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8 14:08:03

钢筋实训报告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建材实践教学问题教学改革

《建筑材料》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建材试验、实训是这门课程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是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课程上融合、交叉并有序地传授给学生的重要途径。根据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能力相适应的建材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目前高职建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来看,课程设置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主要是课内试验,并被当成理论课程的附属试验。目前高职建材课程虽加强了实践教学,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1建材试验往往仅限于室内试验操作,试验项目和内容陈旧,相互之间联系少,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建材试验偏重于所学知识的验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教材规定的试验项目、步骤和方法,对理论教学知识进行验证,然后按规定的格式写出试验报告。由于试验内容都是教师或教材设计好的,并有详细的指导书,因此,学生只能在教师规定的框架里进行试验,处在被动的地位,难以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

1.2试验时间分散,许多试验项目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传统建材试验每次课只有2课时,有些试验等待时间较长,课内经常做不完,不但影响试验的效果,还影响下面的课程,如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水泥安定性试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等。

1.3试验仪器设备少、场地小,不能满足人人动手的要求。建材试验一般分成若干试验小组进行,每个小组人数较多,大多是成绩较好、勤于动手的学生做试验,其他同学旁观或作记录,弊端很多。试验结束后,组内成员统计出统一的试验结果,多数学生对试验内容缺乏深刻印象,因而影响了学生做试验的积极性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4建材实训开展较少,尤其是针对施工现场材料进场验收的岗位能力实训项目。

2.高职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明确建材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

根据高职建筑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建材课程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主要建筑材料的选择、工程应用及材料的进场验收上,如水泥、混凝土、砌筑材料、建筑钢材等,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因此,建材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应为:

(1)使学生掌握水泥、骨料、混凝土、砌筑材料、建筑钢材等主要建材的技术性能,提高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力,能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进场验收。

(2)使学生掌握常规建材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规程,熟悉试验仪器的使用和管理要求。

(3)提高学生编写试验、实训报告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沟通、科学决策的能力,以及吃苦耐劳、踏实严谨、团结协作的职业品质。

2.2建立提升岗位能力的试验项目。

改变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的局面,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的试验,以适应建筑工程施工员岗位能力要求。具体做法是:保留部分验证性试验,将普通混凝土试验、建筑砂浆试验等调整为综合性和设计性的试验。这些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均要求学生自行完成资料收集、原材料性能测定、试验方案确定、试验数据测试与处理、结果分析等内容。

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际工程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和施工要求坍落度等条件,初步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自主选择原材料并对原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再做混凝土配合试验(包括坍落度和抗压试验),调整配合比参数,得出混凝土最佳试验室配合比,然后实测工程现场粗细骨料的含水率,换算施工配合比。在试验过程中把原来水泥、砂石、混凝土三项相对独立的试验内容整合为一个综合试验。

2.3开展适应岗位能力要求的实训项目。

针对建筑工程材料员的岗位要求,以施工现场主要材料进场验收为具体工作任务,设计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如钢筋验收实训、水泥及砂石验收实训等。

2.3.1钢筋验收实训。

钢筋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建筑材料,学生必须掌握钢筋进场验收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实训内容包括确定钢筋检验批、查对标志、外观检查、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等。要求学生编制钢筋抽样检验方案,完成一个完整的钢筋验收实训过程。

2.3.2水泥、砂石验收实训。

水泥、砂石是建筑工程中最基本的,也是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水泥进场验收实训包括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混凝土用石子进场验收实训,按常规进行颗粒级配、密度、含泥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等项目检验。

2.4建立开放式试验、实训教学管理模式。

调整试验、实训的时间和课时,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对于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实训,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所谓开放式管理,就是将试验、实训室开放,学生按教学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时间进行自主设计的试验、实训。

如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和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等,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选择实际工程项目,独立设计试验方案,并完成试验过程。该类试验内容应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试验小组由学生自由组合,每组2―3人。做试验时,学生首先和指导老师预约,由指导老师负责对试验方案进行审查,然后安排试验仪器设备,并在试验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启发,引导学生最终完成试验报告。

开放式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能有效解决试验实训场地小、仪器设备少的问题,提高试验实训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教、学、做的良性互动,增加学生多动手、多接触试验实训仪器的机会。

3.结语

改革高职建材实践教学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岗位职业能力显著增强。由此可见,明确新形势下高职建材实践教学目标,优化试验、实训项目,改革试验、实训室管理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劲松.关于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2008,(36):199-200.

[2]王美羡,刘强.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56-58.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按岗位轮训

“按岗位轮训”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是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1“按岗位轮训”的必要性

所谓的“按岗位轮训”是指以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从事的职业为基础,在校内模拟响应的真实工作环境,然后让学生按照不同岗位来进行实际操作,通过亲身处理该岗位的工作内容等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

我国目前高校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顶岗实习和认识实习,但是从认识实习直接跨越到顶岗实习难度很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适应并且良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导致很多学生对于顶岗实习中自己需要做的工作很迷茫。一些建筑类的高校对部分的建筑岗位开展了校内实训,例如监理员、造价员、施工员以及测量员等岗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学生工作经验的积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来进行岗位实训室的建设、师资力量配置以及学生管理等。

2 建筑工技术专业实训岗位的确定

我们通过分析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同时结合了建筑行业目前的人才需求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划分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分岗位实训”,同时说明了每个岗位所必需的知识以及技能,具体情况如表一所示。

3分岗位实训基地的具体建设情况

3.1建筑施工能力综合实训基地

根据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以及测量员等不同的岗位对于能力的要求,来模拟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保证岗位能力综合实训中的工程性以及仿真性,可以具体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习基地、砌筑工程实训基地、砖混结构工程实习基地、钢结构工程实习基地、末班工程实训车间、钢筋加工实训车间、屋面工程实训基地以及基础工程实训场等八个是实训场所。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中掌握各种工程施工例如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屋面工程、抹灰工程等的具体流程以及质量方面的标准;掌握一些基础的施工工艺比如如何进行混过凝土浇筑振捣、脚手架如何搭拆、模板安装流程等;数量掌握控制垂直度、对建筑物进行定位以及抄平放线等的方法;了解如何进行建筑变形观测,对于钢网架、钢绗架等其他的钢结构构件的拆装技术有所掌握,真正全面的提高学生的工艺操作能力和具体的专项技术能力。

3.2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

根据市场上对于材料员等岗位的要求来制定相应的生产性教学标准等,通过建筑材料综合检测实训基地在生产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材料检测能力,具体可分为水泥检测室、混凝土检测室、钢筋检测室、砂浆检测室以及块材检测室等几个部分。学生在这个实训基地可以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常用的建筑,并且了解它们的性能、质量标准以及适用范围等,同时还可以培养建筑材料的存放保管能力,熟悉这些常见的建筑材料相应的技术指标,掌握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审查技能等。

3.3建筑质量综合检验检测实训基地

这一方面的实训主要是针对于质检员等相关的岗位来进行的,根据其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生产性教学,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质量检验检测实训基地,具体可以分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检测室、钢筋工程质量检测室、桩基础工程检测室、石材质量检测室、防水工程质量检测室以及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室等。学生在这里可以对自身的建筑质量检测检验能力进行培养,了解到土建工程施工中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手段,熟悉主要的公众检验程序以及对于一般的质量缺陷如何处理,明白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表格怎么填写等。

3.4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

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岗位比较广泛,造价员、测量员、施工员以及制图员等的岗位要求都需要考虑,然后建立起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训以满足对外服务的标准。工程管理综合实训基地包括工程管理实训室、模拟招投标实训室、制图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等,基地中的计算机上装有各项相关的辅助和造价软件等,例如鲁班造价软件、CASS测绘软件、神机妙算造价软件、PKPM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建筑的CAD软件以及广年达造价软件等。通过这方面的岗位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和竣工图的识读以及绘制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来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辅助;熟练应用各种建筑CAD软件、工程造价团建和南方CASS软件数字绘图等来辅助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4 “按岗位轮训”的开展

4.1将学生进行分组

将同学们按照30人一组进行分组模拟一个建筑公司,并进行详细的岗位分工,包括建筑技术方面(混凝土工人、钢筋工、砌筑工、模板工、抹灰工)、施工人员、测量人员、制图人员、材料人员、造价人员、质检人员,岗位之间每天进行轮换。

4.2实训项目实施

学生每天根据自身分配到的岗位进行实训,在单项的实训结束以后提交作品给老师,在实训的过程中监事可以在现场巡视并且指导学生操作。

4.3技术交流过程

在进行“按岗位轮训”实训期间,每天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一个交流会,通过大家彼此交流心得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吸取他人经验、取长补短,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实训行为进行点评,好的地方予以表扬和肯定,不足之处要指出来及时解决。对于每一个建筑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困难可以挤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岗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EB/OL].http://.cn/y- jyjs/sxjd/12320.shtml,2006- 10- 23.

