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出行范文

时间:2023-02-24 11:59:36

低碳出行范文第1篇

糖友的生活方式中,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出行,我们也建议,不是很远的地方最好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这两种出行方式不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也正是低碳生活最为提倡的出行方式。

步行。对于步行的好处糖友应该并不陌生。走路不管是作为糖友的运动形式还是出行方式都受到很多糖友的推崇。李阿姨就是个典型,退休在家的她经常早上步行逛早市,早市离家有三站地的路程,如果买的东西不多,她还会选择走着回来。然后送孙子上学,因为学校也不远,她会带着孙子一起走着去,把运动和环保的理念也灌输到孩子的心中。她一直都积极的外出参加各种糖尿病活动,也会组织邀请邻居朋友一同参加,离家不远的活动,就提前出发走着去,一群人说说笑笑,走路也不会累,但是却能健康又低碳。没有活动的时候,为了锻炼也会在小区或公园走上一段时间。原来都是一个人走,现在许多邻居在她的影响下加入了走路的队伍中来。

骑自行车。大家对它都不陌生,特别是年纪稍大的糖友,或许以前都经历过一段以拥有一辆自行车为梦想的时期。不过骑车在追求效率的现如今已经不是出行的首选了,它被人们贴上了时尚、前卫的标签,当然还有健康和低碳。

骑自行车和跑步、游泳一样,是一种最能改善人们心肺功能的耐力性锻炼。它能锻炼下肢肌力和增强全身耐力。骑自行车运动对内脏器官的耐力锻炼效果与游泳和跑步相同。此项运动不仅使下肢髋、膝、踝3对关节和相应的几十对肌肉受益,而且还可使颈、背、臂、腹、腰、腹股沟、臀部等处的肌肉和关节、韧带也得到相应的锻炼。它能预防大脑老化,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现代运动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骑自行车是两替蹬踏可使左、右侧大脑功能同时得以开发,防止其早衰及偏废。骑自行车还能减肥,骑车是周期性的有氧运动,能使锻炼者消耗较多的热量,可收到显著的减肥效果。

糖友在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时还应该有所准备,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着装。裤子应柔软舒适,避免出现布料摩擦皮肤造成的伤害;寒凉天气要注意保暖,戴手套不仅保暖也能在不慎摔倒时有效地保护手部;戴眼镜可防风沙和遮阳。其次不要与人竞技而快速的骑,超出所能承受的运动强度。第三,要熟悉骑车出行的路面状况,如太过拥挤曲折也不便骑车,最好错开上下班的车辆拥堵高峰,选择在相对车辆较少路况畅通的时段骑车出行。

低碳出行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公共自行车;租赁;南昌市

1.前言

目前,碳排放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因素。而爆发性增长的小汽车则是碳排放的主要制造者之一,它们引起了诸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能源消耗等许多城市问题。自行车,作为一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绿色交通形式,在全国许多城市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同时,完善南昌市城市自行车租赁系统是打造“绿色南昌”城市形象的又一项有力举措。本调查通过对现阶段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运行情况、站点设置、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环保低碳的角度提出合理的完善建议,以期为以后南昌市及其他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推广及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2.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公共自行车在南昌市不同地区的运行情况,我们选取了老福山、八一广场、及南昌市红谷滩地区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对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问卷有效率90%)、个案访谈法,我们对居民使用自行车的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

站点布置现状:

2.1 站点设置位置

根据实地调查显示:公共自行车的站点设置一般在人行道上,设置时较好地考虑到了公交站台、学校、居民区、游乐场等间距问题。每个站点的平均间距从400~850m,基本实现每500米范围内就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目标;距离主干道及居民小区出入口的距离一般为30~100m;距离学校、宾馆、医院等公共建筑的次要出入口的距离50m之内;距离公交站台一般在10~30m。

2.2 站点规模与间距

南昌市公共自行车已经达到2000辆,租赁点增加到目前的50个,每个站点均按标准展台配备50辆左右,根据使用量做适当的增减。站点占地面积基本一致,长、宽分别30 m和3.5 m左右。据统计:南昌市公共自行车日均租赁达到8000人次,办理免费租赁卡近3万张,已经初步形成低碳出行的理念。公共自行车站点布置间距呈现一定规律,随着人流量的增加,站点设置间距呈现递减趋势。

2.3 日租借量及流向分析

在工作日高峰时段:早上7~9点和傍晚4~5点内,借车数远大于还车数;其余时间段内早上10~12点借车数少于还车数;在下午1~3点,借还车人数基本相等。站点在工作日的各个时间段内都呈现自行车供不应求的状态,尤其是在早上7~9点租还车人数差距最大。在早上8点半左右车辆就已被全部借出,基本上借与还的比例在4:1.5左右。

3.公共自行车使用人群调研与分析

3.1 使用者使用意愿与行为特征

3.1.1 租赁时间段

从使用时间分析,上下班时间使用量大于其他时间使用量。根据图表可以较明显的观察出,借还高峰主要集中在6:30~9:00的上班时间和17:00~20:00的傍晚下班时间,其他时间使用量则相对较少。由此可知,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人们更愿意选择使用自行车出行,方便的同时还可以节约时间。

3.1.2 使用时间、频率

租赁时间合理化是大部分市民的呼声。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54.73%的受访者表示现在规定的租车时间3小时还不能满足要求,33.68%的则表示4个小时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可见,占用公共自行车时间的长短是人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平均使用次数调查中,每个月租车5次以上的使用者占了35%,而每天1次的和每天多次的使用者大概在30%左右。只有10%的使用者表示一个月内只租赁1次,甚至是更少的使用公共自行车。

3.1.3 使用目的及低碳环保意识

使用者以上下班、出游娱乐为目的而租赁自行车的情况最多,非工作日租赁白行车主要为方便购物。同时,40.5%的使用者认为公共自行车具有环保、低碳、健身的优点,可见,环保低碳意识是也是影响市民使用的重要因素。

