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00:52:01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方法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地理对于学生的考点逐渐由知识向能力方向转变,注重对于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本上还是来自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就是通过对地理知识全面的复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因此应当重视高考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工作。

一、以考试大纲为基准,抓好课本基础知识复习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高考的考试内容要点以及能力要求、题型示例等,是高考试题考查的依据。因此在进行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之前,教师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的内容,理解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基础知识是高考考试要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依据,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当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对于基础知识、规律、技能的考查占据了大部分内容。高考地理基础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内容也十分复杂繁琐,同时复习的时间也非常紧,因此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十分重要。在高考地理的第一轮复习中要以目标为导向,突出大纲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实现复习过程的动态化。而且还可以灵活地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复习。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个人在地理知识点上的弱点和不足,学会将复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这对于学生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对核心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延伸,这对于学生适应高考试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

地理学科的规律性比较强,因此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解题中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和解题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复习和解题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归纳找到题目中的共性,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规律,从而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解题模式,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解题。高考地理复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还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和测验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复习的过程就是记忆和背诵,对于动笔则认识不多。但是在实际的考查中,越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越是容易出错。有可能是理解上的错误,也有可能是学生记忆不准确所造成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常常有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如果不进行练习和测验,学生就难以了解到自己复习的真实情况。还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对于某个知识点记忆得非常好了,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中却不能很好地进行阐述;或者知道问题答案的要点内容,但是难以拿到满分。还有部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觉得印象中曾经做过,所以在练习时就不够认真,但是在测验中也难以回答出来。因此在课堂复习完成之后应当及时地进行练习,对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检测。

在复习的过程中形成定期练习和测试的习惯,及时发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不足,对于学生的查漏补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高考中,很多学生解题时往往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得分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解题的基本思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才可以快速地做出反应。练习和测试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复习的进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复习状况。在练习之后还应当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是进一步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如果教师和学生对于练习和测试中的错误放任不管,练习和测试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在复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应当进行及时的总结。在练习和测试之后,不能一味追求答案的对错,应当总结解题的方法、规律和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结束语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性复习,具有内容复杂、时间长等特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突破重点、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课本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勇.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J].地理教育,2010(7):60-61.

[2]郑丽莹.浅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几点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3(20):252.

[3]兰岁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6):60.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一轮复习;复习方法;考试说明

高考地理复习中,一轮复习格外重要,它是对考点的一次全面扫描。一轮复习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参照考纲把知识归纳整合,形成体系。高考命题具有“知识抽样,能力覆盖”的特点。为此,我认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路应坚持以高考考试说明和大纲的要求为出发点,根据高考中题目的立意和表达形式的新变化加以认真复习,狠抓基础,重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比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等。下面本人就如何做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研读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是地理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地理复习的依据,认真学习能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高考命题的有关事项。从以往的重庆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来看,一方面注重对考生地理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倡导要“学以致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着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试题所选用的素材,大多源于现实的地理问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重视对“地理问题探究能力”的考查。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分析理解问题的基础,考查了正确填绘图形的地理技能,实现了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通过这些解读对地理一轮复习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深入研究高考大纲,对考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必须做到了如指掌,对要达到的能力要求,必须做到胸中有数。好钢用到刀刃上,要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避免走弯路,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

二、抓好地理基础知识复习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内容也十分复杂繁琐,同时复习的时间也非常紧,因此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十分重要。在高考地理的第一轮复习中要以目标为导向,突出大纲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实现复习过程的动态化。而且还可以灵活地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复习。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个人在地理知识点上的弱点和不足,学会将复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这对于学生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对核心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延伸,这对于学生适应高考试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在进行高考一轮复习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梳理不同单元不同章节相关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地理分布等。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特别注意的是,重视概念原理规律的复习。首先要分析概念的本质属性,然后研究概念的适用范围,最后联系实际,利用概念作出判断推理。比如“气旋”概念,首先分析它的本质属性:是在等压线闭合的低气压区,由水平方向空气旋转运动,垂直方向空气上升运动形成的立体空气漩涡,在闭合等压线形成的低气压区才会形成气旋。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分析,要注重使用范围,形成原因以及原理的多角度应用等方面。如:“世界洋流的分布”,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要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然后总结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反气旋型的,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气旋型的。只有这样还不行,还要注意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和南半球的南极环流,这样既掌握了一般规律,又能理解个别区域的差异,进而分析洋流对环境的影响,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规律,而且可以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重视培养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

