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农业经济范文

时间:2023-08-10 11:01:59

低碳农业经济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农业;循环农业;发展现状;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农作物及其生产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依靠农药、化肥以及转基因育种等提高产量方式进行的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以常见蔬菜为例,有机生产工艺下的绿色蔬菜其市场售价相较于传统蔬菜提高越20%-80%之间,且市场需求巨大。在此种背景下,如何提高有机生产水平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低碳农业经济方面,部分专家学者明确了低碳农业的相关定义与过程,并探究其中的可行方式及其环境贡献。为后续的体系落实、技术开发与推广、农业生产实践等活动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基础;在循环农业方面,更是在传统的“桑-稻-鱼”模式进行进一步拓展。在完成了理论分析、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不断的延长循环农业的产业链,丰富产业结构,甚至形成了依托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共同循环经济体。为进一步形成并刺激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对低碳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经济等两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组织方式的定义、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总结及分析,希望能够为后续的相关实践提供必要理论基础。

一、低碳农业经济特征及策略分析

1、低碳农业经济定义及特征。碳排放是造成现阶段大气污染及温室效应的关键因素。然而,碳排放在人类活动与生产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既包括了矿石燃料燃烧等工业来源,也包括了生命支持、呼吸作用等非工业来源。碳排放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是却可以通过合理的组织模式来予以降低。在实际的生产组织过程中,所谓的低碳农业经济便是通过对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及其要素中的碳排放节点进行分析,进而达到综合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在实际的应用与构建过程中,其具体特征表现如下:第一,可控特性。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产碳环节进行控制来达到降低排放的目的。如降低化肥的使用能够进一步降低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进而降低土壤本源下的甲烷排放等。第二,效能特性。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能来达到相同目的下减少能源消耗,最终形成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如通过集约化农田机械生产,可以提高生产过程中农机的使用效能,从而通过降低燃料使用来达到降低碳排放的根本目的。第三,间接特性。通过对农业生产指标的控制,达到对其生产等环节碳排放的间接降低。如通过降低化肥的使用来降低化肥生产过程中碳排放等。2、低碳农业经济实施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落实与实践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低碳农业缺乏显著的经济指标跟随,故而农户的主观能动性不高。无论是其产生的根本作用(环境保护效应),还是其过程中的主要特性(可控性与间接性)均无法获得可见,或者是短期可见的经济效应。第二,缺乏必要的引导机制,配套体系建设缺失。从现阶段的社会认知以及政府引导来看,对于增加农作物产量以及农作物品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与政策依托、在社会层面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与补偿体系、在个人层面无法提供体系建设获得足够的经济动力。第三,人力资本与技术资本匮乏。在低碳农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相对匮乏。或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与方式,无法形成有效的体系构建;或部分技术过于高端或者脱离实际,无法在我国现行的农业结构基础上得到有效的推广。3、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建议。从上述的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完善体系及推广,并形成有效的社会评价及补偿是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在实际的体系建设与推广过程中建议如下:首先,通过广泛的宣传,似的社会形成对环境保护的统一认知,并全面了解降低碳排放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在进一步形成社会认知的前提下提高低碳农业经济的社会认同。其次,通过政策导向形成对低碳排放的补偿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设定碳排放指标或者类比排污费等方式对规模以上涉农生产企业进行税费管理;另一方面提供政府补贴机制,对于主动降低碳排放、采用减排措施的企业与个人予以按量补贴,形成进一步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通过监督与技术革新的模式形成社会的广泛认同。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确定碳排放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通过加大减排领域的科技投入为农户或者企业提供更具有效果的技术支撑,并通过源头管控等方式进行综合的节能减排建设,形成进一步的客观遵循。

二、循环农业经济特征及策略分析

1、循环农业经济定义及特征。所谓的循环农业经济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上一生产过程中中的“废物”能够成为下一个生产环节中的原料,故而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的在不同环节产生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达到对单一投入的多元化应用。以传统循环农业“桑-鱼-稻”模式为例,桑蚕产生的粪便可以成为鱼类的食物,鱼类的粪便可以成为水稻的养料,在降低了养殖成本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增加系统的多样性与抗风险能力。从上述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循环农业经济具有产业链完整、集约化程度高、经济投入产出比高、科技含量高等特性。2、循环农业经济实施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农业经济实施现状来看,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宣传力度不足,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共识。尤其是在农户层面上,对于循环农业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等层面认识不足。即使是在部分循环农业经济产业园区,其对于循环经济的构建也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方面,并没有形成四位一体的循环思维。第二,农业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组织过于松散。由于受到我国农业传统以及组织现状的影响,更多的农业模式以散户为主导,此种模式形成了农业生产规模较小,资金能力与技术水平无法提高等客观掣肘。第三,科技投入与指导严重不足,循环农业模式过于单一且缺乏特色。现阶段的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核心体系。此种现象不仅造成了同质化竞争严重,更使得产品过于集中不利于市场推广。形成此种现象爱你个的根本原因是对于科技研发及其推广与指导体系建设不足而造成的。3、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建议。第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发展意识。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增强干群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前提。要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道德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价值观,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广泛而深入地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4R原则,使“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思考”成为经济工作的新理念。第二,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企业化经营。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企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二要精心打造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当今农业的竞争必然是品牌的竞争。推进农业企业化要着力打造农业企业品牌和农产品品牌。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品牌农产品的宣传。三要搞好循环型农业基地建设,实现一村一品,一地一品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四要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三,加强科技指导,提升循环质量。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进步不仅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解决农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综上所述,在上文的分析中,本文系统的对低碳农业经济及循环农业经济的原理、现状、可能问题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总结与探讨。旨在为后续的具体落实与技术推广提供必要的依据。然而,在实践环境下,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同的农业经济发展类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在相辅相成的过程中形成更大的集约化效应。希望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断的实践与分析,能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刘洋.低碳农业经济与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简析[J].河南农业,2017(10)

