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范文

时间:2023-09-21 00:17:20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篇1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 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改进措施

土木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对于高等院校土木专业的学生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和施工方法[1-2],涉及建筑材料、建筑制图、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并与其他专业课程,如砌体结构、建筑抗震、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形成课程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建立起初步的结构概念,并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几项改进教学方法的措施。

1.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公式多、符号多、体系庞杂,加上规范条文的约束性给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多、涉及范围广。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材料性能、设计方法、各类构件的受力(拉、压、弯、剪和扭)性能及其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等[3],涉及内容非常广泛,既有理论推导,又有试验研究,还与规范条文、工程实际联系密切,因此教学难度较大[4]。

(2)公式多,规范条文多。公式多是该课程的另一个特点,这些公式逻辑推理强,涉及力学和数学,需要学生有坚实的数学和力学知识基础;课程常对一些不便、不必计算的内容进行规定,内容比较零散,系统性和逻辑性均较差,学生们常常感到杂乱无章、概念混杂。

(3)经验性强。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对象是钢筋和混凝土复合材料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设计和施工方法,它不像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可以假定材料为弹性[4]。钢筋混凝土是弹塑性材料,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多且离散性大,用纯粹理论的方法得出的结果往往与试验结果相差几倍乃至十几倍,这就决定其研究方法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做出基本假定,得出半理论半经验的公式。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抽象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

(4)综合性强。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是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基础。因此,要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学生就应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课程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特别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有关知识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截面几何关系、应力应变关系、内力平衡关系,以及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等结构的基础。老师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专业基础课讲授过程中,要不断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复习过去的各种力学和材料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积累系统化并和本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这门课程知识多、涉及面广,与基础课程联系紧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总结,还有规范条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紧密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实践技能,改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2.教学体会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的传授基本是通过授课、答疑、作业这一程序完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课堂学习理解不够、课程设计抄袭现象的问题;部分《高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枯燥呆板,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懈怠,教学效果较差。我在几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1)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不仅有大量的理论公式,又与实践紧密相连。粉笔和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仅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学生理解各种枯燥的理论公式,又激发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因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改变传统的课程安排――先学理论知识,然后生产实习,最后毕业设计这一过程。课堂教学前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使学生获得混凝土结构的感性认识,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互联网、电子教案、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这一目标的成功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理论知识是基础,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可以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学目的,只有具备实际工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5-6]。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改变一个题目全班做的方式,采用分组设计的方法,一般四五个学生一组,设计一个大的题目。此种方法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还大大减少了课程设计中存在的抄袭现象。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然而,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组织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建筑学等专业的学生参加结构模型大赛,类似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结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或根据课程进度,以及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目的地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增强感性认识,积累工程经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掌握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作为专业基础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该有先进的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近年来,随着材料强度的不断发展和新建筑材料的不断出现,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方法在不断改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而要一直紧跟本学科发展的脉搏,不断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教学内容,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建立用发展的观点学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基本思想。

3.结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存在教材内容多、课时少、难理解、实践性强等特点,要求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获得最好授课效果的同时,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我基于几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采用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重视实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学好并掌握好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叶列平.混凝土结构(上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东南大学.混凝土结构(上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罗向荣.钢筋混凝土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马芹永.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96-97.

[5]许成祥,王天华.混凝土结构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实现[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版),2002,4,(2):66-67.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篇2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C-0071-03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里程碑。其宗旨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通过实施“卓越计划”,主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理念,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一大批卓越的后备工程师。

广西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经80多年建设,已形成了“本―硕―博”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培养目标以及“面向广西与东盟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的专业改革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改革经验,与时俱进提升了教学质量,而且逐渐形成了显著的办学特色。为适应“卓越计划”新举措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继续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培养目标的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相应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传统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基于强化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分别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应用两个方面对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属于专业基础课,由三部分的内容构成:一是理论性较强的“基本构件”部分,二是实践性极强的“结构设计部分”,三是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中的若干特殊问题。因此,该课程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综合理论与试验来指导工程实践的课程,广泛应用于水工结构、港工结构以及房屋建筑结构的工程领域中,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工程素质、工程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水平,课程是“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的核心课程。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期内形成混凝土结构的知识架构与体系等,但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不乏“满堂灌”的情形,已不符合“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理念及要求。归纳起来,不足主要有:

第一,不利于充分挖掘或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培养目标上,重视传授知识,但对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力度不足,且一般均设置统一的人才培养标杆,按单一模式培养学生,培养理念相对保守、封闭,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第二,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不够紧密。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组织上,教材基本上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如果教材结合工程实际或引进案例的程度不足,将会对“卓越计划”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纷繁复杂,跨度广、难度高,同时还涉及许多结构规范或规程,在“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下,紧密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度、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势在必行。

第三,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渠道,强调的是教师怎样去“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去“学”,往往以单一化的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外教学不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不利于学生探究基本原理的能力及灵活掌控公式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含主讲教学学时70学时,课程设计1.5周,相对于教学内容,学时相对偏少。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织时,需综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以及该实际课时条件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改革。

1.强化基本原理内容,优化与相关课程知识的联系。构成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三部分内容中,基本构件部分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设计计算原理,以及拉、压、弯、剪、扭五大类基本构件和复合受力构件的受力机理、破坏形态、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等内容,是本课程的基础内容,是学生学习后续的结构设计内容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夯实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的主要切入点之一,具有经验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学生只有理解和把握了该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从源头上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为今后的工程灵活应用及工程创新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优化,应确立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核心地位,根据该部分知识的特点建立其理论主干线,并围绕主干线有序、有条理组织知识点,达到强化基本原理的目的。

同时,这些内容与概率统计理论、建筑材料、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联系十分紧密,是以这些课程的知识为基础的。例如,设计计算原理讲授的极限状态设计法,其基于可靠度的设计表达式、荷载和材料强度的取值等,均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或型钢)、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建筑材料课程的知识联系紧密;基本构件的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平衡方程的建立则是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的具体应用。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在强化基本构件理论内容的同时,还需注重并合理组织与其他相关课程知识点的联系,并结合教学方法上的配套改革,综合实施教学内容的优化。

