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能耗管理范文

时间:2023-07-21 16:21:16

高校能耗管理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高校;节能监管;决策

1.高校节能监管现状

当今社会,节能减排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政府单位、企业、组织机构和个人自发地投入到节能减排的工作中。高校在一个城市能源消耗中占很大的部分,大学生的在校能耗人均量明显大于全国城镇居民能耗人均量。据统计,国内在校大学生人均用水量是全国居民人均用水量的2倍,能耗是全国居民平均值4倍多。高等院校能源使用缺少科学的计算和管理。如何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将高校能耗的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处理,提取出有用的规则和知识,挖掘出隐含在这些数据背后有价值的规律和知识,为高校的节能监管工作提供系统、科学化的决策指导,从而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减少高校的能源消耗,塑造年轻一代的节能意识。

2.国内外相关研究

国外的高校在资金方、经费等原因在一定的程度上加速了节能监管的开发和研究的推进,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比较大的,国外的高校在节能监管信息化比较的成熟。在经过长期的节能监管信息化建设历程中,国外的高校使用了成熟的技术框架,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节能监管实现可视化的监管,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能源使用率。美国高校建筑和设施的节能改造工程已经进行了十多年,这些学校中比较典型的是位于美国德克萨斯的A&M大学,校园节能监管项目改造工程的投入了不少的资金,节能监管平台的稳定运行,经实测的节能收益超过了平台建设的资金多倍。

我国重视校园节能监管的构建起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经过了积极宣传节能监管概念、初期的示范性建设和全方位实行构建的几个阶段。政府以12所高校为首批试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学校,并于2009年制定了有关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建筑节能监管系统构建和管理技术的一系列技术指导方法,并将作为今后院校建设校园能源监管平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政府近些年加大了节能监管的投入力度,建设节约型校园在经过这些年的研究获得得了不少进步,启动了所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

敖四江[1]等人对目前我国高校校园能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尝试引入市场的机制、建立相关机构管理能源、完善管理体系等。高彪[2]等人通过研究上海某综合型大学,对科研楼、图书馆、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等校园典型建筑的用能特点及节能潜力进行了探讨。王旭东[3]通过对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校园能源消耗现状的研究,提出在高等学校构建基于网络系统的能源管理平台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李道洋、蒙艳玫[4]等以广西大学校园内40栋校园公共建筑为样本建筑,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建筑能耗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到影响样本建筑能耗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相应的能耗预测模型。季文娟[5]、喻伟[6]等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建筑能耗预测,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能耗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建筑能耗的预测。在校园节能监管的研究上,主要集中于相关理论和对策制定方面,结合校园节能监管实践的应用研究方面还不够深入,较多的研究集中在利用统计分析研究方法或者数学模型对建筑能耗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对能耗数据进行分析的研究亟待提高与完善。

3.数据挖掘在高校能源监管中的应用

在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上面,数据挖掘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它能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应用层面来讲,数据挖掘是一种决策支持过程,主要基于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技术,高度自动化地分析数据,做出归纳性的推理,从中挖掘出潜在模式,帮助决策者减少风险、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高校不同类型建筑能耗为例,围绕数据挖掘过程的主要步骤,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节能监管中的应用。本文的数据挖掘目标为建立起高校建筑能效分析的聚类挖掘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制定降低能耗的策略。

3.1 数据清理、集成与选择

从高校能源数据库中提取近五年来的建筑能耗原始数据,去除无效缺失数据,挑选出科学的、安全的、适用于数据挖掘应用的属性数据进行数据清洗。

3.2 数据预处理

对于高校建筑能耗历史数据,由于测量和记录的严重失误,或由于仪器仪表的突然波动,都会造成数据的缺失。对于有多个属性缺失值的记录,直接将其从样本中删除;缺失的水电能耗数据,用当月系统能耗平均值填补。在不影响数据挖掘结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了原数据的完整性。数据清洗后,对某些原来没有的属性按需要进行生成,通过泛化、属性离散化处理将数据转换以构成一个适合数据挖掘的描述形式。

3.3数据挖掘应用

从数据挖掘角度看,高校建筑能耗是较好的数据挖掘对象。因高校建筑用能所受到的不确定因素干扰远小于商业、工业等行业,能耗数据表现出的规律性更强。数据挖掘应用一般围绕特定的数据主题进行,高校建筑能耗数据挖掘可应用的主题如下:

(1)能耗预测:高校建筑能耗与建筑地域、建筑类型、建筑年代、建筑面积、建筑用途、建筑材料等众多因素相关,可以使用分类或者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起能耗预测模型。

(2)基准评价:通过基准评价,校园管理者可以了解其建筑运行情况,对比本建筑与其它类似建筑的能源消耗差异,如果发现目标建筑比其它同类建筑能耗高,可以采取措施降低能耗;对样本建筑生成关联规则,然后将这些规则应用于待评价的目标建筑,从而对目标建筑的能耗状况进行评价。

(3)运行优化:高校建筑运行能耗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备运行管理、维护水平的高低,可以运用关联规则挖掘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可采用聚类挖掘出不同的运行模式,从而为节能决策提供支持。

4.结束语

高校节能监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节能重点项目。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能耗数据分析方向的应用才刚刚起步。但随着节能监测系统的不断完善、能耗数据的不断丰富,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深化,必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敖四江.高校能源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4):38-41.

[2]高彪,谭洪卫,宋亚超.高校校园建筑用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以长三角地区某综合型大学为例[J].建筑节能,2011(39):41-44.

[3]王旭东.试论高校校园能源管理网络平台之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1(3):17-19.

[4]李道洋.基于分项实时监测的建筑能耗数值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12,37(5):965-971.

[5]季文娟.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能耗巧估模型与预测模型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energy monito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summarizes commonly use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looks in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nitoring platform.

关键词: 高校;节能监管平台;现状及发展趋势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nergy monitoring platform;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102-02

1 节能监管平台建设背景及现状

为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的工作,自2008年以来,住建部、教育部和财政部开展了高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工作。截止2012年底,中央财政一共投入6.5亿,支持了5批共计191所高校开展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目前前三批示范高校绝大多数已经完成了项目建设,其中已有30所高校通过了验收,高校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宁夏大学于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示范高校,并于2013年1月顺利通过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对学校节能监管平台项目的验收。目前,各项数据采集和传输正常,软件统计和分析功能比较全面,系统能够满足学校能源管理的各项需求。节能监管平台的建立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能耗状况,为后续的节能改造和用能定额、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高校节能监管平台构建方法

2.1 节能监管平台的系统架构 根据《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建科2009,163号)的要求,高校节能监管平台要实现对校内建筑设施的能耗、水耗分类、分项计量、统计、分析,及节能分析和定额管理。为达到上述要求,高校节能监管系统通常由计量表具、数据采集及转换装置(简称网关设备)、数据传输网络、数据中转站(可根据学校规模选择建设或者省略)、数据服务器、管理软件组成[1]。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

节能监管平台系统包括计量控制系统,通信传输系统和中控中心三大部分。其中:①计量控制系统主要完成水、电、暖能耗数据的计量、采集,如果对电、水、暖加装了控制模块,比如对水、暖加装了电动阀控制开关,那么计量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水、电、暖的控制。计量控制系统包括电表、水表、暖表等计量表具和控制模块。②通信传输系统:通过通信传输系统可以将计量控制系统采集的数据上传到中控中心。通信传输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网络、数据中转站。③中控中心:中控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服务器及管理软件。通过中控中心的管理软件可以实现对能耗数据的分类分项、按校区、按栋楼、按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公示,对用能进行定额、精细化管理。

2.2 节能监管平台的工作过程 计量表具将各测点的能耗数据通过电力载波技术、RS485或无线技术上传到数据网关,在数据网关上打包通过校园网或者GPRS/CDMA 无线网络[2]上传到中控中心。

