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5 08:57:02

高校武术教学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当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场地设施缺乏,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严重的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普及与推广,阻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对以上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总结前人的经验,提出了新颖的高校武术教学策略。

1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绵阳市三所高校(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和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和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综合分析法。

2结果与分析

2.1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多发方面的,但是主要因素是运动场管不足且质量较差,这已成为目前突出的问题,大学生对武术的了解主要来自电影,武术侠小说和书籍杂志,说明大部分同学没有武术基础,因此在进行武术教学时,特别是在教材的选择,教材的要求和进度的安排上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做到因材施教。

2.2高校武术教学的安排武术是中华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史悠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徒手还是拳脚动作,还是使用器械的技巧,都包含有跑,跳,闪,躲,滚,翻,拳打,脚踢等基本技能,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统一,武术运动中的套路演练能够全面提高人体各项素质,但是目前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内容依然以初级拳(械)和简化太级拳为主。

2.3高校武术选修课学生对武术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名好的教师不但能授业解惑,而且能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目前高校武术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表示不满意,这是一个敏感但是又不能回避的问题,同时,还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武术选修课,但是,却严重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出现一名教师身兼数个项目的情况,虽然目前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还比较满意但高校武术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2.4武术的“技击”本质体现不充分教师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武术运动的本质特点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现行教材中武术的基本功和基本技术的教学占据绝对比重,教师教授内容以套路居多使颇具技击实效的武术动作向肢体练习的“舞武”演化,最终使学生失去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3分析与讨论

3.1学生武术基础较为薄弱,水平不均衡学生的武术基础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从调查可知,3%的学生学过武术基本功和武术套路,武术基础较好外,大部分学生武术基础薄弱水平不均衡,这就为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分组学习。

3.2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重视学生的愿望,突破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框架,与时俱进,敢与思考,勇于摸索积极实践,大胆放弃学生不想学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教学设备,学生男女比例构成及教师的教学专长等,谨慎挑选教学教材努力钻研教材,熟悉掌握教材,思考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为教学改革做好业务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

3.3采用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尽情表现并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在切磋中根据个人的“实用”需要突破教材的框架,对所学的内容作适当的改变,同时,还要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比如,让某一组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他们的创新动作,鼓励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动作进行评判,思考,改进,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民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主动,气氛更和谐,身心更愉悦,教师在课堂上要主要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调整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要把武德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始终,重视学生人身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发生,使学生在相互尊重的友好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4结论与建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武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但现有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与缺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武术改革的模式,更好的发挥武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各类学校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科学的安排和组织武术教学,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高校武术教学的文化内涵,采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武术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全面提高高校武术教学的质量。

各高校在设置武术课程时,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人文发展和娱乐性为基点注重学生体育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增强体质与提高健康水平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等目前关键性问题,即一切活动均应围绕着如何促进学生发展这样一个重要核心,构建合理,科学的适合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教学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武术理论知识的讲授,适当降低考试,评估要求,努力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学生能在一个比较宽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基本技术并得到身体锻炼,改善教学场地,器材和设备,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学习,锻炼的环境,同时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5参考文献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武术教学武术状况调查高校教育

1域外搏击项目对武术产生冲击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交融。中国人走出中国到外国去发展,与此同时外国的一些项目也进入中国。目前跆拳道在国内发展较好,其对武术在国内的发展发起了强大的挑战。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既开设了跆拳道课又开设有武术课的28所学校中有18所学校跆拳道选课情况好于武术,有10所学校武术选课的情况和跆拳道选课情况相比差不多,且跆拳道协会比武术协会办得火的学校所占比例颇大,达到有协会学校数量的85%,说明学生更喜欢去练跆拳道。

2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较多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武术的关注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逐渐提高,可供大家娱乐和观赏的体育项目也随之增多,很多时尚项目被广大高校学生所接受。相对来说,武术已经有些跟不上潮流,不能引起青少年的兴趣了。加之有些学校没有练习武术的氛围,社会也缺乏这一方面的提倡,造成了某些学生虽喜欢武术却没人练习的现状。

3升学压力增大对于武术教学产生不利影响

想解决高校武术发展的问题还要从根源做起,让孩子从小接纳武术,耳濡目染,形成练习习惯。但实际上,中小学生却没有习武的时间。文献资料表明,中小学生在业余时间除了写作业外还在上英语、数学等的辅导班,同时进行一些钢琴等艺术项目的学习,能从事体育活动的时间极为有限。青少年甚至没有机会接触到武术,更不用说喜爱了。一个对武术毫无所知的学生进入高校,不能期望他对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4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现状来看,武术课在各高校整个培养方案中的课时有限,内容比例在8%左右。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武术课,但项目很单调,学生基本是不选择武术课程进行学习的。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高校以及学生自身对于武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其中的一条主要因素。

5武术项目自身特点以及考评制度的限制

武术是以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并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技术复杂、方向变化较多。武术课学生考试成绩的评判多为学期末的“技术考试”为主。造成学生片面的重视技术的学习而忽略的文化的传承,而对于不影响成绩的理论课程视而不见。