[2]张国锋,高万里,毕博.吉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6(14)

[3]凌红.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9)

[4]李铭.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2篇

地球上的碳物质以多种形态存在于不同的碳库中。第一种是气态的二氧化碳。主要存在于大气层的碳库中。第二种是物态的有机碳。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第三种是物态的化石碳。石油、天然气和煤,也称化石能源。第四种是物态、无机的碳酸盐矿藏。这些固体形态的碳酸盐经淋溶作用溶解于水,进入河、湖、库、海等水体中,成为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碳源,被植物所利用,转化为有机物。上述4种碳物质的存在形态,在地球上进行着不停的循环和转化。其中,以生物圈中有机碳的代谢循环过程最为活跃,而且不消耗化石能源,而是以消耗化学能为主,而且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和、快捷、不产生噪声、不污染环境。植物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渠道,而矿质能源的燃烧,则是二氧化碳大量释放的主渠道,是积聚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减少矿质能源的利用,并把工业的二氧化碳贮存起来,转化为碳肥,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如森林、草地、海洋施肥),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则是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什么是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未来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低碳农业,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相对于石化农业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其目的是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低碳农业通过全新的经济活动,实现能源的节约、资源的循环利用、吸纳其他产业、获取碳汇交易收入等综合效益,把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途径

3.1低碳农业是以低能耗、低物耗、高产出为特征的农业

是以矿质能源资源的节约利用、高效利用为前提的农业发展方式首先,节水、节地、节能型的农业产业,是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倡导的方法和途径。第二,精准农业技术(包括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虫等)是低碳农业发展中所必须的技术支撑。要充分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矿质能源消耗,充分利用生物科技资源提高农业产品品质。第三,必须把节约能源资源贯穿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包括从技术方案的选择、设备的选型,到生产过程组织、监控和产品采收、加工、销售、消费等过程中。第四,特别要发展节地型、节水型农业和节粮型养殖业,并对农业废弃物(副产品)进行集约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转化,提高生物质的利用率和效益。

3.2科学配置资源发展低碳农业

一是要节约、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技术措施和生产方式。二是要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和效益,提高吸纳、消化、转化二氧化碳的效率。三是要增加光合产物的产出和效益,从源头上提高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和效益。把大气碳库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满足人类衣、食、住的物质需求。把大气碳库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物碳库中的有机碳。

3.3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

发展低碳农业要重视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强化各种原料产品深度加工和农业废弃物的集约化处理和转化,实现原料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升值和增效。在延伸产业链,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同时,实现农业的高效益,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到循环农业的发展和运营过程之中、统一农业发展、农村及城镇消费方式的转变过程之中。

3.4节约资源、能源发展低碳农业

一是节约耕地,发展利用非耕地资源的设施农业、立体农业、水体农业,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提供土地资源的保障。二是节约化石能源,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要摒弃或淘汰高能耗、高物耗和浪费淡水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节能、减排和高效益的目的。三是农业机械要遵循节约燃油、节省原材料、一机多用的原则,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低碳高效的目标。四是选用优质、高产、高效、节水、节能的新品种,从源头上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和产出,节约淡水资源。五是设备、工艺的选择必须遵循节能、节水、节电和低噪音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中节能型、节水型先进技术,通过整合组装,形成系列化的、工业化的高新技术,用于低碳加工工业。

3.5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农业

从保护生态环境入手,净化、优化农业生产环境和农牧民居住环境,以环境的净化优化来提升农作物、养殖业的产品品质。用畜粪、秸秆作燃料,不仅浪费可利用的生物质,而且利用效益低,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污染了大气环境。目前,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的净化是当务之急,必须从改变发展模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入手来解决。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农业可以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不仅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而且有利于推动农民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有利于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对于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展;低碳;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7-0015-03

目前,全球正经历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人类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温室效应。“低碳经济”成了2009年的岁末热词,低碳意味着环保、节能减排,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等等。但现在人们一谈到低碳经济,都是讲工业的多,讲农业的少,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事实上,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近指出,耕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生态农业系统可以抵消掉80%的因农业导致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无须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为世界节省1%的石油能源,不再把这些化肥用在土地上还能降低30%的农业排放。所以,农业生产在全球温室气体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既是碳汇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源。一方面,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另一方面,由于温室效应而引起的气候变化又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农业潜力巨大,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实践低碳农业经济。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现实要求

在发展农业的现实实践中,农业中的碳排放量也是非常大的,农业在农用化肥的使用、农业机械的发展和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等方面,都需要耗费能源。而目前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能源也基本为化石能源,形成了高碳农业发展模式,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低碳发展有很大差距。很显然,只有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降耗的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才能降低能源消耗;只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收益的农业机械才有生命力;只有用先进的高效农业、清洁农业、安全农业的理念武装管理者头脑、制度指导工作,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发展低碳农业顺应了这样的要求,并在现代农业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一是推广节能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二是提高投入品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利于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三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向,提高农业效益。由此可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农业经济模式,适应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环境的迫切需要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农药、化肥过量施用严重污染了农产品、土地、水源,在多数耕地中还能检出十多年前使用的农药成分;农膜使用率大幅提高使耕地中留有大量不能自然降解的农膜残片,造成土壤污染;乡村农产品生产企业“三废”排放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部分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一些农户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难以处理,等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标本兼治。既要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的监察和治理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又要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农业经济模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农业经济模式,让农民群众既发展了生产,又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真正全面提高农村环境的质量。

