级工作室所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和二级工作室所在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贡献力量,这也许就是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所在。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陇原名师何军海高中数学工作室及其通渭县二级工作室的各项行动研究,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名师工作室有效运行模式,跟踪名师工作室在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中的影子,寻找高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建设和高中数学学科建设之间的有效对接点,从而在首席名师与名师团队之间、在名师与学员团队之间、在一级和二级工作室团队之间形成合作新常态,最终实现两级工作室的高效运转。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双向工作室工作规则的合理性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课程结构和内容的可操作性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网络研修平台的有效性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工作跟岗研修的常态化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导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学习型行动研究;双向工作室学员评价与考核的激励性行动研究等等。

课题研究的拟创新点是: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实现一级工作室建设对于二级工作室建设的行动辐射到成果辐射的跨越,形成一套陇原特色的双向工作室运行模式和建设经验,为我省今后全面推开《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提供借鉴。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紧密结合两级工作室三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路线图,根据各阶段工作的重点,将具体的行动研究以小课题的形式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不妨称为“单元行动研究”,最后将单元行动研究的成果加以整合,形成总体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方法是:采用“整体行动研究”“单元行动研究”和“网络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合作交流,强化整体提升,适当降低起点,预期提高落点。真正体现基于合作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行动研究的内涵。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以双向工作室的学术行为和培训行动为自变量,以工作室团队成员的专业发展为因变量,整体推进双向工作室建设和工作室所在地区的高中数学学科建设。不仅关注实际过程的行动体验,更重要的是完成相应的理论生成。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5年4月―2015年12月)按照工作室制定的2015年工作路线图,3月底已完成了通渭二级工作室的挂牌和首次现场研修活动;4月底将全面完成两级工作室网路研修平台的建设,导师团队与学员通过工作室的课程资源进行学习交流和网络研修,一定会对高中数学教学产生新的认识,甚至对于本学校高中数学学科建设产生积极的思考,在课题组成员的引领下,工作室教师把这些感悟撰写成论文,在2015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第一阶段的成果,即“名师工作室推动高中数学学科建设成果集(系列论文)”,由课题组成员甄荣、卢会玉负责。

第二阶段(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经历了2015年各项前期工作的准备完善和实践探索,2016年应该是工作室建设的关键之年,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双向工作室的考核也转入正常。这一阶段将是行动研究的黄金时期,除了继续在青年教师培养和推动学科建设方面做出成果之外,由分管一级工作室的嘉峪关市教研室副主任、课题组成员陈爱农和分管二级工作室的通渭县教研室主任、课题组成员王绍龙负责,提交一份高质量的“基于行动研究的双向工作室建设总结报告”,作为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的成果。

第三阶段(2017年1月―2017年4月)课题进入结题阶段,首先是由前两个阶段性成果的负责人最后统稿整理,完成《名师工作室推动高中数学学科建设成果集(系列论文)》和《基于行动研究的双向工作室建设成果报告(总结报告)》两项成果的最后审定。然后课题负责人全面分析课题组两年来在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行动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出现的不足、获得的经验和留下的遗憾、可借鉴的做法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作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写出一份高质量的《基于合作的高中数学名师双向工作室建设的行动研究》实验报告,提交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后,形成总的课题研究报告,整理上报,接受2017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

参考文献:

陈燕.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名师工作室活动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策略

作者简介:房辉安(1969―),男,甘肃临潭人,甘南藏族自治州师范学校数学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高中新课程实验也会经历“实验阶段―困惑阶段―务实阶段”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我州”)受到经济和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数学教师队伍的结构和质量及专业化水准距离新课程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致使在实践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问题与矛盾。课改能否取得实效,能否逐步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除外在因素外,关键取决于教师实施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作为实施者,要想尽快适应课改需要,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主动外训,重在“学”字

我州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前虽参加过一些相关培训,但与省内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很多教师仍对理念的解读和课改的紧迫性、长期性、复杂性及艰巨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数学课改的有效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能有效地规范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教育行为,提升教学质量。要想与新课程一同成长,必须积极主动地争取外训取经,这是转变观念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出去聆听课改专家的理论指导,接受先进理念的灌输,珍惜课堂观摩等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切实领悟课改之“新”。相反,做井底之蛙,不仅收效甚微,还可能导致课改的异化。

二、强化内修,务好“实”字

要真正做到有效落实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需长期不断地深入研修和实践探索。一要解读《高中数学新课标》,详细研究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材编写建议及首次采取的学分制办法等。二要解读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彻底搞清楚教材的编写意图、内容、顺序、特点及实施建议,只有深入剖析,才能充分有效地运用好这一课程资源。三要边实践边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探寻各种必修模块的教学顺序及处理策略,即如何做好初高中的内容衔接,如何正确对待教材与教辅的关系,如何把握教材的深度,面向高考哪些内容还需扩展和补充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和解决。四要尽快学习信息技术,注重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三、通力合作,突出“效”字