6对如何解决高校武术教学困境的建议

6.1加强武术的宣传包装,提高民众对于武术的认可度。想要解决武术在高校发展的整体问题,眼光必须放在整个社会。要发挥社会的引导和宣传作用,首先要提高武术在民众心中的认可度,大多数人尤其是社会的高层应该先重视武术。只有这样,武术才能被更多的人多接纳,才能在社会上发展,以致影响到高校学生。上个世纪实际80年代,电影《少林寺》的播出,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股习武热,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是今天,由于相关影视作品加入了大量的电脑艺术,反而容易让民众对武术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武术在社会的推广。解决高校武术教学问题关键不单纯在于高校,还在于整个社会的态度。只有解决好了社会对于武术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才能解决好高校武术教学的问题。

6.2充分发挥高校武术社团的作用。高校当中形形的社团对于相应项目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团体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仅次于班级。有很多同学对于武术的学习很有兴趣,只是没有人引导往往就荒废掉了。这就要求武术社团在高校中起到了一个团结这些有共同爱好的人,把喜欢武术的同学组合到一起互相进行学习和了解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一个组织,武术团体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个人都不能替代的,武术团体的集体活动,往往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学生。

6.3武术应该推陈出新,时尚起来。新的社会环境和新的思想观念使人们对事物产生新的看法。武术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其中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解决当前的问题,就是既要发扬又要继承。继承前人留下的经典的文化、传统、养生知识,同时为了适合这个社会的需要又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开发出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项目,加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武术的“时尚”是多方面的,武术服装,道具,背景音乐都应该大胆的改革。最后加强广告宣传,促进武术文化的培育。

6.4将音乐与武术套路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武术套路的练习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会激发学生练习的激情,更能收放自如地展现动作,使武术动作、音乐和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传统的武术套路教学方法古板、情境沉闷、练习过程乏味枯燥,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就更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使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一点一滴地丧失。鉴于这种现状。我们理应对武术教学环节进行思考,将音乐和武术套路教学相结合。合适的音乐和武术套路的结合有利于武术套路的习得和掌握。当然,要将音乐加入到速度更快、难度更高、衔接更多的武术套路上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7结语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评价

一、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

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是依据高校武术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对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其基本内涵可从三个方面加以诠释:第一,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是依据高校武术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进行的。高校武术教学目标是对高校武术教学是否预先实现的成果,也是对高校武术教学任务完成的评价依据。而高校武术教学原则是对高校武术教学是否合理或是否符合高校武术教学基本要求的评价依据。第二,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对象是“体育的‘学’与‘教’的过程和结果”。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重点对象是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当然也包括参与教学的教师。第三,高校武术教学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评价判断和量评的具体工作。在高校武术教学中评价判断主要是定性评价,当然也有少部分定量评价。

二、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分类

就高校武术教学评价而言,笔者从不同的视角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分类:第一,从评价的主体和评价的对象进行分类,可以将高校武术教学评价分为高校武术教师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高校武术教师对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大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高校武术教师对同事的评价、高校武术教师自我的评价等;第二,根据武术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大类;第三,根据评价的标准进行评价,分为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第四,根据评价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他人评价、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第五,根据评价角度不同可分为单元评价、多元评价;第六,根据评价的内容可分为武术教师教学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

三、高校武术教学评价应注意的主要事项

1.高校武术教学评价应明确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目的

高校武术教学评价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目的。首先,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是判断大学生的学习潜力,选拔武术人才的参考标准。其次,高校武术教学评价是判断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评定武术学习成绩的目标。根据高校武术教学大纲要求和标准,能甄别大学生学习状态评定大学生成绩的评价。再次,高校武术教学评价能发现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帮助大学生学习进步。根据高校武术教学的要求和需要,为发现和反馈大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评价。最后,高校武术教学评价能反馈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激励大学生进步,是根据高校武术教学的要求和需要,使大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进一步的潜力而进行的评价。

2.高校武术教学评价应注意“武术教学评价”的地位和应用频度

高校武术教学评价在评价中作用不尽相同,有利有弊。在当前武术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所处的重要性和突出性也都是不一样的。在武术教学实践中被使用的频率也并不相同。目前,不同的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各不相同。武术教师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是比较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使用频度为每学段、每学年、每个单元;武术教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使用频度是每时每刻的;武术教师对自身的评价是一种辅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使用频度是每学期1~2次。

3.高校武术教学评价应注意武术教学的特点对武术教学评价的要求

武术教学的特点使我们对武术教学的评价应予以着重考虑。首先,大学生在身体与技能方面具有先天差异,因此在武术教学评价中要求应更高。其次,武术教学具有“即时评价”的特点。最后,对武术教学评价是对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密切联系的评价。身体自尊是大学生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敏感的部分,而对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素质的评价与大学生的身体自尊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高校武术教学评价中,应注意上述武术教学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高校武术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理念

一、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被广泛的推崇,我国的教学改革工作也日益深化。但在体育教学方面,素质教育的改革相对缓慢,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仍然存在很多弊端,下面重点介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1、受应试教育思想的不良影响较大

