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05:22:15

法律考试总结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宋代 试刑法 法律 考试

宋代建国之初,在吸收了唐中后期以后的武人跋扈、藩镇割据的教训后,确立了文人治国的方针。宋代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文人进入官僚机构。其中试刑法就是专门选拔高级法官的一项制度,是宋所特有的考试。

一、试刑法制度概述

“试刑法”是宋代法律考试中最悠久最重要的一种。由于考试以律令大义、断案为主要内容,所以试刑法亦称“试法官”、“试刑法官”、“试刑名”、“试断案”以及“乞试法官”、“乞试法律”等。

宋太宗时期,《宋会要・选举十三》:“太宗雍熙三年(986年)九月十八日,诏曰:应朝臣、京官、及幕职、州县官等,今后并须习读法。庶资从政之方,以副恤刑之意。其知州、通判及幕职、州县官等,秩满至京。当令于法书内试问。如全不知者,量加殿罚。”这通常被看作是试刑法在宋代的开端。

虽然试刑法开始于太宗端拱二年,但是对于考试内容及其合格标准只是笼统的表达为“法书内试问”。直到神宗时期,才有关于考试内容及合格标准的全面规定。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神宗下诏说:“(合格选人)试日许赍所习文字就试。每日试一场,每场试案一道,每道刑名约十件以上,十五件以下,并取旧断案内挑拣罪犯,攒合为案,至五场止。仍更问《刑统》大义五道,其所断案具补陈合用条贯,如刑名疑虑,即于所断案内声说。所试人断案内刑名有失,令试官逐场具录,晓示错误,亦许试人再经试官投状理诉改正。其断罪,通数及八分以上,须重罪刑名不失方为合格。”

二、试刑法存在、发展的原因

试刑法作为宋代一种专门的法律考试,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从统治者层面上来讲,是对于法律人才的渴求。宋朝统治者在吸取历史的经验,确立文人治国的方针,通过科举选拔大量的文官来充实官僚体制的同时统治者还注重对法律人才的选择。所以宋代的司法水平,在承接唐朝制度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的创新,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社会司法水平最高的朝代。首先统治者对法律的态度上来看,他们认为法律是“理国之准绳,御世之衔勒”。宋真宗对宰相说:“刑狱之官尤需选择,联常念四方狱讼,若官非其人,宁无枉滥。且单弱之人,不能披诉,朝廷无由知之。”因此,统治者在选拔官员时尤其注重其法律素养。其次,宋代的法律考试是比较完备的。宋代沿用了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考试的科目有进士科、三礼科、九经科、明经科、明法科等。在神宗之前,明法科仅作为常设的六科之一,且在诸科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常被士大夫看作是最下等的一科。但是这种情况到神宗设立新明法科得到很大改变。王安石变法的“新科明法”:除了进士科外,明经科以下全部废除,已经应考的举人可依试法官的办法考试法律。这样就有很多学习经义的人改学法律,使明法科变成最上科。这些足以体现统治者对法律的重视和倚仗。

三、试刑法消亡的原因

试刑法在神宗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代表了宋朝试刑法制度的最高水平。这首先得益于神宗的大力支持。他在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官员的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法律人才的选拔,试刑法制度得到空前的完善,且有了关于对试刑法的考试制度、考试人员、评判考试成绩标准和考试等级及录用的第一次完整的立法。虽然统治者的重视,使宋代对法律人才的选拔进入了鼎盛时期,尤其是试刑法作为在法律人才选拔制度中一项重要的手段。但试刑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以后的朝代都没有实行下去。

首先,在宋代追念祖宗之法、推崇祖宗之法是一突出的社会现象。宋代统治者在吸取五代时期的变乱、政权的频繁更迭的教训,对制止动乱、稳定局面有了新的认识。开宝九年(976)十月二十日,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太宗在其即位诏书中郑重宣言:“先皇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这是宋太宗及辅佐大臣们对宋太祖建立的一系列的制度所持有的原则所做的总结。而这一后世统治者“谨当遵承,不敢逾越”的法度,法度所体现的预设防范、周密制约精神,就是宋人常说的“祖宗之法”(或曰“祖宗家法”)。所以在宋代即使是主张变革的士大夫们,也是谨记祖宗之法、斟酌祖宗之法为理念。所以在神宗熙宁年间推行的新法,即使有皇帝的支持,但是还是遭到了强大的阻力和严厉的批评。

其次,试刑法的考试内容上的变化。“经义”在法律考试中的地位大大加强,最终确立了“以断案定去留,经义为高下”的选拔标准。显然在试律与经义的博弈中,经义逐渐占据上方。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异化了试刑法的功效。

最后,宋代之后,蒙古人入住中原使得司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撤销大理寺其职事并入刑部,而且也不在设律学和法律考试。所以,试刑法也就不能更好的发展下去。