藏区数学新课改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个人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州学校规模相对较小、校点多,分布散,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等方面与课改的要求差距较大,若完全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有效实施教学工作是非常艰难的,需要转变观念,走出小家,与州内兄弟学校加强交流合作,互相学习,携手共进,借集体智慧解决困惑,提高效率。因同域教师有着相同的教学环境、类似的教学经历和共同的努力方向,可建立课改研究团体,组织校际交流,发挥辐射作用。外请专家,内举案例,拿出示范,给予一线教师“看得见”的帮助。实践证明,在课程实验阶段,只有通力合作,才能有效推广成功经验、有力推进课程实施;孤军作战,闭门造车,则很难取得实效性和有所突破。

四、深刻反思,贵于“悟”字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精心实验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学反思。课前细想: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根据新理念怎样设计教学方案?如此安排的课堂结构是否科学合理、适合学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效应?课堂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遇到相关难题该怎样处理?在教学设施短缺的情况下如何上好课?可以借鉴哪些做法?课中应变:课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才能确保整个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迹进行?课后慎思:我的教学有效吗?是否出现令人惊喜的方面?亮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有何收益?哪些方面还需改进?等等,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随着甘肃藏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深入开展,数学教师应该拥有新的头脑、新的思维,眼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答案,只有直面现实,积极应对,靠不断实践、研修、反思和创新来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有效完成新课程实验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尚志,张饴慈,吕世虎,等理解与实践高中数学新课程――与高中数学教师的对话[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6篇

摘要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学员进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 “国培计划(2013)”——骨干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国培计划(2013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2013)” 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村校项目活动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高中生物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小学科学国培计划(2015)县级教师培训团队“送教下乡”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 “国培计划”转岗培训心得 “国培计划”培训策略研究 “国培计划”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级的服务与管理研究 “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培计划”农村体育骨干教师培训解读与策略 “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建构 “国培计划”初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问题及策略分析 "国培计划"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体育游戏在留守儿童中的延伸"国培计划"2013 “国培计划”辅导教师培训总结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项目综述 “国培计划”中的“影子研修”探索 结合兵团实际 创新国培计划培训模式 “国培计划(2011)”紧缺薄弱学科培训模式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12-12/2013-10-24

11 李淑文.对中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需求的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2):62-64

(责任编校:齐媛)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课程 普通高中 数学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33-01

数学是高中的基础性学科,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数学教学肩负着非常重要使命和责任,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多数学生都对数学产生了心理上的恐惧,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中数学过于抽象,教法和学生的认知程度不适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主动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在数学成绩上的偏差,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影响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因素的思考

1.学生学习不主动

很多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以后,始终和初中阶段的心理一样,依赖性非常重,跟随者老师学习,不能对学习主动权进行掌握。具体表现在坐等上课、不主动进行预习、课上忙于做笔记、不了解老师课堂所讲内容等,不能对教师所讲内容进行深刻的理解。

2.学习方法不恰当

一般老师会在课上讲知识的脉络讲清楚,并对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剖析,探索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然后将思想方法突出出来。然而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做到专心听课,对其中的要点难点也不能深入领会,将笔记记了厚厚一本,但是课后不能及时对问题进行总结合巩固,也不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很多定理、公式都是一知半解,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还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不重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只要知道怎样做就行了,不会重视计算和演练,好高鹜远,这类学生往往一旦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会出现中途“卡壳”的问题。

3.知识衔接不连贯

与初中数学教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一种飞跃,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这样才能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知识的难度都非常大,方法也比较新,需要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例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空间概念的形成等。从客观角度来看,上述观点都是分化点,很多内容上都体现出了初中高中内容之间的脱节,所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衔接,知识点的分化是很难避免的。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尝试

1.勇于更新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要说新课改新在哪里,笔者认为首先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应坚持与时俱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认知需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书本知识结合在一起。从数学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利用各种不同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留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还要认识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认识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上论述都要求教师要树立崭新的人才培养观念。

2.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相关教学情境进行创设,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利用合作探究提高自己利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对该问题的情境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等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同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观察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展开合作交流,并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集合的初步认知”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集合从未接触过,如果直接在教学过程进行讲解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如果这时我们可以结合集合的特点,将集合在一个特定情境中,当然这个情景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对集合的概念进行定位,不仅可以使让学生容易接受,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3.从多方面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问题时应该引领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一些数学练习题进行精挑细讲,为学生创造接触更多题型的机会,拓展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已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深敏. 多种媒体协同作用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2):19-22.