2.3 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 要想实现节能监管平台对建筑、用能设备的能耗分析统计、监测,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数据传输网络的通畅。数据传输包括底层数据传输和校园网传输两个部分。底层数据传输是将各种计量表具的能耗数据上传到数据网关。传输方式可采用电力载波技术(PLC)、RS485、无线传输。三种传输技术的对比及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这三种技术各有利弊,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可以综合使用这几种技术,使平台性能达到最优。能耗数据从数据网关上传到中控中心,既可以采用校园网,也可以使用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服务公司提供的3G、WIFI网络[3]。但后者成本较高。而校园网覆盖面广、建设成本低,在建设过程中优先使用校园网。中控中心是监管平台的核心,需要专业的维护技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主控中心维护技术主要有[3]:①设置硬件防火墙:拦截外网对数据中心恶意攻击和病毒入侵。②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升级,修复软件漏洞,开发系统新的应用服务。③定期对数据备份,有系统灾难恢复方案,对服务器进行性能优化和故障排除。④配置不间断电源UPS,保证断电时设备运行不中断。⑤做好设备故障、检修记录。有这些技术作保障,可以保证监管平台的稳定运行。

3 高校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节能监管平台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根据宁夏大学及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目前高校平台建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3]。①很多高校将节能监管平台的建设等同于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认为实现了对建筑的能耗监测,就等于节能。不注重节能宣传、能耗统计、能耗公示、能耗分析等工作的开展。违背了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初衷。②平台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没有规划好计量点的数量和位置,导致平台建成后无法应用于校园日常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脱离校园能源管理的实际需求。③由于对节约型校园认识的片面性,将资金主要用于校园电网改造和管网改造,仅通过电网和管网改造只能减小线路损耗,而不能根本上解决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④目前高校建设监管平台时都是采用自建中控中心的方案。这首先需要专门的场地,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稳定地运行,还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维护设备;其次中控中心的设备还存在老化、需要更新换代的问题。这些都增加了监管平台的建设成本。

4 监管平台建成的后续工作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4.1 后续工作 节能监管平台的建成不等于节能工作的完成,相反后续还需要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①强化能耗数据积累和统计分析工作,发现用能问题,并进行改造。②进行各单位能耗公示,制定用能奖惩制度。③建立各类建筑能耗考核制度,对用能进行定额管理。

4.2 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云计算是近年来快速兴起的技术,它以高可靠性、高通用性、高可扩展性及低成本等优点迅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鉴于目前各高校自建中控中心存在建设、维护成本高、设备老化需要升级、更新等问题,笔者认为未来可以将云计算运用到节能监管平台建设中,比如可以将中控中心建在“云端”:不需要采购任何服务器、交换机等中控室设备,只需要购买云计算服务,在云端搭建中控中心的软件平台,就可以拥有一个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都很高的“虚拟中控室”。其建设成本很低,很好的避免了设备老化、设备需要更新维护的问题。云计算在节能监管平台中的应用不止于此,在这方面,华南理工大学也有一定的研究。目前市场上也有比较成熟的产品。

5 总结

高校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影响范围大的系统工程。它的建成可以帮助高校在降低能耗水平的同时提高用能管理水平,为后续建设绿色校园、节约型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教育部.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9]163号).

[2]林丽.成都医学院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平台建设方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3,39(03):325.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节能;问题;对策;效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十面“霾”伏,大家拍手叫好的“APEC蓝”虽然昙花一现,却非常值得回味。如何从根本上整治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转方式,调结构,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响应国家政策、做好节能工作、建设节约型校园已经成一个重要问题摆在节能部门面前。

1高校用能现状

目前全国普通高校近2000所,建筑面积5亿m2,在校生人数超过2300万人,教职工数190余万人,占全国城镇总人口数的4.4%。高校具有建筑面积大、人口密度大,人口总量多、能耗设备多等特点,经统计,高校人均总体能耗是全国人均用能的4倍,高校人均实际电耗是全国人均电耗的3倍,高校人均生活用水量是全国人均用水量的2倍[1-2]。高校能耗总量和人均能耗的居高不下,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为解决学校节能问题,“教育部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教发[2006]3号)中明确要求各地各学校积极做好建设节约型学校工作。教育部[2013]142号文件指出:高等学校是公共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头节约能源资源,对于引导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节约型校园可以通过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结构节能、行为节能等四种途径来实现,其中管理节能和技术节能是主要途径。管理节能作为最根本的节能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节能做好了,其它节能途径才能收到好的节能效果。

2管理节能概述

所谓管理节能,主要是指通过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依靠管理人员掌握各类设备和各系统耗能规律,科学编制设备运行时间表,合理调配运行设备,合理分配使用能源,缩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能源浪费时间和机会,降低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能源浪费成本,压缩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能源节约空间,在保证使用能源的过程中使能源消耗最小化,即使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从而直接或间接收到节能效果。根据美国加州大学AlanMeier教授提出的能耗-需求及服务关系模型[3,4],从图1中看出,服务需求曲线是一条上升曲线,曲线的斜率是能耗与需求的比值,即能源利用效率的倒数,服务曲线越陡,说明能效越低,要想提高能效,需要把曲线变得平缓。从图中还可看出,服务曲线并没有过原点,它与能耗坐标轴的交点Y值叫做“固有能耗”。“固有能耗”是维护建筑物正常使用功能所必需的最小能耗。在一定的建筑技术和节能技术条件下,实际能耗不可能等于固有能耗,只有通过管理节能尽可能减少实际能耗,即使服务曲线与能耗坐标轴的交点越靠近固有能耗点,使服务曲线变得更加平缓,这就是管理节能的具体作用和目的所在。

3高校管理节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领导认识程度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高校与企业不同,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传统观念致使多数高校成本核算意识薄弱、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管理节能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政策、队伍、措施等)得不到解决,管理节能陷入无序状态,从而导致学校办学成本居高不下。

(2)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重技术节能、轻管理节能。有些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非常青睐于节能新技术和节能设备的利用,但是投入运行后,疏于管理和维护,没有使其节能作用完全发挥出来。如有的高校投入了学生浴室一卡通系统,但是洗浴喷头的漏水维修跟不上,管理人员冲刷地面时“奔流不息”,实际是利用了节能新技术,延用了浪费老方式,没有起到真正的节能作用。

(3)队伍建设不全,管理水平跟不上。高校后勤工作点多、面广、事杂、任务重,很多岗位是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有些高校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节能部门,或者虽设节能部门但是人员偏少、力量偏弱,投入的精力不足,用能情况摸得不透,管理节能措施不全,管理节能水平不高,管理节能效果不好,导致管理节能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4)能源管控平台不完善,管理节能无从下手。能源管控平台不完善,导致管理者不掌握具体能耗数据,不清楚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用能设备,不知道主要节能潜力点,拿不出好的管理节能举措,从而致使管理抓不住重点、无从下手。

(5)政策制度不完善,用能指标不明确。管理节能政策不完备,制度制定不完善,能耗使用无依据,能耗分配无定额,致使管理节能工作不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监督机制不完善,节能举措未落实。管理节能效益的好坏取决于节能措施的落实与否。高校中节能部门与物业部门之间的关系是管理者与服务者的关系,管理者的监督不严密,将导致管理节能工作功亏一篑。

(7)激励措施未跟进,节能积极性不高。根据美国学者哈定提出的“公地悲剧”理论,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其关键问题是与自己的切身利益不相关,所以高高挂起,视而不见。

(8)学习交流渠道不通畅,先进管理经验不掌握。管理节能措施日新月异,先进经验学习永无止境。不与外界交流与学习,就无法获取一些好的管理措施和先进经验,更谈不上创新突破,导致管理节能工作止步不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大打折扣,从而无法取得更好地节能效果。

4主要解决对策

(1)节能管理者主动出击,赢得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节能部门在摸清能耗现状、理清节能思路方法、搞清工作方向、算清节能效益的基础上,及时向主要领导如实汇报,只要对学校、学生和社会有益,将会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和重视,节能工作将不再是“老大难”问题,因为“老大”真抓了就不难。

(2)建设与维护并重,管理与技术同行。实施精细化管理,对建筑物及设备建立完备的台账,包括其建成及投入运行时间、规格型号、维修保养计划等记录清楚,保证建筑和设备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新上节能产品在投入很多精力、时间和金钱后,要想发挥其节能作用,节能主动权人身上,技术只是手段,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管理节能水平,才能凸显其技术节能优势。