[2]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吕鑫祥.新形势下对技术型人才的重新审视[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2(3).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因此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高职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服务建筑行业为主,以建筑工程一线施工员岗位(群)为就业目标,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或造价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达到上述目标,必需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加强实践性教学,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本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过程的关键性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所以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求学生和教师能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实践性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环节组成。本实训体系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来确定的。

(一)专业基础课基本技能训练:

1、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通过课程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基础应用、建筑材料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建筑CAD制图、测量实验、建筑制图大作业等。

1)建筑材料实验: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掌握试验方法。其内容有水泥样品的鉴赏和水泥试验(包括水泥细度的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水泥浆凝结时间的测定、安定性试验及水泥胶凝强度的检验)、混凝土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测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砌墙砖试验(抗折、抗压强度试验)、钢筋样品辨别和钢筋试验(拉伸及冷弯试验)。

2)建筑CAD制图:掌握Auto CAD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基本绘图操作环境,掌握Auto CAD软件系统的绘图命令、编辑命令、尺寸标注、文字标注、图层使用、图块使用及三维命令的一般操作,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培养建筑工程图的计算机绘制能力。其内容包括:建筑CAD设计概论、Auto CAD绘图命令、Auto CAD编辑命令、Auto CAD标注命令、图层与图块、三维图形的绘制及实际应用部分。

3)建筑制图大作业:了解、掌握画法几何的基本理论;熟练阅读建筑施工图,掌握较扎实的绘图技能。

2、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组织

由任课教师编制计划书,记录在每学期教学进度表中,其实训方式可采用现场参观与观摩、实际操作等方式来进行。

3、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考核

课程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效果可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情况、提交的实验报告(实验数据)或设计电子图纸等综合打分,并按一定比例(20%)记入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

(二)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有工程测量实训、施工组织设计、概预算大作业、建筑素描、房屋建筑学设计、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具体安排如下:

1、工程测量实训:(时间2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两周测量实习,对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基本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任务是:

1)通过测量实习,使学生对测绘和测设的任务、内容、方法和要求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护公物的优秀品德和作风。

具体实习内容和计划如下:

实习动员、领仪器、仪器检校1天;水平角测量1天;水平距测量1天;水准测量1天;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计算1天;地形图测绘1天;地形图测绘1天;建筑物的放样1天;圆曲线测设1天;写实习报告、上交资料1天。

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1周,施工设计1周)

1)施工组织设计的目的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及编制依据;施工布置及施工方案;施工任务的组织分工及程序安排;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案、主要工种的施工方法、临时设施的规划;施工总进度计划编制原则、要求、内容及步骤;各项资源需要量计划;施工总平面图编制原则、内容、编制依据及编制方法;建设项目风险预测和安全目标。

2)施工组织设计的课时安排

模块1施工准备 1)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针对北京某实际工程项目,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2)图纸会审实训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分组模拟进行图纸会审仿真实训

模块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方案4 )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施工平面图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平面布置图

模块3 施工组织总设计 6)编制网络计划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分部工程网络计划7)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针对同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预算大作业:(时间1.5周)

1)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是学生在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后所进行的专业实训,通过该实训,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建筑工程概预算大作业的主要内容有:

根据详细图纸,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利用定额计算各项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使用费、间接费、规费、利润、税金等;进行工、料、机分析、编制工、料、机用量汇总表;编制工程造价汇总表并计算综合单价造价。

4、建筑素描:(时间2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绘画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素描课内容要求:构图完整,造型准确和素描关系表现合理,质感强烈,空间感强,并能应用它辅助学习水彩、速写、表现技法和专业设计课程。

5、房屋建筑学设计(时间1周)

房屋建筑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⑴平面设计

①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家具布置及人的活动空间要求确定使用房间的平面尺寸

②根据使用人数确定辅助房间平面尺寸

③根据消防要求确定垂直交通的数量及位置

内容包括:使用房间平面布置图、卫生间布置图、底层建筑平面图、标准层建筑平面图、顶层建筑平面图、屋顶排水平面图

④据建筑性质进行功能分析进面进行平面组合

⑵剖面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性质确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净高,进而确定建筑层高和空间组合。根据图纸的表达情况绘制1~2个剖面图

⑶立面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运用建筑美学的原理及处理手法确定建筑立面造型,根据建筑所处位置及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绘制主立面、侧立面、背立面图。

⑷总平面设计

根据城市设计和场地设计的知识,进行总平面布置,绘制施工总平面图

①确定场地的主次入口的位置

②场地道路布置及绿化布置

③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及消防间距、日照间距等其它安全距离的确定

④人流、车流的组织

⑤建筑构造详图

根据建筑方案的特点、准确表达设计构思,将相关构造绘制建筑详图

6、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钢结构48学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48学时)

钢结构实训的主要内容有:

(l)屋盖支撑布置一一说明布置原则和根据。

(2)设计一个普通钢屋架:节点荷载计算,杆件内力计算,杆件内力组合,杆件截面选择,设计四个典型节点,全部计算书。

(3)按给定比例绘制一张2号图,内容包括支撑单线图;屋架单线图,图中要求注明杆件计算内力和选定的截面;画四个典型节点大样图:支座节点、上弦一般节点、下弦拼接节点、屋脊节点。

(4)要求辅导教师讲解桁架内力图解法。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的教学要求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选型与布置,结构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的绘制;

2)掌握砌体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与截面设计方法,及砖混结构房屋的设计方法和构造要求。

专业技能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专业技能训练由系部统一组织,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各实训过程均配备专业指导教师1-2名,进行日常管理和专业指导。

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

考核内容分日常考核和训练成绩考核两部分,以全面衡量学生的专业训练能力。

(1)日常考核

实训期间,学生必须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实训;

学生必须按实训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阶段实训任务;

考察其动手协作能力和团结能力。

(2)训练成绩考核

训练成绩的考核工作由系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进行。根据学生的实训成果,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四等,单独计入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综合技能实训

1、毕业综合实训(时间18周)

1)毕业综合实训的目的

毕业综合实训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综合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的全局观点和经济观点。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毕业综合实训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测量实习,时间5周;第二阶段为结构设计与结构计算,时间为6周;最后一阶段为制图,时间为6周;最后一周让学生总结并准备工作面试。

具体要求有:熟悉制图规范和相应的建筑规范;了解和掌握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正确进行多(高)层房屋的结构选型、结构布置;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及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掌握用工程图纸全面而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的技能。

3)毕业综合实训的组织与管理

毕业设计由系部各专业组织和管理,并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专业指导教师可提出具体意见及建议)

4)毕业综合实训的考核

分日常考核和成果考核,其中日常考核是指毕业综合实训期间要求学生遵照学校正常作息时间到指定地点进行毕业综合实训;必须严格遵照时间安排,分阶段保质保量地完成设计。成果考核是指应按毕业综合实训中的规定完成工作量,所绘制的工程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及相应的规范要求;应有完整的设计说明及完整的计算书;考核由专业指导教师根据综合实训期间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成果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

2、毕业(顶岗)实习(实验阶段)

1、毕业(顶岗)实习

1)、毕业(顶岗)实习的内容与要求

要求学生实习过程中,能阅读施工图和内业资料;了解和掌握施工的全过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了解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了解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了解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措施并参与各工种的施工,完成实习报告。

2)毕业(顶岗)实习的组织

实习单位的落实由系统一安排和学生自己解决相结合;由实习单位安排具有一定资质的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并由系指派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检查、指导和协调工作。