四、结语

宋朝对法律人才的选拔,推动了宋朝司法文明的发展。通过试刑法来选拔高级司法官吏,使大批懂得法律的人才充实到官僚体制中,提高了司法官吏的法律素养,使得司法官吏能够懂法、守法、用法,减少了枉法裁判、错判的案件,司法官吏这个职业呈现专业化的特征,极大促进了司法文明的发展。试刑法的实施推动官吏习法的风气,同时也促进了法官阶层整体法律素养的提高。从试刑法历经的一个由立制到不断完善直到消亡的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法官的选拔与法律素养向来为法治国家所注重,而北宋试刑法的实施则可以说是封建统治阶级一个有益的创举。虽然由于历史的限制使得它没有更好的被继承下去,但是这种对法官的选择的制度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参考文献:

[1]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2篇

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至少应该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很好的判断力。因为法律专业是一个具有很强理论体系的专业。它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与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能从事本专业工作并具有一定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学、经济法概论、国际法都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科目。因此,法律这门课程,对我们学生也有相当高的要求。

通过这几个学期的在校学习,教师的指导以及一部分的单科考试,我对法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也慢慢总结出了一些学习方法、学习经历和考试心得。最重要的是明确了自己学习法律的目标和方向。

首先,我个人认为法律考试是一种法律理论教条性的实践化,它是在考试教材和法规汇编的基础上,依据重点法条来生硬地设计绕来绕去的题型而迷惑考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只要我们能够熟悉掌握教材中的知识,还有就是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学会避轻就重,就一定可以通过考试的。所以,虽然是自考,但在校期间的学习也是不容忽视的。

其次,考试准备阶段是关系成败的关键阶段。在我复习准备考试的时候,我就问我自己,复习什么?,如何复习?,自己复习到什么份上就算可以了?我想也不外乎于:指定教材、及其它的辅导用书。那么我就必须将教材通过一遍、细过两遍、多做一些好的模拟题,这样就能做到在做题的时候心中有谱,能够以出题者的角度来审题、做题、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有理由不怯场、在考场上保持头脑清醒。

即使每个人的学习经历都不同,不过都肯定有过成功与失败。纵使是60分的界限,也并非是每个自考生都能够做到的。我的多次失败,从技术上讲,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对法律考试题特点的深入把握,甚至可笑地按照自己的设计来复习。没有很好地吸取老师在讲课时的一些经验之谈。只有深入把握考题的特点,才能有的放失,事半功倍。我认为法律考试的特点是:三分给法律关系定性,七分熟练掌握法律规定(法条)。即法律考试题既涉及给法律关系定性的问题,更偏重于考查考生对相关法条的熟练掌握程度。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深厚的法律理论根底,又要背下来大量的概念,会解决具体事例、问题。

总之,通过在校的学习以及和同学、教师的交流,探讨,让我明白了许多学习必备的要素。它是是一个持续渐近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多久夕所能做到的,虽然分成许多单科,但要求的是能够融会贯通运用于实际案例当中。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3篇

浙江省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前四年任前法律考试实践的基础上,从本届开始,对拟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作了进一步完善。一是适应目前普遍的标准化考试形式,试卷形式由问答合一改为问答分离,即分别设计问卷与答卷,要求参考者在答题卷上集中作答。二是试卷类型打破原来相对统一的格局,按照提请单位的不同,分成四大基本类型,即人大试卷、政府试卷、法院试卷、检察院试卷,进一步增强试题内容与参考者的匹配性,有效减少统一试题内容给不同参考主体造成的不平衡,提高法律考试的公正性。

安徽:出台人大监督条例,虚假答复人大质询将追责

安徽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该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受监督的国家机关或者工作人员,拒不接受质询和询问的,或者接受质询和询问时态度恶劣或者虚假答复的,人大常委会将追究其责任。

广东:广州人大代表视察要记考勤

《关于加强和规范广州市人大代表活动的若干意见》已于日前通过。《意见》提出,代表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既是执行代表职务,又是知情知政、掌握资料,为出会作准备的过程,每名代表一年内参加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应在12天以上。《意见》提出,要建立人大代表履职考勤登记制度,由原选举单位代表工作部门和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对代表在闭会期间参加活动的情况进行登记,每半年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备案。此外,《意见》还规定,代表视察时,可以向被视察单位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但不直接处理问题。代表不得借执行代表职务进行个人职业活动,不得利用代表身份为本人或者亲属牟取不正当利益。执行代表职务活动时,不得接受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出资赞助。代表不得干预具体司法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对涉及本人和亲属的案件应回避。