当然,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在引进相关课程知识点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必须注重引进或联系的方式。行之有效的方式,如将联系的知识点合理穿插于本课程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即课堂插花方式,以及课前安排学生预习相关课程知识点、布置预习主题等,即课外延伸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教学学时紧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工程技能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进入角色,首先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富于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中强化专业职业实践教学环节成为必然。这些专业职业实践教学环节,宜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企业工程实践环节两大部分。校内实践教学又可分为混凝土试验课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题的科学试验和研究环节,以及为满足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建造师、注册土木工程师等考试)需要的、与该考试相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的培训、混凝土结构专业设计软件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校外企业工程实践环节主要有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实践环节、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实践环节、工程监控和检测的工程实践环节,等等。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若改革和优化仅对教学内容进行,没有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配套跟进,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和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为达到强化基本原理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的目的,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采用讲授法与探究法有机结合、练习法与实验法有机结合、强化案例教学不失为可选和可行的教学方式。

1.讲授法与探究法有机结合,强化基本原理的教与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内容繁杂,具有“六多”的特点,即概念多、原理多、公式多、参数多、条件多、构造多,且与多门课程的知识密切相关,内容综合性强,抽象难懂,初学者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有必要先讲授,让学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体系有所认识,然后再放手让学生探究学习。因此,在开始的前四章(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设计计算原理、受弯和受剪构件的承载力计算)的学习中,宜以讲授法为主,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基础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必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知识,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学习方法有所认识和感悟。讲授中,宜结合本课程的特点,以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截面承载力复核”为中心,以“试验研究―截面受力分析―破坏形态和破坏特征―基本假定―计算简图―公式推导―公式应用―总结”为主线,组织教学和展开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接受程度,采取启发式教学,突出重点和难点,因材施教。在第四章之后的内容的教学中,则可以采取讲授法和探究法相结合进行,并加大探究教学的比重。例如,对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的教学,有了受弯构件的知识基础,就可以分别以构件的破坏形态和破坏特征、受力分析和计算简图建立、界限破坏和界限受压区高度、承载力计算公式推导和公式应用为主题,放手让学生成为主体,观看轴心受压、偏心受压试件试验的视频,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主动地探索、分析、认识、构建和掌握上述主题的新知识,进而主动将原理和公式灵活应用于习题或工程实例的求解中,避免以继承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仅仅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和反复练习带来的抑制学生的创新力的弊端,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同时,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构建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自主的、本源性的,因此也是根深蒂固和融会贯通的,为今后的灵活工程应用和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达到了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与学的目的。

受限于教学学时,目前广西大学的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仅开出了适筋梁的实验课,该实验从粘贴钢筋应变片―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养护―刷白―划线―粘贴混凝土应变片―加载实验,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而少筋梁和超筋梁的加载实验则是由老师主导完成。显然,实验的数量过少,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采取的弥补措施有:一是组织学生现场观摩或参与研究生的构件实验。每年研究生都会进行大量的梁、柱、墙试件或结构体系的实验研究,实验室基本处在连续工作的状态中,这就给本科生的观摩学习提供了良机,部分同学甚至通过导师制培养机制直接参与到了实验研究中。另有部分同学通过各类本科生创新项目的申请立项,参与了实验研究创新实践。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看结构实验的视频,并在观看后举行主题讨论活动,让学生探索构件的受力过程、截面的应力应变分布和破坏形态等。

2.强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在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中,可强化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校内、校外的多种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前面阐述的实验课教学环节、钢筋混凝土结构主题的科学实验环节之外,在该课程的课程设计和习题教学中,强化工程案例教学,也是强化实践教学、促进学生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提升的途径。通过案例教学并在其中强化对现行规范条文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在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促进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技能实现“无缝对接”。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素材的组织。作为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应具备工程背景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即案例应取材于实际工程,经精心筛选、比对后择优选用,具有代表性或一般性,能体现出同类构件或结构的工程特性,并可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同时,应能提供从引入边界条件简化、建立内力计算简图的环节开始,逐步展开构件或结构的设计案例教学,启迪思路,并留给学生必要的多种设计方案的自主发挥空间。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教材是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的经典教材,曾获原国家教委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和原水利电力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教材中,针对基本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承载力复核编写的许多例题,均来源于实际工程,且问题的求解一般始于荷载分析和受力分析环节,十分有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工程实际状况,有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求解工程实际问题的思路的构建,是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技能培养实现“无缝对接”的、很好的习题或案例素材组织形式。受教材启发,笔者选取了某水利枢纽工程的坝后式厂房坝段为工程实例,系统地将其坝顶人行道板、尾水平台板、厂房屋面板、吊车梁、屋面大梁集成为受弯、剪、扭构件案例,将厂房排架柱、启闭机排架柱、工作桥刚架柱等集成为偏心受压构件案例,应用于例题讲授和学生作业中,结果学生提出问题的现象增多了,课间讨论的现象增多了,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同时,为拓展学生的专业口径,在课程设计中,选取实际的工业厂房结构或较规则的低层建筑结构为题,促进学生对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结构的认识和了解,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总之,“卓越计划”下,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强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等为重点,并推行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教学方法,注重讲授法与探究法的有机结合、练习法与实验法的有机结合,强化案例教学环节。“卓越计划”培养模式下的水利水电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任重道远,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纳入到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总体培养方案和计划中,成为系统性的工程人才培养工程中结构得到优化的、起积极作用的“一根柱子”。

【参考文献】

[1]林健. 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

[2]司政.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5)

[3]牧振伟,崔龙,石铁玉,曹伟,周峰. 水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4(2)

[4]河海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5]任宜春.“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14)

[6]邢贞相,李晨洋.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9(3)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5JGZ107)

