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05:03:09

考试后与总结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语测试 形成性评价 口语能力

多年以来,在教育领域,对一名学生英语水平的评价主要看其考试分数,这种应试性评估机制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缺乏对学生思维创造性和多样性的考虑,因此不能充分反映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能力,这是目前英语教育和测试中存在的严重缺陷。

学习一种语言,目的是交流。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为完善的评估机制来测评学生的英语能力,而“形成性评价”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

一、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与意义

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且为此过程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给予学生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的自信心。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反思学习过程和结果。同时,形成性评价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那种“一次考试成败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焦虑情绪,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控力,从而不断激励其学习,帮助学生反思和调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总之,正确运用形成性评价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二、形成性评价的特征

形成性评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任务设计更为贴近现实世界。

2.任务设计更为复杂了。

3.做出评价所需时间更多了。

4.评价给分时要求更多的判断力。

由此可见,形成性评价能为那些用传统笔试不能反映的复杂、隐性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技能提供更为自然、直接和完整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是严密交织在教学过程中的,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反馈,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因此,形成性评价能够弥补传统评价所带来的不足。如: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个性化反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不同于教学中其他类型的测试,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对学生的英语语言交流、书面作业、口头表述、演讲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而且还包括学生互评和自评等方式。

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区别

根据评价的不同侧重点、时间、目的和理论动机,教育评价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传统终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完成后,测量学生成绩,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的评价,它是用来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结论和判断,或者用于证明和选拔;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功能不同。终结性评价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检查,侧重学习的结果;形成性评价侧重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侧重将课本学习应用于生活实际。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报告听取人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的,评价的结果主要供那些正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参考。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评价的报告主要呈递给各级制定政策的管理人员,以作为他们制定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据。

3.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不同。如前所述,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因此,它只能是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一般它并不涉及教育活动全部过程。总结性评价考察最终效果,因此它是对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检验,一般在教育过程结束后进行。

4.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对评价结果概括化程度的要求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分析性的,因而,它不要求对评价资料作较高程度的概括。而总结性评价是综合性的,它希望最后获得的资料有较高的概括化程度。

除上述区别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评价的准则、标准、方法等方面也有些区别。但这些区别并非是本质的。

四、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1.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评价的客体变为积极评价的主体,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学间互评。

2.评价内容更加全面。终结性评价以测试作为检测学生学习好坏的手段和工具,重知识轻能力。而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则是全方面的,评价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不仅注重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策略等方面的评价。

3.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纸笔测试是终结性评价的主要评价方式,无论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都采用这种方式,虽具有方便、快捷、评分容易等优点,但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而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与小测验及访谈等进行评价。

4.评价结果具有反馈作用。由于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因而能够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口语测试

口语测试是一种具有高效度的产出性测试,也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测试,对测试结果的评分要受评分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在高校英语测试中,因口语考试是一种直接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试规模,使得学生的口语能力难以得到检测。英语口语教学也容易被忽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同时,无论是英语专业四、八级口试还是少数院校大规模尝试的期末口语测试都是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的评价。这种“一次考试成败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价方式不能真正测出学生口语运用能力,不利于全面整体性地评价学生,诊断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六、高校形成性评价研究

1.调查问卷。通过需求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已有能力和欠缺。

2.课堂训练活动设计。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主要采用任务教学法。任务的设计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以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鼓励学生对教学中的话题内容进一步探索,并结合教学大纲和阶段性目标的要求,考虑学生实际,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

3.课堂活动展示。同学在课堂展示口语活动教师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评价,并让同学参与共同评分。

4.学生自评。学生参照评分标准进行自评,起到自我督促的作用。

5.学生互评。在小组内,在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对彼此之间的表现加以评估,相互听取意见,在合作中相互促进。

6.评价量化记分。对受测者口语能力参照评分标准进行的分析,科学地评定学生学习状况。

七、结语

总之,当今高校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更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难以通过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实现,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形成性评价注重对教和学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判断,能够为教学双方提供及时、真实的诊断性信息,有利于教和学过程的完善和发展,也从根本上弥补了传统总结性测试的不足。当前新一轮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正在进行,评价体系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科学有效地运用形成性评价来测试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其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Bachman, L.F.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6

[2]Black,P.&Wiliam,D.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Vol.5,No1.1998

[3]陈玉锟:《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钟艳、曾葡初:《论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学习》,《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

[5]朱姝:《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的形成性评价》,《宁夏大学学报》,2002.5。

吴淑芳: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三语文 试卷讲评 有效教学

进入高三后,学生几乎每周都有一次高考模拟试题训练,试卷讲评成了高三语文课的重要课型之一。但是试卷讲评相对于新授课,因涉及知识多,备课工作量大,往往成为高三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讲评试卷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全盘式讲评。老师对一份试卷的讲评不分主次,全盘讲评。这样的讲评面面俱到,耗时长,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是灌输式讲评。老师在讲评试卷时,自顾自依照题目讲解分析,给出答案,学生忙着修改。这样的讲评,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没有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老师一味包办,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方法都无法真正掌握,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盲目式讲评。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急着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整合。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在以后的考试中类似的错误仍会出现。