[2]周建华. 高中数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来自国培计划(2011)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人大附中高中数学班的报告[J]. 教育研究,2012,(2):147-152.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8篇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

4.加强辅导,化解分化点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71

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进行新形势下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使之能更适应我国教育现状发展的需要。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或加强探究式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是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方向之一。

一、高中数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原则

高中数学内容非常的多,也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要想比较成功的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应先进行课题的筛选。在探究式教学中,探究内容既不过于复杂,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推动了往下探究的信心;也不能太过简单,使学生太容易得出结果,从而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在选定课题后,教师应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合理创设问题的情景,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用问题可启发学生的思维,数学的学习常常是伴随着问题解决而进行的。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提出方式等必须保持合理性,顺应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进行较好的承接。

(二)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

“数学教学是教与学的辩证统一,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一般来说,“主体”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这事物的主要部分、主要成分等;二是指在关系、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在教学的主、客体的问题上,“主体”指上述涵义中的第二种。建构主义思想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者,是参与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对象,从学的层面说学生是主体。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认识到学生具有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教师要意识到在探究式教学课堂中,学生不单单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还应该积极地参与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并要通过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探究学习行为,才能在参与、交往、沟通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师生交流的民主性原则

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中的“领导者”,是知识上的“权威”。学生更多的是倾听教师进行课程知识的讲解,较少有提出质疑的机会。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更需要一些特定的环境,比如民主的教学氛围等。教师要尊重学生发言权、建议权,让学生敢于展现自我,敢于提出自己的猜想与提问。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各种探究活动,对学生既要多鼓励表扬,充分肯定并赞赏学生的探究成果,又要容许学生出现漏洞与问题,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简单出现漏洞与问题,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简单的予以否定,应指导学生认真地分析、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在愉快中的环境学习做到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发现,更好地完成探究学习任务。

二、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策略

(一)合理设计问题情境,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数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实例或数学问题,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产生相应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产生学习与探求问题的愿望,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根据学生的原有J知结构与能力,设计有梯度的、合理的探究活动

教学中的数学活动是分层进行的,这种层次性依次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借助于观察、试验、归纳、类比、概括等活动积累事实材料(数学化的过程);第二,由积累的材料抽象出原始概念和公理体系,并在这些概念和体系的基础上演绎地建立理论(数学的再发现过程);第三,应用理论(实践活动或更高级的抽象活动)。数学活动的研修层次具有内在联系性,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发展,呈现出螺旋递进的特征。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遵循数学活动的规律,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能力出发,设计由浅入深的数学问题,引领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到数学探究活动中。

高中数学研修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师角色;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42-1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高中数学教师研修班,听取了我省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的讲座,感到受益匪浅。通过研修,使我更深入地学习了数学教育理论,更新拓宽了数学专业知识,更深入地了解了新课程的动态,提高了思想,开阔了眼界。结合几年来的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在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下,我们要努力促使以下两个方式和一个角色的转变:

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学生个性等差异,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完美”的、“万能”的。教师应当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目前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多采用被动接受、记忆、训练的方式,学习主体单一,课堂上往往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单一信息交流。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简单,理解浅、探索少、依赖性强。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习被赋予新的含义与功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造。因此,除了接受学习之外,操作、设计、观察、猜想等也是学习;除了练习、习题之外,报告、资料整理、论文、设计方案等也是作业。除了认知方面的发展外,情感的发展同样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由过去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更准确地说,应该由过去简单的、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综合的、多元的学习方式组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学习应当由学生自主设计、安排,主体主动参与,而不能完全由教师安排、设计。传统的课堂学习完全由教师驾御,复习引入、新课讲解、例题示范、巩固练习、总结、作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自己的思考空间,没有自己的主动参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对课堂上学生活动进行重新设计,为学生主动参与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其次要改变学生接受学习的局面,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校学习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但单一的接受学习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探究,经历数学的发生、发现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研究方法。另外还要改变个体单一学习的局面,促进师生、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场,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比单一的师生对话要多。

二、转变数学教学方式

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什么是发展?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包括掌握基础、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其中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等,能力包括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等,情感包括兴趣、自信、态度、习惯、理性精神、批判精神、鉴赏数学美、价值观等。

为实现上述目标,数学教学应当注重: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新;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体验、情感变化;多种学习方式共同发挥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思维,给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留下时间和空间;改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改变学习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当然强调教学模式转变,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某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三、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这些问题也有新的答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受新的理念指导,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教师是数学活动的设计者。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计划,包括选择恰当的问题情境、学生要进行的各种活动流程、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与解释、活动过程中的评价与调节等。第二,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是教学的场所与中心,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才能与驾御艺术,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应当促进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数学活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第三,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同时也是“发现者”、“创造者”,他将同学生一道参与数学的探究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亲密合作伙伴,而不是先知先觉者。他将与学生一起经受挫折与失败的痛苦,一起分享胜利与成功的欢乐。第四,教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调控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了解学生思维进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度调控,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第五,教师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树立自信、形成科学态度、理性精神。

上一篇:高中物理研修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物研修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