(三)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我国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种多样,品质优良,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但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单位能耗指标、环保指标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壁垒形成的倒逼机制,促使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形成在农业生产、加工等过程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既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又要强调农业生产、加工等环节的节能减排,严格控制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环保指标,以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措施

(一)转变四个观念

1.经济观要转变。发展农业经济要在生态的承载范围进行,否则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农业经济活动,才能使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以先进生产技术、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共生链接技术、废旧资源利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等为支撑的经济,而不是低水平物质循环利用方式的经济,这就要求发展低碳农业的经济观要转变,应在建立循环经济的支撑技术体系上,创新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2.价值观要转变。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不仅要把它看做造福人类的资源,而且还需从可持续的角度,让它在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的发挥作用;在选择科学技术时,不仅要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生态环境平衡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要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要尊重自然规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生产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含义就是要从循环意义上发展农业经济,以清洁生产、环保要求从事农业生产。它的生产观念是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要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废弃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从而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与此同时,要用若干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构建低碳型社会。

4.消费观要转变。低碳农业的区域主要在广大乡村,而从事低碳农业的人员的消费观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因此,要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这种消费模式的特点是:自然生态相平衡、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以及注重保健、环保。在日常生活中,应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创立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适度消费的观念。

(二)营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良好氛围

目前,绝大多数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还了解不多,甚至不了解。对于许多人,特别是农民,可能是闻所未闻。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培训、讲座等形式,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提高全面对低碳农业的认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介,大力宣传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不仅影响到当代人的生活,还涉及到子子孙孙的生活方式。

二是加强教育,让广大村民意识到生活环境恶化的现状和严重的危害性,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国农村传统的思维模式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即在生产过程中,输入物质和能源,经过人力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输出产品,没有利用的物质被丢弃,污染环境。这种生产方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型和一次性的,而且利用率低下;末端的“废弃物”没有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直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活环境的污染与恶化。

三是让民众了解低碳生活方式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低碳生活方式是一种能够维系生态永不破坏、环境永不恶化,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反思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细节,自觉查找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行为中存在的高浪费、高能耗的巨大漏洞,自觉改变那些看似细微却是浪费能源、高碳排放的不良生活习惯。这样,就可以大大促进生态平衡,提高消费质量,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总之,通过宣传,让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概念家喻户晓,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人心,让低碳农业经济的各类形态大家清楚,让促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人人明白,并自觉行动。促使农业生产同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三)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作用

一是大力推进低碳高效农业规模化,让农民群众在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此,要突出抓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发展,继续在巩固发展“三品”基地,在提高“三品”品质上下工夫;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下大力气抓好农业节能减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为此,要积极推进农村绿色能源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尽可能减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做好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因此,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要重点抓好低碳高效农业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施肥技术、绿肥饲用技术、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提升土地利用技术、新型农作物育种技术、优良反刍动物品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低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农业机械节能减排技术等多项技术的研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模式,建立低碳农业实践园区、示范企业、示范农户,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技术指导推广体系,让农民群众及时得到必需的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典型的传、帮、带作用,为减排技术的推广提供实践和技术理论支持。

(四)改善农村能源消费结构

当前,由于农村大部分地方缺乏基本的污水垃圾处理设备,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工业规划布局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的产业模式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药、化肥使用不科学,资源浪费大量存在。目前,农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比例很小;家庭用能主要是薪柴、秸秆等对环境威胁很大的非商品能源,这与世界能源结构发展趋势是相悖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依靠以煤为主的低效能源结构实现全面的现代化。

因此,要加快清洁、先进的煤炭转换应用技术的开发研究,尤其是发电转化技术的研究开发,掌握新技术手段,并在一定范围和地区进行试点;把天然气开发作为农村一次能源开发的重点,同时将全国性天然气输配管网系统的建设作为国家支持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内容;大力加快一次电力(核电、水电、风电)的开发。

(五)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为发展低碳农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服务支持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95(2016)02-0130-02

引言

低碳经济的概念于2003年在英国首次提出,其所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及“低排放”理念,为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指明了方向。我国是传统农业经济大国,在低碳经济的推动下,农业经济发展转型需要走出一条节能、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新路线。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农业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有效地保护土地、水源及周边环境是农业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经济只有不以破坏生态环境、过度开采、破坏资源能源为发展方向,才能在低碳经济概念的指导下,走上有利于农业经济收益最大化,农民和国家共同富裕、造福子孙后代的康庄大道[1-2]。本文就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展开论述。

1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过度开发、采集和浪费等问题[3]。长期以往,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草木减少等问题持续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工业污染物的不恰当排放影响水质,污染土地。如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不恰当的大量使用饲料、化肥和农药,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制约着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1.2农业人口素质不高,环保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地区经济、教育和文化水平的发展,造成了部分地区农业人口素质不高等相关问题。由于农业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有一定局限性,环保意识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高效、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没有先进的、系统的环保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化长期发展的指南[4-5]。

1.3农业人口结构转型,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新经济时期,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农业人口转型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明显。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大多数老人、妇女留在家中,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造成了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变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持续存在,提高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用客观、科学的指导思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良性发展。