以上讲评方式对学生帮助不大,却时常存在。那么,如何高效讲评高三语文试卷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能够使教学走出误区,让试卷讲评课充分发挥作用。

一、知己知彼,备好讲评课

1.备自己。在讲评之前,老师应自己先做一遍试卷,做到对试题的内容、难度了如指掌。

2.备学生。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每次批改试卷后、讲评前,老师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看试卷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失分,是因为审题不清失分,还是因为答题不规范失分。然后,用亲身经历的做题感受,结合学生错题情况,在讲评时精讲、细讲,讲深、讲透,加深讲评印象,提高讲评效率。

二、抓大放小,针对重难点

语文试卷有易有难,有基础题,有综合题。如果面面俱到地讲评,则必然浪费学生的复习时间和精力,容易造成误导,让学生不得要领,精神疲倦。讲评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即“抓大”),而对于学生自己能解决的知识点,应让学生自己查阅或探究(即“放小”),做到讲评有针对性。例如,在2015届高三(下)学期初的市质检卷的讲评中,笔者发现学生在答现代文阅读关于“分析画线句子的作用”的题型得分率偏低,很多学生都答不完整。就把它作为一个讲评重点,讲清考查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入手分析,并指出它的易错原因在哪里。下次试卷中若再出现这种考查题型,则要能迅速联想到本次讲授的知识,并具体运用到做题实践中,使学生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

三、总结归纳,探寻答题术

高三进入总复习,知识的掌握和落实固然重要,但答题的方法、做题的规律等应试技能的培养同等重要。高三复习试题的综合程度和难度的普遍性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做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探寻一些解题规律,找寻一些解题技巧。

例如:高考诗歌的鉴赏是学生感觉最棘手的,因为它在考试中高难度,低得分。而要做好诗歌鉴赏考题的题目,首要的是快速读懂诗歌,即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在文中的主旨情感,清楚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怎样才能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读懂诗歌呢?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诗歌试题,总结出“四看”: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常常包含许多信息,或表现出作者写作的缘由,或点明诗歌的写作场景与写作对象,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在鉴赏诗歌时结合诗题分析,会比较轻松地解答出问题。二看作者。由作者确定朝代,然后由朝代确定时代背景和时局动态,并据此确定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境况;由作者确定其诗歌流派、诗作风格,如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豪放派、婉约派,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伤感含蓄,等等。三看注解。由注解明确作者此时的人生际遇与处境,从而明确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境、情绪,从而初步把握作者将在诗词中要表达的情感。四看诗句。诗歌是通过景物表达情感的,在景与情之间运用表达技巧,如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来表达联系,那么,“四看诗句”就是常说的“见字析字”,前一个“字”为具体景物,后一个“字”为作者借助景物,运用相关表达技巧要表达的情感。

这四看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高考诗歌的鉴赏不再望而生畏。

四、触类旁通,提高应变力

讲评试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作指导和借鉴。即使是一份很好的试题,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覆盖到。所以,教师就要以一份或几份试题为线索,将涉及的知识讲深、讲透,并将没有反映出来的知识加以延伸,扩展,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只有这样的训练和讲评,学生才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老师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把知识点讲评和考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老师在讲试卷上一个考点时,要引导学生尽力回忆以前讲过的考点知识,让学生能做到前后知识勾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是老师讲评知识点时,在启迪学生思维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实践练习中自行总结方法规律。

三是还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能力水平,结合近年高考命题的新特点、新趋势等,或是适当增加知识量,或是增加知识难度,在原题知识上进行设问,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在复习古诗意境型试题时,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笔者就对它作发散提问“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探索、发现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达到对此类题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点到为止,以学生为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在试卷讲评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因此,每次试卷讲评后,我们都要给学生留下充足时间,让其对试卷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与总结。这样的反思与总结分两个层面:一是宏观上的,二是微观上的。所谓宏观上的反思与总结,就是让学生从答整份试题时的心态、时间把握与考试技巧等方面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微观上的反思与总结则是针对每道题进行的。这个层面上的反思与总结,我们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与失分较多的题通过七问进行:一问参考答案是什么,二问答案为什么是这样,三问我的答案是什么,四问我的答案为什么会这样,五问我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不同在哪里,六问二者为什么会有不同,七问这道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或“以后遇到这种题如何做”)。

关于总结反思,需要强调两点:一是一份试卷在讲评之后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总结;二是反思与总结要求学生写下来,或者写在试卷上或者写在本子上,否则就难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效果必然不会好。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学教育;儿科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0(c)-120-02