(3)打造专业管理团队,提高节能管理水平。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被列入国家重点用能单位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工作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设立能源管理负责人的作用是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组织编写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提出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当接受节能培训。可见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岗位是有法律依据的,在专业团队建设中需注意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配置合理,职责明确,搭建好学习、交流和互动平台,为节能工作做好人才储备。

(4)建好大平台,用好大数据。完善的能源管控平台可以实现能耗分类、分项精确计量和分析,为学校节能潜力挖掘、节能效果验证等提供了量化评价手段,为学校制定能源使用指标与管理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安排专人负责能源管控平台的日常管理、运行和维护,对平台数据和分析进行理解和翻译,使之转变为可行的节能措施,充分发挥能源管控平台的强大作用。

(5)完善政策与制度建设,做好导向和约束机制。高校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对学校管理节能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与本校相适应的能源使用、管理等相关政策,从学校层面上为节能工作指明方向。节能部门根据学校的政策,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节能举措、奖罚措施,为下一步管理节能工作保驾护航,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违章必究,规范和约束物业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政策、制度的范围内合理配置和使用能源。

(6)完善监督机制,走好“最后一公里”。想的再多,说得再好,管理节能如果差“最后一公里”没有走好,也是前功尽弃,无功而返。因此要求高校节能部门要与物业公司协商沟通好,按照既定的制度、规程、举措和措施,在日常节能管理工作中逐一检查对照,发现问题按章办事,及时督促纠正,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确保管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7)完善激励措施,激发节能热情。要想解决管理节能中的“公地悲剧”问题,需将“公地”变为“私地”,使节能工作与学校的管理者、服务者和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挂钩,如通过各单位能耗排名进行公示、学生宿舍用电节约部分按相关折扣作为节能奖励、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按照相关节能量进行表彰奖励等,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管理节能工作中,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和荣耀感。

(8)搭好学习交流平台,唱好管理节能大戏。大力实施人才推进计划,积极为节能技术人员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建功立业创造较好的成长环境。节能技术人员紧密联系本校工作实际,加强学习、研究和创新,注重与兄弟高校间的经验交流,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培训,充分发挥节能技术特长,为学校节能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5结语

贯彻落实好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充分认识到管理节能的重要作用,因校制宜,找出存在问题,找准解决对策,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好的节能效果。做好管理节能工作,既可以降低办学成本提升办学竞争力,还可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赢得社会声誉,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丰收。

参考文献

[1]张福麟.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工作思路介绍[DB/OL].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2010-0-08./de-tails/index.php/topics/2010-03-08/54/.

[2]国家统计数据库.全国生活能源电力消费量[DB].2006.

[3]张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5.

[4]AlanMeier.Towardmoreefficientenergyusethroughdemand-side:management.BerkeleyLab,UniversityofCalifornia,Ju-ly1996.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慧管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能耗增值服务;智慧校园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推进,已然进入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社会中,各方的发展也已是几何级速度的发展,在这个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推动社会前行的大潮中,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管理由“绿色环保,打造节能型社会”作为一项国策写入“十二五”规划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目前,科技创新管理的概念普遍被大众所认知。管理中有一个被一再提及的词语――量化,其归根结底是对数据的需求体现。即量化要求的结果是数据的产出,这里的数据既包括管理中表面的数据,如被管理对象的数量、状态等属性基础数据,也包括对基础数据通过管理模型分析后所得到的具有决策依据功能数据,数据是实现管理智慧化关键。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即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具体表现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能耗大数据潜在价值的挖掘,随后,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决策数据进行实际的管理工作。这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能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其能力尚停留在能耗数据的采集、存储、统计以及初级的简单报警上,对于管理智慧化显得力不从心。为了适应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需要,应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以移动互联网为有益补充,建立具备对能源,特别是能对水电能源具有监控、预警、测算、系统联动和消费支付等管理决策及服务延伸能力的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系统。这将是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由传统的信息化管理转型为能源管理智慧化的初期阶段,两种管理方法对于数据的处理及运用理念是截然不同的。

二、能源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的普及,学校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学校后勤管理就是对在校后勤情况的全方位管理。[2]其中,能耗管理是工作的难点与重点,学校是否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运行,[3]均与后勤集团能耗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节约型校园概念的提出使得学校在办学及校园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中遵循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环境保护建设及运营的管理思路和节约教育理念、形成良好节约型校园文化的校园。[3]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主要依托于多年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在这套制度上经过业务流程提炼后所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制度化。各地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经验累计,在校园能耗统计、校园能源审计、校园能效公示、需求管理、分项计量等方面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做到了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有效协调。在管理模式上采用了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对运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统筹协调,兼顾利益,量化管理,促进节约水电长效管理机制的形成。能耗管理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推进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2)管理信息化。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自身管理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对于能源管理工作也做了业务的流程化定制,并依托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工业设计、环境工程等学科,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了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分为计量采集部分、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存储系统,以及用户交互系统等几个主要部分。完成了能耗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与展示,有效地数据处理方法提高管理中对于数据统计的需求。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水平,通过系统实现了能耗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即通过科技手段,实现高效管理,提高社会效益。

(3)存在的问题。如上,简述了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制度与监管系统。制度与监管系统有效的提高了管理的水平与准确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下列举最为表层的三种。第一,设备的改造优化。高校中诸如学生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用能热点比比皆是,仅就采用何种照明器具一项,就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很大一部分取自于照明器具厂家的宣传与器具参数,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给出设备改造优化的决策方案。第二,消缺的即时高效。在能耗估计的过程中,由于设备和人为的因素会造成故障的出现,即时做出故障报警,迅速消除缺陷是节能的重中之重。举例而言,校园供水会存在水管爆裂故障、笼头节点故障、人为使用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单靠人员巡检和制度约束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采用更新的技术手段,才能做到有效的管控。第三,用能指标的制定。在上文中提及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模式是根据学科门类、各单位性质、事业发展情况、使用水电需求,科学合理定量,将水、电能源消耗指标分配到各有关学院和部门,超标自负。实际上这里所谓的科学合理定量并没有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一阶段的用能历史数据“大致”确定现阶段的用量,看似合理,但并不科学,缺少合理的指标定制模型。

二、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变革与应用

对于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而言,仅就目前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设计目的是在与管理制度不断的交互完善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并通过这些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1]这也包括原有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的功能,但绝不是简单的系统升级。所有的管理变革均以建立新的管理智慧化平台为基础,提供“能源管理+能源便利+校区通信”的高校能源管理云服务。

(1)信息系统的变革。第一,系统架构的改变。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所采用的传统C/S或B/S架构已经不能适应智慧化的需要。智慧化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提炼决策数据。传统的系统架构,能耗数据的采集密度对于分析工作远远不能满足。加之,高校的扩招、扩建,分校机构的设立都对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提出了改变需求。就目前发展而言,其系统架构应该包含:数据采集服务、数据存储服务、关系型数据库服务和模型计算服务等部分,以及任务调度、安全管理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底层支持。第二,存储方式的更新。系统架构的变革,为了适应更多的数据需求服务,这势必产出海量的能耗数据,随之而来的将是数据存储问题。以往的数据库服务器及热备方式很难适应海量数据的压力,建立或委托数据云存储业务将是最终的出路,有效的数据存储将是后期大数据分析的坚实基础。第三,大数据的分析,如上一、二小节所讲,系统架构的变革与存储方式的更新皆是为了海量的能耗管理数据而进行。对数据做了如此之多的支持最终为了什么?这些数据有何意义呢?答案就是大数据分析。例如,Google通过全美各地区搜索H1N1及流感相关关键字频率和分布,得出疫情暴发警报;对冲基金通过全球Twitter用户每天关于情绪的关键字进行以亿为单位的数据分析,用以为买入和抛售股票做参考依据;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警方通过数据分析,第二天抓获嫌疑犯,制止再次作案;这些都是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的决策。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准确的预测是最大的竞争力。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的核心就是对用能做出分析,根据结果做出科学的预测及决策。这也是智慧化与信息自动化的区别。

