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18:43:17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量

前言:作为一名在读高中生,笔者本人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也有着一段较为苦手的经历,但在频繁请教教师、查阅资料后,笔者总结出了一套较为适合自身的高中化学解题方法,虽然这一解题方法不见得存有较高的普世性,但笔者还是希望本文内容能够为苦手于高中化学解题的高中生带来一定启发。

一、物质的量概述

对于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的重点专题来说,其本身包含着较为繁多的知识重点,结合自身高中化学的实际学习经验,笔者将这一重点概括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辨析、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有关推论、标准状况下气体密度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P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释计算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在高考中都较为常见,而高中生想要取得较为优异的高考化学成绩,较好掌握上述知识就显得很有必要[1]。

对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这一知识重点来说,高中生必须掌握这一溶液配制的具体步骤、使用仪器、重点注意事项等知识,并能够结合这些知识完成实验误差的分析。具体来说,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步骤一般为计算所需溶质的量、溶解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这一系列过程需要使用托盘天平或量筒(滴定管)、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实验仪器,而为了保证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能够较为顺利且高质量的完成,这一实验还需要保证容量瓶瓶塞不漏水、容量瓶规格与配制溶液相同、避免溶质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和稀释、移液需要在室温下进行、水定容超过刻度线后便需要重新进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结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这一重点知识点的内容我们能够发现,小小的一个知识点包含的内容完全能够转变为多种问题,所以说掌握高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是解题的重要基础,这点必须引起高中生的高度重视[2]。

二、物质的量基本概念解题与突破方法

(一)基本概念解题

在上文中结合笔者论述我们能够较为全面了解物质的量所涉及的各类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进行的变形、变换,就能够组成各类化学问题。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知识专题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选择题的难度并不高,但由于物质的量所涉及的知识点过多,这就使得高中生还是很容易在这类专题的化学问题中出错,但这类问题只要高中生掌握较为扎实的相关化学基本概念就能够实现较好解决[3]。

(二)突破方法

为了较好应对物质的量相关的拔高题,高中生还需要对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考查、以气体物质为中心的计算、与物质结构基本知识联系、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合、化学键数目的计算、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等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对于以气体物质为中心的计算来说,分析物质的体积是否符合标准、考虑粒子数目是否与外界条件无关;而在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应用这类问题中,相关高中生需要了解这一定律适用于所有气体与混合气体、阿伏伽德罗定律本身不能作用于非气体、以及这一定律的“三同”推“一同”,只有掌握了这些物质的量相关突破方法,才能够保证高中生能够较好完成物质的量相关问题的解答[4]。

三、相关建议

结合上文内容我们较为全面的了解了物质的量相关概念以及其在高中试卷中的具体表现,而结合上文内容与实际高中化学学习经验,笔者就能够提出针对性较高的高中化学物质的量问题解题相关建议,这一建议可以细分为学会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结合解题分析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的解题规律。具体来说,在学会正确理解有关的概念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要求相关高中生需要在物质的量相关学习中了解这一概念的适用条件,而在了解这一适用条件后,高中生就能够较为好实现对物质的量的整体认识,这样在具体的高中化学问题解答中,因概念掌握不足引发的解题问题就能够实现较好解决;而在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化学计量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本身来源于近年来我国各地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相关问题分析,而在了解了这一相互转化关系后,对这类关系进行灵活转化、举一反三,就能够较好实现化学问题的解决;而在结合解题分析掌握物质的量相关的解题规律这一建议中,这一建议本身属于一条拔高建议,这一建议希望高中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化学学习水平,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进行化学问题的解题练习,这样高中生不仅能够较好解决自身学习中出现的不足,其本身也能够在这一解题过程中实现解题规律的总结,长此以往高中生将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物质的量这一高中化学专题问题的解题自然也将实现更好的展开。

结论

本文以物质的量专题为例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展开了详细研究,虽然介于笔者对阅历限制本文还存在着一定漏洞,但还是希望这一内容能够为我国相关高中生的化学解题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肖晓君,衷明华.高中化学基本概念解题研究及突破方法――物质的量[J].江西化工,2013,04:283-284.

[2]陈善西.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43.