在临床医学教学计划安排中,大多数课程的教学时数跨度为一个学期。该学期结束时,常为一门课程理论教学计划的完成。临床理论课程通常按系统或疾病纵向讲授,多数教学单位的课程中,最后一节课也往往是某一系统或疾病的理论讲授,并无归纳或总结。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医学教学,以及在多年的教研室管理过程中发现,在最后一堂课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意义非常重要。现将发现的问题、有关思考,以及所采用的对策与效果,简要归纳与总结如下:

1 背景与方法

1.1 学期末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

1.1.1 缺乏总体归纳能力一门课程经过一个学期或周期的教学,将涵盖较多内容。目前医学生学业繁忙,平时难以进行阶段性归纳与整理,学期结束时常缺乏对该课程所授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与把握。

1.1.2 难以进行横向联系临床理论课程通常按系统或疾病纵向讲授,在未进入临床实习,缺乏实践经验之前,学生难以独立地将各系统疾病进行详细地横向对比与理解[1]。

1.1.3 容易出现课程间混淆在理论课程学习阶段,往往有几门临床学科同时学习,各门课程中同一系统疾病内容常有雷同之处,如内科与外科、儿科与内科等,在缺乏实际临床经验之前,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常易出现混淆[2]。

1.1.4 紧张与焦虑情绪学期将尽,考试在即。在缺乏足够临床实践经验之前,理论内容绝大多数依靠记忆。目前医学生课程繁多,平时难有足够时间进行复习与整理,故大考之前有较多内容需要归纳与背诵,难免产生紧张情绪,降低复习效率[3]。

1.1.5 外部环境影响考试之后将迎来较长假期,目前业余生活比较丰富,某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难免受到外部因素的不良影响,或因思考与计划假期生活,而影响复习质量[3]。

1.2 笔者教研室所采用的对策

虽然因目前比较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各门课程的学时数有所减少,如儿科学总时数为81个学时,见习与理论课时数之比为1∶2。虽然可供安排的理论课程时间有限,但教研室在课程安排上仍保留最后一堂课为归纳与总结,共2个学时,详细计划各部分内容具体时数(表1),由课程主讲教师担任授课,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下述讲解:

1.2.1 纵向归纳采用PPT列表形式对整个学期儿科学所授内容进行归纳,简要罗列所有课程主要内容后,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提出各系统疾病的要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对于所有教学内容的全面了解。

1.2.2 横向整理对于曾经独立授课的各系统疾病内容进行横向联系,如①新生儿各常见疾病的相互关系:以新生儿窒息为主线,联系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黄疸与感染性疾病相互间的关系;②小儿各系统疾病的相互影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线,联系常见传染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其他系统疾病的相互关系;③以某一常见症状(如惊厥)为主线,列举各年龄段的常见病因,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手足搐搦症、各种类型中枢感染等。

1.2.3 概括儿童与成人各系统疾病的区别将容易与成人内科某些章节混淆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归纳,如心力衰竭、肺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常见病因、疾病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与转归等。在上述“横向整理”阶段,适当解说。

1.2.4 难点解读前几届学生理论考试中答题错误概率较高的内容,往往是学生的难点。由此,课前进行认真归纳,找出3~4处常见难点进行认真解释,帮助与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弥补理论授课时可能存在的缺陷。此法并非片面提高考分,主要是为了教学质量。

1.2.5 提高答题能力目前的考卷中的考题形式存在多样化,可有多选题、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题、问答题和病例分析等诸多形式。如果学生缺乏对于各类型考题的解答要求理解力或正确答题的能力,虽然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较高,仍有可能影响在试卷上的表达能力,而不能客观正确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需简要告知各种体型的答题基本要求,尤其是问答题与病例分析等内容较为丰富的体型。如问答题需抓住要点,简明扼要、回答切题。病例分析解题过程中,避免只表达主要诊断,而遗漏次要诊断;诊断依据需显示分析思路,答题将具有逻辑性,也能避免疏漏;治疗方面突出重点等。

1.2.6 人文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人为本,以正确的方式、态度和语言,鼓励学生认真复习、舒缓焦虑与紧张情绪、正确面对外部影响,端正学习态度。

1.2.7 讨论与答疑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提问,进行详细解答。酌情出题或进行启发,增加师生互动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2 作用

2.1 学生学习质量提高

学生在对儿科学整个课程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在①重点内容掌握程度;②综合分析思维能力:③复习阶段自我归纳整理质量;④解题能力等方面均可有明显提高。通过充分讨论答疑,解决教师未能发现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可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儿科教研室自从采用这种,在学期最后一堂课进行归纳与总结的教学方式后,在教材与试卷题库未作改变的情况下,期末考试成绩明显提高。

2.2 为了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通过整个儿科学理论课程内容的纵向整理与横向比较,教师在课堂上所提供一系列归纳式表格与思维线路图,在实习阶段也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学生能够对照具体病例随时参考,加深理解,拓宽思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2.3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由于教学质量提高,降低了学生复习迎考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应考自信心,是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进行全面复习与自习整理,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不利因素干扰。