目前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高校的武术教学仍然遵循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仅仅强调学生对武术技能的掌握,缺乏对学生武德及武术思维的培养。学生往往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实用主义”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武术能力培养,也使得学生的武术学习与终身体育的精神相背离。2、武术教学的课程内容陈旧当前多数高校的武术教学,仅是学习武术其型,教学内容传统老套,武术学习也枯燥无味。在日常的教学中,多数教师依然按照“老套路”进行学习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样缺乏针对性的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3、武术教学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不少高校的武术教学,往往完全按照教材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程式化,使整个武术教学变得乏味。同时,程式化的教学也阻碍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不利于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且也容易将武术技能、武术知识及武术精神这几个方面割裂开来,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武术技术及精神的融会贯通,也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素质教育与现代武术教学的关系探讨

所谓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面素质及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是一种从整体和长远出发的教育价值观的体现。素质教育是我国经历长期应试教育实践而得出的一种教育改革目标,其并非否定考试及升学率等指标,而是主张对人才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并通过这种评价模式反向推动人才培训模式的变革。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其不仅讲求拥有强健的体魄,同时也要求学生体育文化素质方面的提升。而体育教学中的武术课程,不仅有武术技巧能锻炼人的体魄,也融合了哲学、美学、易学、医学方面的多种思想文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武术教学的改革之中,不仅能加深学生武术学习及武术修养的培育,也能将武术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加以传承,这是很多其他体育项目无法拥有的优势。同时强调素质化的教学,能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营造轻松的氛围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武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武术教学改革中融入策略

1、改革传统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

日常教学教学观念是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只有相应的教学人员改变了传统观念,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变革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种种问题,否则,素质教育提倡的再多也不过是流于形式。高校及教师要充分观察素质教育理念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教学,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全面提升其各方面的素质。针对武术教学来说,要更加主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实现趣味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让武术学习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2、改善武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要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武术教学中的融入,就要针对性的做好武术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兴趣爱好,还要注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层面上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的选择,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要注重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武术的学习。另外,还要针对武术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如武术基本功难练和动作套路复杂,则可针对性的运用多种方法,将相关的知识加以分解,并通过组合性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武术要领的理解和学习。针对理论知识空洞的问题,教师可进行试验性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判断其中的意义。

3、完善目前的武术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活动的改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武术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完善相应的考核与评价体系。传统的应试教育之所以出现种种弊端,就是因为“唯考为大”,只重视考试不重视其他。而素质教育理念则要求教学活动应该寻求更加符合实际的评价体系。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评价模式,并深入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评价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武术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化的评价,具体可应用平时表现加考试成绩、教师评价加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学生的武术教学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好武术体育教学,就应该积极转变观念,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及课程特点的优秀教学方法。同时,要变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以更加全面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化的测评。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武术教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适应这一要求,通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张宁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参考资料:

[1]单锡文.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综合能力培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02:83-85

[2]胡玉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21:122-123.

[3]吴保占.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尝试教学法步骤及价值[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03-106.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也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对于身体的锻炼功效还是文化属性的承载都是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武术教学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与作用。如何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符合时代要求,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索与深思。

1高校武术教学的意义与作用

武术教学与其他体育教学的基础功能一样,承载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除此以外,武术教学还有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肩负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就体育教学层面来讲,武术教学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而内容丰富多样。因此,武术教学不仅成为高校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对于学生选择武术作为终身体育的锻炼方式也有着天然优势,也利于全民健身的推广与普及。为此,全面提升高校武术教学水平,将武术的兴趣教学落到实处,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已成为目前武术教学的当务之急。

2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存在偏差,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得不到认同

目前,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体育课的武术内容,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套路教学难度较高,反复习练枯燥乏味,虽然众多高校已经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但效果仍不显著。很多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增加攻防含义的教学内容,但实际情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都和学生对于武术思想的认识、对武术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存在偏差有着重要的关系。

2.2教师与学生存在教与学的认知偏差,无法达到和谐统一

从教师角度来讲,按照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是教师应遵守的基本教学规范。然而从学生角度来讲,其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较强,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与教师不同,对于因循守旧的套路教学表现出厌倦的情绪,但却喜爱一些动作精炼,攻防含义明显的散打以及拳击内容。另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执着”于自身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种种原因导致教师与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与配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3教学改革动力不足,改革成果得不到巩固

近年来,各高校都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学校档次,增加招生数量,体育系部在原有师资配备的前提下使得体育教师的工作量骤然增多。学校为了进一步提升师资力量,对教师的科研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抽出时间与精力来完成繁重的科研任务,以提高自身职称和待遇等。这些都为教学改革的动力不足埋下了伏笔,以致于之前的武术教学改革成果得不到保证。

3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方法探析

3.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生对于武术课的喜爱程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而当学生对于武术教学缺乏学习兴趣时,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学生被动的配合过程,学生无法投入其中,锻炼效果、武术内涵的传递就无从谈起。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武术学习养成身体锻炼习惯从而保持身心健康;通过武术学习去了解民族文化内涵,从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通过武术学习培育正直果敢、坚韧不拔、奋斗拼搏的意志品质;通过武术学习树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齐心协力、合舟共济的精神风范;通过武术学习体会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理解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并融入到自身的言行之中;通过武术学习掌握武术基本技术,掌握运用武术的技术技能,发挥锻炼身体的效果和防身的基本功能。