地理高考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地图叙述的地理事物图像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始终把图表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特别是在一轮复习中,要善于抓住地图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深层次挖掘教材插图的隐性信息,形成图像分析的基本过程、方法。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课堂模拟图像思维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引导学生加强对各类地理图表素材的常规阅读与训练,要求学生实现图文、图图、图表的熟练转换,并能综合归纳出图表地理信息,使地图既成为地理解题思维的源头,又成为地理解题思维的路径或归宿。

五、加强社会热点和案例的复习教学

考试大纲强调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新课改理念也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及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学生“会学知识”,并学以致用,而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结构的建立、素材与案例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还是内容呈现方式的确定,都以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参与、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为宗旨。这些新的理念和特征,都应该足以引起我们对地理复习指导的重新审视,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把热点焦点问题回归于教材,学会运用教材主干知识分析热点、焦点问题,尽可能多地将地理知识内容落实到案例素材上,最大程度地使用图表、数据、文字资料等背景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对素材的分析,从而达到深入理解地理原理和规律,并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六、结束语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性复习,具有内容复杂、时间长等特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突破重点、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燕东沿.如何做好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工作[M]. 新校园・上旬刊,2014(05)

[2]郑丽莹.浅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几点策略[J]. 东方青年・教师,2013(10)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一 分析学情与考情,把握教学起点,让学生“会”学习

为了使高三学生复习地理有明确的方向,教师应对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了解透彻,同时认真研究高考地理试题并把握其命题思路,进而从根本上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以加强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们自发地努力学习并拓宽知识面,发现、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才能满足高考及社会的需要。

二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其中对于以下两点应引起特别重视:

1.重视透彻的理论讲解与事实之间的联系

原理与事实之间的联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教师对于理论的讲解要十分透彻。而在学生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发散与拓展,则是掌握原理的前提。以自然资源为例,其定义用以理解内涵,其分类用于加深对内涵拓展;如国土资源、国土整治的概念内涵,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机制以及防治的科学依据,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形成原理等都要在原理与实际紧密联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给学生系统地讲解其中的关系,使他们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的民主性

师生合作的民主性表现在师生之间对于问题进行共同商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以及养成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学生的学有裨益。为了使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更有深度、建立的知识构架更加完整,学生自身应当重视初高中知识的整体联系,培养读题解题、自我检查、独立思考和深入辨析的能力,以及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习惯。

三 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时间观念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适应“时少事繁”的高考复习。而老师应把自己的总教学计划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按总的教学进度来制定学习计划,使其相互协调。老师与学生在制定计划时应注意,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一般截止次年三月,重点是老师参考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该阶段要求复习的深度与宽度,而不能刻意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老师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为数个专题,意在帮助学生知晓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侧重于能力的提高,该阶段的复习一般为期两个月;在第三阶段,即直到高考前夕,学生对于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为高考做好准备。

四 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以往的教学与学习中,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零散的知识点上,而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所带来的巨大价值,结果使得学到的知识难以成为深入研究的基础。在我们整理加工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诸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这个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时,可以准备一个问题本,提醒自己勤加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使自己从根本上、真正地消化吸收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五 加强空间思维训练,提高空间认识能力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如同“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这些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成为了命题素材。在试题中要求考生推断时差、判读地图、分析和判断世界或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等考点都是为了测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认识能力。因而在高考地理复习时要着重练习考查空间能力的试题,以训练空间思维的能力应对相应的考点。

六 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原理与规律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助于我们更严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理解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观点的基础上,对于训练解题思路以及不断提高解题能力,有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参考:

1.解题时要全面思考,对比分析

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其相互联系,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知识要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如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在地理范围上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另外,还可用列表分析或通过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等方法,来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通过对比相似问题的异同,以及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助于排除干扰因素,把握概念的实质,最终形成正确概念。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能力,提高解题水平

近几年高考试题考查的新趋势是题目条件设置不明显,有多层逻辑障碍,迫使考生必须对已知条件进行仔细的判断、分析、推理,从而发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再以推出的条件为基础层层推进,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3.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对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灵活运用

高考向来注重考查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在题中将地理知识与热点、焦点问题相联系,检验学生将理论和原理转化为解决问题之方法的能力。学生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时,无形中拓展了其对知识本身理解的深度与宽度,也通过这种对实际问题的思考,令其理解与掌握一些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如此一来,便达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每位高三学生在地理复习中总有各自独特的方法,但是主线总是一定的,都要夯实基础知识,再参考教学大纲建立自己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知识框架,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从整体出发,详尽地分析问题和严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依照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去理解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的内涵及拓展;紧扣知识主干,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以便提取题中的关键信息。学生要通过对复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适量的练习来熟悉高考内容,完善知识体系,磨练自己的审题、解题技巧,努力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尔寿.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地理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理;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结构