2.4 提高教研室教学质量

①以归纳与总结形式上最后一堂之前,教研室必须检验前一学期试卷中,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因教学质量缺陷,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理解错误的共性问题。②主讲教师在该堂课中与学生讨论答疑,进行充分互动之中,可以发现其他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或见习实践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利于教研室及时进行总结与整改。③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质量督查作用,提高了对于每一门课程授课教师的态度与质量要求,有利于促进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端正教学态度,自觉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

3 讨论

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与交流,临床医学教育的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也得到积极地的探索与实施,如BPL教学、医学模拟教学、各种先进的电子教学课件辅助教学等,然而课堂理论教学仍然是医学基础教育的主要方法。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医学生要求的提高,需要临床医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4-5]。笔者作为儿科教研室主任,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在历年教学总结时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上好学期最后一堂课”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安排,以及最后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上进行了系统准备,并认真付诸实施。实践结果,显示对于提高儿科理论教学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

在总结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笔者体会如下:

3.1 课程安排

虽然根据目前的教学要求,为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自学时间,并为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归纳能力,各科的学时数有所精简。在课程安排上,需要对其它各系统理论课程进一步加以精简,以便留有最后一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

3.2 教学课件

最后一堂课的PPT制作质量非常重要。由于仅有2个学时,内容涵盖系统回顾、横向比较与重点解读等多个方面。因此,PPT文字需要精炼,许多内容需要列表归纳,以及思维线路图,并辅以必要的图片和教学模具,提高讲课效率。

3.3 主讲教师

最后一堂课内容较多,需要突出重点,并准确解答学生的问题,需要教师非常熟悉整个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要求。因此,以教研室主任或本学期主讲教师承担这堂课的教学。必要时,教学秘书与见习带教负责教师一起参与,以确保教学质量。

3.4 教学目的

由于涉及到讨论与答题技巧。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归纳与加深理解的宗旨,避免使学生产生本堂课仅仅是考试前准备的误解。

3.5 教学总结

考试结束以后,需要根据考试成绩与考卷所反映的问题,以及在临床实习阶段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教研室需要对“最后一堂课”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改进,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牛丽红,南克勉,王增田,等.解读问题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27-28.

[2]朱舜.标准化病人在全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6,5(8):493-494.

[3]孙红艳,谭静,董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十项结合”措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83-86.

[4]谢晓恬,傅晓燕,唐晋清,等.提高七年制医学生儿科临床综合技能的教学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1-4.

[5]黄素霞,俞芳.谈PBL教学教学模式与医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2,(9):69-71.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考试;考试能力;有效措施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考试依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形式,然而考试的内容及考查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升学考试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无疑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考试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

一、教师有效进行试卷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教师的指导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在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考试能力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把握现代考试的脉络。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应对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本人认为教师有效的进行试卷分析十分重要。在进行试卷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把握试题结构

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试卷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试题的结构进行有效把握,把握整个试卷考哪些题型,重要考试考哪些题型,各个题型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是多少,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指导学生应考的过程中,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日常的小型考试题型,可能与大型考试的题型存在一些差异,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把握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

不同的试题在于考查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学生只有具备了与试题要求的能力才能顺利的解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试卷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有效的把握题型,还要能够有效把握试题要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自身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同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看了试题之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对试题要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教师对试卷的有效分析,在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基础

考试虽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测验,然而基础知识是学生做好一张试卷的基础,只有扎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分数。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该放在日常的学习中,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如果学生一味的对基础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那么在考试的过程中依然举手无措,不知该如何应对。例如:教师在讲解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句型时,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该句型进行熟练的记忆,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要掌握该句型该如何应用。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不管如何出题,学生都能够灵活应对。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的考试更加有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过分注重考试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而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出现了懈怠心理,结果学生自然难以取得优异的效果。只有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并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还要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通过对知识的应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样的人才才更加受社会的青睐。考试是人才选拔的一种形式,自然要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在近年的考试中我们不难发现,出现了一些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知识点的题目。例如:给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完成对话的内容,就是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引起重视。

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呢?这也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下工夫。学生对知识点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为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等的多个环节,对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四、对模拟试卷引起重视

在提高学生英语考试能力过程中,模拟试卷无疑是重要一环。学生在进行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做一些与考试题型类似的试卷,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实战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做模拟试卷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模拟题使学生明白考试的题型

学生对考试的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对提升学生考试的分数、自信心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做模拟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考试流程,试题的类型、不同类型题目的考试顺序等,都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提高了学生考试的针对性,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二)引导学生有效把握做题时间

初中阶段学生参加的英语考试都有时间限制,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过真题模拟,那么在考试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有效的把握考试时间,在考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真题试卷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时间要求,根据真实的考试时间要求,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做完试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做英语试卷过程中的时间意识,还避免因为时间问题产生的不良现象。

五、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

反思在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考试能力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反思的过程既是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有效的应考方法与技巧进行思考的过程。在每一次大型或小型的英语考试结束之后,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有效进行归纳与总结。就知识点而言,学生应该反思哪些知识点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点还没有熟练掌握,进而查漏补缺;就考试的方法与技巧而言,学生要思考教师教导的应试方法与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灵活应用,同时通过考试发现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0―0115―01

复习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过的知识,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联系,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复习课不能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在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高层次的再学习。那么,如何提高数学复习效率呢?