2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2.1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选择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国情。在保护环境,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前提下,引入低碳经济概念,为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可行理论依据,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统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调动起各方力量,在低碳经济时展的大背景下,积极为我国农业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2.2转变途径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以秉承节能环保可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在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效果的同时,坚固生态环境发展,以下两条途径可实现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变。2.2.1构建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循环发展模式目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多为农业污染严重,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消耗较多的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引导农业经济转型过程中,应鼓励应用沼气和其他天然资源,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易导致农业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化工原料。农业经济发展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途,避免出现滥砍滥伐、过度开采、破坏植被、排放污染物和人为破坏耕地等行为。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生态环境,才能做到合理选择农业资源生产方式,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良性和可持续的发展。2.2.2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促进有机农业良性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开展农村旅游业,让致富变得有路可循。在农村发展旅游业,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需积极、有序、科学地促进农业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同时,在农村发展有机农业,可明显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更可以生产出符合人民群众健康要求的绿色、环保农副产品。农村旅游业与有机农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可在有效提高农业人口收入的同时,构建出一个低碳、环保、节能和高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结束语

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长期、高效且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平衡好经济与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之路。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低碳 农业经济 三低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环保低碳经济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国际社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之策。低碳农业经济应是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同样可以有所作为。

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经济。把农业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许多人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靠种植、养殖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与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多少关联。这种观点粗听似有道理,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其与农业生产、经营的现实不相符合。首先,从农业的投入品来看,既有农业自身活动产出的投入品,如种子、有机肥等,也有工业生产产出的投入品,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

前一种投入品确与温室气体排放关联度不大,而后一种投入品与温室气体排放关联度就相当大了。其次,从农业机械的制造与使用来看,都离不开电力、石油等能源的使用。再次,从农产品的加工、流通来看,能源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产品销售,不论是否包装,都要使用一定的耗用物,如农贸市场、超市的包装袋等。再其次,从农业的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来看,同样必须耗用能量。绝对不使用动力能源的处理,只能是低级形态的处理。

通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确定: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都与耗用能源、排放温室气体有关联,有的方面关联度还相当大。由低碳经济的概念可以推及,低碳农业经济应当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收益的经济。低碳农业经济是“三低”经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农业经济是节约型经济:尽可能节约各种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低碳农业经济是效益型经济:以最少的物质投入,获取全社会最大的产出收益。低碳农业经济是安全型经济:采取多种措施,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中可能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要求。

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2007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的第4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直接的仪器观测表明:1906~2005年的100年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近50年的线性增暖趋势则进一步攀升到每10年增加0.13℃。化石燃料使用所排放的CO2等温室气体,直接导致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观测表明,全球大气CO2浓度已从工业化前的约280 l/L,增加到了2005年的379 l/L。

现在的大气CO2浓度已远远高出了地球在近65万年以来自然变化的浓度范围。全球气候变化带来海平面上升、极端灾害性气候多发等严重后果,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水资源使用、沿海城市安全等,对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联合国和世界工业化国家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第一个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公约。

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08年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主题是“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首脑会议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主要议题。2008年7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G8峰会提出了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我国的气候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近100年来,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明显,升温幅度约为0.5~0.8℃,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在最近的50年里,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增温速率为每10年0.22℃,明显高于全球同期的平均增温速率。多年来,我国对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十分重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通过的当时,我国就签署了公约,是该公约最早的10个缔约方之一。2007年5月30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大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简称《方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颁布。

同年9月8日,时任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10月15日,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2007年以来,中国切实施行节能减排政策,实质上也在推动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6月27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要大力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坚持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工业系统固然要勇挑重担,但“三农”工作系统同样责无旁贷,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已成当务之急。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调整农业结构、建设现代农业的紧迫任务。

一方面,全球气候变化已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据专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尤以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沿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为严重。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增大。这就对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新要求。发展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农业经济已在弦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各地加大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力度。现代农业要求农业设施现代化,要用先进的工业设备武装农业,这就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很显然,只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出、高收益的农业机械才有生命力。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大力推广先进的节能降耗的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能源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比重。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管理现代化,只有用先进的高效农业、清洁农业、安全农业的理念武装管理者头脑、制度指导工作,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模式,适应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紧迫需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都认真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很多地方旧貌变新颜。

但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当前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颇为令人头疼的农药、化肥、农膜过度使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包括乡村农产品加工厂在内的污染治理问题,部分农机能耗高、废气排放多的问题,一些农户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的问题,畜禽粪便等畜牧业废弃物难以处理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影响了环境,而且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治标之策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逐个地方逐个问题予以解决。治本之策是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农业经济模式取代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的农业经济模式,让农民群众既有好收益,又有好环境,真正做到持续增收、人居适宜、心旷神怡。

一、低碳农业经济模式已存在于广阔农村

低碳经济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名词,低碳农业经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更是闻所未闻。但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由于多年来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传统和近年来对循环农业经济的关注,低碳农业经济形态已存在于我国各地的广阔农村之中。对这些形态各异的低碳农业经济进行归纳分类,大致有以下模式。

1、有害投入品减量、替代模式。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是工业革命成果在农业上的应用,对农业的增产作用显著。但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既有可能带来农产品的残毒,又有可能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如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农业部门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根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生长需要,确定化肥的合理施用量,深受农民欢迎。

