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范文

时间:2023-07-12 11:02:25

高校舞蹈教育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1篇

一、高校舞蹈美育教育中的协调美

舞蹈的美首先是协和的美,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不协调或不协和都不会产生美。舞蹈训练不仅仅是基本功和技术的训练,它是人类古老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实践的高校舞蹈美育教育之中应当很好地遵循教学的思想和发展基本情况,更好地制订出完善的教学措施和相对应的教学方案,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教学的改革。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之下,加强对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养成相当关键,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力不断增强,并且切实地增强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趣味性,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是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关键点,所以需要加以高度的重视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

二、高校舞蹈美育教育中艺术修养的融合

进行舞蹈教育是要突出舞蹈动作的协调性、韵味和作品的内涵、空间感和质感。通过技艺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美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同时对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难点和重点等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实现对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改革,加强对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深入分析,增强艺术性。

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之下加强对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分析有着重大的意义。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高校舞蹈美育教育基本现状和实践教育过程当中应当注重的核心问题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地促进高校舞蹈美育教育的改革与向前发展。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舞蹈 审美教育 途径

舞蹈是人们运用肢体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故事情节,传达思想感情的造型艺术,具有形象性、感染性等动态美特征。高等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后备人才的场所,为了使大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高校必须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而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高校舞蹈审美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舞蹈审美教育的意义

高校舞蹈审美教育除了以传授理论知识以及对优秀舞蹈作品进行评论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力,提升其综合素质以外,还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培养气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拥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优美的形体、端庄的气质对一个人的成功同样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一个人的气质,是其思想、学识、性格、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外在体现。气质都不是先天的,可以通过后天的舞蹈审美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如力量型训练可培养其豪迈、乐观的精神;抒情性舞蹈可陶冶其情操;舞蹈的节奏性可培养其音乐感,领悟事物的有序性等。

2、提高审美能力

舞蹈审美教育之所以被称为一种艺术,就在于它不仅可通过训练,达到强身健体、美化仪态的作用,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其审美能力。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舞蹈自身具备的审美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如舞蹈作品《藏羚羊》,以保护大自然、回归人性为主基调,表达了当代人关注环境、关爱生命、回归自然的愿望,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

3、陶冶思想情操

舞蹈是人们情感的外化,是真善美的直观体现,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对人们的心灵产生深深地震撼,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操。以舞蹈《黄河》为例,伴随着舞者激昂的肢体语言,加上雄浑壮丽的音乐伴奏,可以很容易地激发起学生们的民族主义热情,使他们产生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这种巨大的感染力是其他艺术形式很难达到的。

二、高校实施舞蹈审美教育的可行性探讨

鉴于艺术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舞蹈审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的重视,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可受制于师资、教材、场地等因素的制约,相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舞蹈美育仍显得较为弱势。为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我们要科学规划,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对高校舞蹈审美教育的扶植力度。具体措施有如下三条:

1、开设各种相关课程,完善学科体系

欧美各国都很重视高校舞蹈审美教育,如美国就曾制定《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全国所有高校必须开始舞蹈类课程,为利于实施,还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欧美等国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课列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反观我国,尽管近年来,舞蹈审美教育在很多高校发展较快,可迄今仍未建立一个科学化的学科体系与之相适应。各高校可以考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开设相关舞蹈类选修课,如《舞蹈美学》、《舞蹈作品赏析》之类,为大学生的舞蹈审美教育搭建一座平台。教师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到授课对象不是专业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在教学目标上也要做相应调整。还可以考虑开设一些体育舞蹈类公选课,如国标、街舞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身体力行,亲自示范,进行外部形体和舞蹈技巧的训练,还要向学生传授诸如各类舞蹈起源、特点等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

2、举办舞蹈知识讲座,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

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知识文化的简单积累,更是一个人审美观念、理想、意志、修养、意识、情趣、感受和品质的综合提升。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舞蹈教师更注重对本专业学生的舞蹈审美教育,对各类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则很少关注,这就使得众多非舞蹈专业的大学生几乎与舞蹈美育绝缘。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拓宽舞蹈审美教育的影响力,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邀请校内外舞蹈专家、高校教师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知识讲座。通过对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风俗民情等进行文化阐释,将更多的大学生吸引到舞蹈美育的环境中,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所在。

3、倡导艺术实践,举办各类舞蹈活动

高校教育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有效利用学校教学平台,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目前很过高校都有诸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艺术团”、“健身中心”等场所,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反映了大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高校对这些场所并不重视,有时甚至是任其自生自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高校团委、学工办之类的机构要切实负起相应的责任,本着为大学生服务的精神,大力鼓励、扶植大学生举办各类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比如“健美操比赛”、“毕业专场晚会”、“街舞比赛”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可谓一举双得。

参考文献:

【1】蒋含真:高校舞蹈教学与审美教育,《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年10期;

【2】徐慧文:浅谈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硅谷》,2009年22期;

【3】吴丽萍:高校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戏剧丛刊》,2009年4期。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在高校开展公共舞蹈教育是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对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引言

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而舞蹈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开设舞蹈课(以形体课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和现实状况,提出我国高校大学生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的必要性,改善和提高舞蹈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公共舞蹈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从公共舞蹈的特点和表现力方面来看