一、回归课本,重视基础

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做题的依据,所以重温概念、定义、公式是复习的首要任务。复习伊始就先回归课本,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确保基本概念、公式、定义等牢固掌握。从概念的引入和表述中,联系它在解题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把握住概念间的联系;从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联想公式定理及其证明方法本身在解题中的应用,这样就能更容易体会到这些应用的必然性,提高学生用公式、定理解题的自觉性。复习课的容量大、内容多、时间紧,要提高复习效率,必须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同步。课堂上听教师归纳,课下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对知识进行整理,让这些概念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体系。

二、建立错题集

错题集也叫纠错本,顾名思义,是指做作业或考试以后,把做错的题记录下来,分析错误,并找到产生错误的原因,避免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自己曾经犯错误的地方,往往是自己薄弱的地方,仅靠当时的更正是不够的,还要在复习环节重新回顾,适当地进行强化训练,让复习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扫除一切障碍。这时,如果有一本错题集,复习时就只需看曾经做错的题,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认真分析,弄清原因,这样就能避免一错再错,同时还节省了复习的时间,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三、有选择地做题,总结数学思想

复习备考需要足够数量的习题,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强化解题能力,才能在考试时应对自如。但到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都已做了大量的题,已经没有必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可x择其中三类题做。第一类是初看还没有解题思路的,第二类是最近做错的,最后一类是以前做得比较慢的。这三类题往往是学生掌握得不太好的题,因此,要认真对待。做完后,还要从数学思想方法上进行总结,比如它的解法中用到了初中数学中的哪些数学思想。

一道题的解法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往往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复习中既要注重数学概念、法则、定理等基础知识的梳理,更要关注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领会题目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地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反思总结中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宏观层面,如每复习一个知识板块后可以从主要知识考点、考点之间的联系等去反思;二是微观层面,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容易出错?原因何在?如何防止?也可以对解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找出最优的解法。也可以对解题步骤进行分析,抓住解题的关键。如解题的难点在哪?自己是如何突破的?能否用其他方法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若能把反思与总结当作一个经常性、自觉性的学习行为,就会在不断地积累和总结中,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训练考试能力

①注重审题。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因此,学生要在平时的做题中就养成先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试题所提供的问题、材料、情境要认真阅读,仔细分析,要审出“关键信息”,审出“隐含信息”,审出“干扰信息”。审题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着失误,全盘皆输”。如果因为审题马虎出现错误,那就非常不值得了。

②学会争分。做题时要先易后难,先做容易的,把自己会做的题目的分数先拿到手。中考试题是分步给分,所以对后面的解答题能做几步就做几步,能得几分得几分,要分分必争。会做的保证全做对,不会做也十分正常,心态要平和,要镇定。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6篇

善于反思总结,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反思、总结,才能进一步看透问题的本质,体会命题者的意图,优化过程,探索规律,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数学复习中既要注重概念、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梳理, 更要关注题后的反思与总结, 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技巧.有些学生崇拜老师“列方程总是胸有成竹,添加辅助线总是马到成功,演算证明总是简捷而又灵活”,觉得自己课上也听明白了,可为什么做题时还是动不了手?这是因为听课仅是获取知识,动手探索才是运用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后,小结一般可以考虑下面几个问题:①清楚理解解题结构, 以便形成迁移.考虑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步骤易出错,原因何在,如何防止.②重新评价解题方法,找出最优解法.考虑解题中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数学思想,想法是如何分析出来的,有无规律可循,有无它法.③分析重要步骤,以便抓住解题关键.考虑解题的难点何在,你是如何突破的,能否用别的方法导出这个结果,再比较哪种方法是本质的、最好的、简单的.④对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变换,以便使问题系统化.考虑题目的条件和结论有何结构特点,运用这些特征是否可以将条件加以改变,结论加以引申,题型加以更新,解法加以推广.

中考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为了全面考查初中学习情况,中考试卷常常综合有关知识,形成一个题目,但为了避“超标”之嫌,涉及的各部分知识目标要求相对不高,这是命题者的常用方法.由于在平时教学中,知识的综合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从进入复习开始就要结合复习内容“每日一题”地捎带进行小综合训练,直至逐步进行大综合训练.