2、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立体种植、养殖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拓展了生物生长空间,增加了农产品产量,提高了产出效益。在我国南方冲积平原,常见的有农作物合理间种、套种的农作物立体种植,桑田秋冬套种蔬菜、桑田夹种玉米的农桑结合,意杨林中套种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的农林结合,苗木合理科学夹种的苗木立体种植,稻田养殖、菱蟹共生、藕鳖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稻田养鸭的农牧结合,意杨树下种牧草,养殖羊、鸭、鹅的林牧结合,水网地区的渔牧结合等。

3、节水模式。

目前,我国农业年用水量约为400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8%,是最大的用水户。其中灌溉用水量为3600亿~3800亿m3,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据水利部农水司测算,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6,即从水源到田间,约有一半以上的灌溉水因渗漏、蒸发和管理不善等原因没有被作物直接利用。灌溉后农田水的利用效率也很低,每立方米水生产的粮食约1kg,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多年来,各地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积极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成功地减少和避免了水的渗漏与蒸发;改造落后的机电排灌设施,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溉等技术,较大限度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4、节能模式。

推广节能技术,从耕作制度、农业机械、养殖及龙头企业等方面减少能源消耗。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种植技术,探索建立高效、节能的耕作制度。大力推进免少耕、水稻直播等保护性耕作,旱作地区推广耐旱作物品种及多种形式的旱作栽培技术。冬季建造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调节畜禽舍温度,降低能耗。

5、“三品”基地模式。

“三品”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3种农产品因其品质好、无农药残留或微农药残留,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各地大力推进“三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6、清洁能源模式。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发展清洁能源,目前主要有:风力发电、秸秆发电、秸秆气化、沼气、太阳能利用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各地积极实施“一池(沼气池)三改(改厕、改厨、改圈)”生态富民工程,既净化了环境,又获取了能源,还增加了收益,农民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7、种养废弃物再利用模式。如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秸秆氨化后喂畜、秸秆替代木材生产复合板材、利用桑树修剪下的枝条种植食用菌、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环保低碳微生物有机肥、将花生壳粉碎加工成细粉再利用等。

8、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如稻米加工企业可以利用优质稻米为原材生产精制米、米粉、米淀粉,产生的稻壳可作燃料,米浆水中可提取淀粉,再从淀粉中提取葡萄糖和米蛋白,过滤后的水送养猪场喂猪,养猪场有机肥施入企业的稻米生产基地。

9、区域产业循环模式。在一个区域内,构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流通业之间的产业大循环,形成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10、农业观光休闲模式。近几年,到农村观光休闲,已成为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的一种新选择,观光休闲农业因此获得较快发展。目前观光休闲的主要场所,有农村天然景观、历史人文遗址、休闲农庄、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特色农业产区、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知名度高的乡镇企业等。

二、大力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低碳农业经济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应当以积极的姿态,大力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是大力宣传,达成共识。鉴于目前绝大多数人对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还缺乏了解,加大宣传力度尤为必要。通过宣传,让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概念家喻户晓,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人心,让低碳农业经济的各类形态大家清楚,让促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人人明白,并自觉行动。二是制定规划,明确目标。现在不少地方都制定了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规划,可以此为基础加以延伸、扩展,制定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规划。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球气候变化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入手,从当地实际出发,明确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切实做到务实可行。

既要有到2020年(全国全面小康目标年)的中长期规划目标,也要有到“十一五”期末(2010年)、“十二五”期末(2015)年的阶段性目标,还要有最近3~5年的年度计划目标。既要有经济发展指标,也要有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规划应突出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并以此为统领。规划应明确各个阶段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和重点措施,尤其要明确相关扶持措施。规划应计算出各个阶段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所需的投入总需求和相关组成,明确投入渠道,以保障发展需求。三是选择模式,务实施行。

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多种模式,各个地方要选择好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模式,加以务实推进。事实上,各地目前在农业生产上有不少农民创造的低碳农业经济形态,这些经济形态适应当地水土环境,有较强的生命力。应首先对这些低碳农业经济形态进行总结,选择那些适应当地多数村庄、多数农户,又有较好经济产出的形态,进行科学总结,上升到经济模式推而广之。还要选择那些适合本地发展的外地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加以推广。要编绘低碳农业经济模式推广图,让农民群众一看就能够按图作业。

要适时总结低碳农业经济模式推广工作,对成效显著的先行者予以表彰,以引导、激励更多的后行者。四是突出重点,科技先行。要突出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工作重点,以主要精力来抓。主要是两手抓。一手是大力推进低碳高效农业规模化,让农民群众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此,要突出抓好“三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业”的发展,继续在巩固发展“三品”基地、提高“三品”品质上下功夫;继续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手是下大力气抓好农业节能减排,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为此,要积极推进农村绿色能源的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加快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更新改造,尽可能减少有害投入品的使用,做好农业废弃物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这两手,无论哪一手,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要重点抓好低碳高效农业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畜禽鱼健康养殖技术、农业生态保护技术、低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技术、农业节能减排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绿色能源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多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五是强化领导,整体联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包括规划的制定、扶持政策的明确、重点措施的推进等,以促进其健康发生。不仅要有分管领导扎实抓,主要领导对一些重要环节也要亲自抓。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涉及多个部门,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定期检查督促。各相关部门既要种好自家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责任田,又要加强配合协作,切实做到整体联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及时掌握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从而明确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要制定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可以单独制定,也可在循环经济、循环农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加进有关内容。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做到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要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投入机制,应以财政投入为主导,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资低碳农业经济,形成全社会参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要鼓励农民群众建立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经济合作社,并积极予以扶持。对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有关的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也要积极予以扶持。要建立健全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技术指导推广体系,让农民群众及时得到必需的技术指导。要积极培育低碳农业经济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充分发挥典型的传、帮、带作用。

(作者:政治部朔州农场,研究方向:农艺师)

参考文献:

[1]李胜、陈晓春.低碳经济:内涵体系与政策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41–44.