毕业(顶岗)实习时间在第六学期进行。前几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最后一周进行实习过程的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3)、毕业(顶岗)实习的考核

实习考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的表现

要求学生每日记载实习情况,包括实习内容、实习体会等,实习结束后应按实纲的要求做实结。根据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及实际业绩,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作出鉴定,并由主管部门签章。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实习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资料给出学生的毕业实习成绩,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四等,单独记入学习成绩。

三、课时分配:

公共课理论学时424, 实践学时160,占总学时比例21.69%;基础课理论学时176,实践学时176,占总学时比例6.54%;专业基础课理论学时306, 实践学时102, 占总学时比例15.16%;专业课实践学时126,占总学时比例20.95%;专业实训实践学时360,占总学时比例13.37%;实习实践学时600,占总学时比例22.29%。合计理论学时占总学时比例49.93%,实践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0.07%

参考文献

[1]郑彦.关于高职实践教学研究的内容分析[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任聪敏.近二十年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08期.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消耗型;实训基地;节约型;建筑工程技术

1.前言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高职建筑专业而言极为重要,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有效地解决建筑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场所的问题,我院在校外挂牌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但仍存在不少具体困难。研究表明,当前的大环境及我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均不利于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首先,几乎所有的建筑企业往往工程任务繁忙,很难抽出工程技术人员对实训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其次,大批学生进入工作面并不大的生产现场,安全问题给企业和学校双方都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再者,学生的零星实习并不能帮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带来具体的经济效益。所以要在校外建立一个长期的、稳定的实训基地的确很困难,这个困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当校外基地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理想的要求时,我们要么转换思维方式,寻找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要么我们就不妨务实一点,把主要力量放在如何建好校内实训基地上来。众所周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实训,材料消耗量大,费用高,而且还产生大量建筑实训垃圾,属于典型的消耗型实训。如果能够在实训基地的日常建设和管理中处处注意节约,变消耗型实训基地转变为节约型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实训基地的维护、生产、教学成本,而且还能够有助于巩固和形成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培养出具有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建筑技术人才。

2. 高职建筑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消耗浪费问题

2.1 缺乏科学性论证

有些高职院校对实训室功能的认识往往是在使用后才清楚,在论证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于企业,过于按照企业提供的思路进行设计,致使设备添置不科学,浪费严重。有些高职院校过于追求形式化,不注重实训室的使用效率比,存在几十万元以上的实训室或者实训设备一年只有一个班(40~50人次)使用率,甚至更低。有些高职院校缺乏对设备及技术更新的考虑,只考虑建,不考虑几年后,随着设备及技术的更新,实训室可能就因技术落后而面临淘汰。实训室论证的不科学性和随意性,造成资金大量浪费,而这些资金如果节省下来,可以建设更多其他实训室,以缓解目前高职院校实训资金不足之急。

2.2 校企合作模式不合理,过于依赖企业

依托于实训室的教学往往完全依赖于某一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由于校企合作结构不合理,有些在企业岗前训练可以完成的技能训练,学校需要投入高成本才能完成,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3.3 实训材料浪费过大

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漫不经心、大手大脚和教师的不负责任,导致实训设备的损坏率较大,用电量、耗材量等倍增,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还让学生养成了不节约的坏习惯。

3.如何实现消耗型实训基地转变为节约型实训基地的转变

3.1 循环利用实训材料

资源节约型的实践教学既要减少材料消耗,又要高度仿真教学,表面是矛盾的,实质是统一的。节约不是不用材料,而是设法怎样在同类班级、不同年级间循环使用被“定型”了的建筑材料。以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钢筋模板安装实训为例,钢筋模板安装实训最终是形成真实的“工程实体”,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核心能力――识图能力。因此,教学活动设计的目标是形成梁、板、柱的钢筋骨架,形成主要构件的“实体”,真实展现结构构件间的空间关系。实训是房屋空间骨架的形成过程,是与施工现场同节奏的岗位活动的推进过程,因而,不再是梁、柱钢筋的切割下料、不再是箍筋的弯曲成型。实训完毕,钢筋、模板、脚手钢管等实训用材料拆卸后由实训中心分类保管,相关专业循环此类实训,从而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节约。

3.2使用仿真技术,建设仿真实训室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室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以真实操作员的视角,从任意视点和角度观看土建施工的全过程以及施工机械部件和构件内部的运行情况。配备项目施工仿真教学软件、施工工艺仿真教学软件、施工工艺仿真实训软件、项目施工仿真实训软件等软件的仿真实训室,能使学生巩固加深理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弥补实训场地、仪器设备和经费缺乏等不足,而且能够观察到某些实训实验中不易观察到的现象,作为验证性实验教学的补充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能够将仿真实训环境与仿真实训操作对象进行统一,仿真实训基地可以包括实训工地、实训车间、实训工厂等。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实训“设备”都是模拟仿真形成的,可扩展能力比较强,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成新的实训“设备”。在对实训教学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的前提下,教学的内容可以不断更新,使实训教学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同时,虚拟现实的沉浸性和交互性,使学生能够在虚拟仿真的学习环境中扮演主要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这有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和自学能力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虚拟技术,而是虚拟和实操结合,可以考虑建设半实物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地。半实物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结合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和实物实训两者的优点。

3.3 建设实训模型,提高实训室利用率

我院已经建成广西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建筑实体模型和结构实体模型。该模型是校区合作的产物,模型的设计、施工全过程都是由土木建筑工程系教师和南宁正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完成。模型将四种常见结构类型的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及装饰工程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施工环节及结点构造进行展示,辅以图片和多媒体查询系统,在教学中适用专业广,可供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使用。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使用模型,还拟建设一个智能查询系统。该系统将课程中所需的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型结合起来,制作施工图纸、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和安全控制、资料填写、完整的施工方案等六个方面的多媒体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存入查询系统的主机内,学生可以通过设置在各个楼层的系统终端来查询相关内容,即方便教学,也方便学生课后利用查询系统自主学习。应用在教学上,将教学各分部分内容整合成教学单元,将建筑模型上的展示点与课堂的教学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在模型上进行针对性的操作,使学生能较好的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现场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开支。

3.4利用成本低的材料代替传统材料

我院在《平法识图与钢筋翻样》、《建筑工程量计量与计价》、《建筑构造》等课程的实训教学中利用小铁丝、电线等代替钢筋,卡纸、KT板等代替模板等制作各种建筑模型,即可达到实训目的又可降低耗材。我们以钢筋模型制作为例,用一些电线之类的材料代替钢筋,具体方法如下:根据钢筋配料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mm2铝芯线,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 、20~22号绑扎铁丝。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并进行任务分工,完成:手算、电算、钢筋下料、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等任务。本实训将结构施工图中平面的结构设计转化缩放为立体的三维模型,直观的进行立体表达,既节约钢材,又降低成本。

3.5合理配置实训设备,加强材料购置管理

(1)制订好计划

高职院校建筑类实训基地多采用按专业、按门类的方法来设置内部机构,分为施工工艺实训室、热能与环境检测与控制实训室、力学实验室、防水材料实验室、建材试验室等多个部门,拥有建材检测仪器、力学实验仪器、土工试验仪器、给排水试验仪器、测量仪器、暖通测试设备、土建施工设备、水暖施工设备、建筑构造模型等多种设备,设备数量较多,费用较高。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需要来逐步购置,杜绝重复采购,力争做到高效节约。

(2)强化节约意识

不同的厂家同一类设备或仪器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价格差异;就是同一厂家的产品,不同型号设备或仪器的价格也是不同的。在确定购买设备或仪器前,应该采用互联网查询、书面索取或实地查验等办法来对比不同型号产品或者不同厂家的价格、性能等因素。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选用价格较为便宜且性能优越的产品。当然,售后服务、付款方式、交货地点、交货周期等方面也不容忽视。 值得注意的是,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应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另外,还应该对设备或仪器供应商的经营状况进行动态跟踪,避免由于供应商经营不善而导致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从而造成售后维修困难的问题。