回望高三复习历程,我不得不说第一轮复习极其重要,它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是对整个高中阶段所学知识查缺补漏的最好机

会,是整个高考复习历程的基石。第一轮复习是否到位,是否扎实,直接决定着高考成绩的好坏。通过我这几年对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和分析,并结合自己在高三地理复习中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几点对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的思考。

一、夯实基础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要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学习不得投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该背的还得要背,该画的还得要画,不能有投机取巧的心理。因此,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要落实基础,切不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

1.教学要有广度和深度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地球运动中的时间计算、日照图的判读、大气环境中的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陆地环境中的地形地貌成因、河流、海洋环境中的洋流分布及影响、人文地理中的农业和工业的区位因素、交通、人口、城市、区域国土整治、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对这些主干知识的教学,第一轮复习要按单元知识结构梳理知识要点,由点连成线,由线连成面,形成知识网络。因此,在一轮复习中要学会抓重点,破难点,提炼考点,构成知识体系,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要深入挖掘,深入钻研,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2.教学要有策略

要想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要学要问、能学能问、会学会问”,力求“举一”,让学生做到“反三”,触类旁通。现在许多新题,新就新在切入点新,设问开放。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讲究学习方法,是科学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是整理加工,而不是机械照搬;是选择做题,而不是题海战术;是重视技能和探究,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积累的数量。

二、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形成体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成为我们遵循的教学原则。如,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因为只有经过整理存储于知识网络中的知识,才能及时、充分地调用。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

1.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形成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和整体性的把握

学科的基本结构对于整个学科的内容具有统帅作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就可理解许多特殊的现象。如,学习了地形的概念、分类和分析地形特征的一般方法,就能分析理解不同区域的地形特征。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学科知识

布鲁纳说:“关于人类的记忆,经过与实际的充分研究,我们能够说的最基本的东西,也许就是,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结构很好的筐子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科的基本结构具有极简单又强有力的适用性,因而具有在记忆中的强大再生力量。

(3)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迁移

知识结构的建立、体系的形成,即把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2.如何构建知识结构,形成体系

地理知识最突出的特点是:组成要素复杂多样,时空结构跨度很大,地域性明显,综合性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知识体系。单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纵向的归纳、演绎、递进联系。因此,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和体系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在过程中获得单个地理知识

单个知识的获得具有动态生成性。在获得某个地理知识前,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增加自己的感性认识;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2)在过程中建立、扩展地理知识体系

地理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扩展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学生逐渐积累单个地理知识,分析知识间的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

三、精选精练,发挥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

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每年都有,每年的变化都不多,但是每年出的高考试题都难住了不少人,这说明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大纲毕竟很笼统、很概括,考纲也仅仅是列举一下考试范围,那些高考的具体要求是如何体现的呢?能力要求如何考查?还是通过历年的高考试题来体现。所以,我们也只有通过做高考试题来理解和感悟,通过高考试题的正确引导才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之战中取胜。

从本届高三开始,我校就将采用学案教学。学案教学的突出优点除了能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外,还有一大优点,即针对本节的内容我们收集了近几年的相关高考试题,以“感悟高考”的方式呈现。这样既可达到应试能力,又可为明年的高考指明方向。

总之,高考复习是一项复杂工程,更是一项艰巨任务,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地去研究,不断探索,做到从宏观处把握,从细微处入手。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人文地理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15

地理属于高中文科专业,在高考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是从历年的高考成绩来看,地理平均得分是最低的,有很多文科生,都是被数学和地理拉低了分数,所以提高数学和地理成绩对于高考考生来说十分重要。在这里我们来讲讲如何提高地理成绩,高中地理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很多人认为自然地理是难点,的确在学习上自然地理是难点,但是在考试中人文地理反而是最大的失分点,那么提高人文地理的得分有利于整个地理成绩的提高。那么人文地理在学习和考试中存在哪些问题呢?