[3]张正泰,张国静.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初探[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0:80-83.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学法指导;化学思想;学会学习

1.加强高中化学学法指导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必须强化学法指导。

2.初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差异

初中化学侧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记住“是什么”外,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高中阶段要求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将学过的知识巩固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

新高中化学课程包括2个必修模,6个选修模块。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能力与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与态度是最终目标。

4.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

(1)牢记重要物质的性质

(2)掌握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3)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

4.1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

4.1.1必修模块概念原理的编排顺序及层次关系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涉及物质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个领域,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学习阶段,设置初步建立和系统认识两个水平层次,呈现螺旋上升的组织特点,体现了必修教材“基础性”的特色.认真分析概念原理的层次性、阶段性对理解概念原理大有帮助。概念原理的层级发展关系如下:

4.1.2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设置的基本概念的分类

(1)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衔接的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

(2)物质结构基础上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元素周期律;

(3)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吸热、放热反应、原电池等;

(4)有机化学中的部分概念。

4.2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对策略和学习方法

4.2.1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

(1)采用合适的学习模式:初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果,分析得氧失氧的现象而得出的,进入高一,同样的概念,再通过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弄清楚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抽象出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属性进而形成概念,最后借助实例促进概念的迁移,加强辨别,准确掌握概念。另外许多化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关的图解。教材中的插图融科学性、直观性和抽象性于一体,使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规律化,应学会识图、析图打开知识重点、难点。

(2)分析概念的核心词汇:

学习新概念时,抓住定义的关键,可以尝试分析定义的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可以点明该概念的内涵要点。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其内涵是“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个定义包括“元素”、“化合价”、“升降”、“化学反应”四个关键词语,这是判断一个反映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要点。

(3)列举实例:

如“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尝试列举几个化学反应,来判断它们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构建思维导图,知识可视化

思维导图就是用画图的方式,把要学习的主题置于圆圈或方框中,在概念的学习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将内隐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知识,有效的帮助对概念的把握。

4.2.2基本理论的学习方法

(1)分类的方法

“分类法”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例如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一方面,高中化学在此基础上将分类继续完整细化,指出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等。另一方面,高中化学还将物质分类的方法用于指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归纳整合的方法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的变化,可以形象地描述为由“点”到“面”的递进。一方面表示知识范围更加广阔,另一方面表示理解更加深入。但是,高中化学的扩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延伸开来的。初中化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高中化学展开的起点,展开的内容在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归纳整合的方法,从一个小知识点开始,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相似特点的内容,把众多的内容纳入到一个知识“网络”中,由“点”向外辐射,牵引出更多个“点”,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这样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

(3)通过对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构强化理论知识的脉络体系

知识提炼和重构,是巩固、理解和提升过程.“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单元我学到了什么”;“本册书我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

(4)必须具备一些化学思想来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一,守恒思想。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电荷守恒对于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体现较多,有了这个思想作支撑来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将非常有系统性。

5.结束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总之,学习方法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中巩固必备的初中知识是前提,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关键,掌握正确的学习模式、能够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升华和总结是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教科书(选修1-6)2007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下册)2006

3.万莉,彭蜀晋,樊敏.化学教育,2009,30(7):18-19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设计 实践

0.引言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育改革不断升入,高中化学教学需要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但是,在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急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以便提高教学效率。而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能够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1.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1.1基本原则

首先,以学生为主。目前,教育改革需要确保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学习教学观念,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更应如此,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次,以问题为中心。学习主要是一种认知过程,在进行支架式教学的时候,主要以问题为主线,逐渐引导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与新方法、新思想等[1]。

1.2基本流程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中,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其次对教学内容与情境进行设计,再次需要对支架进行设计,对合作学习进行设计,最后对评价进行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之后,可以确保化学课堂根据计划执行,以便确保教学的条理性与系统性。