(3)讲究采购技巧

众所周知,大批量采购易于谈判、价格较为优惠,因此,实训基地应该尽可能地减少采购次数。建立完善的设备设施、物资管理制度及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仪器设备现代化管理,仪器设备维修及时,不断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建立实训中心人员工作规范和薪酬制度,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4)完善制度管理

建筑类实训基地往往材料消耗较大,因此,必须通过完善制度管理来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消耗,达到节约的目的。实训基地应该本着满足使用、简化手续、方便领用与厉行节约的实训耗材管理原则,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生产服务的思想,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各实训室的物料计划、消耗量、库存量等动态运行规律,为教学、科研物料的合理计划与使用提供依据。每月月末盘点一次库存物料,汇总物料出、入库单据,上报库存汇总表给实训基地负责人,同时将出、入库单据每月汇总装订成册,归档保存,严防实训材料积压造成浪费。每学期期末对实训耗材账、物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将本学期物料清查结果与使用情况上报实训基地负责人,并统一进行报销工作。耗材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仓库防火、防盗、防暴、防霉、防破损、防污染等安全工作。对贵重稀缺、民用性强、具危险性等特殊物料,要严格加强管理,防范和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和使用漏洞,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报告相关领导和职能部门。

4.结语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要从多方面入手,将节约理念落实到实训基地日常管理和日常教学中,加快消耗型实训基地转变为节约型实训基地的速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伟东,刘宇,郭香敏.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信息. 2009,34(10):123-125.

[2] 吴一桥. 校企共建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27(04):143-147.

[3] 张颂娟,王旭东.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现状及建设思考[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31(02):130-133.

[4] 周玲. 基于校企合作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44(11):154-157。

[5] 杜旭林,何兵,车林仙,彭涛. 高职校内实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研究[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36(01):165-168.

[6] 方桐清.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四性”[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30(30):190-193.

[7] 黄映琴. 校内实训基地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J].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27(03):166-170.

[8] 戴勤友. 建筑类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建筑类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探析[J].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2(02):203-208.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1课程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不同于其他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性强。课程涉及大量具体工程的特殊施工机械、复杂施工方法等,学生普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讲授的内容不容易理解。(2)知识面广。本课程的学课本内容之外,还涉及到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水力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等课程相关内容的运用。(3)政策性强。本课程的学习涉及到大量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工程规范、规程、标准、法规的运用。(4)灵活性高。对应一个具体施工过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同时一个时期常用的施工机械、方法是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因此本课程的内容必然是灵活的。

2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我院水利工程类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之一,我们无论是在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还是在课程体系上都做了一些改革。本课程的内容是非常繁多和杂乱的,章节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完,课时即使增大一倍也是不够的,同时也是没有必要的。这就需要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安排,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逻辑清晰,有针对性地做到一部分内容精讲、一部分内容略讲、一部分内容不讲。如钢筋混凝土工程这几章,由于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最广、牵涉的施工工序比较复杂、影响质量因素非常多等特点,是授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精讲;砌体工程这一章节,虽然其应用范围也较广,但其施工工艺相对较为简单,故而对其略讲即可;吊装工程,因其应用范围相对较少,可留给学生自学。从课程内容上继续强化常见工种的学习,要求掌握常见工种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质量安全要求,通过这些学习结合施工实习,学生可以取得中级钢筋工或混凝土工职业资格证书;建筑物施工将原来的各单项建筑物施工按类型合并为土石建筑物、混凝土建筑物、地下工程等,将原有各类型建筑物共有的内容合并,重点学习各种类型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施工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等。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内施工机械设备演示、施工工种技能训练、施工方案拟定综合练习等,学习施工操作技能及制定施工方案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工程施工的理解。

3师资队伍建设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参与过具体的施工过程,而要求其生动地讲出来,那么他所讲的内容必然不丰富、不实用,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我院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师培养,授课教师由三类人员构成,一是大学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从教的;二是从施工单位引进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三是有针对性地聘请施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对前者,我院安排他们在施工单位顶岗实习1~2年,从事工程实践锻炼,并在我院的企业———水源建设监理公司兼职,这样不仅有教学经验,而且有实践经验;对从施工单位引进的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我们着重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培训,引导他们如何将具体工程实践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此外,我们还有针对性地聘请一些工程技术专家给学生作专题报告,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这三种方式,我们培养了一批教学经验丰富、能进行具体工程实践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他们既熟悉工程实际,又了解毕业生的职业要求与岗位群;既能进行理论教学讲解,又能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还能承担一些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工程监理,产学研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完全依靠课堂的讲授是不够的,还要补充以直观性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4.1采用实物、图片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辅助以真实的施工机械、设备、工具、过程的图片以及部分实物或模型,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院建有施工实训中心,有水利水电工程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讲到某一工种的施工时,我们将学生带到施工实训中心进行教学。同时在网上收集资料,给学生展示教师利用各种机会拍摄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照片,如爆破钻孔、装药、起爆、钢筋绑扎、组合钢模板拼装、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筑、截流施工、隧洞爆破开挖等照片,增强学生对施工过程的认识。

4.2现场参观实习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关资料表明,现场参观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在课堂上单纯听讲要大得多,且印象更加深刻,同时现场参观又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于是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附近可供参观的建筑工地进行介绍。在专门的施工实习期间,安排学生去在建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实习,参与各种工种施工,从中熟悉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布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等知识,加深学生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认识。

4.3采用多媒体教学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是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一般短的可能1~2年,长的可能5~8年,更长的甚至十几年都是有可能的。短暂的现场参观不太可能对一个建筑物的施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事故案例等平时不容易看到,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起到此方面的弥补作用。我们水工教研室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通过两年多的建设,收集了大量施工图片,制作了施工导流动画,录制了300余分钟的视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各工种、各种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及所采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课后学生还可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复习巩固,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率。

5考试考核方法建设

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和课程特点,考试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然而,我们以往基本偏重的是卷面考试这一形式。最终的成绩评定则以期末和期中成绩的一定比例综合而成,不注重平时的形成性教学测评。这种考察评价机制,实际上仅仅反映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体现。而且,这种考试形式会造成学生产生“重学轻用”的观念。考试改革的的基本思路是:

(1)考试考核成绩组成

总成绩=基本操作技能40%+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施工工艺闭卷考核40%+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讨论及分析10%+网络资源利用、施工新技术的认知报告10%。

(2)实施方案

①模拟实际操作考核结合《水利工程施工》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校内施工实训场所模拟实际工程,进行钢筋、模板工种的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操作技巧。②闭卷考核结合施工工程,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施工工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③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阶段性讨论及分析在某些相关章节内容后,模拟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案进行讨论,针对学生的分析、现场答辩进行综合评定。④对施工新技术的认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国内外施工新技术,并写出心得体会,根据“报告”的内容评定成绩。

6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重要基地。实训基地包括两个方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我院投资100多万元、占地1000多平方的综合实训中心已经投入建设。在原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增购了钢筋、模板、架子、混凝土等工程施工机械和设备,可以开展钢筋工、模板工、架子工、混凝土工等工种的实训与职业技能鉴定。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技工院校管理 实训教学 综合平台 教学模式

根据建筑施工与管理的现场实际方法,模拟搭建出建筑施工各工种联合作业综合教学平台,从识图、预算、测量、放线、建筑施工工艺、各工种配合施工等一整套系统的环节再现施工工地现场场景的教学模式。体现现场施工全过程,将各类单一专业工种结合起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建筑施工现场的氛围,加深感官认识。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建筑(工民建)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建筑工程?我认为建筑工程就是把人类的思维想象从图纸的线条、文字、符号、数字的东西转变成实物的过程,把抽象的东西用一套系统的组织方法在一定的法律规范要求下用各种建筑材料和工艺及前人经验堆积成有很高艺术性实用性的物体(大厦、桥梁、涵洞、道路等)的过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扩展教学内容