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1)全部参与。它不只是少数人的、高精尖的舞蹈人才的舞蹈活动,是正常人美育需要的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2)普及性水平。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而是重在学习基础的、简单的、常识性的舞蹈文化培养。

形体舞蹈课,通过对上肢、下肢与躯干的规范训练,掌握身体运动的规律,并在一定的音乐节奏与旋律中能够协调自如地运动。而大学生在学习了舞蹈语汇后,可以支配自己的躯体,抒感、宣泄激情。当他们需要歌唱抒感,就更需要通过肢体来加以演绎。舞蹈是一种易普及的艺术,它比音乐具体形象,比戏剧简单容易,适合表现他们的学习生活。大学生通过舞蹈可以协调肢体,调节文化学习造成的不动状态,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自信心,使人摆脱腼腆和拘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操,充分展示当代学校的校园风貌与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

(二)从公共舞蹈教育的作用来看

舞蹈训练是一种肢体训练过程,它不但可以使人的形体优美,而且还因为舞蹈经常是双人或多人配合的活动,所以舞蹈过程也是培养舞蹈者关注他人、关注配合、注重协调的过程。我国老一辈舞蹈家郭明达先生,在美国学习和考察后,作出了如下介绍:“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身健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纪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也有益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舞蹈课的训练,这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要求。

(三)我国高校普及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

从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了《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到1996年,国家教委又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再到2006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各高校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并把艺术选修课逐步纳入教学计划,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选修公共音乐、公共舞蹈、公共美术等艺术课程。而舞蹈发挥其肢体语言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的青年学生,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各类艺术教育形式共同存在。

二、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公共舞蹈教育课程的设置

据不完全统计,各高校开设公共舞蹈课程一般可以分为两大块:(1)形体与气质的塑造。这一课程是老师教授学生训练形体、塑造气质的方法。学习舞蹈基本功,最大限度地开发肢体的表现力,学习常用的技术技巧和舞蹈风格韵律,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学习舞蹈剧目,培养正确抒发感情、完整刻画舞蹈形象的艺术水准。(2)中外舞蹈艺术经典作品赏析教学。是通过视频媒介,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介绍古今中外优秀舞蹈作品,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舞蹈形成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了解每一种舞蹈风格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认识舞蹈的美学特征,唤起他们内心向往美的追求。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可以给学生一个舞蹈知识的形象化的教育和一个合理的舞蹈艺术的知识结构,开阔他们的眼界,提升对美的鉴赏力。

(二)公共舞蹈教育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1、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组织学生观看舞蹈音像资料,以“画面”中那些优美舞姿,丰富的情感表达,来传达对美的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进入自然的舞蹈学习状态。

2、教学方法的多变性

“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用形象、精炼的语言讲解舞蹈动作要领,再通过肢体示范教学,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动作,使得同学可以直接模仿,并用心理解和体会动作要领。但是随着高科技慢慢渗入教学,有了多媒体、电视教学等,更能成为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毕竟舞蹈是表演艺术,它是通过肢体来表达的,在教学中加以电视教材,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握需要传达的意思。

3、结对帮扶教学

根据高校公共舞蹈的特点,是由全体学生参与的舞蹈学习。虽然不是高难度的舞蹈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同学领悟掌握得快一些,就可以进行结对帮扶,把领悟慢一些或动作出现错误的与掌握得快一些的同学组成一组,互相纠正错误,避免动作的错误出现。

(三)高校大学生舞蹈团队的不断涌现,丰富了校园文化,带动了高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健康发展

经抽样调查,全国90%以上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舞蹈队。而这些团队中的同学多是通过公共舞蹈教育的课程学习后,涌现出的一批骨干分子。因对舞蹈的热爱,自发成立的舞蹈团队。近几年,高校非专业同学参加全国各类舞蹈大赛的比比皆是。就拿江西第二届大学生舞蹈大赛来看,共48个节目进入复赛,非专业组23个节目,比例占了一半。虽然这部分学生可能在表演上达不到准专业的水平,可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自信地表演,充分展示当代学子的思想、生活和情感。并有效地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遇到的“瓶颈”

1、学校领导的认识不到位,管理职责不明确

迄今为止,还有部分高校领导同志一直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持怀疑的态度,甚至认为公共舞蹈教育可有可无,只不过是供休闲娱乐而已。艺术教育机构只是团委工作下的文艺干事兼管,没有设立专门的舞蹈教研室,据不完全统计,设立了艺术教研室等艺术教育专门机构的高校只占高校的18%。

2、资金短缺。配备不齐全

经调查,有些高校用在舞蹈教育上的经费严重不足。有一所学校每年投入自然科学研究上的经费达8000多万,而投入人文科学研究的经费仅有100多万,而真正用在普及艺术教育上的经费那真是少得可怜。一般高校进行舞蹈训练的场地,通常只是普通水泥地面的教室,没有铺设专门的地板、地毯、把杆,更没有镜子了。最多只是用普通迎宾用的地毯铺设在水泥地上,那样活动极容易受伤,更是无法达到训练的效果。

3、师资力量缺乏

2006年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指导方案》中强调,各高校应重视艺术教育课程,加大配备专职的师资力量。就说北大、清华的专职公共艺术课教师都不到十名,那普通高等院校就更是无法按国家规定来配备;再从学历上看,从事高校公共教学的研究生教师的比例也只占25%,可见学历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五)提几点高等学校公共舞蹈教育的发展构想

