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4:58:57

法律服务论文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1篇

近年来,全市“148”法律服务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些县区工作开展得很有特色,如赣榆县司法局将“148”服务向基层延伸,在35个乡镇设立了“148”工作站,并于去年设立了全省第一家海上“148”,拓展了它的覆盖面,方便人民群众。但是从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来看,我市的“148”法律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近年来,“148”法律服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应有的职能作用,但也存在对“148”法律服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有的县区对开展“148”法律服务工作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行动上存有等、靠、应付等行为,弱化了“148”法律服务职能,导致“148”只作为解答法律咨询的一般电话在使用,没有充分发挥“148”在调解纠纷、维护稳定、替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等方面的协调联动作用。

二是宣传不到位。“148”统一改为“12348”热线以后,有些县区“12348”没有开通,仍沿用原有电话号码,致使有些群众不知道怎样打法律咨询电话。另外,有些地区对“148”热线整体宣传不到位,对上不主动汇报,对下不积极宣传,大众知晓度不高,“148”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

三是管理不到位。全市七个县区因编制等原因至今没有单独设立“148”管理机构,而是与法律援助合署办公。工作人员多数忙于案件,没有专人接听热线电话。负责接待咨询的工作人员散杂,有的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有的县区把“148”作为安置即将退休人员的机构,致使答复咨询的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尽人意。

四是保障不到位。由于县区局经费比较紧张等原因,有的县区几个部门合用一部电话,不能及时有效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工作效率低。“148”开通时配制的电脑或严重老化,或被挪作他用,无法更新法规库,七个县区中除灌南的电脑能上网运行外,其他基本不能适应正常工作需要,这些状况严重制约着“148”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思考与对策

(一)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148”是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行政机关对外宣传自己,全面提升形象,切实履行服务职能的一种形式。发展和完善“148”法律服务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司法行政机关提高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度,强化对“148”法律服务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开展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和完善“148”管理机制。要针对“148”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各项制度和程序,如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跟踪督查制,以及上岗值班制度、服务监督制度、咨询接待登记制度等,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运行体系,使“148”各项工作都按规范化进行操作,确保“148”工作人员能认真热情地接待群众的来电、来访,准确、及时地解答法律问题。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148”法律服务以快捷、便利的服务优势普及法律知识,及时化解民间纠纷,密切党群、政群的关系,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党委、政府的重视。首先应选派有一定法律知识并了解政策法规的、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接听“148”热线电话,做到专机专用,休息时间设录音电话。其次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148”工作人员在解答法律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态度热情,认真负责地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忌有不耐烦的言语和态度。三是要有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的意识和观念。对一些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除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外,同时要耐心做疏导工作,做到能调解的直接调解,需要分流的及时分流,并将跟踪调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当事人,预防矛盾或纠纷激化,引导群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民间易激化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从而为维护社会稳定,共创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四)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切合实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咨询活动。“148”不仅要进社区,更要深入到农村、走进农户,让广大农民了解“148”。要通过“送法进社区”“送法下乡”等活动,围绕群众反映比较多的法律问题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和咨询服务,通过自己特有的宣传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守法,并引导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二是借助新闻媒体宣传“148”,提高“148”的大众公信度,让“148”真正深入人民群众的心中。三是尽快在各县区开通短号“12348”热线电话,为县区群众拨打法律服务热线电话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2篇

基层法律服务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基于我国国情和社会需要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项法律服务,是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向广大群众和基层社会提供的法律服务。在这二十多年中,基层法律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到迅速发展。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乡镇法律服务所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显现,基层法律服务产生于农村,其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农村,这也是基层法律服务职能的回归。

一、发挥法律服务职能作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律服务,必须从法律服务自身职能出发,选好切入点,把握关键点,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要下大力气做好“三个服务”:一是服务农村经济和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要靠科学技术来支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为调整农业结构、招商引资服务、改善农村市场环境服务、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实施农业高技术产业化服务等服务;二是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为农村文明体育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建设,创建农民健洁净、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服务服务。帮助村民委员会制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村民公约,协助村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三是服务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要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自觉性。积极发挥好法律参谋助手的作用,预防和避免纠纷的发生。积极依法公正、公平、合理地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防止矛盾纠纷。积极参与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的创建活[,!]动。

二、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加强与当地司法所的学习交流

当前基层法律服务所与当地司法所各自为战、信息不互通等问题,笔者以为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各自找准自己的位置,服务于人民,为人民分忧解难的性质,这一点是相通的,其次,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紧密联系,互通有无,互相督促,定期组织交流学习,参与当地司法调解要成为制度,尝试在法律工作者居住地设立个人调解室,方便当地群众及时化解矛盾,只有这样,才能齐头并进,实现双赢。

三、内外结合,促进自身完善与提高

(1)加快立法完善规则。当务之急是立法。要尽快制定出针对脱钩改制后合伙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管理规则。通过立法解决这样几个问题:①是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准确定位;②是确定基层法律服务者的资格及准入条件;③明确基层法律服务所(者)的权利义务;④是确立正常的资格考试、考核制度,增强人才储备和流转;⑤是确定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⑥明确罚则和法律责任,做到与不履行行为的一一对应;⑦是规定未尽事宜等的附则。

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定位应当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市场主体原则。既然基层法律服务所已经脱钩改制为合伙制,在理论上已经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那么就应当允许基层法律服务所按照市场规则自由发展,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其前途和命运,其中并不排除司法行政机关对它的引导、规范和制约;二是区别于律师原则。基层法律服务与律师服务的最大区别在于“业务范围和执业区域”的限制,之所以受限制,是由设立者的初衷以及基层法律服务本身的缺陷决定的:设立者的初衷是立足基层,方便群众,拾遗补缺;但随着律师业的不断发展、扩张和渗透,“我国律师制度恢复之初存在的律师数量难以满足大量基层法律服务需求的状况”现在已根本缓解,基层法律服务的这种定位优势逐渐减弱,代之以巨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三是有偿服务、自由竞争原则。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基层法律服务所应当脱卸司法行政机关和基层人民政府赋予和委托的一些职能,脱卸掉的那部分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应通过司法行政工作进社区解决,具体应由担当法律援助的公职律师和司法所人员共同承担。象律师服务一样,基层法律服务所实施有偿服务并不会抹杀其本身内在的公益性。

(2)加强管理完善监督,加强四个层面的管理和监督,即行政管理和监督,行业管理和监督,内部管理和监督,社会监督: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实施资格准入和制定各项政策规章,把握好“游戏规则”,当好公正执法的“裁判员”,协调有关部门为基层法律服务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此进行管理。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则通过对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衽行业自律,主要是全面掌握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状况和思想动态,抓好培训、维权,进行违法违纪行为调查处理,开展区域合作与交流;基层法律服务所内部管理和监督的主要落脚点是内部全面的建章立制以及规范的执行运作,它至少应当包括:完善规范的

财务管理、明确的内部分工、团结的从业人员、顺畅的业务开展、保证的或案件质量、规范的财务管理、齐全的档案卷宗、合理的收入分配、良好的纳税行为、自觉的自我约束等内容,涵盖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活动的每个层面、环节、角落,是基层法律服务管理的基础;社会监督是税务、审计、舆论等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是从外部对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纳税义务、分配积累等履行状况和工作者的执业行为、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保证基层法律服务所及其工作者能够规范开展活动。

以上四种形式从内外部、纵横向等多方面、多角度构成基层法律服务管理和监督的体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3)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基层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前景最终将取决于社会的需求,而在决定这种需求的因素当中,做作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通过加强教育来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最终实现与律师并轨、成为律师的目的。笔者认为,加强教育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

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司法行政机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以及基层法律服务所要定期组织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牢固树立保障国家法律正确实施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使其切身体会到基层法律服务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依法治国的重要工作;扎根基层、面向群众、服务百姓、便民得工是基层法律服务赖以生存的根本,避免和杜绝法律服务中的唯利是图。