严格按照国家技工类学校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由于地域专业不同可适当调整30%的自主教学内容。根据这条,我校实训中心从建筑施工专业特点及我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了一些课程的课时量。将相关设计理论课程适时减少1%,同时增加开设了教学大纲没有涉及但是实地建筑施工中必须使用、涉及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4平面布置法系列图集。在调整教学大纲中实训中心上报学院,经教研后,批准执行。技工院校就是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够用就行,但必须让学生在各专业工种方面有很强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和建筑施工企业里对技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对建筑行业里要求的应知应会的技术技能必须掌握。这也是对施工员、技术员、各工种高级技工、测量工、放线工、瓦工、木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抹灰工、安装工、防水工等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同时是对项目经理、工程师、建造师、基础知识实务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步骤

由于教学和实际建筑施工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还必须先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工种学起,最后按学时课程安排再糅和到一起,进行系统的建筑综合模拟施工现场教学,教学平台搭建,建造建筑物对学生进行指导实训。把建筑施工管理与规范、识图、预算、放线、测量及各工种配合联系起来,进行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对所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完整的一体化认识过程,领悟所学的专业工种之间的内在关联。

比如学习工程预算,首先要能够看懂看清图纸。建筑施工图是指导施工必不可少的依据。当拿到图纸后先看清说明,了解其建筑物的位置,长、宽、高、层,结构类型,当我们大概对其了解尺寸、楼高后,再看平面立面和结构。看图时掌握这样一个流程步骤:先看大后看小,先看外再看内,先看基础再由低向高看逐步了解清楚。也就是先看大的外形尺寸、主轴线尺寸再看小的构件尺寸。先看外形总的长、宽、高、层数,再看各轴线尺寸、隔间、楼梯等构件细部尺寸。搞清楚这些尺寸后再计算出各种建材用量及所用型号、规格、用量――这也叫抽量。然后把各种建筑材料用量、施工机械安装、人工等施工环节按定额规范进行换算。最后按国家规定企业取税标准取税,完成预算工作(这里我必须强点一下,让学生学习工程预算必须先由手算学起,然后学习软件操作,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施工管理人员在项目经理的指挥安排下熟悉施工图后按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画出横道图或施工网络计划图,安排好材料进出场通道口,路面硬化,钢筋制作,搭好临时设施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资料员做好资料采集存档。测量员按图纸标注的基础定位建筑物标高,按规划红线定位建筑物坐标所处位置,测出具体尺寸设定出固定测量控制桩,做好工程项目测量工作,勘探人员做好勘察报告。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管理技术人员,按图放线定位,对龙门桩(板)及附近远投射坐标控制点要做好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免施工过程牵动毁坏影响施工中复查。勘探报告要做土质土层、地下水位等地质水文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要准确,为施工提供一手技术资料。这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保证组织施工方案计划顺利完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进行基础开挖夯实碾压过程中,因建筑物结构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设计图纸时所用方案也不同。常见的基础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式基础、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各种不同形式基础的作用和优缺点。为什么在不同的建筑物采取不同的基础形式。在多层砖混、框架结构或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一般设计采用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型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型基础,他的优点是采用自然浅基础工程造价低,节省资金,容易施工,能够完全达到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要求。那么如果该建筑物属高层,结构为框支架剪力墙结构而浅层土质不良,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承载力的要求时,只能利用坚实的深土层或岩石做持力层,就必须选择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的基础方法。由于土质的坚硬程度不同采用开挖方法也不同,因此使用的设备工具施工方法也不同。

当完成了基础开挖,地基夯实、碾压后,经验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就进行钢筋工种施工。首先要进行钢筋的翻样。那么钢筋的翻样是什么呢?钢筋的翻样就是把施工图上所标注的各型号、规格、长度的钢材转换成钢筋工制作前的料单数据的过程。翻样搞不好就难以保证钢筋工程质量和造成钢材浪费,其后果是对施工方企业本身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钢筋工拿到下料单后方能按单下料,进行钢筋制作,制作过程中对二级钢Φ12以上钢筋弯曲时一定要达到图纸要求的角度和对焊对接规范要求。不管使用机械还是手工制作时的弯曲角度都应掌握好技巧,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悬挑梁弯起筋制作时的弯起角度掌握,由于次类钢筋用料一般都在Φ25以上的大号螺纹钢,加工制作比较难掌握,因此在弯曲一些异型箍筋和挑梁、雨棚、楼梯等扣筋或挑筋时也应加以注意工艺细节。制作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一定要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如遇到框架梁、挑梁、框柱必须有加密箍筋。板式基础、框架屋面、挑檐、雨棚、楼梯等构件设置双层配筋应加力筋以保护支撑。钢筋工作业的同时,架子工,机械工穿插陆续进行,为各工种做好服务工作,以及安装好塔吊,垂直升降机(大型机械设备在土方开挖时同步进行安装就位),并搭设脚手架安全网确保安全施工顺利进行。

木工模板支设工序开始。木工在支模前由木工工长按照施工图纸尺寸做出放大样也就是配模清单,配置钢模要配好钢筋的各种型号、数量,木模要按图纸尺寸拼接模板。先配备大料再配备小料,既省料又省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增加企业成本造成经济损失。配模后进入支模阶段,先支柱再支梁和其他构件,按施工工序进行,以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位置大小,确保模板具备一定的刚度、强度、平整度,接缝严密不漏浆,安拆方便。

接着进入混凝土浇筑环节,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作性。必须由这三个方面决定:流动性、黏滞性和保水性。在施工工地上常用坍落度试验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作为流动指标,坍落度或塌落扩展度愈大表示流动性越大,对坍落度值小于10L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则采用维勃稠度试验测定其稠度作为流动性指标,稠度值越大表示流动性越小。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目测结合经验进行评定。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因素包括单位体积用水量、砂率、组成材料的性质、时间和温度。在砼施工中由于原材料和外加剂及生产工艺方面,搅拌与振捣、养护温度、湿度和龄期的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在施工时一定要先看清商品混凝土运输单上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强度标号、塌落度数和出盘时间记录。现场搅拌一定要按实验室出具配合比转换成施工配合比进行集中上料,集中搅拌,集中控制,机动出料,严格控制搅拌制度。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应配合木工看好模板是否完好,防止跑模漏浆,并且配合钢筋工看好钢筋,防止浇筑过程中钢筋移位。一定要按施工规范筑捣以免出现蜂窝、麻面、露石、露筋、空洞等混凝土的质量事故。冬季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防范保护措施。

随后其他工种:瓦工(砌筑工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砌筑编组形式―丁一条、满丁满条、满条、满丁、两条一丁、梅花丁、三条一丁等,砌筑方法―二三八一法,三一法以及标砖、多孔砖、空心砖等不同材料的不同砌筑技术。任何砌筑形式、方法都必须遵循着他的技术要求和行业规范,以及横平竖直,灰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牢固,垂直度、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在这里还要将砌筑中墙体细部构造做出示范,对墙体勒脚的防潮防水要求,墙体与窗框连接处防风、防水处理,砌筑女儿墙必须做泛水及非承重墙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水电暖气,管道安装,防水处理(建筑防水工程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变形缝对地下室防水不太有利,应尽量设置地下管道,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拥水、倒灌的措施。穿墙管沟,埋件、变形缝及墙身角隅处,地下室采用防水或防潮做法均应采用严密防水措施,当有金属管穿越地下室墙体时,应尽量避免穿越防水层,其位置尽可能高于地下最高水位,以确保防水层的防水效果。)等,按施工组织计划要求相继进入施工阶段。主体完成后进入抹灰等室内外装饰。

在这个实训综合平台建设中,要让学生懂得各工种穿插施工和平行施工的重要性,做好各施工工种的穿插配合支持协调工作。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建筑专业的实训教学从开始单一工种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入,逐渐进入多工种综合教学模式。将整体的建筑专业施工过程模拟一遍,从识图、定位、抄平、放线到做基础,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针对不同基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五种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井格型基础在结构差异上进行比较的教学方法。柱、墙体、梁、楼梯和板等其他建筑构件的连接及施工方法逐一讲解,再涉及各种墙体的连接和梁、柱的连接方法。综合各工种实训:测量放线工、工程预算、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瓦工、防水工、架子工、粉刷工、装饰工、机械工、安装工(水、暖、电、气)等各大工种的联合教学。组成从基础到主体、屋面、抹灰、装饰、防水处理、安装等整个施工工艺演练,建立教学平台,展示操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各工种搞好配合,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处理好隐蔽工程事项,做好检验、签证工作。对各工种施工工艺作业中易出现的行业通病,做重点讲解。把防范措施和处理办法根据综合工种教学过程相关内容突出讲解。