3.2 不同使用者对公共自行车的需求差异

3.2.1 天气、时间、季节等影响因素

据统计分析:在影响使用者是否租借自行车的重要因素中天气占43.48%,时间占23.91%,季节占27.17%,心情等占5.34%。自然天气状况对人们出行是否使用自行车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自行车的供应量。

3.2.2 出行距离的影响

据统计图显示:32.20%的受访者在2公里以下的行驶范围选择使用自行车,45.80%的受访者认为在2-4公里行驶范围内选择自行车。而超过6km行驶距离的出行者则只有5.70%。出行距离是目前影响市民选用公共环保自行车出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出行距离的增加人们的使用意愿呈现递减的趋势。

3.2.3 年龄、文化的差异

据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租车人员的年龄是在20-30岁之间,30-50岁的占32%,超过50岁的人族自行车的比例仅为4.5% 。30-50岁之间的被调查者,我们发现多为老师、公务员、职员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这也说明低碳环保自行车的租借与人们的教育水平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4.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存在问题及完善建议

4.1 存在问题

首先,租赁办理点少。调查显示:有56.2%的受访者认为租赁办理点过少,25.4%的受访者认为押金数额不合理,18.3%认为办理程序繁琐。在走访调研中我们发现,租车点少大大增加了人们使用的时间成本;办理手续时所交的押金数额同样阻碍了一部分人选择公共自行车。

其次,市民维护公共自行车意识淡薄。据自行车运营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有50个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配备2000余辆自行车,这带来的硬件维护、站点电费以及员工工资等开销压力很大,同时还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与安全隐患。除日常使用损耗外,部分市民不爱惜公共设施,是造成目前车况不佳的主要原因。

最后,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上下班高峰时期经常出现车已经全部租出的现象,笔者在调查中也亲历了这一“景象”。自行车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其使用的意愿,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自行车推广进程。受访者在租赁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主要有3大表现:①换乘点无车可借;②网点还不进车;③高峰期借不到车。

4.2 完善建议

首先,需转变观念,加大低碳环保宣传力度。在城市道路越来越拥挤的今天,鼓励自行车出行也是完善“城市短距离交通”、解决“公交车最后一公里”等问题的一种有力措施。政府应该注重宣传环保知识的成效,让更多的公民意识到“从小事做起,用行动来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力争成为新时代“绿色出行达人”。

其次,运营商应逐渐完善站点设置,建立科学的车辆配备系统。根据现有的站点以及运行状况进行站点等级的分化,在出现严重借还问题的站点中增加车辆数以及车辆的存储数,增加工作人员,并可以考虑招募志愿者进行对下一等级的车辆数的调配。应充分构建并完善自行车配备系统,满足现有的需求。

最后,以人为本,公平分配交通资源。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环保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低碳经济已经悄然融入和改变着南昌人的生活。随着城市的扩张和汽车数量的剧增,虽然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自行车的生存空间却不断缩小,这直接影响到公共自行车的推广进程。政府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措施等方面向自行车出行倾斜。在城市交通规划上,改造现有道路结构或者建设绿色公共自行车专用车道,扩大公共自行车服务覆盖面。

5.结语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工具,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的同时有效地缓解了南昌市交通压力,符合低碳出行的目标。由于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南昌市正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其运营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在管理上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需要从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入手,合理布局交通设施,使公共自行车走上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高万云,杨润凯,史利平.基于城市汽车化趋势下的自行车.交通问题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10.

[2]黄纯辉.大城市居民出行方式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3]赵志强,容仲坚.城市交通体系中自行车的作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0(18).

低碳出行范文第3篇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GDP66126.8美元(2009年),而且瑞士还是高福利低税收的国家。但瑞士人上下班及在市内出行却不愿开私家车,而是选择公交车,其中的奥秘就是瑞士城内交通不堵车,交通流畅世界闻名,巴士即使在高峰时段也不会堵车。这倒不是说瑞士的城区街道有多宽,而且是恰恰相反,瑞士的大多城市街路都很窄,多数是上下双向单车道,因为瑞士地处阿尔卑斯山脉的山旮旯里。多数城市的道路都基本保留几百年前建城时的原貌,就连那些号称“金融帝国的国际都市”日内瓦、苏黎士等著名的城市街道也都不曾拓宽过。

瑞士人低碳出行首选公交车,一是舆论引导,二是政策实施。瑞士交通政策的核心理念是:运送更多的人,而不是移动更多的车。所以,城市交通规划和设置都围绕这样的一些目标在推进,也就是促进交通方式从小轿车向利于环保的公共交通转变,合理疏导机动交通,创造宁静的居住环境,限制停车泊位,减少机动交通流量,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在市区中心减少停车场,增加步行区、步行街道。

为了引导更多的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有关部门制定了多项公交优先政策,如路面优先、信号优先等,每个城市还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公交车辆进行统一调度。在瑞士几乎每个城市都可见到明显的BUS专用车道,确保公交车快速运行。

由于了多项保证公交车运行机制,所以瑞士公交车准时到站是名声在外,每个站点都有液晶显示屏,上面清晰地以动态方式滚动显示着本站停靠的每一路电车或公交车的到达时间。

尽管很多瑞士人非常钟爱汽车,但由于瑞士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覆盖全国,他们选择公交车出行的理由是:方便。因为瑞士交通四通八达,市内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快速短途火车。

瑞士国土面积只有41285平方公里(不如我国江苏省大,江苏全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如果在全国旅行,只需要开私家车就可到达任何一个角落。但是瑞士人是全世界使用铁路设施次数最频繁的人,平均每个瑞士人每年乘火车出行41次。瑞士拥有世界上最稠密的铁路网,而且其中大部分铁路属于20世纪初便归为国有的瑞士联邦铁路局。另一方面,瑞士部分地区拥有一些私人窄轨铁路。在多山的地区有许多缆索铁路,嵌齿轮轨道和直通山顶的缆车设施。瑞士火车的特征是快捷、可靠、舒适和整洁,因而受到游客的欢迎,而且事实上,火车也是瑞士之旅中的重要工具。在苏黎世和日内瓦的入境机场都有主要火车站。瑞士的铁路系统总长达5000公里,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密集的铁路交通网。瑞士各大城市基本都保证每小时有一班火车,难怪人们远途或到另外一个城市要乘火车而不是开私家车。

