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竞赛范文

时间:2023-02-23 11:13:39

高中化学竞赛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1篇

一、组织化学兴趣小组

经过小学、中学阶段的全面教育,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如兴趣广泛、思路敏捷、反应迅速、领悟能力强,即通常所说的“聪明”;精力旺盛、勤奋好学、求知欲强、自尊自爱,善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见解。他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我们认为具有一定的上述素质的高中学生就是我们参选的竞赛苗子。对于参加竞赛的学生,不但在学习上要满腔热情地指导他们,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特别是有困难时给予可能性的解决,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使他们稳定地、全身心地投入初期培训活动中。

二、根据竞赛大纲,做好前期指导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

总得来说,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一是指要有本学科足够宽的知识面,二是要有足够深的知识层次。我们要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完高中化学的全部基础知识,并定时进行检查,发现遗漏问题及时补上。为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可以为他们每人配备一套大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教材及相关的辅导书,在讲授中学某一专题时,适当地渗透大学知识。

第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知识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拓眼界的一种原动力。利用化学科的特点(思考性、直观性、实验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重视兴趣广阔性的培养与兴趣持久性的协调,提高兴趣的境界,诱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其钻研创新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结合培训辅导内容,贯穿化学史,讲杰出化学家的重大贡献;联系化学事实,展望化学前景,讲新材料、新能源、新发现;提供实验条件,创造动手机会,探索实验成因,开放实验室;开办化学专题讲座,写化学小论文;制作化学教具和进行其它科技小制作等。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由于参赛的学生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完高中化学学科的全部内容,所以竞赛试题的命题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于高一、高二学过的化学学科内容,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属于基础性较强、思维要求不是太高的试题,只是跟高考试题相比,许多知识来源于中学课本,又远远超出了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许多知识来源于大学各年级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和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是我们辅导的一个主要目标。

第四,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竞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越是层次高的竞赛,实验试题所占的份量越重,而且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其它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验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直接获得化学感性认识,巩固并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熟练规范化地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滴定管的正确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倾析、蒸发、萃取、分液、结晶);锻炼学生独立驾驭实验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药品,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问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应急措施和方法,做到处事不惊。

第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品质(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三、学校应定期组织校级竞赛

学校定期组织竞赛是为参加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做好充分准备,这一措施有利于学生在全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校制定的校级竞赛规则如下:

为充分满足部分同学学习上的高要求,并使我校的学科竞赛能广泛、有序、深入、持久地开展,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选拔人才,特拟定本规则。

竞赛时间:每学期期中考试后。

报名办法:以班级为单位,各科课代表负责报任课教师(每学科每班报名人数不得超过15人),由高一、高二化学备课组长汇总,定期考试,统一阅卷,按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各30名。

四、竞赛辅导教师要经常收集、整理和编写竞赛资料

竞赛辅导教师要收集和研究近几年我省及其它省的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选拔赛)试题、中国化学会全国高中生化学初赛试题,同时收集编写化学竞赛资料。这是提高化学竞赛指导水平的关键一环。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 激发兴趣 自学能力 思维能力

一、激发兴趣,选拔苗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一进入高中学习,环境、老师、学习的习惯和方法都是全新的,不论其基础如何,我们都努力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的做法是: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用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学习;用课堂上的语言艺术及课堂的表演艺术去维系学生的兴趣;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低起点的教学思路,使学生有成就感,发展学生的兴趣;通过开展必要课外活动和课外兴趣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这些途径,在学生进校的较短时间内就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选择好苗子打下基础。

二、夯实基础,培养自学能力

1.传授知识,重视方法,夯实基础。

知识基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有足够的知识面,二是要有足够深的知识层次;因竞赛试题内容广,层次深,有时还涉及许多新科学、新科技领域,以及数学、物理、生物的相互渗透的一些问题,这些知识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形成全面的知识网络。

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积累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外延和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应用能力,形成最有效的合力,进而提高学生自悟、自省、自学及创新能力。

2.倡导自学,形成能力。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一个人在学校学习获得知识只是基础的一部分,有大量的知识要通过阅读、广播、电视及人的交往中获得。学习的层次越高,自学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所以作为选拔优秀人才的化学竞赛必须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从竞赛试题看,竞赛题的许多知识来源于课本,又远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许多知识来源于大学一、二年级,甚至大学三、四年级的知识。这就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及运用。这些知识无法通过课堂上讲授进行解决,必须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自学能力是化学竞赛选手独立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因为有了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广泛猎取知识,见多识广。

兄弟学校采用如下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①课堂自学阅读法。每堂课都安排5~10分钟时间把本节课本要上的内容让学生“走马观花”看一遍。可在书上圈圈点点,做记号,带着问题上课。即使看不懂也没关系,鼓励大胆提问,老师集中精讲。这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率较高。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都会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了。

②制订具体的自学计划。计划根据各人的学力程度,因人而异,督促落实养成自学习惯。兄弟学校高一时就有人自学完成了整个高中化学内容,个别尖子已在学大学一年级的《无机化学》,高二时就有学生自学完大学二年级的《有机化学》。

③超前布置作业,激励超前学习,在学生间形成浓厚的研究性学习风气。实践证明,愈超前,学习知识面愈广,兴趣愈浓,能耐愈强。

三、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化学竞赛是智力的竞赛,不是知识的竞赛”,这是目前全国化学竞赛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化学竞赛中有很多内容是以高中化学为背景而解答则是一般中学生力所不能及的。鉴于这一特点,在全国初赛辅导中要把知识定位于甲种本水平,着力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般认为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统摄问题能力等,并在平时辅导中体现一些思维能力培养的专题训练,这些试题主要来源于历年高考、初赛试题、新科学、新科技综合试题,通过测试、讲评、讨论、个别辅导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一题多变、多解——发展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思维的敏捷性,一方面要求思维的感受力强,即敏感,另一方面要求思维速度快,力争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对信息的处理。化学教学中,可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设障等训练方法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若命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给出同一个条件,演变出许多题,而“解”却只有一个或是运用一个反应规律,解决不同形式的多道习题。

教学中,针对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只停留在习题表面的实际情况,而进行异中求同的多题一解训练将会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产生飞跃,这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

具有相同或相似解题方法的许多题目,只要对其中一个题目深入研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核心,找到共同的规律,达到真正理解和运用,类似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收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效果。

3.数形结合——发展思维的广阔性。

数形结合其思想就是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和补充。以此开阔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探索出一条合理而简洁的解题途径。可分为用数求解形的题目和利用形求解数的题目。

4.发挥想象——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化学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联想和某些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化学事物新意象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应突出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意识。

在化学晶体结构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经常以NaCl晶体为基本模式,进行多维的发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从而使问题在情境中得到解决,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取得最大收获。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许多知识、现象、结论都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我们首先组织学生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入手,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其熟练的规范化的实验操作技能。如加热、过滤、分液及成套仪器的组装拆卸,常见仪器的使用;其次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实验;最后,我们设计一些实验问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分析操作过程的得失及误差,培养其创造性能力。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同时,应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急能力的培养,做到处惊不乱。