②加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通过教育,使用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将相关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和执业纪律要求烂熟于疏、牢记于脑、融化于血;牢固树立讲求职业道德、遵守执业纪律是基层法律服务业的生命意识;使其切身体会到遵守宪法法律、悟守职业道德、尊重百姓意愿、遵章守纪办案的重要性;做到能够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司法部有关政策规章和省市基层法律工作者执业禁令,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和全社会广大公民的监督,严格自律,规范执业,一旦出现违法违规执业行为,能够自愿接受处理和处罚,树立起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③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教育。为广大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是基层法律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是提高其个人知名度和拓展服务领域的根本途径。因此,各级各类管理机关要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教育,开阔其眼界,增加其知识,提高其技能,充分发挥基层法律工作者立足社区开展法律服务的拾遗补缺作用。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全市“148”法律服务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些县区工作开展得很有特色,如赣榆县司法局将“148”服务向基层延伸,在35个乡镇设立了“148”工作站,并于去年设立了全省第一家海上“148”,拓展了它的覆盖面,方便人民群众。但是从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来看,我市的“148”法律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近年来,“148”法律服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其应有的职能作用,但也存在对“148”法律服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有的县区对开展“148”法律服务工作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行动上存有等、靠、应付等行为,弱化了“148”法律服务职能,导致“148”只作为解答法律咨询的一般电话在使用,没有充分发挥“148”在调解纠纷、维护稳定、替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等方面的协调联动作用。

二是宣传不到位。“148”统一改为“12348”热线以后,有些县区“12348”没有开通,仍沿用原有电话号码,致使有些群众不知道怎样打法律咨询电话。另外,有些地区对“148”热线整体宣传不到位,对上不主动汇报,对下不积极宣传,大众知晓度不高,“148”没有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

三是管理不到位。全市七个县区因编制等原因至今没有单独设立“148”管理机构,而是与法律援助合署办公。工作人员多数忙于案件,没有专人接听热线电话。负责接待咨询的工作人员散杂,有的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有的县区把“148”作为安置即将退休人员的机构,致使答复咨询的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尽人意。

四是保障不到位。由于县区局经费比较紧张等原因,有的县区几个部门合用一部电话,不能及时有效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工作效率低。“148”开通时配制的电脑或严重老化,或被挪作他用,无法更新法规库,七个县区中除灌南的电脑能上网运行外,其他基本不能适应正常工作需要,这些状况严重制约着“148”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思考与对策

(一)主动争取领导的重视。“148”是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司法行政机关对外宣传自己,全面提升形象,切实履行服务职能的一种形式。发展和完善“148”法律服务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为司法行政机关提高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度,强化对“148”法律服务工作的认识,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开展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和完善“148”管理机制。要针对“148”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各项制度和程序,如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跟踪督查制,以及上岗值班制度、服务监督制度、咨询接待登记制度等,形成一整套完整、科学的运行体系,使“148”各项工作都按规范化进行操作,确保“148”工作人员能认真热情地接待群众的来电、来访,准确、及时地解答法律问题。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148”法律服务以快捷、便利的服务优势普及法律知识,及时化解民间纠纷,密切党群、政群的关系,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党委、政府的重视。首先应选派有一定法律知识并了解政策法规的、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接听“148”热线电话,做到专机专用,休息时间设录音电话。其次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148”工作人员在解答法律咨询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态度热情,认真负责地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忌有不耐烦的言语和态度。三是要有维护大局、维护稳定的意识和观念。对一些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除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外,同时要耐心做疏导工作,做到能调解的直接调解,需要分流的及时分流,并将跟踪调查情况及时反馈给当事人,预防矛盾或纠纷激化,引导群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民间易激化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从而为维护社会稳定,共创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四)加大宣传力度。一是要切合实际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咨询活动。“148”不仅要进社区,更要深入到农村、走进农户,让广大农民了解“148”。要通过“送法进社区”“送法下乡”等活动,围绕群众反映比较多的法律问题和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和咨询服务,通过自己特有的宣传形式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守法,并引导他们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二是借助新闻媒体宣传“148”,提高“148”的大众公信度,让“148”真正深入人民群众的心中。三是尽快在各县区开通短号“12348”热线电话,为县区群众拨打法律服务热线电话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4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这也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它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层民主法治基础,我们*街道结合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贯彻区委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关于法律进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出发,以满足社区群众需求,提高社区管理水平,保障社区稳定为抓手,积极整合社区法律服务资源,在宣传法制、维护群众合法利益,调处矛盾纠纷,提高社区群众法律观念和素养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们的做法是:

一、以群众需求为工作切入点,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法律服务的结合点。

*社区只有1平方公里,居民5万多,但居民层次反差大,身份、职业的不同,经济、居住的差异,生活方式的不一样,使*居民需求有着明显的特点。在住宅区,有治安防范需求,老年人有文化健身需求,居民有生活便利需求,驻区单位有各类服务,更有着解决现实矛盾冲突的法律需求。目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综合各种因素,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影响社会稳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少,如城镇拆迁、企业改制、工程建设、劳资纠纷等,*街道不但有这些矛盾的影子,更由于地处老城区,经常存在社区居民家庭内部矛盾的纷争,又有邻里之间为普通公用设施使用、物业管理等问题发生的纠葛,影响社区和睦和社会和谐。社区党工委在试点工作中,认真学习领会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关于试点工作的相关文件,针对*社区百姓和驻区单位不同层次的法律服务需求和稳定工作要求,整合社区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和调处各类矛盾,如以法律进社区为载体,尝试在社区管理中引入社会法律服务资源,以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群众怨气,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创建和谐社区。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与原签约的上海中汇律师事务所的沟通,请法律专业服务人员为社区提供经常性的法律援助,另一方面,我们结合党建试点工作,注意发挥新经济组织、驻区单位内党员的模范作用发挥,如我们对新经济组织日日律师事务所参与*社区党建试点工作,推出日日律师事务所党员服务点的举措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该党员服务点免费为本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为疏导群众情绪,缓解社会矛盾作了有益的尝试。自挂牌以来,该所每天接待量很大,不但本社区居民前往,外街道,甚至是外区的群众也慕名而来,街道经常碰到询问该事务所的情况,很多就是冲着党员法律服务而来。年底年初,我们与日日律师事务所对社区突出的矛盾调处,化解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沟通,以期通过日日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资源的利用,在有效化解和缓解社区矛盾中引入新的调处理念和完善这种机制。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区委书记*、区长*和副书记*先后到该法律服务点视察,对该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此外,该所还为社区居民免费开放图书馆、借阅法律书籍,网上查阅信息提供了很多方便。

二、以法律援助为有效工作方法努力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体地讲,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提供一种矛盾解决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包括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通过“法律进社区”工作,近几年,我们街道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已经形成了法律援助和服务的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将之运用在调处地区矛盾纠纷中。自2003年以来,我们每周两次在司法窗口设立了法律工作站,为20余名居民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在有效化解社区内的纠纷上起到了积极效果。如动迁居民汤子明因与兄弟汤子良在安置房分配一事发生矛盾,情急之下,汤子明坐在沿乌齐路街面的3楼窗台上,采用挂横幅、扬言跳楼的方式来解决家庭内部矛盾,造成交通堵塞,数百人围观。街道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即刻开展工作,在区公安、消防部门采取果断措施,将其制服救下,街道又马上跟上工作,将其接到街道疏导,在调处无果的情况下,根据其实际困难,街道引导其诉讼,为其安排法律专业工作者提供法律援助,并通过该法律工作者掌握了其不稳定动态(如其扬言再次跳楼等),采取了有针对性措施和疏导工作,使汤平稳了情绪,并听从法律工作者的指导,未再有过激言行。又如,在处理1.2事件善后工作中,我们对此事件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进行梳理,以防矛盾激化,我们将工作关口前移,在上级领导部门支持和指导下,积极疏导,使受害人采取了通过聘请日日律师作为其民事赔偿人的方法,以正当途径解决相关矛盾,使律师参与地区矛盾调处,促进纠纷解决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又如康饿路139弄残疾人邱竞中为首的数户居民因与元汇别墅围墙施工和居民空调噪音、热气排放纠纷,邱仗着其残疾,领头到市或区部门多次集访,并数次与对方冲突,虽因现场处置及时,未酿成大的事端。但街道多次调处也未有结果,在此情况下,街道有意识地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并通过律师进行疏导,邱等人逐渐趋于理智,并通过律师,以法院诉讼途径的方式解决了纠纷,邱为此向街道表示了专门感谢。