首先,加大各校领导的重视,从认识上要重视,真正明确美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艺术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认清大学生普及舞蹈教育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再者,建立起公共音乐、舞蹈、美术等教育专门机构,由他们专门负责全校公共艺术教育,并指导学生开展各项工作。最后,应配备根据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0.15%~0.2%的专职教师,还应配给相应的教学场地、设备和需要的各项活动经费。

结语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4篇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如何让舞蹈艺术教育构成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并不断向其他领域释放舞蹈美育能量,向人们生活的深处不断渗透,此课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聚焦受众群体

高校教育中明确艺术教育的作用,前提就是必须要对在校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诉求的明确。明确舞蹈艺术教学实践活动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只有明确了这几点,在舞蹈艺术教育教学时,才能做到在内容和形式设计上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就调查结果而言,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舞蹈知识相对较为匮乏,究其原因为成长过程中,这部分学生们没有一个合适的渠道让他们去接触舞蹈艺术,虽然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几乎空白,但是他们渴望学习舞蹈艺术,认为这是高雅艺术,可是局限于不懂如何去欣赏舞蹈;另外只有很少一些学生从小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这部分学生多为舞蹈类艺术特长生,他们对舞蹈艺术尚有初步认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因为实在是看不懂舞蹈,因而对于舞蹈艺术一点不感兴趣。针对高校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受众的现实情况,很多高校都开展了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大多以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形式。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形式既考虑到大学生艺术爱好的多样性,又考虑到了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就目前而言还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舞蹈理论课科目设置不全、课程内容设置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舞蹈艺术社团(实践部分)对普通大学生缺乏吸引力等。所以在探讨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形式和内容问题时,还需以人为本,从学生受众主体出发,对于推进舞蹈艺术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二)重视授课方法

高校艺术授课工作核心出发点就是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高校学生别是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跟艺术人文类学科的思维有很多不同之处,偏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冷静聪明,逻辑思维能力强,但艺术思维相对欠缺。逻辑思维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艺术思维具有形象话、感性化等特征,两者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当今艺术教学活动中常常忽略了受众的思维方式特点,其实只有将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拓展受众群体的思维空间,提高受众群体的整体素质,培养出复合型人才。在舞蹈理论课堂上培养形象化、感性化艺术思维最佳途径就是进行教学互动。这样的互动方式可以体现为:首先是形体上的互动,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就是用肢体表达情感,所以,在课堂上要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做各种动作,加深受众群体对不同舞种特点的理解。其次就是思想上的互动,最主要就是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特别是鼓励学生结合舞蹈知识讲授和舞蹈剧目的赏析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并展开全班讨论。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受众群体的综合水平和实际需求,循序渐进。对于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各学科知识,特别是受众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比如讲解中国古典舞时,可结合相关文化类型、历史背景、等知识,使学生既能了解历史,又能对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个大概认识,了解中国古典舞的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这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精神进行重新阐释,也有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再比如讲解中国民间舞时,根据各民族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以及等来解读不同民族舞蹈的基本动律特点和差异,这有助于学生们了解民间舞这种由群众自行创作、质朴而又富生命力的舞蹈形式。同时有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也更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欣赏水平。区别于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这种教学形式,组织舞蹈艺术社团也成为当今艺术教育做得好的学校所常采用的一种舞蹈艺术教育形式。通常组织舞蹈艺术社团,其中舞蹈艺术社团团员可以是学校在校的艺术特长生,还包括一些爱好舞蹈艺术的文艺积极分子。条件允许的可以通过高校内专业的舞蹈教师对舞蹈社团团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同时给这部分团员排演舞蹈节目,使舞蹈社团可以成为校内艺术教育活动的带头组织。这种教学模式的有一个不足点,在于这些舞蹈社团组织的活动大多局限于舞蹈社团内的成员,社团外的学生大多对于参与这些活动的信心不足,时间长了以后,大部分学生对舞蹈社团的活动变得漠不关心,这就不能达到利用舞蹈实践对广大普通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当然由于很多外边条件的限制,很难想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到舞蹈艺术实践中去。但这绝不是舞蹈社团脱离大部分学生受众群体的一个借口。这就有必要重新定位和解读高校舞蹈艺术团体的功能,让广大学生都能更好的熟悉艺术社团,这样也能更好地帮助美育教育工作。首先,在坚持建立舞蹈社团的原则上,可以多层次考虑如何发展舞蹈社团。这种多层次考虑的一种实现方式就是可以在班级、系、学院、学校各级分别建立舞蹈艺术社团,如此可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和进入到舞蹈社团的训练中去,使舞蹈这门艺术能够更好的面向每一位渴望学习和了解的学生。当然每个级别的舞蹈社团的定位和目标可能都不一样,班级或者系级这样的基层舞蹈团主要定位于如何普及舞蹈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舞蹈艺术美育教育,因此在舞蹈团员的选择上,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舞蹈团中进行学习和训练。而全校这一级别的舞蹈社团主要目标在于充分结合本校的专业特点以及背景,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精品类节目,可以选择更大的舞台上进行舞蹈美育教育的成果展示。