辅导训练的有效性,关键在训练思维能力,培养思维方法。

四、提高素质,发挥潜能

竞赛尖子的培养,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更要重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非智力因素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个性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率,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驱力,它可激励学习的热情,使产生乐不知倦的求知欲、坚强的毅力和成功的信念,可以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发掘人的内在潜能。因此,在辅导学生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应努力开发其非智力因素,应做到:经常找学生谈心,使其形成对任何事物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作风;经常鼓励和培养其对科学探索孜孜追求的精神,养成平时对待学习的严肃性态度;训练其对事物的敏捷性、灵活性、针对性的能力。只有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勇于吃苦和严谨治学的精神,才能使知识达到升华,潜能达到充分发挥。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3篇

“电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既体现以化学学科为基础,又与电学等物理学知识相互渗透。“电化学”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综观近几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可以发现电化学知识几乎年年出现,主要集中在电极电势概念的应用及新型化学电源方面。现将考查该热点的试题类型归纳如下:

1 电极的确定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1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及应用

第1题:设计出燃料电池使汽油氧化直接产生电流是本世纪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

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汽油蒸气,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离子。回答如下问题:

(1)以丁烷代表汽油,这个电池放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该电池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固体电解质里的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_________。

(3)人们追求燃料电池氧化汽油而不在内燃机里燃烧汽油产生动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你认为在ZrO2晶体里掺杂Y2O3用Y3+代替晶体里部分的Zr4+对提高固体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会起什么作用?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

(5)汽油燃料电池最大的障碍是氧化反应不完全产生_______堵塞电极的气体通道,有人估计,完全避免这种副反应至少还需10年时间,正是新一代化学家的历史使命。

命题意图:联系实际考查原电池相关知识,即原电池电极的确定和书写,固体电解质掺杂的导电能力,能量的利用率等。

解题关键:本题中“燃料电池”在本质上属于原电池,故答题最重要的是在于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反应总方程式,再利用电极反应作出一些正确的判断。

解析:(1)2C4H10+13O2=8CO2+10H2O (必须配平; 所有系数除2的方程式均应按正确论)。

(2)O2+4e-=2O2-; C4H10+13O2--26e-=4CO2+5H2O;向负极移动(答向通入汽油蒸气的电极移动也得满分);负极(答通入汽油蒸气的电极也得满分)。

(3)燃料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答内燃机能量利用率较低也满分;用热力学第二定律解释等,得分相同)。

(4)为维持电荷平衡, 晶体中的O2-将减少(或导致O2-缺损)从而使O2-得以在电场作用下向负极移动(表述不限,要点是:掺杂晶体中的O2-比纯ZrO2晶体的少)。

(5)碳( 炭粒)等。

1.2电解池电极的判断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第2题:气态废弃物中的硫化氢可用下法转化为可利用的硫:配制一份电解质溶液,主要成分为: K4[Fe(CN)6](200 g・L-1)和KHCO3(60 g・L-1);通电电解,控制电解池的电流密度和槽电压,通入H2S气体。写出相应的反应式。

已知:E[Fe(CN)63-/Fe(CN)64-]=0.35 V; KHCO3溶液中的E(H+/H2)~-0.5 V;E(S/S2-)~-0.3 V。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解池的电极方程式及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解题关键: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利用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来判断出构成电解池的阴阳极,然后根据电极方程式书写总方程式。

解析:通电后, 阳极反应: [Fe(CN)6]4- - e-=[Fe(CN)6]3-……①;阴极反应:2HCO3-+2e-=2CO32-+H2……②。①②相加得到电解反应式:2[Fe(CN)6]4-+2HCO3-=2[Fe(CN)6]3-+2CO32-+H2……③。即通电一段时间后,通入H2S前,电解质溶液中的成分已变为: [Fe(CN)6]3-、 CO32-、 K+、 H2等, 由于E[Fe(CN)63-/Fe(CN)64-]>E(S/S2-)>KHCO3溶液中的E(H+/H2), 所以有H2又有H2S时, [Fe(CN)6]3- 与 H2不能共存, [Fe(CN)6]3-与H2S也不能共存,[Fe(CN)6]3-先将H2氧化, 后氧化H2S。

(1)2[Fe(CN)6]3-+H2=2[Fe(CN)6]4-+2H+……④;又由于有CO32-存在时, H+不能共存, 故2[Fe(CN)6]3-与H2 之间的氧化还原方程式应写为: 2[Fe(CN)6]3- +2 CO32-+H2=2[Fe(CN)6]4-+2HCO3-……⑤

(2)当通入H2S后,[Fe(CN)6]3-也要氧化H2S: 涉及硫化氢转化为硫的总反应:2Fe(CN)63- + H2S=2Fe(CN)64-+2H++S ……⑥,同理,有大量CO32-存在时,H+也不能自由存在,H++CO32-=HCO3-,所以,通电后,通入H2S时,有硫生成的总反应式:2Fe(CN)63-+2CO32-+H2S= 2Fe(CN)64- +2HCO3-+S……⑦, HCO3-再去完成阴极反应,Fe(CN)64- 再去完成阳极反应, 故将③⑦相加后得:H2S=H2+S。

1.3充电电池电极反应书写及电解质溶液的判断

第3题:图1是一种正在投入生产的大型蓄电系统。左右两侧为电解质储罐,中央为电池,电解质通过泵不断在储罐和电池间循环;电池中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该膜可允许钠离子通过;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Na2S4和NaBr。

(1)左、右储罐中的电解质分别为:

左:___________;右:___________。

(2)写出电池充电时,阳极和阴极的电极反应。

阳极:___________;阴极:___________。

(3)写出电池充、放电的反应方程式。

(4)指出在充电过程中钠离子通过膜的流向。

命题意图:该题考查的是大型钠离子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化学的相关综合知识。

解题关键:正确判断电池充、放电时的电极反应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放电时,Br3-在正极得到电子变为3Br-,而S22-则在负极失去电子变为S42-。

解析:1.由于在电池放电和充电时离子选择性膜可允许钠离子通过,又知道放电前,被膜隔开的电解质为Na2S2和NaBr3,放电后,分别变为Na2S4和3NaBr。因此,左、右储罐中的电解质分别为:左:原电池(+)极,发生还原反应: Br3- 3Br-,NaBr3/NaBr(只写一种也可); 右:原电池(-)极,发生氧化反应: 2S22- S42-, Na2S2/Na2S4(只写一种也可)。

2. 充电时相当于电解池,阳极:即原来的(+)极发生氧化反应, 3NaBr-2e-=NaBr3+2Na+; 阴极:即原来的(-)极发生还原反应, Na2S4+2Na++2e-=2Na2S2。

3. 2Na2S2+NaBr3 Na2S4+3NaBr。

4. 在充电过程中,Na2S4变为Na2S2,钠离子流向阴极完成还原反应,故Na+的流向为从左到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标准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4题:镅(Am)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锕系元素。241Am的放射性强度是镭的3倍,在我国各地商场里常常可见到241Am骨密度测定仪,检测人体是否缺钙:用241Am制作的烟雾监测元件已广泛用于我国各地建筑物的火警报警器(制作火警报警器的1片241Am我国批发价仅10元左右)。镅在酸性水溶液里的氧化态和标准电极电势(E/V)如下, 图中2.62 V是Am4+/Am3+的标准电极电势,-2.07 V是Am3+/Am的标准电极电势,等等。一般而言,在标准状态下,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是氧化剂的标准电极电势大于还原剂的标准电极电势。