1.人文地理知识学习容易,活学活用难。人文地理知识都是一些易懂的知识点,在老师的讲解下同学们都能听懂,但是在考试中会给出一个全新的地方或事物让同学们去用人文地理知识作答,很多同学都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文地理知识点,所以往往在考试时,人文地理都会失掉很多分数。

2.人文地理知识点繁多,难以准确记忆。人文地理是地理中最需要记忆的地方,一个小的人文知识点往往就有许多记忆的地方,所有的人文地理知识相加起来就是特别多的知识点,导致同学们在记忆时,很难将知识点记忆完整,这样在考试时就只有一个印象,很难将知识点答全,导致考试失分。

3.人文地理中有重叠部分,同学难以理解。在不同的知识点里却有相重叠的部分,同学们就会感到很疑惑完全不同的知识点却有知识点重叠,这让许多同学难以理解,从而导致知识点的掌握不到位。

4.选择题中,迷惑选项难以排除。在高考地理中有12道选择题,其中人文地理选择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导致很多同学都无法选出正确选项。迷惑选项和正确选项非常相近,一不小心就会选到错误答案,选择题失分会对总体成绩造成巨大的影响。

5.在综合题中,同学们普遍得分都很低。综合题是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结合,多数是简答题,同学们在做综合题时无法正确地去分析题目,在回答时经常答一些无用之话,很难准确精炼的作答。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解决上面的问题,从而提高地理成绩呢?

1.多做练习,将知识点在不同的题里运用,锻炼学生能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同学们才会在遇到新问题时,将所学知识运用正确。当然老师在选题时应该注意所选题目的代表性,没有必要去练一些没有用的题,既浪费时间,又没有练习作用。

2.形成知识网络,与现实相结合,攻克知识点繁多的难题。由于知识点繁多,学生难以准确记忆,这就要求学生要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来帮助记忆,同时将知识点与现实相结合,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当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后,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而且能够将知识点记忆牢固。

3.对于知识重叠,学生们应该将有重叠的知识点整理在一起,学习其相同和有区别的地方,用对比方法进行记忆。当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有意将知识点有重叠的地方提出来进行对比教学,解决同学们的疑惑。

4.选择题得分方法。首先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这样在进行判断时才能有正确的知识依据。其次,学生在作答时应该对题目和选项进行仔细分析,不能粗心大意,因为题目和选项中有很多的迷惑,一不小心就会选到错误的答案。最后,老师应给学生做一些典型选择题并进行分析讲解,把题目中容易出现的陷阱都进行讲解。学生在做选择题的时候可以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划出来,对题目中的“绝对”、“错误”、“部分”等关键词进行分析,不能被这些迷惑词所迷惑,这样才能将地理成绩提高。

5.综合题得分低,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么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是地理成绩是否优秀的关键之一。综合题同样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作答时,使用正确的知识点。综合题对题目的分析要求十分严格,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审题时要十分认真仔细,抓住的题目的关键词,细心推敲,思考应该运用哪一部分的知识点来作答。其实综合题作答有一定的答题模版,学生应该背熟答题模版,同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综合题的练习,直到学生能正确运用答题模版到对应的题目。学生在答题综合题时,应该认真分析该题目属于哪种综合体模板,从而选对模板进行作答。

在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的学习中,同学和老师应该不断合作,老师在讲解时应该抓住重点,把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整合,使繁多的知识点更有条理。老师在对人文地理讲解时尽量与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时可以自己建立知识结构,背熟知识点。在综合题答题模板运用时,切记不可乱用,一定要用到与之相对应的题目上去。老师让学生练题时尽量找一些典型题,并进行讲解,学生在练题和老师讲解时不断反思总结,争取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准确地运用到考试中。

学生在考试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审题,在做题中注意不要受干扰项干扰,使本应该做对的题目失分。总而言之,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用最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应认真学习知识点,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及时复习,如果有不懂的地方马上去问老师,不要让自己有疑问;练题时认真对待,做错的题目在老师讲解时认真听讲,不断反思自己;在考试时仔细分析题目,选择题谨防迷惑选项,做综合题时不要答废话要用准确的知识去作答。

地理属于文科中的理科,是许多文科同学学习的难点科目,有很多同学就是因为地理成绩影响了整体的成绩,所以地理不好的同学应该去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成绩;地理成绩好的同学需要减少失分率。自然地理,都是一些比较不容易变的定律,如果学生认真学习多练题,会有不错的效果;人文地理看似是死知识只要背就好,但是人文地理反而是考试时最灵活的题,会有变化多端的题目,所以学习人文地理容易,但是考试难。所以要提高地理成绩,就应该将地理知识活学活用,不要太呆板。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困惑;策略