3.2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

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无法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向学生介绍武术的基本知识,使其了解所学知识的渊源与背景,再来进行专业技能的传授。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套路示范的技击性与表演性结合起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当然,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并整理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架构、优化技术体系,在总结中成长,在整理中创新。

3.3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与学生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在辅导学生学习武术基本技术的过程中,从侧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从而得知学生所关注的事物,创造共同语言、培养互动关系。当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能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其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热情。

3.4从学生兴趣入手,优化教学方法

武术作为集强身健体、攻守兼备、道德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民族传统文化载体,本身就具备激发学生兴趣的基本属性。而兴趣是决定学生是否愿意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堂的关键因素,因此,以兴趣培养为抓手,借鉴原有武术教学方法,吸收新兴知识,以学生为本,提高武术教学体验。

3.5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课堂区于其他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武术教学可以搭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而武术教学的过程就是成为平台上的人际互动过程。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场景,以便于建立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两个学生分在一组,一人练习动作,另一人观察学习,互为师徒。当发现问题时应互相探讨问题所在,如遇到拿不准的应及时向教师提问;或者分为多个小组进行教学比赛,教师与学生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评分,最终公布分数时,教师可以给出评分依据,这样学生便会将自身评分角度与其对照,学生对成绩有深层次的理解后将有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

4结语

高校武术发展的需要优化传统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学生兴趣入手,优化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将传统文化作为理论教学纳入到武术课堂之中,以兴趣为抓手改变学生以往对武术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使武术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开展,武术教学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武术在华夏大地上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郝心莲.中国武术传统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

[2]钟瑞秋.论我国民族体育的交融和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1).

[3]高丹.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现状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1(4).

[4]朱永新.我们需要从教育原点“再出发”[J].新华文摘,2008(9):15.

[5]庄晓东.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02-103.

[6]韩桂凤.现代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

[7]章荣庆,吕福松.教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62.

[8]华傅.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32.

[9]张雪蓉,马渭源.中国教育十二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197.

[10]罗时铭.中国近代体育变迁的文化解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52.

[11]梁启超,蔡元培.大学的精神[C].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8:12.

[12]武术分会.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C].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7:316.

[1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2006(2):82-84.

[1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8.

[15]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79-181.

[16]张孔昭.少林正宗拳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7]张志坤.从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说起[N].光明日报,2008-9-24(1).

[18]纪秋云.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1(4).

[19]谢静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J].体育学刊,2002.

[20]王秉彝,李志方.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2.

[21]骆红斌.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0.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武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a)-0038-02

武术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体育形式,有着很强的观赏性,同时兼具健身、攻防和修身养性的功能,这是其他传统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因此武术并不能单纯视作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形式,还应该理解为一种体育艺术项目,在高校开设武术课程对锻炼学生体魄,强身健体有着很大的帮助。武术教学同样不能将武术局限为一种体育运动,而是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弘扬武术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1高校武术教育

武术进入学校最早是在1916年,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现在国内已经有超过17个省市将武术纳入教育计划中,但是武术教育和传统体育项目教育有所不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采用常规体育项目的教学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导致在武术教学实践中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

1.1教材编排不合理

教材是学生学习理解武术基础理论知识的主要依托,对学生兴趣培养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着教材陈旧、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的问题,标准化程度不足,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拓展思考的空间。教材是武术教学的基本内容,做好教材的改编,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现阶段的武术教学教材往往过分关注技术动作,对武术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基本的介绍,学生对武术动作和发力技巧的名称尚且不能理解,更何况学习和理解掌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编者需要着重从知识结构、智力结构、文化思想和武德教育等方面入手,合理编排,形成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课程结构。为了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编者可以采用“武林秘籍”般的编排方法,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清晰地展示动作要领,教材本身要突出标准化和联系性的特点,将地方性的武术流派引入到高校中,如广东南拳、湖北洪拳和北方的“把式”,拉近学生和武术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

1.2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

现阶段,一些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武术理论和实际练习之间脱节,一些教师只是对着教材向学生解释了武术的基本概念,但是并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练习,也有一些教师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发力训练,缺乏基础的武术理论讲解,认为只有多练习才能够让学生慢慢领悟。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都是欠妥的,教师应该脱离传统武术师傅教徒弟的方式和传统体育教学教师教学生的方法,而是需要采用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武术套路的发力技巧及其科学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武术的理解。

1.3师资力量薄弱

武术课程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很多高校都没有丰富的开办经验,专业的武术教师十分稀缺,而且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有着很强的门派意识,不愿意将自己的武术本领轻易示人,导致武术课程缺少真正懂武术同时也懂教学的教师,给高校武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武术界同仁应该积极开展跨门派交流,超越门派禁忌,组织大型经验沟通和理论知识交流会议,丰富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同时努力学习网络知识和教学知识,提高自身武术教学的科学性,高校之间也应该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加强沟通合作,培养更多懂武术的高知识水平人才。