四、教学定位

在实训教学中详细模拟各种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及其构建的施工方法,根据不同结构不同类型讲解其施工规范要求和行业通病的防范及处理办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建筑识图、工艺、材料、管理及其行业法律法规。我认为作为一所技工类建筑院校,首先要定位准确我们的教学目的。目的的重点是让学生学精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及识图和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能技术及建筑施工实务,建筑工程施工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技术性人才。

五、以客观促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做好技能比赛常态化工作,促进实训教学工作效果的检测。将技能比赛作为实训教学的一部分,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比赛中发现问题,以赛加深学生对实训课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发现实训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作出调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六、加强案例教学

在实训综合平台的基础上以模拟案例进行教学,有针对性设置各种结构的案例。酌情按学生所学专业时间的长短和知识的深度进行,综合性案例能够直观地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应地转换成实践技术技能本领。总之,技术教育应该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技术技能工艺以最简单最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实训教学方面我们要遵循着以理论学习作指导在教学大纲以外应加强专业实用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学生专业学习中既要保证理论课和实训课建筑施工单一工种的实践动手学习,又要基本了解所学的专业概况和发展前景;其次着重熟练掌握各工种施工工艺的技能技术,讲技巧动作达到规范化,对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识图、测量、法律法规和材料以现场施工过程为标准,做到熟练化;在此使学生能够综合各种专业工种技术技能,在实训教学现场模拟建筑施工工地现场情形充分演练。从做招投标、预算报价、合同签写到拿到施工图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布置、抄平放线、基坑或桩基施工到主体封顶。主体施工过程中各工种穿插作业,相邻工序尽可能平行搭接,主体建设中机械设备安装使用,防水工工程,水、电、暖、气安装工程及内外粉刷装饰装修,最后清理现场。以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为标准进行强化测试训练,还要充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对施工工艺和新型材料进行革新,并写出论证资料,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考评依据。

结语

综合实训的教学强化工作,是对所有施工过程的归纳和汇总。在强化综合训练时对课程编排做出的适当调整,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技工教育的学生,抢占就业市场获得了主动权,为祖国建设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104-97)[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龚世杰.混凝土施工新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郭中林,姚谨英.混凝土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赵志晋,应惠青.建筑施工[M].同济大学出版社.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李维民.民办教育回顾与展望[M].陕西人民出版社.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 建筑施工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支撑作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学、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结构等基础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二、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以上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使教学难点和复杂的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使学生得到直接、生动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

(二)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与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分开教学,中间间隔几周甚至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施工单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去施工现场实习,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只限于认知层面,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无法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而且实训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一门实习实训课程往往只能接触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分部分项工程,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施工现场主要是负责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目前本专业的学生施工动手能力不足,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更难以对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高级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岗位分析入手,参照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岗位要求,归纳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施工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多媒体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布置任务、提出问题―施工工艺工程录像、动画展示―讨论问题―分析总结。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该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规范操作?存在哪些质量和安全隐患?接着给学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启发式提问: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不得小于多少?为什么?人工挖孔桩的钢筋笼如何放入挖好的桩孔中?等等。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作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今后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建立了丰富的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

1.师资培训。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建立一支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扎实,更要有纯熟的施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组织本课程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知识更新,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2.教学场地一体化。打破教室和实训室的隔阂,直接将教室与实训基地融合,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3.教学计划一体化。把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将独立开设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设计实训、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中,避免理论教学几周甚至几月后才能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基本的知识作讲解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由学生参照相关规范和施工手册自主完成施工任务。任务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实训小组交叉检查施工质量和存在问题,最后老师再作点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施工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作风。例如在教授“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一节,我们的课程设计包含以下环节:布置任务―方案讨论―操作示范―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评价总结。具体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某基坑开挖后需要利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器测试地基承载力,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测试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

(2)方案讨论。根据教材和《施工手册》,各小组自行讨论试验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师用多媒体讲解,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观察提问,改进试验方案。

(4)进行试验。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教师答疑,指导学生试验。

(5)数据处理。学生根据规范处理相应表格数据,完成试验报告。教师答疑,检查学生试验完成情况。

(6)评价总结。对试验和试验报告中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记录、整改,思考并讨论,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三)现场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而“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实践课,我们借助学院的发展机遇,参与到学校建设的施工建设项目。简单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后,先让学生识读施工图,再到现场实地参观。对于重点内容,借助施工工地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我们将建筑施工技术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课程进行整合,让建筑施工课程学习时间跨度可以达到一年,让学生基本能够接触到施工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跟进,对施工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使学生将施工工艺知识系统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施工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认识施工现场的组织方法,了解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和施工布置,也对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

该课程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实践操作完成过程和成果先由学生小组相互评分,再由老师统一总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参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考核成绩进行加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联合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建筑类企业签订了协议,作为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了订单式联合培养冠名班,共同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同时邀请这些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来,进行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拟制作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示范操作,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新更规范的施工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业或者社会的要求,企业最有发言权。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按照实际需求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课程改革,学生爱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爱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被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媒体教学,将分离的理论教学课程与相应实训课程整合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一周的认识实习调整成跨度可达一年的课程实践,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步文萍,王静.关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

究,2011(S1)

[2]李燕燕,张鹏,钟静.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

【作者简介】余荣春(1981- ),男,硕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建筑结构,CDIO,项目实施,做中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00-00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的逐步深入,如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素养以适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引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热点课题。CDIO工程教育模式作为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教育界人士的关注。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将直接影响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通过近年来的企业调查发现土建类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着识读施工图能力较差、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不足等实际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分析了CDIO大纲和实施标准,学习了国内外CDIO研究的先进经验,创新性地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部分相关内容融合,研发设计了我专业的特色项目――“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的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并已实施。本项目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

一、 组建团队

为了训练学生的适应性和不同情境下的团队工作能力,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人数的不同,每个班组建了4~6个小组。由于是随机分组,个别同学提出了换组的要求,我们让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问题“如果现在的分组就是你将来毕业后所工作的团队,那么你是否会因此而放弃这项工作?”另一个问题是“团队的成功取决于什么?”两个问题提出后我们没有要求学生立即作答,但是结果让我们非常满意,不再有学生要求换组,而且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加入到了自己团队的活动中。从团队组建过程中我们感悟:只要教师能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正能量将随时释放。

二、 项目实施

1. 制定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制定是本项目的第一个任务,由于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将直接影响项目结果,因此,我们带领学生参观实际工程、与工程管理人员及工人师傅座谈,开展了小组间的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方案的制定。此举激发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制定了小组的项目实施方案。我们将各组的方案在全班进行了展示,请全体学生共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修改建议,接着由各组组长负责修改并完善了小组项目实施方案。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制定实施方案,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2. 调研

在完成调研任务时,各小组的学生们分别观察并研究了校园内主要建筑的楼盖,查阅了多种形式的资料,总结了校园内主要建筑楼盖的结构形式、特点及应用范围,查找了调研报告的格式,撰写了调研报告。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查询相关资料和电子文献(CDIO大纲2.2.2),学会了如何撰写调研报告,知道了应走出书本看工程、走进工程学知识,更学会了客观地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3. 结构设计计算

结构设计计算和施工图的绘制是本项目的重点任务之一。结构计算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可靠性,施工图绘制的准确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在这个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分析案例,学到了前人的经验,学会了结构专业知识和结构设计的方法。学生们通过讨论与交流,学到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培养了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 施工图绘制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绘制施工图时,学生经常会问教师到底应该标哪几道尺寸线、哪些尺寸应该标注等类似的问题,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只是告诉学生:“你们认为实际施工时需要的尺寸就是应该标注的,至于你标注的尺寸是否能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你自己就可以发现。”结果学生们对尺寸标注情况有不同的见解,每个人的施工图中尺寸标注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教师并没有点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们的制图能力和对标准图集的解读能力,使学生明白了施工图是工程语言,工程施工时需要用到的尺寸在施工图中是必须“说”出来的。