注重错题分析,学会对症下药

平时练习、测验后要分外留心做错的题,建立一个自己的“错题档案”,认真总结做错题目的类型和方法.要着重分析自己做错的题,找出错在哪里,出错的原因:属于知识没有掌握牢固的,要及时补救,夯实基础;属于做题技巧没有运用正确的,要吸取教训,防止下一次重蹈覆辙.如果对做错的题目不注意,不下狠劲扭转自己的错误思维, 考场上一旦遇到类似的题目还是会做错的. “错题档案”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考试前只要拿出它,就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争取做到每一类型错过一次之后下次绝不再错,时间一久,会做的题就越来越多,考试时便可以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梳理主干知识,采取“收缩复习”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可以看着课本目录回忆基本知识体系,把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总结解题方法;也可把典型习题分类整理,力求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考试卷;综合填空题型;规律;解题

一、妙解缘由

我们深知庖丁那娴熟的技巧是来自对规律的认识与总结,而取得如此成功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并非易事。同样,对于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掌握规律为以后从容地考试也是至关重要的,但规律的总结还需教师的诱导,而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主动摸索、自主能动的探讨。因此,做综合填空此类题型中,笔者总结其规律,应用“一析二判三选四检”的方法,考生只需顺藤摸瓜就可以顺利完成。

一析是基本:庖丁解牛中,基本工要夯实。

这是做此类题的第一步骤。考生需要逐个分析方框中单词的词性。通常在此题的填选中各个词性的比例是均匀的,多为名词和动词。而且,为什么这两种词性出现的频率高呢?其一,名词可充当多种成分;其二,动词是英语学习的核心。考虑到各种时态、语态及各种动词的形式(如不定式、动名词、分词的非谓语动词),这就要求考生对词性的掌握到位,要学会判断,分析各个单词的词性。这是基础。

二判是关键:考生在通读文章后,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整体的理解,从中获取文章的体裁、主题,了解相关的知识背景。

大致理解文章的主题内容后开始解题。把握庖丁解牛的规律,这第二步骤判断就是关键。首先,考生需“瞄准句子结构”,其次,考生需“判断空格成分”,最后考生需“定位词汇意义”进行对号入座。

三选是定位:考生在选好各空格处的单词后,需在确定好所填词词义、词性的基础上来选定所填词的适当形式。

四检是更正:考生在填完所有的单词后不能孤立地逐个词检查,而应再次通读全文,仔细检查自己所填的词是否合乎句法,单词拼写是否有误,若发现问题及时更正。最后把难啃的“硬骨头”各个击破。

二、解题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考生应夯实好语言基础,这是解题的关键。通过不断总结、归纳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能将“一析二判三选四检”的方法运用到解题中去。应试时让庖丁解牛那娴熟的技巧应用到此题型中去,认真审题,真正提高解题的准确性,从而真正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

1.引言

供电企业是电力生产与供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供电企业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对电力事故发生后能否快速、有序地恢复电力供应起着绝定性作用,供电企业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是由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决定的。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是依据相应的审核标准,对被审核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的检查、评价活动。通过应急管理审核活动,可以有效查找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进而保证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1.1应急管理审核的目的

应急管理审核的目的如下:

(1)审查和评定被审核对象的现有应急管理工作。

(2)查找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指明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

(4)持续提升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的绩效。

1.2应急管理审核分类

应急管理审核通常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1)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企业(被审核对象)组织本单位人员对自身进行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2)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企业(被审核对象)的上级单位或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3)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开展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2.应急管理审核内容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需要从“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工作”、“突发事件识别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急队伍管理工作”、“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工作”、“应急联动管理工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工作”、“应急响应管理工作”、“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和“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工作”等11方面工作着眼,审核需要从11项工作的策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四个方向进行系统审核。

2.1应急管理机构审核内容

2.2突发事件识别审核内容

2.3应急预案管理审核内容

2.4应急队伍管理审核内容

2.5应急物资管理审核内容

2.6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审核内容

2.7应急联动管理审核内容

2.8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审核内容

2.9应急响应管理审核内容

2.10应急信息管理审核内容

2.11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审核内容

3.应急管理审核工作机制

应急管理审核工作需要建立“人员资格确认机制”、“定期审核机制”、“问题改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3.1人员资格确认机制

人员资格确认机制是指审核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考试考核,通过考核后方能获得参与应急管理审核工作资格的管理机制。

(1)审核人员资格考试应考查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审核技能的掌握程度。

(2)审核人员资格的有效期一般设定为2年,资格满2年后需要通过资格复审考试方能延续资格;取得资格后2年内未参加过审核工作的,需要重新进行考试获得资格。

3.2定期审核机制

定期审核机制是指需要按周期开展应急管理审核的工作机制。

(1)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半年,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1年,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2年。

(2)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被审核单位组织实施,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被审核单位的上级单位组织实施,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指定的审核机构组织实施。

3.3问题改进机制

问题改进机制是指针对应急管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确保能够被有效改进的工作机制。

(1)在审核工作完成后,要求被审核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工作方案,改进工作方案应提交上级单位备案。

(2)被审核单位的上级单位负责监督和检查问题改进工作的落实情况。

(3)将问题改进情况作为下次审核的重点审核内容之一,进而推动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3.4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是指通过应急管理审核的评分来衡量应急管理工作绩效,对于绩效未达到预期目标的组织和岗位进行考核。