[2]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6篇

摘 要 低碳是现在环保领域的一个新兴概念,是我国可持续战略现实运用的产物,而低碳经济是低碳概念与现代经济发展融合的结果,是解决现代环保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在农业生产上投入大量的资源,可是收效并不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实施低碳经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农业生产的新方向,低碳农业经济做几点解析,希望能给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些启示。

关键词 低碳 低碳农业经济

一、低碳农业经济概念

当前世界农业生产正从传统高投入低产出,环境污染大的“高碳”经济模式,向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转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农业生产是导致环境污染,尤其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达到全球排放量的13.5%。而低碳农业经济不仅可以较少农药、化肥等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化学品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目前世界已有超过二百个国家在积极研究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并致力于推广实行,低碳农业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性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有八亿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可是由于近代以来我国各项技术发展的相对落后,造成现代的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来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由于我国农民的科学素质低下,缺乏专业的实验分析技术,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不善等因素,使得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严重存在着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的问题,成为“高碳”农业经济。

其实,农业生产的农作物只要合理的加以引导管理,通过合理的布置搭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还可以发挥农作物自身的固碳、固氮能力,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政府在充分了解农业发展现状后,结合最新的农业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构想。通过农业技术下乡活动,提高我国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系统搭建技术,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现状。

(二)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环境保护是近些年来提及最多的一个公众关注话题,只是相比于工业发展,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没那么严重,一直以来不被人所提及,其实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影响也很大。农业生产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露天撒散在土壤表面的,而且极易挥发,造成环境的污染,像尿素、硫酸钾复合肥,挥发出大量二氧化、二氧化硫碳,造成气候变暖、酸雨现象;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作物产品药物残留增加,甚至出现大批食物中度事件。低碳农业经济采用模仿自然的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食物链解决病虫害,通过土壤的地址循环减少化肥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三、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要点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许多专业的技术,每一个要点操作失误或是遗漏都会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效果。

(一)加强低碳农业经济的宣传教育

低碳农业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济形式,大多数农民对这一新兴的农业经济形式缺乏了解,加强低碳农业经济的宣传教育,让农民认识低碳农业经济,了解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性,意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带来的好处,提高对低碳农业经济的思想认识,积极的去学习、研究、实验低碳农业经济这种新兴农业经济。

(二)依据地区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农业经济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基于不同农作物,搭建农作物间的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区性,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一,相应的生态系统也不一样,因此,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而搭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农业生态系统,达到低碳农业经济的实施。

(三)农业技术的推广培训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涉及到较多的农业技术,而我国农民的素质大多低下,不具备相关的农业技术,成为限制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组织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下乡交流示范工作,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修养很有必要。

(四)建设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园区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个综合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靠技术人员的下乡交流示范,很难让素质低下的农民完全了解低碳农业经济的运作方法。而建设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园区,让农民在示范园区进行实地的观察、培训,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掌握技术的效率。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是实现我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农业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来说,有着很大差距,但是只要我们积极的去探索、学习、大胆的去尝试、实践,就可以取得低碳农业经济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昀.低碳农业经济略论.中国农业信息.2008(8):12-15.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7篇

农业经济发展的前中后三个时期里都贯穿着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与能源的消耗、温室气体的排放之间的关系。因此,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寻找出耗能更低、污染更少、排放的气体更清洁的有效保护措施;农业发展的实质应该是充分开发蕴藏量极大的清洁能源并且发挥这些清洁能源的最大利用率、降低使用过程中的耗能,达到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的要求;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更高效地改进能源开发和技术利用,尤其是有毒气体过滤排放技术,以及如何顺应产业转型下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等。低碳时代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不但可以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并且还可以应对气候剧烈变化对农业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在低碳时代下所遭遇的困难与现状

1.我国的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式大多属于粗放型。用最少的土地得到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是农业生产的终极目的。而在我国,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要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来提高土地的肥沃程度。当前必须大力整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结构和形式,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充分地利用土地,增加土地的有机程度,使农业经济充分发展,农业发展可以由此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2.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技术和生产设备。城乡差异化的一个表现是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娱乐都有明显的对比,而在农业这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各项设施都不如城市,资金的投入也较少,生产技术更没有国家或大型企业的支持,很多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等都比较落后,所以对于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种节能减排措施没有办法有效实行。3.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我国的农村人口较多,而在这些众多的农村人口中,却只有少部分人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整体的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对低碳时代下农业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了解并不多,这使得农村的农业发展仅靠农民的蛮干,缺少相应的技术援助,不明白低碳时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这些问题都会阻碍低碳农业的发展进程。

三、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方法

低碳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适应低碳时代的要求和保护世界环境的目的,我国应该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

1.应该加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循环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经济指的是从农业之初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到农业产品的生产继而到废品的再生产等环节的循环再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减少农业资源的投入与损耗,降低农业排放的污染物,使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得到保护。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是提高对农业废物的循环再利用程度,将废物进行二次生产,然后经过深度加工得以再使用;其次是采用先进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从而节约能源,并且改良农业废物的再利用和再净化技术,可以使更多的废物能够被回收再使用从而变废为宝。例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实行秸秆还田,还可以利用秸秆进行其他东西的生产,这种举措必然能够取得好的成效。