【作者简介】蓝文武(1966- ),男,广西都安人,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和工程抗震研究。

【通讯作者】钱 凯 (1983- ),男,浙江宁波人,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校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结构安全防护和抗震防灾研究。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篇3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现行的规范、规程紧密相关。该课程的教材分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混凝土结构原理”是混凝土结构的基础,其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基本理论,受力性能,计算和配筋构造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现浇楼盖、单层工业厂房、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内力计算,内力组合及截面配筋,构造要求等,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具有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会影响到以后在工作中对此方面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采用最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该专业课的知识,并能灵活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笔者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就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一些探讨。

一、钢筋混凝结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工程设计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该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法,即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它虽然能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理论知识,教学效率相对较高,但它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式,过多使用必然会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学生无法直接体验这些知识,对学生的记忆影响较差,学生常常忘记老师所讲的许多内容,调动不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难以达到教学计划的目的和要求。而笔者所在的高校为三本院校,学生既有第三批本科学生,同时也有一部分专科学生,因此,从总体上而言,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应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 课前教师认真备课,教案思路清晰,问题的展开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条件及方法清楚,突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善于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来吸引学生,引入工程实例应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并可以适当地提问一些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多给学生正面鼓励和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写读书报告,学生上讲台,课程重点、难点专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结合起来,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4. 课后即每学完一章内容,上一次复习课,由教师出一些思考题,鼓励同学积极思考并大胆回答,如有些问题由学生们上讲台讲解,让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等等,我在教学过程中曾经尝试过这种方法,发现同学们的兴趣很高,都抢着回答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的灵活性。

总之,该课程的教学应由简单地传授、灌输知识,转化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启发,由教“书”向教“学”转变,使课堂讲课的课时数大幅度下降,课堂讨论、练习、实验等的课时数显著地增加,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以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这些知识以书本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生来说是间接、抽象的,而且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实际的技能,难以直接用于实际工程中。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和实际工程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混凝土构件时,应结合教室内的梁、板、柱构件进行讲解;在讲到厂房结构的组成时,因为内容较多,虽然课堂上仔细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我曾把学生带到学校的结构实验大厅(单层厂房结构)内进行现场讲解,学生很快就明白了课堂教学的内容,由此可知到工程实地讲解,通俗易懂,使学生有较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周边环境建筑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构件的配筋为主要学习内容,理论计算学生往往不难掌握,但计算完以后钢筋在构件内如何放置?理论和实际是否相同?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程中的重点。教学中应加强现场教学课时分配,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就钢筋位置、受力、搭接等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勘察设计研究院的有利条件,从工程设计项目中取一根梁或一块楼板给学生做习题,从确定梁板尺寸、荷载分析,配筋计算以及施工图绘制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当工程施工到该构件时,带学生到施工现场实地参观,引导他们除了参观整体工程外,还特别去核对自己设计的梁或板是否和实际工程中的梁、板一样?若不一样原因何在?找出理论和实际的区别,提出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计算已进入广泛应用电算的时代,为了与实际工程设计贴近,在学完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后,应使学生熟悉结构计算软件的应用,对一些简单的结构进行计算,并懂得分析、判断程序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达到我们要培养“宽口径、厚基础、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4. 钢筋混凝土结构教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规范是工程设计的依据,作为未来的结构工程师,是必须要掌握和应用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现行规范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去学习规范、应用规范,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打下基础。

(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传授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条件,是事关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和提取方式,具有表现力丰富、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等优越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专业课,有大量的计算图形,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板书会占用老师过多的时间,使单位时间内传递的信息量减少,影响教学进度。即使提前在黑板上画图,学生看到的图形还是没有立体感,印象不深刻,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作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媒体课件,使计算图形直观生动,具有立体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有用的信息,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这就要求我们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作为高等学校的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帮助学生积累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培养他们查找外文资料的能力。

(五)加强实验教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课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对于工科学生来说,实验尤其重要。实验课具有课堂讲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直观性和操作性,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并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该课程是一门专业课,构件的破坏形态及理论计算公式都可以用实验来验证,主要是通过对结构物受作用后的性能进行观察和对测量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对结构物的工作性能作出评价,并为验证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提供可靠的依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以启发引导为主,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实验来观察少筋梁、适筋梁、超筋梁的破坏形态及裂缝、挠度的变化规律,分析总结三种梁的受力情况和破坏特点,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他们以后的科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六)考试方法的改革

从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看,考试方法单一,内容过死,以课程考试分数评价学生的优劣过于主观,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我认为考核标准必须改革,主要应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核,应倡导采用开卷、口试、课程论文、文献综述、读书报告等方式综合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现与提高。

三、结论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许多高校的同仁们在这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与完善:

1. 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2.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3. 重视实验教学,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开拓型人才。

4. 利用实际工程进行现场教学,以增进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安帮. 高等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何淅渐. 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课程教学体会[J]. 新课程研究, 1998(3).

[3] 史美东.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改革[J]. 工程技术, 2009(8).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篇4

关键词 行动导向教学法 高职 水工混凝土结构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ntroduce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hydraulic concrete structure” course teaching, how to reform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of examination, greatly arous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to apply the knowledge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ability.