三、以法律服务为工作平台把“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向深入

2003年法律进社区,我们与*律师事务所签定了法律服务协议;2004年党建试点工作,我们又建立了日日律师事务所党员服务点;2005年为构建和谐社区,我们将继续整合社区法律服务资源,创新工作,把“法律进社区”同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同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结合起来,同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群众从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预防在先,关口前移,过程疏导,既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对此,我们将按照区委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进一步整合社区法律服务资源,结合社区党建、社区管理试点工作的深入,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法律进社区为载体,为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解决矛盾纠纷引入和提供法律服务,以推动社区依法治理水平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一是加强和扩大与*社区九个律师事务所的联系和沟通,在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的同时通过引入专业法律服务,让依法治国,依法治区的理念深入社区,并注意发挥法律服务机构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模范作用的发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推广日日律师事务所党员服务点挂牌法律服务经验,以增强法律服务的点,既便民利民,又使法律进社区有了更多的延伸空间。同时,借鉴日日律师事务所发挥专业所长的做法,把法律服务与调处、化解地区矛盾工作真正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工作事后调处工作机制,并通过完善这种机制达到居民小区多和睦,邻里相处有和谐,社区稳定早防范的效果。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5篇

一是法律服务机构五花八门。目前法律服务机构主要有律师事务所、乡镇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所、公证机构、各级政府法制部门设立的法律服务中心、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的法律援助中心,公、检、法离退休人员以离退休法官协会为依托成立的法律服务部,还有一些未经司法行政机关的同意直接到工商管理登记部门挂牌成立的法律服务部等。这些机构在法律服务市场中抢滩掠地,造成了法律服务市场的混乱局面,各种机构的激烈竞争使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领域相对变小。

二是法律服务人员鱼龙混杂。目前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员主要有律师、法律服务人员、公证人员、公、检、法的离退休人员、还有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现职工作人员。除此之外,在法律服务市场中还存在着一部分“黑律师”、“土律师”,也就是形式上不合法且根本没有法律服务的资格,却冒充律师从事法律服务活动的人。律师与非律师不管在法律知识上还是在执业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非律师们在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与统一的监督机构,他们的非法执业严重地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的秩序,损害了律师的形象,直接阻碍了法律的正确实施。

三是服务市场不健全,服务面过窄。目前的法律服务市场主要集中在纠纷解决领域,而对纠纷的预防方面参与不够,整体来看,法律服务市场诉讼事务的比重远远大于非诉讼事务,这也是法律服务市场不健全、不成熟的一个表现。

二、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的对策

一是从立法上确立律师的诉讼垄断地位。我国目前的律师制度发展还不完善,我国的国情决定不可能由律师垄断全部的法律服务业务,但随着庭审方式的改革,非律师从事诉讼或辩护已不适应强化控辩职能的需要,尤其是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只有受过专门法律教育,具有执业经历的律师才能完成控辩平衡的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所以实行律师垄断诉讼业务的制度是庭审方式改革的需要,有必要从立法上直接赋予律师诉讼业务垄断权,取消了其他非律师从事诉讼业务的合法依据,可以使非律师人员借无偿的幌子行有偿法律服务的行为无法可依,也就整顿了诉讼领域的服务秩序。

近年来,律师人数越来越多,但大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基层法院、人民法院的出庭业务基本上由法律服务人员或“土律师”、“黑律师”垄断,导致基层法律服务执业水平低下,不能充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律师垄断诉讼业务制度也是提高基层司法水平的需要。如果建立了这一制度,既会使律师的诉讼业务按照市场规律流向小县城、城镇,也能解决大、中城市律师案源不足,而小城镇又请不到律师的矛盾。

二是完善律师介入非诉讼业务的保障制度。在现阶段,律师业务的范围主要集中在诉讼领域,对非诉讼业务的参与较少,未能充分发挥律师的法律服务作用。随着非诉讼业务领域的越来越广阔,要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某些大型业务作出由律师来办理的规定。《律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律师的业务范围,其中第六项是“接受非诉讼法律事务当事人的委托,提供法律服务”,司法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此项规定,与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为律师的法律服务介入政府采购、bot项目、合同、拍卖、发行、会计、审计、工商登记、商标注册、专利、资产评估、企业重组、清算、破产等各项事务提供制度保障。这就能使高素质的律师参与这些业务,规范我国非诉讼法律服务领域的秩序。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6篇

国外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传统业务方面已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一些新领域的业务发展迅猛,其中法律服务业务占有很大比重,如普华水道国际会计公司在西班牙成立了律师事务所,并与当地两家领先的律师事务所合并,正在筹划建设全球法律服务网络,计划5年内建立拥有10亿美元、3000名律师的全球第五大律师事务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恢复只有20年历史,截止1998年全国共604家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事务所规模小,其他专业人才缺乏,普遍没有系统开展法律服务业务,我国不久将加入世贸组织,正在起动中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我国必将成为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法律服务业务是很有前景的。

一、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的性质及特点

1、专业性和综合性。受国家对跨行业经营的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法律服务业务,很大程度上被局限于自身专业范围内。综合性与专业性并不矛盾,专业性指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是针对自身专业方面的问题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但具体到每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又要求注册会计师综合运用相关法律及方法。

专业性表现为:一是结合传统业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进行评价。二是开展自己专业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或培训。三是结合专业理论和实践,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为企业设计合法的内部管理制度。综合性表现为:一是注册会计师必须综合应用相关的法律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方案。二是按整改方案并结合客户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整改。

2、技术性和可操作性。注册会计师资格取得,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具备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工作经验,这就是因为注册会计师业务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法律业务也如此。客户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业务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技术性表现为:一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掌握注册会计师传统业务的技术。二是要求其精通相关法律,并能熟练运用。可操作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法律服务,其工作人员容易操作。二是客户采纳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议后,能很自如地进行整改和执行。

3、咨询性和服务性。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业务很多是咨询服务业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开展专门的法律咨询和服务业务。(2)客户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时,常常向会计师事务所咨询。(3)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经办业务时,常常出于为客户服务的目的而指出其违法行为。(4)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还能发展到为公共事业服务。如日本注册会计师担任各省、厅的审计委员会、地方公共团体的审计委员会等。我国政府应借鉴日本的经验,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立的社会组织,为国家的立法提出建议,在执法和司法中提供法律服务;政府可大胆利用注册会计师参与某些政府审计,如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及其他专项审计,或接受法律方面的咨询。

4、强制性和自愿性。强制性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如审计、评估等业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并在报告中对其合法性发表意见。自愿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专业组织,出于职业道德以及为与客户保持长期业务关系等原因,自愿利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为客户服务。二是客户在某些专项法律咨询业务中具有委托的自愿性,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接受委托的自愿性。

5、效益性和社会性。效益性表现为: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专项法律服务委托时,要衡量其风险、业务量和效益。二是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一般业务时,额外进行的法律服务,要考虑时间性和效益性。社会性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为树立良好形象,常参与社会的一些法律援助活动,这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