低碳出行范文第4篇

吴天开的是昊锐,和大多数的写字楼白领一样,在房价没有高涨的学生时代由于理财意识浅薄而错失良机,毕业后却偏偏选择了在最为繁华的北京国贸附近就业,为了结婚生子好让自己在喧嚣的都市中寻找到家的温暖,吴天在天通苑买了自己的房子,虽然远了点,但是地铁还算方便。持续了一两年以后,吴天疲于地铁的拥挤,手里有了一点存款,于是他一鼓作气,买了自己的座驾奔驰于国贸和天通苑之间,心情好了不少。刚开始的半年,吴天的新鲜劲还没过去,根本没有计算过自己的养车费用,虽然大体感觉不算太少,但是由于每个月有2000元的车贷,所以就没有在意,觉得一时的花销大是合理的。

但是随着孩子的出生,吴天越来越发现生活有些力不从心。油价变动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开销真的很大,静下心来盘点自己的养车费果然如此。

油费 每天来回60公里,基本没有不堵车的时候,百公里10升油是最低水平,有可能还会超标。周六日再开车转转,大概一月跑1500公里的路程,按照97号油8.59元/升计算,一个月的油费是1330元,一年就是约1.6万元。

停车费 吴天的停车费有两个部分组成,公司和家里的小区。家住的小区停车费是天通苑的均价,300元/月,包年是3000元。吴天选择了包年,每月250元。国贸这边公司楼下的停车占用很大一部分,车位租金是1080元/月,一年就是12960元。

保险费 吴天爱车心切,刚刚买车的时候没有考虑,直接上的是全险,包括四项基本险加3个附加险的保险组合。4项基本险是车辆损失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全车盗抢险以及车上人员险,3个附加险是玻璃单独破碎险、车身划痕损失险以及不计免赔率特约条款,每年的保费大约是1万元。

车船税 一年为480元。

临时停车费 吴天做销售,平时经常见一些客户,临时停车比较多。客户都在北京核心旺地,如金融街第一小时15元,第二小时20元,按照一周停10个小时,10元/小时计算,一周大概是100元临时停车费,每年约5000元。

违章费用 闯红灯、乱停车、走公交车道等违法行为,平均下来一个月3次,一次200元罚款,一年为7200元。

保养费 吴天每3个月会做一次保养,小保一次800元,大保一次是1500元,平均一年算4600元。再加上每周的洗车费,每次20元,一年下来就大约有1000元。

所有费用加总为每年60240元,其中油费和停车费几乎占到了总费用的53%(如图),舍去零头,每个月的养车费用高达5000元。面对一笔不小的开支,吴天细细思索,保险费用比其他同事的5000元/年,高出1倍,并且,据保险公司的朋友后来介绍,全险并没有真正的意义,即使投了全险,保险公司也不一定全赔。还有就是违章费用,自己的违章次数太多,应尽量减少。但即使排除这两项,费用还是没有实质性的降低。

低碳出行范文第5篇

带着满肚子的好奇,我和妈妈在一个周末拎着照相机专门上街去看个究竟。

哇,好多地段都有这种自行车!我们走上前去仔细查看,原来,这些自行车不是随便就能骑的。每一辆车都锁在一个锁桩上,每一排自行车的一端还有一个带路线图的公共自行车自动管理系统。既然是公共自行车,应该是给大家用的呀,怎么都锁起来了呢?最终,大告示牌上的说明为我们解答了疑惑――原来,这是政府的便民措施呀!妈妈高兴地说:“以后我们不用买自行车,只要办张租借卡就有车用喽!”

这时,有个叔叔来取车了,我赶紧跑过去咨询。叔叔一边刷卡一边说:“花五十元办张卡就可以骑了,你看,就这样把卡放到锁桩上刷一下,车子就可以取出来了。”一位阿姨补充道:“五十元钱可以一辈子有车骑,常骑车还能锻炼身体呢。”一个中学生哥哥也说这车十分方便,因为他们学校门口和小区楼下都有这种公共自行车,以后再也不用等公交车了,多省时间啊。

我边听边数:环保、低碳、运动、健康、便捷……哈,真是一举多得啊!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南师附中新城小学三(3)班

素材搜索点一:交通工具的变化

素材指南针:交通工具的功能虽然都是“运送人或物”,但这些年来,它们自身却在发生着变化,有的变化还真不小呢!比如从前的公共汽车样子很“土”,也没有空调,现在街上跑着的大多都是空调车;比如BRT和轻轨的出现成为城市新的风景;比如现在好多出租车都装上了“小电视”,有的公交车上也有无线网络了……几乎每天都在使用交通工具的你就是这些变化的见证者哦!

素材搜索目标:1.采访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一下几十年来城市里的公交车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你一定去很多地方旅游过吧?不同城市的出租汽车都有哪些不一样呢?3.你们家近些年来的出行方式又有怎样的变化?

素材搜索点二:出行烦事多

素材指南针:我们每一天都会遇到很多事,其中最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大概就是那些烦心事。以使用交通工具为例,因为几乎天天都要出行,遇上烦心事的概率自然就很高,那可是一抓一大把呀!