2.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1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实践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将化学现象与事实通过系统的分析、归纳与总结出来的理性知识,主要反映出化学现象与事实的本质。该知识是学生必要掌握的,并且也是难点。由于其概念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容易被学生直观的理解,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化学基本概念[2]。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教学中,需要优先对其教学进行设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主要目的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进行了解,并明确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过程,掌握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在于从化合价升降角度来了解其本质;难点在于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了解与掌握。其教学过程主要以逐层搭建支架为主,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教学情境,并对反应概念进行引出,从而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内容,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者独立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并帮助学生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2.2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实践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高中化学知识中的基本知识,在改善人们生活条件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由于元素化合物知识较多,记忆性较强,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取更好的知识[3]。例如,在“硫与氮氧化物”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二氧化硫与大气污染知识进行支架式教学设计,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硫酸型酸雨的概念、原因、危害以及防止措施等进行了解,并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用途以及化学性质。重点在于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难点在于酸雨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可以通过支架式模式来创设教学情境,以便测定酸雨的PH值,并搭建支架来探讨酸雨的形成因素,之后通过试验探究其形成过程。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酸雨的危害以及化学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情况以及国内酸雨危害视频与图片等分析我国酸雨分布情况,并逐渐引导出本章节的知识点。可以通过模拟酸雨的小实验让学生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与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其形成原因,并对其进行防治。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对其化学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2.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中的实践

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均属于程序性的内容,其主要是通过物质结构理论以及化学反应等理论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并逐渐形成微粒观、结构观以及平衡观等理念。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化学反应限度”这一基本理论进行支架式教学设计,其设计的教学目标包括该理论的概念以及特点、性质等,理解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特点与本质。其教学重点在于其概念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而难点在于其本质以及达到化学平衡时的特征。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有效地搭建问题支架,需要创设出良好的问题情境,以便正确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逐渐引出“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概念,并对自身不懂以及质疑的地方进行提问,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其相关概念与知识框架进行构建与理解,并逐渐掌握该知识点。同时,对其实际运用进行有效的探讨,以便提高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围绕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两个反应进行分析,其中各个物质的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这两个反应将其概念引导出来,并进一步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对其概念与特点进行熟练掌握。之后逐渐建立自身的概念体系框架,将其运用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支架式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对化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简化内容,以便确保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3.总结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以便顺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炳林.支架式教学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13,23(9):98.

[2]杨珊珊.支架式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7):129.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 化学能力 主要因素

一、兴趣是激发高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前提

任何形式的学习中,兴趣都是影响人的最终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高中化学学习来说亦是如此。由于高中化学知识自身的复杂性和连贯性,加之它是化学学习的一个跨越性阶段,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的学习效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其所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他们能够更为顺利和高效地进行化学学习。

例如,在讲授时“氧化还原反应”时,由于反应物质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它相当抽象的微观反应过程,无论教师如何努力地讲解,很多学生仍然觉得很抽象,无法理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微观过程制作成动画,运用多媒体表现出来,使反应过程简单逼真地呈现在每一个学生面前。这样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既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认识物质结构,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又能够有效地调动起高中生学习化学的欲望,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环境条件

环境氛围是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的因素,加之高中生是处在心灵敏感的时期,外界的环境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往往会超出教师的预想。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利用改善自我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而是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感受,以学生的需求为立足点,为他们营造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沉闷死板的现象。如此一来,教师应该试着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因为化学学习需要学生思维的开拓。另外,高中生在化学学习中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表述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当配角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一种朋友的心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拉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融入到化学学习中,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表达自我的一个平台。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加轻松、更加自信地去接受化学新知识,也从根本上为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决定着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单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一切教学都是立足于书面考试的教学方法,要更多地去考虑学生的所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采取循序渐进且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出色的能力。

(一)教师要注重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讲授

无论在任何科目的学习中,基本概念都是学习的起点,它所体现的不是对知识的单纯总结,而是对知识的归纳和升华,领会了基本概念,就相当于理解了所学知识的灵魂,后续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容易许多。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来说,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泛,也更为深奥,所包含的概念也更繁多。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该采用“透析法”为学生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并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基本概念的方法,为他们学习后续知识,以及提高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不能忽视化学例题讲解