2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

主要从武术教师队伍建设、在武术教材中增加武术文化内容、武术教学成果考察体系的优化和社团活动在武术文化宣传方面积极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入手,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开展策略进行了阐述,认为武术文化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爱武尚武的环境氛围,学生才能够自觉地接受武术文化,提升武术涵养。

2.1高武术文化涵养教师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自身的武术水平、武术文化素养和教学经验直接影响武术教学质量,在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是能够胜任的专业武术教师比较稀缺,现任武术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阶段,高校武术教学除了体育院校,其他专业多以体育课的形式出现,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身体素质不高,缺乏运动量,对武术缺乏了解的问题,这一定程度上给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加有必要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武艺高超、谙熟江湖规矩的“武林人士”以助教的形式参与到武术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武行中的基本规矩和礼仪,很多学生从小就喜欢武侠小说和电视剧,都有着自己的江湖梦,通过和真正的武术传人接触,学生能够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学校则要加强学校间武术教师的沟通交流,资源共享,培养优秀的武术教育者,组建一支高武术文化素养且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武术教师队伍。

2.2在武术教材中渗透武术文化

教材是武术理论基础的载体,更是武术文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很多时候一些武术文化知识无法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将这些武术文化内容编排进教材中,配合一些武术名家的优秀事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基础武术理论知识和发力技巧口诀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武术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深奥的阴阳哲学观。武术教材的编排要为教师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方便,在教材中增加传统武术文化知识的同时,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配合电子教材,方便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现阶段,普通高校武术教材以简化太极拳、长拳等简化武术套路为主,武术基础理论知识严重匮乏,编者需要多多请教武学名家,加强对武术基础理论的理解,并在教材中由浅入深地逐级渗透进去,为高质量的武术教学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持。

2.3武术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传统门派武术教学评价以切磋为主,以胜负分高下,这样的方式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是不可行的,高校武术教学结束后学生可能仅仅掌握了几套武术套路和基础的发力技巧,但是并没有形成实战能力,因此高校武术课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武术技巧熟练情况、基础武术理论掌握程度和武术文化素养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武术教学质量。因此高校武术课考试内容中应该逐渐放宽对技击技术、发力技巧的考核和对武术套路熟练程度的考察,将武术理论知识、武术文化素养以及学习态度也纳入到评价标准中,形成一个阶段性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2.4武术社团作用的充分发挥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兴趣自发结成的小组,和武术课程不同的是武术社团的成员往往对武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很多高校武术协会往往都是由武术爱好者组建的社团,但是武术社团存在着缺少武术教师专业指导的问题,组织管理松散。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武术社团在弘扬武术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为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做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社团联合武术课程组织表演、切磋等武术活动,培养武术骨干,在各种仪式性很强的武术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武术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不自觉地形成武术文化意识,为武术文化的弘扬发挥自己的作用。

3结语

武术,止战之术。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独树一帜的一部分,是中国深厚哲学思辨、人文精神在搏击运动中的体现与结晶,反映了中国人爱好和平、修身内敛的人生境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文化教育,对弘扬国术和学生优秀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尚玢.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13(1):64-65.

[2]杨嘉民.文化大发展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杨啸原.高校对外武术教学文化传导问题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1):45-48.

[4]何艳强.武术教育中武术文化传承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

[5]李美兰.成都市高校公体武术教学现状调查[D].成都体育学院,2014.

[6]虞定海,张茂林.高校武术课程改革的文化路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23-26.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 武术教学 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64-02

武术同京剧等艺术表现形式一样,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代表,但是武术的功能却不仅仅像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一样,他除了观赏性之外,其健身功能和攻防功能,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武术看成一种艺术,也不能简单地把武术看成是一个体育项目,武术应该是更高层次的艺术,是更高层次的体育项目,是我国所独有的艺术门类。

随着近些年各类武术、武侠题材的文艺作品被搬上屏幕,中国的青少年,甚至是海外的热爱中华武术的年轻人,来到中国学习武术。但是社会发展是多元的,青年人的选择也是不断变化的,各种国外流入的体育项目正丰富着青年人的生活。同时也在影响着武术在青年人中间的传播。由此可以看出:武术必须适应青年的需求,武术在高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高校传统武术的教学模式

1.1武术课程的发展历程

1915年武术成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中的一项内容,至今已近百年。在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得到了重视。1956年教育部编订并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教学大纲中,就有关于武术的教学内容。1961年,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被列入同年编订出版的《全国大\中\小体育教学大纲》,至此,学校的武术教育机制步入正轨。改革开放以后武术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

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模式一般从基本功入手,在此基础上,进行套路、器械、对练,以及具有对抗性的教学内容。近些年部分高校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改革,基本来说:改革之前武术课程基本占到40个课时左右,所有的低年级学生都要完成武术课程的学习。改革之后武术课程成为选修课程的一部分,选修武术的学生上武术课的课时总量能达到150个课时左右,没有选武术课程的同学在大学阶段不参与任何武术课程的学习。