二、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范围的界定和发展方向的定位

从广义上看,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分为综合法律服务和专项法律服务。从狭义上看,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服务就是专项法律服务。要界定清楚其法律服务业务的范围和发展方向定位,应处理好法律服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并要认清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1、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是其咨询服务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是随着其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而发展的。从五大国际会计公司看,其法律服务业务迅速增长是由其咨询服务业务带动的。如德勤会计公司1998财政年度业务收入90亿美元,其中,咨询收入达32.4亿美元。随着咨询业的发展,德勤也开始大举进军律师业。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业务包括:管理咨询服务、税务咨询服务、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法律业务咨询服务等。会计师事务所要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必须发展全面的咨询服务业务,这样才能培养出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知识的人才,并能获得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的实践信息。另一方面,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也促使其咨询服务业务的发展。

2、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应结合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定位。几乎所有的会计师事务所都可以开展法律服务业务,但具体开展何种类型的法律服务业务应分析各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结构、资产规模等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小所只能开展一些日常小型法律服务业务或结合其他业务开展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大所聚集了各种类型人才,既可以开展小所进行的业务,也能开展诸如经济案件证据鉴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法律咨询服务,上市公司经营战略、改造战略等法律咨询服务,接受政府委托的一些大型法律服务活动等。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有时小所也有知识全面的人才或聘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

3、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法律服务业务应分阶段进行。从全国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处于发展阶段,其法律服务业务仅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应以高起点发展,并规划好各阶段的发展蓝图,实现高起点、分阶段发展。从各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执业水平不高,每个会计师事务所都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如资产、客户、内部管理、经验积累、市场前景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后,定位自己近期、中期、远期的法律服务范围和方向。

4、正确处理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系。从以上论述看到,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并最终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市场状况和前景。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其他业务时,应关注委托方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并为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积累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若对一个单位既提供法律服务,又开展其他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相互参照各种业务的信息,并相互映证。

5、正确认识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业务的关系。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看,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在很多方面是有差别的。在多数国家都有行业竞争禁止的规定。国际律师协会已号召各国立法机构阻止会计公司向其所审计的公司提供其他服务;二者传统主业也是不同的。尽管很多国际会计公司已经与律师合作开展业务,但各自的业务还是径渭分明的。一些国际会计公司也通过其法律服务公司直接提供一些律师事务所执业范围内的法律业务,这些法律服务公司已具备了律师事务所的很多特征,或者就是独资或合资的律师事务所,其提供的这些法律服务已不是完全意义的会计师事务所所提供的。

当前二者法律服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律师事务所开展的一些主要业务,会计师事务所还不予获准经办,如律师事务所能直接参与法律诉讼程序,经办刑事、行政、民事等各领域的业务;而注册会计师只能提供其业务范围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尽管当前二者法律服务在很多方面还不能统一,但笔者认为:二者的法律服务是相互联系的,从长远看,二者在法律服务的很多领域将出现统一的趋势与更多的合作。合作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会计师为律师事务所提供经济案件证据鉴定;律师派出精通注册会计师业务的律师担任会计师事务所常年法律顾问;相互获取对方占有的客户资料;相互聘请对方工作人员参与自己的工作;签订协议,进行某些业务领域的长期合作;合资创办法律服务公司或律师事务所。笔者认为,二者均是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尽管二者所坚持的执业原则不尽相同,但只要两个行业的自律性管理、执业水平和国家法制高度发达时,可以选择执业水平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相互出资持股,但相互出资组建的事务所必须有一方绝对控股,并按控股方业务性质进行注册,只能按所注册业务性质和范围开展业务和纳入一个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律师协会)管理,否则将出现两个行业之间的混乱。从长期发展来看二者甚至可以共享客户资源和利润分成。

三、发展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服务业务的对策

1、转换机制,改变观念。全国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后,这对事务所的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要求有更大的发展,要不断开拓市场。从国际形势和我国实际情况看,法律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潜力巨大的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应以此为契机,勇于转换自身机制,抢占这方面更大的市场。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注册会计师就是审计,我们应放眼世界与未来,转变传统观念,站在更高的高度去开拓业务。

2、引进和培养法律人才。注册会计师不可能精通所有业务,会计师事务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引进或利用一些精通业务和知识全面的人才,同时将自己的注册会计师培养成既精通注册会计师业务,又精通法律知识的人才,以便更好地开展法律服务业务。

3、加强与一些专业法律组织机构的合作。前面论述了会计师事务所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作,其实还可以与其他如法院、检察院、社会公证机构等专职法律组织和机构开展合作。如接受法院委托,参与企业破产清算;接受检察院委托,对经济案件进行调查;接受社会公证机构委托,进行经济案件证据鉴定等。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律师人员素质;律师人员稳定性;律师服务市场业务量

一、绪论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律师服务行业也同时面临改革开放的机遇与挑战。不仅仅外国的律师事务所与公司可以进入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而且中国的律师事务所也可以进入外国的法律服务市场,从而增强与国际法律服务相互互动的机会。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也有原来单一的内需拉动转变为内外互需的驱动型。目前已经有一百多家的外国的律师事务所走进中国,他们纷纷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城市设立各类形式的代表处。他们利用他们手里雄厚的资金优势、科学的管理制度,诱人的薪酬制度等在中国吸收大量优秀的高素质的法律人才,这相对于中国的律师事务所而言无异于人才的流失,同时对于中国律师事务所在中国的发展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共有14425家律师事务所,其中有28家的律师数量超过101人以上,有149家的律师数量在51人到100人之间,有471家的律师数量在31人到50人之间,其余的13777家的律师数量都在30人及以下。到2009年,中国30人以下的律师事务所的数量占据所有律师事务所的百分之九十五。到2010年,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已经上升到1.69万家之多,执业律师20.4万人左右。中国律师事务所的数量主要以中小型为主,数量比较庞大,但是由于资金投入有限、律师人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不是很科学有效、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或案源不是太充分等原因,导致其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二、文献概览

标题:“律师成员的素质、律师成员的稳定性、市场业务量、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制度与中国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

张引驰(2010)在中国的“黑律师”一般是指受过法律教育,掌握一定的法学理论和法律技艺,但是没有通过律师考试或通过考试后并没有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通过加入其它律师事务所进行执业的“黑牌律师”,他们对外多以律师助理自称。虽然中国诉讼法规定公民可以把诉讼权委托给人或亲属执行,但是在目前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对这种与被的关系,根本无法进行资格审查,这就为资格不良、素质低下的黑牌提供极大的空间。这些黑牌律师在从事法律服务谋取经济利益后,不但不向国家缴纳任何的税款,而且还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这对于中国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自然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曲伶俐(2002)为适应中国律师业国际化和专业化竞争的趋势,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需要在律师产业化的道路上扶持和大力培养一批律师事务所以具有国际水平,从而发挥榜样的作用以促进中国律师事务所规模化经营。虽然中国社会从整个律师行业的规模化角度来看,法律服务市场是巨大的,但十分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法律服务者和高素质的律师队伍,导致中国律师事务所在国际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中国只有形成市场竞争力、提高律师行业的整体水平、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律师队伍、扩大规模,才可能进一步的开拓法律服务市场。中国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才有可能进一步的提高。

梁良(2011)在中国除去一些大型的律师事务所之外,大部分的律师事务所同外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律师事务所相比,在人员稳定性、内部管理方面都均处于较低水平阶段,可以说是比较的混乱。中国的律师事务所大部分合作化程度较低、“形合神不合”,律师对于律师事务所的认同度和忠诚度较低,以及低程度的合作关系,让律师事务所很难进一步的扩大业务关系。陈宜(2010)75%的受调查的律师事务所人员非常稳定,36%没有人员的进出,39%每年进出3人以下,为10人以下的大多数律师事务所的人员极为稳定。约14%的律师事务所每年进出3-5人,约5%的律师事务所每年进出5人以上。约占调查问卷的60%的反馈认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没有的影响,调查问卷的40%左右的反馈认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受到受到律师事务所人员流动的影响。根据调查显示在北京有55%的被调查者认为年轻刚执业的律师很适合在中国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但是很多中小型律师事务所认为自己辛辛苦苦用3到4年培养起来的律师助理、年轻律师、实习律师等刚刚能够为所里承担独立的工作就会流动到大型的律师事务所去,从而认为自己是大型律师事务所的培养基地而抱怨不断。长期以往,中国的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就很难获得更好的发展。