(1)被审核单位应设定审核评分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设定各审核要素评分目标。

(2)被审核单位在审核完成后根据各审核要素评分目标完成情况,对未达到目标的组织或岗位进行考核。

(3)上级单位也可以为下级单位设定绩效目标,并对未实现目标的下级单位进行考核。

4.应急管理审核实施流程

4.1总体流程

应急管理审核实施由以下6项连续性工作构成(如图1所示):

(1)审核工作组织策划。(2)召开审核启动会。

(3)审核人员分组审核。(4)编制审核报告。

(5)召开审核结束会议。(6)审核工作总结改进。

4.2流程说明

4.2.1审核工作组织策划

成立审核工作组负责审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明确审核工作组的组长和组员构成,并根据审核工作实施需要成立不同的审核小组,分别负责对应应急管理模块的审核工作。

审核工作组负责编制《审核策划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审核对象、审核时间、审核工作分工、审核工作进程安排等事项。

4.2.2召开审核启动会

审核工作组与被审核单位联合召开审核启动会议,通过会议明确审核工作目标和审核工作进程安排,并要求被审核单位全面配合审核工作组的工作。

4.2.3审核人员分组审核

按照《审核策划实施方案》确定的审核工作分工,审核小组对被审核单位的文档资料和现场情况进行审核。

4.2.4编制审核报告

各审核小组根据资料和现场审核结果,编制本组的小组审核报告;审核工作组对各小组审核报告进行汇总和编辑,完成本次审核《审核报告》。

4.2.5召开审核结束会议

审核工作组与被审核单位联合召开审核结束会议,审核工作组宣读《审核报告》,重点说明被审核单位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要求被审核单位指定针对不足之处制定可行的改进方案。

4.2.6审核工作总结改进

审核工作组召开内部会议,针对审核组织策划和审核实施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确保审核工作的持续改进。

5.结论

本文从“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工作”、“突发事件识别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急队伍管理工作”、“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工作”、“应急联动管理工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工作”、“应急响应管理工作”、“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和“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工作”等11个方面明确了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的内容,建立了“人员资格确认机制”、“定期审核机制”、“问题改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4项应急管理审核机制,给出了包含“审核工作组织策划”、“召开审核启动会”、“审核人员分组审核”、“编制审核报告”、“召开审核结束会议”和“审核工作总结改进”6项连续性工作的应急管理审核实施流程。 [科]

【参考文献】

[1]姜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2]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管理科学学报,1998(1):73~79.

[3]冯珊.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4(6):17~23.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考;总结;数学;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62-01

大家知道初中数学知识点少而且简单,每节课老师讲的知识点少,并且反复强调;学生反复练习一个或二个知识点,比较机械,缺少独立思考和解题规律的总结,但考试成绩还不错。而高中知识点多且考察要求更高,逻辑性思维更强,学习任务加重。好多初中成绩不错的学生因为不会思考或者不善于思考和总结而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和进度,觉得数学难学,慢慢的开始掉队了。高中数学学习更加注重对知识的逻辑性思维的考查;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考查。

鉴于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认为在以下这几个时间段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并养成爱思考与爱总结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课前的思考与总结

在上新课之前做好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预习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行了,而是要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并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新的知识和习题,已经理解并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掌握的,或者不理解的。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有所侧重去听讲。老师可以在课前把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给学生。比如直线的方程一节,在上新课之前,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刻画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确定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有几种形式等。"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自学,去感受体会,去领悟和思考探索,总结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没上课,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新课中的知识点,简单习题基本解决。因此学会并养成课前的思考和总结对实现高效课堂功不可没。

2.课后的思考总结

在课堂上,时间紧任务重,数学逻辑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要求思维敏捷,注意思考才行。再者前后知识联系较大,学生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再加上有些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在听课时就会有听不懂弄不明白的地方,如此一来,本来想好好听课的学习的,就不想再听下去了。正确的做法是:先要紧跟老师的讲授节奏,如果有听不懂和没听清的地方先快速地记下来,暂时跳过去,努力去继续听课。下课后找时间再把上课听不太明白和不懂的数学知识静下心来重新思考和分析,结合老师讲的方法,直到弄明白为止。这节课老师都讲了那些新的知识,哪些新的例题,我都听明白了吗,还有哪题不会的。比如立体几何这章,如何证明面面垂直,老师讲要先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必须先证明线线垂直。学生课后要仔细思考线线如何垂直?有哪些办法?为何不能由线线垂直直接得到面面垂直?老师讲解例题的时候,他是如何去分析,如何去解决的,考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正弄明白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记录好总结和错题集。可见没有学会深刻的思考和总结,学生会"消化不良"的。