湖北:宜都人大代表挂出公示牌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4篇

一、德国公证制度的概况

(一)从业资格的取得

在德国,要成为公证员必须通过两次国家法律考试。这是各州为将要从事法律工作的人举办的职业资格考试,由州司法部法律考试局组织。考试局主席和副主席由职业法官和高级行政官员担任,其他成员有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大学教授等。

第一次国家法律考试,主要考查对法律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法学院(系)学生学习期满即可参加该考试,考试结果分为优秀、好、完全满意、达标、尚欠缺、差六个等级,达标以上等级的考生即为通过考试。每年参加考试的考生约有两万人,通过考试的约1.5万人,通过率为75%.通过第一次国家法律考试的人员在政府、法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实习一年后方可参加第二次国家法律考试,主要考核综合知识水平、综合能力和个人品行。

通过者可以申请法官等职位。每年通过该考试的考生约1万人,而从法官、检察官岗位上退休的只有300人左右,大部分人只能谋求公务员职位或者从事律师职业。

没有通过国家法律考试的考生原则上只能重考一次(重考的未通过率也很高),未通过者就不能再从事法律工作,必须重选专业,从头学习。因此,在德国,法律专业的学生是最勤奋的。

(二)公证员的法律地位及工作任务

根据《联邦公证人法》和《联邦公证法》的规定,公证员是自由职业者,但其执业却由国家授权,公证书需加盖刻有州政府徽记的印章。公证员的设置由州司法部决定,城市每两万名居民设置1名公证员,农村每2 5万名居民设置1名公证员。通过两次国家法律考试的人员在公证人事务所实习3年,可以提出公证人申请,并再通过一次国家专门考试后,方可被任命为公证人。

公证员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三:一是咨询、顾问,帮助当事人设计合同,以防范可能产生的风险;二是证明,审查签名的真实性、有关法律关系内容的合法性并出具公证文书;三是支持,即公证员以自己的名义向法庭证明合同的合法性、文件的真实性。

(三)公证员的权利义务

公证员以个人名义独立开业,自己承担风险,并对公证行为承担无限责任。为防止个人破产,公证员必须参加强制性职业责任保险。此外,公证员协会还提供补充保险。

公证收费由立法机构专门制定法律规定。例如,对土地买卖的公证,法律规定按照标的额收费。

同律师一样,公证员也有沉默义务,不得泄露执业中获悉的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但是,公证员应将有关土地买卖、公司股份转让等方面的信息告知税务机关。

强制公证是德国公证制度中最具特色的制度设置,适用范围较广。根据《德国民法典》、《联邦公证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行为必须进行公证:(1)特定的意思表示,如:承租人对终止合同的抗辩以及请求延长租赁关系的意思表示;保证人对承担债务的意思表示;婚姻姓氏的意思表示;直系亲属放弃对共同财产份额权利的意思表示;收养三方(被收养人、收养人、被收养人父母)的意思表示;放弃认领非婚生子女的意思表示;继承人拒绝继承的意思表示等。(2)特定的合同,如:

转让现有财产或者部分财产的合同;对现有财产或者部分财产设立用益物权的合同;赠与合同;婚姻合同;继承合同;继承人出卖自己份额内的财产的合同等。(3)其它事实,如:债务人清偿债务后,若债权人声明不能返还债务证明文书,经债务人要求,债权人应当出具经过公证证明债务消灭的法律文书;土地权利及变动的公证等。 (四)公证员协会

德国公证员协会是公证员的行业管理组织,其工作任务由联邦法律规定。公证员必须加入公证员协会,其目的在于:一是监督,通过公证员协会的信息披露,让公众知晓公证员;二是自律,公证员协会对公证员执业进行自律管理;三是维权,通过公证员协会维护、解决公证员的权益问题。

二、对中国公证制度改革的几点启示

任何法律制度都需要在不同制度设置的比较中发现差距,进而得到完善。总结二十年来中国推行公证制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国际化和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中国公证制度亟待通过自身的改革进一步改善公证的社会形象、加强公证的地位和作用,使之真正成为“三个代表”的实践者和社会诚信的维护者。

(一)加快公证立法步伐,使公证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框架下规范运作。

我国现行的公证制度是以1982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为依据设置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证事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法律、法规、规章中的必须公证条款在实践中受到了质疑,有关强制公证执行效力、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效力的规定也执行得不太好。因此,加快公证立法步伐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要提升公证立法层次,将公证法律制度的设置由行政法规上升为国家法律,即制订公证法,赋予其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的法律理念,有针对性地解决转型时期公证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公证改革提供法律依据;另一方面,要在相关的民事、经济立法中对有关公证活动进行定位和规范,使公证制度的推行既有程序法保证又有实体法保证,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