在理科性质的学科中,最终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因此单纯的概念理解是不能满足学生最终的学习要求的,因为单纯的概念理解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整体逻辑思维能力,达不到最终的教学要求。而例题是对化学知识应用的典范,可以为学生提供解题范式。因此,教师对例题讲解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相关题目的解答,以及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因此,化学教师应该认真仔细地讲解每节课的例题,并给予学生以清晰明了的解题思路,以培养高中生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影响理科性学科学习的重要因素。高中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例如元素周期表始终贯穿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中。另外,化学学习中元素、化学方程式以及各种实验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时候一个题目会包涵所有的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其中的一个点接连推理出深藏其中的其他知识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单纯地为学生解答答案,笼统讲解解题过程的教学方式;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复杂的问题中寻找突破点,然后顺着突破点逐步挖掘所深藏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思考表面知识所蕴含的深层次的含义,从而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形成化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

四、课后训练是对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要想让高中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课后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课后的训练是对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成果的一个检验,同时也是一个强化过程。通过课后的训练,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典型题型的掌握情况,也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任何形式的讲解或者口头表述都不能很好地诠释化学知识,而让学生进行自我的训练,让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寻找自己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设计的课后训练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需求,要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实验题的设计可以围绕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诸如此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等。

每一个学生都具备不可估量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立足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目标,不断寻求能够改善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因素,并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有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化学学习基础,他们才能够积极地、主动地投身于化学课堂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肖学平主编.导学课堂教学模式[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5篇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交流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可选择的课程模块,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两者的课程性质我们不难看出,初中的课程特点可用“形成”二字概括,高中的课程特点可用“发展”二字概括,高中的课程应该在初中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化和发展,两者是一脉相承的。

二、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的现状

为了确定初高中化学课程是否存在衔接不良的状况,笔者对广州市第二中学2012届高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累计发放问卷361份,有效问卷361份,共有10道问题。

对于问题“由初中进入高中,学习上能否很快适应”,有57人选A“能”,占总人数的15.79%;228人选B “不能”,占总人数的63.16%;76人选C “一般”,占总人数的21.05%。

对于问题“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难度如何”,有38人选择A“太深奥,无法与初中化学衔接”,占总人数的10.53%;有304人选择B“难度大了,但与初中化学也很有联系”,占总人数的84.21%;有19人选择了C“难度差不多”,占总人数的5.26%;没有学生认为高中化学比较简单。

至于“你觉得初中学习化学的基础对高中有影响吗” 这一问题,有342人选择了A“影响很大”,占总人数的94.74%。

从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高中化学课程在难度上较初中有明显的提升,造成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之后不能很快适应化学的学习,同时初中的化学基础对高中的化学课程学习影响很大。

三、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的基础

1.元素化合物知识

初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前期是以气体为导入,以个体为主,中期渗入单质,单质对应化合物这一研究方式,后期的金属和酸碱盐部分则以分类思想贯穿。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在高中以族为轴线,主要以典型例子的介绍为主,与初中分类思想和抓典型的思想一脉相承。

2.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

笔者对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做了统计,并与初中课本相关内容进行对应,见表1。

表1

表1(续)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中和高中在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的主体基本上是一致的,高中在初中建立的基本框架上进行了细分和深化。

从上面两部分的比较可见,高中教材和初中教材属于同一体系的,不存在本质冲突,衔接应该是无缝的。

四、如何运用初中实验教学与高中化学课程衔接

既然初中和高中是同一体系的,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时候,初高中采用同一个实验进行引入,然后在讨论深度上加以区分,就可以缩短初中与高中之间的差距。例如物质的量,高中只有一个特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对于这个内容完全可以根据初中分子间隙的实验设计一个绿豆实验,让一位学生出来数绿豆的数目,引导学生通过先分小堆,再数堆数的方式,来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

对于离子反应,可以从导电性入手。笔者进行初中化学“酸碱盐性质”内容教学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创设情境

教师:硝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欲除去氯化钠应选择什么试剂?

学生:硝酸银。

2.提出问题

(1)根据什么选择硝酸银?

(2)从微观角度看是什么在反应?

(3)若恰好完全反应,从微观角度来看反应后溶液中有什么?