低碳出行范文第6篇

奔驰S400混合动力车

关键词:绿色能源,豪华车、HybrId

不得不说,提起豪华车内心总涌现出庞大的体格、强劲有力的引擎、精细的内饰等字句,在大势所趋的低碳环保概念影响下,豪华车的代表――奔驰也不例外。世界上首款采用绿色能源量产的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豪华车奔驰S400 Hybrld的诞生,兼顾环保与奢华的高端需求。

S400 Hbrid作为轻度混合动力车,衍生自S350,使用一台V6汽油机和电动马达共同驱动。而配备的极具环保特性的锂离子电池组,与传统的蓄电池相同。S400整车的尺寸为长*宽*高为5206mm"1871mm*1485mm。配备的3,5L汽油机功率可达到205千瓦,同时,电动马达可产生15千瓦的功率和160牛・米的起动扭矩。若将两者综合,S400 Hybrid可输出的功率为220千瓦,综合最大扭矩为385牛・米。S400 Hybrid还为驾驶者提供了专门的起、停系统。当遇到红灯时,发动机完全停止工作,以节省油耗。而到了绿灯,只要松开刹车踏板,发动机又重新开始了工作。在这段时司内该车所产生的油耗为零,车内的能源仅仅依靠电瓶供应,节能又环保。

笔者观点:

奔驰作为豪华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员,其生产的S级轿车自1951年问世至今,在全球创造了330多万辆的骄人销量。S400 Hybrid作为绿色能源的突出代表,尽管舒适性、静音效果等方面还有待提升,但是不得不说,奔驰S400不仅填补了量产混合动力:车的空白,也将豪华与环保结合得天衣无缝。

推荐指数:

宝马7系混合动力车

关键词:混合动力,霸气、Active Hybrid 7

BMW EfficientDynamics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战略。随着首次应用BMW ActiveHybrid的BMW高效混合动力7系的推出,似乎昭示着节能环保的概念登上了高端车系的舞台。

7系混合动力版由一台4.4升双涡轮增压V8汽油发动机和一台15kW电动机组合而成,由120V锂离子电池组供电,整体是一套轻度混合动力系统。电力的供应以锂离子电池为基础,而制动能量再生系统也同时弥补。发动机采用了最大功率303kW、扭力峰值600N・mY8发动机,提供15kW的最大功率和210N・m的扭矩。当电动机和发动机联合输出动力时,Active Hybrid 7能够获得342kW的最大功率和700N・m的峰值扭矩。而Active Hybrid 7从静止起步加速到lOOkm/h仅需4.9s。7系混合动力版的4.4升双涡轮增压V8引擎不工作,与之匹配的是8速自动变速箱。与普通7系车相比,混合动力版的燃油经济性做出了较大的改进,可以节省15%左右。

笔者观点:

BMW惯于将驾驶乐趣与整个车系的发展融为

体,似乎也是40多年来宝马总能在车界吸引一众眼球的重要原因。不仅因为其出色的外表、精细的内饰,更因其独特的设计和技术理念一马当先。不足之处在于其“混合动力、绿色环保”概念仍然模糊不清,而后续保养问题或将成为购车者大困扰。

低碳出行范文第7篇

“杰伦・爱玛低碳出行公益行动”启动仪式现场。金色大厅外的夕阳在寒风中,见证了当代年轻人对环保、低碳出行的热情。

下午5点,当青春时尚的周杰伦到达会场门口时,全场欢声雷动。走下汽车的他,潇洒地骑上一辆电动自行车,很高兴地加入了由十余人组成专门迎接他的电动自行车车队,并大秀“超炫车技”。

率先响应

“我最近很关注哥本哈根会议的相关报道,特别是前几天,有一则全球电动车在哥本哈根巡游的报道。低碳环保涉及的几大领域中,我们电动车行业作为绿色低碳交通工具在环保方面有着很大优势。”爱玛董事长张健的谈话激动中透着急迫:“总理已经代表中国政府作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要降低40%―45%。这个指标的实现就需要我们每个企业、每个公民从自身出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爱玛电动车策划这项行动是要倡议大家做低碳公民,低碳出行,绿色环保。”

周杰伦参加的“低碳出行公益行动”是一项旨在吸引更多人参与低碳出行的公益活动,爱玛电动车集团先期投入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未来将有更多资金注入。

“电动车是一种很棒的交通工具,它时尚、环保、节能又便捷,建议以后大家少开汽车,多选择碳排放最低的自行车及电动车,保护我们的环境!”当爱玛低碳出行绿色行动大使周杰伦用别致的“周氏普通话”,宣读《绿色交通、低碳出行自律宣言》时,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被周董如下承诺所感动:认真践行“减碳补偿”价值观,在经济条件许可下,自愿通过向专业机构付款购买“碳指标”的方式,支持植树造林和节能减排环保事业,补偿性地支付抵销、中和个人交通碳排放量的治理成本,改善空气质量、延缓气候变化,一定亲力亲为、坚持到底!

周杰伦最后在《绿色交通低碳出行自律宣言》展示板上签名,并表示今后要时刻提醒自己,生活中尽可能减少碳排放量,力争成为一名低碳主义者,同时尽可能地影响到更多人。

爱玛行动

“家园兴亡,匹夫有责。大家都知道‘爱,就马上行动’是爱玛集团的广告语,此刻我要表达的则是如果你爱地球、爱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就要马上行动!”作为本次低碳出行公益行动的“总舵手”,张健的观点直接而迫切: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持续升高的气温,直接导致我国区域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明显变化。就连SARS、甲流等呼吸道疾病的暴发、流行,也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

下辖天津、无锡两大生产制造基地的爱玛集团,建设总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天津基地,坐落于美丽的静海现代生态工业园,占地约22万平方米,集研发中心、总部办公、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于一体,年产能规划300万辆;无锡制造基地,位于锡山区羊尖工业园,占地20万平方米,年产规划200万辆。

以爱玛无锡基地的产能计算,200万辆电动自行车对节能减排有多大的贡献?

如果年均行驶6000公里,电动车比摩托车年均少排放二氧化碳330公斤,如果按一棵树平均一年吸收二氧化碳18.3公斤计算,相当于18棵树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按照爱玛年产销200万辆电动车计算,年减排二氧化碳总量可达66万吨,这相当于3600万棵树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总和。这还没有把电动车大都夜间充电,符合“削峰填谷”带来的双赢效益计算在内。

“‘杰伦・爱玛低碳出行公益行动’先期启动资金500万元,未来将继续追加投资。”张健呼吁:爱玛的一家之力肯定不能阻止全球气候变暖,但如果全社会集体放弃为节能减排而努力,那么,拯救绿色家园的行动就注定会失败!