(二)大力推行公证体制改革,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证制度。

近十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入国际拉丁公证联盟,而创建于1948年的国际拉丁公证联盟,其原则是:公证员是法律工作者,具有独立性,有别于国家机关或其它公共部门的公务员。因此,中国公证制度要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认可,并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合作,就必须进行体制创新,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公证机构定性为中介组织,为公证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2000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进一步明确指出,改制后的公证处应当成为执行国家公证职能、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的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法人。2002年5月,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证改革的若干意见》又再次强调,公证改革的重点是将符合条件的行政体制公证处改制为事业体制。对此,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充分认识公证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证体制改革,有步骤有计划地落实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第三,要认真贯彻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公证员大会精神,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两结合”公证管理体制,加强行业的自律性管理,提高司法行政机关的管理层次,将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制订、执业准入、公证服务市场监管等宏观管理方面,切实转变职能。

(三)全面提高公证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执业竞争力。

公证制度发展的历史以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公证实践充分说明,公证是各类民事主体按照诚信原则,真实、合法、公平、公正从事民事活动,避免和降低风险,确保交易安全,依法解决民事纠纷的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真实可靠的证据。因此,以智力劳动为特色的公证服务,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公证员的素质。过去我国公证员的选拔主要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进行,2001年司法部规定公证员必须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人员中选拔,提高了公证员的准入条件,也为社会优秀法律人才进入公证行业提供了平台,有利于促进现有执业公证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当前,公证机构及其公证人员既要应对激烈的业内竞争又要面临相关中介机构的严峻挑战,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实行严格的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公证员个人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准;通过进一步深化要素式公证文书改革和主办公证员制度试点工作,提高公证服务质量;通过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建设,加强自律性管理,规范公证服务竞争秩序;通过建立执业责任保险和执业赔偿制度,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高社会公信力;通过深入的公证理论和实务研究,实现公证业务创新,完善公证配套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公证执业竞争力。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5篇

——浅谈任前法律考试的作法和体会

为了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和《湖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认真落实江总书记“关于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学好法律知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加强人大监督职能,近年来,我市人大常委会以严格领导干部任前监督为着力点,在全市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尤其是通过“三讲”教育的升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践,我们总结前期干部任前法律考试的经验和不足,组织相关人员,精心编制法律考试题库,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干部任前考试制度,有效推进了全市行政干部、司法干警学法用法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我市民主与法制建设。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过去,我市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没有建立考试监督制度,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意识较为淡薄。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借鉴有关地方的经验,统一了对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必要性的认识,逐步建立了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但是,从实践情况看,仍属于起步摸索阶段,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具体表现在:一是考试模式滞后。过去的模式是考一场试,市人大常委会临时组织市普法办出一张试卷,不可避免出现题型不灵活,内容不十分规范,出现偏、难的情况,同时,由于试题资源不丰富,出一张试卷也令出卷人员较为困难,与此同时,由于考试内容涵量广,法律条文多,使应试者复习起来较为困难,一度影响了干部任前考试的积极性,也不能达到考试应有的目的,难以反映考试者的真实水平。二是试题保密性较差。当“一府两院”向人大提交了任职议案后,被任命人员知道法律考试不及格将会影响自己的任命,便千方百计地打探试题内容,偶尔还出现要试卷、打招呼套知试题等不良风气,使经办人员左右为难,不好处置。三是严重影响了人大常委会的权威性。由于操作不规范,被任命人员认识不到位、试卷难免出现泄密现象等等,势必影响考试的真实效果,无疑给人大的神圣监督职能带来负面影响。为此,进一步健全和规范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总结了前期任前考试工作存在的问题后,我们充分认识到:完善试题库建设是进一步强化人大职能,加强任前监督的需要,是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领导干部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和行政能力,实现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任前考试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的需要。必须按照认识新、起点高、班子强、措施硬的高标准来完成试题库编制工作。至此,我市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库以及相应的辅导学习资料的编制工作正式开展。

二、协同努力,精心编制

制订《试题库》是一项难度大、任务重、无经验可借鉴的工作,市人大对此十分重视,召开主任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由市人大人事代表委牵头,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政府法制办公室、普法依法治市办公室等单位交叉出题,共同参与制订,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为主任的“《试题库》编制委员会”,并多次组织召开上述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职能科室人员参加的协调会,统一思想,明确编制原则,规范操作程序。同时,还抽调人员深入到机关、农村、企业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为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制订《试题库》掌握第一手资料。制订的试题库力求达到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并确保试题灵活、适用、便利,涉及面要广,同时要求结合大冶实际,具有针对性。相关单位对《试题库》制订工作也都非常重视,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抽调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法律素质的业务骨干组成制订专班,挤出资金购买法律书籍。市普法依法治市办公室为制订好试题库,办公室人员齐上阵,规定任务,限定时间,并从武汉等地选购回多元化的法律资料、书刊作为制订试题的参考资料,翻阅的各种法律书籍达余本(部)。各《试题库》制订单位对《试题库》(草案)要经过两道审查关。首先是由市普法依法治市办公室将试题库汇集、整理后进行初审,对一些重要的试题专门进行讨论研究,对内容和题型、标准答案均予以审定。对那些难度大、内容不切合工作实际的试题进行调整和修改。然后,市人大人事代表委和相关人员组成的《试题库》编制委员会对经过初审后的试题库进行复审定型。最后,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审核通过后确定。为确保试题质量,市人大在复审阶段还专门组织法律专家、学者等同志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论证,一题一题的审查、一字一字的校对,确保了《试题库》的“三无”,即:无错别字、无重复试题、无偏题。