(三)转换教育观念

无论是舞蹈理论课还是舞蹈实践课程,都对舞蹈授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虽然高校的普通舞蹈美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不再是培养舞蹈专业人才,但是舞蹈授课教师作为艺术的传播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享受到艺术的价值所在。第一,舞蹈授课教师应当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于舞蹈的知识和技能都能有全面的认识。第二,舞蹈授课教师在教学的方法上,应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各学科。把各科知识和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热爱舞蹈艺术教学,有助于学生舞蹈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这就需要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全身心投入到艺术教育工作中,以全新的观念和认识,运用全面的知识体系,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把当下的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结语

大学在当今时代不仅作为一个简单的教育机构,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凭借自身特点,舞蹈艺术教育正在发挥其他任何形式的教育都无法取代的特殊效果,正发挥着无法估量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力量。在今天不断强调整体素综合质人才的社会背景下,艺术人文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舞蹈艺术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高校舞蹈艺术教师应清楚意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工作道路依然曲折漫长,任重而道远。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5篇

高校创新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就是要树立以人为中心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主流教育观;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世界各国在高教改革中,都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放在重要位置,并开设一系列专门训练和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和方法的课程,如学科研究方法论、创造技能、智力与创造力训练等。舞蹈教育因其包括对智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和审美心理能力的培养,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如果说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那么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教育,而舞蹈美育正好在此与之不谋而合,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

舞蹈是以人体本身作为载体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具有非语言性,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依靠富有节奏的形体动态来表现社会现象和人的观念。舞蹈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都是现代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让学生懂得舞蹈艺术的特性,了解舞蹈艺术具有时间的、空间的和力的特征,提高欣赏水平。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在练习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其艺术情感,增强想象力,提高创造力。高校舞蹈教育的内涵体现在昭示大学生对美的自然需要和审美欣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修养;同时传播学生情感的信息,陶冶情怀,提高社会的艺术境界,促进大学生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以及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舞蹈,逐渐地去感受舞蹈作品,体会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同时还能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塑造完美的人格,使气质和内涵得到充分提升,养成优雅、文明的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举止,更加健康地发展。

三、舞蹈教育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地位

在高校教育中,美育是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超越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国悠久的舞蹈传统和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加强纪律观念;抒情性舞蹈可以陶冶性情,培养高尚的情操,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受力;可以养成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习惯,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舞蹈的节奏性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与办事能力。在高校,美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舞蹈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四、高校舞蹈教育的在创新教育中的价值

舞蹈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既是艺术教育的过程,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育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需求,让舞蹈教育在创新教育中发挥它积极的一面,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舞蹈教育有助于道德素质的培养

舞蹈教育把德育的理性内容转化成生动地、可直观性的感性内容,使学生在提高审美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完善。同时,严格的舞蹈训练可以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增强大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意识,培养集体责任感,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舞蹈能让学生的肢体更加灵活敏锐,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教育在创新教育中提升审美价值

舞蹈教育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使学生深入舞蹈作品当中去,在领会动作、节奏和韵律的同时,充分地感受舞蹈所带来的意境之美。舞蹈中曼妙的动作、优美的造型、娴熟的技巧及神韵都是通过舞蹈的形态表现出来,它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把观众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进而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享受。

(三)舞蹈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才竞争激烈,社会压力增大,这些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加剧。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舞蹈的美育教育这一独特的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解决。1.学习舞蹈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心理压力。在舞蹈中,音乐可以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使人的大脑神经产生兴奋、镇静和平衡三种情绪,以缓解生活、学习等对大脑造成的紧张感。各种音乐风格中的舞蹈,通过形体动作,抒发内心的感受,都可以使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节奏性的运动中去,从而消除因生活、学习带来的压力。2.舞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切实地了解自我,从而能够更加有力地增强自我的同一性。舞蹈的动作表情可以传达出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比如:高兴时的手舞足蹈,痛苦时的垂头丧气,感情激越时的腾飞跳跃,等等。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舞蹈动作的起落使学生的自我感觉发生变化,情绪得以重新调整,感情得到充分宣泄,整个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自我同一性在更高层次整合,以此来达到治疗心理问题的目的。

五、结语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6篇

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而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虽然科学思维严谨、抽象,则可以完善并且影响和促进科学的逻辑思维。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形象的特点,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但事实上,与艺术思维的感性化、形象化有本质区别,人的思维方式是复杂的,普通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养。非线性的,特别是具有发散性质的科学思维,逻辑性的性质是不够的,具有复合性质的思维。它应是复杂的,没有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很难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飞速转型的今天,艺术教育不仅要重新调整其在高等院校的地位,而舞蹈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确立明晰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好地为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改进措施

1、完善高校舞蹈课程的大纲和体系

要想取得实际的效果,首先要从目前舞蹈教育自身的问题说起,目前多数高校所沿用的舞蹈教学大纲更多的是套用了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内容,这套模式虽然对于专业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较为有效,但是并不适合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在此基础上,单纯为了降低难度的修改和调整,使得高校舞蹈教育更加的混乱无序。因此,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方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切实发挥舞蹈教育应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舞蹈教育的益处,逐渐形成对舞蹈教育的重视。