再者,由于AmO22+到Am3+的电极电势为1.68 V,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Cl-和刚生成的氢气,所以也不稳定,最终只能生成Am3+。

解析: 要点1: E (Amn+/Am)

要点2:E (Am4+/Am3+)>E (AmO2+/Am4+), 因此一旦生成的Am4+会自发歧化为AmO2+和Am3+。

要点3:AmO2+是强氧化剂,一旦生成足以将水氧化为O2, 或将Cl-氧化为Cl2,自己转化为Am3+, 故AmO2+也不能稳定存在。相反,AmO2+是弱还原剂,在此条件下不能被氧化为AmO22+。

要点4:Am3+不会发生歧化(原理同上),可稳定存在。

结论:镅溶于稀盐酸得到的稳定形态为Am3+。

3金属腐蚀及防护中的电子转移数与电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5题:某远洋船只的船壳浸水面积为4500 m2,与锌块相连来保护,额定电流密度为15 mA・ m-2,预定保护期限2年,可选择的锌块有两种,每块的质量分别为15.7 kg和25.9 kg,通过每块锌块的电流强度分别为0.92 A和1.2 A。计算说明,为达到上述保护船体的目的,最少各需几块锌块?用哪种锌块更合理?为什么?

命题意图:近几年电化学竞赛题已从传统的电极计算越来越偏向于科研及工业应用。因此,在培训竞赛选手过程中,充分研究解题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利于得高分,而且会有助于得到正确的答案。

解题关键:本题的难点在于读懂该题的意思。

解析:首先,算出通过体系的总电量: 2×365 d×24 h・d-1×60 min・h-1×60 s・min-1=6.307×107 s;0.0150 A・m2×4500 m2=67.5 A;67.5A×6.307×107 s=4.257×109 C。

其次,计算总共需要多少锌。电子的量为:4.257×109 C/(9.65×104 C・mol-1)=4.411×104 mol;

锌量:(4.411×104 mol/2×65.4 g・mol-1)×10-3 kg・g-1=1443 kg=1.44×103 kg。

需质量为15.7 kg/块的锌块数为:1.44×103 kg/(15.7 kg/块)=91.7 块≈92 块。92块×0.92A/ 块=85 A>67.5 A , 电流强度可以达到要求。

需质量为25.9 kg/块的锌块数为:1.44×103 kg/(25.9 kg/块)=55.6块≈56块。

56块×1.2A/块=67.2A

选用较重的锌块更合理,因其电流强度较小,理论上可以保证2年保护期限,而用较轻的锌块因其电流强度太大,不到2年就会消耗光。

启示:根据电化学的有关知识设计的竞赛题是多年来命题的热点之一。由于电化学内容便于进行学科间的渗透,因此电化学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与其他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将是今后进行综合能力测试的理想知识点。本文将近几年有关电化学的竞赛试题做了一些粗略分类,并不能覆盖电化学所有知识及题型,但只要掌握其基本规律,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求解自然就会胸有成竹,驾驭自如。

参考文献:

[1]马宏佳.高中化学奥赛试题评析[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91~92.

[2]廖旭杲.2005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部分试题赏析.化学教学[J],2006(4):48.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竞赛;化学思维能力;培养;影响

每年举行一次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是一项由中学生参加的国际性智力竞赛活动,竞赛活动内容包括自然科学若干基础学科。虽然奥林匹克竞赛的历史不久远,但是它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化学竞赛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通过竞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各方面的能力,化学竞赛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一个过程.化学竞赛活动在我国的开展也有20余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化学竞赛对于化学方面的教学事业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异议也很强烈,在我国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对于化学竞赛给高中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需要深入了解,以期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一、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现状

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对学生的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但是,现行的高中化学教学课堂所教育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学生缺乏个性,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做题手法和技巧大同小异;新知识与旧知识脱节,掌握的是零散的知识点,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地联想到之前所学知识;学生的思维缺乏创造性,墨守陈规,思维活动缺少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等。

二、高中化学竞赛的特点及作用

高中的化学竞赛是一项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科学产生兴趣的课外活动,它促进了化学日常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的改革,探索了选拔科学人才的途径,高中化学竞赛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高中化学竞赛采用层层淘汰、优中选优的竞赛选拔制度;其次,考察应试者的心态;最后,化学竞赛考察应试者的灵活性、整体性及创造性等思维能力,而化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所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等。化学竞赛的整个过程就是培养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对物质及其性质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归纳,从而得出相关的化学原理的过程,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是在思考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的,而学生的思考过程必须由学生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化学竞赛对高中生化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影响分析

1.化学竞赛对高中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影响

在化学竞赛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物质在化学方面的特性来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磷元素时,化学教师可以讲述“鬼火”的故事,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再进一步揭开“鬼火”就是磷的燃烧现象,因为磷元素存在于动物的骨骼和牙齿中,尸体在腐烂的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并释放出能够自燃的PH3气体,PH3燃烧时会出现暗淡的蓝绿色火焰,同时,还有更加活泼的自燃性气体P2H4生成;当然,在学习三碘化氮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门口洒上少量干燥的三碘化氮小颗粒,当学生进入教室时,干燥的三碘化氮会发出“噗噗”的声响,学生往往会吓一跳,同时也会觉得非常有趣。这些由有趣的现象导出化学的相关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压力及心理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的主要动机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和兴趣驱导,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余力;其次,为高考生保送名校铺好敲门砖;最后,有些学生单纯地喜欢化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而对化学的热爱和喜欢化学科研的学生占多数,所以学生的发展较为全面,而且参赛动机也正确,所以,化学奥赛对高中生掌握化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从整体来看,学生并不认为化学竞赛会加大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也不认为会降低他们的健康水平,当然,竞赛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每一场竞赛都是对参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考察,也是对其心理素质的考验,所以,化学竞赛的教学中会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3.竞赛对学生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影响

化学竞赛并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抓住题目精髓,寻找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当然,学生在化学竞赛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知识总量和学习解题能力都会相应地增强,这对学生的成长之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影响

由于竞赛可以获得高考加分或者保送资格,所以,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一些学生会出于这种想法而参加化学等方面的竞赛,进而忽视自己的学习兴趣,而一味地追求竞赛成绩这一目标,最终结果可能会是以遗憾而告终。因为学生在参加化学竞赛学习的同时,肯定需要在化学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会导致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减少,影响其他学科的正常学习和学习效果,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不利。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竞赛 配合物 构型 异构现象 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115-03

高中化学配合物构型问题在化学竞赛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也可以说是绕不开的一道槛。它不但在化学竞赛中屡见不鲜,而且在高中化学的其他考试中也常常出现。在此,就高中化学竞赛配合物构型问题进行探讨。

一、配合物问题在高中化学竞赛中的考点分析

2008年至2013年6届化学竞赛初赛试卷中出现的配合物问题分值统计如下。

图1

从近6年考卷分析,配合物知识点在2008―2013年的化学竞赛初赛试题中占分分别为11分、12分、16分、10分、15分和14分。赋分比例基本保持稳定,是化学竞赛中重点考核内容之一。

高中化学竞赛大纲指出,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异构现象、配位方程式为主要考点。近年来的考题当中,配合物构型不仅每年必考,而且占分比例较高。