编就出台的《试题库》分为常规试题库(含人大干部任职题库卷和政府组成人员任职题库卷)和专业试题库(含法官题库卷和检察官题库卷)两种卷面库。每种题库卷含套试卷共多页面,每套试卷卷面按填空、判断、选择、简答、案例分析、论述六种题型设置,总分分,其中,公用试题部分分,专业试题部分分。专业题则根据考试者所拟任职务的工作性质加试专业题,主要考察拟任领导的专业知识水平、法学理论功底和运用专业对口法律知识的水平。整套《试题库》共个小题,内容涉及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行政法律知识、环境保护法、审计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余部基本、专业法律、法规,涵盖十分广泛。同时,《试题库》具有很巧妙的组合。同一类型题库的公用试题部分的试题可任意组合成卷,考试时,由市人大人事代表委主持,应试人员抽签拿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一场考试可出现多种组合型试卷,有效避免前后考试试卷的雷同。《试题库》制成后,专门制作了玻璃铝合金保险橱柜,由市人大档案资料室存管,以保证试题的保密性。

三、依法监督,成效显著

《试题库》的制订,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行政干部和政法干警都充分认识到了学法、用法的重要性,大家说:“人大出硬招、动真格是监督并促进我们依法行政的一项新举措”。市检察院和市法院先后组织本院干警按《试题库》(草稿)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模拟考试,两院干警学法积极性大增。市公安局也对全局干警进行一次法律知识轮训,以提高全市公安干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实行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后,市法院、市检察院相继有两名拟任干部因怕应试不及格而放弃考试未被任职,这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截至目前为止,我市已运用《试题库》进行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人次,均取得了较好成效。这些通过法律知识考试后任命的领导干部,都能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我市通过法律知识考试后任命的熊志红副市长说:“这种制度有利于督促领导干部学法,真正实现不懂法者不为官,同时,也可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市建设局局长汪召焱说:“这种形式非常好,促使我学到了许多法律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继往地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并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维护、促进我市城市建设的发展。”《试题库》的制订也激发了全市党员干部和司法干警的学法热潮,增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责任感,呈现出干部依法办事多、群众闹事上访少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增强了国家机关干部的群众意识、公仆意识,使其主动自觉地接受法律监督,为我市各项工作的依法开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为了便于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使参考人员学有资料,考有目标,市人大和普法办还投入资金一万多元组织编印了《大冶市法律知识辅导资料》,第一期出书本,计万字。该书内容包括适应性法律条文和试题解答、案例分析题等。在此基础上,市人大还及时制订了《试题库》管理操作办法。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6篇

一是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今年4月,在园区继续推行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按照制度规定,拟提拔的村职干部必须参加法律考试,考试结果将做为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机关在“法律进机关”活动中,今年11月,组织60多人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在此活动中,“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的积极推动下,各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其他部门及时跟进,从而使“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着力推进。

二是法律进乡村,让法律贴近农民的现实生活。在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中,单位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农村人员相对集中的特点,深入到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学到法律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司法所通过为群众发放法制宣传挂图、赠送法制宣传资料、上门答疑解惑、召开现场调解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镇村法制氛围。许多重点工程涉及到土地征用、民宅搬迁等问题,这些变化给部分村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一些影响,在此情形下,从今年3月初开始,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专项法制宣传。走村入户进行巡回宣传。并把近年来发生的因阻挠工程建设而构成违法犯罪的案例制作成活动展板,利用群众身边的例子教育群众。

三是法律进学校,形成青少年法制教育长效机制。自“三五”普法以来,我们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活动期间,管委会紧紧围绕“学法守法用法,在阳光下健康成长”这一主题,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教育周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努力营造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今年6月,建起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为园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场所。来该基地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要看一场法制展览,听一堂法制讲座,写一篇法制心得。该基地的运行,开启了全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新篇章。另外,一些单位和部门因地制宜,利用现有场地、设施,强力开展了青少年法制教育。

四是法律进社区,促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今年3月,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关于法治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法治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强化部门、行业普法工作责任,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形成部门行业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为加快推进法治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活动内容