李姗(2011)中国大部分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必须压缩在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人员队伍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及奖励等工作,因为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资金投入方面不多,否则律师事务所将无法继续存在下去,然而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职业培训方面的严重不足则会进一步妨碍其工作业务能力的提高。当青年律师日益成为律师事务所的主力,却不能够担当起律师事务所所赋予的使命,根本原因还是其本身业务水平的问题;无法让律师事务所在对外业务联系、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进步,这也就造成没有充足的动力之源维持律师事务所的后继发展。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越多,事务所的创收也就越多。事务所根本的经济来源是对外业务量或案源,事务所的创收越多,对律师的教育激励上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目前中国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形成一个不良性的循环,由于先期匮乏投入资金,导致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越少、律师事务所的收入也就越少、则相应的培训激励投入也越是少;反之,律师的培训激励越是少,则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也是越少、律师水平无法提高,这样就造成目前中国诸多中小型律师事务所长期徘徊停滞不前的现状。梁良(2011)市场业务量或案源是律师事务所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外在的“物质条件”,是律师的生命线。法律服务市场也是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服务市场的主体,其必须面临案源或是市场业务量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案源的档次与质量反应了律师事务所的品牌与社会地位。在现阶段,律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是接案能力与各种社会关系的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办案能力的竞争。对于中国中小型律师事务所而言,加强自己的接案能力、扩大案源已经成为其能否进一步发展规模的关键影响因素。

温丽媛(2010)中国律师事务所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衡量,其面临的障碍主要包括:律师事务所内部分工不明确、律师事务所缺乏产业化的资本运营机制、律师事务所的产权机制与分配机制不完善、律师事务所的规模普遍偏小,律师事务所缺乏职业的管理人才、缺乏竞争力、管理水平简单低下,市场营销、成本核算、利润管理等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陶光辉(2010)中国的一些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在内部管理的薪酬的设计基本缺乏科学依据,基本是主管人的主观经验与感觉,其随意性很强,往往都是只注重部分岗位的薪酬规定与约定,基本很少形成书面的形式的制度,更是无从谈论体系管理。在律师事务所的激励方面,完全由律师主观决定,缺乏透明度,基本也不存在相应配套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律师的薪酬高低也与律师事务所的效益基本没有任何直接关系,这样的内部管理制度下的体系根本起不到任何的激励作用,律师事务所的员工普遍工作积极性不是太高,这最终会导致律师事务所业务量或案源的流失,从而进一步的影响律师事务所的发展。

从上述文献回顾得知:律师成员的素质、律师成员的稳定性、市场业务量、律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制度影响了中国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程度。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论文采用商业研究方法论中常用的访谈法与定量研究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第一手的原始数据作为本论文的研究数据来源,第二手数据作为参考资料的来源。

本论文使用的研究工具是参照李克特测量量表形式而编制的调查问卷。

本论文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分配比例为:执业律师180份、律师助理60份、专业管理人员60份,有效回收总计286份,有效率为95.3%,误差率为4.7%,完全符合论文设计要求。

四、数据分析

信度分析:

“北京市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程度、律师人员的素质、律师人员的稳定性、法律服务市场的业务量、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的Cronbachα系数值结果分别是:0.748、0.757、0.754、0.768、0.791,上述信度数值都大于论文设计的最低数值0.6,完全符合研究设计要求,说明研究数据可以采用。

效度分析:

通过对测量工具的结构效度进行因子分析的方式,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因子载荷值为0.675-0.780,超过0.5,这表明测量量表中各个题目与其相应变量之间均存在较大的相关性,辅合效度符合论文设计要求。旋转成份矩阵把本论文的研究变量分为五个成份,基本验证了本论文测量量表的各题目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判别效度符合设计要求。

描述性分析:

总体均值中最高的是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4.1320),其次是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程度(3.7588),第三是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3.5341),第四是律师人员的素质(3.5315),第五是律师人员的稳定性(2.9633),其中应答者对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的评价得分最高,对于律师人员的稳定性的评价得分是最低的。

标准差中最高的是律师人员的稳定性(1.08458),其次是律师人员的素质(0.96491),第三是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0.91268),第四是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程度(0.85003),第五是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0.68453),其中应答者对于律师人员的稳定性的意见分歧最大,对于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的意见最为集中。

二元相关(皮尔逊)分析:在显著性水平为0.01(双侧)时,自变量“律师人员的素质、律师人员的稳定性、律师事务所业务量、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和因变量“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程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5、0.445、0.596、0.583,介于0.40-0.60之间,说明这四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正的中等强度的相关性;所有自变量相互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24-0.135之间,均小于0.4的相关性。

五、 结论和建议

本论文通过对于相关研究文献的概览和相关研究数据的结果分析,对北京市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本论文提出的研究问题给予了回答,并且验证了研究假设。即对于“律师人员的素质、律师人员的稳定性、律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制度”与“北京市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之间具有中等强度相关的研究假设是成立的。

(1)扩大法律服务市场调查研究对象的覆盖面,使得不同年龄段和社会职业的研究对象具有更为广泛的代表性,同时要考虑关于法律服务市场的项目在其它地方的相关研究,让关于法律服务市场方面的研究结论具有更为普遍的适用性。

(2)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实行纵贯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研究在不同时间、空间,这些因素(包括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3)建议在日后多增加一些对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有影响的其它因素(自变量)的研究,以降低研究结论在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纳雷希.K.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唐纳德.R.库珀\帕梅拉.S.辛德勒.商业研究方法[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温丽媛.我国中小型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研究[D].2010.5.

[4]陈宜.我国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初探.中国司法[J].2010.1.

[5]梁良.试论英国新型律师事务所对我国的借鉴意义[D].2011.3.

[6]曲伶俐.“入世”后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方向.理论学习[J].2002.5.

[7]陶光辉.SD律师事务所薪酬体系设计研究.中国司法[J].2010.5.

[8]张引驰.广州市法律服务实证研究[D].2010.5.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8篇

所内主要成员有

李晓斌律师,李晓斌律师事务所主任,法学博士,人民大学民商事研究中心地产研究所所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业务委员会秘书长,国土资源报常年法律顾问,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土地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理事会理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库专家;2005年度中国十大律师名人。先后担任了多家法人单位的法律顾问,业务范围涉及土地、建筑工程、金融、公司合同纠纷、房地产纠纷及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等领域。李晓斌律师作为资深的法律专业人士,不仅业务娴熟,而且也十分关心地产公益事业和公益活动,其先后出资10万元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优秀地产法律政策论文奖学金――“佟柔一曾宪义奖学金”,奖励那些为地产政策法律研究做出贡献的优秀法学人才,作为对社会的反馈与回报。

柴荣,李晓斌律师事务所所长助理,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主要业务领域为公司、合同法律事务。其从事教育和法律实务多年,发表多篇法学论文,办案风格别具特色,在所里的重大诉讼案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李晓斌律师事务所根据专业分工和协作要求,设置了地产部、公司部、综合事务部三个专业法律部门;有效地实行一般案件主协办制度,疑难案件联合攻关制度、重大案件协调合作制度,以保证委托人面临的法律问题能获得满意的解决。李晓斌律师事务所律师既有精细的专业分工,又讲究严谨的专业配合,始终追求用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最佳效果解决纠纷;最大限度发现、发掘资源,用最佳方式整合、利用资源以服务于当事人。