(2)应用功能的变革。目前,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的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具备实时监测用能情况的功能。智慧化依托于大数据分析及高效的分析模型为平台带来更多功能。能耗报警方面将不完全依附于计量终端的硬件功能,而是通过特定时段的用能数据分析,确定问题,并通过监控页面、短信等方式推送报警信息。例如,用水管线的查漏报警和超指标报警等。节能测算,为用能改造提供依据。通过对实验对象更换用能设备前后的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该改造方案及所采用的设备是否真正做到了节能。指标规划,高校能耗管理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能耗定额管理。通过能耗历史数据的环比、同比,分析能耗大户用电趋势,结合人员设备总量,为能耗指标的合理分配提供支撑。系统联动,管理智慧化要求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响应,如能耗监管系统与课表系统、宿管系统的联动数据共享,达到根据课程及生活作息数据,利用能耗模型控制重点部位大型仪器开启与关闭时间,通过能耗合理性分析,加强重点部位能耗监控。

(3)管理的最终蜕变。大数据分析带来决策与预测依据,可以对特定用户提供用能合理性分析服务;通过对线路负载数据的分析,判断线路负荷是否正常,做出警报预测,即时整改。多系统协作,将延伸能耗系统的增值服务,如用能消费的支付手段,可以结合第三方支付系统完成用能的缴费。这样,无论是实体充值点,或是移动支付,都能方便快捷完成支付动作。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智慧化带来高校能源工作由管控到服务的最终蜕变。

三、新技术驱动下的发展方向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是智慧校园的数据核心区域,其发展中涉及的互联网(数据通讯)、移动互联网(支付)、物联网(采集传感器)、安全监控、电信(通话、短信)都在产生海量数据。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它不仅使世界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其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再则,云计算已经成为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最重要的新概念,正在成为未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4]

高校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将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变革原有的管理模式。最终形成能耗云平台,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能源监管将以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逐步演进为智慧化能源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念根.雾霾锁城倒逼传统能源智慧变革[J].智慧城市,2014

(3):60.

[2] 谢珊.学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

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

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Z].2008.

[4] 周憬宇,李武军,过敏意.飞天开放平台编成指南――阿里云计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高校;节能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培养优秀人才、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高校是资源占有和能源消耗大户,创建节约型校园,是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高校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的同时,其文化辐射作用也不容小视。在高校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高校能源浪费的主要原因

1、资金问题造成能耗上涨。有些高校校区新建之初由于资金不足,在规划设计、建

筑安装和材料使用等方面只考虑成本问题,未考虑节能减排的因素.造成建筑使用中的高耗能、高排放。而后期未使用节能型产品,如非节能型空调、灯具等,也增加了能源消耗。

2、不合理的能源供需状况。某些高校在扩建过程中,由于新校区是分批建成的,因而缺乏超前的统筹性规划,使得这些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形成了以区域为中心、分块而立的局面。因此,为各区域配套的供能设施也呈区域状分布。随着新校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总供能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为了满足学校整体规划的要求,一些新校区在已成形的区域内又新增或减少用能设备。从而打破了原有的供需相对平衡的格局,不少区域出现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的局面。

3、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粗放式管理。长期以来,高校受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式粗放、职责不清、责权不明等因素影响。能源浪费严重。例如。由于职责不清。在水、电、气(天然气、煤气)、暖的安装上有的是基建处负责;有的是后勤处负责;有的是具体使用单位负责,结果导致校内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等建筑物安装的水电气暖的一、二级计量表不全,部分学校的水电气暖还处于敞开供应阶段。

4、节能意识淡薄。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节能意识淡薄的问题,"长明灯"、"长流水"现象时常发生。教学楼等公共场所的照明系统无专人管理.无人教室灯长明卫生间长流水等现象时有发生。长时间无人使用的电脑、空调、电扇、饮水机一直工作等等。这些行为造成了高校大量的能源、水资源浪费。

5、设备设施陈旧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某些高校由于历史原因,用能设备老化,地下管网混乱。而且许多高校的管网设旆采取地下实埋方式。一旦发生漏水。后果十分严重。如:路面被破坏。维修成本较高;管道漏水,跑、冒、滴、漏。管网使用寿命缩短等。

二、高校节能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1、节能管理人才紧缺。低碳校园的建设需要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物联传感技术、暖通空调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对节能技术管理人员要求较高。但是。很多高校少有甚至没有专职、专业的节能管理人员。同时,现有的节能管理人员一般也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节能管理、技术人才匹配不足,阻碍了高校节能工作开展和深化。

2、节能建设资金不足在高校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培训、技术改造,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而且资金需求量非常大。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资金十分紧张,对节能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足,节能减排技改经费主要是向教育部申请,高校本身对节能工作缺乏财政政策支持,尤其是各学院节能减排缺乏专项资金支持。

3、节能不节钱。造成高校节能不节钱的因素很多。其一,节能设施质量本身不过关。如一些节能灯价格贵、寿命短,造成了节能不节钱。其二,节能技术改造与高校的需求不匹配。造成节能投资浪费。其三,许多高校建立了节能监测平台,在软硬件方面投入不少经费,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节能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没有充分利用节能监测平台的先进技术和完善的能耗数据进行节能监管,导致节能改造发挥的作用很小。

4、节能解决方案难以决择。面对众多的节能解决方案,高校却遭遇如何选择的尴尬.原因主要有四点:一、高校节能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只看到节能减排市场有利可图.不管自己有没有能力做,纷纷来分享这块"蛋糕"。二、目前参与高校节能的主要有节能服务公司、节能设备生产厂家、工控企业、智能仪器仪表企业、系统集成公司、依托高校或者研究院的节能科技公司,他们有的擅长某领域的节能改造,如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技术节能改造;有的擅长能耗的计量、采集、传输;有的擅长做能源审计、节能评价等,但都缺乏整体的系统解决能力。三、造成高校能耗高的因素比较复杂,如高校的建筑种类繁多。文、理、工高校的能耗差异,南方和北方高校的能耗差异等等,这些都造成了提供适合高校个性需求的全面节能解决方案非常困难。四、由于高校节能资金紧张,总想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节能解决方案,这让高校在选择解决方案的时候难以取含。

三、推动高校节能减排的对策

1、建立节能管理机构并完善制度。为建立健全高校资源节约长效机制,高校应建立专门的节能管理机构,由主管校长任节能管理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统领全校节能工作。同时。在高校内推行垂直管理、层层负责,明确节能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指标分解,责任到人,从而使节能工作能有效渗透到教学、科研和师生的实际生活中,推进高校节能管理的政策落实和具体实施。高校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具体的节能管理规定,使高校节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要加强对节能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估和考核。

2、加强节能宣传

高校应引导师生开展以节能新技术、新产品为主题的科技创新,以及以节能环保为主旨的校园活动等,把节约的意识、节能的意识灌输给师生,将建设节约型校园、培养节能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的力度。

3、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引进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节能工作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水平较低、节能知识欠缺等问题,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聘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家,全方位制定和规划学校节能解决方案及具体节能改造措施;服务外包,委托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进行日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及设备故障检修服务;人才培养合作,高校可以与专业节能服务机构、节能服务公司签订节能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引进政策要灵活,专业人才引进可以适当放宽某些条件。

4、不断提高节能技术水平高校应因地制宣,积极开展校园的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工作。特别应优先开展低成本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针对水电节能技术改造时。应采用新型、环保、节能、高效、高质、长寿的水电气材料和设备。

6、多渠道筹措节能改造资金

首先,高校要加强节能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监管,确保节能资金落到实处。其次,高校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争取财政支持。第三,应积极探索财政补贴、学校自筹和市场融资相结合的多渠道融资模式。最后,在节能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高校可将节能建设、能源使用纳入统一管理。

7、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高校内不同功能建筑对能耗需求不一样,能耗设施种类繁多,为了避免节能投资浪费和重复投资。在高校节能建设初期需要对高校节能做全面规划。由于节能经费有限,可以分布实施.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先实施。采取分步实施可按以下步骤:一、建立节能监管平台,高校各类能耗监测点安装智能计量仪表。通过数据线和网络传输,发送到统一的节能监管软件平台。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建立用能定额管理制度、能耗公示制度、能耗结算制度。三、对全校的重点能耗区域进行用能审计及时发现能耗浪费大户及节能潜力大的能耗设备。四、对节能潜力大的能耗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实现技术节能。五、节能诊断,节能评价.对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监管平台、节能改造进行全方位的节能诊断和节能评价,不足的地方及时改进。六、实现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的统一,打造低碳、绿色校园。

参考文献

[1] 赵景新.高校水电暖节能工作现状与对策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0(4)

[2] 袁东风.论高校节能减排之教育意义[J].东方青年·教师2012(1)

[3] 章荣伟.学习先进节能经验创新浙江省高校节能工作机制[J].高校后勤研究2012(3)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能耗监管平台;三网合一;管理

Construction of energy consuming inspection platform system research

Qiu Zhen, Zhao Xiaofeng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Energy management has become one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s among a series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policies. Researchers of Beihang university have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in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university energy management. By utilizing the Internet, supply chain and sensor network along with the new method of data analysis, Beihang university can adopting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historical data, Beihang university can efficiently isolate energy usage problems.