1.2高校武术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目前采取的武术教学方法都有其弊端,第一种情况课时数较少,在仅有的课时里,学生对武术技术的掌握尚且一知半解,更何况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武术基本作为一种纯技术性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和推广,而不是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在对学生进行推广和传播。部分武术教师的观念和平时的武术教学工作中,也只是把武术的动作和套路,做技术性的讲解,对武术的文化内涵方面的知识讲解得较少。第二种方法忽略了武术全民培养的重要性,没有将武术的广泛意义得到张扬。

武术的精髓通过武术套路中的手、眼、身、法、精、气、力、功等方面得以体现。只用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真正理解和发现武术的独特魅力,才能知道为何中华武术会有如此的魅力,吸引世界各地的爱好者前来学习。具有这样的境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不是仅仅150个学时就能够体会到的。

提倡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不是让学生掌握高深的武术技术和理论,而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增强学生对中华武术文化的理解。对于这个祖先传承给我们的传统文化瑰宝,在我们这一扬光大,并以此来振奋中华民族的精神。

武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步挖掘,而逐步受到重视。但是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至今没有形成全面的普及,由此也可以看出,武术并未引起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我国武术的泰斗邱丕相教授在上海市政协的会议上的发言曾指出:武术目前的存在仍然是以体育运动形式,人们忽略了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在竞技体育的文化冲击下,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也逐步追求量化,追求竞争性,忽略了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代表的武术项目的特殊性,同时武术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也在这种评判体系下逐步消亡。

1.3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重点

高校武术教学理念必然要进行改变,既要体现传统武术技术的魅力,又要传授相关的传统文化,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高校的教务部门应该将武术设为必选课,保证课时,提升武术的地位,确保武术课在学校中的广泛传承。近些年在山西的部分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弟子规》的吟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他人、遵守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这一举措起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也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对于高校武术文化的教育,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在充分保证武术教学各方面物质条件投入的同时,注重武术课堂教学的效果。武术教学课时有限,在教学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将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武术运动形式的武术内容,经过优化组合设置成能够全面代表武术这个艺术瑰宝的教学内容。同时把武术文化渗透其中,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传承,让武术课程成为在高校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展示高校大学生爱国风貌的场所和平台。

2 高校武术文化教育的意义

2.1一种君子文化的学习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血脉来源,也是中华儿女发展的根基。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发展、时代变迁的年代,我们有必要让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武术文化洗礼。中国武术在文化的层面上是一种君子的文化。中华武术和儒家的学说最终目标都是对人生的关怀,都在于一种教化。中国武术秉承自强、厚德的旗帜,以积极、刚健、自强、进取的思想内涵创造、涵载并弘扬着中华的民族精神。

2.2一种技击艺术的学习

中华武术不能简单地概括为体育或者纯运动,也不是杀人术。中华武术是建立在技击的基础上,通过技击而体现内涵,追求超越外在的理想化的技击艺术。技击艺术不必在乎实战与否,不必在乎成败与否,因为在技击的过程中已经体现出了艺术,这本身也是武术的一大魅力。艺术化的中国武术,虽然起源自实战,并且在实战中体现其自身价值,但是,作为艺术的技击武术,也是可以脱离攻击性的打而追求升华为艺术的。中国武术在传统文化的牵引和道德规范的主宰下,早已从本质上有别于起始之初的对抗和战斗,它被赋予了更加色彩化的目的,中国武术成为了一种理想化的技击艺术。

2.3一种宗族文化的学习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演变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无不折射出浓郁的宗教文化的光彩。在中国宗族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双重熏陶下发展的中国武术文化,其宗族文化中很多地方对今天的人们仍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并非是一种文化的结束。中华武术文化中体现出的宗族文化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伦精神,这都使武术带有鲜活的民族特色,增强了本民族的认同感,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对于道德品质的推崇、教育世人、爱憎分明、除恶扬善,成为不畏强权的高洁之士;不看重钱财、重视朋友、讲求义气,众多历史小说中都有记载,至今这些英雄豪杰的故事仍被传颂。在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互换人性的光辉,希望建立诚信的社会,中华武术中体现的优良的宗族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2.4一种追求过程文化的学习

中国武术是注重过程的,有别于西方体育注重竞技的结果。中华武术需要不息、不悔地去追求以期融入其中,超越其中的设定,感受其过程所给予的启示,方能领悟到中华武术的内涵。中华武术追求过程、感悟过程的种种理念对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意义。中国武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给予青年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必惊慌失措,不必势在必得,不必急功近利,更多的把智慧和经验留在探索的过程中,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美。

3 结论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武术文化;教育方式

引言

武术不仅仅是传统艺术形式,更不是单纯的一项体育运动,武术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就决定了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武术为主要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线当中,我国和其他国家一些青少年和年轻人都热衷于武术的学习。要想使武术取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与全世界青年人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在高校当中进行武术文化教学不容忽视。

一、高校武术文化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 不够完善的教学体系

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过程当中,一些武术理论知识教材中大量缺失武术文化内容,但高校不得不选择这类教材进行武术教学,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兴趣不能及时满足。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当中,只是重视学生对于武术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却不去考察学生对于武术文化和具体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得而知,造成了武术文化学习效果没有得到全方位考察的结果。