二、配合物构型问题的理论基础与解题方法拓展

(一)理论基础

参加高中化学竞赛的考生,必须非常清楚地掌握配合物基本理论。主要包括:

1.配位键的作用形式。熟悉配位键是由单方面提供孤对电子形成的;了解常见的中心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如Fe3+,Cu2+等);了解常见的单齿配体(如OH-,NH3等)和多齿配体(如乙二胺,EDTA等),并了解多齿配体的多种配位方式。

2.配合物构型基本理论。了解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和晶体场理论;了解内轨型和外轨型配合物构型上的差别;了解晶体场稳定化能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二)解题思路

配合物构型解题思路,概括如下。

1.中心离子(原子)的选择。先按单核中心考虑,根据中心离子(原子)的种类确定配位数,进而确定基本构型,如4配位对应四面体或平面正方形,6配位对应八面体等。同时也要注意题目的描述,例如,题目提到AX2Y2类型配合物2种不同的熔点时,应可以推出是正方形的顺反两种异构体,而不是四面体构型。

2.配体的选择。确定配位数后,先考虑给定的配体当中是否有多齿配体,然后考虑多齿配体占用多少配位数,最后再考虑简单配体,凑够配位数。当最大配位原子数大于配位数时,一般有两种情况:有的配于外界;多齿配体并非所有原子参与了配位。

3.构型的分析。先考虑立体异构,再考虑光学异构。

(1)立体异构。单齿配体立体异构包括:①平面正方形结构的顺反异构,如二氯二氨合铂(Ⅱ)。②八面体AX2Y4的顺反异构,如四氨二水合铜(Ⅱ)离子。③AX3Y3的面经异构,如三氯三氨合铜(Ⅱ)离子。双齿配体需要注意使同一配体各配位原子彼此相邻。

(2)光学异构。如果配合离子或分子中不存在对称面,则具备光学活性,例如AX3Y3的面式结构。在确定其中一个构型时,同时需要画出它的镜像,以防书写遗漏。

4.不同构型配合物的鉴别。首先考虑内界配体和外界离子的区别,即内界配体无法直接反应,外界离子的性质与游离离子性质相同,例如,可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鉴别卤离子位于配离子内界或外界。然后考虑内界配体不同构型下的偶极矩差异,通常来说,顺反异构中的反式、面经异构中的经式结构偶极较小,在电磁场中显示出的诱导偶极较弱。最后考虑光学异构,一般需要用到旋光仪等光学仪器才可以鉴别。

(三)配合物解题方法拓展

某些配合物的理论,可以用于解答某些特定有关配合物构型的竞赛题,例如:

1.反位效应。反位效应指配合物中处于某些配体反/对位的配体呈现出特别的不稳定性,可以使用极化理论或 t 键理论进行解释,多用于平面正方形配合物,有时也用于八面体配合物。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配体反位效应强弱的差异,用于合成某些有结构特殊要求的配合物,如用四氯合铂(Ⅱ)酸钾合成硝酸二氨二水合铂(Ⅱ),由于I-的反位效应强于NH3,在进NH3取代时,第二个NH3取代会发生在第一个NH3的邻位,从而生成顺式产物,如图2。

熟练使用反位效应,可利用配体的取代选择性合成多种配合物。

图2

2.EAN规则。EAN规则指中心离子(原子)的电子数加上配体提供的电子数等于该周期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又称为十八电子规则或九轨道规则。EAN规则主要用于确定配位数、判断配合物稳定性、判断多中心原子羰基配合物金属键的个数。EAN规则可用于解答近年较热门的金属簇化合物竞赛题,如下例。

【例1】判断Mn2(CO)10中是否存在金属键。

〖解析〗由EAN规则,得知中心原子电子数加上5个羰基,总计只有35个电子,与稀有气体Kr的电子数相差一个,故存在一个Mn-Mn单键,使两边的Mn均符合稀有气体构型。

三、解题思路应用实例

【例2】2012年全国初赛第4题。

1976年中子衍射实验证实trans-[Co(en)2Cl2]Cl・HCl・2H2O晶体中只存在3种离子:X+,含钴的A+和Cl-。X+中所有原子共面,有对称中心和3个相互垂直的镜面。问题一:画出A+及其立体异构体的结构简图。问题二(略)。

按照前文提到的解题思路,分析如下。

1.中心离子(原子)的选择。A+的中心离子为3价Co离子,采取6配位,基本构型为八面体。

2.配体的选择。两个Cl-采取对位配合,乙二胺以两个N邻位以双齿进行配合。

3.构型的分析。trans为反式结构,可以画出A+的结构式,如图3。考虑异构体时,要从构造异构和立体异构出发。由于该分子有对称面,则不存在立体异构体,但存在cis(顺式)的情况,两个Cl-采取邻位配合,可画出图4。又因为图4不存在对称面,故可同时画出图4的光学异构体图5的结构。

4.本题不需要区别三种异构体,故不需考虑鉴别方法。

图3 图4 图5

如果用单核配合物分析方式无法解决构型问题,则可以把思路衍生到多核配合物上。多核配合物一般有两种情况:

1.原子簇配合物。有金属键M-M存在。

2.桥基配合物。有桥键M-L-M存在。

【例3】2011年全国初赛第2题。

问题一:画出2,4-戊二酮的钠盐与Mn3+形成的电中性配合物的结构式。

问题二:已知该配合物的磁矩为4.9玻尔磁子,配合物中Mn的未成对电子数为多少?

问题三:该化合物有无手性?为什么?

问题四:画出2,4-戊二酮负离子的结构简式(必须明确其共轭部分),写出其中离域π键的表示符号。

问题五:橙黄色固体配合物A的名称是三氯化六氨合钴(Ⅲ),是将二氯化钴、浓氨水、氯化铵和过氧化氢混合,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合成的。机理研究发现,反应过程中首先得到Co(NH3)62+离子,随后发生配体取代反应,得到以新配体为桥键的双核离子B4+,接着发生桥键断裂,同时2个中心原子分别将1个电子传递到均裂后的新配体上,得到2个C2+离子,最后C2+离子在活性炭表面上发生配体取代反应,并与氯离子结合形成固体配合物A。写出合成配合物A的总反应方程式;画出B4+和C2+离子的结构式。

问题一到问题四的推理与问题五关系不大,在此不详细分析。问题五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配合物推断题。分析思路如下:

1.中心离子(原子)的选择。由于B4+是Co(NH3)62+发生配体取代反应所得,又知B4+是双核离子,故应用2个Co2+或Co3+作为中心离子。

2.配体的选择。需要考虑桥键的类型,由于2个C2+离子是由B4+均裂生成,考虑到过氧化氢中过氧键的均裂可能性,故可推测桥键应为Co-O-O-Co,又因为过氧化氢可以把Co2+氧化成Co3+,可以推测C2+中的Co应为+3价,故只会存在一个氢氧根,说明Co-O-O-Co桥键应该只有1个。而其余的配体,应该还是NH3。

3.构型的分析。由于Co在桥基配合物中仍保持6配位,故考虑过氧键占据一个配置,其余配体是5个NH3分子,形成八面体构型,据此可以画出B4+的结构。C2+的结构只需将B4+从Co-O-O-Co过氧键中间断开即可,仍保持八面体构型。如下图6图7所示。