5.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内容。我们将其设计成本项目的一个任务,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建立起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能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看待所学的知识,并将自己设计的梁和板的钢筋变成现实。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在上个任务中自己绘制的施工图缺少必要的尺寸标注,导致某些钢筋的下料长度无法计算,有的施工图中有一些不必要的尺寸标注,还有的学生发现了施工图中的错误之处。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较为熟练地识读结构施工图、学会了不同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学会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施工图这种工程语言的真正意义。

6. 钢筋下料与加工

钢筋下料任务对于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加工机械完成,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提醒学生注意施工中的安全,严格遵守实训车间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须知要求。在实训车间工人师傅的协助下完成,按照计划,每个小组完成了一部分钢筋的缩尺下料,利用弯钩机械及钳子等完成了钢筋的弯钩加工和箍筋的制作。有的学生满身是汗,满脸是灰,但他们感到很新鲜,真正体验了工人的辛苦工作。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对施工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了,也学会了钢筋加工机械的使用方法。

7.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任务是本项目的最后一个任务,也是整个项目成果的直接体现。我们在实训车间挑选了一块场地,让每组分别绑扎一部分钢筋,将各个小组绑扎的成果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肋梁楼盖钢筋骨架。学生们普遍认为钢筋绑扎在工地是由工人完成的,这是最简单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自己动手完成时却发现这个看似简单的任务并不简单。拿在手里的绑线和绑钢筋用的钩子怎么配合才能绑住钢筋,怎样才能将钢筋绑紧,这都是原来在理论学习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学生们各自动手绑扎后都觉得不是很满意,结果与想象的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请工人师傅演示了钢筋绑扎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人师傅在旁边指导学生,有时甚至是手把手地教,让学生亲自体会钩子转几圈能把钢筋绑紧。当最后的工作完成时,学生们都兴奋地欢呼。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工人工作的辛苦,也知道了工人的操作水平对建筑产品的影响,更亲自体会了“熟能生巧”的真正含义,感受到了只有“做中学”才能锻炼真正的工程能力。

三、 项目评价

本项目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及汇报交流情况综合评价的方式,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的过程学习和能力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相互抄袭及坐享其成现象的出现。过程评价中,教师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工作情况,可较为全面地对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掌握、能力及团队工作情况作出评价。成果评价包括对调研报告、计算书及施工图的评价,这部分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汇报交流情况评价的依据包括汇报所用的PPT制作水平、表达能力、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以及现场问答交流的情况。这种评价方式的改革将会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起到了动力作用。

四、 项目改进与展望

由于本项目目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只利用了一周的时间,相对于所完成的任务内容看,时间实在有限,因此,项目设计时只要求学生完成到钢筋的绑扎。实际上,随着CDIO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可将完成项目的时间调整为两周,并将质量验评的部分内容与此项目融合,再增加一个任务,即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质量检验,查找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地方,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后再修正各自的成果。这样,学生对整个钢筋骨架的绑扎施工及管理工作就更为清晰了。

通过近两年来“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与钢筋绑扎”项目的实施反馈,我们发现学生的调研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绘图能力及正确绑扎钢筋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实现了知识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了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我们期望通过不断地实施来研究、探索和改进,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做铺垫,同时,更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工程素养、提升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陆小华,沈民奋. CDIO大纲与标准.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8

(2) 顾佩华,陆小华. CDIO工作坊手册.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8

(3) 顾佩华 . 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4) 查建忠. 工程教育发展战略“做中学”的CDIO模式.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1-6

(5) 李乐山. PHA(人格、人文、能力)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1北京CDIO区域性国际会议文集.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65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9篇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其特征是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水利工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和施工组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很重要的内容。长期以来,闭卷考试一直是学生考试考查的主要方法,这种考试考核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

(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不紧密

考试不但要注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还要考虑评价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操作实践的能力。但在实际中,我们往往只是注重理论考试,考试内容偏重于记忆性成分,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活学活用水平。

(2)考试形式单一,评定方法不合理

以往学生成绩评定偏重卷面考试成绩,最终的成绩评定以期末和期中成绩的一定比例综合而成,不注重平时的形成性教学测评。这种考察评价机制往往较多地反映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则较少体现,容易使学生产生“重学轻用”的观念。而且,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尤其是学业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地结合,使学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低层次上满足了学生短期虚荣投机行为。

(3)考试内容过分依赖于教材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考核内容适合于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反映不够准确,也无法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但教材本身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更新速度,考试内容过分依赖教材就使得考试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工程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非常密切,实用性非常强。如何让学生学好,让他们既能掌握理论,又能够动手操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识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互相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上述目标。这种学练结合的课程,再用传统闭卷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应随着学习目的取向的不同作相应的调整,走真正能够客观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考核之路。

2《水利工程施工》考核改革的具体做法

2.1《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目标定位及考试考核目的

目标定位: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种及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操作技能、施工特点及质量控制;具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能力、施工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工程施工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施工以及解决工程施工中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工程条件组织实施施工活动和编制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考试考核目的:熟悉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在一定工程条件下组织实施施工活动和编制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2考试模块及成绩评定

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的改革,变已往传统的理论考核为全方位、多视点的考核机制,采用了四模块考核法:模拟实际操作考核;闭卷理论考核;阶段性讨论及分析;网络资源利用、施工新技术查新四个模块,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评成绩按照四个模块的权重来确定。总成绩=基本操作技能(40%)+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施工工艺闭卷考核(40%)+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讨论及分析(10%)+网络资源利用、施工新技术的查新报告(10%)。

2.3实施方案

2.3.1模拟工程实际操作考核

利用校内施工实训场所模拟实际工程,进行钢筋、模板工种的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操作技巧,同时也可考查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体做法:考核前由老师拟定实训操作的项目和具体实施要求,学生可以从以下两类项目中选择一种,然后组织实施。(1)钢筋技能操作考核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三人,指定钢筋的加工要求和具体的钢筋骨架规格,给定时间,让学生自行选择机具进行加工和安装。(2)模板拼装、拆卸操作考核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五人,指定要浇筑的梁(柱)的尺寸,限定时间,让学生自行准备工具和选用规格适宜的模板,进行拼装。完成后可以安排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对操作情况,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钢筋的起弯点与弯心直径、钢筋的弯钩和弯折、箍筋弯钩形式、模板的拼装牢固程度、接头处的处理、模板选用的是否经济合理等进行针对性点评,并根据两组的表现,如操作步骤、操作时间、操作质量、问题回答等方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定量评价,定出操作者成绩。

2.3.2理论知识的闭卷考核

结合施工工程,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施工工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3.3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阶段性讨论及分析

在某些相关章节内容后,模拟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案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分析、现场答辩进行综合评定。

2.3.4对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查新报告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国内外施工新技术,并写出心得体会。根据报告的内容评定成绩。

3《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

《水利工程施工》的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由单一理论性过渡到多样化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核内容的模块化,对学生能力的反映更加客观、真实,基本达到了考核改革的预期目的。

3.1网络查新考核方面

学生利用网络优势获得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新知识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也使学生了解了水利行业的最新动向及其技术的发展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通过这种途径,锻炼了学生从浩瀚广泛的资源海洋中汲取有用资源为己所用的能力。

3.2理论考核方面

出卷时,题目侧重于理解性、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对那些单纯记忆性的问题少出甚至不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应付考试,由考学生的记忆力变为考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动脑和分析、整理、判断、整合等能力。这既可培养学生搜集针对性强的相关知识用于分析题目得出结论的能力,又可避免学生考试时通过作弊轻松得高分情况的出现,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范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3.3阶段讨论与阶段性大作业考核方面

学完相应章节后,安排一个综合性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这种大型题目锻炼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揉合和有机整合、升华的能力,克服了以往那种单纯性的分散学习知识,把所学知识点隔离开来的不足,这对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3.4技能操作考核方面

针对课程特点,选取模板、钢筋等有代表性的工种进行技能考核,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体会“学中练、练中学”的意义,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质,把晦涩拗口的理论用实践操作较好地体现出来,有些课堂上不易理解的知识在实训场得到了透彻的理解和记忆的强化。通过技能考核,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考核改革的不足与建议