2、避免“精英教育”的惯性思维

我国作为一个刚刚迈入大众教育的国家,在开展素质教育的时候难免会受到长期以来形成的“精英型”教育的影响。艺术素质教育也深受传统影响,在普通高校实践中,“精英化”的影响仍然存在。“特长生的重点培养”、“能者多劳”的现象还是很普遍,虽然重点培养优秀人才确实是必须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分注重个体而忽略大多数人一方面有失教育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本质。因此,应该避免走精英、专业艺术教育的路子,要形成舞蹈教育的普及,而不是普及舞蹈专业教育。

3、丰富舞蹈教育的形式

现在高校的很多专业中,已经完全具备开设舞蹈类必修课的条件。这本身就是对舞蹈教育的重视和保障。舞蹈选修课在面向普通大学生时,可多以风格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为主,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创造。另外,在丰富校园文化时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例如,舞蹈交流协会、沙龙、专题讨论等,在开展此类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外,还应针对不同艺术水平的学生组织活动,可以以艺术骨干分子作为“点”去带动普通学生,激发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4、完善教学设施

如果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高校舞蹈教育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国家、高校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直接影响舞蹈实际教学的硬件设施,如录像带、影碟片、幻灯机、电脑、摄像机以及有关图书资料等。它直接影响着每一节课的教学,也影响着学生课下的自主性学习。我们可以吸引社会力量,引入市场机制,加速高校院校教学设施建设,通过多渠道、灵活的方式,尽最大努力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设施建设。

5、以动态切入舞蹈文化

舞蹈艺术是视听艺术,更是动感的艺术。舞蹈艺术鉴赏是寓动的审美感知过程。耳朵感知优美的音乐,眼睛感知流畅的舞蹈动作,欣赏者的身体也随着舞蹈者的舞蹈动作而起伏动作着,才能形成真正完整的欣赏感知。通过以上步骤进行音乐、舞蹈综合鉴赏教学,集视觉、听觉、动觉于一体,能够全方位的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不仅使学生学习到舞蹈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认识和了解世界与人生。具备能够了解美、欣赏美的舞蹈艺术鉴赏能力,在美的享受和熏陶中,而且得到美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高校舞蹈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优化师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调动个体的积极性,规范教师的准入、考核、淘汰机制,建立严格的教师任用制度,是高等艺术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第二,稳定增加舞蹈教师职业收入,增强职业吸引力,防止师资流失,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发展。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三、结语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关键在于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舞蹈教育要逐步实现从技能教育为主向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转变。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转向,将会影响到舞蹈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从而把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27-01

目前,推行素质教育成为众口多谈的热点,而在大学教学中,艺术教育也就备受关注。舞蹈是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方向。舞蹈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而是把最高水准的舞蹈拿出来让人们学习;它们强调的不是舞蹈的技术含量,应该做到何种程度,而是重在培养人们的自身素质、观念与气质;它是面对全民的艺术理念。

一、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思考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依旧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在教育对象上不足,受众面积过小;第二,在舞蹈课程的安排上,并不能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相联系;第三,在教学手段上,它过于强调老师的口头传授与模仿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第四,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过于重视自身所学的科目,忽视了一些相关联科目的横向学习,这些方面会严重影响高等院校舞蹈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舞蹈教育素养培养的路径

在深入了解普通高等院校对舞蹈素质教学的认知态度、分析了目前普通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情况,笔者对高校舞蹈教育素养的培养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科学理念,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技术是人文文化的基础,人文文化是科学技术的方向标,普通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应该秉持人文和科学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观念,把舞蹈素质教学与学校内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结合,把所有校内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群体。清晰管理机制是高等学校舞蹈教学变革的基点。现如今,中国一些高等院校已经创办了一套完备的舞蹈教学管理体系。其他学校也要与现实相联系,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作为教学方针,努力寻求有意义、有价值、有特点的舞蹈素质教学管理机制。

(二)改进课程结构,完善课程设置。普通高等院校舞蹈教学在教学计划上应该秉持“统筹舞蹈教学基本技能、理论、美学三个方面”的指导,有结构、系统化计划教学内容,一步步引领学生走向艺术的殿堂。在教学安排上,第一要注重素质教学,安排一门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上升性、综合性的学科,就是以舞蹈的优美、欣赏、表现力为基础,与学生的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相结合,积极构建一系列与舞蹈教学有关的学习科目。与此同时,在舞蹈艺术类科目的安排上,也要有主有次,要多开设一些美学、文化学、社会学、比较教育学等相互联系的科目,使学生对此感到满足。改进课程结构,完善课程设置是目前舞蹈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以往的舞蹈教育经常是刻板的、形式化的教学,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抑制学生发展。这是和“关注个性发展”、“着重发展实践”、“激励创新行为”等教育观点相背离的。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体现对兴趣发展的重视”。现代教学重视实践的作用,构建一个以提升学生美学情操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拥有优质的人文情怀,具有高深人文素养为目标,以自由、开放、创造为立足点,和以往教学方法相反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高等院校教学变革的灵魂。在教学方法上,既要留存原有教学方法的精华,又要借鉴现代教育观点积极的一面,寻求从知识口头传授到个性教学的改变,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欣赏美学与现场演示相关联的完备教学模式转变。要逐渐转变传统的重视技能的教授、忽视素质的提升,重视舞台表现力、忽视艺术魅力的状况,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与综合素质。

(四)改革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笔者发现,发展性评价不会忽视学生的背景,关注当前,着重未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优点,这在高校舞蹈素质教育中极其适用。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要改革传统的鉴别和挑选机制、轻改进和激励机制的情况,把发展性机制作为大学舞蹈教育评价的中心,与形成性评价、相对性评价等方法相结合,积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高水平评价。在进行评价时,应该依据现实情况采用检验评价、资料查看评价等方式进行,着重评估学生的舞蹈素质、学习内容、基本技能、知识储备能力、实践能力等内容。变革教学评价内容,是目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营造艺术氛围,提高教育实效。学校舞蹈活动的发展是舞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它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充分展示自己,对提升舞蹈教学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各种活动时,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学生活跃现场,激发学生的活动乐趣,促使学生积极交流,从而使艺术文化深入交流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爱莉.试论大学舞蹈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8).