2012届高考刚刚结束,2013届高考不知不觉中又要到来,目前各个学科都开始进入了紧张的复习之中。地理在高考文科综合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一门又文又理的学科,很多内容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要求学生有非常好的理科思维,难度比较大。随着高考复习的不断深入,许多地理教师会感觉地理知识点繁杂,掌握难度很大,陷入一种不知所从,盲目无助的境地。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高三地理复习过程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惑,并试图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困惑一:讲过很多遍了,学生还是不懂;学生背了很多知识点,结果考试的时候还是不会做题。

应对策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地理基本概念,把握地理基本规律、成因和原理,在强化记忆的同时,使知识系统化。

在高考的新情景下,高考所考查的问题一般都是从新的角度出发,不会是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知识运用和知识迁移。例如:在分析商品粮基地的区位条件时,要紧抓住“商品”二字,理解农业生产的产品——谷物能大量成为商品流通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即地广人稀(或当地产量大于消费量);优越的自然条件(产出商品谷物的基础);便利的交通(运往市场的保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能理解我国各商品粮基地成因和特点的异同。

困惑二:高考知识点过于分散,一轮复习教学重点如何把握?

应对策略:全面落实每一个考点;抓住主干知识;以知识为主,加强对能力的训练。

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①重书本抓主干。从最原始的概念入手,把地理概念弄清,千万不要让学生混淆概念。特别注重书中案例、活动、问题研究的学习,这些往往是高考的出题点。

②重原理抓过程。高中地理学习时应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并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地理的另一个学习方法就是注重过程学习,要掌握自然现象每一个过程的原因,结果和影响等等。

③勤归纳会比较。要勤于思考,注重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同时还应养成比较学习方法。例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④多读图勤思考。2012年全国地理高考试题共有六幅图,几乎是无图不成题。复习时要刻意锻炼学生读图的能力,要做到“图不离手”,“图文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才能做到高考时遇图不乱。

困惑三:人文地理内容理解容易掌握难,复习要注意什么?

应对策略:把握人文地理内容的规律性;应结合案例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抓住人文事物的主要观点和方法。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将庞杂的学习内容和错综复杂的知识关系结构化,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如对区位因素(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的分析,应通对知识点的分析归纳、系统整合,再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迁移到其他案例的分析。

困惑四:一轮过后还需要进行二轮复习吗?如何进行二轮复习?

通过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后,学生已经有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但还不能满足文综高考的要求。一轮复习是按单元、课顺序,知识点的纵横联系不足。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巩固、完善、综合与提高。

二轮复习要做到“专题梳理,整合迁移;纵横联系,适度综合;优化训练,提高能力”。具体策略如下:

①构建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能力。二轮复习就应当根据知识间内存的联系,突出重点,突出主干,重组知识体系。如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或海陆位置)及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其他自然地理特征(植被、土壤、水文)和经济地理特征(工业、农业、人口、城市)。

②适当做题,训练解题能力。考前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高考模拟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解题技能的需要,也是提高“实战”能力,积累考试经验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各种资料试题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精选典型试题,还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

困惑五:如何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

应对策略:①吃透《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而教材仅仅是教学和复习时使用的范本,任何时候都是考试超前,教材滞后。因此高考复习时,首先要吃透《考试大纲》,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这样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

②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高考复习的指南,要搞清《考试说明》与往年的区别,要做到《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对比学,《考试说明》与高考题结合学,使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我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考试说明》对知识范围的要求;第二,明确《考试说明》对能力方面的要求;第三,明确近几年《考试说明》的变化(包括增加和删掉的内容,位置改变的内容);第四,仔细研读《考试说明》中的试题示例。

③分析高考真题。研究历年高考真题,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题,有助于准确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锁定复习重点。建议分专题总结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知识点,特别是高频考点,并与《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对应,在复习过程中加强训练。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二、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一、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考查

彰现能力考查今后的高考地理命题主导趋向, 以考核知识理解与运用为主。 试卷对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更加创新, 更加注重思维的质量、思维分析的过程。试题具有立意独特 、 情境设置新颖 、 设问灵活 、多以教材上未见、 老师未讲述的问题为切入点 , 具有不可预测性。新情境的创设, 层出不穷, 素材简约 且内涵丰富, 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 设问呈渐进性, 能力要求与难度设置呈阶梯式递进, 突出考查描述阐释事物 、 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成功的地理试题 , 多注重对考生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考查, 尤其注重对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 的能力的考查 。能力考在过程——分析综合 、 判断推理、 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既体现考试说明的要求 , 也体现地理学科教学的核 心能力, 同时要符合相关 的教学测量指标 , 准确反映测试要求 , 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