4.1考试考核方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的时间无法集中。模块考核的时间较长,尤其是技能考核模块,全部学生考核一遍,所需时间更长,同时考核类型的数量相对较少。对于考核过程有无必要在保密状态下进行,以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保证学生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2)模块考核中,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应付心理。尤其是技术查新模块考核,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从网上搜集与水利有关的论文上交,而没有考虑与考核要求的一致性,导致考核效果不明显。(3)钢筋、模板操作考核要涉及到建筑系所管理的实训场所,考核时间安排、所需考核用品、考核具体方式等均需要妥善解决。在技能考核中,教学相关部门应进行协调和组织,以保证场地、资金、耗材等的配套供应。(4)四模块考核法的总成绩评定时,是否有必要设定单模块的最低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在以后考试考核改革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2考试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1)考核内容方面应体现“高职教育观念尽快从理论讲授向理论够用、突出实践、强化技能、理论为实践服务转变”的高职教学教育理念。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课程考核模式方面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紧密结合。通过考核,体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的教育目的。

(3)在考核方式选择方面考核方式选择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选择“问题”,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取消所谓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有所创新,打破以往对于考试的“对不对”评价,而代之以“合理不合理”、“合理度”的评价。

(4)结合职业资格考核在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结合职业资格考核,把课程考核结合岗位技能考核进行,与职业岗位证书教育相配套,并针对性地采取用人单位参与出卷的做法,使课程考核能够真正与工程实际挂钩,体现学以致用的考核效果。

钢筋实训报告范文第10篇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其特征是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水利工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和施工组织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很重要的内容。长期以来,闭卷考试一直是学生考试考查的主要方法,这种考试考核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

(1)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不紧密考试不但要注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考核,还要考虑评价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操作实践的能力。但在实际中,我们往往只是注重理论考试,考试内容偏重于记忆性成分,无法客观评价学生的活学活用水平。

(2)考试形式单一,评定方法不合理以往学生成绩评定偏重卷面考试成绩,最终的成绩评定以期末和期中成绩的一定比例综合而成,不注重平时的形成性教学测评。这种考察评价机制往往较多地反映了学生的记忆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则较少体现,容易使学生产生“重学轻用”的观念。而且,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以考核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尤其是学业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地结合,使学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低层次上满足了学生短期虚荣投机行为。

(3)考试内容过分依赖于教材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笔试考核内容适合于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但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反映不够准确,也无法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但教材本身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更新速度,考试内容过分依赖教材就使得考试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工程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非常密切,实用性非常强。如何让学生学好,让他们既能掌握理论,又能够动手操作,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识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切实加强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使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互相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上述目标。这种学练结合的课程,再用传统闭卷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应随着学习目的取向的不同作相应的调整,走真正能够客观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考核之路。

2《水利工程施工》考核改革的具体做法

2.1《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目标定位及考试考核目的目标定位:通过对《水利工程施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种及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操作技能、施工特点及质量控制;具备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能力、施工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工程施工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水利工程施工以及解决工程施工中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工程条件组织实施施工活动和编制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考试考核目的:熟悉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在一定工程条件下组织实施施工活动和编制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方案。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2考试模块及成绩评定结合《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的改革,变已往传统的理论考核为全方位、多视点的考核机制,采用了四模块考核法:模拟实际操作考核;闭卷理论考核;阶段性讨论及分析;网络资源利用、施工新技术查新四个模块,旨在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评成绩按照四个模块的权重来确定。总成绩=基本操作技能(40%)+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施工工艺闭卷考核(40%)+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讨论及分析(10%)+网络资源利用、施工新技术的查新报告(10%)。

2.3实施方案

2.3.1模拟工程实际操作考核利用校内施工实训场所模拟实际工程,进行钢筋、模板工种的实际操作,考察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操作技巧,同时也可考查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体做法:考核前由老师拟定实训操作的项目和具体实施要求,学生可以从以下两类项目中选择一种,然后组织实施。

(1)钢筋技能操作考核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三人,指定钢筋的加工要求和具体的钢筋骨架规格,给定时间,让学生自行选择机具进行加工和安装。

(2)模板拼装、拆卸操作考核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超过五人,指定要浇筑的梁(柱)的尺寸,限定时间,让学生自行准备工具和选用规格适宜的模板,进行拼装。完成后可以安排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对操作情况,尤其是一些细节,比如钢筋的起弯点与弯心直径、钢筋的弯钩和弯折、箍筋弯钩形式、模板的拼装牢固程度、接头处的处理、模板选用的是否经济合理等进行针对性点评,并根据两组的表现,如操作步骤、操作时间、操作质量、问题回答等方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定量评价,定出操作者成绩。评价项目见下表。

2.3.2理论知识的闭卷考核结合施工工程,以闭卷的形式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施工工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3.3施工组织、施工方案的阶段性讨论及分析在某些相关章节内容后,模拟工程的施工组织、施工方案进行讨论,根据学生的分析、现场答辩进行综合评定。

2.3.4对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查新报告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国内外施工新技术,并写出心得体会。根据报告的内容评定成绩。

3《水利工程施工》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水利工程施工》的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由单一理论性过渡到多样化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考核内容的模块化,对学生能力的反映更加客观、真实,基本达到了考核改革的预期目的。

3.1网络查新考核方面学生利用网络优势获得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新知识方面有了较大进步,也使学生了解了水利行业的最新动向及其技术的发展状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通过这种途径,锻炼了学生从浩瀚广泛的资源海洋中汲取有用资源为己所用的能力。

3.2理论考核方面出卷时,题目侧重于理解性、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点,对那些单纯记忆性的问题少出甚至不出,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应付考试,由考学生的记忆力变为考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动手、动脑和分析、整理、判断、整合等能力。这既可培养学生搜集针对性强的相关知识用于分析题目得出结论的能力,又可避免学生考试时通过作弊轻松得高分情况的出现,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范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3.3阶段讨论与阶段性大作业考核方面学完相应章节后,安排一个综合性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这种大型题目锻炼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筛选、揉合和有机整合、升华的能力,克服了以往那种单纯性的分散学习知识,把所学知识点隔离开来的不足,这对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3.4技能操作考核方面针对课程特点,选取模板、钢筋等有代表性的工种进行技能考核,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体会“学中练、练中学”的意义,也能激发学生的潜质,把晦涩拗口的理论用实践操作较好地体现出来,有些课堂上不易理解的知识在实训场得到了透彻的理解和记忆的强化。通过技能考核,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考核改革的不足与建议

4.1考试考核方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的时间无法集中。模块考核的时间较长,尤其是技能考核模块,全部学生考核一遍,所需时间更长,同时考核类型的数量相对较少。对于考核过程有无必要在保密状态下进行,以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保证学生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2)模块考核中,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应付心理。尤其是技术查新模块考核,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从网上搜集与水利有关的论文上交,而没有考虑与考核要求的一致性,导致考核效果不明显。

(3)钢筋、模板操作考核要涉及到建筑系所管理的实训场所,考核时间安排、所需考核用品、考核具体方式等均需要妥善解决。在技能考核中,教学相关部门应进行协调和组织,以保证场地、资金、耗材等的配套供应。

(4)四模块考核法的总成绩评定时,是否有必要设定单模块的最低成绩等等,这些都是在以后考试考核改革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2考试模式改革的几点建议

(1)考核内容方面应体现“高职教育观念尽快从理论讲授向理论够用、突出实践、强化技能、理论为实践服务转变”的高职教学教育理念。在考试考核内容选择方面,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技能)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课程考核模式方面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紧密结合。通过考核,体现“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的教育目的。

(3)在考核方式选择方面考核方式选择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着重考核“考不出”的能力,以实际工程为背景选择“问题”,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取消所谓的“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有所创新,打破以往对于考试的“对不对”评价,而代之以“合理不合理”、“合理度”的评价。

(4)结合职业资格考核在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结合职业资格考核,把课程考核结合岗位技能考核进行,与职业岗位证书教育相配套,并针对性地采取用人单位参与出卷的做法,使课程考核能够真正与工程实际挂钩,体现学以致用的考核效果。

上一篇:心理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推销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