迈出第一步

“改建绿色工厂、宣传低碳理念以及开展低碳行动是低碳出行活动的三个重要方向。”爱玛电动车营销总经理余林介绍,为了把爱玛打造成 “社会所期待的企业”,未来5年,爱玛将创建行业首块“低碳生活企业社区”,届时,革新后的厂区、园区将综合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相关清洁能源产业,实现生产、生活的低碳排放。

与此同时,一项名为“杰伦爱玛低碳出行公益行动”的广告宣传片征集创意和导演的大型征集活动在全球展开。预计到2010年3月中下旬,进入创意评选阶段,相关负责人透露,本次公益广告宣传片由爱玛电动车品牌形象代言人周杰伦担任主演,北京奥运会导演张艺谋等知名导演在拟邀请导演之列。

“爱玛的低碳环保之路,不仅是资金上的投入,更是全体员工和广大经销商的身体力行,人人积极参与其中。”余林感慨,参加《上下同欲,万众一心――2009年爱玛家人万人营销年会》的经销商,发起万人低碳环保宣言,其声势之浩大、场面之感人令人震撼!

本着“碳中和”的指导思想,爱玛发动“千城万店”销售网络,动员经销商与合作伙伴开展“爱玛低碳环保林”大行动,通过商务施策的制订,在全国范围内鼓励人人践行“碳中和”,引发全社会的低碳生活风尚。

低碳出行范文第8篇

【关键字】:绿道建设;发展;功能效益;深圳绿道

【 abstract 】 : green way construction after more than a century of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nd the practice after, gradually matured and mature, and become the world city building green one of the principal means of spa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the world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green way, and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green way with characteristics, summarizes the green of the way the benefits, environmental changes, etc.

【 key words 】 : green wa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Function benefit; Shenzhen green way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绿道建设背景

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广东省的经济得到了快速迅猛的发展,同时伴随的是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城市建设的无序蔓延,生活品质的下降。为转变发展模式,改善人居环境,积极推进改革发展规划的实施。而绿道是近年引入国内的概念,是景观设计、景观生态学与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的交叉点,并成为了各个城市打造绿色空间的主要手段之一。明确其定义与了解世界绿道的现状与其发展,对于指导绿道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绿道的概念

绿道的涵义很广,在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有不同的概念,在此引用Charles Little所下的定义: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从地方层次上讲,就是指某些被认为是公园路(parkway)或绿带(greenbelt)的条状或线型的公园[1]。

1.2 绿道的发展

尽管在我国绿道的概念是近几年才被人所熟知,成为关注与研究的热点,并作为开敞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然而就世界范围而言,一个世纪以前就已成为景观规划不可或缺的部分了。美国是绿道建设最早、经验最丰富的国家,而其他几个国家如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其绿道建设也已日臻完善与成熟。绿道的发展历史包括以下五个阶段:

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绿道是1867年Frederick Law Olmsted所设计的美国波士顿公园绿道系统。 Charles Eliot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将其进行了扩展,并将该绿道进行了延伸,形成了早期的绿道规划。

第二阶段的从事者主要有Olmsted Brothers、Eliot Ò和Henry Wright,这些规划者将景观设计的理念融入到绿道规划中,并完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绿道规划,如蓝桥公园。

到了20世纪60-70 年代,环保运动的蓬勃开展影响了绿道规划的发展,在此期间形成了3个绿道研究中心。

第四阶段是给绿道运动的正式命名,Little首次给出了绿道的定义。

第五阶段是指从90年代至今,绿道运动发展迅速,绿道项目也在世界各地相继建立,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1.3 我国的绿道现状

目前,国内对于绿道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介绍国外概念的层面上,关于绿道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运用方式还不多。国内的绿道建设的实践,主要包括国土绿化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两个层面。其中,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大省,走在了我国绿道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前列。目前,珠三角一些城市已在局部地区小范围地对绿道建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广东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建成总长约1678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这些实践经验为我国的绿道网建设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参考对象。

绿道的功能

生态环保,增进公众健康

绿道所带来的生态环保效益主要表现在:①绿道具有巩固土壤、净化空气、清洁水源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②绿道给居民提供了步道、自行车专用道,可使居民在一个相对更健康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增进居民的健康;③绿道通过建立人行步道系统,使步行人群大量增加,有效较少了机动车的使用量。

提供绿色休闲的游憩场所

绿道中的景观以及其所蕴藏的人文气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步行、跑步等。绿道带给人们健康与舒适的生活,增大了人们休闲娱乐的机会,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绿道的建设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绿道的建设给城市增添了颜色,其美学功能与景观设计能够有力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旅游方面的收入;其次绿道的使用增进了人们的健康,减少了糖尿病、癌症等的发病率,降低了医疗费用支出。

深圳绿道的分布及其特色

低碳生态视角下的绿道规划设计,特区绿道详细规划基于低碳生态理念,坚持生态化、人性化、本土化以及便利化原则,坚持因地制宜、运用绿色材料、体现人文关怀进行规划建设,体现在:因地制宜的绿道详细选线;“点一线一面”结合的绿道生态布局;人性化配置的绿色服务设施;乡土化与特色化景观并存的绿廊规划。

根据《纲要》,深圳市区域绿道包括2号区域绿道和5号区域绿道,全长约300公里。其中,2号区域绿道长约233公里,5号区域绿道长约68.5公里,大运支线绿道长约30.5公里。其分布情况如表1,其类型统计表如表2。

表1深圳市各区区域绿道统计

表2 区域绿道类型统计表

图1深圳绿道地图

在深圳绿道建设时,在生态优先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深圳的地形特点,对深圳绿道进行了设计,其特点包括以下三点。

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在规划环节上,充分利用深圳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框架,使接近八成的绿道构筑成生态良好,风景优美的郊野型绿道(117.71公里)和生态型绿道(144.61公里),既贯彻了生态优先的绿道建设基本原则,又促进了生态线内资源与城市生活的互动。

低碳出行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低碳出行住区规划策略

Abstract: In the lower City carbon emission has become a world consensus problem under the background influence, as one of the three big city traffic carbon carbon source row can not be ignored, residential area as a city of all travel origin-destination traffic. The city occupies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residential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ampling survey in Shenyang city with 10 typical residential areas and summarizes the reasonable low-carbon trip mode of circle, never to residents of low carbon travel nature of the problem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three ways to guide the residents of low carbon travel settlements planning strategy, namely reduce residents travel distance.