二、突出主题,问题情境创新,体现探究意识

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重视学科基础, 不追求细枝末节、 生僻与脱离实际生活的知识,考查中学地理中最核心、最基础的主干知识,凸现了新课程的过程与方法。就实施新课标省区的近年高考地理卷而言,主要体现两个字—— “ 稳 、 新” 。 稳, 即考纲“ 稳定” , 其连续性 、 稳定性、 目标要求 、 分值比例 、 题型结构、 难度、 赋分等基本稳定,基本没有大的波动;新, 即有原创性 、又有灵活新颖性、 选材及设问角度新。相信今后的高考地理试题仍会延续这一基本特点。

三 、切近生活

回归学科本色, 向更加现实与生活的方向迈进。近几年命题设计力图实现“ 以问题为中心, 以人类面临和关注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素材”的主题思想, 要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对某些人类活动进行反思,充分体现了“学习有用的地理”新课。

分析清楚新形势下地理高考的命题趋向,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有理、有序的进行复习,才能在今后的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永远屹立于不败之地。

针对高考地理的命题趋向,在地理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和复习

地理试题中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地球的运动、天气与气候、 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 资源、工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城市化、交通、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等几个方面。所考查的知识点, 均能反映学科主要面貌或基本的分析、究方法,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原理和规律。试题通过引用课本内外的知识和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设问角度。但万变不离其宗, 其知识的落脚点都出自构成学科最基本的内容或理论主体范围。有的同学认为某些主干知识去年已经考过,今年不会再考。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重要的知识点几乎年年考,只不过考查的角度、切入点不同而已。

二、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高三地理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各部分知识的学习和复习应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各有侧重。

自然地理是学科内容的难点,高考比较难的试题主要涉及这部分内容。自然地理的重点是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 主要是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不仅要知道结论, 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原理, 并能够读懂各种地图, 从图中读出地理知识,并分析相关的问题。

人文地理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主要是观念和结论的学习, 重在运用。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说明观念的具体事实和材料,而材料是可随意选取的。因此, 人文地理的学习,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地理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正确的人口观、 资源观、 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等。

区域地理既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地理复习,应突出综合性,从“ 区域特征——目前状况——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这样一个思路入手,全面地认识某一个区域,使其立体化、全方位地掌握区域特征。在此基础之上, 学会将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原因。区域地理内容较多,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由多个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区域地理自然成为考试命题的出发点,而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区域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 以区域作为综合和运用知识的基础,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 强化对各类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分析处理能力

地理图表是地理的学科特色,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很多地理知识 、 地理原理都可以用图表来表示。各种图表都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 、 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 总结读图(表) 规律。最终达到通过图表能明确知道该图表所表达的知识信息。

四、关注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从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来看,国内外的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成了命题取材的重要来源之一。 因此在专题复习时,要有机地渗透社会热点,强调知识点与热点的有机结合。有时还要以热点为中心,带动相关的知识点,把不同角度的知识点填充到热点的各个方面, 达到“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特别是与中国社会关系密切、 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的热点容易称为高考题。

五、 深入研究《 考试说明》,做到最后复习有的放矢

有的同学认为,现在复习时间非常紧张,无暇顾及《考试说明》。其实,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考生应该在繁忙的复习中挤出一些时间研究《 考试说明》,了解哪些内容需要掌握 , 哪些内容需要重点掌握 , 哪些不需要掌握, 高考对考生有哪些能力要求, 认真揣摩试卷结构、 题例、 命题的指导思想等, 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地理知识 、 地理能力与高考的要求还有多大差距。这样在今后的复习中就多一些针对性和计划性, 减少了盲目性。

六、 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为了落实上述事项,提高复习效能,最终决胜高考,根据多年高考复习经验和高考试题特点,总结了决胜高考十法,以供参考,限于篇幅,点到为止,希望有所裨。

一、强调基础性,进行专题梳理法。需要梳理的内容如下:1、地理计算 2、地球运动 3、地理循环 4、地形气候 5、季节判断 6、地理区域 7、区位分析 8、人地关系 9、地理图表10、地理选修。以后高考试题的考察方向是:淡化地球运动,增加区域地理 ,自然地理比重下降,人文地理比重上升。地理区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总论部分,同时要突出中国区域。注重对必修3的案例分析,不能死记答案,要注意原理的运用。(一纲多本)。注重必修1的基本原理在必修3中运用。个人的复习建议:从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要素出发,探究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

二、注重系统性,提倡列表对比归纳法。例如可以对季风环流、我国河流五种补给形式的比较、背斜和向斜的区分、潜水和承压水的比较、大陆漂移说与板块构造说的差异、中国辽中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比较等。通过归纳对比,泾渭分明,便于掌握。