[2]王婷婷.“互联网+”时代促进微电影传播的对策[J].电影文学,2016(2).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8篇

在隆荫培和徐尔充老师的《舞蹈艺术概论》的舞蹈分类中,他们指出“舞蹈按照不同的风格特点可以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新风舞”。对于这几个舞蹈种类,当前普通类大学中所开设的一般有古典舞、民间舞和现代舞。对于普通的高中生来讲,由于很多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只会压压软开度,跳个简单的剧目。所以他们很少接触舞蹈的风格问题,进入大学之后,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花在练习软开度和技术技巧上,即使在古典舞、民间舞课上去尝试着做到老师对风格特点的要求,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他们很难完美的把握各个舞种的风格特点。以中国古典舞为例,中国古典舞在经历了“土芭蕾”、“样板戏”的时代后,人们在学习和认识中国古典舞上有了新的飞跃,建构新的古典舞风韵,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上所追求的“精、气、神”中,“气”的巧妙运用,最终讲求的就是这种“身体韵律”表现,而“神”就是这里的“身韵”。那么对于刚刚接触舞蹈不久的高中生,他们理解的中国古典舞可能就是很表面的外部形态,比如:山膀、托掌、按掌、提襟等等,很难做到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精、气、神以及风韵。

2、表演意识的欠缺

一个好的舞蹈演员一定能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抒发人物情感,从而达到震撼心灵的艺术效果。不管是多么好的软开度,多么高超的技术技巧,还是多么纯正的舞蹈风格。它们都是为了使舞蹈演员更好的表演来服务的。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普通的高中生来讲,在进入大学之前,他们所认为的舞蹈就是简单的压腿、软开度或者说还有一个简单的剧目,表演意识对于他们来讲,不仅仅陌生而已。从舞蹈的本质来看,舞蹈是一门传情达意的艺术,是舞蹈演员用自己的身体去给他的观众倾诉一个故事、一种情感。如果舞者考虑的仅仅是自己的动作,那么怎么能达到“传情达意”的地步呢?随着全国各地普通类高校舞蹈专业的开设,舞蹈的高等教育也开始普及开来,但是又由于大多数生源都来之普通高中,底子薄、基础差,针对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如果还照搬专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以培养高、精、尖的舞蹈人才为主,事实上是不切实际的。普通类院校该怎样面对这个矛盾的事实呢?我认为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联合起来,共同努力。

首先,普通师范类院校。

(1)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普通高中生,如果照搬专业院校的以培养尖子人才为目的的培养目标,肯定是不可行的。笔者认为作为普通师范类高校应该及时的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定位。针对高中生文化底子较中专生好的特点,舞蹈学科全面推进,增加理论课的学习。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培养的舞蹈人才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局限于舞蹈演员的路子;

(2)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培养方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相对于专业院校,增加理论课的课时量,增开一些普及型以及舞蹈经营性的舞蹈课程,培养舞蹈全面人才,如中小学舞蹈教师、舞蹈经纪人等等。普通师范类院校,还可以以综合资源的优势为依托,是舞蹈学科与学校其他专业相结合,重视舞蹈领域的科研。

其次,舞蹈教师。

(1)提高师德。面对一个教学班级里有一部分中专生,一部分高中生。作为教师首先就要一视同仁。对于专业课不是太好的学生要积极的对待,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他们去的进步的时候应及时的予以鼓励和表扬,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敢于去表现,这样才能善于表现。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对即将面临的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锲而不舍,迎难而上。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灌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的思想,并让学生把“苦是乐,严是爱”当成自己基训课的座右铭。让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舞蹈,自觉投入到训练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2)教师的教法。老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来进行。在面临一个程度参差不齐的班级时,教师除了要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因材施教。对于程度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因势利导、因人而异的进行推进教学。最后,学生。作为普通高中生,首先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既不能高不可攀,也不要毫无吸引力。在自己的前进道路上,一定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走。面对中专生,不用自卑。发挥自己文化底蕴的优势,与中专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作为普通师范院校的高等舞蹈教育,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面临很多的问题。面对这些文化底蕴稍高的学生,一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普通师范类院校的舞蹈高等教育逐渐由照搬专业院校的高、精、尖的培养模式向舞蹈素质教育转变,为中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9篇

一、现阶段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舞蹈教育定位不够明确

尽管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舞蹈教育课程,但其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却存在不明确性,通常都是作为艺术学生的选修课程让学生学习,有些学生对舞蹈教育并不感兴趣,但如果不选修该课程自己的学分又会达不到要求,这时就会不得已抢占一个名额,而那些对舞蹈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有些能够顺利选到舞蹈课堂,但有些则因系统问题,不能抢占名额,这样一来就使舞蹈教育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对于舞蹈艺术来说,不仅能将表演者的情感表达出来,还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学习到其他学科无法涉及的内容,它在与艺术教育相联系的同时,也与人文教育联系较多。但由于其定位不够明确也就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2、舞蹈教育普及面较为狭窄