(二) 不够重视文化教育

在我国高校乃至社会当中,在培养和传承武术的过程当中,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来进行技术的学习。我国高校一些武术教师的教育方式及其理念,只是将一整套的武术动作作为教学内容,对每一个动作都有着十分深入的技术分解讲授,但却对武术文化的教学不够重视,造成了只重视武术技术学习,却忽略了武术文化传承的现象。

(三) 过分重视西方体育思想

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类别设置来看,多由球类运动和田径运动构成。而这些运动形式都来自于西方的体育思想,因此西方体育思想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我国高校武术文化教学造成的影响,也就与其他的教学内容形式采用相同的教育方式。高校武g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多选择散打和动作套路,只是重视学生对于武术技能掌握的程度,学生却没有从中体会到武术文化的价值内涵。而武术教学过程中的散打与西方的拳击有着相似之处,无法将我国传统武术的高深技术进行完全的体现,造成了武术文化被忽视的现状,将西方体育的教学方式运用在武术教学过程当中,造成学生对于武术文化的理解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解决高校武术文化教育方式问题的策略

(一) 完善武术文化教学体系

武术教材在帮助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培养武术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切实的增强。所以,要完善武术文化教学体系,首先就要编写适用性强的武术教材。不仅要在教材中体现出武术的相关技术动作,更要在教材中体现武术文化。与此同时,将武术教材的乐趣进行提升,这样对于学生学习武术的主动性有着提高的作用。而在武术教学评价的过程当中,也要对学生武术知识的学习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考察和评价,进而切实的将我国高校武术教学质量进行提高。只有通过教材中武术文化部分的改进和教学评价过程的优化,才可以使得武术文化教学体系得到全方位的完善,从而推动了我国武术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二) 提高武术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要将我国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当中,只重视武术技术教育却忽视武术文化教育的现象进行改变,提高对武术文化的教育重视程度。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是武术文化的第一要义,它的原则是要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对每个人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校武术教学过程当中重视武术文化教育,可以将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自身优秀品质的培育的同时,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完善和发展,高校的素质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

(三) 树立正确的武术文化教育方式

在我国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育过程当中,要避免过于重视西方体育思想,并且除武术的技术性之外,其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武术文化当中,礼仪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大,高校要在武术教学研究的过程当中,根据教材中的缺失,尽快的补充科学合理的武术文化知识。武术的修身养性作用主要是依靠武术文化中道德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武术文化教育方式,在学生掌握相关武术文化的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缓解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减少了学生生理和心理问题的出现。

(四) 将武术文化教育的课时进行增加

武术文化教育的比例,要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增加。要使我国武术的文化底蕴得到传承和发扬,就必须要通过高校的课堂教学。只有高校在教学过程当中重视民族文化的教育,才可以将我国武术文化的实力进行全方位的提高。在课程设计的方面,要及时地进行创新,将高校自身的武术文化平台进行积极地构建,将武术文化作为主体,推行到高校武术课程的教育当中。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受到了社会各界乃至国外的高度重视,但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的教育方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武术文化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高校和学生还不够重视武术文化的教育和过分重视西方体育的思想等问题。要解决高校武术文化教育方式的问题,就要完善武术文化教学体系,提高武术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武术文化教育方式,并且适当地增加武术文化教育的课时。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武术文化教育的改善,达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作者简介:王震(1973-),男,汉族,籍贯:江西赣州市,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武术,单位:湖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魏胜辉.高校武术教学与武术训练关系探索――评《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09):13-14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校;武术教学;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202-02

国家体育总局为进一步促进武术在全社会当中得以更好的发展,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制定并出台了用以对全民武术锻炼体系进行规范,对习武者能力进行综合测评的等级制度,即《中国武术段位制》。这项制度自1998年制定之初到现在已经在全国各高校的武术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对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综合了武术技能、理论、段位等于一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深化学生对中国传统武g的感知力、创造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辅助高校武术教学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机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新的时期我们应当继续深化对《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研究,结合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实现对《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变革式应用和发展。

一、《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武术教学中的意义

1.促进武术文化的发展。中国武术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所以在武术教学中进行《中国武术段位制》,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武术教学的发展。(1)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武术在进行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分为几个阶段,这些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精神。(2)对文化的重要传承,中国武术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武术的发展,开始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段位制的相关教学方式,从而能够对武术文化进行更好的传承。

2.有助于武术走出国门。为了更好地对中国武术进行传承,同时对武术进行更好地宣传和发扬,促进国内武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在对武术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实行《中国武术段位制》,能够更好地促进武术的发展,使得武术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地推动我国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提高中国武术的影响力。

3.能够促进学员的不断学习。学员在进行武术学习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需要学习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武术开展《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员的不断学习。(1)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对段位进行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武术的教学效果,帮助学员更快地掌握相关的武学知识。(2)《中国武术段位制》主要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进而对武术的学习阶段进行划分,这样学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必要连续地进行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学习。