Key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higher vocational; Hydraulic Concrete Structure

1 行拥枷蚪萄У暮义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行动导向理论以人为本,强调人在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进行反思的重要性,注重学习过程中交流形式的分析,其核心是优化学习过程。①

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体,从灌输到接受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的教学,理论结合实际的先进职业教学理念。

2 高职“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定位与现状

2.1 课程定位

“水工混凝土结构”是水利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监理方面的水利技术标准、规则等有关知识,并使学生具备常用水工混凝土结构构件(梁、板、柱等)的结构计算能力,会绘制与识读结构施工图,能解决一般中小型水利工程关于结构的设计、施工、监理过程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的技能。

2.2 课程现状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课时少,涉及的理论知识多、计算公式多、与行业规范结合紧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会根据书本例题照抄照搬,不能真正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设计方法、工程意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起不到作用。②

传统的“水工混凝土结构”教学方法主要是按照课程教材的章节顺序讲授,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由于课程内容概念多、公式多,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这也造成课堂玩手机、睡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教学效果不理想。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考核方法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应试教育考核模式,即以终结性评价为主,采取的考核方法主要是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成绩为辅,考试多在教室、课堂进行,由学院和系里在学期末统一安排,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表示。课程考核主要以书面考试形式为主,造成多数学生的考试成绩主要靠考前突击应付取得,没有真正掌握课程的必备知识,考核不能突出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体现对于学生过程能力的考核。

2.3 学情分析

(1)近年来,高职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理论知识薄弱,对一定难度的公式和推理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

(2)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对老师和书本依赖性太强,疲于思考。

(3)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但对工程实际案例的讲解积极性很高。

(4)学生在团队沟通协作、汇报成果等方面的能力表现薄弱。

3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在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中的应用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课程涉及的很多公式建立的试验的基础上并经过理论推导而得到。如果全面照搬“行动导向法”的教学过程和所有教学方法,过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很多理论和公式都很难理解,这势必会造成学生因为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而导致“行动导向”课堂无法有效地开展。针对“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上述特点,本文采用“理论讲授课堂”结合“行动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3.1 教学内容的重组

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理念与依据,进行了本课程的岗位能力分析和工作任务分解,为培养学生解决工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设计了4个学习项目,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钢筋混凝土柱设计、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设计。每个学习项目的内容都遵循“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原则,直接面向工程实际。项目一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会根据工程实际选择钢筋和混凝土的型号,会计算构件的内力设计值和标准值;项目二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要求学生会设计钢筋混凝土梁、板,会绘制与识读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图;项目三钢筋混凝土柱设计要求学生会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会绘制与识读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图;项目四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设计要求学生会设计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会绘制与识读钢筋混凝土渡槽结构图。

3.2 教学方法方式的改革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部分和实际应用部分。在授课方式上针对两种教学内容,设置两种课堂教学形式,“理论讲授课堂”和“行动导向”课堂。每个模块的教学环节始终围绕一条主线进行,即:实例(或问题)引入一理论知识学习一实际应用。首先通过多媒体资料或工程图片引入构件(比如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让学生认识构件中出现的所有钢筋的种类,接着理论讲授每种钢筋的构造要求和计算公式,最后让学生分组对工程案例中的构件进行配筋计算和绘图。在实际应用环节采用“行动导向课堂”,分组设置不同工程参数,让学生自主查阅书本知识和规范完成构件设计。表1为行动导向教学改革后某一教学单元的的效果对比。

表1

“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单元设计都是按照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行动导向设计原则,这也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专业老师要利用下企业锻炼的机会与行业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所在企业以及校企合作企业的工程师及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咨询,分析工作岗位流程,确定课程在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检测等岗位上所需的技能要求,通过“下达工作任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需专业技能学习专业技能技能考核”的步骤让学生深层次掌握本课程对应的基本技能。“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的其他教学单元也基本按上面表格中“理论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会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并进行汇报。教师再根据汇报结果进行点评,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3 多元化考核模式

针对“行动导向”教学多元化的课堂组织形式,本课程也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机制,采取 “知识+技能+态度”的多元化过程考核模式。知识考核包含针对学生的“应知”考核,主要通过理论知识的机考成绩得到。技能考核是针对学生的“应会”考核,并且考核内容还要求与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态度”的要求相一致。过程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阶段的考核,改变过去期末考试“一考定成败”的考核模式,把整个课程的考核按照教学内容的模块分为若干子项目或单元考核,每次小组完成任务都能得出每个学生该子项目的技能成绩和态度成绩,最后汇总出两项的总成绩。在过程考核中学生能针各个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和总结,教师也能准确把握各阶段的教学效果并适当进行调整。通过考核模式的改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e极性得到了提高,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强化了对专业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公式的记忆和理解,为今后学生顶岗实习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4 结语

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高职“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课程教学,并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及考核模式多元化,很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注释

① 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篇5

关键词:BIM;平法结构施工图;配筋与构造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217-02

一、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最为重要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念、施工图识读能力(含结构构造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其中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施工员岗位最为基本与重要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1],因此必须强化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的培养。

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以下简称平法),而实际建筑是3D的,因此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必须由抽象的2D平法施工图想象出3D模型才算真正读懂结构施工图。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很少接触实际工程的学生来说,这一跨越非常困难,而这一跨越又必不可少。因此必须采用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转换,这是提高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BIM技术与应用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近年来出现在建筑界中的一个新名词,但由于其在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方面卓越表现,BIM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领域已如火如荼[2]。

BIM技术的出现将使建筑行业进入3d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参与到BIM的研究和教学中来。从总体上来说,BIM教学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理论(原理)课程教学和案例课程教学[3]。

调查显示,在美国70%的高校已经将BIM理论(原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在中国,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开设了BIM技术研究与教学[4],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着手BIM课程及相关课程的开发,同时也在加快BIM实训室的建设[5]。

但是,BIM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平法结构施工图的核心是表达钢筋信息,BIM技术能将钢筋混凝土平法抽象施工图中钢筋的2D信息以3D模型直观地显示出来,所见即所得。因此,将BIM技术引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BIM辅助教学案例

某C型别墅,建筑面积为209.4m2,建筑层数为2层。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柱下独立基础,坡屋顶;框架梁、柱均采用平法表示,标准图集号为11G101-1;框架梁、柱、现浇板钢筋的施工构造措施均按标准图集11G101-1执行,基础钢筋的施工构造措施按标准图集11G101-3执行。

通过BIM技术可以动态3D展示C型别墅中详细的配筋与构造信息,并且可以动态展示某构件详细配筋与构造信息。

别墅二层梁KL5平法施工图如图1,其3D配筋与构造信息动态截图如图2。

别墅楼梯结构施工图如图3,其3D配筋与构造信息动态截图如图4。

四、结语

BIM技术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可视化程度,但BIM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施工图的技术形态有很大的差异,构成建筑物的实体在BIM中是3D可视的,而平法施工图是抽象的符号。

将BIM技术引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由抽象的2D平法施工图构建3D结构模型的跨越,真正读懂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意图与构造要求,改变2D教学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激情和创造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因此,基于BIM技术的钢筋混凝土结构3D可视化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强,张亚英.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施工全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a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ICCCT2010):334-338.