3.实验过程

(1)导电性实验1

用HCl,NaOH,CuSO4,Ba(OH)2和酒精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现象:可见连接酒精的小灯泡不亮。

分析:酸碱盐的水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决问题(3)反应后溶液中有钠离子、硝酸根离子和水分子。

(2)导电性实验2

留下CuSO4和Ba(OH)2两种溶液,将小灯泡接通CuSO4溶液,并向CuSO4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观察现象(如图1所示)。

现象:小灯泡逐渐变暗,最后熄灭,然后重新变亮。

a b c

图1

分析1:反应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小灯泡变暗。当BaCl2溶液添加过量时,溶液中又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小灯泡重新变亮。

方程式:CuSO4+Ba(OH)2Cu(OH)2+BaSO4

分析2:反应前小灯泡亮,说明有自由移动的离子(Cu2+,SO42-,Ba2+,OH-)。反应前小灯泡熄灭,说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决问题(2):从微观角度是溶液中的离子在反应。

在我校2012届初三年级4、5、7、8班4个平行班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在月测中设计了相关题目,占5分,各平行班答题情况见表2。

表2

可见该教学方式对学生理解酸碱盐的微观反应过程有极大的帮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质,总结同类型反应具有相同的反应实质,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离子反应这一概念,但是为高中讲解离子反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从实例中可以看出,如果利用实验作为突破口,在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中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将有利于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初中教学中作适度提升,既有利于考试,也为高中化学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在高中教学中先弱化高中部分的难度提升,尽可能用初中见过的实验引入,让学生深刻体会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初高中化学课程实现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侯连峰.高一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侯国斌.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2.

[3] 饶斌遒.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探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8):170.

[4] 曹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教书育人,2006(S1):92-93.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基础概念 教学核心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化学基础概念是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能够有效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基础要素。尤其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较初中有了非常大的拓展,并且基本知识概念较多,概念形成的问题和以概念引申而形成的问题比较突出,需要化学教师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才能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最终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文章就强化概念教学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对如何提高化学基础概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进行讨论。

1强化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基础概念是化学知识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培养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M行概念教学对高中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高中的学生已经处于思想成熟的阶段,大部分学生持有较高的求知欲,尤其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学生可以找到探究的乐趣。但是化学概念的学习就显得枯燥乏味,所以大部分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重彼轻此的现象,高中化学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的学习,纠正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偏差。最后,从整个化学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概念教学是保证化学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化学基础概念往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没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所以与化学实验相比,化学概念的学习显得乏味,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不断的改进化学基础概念教学的手段,最大程度的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2高中化学基础概念教学核心构建的具体措施

2.1教学思路的设计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来,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思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保证教学设计能够适应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化学基础概念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构为基础,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思路的设计。(2)高中化学教师要确定教学的思路,就需要对教材中基础的化学概念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对学生既定的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有所了解,然后才能确定整体的教学思路框架。例如,在学习电解质溶液概念的时候,教师应该了解到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电解质,即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电离进而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在此基础上进行高中电解质溶液知识的扩充和拓展,如,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运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2把握概念间关系

(1)概念间的关系分析是促使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用有效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概念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化学基础概念的掌握。(2)学生对概念的质疑已经上升到高中概念教学的较高层次,也是学生熟练掌握概念知识的结果,教师应该抓住这种绝佳时机,针对化学概念设置相关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惑去深入化学基础概念的探究,最终了解概念的具体应用。(3)强化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概念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同时教师也要设置检验学生概念掌握程度的标准,了解学生基础概念的掌握情况。例如,在学习苯的性质和应用的时候,教师为了检查学生的基础概念掌握程度,可以将少量的苯倒入干净的试管中,将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现象,发现当试管从冰水混合物中拿出时,液体变成无色固体。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实验现象提问学生现象发生的原因,检验学生对苯的基本性质概念的掌握程度,学生回答:“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苯的熔点高于0℃,所以在冰水混合物中能将苯由液体冷却为固体。”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基础概念掌握的程度,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3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概括能力

化学基础概念教学也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思维,不能一味的用理论性的语言描述化学基础概念,应该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化学概念。例如,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中离子键概念的形成,教师通过演示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黄色火焰,并有大量白烟生成。然后教师提问:“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你能根据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来解释吗?”学生回答:“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而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七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在反应时,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形成钠离子和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然后教师总结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空间位置上相对稳定,说明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一种束缚,这种束缚就是离子键。通过实践观察设疑,有效提高了学生概念的概括能力。

3结论

经过本文论证,在高中阶段化学基础概念的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要了解强化概念教学的必要性,通过教学思路的设计、概念间关系的把握、培养学生对概念的概括能力,有效地提高高中阶段化学基础概念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温海港.探讨高中阶段化学基础概念的教学[J].考试周刊,2015(56).