3.做习题后的思考总结

虽然不要求学生搞题海战术,但是不去做适当的习题也是不行的,否则学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形;相反的情形是有些学生做完一题就做下一题,不去思考和总结,这都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在做完一道习题的时候,不要只是关注结果是多少做的对不对,更不要忙着去做下一道题,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这道题我要如何分析,如何入手,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能那么做。有些没做出来的,看看答案提示,我为何没想到这样做,还有别的办法吗。通过做题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思维能力,归纳出解题的一些规律和方法,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实质,比如有一道向量题:已知A(3,1)B(-1,3)两点,O为坐标原点,动点C满足向量 =α・ +β・ 其中α、β∈R,且α+β=1,求点C的轨迹方程。除了设点C(x,y)带入求轨迹,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得出C(x,y)点的轨迹其实就是A B两点所在的直线,这样思考问题就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不觉得难做了。再举一列:a,b,c是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c是斜边,点p(m ,n)在直线ax+by+2c=0上,求m?+n?的最小值。咋一看三边长和直线没有关系啊,好多学生懵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m?+n?的结构和那个公式结构相似,经过学生的思考可以联想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这样一点拨学生就恍然大悟了。可见对经典习题的巧思妙想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学完一章后的思考总结

要想把高中数学学好,每学完一章节之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总结这一章节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本知识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 学生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一览众山小。比如三角函数一章公式多变形多,学生大喊记不住,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用哪个公式,如二倍角公式在化简求值一节的应用,可以点拨学生总结公式的应用遵循"三统一"的原则,即"角度的统一,函数名的统一,次数的统一"。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公式太多,不知道如何用公式的困惑了。

5.考试后的思考和总结

每次考试后,都是一次检验和提高学生成绩的时刻。不过好多学生把答案对对就完事了,或者考不好就把试卷往旁边一扔,就不问了,反正考过了不会再考了。这些做法或者想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教育学生眼里不要老是盯着分数,要引导学生好好思考那些做错的题目,为什么做错了,是真的不会还是马虎导致的,我还能做出来吗?亲自再做做。考试时为何没想起来那,再思考一下,那些大题还能得点分数吗。总结经验教训,为防止日后再犯。应及时把错题搞明白并且收集整理在错题集上。对学生的数学考试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综上,学生多思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规律,对提高解题能力和提升学习成绩很受用。

参考文献

[1] 陈宏伯主编.高中数学典型课示例. 2001年8月第1版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第10篇

一、课前预习和准备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前必须预习,只有通过预习,才能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才能带着问题去听讲,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提高听课效率。还能够温故知新,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课前认真准备包括课件学习用品和书籍的准备和学习状态的准备。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前3分钟必须准备好上课所需的课本、练习本、学案、试卷以及必备的学习工具。课前两分钟要进入学习状态,复习好上一节老师讲的重点、考点,以备老师检查,积极思考课件上准备的题目。

二、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

一定要树立“决战课堂”的思想,努力做到积极参与课堂,力争“当堂掌握”所学知识。具体要求如下:

1.上课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理清教师思路,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紧跟教师步伐,积极主动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

2.要学会记笔记。重点记下老师讲的重点、考点和易混易错点,老师补充的知识点,重要题型的解题规律、方法。

3.要善于质疑、提问。在学习中,别把问题埋藏在肚子里,要勇于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于人于己都有利。

三、及时反思与总结的习惯

美国学者波斯纳研究证明:经验+反思=成长。这说明反思与总结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要养成每节课反思总结的习惯,认真反思当天所学的知识、题型及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要通过章末小结,把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更好地培养这一习惯,教师要及时评选出优秀的小结,对总结者进行表扬,并把优秀总结以课件展示、海报张贴等形式供大家学习。

四、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读题、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工夫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试题内容,把题目读正确,读题时应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会抓住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旁注、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是考查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知识,技能的水平和教学效果,而且也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所以,在自习课上一定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对知识的理解不盲从优生看法,不受他人影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不讨论,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不查阅照搬参考书,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课后作业要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并能做到方法最佳,有错就改。

六、仔细检验改正的习惯

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这也是新大纲明确了的教学要求。在数学学习中,学生要对所解答的问题进行“检验”。不少同学在考试过程中,不会检验,不会验证,以至于会做的题目也搞错了。练习后,学生一般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你检验的方法越多、思路越广,思维也就越灵活。还要注意培养自己有错自觉改正的习惯,从现在就树立学习的责任感,纠正某些草率从事,不管对错的不负责任的态度,以保证解答问题的正确率。

七、解题书写规范的习惯

学生在考试答卷时,因解题书写不规范而被扣分者甚众,因此,应注意培养学生解题时书写规范的习惯。要保持卷面整洁,卷面除了写明班级、姓名和学号以及填写答案内容外,任何空白处不乱写乱画;书写不一定要多漂亮,但要认真、工整、清晰、条理。不用铅笔,尽量用标准笔。解题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都要规范。解答问题要条理清楚,合乎逻辑,必要时要有文字说明或逻辑连接词。不要用涂改液、胶带改写,写错以后只需两横线划掉。讲评后标记可用红色笔改错。为达成该学习习惯的养成,每周都要选出优秀的卷面,通过课件展示、墙面张贴的形式进行激励和表扬。

上一篇:法律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培训考试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