(下转第118页)

(上接第116页)

图6 图7

4.同样地,本题不需要区别异构体,故不需考虑鉴别方法。

遇到配合物构型类的竞赛题时,学生可按照中心离子配体选择构型分析鉴别方法这一思路展开思考,顺藤摸瓜,方能获得理想答案。

【参考文献】

[1]中国化学会.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大纲[S]. 中国化学会文件,2010

[2]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 无机化学: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927

[3]赵根厚. 化学竞赛命题特点及辅导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

[4]魏华平,艾宏国. 化学竞赛中的配合物问题[J]. 化学教学,2005(12)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竞赛课 高中化学 优质 新课改

参加优质课竞赛,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青年教师提升综合素质的机会。自2012年我区全面实施新课改以来,笔者有幸参加南宁市举行的高中化学优质课两次竞赛,对课改后如何上好高中化学优质课有着切身的体会;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化学优质课的教法有一定的心得。

一、紧扣课标要求,把握教学内容

课标即课程标准,它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标中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把尺子。因此,在明确赛课的具体内容之后,要仔细研读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内容,准确把握本节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同时,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教学的尺度。切忌不能与以往的教学经验或自己的好恶,对教学内容随意增减,对教学目标随意加深难度。例如,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中,关于“溶液的导电能力以及强弱电解质的定义”的问题,到底该不该作为本次赛课的教学内容?若增加该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因教学容量过大而超时;若删减,则担心课堂容量不够而被扣分。关于“电解质”的问题,在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对本章节的表述为“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而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其表述为“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引出电解质的概念。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由此可以确定本章节教学内容为:(1)电解质的概念;(2)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酸、碱、盐的定义。而对电解质的要求,仅停留在对概念的一般性了解,而对“溶液的导电能力以及强弱电解质的定义”不作具体要求。因此,电解质的拓展内容,在赛课中就不能随意增加。

二、教学语言规范,注意教学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课堂上,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它决定着学生的喜好。课堂教学的成败,不仅取决于教师学问的多少,口语表达能力也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把知识准确、科学、到位而又不枯燥地传授给学生。化学学科跟其它学科一样,教学内容严谨、逻辑性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语言必须准确、规范、精炼,在赛课中语言表达的要求就更高,不能出现任何有争议性的语言甚至是错误的语言,更不能出现科学上的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用词上要准确贴切,尤其是特有的化学用语、基本概念、性质、实验现象和结论,表达应该规范、准确。同时,备课时,最好要写“详案”,反复斟酌、推敲,才能在课堂上表达得更准确和完善。

三、理清教学思路,搭好教学框架

优质赛课,与平时的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略有不同。为求比赛公平、公正,一般都在异地进行,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学生,加之教室后排还坐着若干位评委,授课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紧张的情绪,教学思路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不管教学内容多么繁杂,授课前一定要认真理清教学思路,搭建好教学框架,明确本节课主要应完成教学任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是着重讲,哪些只需一般提及,做到“心中有数”。以《离子反应》(第一课时)为例,首先要明确本节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有:(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2)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3)酸、碱、盐的定义。讲授的顺序为:电离和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再从电离的角度了解酸、碱、盐的定义,最后引出电解质概念。

四、新课引入新颖,激发学生兴趣

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一场表演。精彩的表演,能引人入胜,产生共鸣。课堂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沟通,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新颖的新课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抓住学生的心。所谓的新颖,就是要有“亮点”、有“新意”。新课引入方式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1)以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或问题作为开始的情境引入法;(2)以引发学生兴趣与思考的问题作为开始的问题引入法;(3)以对固有知识的回顾、反思,运用、迁移、拓展和类比等手段引出的温故知新引入法;(4)直接点明主题的开门见山引入法;(5)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提出猜想的实验探究引入法,等等。新课引入的方式很多,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选择,但不管是哪一种选择,课题引入一定要有亮点,甚至是出奇不意,才能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近几年来,网络非常的发达,想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引入,很难让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如果能适当运用自制的教具开篇,在众多的选手中肯定会脱颖而出,让学生和评委印象深刻。例如,本人参赛课题《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的引入,就是根据上节“物质的分类”的内容来制作教具的,课前,秉着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我充分利用一些废弃的纸箱,制成尺寸大小相近的“卡片”,在每张“卡片”双面都贴上白纸,为使得“卡片”更加美观、精致,还用彩色笔给“卡片”描上边框,并在白纸上写上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赛课前,把它们随机分发给学生,引入时,请学生回顾“物质分类”的内容,然后请学生将“卡片”上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化合物可有多种分类的方式,从而引出电离的概念。这种教具不仅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还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随意改变。在使用时,不仅能复习上节内容,同时,给学生“惊喜”而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

五、注意细枝末节,充分做好准备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赛场如战场。上好优质竞赛课,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还要注意几个细枝末节的问题:(1)赛前,到比赛现场观察上课教室、安装和调试多媒体课件,避免由于电脑配置不同(有条件的可以自带笔记本电脑),影响动画播放效果。(2)根据黑板的大小,设计合理的板书。(3)准备好实验器材,有分组实验的,要先确定好所上班级学生的总人数。避免因实验器材准备不足,影响教学效果。(4)所用教具的摆放位置要设计好,便于教学中的使用。(5)计划好出行的路线和时间,避免因堵车或不熟悉道路而迟到的现象。(6)对于教师的着装要求,虽没有明确规定,但在比赛场合最好着正装为宜。

总之,上好一节优质竞赛课,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好竞赛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广秋,汪佳敏.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 [M] .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 黄都.高中化学课程实施与案例分析 [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化学竞赛;课程改革;有效策略

The effective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ntest counseling work

Weng Zhilong and Ding Chengyun

【Abstract】High school chemistry contest is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a national academic events, but also students' intelligence, quality of a subject contest.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continue to wi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high school chemistry contest activities, more and more types of schools at all levels of attention.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uidance, our strategy is to: (a) the manager is responsible for system management mode (two) various contests counselling form (three) phasing coaching designedly, tamp foundation (four) students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five) students good quality of thinking and ideological and moral (six) intensive training, adjust state of students (seven)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good.

【Key words】Chemistry contest;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ive strategy

正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化学竞赛辅导工作已成为众多重点中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众多化学爱好者积极参与的一项课外活动。近十余年来, 我校先后有4人进入全国化学冬令营决赛,并获金牌和银牌,分别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当场录取;46人获得全国高中化学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有300余人次获省化学竞赛一、二等奖。我校主要通过以下策略来有效做好化学竞赛辅导工作。

(一) 主教练负责制管理模式

我校领导对学科竞赛非常重视,每个学科有一个主教练,一般是担任理科实验班的教师,专门负责该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协调工作。由于我校实行的是年级目标管理制,由各年级的任课教师组织竞赛培训。各年级担任竞赛培训的老师聘为教练,每个年级都有一个或两个教练,负责本年级的化学竞赛培训。