Key words: energy consuming inspection platform; integration of three networks; management

我校能耗监测平台系统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数字通讯及存储技术、传感器及控制技术以及最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整合和开发,对校园内的水、电、气、热、空调等能耗数据进行详细的分类、分项采集和统计分析,形成各个监测单元的年度、月度、每日、每小时乃至每分钟的能耗曲线,生成费用报表,并提供详细的数据报表。同时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指导能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量化管理,建立起我校能源能量平衡管理和节能管理体系。总设计体现了“集中管理、分布监测、灵活构建”的思想。系统构架以校园网为主要媒介,对校园用能建筑、用能系统、主要用能设备进行监测,构建可靠性强、效率高、共享度高的校园能耗数据库,建立能耗监测、统计、公示平台。

能源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各项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如何有效地对提供的能源进行监控,进而对采集的能源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管理部门所需的各级报表,从而在能源消耗以及管理上提出改进计划已成为现阶段各高校能源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部分高校能耗数据统计粗放、管理疏漏、没有科学的用能预测与监管,导致能耗数据要么不准确,要么人为捏造,增加学校进行节能监管的难度,实际上高校能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节能任务严峻。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对高校缺乏有效地能耗数据监管,理论上缺少能耗数据模型的研究所造成。因此,建立以数据为基础的能耗监管系统,动态掌握学校的用能状况,建立科学的能耗模型,为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实现高校节能减耗目标已势在必行。

1 能耗监测平台设计思路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结构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将仪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监测技术、图形图像技术、软件技术等多学科技术融为一体、高度集成。能耗监测平台系统总体设计立足于技术先进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系统功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软硬件的成熟性,满足“节能型”校园能源分析、管理的需要,并保证长远发展的兼容性。

2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总体架构及功能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以学校校园网为主体,无线传输网为辅建立起了学校三级能耗监测平台系统。整个节能监测平台系统是以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基础的三级网络模式,由节能监管中心、分类监控中心、现场采集监控系统和通讯网络四部分组成(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网络结构图

图2 北航节能监测平台系统图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主要完成五大功能:能耗监测、能耗分析、能耗报表、能耗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大量采用图形化分析工具,实时监测的各种参数可通过图形化显示,简单、直观而且美观,可视性强。软件界面运用多种形式(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多媒体等手段)使运行管理人员清晰、直观、实时地掌握用能单元的所有信息,使运行管理人员非常方便、精准地管理用能系统。同时,可以利用曲线、图表、饼状图、柱状图以及折线图表示用能信息(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系统流程图

图4 系统报表

3 节能监管中心建设

为了实现能耗监测可视化管理,以100m2左右经过装修、装饰的房间作为节能监管中心机房,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

北航节能监管中心机房示意图如图5所示:

图5 北航节能监管中心机房效果图

3.1 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主要包括:服务器、交换机、管理计算机、大屏幕显示设备、打印机及UPS等设备组成。

为保证能耗监测平台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系统对运行中间件和数据库服务器的主机采取主从模式。

主从模式是最标准、最简单的双机热备,即是通常所说的Active/Standby方式。它使用两台服务器,一台作为主服务器(Active),运行应用系统来提供服务。另一台作为备机,安装完全一样的应用系统,但处于待机状态(Standby)。当Active服务器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软件诊测(一般是通过心跳诊断)将Standby机器激活,保证应用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使用。

3.2 软件系统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主要针对校园中电量消耗、燃气消耗、热量消耗、冷量消耗及水资源消耗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管理。系统的软件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数据监控,该部分的核心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的可视化手段,保障相关管理人员能方便快捷地对北航的实时能耗情况进行掌控,同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报警。

第二部分是数据分析系统,该部分的核心功能是通过一系列的业务计算(如对标体系,标准折算等)与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及相关统计分析算法,进一步从原始数据中发掘出节能的“知识”与措施(如图6所示)。

图6 数据仓库系统结构图

整个软件系统抽象为以下核心粗粒度组件来完成大部分实际功能:数据采集引擎;数据变换与管理引擎;实时数据库;数据仓库;知识管理;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组件UI;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集(如图7所示)。

图7 软件系统结构图

4 分类监控系统及数据采集

4.1 电力监测系统

电力监测系统主要是对校园内一级和二级变、配电室计量系统和部分典型建筑的三级计量进行采集监测。包括:引入的2路市电110kV电源,1座110kV主变电站和17座10kV配电室及部分分项电量计量。

共采集电量监测点923点,其中:一级参数44点、二级参数100点、三级参数779点。

电力检测系统对主变电站和17个配电室的电参数进行集中监测。配置监测中心计算机,将主变电站和各配电室的用电情况进行集中监测,实现一级、二级和部分三级电量的在线监测(如图8所示)。

图8 北航电力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界面图

监测中心主机采用高可靠性的工业计算机,电力监测软件采用专业的电力监测软件。监测中心接收现场采集设备上传的电参数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转换、存储,并以数字、曲线、报表等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将电能耗数据上传至节能监管中心服务器进行综合分析管理。便于电力监管人员能够在办公室通过计算机远方浏览监测能耗系统运行状态和调看各种运行报表。

4.2 供水系统采集监测

供水系统的集中采集监测是针对一级水量计量的采集监测,包括:市政给水、自备井及中水利用。由于供水系统一级监测点较少,而二级供水主要作为生产运行和建筑能耗系统管理,因此供水系统不单独设子系统监测,而由节能监管中心集中监测管理。

4.3 供热监控系统

集中供暖系统的热源为燃气锅炉房内的3台燃气热水锅炉房,下设有9个间接供热换热站。在锅炉房安装温度、压力、电量、水量、热量采集设备,构建学校集中供热监控系统,配置供热监控中心主机,集中采集锅炉房及各换热站的运行参数和能耗数据,再通过校园网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节能监管中心服务器,实现供热系统能耗在线监测。

通过以后对供热生产现场运行设备的改造,配合能耗检测平台,就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监控,实现气候补偿、变频节能和分区供热的自动控制,实现运行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信号报警等多项功能,从而可使供热生产现场设备在“无人值守”的自动控制下安全平稳运行。节能控制的运用、各种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调整能够使能源利用和系统运行始终处于科学、合理、经济状态,为现场安全管理和高效节能提供了保障。供热监控系统不仅以本锅炉房(换热站)为单位自成体系,也将相对分散的各供热现场的能耗数据、运行数据和实时状态集中传输到节能监管中心,为相关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本地锅炉房、换热站现场监控设备作为底层基础数据源通过网络通讯方式,与供热监控中心主机实时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了对整个供热网络的集中监控(如图9和图10所示)。

图9 热网系统图

图10 换热站系统图

监控中心接收现场采集设备上传的供热运行数据和能耗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转换、存储,以数字、曲线、报表等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将能耗数据上传至节能监管中心服务器进行综合分析管理。

4.4 通讯网络

能耗监测平台系统通讯网络组网方案利用了现有的校园网络作为数据远传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快,维护及使用成本低。

现场能耗采集设备通讯主要为有线方式,采用校园网或485总线通讯。所有数据通过校园网或485通讯总线传输到分类监控中心或节能监管中心主机。采用RS485现场总线将多台水表、电能表、热量表分别连接至网络服务器或现场采集监控设备,再通过校园网将采集的能耗数据上传至分类监控中心和节能监管中心。