以法律法规所涉及的部门、行业为普法责任主体,在抓好本部门、本行业内部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负责对管理对象、服务对象、执法对象及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据以履行职能的法律法规。

(一)抓好部门行业内部普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工作人员日常学法、法治培训、定期法律考试、任职法律考试和依法决策、依法履职等制度,采取法治讲座、执训、法治讲坛、无纸化网学网考、执法能力测试、法律知识竞赛、案例评析、执法案卷评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终述法等方式,加强部门行业内部工作人员法治教育培训。全年安排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不少于2次,开展法治讲座(培训)不少于2次,不断提高部门行业工作人员的执法司法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法治宣传载体阵地建设。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本部门本行业门户网站、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橱窗、宣传栏等现有设施开展法治宣传,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媒体进行公益法治宣传,发挥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独特优势,推动利用户外联播网大屏、大型LED显示屏、建筑工地围挡、公交车、出租车等社会媒介和窗口单位、车站、公园、社区、商业街区等公共场所,宣传普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强化“以案释法”普法功能。加强执法司法实践中的普法教育,采取媒体庭审直播、群众旁听庭审、案件宣讲、专项整治、执法检查、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服务、警示教育等有效形式,普及宣传有关法律规定、法律程序,把执法司法过程变成向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的第一现场,通过公开透明执法促进深入广泛普法。要利用新闻会、公众接待日、公众服务窗口,向群众宣传执法司法活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

(四)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利用各类法治宣传日、宣传周、宣传月、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以及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法治成果展示、法治短信发送、法治文艺演出、法治公益广告展示、媒体专栏专题展播等形式丰富的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本部门本行业执行的法律法规。县普法办将重点抓好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宣传活动的检查、督办工作(详见附件),每月对1-2个部门活动情况进行抽查。

(五)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法治宣传。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针对涉及本部门本行业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项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举办听证会、座谈会、协调会等形式,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有序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其学法用法自觉性。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明确和履行各自承担的普法“主体责任”,将“法律知识月月讲”活动纳入议事日程,结合工作职能,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宣传重点内容、形式和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人员,给予必要保障。并将实施方案、工作总结和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情况、图片视频资料及时报送县普法办。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阵地,发挥好各自优势,加强统筹协调,推进“法律知识月月讲”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加强活动宣传,努力扩大影响,营造浓厚氛围。要及时总结和推广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典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提升普法工作实效。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8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努力增强我省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养,提高依法执政能力,根据中组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大和*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要求,着眼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能力,扎实做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为努力建设“法治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工作目标是: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牢固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牢固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二、学习内容和要求

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宪法,掌握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精神;学习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学习管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习国家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应以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宪法学习读本》和、司法部编写的“五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及省普法办编发的《“法治浙江”干部读本》为基本教材,并认真完成《〈“法治浙江”干部读本〉学习与思考》作业本的答题。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要把法制学习纳入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制定年度学法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安排法律学习不少于2次。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要充分发挥各级普法讲师团、政府法律顾问和法学专家的作用,结合工作和形势需要,就有关重要政策和法律问题,开展专题法律学习。建立健全政府办公会前学法和其它学法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制培训制度。按照工作要求,突出重点,对干部有计划地进行法律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院校要把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加强法制课程建设,短期培训班应安排一定课时的法律学习,2个月以上的培训班安排法律学习不少于16课时。

——坚持领导干部自学法律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联系工作实际,确定学法内容,坚持自学,持之以恒,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辅导,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自觉性,在重大事项决策前应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律考试(考核)制度。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结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考试(考核)可采取闭卷、开卷考试等形式进行,也可采取提交论文、撰写心得、完成思考题等形式进行。考试(考核)工作要严格管理,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要把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对领导干部完成年度或阶段性学法情况、法律考试、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的考察。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能力考核考察可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同时进行,考试(考核)、考察结果作为综合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考试(考核)登记制度,将领导干部每年的学法和考试(考核)情况登记在册。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规划与年度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要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各级党委组织、宣传部门,司法行政部门、普法办和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院校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工作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党委组织部门负责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监督,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列入干部培训计划,指导党校、行政学院、干部院校开设法制课程,加强对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能力的考核。党委宣传部门要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并做好舆论宣传。司法行政部门及普法办具体承担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并负责做好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制培训和考试考核等日常工作。

二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形成舆论声势,扩大社会影响,努力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深入开展。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应切实承担起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宣传报道的社会责任,开辟专栏宣传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要深入调研、加强指导。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围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工作主动权。要注重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扎实有效地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四要强化监督、务求实效。各地、各部门要统筹安排,整体部署,积极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有效形式和监督激励机制,调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和省普法办将适时对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情况进行检查或督查,以保障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取得实效。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9篇