Keywords: low carbon travel;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及环境的不断恶化,碳排放问题引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从199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启动国际气候公约谈判,到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降低城市碳排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性问题。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中国面临着近期发展与远期生存等多种矛盾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均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交通碳排在城市碳排中占据着绝对的比例,城市住区作为居民交通活动的起讫点,其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们从源头上选用高碳还是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对于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意义重大。

2.低碳出行释义

低碳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低碳出行作为实现低碳城市的途径之一,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因此,低碳出行即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以减少出行过程中碳足迹与碳排放量为目的的出行。

赵宏宇等人在《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一文中指出,在实际油耗测度下,步行与骑车的碳排量几乎为零,公共交通次之,而私人小汽车和飞机的碳排量是最高的[赵宏宇,郭湘闽,褚筠. "碳足迹"视角下的低碳城市规划. 规划师, 2010,(5): 9-15.]。因此,最理想的低碳出行方式是步行、自行车及公共交通出行。

3.低碳出行的方式及意义

在居民的出行方式中,非机动车(步行和自行车)由于不产生碳排而被称为绿色的交通出行方式,机动车中公共交通是人均碳排放量最低的出行方式,而私人小汽车是人均碳排放量最高的出行方式。据统计,私人小汽车的年碳排量占交通总碳排量的92%,约是公交车的25倍,出租车的20倍[牛文元.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0. 科学出版社, 2010:165.]。因此,本文所指的低碳出行的方式主要是指,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

大力提倡低碳出行,能有效的减少城市碳排放量。从与低碳出行有关的住区规划要素着手,引导住区向有利于低碳出行的方向发展,对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4.利于低碳出行的住区规划原则及构筑路径

4.1住区规划要素及居民出行调查

为了了解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相应住区规划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沈阳市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及不同建设年代的10个典型住区进行了用地混合度、公共设施完善度、住区规模、交通便利度等的抽样调查,并对相应住区内拥车居民的出行活动需求及低碳出行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表1。

表1 沈阳市住区拥车居民低碳出行率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住区的用地混合度、公共设施完善度、住区规模、交通便利度等均对居民的出行方式有着重要影响,住区规模越小、用地混合度越高且配套设施越完善的住区,拥车居民放弃小汽车出行选择低碳出行的意愿性越强。住区规模越小,住区及其周边街区尺度越小,街区的用地混合度就越高,居民出行便利度也高,相应居民的低碳出行率就高。排除拥车者对驾车出行中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情况的考虑,90%以上的拥车者表示能够在住区内部或者周边(适宜的步行距离内)解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不会选择驾车出行,这与住区内部或周边的公共设施完善度及用地混合度直接相关。在地铁及公交换乘站附近的住区,相应居民驾车出行的概率就大大降低,调查统计显示,有45%的拥车者表示,如果有相对方便的公交或者地铁换乘设施可以达到出行目的地,也会放弃驾车出行。

通过对以上住区居民出行目的的调查统计得出,居民日常出行的八种目的(上班、上学、购物、文化娱乐、公务、探亲访友、回家和其他)各自所占的比例不同,其中,上班、上学、购物、文化娱乐、回家等五种出行占到了出行总量的80%-90%,如果规划合理,这些出行目的中很大的比例是在住区内部可以得到实现的。以低碳出行的几种方式,即步行、自行车及公交出行的平均距离为半径,结合居民日常出行活动需求,可以得出200米、500米和1000米的低碳出行圈,一个合理的住区规划,应该使得在200至500米范围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在500至1000米范围内居民的特殊生活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

4.2低碳出行导向下的住区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住区既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居民的出行除了少数是在住区内部解决,大部分是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完成的,因此,只有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协调与居民出行相关的内容,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居民的低碳出行。

(2)开放性原则大量封闭住区的出现使得城市交通微循环不足,居民出行距离增加,机动车使用率升高。同时,住区的封闭使得住区内绿化景观及公共设施缺乏与城市区域的有机联系,居民使用需求的满足感降低,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概率。因此,住区开放或适当开放是减少出行碳排的必然选择。

(3)人性化原则住区规划应该从“人本位”的思想出发,倡导从人的舒适性和方便性角度来考虑,以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住区规划模式。

4.3 利于低碳出行的住区规划策略构筑路径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利于促进居民低碳出行的住区规划构筑路径:

(1)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住区是居民居住生活的主要场所,并以此为据点展开多种多样的都市生活。如果在住区规划时就能结合住区周边的用地功能特点、公共设施配置情况等进行规划,解决部分居民的工作、学习、生活、休闲需求,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居民的远距离出行。

(2)有利于非机动车出行合理的住区规划能更好的引导居民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然而,当前的大规模全封闭住区,已经远超出人们非机动车出行的时间预算和人的体能承受范围,导致了小汽车成为居民出行的唯一选择。调查中发现,沈阳铁西区的小尺度居住街区相对浑南新区的大尺度居住街区来说,居民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便利度较高,低碳出行的概率也高,街区内部更有活力。

除此之外,目前的住区规划缺乏对步行与自行车系统的考虑,使得行人的基础设施的质量较差,导致的结果是即使非常短的出行距离,机动化也成为出行方式的选择。

(3)有利于公共交通出行目前,我国住区规划与公共交通缺乏有效的结合,给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大规模且封闭的住区,使用公交的便利度极低。长期以来,住区交通与城市交通基本上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交通体系,住区交通规划强调“通而不畅”[周俭,蒋月鸿,刘煌. 住宅区用地规模的规划设计问题探讨.城市规划,1999(1):38-40.