地产部是李晓斌律师事务所特色部门,该部在宋志红博士和资深土地律师申清海的主持下,自成立一年以来,共办理咨询案件200余起,涉地产诉讼案件40起,涉地产非诉讼案件30起,在房地产、地产融资、土地开发与储备、土地矿产出让转让、征地补偿纠纷、农地承包和整理、土地产权登记、土地行政裁决、土地权属争议、土地行政诉讼与非诉讼业务方面都具有成功案例,如邯郸联合挖土有限公司诉华北一冶拖欠工程价款纠纷案,涉及金额2600万元,该案最后调解结案,该部所办案件均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受到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公司部是所里另外一个重要部门,在闫周秦博士、陈浩硕士、盛利律师的参与下,负责所里的公司业务。自成立之初,公司部就设定了“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在诉讼业务上,提供的服务涉及建筑工程、知识产权、股权转让、房屋拆迁、借款等合同纠纷。这其中包括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建筑施工、租赁及房屋拆迁纠纷、中央某部属单位六千万元的借款纠纷、哈尔滨某公司商标侵权纠纷等等。在非诉业务上,提供的服务涉及公司设立、企业重组与改制、项目融资、股票与债券的发行、公司收购与兼并、公司常年法律顾问等业务。这其中包括受聘为十几家公司的常年法律顾问、为浙江省某市十几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法律服务、为多家公司股权转让提供法律服务等等。

综合业务部在宋文律师、董涛律师的参与下,主要处理民商事各类侵权、劳动纠纷、婚姻.继承以及仲裁纠纷、刑事辩护等诉讼和非诉案件。不久前该所律师受相关国家部委委托办理媒体广泛关注的一系列案件,取得较大社会反响。在最近的一起刑事辩护中(法律援助项目),我所律师在证据对被告人十分不利的情况下,抽丝拨茧,依照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和多年的从业经验,积极争取,最终法院对被告人作出法定刑以下(从轻)的刑事判决。

一年来在我们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2006年9月刘女士委托该所办理遗嘱公证手续,由于刘女士行动不变,该所宋文律师经常下班后到刘女士家里了解情况,宋律师的敬业精神使刘女士深受感动,为了表示其感谢之情特在2006年10月送给宋律师一面锦旗以示谢意。

宋文律师在办理的另一起离婚诉讼案件中,始终勤恳的工作,为委托人争取最大地利益,委托人为宋律师的敬业精神及谙熟法律的程度深感敬佩,为了表达其心意,特在2006年11月送给宋律师一面锦旗。

除了做好业务工作,该所律师还积极参加居民社区义务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事务。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及时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创建和谐社会,自去年10月份,该所连同宣武区椿树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共同创建法律服务基地,12月1日正式同椿树园社区居民委员会签订“法律服务协议”,承诺义务为居委会工作中涉及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参加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每季度为社区居民进行一次针对性的普法讲座,应邀参与重大纠纷调解提出法律事务解决方案,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

节假日里,所里分派经验丰富的律师到宣武区富卓花园小区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活动,耐心解答居民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法律问题,为居民出谋划策,受到社区居民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进入12月份-法律服务月中,所里每天有律师到宣武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值班,为市民进行免费法律咨询活动。该所律师深入浅出的解答,将本来繁琐复杂的法律事件分析的明了透彻。

为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律师队伍,今年4月12日下午,北京李晓斌律师事务所、北京晓斌兄弟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筹备投资北京晓斌法律咨询公司顾问单位,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招聘会。招聘现场李晓斌主任将关于当前地产的走势及相关情况作了讲解,招聘事宜做了详尽介绍,引起了与会师生的浓厚兴趣,应聘者报名踊跃,为本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问,也为北京晓斌律师事务所、北京晓斌兄弟法律咨询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渊博的法学知识、丰富的执业经验、对政策的准确把握以及与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各类媒体的良好工作关系,为李晓斌律师事务所律师维护委托人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校园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法律诊所

一、绪论

(一)法律援助的运行现状

我国从1994年开始构建法律援助制度,司法部于2003年9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正式确立。但法律援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

其一,法律援助需求缺口仍然很大。2011年,各地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44624件,比2010年增长16.1%,其中民事法律援助案件726826件,增长19.1%;受援人总数达到946690人次,增长15.4%,其中农民工受援313427人次,增长16.1%。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的总数大约有1.5亿人至2.1亿人。如此庞大的人群,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服务案件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据司法部法律服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超过70万件,而实际得到帮助的不足四分之一。

其二,法律援助经费短缺。目前我国财政每年拨付的法律援助经费平均每人不足6分钱,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投入的法律援助经费只能满足实际需求的10%还不到,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法律援助经费根本就得不到稳定的财政支持,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有相当数量的县级地方法律援助经费有待进一步落实。目前,全国还有35.5%的县和15.4%的地市法律援助义务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

其三,法律援助范围过窄。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第10条对于申请法律援助的主体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同时,以武汉市为例,申请人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应低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2011年12月1日,武汉市新城乡低保标准为:中心城区每人每月450元,远城区城镇每人每月380元,中心城区所辖农村每人每年2400元,远城区农村每人每年2000元。虽然新的标准比以前有所提高,但对于申请法律援助的人来说,该标准还是很严格的。中国目前很穷的人是少数,但是很富的人也是少数,那些游走于低保标准之上,而又完全支付不起高额律师费的人群就面临着一种得不到律师帮助的困境。

(二)基层法律服务所的现状

司法部在2000年相继颁布了《基层法律所管理办法》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基层法律服务所被定性为在乡镇、城市街道设立的法律服务组织,是由非律师队伍组成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机构。它设在乡镇和城市街道,面向社会开展法律服务业务的市场中介组织。但是,这种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弊端,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实践中存在着法律服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学历层次低、内部管理不够规范,执业纪律观念不强、执业范围萎缩,社会声誉不好,群众认可度低等种种弊病。

(三)我国法学院学生就业现状

据《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12)》调查数据显示:11个专业大类中,2011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2011后半年就业率为86.7%,排名倒数第一,远低于当年本科毕业生2011年后半年的平均就业率(91.2%)。而2009届和2008届的法学类毕业生就业率也分别排名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法学院的学生偏重理论学习但严重缺乏包括诉讼和非诉讼方面的实务经验,尤其是对非诉讼实务的掌握较差,即使获得工作机会也不能很快上手,因此面临着就业率低而失业率高的双重尴尬。

(四)国外的实践

在美国,接受法律服务公司资助的法律服务机构,通常不但直接向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而且还建立了公益(Pro bono)项目,组织私人执业律师向穷人提供法律服务,进一步扩大了联邦对法律服务公司拨款的影响和作用。

此外,美国法律院校的法律服务“诊所”项目也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从法学院教育模式的角度看,法律服务“诊所”项目是引导法学院学生接触法律实践、养成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诊所”式法律教育。在诊所法律教育中,法学院的学生在法律服务“诊所”教师(多数为执业律师)的指导下,办理法律服务案件,使学生掌握办理案件的技巧和技能,了解执业律师应遵循的规则,逐步养成职业道德。参加法律服务“诊所”项目的学生符合一定条件的,在“诊所”项目教师的指导下,可以出庭当事人。

从以上的背景资料看出,一方面我国法律援助资源稀缺,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且《法律援助条例》案接收条件严格,产生市场空缺——游走于低保标准之上,而又完全支付不起高额律师费的人群就面临着一种得不到法律服务的困境。另一方面,基层法律服务所的服务人员专业素养相对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而法学院学生(以通过司法考试的为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但却缺乏实务机会也因而导致了日后就业困难的问题。综合上述问题,我们借鉴美国低收费的公益性法律服务的组织形式以及他们的诊所教育模式,提出构建一种定位在法律援助中心与律师事务所中间的法律服务形式——校园法律服务中心。