(二) 多样的竞赛辅导形式

竞赛辅导,形式多样。从授课方式看,有集中辅导和个别指导。每周固定二个时间段(约6h)为课堂教学时间,对所有参赛选手集中授课,其余时间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个别指导。从人力资源的安排看,有专人负责、集体辅导相结合。专人负责是指一个年级的竞赛任务,由主教练一个人负责,不管是有机化学,还是无机化学;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操作,都是由主教练一人辅导。这种形式的辅导更多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纲要,要深入下去,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这样放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集体辅导是指一个年级的竞赛任务,由几个教练共同负责,每个教练负责一个专题,借集体的智慧力量,共同打造竞赛苗子。

(三) 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内容,夯实学生基础

化学竞赛的内容应根据化学竞赛必须遵循的规律及特点来安排。化学辅导要有计划性、目的性、阶段性,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的。从总体上看,高中竞赛分高一阶段和高二阶段。对于高一阶段应完成对高中教材的学习,达到高考水平;高二阶段,应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化和补充,结合竞赛大纲,补讲与中学内容联系较紧密的有关联的高层次的知识,以补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化学竞赛有别于数学、物理竞赛,化学竞赛内容大学的知识成分含量较高,仅有高中知识是不够的。主教练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不能系统讲解大学的全部内容,否则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欲速不达,得不偿失,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中。《竞赛大纲》规定:“竞赛的知识应是中学教材的自然生长点”,这就要求辅导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大纲、教材,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找准中学教材知识内容的自然生长点和落脚处。

我们的策略是:在讲授中学某一专题时,适当地渗透大学知识。例如,在讲授卤族元素一章时,渗透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卤素互化物等有关知识;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渗透电极电势,化学电源等知识;讲授摩尔反应热一章时,渗透和拓展热力学定律、盖斯定律等相关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能站在较高的起点俯视中学化学知识。

例如:在高一阶段,辅导内容的安排要形式多样。一是按教材顺序安排,竞赛辅导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二是打破教材顺序,分知识块教学。高一阶段重点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础有机化学。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包括物质的量及反应热、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与化学键、晶体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强弱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初步、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配合物的概念及同分异构等;基础有机化学包括高中有机化学内容和大学有机化学与中学相关的那部分内容。从这几年的竞赛试题来看,理论和有机题的比例较大。如果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则思维就较活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比较强。这两部分知识掌握了,学生就具备参加初赛的功底。从我们辅导的这几届学生来看,学生的初赛也有在新高二时就获一等奖和多个获二、三等奖的,这给参加辅导的学生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充满了成就感,从而对化学竞赛更感兴趣,对自己更充满信心。

进入高二,首先安排的是元素化合物部分,然后是化学实验方面的内容,包括有效数字的正确使用,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设计等。有了高一坚实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所有这些,一般计划在高二上学期就可以完成,高二下学期,主要就是针对初赛大纲作全面的复习,重点讲解学生薄弱的、难以掌握的章节。在这个阶段,精选、精讲、精练赛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同时预测当年的竞赛内容,可能会考哪些知识点,怎样考,并针对性地进行考前练兵。因此,竞赛教练在备赛过程中,像高三教师备高考那样,不仅要研究初赛大纲,更要研究近几年的赛题,在备赛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四)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认识某种事物,探索知识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拓眼界的一种原动力。虽然我省规定:进入全国冬令营和省一等奖仍具有保送上大学资格,但如果学生是抱着强烈的名利观念,接受竞赛辅导便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即使坚持下来了,也难出好成绩。我们经过一定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利用化学科的特点(思考性、直观性、实验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重视兴趣广阔性的培养与兴趣持久性的协调;提高兴趣的境界,诱发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其钻研创新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于是,我们结合培训辅导内容,贯穿化学史,讲杰出化学家的重大贡献;联系化学现实,展望化学前景,讲新材料、新能源、新发现;提供实验条件,创造动手机会,探索实验成因,开放实验室;开化学专题讲座,办化学晚会,写化学小论文等。

例:磷酸是生产肥料的重要原料。此外,磷酸及其盐还大量用于金属处理、食品、洗涤剂及牙膏工业。少量磷酸被用来作为软饮料如可乐和啤酒调味剂。可乐的密度为1.00gmL-1含磷酸0.05%(质量)。

1、在250C下磷酸的三级电离常数如下:pk1a=2.12;pk2a=7.21;pk3a=12.32.计算可乐的PH(忽略磷酸的二级和三级电离)。假定可乐的酸性只由磷酸产生。

2、和可乐一同风靡中国饮料市场的还有雪碧、芬达等碳酸饮料,与可乐配料表有个明显不同是雪碧、芬达等碳酸饮料均加有苯甲酸钠,而可乐没有。苯甲酸钠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可乐里不用添加(由上题数据)?

3、人体血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钙,且血钙浓度和骨钙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请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为什么小孩、年轻人不宜喝可乐!

(五)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想品德

化学竞赛是智能的竞赛,不仅仅是知识的竞赛。高层次的化学竞赛题多数是由最新科研成果改编而成,要解答这类试题必须具有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知识的综合性,解题的技巧性。在化学竞赛辅导中,我们对历届全国竞赛试题,冬令营试题和外省选拔的竞赛题进行精心的分类、研究。我们还经常阅读有关的大学教材,关注化学课外书籍及报刊杂志的最新化学研究课题,拓宽知识面。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编拟了一些带有发散思维、抽象的逻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习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同时进行解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另外,我们还加强和省内外的兄弟学校的联系,相互交流资料和经验。

竞赛苗子都是尖子生,他们先天素质好,思维活跃,成绩优秀,家长和老师对他们又特别宠爱,因此有些尖子生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们在根底上是脆弱的,要多加耐心教育。对于那些在某次竞赛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多加鼓励。我们致力于培养学识渊博、有吃苦耐劳精神、谦虚向上、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有志青年,而不是培养单纯竞赛型学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竞赛名次。夺标是竞赛的一个目的,但更重要的是发现和培养人才,这是基层前期指导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六) 集中强化训练,调整学生的状态

赛前一个月左右,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解题的技能技巧。利用一些典型试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指导,同时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既给学生释疑解惑还要密切关注竞赛的最新动态,收集有关信息及时向学生通报。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不仅能帮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而且还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缩短解题时间,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此阶段,选题是关键。要精选,不搞题海战术,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搜集和提炼新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以及调整好学生的心态。

(七)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竞赛题的许多知识来源于中学课本,又远远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许多知识来源于大学各年级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和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我们辅导的一个主要目标。我们根据培训大纲,采取灵活多变的辅导形式。如,先采用“讲授――自学――测验――答疑”,后则多采用“自学――答疑”,“测验――评讲”,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含生活上的困难)的指导方法,充分挖掘参赛苗子的内在潜力。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比教师高明,一旦他们学会自学并持之以恒,其化学知识的增长,各种能力的提高速度是惊人的。没有充分的背景知识,谈不上发展能力。尖子学生解题受阻不能都归结为能力问题,往往是基础问题。自学不但要讲究方法,榜样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我校的化学竞赛优胜者都要同下一届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座谈,建立友谊,交流学习经验,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好竞赛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化学竞赛;电化学;知识点;特点分析

G633.8

电化学弘扬了化学的重要价值,主要研究电解原理、电解池以及原电池等的原理,在金属防护方面也有相关涉及。电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直受到很大的重视,是化学竞赛必考的内容之一,出题较为活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充分对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和挖掘,有益于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竞赛中,电化学这一方面值得大家的重视。