对于特殊场合不具备有线传输条件的采集点,系统采用无线物联网通讯技术,使用了无线网络与主干网结合的组网方式,很好地利用了已有的基础网络。

部分水表数据传输使用了无线网络,现场安装方便,不需要破土布线,后期维护方便,成本低,电表数据传输中,使用了现有的RS485总线,在有数块电表集中的场所可以只用一个信号采集装置,节省成本;信号采集装置与信号传输装置以无线方式连接,现场施工及后期维护方便,成本低,整个系统无运行费用。

5 结束语

本系统采用了高校校园网、无线物联网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高校的水、电、气消耗的实时在线监控,可以迅速、准确地了解高校各建筑物以及用能点的能耗状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学校的用能环境,制定节能方案,提高能效。建设高校能耗监测平台,对于促进高校能源节约和合理应用,缓解能源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快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能源供给和节能育人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陈伟,屈利娟.全国首批节约型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浙江大学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思考[J].建设科技,2010,22.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1校园能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和意义

校园能耗评价不仅具有重大宏观意义,更重要的是校园能耗评价还具有指导校园节能发展的微观意义.[1],通过对能耗指标进行评价,建立指标体系,为校园节能工作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本文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使得高校校园能耗水平与效率得以体现,改变传统的分析校园能耗问题中将某一单一指标扩大化,如校园总能耗量,忽视其它指标的情况。在校园能耗评价中引入多元化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学校的各能耗单位的现状,分析其各项能耗数值、能耗特点,从而在基本情况十分明确的基础上,找到各能耗单位的问题,继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对策,减少资源浪费,减少能源花费,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节约型校园,为低碳社会的建设作贡献。

2校园能耗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2.1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基本涵盖校园能耗的各个方面,能全面反映全校节能降耗现状和变化趋势。应在合理控制指标数量的情况下结合节能的严峻形势,增加相应考核指标。系统性原则下应考虑目的性、整体性、层次结构性、相关性和适用性等。

2.2可控性原则

评价指标应容易控制,以便发现指标异常能迅速找到责任单位进行有效处理,方便管理部门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2.3可测性原则

能耗评价指标能够通过实时监测系统进行采集或计算得出,并具有规范通用、采集便利和统计持续的特点。

2.4多维度原则

对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从摈弃单一层次的传统观念入手,试图建立一级指标体系和二级指标体系并存的多维度体系,以保证分析评价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2.5科学性原则

能耗评价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内涵,不至于造成模糊提示或指标之间的混淆,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3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3.1遵循国家政策法规指导

促进高校节能,发展节约型校园一直为国家各部门大力倡导。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正是遵循了这一基本要求,并参考了国家对于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规定。指标体系的设计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建立了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其中一级评价指标具有概括性,综合的反应了校园总体能耗状况,二级评价指标则深入到各单位、各建筑,反应出了各部门的特殊性,为整体全面的评价校园能耗水平提供了途径,有助于节能校园的发展。

3.2与校园能耗监测管理平台相辅相承

能耗监测平台为能耗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数据,能耗评价指标体系依托于能耗监测管理平台。同时能耗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着能耗监测管理平台的发展。

能耗监测管理平台中能耗分析子系统数据预测能够对能耗数据按照月、年监测变化规律,并对数据进行离散趋势分析,对数据未来的变化进行预测,并与标准数据对比之后,进行报警,预先控制;能效分析子系统可以根据设备的现行运行功率、设备性能、用户需求对其进行价值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规范化的标准数据。同时,能耗指标体系的设计与需要,使能耗监测管理能够不断完善,提高自身技术的应用与监测效果的提高,做到随时提供指标体系所需要的数据,不断走向成熟。

4能耗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依据校园能耗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和基本思路,能耗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运用这些指标全面反映全校总体耗能情况和各二级单位的耗能情况。

4.1一级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主要考察学校层面能源水源总耗用情况。学校应当对该体系中每一指标设定预算值或标准值,并严格考核。一级指标主要考察学校能源水源总体耗用情况。高校应对该体系中每一指标设定评价目标,并严格考核。

该指标体系首先应包括统计校园照明、动力、公共及其它性质的各种耗能总量的年度校园总能耗指标。其次,以单栋建筑、同类建筑(复数)、校区建筑全体、全校建筑物全体为考核对象,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量指标也应考虑在内.[3]。

其中,不同种类的能源消耗应折算为一次能源消耗进行对比分析与汇总。在实际中高校应采用标准煤计算能耗,将消耗的能源按热值单位除以标准煤含热值(29.308MJ/kg标准煤)得到标准煤的消耗量。

生均能耗量指标中,应统计正式注册的在校生人数,将全年全校能耗总量进行人均计算。计算中注意不同学历学生的折算规模。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8篇

高校建筑作为一类特殊的公共建筑,建筑类型繁多,能耗强度较高,用能特点与常见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存在着一定差异,且其能耗将会一直呈刚性增长趋势。现以杭州市某高校教学楼为例,调查分析其能耗现状与实施节能改造的情况,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为高校教学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教学楼;节能改造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中把我国热工设计分区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暖地区。其中夏热冬冷地区大致范围为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也可以说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其气候特点是: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需要供冷;冬季比较阴冷,最冷月平均气温4℃左右,需要供热。据统计,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左右,全社会终端能耗30%以上都被商用、民用建筑所消耗。建筑能耗已经与传统的“能耗大户”工业能耗、交通能耗接近,节能潜力较大。其中,公共建筑耗能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公共建筑节能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对公共建筑节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办公楼、大型公共商场等,对能耗较大的教学建筑节能研究比较少[1]。高校建筑作为一类特殊的公共建筑,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建筑类型繁多,能耗强度非常高。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生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均高于全国人均水平和全国居民单位面积建筑能耗,用能特点又与常见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存在着一定差异,并且高校能耗将会一直呈刚性增长的趋势,高校建筑节能已成为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工作后的一项重要任务[2]。因此,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征和高校建筑用能特点,本文选取杭州某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能耗状况及节能改造措施,并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为高校公共建筑节能提供有益参考。

1既有教学楼基本概况

1.1建筑概况某高校教学楼,2002年开始使用,基本信息见表1。

1.2能耗设备概况某高校教学楼用能包括水、电和蒸汽,其中用电占主要部分。用电系统包括照明与插座用电系统、空调用电系统、动力用电系统和特殊用电系统。主要能耗设备为照明设备、插座能耗设备以及空调设备。见表2~4。

2既有教学楼建筑能耗现状调研及分析

2.1教学楼建筑能耗概况分析某高校教学主楼2013年用电量为1196225kW•h,各类能耗主要指标见表5。月度用电量见图1;用水量17783t,月度用水量见图2;用蒸汽量为1587.3GJ,主要为中央空调系统冬季供热提供热源,供热时段为1月(728.60GJ)、2月(46.20GJ)、3月(423.10GJ)、12月(389.40GJ)。其分月能耗折标煤量见图3。

2.2教学楼建筑典型单日能耗分析某高校教学主楼某一工作日和休息日(2013年6月)24h用电量见图4。选取统计日出现三个用电高峰:9:00—11:00、14:00—17:00、19:00—22:00,这与教学楼作息时间基本吻合。休息日用电量2405kW•h,工作日用电量2165kW•h,两者每小时平均用电量分别为100.2kW•h和90.2kW•h,休息日用电量稍大于工作日用电量。

2.3教学楼建筑分项能耗分析某高校教学楼2013年总耗电量1196225kW•h,可分为动力/特殊用电、插座照明用电、空调用电。其中,动力/特殊用电83376kW•h,占7%;插座照明用电654814kW•h,占55%;空调用电458035kW•h,占38%,包含中央空调、VRV空调和分体空调三种形式。见表6。

3既有教学楼建筑节能改造措施

针对该教学楼的用能特点,节能改造措施分别为:太阳能光伏发电、高效低能耗LED灯具改造、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监控改造。