二、构建校园法律服务中心的可行性

校园法律服务中心是一个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但又支付不起高昂律师费的弱势群体服务的以公益性为主的组织。在笔者的构想中,它是“校园性”法律服务中心,不同于社会上的普通律师事务所,不以盈利性为目的,仅收取足以维系机构日常运营的基本费用,为处在现行法律援助标准之上而又支付不起高昂律师费用的那部分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同时该组织为高校法科学子提供了一个法律实践平台,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一)校园法律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针对性强,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经过先前的论证,需要法律服务的人群基数较大,可是能够提供相应的有专业知识保障而又价格低廉的法律服务机构却屈指可数。此外,经过笔者的调查,人们对于涉及婚姻法、劳动法方面的纠纷比较关注,另据统计2010年人民法院审执结各类案件中,民事诉讼案件占总数的61.34%。加之民事案件的可操作性强,这与校园法律服务中心以民事案件作为其主要业务方向的构想不谋而合。由此可见,的校园法律服务中心有其存在的意义。

(二)校园法律服务中心拥有丰富的可依托资源

首先,依托学院拥有的教师资源,他们不仅教学经验丰富,也积累了大量的法律实务经验,请老师们莅临指导,对于案件的处理给予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其次,依托校园法律援助中心,校园法律援助在武汉地区已具有一定规模并且颇具影响力。同时其也拥有了比较稳定的案源。最后,依托当地的律师资源,一方面,中心的成员可以前往律所进行实习,培养自己的实务经验,将在课上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律师们可以将平时接待中所遇到的一些不符合法律援助要求但又确在维权上有困难的客户介绍给校园法律服务中心,作为案件的来源之一。

(三)校园法律服务中心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

目前在我国,法律援助属于政府鼓励的领域。尽管政府对民间组织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缺乏实质支持,但是由于中国的法律援助需求与政府的实际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政府迫切需要鼓励与引导各种社会组织从事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活动。从供给方面来说,当今的中国社会也确实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间法律援助资源。2002年8月1日,司法部提出要整合法律援助力量,创造一种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律援助工作新机制,要把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群众团体、院校的法律服务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开发、利用社会上积蓄的丰富的法律援助资源。2003年7月21日公布的《法律援助条例》第8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利用自身资源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笔者所提倡的校园法律服务中心即属于政府所支持并鼓励的民间法律援助组织,符合社会法制发展的价值取向。

三、校园法律服务中心的运行

(一)服务范围

校园法律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是为人们提供除刑事辩护以外的各种基础法律服务,如法律咨询、法律宣传、民事案件,文书等。每项法律服务按照司法行政部门颁布的标准收取一定费用,但相对于律师收费要低。创办法律服务所不是为了营利,而是通过替人们解决法律事务,达到培养学生创业精神、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运用法律实践能力的目的。另外,收费较低,有利于业务量的增加,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案件,从而得到全面的锻炼。

(二)活动形式

校园法律服务中心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不一而足。其一,中心会对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参考法律诊所的教育方式,对招募的优秀法律人才有针对的培训,以实务处理为主;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法院旁听和法院实习,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从业人员的实务处理能力。其二,举办免费法律咨询会。除日常事务中的法律咨询工作,中心定期举办免费法律咨询会,为普通市民解答法律难题。此举一方面宣传校园法律服务中心的存在及意义,另一方面可作为案件的主要来源。其三,弱势群体提起的民事诉讼,帮助那些不符合法律援助中心接收标准但又支付不起高昂律师费的弱势群体民事诉讼。最后,非诉案件,如状、上诉状、答辩状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法律服务中心是在法律诊所式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既解决了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脱节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有利于解决法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当然,这种创业创新的法学教育只是笔者的一种大胆设想,具体的实施还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法律服务所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参见《法律援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5号),2003年7月16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2]参见王兵、刘志龙:《法律援助的高校模式新探——以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法律援助为例》,载《科技信息》,2011年第8期

[3]参见朱昆:《美国法律援助制度》,载《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参见王军益:《美国法律援助制度简况及启示》,载《中国司法》,2011年02期

[5]参见王干:《欧盟国家援助法律制度研究》,载《复旦大学》2011年

[6]参见种若静:《英国法律援助费用控制探析》,载《中国司法》,2007年02期

[7]参见唐战立:《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弊端与完善——以河南省为分析对象》,载《公民与法(法学)》,2011年06期

[8]参见宋思宇:《律师职业与公益法律援助的实践矛盾及其解决研究》,载《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1年

[9]参见《法律援助申请遭拒绝怎么办?》,载《农家之友》,2003年

[10]参见王立民:《法律援助与“诊所法律教育”》,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01期

[11]参见江凌:《浅谈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业务拓展》,载《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2012年

[12]参见汪火良:《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中的ADR与基层法律服务所改革——以湖北省H市基层法律服务所建设为参照》,载《西部法学评论》,2011年06期

[13]参见卢运辉、彭志刚、姚正:《基层法律服务所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的调查与思考》,在《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9期

[14]参见朱桐桐《我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现状与对策研究》,载《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5]参见覃有土、韩桂君:《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16]参见:《湖北省法律援助条例》,2011年8月3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

[17]参见王渊、康建辉:《法学专业大学生创业新教育方式探索——以创办法律服务所为例》,载《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13期

法律服务论文范文第10篇

我局的综治工作以普法宣传为抓手、以维护稳定为目标,全面开展。确立了综治(创安)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将综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维护社会稳定、对局机关内部安全进行全面研究布置。

一、围绕中心,法律服务工作开创新局面

今年以来,我们以“整合资源,做优服务”为宗旨,大力推进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县政府法律顾问团、企业法律服务等工作深入开展,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法律服务中心顺利建成。按照省厅、市局要求,经过半年时间的筹备,我局顺利建成了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办公用房200平方米,共设六个窗口:法律援助窗口、法律咨询接待窗口、法律服务指南窗口、企业法律服务窗口、人民调解窗口、妇女维权窗口。中心的建成,实现了各类资源联动、矛盾纠纷联处、舆情信息共享、网络建设联片的目的,省厅、市局以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到中心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肯定,特别是我县在全省率先建立的企业法律服务窗口,受到各界好评。

(二)法律服务行业有了新发展。成立了我县首家个人律师事务所——诚航律师事务所,为从业者和需要法律服务的普通公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公证行业成绩骄人,我县今年1-11月份办证4139件,收费573.13万元,超过奉化、象山两地总和。而且在服务农村方面,我县公证先行一步,聘请了20名公证信息联络员,深入开展农村公证工作宣传,为农村群众进一步了解公证做了很多的工作。司法鉴定工作成效明显,天童司法鉴定所通过合作联营、引进人才等方式做强做大,目前已与六院合作,在市场开拓、规范经营方面实现了双赢,今年来共开展司法鉴定387起,收费42万元,有效投诉为0,成绩可喜。

(三)法律服务监管有了新加强。出台了《县法律服务行业重大敏感事件呈报处置规则》,明确了维护社会稳定、请示报告、保密等三项制度。同时,完善农村法律顾问工作制度,出台了《县农村法律顾问工作考核办法》和《县农村法律工作补助费核发办法》,采取抽查的形式,对农村法律顾问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进行摸底检查。在加强监管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法律服务行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律师志愿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法律服务”活动和“法律走进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律师志愿者为企业提供法制宣传教育32次,涉及29家企业,受教育职工达5000余人;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咨询服务51次涉及企业36家。发挥法律服务工作者智囊团作用,为政府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积极建言献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和谐稳定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四)法律援助工作再上新台阶。我县法律援助工作一直是我局的重点工作、亮点工程,在解决矛盾纠纷、保障弱者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几年来,数量直线上升,质量不断提高。今年来,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了法律援助网络,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规范化建设,为实现“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加强全县法律援助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设,投入试用法律援助工作系统平台,实现了法律援助信息资源共享。积极与劳动、、法院等单位衔接,出台了“援调对接”(对于简单案件,尽量采用非诉讼、调解方式结案)、“援访对接”(在中遇到法律问题直接转到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室咨询,及时有效缓解矛盾)、“援法对接”(法院认可法律援助案件,直接予以减免诉讼费用)等便民措施。2010年1-11月,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07件,受援人数1761人,来电咨询1310人次,来访1592人次。