而城市道路交通则要求迅捷通达,住区交通与城市交通彼此独立,不利于公共交通的利用。

5低碳出行导向下的住区规划策略

结合以上利于促进居民低碳出行住区规划构筑路径,提出三个方面利于居民低碳出行的住区规划策略。

5.1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

(1)构建功能混合的住区空间布局我国的住区理论是基于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直接导致了我国城市区域功能过于单一、住区街廓过大、交通拥堵、城市活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功能混合的住区开发可以通过积聚互补性,达到有效减少出行次数,避免单一目的的出行。

(2)强化住宅单元或建筑功能的混合这种方式适合于规模小且区位较好的住区中,如现在较为流行的SOHO办公模式,以灵活的方式划分空间,将商业、办公、居住混合在同一个区域,就是典型的住宅单元混合模式。如深圳的桑泰丹华府,就是在居住单元内部实现不同的建筑设置不同的主导功能,将办公、居住有效混合,同时,在整个住区中央集中设置大型的公共休闲空间和幼儿园、超市、服装店等商业设施。哈尔滨的巴黎广场、乐松广场等小区则采用了典型的建筑功能混合开发模式, 1-3层为商业或办公,3层以上为住宅,实现商住比例约为3:5。通过住宅单元或者建筑功能的混合使用,有效的减少了机动车出行需求。

(3)公共服务设施当前,我国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方式、开发规模、布局方式上都存在各种不利于居民使用的问题,增加了居民远距离出行的几率。应依据住区的实际人口规模、住区尺度、可能年龄构成等估算相应等级的设施,对于住区间共享的设施如小学等,需综合考虑服务半径的要求和与公共交通枢纽的结合,增强公共服务设施的交通可达性。

5.2有利于非机动车出行

(1)控制住区规模,缩小封闭范围住区规模过大、模式封闭,使得公共交通站距过大,居民出行不便,小汽车使用频率增加。因此,适当的缩小住区规模,尤其是封闭区域的规模,有利于引导居民更多的选择低碳出行方式。相关研究表明,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在满足地块内建设活动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城市地块规模不需要通过内部支路的方式来解决地块内部交通可达性时是最为合理的。同济大学潘海啸等对街区尺度的研究显示,尺度为200m×200m地块对于步行速度(4-5km/h)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并认为居住小区封闭地块的长度不应大于200米。

(2)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合理的慢行交通系统应该从道路网络、街道空间、慢行设施及慢行景观四个方面来考虑。慢行网络应将住区主要的公共设施、活动场地等连接起来,使居民通过慢行网络就能满足各种活动需求,慢行街道空间应相对独立,具有良好的景观环境和舒适的设施,并与住区公共活动空间相结合考虑,使得居民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过程中就能方便的参与到休闲、交往活动中来,利于吸引和鼓励居民低碳出行。荷兰代尔夫特市的居民出行中,43%是自行车出行,26%是步行,就是因为其建立了独立的城市自行车道网和更为细小的社区自行车道网,慢行系统中配置了各种宜人的景观设施和休憩空间,使得慢行成为一种享受过程。

除此之外,住区的慢行系统应该和整个城市的慢行系统实现有效衔接。在德国许多住区都有与城市自行车道相连的自行车道,还专为自行车道设立了交通信号灯,车道下埋设有磁感应指示器,当自行车到达交叉路口时,信号灯就会指示汽车停下避让自行车。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德国每1000名居民中就有814辆自行车,其中38%的人骑车上班。

5.3有利于公共交通出行

(1)住区规划强调公交优先受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制约,我国的步行及自行车出行设施发展较为落后,综合考虑现状,建立真正方便居民的公共交通系统,才能全面有效的减少小汽车出行量。一方面采用与城市道路相协调的住区路网,实现住区与城市交通的良好衔接;同时采用对公共交通服务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细胞”式布局形态,在“细胞核”的位置实现公共服务中心与公共汽车站的结合,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当然,实现住区交通与城市交通有效衔接的同时还应避免城市交通给住区带来过多影响,住区道路只应对公共交通开放,而限制其他机动车的进入。

(2)住区内部实施停车限制目前我国住区内部主要以地下、路面和路边停车为主,住区内部大量的私人小汽车引发了一系列的交通、环境问题,使得居民低碳出行的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在住区内部实施一定的停车限制,规定住区单元内部配置不多于总户数30%的地面、地下停车位,在住区及组团设置住区或组团间共享的集中多层停车库,适当降低居民存取车的方便程度,鼓励居民采取步行加公交的出行方式,也能有效的提升住区内低碳出行的环境,降低小汽车使用率。

6.结语

基于减少居民出行距离、有利于非机动车和有利于公共交通出行三个角度的相关规划策略的提出,是结合居民的实际出行特征、出行需求分析而得。有利于低碳出行的住区的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住区低碳出行环境的改善也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结合我国住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方因素,设计合理的住区规划方案,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缓解城市建设与人及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降低城市碳排放量,提高住区的健康品质,为城市的良性发展服务的目的。

低碳出行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石家庄 居民出行 碳排放 低碳交通 措施

Resident Travel CO2 Emissions Trend and Low-carbon Measures in Shijiazhuang City

Li Jing Li Shuangjiang Zhao Qian Cui Erqian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05001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rend of resident travel CO2 emission by urban traffic in Shijiazhuang city from 2005 to 2009, and forecasted CO2 emission in 201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2 emission per capita by urban traffic in Shijiazhuang city increased with time. CO2 emission from private cars increased fastest, from taxies slightly increased, and from buses dropped. CO2 emission from private cars was much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emission from taxies and buses. The per capita CO2 emission from resident travel in 2015 increased by 21% than 2009, and emission from taxies almost unchanged, from buses reduced by 45%, from private cars increased by 29%. The measures to implement low-carbon transport was controlling private cars,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making low-carbon policies and improving citizen’s awarenes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Key Words: Shijiazhuang resident travel CO2 emissions low-carbon transport measures

1. 研究背景

气候和环境国际研究中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登研究报告指出,在过去10年里全球CO2排放总量增加了13%,而源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却达25%。欧盟大部分工业领域都成功做到了减排,但交通工具碳排放却在过去10年增长了21%。至2050年,全球交通工具碳排放将比目前增长30%~50%[1]。

与国外相比,一方面,我国交通能源利用率仍有很大差距,其中机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比欧洲低近25%,比日本低20%,比美国低10%。另一方面,至2009年底,中国汽车产销双超1300万辆,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约达1.87亿辆。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经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