[2]龙辉元.结构施工图平法与BIM[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1,(3.1):26-30.

[3]刘照球,李云贵.土木工程专业BIM技术知识体系和课程架构[J].建筑技术,2013,(44.10):942-916.

[4]刘红勇,等.普通高等院校BIM实践教学路径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5.5):98-101.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篇6

土木工程实结5000字

一 实习概况

1.1 实习概况

1.1实习目的

1、通过学习,对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整个施工过程和监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有较清晰的了解,巩固课本上的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并为以后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积累经验。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用理论联系实际,为将来参加工作作好准备。

4、通过实习和劳动,了解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产技术规范的监理细则。

5、了解目前我国过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与监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7、 虚心学习,了解具体施工细节,学习工人师傅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

8、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实习报告,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1.2 实习时间

20XX年2月21日20XX年3月18日

1.1.3 实习工地

某大学新校区 32#学生公寓楼

1.2工程概况

1.2.1 工程建设概况

本工程为学生公寓住宅楼,位于某大学新校区。

1.2.2结构设计概况

本工程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系数1.0,抗震设防烈度7度。本工程图纸上所标注的尺寸除标高以m为单位外,其余均以mm为单位。设计室内地面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0.75m。建筑物的伸缩缝、沉降缝及抗震缝内的施工垃圾应全部清除干净,充分保证设计所要求的缝宽上下贯通。

二 实习的工作和内容

2.1 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基础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2.1.1基础工程

由于基础是整幢楼最为关键的部分,所以也是工程的重中之重,做好基础至关重要,基础工程包括了土方开挖,打桩,断桩处理,承台、地基梁的施工等等。 由于整个工程的土方开挖和打桩已经基本结束,实习期间没能接触到。所以以下只做简单的介绍。主要介绍一下工程上比较常用的人工挖孔桩的做法: 首先介绍一下断桩的处理流程。打完桩,做完静载实验后,做动测实验,动测报告出来以后就知道桩断在几米深的地方。若动测报告显示桩断在4m左右,然后进行人工挖孔。在人工挖孔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安全,洞口的保护至关重要。围护结构一般有二种,一种为-0.00 m ~ -1.50m之间,用砼作为围护结构,再往下一般用钢护筒作为围护结构。待挖至断桩处再深20cm~50cm,用吊车将桩断的部分取出,将预制好的钢筋智笼吊下去,较正以后,开始浇筑砼。整个浇筑过程需要混凝土搅拌车、吊车、挂篮一起配合,工人还得用振动棒加以振动。

在浇筑桩的过程中,将钢护筒拔出要有相当的技术,大约浇筑2~3挂篮的砼时,就应将铁护筒取出。

断桩处理完则进入下一个流程为浇筑桩蕊和浇筑承台垫层,在这一流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混凝土标号的控制,用来浇灌的混凝土需要添加膨胀剂,因为这样待混凝土凝结以后可以使承台和桩更好的连接在一起。承台的模板也需引起特别的注意,由于体积比较大,所以承台模板的加固体系间距应比较小,防止胀模的发生。承台和地梁钢筋安装也比较复杂,特别是交接处的地方,由于属于隐蔽工程,所以应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2.1.2钢筋工程

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骨架,依靠握裹力与混凝土结合成整体。钢筋工程乃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三大工程之一。

钢筋的分类一般可以按生产工艺的不同,直径大小,钢筋的强度进行分类。生产工艺与一般可分为热扎钢筋,冷扎钢筋,冷拉钢筋,冷拔钢筋。按不同的直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钢筋:8mm、10mm、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等。在强度上钢筋可分为HPB235、HPB335、HPB400、RRB400级钢筋。其中HPB235、HPB335为最常用的两种钢筋。

因为混凝土浇筑后,钢筋的质量难以检查,因此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检查,并建立起必要的检查与验收制度。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在使用阶段正常工作钢筋工程施工时,钢筋的规格和位置必须与结构施工图一致。

一般的钢筋工程的施工过程如下:结构施工图绘钢筋翻样图和填写配料单材料购入、检查及保管钢筋加工钢筋连接与安装隐蔽工程检查验收。钢筋的安装对工人的看图能力要求较高,钢筋的型号,数量,位置要求很高,一般应和图纸一致。

工程中钢筋往往因长度不足或因施工工艺的要求等必须连接。所以钢筋的连接在钢筋工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以下是学习的三种连接方式:

1、绑扎连接:绑扎是目前仍为钢筋连接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绑扎连接时其位置和搭接长度必须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204-2002)中的规定,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接头。钢筋的绑扎接头是采用20~22号火烧丝或镀锌丝,按规范规定的最小搭接钢筋长度,绑扎在一起而成的钢筋接头。本工程中在梁、板钢筋的连接上通常使用绑扎,但当钢筋的直径过大时则不能采用绑扎连接,因为这样会产生偏心作用的不良效果。 2、焊接连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钢筋的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接头。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与钢材的焊接性、焊接工艺有关。焊接又分为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其中闪光对焊以及电渣压力焊在工程上使用较为频繁。本工程中柱筋的连接通常采用电渣压力焊,而梁筋中直接较大的钢筋则采用闪光对焊。

3、机械连接:钢筋机械连接是通过机械手段将两钢筋端头连接连接在一起。本工程中地下室的梁筋连接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机械连接质量上会优于焊接,但是在造价上处于劣势,成本较高。