三、理清层次性,构建知识要点网络法。可以对诸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全球定位系统、大气的热力状况、南亚知识要点网络等知识要点进行构建,理清其中层次与关联,形成自己知识体系。

四、遵循事物规律性,勤于地理分布规律的寻找法。具体如下:1、经纬度的排列规律2、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随纬度、季节)4、气候的分布规律5、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6、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7、大气环流的分布规律8、洋流的分布规律9、自然带的分布规律10、产业转移的规律。乐于搜寻,善于发现,学习会乐在其中。

五、强调思维逻辑性,因果关系图示法。针对框架图(因果关系图)的实例,要弄清哪些选项是“因”,哪些选项是“果”;由因及果,由果索因,顺着箭头,逆着箭头,正推反推,多方面尝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例如环境问题成因框架图(说明图中各字母的含义)、沙尘暴对农业危害框架图、我国东北工业生产部门协作框架图等。

六、讲究方法性,加强基本技能指导法。例如对1、气候的形成因子2、太阳光作图的动感探究3、圆柱投影光照图的基本特征与解题技巧等知识剖析,要注重讲解过程,由浅入深,加强基本技能指导。

七、目标的针对性,运用典型案例导析法。地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地理知识与生产相联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案例、开展探究式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提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讲求“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中的生活”,留心处处皆学问。

八、提升能力性,衍生图表引路设问法。地理图表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情景再现、数据统计、趋势分析概括等,有极强说服力,应该对区域地理图表有足够的重视,加大学生的见识面,学会用统计法来研究说明问题。

九、讲与学的灵活性,师生思维方式分享法。通过诸如座谈、课间交流、个别谈心、事例探究等形式,师生交流心得,教学相长,让教不再神秘,学不再困惑与纠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7

一、地理高考试题的研究背景

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试题质量高,特色鲜明。文综新课标全国卷首次出现在2010年高考中,当年有6个省份采用该卷,到2016年高考已增加到25个省份。2016年高考中,广东、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山东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Ⅰ,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Ⅱ,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使用的省份多,影响力大,因此研究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2016年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统计

(一)地理试题题型与分值

从试卷题型结构来看,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其中,第Ⅰ卷的1-11题为地理选择题,满分44分;第Ⅱ卷的36-37题为主观题,其中一题24分,另一题22分,两题分值总计46分;第Ⅱ卷还有地理选考题3题,每题10分,选做1题。地理试题满分总计为100分。2016年3套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题号、题型和分值基本一致,结构相同。

(二)地理试题考查知识统计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高中地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同时还涉及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从高考卷可看出,高考对地理知识的考核内容丰富,涵盖范围较广。笔者利用表格的形式(表1-表3),对2016年的三份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从题型、题号、试题形式、考查的知识点等角度入手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归纳。

三、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特点

根据以上对试题考查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可以看出试题重点考查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与区域地理联系紧密,同时考查注重多个地理要素的结合,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具体特点如下:

(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重点考查的地理主干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等值线;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③地理空间定位;④工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⑤区域可持续发展;⑥社会热点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每套试卷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二)图表众多,信息丰富

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来,在新课标卷中,常见的图表类型有等高线图、统计图、经纬线图。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和分析。

(三)高考命题的立意已经由重视知识的考查向重视学习能力的考查转变

地理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迁移应用的能力。能力立意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高考中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侧重其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分析、判断、评价、论证的水平。

四、基于试题分析的教学建议

(一)夯实基础,抓主干知识

虽然高考逐渐从重地理知识考查转向重地理思维能力考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地理知识基础不扎实,想提高能力是不可能的。这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注重教材知识,重视基本原理、规律的教学。

(二)加强读图训练,增强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是高考题的信息载体,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高考重点考说募寄苤一。我们在复习时要加强读图训练,提高学生对各种地理图表的判断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去绘制地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宏观的学习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教学的基础要求是培养学生获取和解释信息、传递和使用知识、描述和解释事物、展示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周顺彬,胡伟英,施美彬,等.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四省区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对高中教学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71012.

[3]王公月.例谈高考地理选修试题的命题特点与复习策略――以2010年和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2).