二、突出重点,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新加强

基层是司法行政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基层稳则全局稳,基层活则全局活,我们一直把基层基础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始终围绕“推进规范化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维护基层稳定”这一主线,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有新突破。按照有关规定,我们统一了司法所的上墙制度以及科室牌、灯箱、外标识、文件夹等标识,为我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我们又为各司法所配备了彩色打印机以及部分电脑,进一步完善了司法所的硬件设施。今年我们又有两家司法所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

(二)专业调委会成效显著。一是交通事故调委会保持良好势头。今年1-11月份交通调委会共调处案件1385件,赔偿金额1758.85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减轻了交警压力。二是医疗纠纷调委会深受好评。今年1-11月份,医疗调委会共调处案件47起,赔偿金额163.03万元。全县上下形成了“有医疗纠纷找医调会”的良好氛围。三是人民调解领域得到拓展。目前,我县已建立了劳动争议纠纷调委会并取得初步成效,物业纠纷调委会也即将成立。同时,积极尝试民间专职调解队伍建设工作。西店民间专职调解室自挂牌运行5个月来,已累计登记案件近150件,目前已调处成功121件,其中非正常死亡案件8件,最高赔偿金额达42万元。力洋、桥头胡和强蛟也积极开展了民间调解室建设工作,下步我们将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推广。

(三)“矛盾纠纷不出村(社区)”得到深化。开展了深化“矛盾纠纷不出村(社区)”活动,出台了量化考核、动态考评、即时通报、奖惩挂钩等制度,强化了村级治调干部责任,使村级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绝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出台了《县人民调解工作“以奖代补”试行办法》,建立按照调解案件的性质、数量和质量进行奖励的“以奖代补”激励保障模式。今年1-11月,我县共调处矛盾纠纷4971件,调处成功4915件,调解率和成功率分别达100%和98.9%。

三、开拓创新,普法宣传工作呈现新面貌

我县的普法宣传工作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紧贴群众、紧扣重点、紧跟大局,全方位、立体式推进。

(一)精心准备,圆满完成市县“五五”普法考核验收。出台“五五普法”考核实施方案,分别出台对镇乡(街道)、县直机关考核评分标准;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亲自带队对镇乡(街道)、县直机关的考核验收工作,认真总结五年来我县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同时,严格对照检查验收标准,认真准备台账资料。市“五五”普法考核组对我县进行了验收,市考核组认为我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保障有力、服务大局、形式多样、重点突出、成效明显,台帐保存方式非常新颖。在开展“五五”普法验收的同时,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深入走访等方式,组织开展“六五”普法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征文活动,深入推进“六五”普法调研。

(二)围绕热点,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普法工作。针对我县实际,利用《法在身边》栏目、《普法》报刊等载体,开展了打击医闹、合法维权、依法等方面的法制宣传,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从我县“日日会”引发社会问题增多、舆论高度关注的实际出发,我们加强了遏制“日日会”专题宣传。印发《致全县市民的公开信》16万份、《“日日会”问题十答市民》6万份;举办“日日会”法制教育会,面对面地向“日日会”会头和会员进行相关法制知识宣讲。同时就打击整治“日日会”专项行动工作进行网上交流。通过宣传促使普通群众不参与、不盲从、不谣传,参与人员早醒悟、早收手、早退出,从源头上遏制高利、“日日会”的蔓延。开展“法制宣传月”活动,工作有计划,有安排,组织专门力量,认真抓好落实。

(三)紧贴重点,多形式、多媒介开展普法。全面开展《市普法教育条例》宣传。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市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通知》,各地深入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开展各类便民法律咨询活动。会同县残联、县妇联、县团委等多家单位,开展各类维护自身权益、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的宣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工作深入、扎实推进,通过“五五”普法验收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各部门、单位学法、用法工作的规范性。

(四)继续深化,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县开展了新一轮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会同县民政局对全县18个镇乡(街道)上报的候选村(社区)进行考核验收,共有9个村(社区)通过验收,被授予县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同时,我县怡惠社区通过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验收。

四、注重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有了新变化

针对我县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人数多、标准高、任务重”的状况,我局紧紧围绕“世博会”环沪护城河安保工程这一中心工作,以“抓队伍、抓制度、抓创新”为手段,尽力做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一)周密部署,世博安保层层抓落实。一是制定方案抓落实。制定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护城河”工程,全力做好世博会安保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各乡镇(街道)也相继制定了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护城河工程实施方案。二是召开会议抓落实。召开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参加的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动员会。分片召开社区矫正工作现场会,在台帐管理、工作落实、人员监控、教育劳动等方面工作得以提升。召开局党组会议、社区矫正办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和社区矫正委成员会议,专题研究我县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护城河”工程工作措施,部署下一步工作。三是明确责任抓落实。冯甦春副县长与18个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订《县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护城河”工程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街道)与各村签订责任状,进一步明确责任。

(二)认真排摸,两类人员动态早知道。一是通过上门走访等形式开展集中排摸。司法所与派出所、帮教志愿者一起对本辖区“两类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核对,了解和掌握“两类人员”基本情况。二是及时上报信息。各乡镇(街道)将“两类人员”动态分析情况以周报形式报县矫正办。做到情况明,底数清。三是建立健全社区矫正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动态掌握两类人员的详细情况。

(三)分类管理,重点人员重点监控。一是进行谈心谈话。对他们的就业状况、家庭情况、现实需求进一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求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签订一份《遵规守法保证书》,保证自觉遵守各项矫正管理制度,自觉遵纪守法,保证“不惹事”。三是根据不同对象情况,制定帮教监管方案。落实村干部、志愿者或协管员等对其进行监管,通过教育、劳动、扶贫帮困多策并用,进行管控。四是将那些表现差、不服监管、行踪不定、有犯罪倾向的列为“重点对象”,要求重点对象每周到司法所报到汇报一次,每周司法所与派出所工作人员一起对其进行谈话教育一次,每周向监护人和帮教责任人联系了解情况一次,并采取定人包案,落实责任人,严加管控。目前,我县目前在册社区服刑人员501名,无社区服刑人员再犯新罪;全县近五年归正人员2080名,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2%。

五、稳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树立新形象

近年来,我局由于“队伍建设机制灵活、干部整体素质好”而被兄弟单位赞誉为培养干部的摇篮和基地,按照“以作为争地位、以队伍树形象”的宗旨,我们在“外树形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强化协调优环境。一是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的联系,坚持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使部门与党委、政府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和融洽。二是与人大、政协、政法委保持经常联系,今年以来,县人大、县政协对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了调研,对我县社区矫正工作表示了肯定,提出了非常有利的意见建议。三是加强横向协作,定期召开普法工作联席会议、社区矫正委成员单位会议等,增强工作透明度,寻求工作共识,为工作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强化队伍提素质。一是加强培训。开展各种培训,如执法证培训、信息工作培训、档案工作培训等,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意识、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工作水平。今年,我局档案顺利通过省二级验收,这与省厅、市局的精心指导是密切相关的。二是加强交流。通过谈话、谈心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干部之间的沟通,营造良好氛围。同时,举办各类活动、开设各种论坛讲座,使年轻干部得以锻炼。三是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进一步把好两个关口,使我局的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

上一篇:法律责任论文范文 下一篇:业务法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