3.1太阳能光伏发电根据该教学楼屋顶的可使用面积,确定总装机容量为68.22kW•P。具体情况见表7。

3.2LED节能灯具改造某高校教学楼目前所用灯具类型及数量为:T5直管荧光灯14W、1860个;节能灯11W,499个;T8直管荧光灯40W(电子)、42-44W(电感),4860个。具体情况见表8。改造方案拟定三种类型:第一种直接采用LED灯具替代原灯具,对灯具布置进行调整,桌面照度过高的,适当调低以节能,桌面照度过低的,适当调高以达标;第二种是选取教室做集中供直流电控制系统试验,系统改造中理论上每根灯管需要一个驱动器,存在驱动器数量过多、效率差、集中控制成本高等缺点。集中供直流电控制系统,功率因素可提高到0.95以上,整个LED灯效率还可提高3%~5%。第三种是太阳能光伏系统结合,选取教室试验直接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直流电作为LED电源,作为整个智能电网的组成部分,提高太阳能光伏系统效能和经济型的可能性。依第一种全部更换的方案计算,该LED灯具改造工程年节约电量为313309kW•h,折当量标煤38.5t,折等价标煤113.39t。

3.3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监控改造教学楼空调使用面积为18799m2,有两类集中空调系统:VRV空调和中央空调。中央空调供冷用电,供热用蒸汽,单位建筑面积等价能耗高于VRV空调,主要原因如下:1)中央空调教室使用率高;2)新风供应,空气质量好;3)开机即全系统运转,使用较少时,维持系统运转负荷无相应减少;4)供热蒸汽来自蒸汽管网,距离远,热损大;5)管道长,热损和冷损都大于VRV。降低中央空调能量消耗的改造措施主要从节能行为管理着手,同时配合技术改造:1)落实节能规章制度;2)升级中央空调能耗监测系统,监测目标细化到教室(房间),增加使用时间和使用量实时记录;3)精心组织教学科研活动,尽量减少“大马拉小车”现象;4)加强输送管保温,减少热(冷)损失。配套技术改造是将供冷/热计量细化到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设备,包括风机盘管和新风机组。同时安装计费系统软件,实现以下功能:实时监测,设备查询,用能纠正,异地远程交互,图标分析,账单生成,能效公示,成本管理,阶梯价格收费等。通过节能监管与管理,可使中央空调系统用能节约10%。2013年该教学楼中央空调夏季用电量为142019kW•h,冬季用蒸汽量为1587GJ,以此基准,中央空调节能监控系统改造年节电量约14202kW•h,年节汽量159GJ,两项节能量折合标煤量合计约10.56t。

4既有教学楼节能改造综合分析

某高校教学楼节能综合改造以LED灯具改造和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监控改造为重点,同时应用光伏发电。预计年节约电量38.35万kW•h、蒸汽159GJ,折合等价标煤144.22t,节能率29.61%。具体情况见表9。

参考文献

[1]柴宜贤.浅谈高校建筑节能低碳技术的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1):141-142.

[2]倪智明,吴兴康.高校建筑能效分析与节能措施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1-A地块项目建设为例[J].建筑经济,2012(10):101-104.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校建筑节能;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现状;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062-02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使我国的建筑能耗快速增加,其在总能耗中的比例也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包括建筑物通风、照明、采暖、热水供应、空调等方面的能耗,其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在建筑总能耗中占据了三分之一以上,并且处于逐渐上升的趋势。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科学化、可持续化发展。高校作为包括教学、生活以及科研的大型综合体,是主要的能源消耗单位,也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战略方针,已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校建筑节能工作,文章针对我国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的现状及技术措施,作如下论述。

1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的特点

为了提高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现代建筑一般利用暖通空调来满足这一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消耗一定的能量。暖通空调系统所产生的能耗主要包括建筑物受环境因素等影响而产生的各种能耗,其中有冷热负荷导致的能耗,也有新风负荷的能耗,还有水泵等输送设备的能耗。对能耗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室内设计标准和室内人员状况、室外气候条件以及围护结构、新风系统状况等,因此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系统所产生的能耗具有以下特点:暖通空调系统自身设计的水平、选型情况、运行管理水平对能量使用效率有极大的影响;维持建筑物内部空气环境质量所需的能量具有季节性特征,并且品位较低,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太阳能、废热或是地热能等天然能源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益;暖通空调系统通常使用交换形式对冷热量进行处理,因此可以通过冷热量回收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益,有效降低系统能耗。

2我国高校建筑节能的现状

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加大建筑节能的节能改造力度,将建筑节能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进程的重要助力。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已经达到30%,并且还以1%的年增长速度在快速增加,由此可见我国的建筑节能具有极大的空间,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快速扩大,校园建筑面积得到了快速的增加,因此高校建筑节能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该领域的关注日益增多。为配合高校建筑节能工作,国家发改委与节能中心联合推动了高校节能联盟的成立,该联盟主要负责节约型校园建设和绿色大学建设相关的各项工作,对我国高校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清华大学针对建筑节能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能耗不仅呈现出增长态势,而且其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从1996年到2008年,我国的建筑商品消耗(其中不包括生物质能)已经从2.6亿吨标准煤快速增长到6.6亿吨标准煤,在12年间增加到原来的2.5倍,早在2008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便已达到23%左右,电力能耗在社会总电耗中的比例达到21%左右。九三学社在“两会”上提交的关于建筑节能的提案指出,我国的建筑面积已经超过400亿平方米,并以每年18亿平方米的速度在快速增加,其中95%以上的建筑属于高耗能建筑,在室内舒适度、气候条件一致的条件下我国单位建筑面积产生的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我国已建成的绿色建筑在总建筑面积中的比例不到0.05%。另外,相关研究预测,我国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例将在未来一段时期提高到35%以上,建筑节能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高校数量已经接近三千所,作为集教学、生活等于一身的综合性单位,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的能耗大户,因此,高校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建设节约型校园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工作。高校建筑节能不仅能够为教学、科研、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还能够促进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在高校总能耗中,建筑能耗所占据的比例高达80%以上,因此建筑节能是高校节能的重点。随着国家一系列激励政策的出台和顺利落实,全国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低碳校园”已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大学生们也积极投入到节能减排工作之中,成为高校节能工作的生力军,然而由于我国高校节能工作开展的时间短,目前所取得的成效还难以凸显出来,需要各高校做好长期进行攻坚战的战斗准备。

在高校建筑节能工作中,各高校应将绿色理念融合到教育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建立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对校园进行科学、合理、长期的规划,明确提出建筑节能的具体目标,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实现“零排放”。

教育部等部门在2008年便出台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管理与技术导则等相关意见,在2009年又编制了高校建筑节能监管、能耗统计审计等规范,2010年建立的高校节能联盟为高校建筑节能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高校节能联盟要求每个参与高校必须建设一定数量的节能工程,通过节能示范高校建设和组织节能环保相关的学生团体以及培养节能管理人员来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高校建筑节能开展时间尚短,并且高校建筑分布较广,目前所取得的建筑节能效果还不够明显,许多高校的高能耗建筑比例仍然较高。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工作力度,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使高校建筑节能成为我国建筑节能的突破口和示范点,以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3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系统的情况

暖通空调能耗是高校建筑能耗的重头戏,随着全球性能源供应的紧张和高校教学、生活对室内空气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需要在保持室内舒适度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暖通空调能耗,以促进高校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暖通空调能耗的组成主要包括空调冷热源、输送系统和机组设备三部分,其中冷热源部分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最大,达到50%左右。除此之外,暖通空调自控系统也是影响暖通空调节能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具有十分大的差异,大体可以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北方供暖地区的高校暖通空调节能对于提高高校建筑节能水平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采暖地区高校的新建建筑还没能达到建筑节能目标,而原有建筑要达到建筑节能目标还需要对围护结构进行改造以提高其保温能力,另外还需要对采暖官网进行改造,加强室外采暖管网的保温水平,提高管网热输送效率,实现可有效调控、可准确计量。目前,北方采暖地区的暖通空调节能形势不容乐观,而南方夏热冬暖地区也需要加强空调节能的研究,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节能的任务十分艰巨,而潜力也很大。