2.我国应该加快向创新型新农业经济发展形式转变。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属于比较大的,因此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上应该不只是考虑对能源的使用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对能源的开发技术也要加大创新。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还不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目前我国的农业现状是资源量较多,但是能源消耗量也不低,因此探寻一条能够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较少资源消耗的发展道路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我们现在的目标应该是积极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技术和开发新的无污染能源来代替原有的能源,减少机械化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以及对旧有的农业生产机械进行改良从而改造出新的、节能的、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设施与工具,也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率、减少废物的排放量。

3.我国应该加快建设健康、和谐的农业经济结构。所谓健康、和谐的农业经济结构实质上指的是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可相辅相成并且健康、和谐发展,以达到两者平衡、经济高效发展的状态。低碳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与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有截然不同的方向与目标,即运用优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使得经济与自然环境得到和谐、健康、长久、共赢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剧烈变化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必将受到严重挑战,并且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也将受到不可忽视的威胁,所以,在目前的低碳时代下,必须做好农业生产技术创新、提高生产设备使用率、普及农业生产知识的工作。尽管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仍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根据这些不足,制定相应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低碳经济;解决对策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化肥和农药的生产制造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众所周知,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如果一旦使用完毕,对子孙后代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为摆脱这一困窘,低碳经济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低碳经济的概念是指实行能耗低、污染低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以科技创造为支撑,极大的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率。[1]在低碳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得以重新容光焕发。农业经济的低碳观念主要是指采用生态农业技术,摆脱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被称为脱石油农业经济,后现代农业经济。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枯竭是世界各国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如果人们对此问题不加重视,扔按照以前的方式肆无忌惮的开采和掠夺,无疑将会雪上加霜,人类的发展道路也许会穷途末路。在此背景下,人类只有走低碳经济的方式,进而创造低碳文明,才能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社会才有美好的明天。

1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且不注意节约

众所周知,我国的耕地资源、淡水资源和草原占有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总量多。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就低很多了。伴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及工业规模的扩大,造成我国的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并且,由于过度放牧和无节制的森林砍伐,导致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根据相关的数据调查,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仅为40%。[2]传统的灌溉方式造成水的利用率低下,所有这些粗犷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高效发展,更无从谈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且科技含量低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更加的落后。一些地区的农业种植还延续传统的农业模式,农业机械使用力度低。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在农业增长的效果中贡献值最低。此外,虽然我国每年的农业成果众多,但都是华而不实,根本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1.3国家相关政策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经济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但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的农业政策更加完善,而不是蜻蜓点水。[3]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刚开始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是却无法形成规模化的效应。此外,与工业相比,政府在农业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

2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策

2.1选择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路径

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摆脱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多使用有机肥,少使用农药和化肥,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4]要大力推行秸秆还田制度,提高突然中有机质的含量,恢复土壤的生产力。此外,就耕作方式来讲,要主要采用中耕和深耕作物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使根系得到充足的营养。

2.2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注意引进使用新技术

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诚然,科技推动社会和时代的变革。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汇总,要注意引进和吸收先进的农业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率。引进和吸收先进的农业技术,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培养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提升农民的素质。农民是农业经济的主导者,只有农民的科技意识提升,才能引导农民选择科学种田。第二,政府要对农民引进和吸收先进农业技术进行补贴。现阶段国家对农民农机购买补贴和粮作物种植补贴就是很好的现象。第三,借助网络现代化,传播农业信息,如可利用手机APP将各种最新的农业信息推送给农民,这也在无形中对农民进行了培训。此外,要引导农民紧跟市场的需求种植农作物,才能避免农民白忙活一场的悲剧发生。好的农业结构,市场供需平衡,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

2.3选择循环农业经济模式

循环农业,顾名思义,就是使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物循环利用,达到零污染零排放的目的。[5]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循环农业成为必然的选择。在发展循环农业的时候,要注意农业用地、农业灌溉和农业循环的可持续性。只有各种农业资源的有机协调,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循环农业遵循“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机制。在循环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着眼于农业产出和农业环境两个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切不可顾此失彼。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在循环农业的进程中大力引进新的技术,提高农业的产出,对环境更加的友好。目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循环农业的发展。我们要紧跟政策的步伐,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低碳时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造福子孙后代。[6]

3结束语

在低碳经济大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已无法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走一条环境友好、科技含量高的循环农业经济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简介:谢仪,1995年生,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谢仪 单位: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世军.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J].中外企业家,2015,(16):255.

[2]阮冬.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06):227.

[3]卓骁峰,孙海清.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1):268-270.

[4]刘军.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03):17+20.