2.1.3模板工程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成型施工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模板其实包含了两部分,其一是形成混凝土构件形状和设计尺寸的模板:其二是保证模板形状,尺寸及其空间位置的支撑系统。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混凝土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侧压力作用下不破坏,不变形。支撑系统既要保证模板的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又要承受模板、混凝土的自重及施工荷载,因此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在上荷花载的作用下不沉陷,不变形,不破坏。

模板在材料与种类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可分为本模板、钢模板、胶合板,本工程多数使用胶合板模板。

模板的作用便是在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刚从搅拌机中拌和出来的混凝土呈液态,需要浇筑在与构件形状尺寸相同的模型号内,这样砼凝结硬化之后,才能形成所需要的结构构件,模板就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成型的模型。

2.1.3混凝土工程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混凝土工程包括制备、运输、浇筑、养护等施工过程,各施工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任一过程施工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 混凝土的制备包括了混凝土的配制与混凝土的搅拌,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混凝土的配制还包含了混凝土的设计配合以及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施工配合比是根据实验室的设计配合比提高一个数值,并有95%的强度保证率。混凝土施工配料计量必须准确,才能保证所拌制的混凝土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其偏差不得超过规范规定。施工配合比与实验配合比的差别在于含水率的区别。由于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敏感。由于实验室在试配混凝土时的砂、石实际含水率。为保证现场混凝土准确的水灰比,应按现场砂、石实际含水率对用水量予以调整。

混凝土的搅拌,要获得均匀一致的混凝土,必须对其原材料充分搅拌,使原材料彻底混合。工程中混凝土的搅拌一般采用机械搅拌,一般要注意搅拌时间的控制,以及送料机时间的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是混凝土工程的重中之重,也只有合格的浇筑,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符合设计的要求,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尺寸准确,才能保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而且还检查模板的尺寸,轴线及其支架承载力和稳定性。浇筑质量还以浇筑工人的技术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若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够很容易产生离析现象,而且容易产生蜂窝、麻面,甚至产生露筋现象。

施工缝的留置也是混凝土浇筑的一种特殊工艺,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浇筑完成,且停歇时间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则应预先确定在适当的部位留置施工缝。一般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的部位,应用时考虑施工的方便。

2.2 施工技术 2.2.1 木工

1、模板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2、各种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 4、现浇结构模板拆除的时间和顺序; 5、模板拆除的注意事项;

6、模板的清理,堆放和维修的方法及要求;

2.2.2 钢筋工

1、钢筋的种类及外形特征; 2、钢筋的焊接方法及质量要求; 3、钢筋冷加工的方法及工艺; 4、钢筋的绑扎的方法及质量要求; 5、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要求

6、各种构件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 7、掌握隐蔽工程记录方法及主要内容;

2.2.3 混凝土工

1、搅拌机的种类,规格,拌和的原理; 2、震动器的种类,适用范围;

3、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及标志牌的内容; 4、施工缝的留设及其处理方法;

5、混泥土的养护方法及要求;

6、混泥土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7、混泥土工程的质量检查内容;

三 实结

3.1 问题与不足

不实习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习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实习,虽然不长,但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本次实习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

2、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的图形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致使不能明确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3、对于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4、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5、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对于建筑方面的一些出新了解太少。

3.2 认识与收获

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实习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个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本此实习的另一个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工地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墙体也会发生偏移,楼梯支模时楼梯间的高度不够,阳台、凸窗的尺寸标高有微小变动等等很多问题,都是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实践后才能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另外,通过帮助资料员填写部分资料,使我对填写施工资料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什么时候该填什么资料,需什么人签字等,这些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篇7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造r控制;研究分析

钢筋混凝土作为建材行业不可获取的材料,在我国已有多达30年的生产历史,近十几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及重点工程中都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商品钢筋混凝土更是实现了飞速发展。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已经成为了建筑生产行业的一项重要挑战,是推动建筑产品商品化、工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于建筑行业中钢筋混凝土这一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仅仅注重掌握各个施工环节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制定出钢筋混凝土工程造价的优化重点。具体可以通过分析钢筋混凝土造价控制现状,从施工现场大量的实践中出发,找出根本原因并加以客观地剖析,寻找到能够真正将钢筋混凝土造价控制好的方式。笔者认为,为了实现对建筑行业中钢筋混凝土的合理造价管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钢筋混凝土造价控制的现状

建筑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拉动力是最强的,且产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从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5万亿元,我们可以看出对建筑行业各项环节进行优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重点就在于如何对钢筋混凝土进行合理造价控制进行深入分析。

在保证建筑物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工程造价,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建筑设计生产过程中,一般进度是比较急的,对于造价控制的优化很多设计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去优化结构。一些设计人员一开始就轻视对工程造价节省的概念,甚至会认为造价控制与自己无关,是甲方自己的事情,这样的想法会给社会带来较大的商业经济损失。因此,我们要提高建筑生产各个环节人员对造价控制的重视程度,尤其是设计人员对优化结构设计的重视度,通过合理的经济分析、科学的技术比较,将工程造价降到最低,创造社会效益最大化。

本文的研究思想就来自于对工程建设技术先进性与建筑工程经济性最大化之间矛盾的思考,目的在于,在确保建筑工程长远效益得到保证的条件下,实现工程近期投资即造价的最合理化。

2 钢筋混凝土造价控制策略探讨

2.1 科学合理地进行经济评价

我们在对钢筋混凝土造价进行经济评价时,应当选择科学的方法,通过真实客观地选择基础参数,对钢筋混凝土使用量进行计算、调查其市场行情和价格、计算其造价水平。

以大连市混凝土为例,市场商品混凝土近2a价格稳定,评价指标计算时,按一般市场价格取价。在强度等级选择上,根据大连市场行情,其中C25占市场总量的45%,C30占25%,其他强度等级混凝土合计占30%,财务评价中按此比例计算。