一、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统揽,全面加强普法工作的机制建设。

1、完善普法运作机制。及时调整充实镇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调整充实机关部门法制联络员、企业法制辅导员、农村法制宣传员、法制副校长等“三员一长”成员和普法讲师团成员,完善工作制度;完善镇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司法所对各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指导机制。

2、讲求普法宣传载体。法制宣传载体的多样性是决定法制宣传受众面的关键。普法宣传要加强法制宣传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要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等宣传平台的作用,丰富法制宣传的内容,提升法制宣传的品位,增强法制宣传的吸引力。

3、建立公民参与机制。为确保法制宣传取得实效,普法宣传工作要沉下去、深下去、铺开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大众的学法热情。2009年,要积极配合区普法办在《今日瓯海》开展普法专题宣传;还要积极组织力量参与“全国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等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网络法律知识竞赛、公务员网络法律考试、“诚信守法企业”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公民参与法制宣传工作的路径进一步拓展。

4、加强阶段性普法宣传。镇机关各科室、各部门站所、各村要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专业法宣传,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要结合日常执法活动,做好专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要借助专业法颁布实施周年纪念活动,加大专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再掀专业法宣传高潮。要结合“三镇一乡”建设,积极宣传经济、环境保护、侨务法律法规。要积极组织和参与“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浙江法制宣传月”等宣传活动。

二、以推进规划落实为目标,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工作。

“法律六进”是“五五”普法常规性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法律六进”工作尤为重要。2009年要根据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分类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研究不同类别、不同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法律六进”稳步实施。

1、“法律进机关”工作要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培训考试为主要抓手,认真组织实施机关普法工作。健全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制度,全年举办专题法制讲座不少于2次;参加区管领导干部法律考试;按照规定把公务员法律培训考试纳入网络法律考试范围,做到培训考核同期举行。

2、“法律进乡村”工作要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目标,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要建立镇法制辅导站,80%的行政村要建有法制宣传栏和法律图书室(柜);大力开展适合农村需要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村两委干部及村骨干的法制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抓好村内青少年、无业人员、归正人员、流动人员等人群法制教育;充分运用好律师、法律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普法资源,利用“律师送法进乡村”等机会,对农村各类人群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和宣传教育。

3、“法律进学校”工作要坚持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学校政教老师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法制副校长聘任率要达到100%,法制教育基地活动不能少于2次。要配合教育行政在组织各学校抓好课堂法制教学的同时,指导学校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漫画挂图、主题班会、以案说法、趣味普法、校园法制文艺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活动。

4、“法律进企业”工作要以推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管理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预防因金融危机引起的就业、劳动、劳资纠纷为重点,加强“新温州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建立职工法律学校,在企业内部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引导律师、法律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能力。

5、“法律进单位”工作要针对单位的特点和职能,开展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利用职能资源,通过举办开放日活动、设立公共法制宣传阵地、发放法制宣传品等形式开展社会公益法制宣传。加强对各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团组织所属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三、以保障和谐社会为主线,努力发挥法制教育维稳功效。

1、因地制宜制定维稳专项宣传方案。针对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敏感日期多,维稳工作压力大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维稳专项宣传方案,确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宣传。要从今年敏感日期多的实际出发,积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制订敏感时期法制宣传预案,结合本地区实际部署开展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确保社会稳定和谐。2009年重点要抓好返温农民工法制宣传预案、建国60周年法制宣传预案以及其它敏感日期法制宣传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阶段性的主题宣传。

2、多方协调形成专项宣传合力。镇综治办、办、司法所要密切配合,掌握涉稳人员动态信息,摸清底细,了解掌握社会矛盾隐患点和涉稳人员详细资料,针对各类涉稳对象开展临时培训、面对面辅导等方式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3、突出重点明确专项宣传内容。重点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防止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事件和的发生;重点加强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重点加强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劳资等不利影响;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消防等法律法规宣传,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安全;重点加强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以加强基层法治为要求,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大力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引导、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公共管理,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义务,提高村民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社会法治化进程。

2、把“法律六进”和基层创建相结合。通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丰富创建内容和手段,为基层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基层创建工作的逐步实施,进一步推进“法律六进”工作的深化。

3、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抓好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提升村居的自治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组织开展市级、区级民主法治村的申报工作。保持和提升区级民主法治村的质量。

4、深化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在2008年诚信守法企业试点创建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先进经验,在全区范围内予以推广普及,要确定1家企业开展创建工作。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创建标准,坚持自愿申报的原则,组织开展第一批诚信守法企业的评比考核和申报工作。

法律考试总结范文第10篇

一、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统揽,全面加强普法工作的机制建设。

1、完善普法运作机制。及时调整充实镇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调整充实机关部门法制联络员、企业法制辅导员、农村法制宣传员、法制副校长等“三员一长”成员和普法讲师团成员,完善工作制度;完善镇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司法所对各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指导机制。