一、命题特点与难点分析

对于新材料、新的科技产品,命题人会着重分析,通过这类事物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题目以新为主,灵活的运用知识点是学生必备的技能。由于电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理解能力,清楚的了解电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出题的时候,命题人还会降绿色化学融入试题,帮助强化学生对此概念的理解。对于电化学的学习,至关重要的就是将知识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更好的将知识记牢以及对其深入的理解。

1.对电极的认识和确定分析

在解答电化学题目的过程中,应该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分析,在进行答题的过程中,大题的分析需要在电极的确定开始,明确的电极确定可以有效的对电化学大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做题的效果。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多数会以电化学的现象为提示和参考,利用出现的电化学现象来确定电极的正负,进一步对反应的发生进行系统的分析。另外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首先确定电化学的类型,电化学的类型可以决定了反应的效果和现象。因此在进行答题分析之前,需要明确答题的基础,另外还需要对电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明确的记忆,在解答题目之前需要了解反应发生过程的现象,对现象和反应前后的物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题目中用到的电化学知识。在题目分析的过程中,对电极进行有效的认识和确定是解答电化学题目的基础,同时也是对电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合理分析的前提。

2.对电解过程的了解和分析

电解过程是电化学反应的重点,对于不同类型的电极和电解质会发生不同的反应,而满足不同的需要。在对电解过程进行了解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掌握电解反应过程各种操作的目的,同时应用到题目当中。例如在对电解过程进行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些题目中电解液中有一层选择性膜,这种选择性膜的设置可以控制电解液中的离子运动,对反应现象进行相应的变动。结合不同的反应类型,电解液的选择也需要进行控制,同时电解液中的成分分析也可以对题目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而分析电解反应,有效的对电化学知识进行了解和分析。

3.规避试题中的误区和易错点

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电化学知识较为复杂且多样化,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顺序性,这样才不会发生疏漏。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细致的审查题目,对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分析和了解,对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罗列,对电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熟练的掌握,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错误,进而提高解题的效果。在对题目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试题中会存在一些易错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会成为大题解题的误区和陷阱。有效的规避这些误区和陷阱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在题目的考察上也会有一定的开放性题目,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与生活进行联系,这样才能提高题目的得分,从而对电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意识,进而真正掌握相的电化学知识。

二、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化学知识点案例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当遇到信息生疏、思路障碍、概念模糊时,要自觉运用转化思维,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化繁杂为简单,化含糊为明朗,从而拓展解题思路。转化思维就是思维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转化形式可以是概念转化、组成转化、物质转化、表达方式转化等,目的是信息等价替换,降低解题难度,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数形转化、司马光砸缸等都是转化思维的典例。

【例1】由乙炔、苯、乙醛组成的混合物、已知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2.0%。试求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可将乙炔、苯、乙醛三种有机物进行化学式组成的变形转化,即:C2H2、C6H6、C2H4O(CH)2、(CH)6、(CH)2・H2O(CH)n+H2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H”的质量分数“H2O”的质量分数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72.0%×13/12)×16/18=19.6%

【例2】将固体MnC2O4・2H2O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里加热,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相对原子质量:H 1.0,C 12.0, O 16.0,Mn 55.0 ),纵坐标是固体的相对质量。 说出在下列五个温度区间各发生什么变化,并简述理由: 0~50℃;50~100℃;100~214℃;214~280℃;280~943℃

【解题思路】图示、图表信息丰富,答案尽在图表中显现,故挖掘图表内涵,转化图表信息,是解答图形图表类竞赛题的关键。本题计算的基础是如何将图中相对失重的信息转化为解题依据。

【解】转化0~5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2H2O稳定区域,MnC2O4・2H2O未分解。

转化50~10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2H2O(相对分子质量179)逐渐失水成为无水物MnC2O4(相对分子质量143),

MnC2O4・2H2O==MnC2O4+2H2O 143/179= 0.80

转化100~214℃时的图示:图像线段基本水平,说明是MnC2O4 稳定区域,MnC2O4未分解。

转化214~280℃时的图示:图像线段下坡,说明MnC2O4逐渐分解成为MnO(相对分子质量71),MnC2O4==MnO+CO+CO2 71/179 = 0.40

转化280~943℃时的图示:图像线段有点上坡,说明固体增重,分解生成的MnO被O2氧化, 可能反应为3MnO+1/2O2==Mn3O4 (229×1/3)/179 = 0.43

三、结语

高中化学竞赛试题中电化学知识的考察是重点,同时也是现阶段学习的难点。在对电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正确认识化学反应前后,了解相关应用知识,都可以提高电化学题目解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曾凡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思考.《科学咨询》.2015年4期

[2]崔跃东,高中化学探究教学研究.《新课程・中旬》.2015年3期

[3]赵海玉.谈普通高中化学兴趣小组活动的内容.《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9期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化学奥赛 夯实基础 培养思维 提高素质

高考录取形式越来越多元化,虽然大多数学生参加全国高校统一入学考试被录取,但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获得在高考成绩基础上的一些分数优惠。学科竞赛获奖是高校比较认可的一个硬性指标,部分在学科上有特长的学生可以在学科竞赛上有所突破,为自己在高校录取中获得优势创造条件。化学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连接比较紧密的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化学比较感兴趣。这样进行化学竞赛辅导就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在平常化学竞赛辅导过程中,我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对学生、教师有比较大的帮助。

一、化学竞赛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学生逐渐转变为专职学生,越来越脱离生活实际的现实情况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化学竞赛可以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新平台。化学竞赛培训,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心理承受能力、爱国热情等具有重要作用。

1.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科学素养的提高是后天努力和培养的结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要在化学学习中逐步提高科学素养,对化学感兴趣是首要条件。化学竞赛具有兴趣性、竞争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符合中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参加化学竞赛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他们会以极浓厚的兴趣自觉参与,而不需要教师的督促。高昂兴趣与积极的主动性同在、与热情同在,他们可以放弃一些休闲娱乐的时间,兴趣浓厚时,甚至废寝忘食,有这样的状态,学习效率非常高。通过对参加辅导学生的跟踪调查,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都主动阅读过课外化学读物,做过一定量的化学竞赛试题,积极收集和整理过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正确的解释。这对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恶学习为快乐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都很有好处。学生在参赛过程中经常研究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会积极思考,并互相讨论,擦起思想的火花,促进思维碰撞,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既提高了抽象思维能力,又培养了相互协同精神,而相互协同精神是现代中学生最缺乏的基本素质之一,还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通过竞赛这个平台,可以充分开发参赛学生的智力潜能,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虽然许多参加竞赛的学生将来并不以化学研究为职业,但他们在参与化学竞赛的过程中获得的洞察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将受益终生。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适当的压力是学习持续前进的原动力。化学竞赛题目难度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而参与化学竞赛并不是冲着一定要获奖的,学生有压力但不会成为心理负担,参与化学竞赛活动恰好可以适当锻炼心理品质。化学竞赛活动经验告诉我们:竞赛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胜心、自觉的求知欲望;竞赛要有坚强的拼搏意志、冷静的头脑、灵活的应变能力;竞赛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不服输的精神,必须好强而不逞强;竞赛要有很强的自信心,而不是盲目乐观,要善于调整竞技状态,平抑临考前的紧张情绪,相信自己肯定能行。要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直至成功。在整个参与化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的上述经验,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3.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生在私下总是谈论,为什么我们国家总是无法获得诺贝尔奖,这些看似杞人忧天的漫谈,其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热情教育的很好契机。化学竞赛涉及内容比较前沿,谈及相关知识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埋下爱国热情的种子,转化成努力学习的动力。化学竞赛活动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在辅导过程中,在精讲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经常通过介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勤奋求实、献身科学教育。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和奠基人。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我们应该发扬他那种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勇于实践、不断进取、无私奉献、执著爱国的高贵品德。