高校开展舞蹈教育很多都是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做铺垫,但有时也会将学习舞蹈作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高校教育中,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舞蹈教育,主要是由于它对学习者年龄与身体条件要求较高,多数非舞蹈专业学生担心舞蹈学习效果不好,这种问题突出体现在工科学生身上[1]。再加上舞蹈作品学习存在一定难度。很多学生就会对舞蹈学习失去信心。此外,高校进行舞蹈教育通常以学生欣赏为主,为丰富校园文化而服务,这样就使学生参与舞蹈教育的兴趣不高。

3、与其他教育不相映衬

高校舞蹈教育与其他学科联系较大,尤其是与人文社会学、自然学科联系较多,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中还应与这些学科相联系,既培养学生的舞蹈素质教育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并学习艺术心理学等学科,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还能强化学生的艺术洞察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发现,高校舞蹈教育与其他教育出现严重不相符的情况,与其他学科联系较小,因此,要注重与这些学科的联系,以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对素质培养不够重视

高校在教育与培养学生时通常将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作为重点,在学科教育与科学思维相联系时,两者就会结合在一起并相互作用,作为艺术分支的舞蹈教育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可以促使科学思维获得进一步成功[2]。但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对于素质培养并不重视,尤其是逻辑能力培养与艺术思维能力培养更得不到重视,因此,需要改变这种情况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的改进方式

1、优化高校舞蹈教育大纲与体系

为真正发挥高校舞蹈教育的作用,首先要改变舞蹈教育自身情况。现阶段,很多高校使用的舞蹈教学大纲都是专门舞蹈学校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只适用于专业舞蹈学习者,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并不适用。如果只是简单的修改与调整教学大纲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还会使舞蹈教育陷入混乱境地。所以,一定要构建一整套完备的、适用于普通高校学生使用的舞蹈教学方案,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舞蹈教育中,使舞蹈教育不再成为校园文化的附属品。

2、预防精英教育思维形成

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我国的素质教育开始时间并不长,经常会受到精英教育的影响,作为艺术教育一部分的舞蹈教育也不例外,并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避免精英教育思维的形成,防止使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像专业舞蹈院校一样,注重培养专业型人才[3]。如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以培养兴趣为主,将舞蹈教育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并将舞蹈教育作为艺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避免出现因是选修课而不受重视的情况。

3、重视舞蹈教育形式的丰富

现阶段很多高校都具有将舞蹈教育转变成为必修课的能力,这样也为舞蹈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在普通高校开展舞蹈教育时应以风格性、趣味性为主,让学生通过交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同时,对于舞蹈教育形式应突出丰富性,实现活动多样化[4]。如成立舞蹈社团、舞蹈专题讨论等,并通过学生会宣传舞蹈艺术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舞蹈学习中。

4、注重师资队伍的建立

在很多高校舞蹈教育中,从事舞蹈教育的教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业舞蹈学院毕业的教师,这些教师专业能力较强,但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并不深入,这时就需要重点学习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另一种是非专业舞蹈学院出身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应提高自身舞蹈技能,并学习舞蹈文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

三、结论

高校舞蹈教育的开展是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作为素质教育践行者的高校应认识到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创新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一定要将舞蹈教育作为高校教育重点内容。由于现代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不少问题,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解决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指导。

高校舞蹈教育范文第10篇

目前,在我们国家的高校舞蹈教育中,不仅仅要从艺术审美中体现出舞蹈的价值和艺术形式,还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现在我国的舞蹈教育的各个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舞蹈教育的主体具有广泛性。现在我们国家的舞蹈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针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而是面向接受素质教育的全体学生。只有我们不断的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和整体的审美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我们国家高校的舞蹈教育不仅仅要针对舞蹈专业的学生,更应该作为一种广泛的教育模式,对教育的客体与教学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和转换。例如可以通过更多的教育方式进行转化,比如开展整个舞蹈活动,组织更多热爱舞蹈与想学习舞蹈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深刻感受舞蹈所给我们带来的正能量。

(2)舞蹈教育的非专业性。这主要是指在我们国家的高校舞蹈教育中,我们应该在找准教学对象后,要充分掌握教育对象的性格特点。例如,高校学生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教育群体,其中每个学生的特点都比较大,兴趣和爱好都比较广泛,个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不仅仅包括性格特点,更是包括学习专业的背景,所以对舞蹈教育的审视观点也大不相同。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在高校开展舞蹈教育形成了阻碍,所以我们应该把握掌握好舞蹈教育的出发点,通过对舞蹈的引导运用较为简单和易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只有学生们在不断地了解、学习和积累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舞蹈教育创新,才能够让我们的舞蹈教育发展的更好。

(3)舞蹈教育过程中的具有特殊的性质。现在,我们国家的舞蹈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难任务,所有的舞蹈表演者虽然在台上表演的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在舞蹈训练的背后却包克服了很多比较困难的问题,包括身体技能的提高,还有感情的不断升华等各方面。高校学生通过练习舞蹈,不但能够使自身的情感得到放松,还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从而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优化和完善。