2、讲求普法宣传载体。法制宣传载体的多样性是决定法制宣传受众面的关键。普法宣传要加强法制宣传与受众之间的良性互动;要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等宣传平台的作用,丰富法制宣传的内容,提升法制宣传的品位,增强法制宣传的吸引力。

3、建立公民参与机制。为确保法制宣传取得实效,普法宣传工作要沉下去、深下去、铺开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大众的学法热情。2009年,要积极配合区普法办在《今日*》开展普法专题宣传;还要积极组织力量参与“全国公务员学法用法征文”、“全国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等活动,组织参加青少年网络法律知识竞赛、公务员网络法律考试、“诚信守法企业”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公民参与法制宣传工作的路径进一步拓展。

4、加强阶段性普法宣传。镇机关各科室、各部门站所、各村要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专业法宣传,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要结合日常执法活动,做好专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要借助专业法颁布实施周年纪念活动,加大专业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再掀专业法宣传高潮。要结合“三镇一乡”建设,积极宣传经济、环境保护、侨务法律法规。要积极组织和参与“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浙江法制宣传月”等宣传活动。

二、以推进规划落实为目标,深入开展“法律六进”工作。

“法律六进”是“五五”普法常规性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法律六进”工作尤为重要。2009年要根据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和单位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分类制定工作方案,认真研究不同类别、不同对象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法律六进”稳步实施。

1、“法律进机关”工作要以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培训考试为主要抓手,认真组织实施机关普法工作。健全完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制度,全年举办专题法制讲座不少于2次;参加区管领导干部法律考试;按照规定把公务员法律培训考试纳入网络法律考试范围,做到培训考核同期举行。

2、“法律进乡村”工作要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目标,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要建立镇法制辅导站,80%的行政村要建有法制宣传栏和法律图书室(柜);大力开展适合农村需要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村两委干部及村骨干的法制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抓好村内青少年、无业人员、归正人员、流动人员等人群法制教育;充分运用好律师、法律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普法资源,利用“律师送法进乡村”等机会,对农村各类人群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和宣传教育。

3、“法律进学校”工作要坚持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学校政教老师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法制副校长聘任率要达到100%,法制教育基地活动不能少于2次。要配合教育行政在组织各学校抓好课堂法制教学的同时,指导学校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漫画挂图、主题班会、以案说法、趣味普法、校园法制文艺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法制宣传活动。

4、“法律进企业”工作要以推进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管理为重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预防因金融危机引起的就业、劳动、劳资纠纷为重点,加强“新温州人”的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企业建立职工法律学校,在企业内部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引导律师、法律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能力。

5、“法律进单位”工作要针对单位的特点和职能,开展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利用职能资源,通过举办开放日活动、设立公共法制宣传阵地、发放法制宣传品等形式开展社会公益法制宣传。加强对各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团组织所属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三、以保障和谐社会为主线,努力发挥法制教育维稳功效。

1、因地制宜制定维稳专项宣传方案。针对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敏感日期多,维稳工作压力大的现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维稳专项宣传方案,确保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宣传。要从今年敏感日期多的实际出发,积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制订敏感时期法制宣传预案,结合本地区实际部署开展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确保社会稳定和谐。2009年重点要抓好返温农民工法制宣传预案、建国60周年法制宣传预案以及其它敏感日期法制宣传预案的制定和实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阶段性的主题宣传。

2、多方协调形成专项宣传合力。镇综治办、办、司法所要密切配合,掌握涉稳人员动态信息,摸清底细,了解掌握社会矛盾隐患点和涉稳人员详细资料,针对各类涉稳对象开展临时培训、面对面辅导等方式开展专项宣传活动。

3、突出重点明确专项宣传内容。重点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防止影响公共安全的暴力事件和的发生;重点加强征地拆迁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重点加强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就业、劳资等不利影响;重点加强安全生产、消防等法律法规宣传,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安全;重点加强打击“两抢一盗”犯罪专项斗争宣传,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以加强基层法治为要求,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大力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引导、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公共管理,依法行使职权和履行义务,提高村民依法自治的能力和水平,加速社会法治化进程。

2、把“法律六进”和基层创建相结合。通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丰富创建内容和手段,为基层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通过基层创建工作的逐步实施,进一步推进“法律六进”工作的深化。

3、深化民主法治村创建。抓好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提升村居的自治能力和水平,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组织开展市级、区级民主法治村的申报工作。保持和提升区级民主法治村的质量。

4、深化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在2008年诚信守法企业试点创建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先进经验,在全区范围内予以推广普及,要确定1家企业开展创建工作。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创建标准,坚持自愿申报的原则,组织开展第一批诚信守法企业的评比考核和申报工作。

上一篇:科一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