二、化学竞赛可以提高化学教师的能力

化学竞赛是基础教育阶段高水平的智力竞赛,竞赛题的许多知识来源于课本,又远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许多知识来源于大学一、二年级,甚至大学三、四年级的知识。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对教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由于习惯了常规的基础教学,对大学知识有所遗忘,已经不成体系。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之余,要重新拾起大学课本,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加速知识更新,不断提高素质。这不是一两个教师能胜任和承担得了的,需要一批批甘为人梯、富有理想、乐于奉献、事业心强、勤学好钻、勇于带领学生拼搏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的几种途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3.

高中化学竞赛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学重点;板书质量;实验技能;教学基本功;化学素养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1-000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温总理在北京第三十五中提出:“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为了加强中青年高中化学教师的培养工作,促进区高中化学教师业务水平发展,提升高中化学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苏州市吴中区2010年5月举办了高中化学教师基本功竞赛。竞赛分两个阶段进行,先是满足比赛条件的教师写一篇教学设计,课题自定。第二阶段是教研室根据教案设计的质量,选出11名教师参加第二轮比赛,比赛的内容是说课、板书和实验操作。

通过这次基本功竞赛,笔者发现了不少问题,对部分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下降深表担忧,笔者就这次比赛中发现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存在问题

1.1教学重点的偏差

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1专题1第二单元中“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这节课的重点是溶液的准确配制,如何做到“准”,其一是准确称量碳酸钠固体的质量,并把它完全转移到容量瓶中;其二是准确量取溶液的体积,而准确量取溶液的体积,必须注意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量器的选择,二是准确的定容。许多教师在说课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运用上,有些虽然把重点放在了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但没有突出“准”。

1.2板书质量的退化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写好板书并不容易,不仅布局上有讲究,就连最基本的粉笔字也有窍门。 但现在青年教师板书差已经是普遍现象。板书格式和粉笔书法都不尽人意,对板书的淡漠更是让人担心。这次基本功竞赛部分板书充分暴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是板书缺乏格式。有些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写满一黑板,有些是杂乱无章,无条理、无层次,而有些则根本就没有板书。再者不少板书字迹或潦草、或稚嫩、或轻淡。这样的板书让学生作笔记时无所适从,好的板书应该能够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

其二是板书缺乏新颖。人一般都会“审美疲惫”,如果让学生老是看一成不变的板书,学生就会很快厌烦,失去兴趣。所以在设计板书时,就要考虑板书的新颖性、形象性和艺术性,不时给学生以新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次比赛几乎没有看到让人为之眼睛一亮的板书设计,大多是纲目式。

其三是板书缺乏规范。化学专业用语的表示有着严格的规定,教师在板书时应该严守规范。教材中物质量浓度的表示式应为:cB=■,有些教师写成CB=■,有些甚至表示为C=■,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应该用英文字母C的小写、斜体来表示;再如碳酸钠质量的表示方法为m(Na2CO3),有些教师则写成mNa2CO3,这样表示可能被人误认为Na2CO3的化学计量数为m。

1.3实验技能的缺失

教师实验能力的高低与化学教学质量的优劣有着直接关系。不论是规范的、熟练的实验操作,还是科学的、精密的实验设计对学生都有着“言传身教”的潜在影响。

在此次比赛中教师演示的实验是配制100 mL 0.100 mol・L-1 Na2CO3溶液,涉及到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转移、定容。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不少教师暴露出实验技能的不足,如:①天平使用时不取下橡胶垫圈就开始调节天平平衡;②称量时多取的药品有的直接放入原试剂瓶,有的则倒入废液缸,而没有放在指定的容器中供他人使用;③天平使用完毕后游码忘记归零;④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没有深入到容量瓶的刻度线以下;⑤定容前没有振荡容量瓶;⑥定容后振荡、摇匀容量瓶的操作有误,与萃取时振荡的操作混同等。

2几点反思

2.1理念与实践孰重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纸上谈兵”由此而来。

现在为数不少的年轻教师已经读完或正在读教育硕士,他们热衷于学历的提升,理念的更新,这并无可厚非,但作为教师,如果自己的教学基本功都没有过关,理念新又有何用呢?这无异于“纸上谈兵”。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中学有一位初中化学教师,是该校第一位教育硕士,其教的班级化学成绩在平行班级里总是最低,学生和家长的反响很大,最后他自己提出申请到实验室做化学实验员。这也许是个案,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在自身的专业素质过硬的基础上加强进修,教学的艺术才能不断提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行走,不在空中飞行。”

2.2传统与现代共存

在21世纪的今天,现代教学媒体以它强有力的优势冲击课堂。它那新颖性、生动性、直观性的特点和优势,使抽象、复杂的事物形象化,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形俱现。现代媒体的使用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信息量、知识精度增强。图象的运动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因为现代教学媒体的众多优点,很多教师完全放弃了传统教学媒体。曾经红火一时的教师“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大比武而今也渐有被“三机一画”(计算机、收录机、闭路电视的操作以及动画片的制作)测试所取代的趋势。

但是,如果现代化的手段成了某些教师借以藏拙的工具,课堂这块教与学的主阵地终究会被一架架冰冷的机器所主宰,教师反而“退居二线”,失去了我们本应具有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其教学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而这也有悖于教学现代化的宗旨。

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他们各有优缺点,如板书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是师生间最简易、最经常的视觉交流渠道,是组织课堂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板书能体现教师逻辑思维、训练抽象能力,甚至可以体现教师形象。教师 “喜新”不能“厌旧”, 现代化教学手段该用但忌滥用,传统教学手段要用更应活用,他们是互补的,教师应各用其长,“土洋结合”、“新旧互补”,往往能起到1+1>2的作用。

2.3个性与人格凸显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可谓“庇千山之木于一台,汇百家之流于一体”。 但集体备课有时对教师的成长也是不利的。一方面集体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十分详尽,有些教师因此拿来就用,照本宣科,不把心思放在教学研究上,养成了惰性,靠他人的经验应付教学,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张和创新。另一方面因为教案不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拿来的东西直接到课堂上,再好的教案、再高水平的教师都难以上得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师可能失去自己的教学个性,自身的人格魅力得不到凸显。

集体备课要求有备而来、集思而去、个体再备、求同存异。教学需要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没有教学的个性,怎么会有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具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教案也不是一出已经定稿的剧本,而更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它是一直处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

在课改面前,在讲究教学艺术的今天,东施效颦只会让人感到可笑。在教学艺术上,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博采众长,自成一格,让自己的个性得以张扬,形成与众不同的教学风格。

如果说教学是技术加艺术,那么这种技术和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面。教师基本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之一,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教师树立威信,赢得学生尊敬的必要手段,更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上一篇:高等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下一篇:继续医学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