(4)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这主要是指在现阶段的舞蹈教育过程中,应该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因为社会的高速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竞争和压力让高校学生受到了冲击和阻碍,我们必须全面发展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舞蹈教育的定义:“舞蹈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水平、高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的舞蹈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舞蹈艺术理论的教学,这一方面的教学主要是对舞蹈艺术的史论和作品的介绍及分析。二是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所以,我们高校应该重视在引导学生学习舞蹈理论的同时,还要加强舞蹈实践的推广,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

二、舞蹈教育的现状与教育理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常常分为两种形式: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形式;一类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制度。美国的舞蹈教育是具有一体化的,就是指学生从小开始学习舞蹈一直到大学教育阶段的结束。在普及型的舞蹈教育观念前提下,我们首先把舞蹈视为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和快乐成长的推动力,舞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举止行为的形成都有比较好的作用,这就是美国教育的理论根源。1994年美国公布的《2000年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首次以政府的名义规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影视等统括为艺术科,成为同语言、数学等诸学科并立的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之一。从小学到初中,音乐、舞蹈是必修课。艺术课程每周所占学时,各校稍有不同。在我们所看到的学校里,少的有三学时,多的达五学时。”但是在美国的大高校中多数学校都设有舞蹈学科。在美国的普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普及型舞蹈教育机制中,使受教育者的对象范围不断开扩大,整体素质不变得到提升。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舞蹈理论学家欧建平在《舞蹈艺术的天地——美国舞蹈高等教育考察报告》中提出:“美国舞蹈育不是单纯的身体技能训练,而是对于全面素质发展的实施的教育。

它必须面对所有学生,而不是所谓天赋才能的学生。它选择了现代舞开放鲜活的科学与民主观念、系统完整的创造性方法与技术,进而实现了多元主义的理想、“全民教育”的教学理念、“综合考量”的选材标准、“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身心同步”的教学目的、“博采众长”的教学方式、“教学相长”民主作风,使美国舞蹈教育涌现出了大批目的明确、特色鲜明的教学单位。”但是在以苏联为代表的舞蹈教育却致力于对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这是两种相反的情境。作为我们国家的舞蹈教育,现在的很多舞蹈院校秉承苏联舞蹈教学模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世界人才。但是现在我们国家的诸多高校中,有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总是奔波于教室与图书馆之间,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舞蹈学习,许多大学生本来对舞蹈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周围环境与专业的影响,失去了学习舞蹈的机会。我国高校的很多教育者和工作者都认为,学习舞蹈是舞蹈专业学生的事情,根本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无关,他们也不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自己不特长的事情上。

周星与华进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改革设想》一文中指出:“在目前国内大学教育中,舞蹈教育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是要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这通常集中在专业院校。舞蹈专业院校将舞蹈教学分为若干教学系科,如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等。这种教学侧重于技巧教育,专业方向比较单一,注重培养“高、精、尖”的专业舞蹈人才。二是非专业性舞蹈教育即普及性舞蹈教育,是指不以培养舞蹈演员、舞蹈编导、舞蹈教师、舞蹈试论研究人才为目标的舞蹈教育。它运用舞蹈这一形式,对人进行美的教育,美化行为、开启智力、提高修养等为目的的舞蹈美育。”所以,现阶段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重视非专业化舞蹈教学的重视,在高校中推进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的地位,带动高校学生开始逐步了解舞蹈、认识舞蹈、学习舞蹈,促进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三、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的地位包括三个方面:

(1)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全方面的提高,所以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可以帮助高校学生获得学习舞蹈的动力。因为现在很多高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学生总是被自己的专业课所压迫着,想要学习其他的特长却不能实现。然而,素质教育的推广和号召打破了这一僵化的局面,素质教育不仅仅重视学生的升学率,更加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在舞蹈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渗透非常关键,有利于帮助高校学生获得学习舞蹈的动力,激发他们学习舞蹈的热情。

(2)素质教育注重改善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所以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渗透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完善舞蹈学习的知识体系。与由之前应试教育思想的阻碍,大多数老师只是把学要考试的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所以高校学生没有得到很好地知识结构。但是,在舞蹈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渗透可以完善学生学习舞蹈的知识体系,从而减少舞蹈教学知识结构不完整的状态,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舞蹈。

(3)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渗透,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原来由于应试教育偏向于考核学生的舞蹈技能,大多数学习舞蹈的学生只是进行单纯的模仿,从而获得考试分数。但是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渗透完全打破了之前比较僵化的状态,帮助学生在舞蹈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从而获得舞蹈学习的进步。

(4)素质教育重视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自身素质,所以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渗透,有利于高校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身的素质和内涵及其行为举止规范等,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5)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的优化。据来自北京高校的资料显示:“从北京67所全日制高等院校中抽样选取了23所(占北京高校总数的34.33%)学院的6000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有16.51%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且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的身心疾病已经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及产生轻生的主要原因。”所以,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渗透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及其问题产生的障碍。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素质教育在舞蹈教育中渗透是非常关键的任务,我们结合舞蹈教育的实际情况,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促进我们国家的学生能够获得舞蹈所给我们带来的正能量,提高我们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高校学生整体舞蹈水平的进展。

上一篇:财务管理设计范文 下一篇:统计学法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