[5]秦永平.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山西农经,2015,(03):39,42.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9篇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进一步的加重,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项目,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做初步的探讨。

(一)低碳农业。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而所谓的低碳农业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CO2的排放量达到最小化,同时获得整个农业经济的最大化收益,并且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低碳经济。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态势下,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是一种新型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我国推动低碳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因此,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通过一项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力推广低碳农业的制度前提下,全球农业减排量达到了270-1520MtCOZ-eq/年,如果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纳入我们的测评范围,农业的减排量竟达到了5500-6000MtCOZ-eq/年。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可以达到保护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的目的。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但是可耕地面积较小的特点,并且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粮食的价格也在不断的增长,各国粮食均已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区域。由于我国国内的现状,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低碳农业是必然的选择。

三、我国推动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规避措施

(一)我国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有着巨大的意义,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孩子,导致劳动力流失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较低,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的政策,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可耕地面积减少,且已有的基础设施功能老化,被破坏严重。第三,农业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我国对经济的发展方向有所偏重,实行先工业后农业的政策,未形成有效的服务系统。

(二)对我国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的规避措施。第一,优化农村产业经济,在各地区大力普及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在这之前,还需要解决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对此可以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及其相应的文化普及方式,并形成规模效应。第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低碳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第三,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门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为农业发展建立专门的服务系统,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农产品的病虫危害的防治技术的推广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四、结语

因此,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低碳农业经济范文第10篇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应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采取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农业是指农业的生产不断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有机、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农药和化肥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两大支柱,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农药和化肥的高能耗、高污染等不仅改变了土壤的有机构成,也提高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容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而且农药和化肥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产生大量的CO2,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为排放总量的30%以上,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农业”。因此,在低碳经济来临的21世纪,农业发展进入到后现代农业阶段,也就是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时代。正如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湖南发展低碳农业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湖南省现代农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10年,湖南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9.44亿元,比2009年增长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22元,比2009年增长14.5%。湖南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可湖南省的现代农业仍然是以化肥、农药的施用累积的。同时,农田的水土流失、土壤和水体污染不断恶化,农业边际效益呈现不断递减的发展趋势,农业资源紧缺,农业科技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这些问题都制约着湖南省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农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据统计,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湖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在一些领域成果供给能力依然薄弱,统计数据显示,除大宗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育种外,40%以上的奶牛良种以及8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仍然依赖进口;65%以上的先进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大多数国产农机产品只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另一方面,湖南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能力较弱,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左右;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每户拥有农业机械原值不到400元,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农民素质普遍不高,推广低碳农业技术难度较大。由于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致使生产经营管理方式落后。根据表1,我们知道湖南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近几年有所提高,但是到2010年仍然有80.7%的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推广低碳生态农业技术的难度较大。3.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诸如镉、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严重威胁到农产品的安全。城市垃圾堆存占用和毁损了大面积农田并严重污染了地下水;化肥、农药等滥用造成水土的富营养化,这些都导致了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经常受制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4.主要农业资源消耗日益严重。(表略)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湖南农作物播种面积在2001年的基础上只增长3.59%,但主要农业资源消耗量增长速度却较快。其中,一次能源消耗量增长速度最快,2010年消耗的一次能源量是2001年的2.17倍,化肥和农药的消耗量也在不断增长,这说明湖南农业的快速发展是靠消耗大量农业资源支撑的。5.农业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1)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生产要素资源浪费。在农村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依然偏大,据统计,2010年湖南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湖南农村劳动力的比例为59.5%,第二和三产业只占40.5%;(2)靠粗放式生产经营来维持农业低速增长,致使利润较低;(3)农作物品种单一,缺少高效生态农业品种,使农业生产效益提高速度慢。

三、促进湖南省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湖南省要推动新农村的和谐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发展高效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出湖南农业大省的区位优势,走具有湖南特色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转变发展观念,树立低碳农业理念。世界气候变化已对农牧业、农业环境、农业资源等产生日益严重的影响。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低碳消费模式,转变广大农民的消费观念,提倡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创建一种与自然生态平衡、资源节约型、高效环保的低碳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农业生产中,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增施有机肥和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减少对化肥、农药和一次能源等农业资源的消耗量,从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消耗比重。2.政府加大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1)政府加强对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领导,把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列入重要发展规划和议程中。各级政府要明确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包括制定规划、制定和落实扶持政策、推进重点措施等,以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快速发展。(2)政府要制定相关扶持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从而使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同时,建立健全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应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引导多方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国资本)共同参入,构建全社会参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模式[5]。(3)政府对参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小型微型农村经济组织,给予较大的政策优惠和技术创新支持。(4)政府应建立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指导推广体系,鼓励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劳动者积极参与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让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村劳动者得到广泛的低碳农业技术指导。3.大力提高稻田节能减排科技含量。湖南是水稻种植大省,稻田节能减排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组织技术研发人员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节能减排措施进行技术攻关;(2)广泛采用节水灌溉和间歇式灌溉方式;(3)科学施肥,提高稻田固碳能力。Buyanovsk和Wag-ner(1998),Schutz(1989)等国外学者研究证明,只施用化肥的土壤有机碳积累速率为50gC/m2.a,如果混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则会加快土壤有机碳积累速度,从而降低碳排放量;(4)培育产量高排放低的水稻品种。研究发现,稻田甲烷排放量和水稻生物总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则稻田甲烷排放量和水稻生物总量在一般情况下成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具有较大生物总量的水稻品种的稻田甲烷排放量较小,李晶、王明星(1997)研究证明种植杂交水稻的甲烷排放量比常规水稻要低,因为杂交水稻的生物总量比常规水稻的生物总量要大。4.加大培训力度,培育新型现代农民。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离不开一大批高素质、懂技术的现代农民。为此,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农民科技知识特别是低碳农业知识培训体制,大力开展以低碳农业生产技术为主的科技下乡活动,加强低碳生态农业生产知识的普及,调动农民学知识用知识的积极性,进一步构建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助机制,以传授和推广低碳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理念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民的科技综合素质,培育符合“两型社会”的新型现代农民。

四、结语

上一篇:现代医学技术范文 下一篇:智慧消防监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