二、《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教学中的现状

自上世纪末体育总局制定了《中国武术段位制》之后,这种制度开始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并且其运用被分为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有着不同的现状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实施的前期状况。在《中国武术段位制》刚刚开始提出并在高校中运用时,由于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这种制度没有经过实践进行检验,所以在高校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1)《中国武术段位制》在很多武术学校刚刚开始应用,相关的制度并不完善,所以无法更好地促进武术的教学工作开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促进作用都比较缓慢。(2)《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经过几年的运用,开始暴露出原有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体育总局开始对当时的体制进行改革。

2.《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实施的中期状况。2002年之后,体育总局开始对《中国武术段位制》进行相关的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武术的教学发展。此后,武术高校开始根据新的《中国武术段位制》,纷纷对武术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国武术的发展,这一阶段《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应用现状如下:(1)一些重点武术学校开始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武术教学的发展,但是目前的教学仍然处于初步阶段。(2)除了原有的体育总局相关人员之外,还有更多的人对《中国武术段位制》进行了解,并且更好地接受其相关的思想,同时武术学员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长。

3.《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发展的后期状况。在这一时期,《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武术高校的教学中有着长足的发展,并且高校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应用。但是,在这一时期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虽然《中国武术段位制》已经产生并在高校的教学中使用了多年,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对《中国武术段位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不利于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扬。(2)《中国武术段位制》推广和发展机制不太健全,目前只有专业的武术人员,或者是高校中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普通的人员并不能深入认识《中国武术段位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武术的传播和发扬。

三、《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中国武术段位制》对于高校的武术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必须要进一步促进《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宣传和推广。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促进其宣传和推广,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对《中国武术段位制》进行宣传,目前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共享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地开展,所以可以利用网络手段进行相关的宣传工作,能够使人们快速地了解《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相关内容。另外,还需要对《中国武术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意义进行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段位制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段位制在教学中的应用,而学生能够从内心积极地接受段位制的教学,进一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不断完善《中国武术段位制》的相关内容。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在开展武术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的教学方式,但是段位制的相关内容依然需要不断地完善。(1)虽然《中国武术段位制》对于武术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对段位制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深入,无法更好地利用段位制来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2)要不断完善段位制的教学体制,使得教学体制能够与段位制在教学中的意义相符合,从而更好地促进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和发展。(3)不断优化《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核机制。为了更好地促进段位制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必须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武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段位制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忠杰,张竞红.传播学视角下的武术发展思路――从武举制到武术段位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8).

[2]王耀文,王云杰.武术段位制内容纳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04).

[3]徐培文,吴剑.浙江省武术段位制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基于浙江省武术段位制人员结构的调查[J].浙江体育科学,2010,(02).

高校武术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校 武术教学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1

在我国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武术教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武术作为民族国粹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传承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并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其博大精深的特点也是我国众多体育项目中非常突出的一项,但在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些挑战。

一、对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动作示范以及带头引导做动作为主,然后学生跟随老师进行模仿、跟练学习,这种教学的展开主要是通过集体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在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对相关武术动作有一个较为具体详细的掌握,但更加侧重于动作的准确度,并对学生的在练习中的错误动作予以纠正。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革新,青年的武术教学的目标更加注重实用性,所以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学者在最初让学生认识和学习武术套路之后,可采取两人一组的学习模式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老师进行讲解时,要注重对动作攻防的重点教学,一攻一防,反复对练;而在教学要求上,单练套路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对学生“演练水平”的重视;在进行对练时,要对学生在攻防时的灵活度予以重视。另外,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革新的发展,要改变过去的课堂设计,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并权衡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例如,在一节六十分钟的武术课堂中,基本功发的学习可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而擒拿术可安排二十分钟;青年长拳可安排二十分钟,最后五分钟则给予学生自己来进行情绪和身体的放松。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并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吸收。

二、加强对武术师资力量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优化

武术教师是高校武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最直接执行者和组织者,所以武术教师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武术认识和学习能力高低的教学引导者,作为高校必须重视对武术教师在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革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的武术教学改革的教学质量和成效。因此建立一支强大而完善的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当前普通高校重视并改革发展武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需求。为此作为高校,首先要完善和扩建高校中存在的师资数量缺乏的问题,并积极做好对武术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并在引进和录用时要对师资质量进行把关;同时,对当前在校教学的武术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培训学习,并同时做好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师职业道路和教学业务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规范作为专业武术教师的教学水准和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对武术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武术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武术这门体育项目的相关武术基础理论和武术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和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灵活运用的技能。过去在高校的武术课程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武术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也即是只是对学生的武术套路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体的评价和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所具有的学习差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武术教学必须对这种武术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予以改变,在做好学生武术学习的技术要领掌握的同时,更好加强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而实际的应用能力的掌握。在新课程改革发展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综合性,这就要求武术教学的评价必须进行相对应的评价改革,逐步把评价的方式从单一化角度过渡发展为多元化的综合性标准。建立一整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多元化科学评价体系,来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工作的教育改革力度,促进高校武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武术教育教学工作时对武术进行普及、传统和传承的主要基地,并培养青年一代认识武术、热爱武术并学习武术的体育精神。因此要积极改变高校武术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现状,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观能动性,让中国武术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光全,张元河.方法、现状与中国意识:高校武术教学改革新探――基于武术原初素质和精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1):81-85.

上一篇:审美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校素描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