[2] 肖建明.化学教学基础之概念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4(12).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7篇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首先是由作为基础的两个模块组成,即《化学1》和《化学2》,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部分,而还有作为选修的六个模块是依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必修模块内容重点是要求学生将初中的知识与技能和高中进行有效衔接,而选修部分旨在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对于在复习课内容的选择上,在每个模块的学习结束之后必然需要复习,整个模块学习结束还需要进行整体复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到了三种学习方式,一是自主学习,二是合作学习,三是探究学习方式,教师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模式与这三种学习方式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结合具体的学习任务,整合成多种教学方式。

二、新课改后高中化学复习课现状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目的是在短时间之内,让学生自己将学科知识进行内化,自己构建成知识系统、以及知识网络,使之对化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上升一个新高度。但是由于时间紧张的关系,教师也普遍感到课程安排紧张,精力有限,很多老师直接使用之前的复习设计,仅仅是高考题部分补充上一年的高考题,造成复习方式单调,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课堂效率低下的情况。教师复习内容的选择上,不敢漏掉知识点,造成缺乏对新课程标准的把握,导致课堂时间的浪费。

三、新课改下高中化学复习课策略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需要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基本概念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顺利地解答习题和进行实验。通过基本概念的复习将理论知识、物质结构以及性质和实验、计算技能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更深,从而构建完整、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四、总结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化学的复习课需要教师准确把握住课程标准,并且运用到实际的化学复习课教学当中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稳固的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言语智力

抓好化学教学中的咬文嚼字,有助于实现化学的有效教学[1]。高中化学涉及的基本概念、化学术语非常多,有些概念又非常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咬文嚼字,讲清概念。在日常化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后做题时往往会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对基础概念不熟[2]。那么如何做到在教学的过程中咬文嚼字,把这些基本概念讲解清楚呢?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用比喻、编口诀的形式

概念能够把事物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具备科学性。概念从感性认识入手,总结规律,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教师在讲解概念的时候,要把理性认识用感性认识表达出来。比如,讲解原子与原子核的相对大小的时候,可以将其比喻为乒乓球与足球场的相对大小关系,这个时候概念就具象化了。根据“多元智力理论”[3],人们对于概念的理解、运用都属于多元智力中的言语智力。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原理、概念、术语等都是发展学生言语智力的好材料。教师可以把枯燥的离子符号、元素符号、氧化与还原等概念编成便于记忆的顺口溜,让学生首先能够轻松地记住,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到透彻理解。

二、用正、反方面讲解的形式

有些概念从正面说成立,但是从反面说则不一定。比如,在讲“电解质”的时候,教材中的概念是“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教师要提醒学生思考,在水溶液里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就一定是电解质吗?此时,要告诉他们这个概念反过来就不正确了。这时就要提醒学生注意判断电解质有三个要素:①环境:水溶液或熔融状态,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②现象:导电;③组成:化合物(纯净物)。另外,教师要通过例题补充说明:①金属单质能导电(晶体或熔融状态),但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SO2、SO3、NH3等类化合物因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导电的物质,属于非电解质。③Cl2等单质因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导电的物质,但它们本身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④CH3CH2OH、蔗糖等属于非电解质,因为这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⑤H2O是极弱的电解质。此时,关于“电解质”的概念才算讲解完。因此,“咬文嚼字”要求教师要像讲解数学里的必要充分条件一样,做到全面讲解。