2.2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我国建筑的主要形式就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因此随着逐年发展的建筑行业,钢筋和混凝土的消耗量也在逐年递增。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所耗钢材中用于建筑钢量超过总量的一半,每年所用的建筑混凝土约达到15亿m3的用量。从这点考虑,我们不禁想到如果能够提高当前使用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岂不是就可以从中获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1 钢筋的选用。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规范要求,我们为了满足建筑对钢筋可焊性、施工适应性、机械连接性以及延展性的要求,可以使用普通热轧代肋钢筋。使用高强钢筋能够有效减小构件截面积、减少钢材使用量、降低工程成本,进而实现经济利益的创造。通过对受弯构件经济配筋率的计算分析可以看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时、等于C30以及小于C30时,使用HRB400比使用HPB235所节省的用钢量分别为:20%、7.5%以及0%。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按最小配筋率控制配筋的受弯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可以优先选用HRB335或HPB235钢筋;而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时,宜选用HRB400钢筋。

2.2.2 混凝土的选用。近几年,具有良好工作性能的现代高强度混凝土随着越来越繁荣的建筑市场发展,已经在国内外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它所具有的变形小、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完全迎合了现代工程结构对承受恶劣环境、重载、高耸发展等的要求。一般来说,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60时,对受弯构件来说,节省的混凝土可以达到10%~20%;对受压构件来说,节省的混凝土用量可以达到30%~40%。由此可以发现,选用高强度的混凝土不经能够实现对能源的节约,而且能够提高环境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对促进建设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技术规范选用合适强度的混凝土,以梁为例,由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梁的承载力影响甚小,因此,选用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便可。

总而言之,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针对不同的框架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使用等级,进行科学合理地施工,选用混凝土强度时应当严格遵照“强柱弱梁、节点更强”的设计理念。

3 结语

对钢筋混凝土造价进行优化控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如上文所提到的几个点,并且需要深入了解建筑设计结构,全面掌握所有构件的受力原理,根据准确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规范条文。文中笔者就结合了实际经验对影响钢筋混凝土造价的因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对如何具体操作造价控制工作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洪良.JGJ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罗世谋.钢筋混凝-十最佳经济梁高的探讨[J].基建优化.2009, 26(1):111-114.

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篇8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危害;防控措施;处理方法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也呈现快速增长。特别 是最近20年,商品混凝土得到广泛应用以后,混凝土均质性有了很大改善的同时,裂缝防控 难度大大增加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是土木工程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它长期困扰 着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加强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的研究,并提出钢筋混凝土结构裂 缝的防控措施和处理方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广大科技人员 和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

一、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及危害

1、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就其开展程度分为表面裂缝、贯穿性裂缝、破坏性裂缝;就其在结 构表面形状分为网状裂缝、爆裂状裂缝、不规则短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裂缝等; 按其发展情况分为稳定裂缝和不稳定裂缝、能闭合裂缝和不能闭合的裂缝;按其尺寸大小分 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类,微观裂缝是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一般 存在于混凝土结构内部,尺寸较小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不超过0.5mm,宏观裂缝是指尺寸较 大的裂缝,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大于0.5mm,可存在于混凝土内部,也可存在于混凝土表面 ;按时间可分为施工期间形成的裂缝和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按其影响因素可分为设计因素 裂缝、材料因素裂缝、施工因素裂缝、使用因素裂缝、温度因素裂缝,不均匀变形因素裂缝 、钢筋锈蚀裂缝等几大类。

2、 常见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危害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组分复合材料,在各种条件变化和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的情况下, 微观裂缝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细微裂缝如果不扩展或在一定范围内扩展的话,它 对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正常使用是不会造成危害的,有害与无害的界限由结构使用功能 决定的。对钢筋混凝土,特别是有充分构造配筋的钢筋混凝土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不会迅 速导致破坏,只是限制裂缝宽度的问题,使其达不到有害程度。但实际使用过程中,钢筋混 凝土结构在荷载作用下或是进一步温差和干缩的情况下,细微裂缝会开始开展并相互贯通, 从而发展成较大裂缝,对结构造成极大的影响,形成危害。常见危害有:

⑴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⑵引起钢筋锈蚀,使保护层崩落;

⑶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正常使用;

⑷降低结构刚度,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

⑸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和使用寿命;

⑹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⑺裂缝大的可能使结构或构件彻底报废、造成工程返工、材料浪费、延迟工期以及较大 的经济损失。

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的原因

要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必须从裂缝形成的原因入手,裂缝的形式很多,正确 判断和分析裂缝成因是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形成和发展以及对建筑造成危害的基础。 

1、设计方面因素形成的裂缝

⑴设计方案不合理导致裂缝出现。设计中采用预应力、支座位移、反变形法等手段提高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刚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方法对结构或构件的不利影响,否则易导 致裂缝的出现。

⑵设计中充分考虑材料特性、施工方法等因素导致裂缝出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 的收缩、变形、混凝土的水灰比、施工顺序等因素,防止裂缝过早出现。

⑶设计中钢筋配置不当易导致裂缝出现。设计时由于简化计算处理不当,使构件在受约 束处没有配置钢筋或配置钢筋过少,而导致构件受力后在受约束处产生裂缝。

⑷应力集中导致裂缝出现。结构或构件截面发生突变,在截面变化处出现严重的应力集 中而使结构或构件产生裂缝。

⑸设计时对使用环境情况考虑不全导致裂缝出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使用环境的影响, 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对结构产生影响,考虑不全,极易导致钢筋混凝土产生裂缝。

2、材料方面因素形成的裂缝

⑴水、砂、石、水泥等原材料选用不符合规范要求,从而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如,砂 石含泥量过大、水泥受潮或过期、水不洁净和水中有油等情况。