[4]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0篇

一、拉网式基础知识梳理

纵观各地区历年的高考地理试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试题量不多,只有11个选择题和1~2个综合题,容易和一般难度试题占80%左右,考试中只要将知识“再现”即可。因此很有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拉网式梳理,考前一个月可分为2个阶段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

第一阶段:采用地毯式复习,尽量避免知识遗漏。一般是围绕教材进行复习,对教材相关图表、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温故。地理的知识点如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光照变式图的判读等并不是直接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势必利用笔记本进行补充,花费时间长。这个阶段可以利用一轮复习资料为主、教材为辅的方法,防止教材中知识点深化不足,另外也可以节省时间。可围绕教材目录,进行“电影放映式”回顾,主要回顾教材相关章节由哪些图表、基础知识点组成,对于具体某章节无法回忆再现的,进行教材针对性补救。完成相关教材目录的回顾再现以后,可利用学业评价考试的相关复习资料对基础知识进行浏览以达到巩固之目的。最后利用一轮复习资料进行拉网式知识的梳理,在这个时期对教材重复内容则可以简单处理,如湘教版教材没有以气候判读、气候特征等知识为重点加以复习梳理,一轮复习资料中有关知识拓展、解题指导、方法总结等栏目需重点掌握。

第二阶段:将当地近5年地理高考试题和前一年全国所有的地理高考试卷进行知识点分类统计,具体利用网络或纸质教学复习资料(如5年高考、3年模拟)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摸排,哪些知识点为年年考查、哪些知识点隔年测试、哪些知识点已经多年未测试,结合当地2012年和2013年的高考地理考试说明比较,找出考试说明增加、减少、难度要求变化等部分,两者结合将历年考查的高频考点、隔年考查而2012年没有测试的知识点、多年未测的知识“盲点”和考试说明中知识点变化的“异点”组成基础知识清单,对其再次进行复习,并结合相关典型例题或高考原题进行“测试”演练。

二、灵活性时事热点处理

时事热点多以隐性形式考查为主,但2012年浙江高考地理对泰国洪涝、酒泉风电开发等则直接以时事热点为背景进行测试,所以无论隐性或是显性测试,都不能忽视时事热点的处理。关注热点,做到“跳出热点看热点,围绕热点做文章”,以热点为线索,加强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为目的,以热点为载体,做好2013年高考的备考工作。

针对具体热点如2012年泰国洪涝灾害,首先对泰国所在区域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经纬位置、相对位置等)、气候、地形特征及成因、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回顾复习,加强对泰国所在区域的经济、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等人文地理特征进行把握;其次加强对洪涝灾害成因的一般规律、洪涝灾害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复习;最后分析世界哪些地区有洪涝灾害分布,归纳其异同点。能做到对区域特征的把握和热点所涉及地理知识的分析,就不难解答2012年浙江高考地理第5、6题。2013年主要热点如下。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家庭农庄”建设和“农业科技”问题

除教材中农业相关知识外,要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新模式、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的各种试题和素材收集;结合2013年3月上海松江发现大量死猪,关注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危害,提出解决措施。结合“粮食九连增”新闻,关注粮食问题,回顾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粮食作物生产的区位因素等知识。

海洋争端牵动世人心

中国的南海问题(最新、最南地级市三沙市成立)、中日问题、2013年3月的英、阿马岛公决等时事热点,关注岛屿争端区域的相关地理特征以外,还要了解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地区争端不断

叙利亚问题、朝鲜核问题和朝鲜停战协定的退出等热点地区,主要围绕这些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特别是这些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把握。

伦敦奥运中美较量

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开幕,除了解英国的区域地理特征,主要应以奥运会开幕时间为中心,进行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析、光照图的判读等。

灾害“缤纷”不断

主要灾害有2012年7月北京的城市内涝、10月23日美国“桑迪”飓风、“卡努”、“达维”、“苏拉”、“天秤”、“布拉万”、“三巴”6个台风北上,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等。主要对不同灾害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比较同一灾害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北斗导航投入使用

2012年12月28日,北斗导航正式投入使用,关注地理信息技术,该知识浙江高考地理试卷考查多年,因此不能忽视。

关注重要工程建设

京广、杭宁、哈大等高铁开通,虽然前些年有对高铁进行测试,但是更应关注特定高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了解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加强对交通区位条件和铁路建设的意义等知识点的重视。

对党十胜利召开和“世界末日留言”等其它新闻关注。利用地图册和相关试题对热点时事地图材料、试题材料收集整理,做到“防患于未然”。教师要掌握地理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了解目前地理专家学者的“所思所作”,收集省和国家、地区的统计材料,有目的性地筛选,编制新的试题,作为学生复习演练的“靶子”。

三、多方面心理状态调理

上一篇: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八年级地理知识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