三、用实验、模型等直观的形式

化学实验生动有趣,而且往往现象明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讲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因吸热反应而导致烧杯底部的水凝结成冰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会对吸热和放热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另外,在讲解有机物这一专题的同分异构体时[4],教师可以用分子模型实物让学生轮流观察,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搭建。这样就比教师单纯在黑板上画结构式更加直观和有趣。而这种对化学概念的“咬文嚼字”必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四、结合之前的概念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接触过化学,因此他们对于有些化学概念并不是全然陌生的。比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时候,通常会以氢气还原氧化铜为例子切入。初中教师是从得到氧原子和失去氧原子的角度来讲解的,而高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得失氧原子上升为化合价的升降,并进一步深入到电子的得失,从而引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等概念,也为后面学习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化学这门课程的知识点彼此之间都有关联。因此,教师不要让学生被动地去掌握某一个知识点,而要鼓励他们去主动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五、结语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每一年的高考题对于化学概念都会有考查[5]。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好这些基础概念,值得每一位化学教师用心去思考。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化学概念“咬文嚼字”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基础概念,增长言语智力。同时,学生的各项能力,如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等都会得到相应的增强。

参考文献:

[1]王梅.浅谈化学基本概念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12):53.

[2]潘雪婵.咬文嚼字: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语言智力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12(19):156-157.

[3]曹瑞奇.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3(22):136.

[4]范锋浩.如何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5(11):32-33.

[5]魏启河.析2010年上海高考化学卷谈有效教学[J].化学教学,2010(12):52-55.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概念图 高中化学教学 系统化 思维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好基本概念,才能更好的与化学原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概念图通常用线将多个概念连接起来,来表示各个概念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形象化,表征化,结构化。学习者通过概念图,将不同的概念与意义联系、区分,使其头脑中有一个形象的框架,将知识串联起来,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一)高中化学学科特点。高中化学概念数目繁多,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各个概念弄混,对概念理解不全面甚至认识错误,从而导致一个问题反复出漏洞,降低学习效率,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也让很多教师头痛不已。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化学概念,清晰的掌握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物质变化的过程及规律。

(二)高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太过死板。由于受高考政策的压制,以“上分数”为目的的教学成为各个高中各个学科的通病。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将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当作唯一真理,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寻找一种高效创新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概念图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一)概念图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内容采用概念图展示出来,可以使原本杂乱无章的概念由点到线,有线到面的层层梳理,更有利于站在宏观的角度上把握知识的整体性,使知识内容变得明朗、清晰。学生在视觉和头脑中接受了这样一种清晰合理的表达方式,更加容易掌握知识,课堂效率自然事半功倍。我在某节课上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刚开始学生反映很激烈,都表示不会做,搞不清楚要做什么,毕竟以前从来没有用过这种方法。后来我鼓励他们,就根据自己对本节的理解,将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用概念图归纳出来即可,不用担心弄错,他们才慢慢进入状态。结果是那节课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学生们给我的反馈也是不错的。在教师的讲解之后,又通过自己的分析和与同学们的探讨,在自己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制作的概念图,虽然可能不是很完善和全面,但着实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一来,他们对那节课的内容有了比以往更深层次的理解,掌握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后来,学生们在私下反映,他们会经常自己整理概念图来进行预习复习,效率确实比以前要高很多。

(二)概念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不仅仅是老师在讲台上做自我演讲,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固然要预先整理好概念图,以便于也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们根据本堂内容,自己归纳整理概念图,构建知识框架,由此激发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脑。

(三)概念图有利于学生整合知识,加深理解。化学的基础概念大都比较“散”,且概念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很容易造成混淆。比如,学生常常把“氧”理解成为“氧气”;可以进行“还原反应”理解成具有“还原性”...这都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全面或者是错误的理解引起的。有了概念图,学生们就会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将知识自然而然的加以整合。这样做可以有效的减少或避免对概念理解的片面性、武断性,使知识系统化,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创新,使知识结构在头脑中更加完整,知识脉络更加清晰,逐步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并在实际做题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金属与氧气,与水,与酸,与盐溶液等反应后,运用归纳、综合、类比的方法找出金属之间的共性,同时让学生比较钠、铝、铁分别与氧气,与盐酸等的反应,找出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对比分析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并结合金属活动性规律,自己归纳整合金属的性质,用概念图的方法记录下来进行总结,从而更加全面深刻的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四)概念图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概念图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学生学在自己制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同学多多交流,借鉴他人的智慧,既可以增进同学间的情谊,又刺激了多种智慧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很大帮助。在学生一起构建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在思维上的局限性和不完全性也会暴露出来,教师在发现问题会可以及时给予纠正与引导。最终,学生在思想火花的碰撞和交流沟通中最终形成小组或班级的概念图。