⑵骨料颗粒级配不当或采用不恰当的间断级配,使混凝土的收缩增大,从而引起混凝土 出现裂缝,水泥用量大、水灰比小、坍落度过大、砂率过高、石子粒径太大等原因引起混凝 土出现裂缝。

⑶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因为钢筋锈蚀使钢筋有效面积减少,钢筋与混凝土的握力减弱 ,使结构承载力下降,将引起更多的裂缝。

⑷早强剂、减水剂、掺和料等外加剂选用不当或掺量不合适等原因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 。

⑸水泥品种、等级选用不当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取决于水泥组 分含量及水泥的细度等,产生的水化热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度变形越大。

3、混凝土收缩形成的裂缝

⑴混凝土塑性收缩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凝结过程中,其表面失水 过快及自身产生水化热而出现的。

⑵混凝土化学收缩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主要是因为水泥的水化反应使混凝土的体积出 现收缩而引起的裂缝。

⑶混凝土干燥收缩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硬化过程中表面失水过多而引起 的裂缝。

⑷环境温度变化引起混凝土出现裂缝。主要是因为环境温度下降使混凝土受拉而引起的 裂缝。

4、施工方面因素形成的裂缝

⑴施工工艺不符合标准引起的裂缝。如没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进行施工,浇筑振捣不 密实。

⑵施工现场保护措施不到位引起的裂缝。如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混凝土浇筑 后环境温差过大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

⑶现场模板拆除不当引起的裂缝。如拆模时间过早、拆模顺序不当使混凝土产生拆模裂 缝。

⑷现场预应力张拉不当引起的裂缝。如预应力超张拉、偏心等引起混凝土张拉裂缝。

⑸冻胀引起的裂缝。吸水达到饱和状态的混凝土,当外界大气温度低于0℃时,混凝土 内游离状态的水冻结为冰,由于水变成冰时体积会膨胀,混凝土会产生应力而发生裂缝。

⑹钢筋保护层偏大。施工浇筑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负 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偏大,引起开裂。

5、使用方面因素形成的裂缝

⑴建筑物、构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沉降裂缝。

⑵使用荷载超过设计荷载致使混凝土产生受拉开裂。

⑶使用过程中结构形式或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如随意拆除承重墙或凿洞等,致使钢筋混 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⑷周围环境影响。酸、碱、盐等对结构的侵蚀,引起的裂缝。

⑸偶然因素。如发生地震、火灾、爆炸等引起的裂缝

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控措施

1.设计方面的防控措施

⑴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较大应力集中现象的构造,例如截面突变,刻槽、开洞等,若 因建筑结构或其他方面原因必须做时,应充分考虑采取措施予以加强。

⑵重视对钢筋的配置,特别是针对不同受力假设采用不同的计算简图时,/:请记住我站域名/受力钢筋和构 造配筋的确定应予以高度重视,构造配筋对有效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十分重要。

⑶重视对结构薄弱部位、易开裂部位的处理,例如深基础与浅基础结合处、高低跨处、 高层与底层结合处以及不同结构形式结合处等。

⑷设计中处理好柔性和刚性的关系。结构中所有构件都是约束与被约束的关系。所受约 束越强,产生足够变形的余地就越小,就越容易开裂。所以,设计过程中应重视结构中相连 构件的约束关系。不能一味的追求柔性或刚性,应灵活运用,达到柔性和刚性并重。

⑸设计人员应对设计中所选用材料的特性、结构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案有比较清楚的认 识,有的放矢的选择结构方案和所使用的材料。

2、材料方面的防控措施

⑴在选择的水泥、沙子、石子等材料时,应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

⑵选择适宜的外加剂和掺和剂,可以显著的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降低水泥用量、降 低水化热。

⑶应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胀剂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是 解决混凝土由于收缩而产生裂缝的一种有效措施。

3、施工方面的防控措施

⑴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整个施工过程,而且与预防控制 裂缝有很大关系,重点是确定一次浇筑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混凝土运输、振捣以 及浇筑时间、浇筑温度等。

⑵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未按规范操作常常会引起混凝土裂 缝的产生。因此,施工阶段是预防结构裂缝出现的重要的阶段之一,施工中应着重注意这几 方面的问题:一是要确定合适的材料配合比,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原则下,尽可能的减少水泥 用量;二是要确保钢筋的位置正确,对踩踏后的钢筋应及时修正调整,对钢筋上附着的污物 和氧化皮进行彻底清除,以免影响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三是要加强养护,养护时应 注意按时浇水,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四是要注意拆模时间和顺序,要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 范要求后方可拆模。否则拆模过早易引起混凝土开裂;五是要加强监督与管理,质量监督部 门及工程监理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规范、规程等有关规定,监督和督促各项技术措施的落 实,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得到有效防控。

四、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

对土木工程中出现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免裂缝进一步开展,影响 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处理方法很多,一般主要采用以下几 种:

1、表面涂层封闭法。利用混凝土细微裂缝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修补胶液,封 闭裂缝通道、遮盖裂缝。

2、表面贴补处理法。用土木膜或其他防水片在裂缝表面加以贴补,以遮盖裂缝。

3、灌浆处理法。利用压力设备将修补浆液压入混凝土裂缝达到闭合裂缝的目的。

4、填充封堵处理法。用水泥砂浆等修补材料,对裂缝进行填充封堵,必要时可将裂缝 予以事先处理,然后再进行填充封堵。



五、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影响建筑物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建筑物的结构或构件常常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各种裂缝出现,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 的。因此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 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的影响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必须全面系统的考虑。从裂缝 的分类入手,弄清裂缝出现的原因,对裂缝采取措施加以正确的处理,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问题将会逐渐得到圆满的解决。



参考文献:

[1]徐雷,赵伟,成胜利,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j].河南建材,20__,(4).

[2]曾力军.浅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预防和处理[j].江西建材,20__,(3).

[3]钟振武.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j].山西建筑,20__,(11).

上一篇:负荆请罪是什么故事范文 下一篇:中国梦我的梦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