随着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及气候危机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减少交通中的碳排放,实现交通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低碳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同样的能源需求增长率,优化交通模式可获得较优的减排效果。因此,减少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成为世界各国广泛认同的有效减排手段[2]。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低碳交通”的概念应运而生。

2. 石家庄交通现状

目前,石家庄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京津冀都市圈的整体推进、省会龙头地位强化、中央启动内需与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效应叠加、高速铁路等交通优势的升级,诸多发展因素把石家庄推入一个城市快速扩张、产业调整优化、都市区整合发展的新时期。到2020年市区人口将达到500万[3],这些势必带来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截至2010年初,全市公交车总数为3018辆,其中天然气公交车1698辆。到2010年2月底,全市机动车总量已经达到149万辆,其中市区38.8万辆,仅2009年12月份就新增机动车21751辆。伴随着市区小汽车加速增长,轿车快速进入百姓家庭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家庭轿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加剧城市交通碳排放。庄幸等研究表明[4],在石家庄市居民生活和出行的户均温室气体排放中,CO2是主要的排放物,其所占比例高达90.6%。

3. 石家庄市交通碳排放

3.1 计算方法

城市交通以客运为主,公交车、私家车、出租车是能耗主体,动力以汽油和柴油等一次性能源为主。以这三种交通工具为研究对象,计算个人出行的碳排放量。公式为:

式中,MC为个人出行的碳排放量,D为平均营运距离,Z为平均客运量,L为实际油耗,a为所使用燃油的燃油密度,w为燃油中碳的比重。

通过C和CO2的质量转换公式,得到碳排放情况:

式中, ――个人出行的CO2排放,kg。

利用2005~2009年石家庄市居民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参数年均增长率,利用下式推到2015年各排放参数,得到2015年CO2排放量。

2015年各参数=2009年各参数×(1+年均增长率)6

3.2 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主要调查自《石家庄统计年鉴(2006-2010)》,部分标准参考相关文献[4-9]。原始数据见表1:

3.3 结果分析

石家庄市居民出行所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的个人CO2排放量见表2。

由表2和表1可以得出,2005~2009年石家庄市居民出行人均CO2排放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私家车排放量增加最快,出租车略有增加,公交车下降,且私家车排放量远大于公交车和出租车之和。2005年私家车的个人出行CO2排放约是出租车的6.4倍,2009年增至7.6倍;私家车2005年的个人出行CO2排放是公交车的8倍,2009年增至14倍。

出租车的个人出行CO2排放,2005年~2008年为增长趋势,但2008年~2009年有所下降。原因是在后两年出租车数量没有改变,但客运量有所增加,而全部出租车的日平均营运距离增幅远小于客运量的增幅。

公交车的个人出行CO2排放呈下降趋势。原因是2005年~2009年石家庄市公交车数辆的增幅很小,但随着总人口的增加,公交车的日平均营运距离相对增加,而且公交车的客运量大大加大,因此分担到个人的CO2排放就相对减少,从而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2015年石家庄市居民各种出行方式与2009年相比,个人总出行CO2排放将增加21%,其中出租车基本未变,公交车减少45%,而私家车增加29%。

4. 实施低碳交通的建议

低碳交通是在对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严重影响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根本出发点的交通模式。这种模式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现代技术经济特征,采用系统调节和创新,应用绿色技术等手段,实现单种运输方式效率提升、交通运输结构优化、交通需求有效调控、交通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等目标,最终实现交通领域的全周期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低碳转型[10-13]。针对石家庄的现状,低碳交通对策如下:

(1)控制私家车。

由于私家车的个人出行碳排放要远远大于公交车和出租车,因此,实施城市交通低碳化的关键是降低私家车在城市交通中的出行比重。如在市中心减少机动车道,增加步行道和自行车道,不应特意为机动车停车提供方便等。

(2)优化公交系统结构。

完善公共交通,缩短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的车外时间差、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速度、扩大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的成本差、改善公共交通的交通环境。石家庄已满足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的条件,即200万以上人口[14]。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消耗相等的能源,运输能力前者是后者的5倍以上。因此应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新能源及使用混合动力公交车,通过不断提高强制性的汽车燃油效率标准,促进汽车改善燃油效率。

(3)制定低碳政策。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鼓励使用绿色汽车,对研发新能源汽车者给予资助和奖励,对大排量重污染汽车征重税,减少政府公务用车等。

(4)提高居民节能意识。

采取有效的途径,加强节能宣传教育,使公路交通运输领域所有从业人员了解我国能源资源形势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同时也要在全市民中进行大力宣传节能减排,鼓励居民骑自行车、步行及乘坐公交工具出行。

参考文献:

[1]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Office of Transportation and Air Quality.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the U. S. Transportation sector [R],1990-2003. USA: ICF Consulting, 2003.

[2] House of Commons Environmental Audit Committee.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R], Ninth Report of session, 2005-06,England: the House of Commons, 2006.

[3] 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局.《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4] 庄幸.姜克隽.赵秀生.石家庄市居民生活和出行的碳足迹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6):443-448.

[5] 胡莹菲.王润.余运俊.厦门城市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10,29(3):98-101.

[6]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居民出行方式与城市交通CO2排放及减排对策[J].环境科学研究,2009.6(22):747-752.

[7] 梅建屏.徐健.金晓斌.周寅康.基于不同出行方式的城市微观主体碳排放研究[J].资源与环境,2009.25(1):49-52.

[8] 贾晶,高鹏.徐幸玉.王升强.石家庄市居民出行特征变化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2.2(52):116-118.

[9] 曲大义.于仲臣.苏州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1.31(3) :118-119.

[10] 陈飞.楚大建.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城市规划学刊,2009.(4):7-13.

[11]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4):19745-19747.19751.

[12]秦海燕.丁绍刚.金芸.都市生态主义――基于可持续的低碳城市营建理念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46-1750.

[13] 宿凤鸣.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实现途径[J].综合运输,2010(5): 13-17.

上一篇:车工技术范文 下一篇:发展低碳经济范文