三、总结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等,概念图的使用与其宗旨基本是相同的。将概念图运用到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促使其进行高效的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使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打开思维,进行富有创造力的教学,进行更有效,更新颖的教学。关于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深究,比如如何发挥概念图教学的最大功效,怎样在实践中丰富其内涵,概念图教学的策略等,都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实践和认证。研究者们也会继续努力,将概念图的研究进行下去,提供更加丰富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杨亮涛.利用概念图促进知识建构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新课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概念”一词的解释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基本”的解释是“根本的”。所以概念就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里的反映。化学基本概念是反映客观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的基本形式。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可粗略地分为: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化学量、化学用语、化学实验技能、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和胶体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区别、相互独立。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化学计算以及有机化学等方面化学知识的基础。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考化学成绩的高低。

但对学生而言,受自身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的限制,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上,特别是抽象概念知识的学习上普遍存在较大困难,一般中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存在的部分问题有:(1)理解的少,死记硬背的多,认识不清概念的本质和外延,造成了主次不分。(2)对于相关概念认识易混淆,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3)对概念只存在表面的理解,缺乏应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做实验常存在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更好的实现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谈几点心得:

一、夯实基础、力求准确到位不留死角

以高考考纲为教师基本概念复习的依据,全方位准确理解高考考岗对基本概念的所有要求,以达到明确考点、抓住重点、强化热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而同学们要仔细研读教材,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力求做到能准确记忆、透彻理解、灵活应用,在熟练掌握常规解题思路的同时,还要注重方法、技巧的形成。就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要有所突破,注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谈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我们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即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升降,而忽略本质的理解,使得学生错误的认为该反应:CaO2+2H2O=Ca(OH)2+H2O2也为氧化还原反应,实际此类似CaC2和水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应该准确的告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只有全面而准确的解释了这些基本概念,让学生把握基本概念的本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二、类比分析,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混淆不张冠李戴

同学们对一些相近的化学基本概念容易造成混淆,主要是对概念的实质未能掌握,特别是对一些叫法相近的、前后联系的概念更是如此。所以在复习到这些易混淆的概念时特别注意,既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又要把握概念的外延,更要强化类比相似概念的异同,突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相应的网络知识图。在练习中可采用简单题组的形式加强概念的辨析,多以典例强化概念,同时用“关系图”来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延。例如,在复习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基本概念时,运用关系图加以分类,

再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把握它们概念上差异的基础上,再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加以强化,记住有关的典例,有助于同学正确的加以辨别。

三、迁移应用,前后联系构建网络,系统了解概念的应用

首先构建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弄清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再对各单元之间的知识进行相互的融合,使之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二是要形成方法体系,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要不断归纳相关知识的规律、解题方法和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例如在复习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基本概念时,由概念提出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完全电离,从而引出强酸弱酸的判断及电解方程式的进一步巩固,还可以应用到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离子共存及盐类水解上,以达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的目的。

四、归纳总结,掌握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众所周知,化学基本概念有着“零”、“散”、“多”的特点,在专题复习中,仅仅抓住基本概念的重点、难点、热点构建知识体系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化学知识总结归纳成规律,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先对双基知识进行分析、整理,然后总结归纳,最终举例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再在专题训练中,逐步加强知识间的融合以及专题内的综合,或专题间的综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高中化学的离子反应的概念教学即可解决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延伸出的离子反应规律即可解决离子共存、盐类水解及其有关探究性实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学即可解决原电池、电解池及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综上所述,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在广度上,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记忆准确理解透彻,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前后之间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上,能熟练地进行辨析和应用;在深度上,认真分析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对比,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辨析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元柱.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J].科学教育,2009.4

[2]黄正旭.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2011.05:107

【作者简介】

上一篇:化学有机物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中化学物质用途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