当前,高校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面临的问题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在设计方面,高校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节能系统往往得不到设计部门和人员的重视,由于工程设计周期一般都比较短,系统设计收益与系统节能效益不挂钩,或是受技术性问题影响,不少设计单位没能足够重视设计质量,导致暖通空调节能系统不仅投资大,而且能耗高,不仅达不到国际标准,甚至达不到国家标准,有的暖通空调能耗达到建筑能耗的60%以上。另外,受设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影响,有些设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设计水平较低,经常使用惯用方案而不能根据实际问题对系统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日常管理带来隐患。第二,在节能设计方案方面,近年来社会对节能环保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相关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许多新技术、材料相继面世,各种技术方案层出不穷,这些技术方案各具特点,设计人员在选择设计方案时受自身角度影响而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许多设计人员无法科学、客观的评价、比较各种设计方案,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往往是无所适从而不能找到最佳的节能方案。第三,在系统运行管理方面,高校暖通空调系统的操作人员通常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不少人员缺乏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更不懂得如何针对室外环境的变化来调节暖通空调系统,有的高校的暖通空调系统只有开关机和夏冬季转换等几项操作,完全达不到理想的节能效果。

4加强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技术措施

加强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需要先明确规定节能目标,再设计满足该节能目标的节能系统方案,经过多方案比较后对方案进行优化,在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

4.1 暖通空调节能系统设计的要求首先,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与环境相适应,即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满足室内舒适度的实际需要,能够使暖通空调节能系统与室内环境相协调,实现物尽其用、持续发展的目标;其次,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与经济条件相协调,即暖通空调系统需要注重经济性,符合高校经济条件,兼顾节能性与经济性;再次,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与建筑结构相协调,即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考虑建筑结构体系对暖通空调节能的影响;最后,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与功能要求相协调,即暖通空调节能系统需要具备长久的生命力,能够适应功能发展的需要。

4.2 加强高校建筑节能中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技术措施第一,围护结构方面,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传热系数小的材料和有效的绝热措施。要提高室内舒适度,保证室内环境冬暖夏凉,需要延缓暖通空调系统与外部的热量传递,即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能力。在外墙方面,由于外墙面积大,必须采用加气混凝土、粉煤灰等传热系数小的砌体材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废物利用,并选择外贴保温材料来进一步提高保温性能;在门窗方面,由于高校建筑的门窗需要保证采光和通风而面积较大,由此导致大量的热损失,因此应在保证光学等性能的同时提高门窗材料的隔热性能,并提高其密闭性能,以镀膜玻璃或是多层玻璃等方式使门窗构造具备更好的保温效果。

第二,暖通空调节能系统设计方面,需要提高设计质量,保证暖通空调的节能效果。在冷负荷确定方面,冷热负荷是选择制冷机、循环泵、空调箱等的依据,因此降低冷热负荷能够直接减小设备规格型号,控制初投资和运行能耗;在冷热水机组方面,需要针对全年负荷情况搭配使用冷热水机组,避免台数过少或过多,以免由于台数少单台负荷过大导致的喘振现象和台数多能耗高、易发生故障的问题,并避免统一采用容量相同的机组以提高负荷适应性;在水输送系统方面,我国高校还有不少老式中央空调系统是开式冷却水系统,需要额外消耗克服水位高差的能量,应将其改造为闭式冷却水系统,另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泵节能问题,在设计、设备和日常运行中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降低泵的能耗;在风系统方面,需要选择耗功率合理的FC,不能仅仅关注于冷热量指标而片面选择高能耗的FC,同时应根据建筑用途、负荷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系统形式,例如教学楼等要求安静的建筑不应选择易有噪声的变风量系统,另外在西北、北方等地区采用冷却塔供冷技术能够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在适当季节还可以依靠大气冷源利用板式换热器制冷。

第三,采用冷热回收利用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在冷热回收利用方面,高校可以适当采用全热回收器来回收利用系统排风能量,夏季还可以回收利用冷凝热用于卫生热水供应。我国东南地区属于冬暖夏热的较潮湿地区,回收利用冷凝水所产生的节能潜力很大,例如将冷凝水回淋到散热片能够加强热交换,降低压缩机负荷,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第四,推广使用节能的空调系统。目前,为满足暖通空调节能要求,关于使用可再生或低品位能源的研究不断增多,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等节能空调系统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利用太阳能供热或制冷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高校需要积极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新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空调系统,利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太阳能―空气能热泵系统等充分利用自然能来满足节能环保需要,以进一步推进高校建筑节能工作。

第五,科学使用暖通空调系统。科学使用是节能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空调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其经过系统培训达到考核要求并有较强的责任感。同时应制定能耗计划,对教学、运动、办公、科研、生活等场所制定相应的能耗指标,并制定空调使用制度,培养学生、教职员工的节能意识和节约习惯。使用空调时,应适当设定温度,例如制冷时温度提高1℃节能将近10%;经常清洗过滤网,以免网孔阻塞影响热交换;制冷时应将导风板水平设置,以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度;不需要使用空调时,应提前十分钟关掉空调;使用空调时,避免开门窗,制冷时还应拉上窗帘以阻挡热辐射。

5总结

综上所述,节能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全球性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外部环境下,在我国电力供应紧张的内部环境下,高校应深刻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在空调设计、使用等过程中重视节能效果,通过科学设计、合理使用来节约能源、回收利用能源、利用自然能源。为保证暖通空调节能的实效性,相关负责人必须尊重自然环境,注重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暖通空调系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将节能意识贯穿于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安装、使用等各个环节,使高校建筑节能工作步入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裴翔宇.浅谈高校建筑节能[J].大众科技,2011,(01).

[2]何金刚,王磊,吴杨.节能环保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08,(07).

[3]秦晓丽.我国建筑中央空调能耗现状及节能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

[4]朱大鸣.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在建筑的实际应用[J].住宅产业,2010,(Z1).

[5]王阳.对高校建筑节能的几点建议[J].山西建筑,2010,(11).

[6]李文庄.高校建筑节能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09,(02).

[7]林郁.探讨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05).

[8]边中麒.浅谈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有效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3).

[9]叶继群.基于暖通空调系统节能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

[10]何静,侯兆林.建筑节能的方向与新能源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36).

[11]华芳.浅谈暖通空调的节能[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

高校能耗管理范文第10篇

(一)加强低碳管理意识,制定科学低碳管理方案

教务管理人员是教务工作的实施者和主导者,高校应从管理者到最基层的一线工作人员都要进行低碳管理的培训,了解低碳管理、低碳教学的意识和途径,提高教务工作人员的低碳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同时针对高校教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低碳管理方案,全校贯彻执行。

(二)低碳教务管理,制度先行

教学教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建立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管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低碳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从节能、减排、低耗能的角度出发,并确定明确的目标,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才能高效运行。例如学籍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等等。同时建立能耗监管制度,主要包括能耗统计制度、能源审计制度、能耗监测制度、能效公示制度四个方面,高校要区分好监管制度体系建设与能耗监测、能耗数据采集建设的关系,健全节能减排监管制度,最终实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理想状态。

(三)数字化教务管理改革

在教学教务管理中,应重视数字化教务管理的作用,如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正方教务管理系统,提高了管理水平。首先在考试管理上,尽量采用无纸化考试,教师可以通过技术处理,实现在计算机上进行笔试类考试,同时在计算机上保存学生考试档案,这样无形中就减少了纸张的浪费。其次是教学档案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档案、学籍档案等都可以借助硬盘、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等进行科学管理,实现无纸化办公。

(四)教室管理,注重节能低耗

加强弱电工程建设,教室照明使用节能灯照明,要求学生和老师做到不使用教室或教学设备时,及时切断电源,避免有待机或者不关电源等现象。

(五)采购低能耗设备,加强管理

教学设备,如计算机、电子设备、实验教学设备等是教学的必须品,在采用教学设备时要考虑设备的低能耗、低排放的指标,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实行高耗能设备的报废制度等,同时,高校在教学设备的维护上注意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清洁产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六)技术创新,低碳管理

教学教务要改变以往人工管理、技术地下、资源浪费等现状,必须实现技术创新,学校可以鼓励师生研究与开发适合高校管理的创新技术,如节能照明灯的研究,高耗能产品替代技术、无纸化办公研究、学生资料、考试试卷实现数字化研究等,将可行技术应用于教学与管理中,实现高校低耗能、高效率管理。

上一篇:民营企业经济范文 下一篇:海洋数字经济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